有关古诗的随笔
有关古诗的随笔1
唉,我今天可真累呀!忙了一整天,又是上课,又是上兴趣班,晚上再把作业写写,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整个人都累趴了!还好,终于可以睡觉了。一会儿,我就进入了梦乡!
咦,我的衣服怎么成了古代服装了呀?突然,一个小妹妹急匆匆的跑到我的面前,说:“姐姐,我们去玩好吗?”我听了,就想:“我是不是穿越了,我是不是自由了。”想到这里,我就陪着妹妹一起去玩了!
我们来到花园里,看到了一丛丛美丽的花朵,它们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一只只小蜜蜂成群结队的来到了这儿,我怕它们咬我,就吓的躲到了妹妹的身后。可妹妹并不怕,而且反而和小蜜蜂一起玩耍!小蝴蝶也飞来了,它们好像在和妹妹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蝴蝶反映很灵敏,飞到了花丛中,妹妹怎么也找不到了!这时,我想到了一首古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们又去了一个公园,妹妹拿出了几个铜板,去买了一个风筝,然后就带我去放风筝了。我把风筝控制的好好的,几个“猫头鹰”和“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猫头鹰”好像在商量对策,怎么样才能吃掉那几只小“燕子”。就这样一场激烈的战斗就开始了!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我们又到了池塘边,正好看见一只小船,就立马坐了上去,妹妹慢慢的划船,还边划边采莲蓬,这让我不禁想到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妹妹累了,就在小船上,拿一个莲叶放在脸上睡着了。我看了妹妹那天真可爱的样子,也在旁边睡着了。
“起床了,快起床,要上学了!”唠叨声又萦绕在我的耳畔,我醒来,才发现那是一场梦。我心想:唉,如果那场梦是真的就好了,看来,又要面临这一堆“苦难”了!我多么想与古诗中的儿童玩耍!古诗中的儿童真幸福啊。
有关古诗的随笔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中优美的文字,无不显示着中国人的历史与智慧,它灿烂似繁星,芬芳似花朵,悠远如长河。然而,在千千万万的千古绝唱之中,我最喜欢的是明代于谦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把自己的高尚情操留在世界上。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诗人托物言志,用石灰来比喻自己,充分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末句表现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寥寥数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贵品质,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每当我读起这首诗,不禁心潮澎湃,被这种优秀品格所吸引,所震撼。我感受到了诗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立志做一个纯洁清白的人。
诗人于谦出生于13,字廷益,号节庵。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浙江钱塘人,于谦少年立志,12岁时便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十九年进士,任监察御史。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他调集重兵,组织指挥了历史上有名的京城保卫战,因功加少保。于谦为官勤政、爱民、廉洁、刚直,深得景帝的信任,也因此获罪于一些朝中大臣,终因谋逆罪被杀。
学习古诗,常常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承载着重大使命;吟诵古诗,就仿佛来到智慧的源头;我们的`中国人的智慧在古诗里,我们中国人的美在古诗里,我们中国人的历史也在古诗里,中国的古诗是传统文化中一朵永不凋谢、瑰丽的奇葩。而这首《石灰吟》成为我最喜欢的古诗,它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充分表达了诗人的高风亮节。
有关古诗的随笔3
漫长的寒冬,被一阵卷着绿叶的春风吹去——春的脚步,已经到来,积雪覆盖的大地,迎来了新的生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确实如同诗上说的一样,它没有脚步,悄悄地落下来。它不同于夏季的暴雨那般豪迈。一颗颗宝石似的小雨珠是那样柔顺,被春风吹着、卷着,似牛毛,像花针,交织起来仿佛一片白雾。落在地上,还像个淘气的孩童似的,故意跳起,形成雪莲似的水花,玩累了,才返回大地母亲的怀抱。望着这样的春雨,我不由得想到在生活中默默无闻地“滋润”我们的老师,老师也不和春雨一样吗?我们不就如同那株株茁壮生成的幼苗一样吗?我们哪儿少得了老师如同雨露般的“滋润”呢……
回过神来,那场雨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停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墙边的花儿不知是不是红杏,但颜色都十分鲜艳,粉的像霞,蓝的似天;还有刚长出来的,还没开始,绿的如同一块无瑕的翡翠。经过寒冬的考验,它们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不但没有凋零,还争奇斗艳地开着,它们靠的`是什么,是存活下来的决心?还是那少得可怜的养分?或是我们凡人无法达到的忍耐?我觉得以上都是,它们那依然勃勃生机的生命确实是叫人难以置信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它们不是草,也没有被火烧,但它们没有和那草一样的坚强的信念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一点儿也没错,原本冰冻住的小河,已在春阳温暖的光照下,流动起来。鸭子们也是最先知道这事儿的,成群结队的鸭子,在水上游泳。小鸭们都跟在鸭妈妈身后,还时不时,你泼它一点儿水,我用嘴含水扑在你身上。它们玩的真是热火朝天,享受着春天的味道。你想知道是什么味道?那你自己体会下吧……
春,它不同于夏的热情、豪放;不同于秋天的丰满;也不同于冬天的冷酷。春是柔顺的,它在大地上奏起了美妙的音韵——独一无二的春之曲。
有关古诗的随笔4
古诗词,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它含蓄韵集,词藻优美。每一首诗都有它独特的意境,短短的几句,就能将人们带进诗人的世界中。细细品味字句,就像品尝一杯龙井茶,在唇齿间留下淡淡清香。
怎样品读一首古诗呢?这是一门学问。
学问就自然有专家。今天,我们很有幸听到了专家的指导。她就是来自杭州市少儿图书馆鹤矾老师,知识渊博的她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品读古诗词。
讲堂里,散发着一阵墨香。她清了清嗓子,娓娓道来。“首先,我们从《游园不值》开始。谁知道,为什么主人会‘小扣柴扉久不开’?”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得出了答案——主人是因为爱惜自己那美丽的花园而不开门,或是他闭门谢客了。这一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写花园里的`繁华,而是用“一枝红杏”来显出“春色满园”,以点示面,让人陶醉其中。想象一下,那花园是多么姹紫嫣红,那枝从墙上探出来的红杏是多么可爱。
接着,老师出示了几首诗。他们都是同一个主题,但表达的观点截然不同。为什么同样是写项羽自刎,乌江却有不同的想法——能或不能卷土重来?对此有更合理的解释吗?
在听了老师阐述项羽的生平之后,我们一一赏析了这几首诗。“在雄心、胆量上,项羽是可以反败为胜的,他还是有统治军队的能力的,在他以前当西楚霸王的时候,就是一个强国的领袖。但在安邦、重才、善待士兵上,项羽是失败的。他曾以酷刑对待忠于自己的大将、谋士及其他良臣,到了最后,就没有人来投奔他了。没有将士,又怎能成军,怎能卷土重来?”“在这儿,每一首诗,是因为诗人的性格、当时的社会风气等而不同。但无论是满怀壮志,还是冷眼旁观,他们的观点都是有理有据的。”
品诗,就应该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那微妙或强烈的感情,再斟酌思索,便能抓住诗里字句的秘密。走进一首诗,就像在一条河上行船。时而疾风骤雨中坚强,毅然挺立;时而驾着清风漂浮在镜子般的湖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悠然吟唱……最终,划向诗的秘密,划向诗的天堂。
有关古诗的随笔5
万物萧条。夜,静的可怕。
冷风侵袭着每个人的身体。几声叹息,他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窗边。此时与他对望的只有那挂在冷空的、孤零零的月亮。他抬头凝望着,轻声吟道: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作为权臣明珠的儿子,他的家世何等显赫;作为清代第一词人,他的才华被众人赏识;作为丈夫,他对妻子的离世无可奈何。他,就是纳兰性德。
曾经说过的誓言,往日相拥的呢喃,却跨不过天上人间!他坐在破旧的木桌前,手里紧紧握着妻子生前最爱的那支蝴蝶发簪,那支他第一次见到她送给她的发簪。在那昏暗的烛光前,泪眼婆娑的他,回忆的长河开始汹涌泛滥开来。他想:如果每天都能如圆月般团圆,自己付出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他不禁想起妻子的及腰长发,想起她的笑靥如花,想起他们在月光下许下终生不离的'誓言他们曾手挽手畅游美丽如画的江南,肩并肩登过巍峨的五台山。他们一起坐在木桥边看良辰美景,他们一起赏雪赏月,他们一起经历过很多事情,他们很恩爱。或许老天爷也会嫉妒吧,只给了他们三年相守的时间,就让妻子永远的、满含遗憾的离开了他。留他一人在人世间看孤独的风景,躲在角落里黯然神伤!
思念的夜晚,他无心再眠,披上衣服,他走出了家门。月亮也失去记忆了吗?瞪着空洞的眼,泛出惨白的光。他,就这样静静的走着。一滴泪从他的眼角滚下,人间的情缘为何这么容易断绝?他无奈,他悲哀。虽然在妻子的坟前已经哀悼过许久,可是愁绪未停,思念依旧。泪眼朦胧中,他看到他们一起许下誓言的木桥,暗香飘尽,惜花人去。他看到双燕呢喃细语,依然轻踏在帘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看到这双宿双飞的双栖蝶,他是多麽的羡慕啊!人间,他在思念,说不定妻子同样也在天上思念着他。他多想这双栖蝶能把自己带到天上与妻子团聚!在他看来,无论天上人间,只要能同妻子在一起,何处亦是天堂。
天上人间遥相忆,长相思!
有关古诗的随笔6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尽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两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易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达意抒情。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
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滴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有关古诗的随笔7
洛阳城里,秋风乍起,金秋的落叶纷纷飘落。离开了大树妈妈的怀抱,是否孤独?当张籍接过那一片落叶,望着这幅忧愁的景象,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家乡亲人的脸颊,那样和蔼,那样亲切,是那样拥有灿烂的微笑!
想着,他铺开一张无暇的白纸,将笔一提,准备给家人亲人们写一封家书。可是他又不知该从何写起!想对家人表达的话太多太多了,三言两语又岂是能一泄而快?他先想到了自己年迈的老母亲,是否平安?带上一句亲切的问候语:“母亲,在家过得可好?家人是否平安?我在这儿过得很好,无病,什么也不缺,健康着呢!”也许,他还更想念自己的妻儿吧:“请不要埋怨我在外地没有关心你们,可心中却有无限牵挂!多吃饭,别再骨瘦如柴!”他还会对大姨说:“请不要担心我,我非常好,丰衣足食… …” 直到张籍写到深夜,直到恍惚中,他睡着了… …
第二天醒来,他才发觉自己睡过头了。听说一位老乡要回老家去,便马上跑到老乡家里,告诉他:“兄长,听说您要回老家能否帮我个忙?”“兄弟请说。”张籍把老乡抢到他家里 :“我给家里写了封家书,麻烦兄长把它送回家。”说着,他将信递到老乡手里。就在老乡接过信的`那一瞬间,他又赶忙拆开信封添上了一句:“我儿今年长多高了?身体是否健康?多多补充营养!”添上后,将信折好,再次递给老乡。老乡拿着信走了,可没当他走几步,张籍有上前拦住,又在上面添上了一句:“家中小黄狗可好?有无仔仔?”接着,郑重地将信封递给老乡:“麻烦一定要帮我保管好这封信,因为,这里饱含着我对家人的无限牵挂!”老乡走了,张籍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直到在他眼前消失的无影无踪,直到听到马蹄声响起,这才放心地坐下。
张籍想着想着,提笔写了一首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有关古诗的随笔8
故事是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它拥有着优美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语句。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历史的主流。
我非常喜欢苏轼的《饮湖上初晴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描写了阳光灿烂的西湖水光潋滟,细雨蒙蒙时西湖山色朦胧,任何时候西湖都一样地美丽,就好像古代美女西施一样,无论浓妆艳妆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卓越,令人倾倒。
我还喜欢一首描写西湖夏天的诗,这首诗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这诗描写出了盛夏西湖之美,它的'意思是,到底是六月的西湖,景色与别的季节就是不一样,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衬托出朵朵红色的荷花,极其壮观绚烂。诗中的“碧”和“红”突出了荷花荷叶给人感受到荷花奔放的生命力。
让我再来谈谈令一首我也非常喜欢的古诗,那就是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的前两句写当时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在这种歌舞升来的气氛下,哪里还有一国难当头的影子,和抗击复国的斗志!后两句写,暖洋洋的春风把达官显贵吹得如醉如痴,他们简直把杭州比作汴州了。这首诗构思巧妙,语句朴素而意味深长。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这首诗在辛辣的讽刺中包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我觉得我们应该发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做一名优秀的文化传播者。我从前三首诗中仿佛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关古诗的随笔9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读了贺知章的《咏柳》后,我仿佛看到了新柳碧绿婆娑的柔条如丝带般轻盈地在春风中摇曳飘拂的情景。从此以后,我也和诗人一样非常喜欢翠柳。刚发芽的柳,它们就像春天的信使,把春天的消息告诉人们。再过两天,你去看它们,它们又以另一个面容来迎接你,那些微黄的嫩芽已变成了细长细长的'柔条,一阵微风吹来,它们都各显舞姿,好看极了。
在古典诗歌中,柳的寓义可谓深广。古人用“柳”来为友人送别,因为“柳”与“留”谐音,含有殷殷的挽留之意,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作者送友人时所作的,表达他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柳”还可以用来颂春,例如:韩愈的《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就是用柳树的繁茂来赞美美好的春光,歌颂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还有天才的诗人用柳来喻人的,例如唐彦谦的《垂柳》,“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用“柳”的纤柔轻盈,妩媚多情来讽刺邀宠取媚的无耻小人和腐败的朝政。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写的则是乱条狂舞柳絮纷飞的“柳”,作者用柳来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小人。
……
每当我见到写“柳”的诗句,我都会很用心地把它背会,并且细细品味作者所写的柳在诗歌中的模样:它是柔美的还是翠绿的,它是含着娴静的还是在风中起舞的……
女:古诗欣赏。古诗的题目是《回乡偶书》,作者,唐朝的贺知章。节目撰稿人,于是乎。
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女:唐朝的贺知章在三十七岁中进士以前,就离家在外,直到八十六岁才辞官回家。五十多年啊,终究落叶归根,心中有着无限的感慨: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一时难以表述。诗人的天才就在于用了几句几乎是信手拈来的“大白话”,剪取了几个谁都能想见得到的典型细节,巧妙地把复杂的心绪留在了语言背后,给了读者一个任意想象的余地。这首诗虽是“偶书”,由于其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不特意雕琢却毫不费力地就把读者引入到了久客伤老的意境之中。
男:读者从前两句的表述中不难想象,诗人在迤逦行进于归乡路上时,心情一定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归来,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我“乡音无改”,故乡改样了吗?我己经“鬓毛衰”,头发全白,故乡更该是物是人非了吧?五十多年来不断思念的故乡啊,我终于又要见到你了,喜悦?感伤?连自己也说不清心中到底是什么滋味了。
女:突然,几个村童立在眼前,很随便地“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淡淡的一问,简直是对诗人的重重一击,难以表述的感叹由此生发,恐怕热泪己经涌上眼眶:是啊,自己确实老了,离家五十多年的时间也确实太长了,难怪孩子们把我这个本该是主人的人当作外来客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结束,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男:久客回乡,物是人非,正被伤老的哀情缠绕心头的时候,这首诗却在极富生活情趣的戏剧性的问话中结束了,真是妙不可言,令人回味无穷。
女:少小离家老大回,男:乡音无改鬓毛衰。
女:儿童相见不相识,男:笑问——
合:客从何处来?
写于二00五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