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英语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学英语心得体会1
音乐是开启人类心灵大门的钥匙。中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音乐那富有韵律,动感的特点恰恰迎合了中小学儿童的心理和口味。例如,将音乐放在课堂一开始,这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尽快的从课间的喧闹中缓过神来,集中精力投入到英语课堂中.教师平常应该多留意一些中文少儿歌曲,例如,《两只老虎》,《ABCD歌》,《Good morning》等。然后将课堂中要讲解的单词,或者是语言点编入歌曲中,起到预习与复习的作用。
(1)Picture—英语课堂中的光滑剂
颜色鲜艳,画面清楚,逼真的图片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可以在简单的环境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图片不受时间和详细条件的限制。有一些小东西、家具、交通工具、场合等实物实景,教师难以带入课堂,都可用图片替代,操作既简单又方即可行!
在实际的英语中,图片的使用要灵敏。例如在介绍新单词din-ning room ,kitchen ,bedroom 等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图片将单词引导出来,然后率领学生齐读,接着由学生单个读、小组读;教师在学生读的时候呈现与单词相对应的实物图片,这样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Chant—英语课堂中的调味剂
Chant教学法也就是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歌谣”教学法,歌谣其实是一种有韵脚有意境的儿歌,它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教师把单词或小短语编成富有动感,有韵律的Chant在中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这更容易激起儿童学习单词或短语的兴趣,并让他们在学的一段时间内仍能记忆犹新。chant的特点和要求大致有四小点:
(1)节奏感强,琅琅上口。
(2)形象生动,激发想象。
(3)简单易记,容易背诵。
(4)语言精练,响亮压韵。
(3)Game—英语课堂中的催化剂
从教学意义上来讲,游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知识。它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开展,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在课堂中穿插一些适宜的游戏,可以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感;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实验中学到了知识,拓展了视野。
从教学施行上来讲,游戏的设计要合理,必须指向一定的教学目的,使教学任务与游戏任务基本吻合;游戏的形式要多样化,俗话说“把戏不可多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屡次也就失去新鲜感了;游戏的内容要生动有趣,因为既然是游戏,就应该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导语尽量的简练生动,要先交代一下游戏名,明确任务,并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同样,规则也要简洁明了,易于让孩子们记住和遵守。在应用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时,教师应先给予示范和指导。将游戏引入教学,目的就在于以游戏引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从“乐”中“学”。我认为中小学英语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等形式,让中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新课程教学英语心得体会2
今天能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讨论英语新教程教学的一些课题,我深感荣幸。大家知道,我省英语新课程改革从20xx年开始,通过两年多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本人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很愿意借助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下面我从对新课程理解和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谈一些体会。
首先,我对新课程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肤浅认识,希望能与大家互相探讨:
一、新课程的理念。
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所以教学又如演戏,教师必须要从传统教育的角色中走出来,要把自己从演员变成导演,要给学生这个演员群体足够广大的舞台,真正突出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全新的课程教学观
在我看来我们这级学生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届学生,学生对新课改很陌生,教师也对新课改感到迷惑.但我觉得现阶段针对我区各种实际情况,作为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通过围绕话题等形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中多用英语,敢于动口,不怕出错才是我们根本的任务。当学生对这种模式适应了以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在观察、注意、模仿、体验和探究中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语言实践能力。
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有了自觉的意识和反应之后,才能够在学习之前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方式和行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审视、自我调节;才能在学习之后,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形式主要有自问自答式、讨论式和采访
(2)自我探究。
学习过程除了接受知识之外,还是一个发现、探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转变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体现在问题性、过程性与开放性上。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book 1) using language中的 reading, dialogues 和listening涉及到了标准英语与方言,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在自己阅读,自己听和自己读的过程中来发现差异,发现问题, 继而达到解决问题。
新课程教学英语心得体会3
本人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已经七年了,经历了英语课程的这一变化过程。我认为高中课程的改革总体来说应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事物是不断前进、发展和变化的,所以教材的变革是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要求相结合的产物。但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必须以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为首要前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对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外研社版的新教材恰恰适应了这种时代需要,并且科学的将各种新颖的话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这样的一套经典教材更需要教师的驾驭能力,尤其是对于一名像我这样刚刚从事七年教学的青年教师。所以我不敢有丝毫怠慢,在专研英语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我更加注重学习这套教材中所涉及的天文、地理、人文、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力争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会更好。
一、认真研读、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
在刚刚毕业时,我对高中教学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无法发挥大学所学习到的一切知识。但新教材圆了我的梦,让我有机会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英美概况知识、英美文学经典、精读、泛读、英美影视赏析甚至是一些选修课的知识传授给我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渴望获取知识的学生们。当然我也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相对其它学科而言他是“枯燥”的。所以唤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这一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美文化与我们的文化又存在极其大的差异,一次跨越这样的文化差异是英语学习的难中之难。有了这样的“枯燥”,有了这样的艰难,很多学生的自信心又会受到打击。为此英语教师要做到:
1、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们更多的鼓励,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
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紧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责任感
和寓乐于学的心态。
3、关注张不开嘴的学生、由于家庭或成长经历而造成内向的学生,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张开嘴的勇气和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 1
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突出任务型教学的中心地位,注重语言实践能力
新教材的设计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线之一,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一定要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以便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组织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定会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有利于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四、培养学生成为终身的自学者
学校生活是短暂的真正的学者都是自学打高手,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自学因此我们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新的变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考验,更是新的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适应新的形式,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素质,因为“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我愿意为自己钟爱的事业、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新课程教学英语心得体会4
音乐是开启人类心灵大门的钥匙。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音乐那富有韵律,动感的特点恰恰迎合了小学儿童的心理和口味。例如,将音乐放在课堂一开始,这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尽快的从课间的喧闹中缓过神来,集中精力投入到英语课堂中.教师平时应该多留意一些中文少儿歌曲,例如,《两只老虎》,《ABCD歌》,《Good morning》等。然后将课堂中要讲解的单词,或者是语言点编入歌曲中,起到预习与复习的作用。
(1)Picture—英语课堂中的润滑剂
颜色鲜艳,画面清楚,逼真的图片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可以在简单的环境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图片不受时间和具体条件的限制。有一些小东西、家具、交通工具、场所等实物实景,教师难以带入课堂,都可用图片代替,操作既简单又方便可行!
在实际的英语中,图片的使用要灵活。例如在介绍新单词din-ning room ,kitchen ,bedroom 等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图片将单词引导出来,然后带领学生齐读,接着由学生单个读、小组读;教师在学生读的时候呈现与单词相对应的实物图片,这样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Chant—英语课堂中的调味剂
Chant教学法也就是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歌谣”教学法,歌谣其实是一种有韵脚有意境的儿歌,它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教师把单词或小短语编成富有动感,有韵律的Chant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这更容易激起儿童学习单词或短语的兴趣,并让他们在学的一段时间内仍能记忆犹新。chant的特点和要求大致有四小点:(1)节奏感强,琅琅上口。(2)形象生动,激发想象。(3)简单易记,容易背诵。(4)语言精练,响亮压韵。
(3)Game—英语课堂中的催化剂
从教学意义上来讲,游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知识。它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合适的游戏,可以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感;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拓展了视野。
从教学实施上来讲,游戏的设计要合理,必须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使教学任务与游戏任务基本吻合;游戏的形式要多样化,俗话说“把戏不可多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多次也就失去新鲜感了;游戏的内容要生动有趣,因为既然是游戏,就应该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导语尽量的简练生动,要先交代一下游戏名,明确任务,并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同样,规则也要简洁明了,易于让孩子们记住和遵守。在应用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时,教师应先给予示范和指导。将游戏引入教学,目的就在于以游戏引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从“乐”中“学” 。
我认为小学英语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新课程教学英语心得体会5
一、认真领会课标,教材的精神
新课标教学中,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教材的指导思想: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适当用信息技术。
二、对过去教学的几点反思
1、在上学期教学中,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教师的耐心不足,特别是一些重要概念原理教学没有让学生去认真体会。教学中有过分注意题目训练,认为多做题目才是实在的,一个阶段下来,我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我认为不是这样,特别是解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学生往往概念模糊,无从下手。
2、以往教学教案编写,周练习中,有拔高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分数较低,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
3、对学生的认识不够充分,对学生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怎样想到这样做,没有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导致有时一味地抱怨学生,没有从自身去反思自己。
三、对以后教学的设想
1、认真领会教学目标,力求做到“准确、具体、有用”
课堂教学应当强调“准确、具体、有用”。准确,就是准确反应“课标”的要求。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数学理解要求,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教学目标既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具有发展性(处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任务)。具体,就是要用可操作性的语言,把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同时对“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等做出具体界定。有用,就是要阐述清楚经过教学学生将会有哪些变化,会做哪些以前不会做的事,以使目标成为有效教学的依据,同时为检查学习效果提供依据。
2、力求做到有效教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使讲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有机结合,以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双基”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使活动教学真正有效,关键是提出有意义、适度、恰时恰点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有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有平台,这就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问的问题。要使问题设问在学生疑点。数学知识发展的关节点上,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上,数学思维的症结点上。这需要我们备课组平时多加强教研、互相研讨。什么样的活动有效?什么样的交流有效?关键看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要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法、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
3、力求做到有效训练。 有效训练:——为学生能力提高而练。做数学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做数学题。
选题过程中做到:
(1)注重基础,注重发展
(2)注重阶段性
(3)典型性
(4)注重功能性、新颖性、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
(5)继续坚持周练,力求做到单元过关。
四、注意教学反思。
教师的成功=反思+经验总结。
(1)反思教学中成功与得失
(2)反思阶段性教学得与失
(3)引导学生做阶段性学习回顾与练习,并能及时落实与检查,同时也能反应教师教学中的不足
(4)从学生典型性错误中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
新课程教学英语心得体会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调整的内容之多,涉及的知识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为了适应课改形势发展的要求,区教研室、学校领导先后组织多次新课程培训。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下面我就谈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几点体会。
一.端正态度,重新定位
通过不断地学习、“充电”,我认识到,我虽然从事教学多年,但是面对现在教新教材,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一位新教师自居,虚心求教,经常与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以前,在我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如今的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挑战对我说,是不言而喻的,给我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吃透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
三.组织教学,严谨有序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一要求给老师上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而且要有以一变应万变的驾奴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应严谨有序,把握好分寸,如果时间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就会变成放羊式的教学或者又回到老的教学方法上。尤其是慢班的学生,自制力特别差,若放任自流,认为让学生互助交流,他们往往会利用这个时间讨论昨天做了什么,下课后去什么地方玩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东西,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注意各小组讨论的新动向。一发现学生有“越轨”行为,要不动声色,亲切地来到学生身边,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做到不折不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经过两年多的大胆、刻苦实践,课堂终于变样了!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使老师更亲切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我力求让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兴趣和热情;力求从挑战性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关注及研究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养成探究的习惯,注重过程。分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承担个人的责任,成员之间要沟通,要交流。课堂里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组合作;多了资料交流;多了语言积累……
我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不再是固守“一言堂”的传统,而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交互学习的平台,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了。
四.及时反馈,耐心应对
新课标内容精、时间紧、要求高,要按新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对慢班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新课标是按发达城市学生发展的要求编排的,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本身就相差一段距离,如果我们不及时地抓好每一课时的及时反馈工作,我们与城市的距离将会越拉越远。基于这点原因,我每节课基本上都使用课件,或精心提炼要点,或精选一些典型例题,供课堂上反馈。每天课前5分钟,讲评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使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对于慢班学生来说,一个知识点讲了三遍四遍还不懂是常有的事。比如我在讲《陈涉世家》一课时,对于“今诚义吾众诈自成公子扶苏、项燕”一句讲了多次,第二天课堂提问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错误。这时千万不能发火,要沉着、冷静,耐心引导,细语轻声地把其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反复讲清楚,然后再出示训练题让学生练习,经过反复地、耐心地、多次演练,终于使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
五.实施课改,任重道远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新课改开展几年来,教师的角色正在逐步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日益显现。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
这次有机会的参加培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非同寻常,感觉到了国家新课程远程培训的重大意义,不但在于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且带来的是全新的教育理论和理念。对体育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感到作为一位体育老师所负的重任。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终身体育。新的《课程标准》(修订版),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目标,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为主线,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性的建议,如建议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练习、发展和创造。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为我们体育教师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学生在体验中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总之,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对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在实践过程中,确实为我们体育教师理解、把握课程的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我们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参考和借鉴。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改进,一定会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过度地让学生探究,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体育技能。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如有必要,都要先做示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示范性,教师的示范显得很重要。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特别是对于体育课来说。
以上是我在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后一些的观点,本人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山区体育教学的这片热土上,坚信在自己的不断努力,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将会不断提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山区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2
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 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 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圣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 ,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 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3
一、如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一年级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4、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5、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例如:我在一年级《投掷》一课教学中,改变以往: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阶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课的开始,我将课堂喻作大森林,带着学生在动物世界里自由地玩耍,模仿动物作各种动作、学习飞行(引导→激发兴趣)。接着,让学生在预先设计好的飞机场内练习掷纸飞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飞机怎样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学生基本掌握飞行方法后,要求学生将飞机搂成纸球,比一比谁掷得远(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最后,学生在乐曲声中欢快地结束活动(放松与恢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单调的投掷练习中掌握动作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飞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投掷动作,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
目前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体育教师兼职人员较多,一些学校往往安排部分无法胜任其它学科教学工作的老师任体育教学,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改的顺利进行。国家规定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每周开设3-4节体育课,由于师资的缺乏,无法按要求安排课程。
2、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地位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负责学校的“两操”工作和学生课余训练,每周还得任12-16课时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相对都是最高的,而相当部分学校在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3、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4、落实学校场地器材的配套。
《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给予学校和教师以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主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对特定场地和器材的依赖。但是,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许多地方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十分不足,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
5、改变大班化的现象。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人口流动等原因,目前,我区大部分中小学大班化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这为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体育改革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四肢发达,头脑同样发达”的新型人才。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4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因此,对任何一个高中的数学教师而言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标以及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1、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在必修 1、必修 2 中很多的结论和证明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学习“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先通过思考题“一支笔所在直线与一个作业本所在的平面,可能有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然后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出最终的结论。
2、教学过程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不再是由老师直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几何画板,先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指数函数图像 2x、(l/2)x、4x、(l/4)x画好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先观察指数函数图像,然后归纳出指数函数应该具备哪些性质。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函数图像。学生经过观察图像,得出了指数函数恒过定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后,教师不断改变指数函数底数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的观察,在底数变化过程中,指数函数图像具备什么样的性质,底数大小对函数值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一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3、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幂函数”时,教科书上只给出了幂函数的定义,并没有总结出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若不掌握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那么应用幂函数就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利用几何画板,先画出指数 a=1,2,3,1/2,2/3, -1,-1/2, -2 的图像,观察幂函数图像有何特征,归纳出幂函数的性质。在下次上课时,可先让几个学生上台来演示自己所做的实验,汇报自己归纳出来的结论,教师再一次展示这些幕函数的图像,根据学生探究的情况,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确引导,归纳出幕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在必修1、必修2的教科书中,所提出的思考题、探究题都是直接与生活中、实践中相关的问题,例如,在2.3.1节介绍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时,首先要求学生思考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旗杆于地面的位置关系,旗杆的影子与旗杆的位置关系,大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必修1的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这一节所列举的问题也都是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投资方案最优的问题,利润最大化问题,当今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采用不同的函数模型来解决的;必修2的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这一小节中,所列举的拱桥的设计、船能否从某桥底下通过等也都是直线与圆的方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通过本人一学期的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究、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5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教好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学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浅谈心得:
一、巧设导入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
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诱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6
最近,我拜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习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等。该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习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习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习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我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这一章感悟较多,这章从教材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评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评价发展到什么程度,总离不开学生,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而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如何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
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常常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总认为学生懂什么,他们是不知道好坏的。在家长眼里画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业,其实,他们由于对儿童的思维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美术作品理解较为片面,有的教师往往也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作业,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导致对作品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确评价,无形中还误导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而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为想象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距离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的思想认识,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多多倾听儿童的心语。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成人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
二、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三、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 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四、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评价包括知识、智力、运用、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形式上来说,评价包括课内与课外、统一与民主、长期与短期等。对于智力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可让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学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后再让这些优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7
《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这是一本好书,好书应该百读不厌,每读必有一获,记得曾有人说过:一本厚厚的书你把它看成厚厚的书,你还没看好,一本厚厚的书你把它看成了一本薄薄的书,你就把握了书中精髓。《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是一本旨在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探索新课程和实践新课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学习参考书。这本书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四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100条建议。名师们把自己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的切身体会与思想精华都熔铸在每一篇文章中。
在实践篇中看到教学要有“精”、“气”、“神”,我对这个观点很赞同,我想通贯全书的新课程实施也应用这三个词来高度概括,“精”指精当的目标、精选的内容、精心的设计;“气”指民主的气氛、生活的气息、创新的气魄;“神”指形象要精神、讲授要传神、听课要入神。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三个字,新课程的实施就如潺潺流水,欢快一路向前。就拿“神”字来说吧,“神”专指形象要精神、讲授要传神、听课要入神,我们对个人形象要精神,可能努力一下都能做到,但对自己讲课要做到传神,学生听课要做到入神,似乎如此高境界有高不可攀的感叹。
教师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师的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着一双双对知识的渴求的目光时,我们就要做到心无杂念,将一切烦恼与忧愁抛却脑后,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课堂中去。教师在课堂上的“精、气、神”首先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会感染学生,通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与其教育新一代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等联系在一起的。
联系我们教学实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增强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使用。其一要发挥“笑”的积极效果。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笑声的作用,善意的笑,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润滑剂;幽默的笑,是营造宽松氛围的催化剂;会心的笑,能取得微妙的褒贬效果。其二要恰当运用手势。教学中的手势按其构成方式和功能可分为:象征性手势、会意手势、指示手势、描述手势、评价性手势。其三要善于使用面部表情,做到自然、适度、温和。抛开教师的师道尊严,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交融、对话。
2、要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要简明、规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
3、要注重课堂的生成,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充分的专业积淀才能游刃自如、调控自如,才能与学生深层对话,才能传神、入神。
4、要对教材深入钻研,同一教案不同人上效果完全不同,还在于个人对教材钻研程度不同,导致操作中出现不痛的现象。课要传神,对教材的解读要到位。
教师的“精、气、神”还源于本身的不断修炼。做为教师,首要立意,也就是自己先要了解,作为教师,是被动地去教,将教师视为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主动的,自觉地将教育视为一种传承文明的高尚事业,自愿地将这种想法化作一种爱,去理解,去帮助,去教导,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化腐朽为神奇,真正达致桃李满天下,芬芳满人间。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8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在学了《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专题内容后我获益匪浅。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 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而且要求教师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这次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一、努力学习、虚心求教、改变观念、重新定位
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同时课程的设置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和要求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重新定位,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挖教材内涵、备好教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直接操作和影响者,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对学习参数浓厚的兴趣。
积极互动、创设引导、教学有序
作为学生学习场所的学校管理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改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任重而道远,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9
[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课程改革如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让人欣喜不已,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与收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愚教于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心得体会《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经常进行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等,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0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通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数学学习,使我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数学中很多的结论和证明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二、教学过程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三、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确引导,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所提出的思考题、探究题都是直接与生活中的问题,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教学方法五彩纷呈,举手投足不知所措,听了专家的报告,顿觉有晃然大悟之感:先学一家,融汇白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后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语道的,教学切不可赶时髦,摆花架子,盲目追随,死板硬套,而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格、阅历、见识、语言表达、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不尽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势必洋相百出,不成体统。
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
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1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高亮丽的风景线。
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的源泉。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
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2
工作之余,我又一次深入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实践》。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师生的角色应科学定位,其意义是深远的。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通过学习和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我偶有所得。
一、以学生为本,注重其能力提高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数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永远是外因,学生才是内因。教师那里的知识再好,如果不能成为学生的,对学生来说,都是无用的!特别是当前的高考试题,灵活多变,所以更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把学生在例题和习题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来,长期以往,学生在这些经历中慢慢学会了思考,变得灵活机智。
二、为了每一个学生,提高教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背景讲解语文;使学生感悟到语文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语文,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语文的实用性。
三、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需求,新课程还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3
教师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参与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的学习,是我在教学中有很深刻的体会。
当我接到一年级数学课本时(人教版),立刻让我惊呆了,这简直就像一本连环画,哪像我们二十年前学的数学书,单调、枯燥的加减法。现在的数学书上的内容,每一个课都用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真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便在教学时更好的发挥。在教学第一课《数一数》时,教材先是呈现一幅美丽的校园“图”。我想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还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提出:学生是否能吸收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于是我找来几个苹果和几瓶娃哈哈饮料走进课堂,让学生数数这些学生在家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吃过的东西,数起这些小数目的事物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趁势引导数一数“美丽校园”画中的事物如:单杠数、花朵、垃圾桶数等就容易了。以至于再扩展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个同学等大数字学生也能接受了,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数感。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第二课《比一比》中,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去教,而且先教练习题中最后一题的“猜一猜”。把两支一长一短的铅笔一端藏在手心里,另一端露出来让大家猜哪支长。同学们猜的可有就劲啦!但始终不能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不知道这蕴涵着一个道理:必须要看到这两支铅笔的全部才能比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处理这一节知识时,我想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无疑是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然后使教学变的高度有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带有一中精神需要去学习,并能主动的发现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这样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有可能慢慢转变成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又不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让学生摆五个五角星学具时,大家都是一并排摆五个,没有多大的兴趣。而我亲自动手和学生比一比,模仿黑板上悬挂的国旗上面五颗星的位置去摆,看谁白的最像,不仅学生都动手操作了,而且在点评时还可以简单说几句有关这五星的故事,给学生渗透品德教育,这样有就教师的参与合作学生的发展和塑造有很大的进展。
在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我在教学“8+3”进位加法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一般情况下教师预料之中有三种想法:有的学生会说用凑十法,有的是从8开始又数3个得。但却有一位同学说:“我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数,没算就知道是11。”我感到很疑惑便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他说:“老师你看黑板上你写的7+3=10,那3没变,只有7多1个变成8,那10就该多1个变成11个了。“当时我停顿了一下这不也是一中算法吗?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这不算是一种创新吗!当时就给了这个同学表扬鼓励。
我国中科院的张梅玲教授在报上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发展。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总之,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我们作为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要改变一往的教学模式,要摆脱教师的架子,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动过程中去,或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同时也要多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玩和活动中,体验教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多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动手探索,提高分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逐渐成为新型的会学习的学生。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4
首先,感谢南通商贸学校给我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时间是从7月8号到7月17号,为期共十天。培训主办单位是江苏省教育厅,承办单位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内容是财经商贸类老师新课程培训。
此次学习我聆听了六位专家的讲座,他们分别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下面我就个人学习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革新职业教育理念,明确职业教学目的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学理念革新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功能。而此次学习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教学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
二、加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把握两个度。
一是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促进文化教育功能化。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基本素质养成奠定基础,也要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更应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要按照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削弱职业能力训练,片面追求对口升学考试的做法。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机构要支持职业院校根据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必要调整,要避免简单地组织和安排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的统一考试和质量评价。
二是以适应行业企业劳动组织和技术发展需要为度,促进专业教育情景化。要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把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扑面,新的课程理念冲击着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课程管理形式给予学校更多的课程管理权限。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教学管理?石家河中学探索出了教师管理抓校本(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教学管理抓理念、抓章程、抓评价的教学管理运行新模式。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管理
1、抓好校本培训,让教师走上名师成长之路。人是世间最宝贵的资源。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与人有密切的关系。能否有效的建设一只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成为课改队伍的生力军。为此,学校制定了校本培养计划,把课改的教师培训工作纳入了重要的常规工作中,要求校本培训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并在培训内容上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开展每月一次的新课程理论讲座,教师论文交流。通过校本培训活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师角色模式。变知识传授者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2)继续积极开展“学洋思”活动;利用好县教研室设立的课改咨询电话,帮助教师及时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3)推出专题研究,举办“新课程教研日”、“教学开放周”,以备课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用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感染、熏陶教师。
(4)进行青年教师的帮扶活动。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的拜师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茁壮成长,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名师、骨干教师工程”和“名师带动工程”,努力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创设适宜的环境。
本学期我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优质课观摩、课件制作培训等形式,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力争使青年教师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造型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改革实验。
2、开发校本教材,让教师尝试专家探索之趣。20xx年秋,我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验,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还没有从课程的高度来认识。进行了《追寻石家河乡的人文古迹》、《我为石中写校歌》等9个研究性课题的尝试。这些课题,适于学生开展,适于学生走上社会。学生写下了许多精美的调研文章。和音乐老师合作的《石中之歌》,“青青的楠竹园露珠闪莹光,美丽的校园书声琅琅”,每天在校园传唱。当学生唱着自己的歌曲,怎不倍增自豪之情呢?通过试行,学生的思维活跃,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开始在学生身上扎根。这给我校实施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增添了开发好教材的信心。20xx年秋,学校正式实施校本课程。对去年的校本教材加以完善,确立了《家乡特产》、《石家河乡地名探究》、《山区植物分类》三个专题,制定了方案与实施要求,力争在课程纲要上进一步规范。现在,已基本明确了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在教学思想上,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确立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决策者、设计者、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上的鼓励者、支持者、同行者。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的办学方式有了乡土特色;教师的教学思想,打上平等民主的烙印;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始了质的飞跃;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开始深入教师的心田。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推行新课程实验,已是水到渠成之势。
3、推行校本教研,让教师体验教学相长之乐。加强备课组的课题研究,力争把备课组建设成为备课的智囊团,出经验的主渠道。备课组的课题研究以“问题即课题”、“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的小课题”为原则,大力加强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备课组的课题研究不是要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做专门的宏大理论研究,而是从新课程的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留心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管理
1、用新课程的理念修订教学常规。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推进课改实验的当务之急。学校结合课改实验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修订:(1)、修订教学常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2)积极探索对师生的评价,改革考试制度,使评价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按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从实施的一段时间来看,课堂教学整体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实施新课程后,很多教师反映只是少部分学生活跃,还有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课程资源支撑。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不仅仅在教室,教材不仅仅是课本。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于有效组织起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在形成,用支持、宽容的课堂氛围接纳学生的多元思想,分享学生的成功与喜悦,与学生共同合作,一起寻找知识的真谛。只要突破“授一受”学习的模式,让学习方式多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就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进入课堂。按这一理解,一切受学生欢迎的方式都可以尝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核心。在教学管理上,我们将课堂学习方式是否转变,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
3、探索*课程的管理模式。对校本课程的管理,本着发展性、人文性原则制定出科学的方案制定出了《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对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课题的申报与审议、《教材纲要》的撰写、课程的教学环节、工作量的计算、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均作了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做了细致的探索。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承认差异,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可撰写论文,可进行展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
我,了解成长中的需求。
三、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
主要是探索教与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按照县教研室《课堂教学评价》,充实符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内容,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的教学。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等教学工作时,把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重要位置;探索由教师、学校行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强调教师对教育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对学生予考试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具体工作为:
(1)课堂教学评价。在县教研室《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修订补充符合新课程观和新教材观的要求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导引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2)教学质量评价。改革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努力形成发展性评价体系。坚持并完善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等级评价,增加技能操作评价含量;重视学习过程和情意态度的质性评价,试点“成长记录袋”评定,探索取代量化评定的评价方式。
(3)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谨慎有序地进行备课改革,鼓励“一案多改”、“教后反思”。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不断提高教师的评价制度。总之,就是要做到:
a、发展性的评价教师。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教师(职员)全方位、多层面的考核与评价。使评价制度和条例更能体现科学性、激励性、竞争性、可操作性和发展性。
b、动态性的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就是发展学生心智,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新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只关注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动态性的全面评价。
当然,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相信这些也是带有共性的问题:
1、课程资源严重缺乏。这是目前课程实施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障碍。
2、教师培训缺乏实践性。虽然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对于课程实验的启动和前期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课程实验的推进,教师们感到更需要具体的、实用性强的培训。除了讲授式、报告或讲座式之外,教师更渴望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案例分析式的培训。
3、评价制度与方法滞后。社会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如何评价教师,如评价学生,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改革措施落实的程度。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在以后的实验工作中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