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1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参与教材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有大部分的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出以下的内容: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一致的,其实质就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而归纳面成的。因而我本课的重点分为以下三点进行。
一、知识的迁移过程。
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x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x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x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x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
二、知识的归纲过程
我们知道,当一个知识点刚刚有一个兴奋的苗头的时候,教师如果就顺着这个苗头直接就说出结果的话,那效果可能不明显,因为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把概念真正形成,因为他们只是通过一道0.8x1.2得出一个较为浅显的表象,因而我这里是这样处理这个环节的,我不急着去归纳,而是出示两道计算6.7x0.3和0.56x0.04,让学生在利用0.8x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x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x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x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三、知识的巩固过程
1、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x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0.29x0.07,先29x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2、突出口算为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打基础。
如在课堂上布置了0.25x4、0.125x0.8、0.25x40、12.5x8、1。25x8等多种常用的、常见的口算,这样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而且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小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2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 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3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觉得教学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问题要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该放手时就放手,当学生能以课堂主人的身份主演舞台时,用他们的理性主动诠释课堂,阐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为课堂增色时,我们就应该放手了,可以尽情欣赏他们的表演。
2、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把教学内容提前到例2之前进行,并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探索积的小数的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3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最后引导小结:笔算小数乘整数应该做到末尾数字对齐。
然而也有很多不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些细节。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4
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一一找答案一一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而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去探究,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
二、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出错的情况均有以下几种:
1 )由于马虎出现计算性错误。
2 )两个因数中,第二个是中间有零的,学生计算时特别容易把数位对错。
3 )在计算结果中把积的小数位数数错,导致小数点的位置点错。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这两种办法都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意料,在课上作好强调,也会减少学生的出错。
从今天的失败中,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5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9册86页例1、87页“试一试”、“练一练”,89页1、2题。
【教学目标】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估算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0.8×3=
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回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谈话:哪些同学有自己的小房间,是什么形状的?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回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小数和小数相乘的法则作铺垫。谈话过渡自然。)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挂图)
(2)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2)提问:从平面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会解决什么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利用什么公式来列式?
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的算式同时列出。
列式后说说和我们以前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的.算式同时列出,便于一扶一放。)
让学生先估计一下。
3.6×2.8≈ ( )
想:3×2=6(平方米)
4×3=12(平方米)
房间的面积在6-12平方米之间。
还可以怎么估算?
4×2=8(平方米) 3×3=9(平方米) 3.5×3=10.5(平方米)
哪一种估算方法比较好?
(3)猜:列竖式怎样算呢?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吗?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根据刚才的估算,再猜一猜,小数点可能会点在哪儿?
3 . 6 ×10 3 6
× 2 . 8 ×10 ×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 0 8 ÷100 1 0 0 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得出:
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求原来的积,1008就要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这个结果与我们刚才猜的和估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先估计得数,然后根据估计的得数猜小数点位置,再用算理验证小数点的位置是否正确,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挥估算的作用,体现估算的价值。)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6
在学习了旧知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本课意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解决以下几个数学问题: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渗透比较的思想,在比较中找出新知旧知的联系,在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比较中发现小数乘小数算理、归纳计算方法。
1、在求阳台面积与房间面积比较时,进行了知识迁移,让学生比较这两道算式的异同,以及与小数乘整数的异同,从而得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计算过程按整数乘法计算。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2、求总面积两道算式的比较,引出把整幅图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通过学生的当堂作业反馈发现学生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基本能正确在积中点出相应的数位。少数错因在于乘法计算不过关。因此学生的乘法计算还是要过关。另外,相关的变式练习还是要多多训练。学生的倒退意识不强。比如在给248×35=8.68的因数点小数点时,学生们注重表面现象——积是两位小数,忽视了积末尾隐藏的0,也就是说,实际上积应该是三位小数,只是小数末尾的0划去了。所以,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算法之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审题能力,有效发现题目的深层意图,避免掉入小陷井。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7
《小数乘小数》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更要有换位意识,以学生的眼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表现和发展。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的计算法则。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回答“是不是?”“对不对?”之类对思维很低要求的问题,一旦遇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一类需要将他们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出来的问题,就显得手足无措了。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再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引导概括出计算规律、方法。这样整节课的学习就是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又好。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后反思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过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进行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学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在教学时我是以8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口算和两道竖式计算导入的,让学生回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接着出示书上的情景图,先让学生审清题意,再说数量关系,在列式。列式后让学生观察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有何异同,即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本领尝试解决今天的除法是小数的.除法?小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想出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有的组联想到利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于是引导学生先把除数的小数点画去,再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
右移动几位。学生感受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在这里就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相互关联,前后联系,上下衍接,是有着很强的严谨性、逻辑性。
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8
1、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会点小数点了。
2、在教小数乘法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9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和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生长点是整数乘法。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与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是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
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
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有51名学生,其中男的有27人,女的有24人。从上学期的期末检测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也有10位同学基础比较差,最简单的整数乘法都不会计算。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有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学习小数乘小数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和小数与整数相乘,这对学习小数乘小数已有了些基础,现在来学小数乘小数应该一不很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道理。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10
小数乘小数本来是纯数学化、格式化内容,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为了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避免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如何让一堂计算课上得既有数学味又生动有趣,既具实效性又讲发展性呢?因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法则的探讨过程,由于学生初步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通过已获取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和具有吸引力的现实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讨论中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让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初步完善并总结出计算法则。
学生有了以上的学习经验后,我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计算练习。虽然都是平时常用到的改错、判断、计算题,但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认识再次升华,在练习中出现了逆向思维练习题如:3.已知:367×58=21286给下式的因数点小数点: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 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如何让这些等式成立呢?同学们陷入了思考中……。课后刘濮龙在他的数学日记这样写到:没写时,我还以为多简单,其实不简单,有一定的难度。刚写完三道才发现难处,心想:“咦?可以点的都点了,还有三道怎么点啊”。想了半天想不出来,老师公布答案了,老师笑着用鼠标把其它三道题剪切了。我一看,才知道我自己上当了,看来还是要认真思考……这堂课使我知道学数学不难,只要用心就会成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注重加强知识应用的思维含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节课下来,我虽然有不少的收获,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还是感到有些困惑:目前我开展计算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在探索阶段 ,还没找到最佳的切和点,我仅仅还是停留在要求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的层次上。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11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我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多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进行“验算”环节,首先让学生判断例题中计算的对与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鼓励他们大胆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激发有创新的思路。经过交流讨论,同学们有的根据条件来说“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所以鸵鸟的速度应该快,而不是比56小!”说得极有道理,这是上节课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还有学生补充道:“56乘1.3的积应该比56大,因为一个非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教材上也有,但这样的解释更清查明了!更有学生利用上节课“因数与积的'小数数位间的关系来解释”,超越教材!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学生在形成技能环节,还需要多练习,还有待提高。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取了超市购物的情境,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学习小数乘整数获取的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掌握小数乘整数算理的基础上,通过估算和反思笔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而学习总结算法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2、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
2、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1、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
2、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准备:
一、复习铺垫,趣味探究
你能根据“32×15=480”快速口算除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32×150= 320×15= 3.2×15= 32×1.5=
观察式子,说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请小组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归纳板演。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先将小数化成整数,算出积。再按照“趣味探究”中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得出结果)
观察25.6×0.9=23.04式子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有什么猜想?
按照上面的计算方法计算“7.2×0.3、3.14×0.8、3.48×0.61”,得出结果后观察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对吗?
请学生自己说一说的猜想,教师引导总结(积的小数位数 等于 因数的小数位数 的和)
请学生联系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说一下小数乘小数的算法,教师归纳总结:
① 将小数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算出积。
② 看因数中 一共 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习拓展:按上述算法计算下列小题
(1)10.8×0.3= (2)5.4×0.3=
(2)小鸟回家。
2、独立解决问题二:买鱼要花多少钱?
学生列式解答。
教师强调:先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化简。总结概括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① 将小数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算出积。
② 看因数中 一共 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确定小数点位置后,若小数末尾有零,把零划去。
【设计意图: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意从整数乘小数的计算入手,更是为了给接下来探索小数乘小数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技术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整数乘小数笔算方法和转化思想的借鉴,从而确定相应正确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课本第87页第1题)
2.用竖式计算
(课本第88页第3题)
3.综合练习。
(课本第88页第4题)
4、拓展练习:
需要加油吗?
【设计意图:及时的练习巩固了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注重了学生思考过程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习题1和2,重点落实“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决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知识点,习题3、4主要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三、回顾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渗透并启示学生要学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自主地开展对自己学习的评价,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用数学,更喜欢数学。]
附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买肉要花多少钱?
25.6×0.9=23.04(元)
答:买肉要花23.04元。
买鱼要花多少钱?
14.8×1.5= 22.2(元)
答:买鱼要花22.2元。
《小数乘小数》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并能熟练计算整数乘法。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特别是小数乘整数的学习经验,会对本课的学习能起到正迁移作用。但如果将活生生的学习场景呈现给学生,部分学生完全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学习并掌握这一新知识,但他们的这种掌握通常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部分学生甚至会以以往的旧知相混淆——如小数加、减法竖式中和、差的小数位数的确定与小数乘整数竖式中的小数位数的确定。学生的思维以真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理解算理上还是有难度的。同时,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也尚不完全,学生用数学语言准备的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难。
在上课以前我们进行了学情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集体课前小测:2.56×5 2.3×12
参与前测的40名学生,只有3位学生在乘法计算时出现了错误,小数点的位置没有出错。
我们又随机抽取了10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2.56×5的乘积中有几位小数?为什么?2.3×12呢?有3位同学回答乘积中的小数点与因数中的小数点位置对齐;有5位同学回答因数共有两位小数,乘积就有两位小数;还有2位同学回答在计算时是转化为整数来计算的。
从学情调查中可以看出,对于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学生掌握得较理想,但是对于算理的描述个别同学还不够清晰,需要进行适当引导。同时,相较于小数乘整数而言,小数乘小数在计算方法上更为抽象,同时积的小数点与因数小数点不对齐、乘积有可能比因数小等,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而本节课也将是学生乘法学习中的一次小转折,是一个“破旧立新”点。
本节课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于小数乘整数的已有认知,引导合理迁移,同时又要及时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借助具体情境理解乘积比因数小的合理性,从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数乘小数》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更要有换位意识,以学生的眼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表现和发展。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的计算法则。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回答“是不是?”“对不对?”之类对思维很低要求的'问题,一旦遇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一类需要将他们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出来的问题,就显得手足无措了。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再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引导概括出计算规律、方法。这样整节课的学习就是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又好。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是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同时还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
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比较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小组合作。学生在计算25.6×0.9时,有一部分孩子有困难,但还有一部分优秀的孩子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采取小组合作完场的方法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我让不同小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在引入环节,通过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为这节课的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较好的运用了迁移规律;
2、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给了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互动中理解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了算法,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作业练习情况反馈来看,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是列竖式时,将小数乘小数的竖式列成小数点对齐。造成计算结果的错误,很难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
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三十五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交流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4、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新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
5、列竖式细化。强调: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②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的位数点上小数点。
因此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数乘小数》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中的信 息窗2 “小数乘小数”。这是属于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整数乘整数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小数四则运算打下扎实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节课教材首先从现实出发,通过现实中的一些例子:以超市购物问题引入小数乘法学习。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这充分的向学生展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在主动探索、研究中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练习,整合小数与整数乘法的计算,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实现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第86——87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房间的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问题:
(1)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3.6×2.8
(2)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2.8×1.15
提问:这两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2、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初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估算初步探索: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小组合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把3.6和2.8都看作3,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把3.6看作4,2.8看作3,4×3=12,面积应该比12平方米小一点。
……
(2)笔算进行探索。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已经知道了3.62.8的积大概在9的左右。那么实际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还应该学会计算的方法。通常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进一步启发:回想一下以前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这样你会做吗?
让学生先把这两个小数都看作整数来计算。
讨论:这样后,得到的积是不是原来的积?为什么不是?那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4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再阅读课本86页,进一步弄清课本的竖式图示的意思:
原来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相当于都乘了10,积是原来的100倍,只要把现在得到的积除以100,就能得到正确的积。
问:正确的结果与我们估算的结果接近吗?能正确估算结果的同学真棒。
2、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试一试”
(1)根据刚才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计算出2.8×1.15的结果吗?你能借87页上的示意图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相当于这两个因数乘了1000,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1000倍。要使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只要用3220除于1000。
问:现在的积可以化简吗?结果是多少?
三、概括推理,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观察例1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试一试”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说一说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在全班里交流你的想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四、实际练习,内化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校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五、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今天我们应用了以前原有的知识,
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经过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
六、完成书面作业:练习十五1、2、3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说算理在我们计算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的。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的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现行的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的编排,采取如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算式13.5
×0.5
2、引导学生观察和以前算式有什么不同。
3、讲算理:即13.5→扩大10倍→135
×0.5→扩大10倍→5
67.5→缩小100倍→675
然而教学效果令人十分失望。当我引导完上述的转化过程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也说得清算理。但计算时,根本未按算理去做,尤其是中差生错误百出。课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上述推算我是严格按教材设计意图、教案要求,且很有条理去教学的,为什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呢?那是因为教材的推算过程是为教者和学者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把教材的思路用教师所谓的“启发”灌输给学生,否则推算说理就成为了形式。为此,我就尝试了一种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在经历感悟的过程中增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结果按我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班级学生不仅计算方法掌握快,算理也说的非常清楚,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14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参与教材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其实质就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而归纳而成的。
首先,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x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x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x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x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教学反思《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接下来,我出示两道计算6.7x0.3和0.56x0.04,让学生在利用0.8x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x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x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x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x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 0.29x0.07,先29x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15
由于本人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其中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很大启示,并按照此教学思路在我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结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教 学 反 思
登特科中心校 胡
国
斌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给我的启发:
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我认为书上的例
3、例
4、例5这3道例题可以统一到一个知识点来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