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本册教材学习的内容与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结合“数一数”的操作活动,经历从相同数連加的算式引入乘法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了解乘法的现实背景,体会乘法的意义;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结合大量“分一分”操作活动,经历除法算式的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现实背景,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学会应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结合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对多”的问题,探索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值对应规律,掌握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4.第六单元“时、分、秒”。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时间观念。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1.通过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最喜欢哪些图书等实例,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2.通过一些操作与猜测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习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同学相处,也不张嘴读书,不做作业,好动。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使学生能专心听讲,不讲小话。四人小组平台建立起来。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每一个数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又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如果一堂课看不到有一段时间学生聚精会神地做练习,那么就可能对这堂课掌握“双基”的效果感到不安。教材中的练习题要安排在课内做的.,但一般不要采取集体作业的方式,要给学生独立读题,审题,思考与解答的机会;使教师能走下讲台,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和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
三、提高质量的措施:
1、教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习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3、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5、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多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随意去打断学生的思维,学生练习的快慢不可能一致,不要采取一题一评的反馈方式把练习时间搞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自主作业的进程;要给做得快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有事做;对全班练习的反馈,最好的方法是提示来自学生的不同的思路、方法或答案,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判断、选择,去识别优劣和正误,不能只关注结果的对或错。练习要结合在游戏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 以下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数学网一直陪伴您。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师,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在很好地完成了上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拟在本学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要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全面推行主体式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分组讨论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中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50)班学生58名,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们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于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仍有个别学生的行为较为散漫,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甚至有懒作业的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不太好。在本学期中必须进行积极引导。本班优秀学生数不多,差生的面较广。在这两个层次上需要今后赋予更多的爱心,并加强辅导。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3.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建立两个计量单位:1厘米与1米的长度概念。
5.认识钟表:形成1时、1分、1秒的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6.学会用方块图表示数据。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如下:
1.数与代数: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分、秒的认识。
2.认识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图形的直观认识。线段的直观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子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南、北、西、东等方向的认识,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用方块图收集和描述数据,简单文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快乐的假日活动、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一算、田园风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地用1-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
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首先,集中安排表内乘法的教学。乘法口诀仍采用小九九。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第二,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第三,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调整乘法口诀的教学顺序。第四,教学每部分乘法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同时,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第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注意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并且注意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七、本期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力争达到及格率100% 。
八、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认识乘法
(4课时)
乘法口诀一
(18课时)
认识图形
(5课时)
认识除法
(8课时)
口诀求商(一)
(6课时)
厘米和米
(6课时)
位置与方向
(5课时)
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二)
(20课时)
时,分,秒
(5课时)
观察物体
(3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5课时)
期末复习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1)有学生4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注重通过统计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通过有趣的猜测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
1.“数一数与乘法”这个单元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乘法口诀(一)”和“乘法口诀(二)”这两个单元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分一分与除法”和“除法”这两个单元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时、分、秒”这个单元中,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5.“观察物体”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6. “方向与位置”这个单元中,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7.“统计与猜测”这个单元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教学改革
1.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认识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效率。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 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仔细思考,书写工整,语言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对于步入二年级的同学,他们经过一年基本适应了小学的生活,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1﹚、﹙2﹚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二),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最好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7、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定如下表。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乘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2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课时
总课时
1
9、2-9、6
开学常规教育(2课时)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8课时)
1、认识厘米米
2
2
4
2
9、8-9、12
2、厘米和米的综合练习
3、认识线段
4、确定长度单位
5、学情评估
1
1
1
2
5
中秋节休息1天
3
9、15-9、19
6、学情评估第二单元、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19课时)
1、加法
2、减法
1
4
1
6
4
9、22-9、26
2、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
3
6
5
9、30-10、3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整理和复习
2
1
3
国庆节休息3天
6
10、6-10、10
5、学情评估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9课时)
1、角的初步认识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3
1
1
1
6
7
10、13-10、17
4、用三角尺拼角
5、整理和复习
6、学情评估
1
2
3
6
8
10、20-10、24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8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3
3
6
9
10、27-10、31
2、2—6的乘法口诀
6
6
10
11、3-11、7
3、整理和复习
4、学情评估
3
3
6
11
11、10-11、14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6课时)
1、观察物体
2、学情评估
3
3
6
12
11、17-11、21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13课时)
1、7的乘法口诀
2、8的乘法口诀
4
2
6
13
11、24-11、28
2、8的乘法口诀
3、9的乘法口诀
3
3
6
14
12、1-12、5
3、9的乘法口诀
4、整理和复习
3
3
6
15
12、8-12、12
5、量一量,比一比
6、学情评估
3
3
6
16
12、15-12、19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9课时)
1、认识时间
2、学情评估
3
3
6
17
12、22-12、26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5课时)
1、搭配
2、学情评估
3
3
6
18-20
12、29-1、23
总复习
20
20
元旦休息一天
21
1、26——
总复习,期末测试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五班共有48人,经过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学习数学的能力。上课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能自觉地完成课内作业。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1、数与代数方面:表内乘法(一)、(二),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2、空间与图形方面: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方向、观察物体;
3、实践与综合应用:神奇的小棒、我喜欢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5、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3、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另外,有余数的除法、方位的认识也将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之一。
三、教学措施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二)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问题,逐步引导理性思维的养成。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四)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比如:微课程、一起作业网、博客思维体操训练、制作乘法口诀表等等。
(五)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六)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等。
四、教学进度
第3、4周: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信息窗1
第5、6周:表内乘法(二)信息窗2、3、4
第7周:国庆放假
第8周: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2
第9、10周: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3、4,整理与复习
第11、12周:认识方向、表内除法信息窗1
第13、14周:表内除法信息窗2、3、相关链接
第15、16周:观察物体、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
第17、18周: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2、解决问题信息窗1
第19、20周:解决问题信息窗2
第21周期末复习
第22周期末复习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2)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二(1)班有学生39人。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存在的问题是,有两位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致使数学成绩不及格,还有些同学自觉性较差,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要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直角、锐角和钝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时间方面,会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 笔算,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表内乘法,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和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1)班学生共有69人,从这学期数学学习上看,总体上较好。差距不是太大。这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集体。在学习新知识和复习阶段,我认真整合复习教材,认真指定切实可行的习题练习,着重对班级的后进生的辅导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思考发言、书写、审题、运算习惯等学习习惯,并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由于家长非常配合学校工作,90%以上的学生能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各 项数学活动,为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教高二数学文科班,学生的特点是:数学成绩尖子生少,成绩特差的学生有好些人,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基础,加上学生努力,将来我班的数学成绩将会有大的提高。学生中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但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将来一定大有进步。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与图形直观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4)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习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2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书,供大家参考。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2周 长度单位
第3周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第7周 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2周 观察物体
第13周 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统计
第18周 数学广角
第19周 总复习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0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方向与位置(东西南北的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的认识),表内除法,倍的认识,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不带括号),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能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4、、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5、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学生多采用自主互助的方法来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第1页——第4页
第二周:第5页——第10页(第一单元结束)
第三周:第11页——第17页
第四周:第18页——第24页(第二单元结束)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第25页——第28页(第三单元结束)
第七周:第29页——第36页
第八周:第37页——第47页(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第48页——第53页
第十周:第54页——第62页(第五单元结束)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63页——第70页(第六单元结束)
第十二周:第71页——第75页
第十三周:第76页——第83页
第十四周:第84页——第88页(第七单元结束)
第十五周:第89页——第94页
第十六周:第95页——第99页(第八单元结束)
第十七周:第100页——第107页(第九单元结束)
第十八周:第108页——第118页(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结束)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周:总复习
期末考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数据收集、表内除法(1)、图形移动(1)、表内除法(2)、混合运算、余数除法、一万以内数的理解、克与公斤、广角数学、总论。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利用统计数据提问和回答问题。了解统计学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况下除法的含义。会读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运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我能熟练运用2 ~ 6的乘法公式求商,让学生明白乘除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根据除法的意思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识别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通过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对复杂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的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带二次运算的混合题的运算顺序,学会用混合乘除和圆括号计算两步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和类比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5、让学生体验将平均分后的'余数现象抽象为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除法的含义,并认识余数。掌握除数为一位数,商也为一位数时,用余数除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小于除数。
6、结合实际生活,体验生活中大数的存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数数的过程,知道一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对象知道这些数的构成和分解。体验估算、计数、思考、识别、说话、拿取、比较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一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培养数字感。一万以内的数字大小可以用符号和文字来描述。知道了“一万位”及其值,就可以说出一万以内所有数字的名称和相邻数字之间的升级率,掌握整十整千的加减运算。
7、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中感知1g、1kg的物体重量,了解1g、1kg、1kg=1000g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了克和千克的概念,渗透了数学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余数除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区分旋转和平移。
教学难点:克和公斤的理解和换算,一万以内数的理解。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工作态度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要适当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新的状态下投入学习。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7、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定如下表。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乘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2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课时
总课时
1
9、2-9、6
开学常规教育(2课时)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8课时)
1、认识厘米米
2
2
4
2
9、8-9、12
2、厘米和米的综合练习
3、认识线段
4、确定长度单位
5、学情评估
1
1
1
2
5
中秋节休息1天
3
9、15-9、19
6、学情评估第二单元、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19课时)
1、加法
2、减法
1
4
1
6
4
9、22-9、26
2、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
3
6
5
9、30-10、3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整理和复习
2
1
3
国庆节休息3天
6
10、6-10、10
5、学情评估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9课时)
1、角的初步认识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3
1
1
1
6
7
10、13-10、17
4、用三角尺拼角
5、整理和复习
6、学情评估
1
2
3
6
8
10、20-10、24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8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3
3
6
9
10、27-10、31
2、2—6的乘法口诀
6
6
10
11、3-11、7
3、整理和复习
4、学情评估
3
3
6
11
11、10-11、14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6课时)
1、观察物体
2、学情评估
3
3
6
12
11、17-11、21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13课时)
1、7的乘法口诀
2、8的乘法口诀
4
2
6
13
11、24-11、28
2、8的乘法口诀
3、9的乘法口诀
3
3
6
14
12、1-12、5
3、9的乘法口诀
4、整理和复习
3
3
6
15
12、8-12、12
5、量一量,比一比
6、学情评估
3
3
6
16
12、15-12、19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9课时)
1、认识时间
2、学情评估
3
3
6
17
12、22-12、26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5课时)
1、搭配
2、学情评估
3
3
6
18-20
12、29-1、23
总复习
20
20
元旦休息一天
21
1、26——
总复习,期末测试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教高二数学文科班,学生的特点是:数学成绩尖子生少,成绩特差的学生有好些人,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基础,加上学生努力,将来我班的数学成绩将会有大的提高。学生中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但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将来一定大有进步。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与图形直观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4)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习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3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数据收集、表内除法(1)、图形移动(1)、表内除法(2)、混合运算、余数除法、一万以内数的理解、克与公斤、广角数学、总论。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利用统计数据提问和回答问题。了解统计学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况下除法的含义。会读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运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我能熟练运用2 ~ 6的乘法公式求商,让学生明白乘除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根据除法的意思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识别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通过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对复杂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的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带二次运算的混合题的运算顺序,学会用混合乘除和圆括号计算两步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和类比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5、让学生体验将平均分后的余数现象抽象为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除法的含义,并认识余数。掌握除数为一位数,商也为一位数时,用余数除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小于除数。
6、结合实际生活,体验生活中大数的存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数数的过程,知道一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对象知道这些数的构成和分解。体验估算、计数、思考、识别、说话、拿取、比较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一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培养数字感。一万以内的数字大小可以用符号和文字来描述。知道了“一万位”及其值,就可以说出一万以内所有数字的名称和相邻数字之间的升级率,掌握整十整千的加减运算。
7、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中感知1g、1kg的物体重量,了解1g、1kg、1kg=1000g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了克和千克的概念,渗透了数学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余数除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区分旋转和平移。
教学难点:克和公斤的理解和换算,一万以内数的理解。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工作态度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要适当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新的状态下投入学习。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 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4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两班共有学生89人,其中男生46人,女生43人。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认真,对他们继续学习数学是个有利条件。上学期,有两个同学成绩不及格,这和他们不良习惯和智力有关,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养成良好习惯。总之,要使所有的同学喜欢学数学,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解决问题、表内除法
(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本册的教学难点是: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4、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5
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 以下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数学网一直陪伴您。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师,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在很好地完成了上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拟在本学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要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全面推行主体式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分组讨论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中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6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1)有学生4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5人,相对调皮了一些。但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较少,后进生比较多。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实践活动安排有两种类型:
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
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6)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线路图。
(7)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测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9)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学会对比较熟悉的事情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收集整理表格,获得有意义的信息。
(10)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表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1)运用千以内的数、已经掌握的运算或简单的图表描述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认识一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在这些活动中继续发展数感、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2)通过观察物体和观察生活环境丰富对图形和现实空间的认识,继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参与收集有意义的信息并适当归类整理等活动,体验活动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继续发展统计观念。
(4)为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社会货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地通过各种思维活动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解决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方法。
(3)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反思和评价。
(4)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增强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初步具有愿意接近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愿望,学好数学的信息。
(2)经历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体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四、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转化。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五、课时安排
共计62课时,各单元课时安排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认数:8课时
分米和毫米:2课时
加法:10课时
认识方向:3课时
减法:9课时
认识角:2课时
乘法:16课时
统计:3课时
期末复习:4课时。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1)班学生共有69人,从这学期数学学习上看,总体上较好。差距不是太大。这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集体。在学习新知识和复习阶段,我认真整合复习教材,认真指定切实可行的习题练习,着重对班级的后进生的辅导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思考发言、书写、审题、运算习惯等学习习惯,并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由于家长非常配合学校工作,90%以上的学生能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各 项数学活动,为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9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50)班学生58名,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们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于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仍有个别学生的行为较为散漫,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甚至有懒作业的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不太好。在本学期中必须进行积极引导。本班优秀学生数不多,差生的面较广。在这两个层次上需要今后赋予更多的爱心,并加强辅导。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3.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建立两个计量单位:1厘米与1米的'长度概念。
5.认识钟表:形成1时、1分、1秒的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6.学会用方块图表示数据。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如下:
1.数与代数: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分、秒的认识。
2.认识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图形的直观认识。线段的直观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子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南、北、西、东等方向的认识,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用方块图收集和描述数据,简单文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快乐的假日活动、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一算、田园风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地用1-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
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首先,集中安排表内乘法的教学。乘法口诀仍采用小九九。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第二,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第三,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调整乘法口诀的教学顺序。第四,教学每部分乘法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同时,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第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注意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并且注意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七、本期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力争达到及格率100% 。
八、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认识乘法
(4课时)
乘法口诀一
(18课时)
认识图形
(5课时)
认识除法
(8课时)
口诀求商(一)
(6课时)
厘米和米
(6课时)
位置与方向
(5课时)
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二)
(20课时)
时,分,秒
(5课时)
观察物体
(3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5课时)
期末复习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0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书,供大家参考。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2周 长度单位
第3周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第7周 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2周 观察物体
第13周 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统计
第18周 数学广角
第19周 总复习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1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篇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7~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分、秒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二、班级情况简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了一年的学习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耐心的进行辅导。
三、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编7~9的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会写乘、除法算式,会进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3、初步理解加减法竖式的算理和计算要领,能正确地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和(差)是几十多,初步体会估计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时、分、秒,初步具有1小时之内时间长短的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说出并会记录钟面上的时间。
5、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利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6、认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方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种物体。
7、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8、会用方块统计图表达统计的结果,会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9、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2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注重通过统计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通过有趣的猜测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
1.“数一数与乘法”这个单元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乘法口诀(一)”和“乘法口诀(二)”这两个单元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分一分与除法”和“除法”这两个单元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时、分、秒”这个单元中,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5.“观察物体”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6. “方向与位置”这个单元中,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7.“统计与猜测”这个单元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教学改革
1.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认识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效率。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 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仔细思考,书写工整,语言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2)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二(1)班有学生39人。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存在的问题是,有两位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致使数学成绩不及格,还有些同学自觉性较差,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要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直角、锐角和钝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时间方面,会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 笔算,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表内乘法,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和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4
一、本册教材学习的内容与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结合“数一数”的操作活动,经历从相同数連加的算式引入乘法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了解乘法的现实背景,体会乘法的意义;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结合大量“分一分”操作活动,经历除法算式的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现实背景,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学会应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结合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对多”的问题,探索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值对应规律,掌握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4.第六单元“时、分、秒”。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时间观念。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1.通过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最喜欢哪些图书等实例,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2.通过一些操作与猜测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习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同学相处,也不张嘴读书,不做作业,好动。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使学生能专心听讲,不讲小话。四人小组平台建立起来。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每一个数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又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如果一堂课看不到有一段时间学生聚精会神地做练习,那么就可能对这堂课掌握“双基”的效果感到不安。教材中的练习题要安排在课内做的,但一般不要采取集体作业的方式,要给学生独立读题,审题,思考与解答的机会;使教师能走下讲台,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和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
三、提高质量的措施:
1、教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习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3、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5、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多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随意去打断学生的思维,学生练习的快慢不可能一致,不要采取一题一评的反馈方式把练习时间搞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自主作业的进程;要给做得快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有事做;对全班练习的反馈,最好的方法是提示来自学生的不同的思路、方法或答案,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判断、选择,去识别优劣和正误,不能只关注结果的对或错。练习要结合在游戏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5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0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方向与位置(东西南北的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的认识),表内除法,倍的认识,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不带括号),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能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4、、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5、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学生多采用自主互助的方法来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第1页——第4页
第二周:第5页——第10页(第一单元结束)
第三周:第11页——第17页
第四周:第18页——第24页(第二单元结束)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第25页——第28页(第三单元结束)
第七周:第29页——第36页
第八周:第37页——第47页(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第48页——第53页
第十周:第54页——第62页(第五单元结束)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63页——第70页(第六单元结束)
第十二周:第71页——第75页
第十三周:第76页——第83页
第十四周:第84页——第88页(第七单元结束)
第十五周:第89页——第94页
第十六周:第95页——第99页(第八单元结束)
第十七周:第100页——第107页(第九单元结束)
第十八周:第108页——第118页(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结束)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周:总复习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