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学设计范文优秀1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上期的教学对学生的了解加深了,总的来讲,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大部分同学能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做好笔记。但是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对政治学习重视度不够,学习被动,学习方法不对,不能及时复习巩固以至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部分学生上课易分心、走神。为了更好的教学,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做了以下的安排:
二、教学活动及方法
1、狠抓常规教学,踏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认真备课: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在集体讨论备好课后,自己再写一份教学案。
①备教材。备课前,首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并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真正做到全面透彻地掌握好教材的内容,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认真阅读每一课的新课标,掌握、理解新课标的实质和真谛,从而落实好新课标的教学。
②备学生。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及知识层次,要按学生的知识层次性与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上课时问题提问的准确性。在课堂上,注重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③备教法。认真贯彻学校的以学生为本,从而做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关积极去探求适合不同班级,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提倡的“自学、探究、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结合本期《文化生活》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去自学,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从旁引导、点拨,帮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既求质量也不拉进度。
3、课后布置适量作业,做到及时巩固。作业方式: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检查方式: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反馈订正:集体讲解订正与个别面授相结合。每一单元进行一次检测考练并及时进行讲评。关于口头作业——背书,希望每位班主任能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早上、中午、晚上进班上课前的时间加强背书。
4、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思考,特别是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使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方面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做好课后的反思工作。
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写好教学后的反思,总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的,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够完善的,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的。做到在反思当中去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以便于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
三、教学进度与计划
中考前完成前三单元的教学,中考后完成第四单元和教研室要求的复习哲学部分的内容。
高二政治教学设计范文优秀2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务处的教学工作计划与思路,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本学期政治教研组将以“高效课堂”为目标,组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和编制试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三个方面开展教研活动,经过参加校xx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决赛)为契机引导教师在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加强与外国语高级中学互动交流,促进我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二、主要工作要点
1、加强团体备课。继续开展团体备课活动,团体协作,加强对备课、上课、复习、考试、考查、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的研究,进取发挥团体的智慧,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2、组织并认真准备政治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提升青年教师在备课、上课、课堂驾驭、作业布置安排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
3、经过走出去,吸收兄弟学校在政治教学中的'优势,汲取营养,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
4、协助学校、年级组做好校内的考试工作,认真完成月考、期中考试命题和试题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教学,提高命题与教学水平。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本事。
6、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尤其在高一年级注重民族团结教育,培养新入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高二年级加强法律的宣传与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与意识。
7、全力做好高三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精心制订复习计划,夯实基础,提高思维品质,提高备考效益,提高我校政治课教学水平。
8、积极参加学校、新区教科文局和市教科所组织的有关教学教研活动,并组织参加相关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论文评比。
9、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修改校本课程《民族团结教育——走进xx中学》,争取国庆前夕定稿,申请学校出版印刷。同时,以我校全体学生收看《新闻联播》,搞好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为基础,准备开发校本课程《新闻联播,联动xx》。
10、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力度,将公开课教学常态化。
三、具体活动安排
周次
活动资料
第xx周(8.24—8.30)
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和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并按计划开展工作,制定本组教研计划。
第xx周(8.31—9.6)
全体教师学习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高一政治王晓玲教师公开课,全体参与听评课。
第xx周(9.7—9.13)
高二年级教师同课异构,所有教师听评课。
第xx周(9.14—9.19)
《民族团结教育——走进xx中学》校本课程修改工作启动及人员安排;《新闻联播,联动xx》校本课程启动方案讨论。高一新教师过关课,全体参与听评课。
第xx周(9.21—9.26)
......
积极配合学校搞好月考试卷的命题、批改及成绩分析工作,并组织各备课组反映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高二政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讲述对立统一规律最基本、常识性的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实质和核心地位。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近本的就是矛盾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只有抓住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揭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其他内容。1、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矛盾的含义”既是本框,也是本节和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本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些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刚开始接触,比较难。
教学目标分析2、1知识与技能
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多种势力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释;“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只要求识记。
2、2过程与方法
应着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是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要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本框对矛盾概念的分析,对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论述,都体现了这一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通过学习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者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使矛盾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3学情分析 3、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论等有关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矛盾的概念会容易很多,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3、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学生通过矛盾的观点,具有了对政治学科教学问题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唯物辩证法中矛盾分析法,但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性,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3、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高二的学生处于文理分科,转变学科观念,和前途选择的关键时期,他们大都涉世不深、阅历浅显,感性的东西非常容易接受,但思维方法简单,分析判断的能力不够成熟,从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我认为应当尽量把抽象的理论寓于感性的生活现象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品味到理论的精妙,从理论中感觉到对生活的指导。
3、4学法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本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哲学矛盾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故以讲读为主,辅以议论、谈话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思维能力的能力。
4教学过程设计 4、1提出问题串,创设学习情境
问题1什么是矛盾?举例说明
问题2哲学矛盾概念和具体矛盾的关系
问题3什么是对立统一?举例说明
问题4矛盾的双方是什么关系?
问题5矛盾概念应该注意的问题?联系材料加以说明4、2引导思考,自主探究
从教材引用的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观点都包含了事物一分为二的合理思想。也就是说它们具有这样的共同点——任何事物都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统一。
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呢?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板书)
⑴对立: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板书)
如书中所举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物理现象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人民内部的不同意见„„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
设问:那么这些对立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否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如果不能,那么这两者是何关系?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例子
⑵统一: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板书)
设问:统一的两种情形是什么?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板书)
请同学们看P88漫画《他敢剪吗》,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再如: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板书)
P88“议一议”:“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你如何来理解这段话呢?①天下事、人之为学有没有难易的分别?②难和易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①天下事、人之为学都有难易之分,这正是它们对立的一面;②难和易相互依存,共处于天下事、人之为学之中,难易转化的条件关键在去“为”、去“学”,只有立志去“为”、去“学”,才能化难为易。
引进负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提示:汗水指的是什么?凡人和天才之间的转化条件又是什么?
这些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在理解“统一”的含义时,要注意: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
如中美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美国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同时呢,美国也需要中国这个潜在的大市场。这种依存的条件是什么?——就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离开这一条件谈依存是荒谬的。
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实现转化。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板书)
①统一离不开对立。第一,“依存”离不开对立。比如,上不会依存于大或小,因为上与大或小并不对立。可见,依存只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第二,“转化”离不开对立。同理,只有上下之间的转化,绝无上与大或小的转化。
②对立也离不开统一。
论:“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讲纪律就没有自由”
这一观点扩大了自由与纪律的对立,否认了自由与纪律的统一。殊不知,离开纪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只能是一盘散沙。反过来,只有纪律,否定自由,集体也会失去活力,影响个性的发展。总之,也就是说,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⑷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板书)
看P89第4段,在学校内部,存在着教与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学校与附近的企事来单位、街道或村镇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联的关系。
⑸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板书)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
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韩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说也。”请问: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但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4、3反思结论,归纳总结
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这种“探究式教学法”一是有利于实现教学重点的转移(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来);二是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让其体味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应该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4、4题组练习(略)
5教学设计说明
高中教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这些方式有肋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政治课程要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培养学生的辩证创新思维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