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
作为一名新教师,又面对的是新教材,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及点进行反思。
一、对教材的反思。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如今的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味的老师为主体,专门讲解的那种模式,新课程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教学工作,我一个最大的认识就是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多了,学生渐渐成了教室、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辅助学生的一个个体。如初一数学里,老师讲授的内容可谓微乎其微,基本都是学生自主发挥,这就是新课程的特点,让学生讨论、动脑、学会总结。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判断、汇总学生结论正确与否的人。所以作为教师的我,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面还需改进。
二、对学生的反思。
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所以看到那些学生仿佛就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所以通过课间与与学生的交流,自己仿佛是个大孩子,对同学板不下脸,威严性不够,现在的孩子本身就是从父母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待越是脾气好的老师就越是淘气,这就是我这十来年的最大感受。年轻就得付出代价,所以对学生得反思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就更关键了,掌握好学生得心理,对学生管理得尺度掌握的好坏就影响着学生的成绩。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才会花更多心思,数学课本就乏味,所以如何让学生提起兴趣,这对于教学质量的好坏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怕摔跤,不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2
看着儿子做作业时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忍不住想,我们教师都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训,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没完没了的作业。我们认为只有没完没了的作业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致使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2500个汉字就足够让学生手忙脚乱了。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吗?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小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催残。
对作业问题认真反思,我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汉字有汉字的特点,也一定有其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比如,通过对比形近字认识新字体,像学了“浸”再学“侵”,学了“魄”再学“愧”,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比记忆;通过猜字谜学习,像“巫”,出谜语“两个工人背对背”,嗅——“口臭”;联系生活常识学习,比如,旱——让学生想,太阳当空照,地面会怎样?这种现象就是干旱……教学生掌握了这些习字方法,完成写字作业就容易多了。
学习汉字如此,那么,学习其它语文知识也一样有规律可寻。心理学界对记忆规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证实记忆是需要重复,但重复的数量是有规律的。超过这个量的`规律就成为过度记忆,对记忆是有负面影响的。因此,我们在留作业前应当先搞清楚想通过本次课外作业使学生掌握哪些本领。如果这种做法得以进行和推广,那么再剔除掉那些无谓的作业负担,减负就会按照教育规律真正落到实处。反过来,这一问题不解决,那么桌面上的负担减了,但这些负担会转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长再给补上这一“课”。第二,要研究作业与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关系,要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保持学习兴趣,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这不但有作业量的因素,也有作业方式的因素。比如,教学《趵突泉》、《长城》、《倔强的小红军》……等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西湖的绿》、记金华的双龙洞》、《山雨》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多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教学《太阳》、《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课文时,让学生动手制作作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总之,作业布置要正视学生差异,关注学生主体、兴趣、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3
本文的重点句包含了三层渐进的意思,首先作者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工地夜景,由此想到这雄伟的大坝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部热情和智慧。最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想到了“人民万岁”,想到了“人民创造了历史文明”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所以在第一课时,我准备指导学生围绕这句重点句,先突破“大坝” 这部分内容,为下节课体会“人民万岁”这一中心思想打基础。
(一)体会大坝的美
1. 我先引导学生看重点句中的这一分句“……想到这座雄雄的大坝……”,结合重点词“迷人夜色”,问学生:课文哪一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葛洲坝的夜色非常迷人?以引出作者直接描写葛洲坝迷人夜色的第2自然段: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夺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缭乱。相信学生会比较快地找到。
2. 问学生,从哪里看出葛洲坝的夜色非常迷人?这—提问让学生自由地从具体的语句中去体会作者眼中灯火璀灿的葛洲坝夜景,这也是一种语感的训练。
3. 在学生自己领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里采用的一处比喻手法:“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要想真正理解这句比喻句,体会这幅景象,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学生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插图,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夜色中的葛洲坝工地灯火璀灿,正如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的项链—样光彩夺目。
4.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再次体会:拿来作比喻的事物(仙女脖子上的项链)是很美的,拿那么美的东西来比喻葛洲坝,从而体会作者尽情赞美葛洲坝的感情。同时,也很自然地穿插进了朗读方面的指导、训练。这就使词语的训练与思想感情的体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体会大坝的作用
1. 我先以一句过渡句:那么这么美的大坝有什么作用呢?引出课文第五自然段的“这座全国最大的'水电站建成发电后那五彩缤纷的夜明珠撤遍祖国大地,与天上的繁星争辉。”这一句写大坝作用的句子,为接下去体会大坝的作用找准目标。
2.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理解这里的“夜明珠”其实指的就是五彩缤纷的电灯。从而使上下文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插入有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葛洲坝水电站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以西。这个水利枢纽是目前拦截长江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从而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文中所说的“夜明珠”撤遍祖国大地,与天上的繁星争辉,就是指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当时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祖国大地将是一片灯火的喜人景象,这能使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深切地体会到了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4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此刻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用心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向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务必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个性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必须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就应是超多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潜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透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向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传媒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校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小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缺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俺们减少缺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法子,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便于掌握和运用,俺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小结、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2)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教学策略选择的恰当程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光临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修炼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教学前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然后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6
一、根据学生的自读、自悟,深入与文本的对话。
注重情感的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所接触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语文学习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感悟、品析之外。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抠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让学生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在进行,〈猫〉一文教学时,我就是这样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理解的。
(一)推敲词句
推敲词句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味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如教学时,引导学生品味“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中“小梅花”与“脚印”的不同,通过朗读比较,学生切实感悟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咬文嚼字
一篇优美的文章,是由无数佳句妙语构成的。要想挖掘文中的精华,咬文嚼字必不可少。我认为对任何一个词语的理解都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因此,课堂上我强调学生去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具体的环境中理解,从而感悟作者用词的精确。如当学生谈到猫的叫声丰富多腔时,我引导学生再读这段文字,然后来理解“丰富多腔”的意思,学生一下想到了“长短不同,粗细各异5,变化多端”。再如,文中一开头就讲了猫的性格古怪,到底古怪是什么意思?在初读文时学生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我没有马上解决,而是把它放在了学文之后。当学生感悟到了猫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时,理解“古怪”就迎刃而解了。
(三)引入对比
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一种孤立的、真空的存在。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是与文本对话生成和创新意义的一个重要而饶有兴味的通道。如在教学进行到猫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一段时,我便引入了老舍先生《养花》中的一些文字,让学生把两段文字对比读,品析,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激发联想
这里的联想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读的文字中联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现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本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想象猫抓老鼠的情景,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猫的尽职,又把写作与阅读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在读中培养了写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重了感受、理解,却忽略了欣赏与评价。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多读一些美文,对文中的好词佳句反复品评,与其他意思相近词做比较分析,感悟作者用词的恰当,描写的形象,让妙语佳句和他们紧密接触,他们会从中受到熏陶,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慢慢产生喜爱之情,而且越来越深入,能够欣赏,体会和感受也越来越敏锐。
而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恰恰缺少了这一环节,反思其原因,还是追求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考虑了自己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发展。现在想来,当学生抓住“乖、淘气、玩具”等词语谈感受时,如果引导学生用“换词法”“丢词法”或“调词法”来分别细细体味,他们会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语感不断增强。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7
书本从开始的第一页,渐渐的变成了现在的最后一页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是辛酸的,开始是一种迷茫的状态,不了解孩子们,只是一味的上着自己的课。在这学期里,。总结了一下我的语文教学,或许是得到了许多吧!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了,不管自己用什么方式上课,首先必须要的是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学,会让你事半功倍!不要去企图孩子会给你什么,首先你要给孩子什么!在明白这些的时候去上课,应该比在进了教室上自己的课要好的多,其次要学会在学生中找出他们的特征,比如我们班级的周海宝,他上课的时候,思想比较活跃,你在上课的同时要多让他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他跟你的配合会更好一些,而对于像沈同杰,千万要给他足够的自信,范红雨要多夸奖,我们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征,在了解了他们的特征之后,现在上课基本上属于顺利状态,不会在上课的`时候被他们气的没有话说了。
最后,在教学句子的时候,必须想方法让他们懂得怎么样去看图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上课方式,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上课的模式一直在变,孩子们抓不到我讲的目标,。现在我讲课基本分为几大块,固定的模式,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知识,所以现在一节课相对来说比较轻松!
我现在上课不是很成熟,这也仅是不成熟的意见,记录我的教师道路!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8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在不断的反思、总结、提升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优化教学,增强专业素养!
一、记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将它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的地方,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记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
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生成性问题,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常常是不由自主的,评价反思中要及时记下这种瞬间的“灵感”,以便积累更多的经验。
四、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这些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五、记再教设计
1、一节课下来,尽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2、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3、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4、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新招?
5、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6、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9
上学期已经结束,依据上学期的教材特点,还算圆满地完成了上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静心思索,上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成功之处,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现将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做到了认真备课,用心设计教案,及时批改作业,落实三维目标,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接受知识能力的情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智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3、对课前的预习工作也很重视,不断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4、尽量做到面批作业,重视学生的书写,及时表扬书写整洁的同学,并在全班交流,稍有进步的,及时写上鼓励性的语言或鼓励性的标记,经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5、加强家校联系,加强与家长间的及时沟通,把每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都记载下来,以便和家长联系,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共同搞好学生的学习。家里没有电话的学生,把写好自己电话号码的条子,让学生带回家,以便家长和老师联系。告知老师学生在家的表现。
二、不足之处。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比较努力学习,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三分之一的同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大多家长忙于在外打工,顾及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需和家长继续做思想沟通。
2、媒体教育手段的运用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继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0
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提高,教学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教师对我说:“现在的课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会教了!”这是一种教学观念还未更新的现象。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更新自我,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要体现四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第一,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第二,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教学中,要看学生能不能向教师提问题,同学之间能不能争论问题。如果一节课上下来,学生都“懂”了,这要么呈现出的是教学的假象,要么就是教学没有深度。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课,教下来效果不好”的现象。有的教师常找的原因是“学生不配合”。其实,任何一次教学的不成功,原因都应在教师身上找。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要备知识技能以外的东西。课堂上,教师是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是否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紧张的心境;是否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干扰因素等,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培植和内化。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这是学生情感内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创设情境、启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和内化。没有情感推动认知的教学、不是真情实感的教学、不能引起师生心灵共鸣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
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鲜活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课堂上,有的教师只注意学生回答的对、错,而不太注意学生答问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方式的鲜活性。这样的教学,是“应试”的教学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回答知识的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性、规范性、流畅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倡导学生发言、说话:大声、大方,敢说、敢问、敢争。中小学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语言训练这一重要内容。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1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生动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虽然课前有几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他们很难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很难体会音乐要传达的情感。然而学生的话给了我压力,在学生的眼睛里,文章是如此的美,万一我上的让他们感觉不到美怎么办呀?
一、借助音乐,理解课文。
我在课堂中多次用了音乐,想借此烘托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我的设计是这样的:用音乐渲染激情,上课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优美凄苦的乐声把学生的深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接着引入课题:这段旋律你们熟悉吗?叫什么名字?引入课题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质疑:你最想了解什么?随着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就让他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课文朗读,乙级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我是用重组的方式(这也是借鉴了其他老师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为中心,这似乎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这句带到了文章的第一小节,随即让学生积累描写环境优美的词语;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带到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体会师父对“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机学习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后的生活是如何的,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对音乐的热爱,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也用到了音乐,让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我自己配乐朗读了让学生找描写泉声的句子,以及这泉声告诉人们什么?在知道朗读后的齐读,我也用了音乐做背景,课后自己还吁了一口气,感觉很顺利。
二、感悟音乐,激情导读。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宇文中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我该怎样来指导学生朗读呢?
1、先以音乐导入,在优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帮助学生奠定感情基调——对曲子创作者的敬佩。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学生在敬佩与好奇的情感驱使下,必然会兴趣盎然地开始自己的朗读。
2、放课文朗读磁带,用优美的朗读引领学生,激起他们朗读的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朗读。
3、用小组比赛的方式,点燃他们朗读的激情,让他们不但要参与而且要努力,展现他们最好的朗读水平。
4、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更易把握课文情感,理清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帮助学生进行情感朗读。
三、拓展理解,学说结合。
第二课时,我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聆听,说感受,但学生较为困难。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体会阿炳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感。通过练习上文,“失去师父,患眼疾双目失明,操着胡琴 ,卖艺度日。”我再次创设情境,进行了这样的想象说话练习。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卖艺的呢?
C、一天,阿炳发烧生病了,为了度日,他又是怎样卖艺的呢?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深刻地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再次为阿炳的不幸而感到伤心难过。
当阿炳在无人倾诉的情况下,把情思寄托于音乐表达时,我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的视频,一曲而终,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当悦耳动听的音乐铃在耳边荡漾开去的时候,我与我的学生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气,终于,《二泉映月》欣赏“完”了,也欣赏“懂”了!面对着一张张因收获而快乐的脸庞,注视着一双双因兴奋而清凉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为本”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聚焦于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要使学生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下课铃又一次奏响,我却依然沉浸在《二泉映月》美妙的旋律中,沉浸在学生创造的美妙课堂中。原来,学生完全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原来他们可以更美的!那么我又有何理由去埋没他们的“美”,为何不信任地挖掘他们更多的“美”,为何不微笑着欣赏他们更多的“美”呢?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2
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节。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的卢昭,她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她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她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她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
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生动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虽然课前有几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他们很难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很难体会音乐要传达的情感。然而学生的话给了我压力,在学生的眼睛里,文章是如此的美,万一我上的让他们感觉不到美怎么办呀?
一、借助音乐,理解课文。
我在课堂中多次用了音乐,想借此烘托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我的设计是这样的:用音乐渲染激情,上课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优美凄苦的乐声把学生的深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接着引入课题:这段旋律你们熟悉吗?叫什么名字?引入课题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质疑:你最想了解什么?随着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就让他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课文朗读,乙级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我是用重组的方式(这也是借鉴了其他老师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为中心,这似乎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这句带到了文章的第一小节,随即让学生积累描写环境优美的词语;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带到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体会师父对“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机学习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后的生活是如何的,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对音乐的热爱,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也用到了音乐,让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我自己配乐朗读了让学生找描写泉声的句子,以及这泉声告诉人们什么?在知道朗读后的齐读,我也用了音乐做背景,课后自己还吁了一口气,感觉很顺利。
二、感悟音乐,激情导读。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宇文中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我该怎样来指导学生朗读呢?
1、先以音乐导入,在优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帮助学生奠定感情基调——对曲子创作者的敬佩。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学生在敬佩与好奇的情感驱使下,必然会兴趣盎然地开始自己的朗读。
2、放课文朗读磁带,用优美的朗读引领学生,激起他们朗读的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朗读。
3、用小组比赛的方式,点燃他们朗读的激情,让他们不但要参与而且要努力,展现他们最好的朗读水平。
4、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更易把握课文情感,理清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帮助学生进行情感朗读。
三、拓展理解,学说结合。
第二课时,我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聆听,说感受,但学生较为困难。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体会阿炳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感。通过练习上文,“失去师父,患眼疾双目失明,操着胡琴 ,卖艺度日。”我再次创设情境,进行了这样的想象说话练习。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卖艺的呢?
C、一天,阿炳发烧生病了,为了度日,他又是怎样卖艺的呢?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深刻地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再次为阿炳的不幸而感到伤心难过。
当阿炳在无人倾诉的情况下,把情思寄托于音乐表达时,我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的视频,一曲而终,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当悦耳动听的音乐铃在耳边荡漾开去的时候,我与我的学生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气,终于,《二泉映月》欣赏“完”了,也欣赏“懂”了!面对着一张张因收获而快乐的脸庞,注视着一双双因兴奋而清凉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为本”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聚焦于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要使学生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下课铃又一次奏响,我却依然沉浸在《二泉映月》美妙的旋律中,沉浸在学生创造的美妙课堂中。原来,学生完全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原来他们可以更美的!那么我又有何理由去埋没他们的“美”,为何不信任地挖掘他们更多的“美”,为何不微笑着欣赏他们更多的“美”呢?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2
在我学习新课程的这段时间里,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在我们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应该想想:“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这样才符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有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开展。
三、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对话
师生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四、教师应对每一节课进行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3
上学期已经结束,依据上学期的教材特点,还算圆满地完成了上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静心思索,上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成功之处,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现将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做到了认真备课,用心设计教案,及时批改作业,落实三维目标,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接受知识能力的情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智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3、对课前的'预习工作也很重视,不断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4、尽量做到面批作业,重视学生的书写,及时表扬书写整洁的同学,并在全班交流,稍有进步的,及时写上鼓励性的语言或鼓励性的标记,经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5、加强家校联系,加强与家长间的及时沟通,把每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都记载下来,以便和家长联系,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共同搞好学生的学习。家里没有电话的学生,把写好自己电话号码的条子,让学生带回家,以便家长和老师联系。告知老师学生在家的表现。
二、不足之处。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比较努力学习,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三分之一的同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大多家长忙于在外打工,顾及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需和家长继续做思想沟通。
2、媒体教育手段的运用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继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4
一、根据学生的自读、自悟,深入与文本的对话。
注重情感的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所接触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语文学习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感悟、品析之外。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抠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让学生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在进行,〈猫〉一文教学时,我就是这样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理解的。
(一)推敲词句
推敲词句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味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如教学时,引导学生品味“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中“小梅花”与“脚印”的不同,通过朗读比较,学生切实感悟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咬文嚼字
一篇优美的文章,是由无数佳句妙语构成的。要想挖掘文中的精华,咬文嚼字必不可少。我认为对任何一个词语的理解都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因此,课堂上我强调学生去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具体的环境中理解,从而感悟作者用词的精确。如当学生谈到猫的叫声丰富多腔时,我引导学生再读这段文字,然后来理解“丰富多腔”的意思,学生一下想到了“长短不同,粗细各异5,变化多端”。再如,文中一开头就讲了猫的性格古怪,到底古怪是什么意思?在初读文时学生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我没有马上解决,而是把它放在了学文之后。当学生感悟到了猫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时,理解“古怪”就迎刃而解了。
(三)引入对比
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一种孤立的、真空的存在。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是与文本对话生成和创新意义的一个重要而饶有兴味的通道。如在教学进行到猫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一段时,我便引入了老舍先生《养花》中的`一些文字,让学生把两段文字对比读,品析,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激发联想
这里的联想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读的文字中联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现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本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想象猫抓老鼠的情景,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猫的尽职,又把写作与阅读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在读中培养了写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重了感受、理解,却忽略了欣赏与评价。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多读一些美文,对文中的好词佳句反复品评,与其他意思相近词做比较分析,感悟作者用词的恰当,描写的形象,让妙语佳句和他们紧密接触,他们会从中受到熏陶,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慢慢产生喜爱之情,而且越来越深入,能够欣赏,体会和感受也越来越敏锐。
而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恰恰缺少了这一环节,反思其原因,还是追求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考虑了自己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发展。现在想来,当学生抓住“乖、淘气、玩具”等词语谈感受时,如果引导学生用“换词法”“丢词法”或“调词法”来分别细细体味,他们会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语感不断增强。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5
看着儿子做作业时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忍不住想,我们教师都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训,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没完没了的作业。我们认为只有没完没了的作业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致使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2500个汉字就足够让学生手忙脚乱了。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吗?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小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催残。
对作业问题认真反思,我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汉字有汉字的特点,也一定有其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比如,通过对比形近字认识新字体,像学了“浸”再学“侵”,学了“魄”再学“愧”,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比记忆;通过猜字谜学习,像“巫”,出谜语“两个工人背对背”,嗅——“口臭”;联系生活常识学习,比如,旱——让学生想,太阳当空照,地面会怎样?这种现象就是干旱……教学生掌握了这些习字方法,完成写字作业就容易多了。
学习汉字如此,那么,学习其它语文知识也一样有规律可寻。心理学界对记忆规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证实记忆是需要重复,但重复的数量是有规律的。超过这个量的规律就成为过度记忆,对记忆是有负面影响的'。因此,我们在留作业前应当先搞清楚想通过本次课外作业使学生掌握哪些本领。如果这种做法得以进行和推广,那么再剔除掉那些无谓的作业负担,减负就会按照教育规律真正落到实处。反过来,这一问题不解决,那么桌面上的负担减了,但这些负担会转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长再给补上这一“课”。第二,要研究作业与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关系,要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保持学习兴趣,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这不但有作业量的因素,也有作业方式的因素。比如,教学《趵突泉》、《长城》、《倔强的小红军》……等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西湖的绿》、记金华的双龙洞》、《山雨》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多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教学《太阳》、《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课文时,让学生动手制作作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总之,作业布置要正视学生差异,关注学生主体、兴趣、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6
本文的重点句包含了三层渐进的意思,首先作者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工地夜景,由此想到这雄伟的大坝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部热情和智慧。最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想到了“人民万岁”,想到了“人民创造了历史文明”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所以在第一课时,我准备指导学生围绕这句重点句,先突破“大坝” 这部分内容,为下节课体会“人民万岁”这一中心思想打基础。
(一)体会大坝的美
1. 我先引导学生看重点句中的这一分句“……想到这座雄雄的大坝……”,结合重点词“迷人夜色”,问学生:课文哪一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葛洲坝的夜色非常迷人?以引出作者直接描写葛洲坝迷人夜色的第2自然段: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夺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缭乱。相信学生会比较快地找到。
2. 问学生,从哪里看出葛洲坝的夜色非常迷人?这—提问让学生自由地从具体的语句中去体会作者眼中灯火璀灿的葛洲坝夜景,这也是一种语感的训练。
3. 在学生自己领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里采用的一处比喻手法:“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要想真正理解这句比喻句,体会这幅景象,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学生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插图,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夜色中的葛洲坝工地灯火璀灿,正如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的项链—样光彩夺目。
4.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再次体会:拿来作比喻的.事物(仙女脖子上的项链)是很美的,拿那么美的东西来比喻葛洲坝,从而体会作者尽情赞美葛洲坝的感情。同时,也很自然地穿插进了朗读方面的指导、训练。这就使词语的训练与思想感情的体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体会大坝的作用
1. 我先以一句过渡句:那么这么美的大坝有什么作用呢?引出课文第五自然段的“这座全国最大的水电站建成发电后那五彩缤纷的夜明珠撤遍祖国大地,与天上的繁星争辉。”这一句写大坝作用的句子,为接下去体会大坝的作用找准目标。
2.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理解这里的“夜明珠”其实指的就是五彩缤纷的电灯。从而使上下文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插入有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葛洲坝水电站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以西。这个水利枢纽是目前拦截长江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从而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文中所说的“夜明珠”撤遍祖国大地,与天上的繁星争辉,就是指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当时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祖国大地将是一片灯火的喜人景象,这能使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深切地体会到了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7
书本从开始的第一页,渐渐的变成了现在的最后一页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是辛酸的,开始是一种迷茫的状态,不了解孩子们,只是一味的上着自己的课。在这学期里,。总结了一下我的语文教学,或许是得到了许多吧!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了,不管自己用什么方式上课,首先必须要的是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学,会让你事半功倍!不要去企图孩子会给你什么,首先你要给孩子什么!在明白这些的时候去上课,应该比在进了教室上自己的课要好的多,其次要学会在学生中找出他们的特征,比如我们班级的周海宝,他上课的时候,思想比较活跃,你在上课的同时要多让他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他跟你的配合会更好一些,而对于像沈同杰,千万要给他足够的.自信,范红雨要多夸奖,我们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征,在了解了他们的特征之后,现在上课基本上属于顺利状态,不会在上课的时候被他们气的没有话说了。
最后,在教学句子的时候,必须想方法让他们懂得怎么样去看图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上课方式,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上课的模式一直在变,孩子们抓不到我讲的目标,。现在我讲课基本分为几大块,固定的模式,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知识,所以现在一节课相对来说比较轻松!
我现在上课不是很成熟,这也仅是不成熟的意见,记录我的教师道路!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8
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提高,教学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教师对我说:“现在的课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会教了!”这是一种教学观念还未更新的现象。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更新自我,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要体现四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第一,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第二,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教学中,要看学生能不能向教师提问题,同学之间能不能争论问题。如果一节课上下来,学生都“懂”了,这要么呈现出的是教学的假象,要么就是教学没有深度。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课,教下来效果不好”的现象。有的教师常找的原因是“学生不配合”。其实,任何一次教学的不成功,原因都应在教师身上找。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要备知识技能以外的东西。课堂上,教师是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是否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紧张的心境;是否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干扰因素等,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培植和内化。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这是学生情感内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创设情境、启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和内化。没有情感推动认知的教学、不是真情实感的教学、不能引起师生心灵共鸣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
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鲜活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课堂上,有的教师只注意学生回答的对、错,而不太注意学生答问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方式的鲜活性。这样的教学,是“应试”的教学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回答知识的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性、规范性、流畅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倡导学生发言、说话:大声、大方,敢说、敢问、敢争。中小学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语言训练这一重要内容。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9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在不断的反思、总结、提升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优化教学,增强专业素养!
一、记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将它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的地方,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记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
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生成性问题,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常常是不由自主的,评价反思中要及时记下这种瞬间的“灵感”,以便积累更多的经验。
四、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这些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五、记再教设计
1、一节课下来,尽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2、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3、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4、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新招?
5、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6、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