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一、概念与特点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官村村民自治问题调查报告电子信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课题组6月29日,我校电子信息分院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小分队一行10人在 老师的带领下,结合“三个代表”指导思想,前往安吉市地铺镇三官村针对当地村民自治问题展开调查,现将课题组对三官村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议、民主监督四方面情况的调查总结如下:
一、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问题,关键要克服瓶颈制约,找准平衡基点,整体推进。村委会民主选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诸如选举的理念、选举的功能、选举的技术、选举的程序等构成了一系列民主选举中的理论和实践网络。据三官村村委会领导介绍,三官村村委会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经“海选”产生候选人,然后进一步选举出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但是,调查问卷显示,村民虽然都对民主选举这一举措表示赞成和肯定,但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差,民主选举的主动性和优越性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在调查过程中,该村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选举中的瓶颈制约:(1)法律规定的前瞻性与文化传统的滞后性矛盾。一般说来,法律规定总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与客观现实需求相适应。我国的村级民主选举,本身是一种法治民主的助推剂,它既是对广大农民的培训,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培训。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带有一定超前性的民主选举制度,推动着我国社会的民主进程。然而,这种推动作用是个渐进过程。一方面,在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客观形势亟需法治民主的深化;另一方面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的滞后性有着较深的传统文化根基。反映在村委直选中,不少选民对村委班子成员的选择并非出于他们的主动,而往往是被“塑造”出来的。对候选人要素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低于对利益分配的关注或者政治象征背景的联系和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村委会选举办法》规定的三种投票形式,流动票箱投票仅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具体实施中,大多数村没条件进行大会集中投票,而不少村民又不想去固定的投票场、投票站投票,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卖票”现象。因而,村级民主选举的规定与选民本身的需求明显地相背离,选举中投票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选民民主意识的强弱。(2)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矛盾。我国农村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各种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环境下形成的民主选举制度还是初步的,它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村委会组织法》对民主选举的条文规定不可能顾及全面。虽然地方法规的《选举办法》能给一定配套,但也有不少局限性。在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原则规定与具体措施之间的空隙较大,有的规定过于原则,不便操作;有的虽有行为模式,但没有法律后果;有的内涵模糊,不好统一理解等。这里仅列举几点,以见一斑:一是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标准难把握。《村委会组织法》十二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村委会选举办法》第十三条对候选人的推选条件作了细化。如果选举委员会资格审定时,认为虽有被选举权但不符合推选条件的人被海推为候选人后,他可否被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就比较难把握,尤其是在选举委员会与选民有较大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二是选举中的“拉票”现象难处理。拉票行为,既有正常、合理的行为,也有不合理,甚至带有“贿选”等痕迹的行为,同时又会有两者兼之的。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加以妥善处理,法律依据不足就带来了选举中的杂音。三是选举结果的有效性难认定。在一些细小环节上难免出现偏差或不妥,有的可以即时得到纠正,有的却事后难以操作,一旦选举结果产生后,如何认定其有效性就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2、民主选举中的平衡基点:村民直选法律运行的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关键在于其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中求得自身内部结构的相互协调。因而,在实际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需求与可能。任何社会关系都需要相应的社会规范加以调整,以维护正常秩序。村委直选的有序性也必须根据农村的客观需要,在“收支”平衡的运行中加以实现。一方面,村委直选具有通过一定法律规范实现广泛的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乡村客观现实应具有支付法律运行成本的能力。因此,在规范民主选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农村社会需求的各个要素对法律规定的制约作用及相互关系。有时候,就当地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而言,具有规范某个法律行为的需要,但不一定具
备其相应的成本支付能力。(2)效益与成本。在社会支付能力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法律的运行成本越低,那幺它的效率越高。村级民主选举的法律效益,应以最低的运行成本来获取最佳的选举目的。使一大批素质较好、群众信赖的农民走上村委会工作岗位,是民主选举最直接的目的,从而来辐射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实现长远的整体效益。在村级民主选举的法律运行中,如何求得成本与效益的相对平衡,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3)周密与简便。于法周密和于法简便相结合的原则,是农村民主选举中法律运行的内在要求。村级民主选举的整个过程必须一环扣一环,法定的程序不能变,规定的步骤不能少,不能怕麻烦,图省事,更不能走过场。但是受农村客观环境和村民文化心理素质的影响,从选举实践看,能达到同一选举目标,村民更乐于接受简单易行的选举方法。在有些地方推行的无候选人直选,之所以受到农村群众的欢迎,并且取得成功,组织严密、形式简便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整体推进——民主选举中的对策措施:(1)在引导与磨合中,强化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是农村民主自治的软环境。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这种理念与思想,再好的民主选举的法律规定也会走样变形。不断丰富的村级民主选举实践,是营造民主法治环境的大课堂。对于广大村民来说,只有他们认识到自己由权力的对象转为权力的主人,才有勇气去监督权力的运作;只有他们认识和相信法律的权威,才能更自觉地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权利的行使。对于那些“民选村官”而言,通过民主选举,增强其“权赋于民”的意识,由此使得广大选民进一步增强民主法治的信心。只有把民主实践与法律教育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在民主选举中的参与自觉性和有效性。(2)在意图和意愿的融合中,调适领导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从村级民主实践看,农民的关切点不仅是内部的“村级民主”,而且还在于村域的社区自治;村级民主的含义不仅是限制村官权力,也在于限制政府权力。因此,仅仅把村级民主局限于“民选村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使“村官”更多地体现村域利益,使村官能在政府面前维护村民的公共权益。《村委会组织法》已把乡镇与村的关系法定为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规定了乡镇不能干预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提出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而乡镇必须正视这一法定关系,在新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框架内调适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同时,还必须把握好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首先,村党支部选举的民主程度要同步提高。只有建在广大农民群众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发挥党支部的应有作用。其次,党支部负责人应通过合法程序进入选举委员会主持其工作。再次,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引导村民从长远、大局出发,投好自己的一票。另外,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防止和抵制各种违法行为。(3)在探索中,促进法律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一要加强选举立法的预测。在理论与实践的把握上,对民主选举的相关资料和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研究,从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法律的整体效能出发,以获得对未来立法趋势的认识,积极地促使新的需求的形成和发展。二要加强法律内部结构的协调。由于法律自身所具有的概括性、伸缩性和稳定性,又加上社会现象的不断发展变化,除了部分法律条文应适时予以充实调整外,大量的却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来协调法律与实际、法律与法规等之间的关系。当前,应重点对选举有效性的认定、候选人资格与条件关系的处理等一些实质性的内容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同时要针对目前有些法律解释比较零乱、分散和不统一的状况,需要进行梳理归类,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权威性的法定解释,以指导基层的实际操作。三要加强法律的监督力度。在具体实施中,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等加以监督。对于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制裁,从而进一步协调立法、执法和守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民主管理,其基础在于村务公开,关键要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制度。村务公开就是指要从农民群众关心的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问题向村民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水电费,以资代劳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公开的内容,要求简洁明了、及时,便于群众了解。公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村里不同的条件所决定。对于实行民主管理,首先
要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通常人口少且居住集中的村采用村民会议,而人口多且居住分散的村采用村民代表会议。明确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的人员组成及其条件、职责、权利制定议事内容和议事规则,确定活动方式,活动程序和活动时间,并按规定严格执行。其次,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明确规定民主议事的内容,凡属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以及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坚决纠正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要实行民主管理,还要切实加强群众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调查中发现,三官村在自治方面做得比较好。一走进他们村委会的办公室,就能看到整整齐齐挂在墙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就如治保调节委员会成员,治调干部规定,治保调节信息员职责、帮教小组及其职责、护村队及其职责、禁毒禁堵宣传小组及其职责等等。从这上面来看,确实三官村的自治制度是比较完善的,而且操作起来还是比较规范。村里的负责人对我们介绍了他们平常的工作方式,方法。三官村是一个很大的村,总共有600多户,共2800多人,整个村的座落是比较狭长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要召开村民大会是很不容易实现的,因此村里决定什么大事情就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来参考。三官村总共分成16个小分队,每一个小分队的队长要管理人员几十致上百人不等。队长是从他们队下由村民推选上来的,这点做得很民主。村里决定或是传达事情就是通过村长,书记等向队长们来共同探讨,具体的再由队长去负责实施他们队里的细节工作。在三官村村委会的外面有一个醒目的村务公开栏,上面详细具体的把村里的各项计划以及许多村里的开支,收入公布在上面。为使我们的调查更加完整,我们用问卷的方式从村民口中了解一些情况。通过这个问卷,增加了村领导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的真实可信程度,同时也从村民的看法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调查的一些数据如下:(1)有42.1%的村民说没有开过全体村民大会,有36.8%村民不清楚这点,其它的说开过一两次。(2)有58.8%的村民认为开会的内容是传达中央文件,讨论村内大事,有35.3%的村民认为开会无实质的内容,走形式。(3)有76.2%的村民不知道中央要求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政策,只有23.8%的村民知道这一点。(4)85.7%的村民认为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只有14.3%的认为有乱收费。(5)农民遇到不合理的负担项目,有50%的人士向上级领导,部门反应,有38.9%随大流,有11.1%选择了拒收,几乎没有人知道会向法院起诉。(6)村民比较愿意统一搞,占了44.4%,另外还有33.3%愿意干部群众干部带头,农民志愿,有22.%的是乡村起头,农民志愿。实际上的时候有一些看法与这个基本相近。从以上的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农民对村里的村务公开等等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甚至还有些人不知道。以后应该是农民们对这些事情多了解了,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总体上村民对本届的村委会还是挺满意的,唯一不足指出,要多对本村,以及中央及地方的文件精神进行宣传,使村民更加的了解其内容,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村民自治,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民主决策在村民自治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实行民主决策,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委决策上的本质体现;加强民主决策,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这个重大课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提高党委民主集中制的质量,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国有八亿农民,实现村民自治是农民当家作主的一种体现,而民主决策在村民自治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决策关系重大,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最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决策的因素更为复杂,民主决策可以将决策失误的风险降到最低点。民主决策对农业更具特殊意义,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往往是一着不慎,几年难翻。其二,决策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需要民主决策的事,一般是比较重大的问题,不可能把一些琐事拿来“民主”一番。既然是比较重大的问题,没有群众民主参与,村民自治就失去重心。其三,民主决策影响其它三个民主。决策是否民主,是对民主选举质量高低的检验,所选的村委会成员素质高,决策一般会民主,反之,民主决策就会走形;民主决策是民主管理的先决条件,民主决策才能使决策科学,而科学的决策是有效管理的前提;民主决策是民主监督的重点,如前所述,民主决策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当然就是民主监督的重点了。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对安吉县
三官村随机抽选的60位村民做了问卷调查。对“民主决策”所问的5个问题中:(1)知道本村开展过村庄规划的占53%,其余对此不了解;而对村镇规划75%的村民表示满意,19%村民不满意,其余的则表示无所谓。(2)对于村里的重大决策应该如何做出?有39%和35%的村民认为应该有村里的领导决定或由全体村民讨论后由领导人决定:另有17%和9%的村民认为应由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决定。(3)在74%的村民眼中在乡村工作的干部是最有影响力的,其余则认为有能力在外面的人。(4)48%的村民觉得自己在村里的地位一般;38%的村民认为没有地位;另有14%的认为有一定的地位。(5)50%的村民偶尔被邀请参加村里的重大问题决策;14%被经常邀请;有36%的村民从未被邀请。应当指出,农村的村务决策均已在一定程度的民主基础上运作,但离有关法律制度规定的民主决策的要求和原则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村民群众对重大村务决策的直接参与远未达到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要求首先,按有关法律和制度规定,村民群众拥有自主决定本村重大事务的权利。以上数据表明,并非所有重大村务都由村民群众直接参与决策。在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重大村务事实可被区分为二类,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一类为重要村决策,主要由村社区领导集团集体决策。另一类是特大村务决策,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一定程度地吸纳了村民群众直接参与议决过程。但是,这种参与的机会不多,而且对决策的实际影响程度非常有限。其次,根据国家制度规定,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直接参与本村重大村务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但在村务决策实际运作过程中,无论是村民会议,还是村民代表会议,均没有实质性的决策权力。村民会议特别是议决重大村级事务的决策性全体村民会议,因各种不同的原因基本不召开,当遇到与全体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村级事务,往往通过召集村两委会和村民小组长、自然村长联席会议,或村两委会和党员联席会议,有时也召集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全体党员联席会议进行决策。2、村领导集团决策村务对民主决策制度原则有一定的偏离从村领导集团决策的形成和倾向看,未能充分反映村民群众的意愿。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村领导集团应在广泛吸纳村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从村领导集团决策的实际状况看,首先应当肯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决策确实是以村民群众的意愿为基础的。然而,从决策形成和决策倾向的角度进行分析,村领导集团的决策是各种机构、组织、群体或个人交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所作的每一项决策总是代表着一定的利益倾向。不可否认,现实中相当部分的重要决策并不一定反映和代表多数村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村级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但是,正是我们在前面所分析的,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总是在具体的村治环境中进行的。受环境因素影响,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难免发生对民主决策制度安排的偏离。在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级民主决策,多数表现出“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特点。村级事务的决策权实际上主要掌握在少数人,特别是村第一把手(一般为书记)手里,与民主决策的制度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这种决策机制或许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但有可能因决策权过于集中而容易出现决策的重大失误、决策脱离群众。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基本还处在“干部治理”或“精英治理”阶段,离“群众自治”还有一定距离。村民自治有一个从干部治理——精英治理——群众自治逐步演进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目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需要创造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背景下主观、盲目、强制性地推行“群众自治”和民主决策,极有可能造成危害农村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负面影响。
四、民主监督的重点是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要领导人民,当好家、作好主,必须进一步发扬民主。加强民主监督,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根本利益。民主监督的重点是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其主要内容是监督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是否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
否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等。自身的高度自觉,人民的民主监督,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人民民主监督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方面,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以此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进一步对农村民主监督问题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农村村民自治现状,我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举行“三下乡”活动,到安吉市三官村展开以村民自治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据文卷调查结果显示,81%的村民对现任村委会表示满意,对村委会干部表示相当的信任和支持。与此同时,数据表明,在三官村有61.9%的村民对当前的村务不太清楚,47.6%的村民不清楚村里是否有村务公开栏或村务公开室。而据村委会干部介绍,村里有相应的民主监督政策及举措,实践分队的同学们也在村委会办公室的楼下看到了内容详尽的村务公开栏,这一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村民民主意识、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农村现状显示,村民委员会所具有的集中管理权,与分散的监督权呈现出非对称性,而这种非对称性往往又导致管理者权力意识的膨胀,引发与民主制度背道而驰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监督的职能,但是这种监督在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的现实情况下,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是受到一定影响的。针对这一现状,农村民主监督的发展应抓好村务公开的普遍实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积极作为、村民罢免权的切实行使及对村委会成员实行工作过失追究制度等。从三官村村民自治现状来看,民主监督已经从抽象的“纸上权利”变成了实际行动,对于制约村干部的用权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村民民主意识、监督意识,使民主监督进一步深入人心,使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的重中之重!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除针对性课题的调查外,我分院实践小分队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三官村开展了实践“三个代表”、宣传防治非典、电脑演示教学等系列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向三官村村委会赠送“三个代表”学习书籍、防治非典宣传画等,并与村支书记就三官村经济建设、村务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让大学生的我们在做好课题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把目光投向人群、投向社会、投向现实,寻求新的获得真知的途径!
第二篇: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调查报告
ХХХХХХХХХХХХ(题目)
姓名(所属院系、班级、学号)
一、前言
二、主体
ХХХ 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
三、结尾
第三篇:调查报告写作
调查报告写作
基本要求:
1. 深入实际,收集材料
2.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
3.主题思想和调查目的统一
4.观点和材料统一。
格式:
第一页的内容:
调查题目:****
调差地点:****
调查对象:****
调差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访问、电话调查、网络调查、家庭访问调查等等 调查人: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调差时间:2010年*月*日—*日
第二页的内容:
题目:****调查报告
(空一行写以下内容)
【摘要】(字数为正文的5%左右)
【关键词】(通常3—8个关键词)
正文:
(正文写完后空五行写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即第六行开始写)如:
1.《书名》、作者、某出版社、年份(书)
2.作者、《文章标题》、载自某杂志、期数(期刊)
3.作者、《标题》、载自***、网址(网络)等
写作要求:
1.字数:3000字以上
2.格式规范、流畅、有条理、字迹工整
3.统一用方格稿纸书写,并装订好
以下内容供参考:
如:经济:1.城市贫困居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以**市为例
2..“家电下乡”如何提振农村消费水平—以**为例
政治:网络舆论
文化:1.农村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以**为例
2.农村迷信与乡风文明建设调查—以**为例
构建和谐社会:1.城镇个体户经营情况调查—以**为例
2.城市里的“丐帮”
关于大学生:1.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2.“富二代”
3.大学生勤工助学状况调查
4.大学生消费观调查
5.大学生贫困生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
6.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责任意识调查等等
第四篇:如何写作调查报告
如何写作调查报告?
标题:关于(你所盖章的调查单位名称)(调查内容)的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
1.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调查
2.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调查对象多为北京市20-35岁农村户口务工青年。
3.北京市市民学习需求调查调查对象多为北京市户口的城市居民,不包括在校学生。以上调查内容,你根据情况任意三选一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只要200---300字,写你为什么要调查这个内容?
二、调查是时间、地点、方式
为了了解………的情况,本人于2011年7月15日至9月15日(在这个期间任选四周时间即可)对…………单位的(调查内容)的情况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共发放问卷……份,收回有效问卷……份。具体调查结果统计如下:(一定要发放30份以上的相关《调查表》,并且对调查出来的每一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际的《调查表》学校要回收的啊。请注意保存)
三、调查内容的基本情况
请将调查表上的项目逐项统计的数据,列举出来:……人(选择、认为、的看法是),占……%,并且给予说明。
以上数据一定要核对清楚,要符合常理,不要过时和相互矛盾的数据。
四、………的主要问题
总结上面数据中发现的重点问题,一一列出来,并且再强调数据。(三至四个)
五、………的对策、建议、解决的途径、措施建议
一定要针对上面列出的问题而提出来。(对应列出三至四条)
六、本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体会、结论
要写200字左右。
整个《调查报告》全文要写3200字左右。
后附的《保证书》要打印下来以后,自己用碳素笔签名,不能用打印版。 注意标题的使用:
一级标题:一、二、三、 二级标题:
(一)(二)
(三) 三级标题 1.2.3.
第五篇:调查报告写作
调查写作报告答案
调查写作报告名词解释目录 1记述文 2议论文 3应用文 4说明文 5调查报告 6调查对象 7调查单位 8报告单位 9调查项目 10调查表 11普查
12随机抽样 13纯随机抽样 14等距抽样 15类型抽样 16整群抽样 17非随机抽样 18重点抽样 19典型抽样 20任意抽样 21流量指标 22平均指标 23倒数平均数 24众数 25中位数 26长期趋势 27季节变动 28循环变动 29最小平方法 30回归分析预测法 31主题 32标题 33层次 34段落 35过度 36照应 37新闻 38典型消息 39述评性消息 40特写 41新闻采访 42倒金字塔式 43金字塔式 44统计新闻
调查习作报告名词解释答案
1记述文指以记录、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写人、状物、记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普通记述文和新闻。
2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并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论述作者见解或主张的问题。它包括科技论文、政论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等。3应用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活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使用的,有相对固定写作规格的文体。他包括公文、专门应用文和日常用文。
4说明文是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和解释客观事物的文体。科学概念、名词术语、法规条文、统计指标等的解释,产品性能和使用方法的说明,展览会的解说词等都是说明文。
5调查报告时对某一专门文体调查研究结果而写作的书面报告。它是应用文中专门用文的一种。6调查对象是调查所涉及的某种客观事物的总体,是由具有某种共通性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
7调查单位指构成调查对象的个别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调查单位可以是人或机构,也可以是物或事件。
8报告单位指向上报告调查资料的单位,只能是人或机构。
9调查项目指调查单位的各种特征作为调查内容规定下来的哪些特征。每个调查单位都具有许多特征以表示它的属性或数量特征,但某次调查并不一定要了解它的全部特征,只有与调查目的的相关而作为调查内容规定下来的那些特征,才是调查项目。10调查表指合理而有序的排列调查项目的表格。凡一张表只能填一个调查单位的项目叫单一表,而能同时填列若干个调查单位的项目叫一览表。单一表用适于调查项目较多和调查单位分散的场合,一览表适用于调查项目较少和调查单位比较集中的场合。
11普查是为获得某种重要的资料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12随机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按一定的概率保证程度以样本指标推算出总体指标的统计方法。
13纯随机抽样指在总体各单位不作分类、分群和排队的情况下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14等距抽样指现将总体各单位按某种标志排队并按照一定的间距分为若干短,然后按相等间距从每段各取1个单位的随机抽样方法。
15类型抽样指先按某种标志分成若干类,然后在随机从各类中抽选各类若干样本单位的抽样方法。16整群抽样指先将总体分成许多群体,然后从中随机抽选若干群体并对中选群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的抽样方法。
17非随机抽样指不遵循随机原则的原则,即总体各单位没有同等中选机会的抽样。
18重点抽样指只抽取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对总体影响颇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随机抽样。19典型调查指调查者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的从中选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随机抽样。
20任意抽样指有调查者随意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随机抽样。
21流量指标也称时期指标,是反映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指标,流量大小与时期长短密切相关,累计数有实际意义。
22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种数量指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是总体的代表制,具有同质性、代表性、抽象性3个特点。23倒数平均数是变量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实质上仍是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与算数平均数形异相同,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在掌握了各组变量和各组标志总量而不掌握各组但为数时可计算倒数平均数。简单倒数平均数所以小于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因为在简单倒数平均条件下,必然是水平最低的变量所对应的单位数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最大,而在简单算术平均数中则是各组权数相等。24众数是变量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其单位数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多平均数水平的高低影响最大,所以叫位置平均数,可反映事物分布的集中程度。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众数并不等于算术平均数。
25中位数是处于变量数列中点的变量值,即总体所有单位按标量水平依序排队时居正中的变量值。由于其水平处于数列的中点,即中间水平,故也叫位置平均数。
26指事物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发展过程的大趋势,如股市的牛市和熊市,经济扩张期和经济收缩期。它是由影响事物变动的主要因素决定的。在事物发展的大趋势中还会有时距较短的波动。
27季节变动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因季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波动,如一年内因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动对事物所带来的影响,农业生产季节、收获季节、商品购销的淡旺季对事物的影响等。此外,黄金周、双休日及其他节假日、季节变动或准季节变动。季节变动一般以年为期,有些事物则可以季、月,甚至周、日为期。
28循环变动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大趋势的周而复始的变动。如从1个“牛市”到另一个“牛市”,或从一个经济扩张期到另一个经济扩张期,这类变动就是循环变动。循环变动的周期一般比季节变动周期长。
29最小平方法指预测模型估计值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比其他方法小的方法。最小平方要求估计值曲线是一条与实际值曲线最相似,离差最小的最佳拟合线。
30回归分析预测法指研究相关事务的两种量之依存关系和一种技术,即根据自变量的变化去确定因变量变化的技术。回归有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直线回归和曲线回归之分。
31文章的主题是文章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文章所要阐述和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统帅。确定文章的主题要注意两点:一是主题必须唯一,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多中心。二是主题大小应研究任务的要求和事物间有无内在联系而定。
32标题是文章的题目,是用于揭示文章的主题和反映文章的内容的,应力求确切、简洁、醒目。33层次是文章中篇幅较长,意义相对独立、完整的“意义段”一般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层次是文章结构的主要因素,文章结构合理与否,主要看文章的层析划分和排列。34段落指文章的自然段,是行文过程中因文意转折或条例分隔而形成的文章的基本单位。
35过度指用媒介词语把相邻而又不能自然衔接起来的层次或段落勾连起来,使读者能跟作者的思路顺畅的通过行文阻隔的写作技巧。用做过渡的媒介词语叫做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36照应指文章内容的前后关照和呼应,包括问题照应、首尾照应和文中照应。照应也是把文章的前后内容更好的勾连起来的一种手段。
37新闻是媒体对新近发生的实施所做的迅速、简明的报道或述评。
38典型消息又称经验消息,指以典型单位的经验教训为题材写作的消息。写这类消息必须选好典型,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39述评性消息指既作叙述性的报道又对报道的事物有所评论的消息,具有夹叙夹议,边叙边评的特点。写作这类消息,要求叙事简明扼要,言之有据,评论要就事论理,切中要害。
40特写本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指近距离拍摄人或物得某一部分,使之特别放大,以显示出清晰的视觉形象,使人印象深刻。新闻中的特写抓住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某一侧面所做的详细描述。41新闻采访指新闻记者为报道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而向被调查对象收集资料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记者的第一职责和主要活动。
42倒金字塔式又叫倒三角形式,是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消息写作模式,其意思是写作消息时,要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然后再按先重后轻的次序排列其他内容,最次要的排在最后。这里的“轻重”是按内容的重要程度划分的,而不是指文字篇幅的长短。
43金字塔式又叫编年体或积趣式,指按事物发展过程的时间顺序写作的模式,消息内容的重要性常常是上小下大,呈三角形状,有趣的事情常常在消息的中间或后面,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故有金字塔式、三角形式、编年体、时序式、积趣式多种叫法。44统计新闻又叫数字新闻,指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趣反映和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新闻。在信息数量化和统计信息社会化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统计新闻也就越来越重要。
调查写作报告简答题目录 1什么是文章?
2调查报告有哪些主要特点? 3调查报告有哪些主要作用? 4写作调查报告应遵循哪些原则? 5什么是调查方案?
6设计调查方案时为什么必须首先确定调查目的: 7选择调查课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8选择调查课题应防止那些倾向?
9随机抽样在社会经济调查中有何作用? 10随意抽样与随机抽样有何不同? 11直接观察法与采访法有何不同? 12报告法与通讯法有何不同? 13网上调查法有何有缺点? 14怎样审核调查资料的正确性? 15什么叫统计分组?他有何作用?
16什么叫分组标志?选择分组标志遵循什么原则?
17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18平均指标有何作用?
19计算和运用品均属应注意哪些问题? 20回归分析预测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21什么是广布指数?它有何作用?应注意什么问题?
22标题与主题有何联系与区别?
23文章层次安排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4文章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过渡? 25文章中常用的照应有哪几种? 26过渡和照应有何不同? 27新闻的基本要素?
28记者写作消息为什么多用倒金字塔式? 29统计新闻写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30写好消息的主题一走注意哪些问题?
调查写作报告简答题答案
1文章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人们脑中的加工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是客观事物观念化的结晶。文章必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是文章客观性,反映是否科学和正确,这是文章的主观性。好的文章必须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完美统一。文章最基本的作用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人们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手段;其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工具。2调查报告的主要特点:(1)只报告真人真事,不许有“艺术虚构”(2)根据需要写作,没有固定周期(3)要深入调查研究,不能只靠现有文档资料(4)以记述文和议论文为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3调查报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1)为正确决策施政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2)宣传新生事物,推广新鲜经验(3)揭露社会矛盾匡扶正义(4)反映社会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写作报告必须遵循的原则是:(1)如实反映情况,反对作假(2)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令为依据(3)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4)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5调查方案是为了有组织有计划的从事调查而是先设计的关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报告单位、调查内容和调查表、调查方式方法、调查时间和地点、调查的经费措施和组织领导等问题的详细工作计划。是指导调查和协调调查行动的纲领性文件。
6设计调查方案所以必须首先确定调查目的,是因为调查目的与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方式方法、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经费等密切相关,目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相关的一系列问题。7选择调查课题的原则是:(1)要把满足现实需求与开发潜在需求结合起来。即选题时要注意研究刚刚萌芽和即将出现的新问题(2)要有针对性、政策性和时效性。即选题必须选准目标,有的放矢;必须研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必须要及时调查,快速反应(3)要抓紧重点、热点和特点。即选题要注意本地区的工作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事物的特点。8选题应防止的倾向性是:(1)凭兴趣、想当然。即只凭个人的兴趣或猜想选题,不问社会需求,搞无的方矢。(2)随大流,赶浪头。即别人选什么题,自己就选什么题,不从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3)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即不顾自身的环境和工作条件,片面追求“高、粘、大”的课题,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出不了好的和有用的成果。9随机抽样在社会经济调查中的主要作用:(1)用于对不可能做全面调查的无限总体的调查(2)用于既要了解全面情况又不允许做全面调查的场合。(3)用于随可作全面调查但不必做全面调查的场合(4)用于检查和修正全面调查的结果(5)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0非随机抽样与随机抽样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遵循机会均等原则,而后者必须遵循机会均等原则。此外,两者虽然都要排除互调查者主观意志对随机抽选样本单位的影响,但在这一点上后者比前者更为严格。随机抽样是在严格遵守既定的规则和未与被调查者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抽取样本的单位的;而随意抽样则有可能是在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直接接触时才决定选与不选的,这是调查者可能已自觉或不自觉的将个人意志掺杂在其中。11直接观察法与采访法都属派员外出调查,都要有较大的投入,但两者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调查人员直接到被调查事物所在的现场了解情况,亲自参与或指挥点数、计量等活动;后者则是邀请了了解情况的人面谈、询问,属间接了解情况,而且采访地点既可能在被调查事物所在的现场,也可能在其他的地方,不一定能给调查人员以直观感受。12报告法与通讯法都是调查机关拟定和颁发调查方案,由被调查者填报并返回,投入都较少,但两者仍有不同:(1)报告法是法定的,有强制性,被调查者必须准确及时报告,违法将被追究,调查质量较有保证;通讯法则以自愿为前提,回答率、可信度都较低。(2)报告法用于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机构,通讯法一般用于对个人做调查。13网上调查法的主要优点:(1)组织简便,费用低廉。(2)传输迅速,可全天侯运作,可缩短调查时间(3)可扩大调查空间,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不受地域限制。不足是:(1)调查对象只能限于网上用户(2)回答率、可信度和保密性较难以控制。14审查调查资料的正确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1)逻辑审查,即审查调查项目与答案之间有无答非所问、有悖常理和不合逻辑的地方。(2)规律审查,季刊调查数据是否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有无异常现象。(3)相互关系审查,即看某种事物的变动是否合乎两者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4)计算审查,季刊相关数据之间是否相互衔接(5)指标口径审查,即看指标数值是否符合指标定义和指标包括范围的规定。
15统计分组根据研究任务和事物特点并按某种标志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的科学分类。它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作用是划分事物的不同类型,揭示总体的内部构成,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要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志对研究的事物做不同的分组。
16分组标志是作为分组的依据的标志,即可是品牌标志,也可以使数量标志。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1)要符合研究的目的和要求(2)要从事物的特点出发,因事制宜
17相对指标是两个相关指标之比,反映事物的数量关系,被广泛应用。在计算和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是:(1)用于相比的两个指标必须存在某种关系,对比有一定的意义,才可对比(2)分子与分母可否互取决于互换有无意义和有特别规定。互换后不和指标含义之要求者即不能互换,理论上虽可互换但不合某种规则或习惯时也不宜互换。(3)分子与分母可互换的指标,正比与反比的结果必然不同,指标含义和表述方法也应随之而异。(4)相对指标也有局限性,有时需要与其他指标结合运用。18平均指标的作用是:(1)反映同一总体某种水平的动态度化。(2)反映不同总体同类事物水平的空
间差异(3)可应用与分析事物的相关关系(4)可用于推算和预测
19计算和运用品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平均指标只能在同质总体中计算和运用(2)要用组平均数和具体事例粗重总平均数,以弥补总平均数会掩盖总体内部差异的缺陷(3)用倒数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时,变量各值均不能为0.(4)数值平均数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用去两头评中间的方法计算稳健平均数但稳健平均数不能用于以客观统计为基础的场合。(5)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数量关系是有条件的,应慎用。
20回归分析预测应注意的问题:(1)应以理论分析为大前提,以相关系数为辅助手段,准确选择自变量(2)要以充分的资料为依据(3)要根据资料来选择预测模型(4)要对预测结果进行审查,必要时对预测结果做出调整
21广布指数是领先指标法的扩展,指利用多个领先指标去综合估计未来形势的定性分析方法。
广布指数=呈上升趋势的领先指标个数/所选领先指标总数
广布指数用百分比表示,指数大于50表示未来形势看好。这是估计未来形势的一种粗略的方法,但计算简便。而且如果领先指标选的准确,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运用广布指数,首先要选好领先指标。就单个指标而言,领先指标必须是对未来经济与市场形势确有领先预示作用和对其他相关指标有动作用的指标。其次,用于计算广布指数的领先指标还必须是其变动趋势与广布指数含义不矛盾的指标。例如,企业倒闭数,作为单个领先指标是可用的,但不宜用于计算广布指数,应为企业倒闭数的上升预示未来形势将不好,与广布指数的含义相矛盾。
22标题是用来揭示文章的主题和反映文章的内容的,当然与主题密切相关。但标题与主题仍然有区别:一是每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但同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标题。二是文章的主题必须在文章写作之前就确定下来,而且一旦确定就不得随便更改,但标题却可在写作文章之前确定,亦可在文章写完之后再视文章的特色酌定。
23要是文章的层次安排尽可能合理,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1)每层要意义完整。(2)层间要界限分明,互补交错(3)各层要围绕中心,突出主题(4)排列要脉络分明,条例清晰。
24文章在遇下列几种情况下需使用过渡:(1)内容分何处。如有总述转分述,或由细说到概述时,需用过渡(2)文章转折点。如果从阐述问题到探究原因时,或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时,或由分析原因到导出结果时,都要使用过渡。(3)图标插入时。为用某些图表说明问题和分析图表所说明的问题,则需要在图表前后使用过渡。(4)表述方式变更时。如果从顺序数转入倒叙或插叙,由叙述转入议论,或从记叙、一轮转入抒情时,都要用适当的词语过渡,使人不知有突如其来或莫名其妙的感觉。25文章中常用的照应包括:(1)文章照应,即文章内容与文章标题的照应(2)首位照应,即文章的开头与文章结尾相互照应。(3)文中照应,指除问题照应和首尾照应以外的文章内容的前后照应。26过渡和照应虽都是把文章的各层次和段落“缝制”成文章的“针线”,但两者又有所不同:一是过渡于位相邻而意远的两个层次或段落之间,而照应则是用于位相远而意义相关的两个层次和段落之间。二是过渡要使用过度的媒介词语,而照应则用文断意连,伏而不露的手法。
27新闻的要素指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必要元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一条完整的新闻,要写清何时、何地、何人、何因、回答“6何”的问题,一时写不清楚的要有所交代或在后续报道中作出答复。这些基本要素,只是对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并不是新闻的全部内容。新闻的具体内容,应从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具体情况考虑。
28记者写作消息时,所以多用金字塔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便于读者用最少的时间最快的掌握消息的主要内容。二是便于报刊编辑根据报刊版面的容量按从后面到前面的顺序进行删节。29要写好统计新闻,除要遵循消息的写作的一般规律外,还要注意几点:(1)必须文中有数,用数字来说话。(2)要精巧用数,数字资料不求多,但求精,用得巧(3)要通俗易懂,对社会公众可能不易懂的统计指标和方法尽可能做出通俗的解释。(4)要准确表达,积对数字所说明的问题,要用准确的字、词、句子去表达,不能词不达意,或言过其实,更不能表达错误。
30消息的主题是每条消息都非有不可的主要组成部分。写作消息的主要注意几点是:(1)主题要唯一,即消息只能一条说一事不能多主题,多中心(2)叙述要清楚,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3)取材要精当,用材料不要贪多,但要求精,用得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