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愿景调查
调查背景:
当前出现了“学无用论”现象,越开越多的人认为读书不像以前那么有用了,特别是读大学,因为很多人认为即使读了了大学也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目前,我国虽然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可是还是不能满足人们对就业的要求,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的GDP虽然位于世界第二,但人均值永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大学生曾经的竞争优势,现在却不那么明显了,因为现在出现了大学生普遍找不到工作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呢?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大学生素质真差”,“现在的大学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大学生还不如农民工”等等让大学生汗颜的社会评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经常思考这种怪像,为什么大学生会陷入如此的困境呢?究竟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风气问题或是国家制度的问题?我们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想知道现在的大学生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大学期间究竟在干什么?学校带给了他们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本次的调查。
调查时间:
2011年4月至5月。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贵州大学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并且主要是本科生。
调查方法:
本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向贵州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因为需要了解更多专业和更多年级的情况,所以本次调查是在上校级选修课时进行调查的,方式为随发随收。
调查步骤:
一、本组成员设计好问卷后,进行了试调查,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了多次修改后才进行正式的面向群体的调查。
二、在调查过程中,根据不同班级、年级、时间和专业,分批次和数量进行调查,最后才进行集中统计。
三、全部问卷调查完后,对问卷进行筛选、整理、统计、分析。
四、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寻找对策。
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主题为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期望。问卷分为四个部分:标题、问卷说明、问题设计、结尾感谢。问题围绕着主题进行设计,其中有引导问题和逻辑问题等用来引导被调查者和检查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真实性。例如,第八题与第二十五题。如果有人在第八题中回答B——娱乐,他又在第二十五中回答A——全部精力,那么这份问卷将被判为废卷,因为一个平时把时间都花在娱乐上的人不可能为理想付出全部精力。因此,从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回答可以推断某个回答者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以及对现实情况的看法。
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本次调查的群体有局限,所以结果可能也不能作为大学生的一般情况,只能作为本次调查的结果。本次的被调查者基本都是贵州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且全是本科生,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我校一二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从问卷设计到统计分析都经过了详细的思考,本次调查我们发放问卷110份,然后从110份问卷中检查出10份废卷,最后才对有价值的100份问卷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统计。通过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贵州大学的男女性别比例是62:38,城市与农村的户籍比例是27:73,其中性格外向型占22%,中性型占38%,内向型占33%,不清楚自己性格是怎么样的占7%。调查反映出,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中,只有10%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做了规划,这一部分人也认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很有用,32%的人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规划,超过一半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正处于规划中,有4%的人没有想过未来规划的问题。对于平时课余看些什么样的书的问题,统计数据分布相对叫均匀,24%的人看跟专业有关的书,31%的人看些拓展知识的书,25%的人看些能增加修养的书,20%的人看其他书。对于自己专业就业前景和对目前的就业状况,很多同学表现出自己的担忧。觉得自己专业就业前景一般占了44%,不好占了28%,以他们现在的学识有58%的人认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超过五分之一(21%)的人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34%的人认为当前的就业状况很糟,仅3个人觉得当前就业状况很好。鉴于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的数据中了解到,有19%和14%的人认为性别和户籍会影响就业,只有35%的人认为不受影响,32%的人认为两者都会影响就业;特别是对自己的形象和个人外表,超过一半(52%)的人都认为会对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仅17%的人觉得没有影响;找工作时有64%的人会考虑家人的意见,认为是个人的事占17%;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满足现在的专业和学校,18%的人既不满足现在所读的专业也不满意自己的学校;32%的人认为专业重于学校声誉,19%的人认为学校声誉重于专业,44%的人都重要;认为知识比技能有利于就业的人有16%,认为技能比知识有利于的占21%,认为都有利于的占62%。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现在大学生对工作区域的考虑也有所改变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到东部沿海地区去工作,希望到东部去工作的人和中部的一样多(27%),西部最高,占了40%,其他地方有6%;对希望进入的工作部门,想在行政部门工作的人还是占了最高比例(34%),其次是国企部门(28%),民营企业有20%,外资企业有18%;对于希望在某一部门所从事工作的层次问题,近一半的人希望自己做的是中层工作,基层1/4,高层1/5,其他层次有7%。由于现在公司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所以有91%的人都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该去做些兼职或社会实践,其中26%的人认为应该多多做;94%的人认为大学里做的兼职或社会实践对就业有用,40%的人认为很有用。谈到工资问题时,以当前的学历,有8%的人觉得自己的工资在1000——2000元,47%的人认为在2000——3000元,32%的人认为在3000——4000元,4000元以上的人占13%。由于现在的压力,有25%的人在本科毕业后还会继续深造,65%的人会先就业,自己创业的有7%,出国的人有3%;也因此73%的人都认为自己为理想付出了大部分精力。选择工作时同学们考虑得最多的是公司企业的发展前景,其次是工资和工作环境,其比例是62:22:16。据此,如果给大家一个机会选择工作的话,有34%的人选择工资高于本专业的,30%的人会选择比本专业好的,依然选择本专业的只占24%,做其他选择的占12%。有一半的人认为当前所受的教育对以后的就业作用不大,只有21%的人认为选择的教育决定以后的就业,24%的人不清楚现在对以后的影响,5%的人认为选择的教育对以后的就业根本没有用。选择就业以实现自己个人价值的占了40%,以实现社会价值的占20%,其他情况占40%;谈到现在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时,只有4%的人认为当前国家政策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就业,26%的人都认为不与利于大学生就业,56%的人觉得还可以,14%的人不清楚国家的就业政策。
结果分析:
现在,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未来几年,高校的毕业生和毕业时未就业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大学生就业市场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大学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了,其市场的缺陷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在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的就业市场,但未形成统一的市场,导致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还有我国人事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仅是来自劳动技能的,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现在不再是只要读好书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时代了,更多的是要靠人际关系和个人魅力。由于社会对大学生的扭曲要求,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是专注在其他方面,如个人外表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培养,有些甚至是破罐破摔。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生活压力,就算能找到一份工作,但也未必能养家糊口,特别是现在的房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承受不起的。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最后还是一个连栖息之所都没有的人,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多人只会望而生畏,想都不敢去想。在这些困难和现实面前我们有时是真的无能为力。现实给了现在的大学生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确实能促使一部分人去努力学习、劳动、提高自己,对社会来说的确是有利的,同时这也造成了很多社会后遗症,如丁克家庭,空巢家庭,社会暴力,自杀现象。
解决对策:
要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思考: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大学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大学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大学生的择业技能。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失业的重要原因。把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学生的竞争力。第四、加快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第五、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渠道。
总结: 大学生应该坚持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道德修养,抓好基础知识,加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目前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挑战,不怕失败,要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接受困难,面对现实。面对就业压力,我们要克服就业心理压力、焦虑和失落,转变就业观念,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在选择工作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不要把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不是每个人在求职时都是一次到位,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专业对口,学以致用,这些会导致我们对职业意义的认识不当。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坚持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坚持崇高理想,要相信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实践调查报告
近年来,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比较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所以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应该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要了解自己奋斗目标,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对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进行认真的选择,找到属于自己奋斗道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发挥优势,处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在临近假期时进行了简短的调查实践活动,对就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有规划的调查,我们选择了在济南市几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同学们都很配合,实践活动进行顺利。
此次调查目的:一是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二是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三是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调查形式:随机抽取济南地区5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等年级)的505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70张,有效率约94%。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况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只有6.7%的被调查同学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和兴趣,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才能以此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学生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所以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山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
(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比较模糊,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
(三)被调查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
(四)被调查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
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时刻了解社会各项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有重点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的学习,为将来顺利就业做准备。当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多开设有关就业和专业知识实际运用的课程或培训,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认识职业和社会工作。所以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做好准备顺利实现就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2011大学生就业实践调查报告
最新大学生就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鼓励大学生多接了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二、亲身经历:
今年寒假我一开始,我开始了紧张的寒假实践,准备和同学一起去打工,以便补贴生活,减轻家庭负担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当我告诉父母说要去打工时 , 他们都感到惊讶:在他们眼中我还是孩子,平时又不太爱说话,况且我还没有出过远门,还能一个人出去打工 ?肯定吃不了苦 , 干不了几天就会回家。我也没想到自己在他们眼中居然是这个样子。没办法只得在我家附近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我所在的饭店报酬600元每月供吃供住(我干10天就是200元)饭店规模很小,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街边小店,店内共有6张桌子3个单间1个包房,虽然地方不大但客人不少,尤其是饭点高峰期会持续暴满。小饭店位于一个繁华的市场中间,来往的顾客都是附近的居民和左右买卖东西的商贩,客流量单一稳定。我的工作是负责接待顾客,联系厨房作菜、上菜、捡碗、以及闲暇时打扫卫生。
其实这样的小饭店早餐包子粥都是做好的,所以并不忙,我也不累,相反那些老顾客看见我这个新上任的大学生都夸我,我心想这打工的经历也不错吗!可是真正的考验在中午10点半一过,人开始往上涌小店不一会就被人挤满。每个人都在叫我“服务员,拿点手纸”“服务员,打杯热水”“服务员,我的菜快点!”我的脑袋一下就大了6张桌子3个单间1个包房的客人把我弄的晕头转向,我还要算账,记账,脑子里还要记住给个人要的什么菜别上差东西。更可气的是我还要去送外卖,可怜当时饭店算我在内只有2个服务员,用不可开交来形容我当时的无奈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可以说这是一常战争。2点左右的时候战争结束了,我的腰也快跑断了。可还没到休息的时候,我还要打扫“战场”收拾完东西,添完辣椒,筷子,扫地、拖地。把这一切都干完的时候我一看表4点了,我的心一下子冰了,因为一场更可怕的战争来临了。
三、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网上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山东交通学院20名,山东大学10名,山东中医药大学10名,青岛大学5名,青岛农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10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0名。
四、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五、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
划的各占12%。
六、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七、结论与建议:
现在想来,寒假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份财富吧。现今,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暑期打工。暑期虽然只有短短的1个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
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艺术学院班级:10级环艺班姓名:...学号:.....一.实践目的: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故决定在这个暑假作此点差实践,二.实践时间:2012.4.1.---2012.4.25
三.实践途径:
通过走访荣成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负责人,通过发放问卷,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四.实践过程:
在2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走访了大量的企业,调查了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共收回了大约200份有效问卷。因此,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此次调查实践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五.实践结果及相关分析: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1.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统计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2.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薪水一项则占据主要地位。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
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
3.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4.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与我们在荣成做调查的局限性有关:在荣成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5.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6.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7.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
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六.实践感悟: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同时,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七.实践总结:
通过假期的这次调查实践,我收获很多。不仅更深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对于日后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更近距离的接触神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对在此次调查实践中与我合作、配合的大学生、指导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第五篇:2006就业调查报告
民营企业毕业生薪水接近外企
前程无忧(51job)日前发布《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下称《调查》)显示,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2005年,面向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供求不匹配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提供的收入水平已接近外资企业。1000元月薪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线,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低于这一收入宁愿待在家里;与此同时七成以上企业认为2005年毕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和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
本次调查,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0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58665名,访问涉及33 个大行业5800 家聘用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
需求:民营超出外企
5800 家受访企业中3515 家聘用了2005年毕业生后,计划在2006年再次招聘毕业生,其中3108家提出明确招聘人数,提供空缺职位60000~65000 个,平均每个企业需要19.4~23.5人,比上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但是计划招聘人数超过100人的企业只有148家。中兴通讯股份计划在全国招聘3000名毕业生,是受访企业中对毕业生需求最多的一家。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最大,1169家民营企业计划招聘 28750~30500 名毕业生,超出了外资企业22800~23500 名大学毕业生的人才需求
计划招聘毕业生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制药和房地产,需要人数38600~39500 个,仅青岛啤酒股份一家就计划招聘1000名毕业生。此外尽管受访的零售、汽车制造和保险行业的企业分别只有27家、16家和11家,但是单个企业招聘的平均人数最多。苏宁电器计划在全国招聘毕业生1000人,上海易初莲花计划招聘400人;奇瑞汽车在安徽芜湖需要毕业生500人。毕业生愿意投身的前五大行业依次为通讯电信、金融证券、计算机、互联网和贸易。
有2300多家企业的人事经理对2006年能否招募到适合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不敢乐观”,超过招聘企业总数的60%,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35%的企业则表示“虚位以待,职位长期有效”。
企业最缺销售人才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据说有保险公司到一家重点大学联系校园招聘会的事宜,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直接劝企业放弃,因为没有毕业生愿意毕业后做保险业务代表。
《调查》发现,企业最缺销售人才,提供空缺职位29680~30350个,其次是技术研发和应用8770~9480人,再次是生产制造和工程、工艺设计和市场广告等方面的人才。3515家计划招聘2006年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中,2866家有意让毕业生做销售工作;148家招聘规模超过100人的企业95%以上招聘毕业生担任营销职能。但是毕业生愿意从事的工作职能前五位分别是技术研发、市场广告、人力资源管理、贸易采购和行政后勤,尽管愿意从事销售的人数排名第八,但是相对30000多个空缺职位,5477张投票实在太过渺小。
批发零售、保险、生物制药和房地产行业最缺销售人才。
在生物制药行业,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人员流动率高,很多跨国企业都想招聘大学毕业生,培养和储备销售人才。生物制药的销售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药理知识,但是很多医学院的毕业生表示宁愿在小医院拿低工资,也不想到跨国公司任医药代表。
前程无忧的另一份《薪酬报告》显示,入世后中国服务业需要一大批兼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营销人才,他们是市场和收入的保证。一个汽车高级销售经理的年薪约50万元,优秀的保险业务代表年薪可达百万元,但这样的人才往往有价无市,企业苦寻而难得。
北京、上海、广东:只进不愿出
不出所料,上海、北京和广东成为2006年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地区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其次为浙江省和江苏省。尽管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但是在这三个地区选择如此集中还是令人吃惊。每个参加调查的毕业生可选取1~3个愿意工作的地区,上海得票46399,北京38739,广州35312,而浙江和江苏分别为 12458 和12432。参加调查的上海、北京和广东的毕业生共15308人,占调查总人数26.1%,愿意去这三个地区之外工作的人仅15.0%,很多毕业生重复填写三个一样的地区,以显示自己只愿意在一个地区工作。
《调查》显示,参加校园招聘会、浏览工作网站和搜索目标企业是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最常用的三大渠道,但是毕业生对在校举行企业招聘会的态度冷热不一,即使是跨国的、知名的大企业,学生也未必一贯捧场。
对40所全国重点学校的了解发现,本届进校的企业数量普遍超过上届,尽管很多高校组织集中的展位式的招聘会,但是更多企业愿意举办自己的单场招聘说明。许多高校一时会场、教室告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穷于应付,办公室里海报、宣传单堆积如山。粗粗算来,如果一家企业在上海、北京和广州分别举办两场招聘会,计划招聘100名学生,那么仅就海报、宣传页、横幅和展架等制作和分发,加上招聘会场租金、差旅费等成本就超过10万元,用于每个候选人的费用不低于1000元,而之后的笔试、面试等费用也不少。
尽管企业耗资不菲,但是招聘会冷场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一些财富500强企业。《调查》也显示,毕业生求职时会优先考虑“在校园开招聘会的企业”,认为这样的企业通常待遇不错,有针对毕业生较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但是,通过校园招聘会进入理想企业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对2005年聘用应届毕业生的5800家企业调查发现,base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的企业(总数2300家)45%以上事先没有招聘毕业生计划,聘用应届毕业生的原因是“企业不特意招聘也不拒绝毕业生,他正好符合了企业的需求条件而被录用”。
1000元是毕业生求职底线
毕业生在求职时首先着眼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和企业,认为“会有比较多的空缺职位,提供较大的个人发挥空间”,求职也相对容易些。工资和福利待遇其次。而以往被毕业生看重的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考虑被放在了第五位。
全国范围,毕业生对于收入的预期以1001~2000元者居多,占参加调查学生总数的35.1%,有11.7%的毕业生希望毕业后首份工作月收入超过5000元。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毕业生的收入意愿集中在月薪2001~5000元。60.5%的上海、北京和广州高校毕业生表示不会考虑月薪低于1500元的工作。其他地区毕业生求职的收入底线多数设在1000元,低于这个报酬则宁可待在家。
《调查》对5800家企业了解到,提供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1001~2000元占企业总数的55.2%,近三分之一的企业给付的薪资在2001~3000元,只有2.4%的企业提供毕业生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但是城市差异很大。上海、北京和广州2005年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四成以上在2001~3000元。对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毕业生收入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毕业生收入超过3000元。
《调查》还发现,和毕业生专业知识关联度高的技术、生产和设计等职能薪酬水平较高,主要处于2001~3000元。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地,营销类职能的收入超过了行政人事职能,并且行政人事职能没有超过月薪5000元的个例。而在武汉、成都等城市情况则刚好相反。
《调查》对外资企业(含合资)和民营企业比较显示,两者提供毕业生的薪资差异并不明显。行业和职能不同导致的收入差异远大于资本属性的不同。在民营经济比较活跃的科技、生物医药和房地产行业,民营企业提供的薪酬甚至超过外资企业的给付水平。比如,浙江大华科技,提供本科毕业生的年薪在5万~8万元,硕博士毕业生的年薪在8万~12万元,还提供住宿和班车,待遇高于多数外企。但是民营企业中有38.1%的企业没有住房公积金,2411家民营企业中
265家不提供毕业生法定假期之外的带薪年假,占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