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安全调查报告(小编推荐)
中学生安全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中学生安全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百姓家庭的幸福,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影响中学生人身安全三大安全隐患(事故、溺水事故、校园打斗事故)的典型实例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保障,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它既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人对家庭和社会最起码的责任。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报父母、建设家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等等,这一切没有生命的安全保证,都无从谈起。我们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身上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的使命和责任,爱护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是对祖国的将来负责。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青少年因为意外而过早地凋零,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家庭和国家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将中学生的安全问题作为本次调研的主题,希望通过对具体意外事件的分析研究,进一步了解当前对中学生的生命安全影响最大的问题,以及如果去避免和克服。
一、威胁中学生安全的几大隐患
当前,威胁中学生人身安全的隐患很多,我们通过走访同龄人、学生家长,上网查询资料,以及自身了解掌握的情况,根据危险发生的场所属性,把影响我区中学生人身安全的几大隐患分为校外和校内两大区域。
校外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1、道路交通事故;
2.、寒暑假等阶段性时期发生的因游泳溺水、因燃放烟花爆竹发生的事故;
3、上网聊天、打游戏、看不健康书籍带来的安全问题;
4、社会黄赌毒现象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
5、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引诱、教唆、及侵害;
6、父母离异、空巢留守等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身心的不良影响;
7、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过激行为;
8、因旷课、逃学、离家出走在社会上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校内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1、学生之间玩耍追逐打斗行为;
2、校园小卖部、食堂的食品安全;
3、校园内部的失窃;
4、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以及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5、课间活动行走、上下楼梯、违纪攀爬产生的意外伤害;
6、厕所、校园死角学生聚众抽烟行为;
7、学生之间的欺诈行为;
8、校园内失火、触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上述校内外的安全隐患中,最让老师和家长担心的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交通事故对中学生安全的一贯威胁,二是暑假期间中学生因游泳不慎造成的溺水事故,三是校园中同学之间打斗追逐引起的事故。前两者主要是因为对中学生的人身伤害最大,往往危及生命,第三方面主要是因为它对中学生人身安全带来的经常性和频繁性。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决定重点围绕这三大普遍关注的重点危险,作为我们这次中学生安全研究课题的重点内容开展调研。
二、具体案例调研及分析
1、交通事故是中学生人身安全的一贯威胁
今年年初的定海六中学生交通事故案,震惊辖区内的各大学校师生,也让很多家长心有余悸,可以说在年关之交发生的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这起严重交通事故的前因后果,我们做了重点调研。
典型案例:今年1月27日6点05分,定海区72省道6km+300m地段,定海六中初一四班的学生韩某骑着自行车去上学,路上穿过一个路口,过人行横道时未下车推行,而同时毛某驾驶浙LB1897号轿车,在穿过该人行横道时未减速慢行,导致与驾驶着自行车的韩某相撞,韩某经抢救无效死亡,一个年仅14岁的青春少年离开人世。
案例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因事故双方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恶性交通事故,是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假使这位韩姓同学当时能在过路口时下车推行,或者毛姓司机在行驶到人行横道时能减速慢性,也就是事故双方若有一方遵守了交通规则,这起恶性交通事故就不会发生,起码不会到如此严重的程度。
延伸思考:据交警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学生发生交通事故主要以骑车学生为主,发生事故的原因具体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横穿马路,二是骑车猛拐,三是闯灯越线,四是骑车逆行,五是骑车带人,六是自行车车闸车铃无效等。其中又以横穿马路和骑车猛拐威胁最大。在骑车上下学时,有些同学无视交通警
示灯,无视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有些同学因与同伴打闹,或是跟人斗气,随意穿行马路,且本能认为机动车不敢撞自己,丝毫不顾忌周围速度极快的机动车。这其中,男生的胆大违规行为又多于女生、所以,如果我们能更多地注意自身安全问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注意一些非常浅显骑车原则,避免交通违法和相关安全隐患,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区交警大队特别提醒广大中学生:
1、横过道路时应下车推行,从人行横道通过
2、隧道转弯要在非机动车道骑行
3、不要互相追逐,曲行,互相攀比车技、牵引
4、不违法带人
5、不闯红灯,违反交通标志。
2、溺水事故成为中学生阶段性时期的第一杀手
从区公安分局了解到,溺水死亡事故已经成为阶段性(暑期)危害我区青少年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从年龄段来讲,溺亡的多是小学4至6年级和初中的学生。从区域来讲,农村的事故发生率又高于城市。
典型案例: 2008年7月某日,浙江金鹰职业技术学校三年级毕业生徐某,在校等待金鹰公司分配工作。因假期无事可做,便与几位同学相约,去了小沙镇葛家弄水库游泳。徐某并不会游泳,所以一开始是在水库岸边附近游泳且没有人教他,一段时间后,因缺乏安全意识,一不小心就到了水库深处,酿成溺水身亡事故。
案例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发生在暑期的,因缺乏安全意识,到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徐某稍有安全意识的话,在自身不会游泳的情况下,是不应该前往水位不明确且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水库去游泳的,更不会走到水库深水区;如果徐某的同学有较强安全意识的话,也是不会相约去水库游泳,且放任不会游泳的徐某自行游泳;如果水库附近有禁止游泳等警示性标语的话,可能会对徐某及其同学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也不会发生之后的惨剧。
延伸思考:据区公安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少年溺水事故主要发生在暑期,因为这一时期学校放假,大多数孩子无人看管,便造成了事故。造成大多数溺水事故的主观原因是:中学生往往以大人自居,胆大敢于冒险,却缺乏对危险的估计能力,且安全意识薄弱。客观原因是: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基本没有正规的市民游泳场所,农村学生只能到水库、河塘、溪流等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一旦发生危险极易造成事故;社会监管体系缺失,特别是长期以来,农村孩子去水库、河塘、溪流等处戏水、游泳已司空见惯,没有切实认识
到其危险性。为此建议:一是社会要加强对中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其安全意识,经常教育,时常提醒;二是政府要加大文体公共设施的投入,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尽最大可能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正规的游泳场所;三是职能部门要定期对水库、河塘、溪流等处进行排查,并在危险地段树立起醒目的警示标志,切实做好提醒工作;四是学校要将游泳训练和自救知识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生课程中,努力使每位中学生都具备游泳的技能和自救能力,完善学生的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校园安全事故多在同学之间玩耍中发生
在充满生机和欢乐的校园生活中,同学们在共同学习和玩耍中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友谊,渡过了美好的童年。但在玩耍中因为不当心、无所顾忌、缺乏对危险的判断,同学之间因玩耍导致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典型案例:今年?月,我班(定海二中8年级8班)?同学与?同学在打扫卫生时,拿拖把和扫把相互打闹,玩耍中?同学的拖把头掉落,导致?同学被拖把内部的铁钉刺伤?部位,?同学因此打了破伤风预防针。
案例分析:这起事件虽然后果并不十分严重,但确是比较典型的,同学之间因相互玩耍,在无恶意的情况下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件。假设那个铁钉刺到的不是肢体皮肤,而是脸部的某个器官如眼睛等,那么就不是打个破伤风针那么简单了,后果不堪设想。这类事件在校园里最易发生,也比较容易被忽视,所以需要引起重视。
延伸思考:发生校内安全事故的几大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问题,表现在同学之间因玩耍、打闹、追逐等行为造成的事故,以及使用学习器械不慎引起的事故;二是学校硬件设施方面如建筑物、体育设施、电器设备、试验设施等安全问题;三是来自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校园治安管理、消防管理、集会管理、上下学管理等。为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对学生校园安全系列问题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学校的各类硬件设施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标准,相关设施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类校园安全制度,如健全门卫制度,严禁闲杂人等和外来机动车辆进出学校,严禁非教学用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管制器具进入校园,家长进入校园要严格登记验证制度,如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学生在校、放假、返校时间有非正常缺席或擅自离校情况,及时通知家长,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顺畅,如充分重视易发事故时间,体育课、劳技课、自习课,充分重视
易发事故区域,楼道、走廊、厕所,充分重视依法事故行为,打架追逐、翻墙院、用水、用电等。
三、用系统灵活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
通过对威胁中学生人身安全的上述三大隐患的实例分析和深入思考,我们较为系统地了解了校园安全问题。我们认为大多数校园安全事件都是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因。而在人为因素中,又以中学生自身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为主。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上述知识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加强安全教育,为中学生营造安全、文明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具体的,我们提出两大方面的意见。第一,针对当前安全教育比较零散的问题,建议从初中开始开展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像新生军训一样,集中进行进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课程,并通过虚拟情境的演示,让学生能够自我实践,在知识上和自我保护能力上得到系统全面的提升。第二,基于中学生处在叛逆期的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引导,机械的、说教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很难奏效。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如模拟交通事故场面进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如请消防员到学校做现场演示等,通过生动地、直观地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安全只是,加强安全意识。
第二篇:中学生假期安全调查报告
关于学生假期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育红中学——李明亮
内容摘要:中小学生假期安全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百姓家庭的幸福,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影响中小学生假期人身安全三大安全隐患(交通事故、溺水事故、打斗事故)的典型实例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保障,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它既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人对家庭和社会最起码的责任。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报父母、建设家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等等,这一切没有生命的安全保证,都无从谈起。我们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身上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的使命和责任,爱护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是对祖国的将来负责。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中小学生因为意外而过早地凋零,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家庭和国家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将中小学生的安全假期问题作为本次调研的主题,希望通过对具体意外事件的分析研究,进一步了解当前对中小学生的寒暑假期生命安全影响最大的问题,以及如果去避免和克服。
一、威胁中学生假期安全的几大隐患
当前,威胁中小学生假期人身安全的隐患很多,我们通过走访同龄人、学生家长,上网查询资料,以及自身了解掌 握的情况,根据危险发生的场所属性,把影响我县中小学生假期人身安全的几大隐患一一列举:
1、道路交通事故;
2、寒暑假期等阶段性时期发生的因游泳滑冰溺水、因燃放烟花爆竹发生的事故;
3、上网聊天、打游戏、看不健康书籍带来的安全问题;
4、社会黄赌毒现象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
5、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引诱、教唆、及侵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上述的安全隐患中,最让老师和家长担心的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交通事故对中小学生假期安全的一贯威胁,二是学生因游泳滑冰不慎造成的溺水事故,三是校园中的矛盾带到假期同学之间打斗引起的事故。前两者主要是因为对中学生的人身伤害最大,往往危及生命,第三方面主要是因为它对中学生人身安全带来的经常性和频繁性。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决定重点围绕这三大普遍关注的重点危险,作为我们这次中小学生假期安全研究课题的重点内容开展调研。
二、具体案例调研及分析
1、交通事故是中学生人身安全的一贯威胁
今年正月十二的我县马铺村7岁小孩被碾死交通事故案,让很多家长心有余悸,可以说在年关之交发生的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这起严重交通事故的前因后 果,我们做了重点调研。
典型案例:今年2月11日10点20分,岚古线岚县社科乡葛铺村地段,坡上村郭女士带着七岁儿子打车去葛铺村娘家走亲戚,下车后郭女士只顾拿车上的东西,没来得及照看随行的七岁的儿子,结果孩子在横穿马路过程中被从东村方向驶来的河北牌照超速行驶的二拖三拉煤车碾压身亡。一个年仅7岁的小生命就这样悲惨的离开人世。
案例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因双方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及家长疏忽对孩子教育而发生的恶性交通事故,是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假使这位的士司机将车停到马路的右侧且要求乘客从右侧车门下车、这位郭女士及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照看或者河北牌照大车司机在行驶到村庄时能减速慢行,也就是事故双方若有一方遵守了交通规则,这起恶性交通事故就不会发生,起码不会到如此严重的程度。
延伸思考:据交警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主要以骑车学生为主,发生事故的原因具体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横穿马路,二是骑车猛拐,三是闯灯越线,四是骑车逆行,五是骑车带人,六是自行车车闸车铃无效等。其中又以横穿马路和骑车猛拐威胁最大。在骑车上下学时,有些同学无视交通警示灯,无视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有些同学因与同伴打闹,或是跟人斗气,随意穿行马路,且本能认为机动车不敢撞自己,丝毫不顾忌周围速度极快的机 动车。这其中,男生的胆大违规行为又多于女生、所以,如果我们能更多地注意自身安全问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注意一些非常浅显骑车原则,避免交通违法和相关安全隐患,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县交警大队特别提醒广大中小学生:
1、横过道路时应左右看,骑车的应下车推行,从人行横道通过
2、隧道转弯要在非机动车道骑行
3、不要互相追逐,曲行,互相攀比车技、牵引
4、不违法带人
5、不闯红灯,违反交通标志。
2、溺水事故成为中小学生阶段性时期的第一杀手 从全国各大媒体网站上了解到,溺水死亡事故已经成为阶段性(暑期)危害青少年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从年龄段来讲,溺亡的多是小学4至6年级和初中的学生。从区域来讲,农村的事故发生率又高于城市。
典型案例: 2013年2月25日下午5点多,岚县普明镇大贤村有3名儿童一起离家外出玩耍,晚上家人等的着急后,到处寻找一直未找到。26日早上8时在兴盛养殖场鱼塘发现2名儿童尸体后,县、镇、村三级迅速出动,成立事故处理组,并同时展开四项工作:一是马上组织消防、公安、镇村等相关部门干部全力搜寻另外1名儿童,并于当日下午3点在兴盛养殖场的鱼塘找到另1名儿童的尸体。
案例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发生在寒假期间的,因缺乏安全意识,到河塘冰面滑冰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在这个案例 中,如果三名小孩中的其中一名有安全意识的话,不会到那么深的鱼塘冰面滑冰玩耍;如果其家人有较强安全意识的话,村子附近有较深的鱼塘、鱼塘有有结冰且冰面并不牢靠就一定会管理自己的孩子不让去这样危险的区域玩耍。
延伸思考:据区公安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少年溺水事故主要发生在寒暑期,因为这一时期学校放假,大多数孩子无人看管,便造成了事故。造成大多数溺水事故的主观原因是:中学生往往以大人自居,胆大敢于冒险,却缺乏对危险的估计能力,且安全意识薄弱。客观原因是: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基本没有正规的市民游泳滑冰场所,农村学生只能到水库、河塘、溪流等非正规游泳滑冰场所游泳,一旦发生危险极易造成事故;社会监管体系缺失,特别是长期以来,农村孩子去水库、河塘、溪流等处戏水、游泳、冬天滑冰已司空见惯,没有切实认识到其危险性。为此建议:一是社会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其安全意识,经常教育,时常提醒;二是政府要加大文体公共设施的投入,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尽最大可能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正规的游泳场所、滑冰场所;三是职能部门要定期对水库、河塘、溪流等处进行排查,并在危险地段树立起醒目的警示标志,切实做好提醒工作;四是学校要将游泳训练和自救知识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生课程中,努力使每位中学生都具备游泳的技能和自救能力,完善学生 的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安全事故多在同学之间玩耍中发生
在充满生机和欢乐的假期生活中,同学们在玩耍中成长渡过了美好的假期。但在玩耍中因为不当心、无所顾忌、缺乏对危险的判断,因玩耍导致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典型案例:2013年2月23日,我校242班同学耿某在和几个同伴玩耍中相互打闹,打闹中耿某不慎摔倒,其他同学由于缺乏安全意识都压在了耿某的身上导致耿某臂骨骨折。后经岚县人民医院初步治疗后紧急转往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了接骨手术。
案例分析:这起事件虽然后果并不十分严重,但确是比较典型的,同学之间因相互玩耍,在无恶意的情况下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件。假设骨折的不是臂骨而是肋骨且肋骨骨折后伤及内脏,那么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后果不堪设想。这类事件在学生无人看管时时有发生,也比较容易被忽视,所以需要引起重视。
延伸思考:发生校外安全事故的几大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问题,表现在同学之间因玩耍、打闹、追逐等行为造成的事故,以及使用玩耍的器械玩具不慎引起的事故;二是家庭及学生玩耍场所硬件设施 方面如建筑物、体育设施、电器设备等安全问题;三是来自家长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对学生校外安全系列问题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家长要对家中的各类生活用品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标准,相关用品要定期检查、维修;三是要对家长容易忽视的校外安全问题及时提醒或教育。
三、用系统灵活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
通过对威胁中小学生假期人身安全的上述三大隐患的实例分析和深入思考,我们较为系统地了解了假期安全问题。我们认为大多数假期安全事件都是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因。而在人为因素中,又以中小学生自身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为主。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上述知识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加强安全教育,为中学生营造安全、文明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具体的,我们提出两大方面的意见。第一,针对当前安全教育比较零散的问题,建议从开展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像新生军训一样,集中进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课程,并通过虚拟情境的演示,让学生能够自我实践,在知识上和自我保护能力上得到系统全面的提升。第二,基于中学生处在叛逆期的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引导,机械的、说教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很难奏效。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如模拟 交通事故场面进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如请消防员到学校做现场演示等,通过生动地、直观地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安全只是,加强安全意识。
第三篇:中学生安全燃放烟花爆竹调查报告
中学生安全燃放烟花爆竹调查报告
春节放鞭炮由来已久一种传统习惯,爆竹一响,热热闹闹,喜庆气氛陡增,但炮屑垃圾,伤人事故,给本应欢欢喜喜的春节气氛很不协调。为此我们对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 2012年1月21日~23日
二、调查地点:⒈公园广场⒉街道小巷 ⒊家门口
三、调查对象: 燃放烟花者与旁观者
四、调查目的:
一、培养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意识
二、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利弊有一个正确认识
三、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鞭炮的知识:
每到春节,华灯璀璨,锣鼓齐鸣。鞭炮声此起彼伏,为沸腾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空中流光异彩,百花争艳,为佳节谱成了快乐篇章。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说起爆竹的起源,有个有趣的传说。《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人们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爆竹正是那个能给自己带来一年好运的事物,燃放烟花爆竹会让自己感觉与众不同。”禁放后,人们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载体,因此,总是觉得还是燃放烟花爆竹“带劲”。
那节假日为什么要放烟花呢?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放鞭炮?仅仅是为了祭祀、狂欢、营造过年气氛吗?在中国人看来,只有欢庆春节才算中国真正“除旧迎新”,人们积聚了一年的怨愤、不满、晦气,都希望能在这几天通过一个实物得以释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一种社会感染现象。社会感染有点像情绪上的‘流感’,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其最大的特点是爆发性和接受的迅速性。在烟花禁改限前,人们都在热切地期盼能够喜气洋洋地燃放鞭炮过新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个体喜爱燃放鞭炮的强烈冲动性情绪,可引发他人产生相同情绪,而他人喜爱燃放鞭炮的情绪又反过来加剧原有情绪。这种感染中情绪反复振荡,反复循环,易于爆发。同时,在感染的氛围中,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激为被感染者迅速接受,很容易让人丧失应有的理智和判断能力,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糊涂行为。”
六、调查方法:①实地询问②问卷调查③上网搜集④亲身体验
七、调查问题:您觉得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吗?A 严重B 较严重C不严重2 您支持有关部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命令吗?A 支持B 不支持您是不是对邻居燃放烟花爆竹很反感?A 是B 勉强可以接受C 不 4 请问您烟花爆竹的购买途径有哪些?A 正规商店 B 路旁小摊您或您身边有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造成事故的例子吗?A 有B 没有您在燃放烟花爆竹时会遵守有关的规定吗?A 会B 偶尔C 从不
八、调查结果:
烟花爆竹的燃放所带来的问题还不仅是造成火灾、损失财产这些。其实还有许多是我们平时
所不曾留意的,比如:对环境的污染、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等。
下面我们根据调查得来的结果将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危害之„„对环境的污染
环保部门对以往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的检测数据显示,几乎每一次春节过后,我们的城市都相当于遭遇了一次污染事故。然而,烟花爆竹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于此,无论是烟花爆竹燃放时发出的刺激性气味,还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乃至那遍地通红的鞭炮屑,都会为我们的环境带来极大的负担!
危害之„„对生命财产的损害
据悉,十月中旬以来,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接连发生五起烟花爆
竹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这些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当前非法生产、运输烟花爆竹的情况较为普遍,一些单位和个人在烟花爆竹生产中忽视安全、违规操作的问题十分突出。危害之 „„对健康的威胁
当烟花爆竹点燃时,其中的木炭粉、硫黄粉、金属粉末等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迅速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的粉尘。
当硝烟弥漫时,这些气体对我们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有的则会对一些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过高时,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伤害肺组织,引起或诱发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疾病;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发生中毒症状。
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它刺激人的眼、鼻黏膜,从而引起病变,还会引起头痛。当人们长期处于氮氧化物含量过高的环境中就可能导致死亡。
此外,由于现在许多烟花爆竹为了追求烟花色彩的丰富,通常会加入钡、锶、钠和铜等重金属,这些未能完全燃烧的重金属成分,如果被人大量吸入的话,将有可能使人重金属中毒,严重的有可能致人死亡。
危害之„„对听觉的损伤
高分贝噪音严重损伤听力,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爆炸声连绵不断,如雷贯耳,春节期间人们经常彻夜燃放,往往让人难以入眠。多年来,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春节期间的一种惯例。环保部门曾对武汉、上海、北京等10大城市春节期间的鞭炮污染情况进行过监测,发现春节期间的夜晚,一般市区噪音都将近80分贝,有时瞬间最高能冲到135分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
而医学数据显示,在夜间人们所能接受的噪音不得超过45分贝,也就相当于蛙鸣声。如果超出这个强度的噪音,就可能会对患有脑血管、心脏病等疾病的病人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而噪音每增加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相应增加。
中国和德国的几位科学家曾做过一项调查,在对1150个病例的分析中,得出了“即使是近距离接触燃放鞭炮一次,就有可能造成终生听觉损害”的结论。可见,燃放鞭炮所发出的噪音会对我们的生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其实,噪音不仅会损害我们的听力,还会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它不但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还会影响睡眠、造成疲劳等。由此可见,在春节期间高强度、高密度、长时间的噪音对人们健康的不利影响非常直接。有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因放鞭炮,造成听力受到严重损伤、爆炸性耳聋、听觉迟钝的事例。
九、调查反馈:
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染,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而且会造成噪音污染。随着社会和人们的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应当引起各界的重视。
十、调查结论:
燃放鞭炮不仅污染空气,飞扬的纸屑、烟尘落在地面上,还会影响清洁卫生。同时爆炸声如雷贯耳,据测定单个闪光雷爆炸时,其噪声至少在130分贝(dbA)以上,成为噪声公害。此外,每逢春节,由于燃放鞭炮而引起火灾,炸伤手臂、面部或眼睛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的正生活秩序,都是十分有利的。根据这次调查所了解的情况,就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问题给大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我们必须意识到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这些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2、放烟花爆竹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操作,保护好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3、部门应当加大对劣质烟花爆竹生产的打击力度,严格把好生产关!另外政府部门应当制定一些相应的规定,禁止或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
十一、研究收获
研究课题的同时,我们得益匪浅。首先,在访问他人及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提高了自己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并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及动手能力。
其次,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大家的辛勤劳动,我们充分感受到课题研究的乐趣,也尝到分工合作的力量。而且我们也了解了有关燃放烟花爆竹的许多知识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
第四篇:中学生调查报告
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计算机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网络已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利用计算机方式教学,能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人以直接、具体、真实之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实际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上网总人数已超过XX万,其中学生上网人数日趋增加,占上网总人数的20%以上。经过我们的多次摸底调查,发现中学生的上网情况是:68%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39%的人上网欣赏文艺、体育,35%的人在找朋友聊天,26%的人上网发电子邮件,只有16%的人关心计算机软件,6%的人学习卫生知识及关注新闻。由此可见,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搞娱乐和交朋友。网络对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念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看到网络有利的一面,也应该特别关注不利的另一面。
首先, 影响新观念新意识形成。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大量的网上信息确实能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的平台,能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但是网络信息没有经过筛选,在任何观点都可以自由发表的网上,自私自利和实用主义的西方价值观,享乐主义和追求享受的腐朽生活方式,也会鱼目混珠夹杂而来。由于中学生时代的观念意识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不够成熟,这时如果大量地接受这样的各类网上信息,势必会影响中学生新观念新意识的形成,使他们逐渐接受西方民主、西方文化,从而歪曲我们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网络也是黄色、反动及无聊内容等文化垃圾滋生的土壤,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经常上网的中学生有八成以上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少年犯罪也大多是受网络的影响。
其次,威胁学生体质心理健康。中学生如果长时间上网,必然要挤占必要的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和体育煅练时间,还要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这样很不利于社会活动能力的提高和身体的健康,也不利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中学生时代是人生中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如果这时长时间地上网,极易造成身体的疲劳及神经衰弱,从而造成体质下降,情绪不佳,严重影响身体各方面的成长发育。另外,形象化的网络内容,虽然能强化学生接受看的能力,但同时弱化学生思维的能力,经我们调查发现:长期迷恋网络的中学生,其书法写作、分析评论等许多方面的能力,明显要比接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学生降低。
再次,影响现实社会人际交往。由于网络具有自由平等、虚拟间接等特点,而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思维活动极为活跃,他们十分渴望得到与成年人平等交流的机会,而网上虚拟的平等交流是可以自由选择对象的,这在现实社会中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学生十分乐于在网上就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自己关心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讨论,流露出他们的真实思想,可以在此完全发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与痛苦,这样能通过网络的虚拟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憾。由于中学生时代的性格尚未成型,如果长期只在网上交友,就会大大降低他们与社会自然人的实际交往能力,因为网络上的自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可以不用关心实际生活的冷与暖,不用关心别人的苦与乐,只管自己的心理感受,而这在现实社会是绝对不可行的。
第五篇:中学生调查报告
中学生调查报告
第1篇: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中学生上网情况
调查时间: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一、课题背景
随着电脑的普及风暴,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世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已成为网民中的很大一部分。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平添了许多烦恼。我们今天的研究课题是--------中学生上网情况。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探究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告诉青少年应如何对待网络,让网络这把双仞剑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好帮手,让祖国的新一代茁壮成长。
三、研究过程:
①、确定研究目的:提出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查找来了解有关青少年的一些信息。②、整理数据:把调查的数据分析并整理,然后一一删减。③、具体分析:整合数据,写成论文
四、调查方法:
1.网上搜集、查询 2.查阅报刊、杂志 3.问卷调查、实地调查
五、研究成果报告 改革的春风催人欲醉,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互联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已经成为包括中学生在内的民众获取相关信息,进行信息沟通的必然选择。互联网,好比浩瀚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数字化迷宫,对求知欲强烈的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网络,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即由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如今,网络犯罪在21世纪的案例中占了重大比例,可见,网络不仅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根据网络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学生是电脑网民中占比例最多的一大部分。而且,中学生犯罪的比例也随之增多,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所产生的问题中,大多是由网络引起的。在近几年中,网络所引起的犯罪的速度也是变的比以前快。可见,网络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不是骇人听闻。这应该引起大家对网络问题的关注。因为 网络早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青少年的上网地点:48.5%的青少年在家上网;31.5%的青少年在朋友家或亲戚家上网;11.2%在网吧或电子游戏厅上网;在学校 上网占8.8%
二、青少年的上网目的:玩游戏占48%;聊天的占24%;查资料占16%;其他占12%
三、青少年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青少年用户平均
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
第2篇: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通讯、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我们的视野可能比长辈们还要广阔,加上我国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有的中学生能正确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有的人却表现出乱消费的现象,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学生消费状况,揭示这一现象,警示有乱消费这种行为的学生,并是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我们做了一组调查。在中学生当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曾自己进行消费,而我们调查所得,中学生当中有98.6%的人是有零花钱的,而仅有1.4%是没有的,这些钱主要来源是父母亲,零用钱的数额在每月0--100元以上,这个范围,且分布比较平均。从数据上看中学生的零用钱数额不少,有些学生的零用钱足以维持一个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的日常开支!但这算不算乱消费,还必须调查一下这些钱的用途。经过我们调查所得,零用钱最多是用于买零食吃,玩电子游戏,买衣服及各种消遣、娱乐活动等。可见,现在中学生乱消费的现象的确很严重。为了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在同学及家长中进行抽样调查,最后经过整理、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1、青少年自尊心强。主要表现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现在许多中学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裤子、鞋子甚至袜子都要名牌的,平时用的、吃的、喝的都要买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致使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很容易把钱花在这上面。如手机和电脑,现在在中学生当中,有的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购买了手机和电脑等,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费的,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2、父母对儿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完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轻则更加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处境的自私性格。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的来说,中学生乱消费都是受外界影响为主。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么要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只有从小开始培养,以自身做起,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的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当用则用,不必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花钱要花在刀刃上。进入21世纪,竞争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能站住脚,而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能力,而只有正确利用这些能力,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第3篇:中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走向全面小康,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已发生着转型。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通讯发达、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时代的——高中生的消费已成为商家争夺的生产经营新动力。琳琅满目的饰品、漂亮的服装、款式新颖的文具,所有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刺激着我们的消费欲望。面对现代市场的诱惑,我们学生的消费出现超常,触发我们学习小组的极大关注与思考,为更深入的调查、分析同学们的消费现状,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们做了“高中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这样一个调查报告。
一、研究目的:
(1)从中学生的消费额、消费准则、消费对象等方面,了解目前高中生的普遍的消费状况,进而透视高中生的消费现状。
(2)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3)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二、研究过程:
1、立题、制定计划方案。
2、搜寻资料和理论学习并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3、问卷调查、访问学生。
4、结题。汇总资料、分析数据、讨论、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在开放题中,如其中问及如果你有一大笔钱会如何使用。多数同学认为要享受人生,完成目前不能完成的事,并把剩余的存入银行,极少数同学会去帮助他人。这表明对金钱的支配已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观念,知道该这样去花,但同时也说明帮助别人的意识较单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这也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问及对于捐款的看法:极大多数同学赞同,表示愿意尽力而为献一份心意,极少数同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提出对政府的质疑,希望不会让政府贪污或录用。这说明目前社会上的贪污受贿的风气已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对社会,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感。
三、通过调查与分析认为,高中生目前的消费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
2、对时尚、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一方面,关注时尚,追求流行。另一方面,又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较少受别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的就好,反感于千篇一律,装扮出富有“个性”的自我,这就容易造成盲目消费,浪费金钱。
3、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
4、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同时,也有些误区:
1、追求名牌。较注重外表,希望穿名牌,吃名牌,用名牌,否则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也要打肿脸充胖子,逼迫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希望在服饰着装得以自身价格的升华,反映出虚荣与肤浅,这是很浮躁和浅显的举动,容易造成盲目消费和攀比。
2、追求时尚。这实际上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发生在中学生身上,并不奇怪,中学生整天生活在集体之中,自然会受集体中其他人的影响,但是在这种从众心理的支配下,消费常常会出现浪费。
3、过早受到社会风气影响,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同学之间送礼成风。“礼上往来”,用贵重礼物为自己支撑面子。
4、不顾家庭经济状况,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消费,同学之间攀比成风;消费不够合理等。
四、对高中生正确消费的合理建议
高中生是纯粹的消费者,每天都有消费行为,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又自己来决定的,那么高中生怎样消费才合理呢? 为了培养正常合理的消费能力,自觉地规范和调控消费行为,我们课题小组认为:
1、学校要加大力度对学生理财引导和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消费。
2、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对不合理要求,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金钱上加强“宏观调控”,促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我们高中生要树立适度的消费观。既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力,又要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
4、防止盲目消费,反对一味追时髦,赶潮流。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思考消费的实效,避免盲目。
5、要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抑制不良消费。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订购有益书刊,学电脑,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总结: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我们要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在修身、立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做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当代高中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