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0-11-04 10:2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第一篇: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如今许多农村都是老人留在农村、年轻人出去打工的现象,流动人口很多,导致了农村的落后,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范文推荐吧。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一

“在国内,人口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也就导致人口的流入流出产生不同的效应。比如,现在,当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时,安徽、四川回流明显,而黑龙江则几无回流,也导致区域表现各异。”前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

当人们仍在为放开“二胎”、“延迟退休”等问题纠结不已的时候,这些已经不是决定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关键因素。

一般说来,传统上经济增长高的地区,其人口增长会慢下来;而经济增长慢的地区,人口增长会比较快,如欧美日诸国莫不如此。

但这一点在中国并不成立。即使中国已进入“新常态”,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等地区等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gdp已逼近某些发达国家,但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仍保持在较高速度。因为有另一只无形之手在拨弄经济的脉搏——流动人口。在中国,大量人口的自由流动,扭转并主导了中国各地区之间人口变动的方向,进而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来自中部地区的年轻人不仅没有“逃离北上广”,而是继续向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聚集。“逃离北上广其实是个伪命题,人口向东部大城市聚集的趋势不会变,这一点与日韩等国的人口变化一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一位学者表示。

这种人口的自由流动,一方面使东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得以补充,进而降低其社会抚养比,拉动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熨平因老龄化等因素带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人口净流出的地区,则使其陷入“人口逆差”的困境,其影响甚至波及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个过程。

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口的需求已经开始显露,或许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人口争夺战”已经开始。

人口从中部和西南地区流出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年底,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人。这意味着,全国有超过18%的人口离开本地或本省在外生活。

东北地区是人口流出最明显的区域之一。根据2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共流出人口400余万,刨去流入的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相比之下,2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入36万。

但东北地区并非人口流出最多的省份,安徽、四川等中部和西南省份跨省流出人口最多。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测算,目前跨省流动人口已占全部流动人口的38.9%。其中,人口主要从中部和西南地区流出,安徽、四川、湖南、河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占全国跨省流出人口的71.07%。

“人口流出主要是从农业大省流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教授指出,“农业大省的就业机会少,青壮年劳动力只能出去就业”。

综合各省统计部门不完全统计,前六个人口流出大省中,安徽省20**年净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口852.9万人,比上年减少45.8万人,但仍占当年全省常住人口的14.02%。河南省外出人口数量也持续增加,20**年河南省外出人口占本省户籍人口已超过20%,其中流向省外占55.7%。贵州省20**年全省新增净外出省外人口2.5万人,比上年减少4.5万人,外出总规模达760万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20**年前六个人口流出大省的流出同比下降约5.6%。段成荣指出,近年来,国内人口流动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并不是很明显,因为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转移的趋势未变。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生龙表示,跨省人口迁移的因素依次是迁出省人均gdp、总人口,迁入省的人均gdp、迁移存量。

虽然最近10多年来已出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战略等政策,但目前区域和城乡差距仍十分明显,这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根本动力。刘生龙认为,中国在未来很长时间之内,人口迁移的规模将会呈不断扩张之势。

逃离北上广是“伪命题”

跨省流入人口中,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地区。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年,广东的珠三角,长三角的浙江、上海、江苏,北京,海西经济区的福建六省市占全国跨省流入人口总数的87.83%,较20**年同期上升了4.5%。

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先手机遇,广东最早成为流动人口流入重镇。20**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达1.06亿人,其中外来人口占26%。20**年-20**年跨省流入人口占该省新增常住人口的47.7%,接近一半。

“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之前,虽然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但是珠三角的人口流入增速是最快的。浦东新区迅速开发后,大量吸纳劳动人口,长三角的增速又反超珠三角。”段成荣分析指出。

由于人口流入过多,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部分地区,外来常住人口数量甚至已经逼近本地人口数。其中,上海市20**年常住人口2425.6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41%。北京市20**年底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占38%。

广东省个别区域甚至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外来常住人口数量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东莞20**年常住人口831.66万人,非户籍人口占77%。深圳20**年常住人口1062.89万人,非户籍人口占70%;但深圳实际常住居住人口数可能远超此数,深圳市人大20**年披露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年底,深圳市流动人口已达1532.8万,为户籍人口的5倍。

除了农民工进城,流动人口中从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也越来越多。段成荣表示,“近几年人口流动趋势发生变化,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转移的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比例约32%”。

人口流动导致区域经济分化

由于人口流出,黑龙江、河南、安徽、四川等省市出现“人口逆差”,面临人口缩减压力。此外,东北三省还面临人口自然增速锐减的特殊情况。

目前,东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全部低于1‰,其中吉林在20**年降至0.36‰,黑龙江在20**年降至0.78‰,而辽宁省20**年至20**年已开始负增长,20**也仅回升到0.26‰。

人口压力带来经济潜在增速的下行。东北地区经济从20**年开始大幅下滑,20**年黑龙江省、辽宁省gdp增速不及6%,吉林省也仅6.5%。

“在国内,人口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也就导致人口的流入流出产生不同的效应。比如,现在,当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时,安徽、四川回流明显,而黑龙江则几无回流,也导致区域表现各异。”前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

对东部人口流入省份而言,“人口顺差”也是其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北京、上海等地每年由人口净流入导致的gdp增长可能达2个百分点,使得其gdp仍能达到7%左右。

“农民工是东部劳动力的重要补充,甚至是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主体”,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目前青年人绝对数量下降,而中西部工资上涨很快,年轻人回内地工作动力增大”。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看待人口流动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讲师阮荣平做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流动人口中高学历人口较多,人口流出短期来看使得流出省份人力资本下降,但是长期来看会刺激流出省份更加重视本省教育。而且流出人口大多户籍仍在本省,汇回本地的资金将增加流出地的创业等活动。“我们的测算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到20**年左右,由于人口流动与生产要素等结合,流动人口因素对全国gdp的贡献率在23%左右。”段成荣表示,人口流动对gdp贡献显著。

即将开始的“人口争夺战”

随着人口数量红利逐渐消失,我国从此前的劳动力过剩开始出现局部的“用工荒”现象。

研究员贺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区域间人口流动与地方发展的人口需求冲突将会加剧,其结果是各个城市都面临日趋激烈的抢人大战。他表示,这一趋势已在我们的调研中得到验证,沿海、中部、西部内地已普遍出现招工难,高层次人才与普通劳动力都成为各地争抢的对象。

“务工荒有的地方严重,有的地方不严重。凡是保护劳动者的地区没有务工荒,很多地方不善待劳动者就会很快吃苦头。”段成荣认为,“今后将会出现劳动人口争夺战,目前一些地区的公司派人去接务工人员,已经反映了这种趋势”。他表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20**占52%多一些,目前估计已经到56%甚至接近60%。“新生代农民工与其父辈挣钱后就不同,新生代更追求从农民到市民更彻底的转变,长远立足城市,脱离农村。城市只有提供更好、更公平的发展机会,才能接纳新生代农民工”。

“目前没有看到流动人口大规模的回流,从中西部流向东南沿海的”,段成荣表示,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20**年底的第二次东北振兴规划、刚刚通过的长江经济带等如果规划能够落地,当地经济能够快速发展,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比如成渝经济区等也会有人口向其流入。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二

为防止非典型肺炎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中国政府利用庞大的计划生育网络首次实现了对农村人口跨省流动情况的全面调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1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17日23时,中国已有449.8万农村人口在5月上旬从外省流入本地农村,其中,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广东流出的人口共235万,占总量的52%;安徽、河南、湖南、江苏、湖北、江西、河北、广西8个省区的流入量达331.8万,占总量的74%。

计生委的一位负责人说,此次调查为各级各部门防治非典提供了量化的数据支持,有关省区和部门已根据统计情况对非典防治进行了相应部署。

此次调查自5月1日开始,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上报了有关数据,全国有2606个县参与了此次调查,占应调查县级单位总量的97%。“深入农村”是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中国政府在过去30年里建立了一个由近200万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和8300万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组成的计生服务网络,这一网络在此次调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去20天里,众多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家庭,在为育龄群众服务的同时还一并宣传非典防治常识,并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变动情况进行调查,而此前,有关中国农村流动人口数量的调查多局限为抽样统计。

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各地区流动人口的统计数字不仅精确到个位,而且有图表详细说明各地流入人口流出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

据介绍,调查员除详细记录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向和个人基本情况外,还将有关信息传输到一个为防治非典进行数据上报的专用信息网站。该网站由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原有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出来,每3天更新一次调查数据。

调查显示:中国农民工返乡人口呈减少趋势

中国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显示:随着非典型肺炎疫情在中国的城市中得到日益有效的控制,农民工返乡人数已呈减少趋势。

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1日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日平均跨省流入农村的人口数量已从5月1日至12日间的32.34万降至5月1日至15日间的29.99万;全国各县日平均人口流入量也从124人下降至115人。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位负责人说,“农民工返乡数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政府在疫情控制方面逐步取得成效,农民对政府的信心不断提升。此外,部分地区农忙时节正在慢慢结束也是原因之一。”

然而,考虑到疫情尚不稳定,此项调查的一份分析报告建议农民推迟返城务工,尽量保持人口的相对稳定,以防止非典疫情向农村扩散。该报告还建议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非典时期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由于医疗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弱,农村地区已成为中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重点,而农村流动人口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力量也成为非典病毒从城市向农村传播的最可能渠道。

为跟踪农村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尽早发现可能的非典患者,切断病毒传染源,人口和计划生育生育委员会自5月1日开始,通过其庞大的计划生育队伍对农村人口的流动情况进行入户调查,这是中国首次对农村流动人口实行全面排查。

截至17日23时,全国除西藏外的其它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被纳入此次调查,共涉及2606个县,占县级单位总量的97%。调查结果已被传输到一个专门为防治非典设立的数据上报专用网站,每3天进行一次更新。

为掌握农村富余人员的流动趋势,该委员会还将于近期推出“返城意愿”调查,以便为非典防治提供更前瞻的数据支持。

中国计划生育网络帮助农民防治非典

自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于5月6日正式参与“防非”以来,中国庞大的计划生育网络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起有关农村流动人口的全面统计和专项调查,以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农民的实际需求,有效解决非典疫情带给农民的困扰。为消除农民的顾虑,普及非典防治知识,甘肃省已在14个省、地、州的基层计划生育机构设立了非典防治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以便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农村疫情的监测、统计和报告。

当地计划生育部门还组织计生工作者走村串户,向每个农户赠送非典防治的宣传品,鼓励农民向外出务工和上学的亲属写信,请他们安心在疫区工作、学习,暂不返乡,并努力帮助外出未返乡人员在生产、生活上办一件实事,动员本地农民上报亲属近期返乡的有关情况。

初步统计显示,该省农村外出务工流动人口总数已近111万,其中,省内跨县流动人数略高于30万。在河南商丘,计划生育部门配合各行政村,抽调专人,采取成立“抢收抢种突击队”、调配现有机械设备等模式,对外出务工没有返乡的家庭进行帮扶,使农村麦收颗粒归仓,播种不误农时。

吉林省长春市计生委则自筹资金购置了6000支体温表、消毒液和防护设备下发到农户。

此外,山西省计划生育部门在调查中发现了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口罩、手套、防护镜、防护服等必要防护装备严重不足;部分贫困县缺乏通讯设备、影响对疫情的统计和报告;红外线快速测温器、体温表等检测设备不足,阻碍了排查工作的进展等。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三

一、基本情景

xx村地处铜川市东区与东坡矿相邻,铜罕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89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亩,其中苹果780亩,蔬菜350亩,党员42人,两委会成员5人,组干部5人,党小组5个,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复杂,村道长,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础较差,属村矿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我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两室、村卫生室,实施了移民搬迁,使我村向新农村建设迈进了一步。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礼貌、精神礼貌和政治礼貌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必须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景: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

产业结构情景:xx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xx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xx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11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景。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进取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此刻下几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没有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走过窄、过陡,下雨天仍无法行走,从而影响了民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小组村还未实现道路硬化等;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

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年,xx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在高楼河乃至全区村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苹果种植具有必须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蔬菜土地面积太小,无法建温室大棚,构成蔬菜产业化,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烟草、干杂果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xx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路子不宽。

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团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异常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四、对策及提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进取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构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我,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我完美家园的进取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进取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进取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贴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进取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俭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进取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进取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本事,进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资料,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本事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供给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进取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进取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四

背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增速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拉大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中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出现了巨大发展差距。根据预计,截止20**年,在我国9亿的城市人口中,将有32%的人口来自农村地区,进而预测20**年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总数将达到6亿人①。农村人口虽然在逐年下降,但是农村人口的绝对数仍然非常巨大,这一农村人口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农村经济,继而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如何去寻找农村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笔者做为一名对经济学感兴趣的高中生,通过10年级和11年级的假期进行了农村经济的调查,采访了广东地区的农户约100户人家和来深务工人员约400人(年龄区间17岁—49岁),总结出三点制约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及进行解决方案的探究。

农村发展的制约:1)农业人口流失十分严重。20**年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少18332万人,20**年后差额逐年降低,直至20**年,中国城镇人口开始多于乡村人口,且差额逐年增加,20**年中国城镇人口为74916万人,乡村人口为61866万人;20**年中国城镇人口为77116万人,乡村人口为60346万人。2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16770万人②。随着城市最低工资的上涨,不少农业工作者意识到农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务工收入,因此他们抛弃了田地去城市打工——这造成了不少农田变为荒田,延缓了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发展。在调查中,74.4%的调查对象(家在农村地区但有人在外打工,有人种田)表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只有8%的调查对象表示农业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按照这个趋势,农村地区的废田将越来越多。70%的调查对象表示在他们的老家,大多数的青年人(28岁以下)都选择了出来打工,放弃农业。不仅如此,60%的调查对象也表示大多数28-45岁的人也选择出来打工了。而在这些出来打工的人里,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计划继续回到农村地区或者乡镇,这样的现况确实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留住农业人口,利用荒置田地将成为一大难点。

2)农村地区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并且父辈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限,大多希望子女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农村地区的低教育水平阻止了农民使用更科学的种植方法,购置使用种植机器,以及种植收入更多的经济作物。通过分析调查,作者发现只有60%的调查对象受过初中教育,5.4%的调查对象受过大学教育。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不会选择留守农村,因此在农村地区的真实受教育水平只会更低。不仅如此,85%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够,93%的调查对象希望得到再教育的机会:其中70%的调查对象都希望能够进行专科学习而获得一技之长。如何提高整体的教育程度,让农民接受良好的培训是另一大难点。

3)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差,更难留住人口。农村地区现在的饮用水,电力包括wifi等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但是排污设施却非常原始。走访的村子里每户人家大多都还是使用粪池,每几年就得请人清洗一次——这也导致了大多数农村的环境不卫生,因此即使有些农村想通过旅游等服务业来拉动当地经济,但是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提高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地区生活质量,也是一个潜在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可能因素。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还有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等待更多的学者们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这些原因加速了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差距。

潜在的解决方法:1)政府政策的落实:目前政府有许多政策来拉动农村地区的教育与生活水平,其中有两项最为突出。一个是新农村计划,中央政府现在正在逐渐拨款给每个村子来改造基础设施,排污系统。走访的村子中就有一个正在进行改造的,政府给这个三千人的村子几千万的拨款来改造整个村子的排污系统,随着这项工程的开展,农村的基础设施,生活水平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也会有更多人愿意留下来。其次就是免费的再教育学院,目前有些地区的当地政府已经投入资金给一些想要接受再教育的人免费课程的学习机会:学习用电脑软件,学习用互联网卖东西等,这个可以提高生产力,开扩销售农产品渠道。

2)成立合作社(合作公司),国家给予一些启动资金(无息贷款),配合当地的风景特色来建立旅游景点来带动农民经济。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优美的环境,来吸引游客去游玩,体验农居生活——在经济提升的同时可以留住人口。

3)吸引大公司来投资建厂,提供工作岗位。在调访的一个村子里,比亚迪刚在那里投资并建立了厂房,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华侨城在那里也有专门种植有机食品的种植基地——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种植经济作物,也可以增加很多的就业岗位。

总结:目前阻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瓶颈为:由于城市农村收入差距所导致的农业人口流失;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较低导致的生产力低下;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差加速了人口流失。尽管如此,农村地区的前景仍然是乐观的——随着基础建设的加固,政策的落实,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一定会慢慢缩小!

第二篇: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流动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是空前的。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及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都是因为外出务工。

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利用寒假时间在我所在村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12年01月18号至2012年01月20号。

2.调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xx镇xx村

3.调查人:xx

4.调查方式:对该村负责流动人口的村委会进行访问调查、以及访问一些农民

5.调查内容:对农村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进行相关调查

二、该村人口流动概况

通过对村委会的访问,我们了解到xx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农村人口有1925人,根据2011年xx村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11年全村流动人员达924人,占到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48%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常年在外,紧春节期间在家停留几天。这一情况比2010年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

流动方向大部分都是向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一些经济发展城市。主要从事第二产业以及小部分服务业。近两年来也有不少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人口以3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也有夫妻共同外出的情况。还有约19%的人口是17——27岁的青少年。而且,外出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包括外出读书的学生)。据调查显示,该村下面的一个组里,一百多口人只有18口人常年在家。尤其是近几年来,外出人口逐年增加。

当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对迁入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给那些经济发展的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外出人口主要以成年男性为主,于是,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高。此外,一些农村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对此,我们通过调查来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三、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由于该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从而导致农村发展滞后。而且,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往年,农民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属于典型的“民以食为天”。同时,种植技术不完善,产量不高。单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的微博收入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于是,大多数农民纷纷外出,从而增加增加的非农业收入。

随着人口迁出迁入,不仅为迁入地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与此同时,也给迁出地带来了新面貌。近两年来,大部分农民都盖了新房,家用电器也从原先的电视机发展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如今,农民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都有了新的改变。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观念的转变,基本上现在不存在适龄儿童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据调查,现在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重视了。不像十多年前,很多家庭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又由于观念落后,导致跟多儿童不能接受教育。更甚者是不让女孩子入学。而如今这一情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交通也较以前来说方便的多。几乎每天都有通往镇上和县城的班车。在农村,小型超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很多以前不能直接买到甚至是不知道的商品现在也都能买到了。

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得益于农村的人口流动。

四、农村人口流动的带来的问题

事物有利必有弊。虽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影响,但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根据该村村委会妇联主任的访问结果,我们只知道了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这样极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纠纷。而且或许会给新生的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第二,农村人口的流动让社会治安面临了新的课题。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据调查,该村某户户主的儿子,常年在外,结识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诸于偷窃的犯罪行为,并屡教不改。最后,其在某风景区游玩,却意外身亡。很明显这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于此类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第三,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其下一代极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外出务工的多为中年夫妇。因此,他们的子女只能留守在家。据调查,2011年留守儿童占所有儿童总数的70.2%。较2010年又增长了2个百分点。并且这一数据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留守儿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而此时是正需要父母爱护的时候,而父母却不在身边。这无疑是不利于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另外,有些家庭还有老人健在,后人外出,这又形成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众所周知,老年人身体不便,行动迟缓,更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中华民族以孝为先,作为子女更应及时行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作为子女应该多多陪陪父母。

最后,农村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荒废。由于家庭里的劳动力流出,耕地则是无人问津,从而荒废。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如此的荒废耕地直接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减少。更有甚者,直接占用耕地建造房屋。

五、对人口流动提出的建议

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均为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农村流动人口要准确掌握其动态,对将外出的流动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协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反馈情况。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防止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其次,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可以着手建立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农民可以留在家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那些流动人口不必流动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样也可以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再次,可根据当地条件,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从单一的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到引进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合理的利用耕地。另外,可对一些农民进行一些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用科学种地。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最后,加强对村民的道德文化教育。不定期的对村民进行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篇: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法学101王明娅学号:100101003

4流动人口调查问卷

1、你的年龄

2、你的性别

(1)男(2)女

3、你的民族

(1)汉族(2)少数民族

4、你的老家在(1)贵州(2)外省(1)贵阳(2)遵义(3)安顺(4)铜仁(5)黔东南

(6毕节(7)六盘水(8)黔西南(9)黔南

5、你经常的娱乐方式是

(1)打牌(2)上网(3)看电视(4)其他(5)打牌和看电视(6)上网和看电视

(7)打牌和上网

6、文化程度是

(1)文盲(2)小学(3)中学(4)大专或以上(5)其他

7、去9年务工的收入是

(1)2000以内(2)2000~5000以内(3)5000~10000(4)10000以上

8、你每月用多少钱

(1)100以内(2)100~300(3)300~600(4)600以上

9、你的婚姻状况是

(1)未婚(2)离异(3)丧偶(4)结婚

10、你有多少子女

11、如果有子女在上学,现在在哪?

(1)老家(2)贵阳(3)其他

12、你的配偶现在的情况

(1)在家务农(2)外出其他地方务工(4)和你一起务工(5)其他

13、你的租房状况

(1)自购房(2)单独租房(3)合租(4)职工宿舍(5)其他(6)学校宿舍

14、你这份工作干了多久

(1)三个月(2)三到六个月(3)六到十二个月(4)十二个月以上

15、和你在一起工作的人有多少和你来自同一个乡

(1)没有(2)很少(3)很多(4)全部

16、你的工作是谁介绍的(1)自己找的(2)老乡或亲戚介绍的(3)中介(4)政府组织(5)其他

17、你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1)六小时以内(2)六到八小时(3)八到十二小时(4)十二小时以上

18、你和老家的联系

(1)很少(2)一般(3)经常

19、你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1)很差(2)一般(3)很好 20、你是否签订劳动合同(1)是(2)否

外来流动人口,一般是指从外地流入城市,在城市中就业和居住,但不具备所居住城市

户口的人。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目的千差万别,但最主要的是以就业为目的而进入城市,因此常常将他们称为“外来务工者”(或“外来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这些外来劳动力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对此,外来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在城市里很少有人关心农民工,很少有人理解农民工,也很少有人支持农民工。现在市里,几乎没有人能离开农民工。宽敞整洁的马路,高高耸立的楼房,美丽高档的小区„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他们默默无闻的为城市工作着、服务着,奉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和力量,方便了千百万城市居民区的生活,关于对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的运转有着重要作用——他们就是进城农民工。近年来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在大量增加。掌握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趋势,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对维护社会治安,创建社会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抽样调查、访问调查内容的介绍

此次调查我们在学校附近随机抽取了40名农民工进行访问调查,男性占52.5%,女性占47.5%,少数民族占55%,汉族占45%,对他们的娱乐方式、文化程度、收入、家庭情况、工作时间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他们有28.5%的人看电视,上网和看电视占大多数,其中打牌占的比例也较大,有20%。他们其中大多数都是小学或者中学毕业,极少数是文盲和大专以上学历,务工收入的悬殊比较大,有的收入仅为2000元,有的则在一万元以上,每个月的支出也都在600以上和300至600之间。农民工中已婚的占了50.5%,丧偶和离异的很少,子女也都是两至三个,负担有点重,已婚的农民工中他们的配偶大多都是在外务工,有自购房的也很少,大多都是合租的。工作时间半年以上的占了60%,几乎全部的人都有同乡和自己在一起打工,工作也都是自己找的或亲戚介绍的,工作的时间也都是8至12小时,也经常和老家的人联系,身体状况也很好,但是他们有80%的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有20%的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有了稳定的保障。讨论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在社会的最基本的底层或者说城市建设的最基本的设施之中奋斗,为了他们的家,为了他们的父母妻儿努力的辛苦工作。不论他们做的是什么职业,不论他们有没有文化,不论他们每个月挣多少工资,始终有一句老话不变“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同样是作为社会的一员,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情况,掌握流动人口的特点、趋势,可以更好的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进行管理,是我们的治安、生活更好。

根据这次随机抽选的40个农民工的调查发现,男女的比例大致平衡,少数民族和汉族比例相当,他们从事的职业也都是市政建设、建筑方面的城市建设中最基本的工作,工资待遇也不高,政府对他们的关注度和关心度不够,福利待遇也不好。

在调查中发现,未婚农民工每个月的消费主要用于娱乐,而已婚农民工则主要是将工资寄回老家或者拿来家用,只有极少部分用于娱乐消费,他们的婚姻状况都很好,很少有离婚的或者丧偶的,家庭关系也很和睦,这点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不过子女的教育方面就比较欠缺,因为在外务工,有些子女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留守家中,有些就和父母在一起居住在他们务工的城市,但是由于他们外出务工时间比较长或者时间上不够充裕,因此,很少与子女交流,这样很有可能会对子女心里或者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管理造成很大的不便。他们和自己一起来务工的老乡或者同事之间的相处很融洽,大家的感情非常的好,经常交流一些生活和家里的情况,有时候也开一些玩笑,他们的身体状况很好,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大多都比较老实、诚恳,讲话也比较风趣,很实在,很多年纪大一点的都比较消瘦,皮肤都比较黑,也许是工作环境的原因。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农民工的生活情况一直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也不够。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子女的问题都会对城市的管理和治安造成很大的影响,教育方面尤其是学校更加应该关注这个问题,社会方面应该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工作上的困难。而留守家中的父母和子女方面也同样如此,子女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爷爷奶奶的思想的孩子的思想毕竟有所不同,在教育方面肯定会有很多缺失、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当很多因素累计起来时就会造成很多麻烦甚至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因此,面对许多小问题是就应该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仅仅要靠一个人、一个组织,还需要社会、政府的更多关心和帮助,这样面对城市流动人口中出现的许多犯罪和治安问题,才可以更好的避免甚至杜绝犯罪,实现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共同的创造文明的城市生活,和谐的生活环境。

第四篇:贵阳市花溪区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贵阳市花溪区流动人口——背篼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经济飞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工业园区开发进程不断加快;而且西部大开发的的进一步深入,西南地区经济得以较快发展。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人口流动大潮,一时间,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更备受专家学者和政府的关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使城镇经济较快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计其数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形成一股庞大的人口流动大军。而且一直以来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但“劳务经济”却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道亮点,在那么收入徘徊不前的情况下,打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是不可小嘘的。农民进城务工不仅能改善其生活条件和提高其收入水平,而且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现代化建设,带动农村自然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作为流入地的城镇的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方面产生影响。贵阳市花溪区是贵阳市与农村的结合带,而且花溪的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也较多,很容易吸引大量民工。花溪务工人数逐渐增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为了了解这些流动人口对花溪经济和社会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收入水平及其子女的教育水平做一个详细的调查,把握这批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及变动趋势。对他们的了解有利于促使花溪经济不断发展和治安环境不断优化,促进和谐新花溪的建设。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开始对花溪“背篼”展开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及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二、调查方法介绍

此次调查采用的社会调查类型是普遍调查,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具体的调查形式是展开拉网式调查。普查是指对调查总体对象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调查。普查有两个方式,一是填报表,二是直接登记。其最大优点是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主要特点:1.一次性或周期性,2.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3.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4.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5.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6.普查的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最基本及特定的对象。问卷调查是调查者运用统一的问卷向受调查者了解情况和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此次调查对象是贵阳市花溪区的“背篼”。本次调查共有效收回的个人问卷有66份,调查完后,为确保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的质量,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对数据进行筛选,而且做了一个统一的调查报表。

三、调查内容及结果

根据调查人数是66人的调查问卷和统一的调查报表做出统计如下:

1.民工年龄分布统计:50—60岁(含50)有9人,40—50岁(含40)有33人,30—40(含30)岁有15人,20—30岁(含20)有9人。显然30—50岁的民工占了被调查民工人数的73%。

2.民工的性别分布统计:男性有54人,女性有12人,男性占被调查民工的82%。

3.民工的民族分布统计:汉族有48人,其他少数民族18人,汉族民工占被调查民工的73%。

4.民工的原住地分布统计:贵州的有64人,外省有2人,省内民工占了被调查民工的98%,其中贵阳有15人,安顺有4人,遵义有3人,铜仁4人,黔东南6人,黔西南3人,毕节23人,毕节占被调查民工的35%。

5.民工的娱乐方式情况统计:打牌的有14人,看电视的有18人,逛街的有1人,聊天的有20人,没有娱乐方式的有2人,打牌和看电视的有2人,打牌和聊天的有2 人,聊天打发时间的大约占58%。

6.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的有38人,中学文化的有20人,大学文化1的有人,大学以上文化没有,文盲有6人,是小学文化水平的大约占58%。7.去年务工收入情况:收入在一万以上的有27人,在5000—10000有11人,5000以下的有13人,未填的有15人,收入在一万以上民工的大约41%。民工的婚姻状况:未婚的有10人,已婚的有51人,离婚的有4人,丧偶1人,已婚 的民工大约占82%。

9.民工拥有子女数量统计:有一个子女有5人,有2个子女的有8人,有3个子女的有14人,有4个子女的有2人,有5个子女的有1人,未填的有11人,有2个子女的大约42%。

10.子女是否上学统计:子女在上学的有44人,没有上学的有11人,未填的有11人,子女上学的民工人数占被调查民工人数的67%。.子女的上学地分布统计:在原住地的有26个,在贵阳的有12个,其他地方的有8人,未填的有20个,子女在原住地上学的民工人数大约占39%。

12.配偶情况统计:在家务农的有16人,外出其他地方务工的有8人,和民工本人在一起务工的有19人,其他10人,未填13人,和本人在一起务工的占29%。

13.住房情况统计:自己购房的有8人,单独租房的有35人,合租的有16人,住职工宿舍的有3人,其他3人,未填1人,单独租房民工大约占的占53%。.民工与工友情况统计:没有同乡的有13人,很少是同乡的有21人,很多是同乡的有25人,全部

都是同乡的有4人,未填3人,很多工友是同乡的占38%。15.获得工作途径统计:自己找到的有43人,老乡或者亲人介绍的有16人,中介介绍的有1人,其他1人,未填5人,自己找工作的大约占65%。

16.一天的工作时间统计:工作在6小时以下的有6人,工作时间在6—8小时的有18人,工作时间在8—12小时的有35人,在12小时以上的有6人。未填1人,工作时间在8—12小时的民工大约占53%。

17.与家中的联系情况统计:很少联系的有19人,经常联系的有43人,未填有4人,经常联系的民工大约占48%。

18.民工的身体情况统计:身体很差的有2人,一般的有29人,很好的有32人,未填3人,身体很好的民工占48%。

四、调查内容的讨论

1.从被调查的民工年龄情况看,大多数是30—50的中年人,而少数是50—60的老人和20—30的年轻人,这个年龄分布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观念和体力问题,老年人由于体力较弱而较少从事民工工作,而年轻人觉得这不是个体面活而不选择。

2.从性别来看,男性占绝大多数,而女性则很少,这可能是受体力造成的影响。

3.从民工的民族情况看,以汉族民工居多,其他少数民族民较少,由于汉族本来就是中华民族人口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所以汉族民工居多是情理之中的事。4.从民工原住地看,绝大多数是省内民工,其中毕节民工是省内各地民工数最多的,这与毕节的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

5.从民工的娱乐方式看:大多数民工的娱乐方式是打牌,聊天,看电视,总体上来说其娱乐方式还是比较单调,这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

6.从民工的文化程度来分析,大多数是中小学的文化水平,还有部分是文盲,由于大多数民工是穷苦出生,所以文化教育较少,只能选择体力活。

7.民工的去年务工总收入情况上看,大多数民工的收入一万以上,而有部分民工没有填写,这可能是由于民工之间的收入存在差距而造成的,所以收入过低者未能填写。

8.从婚姻状况上看,大多数都是已婚民工,但也有一部分是未婚民工,由此大概能判这部分民工较懒而且生活不太节俭;而已婚的民工则比较勤劳和节俭。

9.从民工拥有的子女数量上看,大多数有2-3个子女,而有独生子女的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农村思想的影响,这也会导致拥有子女多的民工较为勤劳和节俭,因为他们要养家糊口。

10.从民工子女的上学情况看,大多数的子女都已入学,这说明民工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而被调查民工中大多数的子女是在原住地上学,较少的是在贵阳市里上学,而民工的原住地都是在农村,但是农村的教学质量较差,所以大部分民工的子女的受教育情况还是不太理想。

11.从民工的配偶的情况看,大多数民工的配偶还是与民工本人在一起务工;另有一部分占很大比重的民工配偶在家务农,这有利于解决农村的留守问题。

12.从民工的住房情况看,大多数都是租房居住,而且以单独租房为主。由于民工算得上是流动人口,所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所以很少有固定居所。

13.从民工工友的情况及获得工作的途径看,大多数民工都互相认识,而且很多是同乡;民工的工作也有很多是经过亲人或者同乡介绍的。但大部分民工的工作是自己找到的。

14.从每天工作情况看,大部分民工的工作时间在6小时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背篼”是不稳定的工作,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所以大部分民工为了赚更多的钱而选择坚守岗位。

15.从他们和家中的联系情况看,大多数民工都和家中经常联系,这说明外出务工民工比较牵挂家里,外出务工是迫不得已的。

16.从民工的身体健康状况看,大部分民工的身体都比较好,因为这种工作需要很好的体力,身体不好的也做不了。

从以上对调查内容及结果的讨论和分析,从事背篼行业的民工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他们工资收入比较偏低,其次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差,再次他们的生活也很差,而且由于他们是弱势群体,很多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在贵州除了六盘水曾对他们进行过有效管理外,其他的背篼民工都存在着无政府状态。他们靠给人用背篼搬运东西为生,有时候他们的工钱会被雇主故意克扣,少给或刁难他们。人们在雇用背篼工的同时又害怕他们,总感觉他们来路不明。运气不好的背篼工还会遇到“跑单”的主雇,有些“背篼”反映,一些工地上的老板请他们去干活,却拿不到工钱,投诉无门。他们没有代言人,更没有疏导和管理机制,政策缺位,无“权”可护。地方政府对于户口不在本地的流动大军也是鞭长莫及,背篼工注定被忽略。

(一)对于背篼民工的产生分析如下: 1.市场需求的存在

“背篼”的体力劳动职业与其他的技术、科技等智力劳动职业其实已经形成了“劳动链条”,城市里也离不开背篼,脏活、重活、累活离不开背篼的参与。“背篼”给贵阳市带来的方便与效益,“背篼”就像高原上移动着的输氧瓶,随时给贵阳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生活的舒适供应着氧气,就像鱼儿离不开水,贵阳人也离不开“背篼”,贵阳市民的心声道出了两者的鱼水关系: “怎么可以取缔,真是开玩笑,背砂子背水泥哪样不要背篼做,我下货时没有背篼是不行的”,“虽然他们脏一点,但很多活是要他们才能干的,比如在菜场里买菜多了就需要背篼背,一个人怎么提得了。这些我的男人的是不干的。”,“老人离不开背篼的,老人上街买东西就需要背篼们帮忙。”有需求就有市场!“背篼军”的进入,填补了城市急需的劳动力的空缺。贵州特殊地域环境、独特的经济人文环境产生了其特殊的需求,进而推动了其特有的背篼市场的形成。

2.劳动力供给充足

(1)从地理环境上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省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因素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尤严重。这对本已为数不多的可耕种土地无疑于雪上加霜,加上云贵高原的土地贫瘠,故而贵州的土地无法满足其近4000万人口的耕种需要。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需要对外转移,而在贵州为数不多的几个可吸纳外来劳动力的城市中,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贵阳作为谋生之地。

(2)从贵州民工的特点当“背篼”是贵州农民进城打工的一种方便形式,也是一种理性选择。一方面,他们大都来自比较偏远的山区,缺乏劳动技能,且“能吃城里人不能吃之苦,受城里人不能受之累”。他们对收入的期望值较低,主要做一些拾遗补缺以及城里人所不愿做的脏、累、苦、险之类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民认为,当“背篼”是一种较好的就业方式。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相比较而言,在单位时间内,当“背篼”的收入比在工厂做工的收入要高,自由度也更大。而当“背篼”,拿的是“现钱”,心理踏实。也有一些“背篼”即使能够进入到某些正规行业,但由于他们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和令人满意的收入待遇,在收入和地位悬殊不太大的情况下,他们宁可冒收入不稳定的风险,选择当“背篼”。这是因为当“背篼”有更大的自由。由于“背篼”行业较易进入和劳动供给较为自由,背背篼成了一种相对具有吸引力的行业。许多暂时还未找到合适事情干的农村劳动力大部分选择出来当“背篼”。

(3)从市场准入难易程度上看,“背篼”行业较易进入。这种非正规方式的就业形式具有以下特点:容易进入,管制较少,劳动契约随时可能被终止;基本报酬一般采取计件工资的形式;劳动供给自由;劳动者从事的工作以体力支出为特征。所以只需花几元钱购买一个背篼,就成为了行业的参与者,由此,便造成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供给。背背篼属于一种强体力的简单劳动,对技能和文化素质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加上它是一种流动非常自由的行业,因而对农民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于那些目前还没有合适工作或暂时还不想干其他事情的进城农民工来说,这是最好的栖息地。

(二)对花溪及贵阳背篼的几点建议: 可以说在贵阳,背篼是政府较为忽略的社会群体。就整个贵州而言,也仅有六盘水市政府真正把背篼问题纳入政府的管理范畴。政府管理的缺位,使得背篼行业发展得更为凌乱,呈无政府的状态。重庆对他们的"山城棒棒军"进行规范化管理后,取得相当好的社会效应.贵州的“背篼”就如重庆的"山城棒棒军"一样是特殊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群体,一样需要人民政府对他进行规范化管理。贵阳的背篼是自发性发展的,由于没有政府的介入,这确实让此行业的自由度更大,所受的干预较少。然而同时在其“自由驰骋”的空间里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令人忧虑的,不仅贵阳市民就是背篼们本身也强烈呼吁政府的规范化管理。我认为要政府的规范化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背篼行业组织。

贵阳建立背篼行业组织是必要而且是迫切的。贵阳的背篼业是凌乱无序的,没有代言人,通过背篼行业组织的自律与自卫,树立背篼服务的良好形象,维护背篼的合法权益。

2.明确背篼归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对贵阳背篼市场实行规范、有序的引导与管理,责任在政府。应把贵阳的背篼纳入一个统一的规范的管理体系下,把他们视为准正式职业者进行编制式管理。建立基本行业标准,规范其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权益等。这个背篼归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建议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来承担。政府在市场准入上,对童工不应放任其准入,对年老者也应有所限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损害,保障人权。

3.鼓励开发背篼行业市场

可以探讨用企业模式来管理背篼,开拓与规范背兜服务市场,如建立背篼公司等,同时也鼓励、支持其他组织或个人创业开发背篼市场。政府应该积极开拓和培育的背篼市场,实现背篼的市场化与规范化。

4.提高素质促使背兜在文明与竞争中发展建立培训机构 一个事物的发展需要具备软硬件两个方面的条件,因此有了行业组织这个硬件条件外,我们还需要加强背篼的自身的软件建设,培养和提高背篼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以及市场意识等。现在贵阳市场上的背篼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下、技能匮乏、市场意识和法律、卫生观念淡薄等方面的不足。故此,作为其行业组织,有义务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传授基础文化知识与基本道德礼仪。其次是进行技能培训。最后还要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引进市场机制。

五.总结: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和关心背

兜群体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二十多年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大体保证了社会稳定,但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一直或公开或潜伏地存在。失业风险、公共安全和群体骚乱等种种表现不一而足。从大的方面来看,当前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征可以归结为制度、阶层和心理三个层面。而在阶层日益分化的背景下,出现了越来越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包括固有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新增的城乡相对贫困人口,比如背篼等等,其数量在悄然扩大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与暴富和奢侈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中间阶层在缓慢扩大,但两极分化已在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和社会断裂等方面凸显出各种利益冲突,社会下层与上层之间形成了结构性的社会紧张。

就贵阳而言,在农民工和城市人之间存在职业隔离。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来说,他们只能从事与在农村相似的体力工作,即所谓的“农民的工作”,“背篼”即是其中的一类。“背篼”主要从事脏、累、险的工作,而其权益若招致侵害又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与申诉„„这一切使得背篼们生存于都市却难以融入都市社会。他们往往在繁华和文明的面前手足无措。城市的文明在排斥“背篼”的劳动机会,文明的人们也在野蛮的同化着他们的“文明”。这种人为的身份“壁垒”,会令进城的背篼工仇视城里人,仇视城市,埋下反社会的祸根。虽然不和谐问题散见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但目前社会稳定的风险源仍主要集中在弱势群体之中。由于弱势群体的权益出于各种原因得不到有效保障,他们已有被排除在经济发展之外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机体产生了断裂,这种断裂是全方位的,即包括即时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实现,也包括申诉的政治权利得不到回应,还包括向上的社会流动得不到机会。而且,弱势群体因现实地位的长期沦陷也正在形成一种模糊的共同意识,所以他们成为社会稳定的一颗炸弹,政府若不集中力量对其生存状况和发展机会加以关注和改善,则随时可能酿致危机。

贵阳背篼问题急待政府的介入与引导,贵阳政府需要正视背篼的问题并应该着手加以解决,协调好背篼与社会、背篼与市民以及背篼本身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以理性沟通而不是暴力的方式解决冲突,把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纳入小康社会的框架,努力降低制度成本,同时争取双赢,既实现全面小康又消化弱势群体,尽早消除社会隐患,建立贵阳和谐社会。如此一来,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和心理对立就能在常态的制度设计下得到有效的缓冲与消解,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意义上可使“民怨”产生的机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意义上可使“民怨”得到顺利宣泄,这无疑对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第五篇:农村流动人口培训材料

合肥市流动人口培训材料

一、省、市平台个案督查要求:

流出地存在问题:流出地三张表,省内外孕环检对象提交反馈和登记、期内出生信息的通报反馈和登记、省外协查信息的反馈;

1、信息的核实反馈:(不及时、反馈方式不规):

(1)反馈不及时:省内流动(工作日):对孕环检信息(10)、出生怀孕期内信息(5、3)、协作区举报区(5)、双向协作信息(5、7)的提交未按规定的时间内反馈(工作日);省外流动(自然日):现孕信息为7天,未办婚育证明和未采取长效避孕措施信息为15天,避孕节育和“一孩生育服务”登记信息为10天。(除协作和举报区外,其余不及时指标反映在报表,见后期报表分析)(对8004中的省际待办事宜、避孕节育报告单、一孩登记单的处理、网络化协作平台协作区举报区个案信息,网上交验、其他信息、双向协作信息、流动信息通报、包括网上办证2个版块的收信箱要每天查看核实,按时反馈)(2)反馈方式不规范(省内流动,主要表现在)

一是反馈选择核实信息一致,但实际为信息不一致,且督查前尚未纠正)或者流出地反馈备注内容里指出信息与流入地信息不一致。二是流出地女方外嫁反馈查无此人或者是查无此人、外嫁选择回复信息不一致

(如有不同,回复信息不一致,并指出不一致内容。凡是回复信息一致的,“反馈备注内容”里不要说明基本信息、生育史节育史等问题)上述反馈方式会导致反馈类型错

反馈方式不规范(省外流动):省外避孕节育报告单的通报以及省际待办事宜的信息,一是如果确属于本街道常住人口,但节育史或者其他基本信息有误差的或者目前已返乡的,选择“不接收”或“查无此人”。(可以选择接收或情况属实,再通过流出人口个案向对方发送说明协查说明原因,如果是避孕节育报告单通报而对象户返乡,手工发送协查并注明情况)

二是对于非本地常住人口,但大全员有(人才市场),选择恢复“情况属实”或者“接收”的,尤其是办婚育证明人员(办证地不作为管理的依据,流出人口的界定以管理地界定)

上述两种反馈方式导致漏档(一个原则,WIS有卡反馈情况属实,反馈查无此人或不接受,WIS无卡全员注销,注销原因婚嫁)

三是不属于本街道的常住人口,但全市范围内有管理卡,没有要求上级协查转移而是直接反馈查无此人或不接收,(2013年元月起省督查将对查无此人的反馈进行复核,对全市范围内有WIS卡反馈查无此人的进行考核,以提高全省反馈质量)

四是对省际待办事宜回复情况属实的,没有对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只核对勾选项目(所有省际代办事宜的基本信息、勾选项目、配偶和子女信息都要和本地8004卡,WIS卡核对,对于有误差的处理方式,常用操作有2张方式,一种是把对方信息修改和本地一致,回复“情况属实”,备注不注明不相符内容。一种是不修改对方不一致信息,回复“情况属实”,备注注明不相符内容。规范的操作是把不一致的修改后,备注说明哪一项有误已修改)

对于转移到管理地的省际待办事宜,除规范上述操作外,新的接收单位在对协查内容进行核实补充时,协查内容的“基本信息”中“户籍地地址”、“单位代码”、“户籍详细地址”要修改为WIS管理地(实际流出地)。

2、流出人口的建档(含WIS建档)(1)漏建档(8004以及WIS):

一是属于被查单位流出人口,但8004系统未建流出人口档案的或者WIS信息管理里未建卡

二是非本地流出人口,但对方提交的相关信息,反馈备注内容没有说清楚或回复信息一致,(尤其是跨省批量管理或省际待办事宜提交的信息,回复情况属实或者信息一致)

(2)建卡不规范(8004):主要是对退档人员没有回档,而是重新建档。(会导致流动信息的地址不规范)

重卡(含身份证号码一致的同音不同字的对象):本街道或区内重卡,可以在监控报表里查询,跨县重卡同一个对象户,回复女方外嫁未及时注销卡片或退档(大全员或8004)

3、期内信息的上报登记(出生、怀孕、孕环检)(1)出生信息登记

一是出生未登记:通报的实际本地流出人口期内出生信息中,800

4系统以及WIS信息管理里没有登记出生信息个案数 二是登记不及时,登记但超过一个月;

三是登记不规范,虽然登记了,但登记在生育信息模块里,而不是现有子女数模块。

(2)出生信息录入不一致:流出地反馈信息一致,但流入地通报的出生日期与8004系统以及WIS信息管理登记的出生信息的出生时间(包括同月不同日)、性别、孩次、政策内外不一致,而在反馈时未说明。

(3)怀孕、孕环检及其他流入地通报的信息:流入地的通报信息经核实无误后要及时在WIS和8004系统更新登记

4、计划生育基本信息(夫妇姓名、身份证号码、节育措施、流入地地址登记)

其中流入地地址登记情况(不相符)

一是流出卡片登记流入地地址与通报单位不相符。

二是流入地已有退档通报,户籍地流入地址未及时变更或退档。三是同一个对象,收到不同流入地信息通报,流入地址未及时新增变更

四是通过清理得出流入其他地方,未通报给原建卡的流入地 不详细

一是省外流出育龄妇女只登记到县区级

二是通报单位是社区,但流入地地址只填写到街道的为不详细(对于街道通报信息,回复的同时要点击“查看卡片详细信息)

不规范

一是流动人口流动信息发生变动时,流出地直接修改流入地地址和流动时间,而不是增加流动信息的(一方未建卡经核实后确实为流入到原居住地地址,可直接修改地址,其余均要新增流动地址)(通常是流出地收到不同的单位通报的信息)

二是流入地址填写社区级以上不是点击菜单而是进行手工填写。流入地存在问题:

当前督查内容:流入地三张表,省内外孕环检对象的季度参检、期内出生信息的通报和出生前孕环检质量、一方未建卡的发信情况; 对于表一孕环检,注意返乡参检的规范性,首先返乡参检必须得到户籍地的认可,其次参检时间必须是在户籍地的返乡参检时间,并不是流入地操作时间。第三,自然季度内参检。

对于表二出生信息的通报:省外出生必须协查发送出生信息,并勾选政策属性。对于流入后出生的,必须同时通报怀孕信息,其中省外的必须协查怀孕信息。(省外妊娠信息的通报不能代表怀孕信息的通报、省外发送过怀孕协查的出生,并明确政策属性后,可以“生育信息”的通报,在批量处理里查询)

对于表三的一方未建卡:要注意未建档(包括退档里查询不到的)育妇的发信。发信日期要注意是否是新建流出卡的日期(以前流出地建卡的发信不代表新建流出卡的发信)

二、相关报表指标的理解和要求

1、新监控报表(表

一、表八):

问题指标:“本季度未参检人数”,季度末点击个案查询

问题指标:怀孕无结果、未通报怀孕信息(省外怀孕必须发送协查)

问题指标:本季度流入后出生信息通报数(省外的含批量处理)小于例数,怀孕信息通报数小于例数

此表为本次新增报表,问题指标:省内通报出生信息,反馈信息一致但未建档数、反馈信息一致但未登记子女数、省外通报期内出生信息(批量通报生育和子女信息),反馈情况属实但未建档数、反馈情况属实但未登记子女数

此表为本次新增报表,问题指标:省内流入:反馈信息一致但未建档数、反馈信息不一致但未建档数、本季度省外协查:反馈情况属实但未建档数

问题指标:流入和流出地重卡(含市、省范围重卡)、地址未登记到乡镇,流入一方未建档大于建档和未建档的10%。流出一方未建档发信情况,市内重卡未杜绝指标,县内一方未建档杜绝指标

问题指标:15周岁以上流入、流出未登记和不规范数。

反应全员流动建档情况。问题指标:流入流出重卡、地址未登记到乡镇。

2、跨省协作报表(协查管理、避孕节育报告单、一孩生殖服务通报和接受情况)

接收现居住地发送协查:(流出人口)

接收现户籍发送协查:(流入人口)

三个主要指标:反馈率、反馈查无此人比例(流入、流出)和过期反馈

提高反馈率(统计9月30号前所有接收信息反馈),减低查无此人比例(市内建卡要转移,清理出本街道漏档要建卡),杜绝过期反馈(省级待办事宜要每天查询)

避孕节育报告单、一孩生殖服务通报和接受情况指标:已接收和超时未接收情况(后一个指标是已经接受,但接收不及时)对于超时未接

收属于杜绝指标。

3、流动人口网络化协作平台

(1)信息统计报表相关指标:孕环检网上交验收信和反馈、其他信息收信和反馈、双向协作信息收信和反馈(统计末,当天信息要回复)

(2)信息专报报表:2013年,各市推荐工作信息专报的数量和质量将纳入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考评。省里将按月统计各市信息采用率(采用率=采用专报总数/市级推荐量),年终将以采用率作为信息专报推荐质量的考评依据。

流程:各街道自己发布信息发送在网络化协作平台,市级择优推荐,省在市级推荐的稿子里采用相关好的信息发布在省网站的流动人口版块。(通过平台和网站的查询都可以看到发布情况)各地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保证信息的数量。

下载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15篇 农村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x日至20xx年6月xx日调查地点:全国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居民对房价感受度的调查调查对象:中国居民央行xx日发布的三份第二季度......

    农村调查报告

    中国乡村居民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近年来,甘肃省榆中县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城镇设施建设,......

    农村调查报告

    家乡状况调查报告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鼓励新农......

    农村调查报告

    调查记录 ****年**月*日 在谈到家乡变化的体会时,王大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村里的发展他是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啊。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的改善啊。我们村是偏远的山村,家......

    农村调查报告

    一、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的农村变化较大较好的方面 (一)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程度比过去大大提高 我接触的农民不下60人,他们绝大部分都知道今年省里取消了农业税,知道中央一号文件的部......

    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调查地点: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锦和镇兰家坪村 麻阳苗族自治县是一个贫困县。全县有十多个乡镇。其中,锦和镇由6个组组成,全村共350户人家4000余人。我选取了其中......

    农村调查报告

    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

    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调查范围:王沈、王谷、马庄三个行政村调查时间:2006.7.21---2006.7.23调查情况:大庙乡总体情况:行政面积6.4万平方米,现划分为14个行政村。目前总人口为5.4万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