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查报告封面
四川电大毕业设计(论文)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作
者
梁
川
市级电大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专
业
工商管理
年
级
09 秋(本)
学
号
0951001252621
指导教师
四川电大毕业设计(社会调查)
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作
者_____刘
富
强_____
市级电大_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专
业_____教
育
管
理_____
年
级_______08秋_(本)____
学
号_____20081510000921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毕业设计论文版面格式
一、纸张及页面设置
A4。页边距:
上(天头)37mm,下(地脚)35mm,左(订口)28mm,右(切口)26mm。
页眉:37mm;页脚:25mm。
二、论文题名
黑体二号、居中。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三、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在题名之下居中。单名则应在姓与名之间空一格(一个中文字符或两个英文字符)。
宋体四号加粗。
四、摘要
摘要前应冠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识;字体:黑体五号。摘要编写的篇幅在100-300字(宋体五号)。
五、关键词
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字体:黑体五号。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名词或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键词(宋体五号)。
多个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
若专业要求或本人愿意可加英文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Abstract居中,外方头四号加黑,内容提要内容排下方------外方头字体小四号
Keywords外方头字体四号,词间间隔2个英文符号,外方头字体小四号
六、正文
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七、结构层次序数
第一层结构层次序数为一级标题:为中文数字:一、二、三、......;宋体小四号加粗。
第二层结构层次序数为二级标题:为㈠㈡㈢......;宋体小四号、加粗。
第三层结构层次序数为三级标题:为阿拉伯数字:l.2.3.......;宋体小四号。
第四层结构层次序数为四级标题:为⑪⑫⑬......宋体小四号。
第五层结构层次序数为五级标题:为①②③......宋体小四号。
八、注释
毕业论文的注释一律用尾注。
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在文尾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③......)。
先在正文中的被注释项的右上方加序码(如①②③......),再在注释内容前加上与之相同的序码。
格式如下:注释:(宋体五号加粗)
①
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②
作者.篇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九、参考文献的著录
参考文献可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论文正文的注释之下;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框表示(如[1] [2] [3]...)。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加粗)
[1] 莱斯特·怀德.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2] 董淑华。黄贞姬.古汉语词表现的语义特征.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150-153.
十、页码:
在”页面底端“"右侧”插入“页码”。
目录
摘要......................................................................................................(1)关 键 词......................................................................................................(1)
Abstract(若专业要求或本人自愿可照摘要翻译在正文中,本范文未用).....................(1)Keywords(若专业要求或本人自愿可照摘要翻译在正文中,本范文未用).....................(1)
一、他:缺席的者.............................................................................................(2)(一)《比卦》初六辞.......................................................................................(6)(二)《大过》九四辞.......................................................................................(7)(三)《中学》初九辞.......................................................................................(7)
二、你:在场的者.............................................................................................(9)
三、我:内在的者..........................................................................................(12)注
释................................................................................................(16)参 考 文 献................................................................................................(17)
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 黄玉顺
[摘要] 正如在西方一样,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
根据这种意识,他人乃是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在者。这是“你-我”这种本真
的、健康的存在状态的异化。这种他者意识首先是与关于自我所属族类的意识联系在一
起的,因而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与其族类意识密切相关的:异族的存在规定着本族的存在,进而族类的存在规定着自我的存在。于是,本真的自我也就不复存在了。这种他者意识
渗透于汉语全套人称代词“他”、“你”、“我”中:如果说“他”是“缺席的他者”,“你”
是“在场的他者”,他们对“我”来说都是“外在的他者”,那么“我”就只是一种“内
在的他者”。
关键词:他;你;我;他者意识;人称代词
孤独是你我的裂变/裂变是黑色的沦陷/捉不住你的眼波/眼波从肩头滑过/ 你我似飘忽的星体/星体在悄然地红移/生命已散成碎片/碎片零落在荒原/ 愿你像黑洞般神秘/释放出无声的引力/再不要抽身远去/来吧让你我遭遇/ Oh, forget He and forget She / I take to you, you take to me / 这是我曾经写下的一首诗《我和你的商籁--读马丁·布伯哲学有感》①,......一、他:缺席的他者
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最明显地反映在第三人称“他”的用法上:我们用“他”来指称那个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在者”。谈到“他”时,我们心中常常是充满着疑惑、猜忌、甚至敌意的。跟对话中出场的“我”和“你”不同,“他”总是不在场的,我称之为“缺席的他者”。
......㈠《比卦》初六爻辞:
“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指出:“(《说文》”它“)重文作'蛇'”。
......㈡《大过》九四爻辞:
“栋隆,吉;有它,吝。”
......㈢《中孚》初九爻辞:
“有它,不燕。”字面的意思就是:有蛇,不安。
......二、你:在场的他者
这种他者意识决定了古代汉语全套人称代词的语言游戏规则,以至第二人称“你”也蜕变成了一种“他”,区别仅仅在于:“他”是缺席的他者,“你”是在场的他者。
......三、我:内在的他者
这种他者意识不仅决定了“你”的、而且同样决定了“我”的语言游戏规则。
......这里有三点是特别值得留意的:
1.“有我则必及人”,这就是我们在上面说过的,对自我的意识是与对他者的意识不可分割的。
2.取“施与”“施舍”之义,这就是说,这时一个人就必须舍弃那个纯粹本真的自我,亦即“施身”○13。注释:
① 此诗作于1997年。“商籁”取其双关:既是“商籁体”(Sonnet)亦即十四行诗之意,也是对马丁·布伯的哲学思想的一种理解--“我”和“你”本来是可以“商量”、对话、沟通的(“商”),这是人的本真的、如“天籁”一般的“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存在状态(“籁”)。②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 1878-1965),犹太教哈西德派神学家,代表作《我和你》(1923)开创“对话”哲学,主张“人神对话”。本文对他的“对话”理论的理解有所不同,主张非神学化的人际对话,这就是胡塞尔以及存在主义倡导的“主体际性”(Inter-subjectivity)的对话主张。③ “佗”本义是“负荷”的意思,即“驮”的古字。《说文》:“佗,负何(荷)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佗,俗作驼、作驮。” ④ 此“亡”即“无”之意,“亡它”即是“无它”。⑤ 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成都:巴蜀书社,1995.p274-275. ⑥ 《说文解字》:“蜀,葵中虫也”;“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⑦ 《诗经·郑风·褰裳》。⑧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公孙丑上》.见杨伯骏《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⑨ 《庄子·大宗师》.见《新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1.
⑩ 段玉裁注《说文》“尔”字:“'尔'......后世多以'爾'字为之”;“古书'尔'字,浅人多改为'爾'。”本文不作“尔”“ 爾”的区分,以便用简化字排版。
? 因为上文讨论的“它”作为代词,最初只是指的异族,而非人称。
? 《说文解字》认为:“千,或说古'垂'字。”但我怀疑这个“千”乃是“禾”的省写,“我”的本义可能是持戈守禾,就是武装守土,防止外族争夺、抢劫粮食。? “身”表自身、自我,这是古代汉语的一个常例。参考文献: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
[2]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影印,1982. [3] 诗经.见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杨伯骏.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5] 诸子集成·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易.见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
[7]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第二篇:调查报告封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
学 院: 电影学院 班 级: 播音16401 组 长: 曹钰晶 051640105 组 员: 指导教师: 高 卫 东 时 间: 2017年6月
第三篇:调查报告封面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调 查 报 告
题目
姓名陈静学号6***02专业汉语言文学批次/层次92001/专升本学习中心武功职教中心工作单位武功县实验幼儿园
第四篇:调查报告封面
调查报告
题目:家庭农场调查报告
姓名:李友禄 学号: 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日期: 201541914311
2015级机制三班 2016年8月28日
第五篇:调查报告封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二师文化社团调查时间二○一三年四月领队姓名郑帅
指导教师熊明调查地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成员姓名李季 毛辰 吴凡 吴维 夏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