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调查报告的写作
谈谈调查报告的写作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写调查报告也要按规律办事,谁做到这一点,谁就能写出好的调查报告。按照规律写调查报告,我的体会是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
一、理清思路
思路不清,什么材料也写不好。理思路的过程,实际上是思考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深化的过程,是条理的过程。理得清,才能写得好。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下去搞调查的时间很长,跑得单位很多:抓到的材料不少,但没有写出好的调查报告?原因可能很多,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调查出力大,研究用功少,思路不清就急于动手,边写边想,结果往往是,泛泛议论多,深入分析少;罗列现象多,揭示规律少。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在吹思路上舍得花时间、下气力。
理思路,重点是紧紧围绕调查得来的全部材料,理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结构形式、基本观点、选用的主要事例。“理”思路,就是要各叙己见,各显神通。在理思路的过程中,要遵循“高、新、实”的三字原则。所谓高,就是要超脱自己的职权范围,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立足局部想全局,面向全局论局部。
所谓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善于把上级的精神与调查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见解、新的观点,特别是经验性、情况性的调查报告。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更要力求新。就是揭露性的调查报告,总结教训,也应该甩新的眼光去看待早已发生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记得前几年,我们到一个师调查干部为什么不安心?当时带的老观点是:不安心,可能是政策不稳、个人主义作怪造成的正在调查中,李瑞环同志发表了讲话,强调政治工作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结果,我们联系师里的实际情况,写了一份《不安心的关键是不关心》的调查报告,第一次把关心与安心连在一起,引起了军区领导的重视。
所谓实,就是在理思路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中求新。使主题和观点既实在又新。如果脱离实际去片面地追求新,就会写出华而不实的报告。
二、综合分析
思路清,提纲具体,但对情况和问题分析不透,也很难写好调查报告。衡量调查报告,写得好不好,主要看是否把调查到手的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感性的东西理性化,表面的东西实质化,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达到这个目的方法很多,最好的方法是搞好综合分析,李瑞环同志要求领导和机关,掌握分析综合的基本功,养成分析综合的习惯,学会分析综合的本领。分析好大有益,综合分析好更有益。掌握了这种科学方法,观察问题,就能见其一又见其二,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所谓综合分析,就是把搜集到手的材料,来一个集中透视,过好筛子。把能够体现主题思想,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东西留下来,经过加工提炼,写进调查报告。讲到“分析”可能有的同志会说:“情况和问题都是明摆着的,还用得着分析?”,其实不然,“明摆着”,不见得每个人都看得清楚、认识明白。这就需要借助分析的解剖刀,帮助我们清除视觉上的盲区,把情况和问题看得全面一点,深刻一点,辩证一点。综合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把好钥匙。我在实践中,感受较多的主要有三点:
一是站在上面向下面看,看对不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有关规定,衡量所调查的情况、经验和问题是否‘走神’、‘为什么会走神’。例如,有的把‘过紧日子’理解为“过穷日子”,不想办法解决基层喝水难、洗澡难等问题;有的按照过紧日子的精神,经费不足不向国家伸手,而靠发展生产经营,自我解决问题;有的抓基层注重“送水”,有的抓基层,注重“打井”。这些,用上级的精神一衡量,就知道哪可否,哪可取。二是站在外面向里面看,看新不新。就是用近期报刊上发表的重要评论,用军内外先进经验,对照所调查的经验和体会,看是改革创新,还是照抄照搬,或者是半抄半创。
三是站在全局向局部看,看有没有指导性。就是站在全局,看自己所要得出的结论、谈出的观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哪些有普遍指导意义,哪些没有普遍指导意义,哪些结论和观点有用,哪些结论和观点没有用。如果确实按照这个程序进行综合分析,写出的调查报告一定会有质量,有指导意义,有使用价值。
三、搞好“结合”
把综合分析的成果,深刻、明确、系统地反映出来,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必须在“结合”上下功夫,在“结合”中求质量。1971年1月5,比我们按照军区政治部领导的要求,给军委写了一份《学习贯彻毛主席关于,‘军队要谨慎’的指示的情况报告》,实际上是一份调查报告。上报的第三天,毛主席就审阅了我们军区政治部的这扮报告,并作了重要批示。批示的第一句话是:此件很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了问题„„。”我认为,这既是对这份报告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写文章提出的要求。写文章包括调查报告,只有讲清问题才有质量,对调查的问题讲得越清,报告质理就会越高。要讲清问题就少不了虚实结合;就事论事讲不清,就理论到理论也讲不清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讲得清楚,说得明白。要说写调查报告的诀窍,我看这就是诀窍。为什么到同样的一个单位;调查同样的问题,写出的报告的质量却有高有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能否掌握“结合”的诀窍,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凡是善于用观点统帅材料,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讲清问题、写出的调查报告质量就高,对工作的指导作用就大。“结合”的要求能讲很多条,集中起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命占有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报告中的观点和材料,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出来。概言之,就是“三有”:有血有肉,血肉交融;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有粗有细,粗细搭配。1989年,我们到某集团军调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情况。开始起草报告的指导思想是用事实说话、靠事实服人。在第一稿中写了许多生动具体事例;读完之后什么也记不全;受不到斩的启迪,产生不了新的认识。于是;我们再作调查分析,发现感情是关键。在新时期加强军民园结,关键是加深感情。感情好,有事不当事;感情差;没有事找事。感情浅小事能闹大,大事能闹炸。我们以此为主题写了一份调查报告,领导看了根满意。再比如抓落实,真是年年讲、月月讲,经常抓、层层抓。写的调查报告不少,但对不落实的原因众说不一。1990年底,军区领导让我带几个同志,下去调查研究规律性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调查中发现,都在讲不落实;但都不是讲自己不落实;有的领导作决策图省事,不按决策程序办事;决策失当,执行者难落实。决策者还不认账。从这些情况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作风不扎实,工作必然不落实;领导不深入,决策必
然不科学;认识上错位,工作必然不到位。我们根据这种规律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军区领导看了感到很有道理,写进领导讲话,进入领导决策。由此可见,调查报告生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合”的好差。“结合”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五种;一是选用完整的典型事例说明观点。比如1980年8 月,上海市教育工会为了说明当时老年知识分子负担过重的情况;他们送了一个年过60、身兼12职、并有心脏病的特级教师的事迹,写了一份调查报告;集中说了《“老牛”虽有余力,过累亦将拖垮》的主题思想,《人民日报》原文转发,看了之后很受启发。二是用数字性的材料说明论点。这是写调查报告的一特点。几乎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有数字,有的用一两个,有的用几十个。记得有一个《穷官庄打开致富路》的调查报告,全篇2800多字,却用了33个数据,确实是内容丰富,事迹过硬。三是用对比性的材料说明观点。有用数据对比的,有用语言对比的,但是最好的是用事例对比。比较典型的是1980年7月,《大众日报》介绍过一篇题为《要想由穷变富,全在干部领路》时调查报告,选用一个县两个大队自然条件一孬一好,生产发展一快一慢的典型材料,从对比开笔,到对比结束,十分鲜明、生动地说明了主题思想。四是典型事例和综合性的材料结合起来说明观点。对一件工作、一个教育、一项任务、完成之后,多是采用这种“结合”方法说明问题、写出情况的调查报告。
五是用概括性的材料和群众语言说明观点。在我看到的调查报告中,无论是见诸报刊的,还是内部传阅的,绝大部分都有群众语言。有的选用一两句,有的选用十几句.前面讲到的《穷官庄打开致富路》的那一篇2 800字的调查报告,我数了一下,共选用了24句群众语言。什么联产计酬好比“吃煎饼卷指头,口口咬着自己的肉“,什么大锅饭时期是”早上出工你等我靠,晚上记工你争我吵" 等等。这些话,可以抵得上一大段干巴巴的叙述.好的群众语言,是经过千百万人千百万久地锤炼出来的,是经过高度"浓缩"了的生活闪现,很有时代特色,很能说明问题。在材料中选用一两句:可以使材料显得更为生动活泼。1971年1月,我们军区政治部给中央军委写的反骄破满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就选用于“看别人豆腐渣、看自己一朵花”、“ 革命路上不反骄,早晚都要摔大跤”“眼睛长到头顶上,尾巴翘到天上”等群众语言。我很注意收集群众语言,也愿使用群众语言。在我写的文章里,几乎篇篇都有群众语言。因为我用
群众语言尝到甜头,所以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使用群众语言。离休之后,听到和看到群众语言, 也是马上记录下来。比如:
1990年5月去荷泽看牡丹,在车上人们议论经济滑坡, 失去改革信心,司机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一个地方干部接着说:“要改变现实先要承认现实,要振兴中华先要振兴自己,要走向世界先要了解世界”。1991年初,我在和几位先进党支部的干部谈论和平时期如何具体衡量党员的模范作用问题;他们讲了三句话: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来。
1992年学习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讨论中,有的同志说:“第一次革命是党领导穷人打富人,第二次革命是党领导穷人变成富人。今年上半年,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几个企业家谈创业的体会:向上级要票子不如要点于”、“动手不动脑吃饭也不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机关企业化”、“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出一流的产品”。最近,我从《解放军报》上看到“四不怕、四怕”的群众语言:不怕厂于小,就怕胆于小;不怕没市场、就怕没质量;不怕没发展,就怕没远见;不怕受冷遇,就怕失机遇。学习群众语言、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号召。早在1 942年他就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昔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有人说,机关公文用群众语言多了、会给人一种不严肃、不实在的感觉。这是一种偏见,严不严、实不实,不在于群众语言多少,而在群众是不是讲了这种语言,以及用这些语言能不能正确的说明观点,如果确实有又能说明问题,选用到公文中,是可以增强感染力和真实性的。
总之,“结合”中抓准中心,选好用好材料,用事实说话文字要简明扼要。
四、力求新鲜
调查报告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新意。反映的情况、总结的经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就没有多大感召力和使用价值。党中央历来号召全党,要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写调查
报告要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胡乔木同志早在1958年3月, 在座谈写文件的方法时就指出,写出的文件要能吸引人打动人、说服人:达不到这个目的,就不能得到党委的同意和支持,群众也动员不起来。这段讲话,给我们指明了写机关各种文件的奋斗目标。因此,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选用的材料、概括的观点新,总结的经验新,提出的要求新,探索的规律新,使人看了能受到新的启迪。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条是敏感性。凡是政治敏感性强的人,他们的鉴别能力、洞察能力州巨强。这种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经验,识别快接受快,反映快,写出的东西:提出的要求,发表的意见,一般都有新意。这种敏感性是从学习中来的,学而快则敏,敏而则新。意思是说,只有对党的方针政策,对上级领导的决策,对别人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学得及时,消化及时,遇见客观事物就能够迅速辨别新旧,判断是非,作出反映,提出见解。、第二条是比较性。陈云同志要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制定决策、处理问题时,要上下左右地进行比较。这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判断一个事例、一种观点、一条经验对不对,新不新,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比较。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比就知道,哪好哪差,哪对哪错,哪新哪旧。掌握善于比较的方法,就有可能抓住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出新鲜经验,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比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拿今天的情况和问题与昨天的情况和问题作比较:拿先进的方法和经验与一般性的方法和经验作比较:拿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与成就和兄弟单位的工作与成就作比较。这样一比较、即使自己反映迟钝一点,也能从中找到差距,看到发展,发现特点,并从中选择需要的事例、观点和经验。
第三条是创新性:事物天天在发展,历史天天在前进。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后勤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年年都是“老一套”,也有新发展。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去发现,有没有胆识去撰写。江泽民同志概括的八句话64字的创业精神,第二句话就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李瑞环同志在1991年的一次讲话中,提倡各级领导和机关、要发扬“敢创天下先”的精神,敢碰书本上写过的、文件上规定过的、领导人讲过的、多数人公认的问题。我们应该响应这些号召,坚持从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敢于选择别人未
曾选用的主题,敢于揭示别人未曾揭示的规律,敢于提出别人未曾提出的见解。
第二篇: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一、概念与特点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官村村民自治问题调查报告电子信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课题组6月29日,我校电子信息分院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小分队一行10人在 老师的带领下,结合“三个代表”指导思想,前往安吉市地铺镇三官村针对当地村民自治问题展开调查,现将课题组对三官村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议、民主监督四方面情况的调查总结如下:
一、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问题,关键要克服瓶颈制约,找准平衡基点,整体推进。村委会民主选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诸如选举的理念、选举的功能、选举的技术、选举的程序等构成了一系列民主选举中的理论和实践网络。据三官村村委会领导介绍,三官村村委会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经“海选”产生候选人,然后进一步选举出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但是,调查问卷显示,村民虽然都对民主选举这一举措表示赞成和肯定,但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差,民主选举的主动性和优越性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在调查过程中,该村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选举中的瓶颈制约:(1)法律规定的前瞻性与文化传统的滞后性矛盾。一般说来,法律规定总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与客观现实需求相适应。我国的村级民主选举,本身是一种法治民主的助推剂,它既是对广大农民的培训,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培训。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带有一定超前性的民主选举制度,推动着我国社会的民主进程。然而,这种推动作用是个渐进过程。一方面,在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客观形势亟需法治民主的深化;另一方面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的滞后性有着较深的传统文化根基。反映在村委直选中,不少选民对村委班子成员的选择并非出于他们的主动,而往往是被“塑造”出来的。对候选人要素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低于对利益分配的关注或者政治象征背景的联系和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村委会选举办法》规定的三种投票形式,流动票箱投票仅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具体实施中,大多数村没条件进行大会集中投票,而不少村民又不想去固定的投票场、投票站投票,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卖票”现象。因而,村级民主选举的规定与选民本身的需求明显地相背离,选举中投票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选民民主意识的强弱。(2)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矛盾。我国农村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各种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环境下形成的民主选举制度还是初步的,它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村委会组织法》对民主选举的条文规定不可能顾及全面。虽然地方法规的《选举办法》能给一定配套,但也有不少局限性。在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原则规定与具体措施之间的空隙较大,有的规定过于原则,不便操作;有的虽有行为模式,但没有法律后果;有的内涵模糊,不好统一理解等。这里仅列举几点,以见一斑:一是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标准难把握。《村委会组织法》十二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村委会选举办法》第十三条对候选人的推选条件作了细化。如果选举委员会资格审定时,认为虽有被选举权但不符合推选条件的人被海推为候选人后,他可否被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就比较难把握,尤其是在选举委员会与选民有较大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二是选举中的“拉票”现象难处理。拉票行为,既有正常、合理的行为,也有不合理,甚至带有“贿选”等痕迹的行为,同时又会有两者兼之的。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加以妥善处理,法律依据不足就带来了选举中的杂音。三是选举结果的有效性难认定。在一些细小环节上难免出现偏差或不妥,有的可以即时得到纠正,有的却事后难以操作,一旦选举结果产生后,如何认定其有效性就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2、民主选举中的平衡基点:村民直选法律运行的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关键在于其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中求得自身内部结构的相互协调。因而,在实际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需求与可能。任何社会关系都需要相应的社会规范加以调整,以维护正常秩序。村委直选的有序性也必须根据农村的客观需要,在“收支”平衡的运行中加以实现。一方面,村委直选具有通过一定法律规范实现广泛的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乡村客观现实应具有支付法律运行成本的能力。因此,在规范民主选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农村社会需求的各个要素对法律规定的制约作用及相互关系。有时候,就当地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而言,具有规范某个法律行为的需要,但不一定具
备其相应的成本支付能力。(2)效益与成本。在社会支付能力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法律的运行成本越低,那幺它的效率越高。村级民主选举的法律效益,应以最低的运行成本来获取最佳的选举目的。使一大批素质较好、群众信赖的农民走上村委会工作岗位,是民主选举最直接的目的,从而来辐射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实现长远的整体效益。在村级民主选举的法律运行中,如何求得成本与效益的相对平衡,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3)周密与简便。于法周密和于法简便相结合的原则,是农村民主选举中法律运行的内在要求。村级民主选举的整个过程必须一环扣一环,法定的程序不能变,规定的步骤不能少,不能怕麻烦,图省事,更不能走过场。但是受农村客观环境和村民文化心理素质的影响,从选举实践看,能达到同一选举目标,村民更乐于接受简单易行的选举方法。在有些地方推行的无候选人直选,之所以受到农村群众的欢迎,并且取得成功,组织严密、形式简便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整体推进——民主选举中的对策措施:(1)在引导与磨合中,强化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是农村民主自治的软环境。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这种理念与思想,再好的民主选举的法律规定也会走样变形。不断丰富的村级民主选举实践,是营造民主法治环境的大课堂。对于广大村民来说,只有他们认识到自己由权力的对象转为权力的主人,才有勇气去监督权力的运作;只有他们认识和相信法律的权威,才能更自觉地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权利的行使。对于那些“民选村官”而言,通过民主选举,增强其“权赋于民”的意识,由此使得广大选民进一步增强民主法治的信心。只有把民主实践与法律教育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在民主选举中的参与自觉性和有效性。(2)在意图和意愿的融合中,调适领导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从村级民主实践看,农民的关切点不仅是内部的“村级民主”,而且还在于村域的社区自治;村级民主的含义不仅是限制村官权力,也在于限制政府权力。因此,仅仅把村级民主局限于“民选村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使“村官”更多地体现村域利益,使村官能在政府面前维护村民的公共权益。《村委会组织法》已把乡镇与村的关系法定为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规定了乡镇不能干预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提出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而乡镇必须正视这一法定关系,在新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框架内调适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同时,还必须把握好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首先,村党支部选举的民主程度要同步提高。只有建在广大农民群众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发挥党支部的应有作用。其次,党支部负责人应通过合法程序进入选举委员会主持其工作。再次,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引导村民从长远、大局出发,投好自己的一票。另外,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防止和抵制各种违法行为。(3)在探索中,促进法律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一要加强选举立法的预测。在理论与实践的把握上,对民主选举的相关资料和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研究,从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法律的整体效能出发,以获得对未来立法趋势的认识,积极地促使新的需求的形成和发展。二要加强法律内部结构的协调。由于法律自身所具有的概括性、伸缩性和稳定性,又加上社会现象的不断发展变化,除了部分法律条文应适时予以充实调整外,大量的却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来协调法律与实际、法律与法规等之间的关系。当前,应重点对选举有效性的认定、候选人资格与条件关系的处理等一些实质性的内容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同时要针对目前有些法律解释比较零乱、分散和不统一的状况,需要进行梳理归类,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权威性的法定解释,以指导基层的实际操作。三要加强法律的监督力度。在具体实施中,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等加以监督。对于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制裁,从而进一步协调立法、执法和守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民主管理,其基础在于村务公开,关键要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制度。村务公开就是指要从农民群众关心的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问题向村民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水电费,以资代劳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公开的内容,要求简洁明了、及时,便于群众了解。公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村里不同的条件所决定。对于实行民主管理,首先
要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通常人口少且居住集中的村采用村民会议,而人口多且居住分散的村采用村民代表会议。明确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的人员组成及其条件、职责、权利制定议事内容和议事规则,确定活动方式,活动程序和活动时间,并按规定严格执行。其次,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明确规定民主议事的内容,凡属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以及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坚决纠正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要实行民主管理,还要切实加强群众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调查中发现,三官村在自治方面做得比较好。一走进他们村委会的办公室,就能看到整整齐齐挂在墙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就如治保调节委员会成员,治调干部规定,治保调节信息员职责、帮教小组及其职责、护村队及其职责、禁毒禁堵宣传小组及其职责等等。从这上面来看,确实三官村的自治制度是比较完善的,而且操作起来还是比较规范。村里的负责人对我们介绍了他们平常的工作方式,方法。三官村是一个很大的村,总共有600多户,共2800多人,整个村的座落是比较狭长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要召开村民大会是很不容易实现的,因此村里决定什么大事情就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来参考。三官村总共分成16个小分队,每一个小分队的队长要管理人员几十致上百人不等。队长是从他们队下由村民推选上来的,这点做得很民主。村里决定或是传达事情就是通过村长,书记等向队长们来共同探讨,具体的再由队长去负责实施他们队里的细节工作。在三官村村委会的外面有一个醒目的村务公开栏,上面详细具体的把村里的各项计划以及许多村里的开支,收入公布在上面。为使我们的调查更加完整,我们用问卷的方式从村民口中了解一些情况。通过这个问卷,增加了村领导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的真实可信程度,同时也从村民的看法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调查的一些数据如下:(1)有42.1%的村民说没有开过全体村民大会,有36.8%村民不清楚这点,其它的说开过一两次。(2)有58.8%的村民认为开会的内容是传达中央文件,讨论村内大事,有35.3%的村民认为开会无实质的内容,走形式。(3)有76.2%的村民不知道中央要求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政策,只有23.8%的村民知道这一点。(4)85.7%的村民认为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只有14.3%的认为有乱收费。(5)农民遇到不合理的负担项目,有50%的人士向上级领导,部门反应,有38.9%随大流,有11.1%选择了拒收,几乎没有人知道会向法院起诉。(6)村民比较愿意统一搞,占了44.4%,另外还有33.3%愿意干部群众干部带头,农民志愿,有22.%的是乡村起头,农民志愿。实际上的时候有一些看法与这个基本相近。从以上的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农民对村里的村务公开等等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甚至还有些人不知道。以后应该是农民们对这些事情多了解了,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总体上村民对本届的村委会还是挺满意的,唯一不足指出,要多对本村,以及中央及地方的文件精神进行宣传,使村民更加的了解其内容,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村民自治,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民主决策在村民自治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实行民主决策,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委决策上的本质体现;加强民主决策,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这个重大课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提高党委民主集中制的质量,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国有八亿农民,实现村民自治是农民当家作主的一种体现,而民主决策在村民自治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决策关系重大,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最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决策的因素更为复杂,民主决策可以将决策失误的风险降到最低点。民主决策对农业更具特殊意义,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往往是一着不慎,几年难翻。其二,决策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需要民主决策的事,一般是比较重大的问题,不可能把一些琐事拿来“民主”一番。既然是比较重大的问题,没有群众民主参与,村民自治就失去重心。其三,民主决策影响其它三个民主。决策是否民主,是对民主选举质量高低的检验,所选的村委会成员素质高,决策一般会民主,反之,民主决策就会走形;民主决策是民主管理的先决条件,民主决策才能使决策科学,而科学的决策是有效管理的前提;民主决策是民主监督的重点,如前所述,民主决策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当然就是民主监督的重点了。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对安吉县
三官村随机抽选的60位村民做了问卷调查。对“民主决策”所问的5个问题中:(1)知道本村开展过村庄规划的占53%,其余对此不了解;而对村镇规划75%的村民表示满意,19%村民不满意,其余的则表示无所谓。(2)对于村里的重大决策应该如何做出?有39%和35%的村民认为应该有村里的领导决定或由全体村民讨论后由领导人决定:另有17%和9%的村民认为应由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决定。(3)在74%的村民眼中在乡村工作的干部是最有影响力的,其余则认为有能力在外面的人。(4)48%的村民觉得自己在村里的地位一般;38%的村民认为没有地位;另有14%的认为有一定的地位。(5)50%的村民偶尔被邀请参加村里的重大问题决策;14%被经常邀请;有36%的村民从未被邀请。应当指出,农村的村务决策均已在一定程度的民主基础上运作,但离有关法律制度规定的民主决策的要求和原则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村民群众对重大村务决策的直接参与远未达到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要求首先,按有关法律和制度规定,村民群众拥有自主决定本村重大事务的权利。以上数据表明,并非所有重大村务都由村民群众直接参与决策。在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重大村务事实可被区分为二类,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一类为重要村决策,主要由村社区领导集团集体决策。另一类是特大村务决策,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一定程度地吸纳了村民群众直接参与议决过程。但是,这种参与的机会不多,而且对决策的实际影响程度非常有限。其次,根据国家制度规定,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直接参与本村重大村务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但在村务决策实际运作过程中,无论是村民会议,还是村民代表会议,均没有实质性的决策权力。村民会议特别是议决重大村级事务的决策性全体村民会议,因各种不同的原因基本不召开,当遇到与全体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村级事务,往往通过召集村两委会和村民小组长、自然村长联席会议,或村两委会和党员联席会议,有时也召集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全体党员联席会议进行决策。2、村领导集团决策村务对民主决策制度原则有一定的偏离从村领导集团决策的形成和倾向看,未能充分反映村民群众的意愿。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村领导集团应在广泛吸纳村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从村领导集团决策的实际状况看,首先应当肯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决策确实是以村民群众的意愿为基础的。然而,从决策形成和决策倾向的角度进行分析,村领导集团的决策是各种机构、组织、群体或个人交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所作的每一项决策总是代表着一定的利益倾向。不可否认,现实中相当部分的重要决策并不一定反映和代表多数村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村级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但是,正是我们在前面所分析的,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总是在具体的村治环境中进行的。受环境因素影响,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难免发生对民主决策制度安排的偏离。在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级民主决策,多数表现出“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特点。村级事务的决策权实际上主要掌握在少数人,特别是村第一把手(一般为书记)手里,与民主决策的制度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这种决策机制或许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但有可能因决策权过于集中而容易出现决策的重大失误、决策脱离群众。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基本还处在“干部治理”或“精英治理”阶段,离“群众自治”还有一定距离。村民自治有一个从干部治理——精英治理——群众自治逐步演进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目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需要创造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背景下主观、盲目、强制性地推行“群众自治”和民主决策,极有可能造成危害农村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负面影响。
四、民主监督的重点是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要领导人民,当好家、作好主,必须进一步发扬民主。加强民主监督,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根本利益。民主监督的重点是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其主要内容是监督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是否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
否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等。自身的高度自觉,人民的民主监督,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人民民主监督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方面,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以此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进一步对农村民主监督问题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农村村民自治现状,我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举行“三下乡”活动,到安吉市三官村展开以村民自治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据文卷调查结果显示,81%的村民对现任村委会表示满意,对村委会干部表示相当的信任和支持。与此同时,数据表明,在三官村有61.9%的村民对当前的村务不太清楚,47.6%的村民不清楚村里是否有村务公开栏或村务公开室。而据村委会干部介绍,村里有相应的民主监督政策及举措,实践分队的同学们也在村委会办公室的楼下看到了内容详尽的村务公开栏,这一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村民民主意识、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农村现状显示,村民委员会所具有的集中管理权,与分散的监督权呈现出非对称性,而这种非对称性往往又导致管理者权力意识的膨胀,引发与民主制度背道而驰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监督的职能,但是这种监督在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的现实情况下,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是受到一定影响的。针对这一现状,农村民主监督的发展应抓好村务公开的普遍实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积极作为、村民罢免权的切实行使及对村委会成员实行工作过失追究制度等。从三官村村民自治现状来看,民主监督已经从抽象的“纸上权利”变成了实际行动,对于制约村干部的用权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村民民主意识、监督意识,使民主监督进一步深入人心,使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的重中之重!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除针对性课题的调查外,我分院实践小分队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三官村开展了实践“三个代表”、宣传防治非典、电脑演示教学等系列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向三官村村委会赠送“三个代表”学习书籍、防治非典宣传画等,并与村支书记就三官村经济建设、村务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让大学生的我们在做好课题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把目光投向人群、投向社会、投向现实,寻求新的获得真知的途径!
第三篇: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调查报告
ХХХХХХХХХХХХ(题目)
姓名(所属院系、班级、学号)
一、前言
二、主体
ХХХ 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
三、结尾
第四篇:调查报告写作
调查报告写作
基本要求:
1. 深入实际,收集材料
2.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
3.主题思想和调查目的统一
4.观点和材料统一。
格式:
第一页的内容:
调查题目:****
调差地点:****
调查对象:****
调差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访问、电话调查、网络调查、家庭访问调查等等 调查人: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调差时间:2010年*月*日—*日
第二页的内容:
题目:****调查报告
(空一行写以下内容)
【摘要】(字数为正文的5%左右)
【关键词】(通常3—8个关键词)
正文:
(正文写完后空五行写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即第六行开始写)如:
1.《书名》、作者、某出版社、年份(书)
2.作者、《文章标题》、载自某杂志、期数(期刊)
3.作者、《标题》、载自***、网址(网络)等
写作要求:
1.字数:3000字以上
2.格式规范、流畅、有条理、字迹工整
3.统一用方格稿纸书写,并装订好
以下内容供参考:
如:经济:1.城市贫困居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以**市为例
2..“家电下乡”如何提振农村消费水平—以**为例
政治:网络舆论
文化:1.农村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以**为例
2.农村迷信与乡风文明建设调查—以**为例
构建和谐社会:1.城镇个体户经营情况调查—以**为例
2.城市里的“丐帮”
关于大学生:1.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2.“富二代”
3.大学生勤工助学状况调查
4.大学生消费观调查
5.大学生贫困生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
6.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责任意识调查等等
第五篇:如何写作调查报告
如何写作调查报告?
标题:关于(你所盖章的调查单位名称)(调查内容)的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
1.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调查
2.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调查对象多为北京市20-35岁农村户口务工青年。
3.北京市市民学习需求调查调查对象多为北京市户口的城市居民,不包括在校学生。以上调查内容,你根据情况任意三选一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只要200---300字,写你为什么要调查这个内容?
二、调查是时间、地点、方式
为了了解………的情况,本人于2011年7月15日至9月15日(在这个期间任选四周时间即可)对…………单位的(调查内容)的情况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共发放问卷……份,收回有效问卷……份。具体调查结果统计如下:(一定要发放30份以上的相关《调查表》,并且对调查出来的每一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际的《调查表》学校要回收的啊。请注意保存)
三、调查内容的基本情况
请将调查表上的项目逐项统计的数据,列举出来:……人(选择、认为、的看法是),占……%,并且给予说明。
以上数据一定要核对清楚,要符合常理,不要过时和相互矛盾的数据。
四、………的主要问题
总结上面数据中发现的重点问题,一一列出来,并且再强调数据。(三至四个)
五、………的对策、建议、解决的途径、措施建议
一定要针对上面列出的问题而提出来。(对应列出三至四条)
六、本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体会、结论
要写200字左右。
整个《调查报告》全文要写3200字左右。
后附的《保证书》要打印下来以后,自己用碳素笔签名,不能用打印版。 注意标题的使用:
一级标题:一、二、三、 二级标题:
(一)(二)
(三) 三级标题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