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进村由乱到治的轨迹和启示的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时间:2021-05-10 17:4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后进村由乱到治的轨迹和启示的调研报告[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后进村由乱到治的轨迹和启示的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第一篇:一个后进村由乱到治的轨迹和启示的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一个后进村由乱到治的轨迹和启示的调研报告

××县××镇××村有××户,××口人,××名党员,××亩耕地,是传统的农业村。过去由于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致使人心散、村风乱、环境差,是全县闻名的后进村。××年××月,以××为党支部书记的新一届支部班子上任后,经过×年努力,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华丽嬗变,成为省市县三级文明村和党建示范村。××年××月党支部书记××被命名为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同志到该村调研时,对该村发展变化给予高度评价。

变化

村级班子由软弱涣散向坚强堡垒转变。前些年,××村干部只关注自身利益,对村里的发展很不上心,群众发展生产靠自主经营,邻里纠纷靠打架解决,民主诉求靠上访申辩,干部因失职而失“宠”,班子因失位而失信,平时组织召开党员会没几个人参加,党支部班子建了瘫、瘫了建,×年时间就换了×任班子,干的短的只有两三个月。××年新班子上任以后,从解决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入手,一身正气治村、一心一意为民,很快重树党支部威信,现在召开党员会通知发出不超10分钟,在家的党员就能全部到会。今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原班人马全部高票当选,第三次实现“两委”干部连选连任。

群众生活由仅限温饱向追求小康转变。过去的××村,生产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群众主要是靠“土里刨食”,耕地上种植的多是传统作物,没有成型的致富路子,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多元,这样的收入在当地比较落后。新班子上任后,不断开辟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积极培植和引导群众主攻温室大棚、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三大产业。××年来,建起温室大棚××个,新增果树面积××亩,新上生猪养殖场××个,成立了村级劳动就业联络站,年输出剩余劳动力××余人,目前人均纯收入已达到××多元,比新班子上任前翻了两番还多。

村情民风由散乱多年向文明和谐转变。以前的××村游手好闲的人比较多,打架斗殴、聚众赌博时有发生,一年内全村不明原因失火不下几十次,群众有事儿村里没人管就到镇里、县里上访,村集体负债××多万元,××多亩机动地被债权户抢种。新班子上任以后,大力加强对村民的素质教育,狠抓村规民约落实,广泛宣传“二十四孝”故事,设立“好人大看台”,放大好人好事典型效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有效促进了村风民风的转变。现在晚上打麻将、玩牌的没了,参加文娱活动的多了,拉帮结派搞窝里斗的少了,关心支持村子发展的多了,就连以前的上访老户也变成了村里的安定户。

村容村貌由破旧脏烂向整洁靓丽转变。××年以前,××村只有一条进出村街道得到硬化,其他街道坑洼不平,粪堆、草垛、垃圾随处可见,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村不易,出户也难。雨天,孩子们上学都得由家长扛着自行车送到村外,就连小商小贩都不愿意进村卖东西。新班子上任以后,多方筹措资金××万元,清运垃圾××多立方米,清理柴草××吨,拆除私搭乱建××处,打通死胡同××条,修水泥路××条,安装路灯××盏,栽植景观树木××株,使村内街道全部实现硬化、亮化、美化。同时筹措资金××万元,维修村“两室”××间,修建了××平米的文化广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路径

探寻××村由乱到治的的轨迹,它既不是用铁腕式的高压控制让村民驯服,也不是村民突然间觉醒而引发的自我改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组建了一个好的支部班子,这个班子又抓住了治乱的关键环节。

找准凝心突破口,牵住治乱“牛鼻子”。以××为党支部书记的新班子上任后,连续召开会议,全面梳理查找村里存在的问题,拉出清单,列出轻重缓急,最终将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选在了解决当时群众最关注的浇地难、吃水难和抢种集体土地问题上。为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他们不找一个小工,自己动手对年久失修的机井、地灌进行修缮,足迹踏遍全村每一亩耕地、每一眼机井,硬是一身土一身泥的把全村××眼机井和管线全部修好,并四处筹资××万元,打井××眼,架低压线××米,铺设节水管道××米,解决了群众浇地难问题,让群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紧接着,针对村里自来水井年久失修、供水不畅,有半村人吃不上自来水、放心水问题,他们又多方联系,千方百计争取资金××万元,更新了××米输水管道,并安装了电脑控制系统,使困扰村民20多年的吃水难题得到解决。为收回被群众抢种的耕地,村“两委”班子逐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最终使他们同意了村里制定的还款方案,并退还了机动地。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棘手问题的解决,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也使支部班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调动党员积极性,群策群力“想方子”。以××为党支部书记的一班人深深知道,以前之所以事情办不到群众心坎上,除了村干部有私心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决策脱离了群众意见,尤其是漠视党员、村民代表的权利,不把党员当党员看,弃代表权利于不顾,也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无人参会现象。为此,自他们上任以来,凡决策村里重大事项,都要先召开支部会或“两委”班子联席会进行商议,拿出初步方案后交由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研究决定,让党员群众说了算,谁说的对就听谁的,谁的主意好就采取谁的主意,从不独断专行。被群众抢种的机动地收回来后,村“两委”最初打算是在这块地上发展大棚,提交党员会讨论时,有的党员提出,村里对新增人口多年没有进行过利益找补,群众意见不小,应该把这些地补给新增的人口,经过表决,这个建议得到了多数党员的认同,这种情况下,村“两委”尊重多数党员的意见,为全村××口人补上了耕地。据统计,当年村里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就有××多次,会开得越来越多,人也参加的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愿意把意见和建议带到会上,即使是八九十岁的老党员也拄着拐杖或是被家人搀着坚持到场,有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支持,村里的工作越来越顺畅了。

制定铁规严执行,规范行为“定尺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转变过去村干部、群众做事我行我素,随意性大的一些做法,××村党支部班子上任之初,就带头约法三章:一是不许村干部在村民家中吃喝,无论给谁办事一律回家吃饭;二是村里不出招待费,不论是工作还是个人的事,一律自己花钱招待;三是工作中要没偏向,亲戚朋友一律不准沾光。并制定了详尽的村规民约。规矩定出来后,村干部带头执行。党支部书记××为村里跑资金外出联谊,都是自己开车、自己掏钱加油、用餐,从没报销过一分钱的差旅费,××年来,光这些支出就达××多块钱。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会上,有党员曾提议给他报销一部分费用,被他一口谢绝。在清理街道时,村“两委”干部带头拆除自家和亲戚朋友的违章建筑,在他们的带动下,村内××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条街道全部清理,动土××方,村里没赔偿哪户一分钱。自从街道两旁栽上绿化树木后,村里规定谁要是损坏树木,每棵树罚200元,党支部书记××的侄子在倒车时不小心挂倒了两棵小树,他发现后立刻通知侄子交了400块钱的罚款。打那儿以后,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违反村规民约的现象,村民都把遵章守纪当成了自觉行为。

情倾群众搞服务,温暖村民“心窝子”。××村“两委”干部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为此,他们把群众的利益看的比啥都重,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村里大棚菜发展起来以后,每到风雪天,村“两委”干部都会到蔬菜种植区去巡视,发现险情及时组织抢修加固。村里街道没有硬化以前,每遇到雨天,村“两委”干部总是提着锹冒着雨巡查大街小巷,及时疏浚排水通道,确保雨水不向院内倒灌。××年××月连续下了几天大雨,××书记夜里冒雨走访了30多户房屋较为破旧的群众,看有没有危险,有没有困难,并组织“两委”干部帮助遮屋顶、排洪涝,由于劳累过度,一下跌倒在胡同的积水中。为彻底解决雨天排水不畅问题,村“两委”一班人顶着酷暑,不分昼夜清理排水沟内的垃圾。无声的行动、无私的奉献,温暖了一群人,更影响了一村人。在以后的修路过程中,全村党员群众自发出义务工,××年来全村累计出义务工近×万多个,为村里节省人工费××多万元。

善谋实干调结构,开拓富民“新路子”。面对村里初步呈现的稳定局面,村“两委”干部没有满足,他们知道,光靠群众短暂的感动不能维持长久,要彻底扭转落后面貌,还得想方设法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只有把经济发展起来,村民才能安居乐业。为引导群众走上周边地区已经趟出的大棚致富路,村党支部几次组织村民到温室大棚专业村参观学习,看到群众仍然举棋不定,班子成员就分头串户做大家工作,并把自家责任田调换给建棚户,动员自己的近亲属带头建棚,同时在拟定的棚菜发展区完成了水、电、路三通,填平了村内废水坑,建起了果菜批发市场,解除建棚户唯恐销售出路的后顾之忧,不到两年时间,就发展大棚××个,改写了村里缺乏高效农业的历史。同时,村“两委”积极谋划养殖小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生猪养殖,并定期聘请县内专业技术人员到村讲解养殖及防疫知识,使养殖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目前已建成存栏百头以上养猪场××个。针对村里闲散劳力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党支部一班人还多方收集用工信息,并出面和几家建筑公司达成用工协议,有序组织全村××多名劳动力外出务工,仅此全村就年增加收入××多万元。

启示

启示之一:建强班子、带好队伍,是后进村实现由乱到治的关键所在。××村自从选任了以××为书记的村党支部班子后,就实现了脱胎换骨,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不怕烂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这个道理。而建设一个好的班子,不仅需要镇党委的精心选拔,也需要班子成员的自身努力。镇党委为了建强××村党支部班子,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广泛走访党员群众,通过下深水、捞实情,找出了××这个支部书记合适人选,而后“三顾茅庐”,硬是把常年在外承揽建筑工程的××请出了“山门”,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新班子产生后,能够坚持常碰头、勤沟通,始终保持了意见的一致性,进而使班子更加团结、坚强,即便是在议事时有了分歧,也不会掺杂任何私心杂念;在工作中出现纰漏,也会及时有人帮着补台。正是有了这样的班子,才加快了××村的转变。

启示之二:练好内功、树好形象,是后进村实现由乱到治的首要前提。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工作能力、价值取向等因素,对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村“两委”干部处处以身作则,要求村民做到的,自己和亲朋好友首先做到;事事身先士卒,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绝不找花钱雇佣小工;为了村里的发展,每个人更是倾情付出,不计个人得失。××在镇党委找到他要他回村任职时,毅然割舍下年收入几十万的工程,欣然接受党委安排;因为放不下村里的修路工程,胆囊炎手术后药线还没有拆除,就提前出院返回村里参加工作。支委××因为忙于村里的事务,自家种植的棉花疏于管理,收成只有别人家的三分之一。可以说,他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村里的工作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正缘于此,得到了村民的赞成,夯实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启示之三:直面问题、解决难题,是后进村实现由乱到治的根本途径。后进村的共性特点是积累问题多、各种矛盾复杂,这些矛盾和问题往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成为村民普遍关注的焦点。如果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话,党员不赞成、群众不答应,扭转落后面貌也就无从谈起。××村党支部一班人上任后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抽丝剥茧,找准抓住村里最突出、群众最关心的浇地难、吃水难和抢种集体土地三个问题,并将其作为治难转后的突破口,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才得以在较短时间内,打开了局面,树立了威信,凝聚了民心。这充分说明,后进村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再多,只要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出手解决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就能够取信于民,在治难转后的过程中走出一条通途。

启示之四:依靠群众、民主管理,是后进村实现由乱到治的重要法宝。俗话说,一个人浑身是铁也碾不了几颗钉。村干部再有本事,仅凭一己之力也是难以扭转落后面貌的,只有把党员、群众都发动起来,才会把事情办到点子上,才会产生强大的战斗力。××村党支部一班人十分尊重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权利,事事把党员、村民代表摆在头里,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交给党员和村民代表集体讨论决定。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党员、村民代表的政治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党支部的公信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才使得××村的各项决策都符合民意,推动各项工作都十分顺利,进而在全村上下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局面。

启示之五:关注民生、加快发展,是后进村实现由乱到治的治本之策。后进村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现实的民生和发展问题,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增收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引发诸多问题,就会陷入越穷越落后,越落后越是“窝里斗”的“怪圈”。××村党支部一班人自上任以来,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直把拓宽致富渠道作为治村理政的第一要务,为了群众的利益,他们倾情付出,为让村民致富,他们殚精竭虑,终使××村步入了快速发展、良性循环轨道。因此,后进村要实现彻底转化,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问题,以发展的办法化解前进中的矛盾,以发展的实效带给广大农民最大的实惠。

第二篇:一个后进村实现“由乱到治”的启示

一个后进村“由乱到治”的几点启示

中共章丘市委组织部(2012年5月)

章丘市三涧溪村,八年前还是一个又穷又乱的后进村。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没有一条硬化路,群众大多住着破旧的老房子,村班子走马灯似的换人,人心涣散,怨声载道。2004年5月,高淑贞按照组织安排担任了三涧溪村的党支部书记。短短八年时间,三涧溪变成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平安家庭创建先进示范单位。分析总结三涧溪村“由乱到治”的经验,有这样几点启示:

一、转化后进村,必须抓住关键点,选准用好带头人 高淑贞原是一名教师,曾在她娘家章丘市东太平村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当时是在1995年年底,明水镇东太平村的班子已经好几个月不能正常开展工作。镇党委经走访党员群众,动员已经怀孕六个月的高淑贞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家人的反对、村民的质疑,她从修路、通自来水开始,抓养殖、搞纺织,架电网、建烧窑,一直干了将近五年,直到村里稳定了、大街小巷换了新模样,才重新回到教师岗位。2004年,双山街道党工委面对三涧溪村又散又乱的现状,多方考察,把高淑贞请到婆家担任了支部书记。对于上 1

级党组织的两次安排,高淑贞都没有含糊,始终把“听党的话、坚决跟党走”作为一名党员最起码的要求。

高淑贞担任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之初,坚持每天走家串户,大半年的时间,把800多户人家走了个遍,通过拉家常、话理短,掌握了村里的情况,也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她在抓好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每年拿出一大部分资金用于帮扶群众生产生活,村民全部加入了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每名50岁以上村民购买了2份意外保险,给老年人、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大学生享受助学金,幼儿园免费入学,单身母亲和“两病”妇女也得到救助,在村班子里形成了“真心爱民、为民解困”的良好风气,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支部的周围,使村里的各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圆满完成。高淑贞说,村党支部书记只有扎根农村、深入群众,时刻把群众的需要装在心里,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高淑贞自觉把勤学习、强本领作为责任和义务,坚持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带领群众致富、促进村庄和谐的能力。这些年,高淑贞通过主动学习政策、对接政策,在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先后争取国家资金扶持达到了500多万元,大大促进了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让村集体和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好处。在她的带领下,村里一名叫王元虎的回村大学生,自主创业搞起

了特色“土猪”养殖,一斤猪肉能买到五、六十块钱,中央电视台多次进行专门报道。在她的带动下,村党支部一班人始终坚持事事学在前头、事事想在前头、事事做在前头,党员服气、群众认可,各项工作开展都很顺利。高淑贞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和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女村官。

二、转化后进村,必须找准突破口,在解难题、办实事中抓班子、带队伍

要治好村子,得先抓好班子。抓班子,必须在干事中抓,在干事中发现矛盾、解决问题,用干事带好班子、化解纠纷,用干事让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实惠。为此,三涧溪村党支部刚上任后就定下来干好两件事,一个是修好全村多年的“烂泥路”,再一个是让家家开通自来水。办好这两件事都需要资金,当时村里账上没有一分钱,村干部已经有5年没发工资了,村集体还负债80万元,两委干部就四处“化缘”:找街道办事处,求附近的厂矿,找村里的致富能人……。两个月的时间,全体村干部啃干粮、喝冷水,昼夜奋战在工地,水泥环村路终于修通了,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群众无不拍手叫好。通过这几件干部都愿意干、群众都支持干的好事实事,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关注点都集中到干事上来,新班子也在服务群众中找回了信心,增强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现在,村“两委”各项工作都很协调,大家团结一心,有力推动了全村的发展。

治村光靠村“两委”几个人不行,还必须有一支干劲足、人心齐的党员队伍。三涧溪村党支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亮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主题活动,在每一户党员家门挂上标牌,在村党员活动室制作了一块展板,把全村党员的名字按居住位臵标注在展板上,每个名字下面印一面党旗,哪个党员不带好头、不干好事,就让群众“戳戳脊梁骨”。同时,村党支部开设了“党员论坛”,每月15号晚上为党员集中学习日,请老党员讲历史和经验、中青年党员讲新知识新技能、外出回乡党员讲见闻和信息,交流多了、分歧少了,全体党员的思想统一了起来。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制定了“捆绑式、积分制”考评办法,把每个党员的家庭成员表现也列入党员个人的积分,每半年一次组织四邻群众对党员家庭进行民主评议,由党支部和群众共同考评,做到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进一步激发了党员“为群众服务、受群众监督”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创先争优成了党员为主体、群众都参与的群众性活动。

三、转化后进村,必须消除病根子,坚持“以制治村、民主管理”

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像清街修路、划责任田、分宅基地、工程发包等大小事务,牵扯到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要处理好这些问题,根本上还是要

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走“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路子。

村务决策推行“五步议事法”,做到“干什么”让群众拍板。村党支部提出,凡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都严格按照“党员群众建议—支部提议—„两委‟商议—上级党委政府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五个步骤来操作,把村里的大事让村民参与、村民研究、村民决策。村里规定,只要重大事项经80%以上的村民通过就能实施,实际上每次都是95%以上甚至100%通过才干,力争把每一户的思想工作都做通。通过“五步议事法”,使“决策讲民主、办事重民意”成了村干部的行为准则,也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村务公开推行“三事三日公开”,做到“怎么干”让群众明白。就是常规事务定时公开、专项事务随时公开、群众点题事务及时公开。同时,每月15日、18日和20日作为固定的公开日、质询日和解答日,及时公开村务财务、听取意见、作出答复,把公开变成了“我贴你看、你问我答”的双向交流,从制度上消除群众对村班子和干部的疑惑。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干部干净干事、解决好村务“监督难”的问题,村党支部推选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还主动邀请那些经常给村里找毛病、提意见的加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里的大小事务、收支帐目,全部经监委会通过才能执行,把群众最关心关注的事干成最公开透明的事,从前那些最爱找毛病、提意见的反

而变成了最会出点子、提建议的。

财务开支推行“两审三会签”,做到“花多少钱”让群众放心。村里的支出预算由村民代表会定期审查,所有花销开支须经办人签字、监委会签字盖章、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共同签字、记帐中心审查,由报账员到街道记账中心报销。2010年,村里决定投资100万元建设老年人健身广场,村民提出,村里只包工不包料,工程进料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把关负责,监督委员会负责全程监督工程建设、严格控制工程开支,这样不但使工程提前竣工,还节省了13万块钱的开支,比预算少花了10%还要多。

矛盾排查调处推行“看水浇地法”,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解。为解决好矛盾“排查难、调处难”的问题,村党支部把种地的经验套用在治村上,制定了“看水浇地式”矛盾排查法。按照干部分工和党员中心户联四邻制度,把排查和处理矛盾的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干部身上,形成了“家”字型矛盾排查调处责任体系。全村1000多户人家,各种矛盾问题都能及时反馈给村干部,并能及早采取措施,把群众的困难尽快解决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村党支部还组织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复退军人、老教师和其他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成立了“五老”调解会,许多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经他们一出面往往迎刃而解。

党员干部管理推行“民主评议法”,做到“干好干孬”让群

众评判。每年初,村两委都要结合工作实际,确定3-5件实事项目,落实到每一名村干部身上,向群众公开作出承诺。年终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上,由群众对村干部进行评议和打分,评议结果与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这些年,“两委”成员承诺事项没有一件不按时完成,干部干了事,群众得实惠,形成了靠干事立足、用服务服人、凭实绩说话的导向和风气。

四、转化后进村,必须着眼长治久安,始终把着力点放在服务群众、致富群众上

农民群众对干部最反感的是不干事,最盼望的是能带领群众致富。村党支部抓住省会济南经十东路扩建、章丘市城东工业园和高教基地建设的大好机遇,成立了三涧溪建设项目服务公司,先后承揽下园区建设施工、学校绿化等多项工程,还引进了多家企业,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每年200多万元。村里有800多名年轻人在工业园的企业上班,月收入平均在1700元以上。他们的目标就是“人人有事干、户户都挣钱”。为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党支部建设了高标准的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引进了“绿涧”生态养殖区,建起了养狐、养猪、养牛协会,每年为村民免费开办农民技术培训班,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存款达到百万的村民逐年增多,靠劳动力收入的村民,年收入也达到了几万元。

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紧密联系群众、热心服务群众,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村党支

部实施了“五个一”工程:“一面旗臶”带动群众,开展“直包到户、贴心服务”活动,在所有党员户门口挂上标牌,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臶,“旗臶为圆心、四邻为半径”,党员带动四邻,四邻互帮互助,及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一线通”连接群众,开通为民服务热线,村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群众只要打个电话,就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快捷的服务;“一张卡”便利群众,把能够提供社会服务的村民、部门和单位的联系方式、服务项目印成一张服务卡,送到每家每户;“一支队伍”服务群众,以村干部和党员为骨干,组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分为矛盾调解、治安巡逻24个小组,为群众提供无偿服务;“一个职介所”致富群众,领办农民职业培训介绍所,通过统一联系用工单位、统一组织岗前培训、统一签定用工合同,为村民送技术、送岗位、送温暖。“五个一”工程锤炼了干部作风,给群众带来了实惠,真正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在近几年的民主测评中,村“两委”班子的群众满意率都在95%以上。

经济发展了,为群众办事就有了基础。六年多来,村里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了近30项民生工程,开通修建了三涧大道、环村路、东西大桥,硬化了40条背街36条小巷,新建改建了花园式的村小学、幼儿园、卫生所和全省一流的敬老院,四栋高标准的农民公寓楼也已建成入住。在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村党支部注重抓好群众精神文明建

设,把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依托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教育站点设立了小康电子书屋,建起了文体广场、老年门球场、棋牌室、乒乓球室等活动设施,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村里成立了秧歌队、扇子舞表演队、老年戏曲艺术队,在节假日义务为群众演出,邻村戏曲爱好者每逢周一、周五都来到三涧溪“赶场”。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干群和谐、邻里和睦,培育和形成了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村风。

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把全村群众的心凝聚到了一起,三涧溪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逐步走上了一条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科学发展的好路子。

第三篇:一个县级供销社由乱到治的变迁

一个县级供销社由乱到治的变迁

吴才

方城县供销社下属有14个基层社,14个直属公司,原有干部职工2300多名。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痼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所属企业经营状态不佳,生存环境日渐萎缩,大部分企业资不抵债,或停业或破产,大量职工下岗失业,尤其是4050人员就业难度大,基本生活出现困难,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日益凸现,各种矛盾汇集一起,单位成了名副其实的烂摊子。系统内信访人访不断出现,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时有发生,致使供销社成了影响全县大局稳定的一个重点单位。面对这种混乱状况,县供销社领导班子知难而进,沉着应对,确立了“抓信访、保稳定、找根源、治顽疾”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下决心破解信访难题。2010年以来,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发扬务实作风,强化领导,健全制度,狠抓稳定工作的落实。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减少了不安定因素,遏止了居高不下的上访势头,全系统出现了由乱到治,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使一个多年来的信访大户一跃跨进了全县信访稳定工作先进行列。一年多来,全系统不仅未出现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而且也杜绝了县以上信访案件的发生,实现了上三级零上访的目标,确保了大局的稳定,他们的做法应予以借鉴。

一、求真务实,狠抓六项制度的落实

一是落实信访例会制度。每月10日、25日的两次信访例会从不间断,每次例会都由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坐阵主持,专题听取全系统信访工作汇报,排查信访隐患,研究解决信访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掌握信访动向,提前做好应对工作。二是落实领导接访制度。抓好初访是解决信访问题的重要关口,许多问题由小拖大,由易拖难,由访拖闹,重要原因是出在初访环节。因此,领导接访就是重中之重。于是,他们从一把手做起,坚持领导接访制度,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每天轮流值班,做到与职工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耐心倾听,热情解答,认真受理,主动协调,确保问题不积压、矛盾不积累。三是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一岗双责”是对信访工作齐抓共管的一个有效措施。因此,他们一改过去信访工作由主抓领导负责的偏面做法,由主要领导作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对信访工作负总责,经常过问重要来信来访,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信访科室具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责任体系。明确规定领导成员信访职责,做到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责任,真正达到齐抓共管。同时,在班子内实施“一线”工作法,重心下移,变上访为下访,强化源头预防。严格要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上访户家中,排查处理矛盾,筑牢信访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使信访问题发现早,控制好,解决了。一年多来,党委一班人,每人深入基层访问不下50次,化解各类矛盾160余起。四是落实信访案件分包制度。对系统内出现的重点上访人员,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分包责任制,发案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工作做深做细,以解决问题,稳定情绪为原则,力争使小问题不出单位,大问题不出系统,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五是落实信访责任追究制度。首先,他们把信访工作纳入总体规划,年终考核。同时,年初召开全系统信访工作会议,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领导对信访工作的责任,对因工作不负责,出现越级上访的单位,在追究领导责任的同时,年终取消评先评奖资格。六是落实信访案件办结制度。在信访案件办理中,无论是自立案件或是上级批转的案件,严格要求不推不拖,按期结案,对疑难复杂案件,不能如期办理的,提交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解决。做到案结、事了、人稳。2010年以来,全系统共受理各种信访人访案件85件次,按期结案率达100%,上访人满意率100%,息诉、罢访率100%。

二、注重情感,以诚待人化解矛盾。

为使信访工作做得入情入理,他们从实际出发,以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为切入点,以强有力的措施做保证,切实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一是树立深厚的感情。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信访人访案件,有理还是无理,都要带着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接访,从内心关心他们,要象亲人一样对待他们,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作风,接访中,上访职工常常带着思想情绪,带着冲动怒气反映问题,甚至个别上访人员还有一些过激言行。但我们始终坚持不恼不怒,不急不躁,和蔼接待、文明接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使职工群众冤有处诉,难有人帮,事有人解,策有人纳。二是树立公正的品格。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信访人,熟悉还是陌生,都要坚持政策原则,在接访中,一方面严格规范干部个人行为,避免因语言不当或作风不实等原因造成矛盾激化;另一方面严格按程序处理案件,做到公道正派,事实求是,不徇私情,避免违规违法操作,引起越级上访。三是树立真诚的态度。真心实意地对待上访职工,认真诚恳地倾听他们反映问题,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一心一意为他们解决问题,通过各种方法与职工群众联络感情,有效地疏通了上访人员的思想,理顺了情绪,使他们感到在人格上受到了尊重,在心情上受到了理解,从而有效地化解了各种矛盾,达到了控源治本的目的。

三、以人为本,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供销社系统的上访职工多数都是处于困难境地的弱势群体。因此,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关心职工群众疾苦、解决职工群众实际问题作为信访工作的重心来抓。

一是突出重点,狠抓热点难点。按照“有理的解决到位,无理的教育稳控到位,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的要求,认真处理好每个信访事项,使上访职工群众的诉求都能得到合理解决。如;日杂公司因企业改制,职

工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等问题,致使长达10多年群体越级上访。针对这个疑难复杂案件,他们把它作为攻坚化解的重点,多次召开该公司的职工代表座谈会,倾听他们的诉求,并深入到重点人员家庭,讲政策、摸情况,抓住信访人的心理特点,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进行有效化解。使他们对过高的诉求自觉消除,在此基础上,积极向县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给予支持和帮助。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从多方渠道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妥善解决了该公司45名职工身份置换补偿安置,使这一久拖十多年未果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再如为解决原县宾馆破产进展缓慢,90多名职工的经济利益得不到落实的问题,职工多次集体到县社和县委政府上访,要求终结破产,维护职工利益。对这一涉及法律的案件,他们积极向县委、政府领导反映,千方百计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加快破产进度,于2010年9月份终于使宾馆的资产得到了有效的处置,破产有了实质性进展,使90多名职工的经济利益得以兑现,较好地稳定了职工的情绪,避免了规模性群体上访。在解决城关轧花厂的资产长期闲置得不到有效开发,近百名下岗职工生活得不到保障问题中,他们多次协助该厂领导班子与开发商谈条件,据理力争,最终是该厂的资产得到了合理开发,使职工的利益达到了最大化。受到了广大职工的称赞和拥护。二是借助重大节日,开展慰问活动。去年以来,每逢重大节日,领导班子都要备上礼品,到困难职工家庭进行慰问,并采取发短信方式进行节日问候,使这部分职工感到领导没有忘记他们,从内心感激组织的关怀,体谅供销社的困难,从而使大量的矛盾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化解。三是立足困难群众,及时排忧解难。针对全系统下岗失业人员多,生活困难职工多的情况。他们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从思想上体谅他们的难处,从行动上积极给予帮扶和救助,两年来,协调有关部门先后为1000多名名困难职工办理了职工医疗保险,为300多户困难职工700多人办理了城镇低保救助,为80多户住房困难的职工办理了廉租房政府补贴,并为三名特困职工办理了大病救助手续,为

四家特困职工送慰问金6500元。通过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拉近了与职工群众的感情,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矛盾,减少了信访源。

四、创新机制,“四个”强化堵塞源头

为进一步把信访案件化解在基层,把信访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他们从创新新方法、研究新思路、开拓新途径等方面入手,努力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具体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信访处理机制。强调要求,接到信访案件后,主要领导要第一时间审批,承办人第一时间与信访投诉人联系,深入了解信访情况,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领导和投诉人,减少一信多投造成的重复信访。二是强化基层信访网络,建立健全信访队伍。在下属各企业设立信访专干,严格按照“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必报,发生群体性矛盾必报,生活困难发生意外必报,重大安全事故必报,重大刑事案件必报,涉及与职工密切相关的改制措施出台必报”的要求及时报告,确保信访工作上传下达,信息畅通。三是强化监管机制,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实行企业分片包干制度,将全系统分成东西与南北中五片,班子成员每人分包一片,各负其责,开展日常监管,发现上访苗头,及时化解处理,重大案件及时上报党委研究解决。四是强化信访评估机制,做好控源治本。所属各二级单位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改制,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决策,必须进行信访评估,坚持“谁决策、谁评估”,不评估,不决策,谁失误,追究谁,以此规范决策和施政行为,确保决策民主科学,职工群众拥护,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去年以来,先后对日杂公司、方城宾馆两个单位职工身份置换经济补偿安置,对城关轧花厂和博望供销社两个单位的资产开发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实施了信访评估,经过依法按程序办事,所有决策事项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和支持,使各项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受到了县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为创优全县经济发展环境和建设和谐稳定社会做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方城县信访局

第四篇:“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 调研报告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

“五水共治”是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工作力度最大、持续性最好、成效最明显的一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治水实践,现已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三年治水实践启示我们,治水关乎民生、关乎转型、关乎法治、关乎生态、关乎改革、关乎文明,也检验和推进党的建设,可以说是关乎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回顾治水历程、总结治水经验、思考治水举措,对浙江深入贯彻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决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巩固战、持久战,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抓“五水共治”就是抓民生建设,是顺民心、得民意的德政工程,三年治水已经并将继续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总书记深刻指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然而,曾几何时,水之殇,成为浙江百姓之痛、经济之患、生态之伤。

2013年11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铁腕治水攻坚战,要求各地以治水倒逼转型发展,以治水和转型的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其中治污水是重头戏、大拇指,百姓观感最直接,治好污水,百姓必会竖起大拇指。到2015年底,以“清三河”为主要抓手,全省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建制镇都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昔日垃圾河、黑臭河变成了景观河、风景河和可游泳的河,城郊、城乡接合部、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观,很多河道沿线成了集防洪、治污、景观、休闲等于一体的水生态风景线,“山水浙江、诗画江南”的美景正日渐呈现。面对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由衷地高兴、支持并参与其中,更是以撰文、写诗、作赋、绘画等方式,热情讴歌浙江治水的伟大实践,毫不吝啬地予以点赞,全省社会公众对治水的支持度连续达到96%以上。

二、抓“五水共治”就是抓经济建设,是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一招,三年治水倒逼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总书记指出,“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对浙江而言,加快转型升级是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由之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三年治水实践证明,“五水共治”对污染企业釜底抽薪,对落后产能猛药去疴,同时能够“腾笼换鸟”发展生态经济和新兴产业,能够发挥转型升级的“乘数效应”,是倒逼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管用之法。

抓“五水共治”,本身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我省把治水项目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要求集中落实一批立时见效的应急项目,启动一批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批“千里海塘”式的大工程大项目。几年来,全省“五水共治”重点项目已投资近2000亿元。

以治水为突破口,浙江接续打好“三改一拆”、浙商回归和培育七大产业、特色小镇、“四换三名”、“四边三化”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推动我省经济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转变。特别是以治水倒逼拆违汰劣,以拆违根治低小散的污染源,近三年来,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7亿平方米,涉及土地46万亩;三改5.8亿平方米,整理利用土地45万亩,为“换鸟”腾出了“笼子”,为转型提供了空间。如今,通过治水倒逼工业转型,浙江经济更加生态化,已出现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和工业对水环境的源头性污染明显削减的可喜现象。

三、抓“五水共治”就是抓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浙江的生动实践,三年治水成为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

省委打响全省“五水共治”发令枪之时,正是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际。司法解释对适用“环境污染罪”及处臵过程中“妨害公务罪”情形的明确,为我省依法治水提供了强大的法制保障。

浙江适时出台、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用好法治的武器;同时成立了由环保、城管执法、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机构,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对污染企业、违建行为形成立体打击的高压态势,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绝不搞“下不为例”,确保打出的每一拳都能“干净利索”“直击要害”。截至2015年底,铅蓄电池、电镀、制革、造纸、印染、化工六大重污染行业纳入整治范围的企业有5740家,关停了2219家。2015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万多件,执法监管力度为全国罕见。

浙江三年治水,是顺应民心的举措,也是不断发动社会群策群力、全民参与的过程。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企业更加主动地承担了治水护水的社会责任,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治水的建设、管理和监督,群团组织和学校社区构建起志愿者队伍,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营造了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这一过程,既增进了全民环保的社会共识,也增强了公民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维护了法治的威严,更有效促进了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实现了“治水任务要完成,社会稳定是底线”的目标。

四、抓“五水共治”就是抓生态建设,是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创新载体,三年治水使生态省建设目标进一步落到实处

早在2003年,作为试点省份,浙江将生态省建设作为“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提出要花20年左右的时间,“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省份”。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党中央文件。“两山”重要思想体现了我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要。浙江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用统筹的思想、系统的思维来抓好“五水共治”,对生态环境进行统一保护、系统修复。既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城乡协调并进,陆海整体联动,岸上岸下标本兼治,跨区域全流域综合治理;又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堵齐抓共推,实现环境综合整治。

水还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还有经济强县人口剧增的供应性缺水,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根子就在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五水共治”,浙江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就是要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五水共治”以治理水环境质量为切入口,以修复生态环境为重要目标,以倒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根本方向,契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本质要求,无疑是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具体抓手、创新载体、有力举措。

五、抓“五水共治”就是抓深化改革,是对生态及其维护系统的重构,三年治水提升浙江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书记指出,改革要从时间表倒排最紧迫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最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五水共治”完全符合这“四个改起”的要求,是针对过去体制、机制、制度失灵导致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水危机”的一次全面深化的改革行动,是对浙江生态及其维护系统的一次彻底的重构。

三年来,针对过去“九龙治水”以及部门和地方条块责任不清等现象,浙江按照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进行部门整合和统筹,以深化改革破解治水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障碍。省委、省政府谋划了强有力的“八大保障”机制,做到规划能指导、项目能跟上、资金能配套、监理能到位、考核能引导、科技能支撑、规章能约束、指挥能统一。

在此基础上,建立统分结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责任包干的“河长制”;建立在水岸同治、陆海联动基础上的流域系统治理;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城治乡,形成美丽浙江的“生命共同体”;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机制;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机制;推进生态补偿与奖惩制度,逐步推开经济性制度建设;加强行政督查与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公众监督、媒体监督作用有机结合,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监督力量;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的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进一步强化基层的社会治理能力。

六、抓“五水共治”就是抓精神文明建设,是对治水文化的传承和水文化的弘扬,三年治水使浙江由生态整治迈向生态文明

“五水共治”是我国治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人天人合一的治水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治水文化”。今天,面对艰巨繁重、复杂系统的治水工程,当代浙江人的“五水共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凝聚和传承。

“五水共治”更是对水文化的呼唤和弘扬。水文化反映了人与水之间的关系,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构成和支撑。在治水战役中,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面向全社会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开展浙江水文化、水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水文化进课堂、进社区、进街道、进工厂。各地把治水的过程当作是传播生态文明的过程,当作传播科学治水精神的过程,当作传播民族精神的过程,把文化的韵味渗透到治水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全社会的亲水、节水、爱水、保水意识和水危机意识,营造人水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水共治”,还蕴含着从生态的整治转向科学节约用水的生态文明思想。三年治水历程中,各地积极探索,越来越鲜明地折射出生态文明的发展轨迹:全域化景区、社会化投入、循环化利用、市场化引导、精细化管理、生态化经济,特别是走群众化共建共享治水道路,让更多老百姓受益于生态环境的修复,进而又更加热情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修复、维护中去的探索和实践,反映了“美丽浙江”建设中的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目标。

七、抓“五水共治”就是抓党的建设,是考验基层党建的主战场和党员干部的练武台,三年治水有力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浙江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中之重来抓。各地通过制定“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基层党建行动计划,让越来越多的基层党组织在“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中强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通过“党建+”模式,县乡两级党组织,机关联系在村(社区)的农村指导员,乡镇派驻的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党组织和每一名基层党员,五股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千名好支书”和“万名好党员”,同时也教育了一批落后党员,清理了一批违法乱纪的党员。三年治水,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战场。

大事难事看担当,“五水共治”最能考验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考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三严三实”。在全省“三改一拆”与“五水共治”联动开展,考验的是干部严格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和能力;考验的是干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三年来,全省各级干部“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攻坚克难,拼搏奋斗,以上率下,干群同心,真正把“五水共治”当作锤炼能力的大平台、检验作风的大考场、比拼实绩的大擂台。通过“五水共治”的工作实践,不仅开启了浙江发展的未来,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更打造了一支过得硬、打胜仗的“狮子型”干部队伍,提振了各级干部敢于担当、勇于攻坚的精气神。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群众最关注公平公正。公平正义的风向标,就是能不能、敢不敢抓住“关键的少数”。在涉及利益调整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中,一些县市就从党员干部、代表委员、名人富人牛人等“关键的少数”打开突破口,使得过去似乎积重难返的治水、拆违势如破竹,这也在实践中提高了干部依法治理的能力。三年治水,浙江基层党建得以大幅提升,不仅恢复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也引领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态。

八、“五水共治”关乎全局,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十三五”时期要续写浙江科学治水新篇章

“五水共治”旨在修复江河湖溪、重构生态系统、倒逼经济转型、提升生活品质。三年治水实践,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五水共治”是贯彻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补齐浙江生态环境短板的战略选择,是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的生动实践,牵动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各个方面,切中了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千头万绪工作的“牛鼻子”,是治省兴省的关键之策。

浙江下一步怎么治水,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治水,省委立意深远、意志坚定、部署周密。省委提出,深入推进“十三五”时期“五水共治”工作,必须紧紧咬住“一个大目标”: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必须坚持“两手发力”:要坚持治理存量与优化增量两手并举。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关键”:把握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科学治水的“衣领子”,补齐短板这个统筹治水的“发力点”,构建体制机制这个长效治水的“定海针”。必须狠抓“四项举措”:念好拆、治、归“三字经”,坚定不移打好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下好清、挖、截“三手棋”,坚决彻底根治污泥浊水;唱响治、建、管“三部曲”,着力优化水环境、水项目、水制度供给结构;演好政、企、民“三重奏”,构建全民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我们一定要像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的那样,大力弘扬大禹治水精神,以翻篇归零的心态再出发,以严实的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强化看齐意识,“对标比学”抓落实;强化奉献意识,“功不在我”抓落实;强化使命意识,“赶考交卷”抓落实;强化战斗意识,“猛虎扑食”抓落实;强化廉政意识,“干净干事”抓落实,深入推进科学治水的新探索新实践,让“五水共治”宏伟蓝图化为浙江的美好现实。

第五篇:调研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调研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研报告”、“关于××××的调研报告”、“××××调研”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研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研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研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研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研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

下载一个后进村由乱到治的轨迹和启示的调研报告[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后进村由乱到治的轨迹和启示的调研报告[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