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培养调研报告
干部培养调研报告
干部培养调研报告
选拔培养年轻干部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长远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加快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着力构建干部选任进出有序、培养内外互补、考核动静结合、管理宽严相济的工作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年轻干部队伍。
主要做法
(一)坚持多层面选配,调优队伍结构。拓宽入口、充实力量。由于历史原因,一度时期我县县乡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力量不足,从xxxx年—xxxx年10年时间里,全县仅招录公务员95名(不含公检法),年轻干部长期短缺。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县一方面建立了公务员提前退休激励机制,通过腾编腾岗,xxxx年—xxxx年2年新招录公务员203名,为年轻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规模储备、适时使用。实施“百名年轻干部培养工程”,xxxx年,“三荐双选”遴选产生了100名年轻干部培养对象,其中有39人被提拔重用,也有10人因表现一般、不服从组织安排等原因被取消培养资格。xxxx年5月,我县对“百名年轻干部培养工程”进行深化,经过两轮“民主推荐”、组织审核、集体审定,公开选拔了200名年轻干部,分类纳入正科、副科、科员和办事员四级干部人才库,对各个层级优秀干部做到情况明了、选用有据。
(二)坚持多渠道培养,提升能力素质。培养和储备优秀年轻干部,是提升竞争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实行分类式培养。根据年轻干部不同情况,推行预任式培养、定向式培养、外挂式培养、交流式培养,让各层面各类别年轻干部尽快成长,先后选派3名机关优秀副职干部到乡镇主持政府工作、135名年轻干部赴高校培训、93名干部到县招商局和征收办挂职锻炼,促进了年轻干部历练成长。二是实行差别化培养。对领导班子中的年轻干部,重在开阔眼界胸襟,实施“三外培训”,先后组织100余人到境外、省外、市外学习研修,3人赴美参加城市建设高级研修班,120人赴浙江大学等名校参加培训。对其他年轻干部,重在优化能力结构,实施“三训工程”,组织85人进军营集训、到高校培训、赴一线实训。三是实行系统性培养。统筹县乡办学资源,开展“百班联办”,实现了组织调训和自主选学的有机结合。建立干部考学制度,实行“三考三反馈”,将考试成绩向单位党组(委)反馈、考察结果向部务会反馈、考评得分在网上反馈,增强了培训质效。强化干部培训后期评估,实行跟踪回访、互动交流,促进年轻干部勤思考、常运用,巩固和深化了培训成果。
(三)坚持多方位管理,促进履职尽责。按照从严管理的要求,切实加大年轻干部的监管力度。一是坚持常态考核。建立年轻干部工作实绩定期申报制度,按月申报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等进展情况,及时充实实绩管理信息库,动态掌握干部履职状况;建立后备人才库,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实时记录,准确掌握年轻干部综合表现。二是突出人文关怀。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每半年组织一次谈心谈话活动,了解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三是强化预防监督。健全“三员一网”监督体系,聘请89名机关“一把手”、纪检组长及老干部等担任阳光监督员;实行年轻干部警示教育、关爱提醒制度,先后警示教育40人、发放关爱提醒函10份;推行新任职年轻干部“二次谈话”,结合任前任后表现,对26人进行激励式谈话、3人进行警诫式谈话。
存在问题
一是年轻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年轻干部总量偏少,在全县干部队伍中、尤其是领导班子中占比较低。在全县分布不平衡,公检法等单位较多,县直单位和乡镇相对偏少。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具有硕士以上高学历的人才较少,熟悉项目建设、城市规划、财政金融等紧缺专业方面的人才较少。
二是年轻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部分年轻干部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基层工作经验缺乏,社会经历有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部分年轻干部作风漂浮、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精神,把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当“镀金”,没有真正“墩好苗”。
三是年轻干部上升渠道不畅通。受年龄、资历、阅历、经验等 “隐性台阶”制约,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年轻干部容易受到忽视,致使政治上成长缓慢。
相关建议
一是多向交流使用年轻干部。坚持多途径选拔储备优秀年轻干部,扩大选拔视野,在把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标准关和程序关的基础上,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锻炼,发现和储备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实施“上下”交流。对县乡机关新任职年轻干部采取双向交流,丰富工作经历,提升素质能力。实施“对口”交流。重点向经济金融、城建规划等上级部门进行协调,选派年轻干部到对口部门挂职锻炼,对专业型干部“二次”调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施“平行”交流。对长期在单一岗位的年轻干部,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轮岗交流,实现从“体内循环”到“体外发展”的转变。实施“优选”交流。扩大从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渠道,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充分调动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梯次培养育强年轻干部。针对不同类型干部成长规律,让年轻干部在多种环境和不同岗位上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针对年轻干部专业成长需要,分批选派参加财政经济、城建规划等高校高端培训,提升理论水平、专业素养。选择机关年轻干部在乡镇、农村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中,锤炼基层工作能力,养成亲民爱民为民的作风。选择有发展潜质大、综合素质好的年轻干部上级对口机关跟班学习,熟悉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思路;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推进中,强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选择素质全面、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到关键岗位,进行加压培养锻炼,提升综合协调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加快成长为领导型人才。
三是动态管理管好年轻干部。坚持跟踪考核。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对年轻干部“墩苗”培养实行全程记实、跟踪考核,保证培养效果。完善县委常委、组织部门、县乡机关领导班子三级谈心谈话网络,了解年轻干部成长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缺点和存在问题,帮助健康成长。突出实绩导向。不唯“年龄”、“学历”、“身份”是举,注重从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实际能力中评判干部,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使用的力度,努力在年轻干部中树立凭实绩评优劣、定升迁、论奖惩的用人导向。强化常态管理。建立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机制,对组织管理和业务素质较弱、工作实绩差的,不适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的,畅通“出”和“下”的渠道,真正把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重要岗位上来。)
第二篇:干部培养调研报告
干部培养调研报告
干部培养调研报告
选拔培养年轻干部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长远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加快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着力构建干部选任进出有序、培养内外互补、考核动静结合、管理宽严相济的工作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年轻干部队伍。
主要做法
(一)坚持多层面选配,调优队伍结构。拓宽入口、充实力量。由于历史原因,一度时期我县县乡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力量不足,从xxxx年—xxxx年10年时间里,全县仅招录公务员95名(不含公检法),年轻干部长期短缺。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县一方面建立了公务员提前退休激励机制,通过腾编腾岗,xxxx年—xxxx年2年新招录公务员203名,为年轻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规模储备、适时使用。实施“百名年轻干部培养工程”,xxxx年,“三荐双选”遴选产生了100名年轻干部培养对象,其中有39人被提拔重用,也有10人因表现一般、不服从组织安排等原因被取消培养资格。xxxx年5月,我县对“百名年轻干部培养工程”进行深化,经过两轮“民主推荐”、组织审核、集体审定,公开选拔了200名年轻干部,分类纳入正科、副科、科员和办事员四级干部人才库,对各个层级优秀干部做到情况明了、选用有据。
(二)坚持多渠道培养,提升能力素质。培养和储备优秀年轻干部,是提升竞争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实行分类式培养。根据年轻干部不同情况,推行预任式培养、定向式培养、外挂式培养、交流式培养,让各层面各类别年轻干部尽快成长,先后选派3名机关优秀副职干部到乡镇主持政府工作、135名年轻干部赴高校培训、93名干部到县招商局和征收办挂职锻炼,促进了年轻干部历练成长。二是实行差别化培养。对领导班子中的年轻干部,重在开阔眼界胸襟,实施“三外培训”,先后组织100余人到境外、省外、市外学习研修,3人赴美参加城市建设高级研修班,120人赴浙江大学等名校参加培训。对其他年轻干部,重在优化能力结构,实施“三训工程”,组织85人进军营集训、到高校培训、赴一线实训。三是实行系统性培养。统筹县乡办学资源,开展“百班联办”,实现了组织调训和自主选学的有机结合。建立干部考学制度,实行“三考三反馈”,将考试成绩向单位党组(委)反馈、考察结果向部务会反馈、考评得分在网上反馈,增强了培训质效。强化干部培训后期评估,实行跟踪回访、互动交流,促进年轻干部勤思考、常运用,巩固和深化了培训成果。
(三)坚持多方位管理,促进履职尽责。按照从严管理的要求,切实加大年轻干部的监管力度。一是坚持常态考核。建立年轻干部工作实绩定期申报制度,按月申报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等进展情况,及时充实实绩管理信息库,动态掌握干部履职状况;建立后备人才库,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实时记录,准确掌握年轻干部综合表现。二是突出人文关怀。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每半年组织一次谈心谈话活动,了解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三是强化预防监督。健全“三员一网”监督体系,聘请89名机关“一把手”、纪检组长及老干部等担任阳光监督员;实行年轻干部警示教育、关爱提醒制度,先后警示教育40人、发放关爱提醒函10份;推行新任职年轻干部“二次谈话”,结合任前任后表现,对26人进行激励式谈话、3人进行警诫式谈话。
存在问题
一是年轻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年轻干部总量偏少,在全县干部队伍中、尤其是领导班子中占比较低。在全县分布不平衡,公检法等单位较多,县直单位和乡镇相对偏少。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具有硕士以上高学历的人才较少,熟悉项目建设、城市规划、财政金融等紧缺专业方面的人才较少。
二是年轻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部分年轻干部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基层工作经验缺乏,社会经历有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部分年轻干部作风漂浮、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精神,把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当“镀金”,没有真正“墩好苗”。
三是年轻干部上升渠道不畅通。受年龄、资历、阅历、经验等 “隐性台阶”制约,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年轻干部容易受到忽视,致使政治上成长缓慢。
相关建议
一是多向交流使用年轻干部。坚持多途径选拔储备优秀年轻干部,扩大选拔视野,在把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标准关和程序关的基础上,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锻炼,发现和储备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实施“上下”交流。对县乡机关新任职年轻干部采取双向交流,丰富工作经历,提升素质能力。实施“对口”交流。重点向经济金融、城建规划等上级部门进行协调,选派年轻干部到对口部门挂职锻炼,对专业型干部“二次”调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施“平行”交流。对长期在单一岗位的年轻干部,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轮岗交流,实现从“体内循环”到“体外发展”的转变。实施“优选”交流。扩大从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渠道,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充分调动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梯次培养育强年轻干部。针对不同类型干部成长规律,让年轻干部在多种环境和不同岗位上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针对年轻干部专业成长需要,分批选派参加财政经济、城建规划等高校高端培训,提升理论水平、专业素养。选择机关年轻干部在乡镇、农村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中,锤炼基层工作能力,养成亲民爱民为民的作风。选择有发展潜质大、综合素质好的年轻干部上级对口机关跟班学习,熟悉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思路;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推进中,强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选择素质全面、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到关键岗位,进行加压培养锻炼,提升综合协调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加快成长为领导型人才。
三是动态管理管好年轻干部。坚持跟踪考核。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对年轻干部“墩苗”培养实行全程记实、跟踪考核,保证培养效果。完善县委常委、组织部门、县乡机关领导班子三级谈心谈话网络,了解年轻干部成长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缺点和存在问题,帮助健康成长。突出实绩导向。不唯“年龄”、“学历”、“身份”是举,注重从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实际能力中评判干部,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使用的力度,努力在年轻干部中树立凭实绩评优劣、定升迁、论奖惩的用人导向。强化常态管理。建立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机制,对组织管理和业务素质较弱、工作实绩差的,不适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的,畅通“出”和“下”的渠道,真正把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重要岗位上来。)
第三篇:干部培养调研报告
干部培养调研报告
干部培养调研报告
选拔培养年轻干部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长远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加快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着力构建干部选任进出有序、培养内外互补、考核动静结合、管理宽严相济的工作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年轻干部队伍。
主要做法
(一)坚持多层面选配,调优队伍结构。拓宽入口、充实力量。由于历史原因,一度时期我县县乡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力量不足,从xxxx年—xxxx年10年时间里,全县仅招录公务员95名(不含公检法),年轻干部长期短缺。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县一方面建立了公务员提前退休激励机制,通过腾编腾岗,xxxx年—xxxx年2年新招录公务员203名,为年轻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规模储备、适时使用。实施“百名年轻干部培养工程”,xxxx年,“三荐双选”遴选产生了100名年轻干部培养对象,其中有39人被提拔重用,也有10人因表现一般、不服从组织安排等原因被取消培养资格。xxxx年5月,我县对“百名年轻干部培养工程”进行深化,经过两轮“民主推荐”、组织审核、集体审定,公开选拔了200名年轻干部,分类纳入正科、副科、科员和办事员四级干部人才库,对各个层级优秀干部做到情况明了、选用有据。
(二)坚持多渠道培养,提升能力素质。培养和储备优秀年轻干部,是提升竞争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实行分类式培养。根据年轻干部不同情况,推行预任式培养、定向式培养、外挂式培养、交流式培养,让各层面各类别年轻干部尽快成长,先后选派3名机关优秀副职干部到乡镇主持政府工作、135名年轻干部赴高校培训、93名干部到县招商局和征收办挂职锻炼,促进了年轻干部历练成长。二是实行差别化培养。对领导班子中的年轻干部,重在开阔眼界胸襟,实施“三外培训”,先后组织100余人到境外、省外、市外学习研修,3人赴美参加城市建设高级研修班,120人赴浙江大学等名校参加培训。对其他年轻干部,重在优化能力结构,实施“三训工程”,组织85人进军营集训、到高校培训、赴一线实训。三是实行系统性培养。统筹县乡办学资源,开展“百班联办”,实现了组织调训和自主选学的有机结合。建立干部考学制度,实行“三考三反馈”,将考试成绩向单位党组(委)反馈、考察结果向部务会反馈、考评得分在网上反馈,增强了培训质效。强化干部培训后期评估,实行跟踪回访、互动交流,促进年轻干部勤思考、常运用,巩固和深化了培训成果。
(三)坚持多方位管理,促进履职尽责。按照从严管理的要求,切实加大年轻干部的监管力度。一是坚持常态考核。建立年轻干部工作实绩定期申报制度,按月申报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等进展情况,及时充实实绩管理信息库,动态掌握干部履职状况;建立后备人才库,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实时记录,准确掌握年轻干部综合表现。二是突出人文关怀。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每半年组织一次谈心谈话活动,了解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三是强化预防监督。健全“三员一网”监督体系,聘请89名机关“一把手”、纪检组长及老干部等担任阳光监督员;实行年轻干部警示教育、关爱提醒制度,先后警示教育40人、发放关爱提醒函10份;推行新任职年轻干部“二次谈话”,结合任前任后表现,对26人进行激励式谈话、3人进行警诫式谈话。
存在问题
一是年轻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年轻干部总量偏少,在全县干部队伍中、尤其是领导班子中占比较低。在全县分布不平衡,公检法等单位较多,县直单位和乡镇相对偏少。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具有硕士以上高学历的人才较少,熟悉项目建设、城市规划、财政金融等紧缺专业方面的人才较少。
二是年轻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部分年轻干部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基层工作经验缺乏,社会经历有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部分年轻干部作风漂浮、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精神,把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当“镀金”,没有真正“墩好苗”。
三是年轻干部上升渠道不畅通。受年龄、资历、阅历、经验等 “隐性台阶”制约,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年轻干部容易受到忽视,致使政治上成长缓慢。
相关建议
一是多向交流使用年轻干部。坚持多途径选拔储备优秀年轻干部,扩大选拔视野,在把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标准关和程序关的基础上,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锻炼,发现和储备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实施“上下”交流。对县乡机关新任职年轻干部采取双向交流,丰富工作经历,提升素质能力。实施“对口”交流。重点向经济金融、城建规划等上级部门进行协调,选派年轻干部到对口部门挂职锻炼,对专业型干部“二次”调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施“平行”交流。对长期在单一岗位的年轻干部,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轮岗交流,实现从“体内循环”到“体外发展”的转变。实施“优选”交流。扩大从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渠道,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充分调动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梯次培养育强年轻干部。针对不同类型干部成长规律,让年轻干部在多种环境和不同岗位上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针对年轻干部专业成长需要,分批选派参加财政经济、城建规划等高校高端培训,提升理论水平、专业素养。选择机关年轻干部在乡镇、农村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中,锤炼基层工作能力,养成亲民爱民为民的作风。选择有发展潜质大、综合素质好的年轻干部上级对口机关跟班学习,熟悉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思路;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推进中,强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选择素质全面、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到关键岗位,进行加压培养锻炼,提升综合协调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加快成长为领导型人才。
三是动态管理管好年轻干部。坚持跟踪考核。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对年轻干部“墩苗”培养实行全程记实、跟踪考核,保证培养效果。完善县委常委、组织部门、县乡机关领导班子三级谈心谈话网络,了解年轻干部成长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缺点和存在问题,帮助健康成长。突出实绩导向。不唯“年龄”、“学历”、“身份”是举,注重从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实际能力中评判干部,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使用的力度,努力在年轻干部中树立凭实绩评优劣、定升迁、论奖惩的用人导向。强化常态管理。建立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机制,对组织管理和业务素质较弱、工作实绩差的,不适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的,畅通“出”和“下”的渠道,真正把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重要岗位上来。)
第四篇: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情况调研报
告
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情况调研报告2007-02-02 23:05:3
4近年来,武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加大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力度,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取提了显著成效,为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党外干部的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党外干部名,占干部总数的,其中民主党派名,占党外干部总数的,无党派名,占;党外县级以上干部名,占全市县级干部总数的,科级干部
名,占科级干部总数的,党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人。
各县区政府领导班子均配备了名党外干部,县区政协领导班子共配备了名党外干部。市直个部门、单位配备了党外干部。
二、我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做法与成效、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自觉性。
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坚持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基本前提,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保证,是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武威市认真贯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中发号文件)精神和全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使各级党组织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充分认识到,吸收党外人士参加政权建设,坚持同他们合作共事,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利于对党和政府工作以及党内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集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方面的特长和优势,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从而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阔视野,不断加大对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力度。
一是认真落实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市委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组织、统战部门联系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联系会议互通情况,研究解决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部门在选拔党外干部时,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考察时双方共同参与。对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对党外干部的选拔使用实行倾斜政策。市委在先后出台的《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认真搞好县区换届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等干部选拔任用文件中,对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做到了两个优先,在提拔干部时,党外干部优先考虑,在监察、审计、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优先配备党外干部。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时,对党外干部的学历、年龄、任职年限等都予以适当放宽。三是唯才是举,大胆选拔使用。特别是市委抓住撤地设市部门班子调整和县区换届的有利时机,坚持唯才是举,按照“成熟一个、选拔一个”的原则,及时大胆选拔优秀党外干部。年结合县区换届,为个县区政
府班子全部配备了党外干部,个县区政协班子共配备名党外干部。同时,结合市直部门班子调整,在党外干部担任政府部门实职上下功夫,先后为市法院、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和单位配备了党外干部。各县区、市直各部门也把党外干部的选拔使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全市担任一把手的党外干部有名,市直各部门共聘请特约监察员、督导员等名。三县认真落实党外干部的政治安排,积极推荐各界各个层次的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目前,全市有名党外人士担任省人大代表;有名党外人士担任市人大代表其中有名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占代表总数的;有名党外人士担任县区人大代表其中有名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有名党外人士担任省政协委员;有名党外人士担任市政协委员,占委员总数的其中有名担任市政协常委,占常委总数的;有名党外人士担任县区政协委员其中,有名担任县市区政协常委,有名担任政
协副主席。、注重培养,努力为党外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针对我市党外干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规划,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要,通过不同渠道,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养。一是抓理论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党外干部到各级党校和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从年至今,全市共有名党外干部参加了各级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班,有多名党外干部参加了县区举办的各类主体培训班和业务培训班次,同时还有计划地选派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党外干部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组织他们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管理等新知识,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尽快成为懂业务、会管理、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抓实践锻炼,针对党外干部集中分布在基层和教学、科研、卫生等事业单位的实际,对掌握的重点对象进行“补台阶资历,补领导经验,补工作阅历”的“三补”工作。按培养
使用的方向,把素质好,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党外干部,放到基层单位或有一定台阶的领导岗位上压担子。近几年,市县区先后选拔了多名党外干部到基层领导岗位有重点地进行培养锻炼,选送多名党外干部到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有名党外干部到国外进行学习考察。三是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每年结合工作实绩考核和平时班子考察注意发现有发展潜力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并定期进行考察跟踪管理,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培养,及时调整补充,以便在需要时及时使用。对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外领导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做好劝留在党外发挥作用的工作。向省上推荐省管党外后备干部名,县、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党外干部达到名和名。、强化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外干部的事业性和责任感。
一是坚持政治上真诚信任,工作上大胆启用。除纯属党务工作外,党外干
部与同级中共党员干部政治待遇一样。根据分工,凡应由党外干部负责处理的事情,一律放手让其处理,做到行政工作上有指挥权,处理问题时有决策权、人事任免上有建议权。积极提倡中共党员干部与党外干部交朋友,密切与党外干部的关系。通过召开党外实职干部座谈会、与党外干部交友联系等,密切了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的联系,做到了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党外干部,在工作上放手使用党外干部,对党外干部的各种困难,各级党委都及时予以解决,较好地发挥了党外干部的作用,市上和各县区都建立了重大问题情况通报制度,经常性邀请党外干部征求意见建议,定期不定期研究多党合作方面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党内主要负责同志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热情支持党外同志对全局工作或重点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并要求基层中共党组织和负责同志,从党与非党合作共事的高度认识和对待党外领导干部分配的工作,拓宽
党外干部参政议政渠道,努力为党外同志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党外干部和社会各界感受到中共党组织的关心和信任。二是坚持在工作上责任到头,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一视同仁,加强考核,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了克服党外干部的客座思想和自卑心理,市上和各县区都制定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党外干部的思想状况、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要求基层党组织为党外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同时与党外同志坦诚相见,征询党外干部的意见。在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对党外干部一视同仁,既考核他们在任职期间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又考核他们在各自的党派组织和党外群众中的影响和作用,并将考核结果和考评意见进行反馈,从而强化了党外领导干部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的意识,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考核中有名党外副县区长被评为优秀县处级领导干部。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些问题。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党外干部实职安排上力度不够大。在县区人大班子中尚未配备党外干部,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中党外干部的配备数量偏少。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认识不足。不少同志在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上不到位,思维方式依然受传统的框架束缚,仍一些偏见和错误认识,如:“党内具备条件的人有的是,用不着到党外去找”,“党外干部大都属专业技术人才,让他们担任领导职务不好发挥其特长”。致使党外干部安排工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即使安排也大多是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工作薄弱。、选人面窄。由于受习惯势力的束
缚,在选拔干部时,视野狭窄,习惯于从党内找,即便是选拔非党干部,也是认为只有民主党派成员才是党外干部,把眼睛紧盯着几个党派代表人物,出现了“从极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而且影响了其他党外干部的积极性。、培训不力。在对党外干部的培养过程中,目前普遍存在培训力度不大的问题,专门针对党外干部的培训少,党外干部参加高层次理论学习培训的机会更少,致使党外干部得不到高层次的培训,影响了党外干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的提高,使党外干部出现提拔难,学习提高也难的情况。
四、几点建议、加强培养教育。对已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班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各级党外干部到各级党校和行
政学院学习,继续办好党外干部理论培训班和专题学习班等。根据党外干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各级党外干部进行轮岗或挂职锻炼。要按培养使用的方向,把基本素质好、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党外干部,放到基层单位或一定层次的领导岗位上压担子;对拟担任较高层次重要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要及时进行交流或轮岗锻炼。对党外干部的培养要注意从基础抓,把县级作为重点,通过培养使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基本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与工作业务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基本掌握科学决策、行政管理等领导方法,在政治、业务素质方面有明显的提高。、积极选拔。在政府换届选举中,要通盘考虑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当地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可由上级党委推荐、选派。现领导班子中没有党外干部的,如有合适人选,可以随时补充。为
了使党外干部能够胜任新的工作和顺利当选,可以把他们提前放到适当的领导岗位上,使他们经受锻炼,取得政绩,提高声望。要广开视野,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定向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坚持走群众路线,注意社会公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要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推荐党外领导干部人选的作用。要注意从民主党派领导成员、工作骨干和基层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优秀党外知识分子中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对推荐上来的人选,要认真分析,做好考察,既要坚持条件,不降格以求,也要从实际出发,不求全责备。要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工作方法,为党外领导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掌握一批党外后备干部名单,名单确定后,要建立档案,定期进行考察,加强管理,及时调整补
充。要注意备用结合,党外后备干部是已经具备担任一定领导职务条件且工作需要的,要及时起用。对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外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要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做好工作,使他们心情愉快地继续留在党外发挥作用。、各级组织,统战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部门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组织部门要按照现行干部管理体制,做好党外干部任职前的考察,认真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并负责综合呈报党委讨论。统战部门要发挥经常联系党外人士的优势,积极物色、精心培养、认真推荐、热情服务,主动做好党外干部工作。对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进行换届中调整时,统战部门参与考察。工作中,两个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互相支持,密切联合,协调一致,加强检查,抓好落实。
第五篇:关于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调研报告
关于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度重视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一大批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得到快速成长,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结合工作中的思考,对我市近年来在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主要做法作一归纳总结。
一、主要工作
概况
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是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防止出现女干部、党外干部“青黄不接”、“临渴掘井”现象,市委着眼2011年市镇两级集中换届工作和全市领导班子建设需要,专题研究全市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召开全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分析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部署;并制定出台《女干部、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实施规划》,提出了“各镇(办园场)党政领导班子中要有1名以上女干部,市直一级单位中逐步达到80%以上的党政班子配备女领导干部,内设机构中的女领导干部至少达到15%以上,有计划地选配适当数量的优秀女干部担任镇(办园场)和市直一级单位党政班子正职;镇(办园场)和市直一级单位党政班子后备干部中每个单位至少要有1名女干部,逐步在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化局、市科技局、公检法司等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密切相关、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性强的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党外干部”的工作目标。根据培养规划方案,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工作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妇联组织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的工作联系制度,全方位地加强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选拔培养。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市“四大家”领导班子均按要求配备了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各镇(办园场)党委领导班子至少配备了1名女干部,其中党委书记2人,常务副职2人;市直一级单位中68%的单位配备了女干部,其中一把手4人。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共有党外干部20人。
二、采取的具体措施
坚持把培养锻炼作为抓好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整体素质。
1、注重源头质量。坚持既注重扩大数量,又注意形成合理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的原则,在每年招录的选调生和公务员中保持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加强跟踪培养和实践锻炼,及时将其中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干部列入后备干部队伍重点培养。去年对全市镇(办园场)和市直党政部门领导班子副职后备干部调整补充后,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占后备干部总数的36%。
2、注重教育培训。把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理论培训工作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采取多种方式,完善培养内容,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培养。一方面注重政治思想和文化知识的培养。以市委党校为主要阵地,结合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实际,对女干部和党外干部进行轮训,举办了多期主题培训班;同时在其它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也注重吸收一定数量的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参加,不断提高其调训比例,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各级党组织为主体,针对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群体的特殊性,切实从心理健康和心理意志上加强培养,(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重点是通过谈心、谈话多种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着力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
3、注重实践锻炼。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积极搭建成长平台,在基层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开眼界、长见识。重点是建立健全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交流、轮岗、上挂、下派和外派等方式,组织安排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到基层、到经济工作的第一线去工作,进行多领域、多环境、多岗位、多层次的锻炼和考验。,共选派4名优秀女干部到武汉城市圈、仙洪试验区和省直综合部门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开阔视野,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要坚持培养教育与提拔使用相结合,在培养成熟的基础上优先提拔使用,使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人才效益。
1、要放开视野,拓宽选任渠道。突破身份、区域、行业等界限,打破“三支队伍”间的壁垒,注重从企事业单位和其它行业、部门选拔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因人而用,量才授职。
2、要创造条件,大胆使用。坚持每次调整干部都把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作为重点考虑对象,通过“压担子”、“加凳子”、“腾位子”等多种途径,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对其中素质较高、表现突出者优先提拔,大胆重用,打通女干部和党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的渠道。
3、要多措并举,量化使用。建立女干部
和党外干部使用常态化机制,按照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锻炼工作规划和既定工作目标要求,对达不到性别、党派结构要求的领导班子,分别采取交流、定向选拔和“先进后出”等方式,对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实行量化使用。通过“先进后出”的方式,为领导职数有限的市直党政部门配备女干部;采用“空一补一”、交流任职的方式,始终保持每个镇(办园场)领导班子中至少有1名女干部的合理性别结构;通过定向选拔方式,使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的配备率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