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调研报告
全县紧扣农村党组织服务效能不足的短板,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取得了以服务暖民心,以服务聚人气的良好成效,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近期,对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主要载体、实践做法和具体成效进行了专项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
紧盯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实施了农村末端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县114个村(社区)党群活动场所拓展六项服务、健全保障制度、有序开展活动,使党组织有了“人缘”、聚了“人心”,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一是开展代办领办。在“县有政务大厅、镇有便民中心、村(社区)有便民服务室”三级服务网络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建章立制、完善设施、行政下放等措施,将医保合疗、养老保险、民政救助等6大类32项政务服务审核前移,专人坐班值班、代办领办,农村活动阵地有人办事、方便办事成为常态。同时,配备电脑、打印机、饮水机、无线网络等办公和服务设施,保障了群众办事的各项基本需求。
二是提供便民服务。统一设置便民服务工具柜,购置五金电料、水暖耗材、小型机具、救急药品、文体器材等群众不常备的生产生活工具和应急物品,免费借用群众,解决群众一时之需。由村干部牵头、有技术的党员群众参与,组建志愿服务队,提供水电维修、家政服务、应急帮助等,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孤寡老人的“燃眉之急”。
三是推进金融服务。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合等金融机构,建立农村组织和金融基层网点“双基联动站”,统一配备“金融E终端”、移动销售终端(POS机),从村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贫困群众中确定专(兼)职业务员,纳入考勤考核管理,统一培训、坐班服务,使群众不出村就能办理存款、转账、取钱、缴费等金融业务,在家门口就能缴纳水电费用、领取低保养老金等。
四是拓展电商业务。对接大型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提供网络代购、商品零售、快递分发、产品购销等电商服务,完善了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让群众在家就能购买生产生活所需的高品质商品。以党支部为主导,合作社牵头,吸纳群众参与,依托电商平台宣传、包装、推广、销售本地农产品,分析供求信息,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全面实现“电商进农村”。
五是实施产业帮扶。发挥党支部在产业、就业方面的信息优势,搭建技术指导和劳务信息咨询平台,有效整合农村剩余劳力、技术人员特长、企业用工需求等方面信息,通过党组织牵线联系、服务平台按需分配的方式,双向提供农资购买、农机调配、农民务工、农产品销售等中介服务,盘活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和技术人才队伍资源,架起了农民致富增收的“信息桥”。
六是延伸养老服务。积极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农村人口看病难的问题,借助精准脱贫政策和项目,对农村党群活动阵地的闲置房屋进行扩建改造,建设高标准农村“幸福院”14个,村级卫生室全覆盖,通过“有偿+无偿”“帮扶+互助”等模式,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康复、日间照料、病残救助等服务,让农村群众也能享受到高质量地社会公益服务。
二、存在问题
通过拓展“六项服务”功能,有效整合了基层党组织的公共资源、服务措施,解决了活动阵地使用率不高、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服务群众不经常等问题,增强了党支部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但是,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服务事项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目前,村级便民服务室按照统一模式提供服务,基本满足群众需求,方面群众生产生活。但因各村产业特点、生活条件、居住分布等实际情况不同,群众需求差异化较大,存在服务事项与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不密切,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等问题。比如,城区周边群众对技能培训、务工信息的需求更多,后川偏远农村群众对代办领办、金融电商服务利用率更高,生活水平较好村组的群众对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更加向往,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具有针对性、特色化的服务功能。
二是服务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党组织教育监督管理党员的办法不多,党员服务群众积极性不高,存在被动服务多、上门服务少问题;有的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在落实值班坐班、代办领办、承诺兑诺等相关制度有形式化现象,服务触角不深入、服务覆盖不到位;一些村干部能力素质低,对一些办事流程、程序环节、审批事项不清楚,影响了办事效率和结果。
三是服务基础和保障还需要巩固提升。在拓展和完善便民服务功能的过程中,仅对基础条件较好、群众居住集中的村组进行了资源整合,推行“六项便民服务”。对部分条件较差、人口较少、位置偏远的村组,服务功能仍局限在代办领办、日常帮扶等基本服务方面,在拓展服务空间上存在较大难度。同时,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工作经费有限,致使部分服务难以高水平开展和日常维持,制约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三、对策建议
进一步找准服务型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突出政治功能,增强引领力、推动力、凝聚力,使支部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强化服务功能,全力构建综合便民服务体系,使工作方法、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一是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把建强党组织作为优化服务、提升质量的基础保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
(一)规范组织运行。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严肃组织生活,规范议事规则,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农村“双报告”等制度,探索建立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和党员议事会制度,形成党员参与管理、参与服务、参与监督的有效机制。健全民意收集、民情分析、民声回应等制度,动态掌握党员群众的真实愿望和需求,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功能具有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推动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能人创建示范园、领办企业等措施,打造一批有规模、有成效、有带动作用的党建产业示范基地和企业,引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增强党支部向心力。
(三)加强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整合驻区单位、行业部门和各个领域的优势资源和干部力量,形成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格局,实现组织优势、社会资源、服务功能的最优整合和效应最大化。
二是提升党员活动阵地服务功能。全面实施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投资新建、资源整合、业务归并等措施,让每个阵地都成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
(一)统一落实标准化配置。对活动阵地进行改造升级,每个活动阵地至少设置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图书阅览室,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视讯系统全覆盖、党务管理信息终端全覆盖;配齐办公和服务设施,充分保障党组织活动、政务处理、群众办事的各项基本需求。
(二)区别落实个性化配置。有效利用闲置场地、富余房屋,对活动阵地功能进行拓展延伸,建设医务室、调解室、便利店、村史馆、文体广场、道德讲堂等,购买文体器材、声响器乐、表演服饰等,满足基层群众在医疗保健、民俗文化、大众娱乐、体育健身等方面需求。
(三)重点落实高端化配置。每年按照20%的比例,选取群众居住集中、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村,依托党群活动中心,建设农村“幸福院”、社区互助中心等,提供区域性健身康复、日间照料、学生托管等多样化服务。
三是构建高质量组织服务体系。突出农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协调优势,以“群众需求什么、我们提供什么”为服务宗旨,构建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的党组织服务体系。
(一)做优“六项服务”举措。在持续落实政务代办、电子商务、便民服务、普惠金融、产业帮扶、公益联盟等“六项服务”的基础上,紧盯群众需求变化,拓展服务内容、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在村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多元服务。
(二)组建专业服务队伍。采取“支部牵头、党员主导、群众参与”的方式,以村干部和青壮年党员为主体,吸纳农村能人、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围绕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文化宣传、产生需求等内容,组建多元化便民服务队伍,开展区域化、专业化服务。
(三)规范引导农村自治。党组织要主动支持、参与和领导红白理事会、群众文化活动、村规民约建设等群众组织、群众活动和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开展邻里关爱、互帮互助活动,自觉参与应急抢险、治安维护、环境整治、邻里团结等工作,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风尚。
四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建立完善便民服务保障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将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
(一)规范服务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干部坐班值班、代办领办、承诺践诺、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值班公示栏和去向告知栏,严格落实承诺履职积分管理考核办法,通过季度打分、年终评定百分制考核,做到量化评定服务质量,确保便民机制长期坚持,群众长期受益。
(二)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把“问题墙+回音壁”制度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措施,通过上级检查指导、自身对照查摆、群众反映监督等办法,每季度列出各方面反馈的突出问题,制定措施、夯实责任、明确时限、逐项整改,并接受群众评议,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把服务成效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考核奖惩等重要依据,对组织评价优、群众口碑好、工作业绩突出的,落实评先评优、表彰奖励等措施,对服务效果差、群众满意度低的党组织,列为后进整顿对象,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正把各项服务做细做实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