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报告 书记
调研报告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根据我矿“一个机制、四个载体”的活动要求,结合我队的工作特点和具体情况,广泛开展以做好队组管理、保持生产稳定为目标,加强生产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构建了和谐队组,并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专题工作组,深入到各作业地点和生产班组,以落实党员“五个好、五带头”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查找问题。
在活动中,我支部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个中心,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以不断加强、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为突破,努力培养建立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会做事的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队安全生产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努力建设一支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党组织队伍,是本次调研的重中之重。
1、加强对党员的德、能、勤、绩、廉的考核力度。
通过本次调研,针对党员各方面工作表现进行监督,重点考察其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表现,以班子建设、生产工作、班组管理等情况进行考察,全面了解其组织生产和工作方法、程序、质量、成效等方面的情况。
2、提高党员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党员责任心。
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党支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进取心。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管理监督,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本着“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的原则,坚持正常的党员生活,严格组织纪律。对不遵守党的纪律,不执行党的制度、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针对当前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
3、健全制度,抓好干部监督管理。
严格程序,完善机制,不断提高党员监督管理水平。强化对跟班党员的监督,重点放在工作作风落实、生产工作落实、对班组注重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履行岗位职责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在党员中开展以“思想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建设,进一步完善我支部队伍议事、决策、规划、执行、分工的工作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把监督贯穿于决策和执行的各个环节,严格进行监督检查。
二、本次调研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党员还处在思维定势,习惯于用“老办法”开展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糙。
2、在考核中发现部分党员,在工作中存在不积极、不主动,不能把握正确的原则立场,有的思想观念保守,工作被动,缺乏开拓精神。
3、部分党员缺乏活力,事情能推就推,能拖就拖。
三、针对以上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解决办法。
1、在党员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工作作风问题。带头剖析党性党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我队生产中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想领导之所未想、谋领导之所未谋,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为我队如何做好最后一个月的安全生产献计献策。
2、加强对部分党员的培训,提高党员责任心、使命感,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在工作中,存在的安于现状、不求上进、不注意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能力不适应煤矿工作的问题。
3、激励党员,对在安全生产中表现突出的党员要给予公开表扬,坚决杜绝对工作研究不深不透,工作要求低、标准低,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的问题;监督党员干部及时改正,安全意识淡泊、宗旨意识模糊的问题;解决见事迟、反应慢,完成工作效率低、延办拖办、推诿扯皮的问题。
4、党员之间平时都要多谈心交心,遇事多沟通,增进了解,加深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构建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形成一面旗,站成一面墙,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搞好我队安全生产及各项工作不懈努力。
开拓二队宋爱兵
2010 年11月23日
调研报告
开拓二队宋爱兵2010年11月23日
第二篇:乡党委书记调研报告
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乡党委书记
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着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的巩固,关系着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扎实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我们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采取平时了解和集中调研相结合,听汇报与实地采访相结合,集体座谈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办法,走访党员162人,走访群众221人,召开座谈会10次,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我乡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的现状和自身的主要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党委共有13个村,两个乡直支部,有党员 人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坚持统筹兼顾,夯实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基础。
1、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乡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明确要求各各支部年初制定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计划,要有步骤、有目标,将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列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增强了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对党员培养发展和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
2、科学制定计划,注重薄弱环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将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性计划向农村生产一线的优秀分子倾斜。发展党员工作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改善结构”的前提下,注重做到“三个优先”,注意对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加以引导、培养。一是优先发展懂科技、能带头致富并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的优秀分子;二是优先发展有文化的优秀青年、复员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人员等;三是优先发展有经济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培养前途的村干部。
(二)聚民心谋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1、明确目标,搞好农村党员发展规划。注重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应放在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农村青年,乡企业中的骨干分子和农村劳动致富带头人,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其他村后备干部以及农村青年妇女。通过“三培双带”等方式,着力解决选定发展对象困难的现状。
2、多措并举,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等党建主题活动,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关爱党员送温暖、抓作风促发展、走访党员月等活动,组织了义务送医下乡、义务修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党章知识竞赛等等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激发了广大积极分子、优秀青年的加入组织的政治热情。
(三)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1、实行发展党员预算制。依据党内统计系统反馈情况,在年初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建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台帐,详细列出2年内、3年及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的名单,制定发展党员计划,对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村发展党员数量提前作出预算,着重抓好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村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村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问题.2、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根据年初制定的发展党员计划,对各支部上报的发展对象的数量、性别、年龄、文化等应达到的比例,特别是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的指标落实情况进行逐村逐人审核,对已落实指标且发展对象均符合要求的,核准领取《入党志愿书》,对未落实或发展对象达不到要求的,责令重新确定上报发展对象。
(四)围绕经济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1、突出工作中心,聚精会神地领导经济建设。凝聚党员干部的主要精力,在思想观念、工作部署安排、工作方法改进等方面都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经济工作不放松。基层党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把思想统一到抓经济上,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尽可能地关心和参与经济工作,从而形成领导经济工作的整体合力。
2、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抓好农村基层支部班子建设。一是选好带头人,实现能人治村。对内做到深挖广积,通过深化培养,拓宽选任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重点在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产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农村致富能人中大力培养选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真正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经济能人选拔到村主要干部岗位上来。二是建设支部班子,形成领导核心。坚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培养选拔有作为的村干部相结合,在优化村支部班子结构中推进工作开展。同时注意依法理顺与村委会的关系,统一步调,形成工作合力。
3、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经济素质,提升经济工作的整体水平。一是加强培训学习。大兴学习之风,提高了党员干部发展现代生产力的理论素质、科学知识水平、战略思维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开办农技培训班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加强农村党员技能培训,把党员干部培训成有技能、会运用、有产业、促增收的农村经济能人。三是扩大经济工作的参与程度。在参与经济工作的实践中,了解、熟悉经济工作,总结群众的创造,汲取群众的智慧,增强对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指导和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员结构不合理。党员队伍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结构普遍偏低,农村青年党员数量偏少,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外流较多,大多农村年轻人对党的认识不深,入党积极性不高,加上不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的工作办法不到位,导致农村党员年龄普遍老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
二是选定发展对象比较困难。当前,农村大部分优秀青年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青年很少,加之留在农村的青年各方面素质相对偏低,培养符合条件的党员难度较大。外出务工青年素质普遍较高,但若作为发展对象,对其考察的工作比较困难。
三是部分村党组织工作不够细。强调义务多,表现在在公益事业捐款、出义务工修路、计划生育、拆迁住房等方面处处让党员带头,党员权利体现少,激励措施缺乏,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热情。
四是开展教育的内容和管理方式不够活。开展教育活动无论其内容和方式上没有适时地变化,有些农村党组织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把教育活动等同于读书、念报、学文件,形势单一,内容枯燥,教育管理没有生机,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五是存在一些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制约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水平。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很有必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道路。一要联系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在教育管理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突出抓好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二要扎实抓农村党员冬训。有计划地组织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性的下村进行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级负责、分级培训、因需施教的方法;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以宗旨信念、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等为重点,注重培训实效。三要加强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认真抓好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四要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树立一批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进和典型,促进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活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考评机制。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定期学习、“三会一课”、“评先评优”等各项制度。二要要畅通“出口”,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把农村那些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去,不断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要着力解决少数村党支部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问题。加强指导、督查。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要亲自抓,研究制定培养发展党员的具体措施。对问题较多,无力抓发展党员工作的村党支部,要先进行整顿,重点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四要积极发挥包村单位和驻村干部作用,指导、协助、督促村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三)创新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切实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一要稳定农村党务工作者队伍。以有利于党务工作开展为出发点,合理进行人事安排,特别是要注重农村党务工作连续性。二要加大力度搞好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教育培训功能,以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为主,结合专家讲座、短期培训班、以会代训、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培训。三要强化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加强考核,促进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水平的提高。
第三篇:五级书记大走访调研报告
“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全县深入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按要求深入走访了部分党员、群众,广泛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宣传了党的惠民政策。
一、基本情况
活动开展期间,本人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向群众介绍了法院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情况,宣传了风景区的方针政策。群众高度评价了“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开展,反映近年来在中央、省、市、乡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提出结合景区发展和自身的生产生活情况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党工委、管委会以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协调帮助下,农村基层组织建 1
设、产业结构调整、村容村貌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等几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通过大走访也了解到部分村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农村党员结构亟待调整。通过走访了解到,现在大多数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党员数目不多,党员培养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村“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程度偏低,面对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新要求、新任务,普遍反映压力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
(二)少数居民生活相对困难。近年来整体水平较高,但是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居民中一些待就业人员、低保户、“三无”对象等生活比较困难,主要靠城镇低保或退休金维持温饱水平。在走访中发现80%的困难家庭都是因病致贫,虽然得到了政府帮助,但是长期而言仍处于贫困状态。
(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部分老年居民反映,居民很少组织积极健康,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部分居民靠打牌等娱乐。
三、几点建议
(一)抓村支部班子的建设。在逐渐改善党员年龄和文化程度结构的同时,教育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标尺,加强自身修养,时刻不忘应有形象和职责,讲究人格,注重品德,使自己的言行与党员的标准相一致。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富农本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二)办好三件实事。一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加大对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发挥社会保险的作用。加大各级财政对医疗保险的投入,降低缴费标准,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让居民参保花钱少,住院报销多,享受更多的实惠。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逐步缓解居民因病致贫的矛盾。同时加大对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落实相关政策,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二是丰富村民文化活动。加大对村民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的投入,定期维修露天体育活动设施。要发挥村委会的主导作用,组织一些群众性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比赛,观看电影等,丰富居民的娱乐方式,增加居民的幸福指数。
这次大走访活动,我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深切地感受了群众的需求,更为群众表达诉求畅通了一条有效的渠道,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件件实际的困难,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确实取得了实效。
第四篇:区党工委书记调研报告
区党工委书记调研报告
提升规划建设品位 打造现代北部新城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围绕“进一步提高蜀冈生态新区规划建设品位,打造与‘精致扬州’相适应的现代化新城”要求,近期我们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对蜀冈生态城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积极思考。
一、坚持科学发展,新区形象初步显现
自XX年成立以来,蜀冈生态新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文化铸区、项目兴区、产业强区”的发展理念,依据扬州城市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稳步推进,扬州北部新城形象初步显现。
1、注重规划先行,开发框架有序展开。一是明确发展方向。新区确立了规划是城市重要竞争力的理念,将新区发展定位为具备“人居魅力、产业动力、文化活力”的生态人居示范区、现代服务集聚区、文化创意动力区。通过国际化招标,目前,新区产业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已经完成,实现了与概念性总体规划的“三规叠加”,为新区的建设确定了总方向。二是精心编制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引领下,生态新区确定了生态、文化、市政、公建设施等专项规划10个,开发实施策略研究已基本完成。较高水准的规划策划,使蜀冈生态新区获得了投资商的普遍认同与关注,土地价值得到 一定提升,规划竞争力初步形成。
2、推进基础建设,新区环境显著改善。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根据开发时序,围绕土地运作,新区将道路、绿化、安置小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全力打造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的大平台。至目前,新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新建道路12条,总里程近20公里;绿化面积500余亩,延续了十里蜀冈长廊。二是加大拆迁安置力度。三年来,新区累计完成拆迁140多万平方米,建设安置区72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37万平方米。通过安置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改造,生态新区的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强化项目引进,新区形象显著提升。一是积极开展专业招商。新区始终注重创新招商机制,招商工作已成为“引进资源、聚集资源、配置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目前,新区已积累了国内外一流地产、旅游休闲、研发、创意文化产业、商业等领域的客户1300多家。二是产业布局逐步展开。东部片区,万科已成功开盘,龙湖即将落户,XX华纺、江苏华利、上海中星等一批项目已经开工,片区开发全面展开;西部片区,围绕汽车电子、工程咨询、软件外包、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核心现代服务业,罗思韦尔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南大苏富特软件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已成功签约或落户。
4、强化队伍建设,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一是团队能力 不断提升。通过三年时间的组织建设,新区已经形成一支具有使命感和执行力的核心团队;通过与江苏一德集团在专业策划和招商工作方面的合作,促进新区的运作水平上了新台阶。二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建设管理实践中,新区在区域开发、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区发展投资公司作为新区建设的主体平台,在资本运作、工程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这些经验成绩的取得将为新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优化发展思路,推进新区深度开发
随着新一轮区划调整工作的完成和扬州城市建设的拓展,生态新区将继续坚持“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目标,努力打造“品质城区、品质产业、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努力使品质成为蜀冈生态新区的鲜明特征,成为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思路上,着力做到“四个注重”。
1、注重产业发展与区域整体开发相协调。围绕新区的产业定位,在空间上,以“三纵一横”四条轴线为基础,扬子江北路两侧精心打造多功能、集约化、高效率的可持续性城市功能区,大力发展商务金融办公等形式的楼宇经济、办公室经济;xx北路两侧重点发展以高端地产为主的城市功能配套产业;蜀岗路南延段以研发创意产业园为主要平台和载体,大力发展汽车电子研发、软件外包、工程咨询、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通过十里蜀冈绿化长廊将上述 三条纵轴有机联系在一起,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提升区域开发整体效应。
2、注重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持适度超前,并着力生态投资,强化生态效应,规范良好的生态秩序,通过生态开敞用地,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断优化宜工、宜居的环境。另一方面,统筹考虑文化教育功能、医疗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等,向社区服务和城市服务两端延伸,逐步完善各类服务体系。
3、注重选商选资与产业项目发展相结合。一是在招商工作上,从新区的整体发展和产业定位出发,坚持以项目选商,着力引进发展势头强劲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着眼于引进龙头企业、有影响力的企业,努力形成具有新区特色的产业链和整体优势。二是在项目引进上,充分考虑产业的配套能力、升级空间,注重土地投资率、产出比及环境保护,综合考虑项目对地方税收、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效应,不断彰显新区特色。
4、注重资源利用与新区持续发展相适应。一是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避免资源的过渡消耗,注重速度和质量的统一,制定好土地开发的时序和强度规划,使其能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把握开发规模。客观分析财务现金流和土地资源供应,切实保障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均衡发展;在开发进程中,做到规划设计、征地拆迁、项目引进、组织施工、验收交用等各环节紧密衔接、互相配合、协调发展。
三、精心谋划来年,推动新区建设新跨越
XX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是新区发展提速的关键之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务实的作风、靠实的措施和扎实的工作,稳步推进生态新区的开发建设,努力打造扬州北部新城。
1、加速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开发环境。重点围绕“五路四片一区一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五路”:启动荷叶路南延段、锦汇南路及研发社区三条支路的道路工程建设。“四片”:开展好秀水河文化森林广场、万科西北侧和金辉地产东侧规划绿地的绿化工程,继续推进十里蜀冈绿化长廊建设,不断提升绿化景观。“一区”:交付安置区三期工程、基本建成四期工程,开工建设五期工程。“一线”:即协调供电部门完成110KV蒋平线的迁移改造工作。要争取在两年时间内,全面完成铁路东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基本建成铁路西区骨干路网,完成水系梳理并启动中央生态公园建设。
2、加速项目建设进程,营造新区发展的良好态势。完成“征六出五开四”的工作目标。“征六”:完成同济汽车电子研发产业园、罗思韦尔西侧地块及北侧地块、蜀冈生态 新区研发交流中心、扬州剑桥生态科技园、研祥智慧医疗技术研究院及梦天堂网络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六宗研发用地的征收工作。“出五”:实现扬子江北路西侧核心商务区地块、16、17号地块、罗思韦尔西侧地块、南大苏富特软件产业园用地等五宗地块的出让。“开四”:开工建设嘉联置业地产、金辉地产、罗思韦尔汽车电子科技园、南大苏富特软件产业园等项目。通过土地运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3、加快产业项目招引,促进招商质效再提升。一是强化产业招商。进一步强化项目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全方位推广生态新区的品牌及形象,多渠道放大生态新区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等,认真做好与国内知名的地产开发、软件服务、研发设计、教育培训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宣传、沟通与对接,不断拓展信息源、客商源和项目源。二是明确招商目标。铁路以东核心区,以“城市综合体”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利用,在扬子江北路东侧万科城项目已经启动的良好局面下,注重引进龙湖、华润、宝龙等行业领袖企业主导建设。铁路西区,以建设研发创意产业园为重点,锁定深圳研祥、零碳中心等一批重点客户,以定制化、个性化的合作模式与合作条件积极开展招商工作,以有效突破西区土地上市指标的制约,推进现代产业项目的加快发展。
4、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新区管理上水平。围绕创新、高效的工作要求,一是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按照“区域开发”的要求,变简单的土地出让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二级开发、产业三级营运等手段综合运用,在项目投资、城市经营、产业发展方面建立完善自己的投资和管理平台。二是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区别制定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努力以重点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促进项目建设,广泛吸纳各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参与生态新区建设,为新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优化考核激励机制,依据工作业绩和任务完成情况,进一步健全考核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建设与“精致扬州”相一致的现代化生态城提供保障。
第五篇:联村联户调研报告(书记)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赵红霞
我国目前的人口13亿多,约有9亿农村人口,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长时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民的增收致富,教育发展不理想,资金不到位,农村失学率一直高于城市,城乡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财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不能让我们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广大农村面临的诸多迫切问题,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领全省人民和全国同步奔小康的宏伟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在陇塬大地广泛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惠民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共定西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定发【2012】 号)以及执行为了贯彻安定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意见》精神,(安
【2012】 号)文件精神,落实联村联户干部任务,是达到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脱贫致富的目的。我校“双联”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本人作为学校“双联”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年初至今,在组织本单位教职工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同时,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主动联系了安定区新集乡丰旺村李建文等6户特困户,本人主要联系帮扶的是特困户李建文一家。现将多半年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丰旺村基本情况
丰旺村位于安定区新集乡乡东南处,全村人口人,共计户,耕地亩,党员人,个党小组,成员7人,全村困难群众户人。
2.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李建文,家庭人口人,劳动力人,耕地面积亩,因无劳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元。
家庭成员有学生务工情况
二、主要工作
(一)村民情况调查
我们公园路中学科级干部一行()人,()月()日和()月()日,我们一行()人先后 2次去安定区新集乡丰旺村,调查了解 1
农户情况,便于因地制宜地做好帮扶工作。
1.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咨询乡镇村组领导、走访农户、实地查看、发放宣传资料,翻阅村组档案等形式进行。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新集乡丰旺村的15户农民。
3.调查的主要内容
(1)农户对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的看法:中央、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的结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
(2)不满意的问题:有些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严重,如去年的洋葱。小额贷款困难。
(3)最关心的事是:惠农政策和子女上学问题。
(4)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规模养殖缺乏资金和技术。
(5)最希望村里发展的产业:规模养殖和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6)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是:多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以增加经济收入。
(7)对村干部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调查研究,谋划一条带动村民实实在在早日发家致富脱贫的道路
(8)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要求:要用真心换真情,立足长远,切切实实为联系村户增收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及早帮助谋划联系村帮扶户发展路子,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4.调查结论
根据调查,归纳农户致困的主要因素为两大类:一是人多地少,二是缺少劳力和技术。
(二)帮扶工作
1.解决农户困难。本人作为学校“双联”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在组织本单位教职工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主动联系了安定区新集乡丰旺村,李建文等6户特困户,本人主要联系帮扶的是特困户李建文一家。半年多来,我先后6次走进李建文家,与他们深入交谈,详细了解他家生产及家庭收入情况、在脱贫致富道路上遇到的实际困难等;帮助他们制定了种植、养殖计划。发放了“民情连心卡”,为他家送上元的农耕补助金及学生学习用品。
近日,我们再次走进新集乡丰旺村,走到李建文等6户特困户的家,问及他们今年种植养殖情况时,他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2.关心群众文体活动。我得知安定区新集乡政府群众健身体育设施不足的现状后,提出申请,通过学校校委会研究,为该乡捐赠了
一付篮球架和一些其它体育活动器材。
三、今后的打算
我们必须看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保持工作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群众脱贫致富,否则就成了“应景之作”。
为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扎实开展,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思想上重视,集中精力安排部署,可以通过集中辅导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认真学习理解惠民政策,对难以把握和有疑问的地方,集中联系咨询相关业务单位,努力做到把政策吃准吃透,做到准确理解,灵活应用。有些干部“进村入户”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人到位了,心思和精力没有到位。虽说该看的地方看了,该去的地方去了,就是发现不了问题,对基层的情况若明若暗,心中无数;有的下去指手画脚乱指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基层添了乱,引起群众不满。
2.实施了走访纪实制度,联户干部将走访时间、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等,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开展好联户走访工作的“参考书”。
3.真心实意做好事。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民利、造民福,真心实意排民忧、解民难,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才能真正感召群众、凝聚群众。
4.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从心底里视群众为亲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当前,群众主要的意见,集中反映在“门难进、人难见、事难办”。要充分发挥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优势、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决矛盾,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群沟通主渠道的定位职能和运作方式。真正把群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怀着赤诚之心、赤子之心,主动和群众接触、主动与群众交流、主动向群众问需,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
5.积极引导群众。坚持既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又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因势利导,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