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贫困家庭的调研报告
关于贫困家庭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大学生党员访万家”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于2013年1月25日到五华特困户张日如家进行入户走访,现将调查情况及帮扶计划措施报告如下。
一、特困户基本情况
张日如,家住梅州市五华县,农民,家中有人口8人,家中有6个小孩,其中5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都已结婚,4个女儿都嫁到外省,生活也不太富裕,很难回家一次,儿子还在读书,支出费用较大,生活来源完全靠农作物,耕地7亩,完全靠其妻子来劳作,因为其丈夫身体不太好,不能干重活,所以其妻子是家中的主心骨,以前住的房子破败不堪,很容易倒塌,他的妻子四处借钱建了房子,目前还欠债,平均月收入500,生活较为困难。
根据调查情况,其家贫困原因有:
一儿子上中专学支出费用较大,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二、除了农作物,无其它收入来源,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单一,主要以种植收入为主,偶遇干旱,农业辛勤劳作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致富的路子比较窄。
由于其文化程度较低,长期在家务农,没有外出务工的经验和技术,没有致富的观念。
此外,我们也调查了多户贫困家庭,根据调查情况,总结出了几个五华县贫困原因:
一、文化程度较低,五华县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
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援,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在五华县,多数人的家依山而建,在2006年期间,因雨水较充足,导致多处山体滑波,不少人的房屋倒塌,不得不到处筹钱建新屋,致其家徒四壁。
三因病、残致贫。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一年中看病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得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四、因上学致贫。我的家庭也因此而备受其困,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于是教育乱收费在贫困地区比较常见,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如果贫困地区的孩子考上大学,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一万元左右,有很多考的是2B学校,其
学费一年就要1万多,不包生活费,四年下来要10万多来供一个大学生,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么,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五、交通严重落后,物价昂贵,举个例子:兴宁是五华的旁县,兴宁的货物价格要比五华便宜,2014年春节期间,兴宁的桔子是2元一斤,而五华却要3.5元一斤;平时,兴宁的猪肉是11.5元至12元每斤,而五华的任意一个地方的猪肉价格都在14元以上。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造成五华商品比兴宁贵的原因是什么地方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兴宁的货物比我们五华便宜,主要原因在于其发达的交通运输能力,兴宁人能高度重视货物流通之速度。将铁路、高速公路延伸到兴宁县城,并且又能科学地利用这些发达的铁路、高速公路,让货物以最快的速度流入兴宁,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流出兴宁,从中赚取时差与利差,五华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商品,大多依赖于兴宁的提供,试想,货物经珠三角及珠三角以外的其它地方生产出来,运抵兴宁,又再经兴宁人的批发辗转到五华。兴宁人要赚取一部分的利润这是必然的,加上兴宁到五华这一段路的运输费用,五华的物价能不比兴宁贵吗?
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灾、因病残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五华要发展,首先先解决贫困原因。让人们过上好日子,面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户的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是五华政府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充分利用土地,种植一些高价值,高价格的农产品,让农民的口袋富起来。
2.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
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一是努力普及初中教育。必须把发展教育的重点放在普及初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解决部分少年儿童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问题,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产生。二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几年内使每个低收入家庭都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劳动力,这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又有长远的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专业学校、农民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中级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3.加大扶持力度,转变扶贫方式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二、三产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贫困农户由于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维持简单再生产都比较困难,要想扩大再生产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的。对于贫困户,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同时,改变面面俱到的救济式的扶贫形式,“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4.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劳动力转移是低收入农户快速增加收入的首要措施。低收入农民家庭一般有较多剩余劳动力,但劳动力转移的能力比较差,转移的劳动力较少,所以,转移劳动力是快速提高收入的首要途径,也是一条捷径。
5.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特别是低收入户基本生产权益的迫切需要。低收入群体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救助和有力扶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体系,保证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让我们一起盼望在政府的领导下,这些贫困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第二篇:城乡贫困家庭调研报告
城乡“支出型”贫困家庭的生活现状与对策
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好城乡贫困家庭生活困难问题是解民生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转型步伐加快,除低保等常规弱势群体外,因疾病、意外事故等因素导致家庭支出巨大的新型贫困群体日渐增长。如何合理设置该类群体社会化救助项目,如何提升救助水平成为我们关注重点。为摸清我县贫困居民分布及困难程度,我局组织开展了“走万家、察民情、解民难”的活动,探讨解决其生活困难的途径和方法。
一、“支出型”贫困类型与现状
据统计,我县共有有贫困人口XX万人,其中已享受城市低保XX万人,农村低保XX万人,农村五保XX万人,共占贫困人口的55%。现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已经基本解决了“收入型”家庭贫困问题。在我局组织开展“走万家、察民情、解民难”的活动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类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子女就学、突发灾祸等原因,导致家庭刚性支出远远超出其承受能力而造成的生活贫困。这些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原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但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之后陷入困境,有限的收入难以满足刚性支出的需求,由于家庭收入超标又无法享受低保,他们实际处于社会救助的“夹心层”,往往比低保户更困难。
二、“支出型”贫困原因分析
从走访的XX户情况看,造成“支出型”贫困的有XX户,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因病致贫型,共XX户,占72%。这类家庭因其成员出现重大疾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或药物维持,每月固定的医疗费用占据了家庭收入的大头,有的甚至出现吃药挤占吃饭的局面,形成贫困。如我县XX..二是遭灾突变型,共6户,占11%,这类家庭因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的家庭支出过大,远远超出家庭收入的承受能力。如我县XX。特别是两个年幼的孩子幼嫩的皮肤被严重烧伤,惨不忍睹,因烧伤面积大,伤情特别严重,巨额的医疗费用用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后续的治疗还寥寥无望,多亏有民政部门和社会慈善募捐的帮助,才缓解了唐汇军家暂时的困境。三是教育负重型,共9户,占17%,这类家庭因子女求学给家庭经济造成了沉重压力,往往出现交了学费难买米,形成贫困。要培养一个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学生还可以勉强承担,但要培养一个高中生或大学生就不堪重负了。我县XXX。全家经济收入来源有4亩茶,年纯收入6000元,靠种玉米、红薯、马铃薯养猪,过年才吃上肉。农闲时,在附近打些临工,用于日常开支。房子是乱石砌的墙,已成重度危房,报危改计划,因没有没有配套资金修不起房。女儿在一中读书每年生活费、学费、车费等,节约着用要15000元左右。为保障女儿的正常学习生活,他尽可能压缩各项生活开支,生活非常困难。
三、“支出型”贫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与现行救助制度的矛盾。目前城乡最低保障制度通常做法是,用一条最低收入线作为甄别困难人群的标准,低于这条线就可以享受低保待遇,根据申请人的收入状况,全部收入除以家庭人口,如果平均数低于当地保障线的,这部分人就纳入到低保救助范围里面,进行差额补助。同时如果这一家有就医、就学困难,都会参照他是不是低保,如果是低保就给予医疗和教育的救助。但现在碰到的问题是,有一部分人收入平均以后超过了“低保线”这一刚性标准,因此不能进低保,但如果这个家庭中有人突发重大疾病,一年支付十几万元的医药费,医疗支出就挤压了这一家的基本生活水平。像这样的人群,现在的低保制度是照顾不到的。
2、“支出型”贫困家庭的需求与救助标准的矛盾。我局通过采取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帮扶以及节日慰问等多种方式,尽最大可能对“支出型”贫困家庭给与了帮助,但这种临时性的救助方式、救助标准明显偏低,而且具有太多的模糊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只能缓解“支出型”贫困家庭的困难,很难起到应急救难的作用。
3、“支出型”贫困家庭与救助及时性的矛盾。“支出型”贫困家庭往往都是因突发灾祸无法继续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一旦家庭发生突发事件,家庭支出在短时间内急剧增长,致使家庭收入远远无法应付支出的增加,很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救助。但目前的救助远远还没有这种能力。
四、“支出型”贫困救助的对策建议
1、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综合救助办法。一是要对家庭刚性支出、家庭收入核实标准进行明确界定。二是要明确“支出型”贫困家庭的认定条件。三是经认定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参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实际生活水平达不到低保标准的家庭,差额部分发放生活补助,并相应纳入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及助学范围。
2、设立“支出型”贫困家庭专项救助
第三篇:底阁镇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底阁镇“百名干部走百村访万户”活动情况
调
研
报
告
根据峄城区“百名干部走百村访万户”活动精神,按照中共峄城区委、峄城区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峄城区民政局、峄城区卫生局领导的帮包及亲自走访中,底阁镇从2012年4月19日至26日完成了走访活动,现将走访活动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底阁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过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还有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延缓了农村的全面小康进程,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是引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农村低收入户的增收问题,对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现实意义。为了摸清新的时期贫困产生的原因,为下一步农村开展扶贫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决策,驻村以来,对底阁镇所有住户进行了全面调查,在分析低收入农民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基本建议。
一、被调查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在走访调查收取的11682户资料中,人均收入少于2000元(峄城区 2011 年的贫困标准)的绝对贫困户占有 613
户。613户贫困户共有人口1762人,劳力 429 人,外出打工115 人,人均收入 717 元,其中劳务收入 123.2 元,占 17.18%,种植业收入 560.6 元,占 78.19%,养殖业收 入27.8 元,占 3.88%,其它 5.4 元,占 0.75%。人均拥有耕地 1.12 亩,住土草房82 户,占 13.38%,住土瓦房189 户,占 30.83%,住砖瓦房332户,占 54.16%,无房户 10户,占 1.63%。其中已获低保救助的383户,占62.48%,获大病救助的16户,占2.61%,获就学救助的120户,占19.58%,获住房救助的14户,占2.28,新出现的因病因灾目前无救助的80户,占13.05%(目前无长期救助的230户)。在230户中,急需住房的10户,需要医疗救助的96户,需要助学的56户,需要长期救助的230户。
二、贫困原因分析
从收入支出角度来说,贫困是收入少,而正常必需的支出相对收入又较多的情况下产生的,导致不能解决起码的温饱问题。对贫困原因调查主要采取对农户个别访谈和通过村两干部座谈的方式进行,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调查农民的贫困原因的。根据整理调查情况,贫困的原因有:
1、思想意识不发展、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统计结果,613个贫困户中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有102户,只上过一、二年级的有139户,小学文化程度的有 200 户,初中文化程度的175户,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的有7户,高中与初中文化程度之和只占 29.69%,比例非常少。家庭主要劳力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 7户家庭,人均收入为 1532.94 元,而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和初识的 241户家庭,人均收入仅为 817.00 元。人均收入在 800~1500 元的家庭中,有5%的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而人均收入在 500 元以下的家庭中,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的竟达 36.6%,在这613户贫困户中有近60户属于家有50%劳动力(文盲)而不思劳动,钱只要有今天花,就不考虑明天生活的情况。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导致思想懒惰,这是贫困的根源。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补贴、政府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 观念保守,不愿吃苦劳动,甘愿受穷。
2、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占第一位,共有204户,占 33.28%的概率。这可能是收入太少的农民,用在治病上的支出更少的原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目前,我国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但由于上限的限额以及门珍的限额制度,导致农民看病治病,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
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 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尤其是如果家庭中有癌症、白血病、中风、脑溢血、脑梗塞留下后遗症的病人,就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人,甚至一家人中都是残疾人的,没有劳动力,有的连温饱都是问题,这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3、缺劳动力致贫。贫困原因中,越是缺劳力,越是贫困的占100多户。家庭劳力与人口比小于 0.3 的人均收入为 837.7 元,而家庭劳力与人口比在 0.8~1 时,人均收入为 1210.4 元,是前者的 1.4 倍。这种贫困原因以前表现不明显,也只是在 90 年代后期才突出,是一种新的贫困原因。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劳动力严重过剩时,就是有了劳动力也没有出路,劳动力的多少并不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原因。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家庭中多余的劳力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4、上学致贫。因上学致贫也是一种新的贫困原因,也是 2000年以后才出现的的。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从高中以后,随着学校的改革,每的的学杂
费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再加上学生还要住校,生活费也是不少。如果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如果孩子考上大学,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 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一万元左右,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么,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5、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上的不良习俗也是农民致贫的一个原因,目前,在农村红白事上家庭之间的相互攀比比校严重,为了儿子娶媳妇,建房子,买东西相互攀比,一个儿子结婚需要的费用接近15万左右,几乎是农民几十年的积蓄。如果家庭中有几个儿子话,可想而知。另外农村红白事的随份子钱也愈来愈多,比较好的亲戚有时要花上好几千元钱,有的家庭甚至借债来随份子。办事的事主为了显自己好看,不惜花上十多万元来摆排场,这种攀比造成社会的极大浪费,对贫困家庭来说,无颖是雪上加霜。
三、促进贫困农户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面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户的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业 的整体效益。一是要在低收入农户中,改变广种薄收的经济模式,提高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度,通过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增加就业,实现增收。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适宜贫困地区发展的富民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上,要实现新的突破,多发展“食草型”动物,降低饲养成 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要加快畜牧业的市场建设、防疫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为畜牧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畜牧业成为农 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经 营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让从事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的农民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2.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 从战略高度认识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一是努力普及初中教育。必须把发展教育的重点 放在普及初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解决部分少年儿童 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问题,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产生。二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
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几年内使每个低收入家庭都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劳动力,这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又有长远的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专业学校、农民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中级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商 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3.加大扶持力度,转变扶贫方式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二、三产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贫困农户由于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维持简单再生产都比较困难,要想扩大再生产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的。对于贫困户,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同时,改变面面俱到的救济式的扶贫形式,“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4.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特别是低收入户基本生产权益的迫切需要。低收入群体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救助和有力扶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体系,保证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5、最大化的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社会应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部门、教育部门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农民的精神境界的教育,让他们树立社会的公德
意识,让农民在思想上有质的巨大飞跃,从而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第四篇:贫困家庭
店集镇人大代表对计生贫困家庭进行调研
2013年春季夏期间,农村贫困家庭困难日益显露,店集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店集镇人大代表及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束后,督促镇计生协会对计生贫困家庭户开展救助行动。镇计生协会首先对全镇计生贫困家庭逐村进行摸排;其次对全镇计生贫困家庭逐村进行评议公示;第三县、镇审核后及时发放救助资金。目前全镇已救助计生贫困家庭20余户,兑现救助资金1.2万元,及时帮助计生贫困家庭度过春荒困难。(程露露)
第五篇:贫困家庭情况报告
***户家庭情况报告
我叫***,男,*族,现年**岁,住***。妻子***,现年**岁,独生女***现就读于***。
我自幼身患残疾(驼背),导致胸腔狭窄压迫心脏,多年来一直求医,靠药物控制病情来维持生命。2008年以来,经常伴有胸闷、胸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医院检查为心脏肥大和肺水肿等症。每年都需多次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由于无法承担医药费和相关费用只能靠回家吸氧维持生命。医生建议,吸氧治疗非长久之计,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稳定病情。但对于双残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我妻子也是有与我一样的残疾,2005年因心脏跳动异常,在***医院治疗,做了**手术。现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当时的医药费用全靠借贷和好心群众捐助,目前已欠债*万多元,生活全靠好心村民帮助和捐赠。因我是父母老来子,我成家后父母相继去世,住房年久失修不能住人。同时还要供养女儿上学,因此延误医期。可我又离不开吸氧,每天吸氧费用达*多元,家中实在无力承担,让我这双残、双失劳动力家庭真是无可奈何,家中又无其他任何财产。鉴于上述情况,为延续生命,供养我女完成学业,恳请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给予扶持帮助为谢!
此致
敬礼
***
20**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