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河口区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新时代我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实施路径。近期,河口区统计局组织开展了乡村振兴专题调研,采取调研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农村居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和期盼。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近年来农村发展变化体会深刻,对乡村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知晓度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均较高,同时也反映出当前乡村振兴的一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供参考。
一、农村居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和期盼
本次调研在全区六个镇(街)五个村,对1080个样本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研深入农村住户,采取与村干部、乡镇干部座谈和入户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区223户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访问。从性别来看男性占比54.3%,女性占比45.7%,从年龄结构来看,35-50岁年龄段人口占比较大,占41.2%,其他年龄段从高到低分为50-60岁、20-35岁、60岁以上、小于20岁,分别占比29.0%、13.0%、15.7%、1.1%。调研对象的学历水平在各层次均有分布,初中学历的最多,占47.5%,未上学的占5.8%,小学占29.0%,高中(中专)占16.1%,大专以上的1.6%。从调查对象的身份来看,主要以村民为主,占92.8%,乡镇和村干部占7.2%。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知晓率较高。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受访者知道“乡村振兴”的知晓率达92%。但通过走访了解到,大多数受访者只是在媒体上看到过或是听人说过,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内容不很清楚,融入感不强。
(二)农民对乡村变化感受深切。近年来,全区各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加强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体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大农民对道路建设和医疗保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在这次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家乡变化最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时”(多选),有68.1%的受访者认为家乡变化最大体现在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有53.0%的受访者认为医疗方便了,有32.5%的受访者认为工作机会多了,有25.7%的受访者认为房子大了。
(三)对乡村振兴战略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富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乡村振兴实施成效的衡量标志,乡村振兴要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切实感觉到生活质量提高、居住环境改善。在问及“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您最感兴趣是什么”时,选择人数最多的是生活富裕占比43.5%,其次为选择生态宜居占比为22.2%,产业兴旺人数占比16.4%,而对于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选择的人数较少,选择的人数分别占比10.7%、7.2%。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在乡村振兴的五项构成中关注度居前,是广大农民最大关切。
(四)农村居民最期盼得到资金及技术扶持。在“影响乡村振兴制约因素”多选项中,农村居民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方面,居前3位的是资金、人才和技术,73.0%的农民认为资金是影响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51.1%的农民认为人才是影响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45.8%的农民认为技术是影响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列第4、5位的是市场和土地。在“您最想参加培训的项目”多选项中,56%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参加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培训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有27%的受访者希望参加外出打工技能培训,有8%的受访者希望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培训。农村居民对提供资金、人才、技术扶持的选择比重最高,与各级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认知不谋而合。
二、实施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居民参与度不够。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受农村教育经济条件限制,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缺乏积极主动地融入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
(二)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农村普遍缺乏有学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骨干人才,农村广阔的舞台、政策和资源不足以吸引他们返乡务工或创业,他们大多选择在外奋斗,很少有人愿意在农村的地盘上打拼。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高中(中专)学历占16.1%,而大专以上的农民仅占1.6%。全区农业劳动力主体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农村精英人才大多流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的劳动力,使得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
(三)农村发展环境还需改善,农民增收问题仍需加强。农业生产周期长、回报慢,抗风险能力弱,一般的农业生产企业生存较难,调查显示,资金、人才、技术是当前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我区也出台过有关政策措施,但人才回流农村的效果不明显。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最多的期盼就是生活富裕,尽管2017年我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2018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也在8.2%,但受农产品价格、农资价格上涨、居民医疗教育支出大等问题的影响,农民增收问题仍需加强。
(四)乡风文明建设有待提高。乡村文明建设,是“铸魂强农”工程和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的有力抓手,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培养时代新农民,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问卷显示,只有10%的农民比较关注乡村文明建设。我区目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加和提升。
三、实施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应形成组合拳,以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为基础,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重点加强基层组织、人员、产业三个关键性建设。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选好基层党支部领头人,一个好的带头人,能抓出一个好班子、建设一个好村子。配强支部班子,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充实乡镇农业干部队伍,提高农村干部专业技术水平,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农民的科学素养,培育职业农民,增强创新创业和就业本领。四是壮大返乡创业队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高起点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和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长效管护机制,创造可持续的良好人居环境。三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良好的教育水平才能使年轻人不用担心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从而安心在农村就业创业。要加大在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促进乡村教育振兴。
(三)加强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产业发展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一是相关部门要指导和帮助村级找准产业发展着力点,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二是依托本地农业特色资源,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三是根据地域特点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乡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二是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农民。三是进一步健全涉农投融资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激发金融机构投放“三农”贷款积极性。四是建立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重点发展符合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
(五)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对于乡村文明建设、乡村环境整治,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特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宣传员角色,逐步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风气和环境卫生意识。同时,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村民行为,开展村民小组乡风文明、环境卫生等评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