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三生课堂教学环节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级别:区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三生课堂”教学环节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小学全体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
12月--------2017年3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为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堂高效,襄州区教研室多措并举,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构建特色课堂文化。确定为“课堂教学改革起始年”、“课堂教学改革开放年”、“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年”、“课堂教学改革攻坚年”,全力推进“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大力推行“六推六让”的教学策略。2013年,在深化“二五五”课堂教学改革和“六推六让”教学策略研究的基础上,襄州区紧紧抓住教师、学生、课堂等三个教育核心元素,扎实推进“三生课堂”建设,关注生命状态和质量,关注学生学习主动性,关注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使襄州区新课程改革由“形式的变化”走向“内涵的发展”,从“外围”走向“核心”。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能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并且学会学习,是决定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小学——这所一直走在@教研教改前列的学校开始了“三生课堂”教学环节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的研究。当然,关于“乐学”、“会学”的教育理论和探索实践,古今中外并不少见,这两方面理论的科学性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其教育教学实践所证明和认同,无须论证。但把这两方面理论有逻辑联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以此为主要依据之一,创造性地使用于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阶段的多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等),是我们的一个尝试。
该课题不是针对某一年级、某一学科,故既具有基础性、理论性、指导性,同时更具有实践应用性,它将会影响和带动其它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建,促进更多的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教学的创新。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次课题研究将力求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在校本科研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陈湾小学这样的农村小学独特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来,并争取能够务实高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工作。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生成,强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切实尝试解决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主阵地,更需要重视、强调发展,应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传统课堂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扼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妨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体制、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环节进行重大变革。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要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的教学创新,组织教学难点的集体攻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具有陈湾小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规模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总体实力三、三生课堂的内涵及其界定
三生课堂即;生活的课堂、生成的课堂、生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针对“学生厌学、不学”而确立):追求本真和趣味,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品质塑造,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要体现在面向全体的课堂、充满情趣的课堂、个性发展的课堂;
生成的课堂{针对“重预设、轻生成”而确立}:追求自然和碰撞,主要体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生成的知识,生本对话生成的知识,师生互动生成的知识,生生互动生成的知识;
生命的课堂(针对”教师教学呆板,不尊重学生”而确立)追求尊重和智慧,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对偏离主题的见解适时加以引导;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善于把握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体特点,巧妙化解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实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不仅提升学生知识,更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生命成长。
四、三生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模式
四大环节:导学——互动——展示——评价
我镇构建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质疑解惑、训练(巩固)提高。共六大环节。
五、实验主要内容及实验班的确立
1.主要内容:“三生课堂”的研究重点在教师,主体是学生,阵地在课堂。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课堂教学环节联动效应,着力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品质的塑造,知识方法的获取,技能技巧的培养,学科体系的梳理,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尊重、民主和平等。
2、实验班级
在我校三、四、五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作为实验班,其他班即为对比班,然后对学生进行必要测试,确定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学业成绩,创新性人格和创新性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后,正式展开实验与研究工作。
六、研究手段
1、制定实施方案,专题理论学习,请区、市教科所领导指导、论证。
2、、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负责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学校科研信息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管理,加强过程监控,重视动态研究及时发现并处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4、逐步健全课题研究档案,力争所有的研究活动、研究计划、研究成果都有系统的记录。
5、定期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研讨会,至少保证一次课堂教学观摩会。
七、研究方法及其内涵应用
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四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开展研究,它是一种融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于一体的科研方法。其基本程序是,一是计划,二是实施,三是反思和评价。与其他方法比较,行动研究法具有目标明确易操作、形式灵活易修正以及能解决实际问题等独特的优势,因此行动研究法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始终。
文献研究法,就是从所要研究课题的历史出发,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提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来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查找文献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文献,如何科学、有效而又全面地查到文献,是文献研究的关键所在。文献研究法,一般应用在研究初期和前期。
案例研究法,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案例研究法,一般应用在研究中期,案例可作为研究过程资料也可作为研究成果之一。
经验总结法是研究者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一般应用在某个研究阶段的末期和研究后期。
八、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漫长的,所走的路也是曲折的,但在总结研究成果后,课题组全体成员感受颇深,从中深受鼓舞。
⒈通过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和教科研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将我校全体教师带入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尤其是那些年轻教师,使他们在教科研中成长进步,相信他们最终会取得成功。
四年来,我校小课题组坚持每月组织一次活动,大课题组坚持每学期组织2次活动,包括交流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共商解决的办法,此外,学校每学年还组织开展一次论文交流会,对优秀获奖论文进行宣读、介绍并表彰。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论文有13篇,获得省级奖励的论文有32篇,获得市级奖励的有18篇。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5篇,省级刊物发表的有8篇。其中,2016.12.26敏老师的教学案例《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荣获国家级三等奖;孙老师的教学案例《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荣获国家级三等奖;郑老师的教学论文《在科学实验中印发学生创新》荣获国家级三等奖;2016.12.26张永华老师的科学论文《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获湖北省二等奖;郑老师的科学论文《学会倾听--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荣获湖北省二等奖;梁老师的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获湖北省二等奖;2016年11月郝老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省级“优课”;陈老师在2016年春晒课活动中获“市级优课”;2015年11月孙老师、董老师、赵老师在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市级“优课”。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是分不开的。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仅教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在我镇中心学校历年组织的统考中,我校学生考试成绩几乎包揽了全镇农村所有学科的第一名。这说明,我们的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和阅读习惯。
⒉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批学科骨干教师。
课题成员中有3人被评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如敏)。由于课题研究成果丰硕,有多人被提拔为学校校级领导或负责教务、教科研工作。
⒊学科教学结构和形式发生了较深刻的变化,形成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课题组研究的一些运作模式已在部分学校教学中取得认同并应用,带动了全镇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⑴课题组先后开设示范课、研讨课15次,收集较成功的教案15篇。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教学方式优化模式的构建。课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步成为我区教育改革新的突破口。其中多种教学情境,如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学习方法小结,快乐学习分享会等运作已得到广泛运用。
⑵在“优课”活动中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录像课均被评为市、区级优课,有的甚至已上报部级。
⑶“小论文、小实验”成果丰硕。小论文内容有:学法与体会、知识整理与讨论、观察与思考、建议与设想、趣味实验、科学与社会、科普小品等,这种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应有的发挥。
⒋实验对象和对照对象在心理素质方面以及参加学科竞赛、科学小论文评比、考试成绩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的差异。
实验对象在情境目标的定向指导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自我调控的能力,增加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经常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减轻了学习的心理压力,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九、课题结论
通过对“三生课堂”下“三生课堂”教学环节的探索与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达成:巧妙创设情境,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小组竞争,及时小结学习方法等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可以产生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师创新意识强烈的前提下,对教学定会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十、课题研究的思考
该课题进行了四年,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怎样促进学生由获取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化,怎样在个性化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个性化教学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我们今后继续要研究的问题。
教改的路是艰辛的,但也唯有这种艰辛才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欣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只能作为我们今后继续课题实验的基础,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