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整治经验交流材料供借鉴
城乡环境整治行动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的民生工程、实事工程,事关群众福祉和县域形象。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现“城乡品质倍升”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的净化、序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城乡环境卫生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配套功能和形象品位不断提升。
一、注重高点定位,整治目标从“治理脏乱差”向“建设大公园”转变
我们把xx全域作为一个xx来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山水秀美、建筑精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新家园。
一是大手笔夯实基础设施。
按照全覆盖、标准化的原则,全面加强城乡环境配套设施建设,近三年建成x个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厂,新建垃圾中转站x个,铺设地下雨污分流管网近x公里,完成农村改水改厕x万座,配备垃圾桶x万余个。同时,按照“路平、沟通、灯亮、美化、绿化、油化”的标准先后对x、x等x多个安置小区和重建地进行提质建设,重点推进xx等x条背街小巷的综合改造,城乡环境条件大为改善。二是全方位提升生态品质。
致力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秀洲、美垸”五大计划,切实加强山体、水体、绿地、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大xx流域的保护与治理力度,引导x库区沿岸一公里范围内的规模养殖场全部退出,关停xx、xx等一批重度污染企业。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意见(试行)》,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探索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运作机制。大力开展“三年造绿大行动”,继续倡导“广种树、多栽花、不露黄”,强力推进城郊绿化、城市绿道、村庄(庭院)绿化等“x大绿化工程”,今年上半年完成造绿x万亩,一座绿美相融、绿林环绕、绿树成荫的城市花园加速形成。三是多层面打造特色景观。
突出路域景观打造,对xx、xx、xx等x条交通干道两厢近万缝建筑立面进行高品质提质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了xxx、xxx等绿色通道,着力打造自然成趣、绿量丰厚、色彩丰富的城市景观大道。突出节点景观塑造,深度挖掘xx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融入“x精神”的元素,精心打造了x雕像、x广场、x广场等30多个特色节点景观。突出生态景观建设,精致规划建设xx、xx,着力构建xx、xx、xx,xx等四大生态绿岛,建设xx等五大森林公园,形成了青山绿水相得益彰、美不胜收的生态景观。四是高标准创建示范片区。
按照“统筹铺排、分步实施、连片推进”的原则,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制定了示范片创评的标准和激励措施,不大包大揽、不大拆大建、不千篇一律,注重融合和调动部门的力量、镇村的动力和群众的热情,成功打造了xx、xx、xx等示范片区。特别是xx示范片区形成了一个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人居环境示范片,带动效应十分明显。二、注重精准发力,推动整治重点从“面上治标”向“全面治本”转变
坚持标本兼治,在强力治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大胆探索和创新治本的制度和办法,不断提升环境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重拳整治乱源乱象。
扎实开展城市管理百日行动、xx整治等整治行动,以铁的手腕、铁的举措对渣土扬尘、砂石超限超载运输、违章搭建、店外经营等城乡环境的“顽疾重症”进行全面整治和动态清理,近三年来累计拆除违章建筑x万㎡,清理整顿违、破、乱、滥的户外广告和门店招牌等x万多处,取缔流动摊担和店外经营x万处,封闭拆除各类违规砂石场、码头x余处,关闭麻石开采场所x家,拆除麻石锯机x多台,保持了整治环境乱象的高压态势。二是强化制度管控力度。
注重总结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将其上升为各种制度,先后制定出台《渣土扬尘污染治理办法》、《超限超载治理考核追究办法》、《加强控违拆违工作意见及户外广告管理办法》、《户外广告技术规范》、《个人建房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推动整治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比如为从源头上治理渣土扬尘,我们统一规划建设了建筑垃圾消纳场,全面实施社会路口硬化,要求建筑工地按照“七有三无”的标准设置施工围档、完善洗车平台,对渣土、砂石运输实行“限时、限载、限道、限车”管理,对违规运输行为严管重罚,道路渣土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实施垃圾减量处理。
为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在全县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在人口聚集区建立垃圾中转站,试点街道(乡镇)逐步取消垃圾池,统一配发分类垃圾桶,引导居民群众分类投放垃圾,再由保洁员每天上户进行分类收集、运输,然后由垃圾分类处理中心进行分类处置,生活垃圾逐步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x镇x村自今年x月开展垃圾公类减量处理,通过宣传教育、完善机制和典型示范,该村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由原来的3-4吨聚减到不足xx斤,基本实现垃圾不出村、不外运,全部就地处理。四是推行环卫动态保洁。
组织开展以“清扫、清运、清洗、清理、清除”为主要内容,以“五净”为主要目标的城乡清洁治理行动,城区主干道做到“一日两扫、巡回拣拾、全日保洁”,非主干道做到“一日一扫、定期拣拾、动态保洁”,城区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对农村屋边、路边、田边、水边“四边”及山体、水体“两体”的裸露垃圾和乱堆乱放、乱摆乱挂现象进行动态清理,彻底消除卫生死角。三、注重长效治理,推动整治方式从“突击式应对”向“常态化管理”转变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着力优化制度设计、强化保障措施,探索建立推进有力、规范有序、精细高效的长效管理模式。
一是运作机制高效化。
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考评办,统一组织、协调、考核城市管理工作,形成了由县城管委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大城管”工作格局,推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由部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向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转变。二是考核评比常态化。
把考核与“票子、位子、面子”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每日一巡查、每月一考评、每月一奖惩,对乡镇(街道)、村(社区)排名前三和最后三名的实行重奖重罚,要求季度内连续排名后二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季度讲评会和电视台作表态发言,有效地调动了部门和街道(乡镇)抓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投入保障多元化。
将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安排xx万元专项经费,并要求各乡镇(街道)保障必要的经费投入;鼓励和引导企业法人、中介机构、民间资本等投资主体参与到城乡环境品质倍升行动中来,多渠道筹集城乡环境建设资金。四是执法管理网格化。
积极创新执法体制,将城乡规划、城乡建设、房屋产权、水利河道等x类行政处罚权限划归行政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有效解决了环境整治工作中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将全县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每个网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建立了网格执法巡查、控违、处置、考核等工作机制,推动执法管理由被动执法转为主动执法,由粗放、简单、重复执法向精细、科学、有序执法转变。x年,全县各网格案源信息同比增长x倍,新增违法建设有效控制率达到了x%,很多乱源乱象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到了及时控制。四、注重发动群众,推动整治行动由“政府独角戏”向“干群大合唱”转变
按照“整治行动为了群众、整治工作依靠群众,整洁成果惠及群众”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参与,促进整治行动由单纯靠政府主导推动向全民广泛参与、合力推进转变。
一是切实增强群众意识。
着力构建县、街道(乡镇)、村(社区)三级环境卫生和健康知识宣教网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月”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减量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村(社区)通过“一事一议”向农户收取不低于x元/户/年垃圾处理费,广大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成立百姓城管志愿者协会,先后组建分会x个、中队x个,发展会员x万多人,并通过“百姓城管大讲堂”、“机关干部联门店”、“责任路段文明劝导”、义务清扫等形式,力促门前三包落到实处,背街小巷、闲置荒地等区域的清扫不断加强。大力开展美丽机关、美丽庭院、美丽企业等“十美”创建活动,引导全县x多个单位和x万户农户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涌现了x、x、x等一大批示范典型。
三是持续释放整治红利。
通过近几年坚持不懈地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的成果不断显现,市政配套更完善了,城乡环境更整洁了,人居环境更舒适了,越来越多的群众为拥有“景在城中、人在画中”的生活环境而感到自豪和幸福,支持、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变成了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深刻感受到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反复性、基础性的工作,没有什么捷径和诀窍,重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区县的先进经验,持之以恒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巩固、提升和扩大整治的成果,为加快推进城乡品质倍升、建设xx再创佳绩。
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