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工商贸易系 xxxxx
课题名称:xxxxxxx
毕业论文 起止时间:
2013年12月~2014年3月
学生姓名: xxx
学号:12345
指导教师: xxx
报告日期: 2014年3月30日
一、所研究课题的任务、性质、目的和意义
任务: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然后根据经营目标制订经营计划,进而加以实施和控制,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性质:目标管理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基础,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营治理,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在实施企业目标管理中,根据预期效果规定企业中每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并以这衡量尺度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评定每个人对企业所做贡献的标准。
目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目标管理的本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使得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可以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可以检查考评,事后可以奖罚兑现,实现全面、公平和互动的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管理最优化。
意义 :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互相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
1、现状:
(1) 一位学者如是说:“成长的关键不是经济环境,也不是市场条件,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条件”。成长型企业都正在经历着由过去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目标管理发展的过程。
(2)在企业目标管理中,由企业一把手管理全部业务的局面难以为继,然而由于缺乏组织上的准备,没有系统地计划及在关键岗位上培养管理人才,使得管理意识薄弱,业务流程模糊,领导人长期事必躬亲,干部充当“消防队员”忙于救火,员工难以分担职责,执行力严重不足,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后劲。
(3)内部职责定义不清楚,授权体系也不明确,职、权、利的关系不平衡,没有建立起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缺乏企业文化和凝聚精神,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很容易导致人才危机的出现,所以企业最缺乏的是对人才的管理。
2、已解决的问题:
(1)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解决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因业务和预算等产生决策冲突,解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友好协调、均衡发展,成为管理决策者实施管理首要问题。
(2)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目标管理就需要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职责明确化、分工专业化、工作程序化、决策科学化对规范企业行为、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篇2: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3、尚需解决的问题:
(1)在理念上,企业主把自己的目标当成企业目标,把个人的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搞混,老板的目标是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兴趣有直接联系,但往往与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并不完全一致,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在方法上,对企业目标管理并没充分实行“柔性化管理”,强调目标管理的灵活应变,对绩效考核成绩、骨干员工流失率、培训合格率、管理人员称职度、员工满意度等进行合理的支配与协调。
(3)在管理战略上,专业化分工,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已势在必行。
(二)国外:
1、现状:目标管理(MBO)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它在美国、西欧、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已解决的问题:
(1)通过整合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集中、统一和有效配置;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管理。
(2)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3)目标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强有活力的要素,战略是规划企业经营的方法,是企业生存的命脉。目标是战略的前提,战略是目标的保证。所以目标和战略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目标管理。
3、尚需解决的问题:
(1)国外企业投资决策管理不够科学,合作伙伴的选择不尽理想。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加快全州检察机关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步伐。
(2)国外企业投资目标管理不够明确,具体考核指标也不尽合理。企业对目标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力度不大,工作衔接不强,工作信息的反馈速度不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目标的全面完成。
(3)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包代管”的问题较普遍对。目标执行情况的督促力度还需加强,目标管理工作尚需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紧跟客观实际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三、根据任务提出解决办法
(一)通过期刊资源和网络数据库资源来收集国内外企业管理中目标管理模式,及借鉴、引用有关学者的观点、研究成果等。
(二)根据《企业管里中的目标管理模式研究》这个题目进行收集资料如:到图书馆、书店、网上等进行了解掌握与论文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研究的现状,特别是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状况与有关专家提出应对企业管理的措施
(三)结合有关的资料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查与分析,接着对目标管理存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有关的思考,根据目标管理对企业的不利方面提出自己相应的看法。
(四)对提出的一些策略进行修改与调整,使企业目标管理最优化管理。
篇3: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四、大体计划和进度.....
五、资料来源、
[1]张会川:《关于实施企业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1期.
[2]刘宏:《企业目标管理之道》,施工企业管理,2008年第5期.
[3]肖文质:《浅谈企业目标管理》,石油政工研究,2006年第3期.
[4]王化平:《企业目标管理的几个问题》,发展,2005年第7期.
[5] 胡雪: 《基于目标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12期.
[6] 李贵友: 《谈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硅谷 2008年15期
[7]周涛: 《 企业的目标管理与员工自主控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7期
[8] 范国余: 《 推行目标管理考核 必须坚持五个统一》,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04期
[9] 李清洗: 《对公安岗位目标绩效考评机制的思考》,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10] 张代军:《 关于企业实施目标管理的探讨――设定目标的基本原则》,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91期
[11] 苏泽庭:《中小学党建目标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年02期
[12] 王艳红:《中外文化差异对我国境内合资企业发展的影响》,吉林大学;2006年
六、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 _____年___月___日
/篇4: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研究
一、选题依据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任何企业都处于风云莫测的环境中,企业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
1、企业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无论是享誉世界、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还是那些默默无闻、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危机的困扰,都难逃危机的侵袭。而以分析、预警和处理企业危机事件为主要任务的危机管理,已成为受到普遍重视的一项新的职能管理工作。它使企业在遇到危机事件时,能够及时、果断、有条不紊地予以处理,将危机造成的效益、信誉、形象等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尽可能将“危机”转化为“生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和持续发展。
2、企业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部分。 企业管理进入了以战略为中心的时代,“战略制胜”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鲜 明特色。然而,企业战略管理侧重于研究企业的竞争性战略,对某些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危机问题重视不够。因此,必须将危机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加强危机管理,以确保企业战略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更具生命力。
3、我国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噬待提高。 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据零点调查最近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京沪两地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有 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 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管理还处于懵懂状态,相对于国外公司对危机事件的快速、专业的应对能力,国内企业危机管理情况堪忧。
4、当前国内对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学者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SARS事件发生以来,危机管理一度成为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探讨的热门话题,内容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近两年虽有所改进,但仍局限于照搬国外模式,缺乏对本国企业特质的认真分析,研究与发展基础性的、实用的危机管理理论,建立与健全系统科学、可操作性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是新经济下管理学科的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的实战管理者所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正是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了这一理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在总结与借鉴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文献回顾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提出了“危机管理”这一概念,并作为决策学的一分支,开创了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我国学者(早期代表人物:武汉人学佘廉教授)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人们对危机管理研究已经整合了诸如管理学、公共关系学、财务管理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知识,渐渐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的跨学科理论体系。
1. 企业危机管理的系统论
该理论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生产经营实体,在市场所构建的平台上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系统论将企业自身的组织环境视为内部环境,企业实体赖以生存的环境视为外部环境,研究企业如何优化内部环境即提升企业危机处理能力,并通过和外部环境怎样实施有效的互动来达到企业自 身的稳定状态的;为此系统论的倡导者建议企业管理者从检测环境的变化(规避风险)、优化内部环境(完善组织结构)、构建并通畅环境信息渠道等方面来实施危机管理策略。
2.企业危机管理的结构论
我国台湾学者朱延智,在美国学者波特提出的“5种竞争作用力”架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结构论。该理论着重强调:企业如何采取积极的反应,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压力,以达到规避风险与危机的目的;将企业危机的来源主要锁定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之中,而企业危机管理的重心不再只是注重内部效率性的规范管理。该理论将企业危机管理纳入到了战略管理范畴,提升了其在企业管理中地位。
3.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论
美国学者西蒙·布斯(Simon A.Booth)首先提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他根据企业危机的成长特性,将企业危机管理划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危机酝酿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扩散期、危机处理期、危机处理结果及后遗症期,并详细阐述了对各阶段的生命特征、及其处理策略的认知。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论对研究危机管理的主要贡献在于:根据危机的特性,将其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使管理者对危机及其从诞生、成长、成熟、到死亡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清楚的认识,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对症下药、处理危机。
4.企业危机管理的扩散论
企业危机管理的扩散理论是研究危机管理的新方向,是整合了危机理论、经济学、大众传媒理论、公共关系、社会心理学等理论体系的结合体。企业危机扩散理论的构架,起始点是在危机爆发后,通过媒体效益而产生形象危机、财务 危机和生存危机等。它以企业未能事前化解危机、也未能迅速在企业危机爆发后有效地处理危机为前提假设,认为危机杀伤力的强度、传播效果、认知结构、恐慌与从众行为、过去企业解决危机的能力表现、危机扩散与危机处理两者之间的时间落差等等,是危机扩散的动力与源泉。
5.危机管理的最佳模式--危机变化的结构论
危机管理的最佳模式--危机变化的结构论是由美国学者Ian?I.Mitrof提出的,该模式指出:危机形态与风险、危机管理机制、危机管理系统、利益关
系人是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四个关键因素,并强调企业必须对它们在危机爆发前、中、后都得实施有计划的管理。?他建立了由外到内的洋葱模式(Onion Model)应对模型,依次是:科技层面、组织结构层面、人为因素层面、组织文化层面、高级管理者心理层面五个层面。
三、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现状分析有机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危机及危机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四、预期结果
1.通过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分析,结合危机成因找出我国企业危机的问题及原因所在,这将对于我国企业认清自身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通过危机管理的动态性分析,对危机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分析。
3.探讨危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希望对企业危机管理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具实践指导意义。
五、主要观点
1、分析企业危机影响论证实施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2、分析企业危机现状,企业经营环境(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
3、危机管理的本质是动态的、互动的。企业危机爆发前、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过程,需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做整体的考虑。
4、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一连续、动态过程,还应融入日常管理,并体现到企业各个制度层。
六、基本框架
第一章
导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关于危机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我国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全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企业危机管理概述
1、危机的概述: 对危机的定义、特征作了分析以及危机与风险的比较,介绍了危机的分类进一步揭示了危机的诱因。
2、危机管理概述:介绍危机管理的含义,并对其本质作了剖析,分析了危机管理的原则及职能。
第三章 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与动态运行机制
1、企业危机管理过程分析:主要介绍了芬克的4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米特 罗夫和皮尔森的5阶段模型以及诺曼·奥古斯丁 的6阶段模型并对它们作了分析和比较;基于危机管理模型的分析,本文将危机管理过程分为危机预防、处理、恢复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企业在正常状态下与危机爆发情况下的危机管理既要有所区分又要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统一起来。正常状态下企业处于隐性危机管理状态,在危机爆发时,企业处于显性危机管理状态。
2、危机管理的动态运行机制:从危机的动态性与危机管理的动态性两方面来论述,主要结合危机生命周期来进行分析,危机在企业的发展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将其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纳入企业的日常营运管理中,这样的危机管理才是完整的,对于企业更具有实际意义。
第四章 构建基于动态性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
1、危机管理系统的制度支持体系 分别从隐性、显性危机管理两阶段的高层决策、中层管理、基层运营和底层的企业文化层四个层面来构建动态危机管理系统的制度支持体系。
2、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系
根据危机管理过程的分析主要从危机的预防、处理、恢复三阶段来讨论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系,对各阶段具体的运行方法作了细致的分析。
第五章 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思考
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的现状,进而结合前文所述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危机管理提出启示与建议。
结论与展望
七、参考文献
1. 朱延智.《企业危机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 苏伟伦.《危机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3. 伊查克.艾迪斯著、赵睿等译.《企业生命周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 王强.《企业失败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5. 高民杰、袁兴林.《企业危机预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6. 陈忠卫、王晶晶.《企业战略管理》.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7. 项保华.《企业战略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8. 银路主编《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全书》.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9. 佘廉.《企业逆境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10. 龟井利明著.李松操译.《危险管理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
11. 诺曼.R.奥古斯丁著.《危机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2. 龙泽正雄著、徐汉章译.《企业危机管理》.高宝集团有限公司,1999
13. 劳伦斯.巴顿著、符彩霞译.《组织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4. 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15. 谢作渺.《企业如何防范风险》.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6. 陈迅、王澎文.《危机决策》.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
17. 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篇5: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工商贸易系 市场营销专业08级1班
课题名称: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模式研究问题
毕业论文 起止时间:
20xx年12月~20xx 年3月
学生姓名: xxx 学号:08060115
指导教师: xxx
报告日期: 20xx年12月30日
一、所研究课题的任务、性质、目的和意义
任务: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然后根据经营目标制订经营计划,进而加以实施和控制,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性质:目标管理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基础,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营治理,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在实施企业目标管理中,根据预期效果规定企业中每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并以这衡量尺度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评定每个人对企业所做贡献的标准。
目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目标管理的本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使得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可以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可以检查考评,事后可以奖罚兑现,实现全面、公平和互动的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管理最优化。
意义 :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互相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
1、现状:
(1) 一位学者如是说:“成长的关键不是经济环境,也不是市场条件,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条件”。成长型企业都正在经历着由过去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目标管理发展的过程。
(2)在企业目标管理中,由企业一把手管理全部业务的局面难以为继,然而由于缺乏组织上的准备,没有系统地计划及在关键岗位上培养管理人才,使得管理意识薄弱,业务流程模糊,领导人长期事必躬亲,干部充当“消防队员”忙于救火,员工难以分担职责,执行力严重不足,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后劲。
(3)内部职责定义不清楚,授权体系也不明确,职、权、利的关系不平衡,没有建立起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缺乏企业文化和凝聚精神,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很容易导致人才危机的出现,所以企业最缺乏的是对人才的管理。
2、已解决的问题:
(1)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解决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因业务和预算等产生决策冲突,解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友好协调、均衡发展,成为管理决策者实施管理首要问题。
(2)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目标管理就需要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职责明确化、分工专业化、工作程序化、决策科学化对规范企业行为、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3、尚需解决的问题:
(1)在理念上,企业主把自己的目标当成企业目标,把个人的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搞混,老板的目标是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兴趣有直接联系,但往往与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并不完全一致,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在方法上,对企业目标管理并没充分实行“柔性化管理”,强调目标管理的灵活应变,对绩效考核成绩、骨干员工流失率、培训合格率、管理人员称职度、员工满意度等进行合理的支配与协调。
(3)在管理战略上,专业化分工,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已势在必行。
(二)国外:
1、现状:目标管理(MBO)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它在美国、西欧、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已解决的问题:
(1)通过整合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集中、统一和有效配置;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管理。
(2)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3)目标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强有活力的要素,战略是规划企业经营的方法,是企业生存的命脉。目标是战略的前提,战略是目标的保证。所以目标和战略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目标管理。
3、尚需解决的问题:
(1)国外企业投资决策管理不够科学,合作伙伴的选择不尽理想。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加快全州检察机关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步伐。
(2)国外企业投资目标管理不够明确,具体考核指标也不尽合理。企业对目标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力度不大,工作衔接不强,工作信息的反馈速度不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目标的全面完成。
(3)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包代管”的问题较普遍对。目标执行情况的督促力度还需加强,目标管理工作尚需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紧跟客观实际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三、根据任务提出解决办法
(一)通过期刊资源和网络数据库资源来收集国内外企业管理中目标管理模式,及借鉴、引用有关学者的观点、研究成果等。
(二)根据《企业管里中的目标管理模式研究》这个题目进行收集资料如:到图书馆、书店、网上等进行了解掌握与论文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研究的现状,特别是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状况与有关专家提出应对企业管理的措施
(三)结合有关的资料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查与分析,接着对目标管理存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有关的思考,根据目标管理对企业的不利方面提出自己相应的看法。
(四)对提出的一些策略进行修改与调整,使企业目标管理最优化管理。
四、大体计划和进度.....
五、资料来源、
[1]张会川:《关于实施企业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xx年1期.
[2]刘宏:《企业目标管理之道》,施工企业管理,20xx年第5期.
[3]肖文质:《浅谈企业目标管理》,石油政工研究,20xx年第3期.
[4]王化平:《企业目标管理的几个问题》,发展,20xx年第7期.
[5] 胡雪: 《基于目标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xx年12期.
[6] 李贵友: 《谈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硅谷 20xx年15期
[7]周涛: 《 企业的目标管理与员工自主控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年7期
[8] 范国余: 《 推行目标管理考核 必须坚持五个统一》,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04期
[9] 李清洗: 《对公安岗位目标绩效考评机制的思考》,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04期
[10] 张代军:《 关于企业实施目标管理的探讨――设定目标的基本原则》,经济研究参考20xx年91期
[11] 苏泽庭:《中小学党建目标管理的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xx年02期
[12] 王艳红:《中外文化差异对我国境内合资企业发展的影响》,吉林大学;20xx年
六、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 _____年___月___日
篇6: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摘要:介绍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国内外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的经验;探讨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的必要性,以及变革的思路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从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上,将会越来越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齐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得整个企业上下团结,具有团对精神;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知道,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
三、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必要性
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现在如不奋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管理社会依靠法律管理,但法律也有失效的时候,当法律失效时,靠什么维持社会秩序?靠社会道德。管理企业主要靠管理制度,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会有失效的时候,当管理制度失效时靠什么管理企业?靠企业文化。社会法律是与社会道德相对应的,企业管理是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因此,对企业的管理,不能仅仅靠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会有所不同,但必须与现代经济相适应,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四、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1.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
(1)不同的行业应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像商业企业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追求卓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工业企业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等等。
(2)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较大。
2.进行专门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加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
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行动的反映,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效用。
4.建立激励机制,强化企业文化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加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让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它可以提升企业精神、员工风貌、价值理念、核心凝聚力、竞争力,最终提升的是一些可以用数字表达的产值、利润等。企业文化实际是一种高级管理手段。小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领导者权威,中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制度,大型企业的管理靠的则是企业文化。
篇7: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
二、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灵魂,是一切企业竞争力的原动力,是一切企业利润的源泉。如何激励企业中员工,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潜力,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掌握的技能。现在有不少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工作,建立起一套激励体系,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未解决的问题。如:由于所有制差别、行业差别、员工身份差异,尤其是文化的差距所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针对上述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有效激励,是激励工作中的难题,仍待研究解决。因此,研究探讨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问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现状
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提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因而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管理学者都十分重视对人的激励研究,并创造性提出许多激发人们潜力的方法,特别在精神激励方面取得了丰硕理论和实践成果,集中体现在“发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激励理论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出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里格的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些早期激励理论提出了一些激励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随着学发展和管理实践的丰富,具有相当确凿支持性材料的当代激励理论不断产生。主要有爱尔德弗的ERG理论、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认识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这些理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企业的人员激励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都在不同的范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是当今企业广泛采用的激励理论。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拟分为三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概述激励的含义、意义及分类,分述主要的激励理论以及对激励理论的思考。
第二部分:通过审视不同所有制企业对人员的激励方法,详细阐述与分析激励理论在所有制差别、行业差别、员工身份差异和文化差距等条件下的应用,总结当中所取得的成效及不足。
第三部分:承接第二部分的分析,总结企业管理中个性化激励的作用意义,提出个性化激励的基本内容、做法以及原则、要求。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本文拟采用以下的手段和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
2、主要通过图书馆、网上浏览及实地调研等方法收集材料。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学、领导学及统计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
五、研究的时间安排
1、6月28日至6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
2、7月4日至8月31日:进行企业调研,在图书馆及网上搜集相关资料。
3、9月1日至9月18日:分析整理资料,写出论文纲目。
4、9月24日至10月23日:撰写完成约一万字的论文初稿。
5、10月24日至11月23日:根据导师的批改意见修改完成论文第二稿。
6、11月24日至12月16日: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篇8: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一.编写目的
《银行帐目管理信息》开题报告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对《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各模块的分析,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内容,技术方法,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数据流,为程序编写定下宏观体系框架。
二.开发背景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银行帐目管理之中的应用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银行帐目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it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目前,对外开放必然趋势使银行业直面外国银行巨头的直接挑战,因此,银行必须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其工作环境。这样,帐户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传统的银行帐户管理中,其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繁琐的,帐户管理以入帐和出帐两项内容为核心,在此过程中又需要经过若干道手续,因为整个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且由于他们之间关联复杂,统计和的方式各不相同;且会出现信息的重复传递问题,因此该过程必须实现信息化。
我们的系统开发的整体任务是实现银行帐户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能使新系统达到以最小的开发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请求,通过初步调查和系统目标分析,对要开发的银行帐户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经济上、资源上和管理上进行是否可行的研究。这是一项保证资源合理使用、避免失误和浪费的重要工作。
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分析成本与收益、投资效果等。
技术上的可行性:要分析技术力量、计算机性能、通讯网络和系统条件等。
资源上的可行性:主要指管理、经费能否得到保证。
管理上的可行性:如帐户管理水平、数据收集可能性、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和领导对发展系统的态度。
可行性分析已经写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请领导及有关专家审议,通过后进入了以下需求分析阶段。
四.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的主要需求有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几个方面:
(1)帐户管理方面: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2)取款机信息管理方面: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3)用户查询方面:用户希望便于查询自己帐户的信息。
(4)查询统计方面: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五.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des加密算法;
(2)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二: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解决办法为:使用触发器;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三:系统查找数据的速度问题
解决办法为:采用哈希算法进行数据的快速查找。
六.系统定义
通过该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使银行的账户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账户管理效率的目的。系统开发的任务是使办公人员可以轻松快捷的完成对账户管理的任务。
1、系统要求:
(1)系统应符合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满足银行相关人员日常使用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2)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3)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4)尽量采用现有软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
2、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实现了:帐户管理、取款机管理、用户查询、查询统计等功能,
帐户管理模块:存款、取款、开户、销户、修改信息、办卡、挂失卡;
用户查询模块;
取款机信息管理模块:管理员管理查询和维护、客户查询和取款等功能;
查询统计模块:vip用户统计、atm业务量统计、异动查询统计、持卡总量消费统计、工作量负荷统计等功能。
七.系统体系结构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做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
八.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 20xx ie5.0
开发平台:visual forpro 6.0
九.参考资料
vfp 编程技术及数据库应用教程 作者: 常明华 杨佩理 李基鸿 连育英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7-5083-0867-0
出版日期:20xx-08-01
vfp程序设计简明教程
作者: 鲁俊生 胡天云主编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7-5606-1047-1
出版日期:20xx-08-01
visual foxpro6.0/foxbase+课程设计案例精编
作者: 伍俊良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7-5084-0947-7
出版日期:20xx-01-01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作者: timothy c.lethbridge robert laganiere
译者:张红光 温遇华 徐巧丽 张楠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7-111-11904-5
出版日期:20xx-04-01
十.课题开发进度
2月23日---3月7日 系统分析阶段
3月8日----4月4日 系统设计阶段
4月5日----4月10日 系统实施、调试阶段 4月26日---5月18日 毕业设计说明书打印
篇9: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研究
一、选题依据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任何企业都处于风云莫测的环境中,企业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
1、企业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无论是享誉世界、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还是那些默默无闻、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危机的困扰,都难逃危机的侵袭。而以分析、预警和处理企业危机事件为主要任务的危机管理,已成为受到普遍重视的一项新的职能管理工作。它使企业在遇到危机事件时,能够及时、果断、有条不紊地予以处理,将危机造成的效益、信誉、形象等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尽可能将“危机”转化为“生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和持续发展。
2、企业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部分。 企业管理进入了以战略为中心的时代,“战略制胜”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鲜 明特色。然而,企业战略管理侧重于研究企业的竞争性战略,对某些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危机问题重视不够。因此,必须将危机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加强危机管理,以确保企业战略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更具生命力。
3、我国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噬待提高。 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据零点调查最近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京沪两地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有 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 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管理还处于懵懂状态,相对于国外公司对危机事件的快速、专业的应对能力,国内企业危机管理情况堪忧。
4、当前国内对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学者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SARS事件发生以来,危机管理一度成为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探讨的热门话题,内容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近两年虽有所改进,但仍局限于照搬国外模式,缺乏对本国企业特质的认真分析,研究与发展基础性的、实用的危机管理理论,建立与健全系统科学、可操作性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是新经济下管理学科的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的实战管理者所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正是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了这一理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在总结与借鉴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文献回顾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提出了“危机管理”这一概念,并作为决策学的一分支,开创了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我国学者(早期代表人物:武汉人学佘廉教授)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人们对危机管理研究已经整合了诸如管理学、公共关系学、财务管理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知识,渐渐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的跨学科理论体系。
1. 企业危机管理的系统论
该理论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生产经营实体,在市场所构建的平台上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系统论将企业自身的组织环境视为内部环境,企业实体赖以生存的环境视为外部环境,研究企业如何优化内部环境即提升企业危机处理能力,并通过和外部环境怎样实施有效的互动来达到企业自 身的稳定状态的;为此系统论的倡导者建议企业管理者从检测环境的变化(规避风险)、优化内部环境(完善组织结构)、构建并通畅环境信息渠道等方面来实施危机管理策略。
2.企业危机管理的结构论
我国台湾学者朱延智,在美国学者波特提出的“5种竞争作用力”架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结构论。该理论着重强调:企业如何采取积极的反应,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压力,以达到规避风险与危机的目的;将企业危机的来源主要锁定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之中,而企业危机管理的重心不再只是注重内部效率性的规范管理。该理论将企业危机管理纳入到了战略管理范畴,提升了其在企业管理中地位。
3.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论
美国学者西蒙·布斯(Simon A.Booth)首先提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他根据企业危机的成长特性,将企业危机管理划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危机酝酿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扩散期、危机处理期、危机处理结果及后遗症期,并详细阐述了对各阶段的生命特征、及其处理策略的认知。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论对研究危机管理的主要贡献在于:根据危机的特性,将其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使管理者对危机及其从诞生、成长、成熟、到死亡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清楚的认识,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对症下药、处理危机。
4.企业危机管理的扩散论
企业危机管理的扩散理论是研究危机管理的新方向,是整合了危机理论、经济学、大众传媒理论、公共关系、社会心理学等理论体系的结合体。企业危机扩散理论的构架,起始点是在危机爆发后,通过媒体效益而产生形象危机、财务 危机和生存危机等。它以企业未能事前化解危机、也未能迅速在企业危机爆发后有效地处理危机为前提假设,认为危机杀伤力的强度、传播效果、认知结构、恐慌与从众行为、过去企业解决危机的能力表现、危机扩散与危机处理两者之间的时间落差等等,是危机扩散的动力与源泉。
5.危机管理的最佳模式--危机变化的结构论
危机管理的最佳模式--危机变化的结构论是由美国学者Ian?I.Mitrof提出的,该模式指出:危机形态与风险、危机管理机制、危机管理系统、利益关
系人是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四个关键因素,并强调企业必须对它们在危机爆发前、中、后都得实施有计划的管理。?他建立了由外到内的洋葱模式(Onion Model)应对模型,依次是:科技层面、组织结构层面、人为因素层面、组织文化层面、高级管理者心理层面五个层面。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现状分析有机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危机及危机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预期结果
1.通过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分析,结合危机成因找出我国企业危机的问题及原因所在,这将对于我国企业认清自身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通过危机管理的动态性分析,对危机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分析。
3.探讨危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希望对企业危机管理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具实践指导意义。
一、主要观点
1、分析企业危机影响论证实施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2、分析企业危机现状,企业经营环境(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
3、危机管理的本质是动态的、互动的。企业危机爆发前、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过程,需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做整体的考虑。
4、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一连续、动态过程,还应融入日常管理,并体现到企业各个制度层。
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导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关于危机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我国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全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企业危机管理概述
1、危机的概述: 对危机的定义、特征作了分析以及危机与风险的比较,介绍了危机的分类进一步揭示了危机的诱因。
2、危机管理概述:介绍危机管理的含义,并对其本质作了剖析,分析了危机管理的原则及职能。
第三章 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与动态运行机制
1、企业危机管理过程分析:主要介绍了芬克的4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米特 罗夫和皮尔森的5阶段模型以及诺曼·奥古斯丁 的6阶段模型并对它们作了分析和比较;基于危机管理模型的分析,本文将危机管理过程分为危机预防、处理、恢复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企业在正常状态下与危机爆发情况下的危机管理既要有所区分又要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统一起来。正常状态下企业处于隐性危机管理状态,在危机爆发时,企业处于显性危机管理状态。
2、危机管理的动态运行机制:从危机的动态性与危机管理的动态性两方面来论述,主要结合危机生命周期来进行分析,危机在企业的发展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将其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纳入企业的日常营运管理中,这样的危机管理才是完整的,对于企业更具有实际意义。
第四章 构建基于动态性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
1、危机管理系统的制度支持体系 分别从隐性、显性危机管理两阶段的高层决策、中层管理、基层运营和底层的企业文化层四个层面来构建动态危机管理系统的制度支持体系。
2、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系
根据危机管理过程的分析主要从危机的预防、处理、恢复三阶段来讨论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系,对各阶段具体的运行方法作了细致的分析。
第五章 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思考
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的现状,进而结合前文所述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危机管理提出启示与建议。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朱延智.《企业危机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 苏伟伦.《危机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3. 伊查克.艾迪斯著、赵睿等译.《企业生命周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 王强.《企业失败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5. 高民杰、袁兴林.《企业危机预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6. 陈忠卫、王晶晶.《企业战略管理》.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7. 项保华.《企业战略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8. 银路主编《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全书》.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9. 佘廉.《企业逆境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10. 龟井利明著.李松操译.《危险管理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
11. 诺曼.R.奥古斯丁著.《危机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2. 龙泽正雄著、徐汉章译.《企业危机管理》.高宝集团有限公司,1999
13. 劳伦斯.巴顿著、符彩霞译.《组织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4. 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15. 谢作渺.《企业如何防范风险》.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6. 陈迅、王澎文.《危机决策》.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
17. 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