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扶贫工作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扶贫攻坚工作具体部署,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以发展农业产业为主线,创新发展方式,拓宽增收渠道,着力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成效。
一、落实好“四个一”推进机制,做好农业产业扶贫大文章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采取“四个一”推进机制推进落实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即组建一个专门工作机构、制定一个专项规划、建立一个工作机制、制定一项操作性强的产业扶贫补助政策。我局结合本局实际严格按照“四个一”推进机制抓好贯彻落实,重点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抓特色产业促增收。我局在产业扶贫上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地域特色,力求产业的选择及安排布局重点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村,重点发展了蔬菜、蘑菇、苗木产等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村54个、贫困户1822户、贫困人口3636人。
二是落实惠农项目促增收。我局积极通过实施惠农项目、政策实现扶贫脱贫,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把惠农项目、惠农政策打捆实施,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2014年以来整合实施落实惠农项目资金3438.76万元,惠及84个村。
三是实施科技扶贫,促进扶贫工作提质增效。一是针对各村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协助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一乡一产业一村一特色;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指导服务力度。
四是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园区。以县域主导产业为依托,我们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增强农业产业带动能力,强化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现代生产要素集聚,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
五是创新发展模式,切实发挥农民合作社在增收脱贫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县84个贫困村结合本村产业优势,均建立了合作社,通过实施“3+3”模式与农业产业龙头、公司合作,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和共赢,促进了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发展。2016年加入贫困村的贫困户全部实现了分红。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贫困户思想认识较低。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精神动力不足、思想观念落后,依赖、依靠、依附能力较强,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主动脱贫意识差,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二)农村缺乏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产业发展规模偏小,市场主体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风险较大。我县的一些特色产业规模小,精深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分散的“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对接,使发展产业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四)产业组织模式较单一,利益联结机制松散
。目前,一部分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一部分还以合作社为中间环节,很难保护农户的基本利益,对农户、对企业都存在潜在风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好扶贫宣传引导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要扶志。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贫困户自主脱贫。
(二)把精准选择产业和市场主体作为关键。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
(三)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与这些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合作,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保障各利益主体合法收益。
(四)加强政策制度保障。继续加强产业扶贫各项政策制度的保障力度。对于有效促进脱贫致富的产业,集中各项扶贫专项资金和政策积极扶持,尽快实现“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