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信局2021年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
工信局2021年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区工信局全面落实“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任务,更大力度推进复工达产、转型升级、精准服务,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推进全区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一、强化服务和指导,扎实推动“六稳六保”工作
(一)突出复工达产,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
1.落实政策兑现资金,力促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在全面落实xx市“xx条措施”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出台《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稳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x府发〔2020〕x号)及《xx市xx区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稳定发展若干措施操作指南的通知》(x府办字〔2020〕xx号);继续出台《关于鼓励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x府发〔2020〕xx号),以“真金白银”和精准服务帮扶企业纾危解困,助力企业恢复发展,此外,20xx年的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兑现工作也正在有序落实,预计我局牵头兑现奖励资金共计xxx.xxx万元。
2.发挥金融支撑作用,为“六稳六保”保驾护航。始终坚守政策性担保职能定位和准公共服务产品定位,一是快速落实融资担保服务政策,督促xx市xx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主动对接企业,为企业量身材料金融服务方案,先后出台《关于做好政府性融资担保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关于做好疫情期间续保业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措施。二是保障业务延续。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在保企业,积极协调银行共同做好续保、续贷工作;对因疫情影响或防疫工作影响较大的在保企业,协调银行采取延期还贷、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措施。三是减免担保收费。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及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新发生融资担保业务收取的担保费率不超过x%;对受疫情影响特别严重的企业减免担保费,原则上取消反担保抵(质)押要求,不收取客户保证金;对于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范围内的融资担保业务,自2020年x月x日起,新发生的单户金额在xxx万元及以下的再担保业务免收再担保费;四是降低贷款利率。协调xx区农商行下调担保贷款利率,将担保贷款利率下调由月利率x‰下降到x‰,降低担保贷款利率xx%,预计为受保企业减少融资成本xx多万元。
担保公司根据新增担保贷款条件,经调查、审核流程后,会同区金融办、相关合作银行根据各自意见,报区担保贷款领导小组批准,综合申请企业的实际需求意愿,2020年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xx家,担保金额xxxxx万元(新增企业担保xx户,新增担保金额xxxx万元),授信担保xxx家,授信担保金额xxxxx万元。
3.全力推动工业项目建设。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抓牢总投资xx亿元的xx深加工项目、xx亿元的xx生产线建设项目、xx亿元的xx新能源两轮智能车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xx个xxxx万元以上项目建设,拉伸补齐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同行业竞争力。
4.实施技改扩建转产行动。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段,我区共有x家企业新增、转产口罩生产线xx条,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防护口罩企业新建、转产,有效保障了抗击疫情需要。通过上级工信部门、省、市药监局,协调xx服饰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完成产品检验、体系核查、注册申报等资质申请报批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协调xx医疗器械用品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等生产备案、原料供应等问题。
5.围绕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提前部署,紧抓快干。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由断崖式下降到稳步复苏的发展态势,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发展韧性发挥作用,x-x月,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x.x%,延续上半年增长势头,比上半年加快x.x个百分点;营业收入累计降幅实现由负转正并连续x个月保持正增长;盈利水平不断好转并连续x个月保持正增长;工业用电量连续x个月实现正增长且增速不断加快。
(二)突出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供应链链条
1.继续加大企业上云推进力度。深入实施企业深度“上云上平台”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企业加快云化改造和云端迁移,培育打造以荣成机械、台德智慧科技、彭彩新材料为重点的上云标杆企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据统计,截至2019年xx月底,全区当年新增上云企业xxx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率达到xx%。今年x-x月份,新增签约企业xxx家,其中完成云平台订购企业xx家。
2.把抓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等工作,作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每年认定一批两化融合示范、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我局初步拟定了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智能制造项目拟申报企业,并指导帮助相关企业对项目申报等事项提前作了解和学习,对企业熟悉运用政策、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提供了有益帮助。
3.互联网+云销售,拓展工业产品销售新渠道。x月xx日,“xx市首届电商网购节·xx区家居直播活动”在农博城欧亚达一楼成功举行。我局牵头为此次直播活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研准备,与参与的xx家工业企业、xx家家居建材商户和直播平台反复沟通、协调,推出工业产品共计xx个。据了解,直播同时在掌上xx及京东平台同步播出,观看超xx万人次,此次直播云销售不仅拓宽了本土企业的销售渠道,加大了区域特色产业品牌传播力度,同时也是对工业电子商务的积极探索。
(三)突出精准服务,搭建产业供应链交流平台
1.积极当好政策宣传员。疫情期间,我局与经开区印制x百余份《省、市、区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汇编》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下发至企业,动员干部职工组成x个小组进企业、下车间面对面宣传政策,了解企业需求,帮助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我局将编印《工业发展文件政策汇编》,通过工业产业振兴大会发放至各企业。
2.因企制宜,实施驻企帮扶。一是实施挂点帮扶制度,我局将xx项重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清单,对xx家重点企业和xx个重点项目实施“局领导挂点服务”和“驻企特派员”制度。二是学习借鉴江西省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区实际,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升xx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目前我局印发《xx区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初步拟定了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体系和重点任务。
3.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2020年x月xx日,由xx区工信局组织召开的xx区重点企业“共克时艰 共谋发展”座谈会,在天达纺织五楼会议室召开,此次会议共邀请了xx家企业负责人、xx家区直单位负责人参会。会上,xx家企业围绕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复工复产的意见建议等分别做了交流发言,xx家区直单位分别就对口业务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针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我局整理了座谈会问题台账,并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回访解决。
4.为畅通产业供应链,全面激活产业链效应,x月xx-xx日,为期x天的xx-xx(2020)工业产业链发展推进会隆重开幕。工信局精心组织、积极筹备,优中选优,组织了xx家重点企业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x大产业链参展,充分直观地展示我区工业发展成果,据统计,本次对接大会我区共计xx家企业对接到xx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或签订采购协议,金额达xxxxx万元。
5.为摸清我区数字经济企业现状,加强工作针对性,今年x-x月,我局在全区范围开展了数字经济调查行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xxx余家企业,摸清全区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和信息化建设现状。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我局积极对接企业上云服务商,为xx家企业提供“上门会诊”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目前存在问题
(一)工业发展速度落后于xx市其它县区。虽然我区工业经济稳步复苏,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好转,但在全市以“速度论英雄”的背景下,我区工业部分指标在全市排位靠后,工业增加值增速列全市第x位,用电量增速列第x位,增值税增速列第xx位。
(二)园区土地清理对工业负面影响显现。xx工业园、xx岗一期共xxxx.xx亩工业用地清理工作已全面启动,涉及xx户企业,其中规上企业x户。这些企业基本已停产,尤其是x户陶瓷企业的停产,对工业负面影响大。据测算,拆迁停产企业预计影响工业用电xxxx万千瓦时,影响营业收入x.x亿元。另外,x月份xx矿业关停了,该企业2019年度营收x.xx亿元,上交税金xxxx万元,用电xxxx万千瓦时,关停对2020年工业指标有轻微负面影响。
(三)主要经济指标内在支撑不足。一是企业经营困难。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萎缩,企业普遍面临产品跌价、订单下降的困境。据统计,xxx户规上企业中,xx户企业产值出现下降,占比达xx%,其中xx户企业下降xx%以上。二是存量企业增长点不足。去年新入规xx户企业普遍规模小,平均营收在xxxx万元左右,拉动能力有限。三是缺乏新项目大项目带动引领。xx生物能源燃料乙醇项目建设总体进度xx%以上,设计产能x亿元,预计今年xx月中旬试产。xx新材料项目生产建筑用沙石骨料,设计产能xx亿元,真正投产预计要到今年底,目前已办理入规,产值x千万元左右。xx电子x-x月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其它工业项目短期可见新增长点尚不明朗。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工业主要指标的调度监测。强化部门联动,坚持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工作机制,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切实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能,突出强化对工业增加值、用电量、税收的调度,强化对重点企业产品价格、产销衔接、进出口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影响行业、企业发展的堵点卡点。
(二)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继续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区各项惠企帮扶政策,发挥xx信贷通、xx、xx融资平台的输血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点问题。继续实施驻企特派员制度,调查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努力解决企业在复产达产、生产经营、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加速企业达产达效,推动更多企业尽快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强化人才培育。继续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优选xx位龙头骨干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参加高端培训;组织企业家参加国家工业投资博览会、广交会、军博会和高峰论坛;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军民融合、智能制造、提升创新能力培训。通过电视台、报纸、微信平台等媒体,宣传展示企业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的氛围。
(四)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引导服务工作。抓好技术改造项目备案、核准工作,深入企业开展指导,一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事中事后以及验收环节的监督检查。二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出台财政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切实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具有影响带动作用的大项目落地,以增量带动存量,努力解决我区工业经济面临的动力转换和后劲不足的问题。
(五)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一是引导xx药业、xx药业、xx家居等企业申报省级两化融合体系贯标;支持xx科技、xx等企业申报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全年力争申报两化融合示范企业x-x户。二是继续实施“企业上云”计划,确保全区规上工业企业xxx%上云,基本实现园区工业企业xxx%上云,打造上云示范标杆企业x-x户,形成具有xx特色的企业上云试点观摩区。三是统筹推进新型基础建设,力争快步实现全区xG网络连续覆盖。
(六)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省、市有关项目。一是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x-x个、xx个省级新产品;二是申报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x-x户、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x户以上,积极申报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三是申报军民融合示范企业x-x户,确定xx、xx、xx、xx实业等企业为培育推荐对象。四是启动xx经开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园区的申报工作,同时确xx药业绿色工厂申报成功。五是启动xx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的申报工作。
(七)全力以赴抓招商。瞄准产业链的短板项目定向招商,加快引进建设一批补链强链项目,一要创新优化招商方式。抽调精干力量,紧盯前期接触有意向的企业,精准锁定一批目标企业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对接,争取一批新项目签约落地。二要突出产业链招商。聚焦“x+x+N”产业,加强重点产业政策、产业链条、产业分布的研究,用好主导产业“三图”和产业全景图,挂图作战,切实增强产业招商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第二篇:2020年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落实“六稳”
“六保”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不低于新增岗位的50,不低于2019年;扩大社区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居、社区就业;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继续升学深造。
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开展毕业、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
2.做好相关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
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对吸纳省外贫困劳动力的给予跨省务工奖补。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切实抓好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3.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支持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4.强化企业稳岗就业。适当放宽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对受疫情影响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企业及其职工上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全额返还。
5.优化就业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
二、保基本民生
6.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人均每年x元提高到x元,xx区县低保、特困供养资金补助在原比例基础上再提高10。
7.加大临时救助力度。2020年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对xx区县资金倾斜。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政策,关心关注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8.阶段性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力度。今年x月至x月,阶段性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对相关优抚对象、保障对象,以及阶段性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1倍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补贴金额与物价涨幅同比例变动。
9.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防止返贫。巩固提升“三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复工复产。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10.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xx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11.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开工建设x所左右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数x万个。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
12.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的老旧小区,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
13.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优。充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督促企业落实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一革命四行动”。继续实施一批危废处置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三、保市场主体
14.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坚持抓两头带全局,以打通政策链、服务链、操作链等“三个链条”为突破口,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为切入点,选取百个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第二产业优势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15.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用好进出口银行xx省分行x亿元外贸专项贷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外贸出口企业到期贷款不抽贷、不压贷,到期给予续贷。至今年x月底,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房租,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载体带头减免承租的中小微企业房租;不动产出租方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各项政策优惠。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
16.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设立首期x亿元贷款额度的xx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整合设立规模x亿元的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对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机构,予以正向激励奖励。
17.帮助企业稳定市场。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稳住海外市场和订单。引导外贸企业线上洽谈接单。推动生产型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举办若干场大型“闽货华夏行”促销活动。举办“全福游、有全福”主题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18.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遴选公布一批数字经济“瞪羚”等创新企业清单,大力发展新零售、“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平台型交易中心和平台经济品牌企业。扶持“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
19.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全年粮播面积x万亩、总产量x万吨。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调整优化粮食储备结构。
20.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x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x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x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强x万亩蔬菜田间管理。推进x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项目落地投产,确保完成年存栏x万头目标。推动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一品一策”对接销售。
21.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天然气供需平衡调度。有序提升煤炭储备规模。增强油气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2.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加快构建我省产业链自主配套体系,培育形成x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加强电子信息行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加快推动“xx”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强石化下游塑料加工、纺织、鞋服、家装等产品市场内销供需对接。大力培育5G、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23.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大“三个一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培育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x家以上。大力培育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上线“金服云”平台,对接“快服贷”产品。
2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短板,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集群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共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和省创新实验室,推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制。
25.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围绕龙头品牌带动、科学规划布局、产业集约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十大专项,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推进首批x家试点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创新工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
26.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推进“云招商”、“云签约”,抓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相关工作,做好“98”投洽会、“518”海丝博览会境外客商资源维护,办好“618”创交会云上展会。
六、保基层运转
27.加大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组织运转经费。
28.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进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切实缓解基层财政资金压力。
29.强化支出保障与约束。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足额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各项支出。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
七、畅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
30.畅通产业循环。分级分类协调解决企业对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多方需求,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堵点。实施打通外贸全链条发展十大行动。推进“丝路海运”、“数字丝路”等八大工程。
31.畅通市场循环。加快推动居住、商业、医疗、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鼓励社会与个人创新创业。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推动形成市场供需的良性互动。
32.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坚决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兜紧“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下大力气解决好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八、激活消费需求
33.重振线下消费信心。落实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系列政策,鼓励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五一黄金周之前出台消费券政策。开展“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打造地标性商圈。推动传统消费行业调整营销方式、产品供给等。
34.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培育壮大生鲜电商、物流直配、网络诊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推进名优特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和绿色环保商品消费。科学引导居民理性扩大健康类消费。
35.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出口企业参加“闽货华夏行”等国内重点展会。搭建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V的合作平台,鼓励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打造xx出口产品内销专区。引导优质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投保的支持力度。
九、扩大有效投资
36.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落实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18条措施,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工程,重点推进华为鲲鹏超算中心等52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投资动能。
37.强化重大项目攻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全流程保障,优化施工组织,千方百计推进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xx机场、xx机场二期等今年计划新开工的xx个重大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梳理百项重大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继续组织实施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38.加强资金保障。用好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政策,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落实好今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进一步做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准备,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支持。及时转下达或分解下达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加快实施500项省重点技改项目。用好补短板稳投资应急专项。
39.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城乡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组织一批央企、民企和外企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点对点”精准服务。
十、加强组织保障
40.抓好政策落实。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一体化政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惠企政策“掌上知”等渠道,拓展政策知晓度和申办便利度。储备一批重大政策,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
41.强化要素保障。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靠前服务,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堵点断点,强化资金、用地、用林、用海、用工等要素保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为企业纾难解困。
42.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困难企业救助机制,要快速办理、快速协调,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在“六保”工作具体操作层面上要精准、便民、可操作,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便捷享受“六保”各项惠民政策和服务。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43.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协调保障,实行“一个保、一个协调机制、一套工作方案”,抓紧抓实抓细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和协调推动力度,确保“六保”保得住、保得好。
第三篇:扶贫办“六保六稳”工作落实情况
“六保、六稳”工作落实情况
2020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收官之年,为扎实做好
“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们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结合工作实际,做到“稳就业,保就业,稳增收,保贫困户基本民生”。
一是开发公益岗位、扶贫特岗,稳就业。
制定下发了《双辽市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实施方案》,健全公益岗位实名制管理台账,按照“谁开发、谁管理”原则,合理确定数量,签订用工协议,强化公益岗位人员责任意识、职责意识,做到人岗相适、履职尽责。开发临时性岗位34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4人,分别安置在劳动力信息采集、疫情防控、村屯保洁和护林岗位;开发扶贫特岗597名,签订3个月用工协议,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已全部上岗。二是科学设置就业岗位,保就业。
针对贫困人口年龄偏大、劳动力偏弱的实际,有针对性设置保洁员、护林员、防疫巡察员、护青员、护路员、护理员、光伏管理员和政策宣讲员、纠纷调解员等岗位,已安置贫困劳动力2127名,月工资200至800元不等。形成长期和临时性公益岗位结合设置的助力脱贫方式,增加贫困劳动力收入。
三是建立防贫保障体系,保基本民生。
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制定脱贫退出巩固提升方案,凿实教育、医疗、保险、民政、住房、饮水等保障兜底措施,确保贫困户吃穿不愁,生活有保障。紧盯“三个一万人”,落实措施,一户一策,一人一措。针对剩余未脱贫人口多数为无劳动能力的实际情况,强化包保帮扶措施。在原包保人不变的情况下,新增市级领导和乡科级干部包保,逐户落实帮扶措施,“一户一策”,“滴灌式”帮扶。将未脱贫人口人均5000元投入的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春天米业。同时,市本级财政和慈善捐赠每人追加1980元,总入股资金44万元,签订协议,每年每人分红1100元。坚持摘帽不摘责任。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督战作战指挥部,下设“四个不摘”主要责任落实工作、住房安全工作、饮水安全工作、“三个一万人”脱贫、减贫、防贫工作、专项巡视“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和医疗健康扶贫工作6个作战室。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贫困群众基本民生有保障。坚持摘帽不摘帮扶。继续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等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确保包保帮扶工作全覆盖。坚持摘帽不摘监管。针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等特殊情况,在确保国家、省、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的同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全面落实“防贫保”保险政策,确保农民群众在遭遇重大疾病或突发事故后依然有保障。
四是开展“雨露计划”专项工作,保技能。
开展2020年春季雨露计划专项工作,经贫困家庭申报、乡镇初审、市扶贫办复审程序,2020年春季共补助贫困家庭子女288人。下发补助资金43.2万元。通过政策扶持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初、高中毕业后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比例逐步提高,提高人口素质,创业就业能力得到提升,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占比明显提高,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第四篇:2020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方案(1)
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机构
成立xx乡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
第一副组长:
总 督 导:
副 组 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党政办,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任副主任,xx、xx任办公室成员。
二、目标任务
(一)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业。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联合老表文化有限公司、江西康亦园有限公司、江西林耀有限公司、电商示范产业园等本土企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
2.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3.优化就业公共服务。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加大就业信息的公开力度。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
(二)保基本民生
4.坚决做好政策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及时发放低保金、五保金、特困人员物价补贴等兜底政策资金。
5.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阶段性地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政策,关心关注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6.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防止返贫。巩固提升“十大扶贫政策”“两不愁、四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改水改厕、危房改造。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7.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建设完善村级卫生室,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老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各项目标任务。
8.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
9.坚决打蠃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蠃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进一步优化全乡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督促企业落实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三)保市场主体
10.实施一、二、三产业增产增效行动。加强第一产业增产,保障粮食、“菜篮子”稳定;全力推进工业招商及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工业发展;全面推进亚行贷款“十里画廊”、养道小镇、新农村建设等全域旅游农旅项目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11.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严格落实上级减税减负的扶持政策。加强对企业服务力度,通过协助企业对接银行、上级部门、税务部门等方式加快企业周转,降低破产风险。
12.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大力推广支持夜间经济、“宅经济”“云经济”等新型消费方式,拉动消费增长;大力推进消费扶贫,保持农村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推动服务类消费品下乡。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
13.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整治耕地抛荒,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扩大早、中、晚稻的种植面积,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14.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支持马家柚、有机茶叶、虎杖药材、金线莲四个千亩基地做大做强;以市上现代农业示范园、颜家坊扶贫产业园、河坑移民“武功稻香”大米基地为重点,抓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加强农产品推广宣传、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15.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6.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对接。加强企业复工复产的督导,强化行业与供应铺上下游企业协调,加快推动产品市场内销供需对接。
17.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大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带动作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六)保基层运转
18.全力抓好收入增长。建立多元的税源体系,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规范纳税秩序,确保税收足额入库;抓好全乡的项目规划,建立完善的项目储备库,多方式、多渠道地向上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抓好土地开发,储备一批有开发价值的土地,有序加大土地出让活力,充分发挥土地财政的效益。
19.加大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经济薄弱村(居)、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组织运转经费。
20.强化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原则,有效保障全乡重要产业、重要工程、重大项目资金,确保机关部门正常运转、各项民生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2020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方案(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不低于新增岗位的50,不低于2019年;扩大社区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居、社区就业;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继续升学深造。
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开展毕业、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
2.做好相关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
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对吸纳省外贫困劳动力的给予跨省务工奖补。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切实抓好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3.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支持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4.强化企业稳岗就业。适当放宽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对受疫情影响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企业及其职工上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全额返还。
5.优化就业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
二、保基本民生
6.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人均每年x元提高到x元,xx区县低保、特困供养资金补助在原比例基础上再提高10。
7.加大临时救助力度。2020年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对xx区县资金倾斜。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政策,关心关注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8.阶段性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力度。今年x月至x月,阶段性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对相关优抚对象、保障对象,以及阶段性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1倍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补贴金额与物价涨幅同比例变动。
9.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防止返贫。巩固提升“三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复工复产。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10.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xx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11.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开工建设x所左右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数x万个。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
12.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的老旧小区,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
13.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优。充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督促企业落实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一革命四行动”。继续实施一批危废处置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三、保市场主体
14.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坚持抓两头带全局,以打通政策链、服务链、操作链等“三个链条”为突破口,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为切入点,选取百个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第二产业优势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15.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用好进出口银行xx省分行x亿元外贸专项贷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外贸出口企业到期贷款不抽贷、不压贷,到期给予续贷。至今年x月底,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房租,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载体带头减免承租的中小微企业房租;不动产出租方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各项政策优惠。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
16.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设立首期x亿元贷款额度的xx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整合设立规模x亿元的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对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机构,予以正向激励奖励。
17.帮助企业稳定市场。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稳住海外市场和订单。引导外贸企业线上洽谈接单。推动生产型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举办若干场大型“闽货华夏行”促销活动。举办“全福游、有全福”主题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18.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遴选公布一批数字经济“瞪羚”等创新企业清单,大力发展新零售、“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平台型交易中心和平台经济品牌企业。扶持“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
19.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全年粮播面积x万亩、总产量x万吨。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调整优化粮食储备结构。
20.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x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x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x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强x万亩蔬菜田间管理。推进x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项目落地投产,确保完成年存栏x万头目标。推动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一品一策”对接销售。
21.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天然气供需平衡调度。有序提升煤炭储备规模。增强油气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2.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加快构建我省产业链自主配套体系,培育形成x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加强电子信息行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加快推动“xx”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强石化下游塑料加工、纺织、鞋服、家装等产品市场内销供需对接。大力培育5G、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23.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大“三个一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培育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x家以上。大力培育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上线“金服云”平台,对接“快服贷”产品。
2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短板,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集群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共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和省创新实验室,推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制。
25.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围绕龙头品牌带动、科学规划布局、产业集约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十大专项,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推进首批x家试点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创新工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
26.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推进“云招商”、“云签约”,抓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相关工作,做好“98”投洽会、“518”海丝博览会境外客商资源维护,办好“618”创交会云上展会。
六、保基层运转
27.加大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组织运转经费。
28.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进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切实缓解基层财政资金压力。
29.强化支出保障与约束。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足额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各项支出。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
七、畅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
30.畅通产业循环。分级分类协调解决企业对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多方需求,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堵点。实施打通外贸全链条发展十大行动。推进“丝路海运”、“数字丝路”等八大工程。
31.畅通市场循环。加快推动居住、商业、医疗、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鼓励社会与个人创新创业。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推动形成市场供需的良性互动。
32.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坚决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兜紧“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下大力气解决好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八、激活消费需求
33.重振线下消费信心。落实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系列政策,鼓励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五一黄金周之前出台消费券政策。开展“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打造地标性商圈。推动传统消费行业调整营销方式、产品供给等。
34.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培育壮大生鲜电商、物流直配、网络诊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推进名优特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和绿色环保商品消费。科学引导居民理性扩大健康类消费。
35.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出口企业参加“闽货华夏行”等国内重点展会。搭建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V的合作平台,鼓励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打造xx出口产品内销专区。引导优质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投保的支持力度。
九、扩大有效投资
36.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落实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18条措施,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工程,重点推进华为鲲鹏超算中心等52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投资动能。
37.强化重大项目攻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全流程保障,优化施工组织,千方百计推进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厦门新机场、福州机场二期等今年计划新开工的554个重大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梳理百项重大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继续组织实施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38.加强资金保障。用好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政策,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落实好今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进一步做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准备,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支持。及时转下达或分解下达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加快实施500项省重点技改项目。用好补短板稳投资应急专项。
39.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城乡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组织一批央企、民企和外企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点对点”精准服务。
十、加强组织保障
40.抓好政策落实。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一体化政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惠企政策“掌上知”等渠道,拓展政策知晓度和申办便利度。储备一批重大政策,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
41.强化要素保障。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靠前服务,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堵点断点,强化资金、用地、用林、用海、用工等要素保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为企业纾难解困。
42.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困难企业救助机制,要快速办理、快速协调,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在“六保”工作具体操作层面上要精准、便民、可操作,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便捷享受“六保”各项惠民政策和服务。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43.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协调保障,实行“一个保、一个协调机制、一套工作方案”,抓紧抓实抓细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和协调推动力度,确保“六保”保得住、保得好。
第五篇:“六稳”“六保”推进情况报告_经信局
“六稳”“六保”推进情况报告_经信局
今年以来,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部署,分类组织,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是工业生产持续回升。1—4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9.1%,居全省第3位,累计增速4.6%,高于全省平均值5.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自去年以来,规模工业增速稳居全省第1位)。
二是支柱产业明显回暖。4月份,智能家电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较3月份回升4.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产业同期持平(增幅为0%),较3月份回升0.3个百分点,均由负转正;硅基材料产业较3月份回升1.7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20.5%,连续2个月增速保持在10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三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截止5月底,全市“三个一百”工程完成亿元以上新开工、新竣工、新达产项目分别为101个、42个和28个。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稳妥推进复工复产。一是全力组织疫情防控物资企业复工复产。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局干部年初三全部返回工作岗位,“一对一”盯生产、提产能、保运行。局主要领导带队进驻企业,组织专家技术力量,现场解决防护用品企业生产技术困难,实现了现有防控物资供应企业的满负荷生产、推进了蓝瑟智能、译琥精密、沛愉科技等多家企业转产,有效保障了全省90%的防控物资供应。二是有序推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制定出台《XX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十七条意见》,印发《XX市贯彻落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真金白银”支持小微企业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工业企业复工生产工作的通知》《XX市企业复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须知》,成立局复工复产专项工作组,分片包干、分类指导,督促各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落实复工复产主体责任。截至3月5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所有复工复产企业未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2%,是全省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地市。
(二)全力稳住市场主体。建立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双月联系会议制度,督办解决企业问题600余件;深入实施“四送一服”专项行动,2月中旬市政府成立企业复工复产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直单位包保联系重点企业机制,“一企一策”,切实做好企业防控物资需求、用工保障、融资服务、交通运输等问题的解决;5月份制定2020年战疫服企促发展“四送一服”专项活动方案,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战疫情、解难题、增信心,全力稳定经济增长。截至4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数达23.25万户,私营企业数达7.83万户;全市新增规上企业138户,10户新投产企业入规入统,规上企业总数达1706户;全市162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对规模工业贡献率达119.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个百分点;其中,康佳电子超50亿元,隆基乐叶、天大铜业超20亿元,惠科光电超10亿元。
(三)不断集聚发展动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深入开展“双重”攻坚活动。全市共推进重大建设工业项目666个,总投资3367亿元。其中,10个百亿目标企业2019年实现产值558.5亿元,2020年1—4月实现产值237.5亿元,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产值713亿元。其中惠科光电、康佳电子、博西华、隆基乐叶等均有重大投资项目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晶科能源16GW太阳能组件生产(一期)、创维智能家电产业园、博西华年产120万台干衣机、120万台洗衣机及智能制造等10大在建项目建设进度较好,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米润科技米润智能出行产业园、光智科技(先导)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产业化、嘉宝莉年产50万吨厚浆涂料等10大新开工项目已开工项目4个,完成投资5.02亿元;猎豹汽车、蓝德集团、雀巢集团等多个重组项目正在谈判磋商。1—4月份,工业和技改投资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1%,环比提高4.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技术改造投资增速为13.9%,居全省第2位。
(四)努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全供应链融通,切实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博西华家电是最早落户XX的外资企业,也是引领XX家电产业提质升级的龙头企业之一。由于上游配套企业复工程度不一,企业于2月20日正式复工后开工不足,首批只有不到800名员工到岗。市经信局作为包保联系博西华的市直部门,主动靠前帮扶,积极帮助企业协调配套企业协同复工,并上报省经信厅帮助企业申请开具民生保供企业证明,协调浙江等地上游原料企业尽快复工,目前,博西华已满负荷生产,5月预计同比增长70%。新能源产业在疫情发生后,上游石英砂等原材料开采和加工企业复工进度较慢,对制造企业生产进度造成较大影响。我局围绕全产业链协同复工要求,一方面统筹部门联动,为隆基、福莱特等龙头企业提供人流、物流保障,为企业高管免费进行核酸检测,保证企业员工及时到岗、物料运输畅通;另一方面根据产能发挥预测原料需求,提前批准部分防疫物资储备足、防控措施落实好的石英砂生产企业提前复工,为产业链整体运转提供保障。1—4月份,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20.5%,连续2个月增速保持在10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与预期差距较大。3月份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形势逐步趋稳,但仍有部分企业受制于产业链供应和需求不足等影响,产值下滑明显,与预期差距较大。
(二)保市场主体面临较大压力。一季度,全市共有26家规上工业企业停产,占规上企业总数1.5%。此外,受国外疫情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出口严重缩减,大量出口订单被取消或延期交货;外贸企业运输成本增加、经营风险加大、库存产品积压、利润受到压缩,部分企业已进入亏损状态。
(三)部分项目建设未达预期。受疫情冲击,加之市场预期不明朗,今年新建项目开复工时间普遍推迟,申规进程受到影响。如原计划3月份入规的硅谷智能、火凤凰等企业均未达到入规条件;三棵树涂料尚有2条意大利进口生产线暂时无法安装等。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市经信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加强市县和部门间联动,全力保市场主体,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双胜利”。
(一)有效开展精准帮扶。坚持问题导向,因企施策、一企一策,进一步细化帮扶举措,紧盯欠产企业、退规企业和受疫情影响困难企业,结合“四送一服”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企业用钱、用工、用地难问题等,力争上半年规上、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0%、5%。
(二)持续抓好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四督四保”要求,压实项目属地责任和项目主体责任,高质量推进项目、高效率保障项目、高强度调度项目,加快推动总投资50亿元的圣泉新材料产业园、30亿元的硅谷智能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动总投资55亿元的晶科能源一期、50亿元的福莱特二期、50亿元的创维智能家电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力争上半年技改投资增速保持15%左右。
(三)着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联动。对照《安徽省产业链升级重点工程施工图》,提前谋划制造强省项目申报工作;以装备制造产业为龙头,强化“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引导智能家电、硅基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四)加快惠企政策兑现。围绕支持制造强省建设,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我市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7条意见等政策内容,加大政策宣讲力度,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兑现省、市应对疫情支持经济发展政策,继续开展全市工业“十强”“十优”和市直“十佳”企业评选,提振企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