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情况汇报
x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快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健全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开展信用惠民便企行动,为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设经济强市、法治x提供良好的信用支撑。到2019年底,各重点领域信用信息系统全部建成,并与共享平台互联互通,市县信用信息归集率达到80%;部分重点部门实现联合激励、惩戒系统嵌入业务系统。
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自然人信用积分指标体系,健全信用修复和信用信息异议制度,逐步构建指标科学、认定公平、管理完善的涵盖各类信用主体的评价体系。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各领域要建立全市统一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守信、一般失信、严重失信、“黑名单”4个等级进行管理。国家已发布标准的,原则上依据相关国家标准执行。健全“红黑名单”制度,按照“谁监管、谁认定、谁发布”原则,从严把关、依法公开,由认定部门(单位)通过其门户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信用中国(x)”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到2020年底前,逐步形成各领域健全完善的统一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诚信积分试点。选取合适地区开展城市诚信个人积分试点,依靠共享平台归集的各类数据,从基本信息、遵纪守法、商业行为、社会行为等维度,对城市居民进行积分管理。选取若干乡镇开展诚信积分试点,根据乡村实际,选取评价指标,计算乡村居民积分,根据积分评定信誉户,悬挂信誉标牌。到2021年底前,完成城市和乡村诚信积分试点工作。
推动各级信用示范评定。争取国家“信用示范城市”试点。按照省级制定的信用示范县、乡、村评定标准,逐级开展“信用示范县区”“信用示范乡村”活动。推进市县乡村信用监测全覆盖。到2020年底前,在地级市综合信用排名中进入前100名。2021年底前x市达到“信用示范城市”申报标准。
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制定《x市法人信用修复办法》《x市信用信息异议处理规范》,明确修复渠道、条件、程序,及信用信息异议渠道、程序和处理方式。建立诚信培训长效机制,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制定信用修复培训方案。到2020年底前,“黑名单”主体接受信用修复培训或约谈的超过60%;到2022年底前,形成健全完善的信用修复、异议处理机制。
强化信用信息和产品应用。完善联合激励惩戒发起、响应、反馈机制和自动启动惩戒机制;率先推动信用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拓展和创新应用场景,强化信用监管,推动信用惠民利企;紧紧围绕建设“诚信x”工作思路,为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坚实信用支撑。
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健全“红黑名单”制度。各部门要落实相关领域“红黑名单”的认定、激励、惩戒和退出制度,梳理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推送的“红黑名单”数据,落实“红黑名单”激励、惩戒措施,及时向信用办反馈联合激励、惩戒案例。
制定联合激励、惩戒措施清单。梳理联合激励和惩戒事项,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税务、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要率先制定和公开措施清单。2020年底前,国家51个领域备忘录所涉及部门全部制定措施清单。
建立自动启动激励、惩戒机制。依托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联合激励、惩戒系统,实现联合激励惩戒的发起响应、信息推送、执行反馈、跟踪监测、分析评估等协同联动功能,形成自动启动激励、惩戒、反馈机制。到2019年底前,发展改革、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交通运输、法院、税务、海关等部门率先实现联合激励、惩戒系统嵌入部门业务系统;到2020年底前,各级各部门实现信用联合激励、惩戒系统嵌入全覆盖。
推动信用惠民利企。推动信用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提供查询、异议、修复等一站式信用服务,规范信用承诺标准,优化信用承诺流程,拓展信用承诺应用场景。在全市政务服务办理中实施信用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制。到2019年底前,市级接入省平台;到2020年底前,市级政务服务全面落实信用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制。
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启动“信易+”系列项目,实施“信易贷”“信易行”“信易租”“信易游”,率先实现审批服务、小微企业信贷、交通出行、房屋租赁、4A级以上旅游景区5个应用场景落地,让诚信主体享受更多便利与优惠。推动信用精准扶贫,构建扶贫贷款信用评估体系、就业扶贫信用评估体系、消费电商扶贫信用评估体系、消费积分公益捐赠体系。到2020年底前,实现10个应用场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