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3篇
篇一
一、原有情况分析(包括道德认识、学习态度、行为习惯)
本班共有学生
xx
人,其中男生xx
人,女生
xx人。经过三年的学习,80%的学生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班级中的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希望通过这学期的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如闫、李两位习惯较差的孩子,本学期重点关注,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四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单元主题,即
:
“与班级共成长”、“为父母分担”、“信息万花筒”、“让生活多一些,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三、教学总目标
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
2.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
3.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4.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劳,管好自己,不给父母添麻烦。
(二)
行为与习惯
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品质,初步形
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
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广告,健康看电视的的良好习惯。
(三)
知识与技能
1.养成保护环境,懂得废物利用的良好习惯。
2.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3.在感受信息化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要提高分辨能力,养成正确认识广告,健康看电视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很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认真上好公开课,做好教研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4.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5.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三、教学进度及具体要求、措施
篇二
本学期我承担
四(7)、四(8)班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形成积
极向上、2、3、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向家乡的优秀人物学习;
4、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行为与习惯:
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品质,初步形
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
3、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扔乱刻画的良好习惯;
4、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2、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教学,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劳,管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而通过
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四、教学措施
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3、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教学课时进度
第一单元
与班级共成长
课时
1.我们班四岁了
(2
课时)
2.我们的班规我们订
(2
课时)
3.我们班
他们班
(2
课时)
第二单元
为父母分担
课时
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2
课时)
5.这些事我来做
(2
课时)
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2
课时)
第三单元
信息万花筒
课时
7.健康看电视
(2
课时)
8.互联网
新世界
(2
课时)
9.正确认识广告
(2
课时)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课时
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2
课时)
11.变废为宝有妙招
(2
课时)
12.低碳生活每一天
期末复习
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一班有
xx
人,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约束自己了,本学期需对学生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道德与法治》
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
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
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3、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向家乡的优秀人物学习;
4、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行为与习惯:
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品质,初步形
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
3、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扔乱刻画的良好习惯;
4、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
环境的良好
习惯。
(三)
知识与技能
:
1、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2、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四、教学措施
1、根
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
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3、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
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五、教学安排
第1--5
周:
第一单元
我爱我的祖国
第6--10
周:
第二单元
消费与生活
第11--14
周:
第三单元
生产与生活
第15
--18
周:
第四单元
交通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