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到来,让原本热闹喧哗的新年,变得安静。寒假期间,因为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原定的开学时间,也一推在推。终于,在2020年5月6
日,我们迎来了新学期。这一学期,注定是不平凡的。疫情期间,全园师生、家长肩负疫情防控的重任。本学期卫生保健工作重点就是在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加强卫生消毒工作的开展,给幼儿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一、实时关注疫情发展趋势
疫情出现刚好是寒假期间,幼儿园必须关注老师、学生幼儿以及家长在家期间应对疫情的情况。所以,在疫情出现时,首先要及时了解疫情的发展动态,实时关注最新疫情信息。
二、启动紧急预设疫情措施
(1)
全体教职工假期活动及身体情况调查
为防止交叉感染,通过网络平台日报告等形式对全园教职工的每日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如有无与疫情区人员接触、身体异常等情况发生,立即上报,进行密切关注。确保教职工的健康安全。
(2)
全体幼儿、家长假期活动及身体情况调查
为防止交叉感染,通过网络平台日报告等形式对幼儿、家长的每日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如有无与疫情区人员接触、身体异常等情况发生,立即上报,进行密切关注。
(3)
幼儿园家长告知书
在疫情出现时,幼儿园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向幼儿和家长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引导师生和家长做好防控工作,不传谣、不信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
应急措施
1.学校立即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工作领
组。
2.停止学校聚集活动,呼吁教职工、幼儿以及家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活动。
3.假期期间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工作。
三、开学前的疫情防控工作
1.精准排查:近14日去过疫地的人员排查;目前还留在疫地的人员排查;与疫地人员有接触的人员排查。
2.密切关注涉疫情师生的健康检测情况。
3.严格执行落实上级部门的任务。每日由园长跟进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上传下达,准时每日一报。
4.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对教职工、家长宣传防控保护知识。务必提高家长、幼儿的防控意识和高度重视。
5.开学前加强校园环境清洁消毒,组织保育老师进行多次清洁消毒。在由专门部门在开学前一周进行全园大规模的无死角消毒。
6.要求安保人员配备体温枪,严守门口关,待开学要求测量体温、出示安康码核验方可进园。除特殊情况外,不接待来访人员。
7.建立一人一档,全体师生填写《新冠疫情防控师生健康档案》、外出归来的幼儿居家隔离观察14天才能入园,并上交《健康档案》和《安康码》。
8.开学前一周,全体保育老师再次入园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所有幼儿接触的物品、教玩具需用84
浸泡或擦拭消毒。
9.开学前,组织全职教职工进行“两案八制”“幼儿园新冠肺炎防控指南、消毒工作指导、体温测量的要求”等培训。
10.开学前,各班班主任掌握每位幼儿的健康状况,有不适者,劝说延迟入园。外出,必须隔离观察14天才可入园。
四、开学后的疫情防控工作
1.加强落实晨午检,发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幼儿,立即告知家长带回诊治。
2.各班做好缺勤追踪记录,包括:因病缺勤、因事缺勤,及时了解幼儿身体状况。
3.若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幼儿,按以下措施执行:
(1)
班主任把疑似幼儿带到保健室,保健老师初步诊断后带到隔离室。
(2)
给疑似幼儿带上口罩。
(3)
保健老师及时上报给园长及后勤主管,在如给上报给上级部门。
(4)
班主任通知家长到隔离接走幼儿,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5)
后勤人员对保健室、隔离室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6)
园长、保健老师到疑似班级进行隔离指导。疑似班级全体幼儿需留班观察,不在走动公共场所。
(7)
疑似班级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8)
疑似幼儿由医院出具证明方可入园。
(9)
保健室做好跟跟踪记录。
4.各班加强“日常通风消毒工作”并及时记录,加强对幼儿的个人卫生指导工作。
5.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五、常规保健工作:
(一)卫生保健
1.认真做好晨午检,做到一测二看三问四查。深入各班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及不适幼儿的全日观察工作并记录。
2.做好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视力检测以及评价工作。
3.定期检查园内环境卫生及安全工作,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二)儿童营养
1.管理好儿童营养膳食,每周制定带量食谱,食物品种多样,注意营养成分的搭配,保证按量供给。做好营养计算并分析,要求食堂人员做好餐饮卫生及餐具消毒工作
2.制定合理的进餐时间,合理分配,以保证幼儿生长发育需要。
3.随时为幼儿提供饮水机会,水温符合要求。
4.遵守开饭时间,不宜提早或推迟,做好餐前准备,餐后管理工作,分餐要洗手、佩戴口罩。
5.食堂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上岗,按食品卫生法烹饪,食物煮熟煮透,生熟分开,操作时保持食物营养素,制作食物色、香、味俱全。
(三)卫生习惯
1.幼儿进食和如厕后必须用肥皂洗手。特别是小班幼儿,要教会幼儿七步洗手法,以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保证幼儿人手一块餐巾,一水杯,及时清洗消毒。
3.加强餐前擦桌子的消毒工作,正确使用消毒液。
4.培养幼儿洗手后不到处乱摸,保持双手干净的好习惯,加强午餐习惯培养,教育幼儿不挑食,确保营养的合理吸收。
5.组织好幼儿午餐秩序好,安静就餐。
6.饭后组织幼儿散步、遵循幼儿午睡作息时间。
7.掌握好幼儿观看影像的时间,坐姿与距离。
(四)消毒、隔离
1.实行一人一杯、二巾专用制度,各班做好标记。
2.消毒柜、紫外线灯专人负责,定时消毒及记录。
3.定期利用空气和日光中的紫外线对一些不宜清洗的玩具、图书进行消毒杀菌。
4.加强晨午检力度,深入班级密切关注晨检时异常幼儿和及时发生异常情况的幼儿。
5.做好常规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如:手足口病、秋季腹泻、流感等,高发期加强班级物品、玩具和环境的彻底消毒、暴晒。
6.及时更换被褥,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要求家长每周带回清洗、晾晒。
(五)安全保护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各班教室要认真负责。做好防拐、防骗、溺水等事故发生,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当班老师和接送幼儿老师要做好交接工作,对来园接幼儿的人员仔细核实。
3.坚持午餐、午睡、卫生安全的工作检查。
4.组织全园幼儿进行身高、体重、视力和龋齿的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与评价。
5.做好体弱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