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例文】中国共产党简史授课辅导&党支部年工作计划
恢 弘 的 史 诗 ——中国共产党简史授课辅导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因为党领导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繁荣富强。
一、1931 年-1949 年,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93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1、辛亥革命后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自 19 世纪 70 年代产生以后,一直发展缓慢。直到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前,才有比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产生以后,就不断地进行着反侵略、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20世纪斗争已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如 1915 年上海工人反对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斗争,1916 年天津工人反法国强占老西开的斗争,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初步开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出版,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飙。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性的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但是客观上为传播和接受适合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革命所需要的新思潮创造了条件。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俄国工农大众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和所取得的成功,更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同时也推动了他们去认真了解和研究指导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的一派文化思想,早在 19世纪末期,就已见于中国的记载。随后,中国的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梁启超、孙中山等,都根据各自的认识,相继介绍过马克思本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观点。十月革命后,中国最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就是李大钊、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 年 1 月 18 日,巴黎和会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首次重大胜利。五四运动伟大意义和历史作用在于:五四运动表现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这也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逐步扩大,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步伐。
4、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93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小组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武汉小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代表陈公博,旅日小组代表周佛海,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了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 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7 月 30 日晚,由于会场突遭租界巡捕搜查,会议最后一天改为 8 月初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五个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期间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了全国性的胜利。、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在党史上,通常从 1933 年 6 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 1937 年 7 月汪精卫叛变革命这段历史,称作“大革命时期”或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经过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兴起和低落,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广泛的同盟军,没有革命的武装力量,就无法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势力。党经过慎重的选择,把联合的主要对象确定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并经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33 年 6 月 12 日到 20 日在广州召开)和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4 年 1 月 20 日至 30日在广州召开)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时,1934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对在 1905 年组织同盟会时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把民族主义解释为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平等;把民权主义解释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为少数人所私有;把民生主义解释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旧三民主义于是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实现后,工人、农民、学生运动得以迅猛发展。1935 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的五卅运动带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高潮。在此次革命高潮中,中国共产党得到很大发展,一年内党员数增加了 10 倍,并与国民党合作完成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举行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准备了后方基地。1936 年 7 月至 1937 年 2 月,国共合作
结出了北伐战争胜利的硕果。
然而,大好的革命形势并不能掩盖和遏制革命阵营内部的严重危机。随着 1935 年 3 月 12 日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逝世,国民党右派的反共逆流逐渐滋长。北伐战争胜利后,取得国民党最高权力并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蒋介石开始露出反共面目,与 1937 年 4 月 12 日在上海悍然发动“四·一二”反共政变;7 月 15 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大革命以失败告终,这是党建立后遭受的第一次挫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
党史上,通常将从 1937 年 8 月到 1937 年 7 月的这个时期称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3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新道路。
193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纠正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党的领导机关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成为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八七会议后,党开始进入到反动势力薄弱的农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创立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内积累了从事地下工作的丰富经验,使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的党的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得到壮大,党员数量从1938年的4万多人发展到1930年的 10 万多人。这样,大革命失败后似乎陷入绝境的中国共产党又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出现了。
从 1930 年 10 月起,蒋介石集中兵力,开始对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遭到失败。1934 年 10 月红军被迫开始长征。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领导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姜台堡会师,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从 1937 年 7 月起到 1945 年 8 月止,历时八年。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特殊的重要历史阶段。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军队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
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和中国共产党倡议国共合作抗战的情况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与1937年9月22日,发表了周恩来等送交给蒋介石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 年底,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开始把对国民党军事打击为主的策略改为政治诱降为主,把主要力量转移到对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上来。在日本诱降、英美劝降的影响下,国民党发生了严重的动摇和分裂,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在 1938 年公开投降日本,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也转而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 年 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开始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我们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其他的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和武装群众,组建抗日武装,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围攻。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组织 105 个团的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展开大规模攻势作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史称“百团大战”。
抗战初期,八路军和新四军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共同打击日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1940 年冬至 1941 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于 1941 年 1 月 4 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给
敌后抗战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困难。
1941 年和 1942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敌后武装斗争,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游击战法打击日伪军,保卫和巩固了抗战阵地,使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进入 1943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大的转变。中国敌后解放区战场从 1943 年夏天开始,逐步恢复和扩大。1944 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普遍发起攻势作战,在局部反攻中打击日伪军,恢复巩固原有根据地,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七大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政府宣告无条件投降,9 月 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八年抗战,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在对敌斗争、统一战线、根据地建设以及党自身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党的领导能力大为提高,自身锻炼得更加成熟,能够掌握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纯熟而恰当地处理种种复杂问题,将马克思列宁主
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也达到了成熟。这些都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时期。党史上把从 1945 年 8 月 15 日到 1949 年 10 月这段历史称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或者“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在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后,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中国人民真诚地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美国的支持下,企图独霸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坚持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样,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就成为战后国内一切问题的焦点。国共两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构成了战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
根据战后中国政治的基本形势,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真诚而不懈的努力,号召全党在不放松武装自卫的条件下,力争通过和平途径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的。然而,通过 1945 年 8 月至 10 月的重庆谈判,及其后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社会其它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在美帝国主义的干预和国民党的背信弃义下付之东流。1946 年 6 月,蒋介石下令进攻中原解放区,以此为起点,全国规模的内战开始了。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中共中央对战争前途作了正确的分析和估计,指出人民解放军战争所具有的正义的革命性质。为赢得人民解放战争,中共中央提出几条基本的指导方针:在军事方面,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在政治方面,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集团。
在 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1 月,中国共产党组织了规模空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历时 142 天,人民解放军伤亡 24 万余人,国民党军被歼 154 万余人,蒋介石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解放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国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月 1 日,首都北京 30 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会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历史事件,使中国结束了几千年来极少数
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 100 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新国家和新社会的主人,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党从建立的时候起,就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民主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中国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1949 年-1978 年,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过度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过 28 年的艰苦斗争,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千疮百孔,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地肩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政权的重任,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建立新国家的工作中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令人耳目一新。全国各族人民热情高涨,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做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
舞,踊跃参加革命;许多身处海外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辗转返回祖国参加建设,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新局面。
建国伊始,新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展开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在接管城市的过程中,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了新中国的国营经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央财经委员会成功地进行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重大斗争。到 1950 年 6月,党和国家在统一国家财政经济方面的大量工作,使国家财政收支和市场物资供求基本平衡,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打好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场经济仗。
1952 年,党中央领导开展了“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官僚主义)和“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惩处了党内的腐败分子,纯洁了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队伍,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其他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思想条件和社会条件。
从 1953 年开始,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将经济建设工作作为整个国家的首要工作。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实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在大力推进。1955年夏到 1956 年底,我国加快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到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基本建设各条战线喜报频传,农业、教育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总之,“一五”期间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均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的总和,这是一个奇迹。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促使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规范在人们中间逐渐树立起来。有了新的社会主义基础,又有依据社会主义的原则进行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建设成果,这就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随着新生的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成为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只有苏联一种模式,而且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即使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也未必都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党面临着在新的形势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党对中国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党的八大在 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从国家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既综合平衡又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关系方面,强调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设想是具有创造精神的。这次会议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并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经受实践检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这两个方面又相互影响,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曲折。首先是由于错误地认为中国富强的目标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由于它是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因此必然存在严重缺陷。八大
二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了“大跃进”运动的正式发动。“大跃进”是从盲目地、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开始的。在工业方面,盲目提高钢产量指标,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在农业方面,提出过高的生产指标,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教育、文艺等各界也不甘落后,纷纷开展“大跃进”。“大跃进”运动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它导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大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遭到了重大的损失,对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很快地觉察到了,到 1960 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左”,“大跃进”运动才被停止。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 1957 年整风运动中开始出现的政治上“左”的错误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反而逐步发展起来,终于使 1965 年初开始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为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长达 10 年的社会**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科教文卫事业、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 1957 年以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左”倾错误继续发展的结果。从它的起因看,既有党的领袖毛泽东在领导上犯错误的主观原因,又有复杂的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还有党内反革命集团的别有用心的利用。
年内乱期间,尽管情况十分困难,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国防科技和外交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继 1960 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4 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1967 年又爆炸成功了第一颗氢弹。1970 年,我国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上天。这些成就,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971 年 10 月 25 日,联合国大会第 1976 次会议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 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三、1978 年-至今,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民族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 1976 年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国迎来了有利的发展契机,人们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这时,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这场内乱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混乱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调整。然而“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提出,造成了思想上的严重阻碍,使党无法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能够使生产力得到更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新道路,中国又经历了两年的徘徊。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78 年12 月 18 日至 22 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
认为,应当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会议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救助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这次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1993 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 100年,动摇不得,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1993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这次大会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
展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三)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这次大会的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此后,2004 年 9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决定胡锦涛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领导集体大幅度的新老交替,实现了中央领导机构平稳而顺利的交接,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党更加成熟。
(四)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在全党指导思想的确立。2007 年 10 月 15 日至 10 月 21 日,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大会的另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0 年 10 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时期召开的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在努力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五)党的十八大和科学发展观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2012 年 11 月 8 日,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本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部署全面,经过本次代表大会修改完善,必将成为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次大会最大的亮点是将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主题,是在全面把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
民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联的。科学部署了“两个百年”和“两个翻一番”的奋斗,为全面夺取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六)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指导的确立。2017 年 10 月 18 日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 5 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支部 2020 年工作计划
2020 年,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1.加强理论学习。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年学习的重点内容,注重强化学习计划、考勤、情况通报等各项制度执行,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等现有学习教育平台作用,坚持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专题研讨和辅导报告相结合,做到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
2.抓好宣传培训测试。邀请县直党员教育师资库教师,继续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积极探索新媒体宣传手段,立体式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党员干部理论测试活动,通过统一命题、书面答卷、集中阅卷的方式,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
3.促进学习成果转化。把学习成果内化为思想觉悟、转化为思维方法、细化为思路举措,着眼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运用,着眼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践行, 紧密联系单位职能、部门及个人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及任务,确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本单位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二、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 5.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及省市县委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五个纯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6.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全面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武器,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7.加强党员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听党指挥、为党尽责,肩负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严把党员发展
入口关,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机关党的思想建设 8.切实抓好党课教育。延伸党课触角,把学习教育、活动实践和业务工作等内容融入党课教育全过程,积极创新载体与形式,采用微电影、新媒体授课等形式,不断提升党课对党员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党课在教育管理党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9.全面提升能力素质。以增强“八种本领”为引领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的能力。
四、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 10.着力加强支部建设。督促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担负好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深入开展机关党建“灯下黑”和“宽松软”专项治理,不断提高党支部话语权,在干部选拔、评优评先、推荐申报等工作中要听取支部意见。
11.开展激励关怀慰问。部署开展庆祝建党 99 周年系列活动,开展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评比表彰工作,大力宣传报道先进典型的突出事迹,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建立困难党员动态台帐,做好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关怀帮扶慰问工作。
五、加强机关党的作风纪律建设 12.。
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委《实施细则》的贯彻以落实,以开展“双联系双服务”工作为载体,不断提高机关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上向善。
13.强化纪律的执行力 。
聚集主业主责,以“六大纪律”为准绳,坚持纪在法前,严格执行执纪监督工作规则,规范党员违纪案件调查、审理及处分程序。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纪工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严肃审查、处分违纪党员。充分运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成为常态。对严重违纪有违必究、动辄则咎,强化纪律刚性约束。
六、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 14.。
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推进县直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党员服务向农村、社区、小区延伸,不断提升党员服务与管理水平;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联合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和文明餐桌宣传教育活动。
15.。
不断丰富文体活动。结合干部职工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球类、登山、健身操等体育运动和棋牌、书画、摄影、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全面提升机关干部职工的综合素养和情操;组织开展机关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单位文化内涵,打造单位文化品牌,逐步形成干部职工共
同的价值理念,增加机关凝聚力。
附件:1.党员 2020 年度每月学习计划安排 2.党支部 2020 年度主题党日活动计划表
件 附件 1 :
党员 2020 年度每月学习计划安排 一、学习要求 积极运用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调研、报告会等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形成学习常态,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坚持应学必学、应学尽学、应学即学,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后,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同时严格学风要求,形成自觉学习、深入学习、持久学习的长效机制。
二、学习任务 1 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党中央作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持续推深做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把各项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必胜信念,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性,增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提高政治站位,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月: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核心要义,推动全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加强危急管理,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月: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深刻领悟共产党员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月: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防微杜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论述, 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战略定位、价值取向、目标方向、组织工作的总遵循、方法途径,切实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武装和实践成果。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月: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件 附件 2 党支部 2020 年度主题党日活动计划表
时间 活动主题 具体内容 参加对象 1 月 节前慰问送温暖活动 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结对村开展慰问 20 户贫困户。
全体党员 2 月 “我在战疫一线”志愿活动 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到社区认领志愿岗位,做好宣传引导、卡点值班等防控工作。
全体党员 3 月 学习和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大讨论活动 结合雷锋纪念日,每名党员结合围绕“学习和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这一主题,作交流研讨发言。
全体党员 4 月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题党课 深入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邀请党校教授给大家上“在战疫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专题党课。
全体党员 5 月 文明创城主题活动 结合文明创建,组织党员干部对包保街道、小区进行卫生大扫除,为创城工作添砖加瓦。
全体党员 6 月 廉政教育活动 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廉政承诺。
全体党员 7 月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活动 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色岁月。
全体党员 8 月 保护母亲河活动 结合河长制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对 XX 河沿线的河道垃圾、废弃物进行清理,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治水护河 全体党员 9 月 传承爱国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主题演讲 以迎接国庆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以“传承爱国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
全体党员 10 月 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活动 组织党员干部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进一步增强爱国意识。
全体党员 11 月
“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活动 深入社区开展“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主题活动,为社区做 1-2 件力所能及的工作。
全体党员 12 月 “严守纪律规矩”专题研讨 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规及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作交流研讨。
全体党员
第二篇: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简史授课辅导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简史授课辅导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因为党领导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繁荣富强。
一、1931年-1949年,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93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1、辛亥革命后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自19世纪70年代产生以后,一直发展缓慢。直到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前,才有比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产生以后,就不断地进行着反侵略、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20世纪斗争已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如1915年上海工人反对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斗争,1916年天津工人反法国强占老西开的斗争,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初步开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出版,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飙。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性的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但是客观上为传播和接受适合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革命所需要的新思潮创造了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俄国工农大众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和所取得的成功,更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同时也推动了他们去认真了解和研究指导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的一派文化思想,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见于中国的记载。随后,中国的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梁启超、孙中山等,都根据各自的认识,相继介绍过马克思本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观点。十月革命后,中国最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就是李大钊、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首次重大胜利。五四运动伟大意义和历史作用在于:五四运动表现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这也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逐步扩大,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步伐。
4、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93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小组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武汉小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代表陈公博,旅日小组代表周佛海,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了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7月30日晚,由于会场突遭租界巡捕搜查,会议最后一天改为8月初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五个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期间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1、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在党史上,通常从193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3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这段历史,称作“大革命时期”或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经过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兴起和低落,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广泛的同盟军,没有革命的武装力量,就无法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势力。党经过慎重的选择,把联合的主要对象确定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并经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33年6月12日到20日在广州召开)和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时,193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对在1905年组织同盟会时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把民族主义解释为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平等;把民权主义解释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为少数人所私有;把民生主义解释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旧三民主义于是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实现后,工人、农民、学生运动得以迅猛发展。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的五卅运动带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高潮。在此次革命高潮中,中国共产党得到很大发展,一年内党员数增加了10倍,并与国民党合作完成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举行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准备了后方基地。1936年7月至1937年2月,国共合作结出了北伐战争胜利的硕果。
然而,大好的革命形势并不能掩盖和遏制革命阵营内部的严重危机。随着1935年3月12日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逝世,国民党右派的反共逆流逐渐滋长。北伐战争胜利后,取得国民党最高权力并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蒋介石开始露出反共面目,与1937年4月12日在上海悍然发动“四·一二”反共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大革命以失败告终,这是党建立后遭受的第一次挫折。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
党史上,通常将从1937年8月到1937年7月的这个时期称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3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新道路。
193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纠正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党的领导机关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成为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八七会议后,党开始进入到反动势力薄弱的农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内积累了从事地下工作的丰富经验,使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的党的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得到壮大,党员数量从1938年的4万多人发展到1930年的10万多人。这样,大革命失败后似乎陷入绝境的中国共产党又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出现了。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兵力,开始对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遭到失败。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开始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领导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姜台堡会师,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长征。
3、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年7月起到1945年8月止,历时八年。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特殊的重要历史阶段。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和中国共产党倡议国共合作抗战的情况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与1937年9月22日,发表了周恩来等送交给蒋介石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年底,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开始把对国民党军事打击为主的策略改为政治诱降为主,把主要力量转移到对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上来。在日本诱降、英美劝降的影响下,国民党发生了严重的动摇和分裂,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在1938年公开投降日本,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也转而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开始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我们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其他的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和武装群众,组建抗日武装,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围攻。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组织105个团的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展开大规模攻势作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史称“百团大战”。
抗战初期,八路军和新四军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共同打击日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1940年冬至1941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于1941年1月4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给敌后抗战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困难。
1941年和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敌后武装斗争,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游击战法打击日伪军,保卫和巩固了抗战阵地,使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进入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大的转变。中国敌后解放区战场从1943年夏天开始,逐步恢复和扩大。1944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普遍发起攻势作战,在局部反攻中打击日伪军,恢复巩固原有根据地,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七大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八年抗战,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在对敌斗争、统一战线、根据地建设以及党自身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党的领导能力大为提高,自身锻炼得更加成熟,能够掌握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纯熟而恰当地处理种种复杂问题,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也达到了成熟。这些都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时期。党史上把从1945年8月15日到1949年10月这段历史称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或者“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在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后,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中国人民真诚地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美国的支持下,企图独霸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坚持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样,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就成为战后国内一切问题的焦点。国共两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构成了战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
根据战后中国政治的基本形势,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真诚而不懈的努力,号召全党在不放松武装自卫的条件下,力争通过和平途径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的。然而,通过1945年8月至10月的重庆谈判,及其后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社会其它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在美帝国主义的干预和国民党的背信弃义下付之东流。1946年6月,蒋介石下令进攻中原解放区,以此为起点,全国规模的内战开始了。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中共中央对战争前途作了正确的分析和估计,指出人民解放军战争所具有的正义的革命性质。为赢得人民解放战争,中共中央提出几条基本的指导方针:在军事方面,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在政治方面,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集团。
在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组织了规模空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历时142天,人民解放军伤亡24万余人,国民党军被歼154万余人,蒋介石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解放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国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
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会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历史事件,使中国结束了几千年来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新国家和新社会的主人,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党从建立的时候起,就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民主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中国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1949年-1978年,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过度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千疮百孔,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地肩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政权的重任,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建立新国家的工作中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令人耳目一新。全国各族人民热情高涨,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做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舞,踊跃参加革命;许多身处海外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辗转返回祖国参加建设,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新局面。
建国伊始,新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展开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在接管城市的过程中,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了新中国的国营经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央财经委员会成功地进行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重大斗争。到1950年6月,党和国家在统一国家财政经济方面的大量工作,使国家财政收支和市场物资供求基本平衡,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打好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场经济仗。
1952年,党中央领导开展了“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官僚主义)和“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惩处了党内的腐败分子,纯洁了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队伍,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其他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思想条件和社会条件。
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将经济建设工作作为整个国家的首要工作。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实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在大力推进。1955年夏到1956年底,我国加快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基本建设各条战线喜报频传,农业、教育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总之,“一五”期间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均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的总和,这是一个奇迹。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促使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规范在人们中间逐渐树立起来。有了新的社会主义基础,又有依据社会主义的原则进行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建设成果,这就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随着新生的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成为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只有苏联一种模式,而且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即使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也未必都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党面临着在新的形势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党对中国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党的八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从国家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既综合平衡又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关系方面,强调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设想是具有创造精神的。这次会议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并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经受实践检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这两个方面又相互影响,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曲折。首先是由于错误地认为中国富强的目标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由于它是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因此必然存在严重缺陷。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了“大跃进”运动的正式发动。“大跃进”是从盲目地、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开始的。在工业方面,盲目提高钢产量指标,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在农业方面,提出过高的生产指标,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教育、文艺等各界也不甘落后,纷纷开展“大跃进”。“大跃进”运动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它导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大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遭到了重大的损失,对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很快地觉察到了,到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左”,“大跃进”运动才被停止。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开始出现的政治上“左”的错误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反而逐步发展起来,终于使1965年初开始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为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长达10年的社会**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科教文卫事业、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1957年以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左”倾错误继续发展的结果。从它的起因看,既有党的领袖毛泽东在领导上犯错误的主观原因,又有复杂的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还有党内反革命集团的别有用心的利用。
10年内乱期间,尽管情况十分困难,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国防科技和外交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继196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4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1967年又爆炸成功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上天。这些成就,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三、1978年-至今,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民族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
1976年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国迎来了有利的发展契机,人们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这时,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这场内乱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混乱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调整。然而“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提出,造成了思想上的严重阻碍,使党无法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能够使生产力得到更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新道路,中国又经历了两年的徘徊。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认为,应当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会议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救助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这次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1993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1993年10月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这次大会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三)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这次大会的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此后,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决定胡锦涛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领导集体大幅度的新老交替,实现了中央领导机构平稳而顺利的交接,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党更加成熟。
(四)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在全党指导思想的确立。2007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大会的另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在努力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五)党的十八大和科学发展观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2012年11月8日,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本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部署全面,经过本次代表大会修改完善,必将成为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次大会最大的亮点是将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主题,是在全面把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联的。科学部署了“两个百年”和“两个翻一番”的奋斗,为全面夺取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六)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指导的确立。2017年10月18日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三篇:党支部年工作计划
党支部2013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认真的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利用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
1、抓好党支部支委学习。每月学习一次,做到带头抓、带头学、带头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党支委学习带动应急班的思想政治学习。
2、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的学习。坚持党员每月一次组织生活,定期召开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和开展党课。“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健全严格的约束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党员活动和党员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2、制订发展党员计划,严格把关,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不断增强支部的活力。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四、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凡要求群众做到的事,党员干部自己要率先垂范,凡要求群众不做的事,党员干部自己决不越“雷池”一步
五、开展民主生活会。党内重大问题,经过集体讨论,充分发挥民主作用,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每半年一次。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分工协作、集体决策的优良传统,增强班子的战斗力。
七、及时完成上级党委下达的临时性、突击性任务。
八、进一步推行党务公开。六表一卡一案的公开。
第四篇:学习宣贯《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专题辅导授课提纲
学习宣贯《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专题辅导授课提纲
《条例》于2021年12月24日发布,共8章59条,对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体制、产生运行、任务职责、自身建设等作出全面规范。这是我党第一部专门规范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的基础性法规,是规范和加强新时代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工作和建设的基本依据,是各级纪委开展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遵循。
一、理解制定《条例》的重大意义
纪律检查机关是党进行伟大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是管党治党的利器重器。在建党百年之际制定出台条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对于纪律检查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重要指示,将党章关于纪委的领导体制、任务职责等基本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涵盖中央纪委、地方各级纪委、基层纪委,贯穿监督执纪问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构建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条例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检查工作经验,把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纪委协助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等重要成果制度化,有利于促进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条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纪委的职能职责、工作原则,突出强化政治监督,使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和国家治理之中,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纪律保障。
条例着力把纪检监察权关进制度笼子,对纪委的机构设置、组织运行、履职要求、自我监督作出具体规范,加强纪检工作的组织制度保障,确保各级纪检机关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履行职责,依规依纪依法正风肃纪反腐。
二、深刻领会《条例》的主要特点
《条例》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中特别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对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体制、产生运行、任务职责、自身建设等作出全面规范。
(一)深刻领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战略思想,体现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自我革命思想成果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科学总结百年来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思想,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力挽狂澜,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上率下改进作风,雷霆万钧惩治腐败,利剑高悬强化监督,把新时代的自我革命提升到新高度,形成了许多关于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成果。
纪律检查机关是党进行伟大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是管党治党的利器重器。《条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营养,将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严明纪律规矩、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自我革命的丰富思想成果纳入其中,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坚强决心。
把党勇于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为法规制度,有利于更好指导纪检监察工作实践、解决管党治党现实问题,确保纪检监察机关在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中发挥好职能作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二)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宝贵经验,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
作为党的政治机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履行好这一使命责任,必须严格遵守党章,从捍卫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建章立制,研究制定规范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的基础性法规。
《条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重要指示,将党章关于纪委的领导体制、任务职责等基本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保证纪律检查机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深入践行“两个维护”,做到忠诚履职尽责。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条例》在总则部分旗帜鲜明提出,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各级纪委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明确纪委政治定位。《条例》在党章规定各级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纪委是“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专门力量”,要求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检查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党组织和党员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第一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持续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根本目的都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面领导。《条例》牢牢把握这一根本目的,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纪委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在领导体制上,明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党中央领导下履行党的最高纪律检查机关和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职责;地方各级纪委和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及时向同级党委汇报工作,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上级纪委加强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督促指导和支持下级纪委开展同级监督,坚持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
在工作职责上,明确纪委应当强化政治监督,重点监督党组织、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党忠诚,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两个维护”的情况等。
制定《条例》是更好履行新时代纪检机关职责使命的重要保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中央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在以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中更好发挥作用。
(三)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是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在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中更好发挥职能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是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必须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勇敢面对“四大考验”,坚决战胜“四种危险”,将反腐败作为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条例》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纪委的职能职责、工作原则,有利于纪律检查机关深刻理解自身职责使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监督、防治腐败,不断健全符合纪检监察工作规律的组织制度、运作方式和审批程序,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自我革命的重要保证。《条例》明确提出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应当把自觉遵守纪律的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经常开展党章党规教育,强化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教育,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以案说法。
加强监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径和基础。《条例》坚持把监督作为各级纪委的基本职责,对强化政治监督、加强日常监督的内容、重点、方式等进行细化,要求发挥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自我革命必须紧紧扭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条例》在主要任务部分明确,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协助同级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打铁必须自身硬,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纪检监察机关要明确权力边界、严格内控机制,坚决防治“灯下黑”。《条例》专列一章,对纪委的队伍建设和监督作出全面规范,要求加强纪委自身建设,强化监督执纪执法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纪律检查机关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履职尽责,依规依纪依法正风肃纪反腐。
三、准确把握《条例》的主旨要义
这是我们党第一部全面规范纪委工作的条例,是高质量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遵循。《条例》是基础性中央党内法规,内容全面系统、政治性规范性指导性很强。
(一)坚守职能定位,完善领导体制
坚持纪委政治机关属性是条例最为鲜明的特征。作为规范纪委工作的基础性法规,条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明确纪委政治定位、突出纪委政治责任,确保各级纪委坚守初心使命不变、履行职能职责不偏,为忠诚履职提供制度保证。
以明确纪委政治定位为例,条例准确把握纪委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党章规定各级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纪委是“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专门力量”,丰富和发展了纪委职能定位的内涵。
在突出纪委政治责任方面,条例强调各级纪委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并将其作为贯穿条例全篇的主线,把“两个维护”的要求落实到各章的具体制度措施之中。
纪检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纪检机关的政治使命和责任。履行好这一重大使命责任,必须严格遵守党章,从捍卫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建章立制,研究制定规范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的基础性法规。
完善领导体制,坚持和加强党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条例的重要内容。条例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纪委开展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并在领导体制、运行方式、工作机制等规定中予以具体化程序化。
条例首先强调中央纪委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同时坚持并完善地方各级纪委和基层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在接受同级党委领导方面,强调地方各级纪委和基层纪委贯彻落实同级党委决策部署,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并在纪委全会、常委会职权和纪委履职程序中细化了相关要求。
在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方面,条例明确了8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对下级纪委的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检查下级纪委的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等,规定上级纪委督促指导和支持下级纪委开展同级监督,要求各级纪委将审查特别重要或者复杂案件中的问题和处理的结果,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即向上级纪委一并报告。
明确纪委监委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决策、一体运行是条例的突出亮点。条例明确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委合署办公,地方各级纪委与地方各级监委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两项职责。
条例总结提炼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强调实现纪委监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统一融合,坚持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
(二)规范产生运行,明确主要任务
健全符合纪检工作规律的组织制度和运作方式是条例制定的重要目的。条例着眼于促进纪检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发挥新效能,在第三章中对各级纪委的组织设置、产生和运行等作出系统规范,规定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组织制度,填补了党内法规的制度空白。
具体而言,条例规范了各级纪委的产生、运行方式和议事规则、纪委委员的管理等内容。以规范纪委委员的管理为例,条例对纪委委员的任职条件、履职要求,以及辞职、免职、自动终止职务等作出规定。同时专门对未在纪律检查机关担负具体工作的纪委委员提出明确要求,保障其充分履行委员职责。
此外,条例专设一章,明确纪委派驻、派出机构工作的基本规范,明确各级纪委监委在向同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同时,可以按照规定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和单位派驻纪检监察组。
条例还首次以中央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纪委监委派出机构的设置和领导体制,规定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派出党的机关工委、街道工委等代表机关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地方各级纪委监委可以相应派出纪检监察工委。
“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党章赋予各级纪委的“三项任务”,条例从多方面对“三项任务”作出细化。
以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例,条例全面规定了8项具体任务,涵盖制定规划计划、推动主体责任制度执行、加强对同级党委领导班子监督、开展巡视巡察、参与管党治党专项工作等各方面,促进纪委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有机结合,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
条例强调发挥纪检工作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三)细化工作职责,加强自身建设
党章对各级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和各项经常性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结合新的实践,条例将其细化为纪律教育、纪律监督、处理信访举报、纪律审查、纪律处分、开展问责、受理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权利、纪律检查建议等9项具体职责。
具体而言,条例对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机制进行了规范,明确了运用每一种形态的情形、处理处分的种类方式和衔接规则。以第一种形态为例,条例规定,党员、干部有作风纪律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者轻微违纪问题,或者有一般违纪问题但具备免予处分情形的,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按照规定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等,或者予以诫勉。
与此同时,条例还完善了监督检查的内容方式,细化了纪律审查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纪律处分的程序,并把纪律检查建议纳入纪委工作职责。
以明确纪律处分程序为例,条例在党章相关规定基础上,完善支部大会讨论形成决议、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或者有权处分的党组织审批的程序,并界定了县级和县级以上各级纪委有权直接决定给予党员纪律处分的“特殊情况”范围。
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条例抓住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对纪委自身建设提出严格的措施要求,包括强调带头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对纪检干部的管理约束等。
以强化对纪检干部的管理约束为例,条例规定了纪检干部违规过问干预案件的登记备案、履职回避、保密、从业限制、安全责任等具体管理制度,实现对人员、事项、流程的监督全覆盖,强调严肃查处纪检干部的违纪违法、失职失责行为,确保将严管严治落到实处。
打铁必须自身硬,条例着力把纪检监察权关进制度笼子,对纪委的机构设置、组织运行、履职要求、自我监督作出具体规范,加强纪检工作的组织制度保障,确保各级纪检机关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履行职责,依规依纪依法正风肃纪反腐。
四、大力抓好《条例》的学习贯彻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条例》要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治定力,准确把握新时代新阶段的特征和要求,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在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中更好发挥职能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贯彻《条例》的政治自觉
党中央在建党百年之际制定《条例》,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坚强决心。《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纪委工作的基础性中央党内法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规范性和指导性。制定实施《条例》是纪检监察机关服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是更好履行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职责使命的重要保证,是总结建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检查工作经验、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需要,是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的重要举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学深学懂、抓紧抓好。
(二)要认真领会,全面学习掌握《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对纪委的职能定位、工作原则、领导体制、产生运行、任务职责、自身建设等作出全面规范,涵盖中央纪委、地方各级纪委、基层纪委等不同层级,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各项职责,是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履职尽责的基础规范、基本依据,必须全面学习、准确把握。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阐释解读,推动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的要求入脑入心,在全系统形成深入学习《条例》的浓厚氛围。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带头认真学习《条例》,做先学深学的示范者、带动者。要把《条例》的学习纳入全员培训重点内容,特别是对此次换届后新任纪委书记和班子成员、新进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要以《条例》为必学课程。要发扬优良学风,原原本本读《条例》,逐章逐条逐款学,紧密联系实际学,全面掌握《条例》主旨要义和各项规定,真正学懂记牢践行。要丰富学习方式,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采取讲座辅导、专题研讨、测验测试等多种形式,保证学习取得良好效果。
(三)要系统学习,把学习党章、贯彻《条例》和其他法规制度贯通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法规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为纪检监察机关忠诚履职提供了重要保障。党章是立党管党治党的总依据,《条例》细化落实党章规定,与其他法规制度衔接统一。学习贯彻《条例》要树立系统思维,与学习贯彻党章规定相结合,与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措施使用规定等党内法规,监察法、政务处分法、监察官法、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中开展协作配合的指导意见、加强和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意见等重要规范性文件贯通起来。要坚持一体理解把握、一体执行运用,促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促进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不断提高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要学以致用,以学习贯彻《条例》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
《条例》总结运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体现了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思路,强化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措施要求,实质是党中央对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精神,不折不扣把党中央赋予的任务职责完成好。要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要坚持严的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要坚持依规依纪依法,明确权力边界,严格内控机制,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监督、防治腐败。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健全符合纪检监察工作规律的组织制度、运作方式和审批程序,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坚决防止“灯下黑”,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断取得正风肃纪反腐新成效。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跟踪了解,注意收集、调研、分析贯彻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加强工作指导,必要时逐级向中央纪委请示汇报。
第五篇:2009-2010年党支部工作计划
2009-2010学年学生第三支部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里,机电工程学院第三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围绕院党委的工作要点,结合我支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认真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开展
理论研讨。
认真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院党委的重要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半年至少安排一次党课,组织我支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学习:
1、党的十七大精神;
2、新党章;
3、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
4、党风廉政建设文件;
在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全体党员及我系的辅导员结合实践工作开展党的理论研讨活动,争取多出成果。
二、做好党建工作
1、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年组织生活不少于20次,每月一次支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开一次党课。并按要求做好会议记录。
2、按时收缴党费,定期公布党费交纳情况。
3、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争取做到教育深入,评议认真。
三、积极慎重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首先,要做好我年级两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不断完善培养对 1
象的档案,定期考察,谈心帮助,并相应地组织积极分子开展义务奉
献活动和理论学习指导。
第二,做好我年级支部成立以来第一批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争取做
到流程规范,标准严格。
四、做好团的指导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充分发挥我年级学生管理人员中党员的力量,加强学管人员的理
论学习,提高其思政教育能力,深入学生,进一步提高我年级学生的思想素质。争取让更多的优秀学生向党组织积极靠拢。
2、安排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党课,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积极讨论,做好相应的记录,3、安排主要领导为我年级学生开一到两次的思想教育课。
五、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利用党课集中学习相关文件,通过民主
生活会,不断将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每个党员的心中。
做好支部立项活动,将原有的立项,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做好
我年级的党员发展及学生思政工作;集体讨论新的、形式活泼、有意
义的、每一个党员都能参与的立项活动做为新学年支部工作的重点。
机电工程学院第三党支部
2010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