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針刀療效的必修課程與運針技術

2020-06-07 09:3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提高針刀療效的必修課程與運針技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針刀療效的必修課程與運針技術》。

提高針刀療效的必修課程與運針技術

高宗桂1,2,3 高水平1,4 高鶴亭1,4

1台灣針刀醫學會, 2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3台灣馬光中醫醫療網, 4北京中醫藥大學

【摘要】針刀療法是20世紀70年代產生的新療法,對於多種慢性軟組織損傷和骨關節病具有較好療效.隨著該療法的不斷發展,其應用人群和應用範圍越來越廣,但與此同時,人們對針刀治療的安全性持續質疑,我們認為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針刀行業缺乏有力的規範,包括多數培訓機構缺乏規範、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操作技術缺乏規範等方面,這也是影響針刀療法發展的瓶頸所在.因此建議提高針刀療效的必修課程與運針技術,期望對於從事臨床針刀的醫師們能有實質幫助。

【關鍵詞】 針刀,療效,課程,技術

Compulsory Course and Needle-handling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otomy

Kao Tsung-kuei1,2,3 Kao Shui-ping1,4 Kao He-ting1,4

1Taiwan Medical Association of Acupotomy, 2 Chhug Hwa University of Medical Technology, 3 Taiwan Ma Kuang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4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Acupotomy therapy is a new therapy in the 1970s.It has a good effect on various chronic soft tissue injuries and osteoarthrosi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is therapy, its application population and application range are wider and wider, but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continue to question the safety of acupotomy treatment.We believe that the reason is mainly because the acupotomy industry lacks strong norms, including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of most training institutions, the quality of employees, and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of operating technology.It is also the bottleneck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cupotomy therapy.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e compulsory course and needle-handling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otomy.The former recommends a acupotomy therapy visualization course, a fascia course, a clinical meridian course, and a modernization course for Chinese medicine.The latter should cultivate the hand feel of acupotomy surgery, needle feel of acupotomy surgery, painless acupotomy method, point and face combination, straight stab and flat stab, and require needle feeling.The above requirements are expected to be of substantial help to physicians engaged in clinical acupotomy.It is expected to be of substantial help to physicians engaged in clinical acupotomy.【Key words】 acupotomy, curative effect, course, technology

從1976年創立至今,針刀醫學飽受爭議。肯定者認為針刀療法簡、便、廉、驗,臨床療效肯定,是中西醫結合的典範。經過多年發展、推廣和豐富,也出版了許多針刀專著和教材,甚至有一些中醫院校設立了本科學的針刀方向專業,開始向學生們系統地講授針刀療法,將小針刀療法提升稱為針刀醫學。某些否定者認為,針刀治療的盲目性較大,缺乏相關的理論基礎和解剖學及病理學的支持,充其量只能作為一種療法。但不管喜好與否,經過了40餘年的推廣,由朱漢章教授創立的針刀療法事實上已成為臨床治療頸肩腰腿痛的常用療法之一,開展針刀治療的醫院及醫師數量龐大,而且其適應證不斷地擴大[1]。為了預防急速發展的新醫學方向偏跛,同時也為了更能提高療效,我們提出針刀醫學應該重視的必修課程與針刀技術。

一、針刀必修課程

針刀醫學源於針灸學,並且涉及解剖學、生物力學等多個學科,因此針灸專業的現有課程是針刀醫學的基礎,針灸專業基礎課程頗為完備,中西醫課程也較為均衡,學員既能夠掌握較為全面的基礎知識,也能夠具備相當的操作能力。例如北京中醫藥大學與湖北中醫藥大學兩校針灸推拿專業開設課程有生理學、病理學、正常人體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經絡學、刺法灸法學、診斷學基礎、外科學概論、中醫骨傷科學、康復醫學概論、生物力學等均為針刀醫學課程基礎,這些課程將為針刀醫學課程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進入臨床階段後,我們發現幾個新觀念、新課程必須加強學習:

(一)針刀療法視覺化課程

針刀療法的視覺化在臨床已有開展,主要採用X線、CT、MRI與超聲4種儀器,應用於頸椎病、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症,跟骨高壓症,腰椎管狹窄症,頸型頸椎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梨狀肌綜合徵,強直性脊柱炎,骨化性肌炎、肩周炎、骨性膝關節炎等疾病,可更明確診察疾病發展[3]。尤其超聲儀器無輻射特點的應用更需學習。

超聲的優點是可以即時監控運刀過程,能夠發現物理檢查和X線不能查及的軟組織損傷,成本低,對醫患均無傷害,有利於推廣。在超聲導下可使治療更加準確,提高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超聲引導也可以有效減少針刀治療的次數。目前電訊影像快速發展,超聲波設備體積逐漸縮小,圖像捕捉方法和影像傳輸也有很大進步。通過向針刀的刃部所在方向發射超聲波信號,將超聲波回饋信號轉換為超聲波圖像並通過顯示電路輸出,從而實現了對針刀的圖像捕捉,實現了針刀視覺化。而且,該發明的超聲波設備通過測量針刀的偏轉角度並相應地洞整所發射的超聲波束的照射方向,使得超聲波束的照射方向偏向針刀的刃部的運動方向。本發明能夠保證針刀的刃部始終處於超聲波所產生的能量帶中,進而使得針刀刃部始終出現在超聲圖像中,進一步提高了針刀視覺化的穩定性[4]。

原本針刀是在非直視下進行治療,針刀療法是否需要實現視覺化仍存在著爭議,但種種資料表明,針刀實現視覺化有以下優點:1.可以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減少副作用與併發症。2.可以使治療更加充分,減少治療次數,縮短病程。對於針刀療法的推廣與普及,視覺化是有效途徑之一。

(二)筋膜學課程

筋膜學是近十年新興的臨床基礎課程,《解剖列車》書本的發行引導許多物理治療學、針灸學、康復醫學教授的重視,認為從筋膜組織可以幫忙理解很多中醫傳統經絡理論。筋膜包括淺筋膜和深筋膜,作為各種器官和組織的被膜和支架,人體筋膜組織遍布於軀體、內臟並連綿、延續形成龐大的網絡。人體筋膜組織本身就是一個網絡型器官或系統,傳統解剖學專注於單一肌肉端點和骨骼之間的附著處,解剖列車則將讀者的視野擴展到肌筋膜力線的傳導和功能,包含正常和異常等狀況。換句話說,張力傳遞線的中斷,可能源自於身體遠處的受損或疼痛。

儘管每塊肌肉能夠獨自運作,但是在筋膜(fascial)網絡内的肌肉也會影響功能上整合之全身連貫性,這些沿著身體結締組織方向行進的薄膜及線條便會形成有迹可循的 「肌筋膜經線(myofascial meridians)」。穩定性、形變、强力、固定、弹性以及姿势代償,均顺著這些路線分布。筋膜學揭示人體的結締組織筋膜支架與中醫經絡的解剖學基礎具有密切相關性,這將有助於揭示傳統醫學各種療法的生物學機制[5]。一旦熟悉了解剖列車的結構,便能輕易地將這些經線納入評估和治療技巧內,研究筋膜可為從事臨床科學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既新又廣闊的馳騁空間。

(三)臨床經絡學課程

既然針刀是由針灸針和手術刀兩種理念融合而形成,那麼它也必然具有針灸針一樣的治療作用。在病理狀態下,經絡通道受阻(包括氣鬱、血瘀或力平衡失調造成的組織位移,壓迫了相應的血管神經通道),便產生一系列臨床症狀。針刀剖作用就是通過一定針法對病變部位(血管神經卡壓點)進行鬆解治療,使被卡壓的血管神經得以解除,疼痛也就隨之而解。古人主張在治療腰痛病時,記得在委中穴針刺一下,而且可見到有米粒狀黑血釋出,療效滿意。我們在臨床治療中,針刺腰痛症時,往往對病灶處進行必要的治療外,對相應的外周神經卡壓點如坐骨神經處的華陀夾脊、環跳、風市、陽陵泉及白環俞、殷門、委中、秩邊等穴進行穴位鬆解,往往收到較好療效。這便是針刀“以鬆治痛,通則不痛”的道理。因而我們在進行針刀治療時,也非常有必要按照中醫的經絡辨證、臟腑辨證、氣血辨證等理論指導臨床,對於提高臨床療效十分必要[6]。

中國傳統醫學在辨證論治中注重整體的角度審視來治療疾病。尤其在針刀治療中更可利用經絡治療,調節人體的經絡、體液、氣血,使人體陰陽氣血協調平衡,達到治癒的目的。同時,針刀的治療感應範圍較大,針感比針灸持久而強烈。如在臨床治療頸肩腰腿痛時,凡是針感比較強烈範圍較大的,術後的遠期療效比較好,這就是針刀之長處。經絡學在針刀醫學上確實是一門值得深度學習的學問。特別以西醫學為主的今天,更突顯出來。諸多疑難病症或者說在西醫還無法診斷明確情況下,利用中醫學的整體觀審視和分析,綜合治療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無疑也是先期治療的貢獻。經絡學雖屬抽象、含糊,但從穴位的反應同內臟之間的特定關係,可做為臨床參考。經絡理論指出,十二經中,有五輸穴分別是井、滎、輸(原)、經、合。還有俞穴、募穴,原穴、絡穴等與各經脈相連臟腑相連的重要穴位,在針刀臨床中,可以根據中醫的臟腑理論選擇相應經脈的相關穴位或在相關穴位周圍尋找敏感點進行治療。如從合谷位治療牙痛,面部向右偏歪治療左邊面部;膽囊病可在下肢“陽陵泉”和背部“膽俞穴”治療,四肢病變,除了常規治療外,可選脾經的絡穴“大包”,以應“脾主四肢”之說。凡此皆證明經絡學理論的確立和存在是有科學理論依據可考的。用針刀在穴位或者是比較敏感的壓痛點治療,其針感的反應要比針灸強烈,感應的範圍也比較廣,這就證明經絡學的經與絡網全身的聯繫[7]。

(四)中醫現代化課程

長期以來,圍繞針刀療法是中西醫結合的新學科還是中醫學分支學科這一歸屬問題,爭論非常激烈,時常令後學思緒混亂,無所適從。在這點上,老一輩中醫學大家王雪苔教授與尚天裕教授曾多次殷切期盼針刀醫學理應納於中醫學體系,因為針刀醫學的理論框架仍然是中醫的陰陽平衡理論,只不過在技術上和工具上吸取了現代化科學知識和西醫學的某些理論和與技術精華。2006年2月16日,有關針刀醫學與中醫現代化的第273次中國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中西醫專家及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一致認為,針刀醫學在理論、技術、臨床等各方面均有原創性,是二十世紀來,中國醫學體系中具有原始創新成果的中醫學現代化新學科。這次會議,是針刀醫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確立了針刀醫學屬於中醫學學科範疇。針刀醫學必需在中醫理論基礎理論的引領下進行深入研究,至於研究方法學可以借鑒現代科學的一切性研究方法和技術成果。

針刀醫學關於中醫現代化的研究領域很多,筆者認為重點有幾個方面1.針刀醫學有關脊柱區帶病因學認識與經絡的關係;2.表面投影學;3.宏觀中醫辨證,微觀中醫辨病的數理模型。

(1)脊柱區帶病因學方面:脊柱區新的病因病理學理論,是對華佗夾骨穴等穴位的全新詮釋。脊柱區帶的範圍上起枕骨粗隆上項線,下到尾骨末端,兩側在頸部棘突中線旁開2cm,在胸腰骶部在棘突中線旁開3cm。針刀醫學藉著解除脊柱區慢性軟組織損傷所致的粘連、疤痕、攣縮、堵塞,術後再施以整脊手法,調理關節錯位,鬆解軟組織,使神經末梢不受牽拉或卡壓,使內臟器官功能恢復正常。脊柱區帶主要是督脈和華佗俠脊穴所在,是脊柱區新的病理學理論,是針灸穴位從現代解剖學、病理學的全新詮釋,使針刀醫學超越了傳統的針刺治療。另一方面,針刀醫學在脊柱相關疾病的治療方面,更能體現調整自律神經的特色:如假性冠心病、部分第二型糖尿病,膽結石痛等,根據脊柱相關病的原理,在相關脊柱節段進行鬆解整復,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臨床效果。只要對脊柱某幾個節段出現纖維位移或整體失衡位移的狀態加以扶正,便會使病人出現全身性生理效應。這可用中醫的整體觀來理解,決不是單單對組織鬆解所能解釋的,像這種生物效應就是我們臨床醫學追求的最佳生物機制。

(2)在皮膚表面投影學方面:學習一種從整體到局部,由表及里;再由局部回到整體,由深層回到表層的雙重循環的理念。具體而言,首先總鑒人體整體的表現解剖、肌肉、骨骼,以及人體腧穴總圖,然後再自上而下按幾個部分介紹,在各個大的部分再分若干小部,再以腧穴為主線,將相關的解剖結構、解剖標誌線、骨度折量測點與基準穴標誌線、人體測量學的測點等相關內容集合成一個統一的單元結構。而在這基本單元中,又按表面解剖、屍體解剖、直接數字X線成像系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Machine,DR)、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學解剖逐層深入,然後再將內部結構,特別是與腧穴密切相關的內部結構以體表投影的形式映射到體表。

(3)中醫辨病方面:中醫思維方法的特點是宏觀的、整體的和封閉的,觀察疾病的方法長期處於黑箱循環式,並且是直觀的,綜合為主的[8]。辨證正是這種思維方法的產物,辨證的過程從診斷疾病到處理疾病的整個思維方法都是綜合的、封閉的,因此長期以來,客觀上限制了微觀的,細的和深入的個體分析方法,導致了中醫重證輕病的發展道路。辨病的忽略是從1846年鴉片戰爭後,西洋醫學傳入中國,便開始了所謂西醫重病,中醫重證的曲解,沿襲至今。中醫廣泛存在著重證輕病,甚而以辨證代替了辨病,近百年來辨證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但中醫辨病卻發展緩慢。歷幾千年不衰的中醫藥學竟然沒有完整的病名,這是十分令人憂慮的現狀。病是本質,證是病的反映,證雖然是本質的反映,但畢竟與本質有一定差距,由於個體的差異,反映於外的現象,其嚴重程度不一定和疾病本質成正比,有時現象較輕,而本質已很重,有時出現交叉證。假象常常掩蓋了本質的真象,說明現象和本質可以不一致,每每歪曲地甚而顛倒地反映著本質。臨床上出現假證、倒證的不乏其例,說明證、病存在著不一致的情況。只強調辨證,就難以反映疾病的本質,更無從發現潛病的存在。因此,針刀醫學研究設計上,必須兼顧到辨證與辨病的相關問題。

上述研究重點包含了偏重理論研究與需要實驗研究支撐的項目。但通過上述能豐富針刀醫學的中醫學術內涵,同時也可提升針刀醫學的學術水準。

二、優良的針刀技術

論治之道,譬如用兵,在謀而不在勇。針刀也是一種微創理念,以最小的痛苦獲得最大的療效,所以治療的思路決定治療的出路。在學習針刀過程中,一定要先體會針刀手術的手感與針感,這有利於衡量治療手法的劑量。針刀所以能夠進行閉合性手術,除了依據於精確的診斷、明確病變部位、依據微觀解剖、立體解剖、動態解剖、體表定位之外,還依據在進針時醫師的手感與患者的針感來確保針刀閉合性手術的安全進行[9]。有些醫生沒有完全瞭解針刀醫學操作的技術和針刀醫學的有關理論時,往往無法相信非直視下進行手術的可能性,直呼一定會造成損傷的!但當系統完整地學習了針刀醫學有關理論和操作技術後,他們就不再會有這些疑問了。臨床上,選擇治療部位後,無痛針刀的技術以及操作手法的精確度是臨床制勝之道。無痛針刀是針刀手法的精華部分,在此須做深入討論;操作手法中,須注意把握淺中深三維治療,做到精確鬆解病損,以及根據病情合理安排療程都是至關重要。

(一)針刀手術的手感

針刀的手感是針刀刺入人體後醫師自己手下的感覺,此種感覺對進行正確判斷針刀所到達的部位和組織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刺在肌肉上,就有一種柔軟的感覺;如果針刀刺在組織間隙,就有一種毫無阻力空虛的感覺;如果針刀刺在筋膜和神經上,就有一種柔韌的感覺;如果針刀刺在血管上,就有一種先是阻力較大然後阻力又突然消失的感覺;如果針刀刺在病變的結節上,就有一種硬而柔的感覺;如果針刀刺在骨頭上,就有一種堅硬的感覺。依據於這些不同的手感來判斷針刀所到達部位不同的組織結構,同時根據層次解剖和針刀所到達部位的手感來判斷針刀是否到達需要治療的部位。

(二)針刀手術的針感

針刀的針感是針刀刺入人體後病人的感覺。因為針刀屬於一種閉合性手術,在手術操作時為了安全、準確地進行手術,除了掌握手術方法外,熟悉手術的針感對手術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也是極為重要的。針刀按定點、定向、定深度、加壓、刺入等規程進針刀之後,病變在淺表部位,進針後即可達到,若病變在較深部位,或肌肉肥厚處進針後,深度達不到,必須要繼續向深部刺人。此時要摸索進針,以針感來判斷。刀口所碰到的組織,若在組織間隙,病人可訴沒有任何感覺;若碰到血管,患者可訴疼痛;碰到神經,病人抱怨有麻木、觸電感時,應及時輕提刀鋒,稍移動刀鋒1--2mm,繼續進針,直到到達所需深度為止。也就是到達病變部位再施行針刀各種手術進行治療。在病變部位,患者回應都是酸脹感,沒有疼痛或麻木或觸電感。在治療過程中,如果遇有疼痛或麻木觸電感時,還應立即轉換刀口方向。也就是說酸、脹感是針刀的正常針感,疼痛、麻木、觸電感都是異常感覺。遇到異常感覺時,不能進針,更不能進行手術。沒有感覺說明針刀在組織間隙,沒有到達病變部位,一般也不要進行鬆解、剝離、切開等手術。

(三)無痛針刀法

1.局部麻醉:無痛進針刀療,法原本是不主張麻醉下手術的,但在臨床實踐中,沒有合理的麻醉就不可能保證針刀閉合性手術的完全徹底進行。因此建議,對於指力較弱的醫師,在病變部位較小者,於每個須治療的點上用利多卡因作一直徑0.5mm的皮丘,對較大部位者應用局部皮下浸潤麻醉後再行針刀治療。

2.速刺無痛:要讓患者接受針刀療法,首先得設法解決針刀穿過皮膚時的進針疼痛問題,針刀進入皮膚後,除非紮到血管,一般很少疼痛[10]。又因患者的心理生理、社會經歷等因素不同,痛閾高低差異,所以對痛覺的敏感度也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對這些無痛針刀的多數人而言,也還可能有兩三針有蚊蟲叮咬感。

無痛進針法可分為直線快速刺入法與弧線快速刺入法。快速刺入法的安全保障在於嚴格控制針刺深度。令拇、食二指夾持針柄,其餘三指並排緊貼針身,令針尖端露出1cm左右。針刀快速刺入時針尖一般也只會進入1cm左右,通常也只會進入皮下淺筋膜或深筋膜層,所以對絕大部分針刀部位都將是安全的。

(四)點面結合,逐層鬆解法

要減輕進入皮膚後的不適感受,需要掌握逐層鬆解時的針控技巧。針刀突破皮膚後,通常己接近深筋膜,或者已穿過深筋膜。未進入深筋膜者,通常無痠脹感覺,穿過深筋膜者多有一定脹感,但多不是痛感。部分患者,對痠脹和疼痛感較難分辨,脹到一定程度,病人反應即為脹痛感。但這種脹痛感通常也是我們對筋膜的鬆解,可以採取短距離快速提插切刺3--5下,即達鬆解深筋膜的目的,即使鬆解肌肉間或骨面黏連,也可採取同樣的手法[11]。如果是採用0.8mm或1.0mm針刀,通常不必要再行縱行疏通或橫行剝離手法,如果採用應用0.4—0.5mm針刀,部分患者可加縱行疏通和橫行剝離手法以增強針感。淺層的平面損傷很多,而且平刺和寸勁點刺很容易干預,深部的病損一般都是高應力損害。臨床上針刀在淺層的干預為面,深部的干項為點,點面結合,可行立體鬆解。初學者可以從淺層治療入手,平刺針刀可以是入門的法寶。如果淺層病損和深部病損同時存在,有時可以通過淺層的治療而達到消除深部病損。但若深部是原發黏連點,不干預到就很難有明顯的療效,臨床要求從淺層開始,逐漸深入。所謂的病有深淺,刀有長短,不知其道,難有卓越療效。

(五)直刺平刺,縱橫軟傷

平刺適用於局部淺層肌筋膜炎、全身廣泛肌筋膜炎、頸部脂墊炎、腰骶部脂墊炎等。鬆解淺層的平面粘連。方法是提捏皮膚,皮膚和淺筋膜之間、淺筋膜和深筋膜之間逐層平刺推撥[12]。較薄的部位可到深筋膜下平刺鬆解。針刀刺入的角度依照具體病情,最簡單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最好的。同樣的解剖部位有病變,刺入的角度不同,要達到同一個位置,唯一不同的是由皮膚刺入的位置。穴位在體內,其位置是確定的。患者的體位不同,選的進針點不同,要刺達同樣的位置,就要求進針的方向不同。針刀鬆解變性的軟組織,如同穴位一樣在體內的某個部位,體表進針的點與體內變性軟組織連線的方向就是針刺的方向,這條線與皮膚的角度就是針刺的角度。在此角度以適當的力度快速刺進皮膚,逐層刺達病灶治療時,有時需要用力切割擺動,此時醫生要手如握虎、心如藏龍,牢牢控制針刀,在一定的深度範圍內將硬結、索條切開。總之,根據病變程度,採用不同的力度進行鬆解,方能取得最佳的療效。

(六)要求針感,鏟開鬆解

小針刀治療疾病的作用主要有鬆解作用、減壓作用與破壞作用。但在皮下針刀內手法操作中可要求得氣感,我們認為這是小針刀相當有價值和最實際的作用。即在針刀操作過程中,我們要細心體察小針刀手下的針感,以期達到“氣至病所”的效果[12]。針刀作為傳統醫學的一部分,其治病的機理和針刺穴位治病的機理重疊頗多。針灸治療是通過調節“經氣”來疏通全身的氣血,而針刀也同樣通過“針感”來完成局部的治療。在針刀臨床治療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如果針感強,治療效果也就更加明顯。同樣在操作針刀時,如果我們細心體會手下的“針感”,就會很大程度地避免盲目針刀操作導致的身體組織損傷[13]。也就是說以“針感”作為進針的指標之一,也是安全針刀醫療的保證。又在針刀操作時,如果把針刀器械刺入病變處或穴位,沒有發揮刀刃的切割作用,其與粗針或圓利針等進行治療沒有什麼不同,應屬於針灸治療範圍而已,效果再好也不能等同於針刀醫學。針刀在臨床中的作用是以刀的切割、剝離、鬆解作用為主,只有這樣才能更優良發揮針刀的治療作用,從而提高針刀治療的效果。

結論

與其他新型療法的發展歷程一樣,針刀也面臨著發展到一定階段,而需要進行反思的時期。反思是為了進一步的更好發展,而不是否定。只有加強研究,才能充實、鞏固和提高本學科內涵和地位。針刀鬆解治療,按中醫的說法,多半屬於瀉法。對於體質虛弱者,或氣虛、陽虛的患者治療,應該格外注意,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就難以達到糾偏的目的,反而會虛者更虛,病情加重。某些虛證在針刀治療前,先行中藥調理,再行良性刺激、鬆解,必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漢章老師曾經典總結:針刀為主,手法為輔,藥物配合,器械輔助。針刀醫師努力學習必修課程,臨床看診也很注意針刀技術,預後則要評估看診後病患的複診以及鞏固治療,期待醫患一起發揮綠色療法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朱漢章.針刀醫學原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 張義,郭長青.高等中醫院校開設針刀醫學課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M].北京: 2011年國際針刀醫學學術交流暨針刀醫學創立35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2011, 5:345-349

[3]杜傑,郭鵬.針刀療法視覺化研究現狀與進展[M].北京: 2011年國際針刀醫學學術交流暨針刀醫學創立35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2011, 5:360-363

[4]朱磊,徐元景.超聲波設備和圖像捕捉方法[P].中國專利: CN101467896, 2009-07-01

[5]王朝度,蔡忠憲,邱熙亭,王偉全,解剖列車[M].譯.臺北市:台灣愛思唯爾,2016

[6]王永莉,張樹劍.針刀醫學理論回顧及與傳統針灸理論之關係初探[J].遼寧中醫雜誌,2017,44(4):831-834

[7]王秀義.中醫微創技術[M].中國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52-53

[8]姜青松.淺談針刀診治中的幾個問題[M].黑龍江: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醫學分會第四屆年會暨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屆微創醫學大會組委會.2011,137-139

[9]朱漢章.針刀刀法手法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1-5

[10]吳才華, 張瑾: 肌筋膜激痛點動態診療和針刀無痛治療技術[M].北京: 2011年國際針刀醫學學術交流暨針刀醫學創立35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2011, 3:232-234

[11]柳百智.用中醫的整體觀念指導針刀臨床實踐[M].黑龍江: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醫學分會第四屆年會暨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屆微創醫學大會組委會.2011, 67-72

[12] 陳文精.針刀四維辨證論治淺談[M].黑龍江: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醫學分會第四屆年會暨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屆微創醫學大會組委會.2011,96-103

[13] 朱漢章.針刀醫學體系概論[J].中國工程科學,2006,8(7):1-15

下载提高針刀療效的必修課程與運針技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針刀療效的必修課程與運針技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