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更新至7月试题)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说明:试卷号码:2504。
一、单项选择题题库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B.墨子 2.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D)。D.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D.环境性 4.个别物体的观察可在哪个年龄班进行?(D)D.各年龄班均可 5.“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D.5~6岁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原则是(A)。A.材料的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B)。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9.下列选项中属于区角活动中观察阅读类的内容是(B)。B.地球仪 10.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A)。A.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935年,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A.雷震清 2.在幼儿园进行集体活动如“好听的声音”,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C)。C.活动目标 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C.风土人情 4.间或性观察可在哪个年龄班进行?(B)B.各年龄班均可 5.运用木棍、积木、手指、手臂、步长等作为量具,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A.非正式量具测量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环境是(D)。D.三个都是 7.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没有恐龙?”,这类问题属于(C)。C.理论性问题 8.教师在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要求(A)。A.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整合性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访谈法有两种具体的类型是(A)。A.问题测试、情境问题测试 10.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C)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反馈——校正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B.墨子 2.下列目标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四个层次目标的是(D)。D.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3.在选编“认识人体”这一主题时,小班可以选择认识脸、眼睛、耳;
中班可以选择认识脚和手;
大班则安排认识皮肤、身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及其功能等。这是内容选编的(D)方式。D.直线式上升 4.个别物体的观察可在哪个年龄班进行?(D)D.各年龄班均可 5.用图像记录方法进行信息交流,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C)C.5~6岁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原则是(A)。A.材料的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7.下列各种社会资源中属于物力资源的是(D)。D.博物馆 8.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9.下列选项中属于区角活动中观察阅读类的内容是(B)。B.地球仪 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访谈法有两种具体的类型是(A)。A.问题测试、情境问题测试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C)。C.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B)。B.心理学依据、社会依据、学科依据 3.例如在选择“熊猫”作为科学教育内容时,除了使学前儿童获得关于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习性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选择与熊猫有关的环境,包括竹林、气候、人们生活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内容选编的(C)要求。C.系统性 4.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萝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B)。B.二元分类 5.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A.绳子 6.下列材料中属于操作实验类材料的是(A)。A.橡皮泥 7.下列各种社会资源中属于物力资源的是(D)。D.博物馆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9.幼儿园科学教育蔷F价是一种(C)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反馈——校正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基本环节的是(A)。A.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B.皮亚杰 2.我国常识教育提出的中班有关植物的目标是(A)。A.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D.环境性 4.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5.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艺术作品的是(C)。C.谜语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环境是(D)。D.三个都是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B)。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8.教师在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要求(A)。A.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整合性 9.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B)。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B.美国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B.墨子 2.下列目标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四个层次目标的是(D)。D.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3.在选编“认识人体”这一主题时,小班可以选择认识脸、眼睛、耳;
中班可以选择认识脚和手;
大班则安排认识皮肤、身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及其功能等。这是内容选编的(D)方式。D.直线式上升 4.下列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B)。B.乌龟、金鱼、蝌蚪、蚕 5.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B.观察测量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A)A.种植园 7.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没有恐龙?”,这类问题属于(C)。C.理论性问题 8.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访谈法有两种具体的类型是(A)。A.问题测试、情境问题测试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基本环节的是(A)。A.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1903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是(B)。B.湖北幼稚园 2.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D)。D.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3.在选编“认识人体”这一主题时,小班可以选择认识脸、眼睛、耳;
中班可以选择认识脚和手;
大班则安排认识皮肤、身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及其功能等。这是内容选编的(D)方式。D.直线式上升 4.下列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B)。B.乌龟、金鱼、蝌蚪、蚕 5.用图像记录方法进行信息交流,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C)C.5~6岁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环境是(D)。D.三个都是 7.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8.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9.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D)。D.观察大雾天气 10.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A)。A.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B.皮亚杰 2.我国常识教育提出的中班有关植物的目标是(A)。A.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 3.例如在选择“熊猫”作为科学教育内容时,除了使学前儿童获得关于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习性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选择与熊猫有关的环境,包括竹林、气候、人们生活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内容选编的(C)要求。C.系统性 4.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B)。B.3~4岁 5.“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D.5~6岁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原则是(A)。A.材料的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7.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没有恐龙?”,这类问题属于(C)。C.理论性问题 8.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9.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B.行为核对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基本环节的是(A)。A.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935年,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幼稚园的自然》-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A.雷震清 2.下列目标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四个层次目标的是(D)。D.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C.风土人情 4.下列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B)。B.乌龟、金鱼、蝌蚪、蚕 5.运用木棍、积木、手指、手臂、步长等作为量具,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A.非正式量具测量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A)A.种植园 7.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没有恐龙?”,这类问题属于(C)。C.理论性问题 8.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访谈法有两种具体的类型是(A)。A.问题测试、情境问题测试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基本环节的是(A)。A.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B.皮亚杰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B)。B.心理学依据、社会依据、学科依据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D.环境性 4.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B)。B.二元分类 5.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艺术作品的是(C)。C.谜语 6.下列材料中属于操作实验类材料的是:(A)。A.橡皮泥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B)。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9.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B)。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基本环节的是;
(A)。A.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C)。C.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我国常识教育提出的中班有关植物的目标是(A)。A.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 3.例如在选择“熊猫”作为科学教育内容时,除了使学前儿童获得关于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习性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选择与熊猫有关的环境,包括竹林、气候、人们生活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内容选编的(C)要求。C.系统性 4.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5.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A.绳子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环境是:(D)。A.问题情境B.科学活动室C.科学学习氛围D.三个都是 7.下列各种社会资源中属于物力资源的是:(D)。D.博物馆 8.教师在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要求:(A)。A.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整合性 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C)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反馈一校正 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B.美国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903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是(B)。B.湖北幼稚园 2.在幼儿园进行集体活动如“好听的声音”,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C)。C.活动目标 3.在选编“认识人体”这一主题时,小班可以选择认识脸、眼睛、耳;
中班可以选择认识脚和手;
大班则安排认识皮肤、身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及其功能等。这是内容选编的(D)方式。D.直线式上升 4.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D)D.5~6岁 5.用图像记录方法进行信息交流,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C)C.5~6岁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A)A.种植园 7.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8.教师在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要求(A)。A.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整合性 9.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D)。D.观察大雾天气 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B.美国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935年,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A.雷震清 2.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D)。D.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C.风土人情 4.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B)。B.乌龟、金鱼、蝌蚪、蚕 5.运用木棍、积木、手指、手臂、步长等作为量具,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A.非正式量具测量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环境是(D)。A.问题情境B.科学活动室C.科学学习氛围D.三个都是 7.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8.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9.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A)。A.情景观察 10.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A)。A.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B.墨子 2.我国常识教育提出的中班有关植物的目标是(A)。A.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D.环境性 4.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B)。B.3~4岁 5.用图像记录方法进行信息交流,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C)C.5~6岁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原则是(A)。A.材料的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B)。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8.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9.下列选项中属于区角活动中观察阅读类的内容是(B)。B.地球仪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基本环节的是(A)。A.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B.皮亚杰 2.下列目标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四个层次目标的是(D)。D.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3.例如在选择“熊猫”作为科学教育内容时,除了使学前儿童获得关于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习性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选择与熊猫有关的环境,包括竹林、气候、人们生活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内容选编的(C)要求。C.系统性 4.个别物体的观察可在哪个年龄班进行?(D)D.各年龄班均可 5.“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D.5~6岁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原则是(A)。A.材料的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7.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没有恐龙?”,这类问题属于(C)。C.理论性问题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9.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B.行为核对 10.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A)。A.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D)。D.5~6岁 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的的教育目标(D)。D.5~6岁 5.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B.墨子 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价者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A)。A.观察法 7.“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分类”,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D)。D.5~6岁 8.1935年,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A.雷震清 9.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D.环境性 10.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D)。D.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B.行为核对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D.环境性 5.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D)。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7.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B.观察测量 8.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文学作品的是(D)。D.科普画册 9.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A.绳子 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B.美国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A.挑选分类 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A.非正式量具测量 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D.5~6岁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D)。D.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8.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C)。C.谜语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A)。A.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10.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C)。C.维果茨基 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D)。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C.风土人情 4.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5.确定材料选择的原则是(A)。A.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7.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D)。D.观察大雾天气 8.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B)。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9.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A)。A.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10.下列环节中,不属于“做中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B)。B.采集样本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四个层次目标的是(D)。D.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C.风土人情 4.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B.皮亚杰 5.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A.挑选分类 6.在创编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D)。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 7.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A)。A.种植园 8.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区角活动的是(D)。D.远足活动 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C)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反馈一校正 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B.美国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的儿科学教有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而进行,是在清代(C)年间。C.同治 2.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萝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秦都不是蔬,这是(B)。B二元分类 3.各年的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比较物体明显不同点的要求应主要放在(C)。C.4~5岁 4.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日连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进行评定的是(B)。B.行为核对 5.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科学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及价的方式是(B)。B.自然观察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A)。A.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7.下列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D)。D.乌龟、金鱼、蚕、蝌蚪 8.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C)。C.理论性问题 9.渗透的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10.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C)。C.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D)。D.5~6岁 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的教育目标(D)。D.5~6岁 5.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B.墨子 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价者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A)。A.观察法 7.“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分类”,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D)。D.5~6 岁 8.1935年,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A.雷震清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B)。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10.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B)。B.理论性问题 3.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4.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是(B)。B.自然观察 5.在创编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D)。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 6.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7.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B.观察测量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访谈法有两种具体的类型是(A)。A.问题测试、情境问题测试 9.“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B.美国 10.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儿童非正式量具的是(A)。A.绳子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l.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D)。D.5~6岁 3.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B.行为核对 4.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C)。C.布鲁纳 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A.非正式量具测量 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D.5~6岁 7.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C)。C.实验法 8.下列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B)。B.乌龟、金鱼、蝌蚪、蚕 9.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A.绳子 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B.美国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B)。B.3~4岁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A.挑选分类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6.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B.墨子 7.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A)。A.情景观察 8.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C.反馈--校正系统 10.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B)年间。B.同治 补充资料: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B.皮亚杰 2.1935年,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A.雷震清 3.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B.墨子 4.1903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是(B)。B.湖北幼稚园 5.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C)。C.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1.下列目标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四个层次目标的是:(D)。D.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2.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D)。D.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3.我国常识教育提出的中班有关植物的目标是(A)。A.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 4.在幼儿团进行集体活动如“好听的声音”,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C)。C.活动目标 5.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B)。B.心理学依据、社会依据、学科依据 1.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C.风土人情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D.环境性 3.例如在选择“熊猫”作为科学教育内容时,除了使学前儿童获得关于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习性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选择与熊猫有关的环境,包括竹林、气候、人们生活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内容选编的(C)要求。C.系统性 4.在选编“认识人体”这一主题时,小班可以选择认识脸、眼睛、耳;
中班可以选择认识脚和手;
大班则安排认识皮肤、身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及其功能等。这是内容选编的(D)方式。D.直线式上升 1.个别物体的观察可在哪个年龄班进行(D)。D.各年龄班均可 2.间或性观察可在哪个年龄班进行(B)。B.各年龄班均可 3.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B)。B.乌龟、金鱼、蝌蚪、蚕 4.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B)。B.3~4岁 5.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D)。D.5~6岁 6.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B)。B.二元分类 7.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运用木棍、积木、手指、手臂、步长等作为量具,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A.非正式量具测量 2.“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D.5~6岁 3.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A.绳子 4.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B.观察测量 5.用图像记录方法进行信息交流,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C)。C.5~6岁 6.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艺术作品的是(C)。C.谜语 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环境是:(D)。D.三个都是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原则是:(A)。A.材料的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A)。A.种植园 4.下列材料中属于操作实验类材料的是:(A)。A.橡皮泥 1.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没有恐龙?”,这类问题属于(C)。C.理论性问题 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B)。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4.下列各种社会资源中属于物力资源的是:(D)。D.博物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2.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教师在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要求:(A)。A.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整合性 1.下列选项中属于区角活动中观察阅读类的内容是:(B)。B.地球仪 2.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D)。D.观察大雾天气 1.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B.行为核对 2.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A)。A.情景观察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访谈法有两种具体的类型是:(A)。A.问题测试、情境问题测试 4.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C)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反馈——校正 5.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B)。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1.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A)。A.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基本环节的是:(A)。A.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3.“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B.美国 二、判断题题库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答案]对 12.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答案]错 13.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是指以认识春、夏、秋、冬季节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相关的内容集中编排。[答案]对 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的方法:指的是人的感官在大脑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答案]错 15.测量是指用量具或仪器来测定物体的尺寸、角度、几何形状或表面相互位置的过程的总称,测量的类型分为观察测量和非正式量具测量二类。[答案]错 16.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地方。[答案]对 17.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例如问:“如果把纸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解答问题的方式可以是让学前儿童把纸放在水中试一试。[答案]对 18.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答案]对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对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答案]错 20.幼儿园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必须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答案]对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和创造功能。[答案]错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是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一年性的目标。[答案]对 13.将幼儿园三学年(或四学年)的科学教育内容编排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从内容到形式都注重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学前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每个单元又突出一个重点,围绕重点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和形式,这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答案]错 14.直接观察,是指借助于感官对物体进行直接观察的方式。因为直接观察没有中间环节,因而可以避免仪器等中介造成的误差。[答案]对 15.通过测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准确地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获取关于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具体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数量化思维的发展。[答案]对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类型很多,根据材料的性质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答案]错 17.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是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第二是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是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答案]对 1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材料和机会,使他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答案]对 19.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学习性区角和科学性区角。[答案]错 20.教师安排学前儿童,从×月×日起,每晚观察月亮盈亏现象并作记录,然后将记录拿到幼儿园,以此分析学前儿童观察的细致性等水平,这种评价的方式属于测试法。[答案]错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维果茨基认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而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答案]对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答案]对 13.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是指以认识春、夏、秋、冬季节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相关的内容集中编排。[答案]对 14.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答案]对 15.测量是指用量具或仪器来测定物体的尺寸、角度、几何形状或表面相互位置的过程的总称,测量的类型分为观察测量和非正式量具测量二类。[答案]错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答案]错 17.家庭及家长在学前儿童科学学习中要鼓励儿童进行探索,在学前儿童没有进行发现活动之前就对有关问题进行解答。[答案]错 18.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答案]对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师科学教育工作和效果的评价,二是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的评价。[答案]错 20.幼儿园“STS”教育必须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答案]对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答案]对 12.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是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
科学方法的学习;
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答案]对 13.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答案]对 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的方法:指的是人的感官在大脑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答案]错 15.科学小制作是学前儿童通过自身的感官与自然科学物质材料相互作用,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和实际操作的科学活动,它特别强调操作过程。[答案]对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和虚拟教学环境。[答案]错 17.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是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第二是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是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答案]对 18.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活动性要求而设计的。[答案]错 19.初冬的早晨,突然起了大雾,教师立即组织学前儿童对这种不常见的天气现象进行观察、交流,这是一种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答案]错 20.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答案]对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答案]对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答案]对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它涉及了儿童生活周围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
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
第三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答案]对 14.学前儿童年龄小,种植、饲养的技能差,因此在选择种植、饲养的内容时,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动植物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具体说来,在选择种植的植物时,应选择一些易生长、易照顾、对种植的土质肥料要求高、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的植物。[答案]错 15.科学游戏根据其作用可分为感知游戏、多媒体互动游戏和拼图游戏。[答案]错 16.活动室建构的基本理念是:以活动室为科技活动的主阵地,以问题情境和任务情境为引导,以尝试、探索、设计、制作为类型组织探索、设计、制作活动,实现在科学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答案]对 17.幼儿园为家长安排的家园互动内容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
(2)家园联系手册;
(3)家庭志愿者;
(4)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答案]对 18.教师对于科学活动过程的指导,主要是通过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实现的,有质量的提问能推进学前儿童思考,促使学前儿童去探索、去发现。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封闭式的问题,另一类是开放式问题。[答案]错 19.操作实验类的内容是可供学前儿童自己制作各种物品所需的材料工具。[答案]对 20.教师安排学前儿童,从错月错日起,每晚观察月亮盈亏现象并作记录,然后将记录拿到幼儿园,以此分析学前儿童观察的细致性等水平,这种评价的方式属于测试法。[答案]错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些解释粗浅的科学概念、说明用途的纯知识性的科学教育,而且往往是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答案]对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时间单元”,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答案]对 13.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要求。[答案]对 14.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的优点是容易调动学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起来相对容易,能适合学前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答案]错 15.观察的方法可以保证学前儿童在直接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了解自然事物和规律的特性,提高他们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培养其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并为发展学前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答案]对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答案]对 17.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是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第二是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是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答案]对 18.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答案]对 19.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学习性区角和科学性区角。
[答案]错 20.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答案]对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1.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些解释粗浅的科学概念、说明用途的纯知识性的科学教育,而且往往是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答案]对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是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一年性的目标。[答案]对 13.将幼儿园三学年(或四学年)的科学教育内容编排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从内容到形式都注重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学前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每个单元又突出一个重点,围绕重点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和形式,这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答案]错 14.教师在蝌蚪长后腿、长前腿、尾巴退化时,组织儿童进行的观察是比较性观察。[答案]错 15.通过文学艺术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可以使学前儿童更容易接受粗浅的科技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想象力,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的创造潜力。[答案]对 16.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地方。[答案]对 17.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例如问:“如果把纸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解答问题的方式可以是让学前儿童把纸放在水中试一试。[答案]对 18.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活动性要求而设计的。[答案]错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测试法等同于学龄儿童的测试法,就是根据图片所表示的内容及问题,通过思考,用符号或数字作为标记来回答各种问题的方法。[答案]错 20.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答案]对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和创造功能。
[答案]错 12.学前儿童科学教青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青目标,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时间单元”,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
[答案]对 13.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青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要求。
[答案]对 14.间接观察是利用各种仪器、仪表等工具,运用科学观察手段,对物体进行观察。因而在精度、速度、范围等方面都比直接观察优越。
[答案]对 15.通过测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准确地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获取关于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具体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数量化思维的发展。
[答案]对 16.活动室建构的基本理念是 以活动室为科技活动的主阵地,以问题情境和任务情境为引导,以尝试、探索、设计、制作为类型组织探索、设计、制作活动,实现在科学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
[答案]对 17.家庭及家长在学前儿童科学学习中要鼓励儿童进行探索,在学前儿童没有进行发现活动之前就对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答案]错 18.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
[答案]对 19.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 学习性区角和科学性区角。
[答案]错 20.“STS”教育的基本涵义是指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青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做出的决策。
[答案]对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和创造功能。[答案]错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时间单元”,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答案]对 13.将幼儿园三学年(或四学年)的科学教育内容编排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从内容到形式都注重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学前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每个单元又突出一个重点,围绕重点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和形式,这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答案]错 14.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答案]对 15.通过测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准确地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获取关于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具体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数量化思维的发展。[答案]对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答案]对 17.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是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第二是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是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答案]对 18.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是,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答案]对 19.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学习性区角和科学性区角。[答案]错 20.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答案]对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答案]对 12.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是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
科学方法的学习;
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答案]对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它涉及了儿童生活周围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
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
第三是强调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答案]对 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的方法;
指的是人的感官在大脑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答案]错 15.科学游戏根据其作用可分为感知游戏、多媒体互动游戏和拼图游戏。[答案]错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和虚拟教学环境。[答案]错 17.幼儿园为家长安排的家园互动内容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
(2)家园联系手册;
(3)家庭志愿者;
(4)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答案]对 18.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活动性要求而设计的。[答案]错 19.操作实验类的内容是可供学前儿童自己制作各种物品所需的材料工具。[答案]对 20.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一提出问题一动手操作一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一表达与交流。[答案]对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答案]对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答案]对 13.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答案]对 14.学前儿童年龄小,种植、饲养的技能差,因此在选择种植、饲养的内容时,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动植物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具体说来,在选择种植的植物时,应选择一些易生长、易照顾、对种植的土质肥料要求高、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的植物。[答案]错 15.科学小制作是学前儿童通过自身的感官与自然科学物质材料相互作用,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和实际操作的科学活动,它特别强调操作过程。[答案]对 16.活动室建构的基本理念是:以活动室为科技活动的主阵地,以问题情境和任务情境为引导,以尝试、探索、设计、制作为类型,组织探索、设计、制作活动,实现在科学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答案]对 17.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是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第二是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是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答案]对 18.教师对于科学活动过程的指导,主要是通过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实现的,有质量的提问能推进学前儿童思考,促使学前儿童去探索、去发现。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封闭式的问题,另一类是开放式问题。[答案]错 19.初冬的早晨,突然起了大雾,教师立即组织学前儿童对这种不常见的天气现象进行观察、交流,这是一种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答案]错 20.教师安排学前儿童,从错月错日起,每晚观察月亮盈亏现象并作记录,然后将记录拿到幼儿园,以此分析学前儿童观察的细致性等水平,这种评价的方式属于测试法。[答案]错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些解释粗浅的科学概念、说明用途的纯知识性的科学教育,而且往往是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答案]对 12.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答案]错 13.将幼儿园三学年(或四学年)的科学教育内容编排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从内容到形式都注重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学前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每个单元又突出一个重点,围绕重点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和形式,这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答案]错 14.学前儿童适合操作比较容易、简单、带有游戏性质的实验,如,磁铁吸铁的实验、种子发芽的实验等。[答案]对 15.通过文学艺术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可以使学前儿童更容易接受粗浅的科技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想象力,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的创造潜力。[答案]对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答案]错 17.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例如问:“如果把纸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解答问题的方式可以是让学前儿童把纸放在水中试一试。[答案]对 1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材料和机会,使他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答案]对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测试法等同于学龄儿童的测试法,就是根据图片所表示的内容及问题,通过思考,用符号或数字作为标记来回答各种问题的方法。
[答案]错 20.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答案]对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答案]对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是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一年性的目标。[答案]对 13.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答案]对 14.教师在蝌蚪长后腿、长前腿、尾巴退化时,组织儿童进行的观察是比较性观察。[答案]错 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信息交流的类型,除了运用语言的方式以外,还包括运用手势、动作、表情及图像记录等非语言方式。[答案]对 16.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地方。[答案]对 17.家庭是学前儿童最早的科学教育环境,父母是学前儿童最好的科学启蒙老师,家庭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答案]对 18.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活动性要求而设计的。[答案]错 19.区角活动是根据学前儿童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选择并进行操作的,所以更能激发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答案]对 20.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答案]对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维果茨基认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而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答案]对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时间单元”,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答案]对 13.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是指以认识春、夏、秋、冬季节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相关的内容集中编排。[答案]对 14.间接观察是利用各种仪器、仪表等工具,运用科学观察手段,对物体进行观察。因而在精度、速度、范围等方面都比直接观察优越。[答案]对 15.测量是指用量具或仪器来测定物体的尺寸、角度、几何形状或表面相互位置的过程的总称,测量的类型分为观察测量和非正式量具测量二类。[答案]错 16.活动室建构的基本理念是:以活动室为科技活动的主阵地,以问题情境和任务情境为引导,以尝试、探索、设计、制作为类型组织探索、设计、制作活动,实现在科学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答案]对 17.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例如问:“如果把纸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解答问题的方式可以是让学前儿童把纸放在水中试一试。
[答案]对 18.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答案]对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师科学教育工作和效果的评价,二是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的评价。[答案]错 20.“STS”教育的基本涵义是指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做出的决策。[答案]对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和创造功能。[答案]错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答案]对 13.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要求。[答案]对 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的方法:指的是人的感官在大脑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答案]错 15.通过测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准确地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获取关于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具体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数量化思维的发展。[答案]对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答案]错 17.家庭及家长在学前儿童科学学习中要鼓励儿童进行探索,在学前儿童没有进行发现活动之前就对有关问题进行解答。[答案]错 18.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答案]对 19.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学习性区角和科学性区角。[答案]错 2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对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答案]错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补充资料:
1.“STS”教育的基本涵义是指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做出的决策。
[答案]对 2.操作实验类的材料,主要是有关电、磁等物理、植物系列的材料,学前儿童可以用这些材料来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各方面的经验。
[答案]对 3.操作实验类的内容是可供学前儿童自己制作各种物品所需的材料工具。
[答案]对 4.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例如问:“如果把纸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解答问题的方式可以是让学前儿童把纸放在水中试一试。
[答案]对 5.测量是指用量具或仪器来测定物体的尺寸、角度、几何形状或表面相互位置的过程的总称,测量的类型分为观察测量和非正式量具测量二类。
[答案]错 6.初冬的早晨,突然起了大雾,教师立即组织学前儿童对这种不常见的天气现象进行观察、交流,这是一种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答案]错 7.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答案]对 8.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的优点是容易调动学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起来相对容易,能适合学前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
[答案]错 9.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答案]错 10.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些解释粗浅的科学概念、说明用途的纯知识性的科学教育,而且往往是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答案]对 11.观察的方法可以保证学前儿童在直接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了解自然事物和规律的特性,提高他们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培养其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并为发展学前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答案]对 12.活动室建构的基本理念是:以活动室为科技活动的主阵地,以问题情境和任务情境为引导,以尝试、探索、设计、制作为类型组织探索、设计、制作活动,实现在科学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答案]对 13.活动室建构的基本理念是以活动室为科技活动的主阵地,以间题情境和任务情境为引导,以尝试、探索、设计、制作为类型组织探索、设计、制作活动,实现在科学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答案]对 14.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答案]对 15.家庭及家长在学前儿童科学学习中要鼓励儿童进行探索,在学前儿童没有进行发现活动之前就对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答案]错 16.家庭是学前儿童最早的科学教育环境,父母是学前儿童最好的科学启蒙老师,家庭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答案]对 17.间接观察是利用各种仪器、仪表等工具,运用科学观察手段,对物体进行观察。因而在精度、速度、范围等方面都比直接观察优越。
[答案]对 18.将幼儿园三学年(或四学年)的科学教育内容编排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从内容到形式都注重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学前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每个单元又突出一个重点,围绕重点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和形式,这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答案]错 19.教师安排学前儿童,从错月错日起,每晚观察月亮盈亏现象并作记录,然后将记录拿到幼儿园,以此分析学前儿童观察的细致性等水平,这种评价的方式属于测试法。
[答案]错 20.教师对于科学活动过程的指导,主要是通过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实现的,有质量的提问能推进学前儿童思考,促使学前儿童去探索、去发现。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封闭式的问题,另一类是开放式问题。
[答案]错 21.教师在蝌蚪长后腿、长前腿、尾巴退化时,组织儿童进行的观察是比较性观察。
[答案]错 22.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答案]对 23.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和创造功能。
[答案]错 24.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
[答案]对 25.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学习性区角和科学性区角。
[答案]错 26.科学小制作是学前儿童通过自身的感官与自然科学物质材料相互作用,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和实际操作的科学活动,它特别强调操作过程。
[答案]对 27.科学游戏根据其作用可分为感知游戏、多媒体互动游戏和拼图游戏。
[答案]错 28.区角活动是根据学前儿童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选择并进行操作的,所以更能激发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答案]对 29.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答案]对 30.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未来。
[答案]错 31.通过测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准确地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获取关于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具体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数量化思维的发展。[答案]对 32.通过文学艺术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可以使学前儿童更容易接受粗浅的科技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想象力,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的创造潜力。
[答案]对 33.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是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第二是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是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答案]对 34.维果茨基认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而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答案]对 35.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答案]对 36.学前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后,用数字、表格、绘画等方式记下他们的发现、认识及感受与体验,这是图像记录。
[答案]对 3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答案]对 3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类型很多,根据材料的性质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答案]错 3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答案]对 4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时间单元”,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
[答案]对 4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答案]对 4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它涉及了儿童生活周围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
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
第三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答案]对 4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是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一年性的目标。
[答案]对 4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和虚拟教学环境。
[答案]错 4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答案]错 4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材料和机会,使他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
[答案]对 4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师科学教育工作和效果的评价,二是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的评价。
[答案]错 4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对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做出内容判断的过程。
[答案]错 4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测试法等同于学龄儿童的测试法,就是根据图片所表示的内容及问题,通过思考,用符号或数字作为标,记来回答各种问题的方法。[答案]错 5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的方法:指的是人的感官在大脑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答案]错 5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答案]对 5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信息交流的类型,除了运用语言的方式以外,还包括运用手势、动作、表情及图像记录等非语言方式。[答案]对 53.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是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
科学方法的学习;
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答案]对 54.学前儿童年龄小,种植、饲养的技能差,因此在选择种植、饲养的内容时,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动植物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具体说来,在选择种植的植物时,应选择一些易生长、易照顾、对种植的土质肥料要求高、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的植物。
[答案]错 55.学前儿童适合操作比较容易、简单、带有游戏性质的实验,如,磁铁吸铁的实验、种子发芽的实验等。
[答案]对 56.学前儿童饲养动物的主要目的是让儿童在与动物的接触中观察、了解动物,以及培养他们对动物、对自然的情感。
[答案]对 57.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是指以认识春、夏、秋、冬季节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相关的内容集中编排。
[答案]对 58.幼儿园“STS”教育必须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答案]对 59.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答案]对 60.幼儿园为家长安排的家园互动内容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
(2)家园联系手册;
(3)家庭志愿者;
(4)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答案]对 61.幼儿园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必须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答案]对 62.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活动性要求而设计的。[答案]错 63.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答案]对 64.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
[答案]对 65.直接观察,是指借助于感官对物体进行直接观察的方式。因为直接观察没有中间环节,因而可以避免仪器等中介造成的误差。
[答案]对 66.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要求。
[答案]对 67.注意内容必须特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要求。[答案]对 68.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地方。[答案]对 三、简答题题库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有哪些方面?并举出具体的例子。
答:(1)探究和认识植物;
(2)关爱和认识动物;
(3)了解和爱护人体;
(4)体验和了解材料;
(5)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
(6)尝试使用工具;
(7)体验技术设计;
(8)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
(9)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10)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例子:(略)22.什么是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如何对其进行运用?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科技玩具是指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电子数码技术等活动的玩具,例如电动火车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游戏,即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科技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2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社会资源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2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分别阐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涵义。
答: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2.阐明教师在种植与饲养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应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种植与饲养;
(2)应结合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进行种植与饲养;
(3)应鼓励学前儿童的自主探究;
(4)应培养学前儿童爱护动植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
2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
(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阐述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
答:可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对社会发展两方面来阐述。
对儿童发展:首先,科学教育是符合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在学前儿童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处处存在着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内容,而科学教育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的因素,并将其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之中。
对社会发展:首先,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他们将来成长后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质的早期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特殊兴趣,为国家储存科技人才资源。
22.什么是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如何对其进行运用?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科技玩具是指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电子数码技术等活动的玩具,例如电动火车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游戏,即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科技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和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2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简述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22.如何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
答:(1)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2)采用以单元式选编内容;
(3)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23.联系实际情况阐述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入活动;
(2)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操作;
(3)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
(5)要注意结束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24.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 答:(1)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2)明确散步的概念;
(3)明确散步的目的;
(4)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答:(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2.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 答:(1)指导儿童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帮助学前儿童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3)指导学前儿童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4)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分类标准,并鼓励他们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23.教师在运用测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进行测量活动,重在培养测量意识;
(2)学习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3)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24.什么是自然观察法?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自然观察是评价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
自然观察的优点:(1)不受时间间隔的限制,只要事件一出现,便可随事件或行为的发展持续记录,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精力。(2)在学前儿童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和评价,学前儿童基本不受干扰,或很少受到干扰,能收集到学前儿童最真实的行为资料。
自然观察的缺点:(1)自然观察时需要评价者进行详细的、如实的记录,对记录技术要求高,用手工操作往往很困难,而且对记录者的文字表述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记录者用准确的词汇进行描述。(2)由于只记录选定行为的发生过程,所以有可能这些观察到的行为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会有不同的意义。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阐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答: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有: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22.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
(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23.联系实际情况阐述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人活动;
(2)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操作;
(3)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
(5)要注意结束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24.简述教师如何进行区角活动的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1.分别阐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涵义。
答: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2.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3.举例说明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答:(1)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
(举例:略)(2)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
(举例:略)(3)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
(举饲:略)(4)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举例:略)24.简述“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答:(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促进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有哪些特点? 答:(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
(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23.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川的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24.简述教师如何进行区角活动的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阐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答: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有: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22.阐明教师在种植与饲养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应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种植与饲养;
(2)应结合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进行种植与饲养;
(3)应鼓励学前儿童的自主探究;
(4)应培养学前儿童爱护动植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
23.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
(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答:(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2.如何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 答:(1)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2)采用以单元式选编内容;
(3)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23.教师在运用测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进行测量活动,重在培养测量意识;
.(2)学习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3)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24.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 答:(1)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2)明确散步的概念;
(3)明确散步的目的;
(4)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简述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22.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 答:(1)指导儿童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帮助学前儿童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3)指导学前儿童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4)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分类标准,并鼓励他们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23.联系实际情况阐述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入活动;
(2)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操作;
(3)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
(5)要注意结束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24.什么是自然观察法?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
自然观察是评价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
自然观察的优点:(1)不受时间间隔的限制,只要事件一出现,便可随事件或行为的发展持续记录,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精力。(2)在学前儿童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和评价,学前儿童基本不受干扰,或很少受到干扰,能收集到学前儿童最真实的行为资料。
自然观察的缺点:(1)自然观察时需要评价者进行详细的、如实的记录,对记录技术要求高,用手工操作往往很困难,而且对记录者的文字表述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记录者用准确的词汇进行描述。(2)由于只记录选定行为的发生过程,所以有可能这些观察到的行为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会有不同的意义。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分别阐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涵义。
答: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23.举例说明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答:(1)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
(举例:略)(2)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
(举例:略)(3)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
(举饲:略)(4)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举例:略)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有哪些方面?并举出具体的例子。
答:(1)探究和认识植物;
例子:(略)(2)关爱和认识动物;
例子:(略)(3)了解和爱护人体;
例子:(略)(4)体验和了解材料;
例子:(略)(5)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
例子:(略)(6)尝试使用工具;
例子:(略)(7)体验技术设计;
例子:(略)(8)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
例子:(略)(9)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例子:(略)(10)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例子:(略)22.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社会资源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24.简述“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答:(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促进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阐述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
答:可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对社会发展两方面来阐述。
对儿童发展:首先,科学教育是符合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在学前儿童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处处存在着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内容,而科学教育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的因素,并将其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之中。
对社会发展:首先,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他们将来成长后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质的早期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特殊兴趣,为国家储存科技人才资源。
2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有哪些特点? 答:(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
(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2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4.简述教师如何进行区角活动的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①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2.什么是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如何对其进行运用?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科技玩具是指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电子数码技术等活动的玩具,例如电动火车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游戏,即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科技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23.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
(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2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秽,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1)心理学依据;
(2)社会依据;
(3)学科依据。
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3.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特点:
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
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4.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式包括哪些? 答:(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
(2)家园联系手册;
(3)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
(4)家庭志愿者。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1)心理学依据;
(2)社会依据,(3)学科依据。
2.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特点:
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
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具有什么特点?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
(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4.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3.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答:(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4.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材料设计时,除了要求材料在性能上安全可靠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材料的探索性;
(2)材料的新颖程度,(3)材料的易理解性,(4)材料的丰富性I(5)材料的层次性。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答:(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一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3.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 答:(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 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 选择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重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看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几意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思维的芽与发展。
2.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答:(1)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
(2)调动学前儿重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
(3)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
(4)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3.什么是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墙和社会组织等。
社会资源的范围可分为下列四个方面:(1)自然资源;
(2)物力资源;
(3)组织资黑;
(4)人力资源。
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墙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重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重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请谈谈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做中学”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答: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几个环节。
3.简述区角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4.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特点:
(1)家庭科学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2)家庭科学教育的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请谈谈你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理解? 答:《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一)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1)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1)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
(2)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3.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特点: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4.举例说明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答:(1)①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②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
③例子。
(2)①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②例子。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式包括哪些? 答:(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
(2)家园联系手册。
(3)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
(4)家庭志愿者。
2.简述区角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3.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4.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 答:(1)所谓的科学知识,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2)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能力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
(3)学前儿童科学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阐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3.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
(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4.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答:(1)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什么? 答: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季节性。
3.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4.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科学教育材料?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2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心理学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答:(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阐述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 答:可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对社会发展两方面来阐述。
对儿童发展:首先,科学教育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在学前儿童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处处存在着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内容,而科学教育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的因素,并将其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之中。
对社会发展:首先,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他们将来成长后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质的早期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特殊兴趣,为国家储存科技人才资源。
1.简述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2.阐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答: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有: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1.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3.分别阐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涵义? 答: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包括通过科学教育使学前儿童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经验,或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概念等两个层次。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有哪些方面?并举出具体的例子。
答:(1)探究和认识植物;
(2)关爱和认识动物;
(3)了解和爱护人体;
(4)体验和了解材料;
(5)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
(6)尝试使用工具;
(7)体验技术设计;
(8)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
(9)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10)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例子:(略)2.如何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 答:(1)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2)采用以单元式选编内容;
(3)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有哪些特点? 答:(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
(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1.阐明教师在种植与饲养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应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种植与饲养;
(2)应结合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进行种植与饲养;
(3)应鼓励学前儿童的自主探究;
(4)应培养学前儿童爱护动植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
2.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 答:(1)指导儿童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帮助学前儿童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3)指导学前儿童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4)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分类标准,并鼓励他们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1.什么是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如何对其进行运用?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科技玩具是指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电子数码技术等活动的玩具,例如电动火车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游戏,即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科技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2.教师在运用测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进行测量活动,重在培养测量意识;
(2)学习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3)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2.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1.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
(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社会资源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1.举例说明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答:(1)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
(2)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
(3)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
(4)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每个特点后举例)2.联系实际情况阐述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人活动;
(2)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操作;
(3)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
(5)要注意结束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1.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 答:(1)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2)明确散步的概念;
(3)明确散步的目的;
(4)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2.简述教师如何进行区角活动的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
(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2.什么是自然观察法?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自然观察是评价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
自然观察的优点:(1)不受时间间隔的限制,只要事件一出现,便可随事件或行为的发展持续记录,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精力。(2)在学前儿童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和评价,学前儿童基本不受干扰,或很少受到干扰,能收集到学前儿童最真实的行为资料。
自然观察的缺点:(1)自然观察时需要评价者进行详细的、如实的记录,对记录技术要求高,用手工操作往往很困难,而且对记录者的文字表述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记录者用准确的词汇进行描述。(2)由于只记录选定行为的发生过程,所以有可能这些观察到的行为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会有不同的意义。
1.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2.简述“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答:(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促进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四、设计题题库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结合观察法的运用,自行设计一个引导儿童观察的方案。
活动名称:
大班科学教案《小蚂蚁力气大》 设计意图: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在自由的氛围中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结构及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吃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应)2.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3.学习把观察的事物现象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记录、绘画,培养幼儿有顺序、细致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
4.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主动接近动物,培养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①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②蚂蚁长得什么样? ③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2.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3.孩子们在画纸上,用水彩笔画下蚂蚁不同的家和食物。
4.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5.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6.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三、结束部分 1.展评幼儿作品,以鼓励为主。
2.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请用以下素材和已有知识,设计一份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啄木鸟 啄木鸟为著名的森林益鸟,除能以其身体特有的结构而消灭树皮下面的害虫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据其啄木留下的痕迹作为森林采伐的指示,因而称为“森林医生”。
啄木鸟是树木上攀援的鸟类,它后肢上四趾分为两组,两趾向前,两趾向后,可以很容易的攀附在树木上。它的嘴象一把凿子,专食树皮下栖息的害虫。它尾羽的尾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起着支架身体的作用。
答:要求:
(1)格式正确。
(2)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设计。
(3)方法设计的理由:
①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方法。
②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方法。
③根据本班学前儿童的特点设计方法。
④根据幼儿园设备条件设计方法。
⑤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参考设计答案一: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啄木鸟图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主题 师讲述谜语,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二、阅读幼儿用书,探索啄木鸟的特征。
1.师:画面上有什么动物?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重点提醒幼儿关注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3.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4.为什么叫他啄木鸟?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 三、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师: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2.师: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3.师及时总结梳理鸟类的共同特点:头上有坚硬的嘴;
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
还有一对翅膀;
身体下有一双脚;
身后有尾巴等。
4.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参考设计答案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森林医生--啄木鸟》。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及其功用。
(2)了解啄木鸟的特殊本领,知道它是益鸟。
(3)萌发对啄木鸟的关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 观察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难点为探究啄木鸟的特殊本领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在自然角饲养小鸟,引导幼儿观察小鸟的外形特征,倾听小鸟的声音,给小鸟喂食;
活动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啄木鸟等鸟类的音像、图片等资料,并与让幼儿谈谈他们所知道的鸟。
2.物质准备: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啄木鸟》、啄木鸟图片若干、啄木鸟的叫声录音、课件等。
教法学法:
1.直观演示法。让幼儿感受直观的情景,初步认识啄木鸟。观看多媒体课件和教育挂图、标本和图片,让幼儿充分感受啄木鸟的外形特征,感知啄木鸟的特殊结构特征对它给树木看病捉虫的益处,激发幼儿初步的爱鸟情感。
2.谈话讨论法。老师与幼儿的谈话交流和幼儿与幼儿的讨论两种形式,让幼儿相互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桥梁和启智作用,调动幼儿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浓厚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有关啄木鸟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啄木鸟的兴趣。
师:“哎哟”我的身体好难受呀(出示一棵大树上有个洞)猜猜树爷爷怎么了?那我们应该找谁来帮忙呢?(二)观看课件,交流分享。
提问:1.为什么人们称啄木鸟为森林医生? 2.啄木鸟是怎样给树木看病的? 请幼儿观看图片并说说,啄木鸟怎么给树爷爷治病的? 教师小结:对呀,啄木鸟医生就是这样,在树上这里敲敲,那里敲敲,确定了小虫子在哪里以后,就会用他那尖尖的嘴巴,给树动手术,把害虫捉出来!3.啄木鸟长什么样? 教师通过适时、适量、适度的使用课件,使幼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幼儿看到啄木鸟的生活习性,教学课件为幼儿架起学习的桥梁。
(三)观察挂图,了解特征。
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啄木鸟的外形,重点了解啄木鸟的嘴、尾羽、爪子的特征,感知啄木鸟的特殊结构特征对它给树木看病捉虫的益处。
(四)谈话讨论,激发情感。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树爷爷还疼吗?你觉得啄木鸟医生给大树带来了哪些好处?有了啄木鸟医生,大树能得到哪些帮助呢?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树,会给我们的生活哪些麻烦呢? 引导幼儿感受:天热了,大树能为我们遮挡太阳;
天冷了,大树能为我们挡住北风爷爷,还有风沙;
没有树,就没有清新的空气了,你看不到绿色的世界了,而且会有环境污染的!活动延伸:
最后老师给予小结提升:你们觉得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然后我再像这样为我们人类做出贡献、帮助我们人类的鸟类我们叫它“益鸟”。我们一定要热爱和保护它。让幼儿根据现有的经验说说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殊本领及其对人类的作用,从而萌发幼儿对啄木鸟的关爱之情,激发幼儿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教材中介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有哪几种方法?请任选一种方法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个科学教育的内容。
答:(1)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2)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
(3)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认识牙齿》(一)教育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功用.2.了解换牙的知识,认识乳牙、恒牙.3.消除对换牙的恐惧感.(二)教学准备 《成人的牙齿》和《幼儿的牙齿》挂图各一张.(三)教学过程 1.观察牙齿 两人一对,互相数数对方有多少颗牙齿;
仔细观察对方牙齿的颜色、大小、形态,发现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
2.介绍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功用。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门牙、犬牙、臼牙吃食物时各有什么作用.小结:门牙比其它牙齿薄,它们可以切开和咬断食物,犬牙比较尖、长,可以撕裂食物;
臼牙又宽又厚,可以磨碎食物。
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比较成人与幼儿的牙数,找出不同处。
4.引导幼儿讨论:有的幼儿掉了牙,还会长出来吗? 5.介绍乳牙、恒牙。
6.了解换牙的知识。
引导有换牙经验的幼儿说说牙齿是怎样掉落的,掉牙时有些什么现象,教师告诉幼儿乳牙到5、6岁时就会脱落,然后长出新牙—恒牙。掉牙时会有点疼,流一点点血,小朋友不要害怕,流血时,用凉开水漱口,就会止住.每个小朋友都要常常注意自己的牙齿有没有松动,如果有,就是要长新牙了。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根据以下活动主题,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
怎样采集树叶?(中班上学期)教学目标:
1.知道制作树叶标本的前期准备过程:采集、清洁与干燥,初步了解树叶标本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材料。
3.感受树叶的多样与美丽,对植物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到户外观赏落叶,并捡回自己喜欢的各种落叶,要求树叶完整、平整。
2.制作树叶标本过程的录像和做好的树叶标本若干。
3.制作标本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抹布、较厚的旧书(幼儿自带)、皱纹纸。
4.电教设备:投影仪、电脑。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请设计一个区角活动,并说明其中活动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思路。
参考设计答案一:
建议做一个建构区,前期为孩子准备一些纸箱或让幼儿家长帮助收集一些纸箱,搭建社区,学校,公园,商场,消防队,医院,警察局等等,依幼儿感兴趣为前提,(也许就会搭建出孩子自己的家)。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些设施,比如,今天孩子对社区很感兴趣。在做好社区的建筑这块以后,让幼儿讨论社区里面除了有这些,还有什么,幼儿会把停车场,树木,花草,水池,垃圾桶,道路什么统统给你找出来,还有你也可以问问幼儿,除了这些已经有的,你想让社区里在增添些什么?那么你可以让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制作以上他们所讨论到的东西,请幼儿给自己建一个自己的社区,请幼儿从家中带一些日常生活中好找的一些材料,特殊材料还需要教师自己去找。通过讨论,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建构区可以随意组合,涉及面比较广,例如《青菜有那些?》可以让幼儿构建一个菜市场,让幼儿往市场里面添加内容。所以说建构区还是比较适合大班的幼儿的,一般幼儿园教学区角都有教案的,幼儿园区角有八个分区,分布于不同领域,培养孩子各项能力。国内专业生产幼儿园区角厂家“育栋区角”,是很多幼儿园和玩教具经销商的选择。或者直接联系他们。零叁柒壹陆零壹陆柒贰贰柒(大写)。
参考设计答案二:
百变图形 一、活动目标:
1.练习插、拔图钉的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性。
2.用橡皮筋创意地在模板上制作图形画。
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
二、活动材料:
装在盒子里的图钉、画有各种形象塑料方块、白纸、模板、彩色橡皮筋、记录点图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
用拇指、食指拿起图钉,对准形象图的轮廓线上的某一点插下去,直至将整个形象图的轮廓线全插满。
第二层:自己画形象,设计图案,用图钉去插轮廓线,组成一幅图钉画。(如照片2)第三层:按模板所示,在塑胶板相应位置用橡皮筋制作一幅图形画。(如照片3)第四层:按模板所示,制作两幅或两幅以上图形画。(如照片4)第五层:自己构思,创造性地构图,并记录下来。(如照片5)四、观察指导:
1.提醒幼儿选用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插图钉。
2.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图案进行插板,表扬那些认真专注,有耐心的幼儿。
3.鼓励幼儿自己构图,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可将幼儿制作好的图形画作为能力较弱幼儿活动的模板。
五、提示 1.为保证物品的持久耐用,形象图应封塑。
2.本活动适宜一人玩,也适宜两人一组进行。为增强趣味性,可鼓励幼儿开展竞赛。
3.可陈列幼儿构思的作品,以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参考设计答案三:
宝贝书吧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2.自由取放图书,学习能将图书按编号放回原处。
二、材料提供:
幼儿读物、桌子、椅子、靠垫等。
三、活动玩法:
请幼儿在宝贝书吧里,自由取放图书阅读,幼儿可以坐在桌子边的椅子上看书,也可以坐在地垫上靠着靠垫看书。看完书后把自己的图书按编号放回到原处。
四、提示:
1.看书时尽量保持室内安静。
2.爱护图书,轻拿轻放。
参考设计答案四:
操作区——做宝宝奶昔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能区分物体的大小,分辨红、黄、绿、紫等颜色。
2.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手眼的协调能力。
二、活动材料:
红、黄、绿、紫四种颜色的大小瓶子若干。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给瓶子的瓶盖拧开、拧紧。
第二层次:按照瓶子和瓶盖的大小来盖子。
第三层次:按照颜色和大小来盖盖子。
四、活动玩法:
丁丁、迪西、拉拉、小波四个天线宝宝肚子饿了,想要喝宝宝奶昔了。那我们一起来做宝宝奶昔吧!先把瓶子的瓶盖打开,一个个盖子排在桌子上,再把奶昔装进瓶子里,装好后,再把盖子盖回到瓶子上,拧紧。
五、提示:
1.此游戏适合托班第二学期和小班的幼儿。
2.游戏时,瓶盖和瓶子的大小相同,否则,宝宝奶昔要倒出来。
3.盖子的颜色和瓶子的颜色要一样。
4.红色瓶子里的宝宝奶昔喂给小波喝,黄色瓶子里的宝宝奶昔喂给拉拉喝,绿色瓶子里的宝宝奶昔喂给迪西喝,紫色瓶子里的宝宝奶昔喂给丁丁喝,不要喂错。
参考设计答案五:
我的小手试一试(适合年龄4——5岁)一、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小肌肉,手眼协调能力。
2.巩固数数。
二、材料提供:
大而浅的玩具筐、碗或杯子、木珠、瓶盖、玻璃弹珠、蚕豆、黄豆等、筷子若干双。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用筷子将木珠或瓶盖等较大而又轻的物体夹入空碗。
第二层次:用筷子将弹珠等较大而圆的物体夹入空碗。
第三层次:用筷子将黄豆、蚕豆等较小而又圆的物体夹入空碗。
第四层次:把木珠、瓶盖、弹珠、黄豆、蚕豆等放入盛有水的碗里,进行比赛。
四、观察指导:
1.失败乃成功之母,用筷子夹物体对中班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给他们提供轻而又大的物体练习,让他们有一个由易到难的练习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孩子们鼓励,让他们不断地尝试。
2.夹物体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物体掉落的情况,孩子们为了捡东西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影响游戏的开展。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场地的设置(最好放在角落)可以把空碗和盛有东西的碗放置在同一个大而浅的玩具筐里,这样孩子们就很轻松地捡到东西。
3.在活动前,要进行安全教育(以免他们吞咽弹珠、黄豆、蚕豆或塞入鼻孔)。
五、提示:
1.材料可以多种多样。
2.熟悉游戏后,可以让他们自选裁判来进行比赛。
3.此活动材料耐用,可一物多玩的特点。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认识小白兔”(大班)的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活动方法的设计思路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设计思路:
儿歌《小白兔》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白兔形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向幼儿描述了小白兔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不但篇幅短小、单纯,容易理解,便于记忆,而且押韵,具有鲜明的的节奏感,使幼儿读起来朗朗上口。考虑到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我选择了《小白兔》这首儿歌进行教学。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通过观察教具和倾听儿歌,加深对小白兔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2.能力目标:幼儿通过教师引导能发准押韵字“袄、跳、饱”的音。
3.情感目标:师生一起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音韵美,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小白兔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引导幼儿发准押韵字“袄、跳、饱”的音。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白兔玩偶一个,教具青菜、萝卜各一个,小白兔头饰若干,儿歌《小白兔》一份。
2.经验准备:活动开展前让家长带领幼儿认识小白兔。
活动方法:
演示讲解法、观察发现法、直观教学法、提醒暗示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只小动物,它非常可爱,让我们拍手请它出来吧!但记住只能拍三下,不然小动物不愿意出来哦!” 教师:“听老师口令,一、二、三停,小动物请出来,小朋友们都欢迎你。”(幼儿拍手声停后,教师出示玩偶小白兔)2.活动展开(1)、教师出示玩偶小白兔,引出儿歌《小白兔》。
教师:“今天来到我们班上的小动物已经到了,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教师:“哦,它是小白兔,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小白兔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 听的儿歌,名字就叫《小白兔》,我们一起来听听吧!”(2)、教师朗读儿歌,让幼儿初步感知儿歌的音韵美。
教师:“小白兔,长得好,红眼睛,白皮袄;
后腿长,前腿短,走起路来轻轻跳。爱干净,不胡闹,青菜萝卜吃个饱。”(教师朗读儿歌时,要重读押韵字:袄、跳、饱)教师:“小白兔带来的儿歌好不好听啊,小朋友们喜欢吗?”(3)、教师通过演示小白兔玩偶、教具青菜萝卜,加深对小白兔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白兔,大家仔细观察小白兔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边读儿歌边用教具进行演示,每句儿歌对应小白兔的外部特征,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小白兔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演示完后提问:
① 小白兔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② 小白兔的毛是什么颜色? ③ 小白兔有几条腿,你们看到的小白兔是怎么样走路的? ④ 儿歌中提到小白兔吃什么啊?(幼儿回答不出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具提示幼儿答案。)(4)、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儿歌,引导幼儿发准押韵字“袄、跳、饱”的音。
(教师教一句,幼儿学一句,重点强调押韵字。)3.活动结束 通过游戏表演,让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中结束活动。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听了小白兔给大家带来的儿歌,小朋友们也认识了小白兔,现在我们要一起扮演小兔子,老师是兔妈妈,你们都是兔宝宝,我们表演完了就回家。”(教师分发头饰)4.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小白兔吃什么,第二天带回来和幼儿及老师分享。丰富幼儿的知识。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儿歌《小白兔》,小朋友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小白兔平时都吃什么,明天回到幼儿园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 附儿歌:
小白兔 小白兔,长得好,红眼睛,白皮袄;
耳朵长,尾巴短,走起路来轻轻跳。
爱干净,不胡闹,青菜萝卜吃个饱。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5.结合观察法的运用,自行设计一个引导儿童观察的方案。
参考设计答案一:
(一)活动名称:蚁宝宝(2-5岁)(二)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它们的生存习惯;
2.通辽观察蚂蚁的生活方式同,学习和认识团队的力量。
(三)活动准备: 1.找到蚂蚁的巢穴,以组进行。
(四)活动过程:
1.和小朋友共同观察蚂蚁,看它们搬动食物时是怎么样操作的;
2.向小朋友介绍蚂蚁是如何向对方传递信号的;
3.通过观察思考让小朋友了解蚂蚁的特征及团队精神使小朋友体会到班集体的力量。
参考设计答案二:
活动名称:
大班科学教案《小蚂蚁力气大》 设计意图: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在自由的氛围中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结构及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吃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应)2.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3.学习把观察的事物现象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记录、绘画,培养幼儿有顺序、细致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
4.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主动接近动物,培养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①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②蚂蚁长得什么样? ③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2.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3.孩子们在画纸上,用水彩笔画下蚂蚁不同的家和食物。
4.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5.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6.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三、结束部分 1.展评幼儿作品,以鼓励为主。
2.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认识小白兔”(大班)的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活动方法的设计思路进行说明。
参考设计答案:
设计思路:
儿歌《小白兔》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白兔形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向幼儿描述了小白兔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不但篇幅短小、单纯,容易理解,便于记忆,而且押韵,具有鲜明的的节奏感,使幼儿读起来朗朗上口。考虑到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我选择了《小白兔》这首儿歌进行教学。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通过观察教具和倾听儿歌,加深对小白兔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2.能力目标:幼儿通过教师引导能发准押韵字“袄、跳、饱”的音。
3.情感目标:师生一起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音韵美,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小白兔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引导幼儿发准押韵字“袄、跳、饱”的音。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白兔玩偶一个,教具青菜、萝卜各一个,小白兔头饰若干,儿歌《小白兔》一份。
2.经验准备:活动开展前让家长带领幼儿认识小白兔。
活动方法:
演示讲解法、观察发现法、直观教学法、提醒暗示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只小动物,它非常可爱,让我们拍手请它出来吧!但记住只能拍三下,不然小动物不愿意出来哦!” 教师:“听老师口令,一、二、三停,小动物请出来,小朋友们都欢迎你。”(幼儿拍手声停后,教师出示玩偶小白兔)2.活动展开(1)、教师出示玩偶小白兔,引出儿歌《小白兔》。
教师:“今天来到我们班上的小动物已经到了,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教师:“哦,它是小白兔,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小白兔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小白兔》,我们一起来听听吧!”(2)、教师朗读儿歌,让幼儿初步感知儿歌的音韵美。
教师:“小白兔,长得好,红眼睛,白皮袄;
后腿长,前腿短,走起路来轻轻跳。爱干净,不胡闹,青菜萝卜吃个饱。”(教师朗读儿歌时,要重读押韵字:袄、跳、饱)教师:“小白兔带来的儿歌好不好听啊,小朋友们喜欢吗?”(3)、教师通过演示小白兔玩偶、教具青菜萝卜,加深对小白兔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白兔,大家仔细观察小白兔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边读儿歌边用教具进行演示,每句儿歌对应小白兔的外部特征,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小白兔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演示完后提问:
① 小白兔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② 小白兔的毛是什么颜色? ③ 小白兔有几条腿,你们看到的小白兔是怎么样走路的? ④ 儿歌中提到小白兔吃什么啊?(幼儿回答不出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具提示幼儿答案。)(4)、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儿歌,引导幼儿发准押韵字“袄、跳、饱”的音。
(教师教一句,幼儿学一句,重点强调押韵字。)3.活动结束 通过游戏表演,让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中结束活动。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听了小白兔给大家带来的儿歌,小朋友们也认识了小白兔,现在我们要一起扮演小兔子,老师是兔妈妈,你们都是兔宝宝,我们表演完了就回家。”(教师分发头饰)4.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小白兔吃什么,第二天带回来和幼儿及老师分享。丰富幼儿的知识。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儿歌《小白兔》,小朋友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小白兔平时都吃什么,明天回到幼儿园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 附儿歌:
小白兔 小白兔,长得好,红眼睛,白皮袄;
耳朵长,尾巴短,走起路来轻轻跳。
爱干净,不胡闹,青菜萝卜吃个饱。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教材中介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有哪几种方法?请任选一种方法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个科学教育的内容。
参考设计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换牙的时候 一、活动意义 幼儿长到5、6岁时,原来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换上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恒牙,如任其自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及时教给幼儿换牙的知识,则可使他们尽快适应这一生理变化,学会科学地保护牙齿.美观、整齐、健康的牙齿将有益于孩子将来的生活与工作 《认识牙齿》(一)教育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功用.2.了解换牙的知识,认识乳牙、恒牙.3.消除对换牙的恐惧感.(二)教学准备 《成人的牙齿》和《幼儿的牙齿》挂图各一张.(三)教学过程 1.观察牙齿.两人一对,互相数数对方有多少颗牙齿;
仔细观察对方牙齿的颜色、大小、形态,发现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2.介绍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功用.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门牙、犬牙、臼牙吃食物时各有什么作用.小结:门牙比其它牙齿薄,它们可以切开和咬断食物,犬牙比较尖、长,可以撕裂食物;
臼牙又宽又厚,可以磨碎食物.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比较成人与幼儿的牙数,找出不同处.4.引导幼儿讨论:有的幼儿掉了牙,还会长出来吗? 5.介绍乳牙、恒牙.6.了解换牙的知识.引导有换牙经验的幼儿说说牙齿是怎样掉落的,掉牙时有些什么现象,教师告诉幼儿乳牙到5、6岁时就会脱落,然后长出新牙——恒牙。掉牙时会有点疼,流一点点血,小朋友不要害怕,流血时,用凉开水漱口,就会止住.每个小朋友都要常常注意自己的牙齿有没有松动,如果有,就是要长新牙了。
参考设计二:
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认识水”(大班)的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过程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并明确必须使用同一标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得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教学准备:
1.6瓶水(1号和2号水位不同,瓶子大小,武装较大,3号和4号瓶水位相同,瓶子一个方形。一个圆形。
课件:学生准备4瓶水(分别贴上标签。1号。2号。3号和4号,)量筒和一次性杯子,良录童,大一些的容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放同,结论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水,知道了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参考设计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方案《春夏和秋冬》 一、活动设计思路:
随着主题活动《春夏和秋冬》的开展,幼儿对四季的季节特征以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欣赏了故事《魔法奶奶的电话》后,孩子们对哪个季节好产生了争论,并纷纷讲述了四个季节的不同特征。于是孩子们自由组合分成了四组,分别为春天组、夏天组、秋天组、冬天组。我们以“四季的服装“为切入口,引起了幼儿主动收集四季的实物和资料的兴趣。同时又提出了“擂台赛“的建议,更是激起了各组幼儿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和议论的热点。我们对每一组孩子的交流都仔细的倾听和了解,并适时提出一些建议。今天的活动预设也是在孩子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由于现在的媒体中经常出现各种智力竞赛类节目,孩子也很感兴趣,因此,活动以竞赛这种孩子喜欢的方式展开,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让幼儿产生集体荣誉感,乐意积极动脑,力争为小组争光。在竞赛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要讲述自己组的内容,同时还要分辨其他组的孩子讲述的内容正确与否,也是帮助幼儿了解和积累四季的特征知识。
在活动中还力争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碰到困难请教听课的老师,邀请他们成为后援团;培养孩子数数的能力,如用不同的方法数五角星等,使幼儿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竞赛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四季的特征给予人们生活的关系。
2.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3.继续培养幼儿的小组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积极的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
(一)、活动前准备:
1.根据幼儿意愿自由分成四组:春、夏、秋、冬组,并在每组中推选一位组长;2、各组幼儿分头寻找相关的季节特征:资料或实物;3、教师深入每组了解幼儿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活动中准备:
1.与幼儿共同制作五角星、金牌、银牌、铜牌,并在背面贴上双面胶;2、在黑板上张贴春、夏、秋、冬四个字,分别代表四组;3、幼儿分成四组而坐,带好收集的资料;4、进行曲的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每组幼儿自由邀请来听课的教师作为嘉宾后援团(二)、引出活动内容,提出擂台赛的要求:
如:介绍四季的特征及与人们的关系,回答正确以鼓掌通过,同时回答的幼儿自己上前在相应的四季下贴上五角星;每组按顺序轮流回答;随便插嘴或影响别人将被扣除礼貌分等。
(三)、幼儿进行擂台赛:
各组轮流介绍自己季节的特征及与人们的关系,并出示自带的资料(四)、数五角星:
幼儿介绍数的方法(五)、发奖仪式,放进行曲:
请冠军发言(六)、评价活动:
表扬肯定幼儿积极动脑,鼓励幼儿继续努力,的冠军的幼儿不骄傲。
五、活动自评:
幼儿在这个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性非常高,连平时不太声响的幼儿今天也表现积极,看来幼儿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想要争第一。活动中幼儿也非常自信,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实物和资料向大家介绍,声音响亮。幼儿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场上产生了很多的争论,活跃了气氛。活动中各组幼儿间还出现了互相帮助的现象,力争使自己一组获得好成绩。从活动中看出,幼儿喜欢探究四季,也在积极地做着准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对四季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知识面比较广,带来的实物也很丰富,最后的发奖仪式使活动达到了高潮,虽然只是一张纸,但由于是幼儿通过努力后得来的,因此特别得自豪和神气。孩子在请后援团的时候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活动中由于请了嘉宾后援团,使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也为幼儿间的竞争带来了更激烈的程度。
但在活动前由于是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季节,因此使得每组幼儿间能力差异较大,特别是春季组能力显得相对较弱,虽然有后援团的帮助,仍显得较平淡。因此,以后在幼儿自由结伴分组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设计四:
设计大班科学认识水的教育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准备:
水、烧杯、水槽、量筒、不同形状共他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有关水的图片? 学生观看。
2.谈话:我们生活、生产都良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板书课题)二、活动:
观察水的形状 1.你们知道哪些水的知识?能学生汇报。
板书:无色、无味、透明、易流动 2.课件出示书中插图。小明不知道水是什么形状?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学生说水倒入桌上容器的形状。
3.实验证明水倒入容器后的形状。(老师演示将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学生观察水的形状。)4.同样的水倒进不同的容器里,形状就会不一样,那水的形状与什么有关?(教师板书:水没有固定的形状)5.(课件出示练习)如果我们把水倒入一面容器中,水会是什么形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书中画出水的形状。
6.出示装了水的塑料袋,用手挤压,感知水有一定体积。
生:不能 师:这说明水占据了手掌之间的空间,也就是水有一定体积。(板书:水有一定的体积)三、讨论学习:
自然界中哪里有水,(结合课本插图讨论后教师总结)四、课堂小结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根据以下活动主题,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
怎样采集树叶(中班上学期)设计参考答案一:
(一)引发幼儿观赏树叶标本的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树叶》。
2.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各种各样的树叶,还捡回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树叶。老师也很喜欢各种美丽的小树叶,你们看这些都是老师喜欢的落叶,它们好看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欣赏树叶标本,了解制作标本的意义。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标本与落叶的区别。
教师:这些树叶和小朋友刚捡回来的树叶一样吗?这些树叶还有什么好听的名字?(树叶标本)2.幼儿观赏树叶标本。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树叶标本:你们见过树叶标本吗?在哪里见过?(2)教师:为什么有人要采集树叶做标本?标本有什么用?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标本就像照片一样,它能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许多不同的植物,非常方便。树叶标本不会枯掉、也不会腐烂,因此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三)播放录像,让幼儿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简单方法。
设计参考答案二:
活动目标:
1.知道制作树叶标本的前期准备过程:采集、清洁与干燥,初步了解树叶标本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材料。
3.感受树叶的多样与美丽,对植物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到户外观赏落叶,并捡回自己喜欢的各种落叶,要求树叶完整、平整。
2.制作树叶标本过程的录像和做好的树叶标本若干。
3.制作标本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抹布、较厚的旧书(幼儿自带)、皱纹纸。
4.电教设备:投影仪、电脑。
设计参考答案三:
先自己做个ppt文档 用多媒体放给孩子们 教孩子们认识树叶,认识树叶从树叶的颜色、形状去教导他们,比如说:
树叶有像扇子形的、心形的、条形的、圆形的等。有的叶面上还有像心形的叶脉呢;
它们的颜色可漂亮了,有鲜红的、金黄的、绿色的、还有红黄绿相间的。它们有的是垂柳树叶、有的是银杏树叶…… 等孩子们有了充分的认识后,然后带孩子们出去采集 采集的方法有很多,如:
可以把树叶夹于两张硬纸中,压平,放在有光照的位置,让叶片快速脱水即可保存了。
你的叶片含水量一定较高,一般的树叶,只要夹在书中就可以的!另外,你也可选择一般的书写纸的书籍来夹,不要选择铜板纸、双胶纸的书籍夹!也就说,不要选择页面光滑的书!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请设计一个区角活动,并说明其中活动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思路。
参考设计答案一:
建议做一个建构区,前期为孩子准备一些纸箱或让幼儿家长帮助收集一些纸箱,搭建社区,学校,公园,商场,消防队,医院,警察局等等,依幼儿感兴趣为前提,(也许就会搭建出孩子自己的家)。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些设施,比如,今天孩子对社区很感兴趣。在做好社区的建筑这块以后,让幼儿讨论社区里面除了有这些,还有什么,幼儿会把停车场,树木,花草,水池,垃圾桶,道路什么统统给你找出来,还有你也可以问问幼儿,除了这些已经有的,你想让社区里在增添些什么?那么你可以让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制作以上他们所讨论到的东西,请幼儿给自己建一个自己的社区,请幼儿从家中带一些日常生活中好找的一些材料,特殊材料还需要教师自己去找。通过讨论,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建构区可以随意组合,涉及面比较广,例如《青菜有那些?》可以让幼儿构建一个菜市场,让幼儿往市场里面添加内容。所以说建构区还是比较适合大班的幼儿的,一般幼儿园教学区角都有教案的,幼儿园区角有八个分区,分布于不同领域,培养孩子各项能力。国内专业生产幼儿园区角厂家“育栋区角”,是很多幼儿园和玩教具经销商的选择。或者直接联系他们。零叁柒壹陆零壹陆柒贰贰柒(大写)。
参考设计答案二:
百变图形 一、活动目标:
1.练习插、拔图钉的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性。
2.用橡皮筋创意地在模板上制作图形画。
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
二、活动材料:
装在盒子里的图钉、画有各种形象塑料方块、白纸、模板、彩色橡皮筋、记录点图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
用拇指、食指拿起图钉,对准形象图的轮廓线上的某一点插下去,直至将整个形象图的轮廓线全插满。
第二层:自己画形象,设计图案,用图钉去插轮廓线,组成一幅图钉画。(如照片2)第三层:按模板所示,在塑胶板相应位置用橡皮筋制作一幅图形画。(如照片3)第四层:按模板所示,制作两幅或两幅以上图形画。(如照片4)第五层:自己构思,创造性地构图,并记录下来。(如照片5)四、观察指导:
1.提醒幼儿选用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插图钉。
2.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图案进行插板,表扬那些认真专注,有耐心的幼儿。
3.鼓励幼儿自己构图,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可将幼儿制作好的图形画作为能力较弱幼儿活动的模板。
五、提示 1.为保证物品的持久耐用,形象图应封塑。
2.本活动适宜一人玩,也适宜两人一组进行。为增强趣味性,可鼓励幼儿开展竞赛。
3.可陈列幼儿构思的作品,以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参考设计答案三:
宝贝书吧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2.自由取放图书,学习能将图书按编号放回原处。
二、材料提供:
幼儿读物、桌子、椅子、靠垫等。
三、活动玩法:
请幼儿在宝贝书吧里,自由取放图书阅读,幼儿可以坐在桌子边的椅子上看书,也可以坐在地垫上靠着靠垫看书。看完书后把自己的图书按编号放回到原处。
四、提示:
1.看书时尽量保持室内安静。
2.爱护图书,轻拿轻放。
参考设计答案四:
操作区——做宝宝奶昔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能区分物体的大小,分辨红、黄、绿、紫等颜色。
2.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手眼的协调能力。
二、活动材料:
红、黄、绿、紫四种颜色的大小瓶子若干。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给瓶子的瓶盖拧开、拧紧。
第二层次:按照瓶子和瓶盖的大小来盖子。
第三层次:按照颜色和大小来盖盖子。
四、活动玩法:
丁丁、迪西、拉拉、小波四个天线宝宝肚子饿了,想要喝宝宝奶昔了。那我们一起来做宝宝奶昔吧!先把瓶子的瓶盖打开,一个个盖子排在桌子上,再把奶昔装进瓶子里,装好后,再把盖子盖回到瓶子上,拧紧。
五、提示:
1.此游戏适合托班第二学期和小班的幼儿。
2.游戏时,瓶盖和瓶子的大小相同,否则,宝宝奶昔要倒出来。
3.盖子的颜色和瓶子的颜色要一样。
4.红色瓶子里的宝宝奶昔喂给小波喝,黄色瓶子里的宝宝奶昔喂给拉拉喝,绿色瓶子里的宝宝奶昔喂给迪西喝,紫色瓶子里的宝宝奶昔喂给丁丁喝,不要喂错。
参考设计答案五:
我的小手试一试(适合年龄4——5岁)一、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小肌肉,手眼协调能力。
2.巩固数数。
二、材料提供:
大而浅的玩具筐、碗或杯子、木珠、瓶盖、玻璃弹珠、蚕豆、黄豆等、筷子若干双。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用筷子将木珠或瓶盖等较大而又轻的物体夹入空碗。
第二层次:用筷子将弹珠等较大而圆的物体夹入空碗。
第三层次:用筷子将黄豆、蚕豆等较小而又圆的物体夹入空碗。
第四层次:把木珠、瓶盖、弹珠、黄豆、蚕豆等放入盛有水的碗里,进行比赛。
四、观察指导:
1.失败乃成功之母,用筷子夹物体对中班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给他们提供轻而又大的物体练习,让他们有一个由易到难的练习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孩子们鼓励,让他们不断地尝试。
2.夹物体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物体掉落的情况,孩子们为了捡东西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影响游戏的开展。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场地的设置(最好放在角落)可以把空碗和盛有东西的碗放置在同一个大而浅的玩具筐里,这样孩子们就很轻松地捡到东西。
3.在活动前,要进行安全教育(以免他们吞咽弹珠、黄豆、蚕豆或塞入鼻孔)。
五、提示:
1.材料可以多种多样。
2.熟悉游戏后,可以让他们自选裁判来进行比赛。
3.此活动材料耐用,可一物多玩的特点。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请用以下素材和已有知识,设计一份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啄木鸟 啄木鸟为著名的森林益鸟,除能以其身体特有的结构而消灭树皮下面的害虫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据其啄木留下的痕迹作为森林采伐的指示,因而称为“森林医生”。
啄木鸟是树木上攀援的鸟类,它后肢上四趾分为两组,两趾向前,两趾向后,可以很容易的攀附在树木上。它的嘴象一把凿子,专食树皮下栖息的害虫。它尾羽的尾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起着支架身体的作用。
参考设计答案一: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啄木鸟图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主题 师讲述谜语,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二、阅读幼儿用书,探索啄木鸟的特征。
1.师:画面上有什么动物?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重点提醒幼儿关注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3.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4.为什么叫他啄木鸟?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 三、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师: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2.师: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3.师及时总结梳理鸟类的共同特点:头上有坚硬的嘴;
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
还有一对翅膀;
身体下有一双脚;
身后有尾巴等。
4.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参考设计答案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森林医生--啄木鸟》。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及其功用。
(2)了解啄木鸟的特殊本领,知道它是益鸟。
(3)萌发对啄木鸟的关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 观察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难点为探究啄木鸟的特殊本领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在自然角饲养小鸟,引导幼儿观察小鸟的外形特征,倾听小鸟的声音,给小鸟喂食;
活动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啄木鸟等鸟类的音像、图片等资料,并与让幼儿谈谈他们所知道的鸟。
2.物质准备: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啄木鸟》、啄木鸟图片若干、啄木鸟的叫声录音、课件等。
教法学法:
1.直观演示法。让幼儿感受直观的情景,初步认识啄木鸟。观看多媒体课件和教育挂图、标本和图片,让幼儿充分感受啄木鸟的外形特征,感知啄木鸟的特殊结构特征对它给树木看病捉虫的益处,激发幼儿初步的爱鸟情感。
2.谈话讨论法。老师与幼儿的谈话交流和幼儿与幼儿的讨论两种形式,让幼儿相互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桥梁和启智作用,调动幼儿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浓厚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有关啄木鸟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啄木鸟的兴趣。
师:“哎哟”我的身体好难受呀(出示一棵大树上有个洞)猜猜树爷爷怎么了?那我们应该找谁来帮忙呢?(二)观看课件,交流分享。
提问:1.为什么人们称啄木鸟为森林医生? 2.啄木鸟是怎样给树木看病的? 请幼儿观看图片并说说,啄木鸟怎么给树爷爷治病的? 教师小结:对呀,啄木鸟医生就是这样,在树上这里敲敲,那里敲敲,确定了小虫子在哪里以后,就会用他那尖尖的嘴巴,给树动手术,把害虫捉出来!3.啄木鸟长什么样? 教师通过适时、适量、适度的使用课件,使幼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幼儿看到啄木鸟的生活习性,教学课件为幼儿架起学习的桥梁。
(三)观察挂图,了解特征。
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啄木鸟的外形,重点了解啄木鸟的嘴、尾羽、爪子的特征,感知啄木鸟的特殊结构特征对它给树木看病捉虫的益处。
(四)谈话讨论,激发情感。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树爷爷还疼吗?你觉得啄木鸟医生给大树带来了哪些好处?有了啄木鸟医生,大树能得到哪些帮助呢?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树,会给我们的生活哪些麻烦呢? 引导幼儿感受:天热了,大树能为我们遮挡太阳;
天冷了,大树能为我们挡住北风爷爷,还有风沙;
没有树,就没有清新的空气了,你看不到绿色的世界了,而且会有环境污染的!活动延伸:
最后老师给予小结提升:你们觉得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然后我再像这样为我们人类做出贡献、帮助我们人类的鸟类我们叫它“益鸟”。我们一定要热爱和保护它。让幼儿根据现有的经验说说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殊本领及其对人类的作用,从而萌发幼儿对啄木鸟的关爱之情,激发幼儿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结合观察法的运用,自行设计一个引导儿童观察的方案。
参考设计答案一:
(一)活动名称:蚁宝宝(2-5岁)(二)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它们的生存习惯;
2.通辽观察蚂蚁的生活方式同,学习和认识团队的力量。
(三)活动准备: 1.找到蚂蚁的巢穴,以组进行。
(四)活动过程:
1.和小朋友共同观察蚂蚁,看它们搬动食物时是怎么样操作的;
2.向小朋友介绍蚂蚁是如何向对方传递信号的;
3.通过观察思考让小朋友了解蚂蚁的特征及团队精神使小朋友体会到班集体的力量。
参考设计答案二:
活动名称:
大班科学教案《小蚂蚁力气大》 设计意图: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在自由的氛围中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结构及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吃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应)2.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3.学习把观察的事物现象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记录、绘画,培养幼儿有顺序、细致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
4.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主动接近动物,培养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①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②蚂蚁长得什么样? ③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2.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3.孩子们在画纸上,用水彩笔画下蚂蚁不同的家和食物。
4.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5.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6.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三、结束部分 1.展评幼儿作品,以鼓励为主。
2.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认识小白兔”(大班)的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活动方法的设计思路进行说明。
参考设计答案一:
认识小白兔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兔子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热爱小动物。
3.学习词”毛茸茸“”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
小兔子,多准备些食物。
活动过程:
导入 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大家快来看看这位好朋友是谁(直接出示小兔子)二、观察小兔子,教师提出问题”小兔子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由交流。
三、引导幼儿探索。
四、幼儿表达探索过程,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有顺序的观察,让幼儿观察小兔子的头部和眼睛,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子的眼睛是红色,再观察,小兔子的身体让幼儿去触摸小兔子,问幼儿兔子身体是什么颜色,问小朋友摸小兔有什么感觉?学习”毛茸茸“小结:教师同幼儿一起小结兔子的外部特征,”小兔子长什么样“。
六、教师提出问题”小兔子都吃什么 1.小兔子的生活习性,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实验:让幼儿喂小兔子,让幼儿拿各种各样的青菜喂。
3.问幼儿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并学习词蹦蹦跳跳 七、幼儿表示对小兔子的感受,让幼儿说说喜欢小兔子的理由,教师问喜欢小兔子,那么我们应该为小兔子做点什么? 八、结束:知识拓展。教师问幼儿,你们除了见过小白兔小朋友们还见过那些小兔子,出示图片给幼儿观察,各自交流。
参考设计答案二:
设计思路:
儿歌《小白兔》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白兔形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向幼儿描述了小白兔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不但篇幅短小、单纯,容易理解,便于记忆,而且押韵,具有鲜明的的节奏感,使幼儿读起来朗朗上口。考虑到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我选择了《小白兔》这首儿歌进行教学。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通过观察教具和倾听儿歌,加深对小白兔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2.能力目标:幼儿通过教师引导能发准押韵字“袄、跳、饱”的音。
3.情感目标:师生一起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音韵美,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小白兔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引导幼儿发准押韵字“袄、跳、饱”的音。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白兔玩偶一个,教具青菜、萝卜各一个,小白兔头饰若干,儿歌《小白兔》一份。
2.经验准备:活动开展前让家长带领幼儿认识小白兔。
活动方法:
演示讲解法、观察发现法、直观教学法、提醒暗示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只小动物,它非常可爱,让我们拍手请它出来吧!但记住只能拍三下,不然小动物不愿意出来哦!” 教师:“听老师口令,一、二、三停,小动物请出来,小朋友们都欢迎你。”(幼儿拍手声停后,教师出示玩偶小白兔)2.活动展开(1)、教师出示玩偶小白兔,引出儿歌《小白兔》。
教师:“今天来到我们班上的小动物已经到了,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教师:“哦,它是小白兔,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小白兔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 听的儿歌,名字就叫《小白兔》,我们一起来听听吧!”(2)、教师朗读儿歌,让幼儿初步感知儿歌的音韵美。
教师:“小白兔,长得好,红眼睛,白皮袄;
后腿长,前腿短,走起路来轻轻跳。爱干净,不胡闹,青菜萝卜吃个饱。”(教师朗读儿歌时,要重读押韵字:袄、跳、饱)教师:“小白兔带来的儿歌好不好听啊,小朋友们喜欢吗?”(3)、教师通过演示小白兔玩偶、教具青菜萝卜,加深对小白兔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白兔,大家仔细观察小白兔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边读儿歌边用教具进行演示,每句儿歌对应小白兔的外部特征,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小白兔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演示完后提问:
① 小白兔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② 小白兔的毛是什么颜色? ③ 小白兔有几条腿,你们看到的小白兔是怎么样走路的? ④ 儿歌中提到小白兔吃什么啊?(幼儿回答不出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具提示幼儿答案。)(4)、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儿歌,引导幼儿发准押韵字“袄、跳、饱”的音。
(教师教一句,幼儿学一句,重点强调押韵字。)3.活动结束 通过游戏表演,让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中结束活动。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听了小白兔给大家带来的儿歌,小朋友们也认识了小白兔,现在我们要一起扮演小兔子,老师是兔妈妈,你们都是兔宝宝,我们表演完了就回家。”(教师分发头饰)4.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小白兔吃什么,第二天带回来和幼儿及老师分享。丰富幼儿的知识。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儿歌《小白兔》,小朋友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小白兔平时都吃什么,明天回到幼儿园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 附儿歌:
小白兔 小白兔,长得好,红眼睛,白皮袄;
耳朵长,尾巴短,走起路来轻轻跳。
爱干净,不胡闹,青菜萝卜吃个饱。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教材中介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有哪几种方法?请任选一种方法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个科学教育的内容。
参考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方案《春夏和秋冬》 一、活动设计思路:
随着主题活动《春夏和秋冬》的开展,幼儿对四季的季节特征以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欣赏了故事《魔法奶奶的电话》后,孩子们对哪个季节好产生了争论,并纷纷讲述了四个季节的不同特征。于是孩子们自由组合分成了四组,分别为春天组、夏天组、秋天组、冬天组。我们以“四季的服装“为切入口,引起了幼儿主动收集四季的实物和资料的兴趣。同时又提出了“擂台赛“的建议,更是激起了各组幼儿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和议论的热点。我们对每一组孩子的交流都仔细的倾听和了解,并适时提出一些建议。今天的活动预设也是在孩子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由于现在的媒体中经常出现各种智力竞赛类节目,孩子也很感兴趣,因此,活动以竞赛这种孩子喜欢的方式展开,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让幼儿产生集体荣誉感,乐意积极动脑,力争为小组争光。在竞赛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要讲述自己组的内容,同时还要分辨其他组的孩子讲述的内容正确与否,也是帮助幼儿了解和积累四季的特征知识。
在活动中还力争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碰到困难请教听课的老师,邀请他们成为后援团;培养孩子数数的能力,如用不同的方法数五角星等,使幼儿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竞赛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四季的特征给予人们生活的关系。
2.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3.继续培养幼儿的小组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积极的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
(一)、活动前准备:
1.根据幼儿意愿自由分成四组:春、夏、秋、冬组,并在每组中推选一位组长;2、各组幼儿分头寻找相关的季节特征:资料或实物;3、教师深入每组了解幼儿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活动中准备:
1.与幼儿共同制作五角星、金牌、银牌、铜牌,并在背面贴上双面胶;2、在黑板上张贴春、夏、秋、冬四个字,分别代表四组;3、幼儿分成四组而坐,带好收集的资料;4、进行曲的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每组幼儿自由邀请来听课的教师作为嘉宾后援团(二)、引出活动内容,提出擂台赛的要求:
如:介绍四季的特征及与人们的关系,回答正确以鼓掌通过,同时回答的幼儿自己上前在相应的四季下贴上五角星;每组按顺序轮流回答;随便插嘴或影响别人将被扣除礼貌分等。
(三)、幼儿进行擂台赛:
各组轮流介绍自己季节的特征及与人们的关系,并出示自带的资料(四)、数五角星:
幼儿介绍数的方法(五)、发奖仪式,放进行曲:
请冠军发言(六)、评价活动:
表扬肯定幼儿积极动脑,鼓励幼儿继续努力,的冠军的幼儿不骄傲。
五、活动自评:
幼儿在这个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性非常高,连平时不太声响的幼儿今天也表现积极,看来幼儿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想要争第一。活动中幼儿也非常自信,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实物和资料向大家介绍,声音响亮。幼儿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场上产生了很多的争论,活跃了气氛。活动中各组幼儿间还出现了互相帮助的现象,力争使自己一组获得好成绩。从活动中看出,幼儿喜欢探究四季,也在积极地做着准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对四季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知识面比较广,带来的实物也很丰富,最后的发奖仪式使活动达到了高潮,虽然只是一张纸,但由于是幼儿通过努力后得来的,因此特别得自豪和神气。孩子在请后援团的时候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活动中由于请了嘉宾后援团,使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也为幼儿间的竞争带来了更激烈的程度。
但在活动前由于是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季节,因此使得每组幼儿间能力差异较大,特别是春季组能力显得相对较弱,虽然有后援团的帮助,仍显得较平淡。因此,以后在幼儿自由结伴分组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作适当的调整。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根据以下活动主题,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怎样开动玩具车(大班上学期)。
参考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怎样开动玩具车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电动玩具需要用电池。
2、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探究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电动玩具车,电池。
三、活动过程 1.提供电动小汽车若干辆,其中有1~2辆车没有装电池。
幼儿玩汽车,发现问题:“小汽车为什么不会动?” 2.寻找原因:“为什么有的小汽车能开动,而有的不能开动?” 幼儿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罗列幼儿的几种想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幼儿思考。
3.尝试实践:“我们给这两辆不会开动的车装上电池试试。” 老师与幼儿一起给汽车装电池。
请幼儿试一试,现在汽车是否能开动。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动汽车装上了电池就能开动了。
老师留疑:“是不是装上电池,汽车就一定会开动呢?请你试一试。” 四、活动反思 让幼儿知道每一样电动玩具都是需要电池的,如果没有电池电动的玩具是开不起来的。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请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小汽车嘀嘀嘀”(中班),并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 参考设计:
“小汽车嘀嘀嘀”(中班)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活动中,我让幼儿用玩具车来比赛,可教室里却变得乱七八糟,孩子们不按规则比赛,只觉得车子相撞很好玩,很刺激,这简直是一场撞车大赛。于是我让小朋友们先把自己的车子停回停车场,比赛重新开始,而且必须要按比赛规则来做,不然谁违反就算出局了,这次比赛效果很好。车子都走自己的道,这回没有出现撞车现象了。所以我设计一节有关交通规则的语言教学活动。这样能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乐意在集体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生活中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难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停车场”故事图画。
2.幼儿自备各种玩具车模型。
3.交通标志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教师带幼儿坐在小板凳上静静地、仔细地听听(音乐),引发幼儿听马路上一些车的喇叭声。
二、说一说:马路上…… 1.教师:这些车子呀,今天来到我们中一班做客了,谁认识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把幼儿准备的玩具车模型请出来(一两个)请幼儿说说玩具车模型的名称、特征和用途。
2.教师询问幼儿:马路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车,那你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见过哪些车?你最喜欢什么车?为什么? 3.教师出示:红灯、绿灯、斑马线等交通标志牌,让幼儿认识并说一说马路上除了有车辆以外,还有很多的交通标志告诉我们要注意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二、听故事,解决问题 出示“停车场”标志牌 1、教师结合图画讲述《停车场》的故事。
2、教师:红色小汽车为什么哭着回来了?你们能帮助这辆红色小汽车,告诉它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吗? 3、教师:我们在马路上又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4、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分享。
三、总结 1、车辆行驶时要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警的指挥;
不逆向、超速行驶;
不违章停车等。
2、我们在过马路时也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不乱穿马路;
过马路要走人横道。
四、教学活动在快乐的歌声中结束。
宝宝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就要出发了,“汽车汽车嘟嘟叫,我们大家准备好,背上我的小书包,我们出发了。嘟嘟嘟嘟嘀嘀嘀,嘀嘀嘀嘀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嘀嘀嘀嘀 嘀嘀嘀、、、、、准备到站啦。
教学反思:
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中,为了进一步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马路是他们熟悉的环境,因为孩子们每天上幼儿园、离园回家都要走在马路上;
孩子对马路上的各种车辆、标志、交通等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走在马路上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很危险的,交通标志是我们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最好的题材。在活动中我运用一些交通图标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在故事环节上,我还通过图画让幼儿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活动过程中,有些问题设计偏深,根据幼儿的思维能力有一定困难,而且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幼儿的时间太少。如果此时,我在授课中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去设计问题,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多给幼儿创设一些相互讨论,相互说说的机会,多设计些游戏活动,那么幼儿就有了尽情表达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了,教学活动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请用设计一份以《会变色的青蛙》为主题的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参考设计:
幼儿园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色的青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青蛙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列举出动物适应环境的各种办法,如冬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2.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与交流,并体验合作的乐趣;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要求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青蛙为什么会变色 难点: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教学准备 在各个科普网站收集了许多有关青蛙自我保护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片段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
两只眼睛看左边,两只眼睛看右边;
两只眼睛看前面,两只眼睛看后面;
一只眼睛看前面,一只眼睛看后面。
师:能做到吗?为什么?你知道这叫什么本领吗?这就做“一目二视”。你有这样的本领吗?知道谁有这样的本领吗? 生:变色龙。
师:那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动物也会变色吗? 生:? 师:青蛙(通过变色龙引出青蛙,出示变色青蛙的图片)(二)了解青蛙,研究青蛙为什么变色? 师:你认识它吗?了解它哪些方面? 生:让学生自己先介绍一下有关青蛙的知识。
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一般是夜晚捕食。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青蛙是卵生的,卵孵化成蝌蚪,最后才变成青蛙。
师:那么青蛙为什么会变色呢? 生:保护自己 师:青蛙与环境相适应,可以随环境而改变身体的颜色。变色不仅为了保护自己,还可以通过变色来传递情感和信息,和同伴沟通。
(三)举例: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是用保护色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 生:变色龙 师:可能大家平时不太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在生活中能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生活。老师已经收集到了一些资料。
(图片)北极熊雷鸟变色龙比目鱼蝗虫青蛙(三)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自然界中的动物,除了用今天我们提到的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外,还有一些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呢?请看在这片大森林里(课本中的情景图),藏着哪些动物?哪些是用保护色?哪些不是?它们又是用哪种有趣的方式保护自己? 1.找动物 2.谈感觉 3.介绍警戒色和拟态。
枯叶蝶的形态酷似一片树叶,杜鹃鸟的卵与别的小鸟卵相似,这些都属于拟态;
而蛾类幼虫的体色鲜艳,非常醒目,可以对其他动物起到警戒作用,是警戒色。
4.举例: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用这三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 师:出示这两种保护方式的动物:
警戒色的有: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毒箭蛙 拟态的有: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四)游戏填表格:
同学们知道的都很多,说得也很好!现在请同学上讲台上来进行填表格游戏。上台的同学将会盖个小小的印章,以示鼓励。
五、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通过学习变色青蛙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事例,如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使其进一步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意识到生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游戏互动 调动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投入课堂。有变色龙导入变色青蛙,调动起对青蛙研究的兴趣,由变色青蛙过渡到“变色”──适应环境的课题上来。
2.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了解其它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
3.重探究过程,更重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科学课是一们探究性极强的课程,说起探究更多的人认为是做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学生只要能“带着科学问题去思考周围的世界就是一种探究的方式”。为了更好的探究,一些基本的科学技能和知识还是有必要掌握的,这也是探究的基础,否则就他们无法用理论来解释问题。
5.真实评价,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包括学生纵向思维的一些发展,都应该为他们喝彩。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印章”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当然这种鼓励必须真实,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奖励,同时,要让这种奖励变为动力,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努力付出后的结果,这种奖励是有“价值的”奖励,而不是“廉价的”给予,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请设计一个区角活动,并说明其中活动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思路。
参考设计一:
建议做一个建构区,前期为孩子准备一些纸箱或让幼儿家长帮助收集一些纸箱,搭建社区,学校,公园,商场,消防队,医院,警察局等等,依幼儿感兴趣为前提,(也许就会搭建出孩子自己的家)。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些设施,比如,今天孩子对社区很感兴趣。在做好社区的建筑这块以后,让幼儿讨论社区里面除了有这些,还有什么,幼儿会把停车场,树木,花草,水池,垃圾桶,道路什么统统给你找出来,还有你也可以问问幼儿,除了这些已经有的,你想让社区里在增添些什么?那么你可以让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制作以上他们所讨论到的东西,请幼儿给自己建一个自己的社区,请幼儿从家中带一些日常生活中好找的一些材料,特殊材料还需要教师自己去找。通过讨论,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建构区可以随意组合,涉及面比较广,例如《青菜有那些?》可以让幼儿构建一个菜市场,让幼儿往市场里面添加内容。所以说建构区还是比较适合大班的幼儿的,一般幼儿园教学区角都有教案的,幼儿园区角有八个分区,分布于不同领域,培养孩子各项能力。国内专业生产幼儿园区角厂家“育栋区角”,是很多幼儿园和玩教具经销商的选择。或者直接联系他们。零叁柒壹陆零壹陆柒贰贰柒(大写)。
参考设计二:
自从我班开设了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以后,吸引了所有小男孩和部分女孩子的目光,他们几乎每天一来到幼儿园第一件事就是玩自己喜欢的汽车。可是我们发现,孩子们最初的兴趣只是在玩汽车,甚至连汽车的种类都不知道,只是盲目的玩。我们在班里开展了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经过一翻探索,我对如何让幼儿喜爱这个区域动足了脑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活动:
l.材料的投放新颖有趣。如在数学区,根据主题,我们开展让孩子为各种汽车设计车牌号码,增设停车场让幼儿按车牌号码停车;
在语言区开展汽车展览会让幼儿主动介绍各种汽车及功能,幼儿的兴趣明显增加。2.把这两个角同别的角相结合,开展了“马路上的车”美术活动,让幼儿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游戏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根据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家都有车。他们一定积累了许多有关汽车的经验,要让孩子们去了解汽车仅限于摆弄这几辆玩具汽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幼儿原有认识汽车的经验基础上更加丰富汽车的内容,以拓展和丰富幼儿的游戏。
反思:
1.我把汽车城空间扩大,设置马路和红绿等,让孩子们有足够大的空间玩汽车,在游戏中了解交通规则。2.通过多媒体搜集各种汽车图片和孩子一起认识,把汽车图片以及汽车图书放到汽车城内供幼儿阅读。
3.认识各种汽车标志。现在我班的每个孩子都能讲出几辆汽车的标志了。
通过重新构造,我们教师介入指导,“各种各样的汽车”主题活动让孩子特别喜欢,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都意犹未尽还想继续玩。这次的汽车主题活动是再区域游戏活动中拓展了孩子们的学习内容。游戏是生活得再现,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既要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也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丰富的材料。有必要时教师也可以成为游戏中的一员,适当的介入引导幼儿探索,这样会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设计三:
拧螺丝 材料: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螺丝做成底板,各类螺帽 玩法:寻找配对的螺丝螺帽逐一拧紧 提示:让儿童接触更多的自然真实的材质,帮助他们走进生活。教师可根据儿童游戏情况决定材料多少,难度的大小。
参考设计四:
活动名《爱的角落》 小孩子需要的唯家人老师社会更多的爱,对小孩子的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给她们创造爱的环境.让她们被爱包围,在充满关爱感恩中健康快乐成长.活动要求每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讲述爱的故事,爱的故事可以讲她们最爱的人,最感谢的人,以及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生活点滴.通过活动让她们了解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哥哥大姐姐老师以及小朋友之间充满着关爱.最后需要小朋友画一副爱的画或者相片,剪贴作品.用来张贴在张贴栏.或者让她们送给她们爱的故事中的那个人。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认识水”(大班)的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活动方法的设计思路进行说明。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认识水”(大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活动名称:
认识水(大班)二、活动目标:
1.在烧水的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增强对自然物的兴趣;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活动感受水的特性;
2.难点: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四、材料选择及环境创设:
1.材料:各种玩水的容器 2.环境创设:让儿童自由玩水 五、活动流程:
自由探索——实验归纳——观察讨论——讲述交流——探索思考 1.通过自由玩水活动感受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1)自由玩水:为儿童提供各种玩水的容器和会沉入水底的材料,让儿童自由玩水;
(2)玩玩想想:让儿童带着问题玩水 2.通过小实验归纳理解水的特性:
(1)灌水比赛:往漏的杯子灌水,讨论:灌进的水哪里去了?(2)抓水比赛,讨论:为什么抓不到水;
(3)在透明的两个杯子里一个灌水,一个灌豆浆,然后往杯子里放几颗弹子,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3.通过讲述活动让幼儿交流自己获得的有关水的用途的知识;
4.通过延伸活动让幼儿延伸探索关于水的其他特性。
六、设计思路:
水的特性是一种物理知识,幼儿掌握物理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因此,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感受水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带着问题边玩边想,提高幼儿感受的有意性。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请结合科学活动室的基本理念,设计一个科学活动,并说明其中内容的设计思路。
参考答案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方案《春夏和秋冬》 一、活动设计思路:
随着主题活动《春夏和秋冬》的开展,幼儿对四季的季节特征以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欣赏了故事《魔法奶奶的电话》后,孩子们对哪个季节好产生了争论,并纷纷讲述了四个季节的不同特征。于是孩子们自由组合分成了四组,分别为春天组、夏天组、秋天组、冬天组。我们以“四季的服装“为切入口,引起了幼儿主动收集四季的实物和资料的兴趣。同时又提出了“擂台赛“的建议,更是激起了各组幼儿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和议论的热点。我们对每一组孩子的交流都仔细的倾听和了解,并适时提出一些建议。今天的活动预设也是在孩子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由于现在的媒体中经常出现各种智力竞赛类节目,孩子也很感兴趣,因此,活动以竞赛这种孩子喜欢的方式展开,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让幼儿产生集体荣誉感,乐意积极动脑,力争为小组争光。在竞赛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要讲述自己组的内容,同时还要分辨其他组的孩子讲述的内容正确与否,也是帮助幼儿了解和积累四季的特征知识。
在活动中还力争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碰到困难请教听课的老师,邀请他们成为后援团;培养孩子数数的能力,如用不同的方法数五角星等,使幼儿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竞赛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四季的特征给予人们生活的关系。
2.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3.继续培养幼儿的小组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积极的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
(一)、活动前准备:
1.根据幼儿意愿自由分成四组:春、夏、秋、冬组,并在每组中推选一位组长;2、各组幼儿分头寻找相关的季节特征:资料或实物;3、教师深入每组了解幼儿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活动中准备:
1.与幼儿共同制作五角星、金牌、银牌、铜牌,并在背面贴上双面胶;2、在黑板上张贴春、夏、秋、冬四个字,分别代表四组;3、幼儿分成四组而坐,带好收集的资料;4、进行曲的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每组幼儿自由邀请来听课的教师作为嘉宾后援团(二)、引出活动内容,提出擂台赛的要求:
如:介绍四季的特征及与人们的关系,回答正确以鼓掌通过,同时回答的幼儿自己上前在相应的四季下贴上五角星;每组按顺序轮流回答;随便插嘴或影响别人将被扣除礼貌分等。
(三)、幼儿进行擂台赛:
各组轮流介绍自己季节的特征及与人们的关系,并出示自带的资料(四)、数五角星:
幼儿介绍数的方法(五)、发奖仪式,放进行曲:
请冠军发言(六)、评价活动:
表扬肯定幼儿积极动脑,鼓励幼儿继续努力,的冠军的幼儿不骄傲。
五、活动自评:
幼儿在这个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性非常高,连平时不太声响的幼儿今天也表现积极,看来幼儿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想要争第一。活动中幼儿也非常自信,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实物和资料向大家介绍,声音响亮。幼儿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场上产生了很多的争论,活跃了气氛。活动中各组幼儿间还出现了互相帮助的现象,力争使自己一组获得好成绩。从活动中看出,幼儿喜欢探究四季,也在积极地做着准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对四季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知识面比较广,带来的实物也很丰富,最后的发奖仪式使活动达到了高潮,虽然只是一张纸,但由于是幼儿通过努力后得来的,因此特别得自豪和神气。孩子在请后援团的时候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活动中由于请了嘉宾后援团,使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也为幼儿间的竞争带来了更激烈的程度。
但在活动前由于是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季节,因此使得每组幼儿间能力差异较大,特别是春季组能力显得相对较弱,虽然有后援团的帮助,仍显得较平淡。因此,以后在幼儿自由结伴分组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答案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 一、设计思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也迎面而来,如交通安全,用水安全、用电安全等等都随着时代的步伐向我们教育者发出了挑衅的讯号,让我们不得不去重视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因而我选择了用电安全教育这块内容,从了解建立电路着手,进行用电安全教育,逐步深入。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了解要使灯泡发亮,需建立一条电路。
2.初步认识用电的安全,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地使用。
三、活动准备:
1.电线电池小灯泡图片 2.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四、活动过程:
(一)、建立电路 1.材料介绍,引发问题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实验展示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结:为什么小灯泡这样会亮?(二)、安全教育(三)、活动延伸 生活中除了电线可以导电、通电,可以给我们带来危险,那还有没有其他东西呢?让我们下次再来一起探索吧!五、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投入的积极性也很高,都能了解正确的连接方法基础上举一反三,如王泽小朋友的多节的电池连接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两节电池中间,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上,实验成功灯泡亮了。还有应湘业小朋友的正负互换的连接方法等等,孩子们都进行了很好的认识了解。最后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身实验过程中的小触电了解到了电线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同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危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它当心它不要随意地去玩弄它,懂的基本的如何保护自己。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请用以下素材和已有知识,设计一份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蜗 牛 与田螺相似,蜗牛也具有一个螺壳。蜗牛是陆生的,它不用腮而是用肺呼吸。头部具有两对触角,眼长在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可以较容易观察周围的情况。它的足厚而多肉,能分泌大量的粘液而自由的行走。
蜗牛取食食物的茎叶,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害处。
参考设计一: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蜗牛的观察兴趣和关注生命的情感。
2.使幼儿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初步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区域小组活动,使幼儿逐步养成边做实验边做记录的好习惯,学会相互合作,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
4.通过对蜗牛的认识,练习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懂得学习翻阅资料获得更多的知识。
重点: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引导幼儿边做实验边做记录.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将场景布置成实验室,放置一些有关蜗牛的照片和图书、放大镜五个、“可爱的蜗牛”字卡、五张桌子、录音机、磁带 2.美工区所需材料:绘画纸、油画棒、橡皮泥、皱纹纸、毛线、胶水、剪刀、有关蜗牛的照片和图书、实物蜗牛 3.拉力实验区所需材料:扣子、雪花片、钥匙、积木、小鱼插片、橡皮、木珠、玩具小汽车、螺丝钉、一枝香烟、透明胶、线、尺子、笔、记录纸、实物蜗牛、白菜叶、餐巾纸 4.本领测试区所需材料:自制小梯子、自制爬杆、自制钢丝绳、自制斜坡、杯子、钥匙、玩具小汽车、透明胶、线、笔、记录纸、实物蜗牛、白菜叶、餐巾纸 5.“蜗牛吃什么”实验区所需材料:切成小块的油白菜、辣子、萝卜、葱、西红柿、苹果、香蕉、纸、杏干、葡萄干、沙子糖、盐、羊肉、面包渣、实物蜗牛、餐巾纸、盘子若干、笔、记录纸 6.“幸福家园”实验区所需材料:实物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腐土一桶、喷壶、一些树叉、假山、亭子、小树、小池塘、供幼儿装饰家园的皱纹纸、蜡光纸、字宝宝“蜗牛的家”、抹布、垃圾桶 活动过程:(整个过程以轻音乐贯穿)一:以“到蜗牛的世界游玩”引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谈话导入,带领幼儿进入蜗牛的世界。
2.参观蜗牛图片展,引导幼儿提问:“真的蜗牛在哪里?” 3.教师变出一只蜗牛,提问幼儿是否愿意和蜗牛做朋友? 给每位幼儿发一只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说出蜗牛的外形特征,教师做最后小结。
4.引导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猜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5.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探究活动:教师介绍各实验区的名称,引导幼儿说出各实验区里所投放的材料及用途.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美工区 目标:幼儿通过对蜗牛的认识,能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来表现蜗牛,培养幼儿喜欢蜗牛的情感。
2.拉力实验区 目标:知道蜗牛是用腹足爬行的,而且腹足的本领很大,培养幼儿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引导幼儿边做实验边记录的好习惯,增强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3.本领测试区 目标:使幼儿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蜗牛虽然胆子小,但是本领很大,要学习蜗牛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4.蜗牛爱吃什么测试区 目标:幼儿通过给蜗牛喂食,进一步了解蜗牛的食性。
6.“幸福家园”建造区 目标:了解蜗牛喜阴喜湿的生活习性.幼儿发挥想象,用已有材料装饰蜗牛的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三:集体教育活动 1.让幼儿将各区域的蜗牛送到已建好的蜗牛家里去。
2.小结此次实验活动,并鼓励实验记录做的好的幼儿。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根据以下活动主题,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
怎样开动玩具车(大班上学期)评分标准:
1.格式正确(2分)。
2.目标(4分)、内容(4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分)、过程(4分)。
3.目标设计的理由(4分):
(1)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
(2)确定合适的目标。
参考设计一: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电动玩具需要用电池。
2.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探究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电动玩具车,电池。
三、活动过程:
1.提供电动小汽车若干辆,其中有1~2辆车没有装电池。
幼儿玩汽车,发现问题:“小汽车为什么不会动?” 2.寻找原因:“为什么有的小汽车能开动,而有的不能开动?” 幼儿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罗列幼儿的几种想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幼儿思考。
3.尝试实践:“我们给这两辆不会开动的车装上电池试试。” 老师与幼儿一起给汽车装电池。
请幼儿试一试,现在汽车是否能开动。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动汽车装上了电池就能开动了。
老师留疑:“是不是装上电池,汽车就一定会开动呢?请你试一试。” 四、活动反思:
让幼儿知道每一样电动玩具都是需要电池的,如果没有电池电动的玩具是开不起来的。
参考设计二:
内容与要求:
在去旅行的情景中初步了解车辆的种类和用途,体验开汽车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汽车录音、马路情景操作板块、各种标志图(红绿灯、加油站、停车场)、自制汽车、音乐“开开我的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找找、说说:
(价值分析:在找找、说说中丰富宝宝坐车的生活经验)1.今天天气真好呀!宝宝我们一起去一个好玩的旅行吧 2.可是好玩的地方很远要怎么去呢?(对,要坐着车子去)3、让我们去车站坐车吧!车站在哪里?大家找找看!师:看到有站牌的地方就是车站。每位宝宝找个位子坐下来,我们一起等车吧!二、听听、猜猜:(价值分析:了解不同汽车的鸣叫声及它们的用途)1.汽车在哪里开?马路上来往汽车很多,宝宝可不可以跑到马路上? 2.你在马路上见过什么车? 3.等了这么久,车子开来了吗?宝宝听!(边操作PPT边引导宝宝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车子,然后操作马路情景板出示相应的车子)警车:我们可以坐着警车去旅行吗?为什么? 师:不坐不坐,警察叔叔你真勇敢,快去抓坏人吧!再见!消防车:我们可以坐着消防车去旅行吗?为什么? 师:消防员叔叔说:小朋友,不能玩火哦!会发生危险的。
救护车:我们可以坐着救护车去旅行吗?为什么? 师:医生叔叔、阿姨你快快去救病人吧!你们辛苦了!小轿车:我们可以坐着小汽车车去旅行吗?(能)我们可以自己开车小汽车去旅行。
三、玩玩、乐乐:(价值分析:体验开汽车的快乐)1.我们班的停车场就有很多小汽车,那就让我们开着小汽车旅行去吧!2.背景音乐响后,师:出发咯!3.宝宝你们想去什么好玩的地方?里面有什么好玩的? 4.出示红绿灯、加油站标志。
5.宝宝,除了开小汽车去旅行,我们还可以坐什么车去呢?(公共汽车)6.那我们怎么把小汽车变成一两公共汽车呢? 7.一起开车公共汽车去更远的地方玩吧!儿歌:小汽车,排排队变成长长的公共汽车,公共汽车长又长,带着我们去旅行,出发!结束:好玩的地方到了,汽车跑累了,找到停车厂让它休息一下,我们下车去玩了!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请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聪明的电脑”(大班),并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 参考设计一:
大班科学:《聪明的电脑》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据我观察现在的孩子们都渴望去探索电脑的奥秘。但是,孩子们对电脑并不了解和认识,不能正确的运用电脑。针对孩子们对于电脑的认识的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孩子们对电脑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引下能亲自动手运用电脑来完成想做的事,使孩子们能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爱好。
活动目标:
1.初步对电脑简单的认识,掌握 2.正确引导孩子们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孩子们敢于大胆的尝试和表现的能力。
3.让孩子们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让孩子们能正确的了解和运用电脑。
活动准备:
制作《聪明的电脑》内容相关的幻灯片,实物展示:(cpu、键盘、鼠标、光盘、u盘等)图片展示:(主机、显示器、内部部分硬件、打印机、扫描仪、数码摄像头等)活动重难点:
让孩子们学会和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利用互联网收集喜欢的图片和观看、欣赏喜爱的动画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教师播放孩子们喜爱的音乐和动画片:音乐片段《黑猫警长》、动画片片段《黑猫警长》(通过教师向幼儿播放音乐和动画片让孩子们能对电脑的正确认识和掌握电脑的运用)导出本次活动的主题《聪明的电脑》。
导入语的设计:(提问式)小朋友们看了和听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动画片和音乐,聪明的电脑是多么的神奇呀!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欢笑也帮助了我们许多,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究电脑给我带来了那些帮助? 二、基本部分:
1.探索了解(通过掌握电脑的基本运用和认识了解,让孩子能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
提问设计:①电脑帮助了我们什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能主动的思考和回答问题,让孩子们认识电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样帮助了我们)②电脑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电脑的结构组成,并能正确的说出电脑是由: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音响等组成)③小朋友们学习了运用电脑以后,有怎样的收获?(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经过对电脑正确运用的认识和掌握,试着让孩子们谈谈感想)④未来的电脑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大胆的猜想和遐想未来的电脑是怎么样的,让孩子们通过画板画出未来的电脑并展示给大家看)2.示范讲解动手操作(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培养孩子们能亲自动手操作运用电脑的能力):
①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使用Windows中图画功能,并且让孩子们能动手画图。
②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使用电脑中的互联网功能,并且让孩子能从中收集喜爱的图片。
③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让孩子们学会简单的使用电脑欣赏喜欢的音乐和观看喜爱的动画片,并且让孩子们能学会简单的音频播放 3.游戏《连一连,找一找》(让孩子们通过动脑筋来完成一个简单的游戏开发智力):
教师邀请一部分孩子通过电脑来完成这个小游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过的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习了电脑的运用了以后啊,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要懂得正确的运用电脑,做一个乖孩子。回家了可以教教你们的爸爸妈妈如何运用电脑哦!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了。
四、活动延伸:
1.艺术--《未来的电脑》通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大胆的猜想和遐想未来的电脑是怎么样的,让孩子们通过画板画出未来的电脑并展示给大家看看。
2.社会--《电脑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帮助》通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们经过对电脑正确运用的认识和掌握,试着让孩子们谈谈感想说说电脑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帮助。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请用以下素材和已有知识,设计一份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啄木鸟 啄木鸟为著名的森林益鸟,除能以其身体特有的结构而消灭树皮下面的害虫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据其啄木留下的痕迹作为森林采伐的指示,因而称为“森林医生”。
啄木鸟是树木上攀援的鸟类,它后肢上四趾分为两组,两趾向前,两趾向后,可以很容易的攀附在树木上。它的嘴象一把凿子,专食树皮下栖息的害虫。它尾羽的尾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起着支架身体的作用。
参考答案:
教材分析:
啄木鸟是森林的益鸟,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啄木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能帮助树木捉害虫,但是如何捉,用什么工具,幼儿了解不够,这也是本堂课中幼儿将探索和了解的一个知识点,在活动中,我将安排幼儿进行模仿,相信这将会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所在。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啄木鸟的特殊本领。
2.乐于模仿啄木鸟捉虫子的神态,探究其捉虫子的过程。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树立保护益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啄木鸟的本领.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了解啄木鸟捉虫子的神态和模样,并进行模仿。
课前准备:啄木鸟图片若干、啄木鸟捉虫子的录像资料、语言cd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哎哟我的身体好难受呀!(出示一棵大树上有个洞)师:猜猜树爷爷怎么了? 二、故事欣赏,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小苹果树找医生》。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小苹果树为什么要请医生?小苹果树请了哪些医生?那些医生为什么没有办法给苹果树治病?小苹果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啄木鸟医生是怎么样说的? 3.讨论:啄木鸟有什么本领?对森森里的树有什么作用?喜鹊和猫头鹰又有什么本领? 三、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幼儿观察啄木鸟捉虫子的神态和模样。
1.观察啄木鸟捉虫子的神态,并能用语言表述。
师:小朋友,你们说啄木鸟是怎么给树爷爷治病的吧!(出示图片)师总结:对呀,啄木鸟医生就是这样,在树上这里敲敲,那里敲敲,确定了小虫子在哪里以后,就会用他那尖尖的嘴巴,给树动手术,把害虫捉出来!2.讨论啄木鸟最主要的外形特征:嘴巴、爪子、尾巴。
3.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模仿啄木鸟捉虫子的神态。
四、知道啄木鸟是益虫。
1.你觉得啄木鸟医生给大树带来了哪些好处?有了啄木鸟医生,大树能得到哪些帮助呢? 师:你们觉得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 2.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益鸟 师:恩!像这样为我们人类做出贡献、帮助我们人类的鸟类我们叫它益鸟!快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鸟呢?
第二篇:国开(中央电大)专科《管理会计》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排序版)
.c1{font-family:仿宋;
font-size:14pt}
.c2{margin-top:2.5pt;
margin-bottom:2.5pt;
text-indent:32.15pt;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35pt;
widows:0;
orphans:0}
.c3{font-family:仿宋;
font-size:14pt;
font-weight:bold}
.c4{margin-top:2.5pt;
margin-bottom:2.5pt;
text-indent:32.15pt;
text-align:justify;
line-height:35pt;
widows:0;
orphans:0}
class=“c2“> class=“c3“>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class=“c3“>总结汇报
class=“c4“> class=“c1“>三年来,我县以食品安全监管、宣传教育引导为切入点,开展以“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大力营造浪费可耻、节俭为荣的氛围,推动全社会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class=“c4“> class=“c3“>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class=“c1“>一是安排部署。制定下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厉行餐饮浪费的通知》、《关于餐饮服务环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方案》、《关于在加强精神文明教育中带头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通知》、《关于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工作要求和具体任务;
class=“c4“> class=“c1“>二是强化宣传。充分利用X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全县人民发出“抵制餐饮浪费、倡导理性消费”倡议书;印制公益宣传材料,在全县大中小型酒店、餐馆等餐饮经营场所张贴宣传和发放;通过微信群、入户走访等形式,组织志愿者,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广泛开展“拒绝餐饮浪费我践行我承诺”等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发挥示范作用,签订《带头制止餐饮浪费 class=“c1“> class=“c1“>切实养成节约习惯》承诺书上,带头践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
class=“c4“> class=“c3“>二 class=“c3“>是开展实践教育,树立勤俭新风。 class=“c1“>广泛推进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与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关工作有机融合,将“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纳入文明创建考评。
第三篇:「最新」国开电大法学专科《宪法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
[最新]国开电大法学专科《宪法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6月30日,资料涵盖2007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题库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B.5年
2.国家的根本法是(A)。A.宪法
3.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形式是(A)。A.宪法典
4.关于宪法规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D.宪法规范的制裁性与普通法律规范相同
5.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B.1954年宪法
6.国务院有权改变(B)。B.行政规章
7.宪法在本质上是(C)。C.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8.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D)。D.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9.关于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C.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立的政府机关的一部分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A)。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A)。A.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2.我国采取(A)国家结构形式。A.单一制
3.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其组成人员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委质询案的条件是(B)。B.10人以上联名
4.资产阶级学者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将宪法分为(D)。D.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D.禁止搜查公民的身体
6.下列关于两党制的表述,错误的是(B)。B.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只存在两个政党
7.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或者有(D)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D.五分之一
8.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A)。A.《独立宣言》
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C)。C.权利和义务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国家的根本法是(A)。A.宪法
2.资产阶级学者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将宪法分为(D)。D.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3.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B)。B.全国人大常委会
4.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形式是(A)。A.宪法典
5.在我国,各民主党派是(D)。D.参政党
6.国务院有权改变(B)。B.行政规章
7.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A)。A.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8.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其组成人员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委质询案的条件是(B)。B.10人以上联名
9.我国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A)。A.转让
10.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A.人身自由权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国家结构形式主要调整的关系是(C)。C.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
3.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A)。A.《独立宣言》
4.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A.人身自由权
5.关于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C.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立的政府机关的一部分
6.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B)。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7.国务院有权改变(A)。A.其所属部门的行政规章
8.国家的根本法是(C)。C.宪法
9.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形式是(A)。A.宪法典
10.在我国,各民主党派是(D)。D.参政党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国家,制宪权和立法权不作区分的是(A)。A.英国
2.关于宪法规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D.宪法规范的制裁性与普通法律规范相同
3.关于宪法监督实施的方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A)。A.事后审查制
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B.1954年宪法
5.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C)。C.人身自由权
6.宪法在本质上是(C)。C.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8.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D.单一制
9.公民本人或其家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要求减轻处分或处罚,纠正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的权利称为(B)。B.申诉权
10.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B)。B.少数民族代表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关于宪法规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D.违反宪法规范不承担任何法律后果
2.下面哪个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C)
C.代议制
3.宪法在本质上是(C)。C.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4.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的不同点是(D)。D.检察机关是否独立行使检察职能
5.关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正确的说法应该是(B)。B.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上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都明确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8.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D)。D.少数民族代表
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B)。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10.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其组成人员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委质询案的条件是(B)。B.10人以上联名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宪法的首要功能是(B)。B.规范国家权力
2.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A)。A.《独立宣言》
3.国家制度的核心是(D)。D.国体
4.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B.1954
年《宪法》
6.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A)。A.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7.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A.人身自由权
8.我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规定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C)。C.转让
9.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方能生效的是(C)。C.自治区的自治条例
10.我国《宪法》没有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是(C)。C.国家军委主席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关于宪法,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D)。D.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下列不属于宪法实施监督内容的有(C)。C.审查公民法人行为的合宪性
3.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4.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B)。B.全国人大常委会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我国的哪一部《宪法》修正案删去了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的规定(A)。A.1988年《宪法》修正案
7.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所选代表名额的(C)。C.三分之一至一倍
8.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B)。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9.国务院有权改变(A)。A.其所属部门的行政规章
10.我国国旗上的五星象征(B)。B.我国全国人民大团结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哪个国家的制宪权和立法权是不作区分的?
(C)C.英国
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A.国体
3.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B.1954
年《宪法》
4.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A)。A.《独立宣言》
5.关于宪法监督实施的方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B)。B.事后审查制
6.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A.人身自由权
7.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D.单一制
8.我国《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C)。C.转让
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0.公民本人或其家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要求减轻处分或处罚,纠正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的权利称为(B)。B.申诉权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现行《宪法》制定的时间是(C)。C.1982年
2.世界上第一个把人权写人政治纲领性文件并赋予它以法律地位的是(A)。A.1776
年美国《独立宣言》
3.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A.保障公民权利
4.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的渊源是公民的(C)。C.请愿权
5.从宪法的效力和修改程序的简繁角度,宪法可以分为(B)。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6.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
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D)。D.全体代表的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7.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C)。C.法律上的身份
8.在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A)。A.全国人大
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0.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A)。A.全国人大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B)。B.全国人大常委会
2.近代意义的宪法的发源地是(C)。
C.英国
3.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之间的关系是(B)关系。B.指导
4.修改宪法与一般法律相同的是(B)。B.柔性宪法
5.美国在独立战争结束前实行的是(A)。A.联邦制
6.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B.民主集中制原则
7.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我国中央军委的领导体制是(B)。B.主席负责制
9.我国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及其制度的是(A)。A.全国人大
10.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C)。C.总理负责制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宪法的首要功能是(B)。B.规范国家权力
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A.国体
3.旧中国唯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B.1954年宪法
5.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B)。B.全国人大常委会
6.被马克思誉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A)。A.《独立宣言》
7.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A)。A.全国人大
8.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A.人身自由权
9.我国《宪法》没有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是(C)。
C.国家军委主席
10.我国《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C)。C.转让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哪个国家的制宪权和立法权是不作区分的?(B)
B.英国
2.关于宪法规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D.宪法规范具有普通性
3.关于宪法监督实施的方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B)。B.事后审查制
4.以下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核心的是(C)。C.代议制
5.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B.1954年宪法
6.宪法在本质上是(C)。C.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C.-切权力属于人民
8.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D.单一制
9.公民本人或其家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要求减轻处分或处罚,纠正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的权利称为(C)。C.申诉权
10.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D)。D.少数民族代表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B.民主集中制原则
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A.国体
3.旧中国唯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B.1954年宪法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6.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A)。A.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7.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A)。A.全国人大
8.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A.人身自由权
9.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A)人以上联名,可以对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询案。A.10
10.我国《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C)。C.转让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宪法的核心内容是(B)。B.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2.关于宪法规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D.宪法规范具有纲领性
3.关于宪法监督实施的方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B)。B.事后审查制
4.下面哪个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C)C.代议制
5.在宪法中增加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C)。C.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
6.宪法在本质上是(C)。C.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8.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的不同点是(D)。D.检察机关是否独立行使检察职能
9.公民本人或其家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要求减轻处分或处罚,纠正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的权利称为(C)。C.申诉权
10.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D)。D.少数民族代表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近代意义的宪法的发源地是(C)。C.英国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B)。B.全国人大常委会
3.下列不属于宪法实施监督内容的有(D)。D.审查公民法人行为的合宪性
4.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B.民主集中制原则
5.依照宪法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须报全国人大批准
6.我国的哪一部宪法修正案删去了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的规定?(A)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7.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C)。C.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9.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A.人身自由权
10.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D.在其闭会期间,委员长会议可以代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按照宪法所处的环境不同、可以把宪法分成(C)。C.平时宪法和战时宪法
2.按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宪法解释应当属于(A)。A.议会解释
3.我国的宪法监督实施制度属于(D)。D.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结合制
4.在国家制度方面,我国哪一部宪法确认:“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A)A.1954年宪法
5.在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的职能由公安机关行使的是(B)。B.1975年宪法
6.近代国家、宪政的发源地是(A)。A.英国
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普选始于(B)。B.1953年
8.在民族自治地方,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B)。B.政府行政首长
9.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或其他不当行为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时,公民有权向有关机关告发,要求制裁违法行为者,这种宪法权利称为(D)。D.控告权
10.国务院有权改变(A)。A.其所属部门的行政规章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实行以宪法法院解释宪法制度的代表国家是(D)。D.德国
2.关于宪法规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D.宪法规范具有纲领性
3.关于宪法监督实施的方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B)。B.事后审查制
4.在国家制度方面,哪个国家是实行与总统制有区别的称为半总统制的国家?(B)
B.法国
5.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B.1954年宪法
6.宪法在本质上是(C)。C.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7.在选举制度中,最早实行职业代表制的始于(C)。C.1919年魏玛宪法
8.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D.单一制
9.公民本人或其家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要求减轻处分或处罚,纠正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的权利称为(C)。C.申诉权
10.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D)。D.少数民族代表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在宪法监督实施方式上,实行事先审查制度的国家是(B)。B.法国
2.根据宪法的制定主体不同,可以将宪法分为(B)。B.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3.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A.保障公民权利
4.关于直接选举,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C.候选人名额过多可以进行预选
5.亚洲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宪法是(B)。B.日本国宪法
6.我国现行《宪法》是制定的时间是(C)。C.1982年
7.关于选民登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C.对选民名单有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申诉
8.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中设立常委会的有(D)。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9.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A)。A.全国人大
10.国务院有权改变(A)。A.其所属部门的行政规章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关于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C.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B)。B.全国人大常委会
3.下列不属于宪法实施监督内容的有(D)。D.审查公民法人行为的合宪性
4.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B.民主集中制原则
5.中国宪法史上仅有的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是(C)。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我国的哪一部宪法修正案删去了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的规定(A)。A.1988年宪法修正案
7.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C)。C.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9.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A.人身自由权
10.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对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询案,但是应当(A)。A.10人以上联名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哪个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C)C.代议制
2.按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宪法解释应当属于(A)。A.议会解释
3.我国的宪法监督实施制度属于(D)。D.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结合制
4.世界上第一个成文宪法是(A)。A.《美国宪法》
5.在我国,哪部宪法规定检察机关的职能由公安机关行使?(B)
B.1975年宪法
6.近代国家、宪政的发源地是(A)。A.英国
7.决定选举制度的性质是国家的(B)。B.国家性质
8.在民族自治地方,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B)。B.政府行政首长
9.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或其他不当行为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时,公民有权向有关机关告发,要求制裁违法行为者,这种宪法权利称为(D)。D.控告权
10.国务院有权改变(A)。A.其所属部门的行政规章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制宪权范围的是(A)。
A.修宪权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B)是无产阶级专政。B.实质上
3.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C)。C.三分之一至一倍
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A.单一制
7.我国国旗上的五星象征(C)。C.我国全国人民大团结
8.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B)。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9.全国人大任届期满的(A)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的选举。A.2个月
10.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其组成人员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委质询案的条件是(B)。B.10人以上联名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国中没有成文宪法典的国家是(C)。C.英国
2.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之间的关系是(B)关系。B.指导
3.修改宪法与一般法律相同的是(B)。B.柔性宪法
4.我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称为(C)。C.爱国的统一战线
5.1979年选举法规定,我国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B)。B.县一级
6.美国在独立战争结束前实行的是(B)。B.邦联制
7.我国中央军委的领导体制是(B)。B.主席负责制
8.我国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及其制度的是(A)。A.全国人大
9.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C)。C.总理负责制
10.依照宪法规定,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生效的条件是(B)。B.报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宪法的首要功能是(B)。B.规范国家权力
2.下列哪个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C)。C.代议制
3.我国的宪法监督实施制度属于(D)。D.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结合制
4.亚洲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宪法是(B)。B.大日本帝国宪法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6.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A)。A.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7.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A)。A.全国人大
8.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A.人身自由权
9.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A)以上联名,可以对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询案。A.10人
10.公民本人或其家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姿求减轻处分或处罚,纠正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的权利称为(C)。C申诉权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关于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B.它是一种宣言或声明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B)。B.全国人大常委会
3.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A.修改的程序不同
4.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A.保障公民权利
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方能生效的是(C)。C.自治区的自治条例
7.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中设立常委会的有(D)。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8.民族自治地方的(B)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B.政府行政首长
9.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召集。B.全国人大常委会
10.我国的哪一部宪法结构体系有严重缺陷,全部宪法仅有30个条文?(B)
B.1975年宪法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资产阶级学者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将宪法分为(A)。A.成文与不成文宪法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B)是无产阶级专政。B.实质上
3.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A)。A.二分之一至一倍
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A.单一制
7.我国国旗上的五星象征(C)。C.我国全国人民大团结
8.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B)。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9.全国人大任届期满的(A)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的选举。A.2个月
10.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其组成人员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委质询案的条件是(B)。B.10人以上联名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B.民主集中制原则
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A.国体
3.旧中国惟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B.1954年宪法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6.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A)。A.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7.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A)。A.全国人大
8.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A)。A.人身自由权
9.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A)人以上联名,可以对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询案。A.10
10.我国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C)。C.转让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C)可将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C.宪法的效力与修改程序的不同
2.下列选项中属于制宪权范畴的是(A)。A.修宪权
3.宪法的解释权属于哪个机关,各国情况不同,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机构是(A)。A.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
4.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B)。B.《人权宣言》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每(A)举行一次。A.一年
6.(D)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A)。A.人民代表大会制
8.省级人民政府由(B)产生。B.省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人口特别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A)。A.1人
10.根据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C)暂时代理主席职位。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关于宪法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C)。C.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具有直接法律效力
2.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典是(B)国家的。B.美国
3.下列选项中有关宪法规范制裁性和惩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C)。C.具有制裁性,也有具体的惩罚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过(C)。C.四部宪法
5.(B)首次提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经过原选区(B)的选民通过即可罢免。B.半数以上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D)。D.权利和义务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B.5年
9.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代表的产生办法由《选举法》规定,最多不超过(B)。B.3000名
10.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136条第二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D)。D.《义勇军进行曲》
补充资料: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过(B)。B.四部宪法
13.中国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性法律是(B)。B.《钦定宪法大纲》
14.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宪法性文件是(B)。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A)无产阶级专政。A.实质上是
17.根据宪法的效力与修改程序的不同,可将宪法分为(A)。A.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18.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D)。D.《人权宣言》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C)。C.5年
19.某县A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时,应参加选举的登记选民为250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为12350人,该选区三位候选人黄某、朱某和王某最后实际获得选票依次为6250票、3500票和2600票。依照我国选举法的规定,谁能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D.三人均不得当选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D)。D.权利和义务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B)。B.权利和义务
8.世界著名的(A)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宪法,确立了联邦主义原则和二元议会制的共和政体。A.魏玛宪法
1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D)。D.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多项选择题题库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的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涉及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为社会普遍承认和遵循的、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习惯和传统(ABD)。A.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其一般不会被破坏B.宪法惯例在英国的宪政体制运作中尤显重要D.在成文宪法制国家,宪法惯例也是存在且必不可少的12.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BCD)利益。A.国家的B.社会的C.集体的D.其他公民的13.政治自由是公民表达意愿、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经常性的政治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ABCD)。A.言论自由B.出版自由C.结社自由D.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14.我国选举制度的社会主义本质突出地表现在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中,这些原则是(ABD)。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D.无记名投票原则
15.全国人大依照法律程序提出质询案的条件是(ABC)。A.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B.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期间C.对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委
16.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在于(ACD)。A.体现着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C.为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准则D.为公民相互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准则
17.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ABD)。A.侮辱B.诽谤D.诬告陷害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B.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D.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19.在议会制的国家里,议会是(AD)。A.国家权力机关D.国家立法机关
20.下列不属于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的是(CD)。C.外交权D.国防权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是(ABC)。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B.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C.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12.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BCD)。B.征收C.征用D.并给予补偿
13.我国的基层人民法院是指(AB)。A.县、自治县人民法院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法院
14.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有权(ABCD)。A.公布法律B.任免国务院总理C.任免国务院各部部长D.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15.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CD)。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BCD)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B.年老C.疾病D.丧失劳动能力
17.资本主义的政党的作用主要包括(ABC)。A.参加选举B.控制议会C.控制政府
18.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ABCD)。A.选举权B.被选举权C.言论自由D.出版自由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B.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D.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20.下列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必须履行的职责是(ABCD)。A.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B.同原选举单位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C.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D.接受原选举单位和群众监督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有(ABCD)。A.宪法性法律B.宪法性惯例C.宪法性判例D.权威学者的著述
1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三级制”,即(ACD)。A.省级C.县级D.乡级
13.下列属国务院的职权的是(ABCD)。A.制定行政法规B.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人紧急状态C.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14.以下选项,可以体现和制约国家性质的是(ABCD)。A.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现状B.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C.社会的文化状况D.国家的历史条件、传统和习惯
15.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的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涉及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为社会普遍承认和遵循的、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习惯和传统(ABD)。A.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其一般不会被破坏B.宪法惯例在英国的宪政体制运作中尤显重要D.在成文宪法制国家,宪法惯例也是存在且必不可少的16.关于人民法院,说法正确的是(ABCD)。A.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B.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C.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D.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
17.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一般可以分为(BCD)。B.一党制C.两党制D.多党制
18.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ABCD)。A.选举权B.被选举权C.言论自由D.出版自由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B.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D.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20.下列选项中关于下半旗志哀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A.国务院总理逝世B.政协主席逝世C.对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逝世D.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BCD)的利益。A.国家的B.社会的C.集体的D.其他公民的12.我国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有(ABC)。A.主席B.副主席C.委员
13.全国人大依照法律程序提出质询案的条件是(ABC)。A.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B.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期间C.对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委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以下的自由权利(ABC)。A.言论B.出版C.游行
15.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ABCD)。A.事先审查B.事后审查C.附带性审查D.宪法控诉
16.下列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有:(AB)。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B.解释法律
17.下列不属于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的是(CD)。C.外交权D.国防权
18.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ABD)。A.侮辱B.诽谤D.诬告陷害
19.资本主义政党的作用主要包括(ABC)。A.参加选举B.控制议会C.控制政府
20.下列关于半总统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BD)。A.总统组织并领导政府B.政府同时向总统和议会负责D.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我国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是(BD)。B.全国人大常委会D.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12.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所处的地位是(ACD)。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C.总统不可以解散议会D.议会可以弹劾总统
13.在选举时,如果选民不识字或者因残疾不能书写选票的,(CD)。C.可以委托他人代写D.可以放弃选举
14.在我国,下列人员中没有选举人民代表权利的有(ACD)。A.未满18岁的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D.患有精神病的15.下列关于居民委员会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A.自治是居民委员会的本质B.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C.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D.在多民族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16.资本主义的政党的作用主要包括(ABC)。A.参加选举B.控制议会C.控制政府
17.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平等权利包括(ABC)。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男女平等C.民族平等
18.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BCD)的利益。A.国家的B.社会的C.集体的D.其他公民的19.在议会制的国家里,议会是(AD)。A.国家权力机关D.国家立法机关
20.下列属于国家主席职权的有(ABCD)。A.公布法律B.任免国务院总理C.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D.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英国宪法的特点有(AC)。A.渐进性C.不成文性
12.在议会制的国家里,议会是(AD)。A.国家权力机关D.国家立法机关
13.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具有的权力是(CD)。C.外交权D.国防权
14.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CD)。C.省人大代表D.全国人大代表
15.澳门行政区长官在任期内,不得(ABC)。A.取得外国居留权B.从事私人赢利活动C.隐匿个人财产
16.我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AB)。A.侵占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B.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17.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包括(ABD)。A.言论自由B.游行自由D.结社自由
18.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有(ABCD)。A.总理B.副总理C.国务委员D.秘书长
19.关于居民委员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自治是居民委员会的本质B.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C.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D.居民委员会可以分设若干居民小组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8年1月试题及答
11.我国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是(全选)。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家主席D.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12.资本主义国家选举时,选区划分一般有(BC)。B.地域代表制C.职业代表制
13.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在于(全选)。A.体现着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B.体现着政府在国家中的地位C.为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准则D.为公民相互间关系确立准则
14.资本主义的政党的作用主要包括(ABC)。A.参加选举B.控制议会C.控制政府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全选)组成。A.委员长B.副委员长若干人C.秘书长D.委员若干人
16.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由(全选)。A.事先审查B.事后审查C.附带性审查D.宪法控诉
17.《宪法》规定,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的有(ACD)。A.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18.依照我国的宪法体制,下列哪级设有人民代表大会?(ACD)A.省一级C.县一级D.乡一级
19.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利的内容包括(全选)。A.提名权B.选举权C.被选举权D.罢免权
20.关于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符合《宪法》规定的说法是(AC)。A.军委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C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1.关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BCD)。A.近代宪法的产生是实行宪政的前提B.宪法和宪政都以规范并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C.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充政的集中体现D.近代宪法和宪政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12.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所处的地位是(ACD)。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C.总统不可以解散议会D.议会可以弹劾总统
13.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CD)。C.省人大代表D.全国人大代表
14.特别行政区依照法律的规定,在一定时期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原有的并予以保留的是(BD)。B.资本主义制度D.生活方式
15.从宪法和宪政的角度看,国家权力和公民之间的权利可以表述为(ABC)。A.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服务B.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C.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
16.下列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ABCD)。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人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17.全国人大依照法律程序提出质询案的条件是(BD)。B.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D.对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委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以下的自由权利(BCD)。B.出版C.游行D.言论
19.《宪法》规定,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BD)。B.管理D.监督
20.我国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有(ABD)。A.主席B.副主席D.委员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关于《独立宣言》说法正确的是(BCD)。B.《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C.《独立宣言》认为政府是为保障公民权利而设立的D.它是
1775
年制定的12.宪法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家民主制度法律化的根本法,就在于它规定了(ACD)。A.代议制C.分权制D.分权制
13.在议会制的国家里,议会是(CD)。C.国家权力机关D.国家立法机关
14.在选举时,如果选民不识字或者因残疾不能书写选票的,(CD)。C.可以委托他人代写D.可以放弃选举
15.澳门行政区行政长官依法对谁负责(AD)。A.中央人民政府D.澳门特别行政区
16.特别行政区依照法律的规定,在一定时期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原有的并予以保留的是(BD)。B.资本主义制度D.生活方式
17.下列归集体所有的土地是(AC)。A.宅基地C.自留地
18.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的利益有(ABCD)。A.国家的B.社会的C.集体的D.其他公民的19.我国《宪法》规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有(BC)。B.森林和山岭C.草原、荒地、滩涂
20.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平等权利包括(ABC)。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男女平等C.民族平等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有关宪法实施监督的机关,有以下几种(ABC)。A.由立法机关监督B.由司法机关监督C.由专门的特设机构监督
12.资本主义的政党的作用主要包括(ABC)。A.参加选举B.控制议会C.控制政府
13.资本主义国家选举时,选区划分一般有(BC)。B.地域代表制C.职业代表制
14.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BD)。B.自治地方政府D.自治地方人大
15.我国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包括(BCD)。B.县,自治县的人大代表C.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D.乡,镇的人大代表
16.下列归集体所有的土地是(AC)。A.宅基地C.自留地
17.依照我国的《宪法》规定,下列哪级设有人民代表大会?
(ACD)A.省一级C.县一级D.乡一级
18.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AC)。A.西藏C.内蒙古
19.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的职务是(ABC)。A.国务院副总理B.各部部长C.最高法院法官
20.关于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符合《宪法》规定的说法是(AC)。A.军委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C.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关于法国《人权宣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A.它是1789年制定的B.《人权宣言》共有17个条文C.安全权是《人权宣言》强调的一项重要权利
12.关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全选)。A.近代宪法的产生是实行宪政的前提B.宪法和宪政都以规范并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C.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D.近代宪法和宪政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13.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政治权利的是(CD)。C.批评建议权D.通讯自由权
14.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利的内容包括(全选)。A.提名权B.选举权C.被选举权D.罢免权
15.我国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包括(BCD)。B.县、自治县的人大代表C.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D.乡、镇的人大代表
16.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是(BD)。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7.《宪法》中规定限任两届的是(ABC)。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委员长
18.澳门居民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全选)。A.不受非法拘禁B.有权申请颁发人身保护令C.不受酷刑D.不受非人道对待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外国人庇护的条件是(ACD)。A.由于政治原因遭受迫害C.请求在我国避难D.经我国政府批准
20.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全选)A.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B.增加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规定C.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D.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我国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是(全选)。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家主席D.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12.关于《独立宣言》说法正确的是(ABC)。A.它是1775年制定的B.《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C.《独立宣言》认为政府是为保障公民权利而设立的13.有关宪法实施监督的机关,有以下几种体制(BC)。B.由司法机关监督C.由专门的特设机构监督
14.澳门行政区行政长官依法对(AC)负责。A.中央人民政府C.澳门特别行政区
15.我国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包括(BCD)。B.县、自治县的人大代表C.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D.乡、镇的人大代表
16.下列归集体所有的土地是(AC)。A.宅基地C.自留地
17.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AC)。A.西藏C.内蒙古
18.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的利益有(全选)。A.国家的B.社会的C.集体的D.其他公民的19.《宪法》规定,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的有(ACD)。A.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20.我国《宪法》规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有(BC)。B.森林和山岭C.草原、荒地、滩涂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有关宪法实施监督的机关,常见的有(ABC)。A.立法机关监督B.司法机关监督C.专门的特设机构监督
12.美国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的两种途径是(AC)。A.全国3/4以上州议会的批准C.制宪会议的批准
13.宪法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家民主制度法律化的根本法,就在于它规定了(ABC)。A.代议制B.分权制C.公民权利
14.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所处的地位是(ACD)。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C.总统不可以解散议会D.议会可以弹劾总统
15.在选举时,如果选民不识字或者因残疾不能书写选票的,(CD)。C.可以委托他人代写D.可以放弃选举
16.特别行政区依照法律的规定,在一定时期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原有的并予以保留的是(BD)。B.资本主义制度D.生活方式
17.《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的(ABC)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A.合法的收入B.房屋C.储蓄
18.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政治权利的是(CD)。C.批评建议权D.通讯自由权
19.((宪法》中规定限任两届的是(ABC)。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委员长
20.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的是(ACD)。A.发布法律、发布命令C.任免权D.外交权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宪法规范功能实现的条件包括(全选)。A.宪法规范的科学性B.宪法规范的完备性C.社会公众强烈的宪法意识D.有效的宪法监督制度
12.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在于(全选)。A.体现着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B.体现着政府在国家中的地位C.为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准则D.为公民相互间关系确立准则
13.关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表述正确的是(AB)。A.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国会制B.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
14.资本主义的政党的作用主要包括(ABC)。A.参加选举B.控制议会C.控制政府
15.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下列由选民直接选出的是(BCD)。B.县人大代表C.乡人大代表D.镇人大代表
16.依照我国的宪法体制,下列哪级设有人民代表大会?(ACD)A.省一级C.县一级D.乡一级
17.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AB)。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
18.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利的内容包括(全选)。A.提名权B.选举权C.被选举权D.罢免权
19.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BC)利益。A.国家的B.社会的C.集体的20.关于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符合《宪法》规定的说法是(AC)。A.军委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C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ABC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的关系B.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关系C.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关系D.特别行政区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
12.英国宪法的特点有(AC)。A.渐进性C.不成文性
13.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ABCD)。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B.知识分子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D.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14.在议会制的国家里,议会是(AD)。A.国家权力机关D.国家立法机关
15.在我国,下列人员中没有选举人民代表权利的有(ACD)。A.未满18岁的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D.患有精神病的16.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具有的权力是(CD)。C.外交权D.国防权
17.我国国旗法规定下半旗的适用范围是(ABC)。A.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去世B.对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去世C.国家发生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
18.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包括(ABD)。A.言论自由B.游行自由D.结社自由
19.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平等权利包括(ABC)。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男女平等C.民族平等
20.宪法规定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有(ABCD)。A.总理B.副总理C.国务委员D.秘书长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关于法国《人权宣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A.它是1789年制定的B.《人权宣言》共有17个条文C.安全权是《人权宣言》强调的一项重要权利
12.关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BCD)。A.近代宪法的产生是实行宪政的前提B.宪法和宪政都以规范并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C.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D.近代宪法和宪政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13.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ABCD)A.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B.增加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规定C.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D.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14.我国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包括(BCD)。B.县、自治县的人大代表C.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D.乡、镇的人大代表
15.关于行政区划,下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是(AC)。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变更和撤消C.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16.宪法规定,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BD)。B.监督D.管理
1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前提条件是在(ABCD)。A.自然灾害情况下B.年老情况下C.疾病情况下D.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外国人庇护的条件是(ACD)。A.由于政治原因遭受迫害C.请求在我国避难D.经我国政府批准
19.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有权决定的人选是(BCD)。B.各部部长C.各委员会主任D.审计署署长
20.关于我国人民法院和审判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CD)。A.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C.审判制度是四级两审终审制D.专门人民法院不按行政区划设立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按照宪法分类的理论,以下属于钦定宪法的是(AB)。A.1906年《俄国宪法》B.1908年中国《钦定宪法大纲》
12.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有(全选)。A.宪法性文件B.宪法性惯例C.宪法性判例D.权威学者的论述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ABD)。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D.参政议政
14.关于法国宪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C.它是1791年制定的D.它以《人权宣言》作为宪法序言
15.在选举时,如果选民不识字或者因残疾不能书写选票的,(CD)。C.可以委托他人代写D.可以放弃选举
16.特别行政区依照法律的规定,在一定时期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原有的并予以保留的是(BD)。B.资本主义制度D.生活方式
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西方国家下议院都是通过普选由选民直接选举代表组成的B.美国的上议院叫参议院、下议院叫众议院C.法国的上议院叫参议院、下议院叫国民议会
18.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政治权利的是(CD)。C.批评建议权D.通讯自由权
19.我国《宪法》中规定限任两届的是(ABC)。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委员长
20.下列属于国务院职权的是(ACD)。A.制定行政法规C.批准省、自治区的区域划分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按照宪法分类的理论,以下属于协定宪法的是(CD)。C.1809年《瑞士宪法》D.1830年《法国宪法》
12.英国宪法的特点有(AC)。A.渐进性C.不成文性
13.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ABCD)。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B.知识分子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D.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14.关于《魏玛宪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它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宪法B.它确立了联邦主义原则C.它是1919年制定的15.在我国,下列人员中没有选举人民代表权利的有(ACD)。A.未满18岁的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D.患有精神病的16.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具有的权力是(CD)。C.外交权D.国防权
17.在议会制的国家中采取一院制的国家是(BC)。B.丹麦C.瑞典
18.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包括(ABD)。A.言论自由B.游行自由D.结社自由
19.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平等权利包括(ABC)。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男女平等C.民族平等
20.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有(ABCD)。A.总理B.副总理C.国务委员D.秘书长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在宪法监督实施方式上,实行宪法控诉制度的国家是(CD)。C.德国D.西班牙
12.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在于(AC)。A.体现着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C.为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准则
13.关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表述正确的是(AB)。A.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国会制B.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
14.关于我国1954年《宪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A.它以1949年《共同纲领》为基础而制定B.他确认了我国实行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C它是1954年制定的D.它由序言、总纲等组成共106条
15.根据1979年《选举法》的规定,下列由选民直接选出的是(BCD)。B.县人大代表C乡人大代表D.镇人大代表
16.依照我国的宪法体制,下列哪级设有人民代表大会?(ACD)A.省一级C县一级D.乡一级
17.依照《宪法》规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CD)。A.国家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C国家主席和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D.在国家主席补选之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暂时代理其职
18.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利的内容包括(ABCD)。A.提名权B.选举权C.被选举权D.罢免权
19.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BC)利益。A.国家的B.社会的C.集体的20.关于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符合宪法规定的说法是(AC)。A.军委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C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下列属于宪法规范表现形式的有(ABCD)。A.宪法典B.宪法性法律C.宪法惯例D.宪法判例
12.关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BCD)。A.近代宪法的产生是实行宪政的前提B.宪法和宪政都以规范并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C.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D.近代宪法和宪政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13.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ABCD)A.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B.增加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规定C.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D.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14.我国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包括(BCD)。B.县、自治县的人大代表C.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D.乡、镇的人大代表
15.关于行政区划,下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是(AC)。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变更和撤消C.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16.宪法规定,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BD)。B.监督D.管理
1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前提条件是在(ABCD)。A.自然灾害情况下B.年老情况下C.疾病情况下D.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外国人庇护的条件是(ACD)。A.由于政治原因遭受迫害C.请求在我国避难D.经我国政府批准
19.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有权决定的人选是(BCD)。B.各部部长C.各委员会主任D.审计署署长
20.关于人民法院的说法,正确的是(ACD)。A.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C.审判制度是四级两审终审制D.专门人民法院不按行政区划设立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有关宪法实施监督的机关,有以下几种体制(ABC)。A.由立法机关监督B.由司法机关监督C.由专门的特设机构监督
12.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有(ABCD)。A.宪法性文件B.宪法性惯例C.宪法性判例D.权威学者的论述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ABD)。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D.参政议政
14.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的地位和职权是(ACD)。A.总统即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C.总统不可以解散议会D.议会可以监督、弹劾总统
15.在选举时,如果选民不识字或者因残疾不能书写选票的,(CD)。C.可以委托他人代写D.可以放弃选举
16.特别行政区依照法律的规定,在一定时期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原有的并予以保留的是(BD)。B.资本主义制度D.生活方式
17.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的(ABC)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A.合法的收入B.房屋C.储蓄
18.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政治权利的是(CD)。C.批评建议权D.通讯自由权
19.宪法中规定限任两届的是(ABC)。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委员长
20.下列属于国务院职权的是(ACD)。A.制定行政法规C批准省、自治区的区域划分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与民主性表现在(AC)。A.废除了封建帝制C.确认资产阶级民主制
2.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CD)。C.省人大代表D.全国人大代表
3.我国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有(ABC)。A.主席B.副主席C.委员
4.澳门行政区长官在任期内,不得(ABC)。A.取得外国居留权B.从事私人营利活C.隐匿个人财产
5.从宪法和宪政的角度看,国家权力和公民之间的权利可以表述为(ABC)。A.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服务B.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C.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
6.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AB)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A.侵占B.买卖
7.下列属国务院的职权的是(ACD)。A.制定行政法规C.批准省、自治区的区域划分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8.下列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ABCD)。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委员长D.最高法院院长
9.全国人大代表依照法律程序提出质询案的条件是(AC)。A.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C.对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委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以下的自由权利(ABC)。A.言论B.出版C.游行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关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表述正确的是(AB)。A.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国会制B.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
2.我国人民代表应当受(AC)监督。A.选民C.原选举单位
3.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政治权利的是(CD)。C.批评建议权D.通讯自由权
4.特别行政区依照法律的规定,在一定时期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原有的(BD)予以保留。B.资本主义制度D.生活方式
5.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利的内容包括(ABCD)。A.提名权B.选举权C.被选举权D.罢免权
6.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是(BD)。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宪法中规定限任两届的是(ABC)。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委员长
8.澳门居民的人身自由权包括(ABCD)。A.不受非法拘禁B.有权申请颁发人身保护令C.不受酷刑D.不受非人道对待
9.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的(ABC)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A.合法的收入B.房屋C.储蓄
10.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ABCD)A.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B.增加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规定C.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D.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在于(ABCD)。A.体现着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B.体现着政府在国家中的地位C.为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准则D.为公民相互间关系确立准则
2.资本主义国家选举时,选区划分一般有(BC)。B.地域代表制C.职业代表制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ABCD)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A.自然灾害B.年老C.疾病D.丧失劳动能力
4.澳门行政区行政长官依法对(AC)负责。A.中央人民政府C.澳门特别行政区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ABD)。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D.参政议政
6.在资本主义总统制的国家,总统的地位和职权是(ACD)。A.总统即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C.总统不可以解散议会D.议会可以弹劾总统
7.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包括(ABD)。A.言论自由B.游行自由D.结社自由
8.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BCD)利益。A.国家的B.社会的C.集体的D.其他公民的9.依照我国的宪法体制,下列哪级设有人民代表大会(ACD)。A.省、自治区一级C.县、旗一级D.乡、镇一级
10.关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BCD)。
A.近代宪法的产生是实行宪政的前提B.宪法和宪政都以规范并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C.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D.近代宪法和宪政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宪法规范功能实现的条件包括(ABCD)。A.宪法规范的科学性B.宪法规范的完备性C.社会公众强烈的宪法意识D.有效的宪法监督制度
2.我国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是(BD)。B.全国人大常委会D.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3.英国宪法的特点有(AC)。A.渐进性C.不成文性
4.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AB)。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
5.资本主义的政党的作用主要包括(ABC)。A.参加选举B.控制议会C.控制政府
6.根据1979年选举法的规定,下列由选民直接选出的是(BCD)。B.县人大代表C.乡人大代表D.镇人大代表
7.宪法规定,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BD)。B.监督D.管理
8.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有权决定的人选是
(BCD)。B.各部部长C.各委员会主任D.审计署署长
9.关于行政区划,下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是(AC)。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变更和撤消C.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10.为了保证准确有效的执行法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ABD)。A.分工负责B.互相配合D.互相制约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与民主性表现在(AC)。A.废除了封建帝制C.确认资产阶级民主制
2.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CD)。C.省人大代表D.全国人大代表
3.我国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有(ABC)。A.主席B.副主席C.委员
4.澳门行政区长官在任期内,不得(ABC)。A.取得外国居留权B.从事私人营利活动C.隐匿个人财产
5.从宪法和宪政的角度看,国家权力和公民之间的权利可以表述为(ABC)。A.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服务B.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C.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
6.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AB)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A.侵占B买卖
7.下列属国务院的职权的是(ABD)。A.制定行政法规B.决定个别省、市进入紧急状态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8.下列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ABCD)。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委员长D.最高法院院长
9.全国人大依照法律程序提出质询案的条件是(AC)。A.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C.对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委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以下的自由权利(ABC)。A.言论B.出版C.游行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有关宪法实施监督的机关,有以下几种体制(ABC)。A.由立法机关监督B.由司法机关监督C.由专门的特设机构监督
2.资本主义国家选举时,选区划分一般有(BC)。B.地域代表制C.职业代表制
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AB)。A.自治地方人大B.自治地方政府
4.澳门行政区行政长官依法对(AC)负责。A.中央人民政府C.澳门特别行政区
5.我国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包括(BCD)。B.县,自治县的人大代表C.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D.乡,镇的人大代表
6.下列归集体所有的土地是(AC)。A.宅基地C.自留地
7.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职务中限任两届的有(ABC)。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最高法院院长
8.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BCD)利益。A.国家的B.社会的C.集体的D.其他公民的9.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的职务是(ABC)。A.国务院副总理B.各部部长C.最高法院法官
10.我国宪法规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有(BC)。B.森林和山岭C.草原、荒地、滩涂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选项关于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BCD)。B.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C.在修改程序上,宪法通常严于普通法律D.各政党、武装力量必须以宪法为根本准则
2.下列选项关于刚性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BC)。B.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或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C.刚性宪法通常是成文宪法
3.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ABCD)。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ACD)。A.政治协商C.民主监督D.参政议政
5.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AD)。A.差额选举D.间接选举
6.我国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AC)。A.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政府
7.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BC)。B.监督C.管理
8.法律规定,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ABC)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讯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A.公安机关B.国家安全机关C.检察机关
9.宪法规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有(BCD)。B.国务院C.中央军事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10.下列关于公民合法财产不可侵犯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A.我国的个人财产权和私有财产权是我国社会主义财产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保护公民个人财产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内容C.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是指私有财产权利不受侵害、干涉、触犯、侵入D.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精神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ABCD)。A.预防性审查B.事后审查C.个案审查D.宪法控诉
2.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CD)。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下列选项属于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ABCD)。A.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B.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C.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D.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小的指导地位
4.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务民主党派的性质是(BC)。B.具有政党形式的政治组织C.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5.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下列享有选举权的人是:(ABD)。A.严重的精神病患者B.正在被劳动教养的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6.按照行政区域实行地方制度的不同,我国地方制度可以分为(ACD)。A.普通地方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特别行政区制度
7.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BCD)。B.征收C.征用D.并给予补偿
8.“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我国现行《宪法》中的位置是(AB)。A.总纲之后B.国家机构之前
9.下列各选项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平等性特点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CD)。A.守法平等C.司法平等D.享有权利和应尽义务平等
10.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机关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AC)。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补充资料: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CD)。C.政治协商D.民主监督
15.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以下内容(ABC)。A.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B.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C.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
19.由君主与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被称为协定宪法。根据这一定义判断,(BD)宪法属于协定宪法。B.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D.1830年法国宪法
20.(ABCD)属于宪法性文件。A.《义务教育法》B.《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的决定》C.《国籍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12.宪法规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有(ACD)。A.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D.中央军事委员会
13.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分为(ACD)。A.自治区C.自治县D.自治州
15.我国法律规定,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主要权利有:(BCD)。B.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C.中央任命政府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D.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解释权
16.我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特别行政区(ABCD),五十年不变。A.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B.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C.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D.不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
17.按国家权力归属不同,近现代国家主要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是(AD)。A.君主立宪制D.共和制
18.按照行政区域实行地方制度的不同,我国地方制度可以分为(ABD)。A.普通地方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特别行政区制度
20.根据选举法的规定,(ABD)享有选举权。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B.严重的精神病患者D.正在被劳动教养的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ABD)。A.侮辱B.诬告陷害D.诽谤
14.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可以任免(ABC)。A.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和审判委员会委员B.军事法院院长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15.在我国,(AD)的印章应当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A.国际驻外使馆、领馆D.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6.宪法规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有(BCD)。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17.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权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CD)。C.监督D.管理
18.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AD)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
19.宪法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BCD)。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C.国家主席、副主席D.国务院总理、副总理
20.法律规定,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BD)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讯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呢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B.检察机关D.公安机关
9.在奴隶制国家,曾经实行过三种政权组织形式,即(ABC)。A.贵族共和制B.民主共和制C.君主制
10.在总统制国家中,(BCD)。B.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C.总统是政府首脑D.总统是国家元首
11.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ABCD)。A.事后审查B.个案审查C.预防性审查D.宪法控诉
13.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应当(BCD),以确保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B.互相制约C.互相配合D.分工负责
14.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BCD)。B.征收C.征用D.并给予补偿
15.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包括(ABCD)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三、填空题题库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
人民
2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______。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______。
平等;义务
23.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______和______。
权利;义务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______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______;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十八;被选举权
25.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______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_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______通过。
五分之一;三分之二;半数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宣布:“本宪法以______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______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______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根本制度;根本
22.现行宪法第5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______。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______年。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五
23.特别行政区体现了“______”的理论。
一国两制
24.国家实行______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25.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______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_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______通过。
五分之一;
三分之二;过半数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宣布:“本宪法以______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______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根本
22.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______行使审判权,不受______、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独立;行政机关
23.根据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宫应由年满40周岁,在本特别行政区通常居住满______年,并且在外国无居留权的本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______担任。
20年;中国公民
24.《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______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人民检察院
2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______、______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州;自治县
26.特别行政区体现了“______”的理论。
一国两制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领导的、以______为基础的__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
22.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______行使审判权,不受______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独立;行政机关
2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______。
无产阶级专政
2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______并给予补偿。
征用
25.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______或者______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疾病;丧失劳动能力
26.特别行政区体现了“______”的理论。
一国两制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
人民
22.宪法序言指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_____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_____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广泛的爱国_____,这个_____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统一战线
23.宪法序言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_____,具有_____的法律效力。
根本法;最高
24.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_____和_____。
权利;义务
25.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_____并给予补偿。
征用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宣布:“本宪法以_____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是国家的根本法。”
法律
22.国家性质的核心问题是_____的归属。
国家权力
23.《宪法>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_____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
24.1914年的袁世凯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取消了责任内阁制,实行_____制;由总统独揽立法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大权。
总统制
25.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有:居民委员会和_____。
村民委员会
26.1923年,旧中国公布的第一部宪法的名称是《中华民国宪法》,又称为《曹锟宪法》或《_____》。
贿选宪法
27.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_____。
人民
28.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即单一制和_____。
复合制
29.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_____,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
尊严(权威)
30.《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_____。
辩护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康梁变法的政治纲领是: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_____。
宪法
22.英国不成文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宪法性文件;
_____;宪法性判例;权威学者的著述。
宪法性惯例
23.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____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政党
24.我国的人民法院是国家的____机关。
审判
25.权利的实现不仅在于权利的宣告,还有赖于建立符合人权保障理念的____制度。
国家
26.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属于_____,国家的代表机关即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规定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
27.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_____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选区
28.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区域界线的划分、名称的组成,由上级国家机关会同有关_____的国家机关,和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报请批准。
地方
29.《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_____。
继承权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_____公民的住宅。
非法侵入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1.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____;(3)宪法是一切____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抵触;组织
22.我国1982年《宪法》共包括序言、____章,计____条
4;138条
23.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确立的联邦主义原则和____原则以及____制的政体为后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三权分立;总统
24.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全国分为____、自治区,____。
省;直辖市
25.《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____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____。
公开;辩护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宪法》序言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_____、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_____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爱国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建设者;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2.英国不成文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宪法性文件;
_____;_____;权威学者的著述。
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
23.制宪权是指_____和_____宪法的权力。
制定;修改
24.国家实行社会主义_____,国家加强_____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经济
25.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_____和个人的干涉。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我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宣布“本宪法以______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_______法。”
法律;根本
22.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即_______和_______。
单一制;复合制
23.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所确立的_______主义原则和原则以及总统制的政体为后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联邦;三权分立
24.近代意义上的宪法,目的在于限制_______的权力和保障_______的权利和自由。
政府;人民
25.《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_______批准或者决定或者_______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我国1982年《宪法》有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
____;第三章____;第四章国旗、国徽和国歌。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
22.从世界范围而言,宪法所确认的国家权力的运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原则为基础的“____”制度,另一种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____制度。
三权分立;人民代表大会
23.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____和____。
监督;管理
24.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保障____权利。
公民
25.____被法国《人权宣言》视为人权和公民权利的基本原则;《人权宣言》把____作为人权和公民权利的首要原则。
平等;自由
26.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应由年满____周岁,在本特别行政区通常居住满20年,并且在外国无居留权的本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____公民担任。
40;中国
27.《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言沦、出版、集会、结社、____、____的自由。
游行;示威
28.1982年《宪法》规定,我国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在____的领导下,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____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国务院总理;行政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____、____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____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武装力量;各政党;事业
22.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既:____和____。
单一制;复合制
23.国家实行社会主义____,国家加强____。____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经济
24.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____行使审判权,不受____、____和个人的干涉。
独立;行政机关;社会团体
25.我国的人民法院是国家的____机关。
审判
26.英国不成文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宪法性文件;____;
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权威学者的著述
27.权利的实现不仅在于权利的宣告,还有赖于建立符合人权保障理念的____。
国家制度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使_____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_____,反映_____对比的国家根本法。
民主制度;最高法律效力;政治力量
22.任何公民非经_____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人民检察院
23.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_____。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_____和_____。
主导力量;巩固;发展
2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_____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与_____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_____。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两届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_____和_____。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2.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_____或者_____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选区;选举单位
23.民族自治地方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_____地区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定区域。
少数民族聚居
24.《宪法》规定,公民的_____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_____和_____。
合法;私有财产权;继承权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_____或者_____公民的住宅。
非法搜查;非法侵入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1914年的袁世凯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取消了___制,实行___制;由总统独揽立法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大权。
责任内阁制;总统制
22.按照我国1982年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有:___和___。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23.1923年,旧中国公布的第一部宪法的名称是《中华民国宪法》,又称为《曹锟宪法》或《___》。
贿选宪法
2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___。
人民
25.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___和___。
单一制;复合制
26.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___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____。
公开;辩护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从世界范围而言,宪法所确认的国家权力的运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原则为基础的“____”制度,另一种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____制度。
三权分立;人民代表大会
22.政党与政党制度与民主宪政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是近代民主宪政发展的____,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近现代民主宪政的____。
产物;发展
23.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保障____权利。
公民
24.____被法国《人权宣言》视为人权和公民权利的基本原则;《人权宣言》把____作为人权和公民权利的首要原则。
平等;自由
25.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应由年满____周岁,在本特别行政区通常居住满____年,并且在外国无居留权的本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____公民担任。
40;20;中国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______。
美国宪法
22.英国宪法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
渐进性;不成文性
23.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的第1条,即《宪法》第33条中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三款,其内容是:_____和_____。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领导的、以_____为基础的_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
25.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_____和_____。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宪法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____类型宪法;一种是____类型宪法。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22.按照我国1982年《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有:____和____。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23.1923年,旧中国公布的第一部宪法的名称是《中华民国宪法》,又称为《曹锟宪法》或《____》。
贿选宪法
2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____。
人民
25.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____和____。
单一制;复合制
26.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____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____。
公开;辩护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我国《宪法》规定:宪法修改由____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____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代表
22.近代意义上的宪法,目的在于限制____的权力和保障____的权利和自由。
政府;人民
23.国家性质的核心问题是____的归属。
国家权力
24.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所确立的联邦主义原则和原则以及____的政体为后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三权分立;总统制
25.《宪法》序言修正案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____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____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____建设。
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从世界范围而言,宪法所确认的国家权力的运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原则为基础的“____”制度,另一种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____制度。
三权分立;人民代表大会
22.宪法实施监督是指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____活动所进行的____和纠正。
违宪;审查
23.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保障____权利。
公民
24.____被法国《人权宣言》视为人权和公民权利的基本原则;《人权宣言》把____作为人权和公民权利的首要原则。
平等;自由
25.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由年满____周岁,在本特别行政区通常居住满____年,并且在外国无居留权的本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____公民担任。
40;20;中国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由君主和代表民意的代议机关共同制定的宪法称为_____。
协定宪法
22.英国宪法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
渐进性;不成文性
23.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的第一条,即宪法第33条中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三款,其内容是:_____和_____。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领导的、以_____为基础的_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工农联盟;民民主专政
25.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_____和_____。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1982年《宪法》共包括____、____章,计____条。
序言;4;138
2.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全国分为____、____,____。
省;自治区;直辖市
3.《宪法》序言修正案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____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4.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____。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____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
光荣职责;国家主人翁
5.《宪法》规定,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____,____和____的职务。
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6.《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____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____。
特别;辩护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1982年宪法有序言、第一章____;第二章____;第三章____;第四章国旗、国徽和国歌。
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
2.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____和____。
监督;管理
3.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____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____的分配制度。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言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由。
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5.1982年宪法规定,我国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在____的领导下,依照法律独立行使____,不受其他____、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国务院总理
审计监督权
行政机关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英国宪法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
渐进性;不成文性
2.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_____和_____。
单一制;复合制
3.宪法序言修正案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_____,国家的根本任务是_____,集中力量进行_____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
4.1923年,旧中国公布的第一部宪法的名称是《_____》,又称为《曹锟宪法》或《_____》。
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
5.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通过法律草案和其他议案时必须遵守的四个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
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决定公布
6.我国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是:选举的普遍性原则;选举的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同时并用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_____和_____。
选民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原则;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____;(2)普通法律不得____;(3)宪法是____根本的活动准则。
依据和基础;与宪法相抵触;一切组织个人
2.在社会变动过程中,任何主体都可以主张并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在宪法规范面前,应尊重宪法的____。
最高价值
3.任何公民非经____批准或者决定或者____决定,并由____执行,不受逮捕。
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4.英国不成文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宪法性文件;____;____;____。
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权威学者的著述
5.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的第一条,即宪法第33条中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三款,其内容是:国家尊重____。
保障人权
6.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____;____;____。
自治区;自治州(盟);自治县(旗)
7.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____。
人民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1982年宪法共包括_____、_____章,计_____条。
序言;41;38条
2.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全国分为_____、_____、_____。
省;自治区;直辖市
3.宪法序言修正案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和_____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4.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_____。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_____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
光荣职责;国家主人翁
5.宪法规定,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_____,_____和_____的职务。
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6.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_____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_____。
特别;辩护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一切国家机关和_____、_____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_____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武装力量;各政党
2.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_____和_____。
单一制;复合制
3.謇法序言修正案指出:我国长期处于_____,国家的根本任务是_____,集中力量进行_____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
4.国家实行社会主义_____,国家加强_____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经济
5.我国全国人大代表在_____各种会议上的_____和_____不受法律追究。
全国人大;发言;表决
6.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_____、_____和_____的干涉。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宣布:“本宪法以____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____法。”
法律;根本
2.近代意义上的宪法,目的在于限制____和保障____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法。
政府的权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____。
人民民主专政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依据____原则建立起来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
5.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享有选举权的广泛程度,具体表现为符合____的公民绝大多数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法定年龄
6.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____或____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
行政单位;自治单位
7.____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8.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____,一种是____。
全民所有制;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9.国籍是指一个人作为____的____的法定资格。
某一国家;公民
10.平等权是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____,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与原则。
差别对待
11.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____或者____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分之一;
三分之二
12.国徽是由一定的图案构成的代表____的特殊徽章。
国家
1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l36条第二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____。
义勇军进行曲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宪法解释是指由法定的机关对宪法条文的____、词义以及____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内容;适用范围
2.我国现行宪法是____年制定的。
1982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领导的,以____为基础的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
4.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预防性审查,____,附带性审查和____。
事后审查;宪法控诉
5.我国的统一战线是以____为基础的。
工农联盟
6.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____,50年不变。
制度和政策;生活方式
7.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____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____,为主体、____并存的分配制度。
多种所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
8.政党是指由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中坚分子组成的,并为反映或实现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政治纲领、____、____而斗争的政治组织。
政治路线;政治主张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____的执行机关,是____机关。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
10.单一制国家是由____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国家。
中央
11.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之规定,国务院是____机关。
最高国家行政
补充资料:
1.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权威学者的著述。
宪法性文件;惯例;判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_____,连续任职_____届。
5年;不得超过两届
3.每一选区可以选出数名议员的选举制度称为_____。
多名选区制或复选区制
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_____。
人民代表大会制
5.君主立宪制根据君主或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的大小不同,一般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二元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立宪制
6.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_____批准或者_____决定或者_____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7.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领导的,以_____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工农联盟
四、名词解释题库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指以一个或几个法律文件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宪法。
27.两党制:两党制,就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它们通
过几年一次的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控制议会或控制政府,用轮流上台的方式交替地掌握政权的一种制度。
28.差额选举:差额选举是指候选人的名额多于应选代表人名额的选举。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现各民
主党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现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27.刚性宪法:是指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其效力高于普通法律的宪法。
28.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从事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以实现某种权利或愿望。
29.平等权:是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与原则。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7.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和程序都与普通法律相同,即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议员按普通立法形式通过,就可以制定或修改的宪法。
28.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其法律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活动方式、其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规定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29.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30.平等权:是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与原则。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自治区城内的事务的政治制度。
28.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国家。
29.不成文宪法:是指以国家的一般法律、惯例或法院判例形式出现的宪法。
30.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从事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以实现某种权利或愿望。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宪法解释:是指法定机关对宪法条文的内容、词义以及适用范围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宪法解释是法律解释的一种,也是宪法规范渊源的一种。
27.一党制: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的手里,只有该党才是唯一合法的政党的制度。
28.差额选举:是相对于等额选举而言的,就是候选人的名额多于应选人名额的选举。
29.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是言论自由的延伸,比言论自由有更深更广的影响。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31.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其法律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活动方式、其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规定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32.一党制: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的手里,只有该党才是唯一合法的政党的制度。
33.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核心的各种经济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原则、规则和政策的总和。
34.申诉权:是指公民本人或者其亲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要求重新处理或者平反,或要求纠正对他的不公平待遇。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一党制: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的手里,只有该党才是唯一合法的政党的制度。
32.秘密投票:是指与记名投票或以起立、举手、鼓掌等公开表示自己意愿的方法相对立的一种选举方法。它要求选举人只需在投票时在正式代表候选人名下注明同意或不同意,也可以另选他人或者弃权,而无须在选票上署名。
33.选举权:是指公民享有选举为人民代表机关代表或某些国家公务人员的权利。
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自治区城内的事务的政治制度。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6.政权组织形式:也称为国家政体,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治理社会所采取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27.秘密投票:指的是与记名投票或以起立、举手、鼓掌等公开表示自己意愿的方法相对立的一种选举方法。它要求选举人只需在投票时在正式代表候选人名下注明同意或不同意,也可以另选他人或者弃权,而无须在选票上署名。
28.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国家。
29.申诉权:是指公民本人或者其亲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要求重新处理或者平反,或要求纠正对他的不公平待遇。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宪法关系,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27.宪法解释:是指法定机关对宪法条文的内容、词义以及适用范围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宪法解释是法律解释的一种,也是宪法规范渊源的一种。
28.等额选举:等额选举是指候选人的名额与应选代表人名额相等的选举。
29.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了一定的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成或参加某种持续性社会团体的自由。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现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27.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其法律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活动方式、其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规定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28.职业代表制:是指按职业团体划分选举单位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
29.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表达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9.国家机构:就是一定的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30.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其法律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活动方式、其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规定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31.直接选举:是相对于间接选举而言的,就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代表机关的代表。是一种比间接选举更为民主的选举方式。
32.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核心的各种经济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原则、规则和政策的总和。
33.申诉权:是指公民本人或者其亲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要求重新处理或者平反,或要求纠正对他的不公平待遇。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8.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宪法关系,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29.多党制:是指在一国家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而只能靠选举时的一时获胜或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来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制度。
30.差额选举:是相对于等额选举而言的,就是候选人的名额多于应选人名额的选举。
31.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形式之一。指的是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32.结社自由:是指的公民为了一定的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成或参加某种持续性社会团体的自由。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宪法解释:是指法定机关对宪法条文的内容、词义以及适用范围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宪法解释是法律解释的一种,也是宪法规范渊源的一种。
26.两党制:就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两个政党,它们通过几年一次的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控制议会或控制政府。用轮流上台的方式交替地掌握政权的一种制度。
27.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国家。
28.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是言论自由的延伸,比言论自由有更深更广的影响。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宪法实施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违宪活动进行的审查和纠正。
27.选举权:是指公民享有选举为人民代表机关代表或某些国家公务人员的权利。
28.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国家制度。
2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自治区城内的事务的政治制度。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7.不成文宪法:是指以国家的一般法律、惯例或法院判例形式出现的宪法。
28.一党制: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的手里,只有该党才是唯一合法的政党的制度。
29.等额选举:是指候选人的名额与应选代表人名额相等的选举。
30.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核心的各种经济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原则、规则和政策的总和。
31.控告权:是指当国家机关及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或因其工作中的疏忽和其他不当行为损害了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公民向有关国家机关告发要求制裁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保护自己或亲属的正当权益。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和程序都与普通法律相同,即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议员按普通立法形式通过,就可以制定或修改的宪法。
27.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其法律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活动方式、其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规定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28.直接选举:是相对于间接选举而言的,就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代表机关的代表。是一种比间接选举更为民主的选举方式。
29.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国家。
30.申诉权:是指公民本人或者其亲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要求重新处理或者平反,或要求纠正对他的不公平待遇。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和代表民意的代议机关共同制定的宪法。
27.政党制度:是有关政党的产生、其法律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活动方式、其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规定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28.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的总称,如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以及选举制度、文官制度、自治制度等。
29.职业代表制:是指按职业团体划分选举单位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
30.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是言论自由的延伸,比言论自由有更深更广的影响。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7.宪法关系:所谓宪法关系就是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它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关系。
28.一党制: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的手里,只有该党才是唯一合法的政党的制度。
29.等额选举:等额选举是指候选人的名额与应选代表人名额相等的选举。
30.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核心的各种经济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原则、规则和政策的总和。
31.控告权:是指当国家机关及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或因其工作中的疏忽和其他不当行为损害了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公民向有关国家机关告发要求制裁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保护自己或亲属的正当权益。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宪法:就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现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28.选举制度:是关于依照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有关制度的总称。其选举内容一般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等。
29.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建立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区域瞒事务的政治制度。
30.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表达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和程序都与普通法律相同,即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议员按普通立法形式通过,就可以制定或修改的宪法。
27.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其法律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活动方式、其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规定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28.直接选举:是相对于间接选举而言的,就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代表机关的代表。是一种比间接选举更为民主的选举方式。
29.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国家。
30.申诉权:是指公民本人或者其亲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要求重新处理或者平反,或要求纠正对他的不公平待遇。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不成文宪法:是指以国家的一般法律、惯例或法院判例形式出现的宪法。
27.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其法律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活动方式、其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规定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28.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的总称,如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以及选举制度、文官制度、自治制度等。
29.职业代表制:是指按职业团体划分选举单位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
30.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是言论自由的延伸,比言论自由有更深更广的影响。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爱国统一战线: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台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2.政权组织形式:也称为国家政体,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治理社会所采取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3.秘密投票:是指与记名投票或以起立、举手、鼓掌等公开表示自己意愿的方法相对立的一种选举方法。它要求选举人只需在投票时在正式代表候选人名下注明同意或不同意’,也可以另选他人或者弃权,而无须在选票上署名。
4.联邦国家:是由若干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统一的复合国家。在联邦制的形式下,除联邦有一部宪法外,各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除设有联邦的立法机关与联邦政府外还设有自己的立法机关与政府,联邦与成员单位之间的职权划分由联邦宪法确定,各自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
5.批评建议权:是指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并提出改善的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和程序都与普通法律相同,即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议员按普通立法形式通过,就可以制定或修改的宪法。
2.一党制: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的手里,只有该党才是唯一合法的政党的制度。由于法律上禁令,这些国家的其它政党没有合法存在的机会,或者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尚未出现过其它政党。
3.选举制度:是关于依照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有关制度的总称。选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等。
4.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核心的各种经济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原则、规则和政策的总和。
5.国家机构:就是一定的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宪法实施的监督:宪法实施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违宪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纠正。
2.多党制:多党制是指在一国家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而只能靠选举时的一时获胜或与其它政党结成联盟来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制度。
3.差额选举:差额选举是相对于等额选举而言的,就是候选人的名额多于应选人名额的选举。
4.结社自由:是指的公民为了一定的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成或参加某种持续性社会团体的自庙。
5.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近代意义的宪法:专指限制王权,规定国家机关权限、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确认公民权利、自由的国家根本法。
2.宪法解释:是指由法定的机关对宪法条文的内容、词义及适用范围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3.两党制:就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两个政党,它们通过控制议会多数议席,取得组织政府的权利,交替地掌握政权,实施其纲领。
4.申诉权:是指公民本人或者其亲属遭到国家机关的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时,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要求重新处理或者平反,或要求纠正对他的不公平待遇。
5.职业代表制:是指按职业团体划分选举单位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爱国统一战线: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这重要内容之一。
2.政权组织形式:也称为国家政体,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治理社会所采取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3.秘密投票:指的是与记名投票或以起立、举手、鼓掌等公开表示自己意愿的方法相对立的一种选举方法。他要求人选举人时只需在投票时在正式代表候选人名下注明同意或不同意,也可以另选他人或者弃权,而无须在选票上署名。
4.联邦国家:是由若干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统一的复合国家。在联邦制的形式下,除联邦有一部宪法外,各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除设有联邦的立法机关与联邦政府外还设有自己的立法机关与政府,联邦与成员单位之间的职权划分由联邦宪法确定,各自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
5.批评建议权:是指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并提出改善的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国家性质:在宪法学上,国家性质一般是指以有关的宪法内容和宪法规范所规定和反映的一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该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
2.多党制:是指在一国家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而只能靠选举时的一时获胜或与其它政党结成联盟来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制度。
3.差额选举:是相对于等额选举而言的,就是候选人的名额多于应选人名额的选举。
4.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形式之一。指的是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5.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了一定的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成或参加某种持续性社会团体的自由。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没有名词解释题型)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没有名词解释题型)
五、简答题题库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宪法规范的特点。
答:宪法规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范是最高的法律规范。这一特点是由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与效力决定的。宪法的一切规范都是最高的法律规范。(3分)
(2)宪法规范的包容性和概括性。宪法规范的包容性,是指宪法内容的范围十分广泛,而且它容纳了执政者以外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利益。(3分)
(3)宪法规范的制裁性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维护宪法除需依靠法律手段外,还需依赖从政者政治道德观念和公民宪法意识的增强。(2分)
31.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
答:(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分)
(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分)
(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2分)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分)
(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1分)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宪法规范的特点。
答: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宪法关系、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其特点有:
(1)宪法规范是最高的法律规范;
(2)宪法规范的包容性和概括性;
(3)宪法规范的制材性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
31.简述我国国务院的职权主要有哪些?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权。
(2)行政措施的规定权。
(3)提出议案权。
(4)对所属部、委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权及监督权。
(5)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及对外事务的管理权。
(6)行政人员的任免、奖惩权。
(7)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答:(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贸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3)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
32.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答: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权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权:
(2)人事任免权:
(3)国家重大问题决定权;
(4)监督权;
(5)应当行使的其他职权。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答: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权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权;
(2)人事任免权;
(3)国家重大问题决定权;
(4)监督权;
(5)应当行使的其他职权。
32.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公民享有权利和应尽义务是统一的。“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说明权利和义务的不可截然分割。
(2)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这主要是就具体的权利和义务而言的。义务的履行,就是权利的实现。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的权利就无法得到保障。
(3)权利和义务的彼此结合。
(4)权利和义务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
答:(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手民族的团结。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
31.简述我国国务院的职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权。
(2)行政措施的规定权。
(3)提出议案权。
(4)对所属部、委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权及监督权。
(5)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及对外事务的管理权。
(6)行政人员的任免、奖惩权。
(7)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35.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
答:(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
36.简述全国人大代表有哪些主要义务?
答:(1)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2)同原选举单位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3)保守国家秘密;
(4)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5)接受原选举单位和群众监督。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35.现行宪法对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规定是:
答: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1)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国家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3)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4)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36.简述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答: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我国各个国家机关都是按照这个原则设置和组成的,其具体表现是:(1)在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之间,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大会。
(2)在各国家机构之间,权力机关居于核心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大选举产生,并受他的监督,向他负责。(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宪法规范功能实现所要求的社会外部环境。
答:(1)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公众强烈的宪法意识。
(3)有效的宪法监督制度。
31.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答:(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3)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
答:(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2)有利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3)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4)根据历史状况、民族传统和人民生活习惯以及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31.简述我国国务院的职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权。(2)行政措施的规定权。(3)提出议案权。(4)对所属部、委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权及监督权。(5)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及对外事务的管理权。(6)行政人员的任免、奖惩权。(7)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宪法的作用。
答:(1)宪法对组织和规范国家权力的作用。(2)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3)宪法对实行法治的作用。(4)宪法对经济的作用。(5)宪法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3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自由主要包括哪些?
答: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1)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4)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34.简述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主要内容。
答:(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任何机关、组织或个人,非经法律许可,不得强行侵入、搜查或者查封公民的住宅;(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国家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成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5.简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含义。
答: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33.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答:(1)它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3)以“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34.简述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
答:(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2)有利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3)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4)根据历史状况、民族传统和人民生活习惯以及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5)根据我国《宪法》第30条规定: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洲、县自治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9.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无记名投票的原则;(5)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的原则;(6)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30.简述我国国务院的职权主要包括哪些?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权;(2)行政措施的规定权;(3)提出议案权;(4)对所属部、委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权及监督权;(5)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组的领导和管理权及对外事务的管理权;(6)行政人员的任免、奖惩权;(7)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主要内容。
答:(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任何机关、组织或个人,非经法律许可,不得强行侵入、搜查或者查封公民的住宅。(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国家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成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1.简述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答: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我国各个国家机关都是按照这个原则设置和组成的,其具体表现是:(1)在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之间,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大会。(2)在各国家机构之间,权力机关居于核心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大选举产生,并受他的监督,向他负责。(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32.简述宪法实施的监督及其内容。
答:宪法实施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违宪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纠正。内容包括:(1)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3)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
答: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有:(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含义。
答: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3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
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是:(1)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的。(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
(3)从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
答:(1)宪法典;
(2)宪法性法律;(3)宪法惯例;(4)宪法解释;(5)宪法判例。
32.简述我国划分行政区域时所依据的原则。
答:(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2)有利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3)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4)根据历史状况、民族传统和人民生活习惯以及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32.如何理解宪法规范的科学性?
答:所谓宪法规范的科学性是指宪法的各项规定必须真实的反映现实的社会关系,使宪法具有严密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首先,取决于宪法在指导思想上的正确性;其次,它要真实的反应并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使之规范化、条文化;再次,还要求宪法必须概念清晰、含意严谨、明确界限分明、做到解释的排他性,避免使用时产生歧义。
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
答:(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宪法规范功能实现适宜的社会外部环境。
答:(1)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公众强烈的宪法意识;(3)有效的宪法监督制度。
32.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人身自由的主要内容。
答:(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含义。
答: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3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其具体表现是:(1)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的。(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3)从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宪法规范功能实现所要求的社会外部环境。
答:(1)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公众强烈的宪法意识。(3)有效地宪法监督制度。
32.简述我国划分行政区域时所依据的原则。
答:我国划分行政区域时所依据的原则是:(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2)有利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3)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4)根据历史状况、民族传统和人民生活习惯以及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答: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权力有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权;(2)人事任免权;(3)国家重大问题决定权;(4)监督权;(5)应当行使的其他职权。
2.我国宪法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有哪些规定?
答:现行宪法对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规定是: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1)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国家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3)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4)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主要内容。
答:公民人身自由的主要内容有:(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
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任何机关、组织或个人,非经法律许可,不得强行侵入、搜查或者查封公民的住宅。(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国家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成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简述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答: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我国各个国家机关都是按照这个原则设置和组成的,其具体表现是:
(1)在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之间,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大会。
(2)在各国家机构之间,权力机关居于核心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大选举产生,并受他的监督,向他负责。(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答: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无产阶级专政。”这就是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和基本点上是一致的,其主要表现为:(1)从领导权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政权,工人阶级的领导标志着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2)从阶级基础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3)从国家职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职能也是一样的。(4)从历史使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一样,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简要回答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主要内容。
答: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主要内容包括:(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宪法的作用。
答:(1)宪法对组织和规范国家权力的作用;(2)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3)宪法对实行法治的作用;(4)宪法对经济的作用;(5)宪法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2.我国的国家结构为什么采取单一制形式?
答: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是:(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酌共同繁荣。(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为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
答: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但不完全相同。因为:(1)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能反映了我国政权建设的特点,适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我国不同于一般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特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能确切地表现了我国的阶级状况、政权的广泛基础和民主性质。现阶段人民的范围不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而且还包括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3)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能直接体现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两个方面,明白易懂易于为人民所接受。“无产阶级专政“字面上只有专政而无民主,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2.我国宪法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有哪些规定?
答: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
(1)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国家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3)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4)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答: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这就是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和基本点上是一致的,其主要表现为:
(1)从领导权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政权,工人阶级的领导标志着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2)从阶级基础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3)从国家职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职能也是一样的。(4)从历史使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一样,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划分行政区域时所依据的原则是:(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2)有利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3)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4)根据历史状况、民族传统和人民生活习惯以及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根据我国宪法第30条规定: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在宪法实施的监督方面《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答:(1)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2)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第67条进一步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的实施。(3)全国人大设立的各专门委员会协助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4)现行宪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宪法监督体系,以保证宪法的统一实施。
2.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答:(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使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3)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积极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
3.简述全国人大代表有哪些主要义务?
答:(1)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2)同原选举单位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3)保守国家秘密;(4)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5)接受原选举单位和群众监督。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宪法规范对社会现实作用的条件。
答:(1)宪法规范的科学性;(2)宪法规范的完备性;(3)适宜的社会外部环境。
2.简述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哪些职权?
答:(1)制定并执行政策;(2)管理各项行政事务;(3)办理基本法规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的对外事务:(4)编制并提出财政预算、决算;(5)拟定并提出法案、议案.附属法规,草拟行政法规;(6)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会议听取意见或代表政府发言等。
3.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自由主要包括哪些?
答:(1)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4)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补充资料:
16.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从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选出的代表所组成的。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
(3)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17.简述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民有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平等,即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也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予以保护。
(3)国家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人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18.简述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哪些高度的自治权?
答:(1)原有的政治制度在定时期内不变,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在政权组织形式上也不改变。
(2)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3)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权。
(4)特别行政区在中央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5)除悬挂国旗、国徽外,可使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
19.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原本原则有哪些?
答:(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4)无记名投票的原则
(5)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的原则
(6)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20.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答:(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3)以“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
六、论述题题库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32.试述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
答: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事先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
即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由专门机关进行审查,经审查认可后才能颁布。(3分)第二、事后审查。
即对已经生效的法律、法规在执行或适用过程中,因为对它的合宪性产生怀疑而予以审查。(3分)
第三、附带性审查,又称具体性审查或个案审查。
即司法机关审理具体案件时,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进行审查。(3分)第四、宪法控诉。
即公民个人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提出控诉的一种制度。(3分)我国宪法实施监督是采用事先审查与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式。(2分)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32.论述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
答: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事先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即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由专门机关进行审查,经审查认可后才能颁布;
第二,事后审查。即对已经生效的法律、法规在执行或适用过程中,因为对它的合宪性产生怀疑而予以审查;
第三,附带性审查,又称具体性审查或个案审查。即司法机关审理具体案件时,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进行审查;
第四,宪法控诉。即公民个人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提出控诉的一种制度。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33.论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组织原则。
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是把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的结合起来的制度。
其组织原则具体表现是:
(1)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的。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
(3)从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33.论述宪法的作用。
答题要点:
(1)宪法组织和规范国家权力;
(2)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3)宪法有助于实施法治;
(4)宪法可以对经济产生影响;
(5)宪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答:第一,宪法组织和规范国家权力。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作用是指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权力运行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效地运行。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不仅能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避免或减少冲突和内耗,而且使各国家机关权责分明,运行有序。
第二,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宪法首先是确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任何法律都无可替代的;其次,宪法的规定是其他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法条的渊源,所有保护措施都源于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条文也可能成为司法判案的依据,如最高人民法院对侵犯教育权的批复等等。
第三,宪法有助于实施法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是中国法治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法治体系的基础是宪法,无论是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党内的法规体系,任何环节都不能脱离宪法,要体现宪法精神。
按照宪法要求,所有的立法要体现宪法精神,将人权保障的理念体现在法律法规体系中,使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具有宪法保障。法治的生命在于实施,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取决于宪法实施的状况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宪法实施是法治实施的核心环节,没有有效的宪法实施,无法落实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要体现宪法的权力制约与监督,以有效的制度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第四,宪法可以对经济产生影响。(1)宪法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确定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而决定一国经济关系的基本性质;(2)宪法以一定方式确认或确定适合于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3)宪法规定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措施;(4)宪法对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的控制和促进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宪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国家统一所包含的内容是:公民要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维护国家领土
完整和国家政权不被侵犯。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国家政权及其统一。宪法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32.试述我国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答:(1)财产权是公民在占有财产上的一系列权利,即私有财产的权利,包括公民对个人所有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处分、出租、投资和不受非法侵犯等方面的权利。
(2)我国宪法对财产权的规定,首先将公共财产作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国家的经济基础予以特别的绝对的保护,同时也依法保护公民对合法的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和继承权。
(3)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第22条宪法修正案,将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明确写进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财产权与公共财产权益平等的法律地位,这不但对坚持和完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极大意义,而且对切实实行和保障公民权利1、最广泛最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社会财富,具有积极意义。
(4)我国宪法修订之后,明确规定国家在对私有财产征收或征用时要给与补偿,同时规定对集体土地进行征收或征用时也要给予补偿。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37.试述1982年《宪法》的指导思想。
答:1982年《宪法》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具体表现在:
(1)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国家的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
(2)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起抓。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4)坚持改革开放。
(5)巩固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37.试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公民的其他权利义务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是由《宪法》所确认的,其内容和范围都来自《宪法》的规定。
(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国家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地位,体现了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基本关系。
(3)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具有根本性,是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化。
(4)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制约国家权力。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32.试述我国当前人民民主的主要表现。
答:(1)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人民所有。
(2)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最重要的民主权利。
(3)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4)通过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这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式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5)我国人民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还享有各种权利和自由,这些自由和权利非依法律不得剥夺。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32.试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公民的其他权利义务不同的特点。
答:(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是由《宪法》所确认的,其内容和范围都来自《宪法》的规定。
(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国家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地位,体现了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基本关系。
(3)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具有根本性,是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化。
(4)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制约国家权力。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32.试述法治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的表现。
答: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具体表现:
(1)依法组织和建立国家机关及其职能部门,作到一切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都有宪法和法律依据。
(2)国家立法机关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立法。
(3)所有国家机关只能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不得越权和享受特权。
(4)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
(5)国家权力机关要加强法律监督。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36.试述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
答: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事先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即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由专门机关进行审查,经审查认可后才能颁布;
第二,事后审查。即对已经生效的法律、法规在执行或适用过程中,因为对它的合宪性产生怀疑而予以审查;
第三,附带性审查,又称具体性审查或个案审查。即司法机关审理具体案件时,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进行审查;
第四,宪法控诉。即公民个人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提出控诉的一种制度。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35.试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公民的其他权利义务不同的特点。
答:(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是由宪法所确认的,其内容和范围都来自宪法的规定;
(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国家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地位,体现了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基本关系;
(3)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具有根本性,是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化;
(4)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制约国家权力。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试论我国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答:第一,财产权概念:公民在占有财产上的一系列权利,即私有财产的权利,包括公民对个人所有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处分、出租、投资和不受非法侵犯等方面的权利。
第二,我国宪法对财产权的规定,首先将公共财产作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国家的经济基础予以特别的绝对的保护,同时也依法保护公民对合法的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和继承权。
第三,2004年全国国人大通过的第22条《宪法》修正案,将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明确写进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财产权与公共财产权益平等的法律地位,这不但对坚持和完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极大意义,而且对切实实行和保障公民权利、最广泛最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社会财富,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我国《宪法》修订之后,明确规定国家在对私有财产征收或征用时要给与补偿,同时规定对集体土地进行征收或征用时也要给予补偿。
第五,评价。
(1)我国对私有财产保护发展趋势;
(2)不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应保护;(3)对私有财产保护应当注意的其他问题。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32.我国四次修宪中都涉及到了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请说出每次修改的具体内容。
你认为这些修改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修改内容:(1)1988年的修改。在原有关于个体经济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私营经济的宪法地位的规定。
(2)1993年的修改这次修改有两项内容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一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阶级段;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1999年的修改。这次修改有两项内容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一是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改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二是将原来的“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2004年的修改。这次修改有两项内容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一是完善了关于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规定;二是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由“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鼓励、支持和帮助,依法监督和管理”
经过四次修改,在宪法层面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平台,有利于推动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34.试述1982年宪法的指导思想。
答:1982年宪法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
(1)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国家的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
(2)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起抓。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4)坚持改革开放。
(5)巩固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33.试述我国现行宪法在监督实施方面的主要内容。
答:(1)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规定了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有严格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回答:(全国各族人民、一切武装力量和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等必须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亦可)
(2)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3)全国人大设立的各专门委员会协助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4)现行宪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以保证宪法的统一实施。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33.试述我国《宪法》对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有关规定。
答:(1)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2)国家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3)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4)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34.试述我国当前人民民主的主要表现。
答:(1)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人民所有。
(2)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最重要的民主权利。
(3)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4)通过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这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式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5)我国人民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还享有各种权利和自由,这些自由和权利非依法律不得剥夺。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33.试述法治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的表现。
答:(1)依法组织和建立国家机关及其职能部门,作到一切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都有宪法和法律依据。
(2)国家立法机关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立法。
(3)所有国家机关只能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不得越权和享受特权。
(4)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
(5)国家权力机关要加强法律监督。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33.试述我国现行宪法在监督实施方面的主要内容。
答:(1)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规定了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有严格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回答:(全国各族人民、一切武装力量和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等必须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亦可)
(2)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3)全国人大设立的各专门委员会协助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4)现行宪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以保证宪法的统一实施。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33.试述我国当前人民民主的主要表现。
答:(1)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人民所有。
(2)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最重要的民主权利。
(3)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4)通过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这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式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5)我国人民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还享有各种权利和自由,这些自由和权利非依法律不得剥夺。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
答: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与党的领导制度和执政方式紧密联系。发展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要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先导,带动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2.坚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没有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人民的各种权利就没有保障,各种义务也难以履行,现代化建设就无法顺利进行。发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3.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特点。发扬民主必须同加强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行依法治国,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
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力保障。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
答: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事先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即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由专门机关进行审查,经审查认可后才能颁布。
第二、事后审查。
即对已经生效的法律、法规在执行或适用过程中,因为对它的合宪性产生怀疑而予以审查。第三、附带性审查,又称具体性审查或个案审查。
即司法机关审理具体案件时,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进行审查。第四、宪法控诉。
即公民个人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提出控诉的一种制度。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我国现行宪法在监督实施方面的主要内容。
答:1.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规定了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有严格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或回答:全国各族人民、二切武装力量和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等必须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亦可。
2.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3.全国人大设立的各专门委员会协助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4.现行宪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以保证宪法的统一实施。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近代民主制所包括的共性原理。
答:1.掌握国家权力者大部分应当由选举产生,并且应有合理的任职期限;
2.为保证尽可能多民众的参与公共权力掌管者的过程,对公民的选举权的限制必须是合理的;除基于年龄和精神状态以外,不应有其他不合理的限制;
3.选区人口的大致平等,同样多的民众在议会应有同样多的代表;
4.公民自由竞选由选举产生的职位,对于参选的限制只是为了防止那些不符合条件的人;
5.政治通讯的自由,以使公民个人、候选人和官员所需要的政治信息得以相互影响和传播;
6.结社自由,使得人们可以相互联合,共同行使某些政治权利。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
答: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与党的领导制度和执政方式紧密联系。发展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要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先导,带动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2.坚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没有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人民的各种权利就没有保障,各种义务也难以履行,现代化建设就无法顺利进行。发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3.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特点。
发扬民主必须同加强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行依法治国,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
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力保障。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国家的。根本法是宪法在法律方面的特有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
2.在效力上与普通法律效力不同。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根本的行为准则。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3.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规定制定和修改宪法比一般法律要求的程序要严格。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试述我国为什么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答:第一,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国从公元前221年起,两千多年来,虽然有分有合,但“统”是主流,中国基本上是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在历史上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唐、宋、元、明、清一直延续并不断巩固,直至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时期仍然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第二,从民族关系发展因素来看,长期统一的中国,在历史上虽有汉族统治者压迫少数民族人民,少数民族统治者压迫汉族人民,但同样也有各族人民相互交流、友好、融合的一面。无论是相互压迫还是相互友好,中国国内各民族并没有分离过。
第三,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
第四,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五,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
2.试论述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广泛性。
答:第一、享受权利自由的主体非常广泛。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它在我国宪法和所有的法律中,是作为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出现的。它包括全体人民和那些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在内,即全体公民都是我国法律制度中权利的主体。在我国,人民占我国公民的绝大多数,他们享有我国法律规定的全部权利。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只是极少数,而且他们依一定的法律程序,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同时仍享有与其地位相当的一部分公民权。
第二、现行宪法确认并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范围很广泛。
如前所述,我国公民享有权利自由的范围涉及到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权利集中规定在我国宪法第二章中。此外,宪法“总纲”和“国家机构”一章中还确认,公民在其他方面的权利,如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权、继承权、民主管理权,等等。今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加强和健全,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将愈来愈广泛。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试论述宪法规范的特点。
答:宪法规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规范是最高的法律规范。这一特点是由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与效力决定的。宪法的一切规范都是最高的法律规范。
第二,宪法规范的包容性和概括性。宪法规范的包容性,是指宪法内容的范围十分广泛,而且它容纳了执政者以外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这是由其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概括性特点是与宪法规范的包容性和原则性特点相联系的。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既然内容广泛,具有包容性的特点,而更多为原则性的规定,因而简明扼要,具有概括性。
第三,宪法规范的制裁性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1)公民对政治过程的监督。(2)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人员的违宪行为规定了追究责任以至罢免的权力。(3)实行违宪立法审查制度.维护宪法除需依靠法律手段外,更需依赖从政者政治道德观念和公民宪法意识的增强。
2.试述我国宪法为什么把国家性质规定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答:(1)人民民主专政反映了我国政权建设的特点,适合我国的国情。历史和现实均已证明,只有人民民主专政才适合我国国情,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
(2)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确切地表明了我国当前的阶级状况、政权的广泛基础和民主性质。
我国1982年宪法确定我国的政权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这并不是简单恢复1954年宪法的提法,因为;首先,从阶级关系的发展变化来看,首先是工人阶级壮大了,他们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其次,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所担负的任务来看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最后,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能更直接地体现人民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能更明白、更确切地表明我国的政权性质,以防止被人误解和歪曲。
补充资料:
21.论我国设立特别行政区的理论根据和法律根据。
答: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行政区域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专门设立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殊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但又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特别行政区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所谓一个国家,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凡是属于我国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地方行政区域,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都不能分割或分离出去,也不能变成任何独立的政治实体。所谓的两种制度,是指在我国一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可以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按照传统的理论和模式,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只能允许一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实行“一国两制”后,突破了原有模式,形成了在一个国家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国家制度上的一大创新和发展,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结合。
我国现行《宪法》第3l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宪法是根本法,它巩固并确认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现在,宪法在行政区域划分中提出特别行政区,无疑说明允许特殊情况下可以有另一种制度的存在。这些制度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关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
21.论宪法的人权保障。
答:人权与宪法相伴相随、密不可分。人权的实现和保障离不开宪法和宪政制度。保障人权,实现人的尊严和价值,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宪法作为人权保障书,既是对已有人权的确认,也是人权发展的保障。从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无论是资产阶级宪法还是社会主义宪法,都是以确认和保障基本人权为中心而展开的,近现代人权事业的发展都会在宪法中得到体现和反映,而宪法的进步又推动着人权事业的发展。
宪法保障的人权内容主要包括:(1)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存和发展是人的基本权利,在我国被视为首要人权,第一人权。(2)公民民主权利和政治权利。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政治权利,是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3)个人自由。个人自由,就是人作为个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边界之内自由支配自己行为的权利。(4)社会权。社会权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对“社会权”,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权,主要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弱势人群受到国家特殊保护和物质帮助的权利。
在宪法条文中明确规定“人权”,并无法保证这一条款的有效实现。要保障宪法的规定落实到人们的实践生活中,还需要一系列的中间桥梁及制度构建来完善和引导这些规定的具体实现,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可以借助以下途径实现:立法保障;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第四篇:「最新」国开电大专科《民事诉讼法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学期版)
[最新]国开电大专科《民事诉讼法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学期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6月30日,收集了2007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央电大全部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题库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不属于广义的民事诉讼法范畴的是(B)。B.司法部的相关文件
2.关于合议庭评议案件,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D)D.审判人员的不同意见均须写入笔录
3.王飞将房子租给刘小维居住,月租金3200元。现王飞因刘小维拖欠了5个月的房租未缴,而诉诸法院,要求刘小维给付16000元房租。现问,此案的诉讼标的指的是什么?(A)A.王飞提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王飞与刘小维之间存在的房屋租赁关系
4.以下送达方式中,属于直接送达方式的是(A)。A.法院派人将诉讼文书交给当事人的代理人签收
5.下列关于民事证据说法正确的是(B)。B.证据必须与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
6.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B)。B.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7.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A)。A.延期审理
8.甲起诉乙请求离婚,一审判决不准离婚,甲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应当判决离婚。本案诉讼程序应当如何进行?(A)A.对离婚、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一并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9.当事人在诉讼中向审判人员作出的认同对方当事人事实主张的意思表示称为(A)。A.自认
10.下列选项中关于宣告判决的说法错误的是(B)。B.当庭宣判的,应当在7日内送达判决书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诉讼是(B)。B.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财产关系的诉讼
2.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组成合议庭的人员是(B)。B.审判员
3.齐某起诉宋某要求返还借款8万元,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出庭传票,因被告宋某不在家,宋某的妻子代其签收了传票。开庭时,被告宋某未到庭。经查,宋某已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关于法院对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A.法院对本案可以进行缺席判决
4.张某诉王某价款返还一案,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本案诉讼费用(A)。A.可以由双方协商负担
5.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上诉和案件审理情况,对上诉案件做出相应裁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C.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一审判决是案件未经开庭审理而做出,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6.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由(B)管辖。B.原告所在地法院
7.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其负责执行的法院是(B)。B.第一审人民法院
8.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期间届满的日期为(B)。B.节假日后的第一天
9.对于人民陪审员的回避。决定者是(A)。A.院长
10.张某将邻居杨某和杨某的父亲打伤,杨某以张某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受理该案时,杨某的父亲也向法院起诉,对张某提出索赔请求。法院受理了杨某父亲的起诉,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将上述两案并案审理。在本案中,杨某的父亲居于什么诉讼地位(C)。C.普通共同诉讼的共同原告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案件审判权的行使机关是(A)。A.法院
2.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A)。A.先行判决
3.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组成合议庭的人员是(B)。B.审判员
4.我国诉权理论采取的是(B)。B.二元诉权说
5.以下选项中关于宣告判决的说法错误的是(D)。D.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7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6.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除了程序公正外,还包括(D)。D.诉讼效率
7.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A.最先立案的法院
8.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B)。B.质证
9.拘留是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之一,期限为(C)。C.15天以下
10.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C)。C.有责任提供证据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以下基本原则中,属于民事诉讼法特有原则的是(A)。A.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关于审判组织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C)C.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只能采用独任制
3.关于法院院长回避的决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D.院长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4.以下关于对民事诉讼中期间的表述,正确的是(D)。D.法院可以指定期间
5.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不可以作为证人的是(C)。C.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
6.请求解除婚姻关系的诉讼,属于(C)。C.形成之诉
7.下列关于起诉与受理的表述,正确的是(D)。D.裁定驳回起诉的案件,原告再次起诉的,如果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8.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时,认为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应该(C)。C.依法改判
9.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B)。B.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10.法院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审理案件时,在公示催告期间,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成立的,法院应当(B)。B.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除了程序公正外,还包括(D)。D.诉讼效率
2.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A.最先立案的法院
3.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B)。B.质证
4.拘留是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之一,期限为(C)。C.15天以下
5.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C)。C.有责任提供证据
6.(C)是指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向群众、向社会公开的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
7.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A)。A.延期审理
8.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组成合议庭的人员是(B)。B.审判员
9.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C)。C.包括行为和事件
10.下列选项中关于宣告判决的说法正确的是(A)。A.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案件审判权的行使机关是(A)。A.法院
2.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A)。A.先行判决
3.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组成合议庭的人员是(B)。B.审判员
4.我国诉权理论采取的是(B)。B.二元诉权说
5.以下选项中关于宣告判决的说法错误的是(D)。D.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7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6.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除了程序公正外,还包括(D)。D.诉讼效率
7.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A.最先立案的法院
8.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B)。B.质证
9.拘留是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之一,期限为(C)。C.15天以下
10.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C)。C.有责任提供证据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C)。C.缺席判决
2.A县法院对甲诉乙侵权纠纷一案未经开庭审理即做出了判决,该审判行为直接违反了哪一项原则或者制度?(B)B.违反了辩论原则
3.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贯穿整个民事诉讼法的(B)原则。B.根本性
4.法定诉讼代理是一种(A)。A.全权代理
5.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不包括以下哪个?(C)。C.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6.关于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A.第一审民事案件原则上由基层法院管辖
7.根据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分为(C)。C.四级
8.关于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C)。C.在周某诉贺某借款纠纷一案中,周某因自己没有时间收集证据,于是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在此情况下法院应当进行调查收集
9.甲、乙签收调解书后,乙认为调解当时自己受到了胁迫而反悔,乙可以采取何种措施补救?(D)D.申请再审
10.某超市出售自制香肠,制作原料多数过期霉变,销售时间长达半个月,因此潜在受害人不可确定。张某、李某、赵某、王某等20多名受害者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但未能推选出诉讼代表人。法院建议由张某、李某作为诉讼代表人,但赵某、王某等人反对。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C.诉讼代表人由法院指定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诉权理论采取的是(B)。B.二元诉权说
2.下列关于处分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C)。C.处分权的行使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3.下列关于回避程序相关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C)。C.当事人对法院作出的回避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4.以当事人的所在地与人民法院的辖区关系为标准所确定的诉讼管辖是(B)。B.一股地域管辖
5.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不可以作为证人的是(A)。A.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
6.合议庭评审案件,实行(C)。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7.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B)。B.质证
8.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时,认为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应该(A)。A.依法改判
9.下列属于需要移送执行的案件是(B)。B.给付赡养费的判决书
10.申请认定财产无主的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是(C)。C.财产所在地的基层法院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被告经传票传唤,元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C)。C.缺席判决
2.县法院对甲诉乙侵权纠纷一案未经开庭审理即作出了判决,该审判行为直接违反了哪一项原则或者制度?
(B)
B.违反了辩论原则
3.公告送达的公告期为(B)。B.60天
4.调整仲裁当事人和仲裁组织及其人员仲裁活动的法律是(A)。A.仲裁法
5.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有(D)。D.人民法院与指定的鉴定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6.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A)。A.指定管辖
7.根据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分为(C)。C.四级
8.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期间届满的日期为(B)。B.节假日后的第一天
9.免交诉讼费用的案件是(D)。D.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
10.某企业使用霉变面粉加工馒头,潜在受害人不可确定。甲、乙、丙、丁等
多名受害者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但未能推选出诉讼代表人。法院建议由甲、乙作为诉讼代表人,但丙、丁等人反对。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D.甲、乙作为诉讼代表人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案件审判权的行使机关是(A)。A.法院
2.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A)。A.先行判决
3.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组成合议庭的人员是(B)。B.审判员
4.我国诉权理论采取的是(B)。B.二元诉权说
5.以下选项中关于宣告判决的说法错误的是(D)。D.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6.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除了程序公正外,还包括(D)。D.诉讼效率
7.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A.最先立案的法院
8.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B)。B.质证
9.拘留是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之一,期限为(C)。C.15
天以下
10.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C)。C.有责任提供证据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就民事诉讼法本身的特征而言,可以将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概括为:部门法、基本法和(B)。B.程序法
2.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A.最先立案的法院
3.下列关于民事证据说法正确的是(B)。B.证据必须与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
4.拘留是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之一,期限为(C)。C.15天以下
5.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C)。C.有责任提供证据
6.民事案件审判权的行使机关是(A)。A.法院
7.在执行程序中,如果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完毕之后,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人民法院应当裁定(D)。D.执行回转
8.合议庭评审案件,实行(C)。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9.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指的是(D)
D.诉讼权利的同一性和对等性
10.下列选项中关于宣告判决的说法错误的是(D)。D.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C)。C.缺席判决
2.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组成合议庭的人员是(B)。B.审判员
3.公告送达的公告期为(B)。B.60天
4.调整仲裁当事人和仲裁组织及其人员仲裁活动的法律是(A)。A.仲裁法
5.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有(D)。D.人民法院与指定的鉴定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6.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A)。A.指定管辖
7.根据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分为(C)。C.四级
8.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期间届满的日期为(B)。B.节假日后的第一天
9.免交诉讼费用的案件是(D)。D.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
10.某企业使用霉变面粉加工馒头,潜在受害人不可确定。甲、乙、丙、丁等20多名受害者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但未能推选出诉讼代表人。法院建议由甲、乙作为诉讼代表人,但丙、丁等人反对。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C.诉讼代表人由法院指定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案件审判权的行使机关是(A)。A.人民法院
2.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A)。A.先行判决
3.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组成合议庭的人员是(B)。B.审判员
4.我国诉权理论采取的是(B)。B.二元诉权说
5.以下选项中关于宣告判决的说法错误的是(D)。D.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6.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除了程序公正外,还包括(D)。D.诉讼效率
7.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
A.最先立案的法院
8.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B)。B.质证
9.拘留是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之一,期限为(C)。C.15天以下
10.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C)。C.有责任提供证据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除了程序公正外,还包括(D)。D.诉讼效率
2.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A.最先立案的法院
3.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B)。B.质证
4.拘留是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之一,期限为(C)。C.15天以下
5.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C)。C.有责任提供证据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案件审判权的行使机关是(A)。A.法院
2.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A)。A.先行判决
3.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组成合议庭的人员是(B)。B.审判员
4.我国诉权理论采取的是(B)。B.二元诉权说
5.以下关于宣告判决的说法错误的是(D)。D.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A)。A.指定管辖
2.我国人民法院分为(C)。C.四级
3.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期间届满的日期为(B)。B.节假日后的第一天
4.免交诉讼费用的案件是(D)。D.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
5.公告送达的公告期为(B)。B.60天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除了程序公正外,还包括(D)。D.诉讼效率
2.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D)。D.最先立案的法院
3.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C)。C.质证
4.拘留是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之一,期限为(C)。C.15天以下
5.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C)。C.有责任提供证据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案件审判权的行使机关是(A)。A.法院
2.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D)。D.最先立案的法院
3.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C)。C.缺席判决
4.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的诉讼代理人人数应该是(B)。B.1-2人
5.公告送达的公告期为(B)。B.60天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调整仲裁当事人和仲裁组织及其人员仲裁活动的法律是(A)。A.仲裁法
2.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属于(B)。B.级别管辖
3.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期间届满的日期为(B)。B.节假日后的第一天
4.拘留是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之一,期限为(C)。C
15天以下
5.以下关于宣告判决的说法错误的是(D)。D.宣告判决时,可以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以下关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说法正确的是(D)。D.在诉讼中处于原告的地位
2.第一审案件的诉讼费用要预交,预先交者是(A)。A.原告
3.审理对民事判决的上诉案件,审理期限为(B)。B.3个月
4.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理由是(C)。C.生效判决确有错误
5.免交诉讼费用的案件是(D)。D.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
(C)。C.判决
2.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的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即为(B)。B.地域管辖
3.不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有(D)。D.离婚
4.律师属于(B)。B.委托代理人
5.当事人提出上诉二审民事案件,第一审人民法院受到上诉状,应当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的期限为(A)。A.5日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诉讼当事人必须与本案有(B)。B.直接利害关系
2.第一审案件的诉讼费用要预交,预先交者是(A)。A.原告
3.第二审程序的发生,是基于当事人行使(B)。B.上诉权
4.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理由是(C)。C.生效判决确有错误
5.免交诉讼费用的案件是(D)。D.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B)。B.二审终审制度
2.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D)。D.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
3.人民法院传唤当事人按时出庭的方式是(A)。A.传票
4.民事诉讼开庭审理的程序是(A)。A.开庭准备,宣布开庭,庭审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辩论后的调解,合议庭评议,宣告判决
5.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B)内审结。B.3个月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诉讼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变更或者解除,当事人应当(D)告知人民法院。D.书面
2.民事诉讼当事人必须与本案有(B)。B.直接利害关系
3.民事诉讼期间以日计算的,从(B)起计算。B.次日
4.第一审案件的诉讼费用由(A)预交。A.原告
5.诉讼证据应当在(C)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C.法庭上
6.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6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D)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D.十五日
7.第二审程序的发生,是基于当事人行使(B)。B.上诉权
8.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理由是(C)。C.生效判决确有错误
9.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B)内又起诉的,不予处理。B.六个月
10.民事特别程序实行(A)。A.一审终审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B)制度。B.二审终审
2.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D)。D.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3.以下关于普通的共同诉讼说法正确的是(C)。C.属于同一诉讼程序,归同一人民法院管辖
4.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在法定情况下强制被告到庭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A)。A.拘传
5.因劳动争议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每件交纳诉讼费用(C)。C.30元至50元
6.凡是用物品的存在、外形、质量、数量、特征证明案件情况的证据,就是(B)。B.物证
7.民事诉讼开庭审理的程序是(A)。A.开庭准备,宣布开庭,庭审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辩论后的调解,合议庭评议,宣告判决
8.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C)内审结。C.6个月
9.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C)内审结。C.3个月
10.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完结时,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案件中的实体问题作出的权威性判定叫做(C)。C.判决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对公民提起的诉讼,由(A)人民法院管辖。A.原告住所地
2.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B)。B.拘传
3.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A)内告知当事人。A.3日
4.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C)内审结。C.6个月
5.人民法院对民事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的问题以及个别实体问题所作出的权威性判定,叫做(B)。B.裁定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B)。B.二审终审制
2.《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B)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B.人民检察院
3.《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D)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D.10日
4.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A)主持。A.审判员一人
5.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B),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B.不予执行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A)。A.指定管辖
2.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D)审理。D.1人独任
3.《民事诉讼法》规定,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B)为期间届满的日期。B.节假日后的第一天
4.民事诉讼中的被告经(D),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D.传票传唤
5.《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B)申请再审。B.不得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B)。B.缺席判决
2.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D)。D.视为撤销
3.公示催告案件在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B)。B.无效
4.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执行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理由成立的,由(C)。C.院长批准中止执行
5.外国法院请求司法协助的事项有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C)。C.不予执行
补充:
1.A县法院对甲诉乙侵权纠纷一案未经开庭审理即作出了判决,该审判行为直接违反了哪一项原则或者制度?\\违反了辩论原则
2.关于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原则上由基层法院管辖
3.合同纠纷,当事人对合同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做约定的,应当由什么地方的人民法院管辖?\\合同实际履行地
4.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的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5.某省甲市A区法院受理一起保管合同纠纷案件,根据被告管辖权异议,A区法院将案件移送该省乙市B区法院审理。乙市B区法院经审查认为,A区法院移送错误,本案应归甲市A区法院管辖,发生争议。关于乙市B区法院的做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与甲市A区法院协商不成,报请该省高级法院指定管辖
6.关于合议庭评议案件,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审判人员的不同意见均须写入笔录
7.关于回避,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法院驳回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当事人不服而申请复议,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人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审理工作
8.甲被生前工作单位申报为革命烈士,某报社对甲的事迹进行了宣传。乙四处散布言论贬损甲。对乙的行为,下列选项中谁可以向法院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甲的子女
9.下列关于回避程序相关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当事人对法院作出的回避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10.以当事人的所在地与人民法院的辖区关系为标准所确定的诉讼管辖是\\一般地域管辖
11.关于辩论原则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督促程序不适用辩论原则
12.下列案件中属于专属管辖的是\\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
13.民事审判权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是\\民事裁判权
14.下列属于民事诉讼特有原则的是\\人民调解原则
15.就民事诉讼法本身的特征而言,可以将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概括为:部门法.基本法和\\程序法
16.关于管辖权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管辖权转移应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17.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指的是\\诉讼权利的同一性和对等性
18.合议庭评审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19.人民陪审员的回避,决定者是\\院长
20.代理权限为一般授权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回避
21.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除了程序公正外,还包括\\诉讼效率
22.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最先立案的法院
23.下列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诉讼是\\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财产关系的诉讼
24.民事案件审判权的行使机关是\\法院
25.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26.根据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四级
27.A县法院对甲诉乙侵权纠纷一案未经开庭审理即作出了判决,该审判行为直接违反了下列哪一项原则或者制度?\\违反了辩论原则
28.关于回避,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法院驳回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当事人不服而申请复议,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人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审理工作
29.甲县居民刘某与乙县天悦房地产公司在丙县售房处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购买天悦公司在丁县所建住房1套。双方约定合同发生纠纷后,可以向甲县法院或者丙县法院起诉。后因房屋面积发生争议,刘某欲向法院起诉。下列关于管辖权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只有丁县法院有管辖权
30.甲区基层法院因装修办公大楼,与所在区的向阳建筑公司签订了装修合同。工程竣工后,双方就工程款的决算产生了纠纷,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向阳建筑公司就该纠纷向甲区基层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甲区基层法院支付尚未支付的工程款。鉴于本案的特殊情况,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本案情况特殊,应由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1.张某将邻居李某和李某的父亲打伤,李某以张某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受理该案时,李某的父亲也向法院起诉,对张某提出索赔请求。法院受理了李某父亲的起诉,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将上述两案并案审理。在本案中,李某的父亲居于什么诉讼地位?\\普通共同诉讼的共同原告
2.在继承遗产的诉讼中,部分继承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继承人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被通知的继承人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处理?\\应该将其列为共同原告
3.刘胜因兄弟刘利占有父母遗留的全部房产及存款等遗产拒绝分割而诉至法院,要求依法继承。诉讼中他们的堂兄刘岩提出因刘胜.刘利父母生前表示他们去世后有一间房屋由刘岩继承,该案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要求参加诉讼,刘岩在诉讼中的诉讼地位是?\\有独立请求权人
4.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能享有的诉讼权利是\\上诉权
5.甲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乙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关于甲.乙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的诉讼行为可对本诉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乙的诉讼行为对本诉的当事人不发生效力
6.下列哪一情形,不能引起必要共同诉讼?\\因一般保证责任保证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中,债权人向保证人与被保证人一并主张权利
7.甲、乙、丙三人合伙在新新家园生活小区开办一家送奶站,并登记字号为“顺心奶站”。后顺心奶站与小区内20户居民因牛奶质量发生争议,20户居民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本案应当以谁为被告?\\以甲、乙、丙三人为共同被告,并注明“顺心奶站”的字号
8.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不是\\诉讼参与人
9.民事诉讼中,一同起诉或应诉的人,称为\\共同诉讼人
10.甲.乙共有一台电脑,一日被丙弄坏。甲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丙赔偿。法院受理案件后,乙也要求参加诉讼。乙的诉讼地位是\\共同原告
11.在继承遗产的诉讼中,部分继承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他继承人参加诉讼,是作为\\共同原告
12.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中人数众多是指\\十人以上
13.在下列案件中,追加当事人的做法正确的是\\丙为甲乙间的借贷合同提供保证,没有约定保证的方式,在乙因甲拖延还款而起诉丙时,法院应当追加甲为共同被告
14.贾君因生意失败而离家出走,下落不明,经其妻子周静申请被法院宣告为失踪人,其财产由周静代管。贾君在失踪前曾向其友许德明借款10万元,现已到期,许德明向周静索要欠款。周静认为钱是贾君借的,应等到其回来再还。许索要未果,遂向人民法院起诉。下列关于本案诉讼参与人的地位,哪个是正确的?\\许德明为原告,周静为被告
15.在民事诉讼中,下列何种人可以作为委托代理人?\\受过刑事处罚的人
16.甲有一块玉石,以1000元的价格与乙签订了买卖合同,但没有交付。丙听说甲有一块玉石要售出后,赶紧与甲联系,愿意出2000元购买,甲将玉石卖给丙,并实际交付给丙。乙闻讯遂要求甲赔偿损失,甲不允,乙遂以甲为被告诉之法院。法院该如何处理?\\如果乙申请,法院可以通知丙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17.甲.乙二人协议合伙经营木材生意,出于产品销路的考虑,挂靠村办集体企业并以其名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后由于拖欠货款,被诉至法院,本案被告应当是\\甲、乙和村办集体企业
18.某企业使用霉变面粉加工馒头,潜在受害人不可确定。甲、乙、丙、丁等20多名受害者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但未能推选出诉讼代表人。法院建议由甲乙作为诉讼代表人,但丙丁等人反对。关于本案,关于代表人的说法正确的是\\诉讼代表人由法院指定
19.张某将邻居李某和李某的父亲打伤,李某以张某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受理该案时,李某的父亲也向法院起诉,对张某提出索赔请求。法院受理了李某父亲的起诉,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将上述两案并案审理。在本案中,李某的父亲居于什么诉讼地位?\\普通共同诉讼的共同原告
20.甲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乙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关于甲、乙诉讼权利和义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甲只能以起诉的方式参加诉讼,乙以申请或经法院通知的方式参加诉讼
1.张某将邻居李某和李某的父亲打伤,李某以张某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受理该案时,李某的父亲也向法院起诉,对张某提出索赔请求。法院受理了李某父亲的起诉,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将上述两案并案审理。在本案中,李某的父亲居于什么诉讼地位?\\普通共同诉讼的共同原告
2.对于鲜活食品的保全,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变卖后保存价款
3.以下关于转交送达的表述,正确的是\\受送达人是军人的,法院应当转交送达
4.以下关于行为保全的说法,正确的是\\行为保全只能因当事人申请而开始
5.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能作为证人的是\\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
6.以下关于对民事诉讼中期间的表述,正确的是\\期间是关于法院与当事人共同进行审判、诉讼所需要的时间
7.以下送达方式中,属于直接送达方式的是\\法院派人将诉讼文书交给当事人的代理人签收
8.下列案件中,当事人可以申请先予执行的是\\甲诉乙支付医疗费用案
9.甲在我国领域内没有住所,法院对其可以采取的送达方式是\\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10.根据诉讼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
11.邮寄送达中,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件目期与送达回证上收件日期不一致的,送达日期应该是\\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
12.下列关于财产保全的说法正确的是\\诉前财产保全必须由利害关系人提出
13.下列关于民事证据说法正确的是\\证据必须与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
14.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一般由\\主张事实者承担
15.期限届满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
()为期限届满的日期\\节假日的后一日
16.下列哪种诉讼文书不适用留置送达?\\调解书
17.甲、乙两公司发生债务纠纷,甲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查封了已公司运输汽车一辆。但甲公司在法定期间内却未对乙公司起诉,并且因保全给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5万元。依照民诉法,已公司应如何处理?\\向采取诉前保全的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予以赔偿
18.书面证言属于\\证人证言
19.民事诉讼中下列哪种证据属于间接证据?\\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
20.某日中午,赵某与其儿子(18岁)正在一居民楼下正常行走,突然三楼李某家阳台上的花盆坠落下来,正砸在赵某的头上,致其脑震荡,共支付医药费1480元。赵某诉至法院,要求李赔偿。而李某否认赵某的伤系李某家花盆坠落所致。这种情况,应由\\李某负责举证
21.甲对乙提起的返还借款的诉讼,就乙向甲借款事实的证明,根据民事诉讼理论,下列哪一个选项属于直接证据\\甲向法院提交的乙向其借款时出具的借据的复印件
22.民事诉讼中下列哪种证据属于间接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
23.周某与某书店因十几本工具书损毁发生纠纷,书店向法院起诉,并向法院提交了被损毁图书以证明遭受的损失。关于本案被损毁图书,属于下列哪些类型的证据?\\书证
24.郭某诉张某财产损害一案,法院进行了庭前调解,张某承认对郭某财产造成损害,但在赔偿数额上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郭某仍需对张某造成财产损害的事实举证证明
25.关于证明责任,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当事人对其主张的某一事实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必将承担败诉的后果
26.王某承包了20亩鱼塘。某日,王某发现鱼塘里的鱼大量死亡,王某认为鱼的死亡是因为附近的腾达化工厂排污引起,遂起诉腾达化工厂请求赔偿。腾达化工厂辩称,根本没有向王某的鱼塘进行排污。关于化工厂是否向鱼塘排污的事实举证责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当由主张存在污染事实的王某负举证责任
27.甲养的宠物狗将乙咬伤,乙起诉甲请求损害赔偿。诉讼过程中,甲认为乙被咬伤是因为乙故意逗狗造成的。关于本案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甲应当对乙故意逗狗而遭狗咬伤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28.甲路过乙家门口,被乙叠放在门口的砖头砸伤,甲起诉要求乙赔偿。关于本案的证明责任分配,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乙有主观过错的事实,由原告甲承担证明责任
29.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理论,关于期间,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遇有特殊情况,法院可依职权变更原确定的指定期间
30.关于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在周某诉贺某借款纠纷一案中,周某因自己没有时间收集证据,于是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在此情况下法院应当进行调查收集
1.对于调解制度,下列理解错误的是\\当事人对生效的调解书不能以任何理由申请再审
2.下列关于简易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仍应严格划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两个步骤
3.1997年6月,刘某与张某离婚,法院判决2岁的儿子由刘某抚养,张某每月给付200元抚养费。2005年8月,刘某觉得每月200元的抚养费根本无法维持儿子的基本生活与学习,在与张某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刘某应当通过怎样的程序加以解决?\\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增加抚养费
4.关于反诉,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某法院对自己作出的某案件的二审判决进行再审时,被告提出反诉,法院对此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另行起诉
5.齐某起诉宋某要求返还借款八万元,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出庭传票,因被告宋某不在家,宋某的妻子代其签收了传票。开庭时,被告宋某未到庭。经查,宋某已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关于法院对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法院对本案可以进行缺席判决
6.甲与乙因借款合同发生纠纷,甲向某区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案件后,准备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甲为了能够尽快结案,建议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乙也同意适用简易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甲、乙有权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但须经法院同意
7.下列关于法院调解的表述,正确的是\\法院调解应遵循自愿原则
8.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经批准可以延长
9.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0.下列关于起诉与受理的表述,正确的是\\当事人撤诉后,又以同一诉讼请求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二审法院根据当事人上诉和案件审理情况,对上诉案件作出相应裁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是在案件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甲起诉乙请求离婚,一审判决不准离婚,甲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应当判决离婚。本案诉讼程序应当如何进行?\\对离婚、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一并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3.甲某与乙某离婚一案,区人民法院判决解除婚姻关系。乙不服提起上诉。在二审审理过程中,乙某因病去世。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由二审人民法院裁定终结诉讼
4.公民甲诉公民乙一案由某县人民法院审理甲败诉,甲未上诉,后甲认为该判决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欲申请人民法院再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可以选择某县人民法院或者某县人民法院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5.张某诉季某人身损害赔偿一案判决生效后,张某以法院剥夺其辩论权为由申请再审,在法院审查张某再审申请期间,检察院对该案提出抗诉。关于法院的处理方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法院直接裁定再审
6.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某案,发现张某是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而一、二审法院将其遗漏。在这种情况下该省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可以通知张某参加诉讼,并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一审法院重审
7.关于检察机关民事抗诉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对于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案件,法院应当再审
8.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下列哪一种情形属于人民检察院进行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
\\陪审员丁某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的过程中接受当事人礼金1000元
9.居民甲与金山房地产公司签订了购买商品房一套的合同,后因甲未按约定付款。金山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甲付清房款并承担违约责任。在诉讼中,甲的妻子乙向法院主张甲患有精神病,没有辨别行为的能力,要求法院认定购房合同无效。关于本案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乙或金山公司可以向法院申请认定甲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院应裁定诉讼中止
10.甲公司申请强制执行乙公司的财产,法院将乙公司的一处房产列为执行标的。执行中,丙银行向法院主张,乙公司已将该房产抵押贷款,并以自己享有抵押权为由提出异议。乙公司否认将房产抵押给丙银行。经审查,法院驳回丙银行的异议。丙银行拟向法院起诉,关于本案被告的确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丙银行应当以甲公司和乙公司为共同被告起诉
11.关于执行行为异议与案外人对诉讼标的异议的比较,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申请异议人对法院针对异议所作裁定不服,可采取的救济手段相同
12.甲诉乙侵权赔偿一案,经A市B区法院一审、A市中级法院二审,判决乙赔偿甲损失。乙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义务,甲向B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B区法院受理后委托乙的财产所在地C市D区法院执行,在执行中,案外人丙向D区法院提出执行异议。对于丙的执行异议,D区法院应当采取下列哪种处理方式?\\应当函告B区法院,由B区法院作出处理
13.法院受理甲出版社、乙报社著作权纠纷案,判决乙赔偿甲10万元,并登报赔礼道歉。判决生效后,乙交付10万元,但未按期赔礼道歉,甲申请强制执行。执行中,甲、乙自行达成口头协议,约定乙免于赔礼道歉,但另付甲一万元。关于法院的做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允许,将当事人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甲、乙签字或盖章
14.在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与被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后,被申请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时,申请执行人可以行使什么权利?\\申请人民法院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15.甲公司因票据遗失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在公示催告期间届满的第3天,乙向法院申报权利。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法院应当对乙的申报进行形式审查,并通知甲到场查验票据
16.甲的汇票丢失后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甲丢失的汇票一定是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
17.甲公司因与乙公司的合同纠纷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甲公司的仲裁请求得到仲裁庭的支持。裁决作出后,乙公司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法院在审查过程中,甲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裁决。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法院应当受理甲公司的执行申请,受理后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18.甲在网上发表文章指责某大学教授乙编造虚假的学术经历,乙为此起诉。经审理,甲被判决赔礼道歉,但甲拒绝履行该义务。对此,法院不能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决定给予警告
19.申请认定财产无主的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是\\财产所在地的基层法院
20.公示催告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在申报期届满后,判决作出之前申报权利的,人民法院\\应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21.如果当事人没有提起上诉,后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该案确有错误,指令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此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可以按照下列何种程序进行审理?\\一审普通程序
22.郑州市中院做出再审判决后,赵林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仍然做出构成违约的判决。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该案确有错误,应依法指令()再审\\河南省高院
23.此时,受指令法院应当按照何种程序进行审理?\\二审程序
24.如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再审做出裁判,对该裁判,判决赵林构成违约并赔偿损失1万元。双方当事人可否提起上诉?\\双方当事人都不可以上诉
25.如果最高人民法院提审该案,其应当按照何种程序进行审理?\\二审程序
26.在执行程序中,甲和乙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将判决中确定的乙向甲偿还1万元人民币改为给付价值相当的化肥、农药。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甲以化肥质量不好向法院提出恢复执行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和解协议已履行完毕,法院应作执行结案处理
27.下列哪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28.2006年8月,丁银行依据法院判决责令丙公司向其支付贷款150万元的判决书向法院申请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丙公司已停业,无偿还能力。经查,丙公司是2004年8月由甲公司与乙公司各出资300万元成立的独立法人,但是,甲公司按时出资,但乙公司只出资200万元。此时,下列何种做法是正确的?\\
裁定追加乙公司作为被执行人,向丁公司支付100万元
29.关于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二审案件调解的结果变更了一审判决内容的,应当在调解书中写明“撤销原判“
30.2010年7月,甲公司不服A市B区法院对其与乙公司买卖合同纠纷的判决,上诉至A市中级法院,A市中级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决。2011年3月,甲公司与丙公司合并为丁公司。之后,丁公司法律顾问在复查原甲公司的相关材料时,发现上述案件具备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关于该案件的再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应由丁公司向法院申请再审
二、多项选择题题库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下列哪些规定,体现了诚实信用原则?(ABC)A.《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B.《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C.《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规定,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12.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人民法院可以延期审理的有(ACD)。A.甲诉乙要求给付赡养费,在开庭审理当天甲因航班临时取消不能出庭C.甲公司诉乙公同要求给付违约金,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负责人与审判长是好朋友,遂提出回避申请D.甲公司诉乙公司要求给付违约金,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双方对一书证发生争议,要求进行笔迹鉴定
13.关于证据和证明责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用文字、符号或者图画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是书证B.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C.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14.委托代理人可以是(ABCD)。A.律师B.当事人的近亲属C.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D.对当事人负有保护责任的社会团体
15.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ABCD)。A.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B.原审人民法院的名称C.案件的编号和案由D.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民事诉讼的特征,包括(ABCD)。A.民事诉讼是一种当事人对立的结构B.民事诉讼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民事纠纷C.民事诉讼解决的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D.民事诉讼是依照一定的法律规范,严格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的12.根据法律规定,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法院有(ABC)。A.最高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C.中级人民法院
13.法院调解原则不能适用于(ABD)。A.特别程序B.公示催告程序D.执行程序
14.关于证据的种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BC)B.李某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披露黄某隐私的文章。黄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该杂志,该杂志属于书证C.张某认为徐某伪造遗嘱侵犯其继承权,向法院起诉徐某。张某提供了该份遗嘱,该遗嘱属于书证
15.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一审违反法定程序,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的情形不包括(BD)。B.经过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D.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可能影响正确判决的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BCD)。B.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C.侵权行为地的人民法院D.侵权结果发生地的人民法院
1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庭辩论的环节包括(ABCD)。A.原告及诉讼代理人发言B.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C.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D.相互辩论
13.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具有管辖权的是(AD)。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D.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14.委托代理人可以是(ABCD)。A.律师B.当事人的近亲属C.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D.对当事人负有保护责任的社会团体
15.关于证据的种类,下列正确的说法有(BC)。B.李某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披露黄某隐私的文章,黄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该杂志,该杂志属于书证C.张某认为徐某伪造遗嘱侵犯其继承权,向法院起诉徐某、张某提供了该份遗嘱,该遗嘱属于书证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下列哪些规定,体现了诚实信用原则?(ABC)A.《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B.《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C.《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规定,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1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实行的制度有(ABCD)。A.合议制度B.回避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D.两审终审制度
13.下列民事案件中法院不予调解的有(ABCD)。A.适用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B.请求确认婚姻无效的案件C.请求确收养无效的案件D.选民资格案件
14.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履行买卖合同发生纠纷,甲公司诉至A区法院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30万元。下列选项中A区法院不予受理的理由错误的是(AC)。A.甲公司的诉讼请求证据不足C.甲公司的起诉超过诉讼时效
15.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ABCD)。A.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B.原审人民法院的名称C.案件的编号和案由D.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起诉状可以采取(ABCD)。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C.电子邮件形式D.电话形式
12.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C)。A.救助地人民法院C.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
13.必须经法院院长批准的强制措施是(BCD)。B.拘传C.罚款D.拘留
14.若当事人没有约定管辖的,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BD)。B.合同履行地D.被告住所地
15.原告吴某因所购买商品房质量纠纷诉开发商,一审法院判决原告败诉,吴某不服准备上诉。吴某上诉应当具备的形式要件有(CD)。C.上诉必须在上诉期间内提出D.必须提交上诉状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下列哪些规定,体现了诚实信用原则?(ABC)
A.《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B.《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C.《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规定,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12.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人民法院可以延期审理的有(ACD)。A.甲诉乙要求给付赡养费,在开庭审理当天甲因航班临时取消不能出庭C.甲公司诉乙公司要求给付违约金,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负责人与审判长是好朋友,遂提出回避申请D.甲公司诉乙公司要求给付违约金,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双方对一书证发生争议,要求进行笔迹鉴定
13.关于证据和证明责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用文字、符号或者图画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是书证B.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C.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14.委托代理人可以是(ABCD)。A.律师B.当事人的近亲属C.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D.对当事人负有保护责任的社会团体
15.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ABCD)。A.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B.原审人民法院的名称C.案件的编号和案由D.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具有管辖权的是(AC)。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C.票据支付地人民法院
1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实行的制度有(全选)。A.合议制度B.回避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D.两审终审制度
13.下列民事案件中法院不予调解的有(全选)。A.适用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B.请求确认婚姻无效的案件C.请求确收养无效的案件D.选民资格案件
14.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履行买卖合同发生纠纷,甲公司诉至A区法院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30万元。下列选项中A区法院不予受理的理由错误的是(AC)。A.甲公司的诉讼请求证据不足C.甲公司的起诉超过诉讼时效
15.关于证据的种类,下列正确的说法有(BC)。B.李某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披露黄某隐私的文章。黄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该杂志,该杂志属于书证C.张某认为徐某伪造遗嘱侵犯其继承权,向法院起诉徐某。张某提供了该份遗嘱,该遗嘱属于书证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包括(AB)。A.诉讼程序B.执行程序
1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实行的制度有(全选)。A.合议制度B.回避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D.两审终审制度
13.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具有管辖权的是(AD)。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D.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14.财产保全的方式可以采取(ABC)。A.查封B.扣押C.冻结
15.原告吴某因所购买商品房质量纠纷诉开发商,一审法院判决原告败诉,吴某不服准备上诉。吴某上诉应当具备的形式要件有(CD)。C.上诉必须在上诉期间内提出D.必须提交上诉状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包括(AB)。A.诉讼程序
B.执行程序
1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庭辩论的环节包括(全选)。A.原告及诉讼代理人发言B.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C.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D.相互辩论
13.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具有管辖权的是(AD)。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D.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14.财产保全的方式可以采取(ABC)。A.查封
B.扣押C.冻结
15.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一审违反法定程序,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的情形有(ABC)。A.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B.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C.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BCD)。B.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C.侵权行为地的人民法院D.侵权结果发生地的人民法院
1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庭辩论的环节包括(全选)。A.原告及诉讼代理人发言
B.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C.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
D.相互辩论
13.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具有管辖权的是(AD)。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D.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14.委托代理人可以是(全选)。A.律师B.当事人的近亲属C.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D.对当事人负有保护责任的社会团体
15.关于证据的种类,下列正确的说法有(BC)。B.李某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披露黄某隐私的文章。黄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该杂志,该杂志属于书证C.张某认为徐某伪造遗嘱侵犯其继承权,向法院起诉徐某。张某提供了该份遗嘱,该遗嘱属于书证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起诉状可以采取(全选)。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C.电子邮件形式D.电话形式
12.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C)。A.救助地人民法院C.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
13.关于适用简易程序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BC)
A.基层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可协议并经法院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B.经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法院制作判决书时可对认定事实或者判决理由部分适当简化C.法院可以口头方式传唤当事人出庭
14.下列关于公示催告程序特点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全选)
A.公示催告程序仅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B.公示催告程序实行一审终审C.公示催告程序中没有答辩程序D.公示催告程序中没有开庭审理程序
15.关于证据的种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BC)
B.李某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披露黄某隐私的文章。黄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该杂志,该杂志属于书证C.张某认为徐某伪造遗嘱侵犯其继承权,向法院起诉徐某。张某提供了该份遗嘱,该遗嘱属于书证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法庭辩论的环节包括(全选)。A.原告及诉讼代理人发言B.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C.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D.相互辩论
12.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实行的制度有(ABC)。A.合议制度B.回避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
13.关于证据和证明责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用文字、符号或者图画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是书证B.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C.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14.委托代理人可以是(全选)。A.律师B.当事人的近亲属C.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D.对当事人负有保护责任的社会团体
15.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全选)。A.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B.原审人民法院的名称C.案件的编号和案由D.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包括(AB)。A.诉讼程序B.执行程序
1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庭辩论的环节包括(全选)。A.原告及诉讼代理人发言B.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C.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D.相互辩论
13.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具有管辖权的是(AD)。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D.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14.财产保全的方式可以采取(ABC)。A.查封B.扣押C.冻结
15.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一审违反法定程序,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的情形有(ABC)。A.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B.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C.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6.起诉状可以采取(全选)。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C.电子邮件形式D.电话形式
7.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C)。A.救助地人民法院C.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
8.必须经法院院长批准的强制措施是(BCD)。B.拘传C.罚款D.拘留
9.民事程序法除了民事诉讼法以外,还包括(ABC)。A.公证法B.调解法C.仲裁法
10.若当事人没有约定管辖的,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BD)。B.合同履行地D.被告住所地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6.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包括(AB)。A.诉讼程序B.执行程序
7.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法庭辩论的环节包括(全选)。A.原告及诉讼代理人发言B.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C.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D.相互辩论
8.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具有管辖权的是(AD)。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D.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9.财产保全的方式可以采取(ABC)。A.查封B.扣押C.冻结
10.第一审违反法定程序,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的情形有(ABC)。A.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B.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C.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6.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BCD)。B.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C.侵权行为地的人民法院D.侵权结果发生地的人民法院
7.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实行的制度有(全选)。A.合议制度B.回避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D.两审终审制度
8.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下列情形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这些情形包括(全选)。A.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B.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C.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D.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9.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包括(AB)。A.诉讼程序B.执行程序
10.人民陪审员享有的权利有(BCD)。B.参加审判活动受法律保护C.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行使表决权D.人民法院补助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费用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6.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包括(AB)。A.诉讼程序B.执行程序
7.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法庭辩论的环节包括(全选)。A.原告及诉讼代理人发言B.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C.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D.相互辩论
8.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具有管辖权的是(AD)。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D.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9.财产保全的方式可以采取(ABC)。A.查封B.扣押C.冻结
10.第一审违反法定程序,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的情形有(ABC)。A.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B.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C.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6.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法庭辩论的环节包括(全选)。A.原告及诉讼代理人发言B.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C.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
D.相互辩论
7.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BC)。B.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C.侵权行为地的人民法院
8.第一审违反法定程序,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的情形有(ABC)。A.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B.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C.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9.必须经法院院长批准的强制措施是(BCD)。B.拘传C.罚款D.拘留
10.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全选)。A.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B.原审人民法院的名称C.案件的编号和案由D.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6.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实行的制度有(全选)。A.合议制度B.回避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D.两审终审制度
7.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AC)。A.救助地人民法院C.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
8.关于证据和证明责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用文字、符号或者图画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是书证B.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C.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9.财产保全的方式可以采取(ABC)。A.查封B.扣押C冻结
10.起诉状可以采取(AB)。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6.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包括
(全选)。A.海事、海商案件B.专利纠纷案件C.涉及台、港、澳同胞及其企业、组织的经济纠纷案件D.诉讼标的大,或者诉讼单位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经济纠纷案件
7.审理第一审涉外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有(全选)。A.国务院批准审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B.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C.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D.高级人民法院
8.免证的事实包括(全选)。A.众所周知的事实B.自然规律和定理C.推定的事实和预决的事实D.已为有效公证文书证明的事实
9.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全选)
A.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B.有明确的被告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D.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10.特别程序的特点有(全选)。A.一审终审B.不适用审判监督程序C.免交诉讼费用D.审理的是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ACD)。A.检察院C诉讼参加人D.其他诉讼参与人
7.《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全选)。A.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B.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C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D.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8.下列案件不会引起第二审程序的有(BCD)。B.适用特别程序的案件C.在一审中达成调解协议D.在法定上诉期限内没有上诉
9.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有(CD)。C.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D.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10.对不动产的执行措施,主要是指(CD)。C.强制迁出房屋D.强制推出土地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包括
(全选)。A.海事、海商案件B.专利纠纷案件C.涉及台、港、澳同胞及其企业、组织的经济纠纷案件D.诉讼标的大,或者诉讼单位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经济纠纷案件
2.上诉的形式要件包括(ABC)。A.有合格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B.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C.必须提交上诉状
3.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全选)。A.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B.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C.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D.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
4.免证的事实包括(全选)。A.众所周知的事实B.自然规律和定理C.推定的事实和预决的事实D.已为有效公证文书证明的事实
5.根据双方当事人是否出庭,判决可分为(AB)。A.对席判决B.缺席判决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可以(全选)。A.提出诉讼请求B.放弃诉讼请求C.坚持诉讼请求D.变更诉讼请求
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不公开进行审理的案件有(AC)。A.涉及个人隐私C.涉及国家秘密
3.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管辖法院是(AB)。A.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B.遗产所在地
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有(CD)。C.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D.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5.对不动产的执行措施,主要是指(CD)。C.强制迁出房屋D.强制退出土地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以下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有(全选)。A.处分原则B.辩论原则C.调审结合原则D.检察监督原则
2.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可以(全选)。A.提出诉讼请求B.放弃诉讼请求C.坚持诉讼请求D.变更诉讼请求
3.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不公开进行审理的案件有(AC)。A.涉及个人隐私C.涉及国家秘密
4.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BD)人民法院管辖。B.侵权行为地D.被告住所地
5.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有(CD)。C.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D.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6.甲要求乙偿还借款5000元,并提供了丙证明乙从甲处拿走5000元的证言。乙辩称拿走的5000元是甲赠与乙的,以书信为证。请问乙提供的书信是(AD)。A.直接证据D.反证
7.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哪些方面的证据应当保密?(ABD)A.个人隐私B.国家秘密D.商业秘密
8.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产生的法律后果有(全选)。A.诉讼程序从此开始,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了诉讼法律关系B.原、被告取得了当事人的法律资格,各自依法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
C.诉讼时效中断D.当事人不得就同一诉讼标的、同一被告、同一事实和理由再行起诉,人民法院也不得对此再次受理
9.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到(AC)人民法院申请再审。A.原审C.上一级
10.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ABC)。A.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B.有权冻结被执行人的存款C.有权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缺点是(全选)。A.可能助长法官专横,损害法院形象B.可能会使当事人的主动作用难以发挥C.如果法官偏向一方当事人,会使当事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失去平衡D.可能会降低诉讼效率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包括。
(全选)A.海事、海商案件B.专利纠纷案件C.涉及台、港、澳同胞及其企业、组织的经济纠纷案件D.诉讼标的大,或者诉讼单位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经济纠纷案件
3.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
(ABC)A.事故发生地B.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C.被告住所地
4.民事诉讼当事人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CD)。C.上诉人D.被上诉人
5.在民事诉讼中,可以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人员有(全选)。A.律师B.当事人的近亲属C.社会团体D.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6.按照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系,证据可以分为(CD)。C.直接证据D.间接证据
7.上诉的形式要件包括(ABC)。A.有合格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B.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C.必须提交上诉状
8.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有(全选)。A.审理的对象是生效的法律文书B.审理的理由是生效裁判确有错误C.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发生的主体是具有审判监督权的国家机关D.没有设置专门的审判程序
9.公示催告程序的申请条件有(全选)。A.申请人必须是可以背书转让票据的最后持有人B.申请的事项必须符合公示催告程序的法定情形C.申请形式必须合法D.申请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
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包括(全选)。A.人民法院制作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B.人民法院制作的具有财产内容的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C.仲裁机构制作的裁决书、调解书D.公证机关依法富裕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全选)人民法院管辖。A.被告住所地或原告所在地B.合同履行地C.合同签订地D.标的物所在地
2.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这些情形包括(全选)。A.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B.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C.担任过本案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D.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3.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是(AB)。A.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B.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4.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是(全选)。A.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B.有明确的被告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D.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5.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全选)。A.审理的对象是生效的法律文书B.审理的理由是生效裁判确有错误C.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发生的主体是具有审判监督权的国家机关D.没有设置专门的审判程序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主要具有的优点有(ABC)。A.当事人诉讼权利大,法官职权小,法官职权受当事人诉讼权力的制约B.当事人是形成判决的主体C.程序公正才是反映司法活动规律和内在要求的价值目标
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和()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CD)C.自愿D.合法
3.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或者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主要有(全选)。A.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B.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C.离婚案件
D.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4.人民法院确认为无主财产的,可以判决收归(CD)所有。C.国家D.集体
5.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BCD)进行搜查。B.被执行人C.被执行人住所地D.财产隐匿地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AC)人民法院管辖。A.原告住所地C.合同履行地
2.《民事诉讼法》提45条规定的回避制度,除了适用审判人员外,还适用于(全选)。A.书记员B.翻译人员C.鉴定人D.勘验人
3.以下属于当事人应当交纳的其他诉讼费用有(全选)。A.勘验费B.鉴定费C.公告费D.翻译费
4.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不公开进行的有(AC)的案件。A.涉及个人隐私C.涉及国家秘密
5.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ABC)。A.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B.有权冻结被执行人的存款C.有权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BCD)人民法院管辖。B.被告住所地C.运输始发地D.运输目的地
2.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定凋解书的案件有(ACD)
。A.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C.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D.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
3.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到(AC)人民法院申请再审。A.原审C.上一级
4.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BD)。B.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新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D.向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5.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用书面协议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管辖的,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关于(BD)的规定。B.级别管辖D.专属管辖
补充:
31.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判断下列关于审判组织表述哪几项是正确的?\\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案件,陪审员不参加案件的合议庭\\二审法院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中级法院作为一审法院时,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与陪审员共同组成,作为二审法院时,合议庭则一律由审判员组成32.根据民事诉讼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包括以下那些?\\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33.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下列哪些规定,体现了诚实信用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规定,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34.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对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5.甲县的电热毯厂生产了一批电热毯,与乙县的昌盛贸易公司在丙县签订了一份买卖该批电热毯的合同。丁县居民张三在出差到乙县时从昌盛贸易公司购买了一条该批次的电热毯,后在使用过程中电热毯由于质量问题引起火灾,烧毁了张三的房屋。张三欲以侵权损害为由诉请赔偿。下列哪些法院对该纠纷有管辖权?\\丁县法院\\甲县法院\\乙县法院
36.下列案件中属于专属管辖的案件有哪些?\\因在我国履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因港口作业纠纷提起的诉讼\\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
37.下列哪些案件可以适用协议管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买卖合同纠纷
38.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判断下列关于审判组织表述哪几项是正确的?\\中级法院作为一审法院时,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与陪审员共同组成,作为二审法院时,合议庭则一律由审判员组成\\二审法院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案件,陪审员不参加案件的合议庭
39.刘某于甲县搭乘宏达公司的轮船前往乙县,在途经丙县时发生交通事故,索赔未果,欲诉船主。已知刘某和宏达公司的住所地分别位于丁县和戊县,该案有管辖权的法院包括\\戊县人民法院\\丙县人民法院
40.下列案件中,应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是\\董某对被宣告失踪的丈夫提起离婚诉讼\\汪某对两年前离开自己独自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丈夫,在国内提起离婚诉讼
21.在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中,诉讼代表人如何产生?\\推选不出的,由人民法院提出人选与当事人协商\\由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推选\\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22.挂靠于天成电子公司的容声电子器材公司在参加贸易洽谈会时,因未带自己的合同专用章,于是借用长宏投资公司的合同专用章与天成贸易公司签订了电子仪器购销合同。天成贸易公司预付货款后,发现容声电子器材公司后来所供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但是,由于供货后,容声电子器材公司被声强仪器公司吞并,因此,货物质量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根据上诉案情,天成贸易公司可以()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天成电子公司\\声强仪器公司\\长宏投资公司
23.下列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否有权上诉取决于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是否判决其承担民事责任\\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案件,人民法院调解时需要确定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承担义务的,应经第三人的同意,调解书应当同时送达第三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
24.下列选项中,关于共同诉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共同诉讼的诉讼标的属于同一种类\\普通共同诉讼中的几个诉讼必须属于同一人民法院管辖
25.代表人诉讼中,代表人的()行为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同对方当事人和解\\变更或放弃诉讼请求\\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26.某大学4名师生联名起诉甲公司污染某条大河,请求判决甲公司出资治理该河流的污染。起诉者除列了4名师生外,还列了该河流中的某著名岛屿作为原告,法院没有受理。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本案属于侵权诉讼,被污染河段流经地区的法院均有管辖权\\本案属于公益诉讼\\本案当事人不适格
27.某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刘某申请认定其配偶丁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案件。在丁某的近亲属中,下列哪些人能够担当丁某的代理人?\\丁某的母亲\\丁某的父亲\\丁某的成年儿子
28.某生产企业宣传自己制造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引来众多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事后许多消费者发现产品质量有严重问题,于是许多人分别向同一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了诉讼,那么以下表述正确的是?\\这些起诉的消费者可以推选二至五人为诉讼代表人代表进行诉讼\\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还需要经原告同意才能合并审理
29.下列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否有权上诉取决于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是否判决其承担民事责任\\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
30.关于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中,推选不出代表人的当事人只能另行起诉\\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可以是普通的共同诉讼,也可以是必要的共同诉讼;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只能是普通的共同诉讼\\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可以由全体当事人推选共同的代表人,也可以由部分当事人推选自己的代表人;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首先由当事人推选,当事人推选不出的,可以由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31.关于证据的种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李某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披露黄某隐私的文章。黄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该杂志,该杂志属于书证\\张某认为徐某伪造遗嘱侵犯其继承权,向法院起诉徐某。张某提供了该份遗嘱,该遗嘱属于书证
32.甲某诉至区人民法院要求乙归还所借8万元,并提供乙某亲笔写的借款8万元的借条。在本案诉讼中,乙某主张实际上未借甲某8万元,并提供甲某亲笔写的“乙某未借甲某8万元,原8万元借条作废”的字条。关于借条与字条的说法,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借条是本证,字条是反证\\借条是直接证据,字条也是直接证据
33.某购销合同纠纷的当事人,以火车票面上记载的地点和时间为依据,来证明购销合同签订的时间和地点,该火车票属于\\原始证据\\书证\\间接证据
34.财产保全限于\\与本案有关的财产\\请求的范围
35.期间的计算单位可以是\\月\\时\\年\\日
36.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包括\\
事实\\法规
37.目睹原、被告打架经过的王某所述证言,分清了本案当事人的责任,该证言属于\\直接证据\\原始证据
38.齐某被宏大公司的汽车撞伤,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下列关于本案举证责任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被告宏大公司应当对其主张的自己没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原告齐某应当举证证明是被宏大公司的汽车所撞受伤\\被告宏大公司应当对其主张的原告齐某有主观故意承担举证责任\\原告齐某应当对自己受到的损失承担举证责任
39.直接送达是送达方式中最基本的一种。下列情况哪些属于直接送达?\\
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交受送达人的父母签收\\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交受送达人的法定代表人签收
40.下列关于诉前财产保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诉前财产保全需要由利害关系人提出保全的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要提供担保的,担保数额由人民法院自行决定
11.关于民事起诉状应当包括的内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证据和证据来源\\诉讼请求\\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12.下列哪些案件法院审理时应当先行调解?\\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婚姻家庭案件\\\\诉讼标的额较小的案件
13.原告吴某因所购买商品房质量纠纷诉开发商,一审法院判决原告败诉,吴某不服准备上诉,问吴某上诉应当具备哪些形式要件?\\必须提交上诉状\\上诉必须在上诉期间内提出
14.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认为依法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时,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起诉\\判决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15.下列关于法院调解效力的说法,有那些是正确的\\调解协议生效,可以确定当事人间民事法律关系\\调解协议生效,有强制执行力\\调解协议生效,当事人即丧失上诉权
16.不能提起上诉的裁判包括\\人民法院的第二审裁判\\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裁判\\适用特别程序作出的裁判
17.关于普通程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普通程序是民事审判程序中体系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程序\\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在普通程序中有集中体现\\其它审判程序审理案件时遇有本程序没有特别规定的,应当适用普通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审理
18.可以上诉的裁定包括\\管辖权异议的裁定\\驳回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的裁定
19.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人民法院可以延期审理的有\\甲公司诉乙公司要求给付违约金,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负责人与审判长是好朋友,遂提出回避申请\\甲诉乙要求给付赡养费,在开庭审理当天甲因航班临时取消不能出庭\\甲公司诉乙公司要求给付违约金,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双方对一书证发生争议,要求进行笔迹鉴定
20.简易程序在(全选)方面简化了普通程序\\受理程序\\起诉方式\\传唤当事人、证人的方式\\审理程序
31.原告吴某因所购买商品房质量纠纷诉开发商,一审法院判决原告败诉,吴某不服准备上诉,问吴某上诉应当具备哪些形式要件?\\必须提交上诉状\\上诉必须在上诉期间内提出
32.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认为依法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时,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判决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起诉
33.关于再审程序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在一定条件下,案外人可申请再审\\按照第一审程序再审案件时,经法院许可原审原告可撤回起诉
34.下列哪些情形绝对不可以申请支付令?\\债权人有对待给付义务\\债权人请求支付维修费,但与债务人有其他债务纠纷\\债务人下落不明
35.甲因乙不返还借款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依法发出了支付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法院审理该案时不开庭\\债务人拒绝签收支付令时,法院可采取留置送达\\法院对借款事实不作出判决加以认定
36.甲公司因乙公司拖欠货款向A县法院申请支付令,经审查甲公司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A县法院向乙公司发出支付令。乙公司收到支付令后在法定期间没有履行给付货款的义务,而是向A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承担因其提供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违约责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县法院应当受理乙公司的起\\支付令失效
37.根据《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关于执行程序中的当事人,对下列哪些事项可享有异议权?\\执行法院的执行行为的合法性\\法院对某案件的执行管辖权
38.人民法院可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包括\\生效的诉讼调解书\\公证债权文书\\生效的支付令\\生效的民事判决
39.下列哪些情况下可以发生执行承担?\\执行中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分立或合并的\\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作为被执行的公民死忙,其遗产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的40.甲向法院申请执行乙的财产,乙除对案外人丙享有到期债权外,并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法院根据甲的申请,通知丙向甲履行债务。但丙提出其与乙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存在争议,拒不履行。法院对此如何处理?\\不得对丙强制执行\\中止对乙的执行
三、名词解释题库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诉讼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委托,代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人。
17.反诉: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诉讼系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诉讼。
18.默认管辖:在原告向无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法院受理该起诉后,被告没有提出管辖异议且应诉答辩的,该法院对该案获得管辖。
19.民事执行:又称为民事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的一种诉讼活动。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约定管辖法院。
17.类似必要共同诉讼:是指数人对作为诉讼标的的法律关系,虽然不要求必须一同起诉或应诉,当事人有选择一同起诉或应诉:或者分别起诉或应诉的权利,但一旦选择共同诉讼,则必须对共同诉讼人的诉讼标的做合一确定。
18.行为保全:是指法院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责令另一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
19.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所适用的特殊程序。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专属管辖:是指法律规定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专门由特定的法院管辖。专属管辖是排他性管辖,既排除了任何外国法院对诉讼的管辖权,又排除了诉讼当事人以协议方式选择国内的其他法院管辖。
17.固有的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的共同诉讼。
18.证明责任:又称为举证责任,是指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经过证明后依然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一方当事人所承受的不利裁判后果。
19.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就如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达成协议,经法院审查批准后,结束执行程序的行为。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诉讼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委托,代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人。
17.反诉: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诉讼系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诉讼。
18.默认管辖:在原告向无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法院受理该起诉后,被告没有提出管辖异议且应诉答辩的,该法院对该案获得管辖。
19.民事执行:又称为民事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的一种诉讼活动。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民事诉讼:是指民事争议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裁判民事争议的程序和制度。
17.反诉: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诉讼系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诉讼。
18.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指对原告和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而参加诉讼的人。
19.固有的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的共同诉讼。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民事诉讼程序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7.专属管辖:是指法律规定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专门由特定的法院管辖。专属管辖是排他性管辖,既排除了任何外国法院对诉讼的管辖权,又排除了诉讼当事人以协议方式选择国内的其他法院管辖。
18.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的人。
19.证明标准:是指法院在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民事诉讼程序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7.专属管辖:是指法律规定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专属于特定的法院管辖。专属管辖是排他性管辖,既排除了任何外国法院对诉讼的管辖权,又排除了诉讼当事人以协议方式选择国内的其他法院管辖。
18.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对原告和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而参加诉讼的人。
19.证明标准:是指法院在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6.共同管辖: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两个以上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
17.执行竞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权人依据不同的执行依据,针对债务人的同一财产同时或者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从而产生各债权人请求之间互相竞争与排斥,权利难以获得全部满足的状况。
18.质证:是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
19.缺席判决:是指法院在一方当事人在开庭审理中不到庭或中途退庭时所做出的判决。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民事诉讼程序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7.专属管辖:是指法律规定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专门由特定的法院管辖。专属管辖是排他性管辖,既排除了任何外国法院对诉讼的管辖权,又排除了诉讼当事人以协议方式选择国内的其他法院管辖。
18.元独立请求权第二人:是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的人。
19.证明标准:是指法院在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专属管辖:是指法律规定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专门由特定的法院管辖。
17.固有的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的共同诉讼。
18.证明责任:又称为举证责任,是指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经过证明后依然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一方当事人所承受的不利裁判后果。
19.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就如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达成协议,经法院审查批准后,结束执行程序的行为。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民事诉讼法的根本性规则。
17.反诉: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诉讼。
18.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是按照法院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来划分的管辖。
19.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的人。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民事诉讼程序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7.默认管辖:在原告向无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法院受理该起诉后,被告没有提出管辖异议且应诉答辩的,该法院对该案获得管辖。
18.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的人。
19.证明责任:又称为举证责任,是指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经过证明后依然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一方当事人所承受的不利裁判后果。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是按照法院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来划分的管辖。
17.被告:是指被原告诉称侵犯原告民事权益或与原告发生民事争议,而由法院通知应诉的人。
18.证明标准:是指法院在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
19.民事执行:又称为民事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的一种诉讼活动。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其他人参与民事诉讼时,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合法权益而依法进行的全部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17.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法院提出独立的反请求。
18.共同管辖: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
19.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一方当事人预先付给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钱或其他财物的法律制度。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共同管辖: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
17.被告:是指被原告指称侵犯其合法权利或者与原告发生权利义务争执,并被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人。
18.质证:是指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由诉讼当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的证据材料采取询问、辩认、质疑、说明、辩驳等方式,以在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上对法官的内心确信产生影响的一种诉讼活动。
19.拘传: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情况下强制被告到庭的一种强制措施。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共同管辖: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
17.被告:是指被原告指称侵犯其合法权利或者与原告发生权利义务争执,并被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人。
18.质证:质证是指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由诉讼当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的证据材料采取询问、辨认、质疑、说明、辩驳等方式,以在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上对法官的内心确信产生影响的一种诉讼活动。
19.拘传: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情况下强制被告到庭的一种强制措施。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共同管辖: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
17.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法院提出独立的反请求。
18.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其他人参与民事诉讼时,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合法权益而依法进行的全部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19.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一方当事人预先付给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钱或其他财物的法律制度。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民事诉讼法: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之一,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是调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诉讼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在民事审判和民事诉讼活动中权利义务的强制性规范。
17.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自由支配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准则。
18.共同管辖: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
19.拘传: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情况下强制被告到庭的一种强制措施。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主要以诉讼标的所在地或者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诉讼案件的管辖法院。
17.指定期间: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依职权决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实施某种诉讼行为的期限。
18.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一方当事人预先付给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钱或其他财物的法律制度。
19.质证:质证是指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由诉讼当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的证据材料采取询问、辨认、质疑、说明、辩驳等方式,以在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上对法官的内心确信产生影响的一种诉讼活动。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原告: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
17.级别管辖:就是指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8.举证时限: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或者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证据,逾期不提出证据的,将承担证据失权的不利后果。
19.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生效裁判,在法定期间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审理的行为。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法院提出独立的反请求。
17.陪审制度:是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
18.诉讼第三人:是指对原告和被告所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正在进行的诉讼中的人。
19.缺席判决:是指在开庭审理时,一方当事人未到庭,法院仅就到庭的一方进行调查、审核证据,并对未到庭的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材料进行审查后,依法作出裁判的诉讼活动。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陪审制度:是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
2.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经过人民法院认可和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
3.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基于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一审未生效裁判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程序。
4.除权判决:是指在公示催告期间届满,仍无人申报权利的,或者申报被驳回的,公示催告申请人可以自申报权利期间届满的之日起1个月内申请人民法院作出宣告票据无效的判决。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原告: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
2.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由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和在无法证明时,要承担的败诉责任。
3.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人民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所适用的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
4.民事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芜毕时,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案件中的实体问题作出的权威性判定。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其他人参与民事诉讼时,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合法权益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2.代表人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人数众多,由其中的数人作为代表进行诉讼,其他的当事人则不参加诉讼程序,但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仍然及于全体的诉讼。
3.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和在无法证明时,要承担败诉责任。证明责任又称举证责任。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合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民事案件的制度。一般由3名以上的单数审判人员或者由审判人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2.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虽然对远高于被告之间争议的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诉讼保护自己民事权益的第三方当事人。
3.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人民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所适用的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进行中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可享有并支配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准则。
2.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退出本案审理活动的一种法律制度。
3.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或者依法受自己保护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
4.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
5.申请执行:是指法律文书生效后,义务人拒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因而引起执行程序发生的一种法律制度。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程序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预防和解决民事纠纷适用的方法性法律,是由诸多法律组成的法律体系。
2.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3.民事案件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4.原告:是指因民事使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
5.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和在无法证明时,要承担的败诉责任。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合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民事案件的制度。
2.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经过人民法院认可和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
3.第一审普通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适用的基础性程序,在其他审级的审理中也是广为适用的。
4.抗诉:是人民法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的诉讼请求。
5.执行:又叫做强制执行,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的诉讼活动。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辨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在法官的主持下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说明自己主张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反驳对方的意见和主张。
2.第三人:是指对原告和被告所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与案件的审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正在进行的诉讼中的人。
3.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生效裁判,在法定期间,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审理的行为。
4.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权利、义务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5.执行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四、简答题题库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民事判决种类。
答:根据判决所裁决的诉的不同种类或不同性质,可以分为给付判决、确认判决和形成判决。这种划分与诉的种类是一致的。(1分)
(1)给付判决。(2分)给付判决是在认定原告请求权存在的基础上,判令对方履行义务的判决。(1分)
(2)确认判决。(2分)确认判决是单纯确认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判决。(1分)
(3)形成判决。(2分)形成判决是指变动现存法律关系的判决。(1分)
21.简述公益诉讼的范围。
答:人们经常提到的民事公益诉讼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因破坏环境导致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3分)
(2)侵害消费者权益所引发的纠纷;(3分)
(3)国有资产流失所引发的纠纷;(2分)
(4)其他侵害公共利益所引发的纠纷,如违法、违规收费,对学校周边环境造成精神污染的行为引发的纠纷。(2分)
22.简述法院调解的效力。
答:法院调解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效力。(2分)这些效力有以下几点:
(1)形式上的约束力。(2分)
(2)实质上的确定力。(2分)
(3)形成力。(2分)
(4)执行力。(2分)
23.简述当事人申请再审需要符合的条件。
答: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2分)
(2)必须具有法定的再审事由,即事实和理由。(2分)
(3)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2分)
(4)应当向管辖法院提出再审申请书等材料。(2分)
(5)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申请再审。(2分)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答: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包括:
(1)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
(2)民事诉讼法的时间效力。
(3)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
21.简述法定当事人变更的主要情形。
答:(1)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死亡,发生诉讼继承时。
(2)因法人或其他组织合并或分立所发生的当事人变更。
(3)法人解散、依法被撤销或宣告破产。
22.简述公益诉讼中受到限制适用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答:(1)因为公益诉讼涉及的是社会公共利益而非私益,因此,作为一般民事诉讼的原则——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在公益诉讼中都会受到限制。
(2)体现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的调解、和解、自认在理论上都不能适用,撤诉也受到限制,法院应当实质上审查撤诉的理由,而非普通民事诉讼的形式审查。
23.简述执行终结的情形。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应裁定终结执行:
(1)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3)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4)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5)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6)法院认为应当终结的其他情形。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适用回避制度的法定情形。
答: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法定情形是: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近亲属通常是指与审判人员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这是指案件处理的结果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法官或其他有关人员的利益。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其他关系指除上述关系外的、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的足以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
(4)行为不端。行为不端是指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等情形。
21.简述法院调解的效力。
答:法院调解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效力。这些效力有以下几点:(1)形式上的约束力;(2)实质上的确定力;(3)形成力;(4)执行力。
22.简述民事判决种类有哪些?
答:根据判决所裁决的诉的不同种类或不同性质,可以分为给付判决、确认判决和形成判决。这种划分与诉的种类是一致的。
(1)给付判决。给付判决是在认定原告请求权存在的基础上,判令对方履行义务的判决。
(2)
确认判决。确认判决是单纯确认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判决。
(3)
形成判决。形成判决是指变动现存法律关系的判决。
23.简述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符合的条件有哪些?
答:(1)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2)必须具有法定的再审事由即事实和理由。
(3)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4)应当向管辖法院提出再审申请书等材料。
(5)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申请再审。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民事诉讼的特征有哪些?
答:民事诉讼具有以下特征:
(1)民事诉讼是一种当事人对立的结构。
(2)民事诉讼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民事纠纷。
(3)从诉讼对象来看,民事诉讼解决的争议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4)民事诉讼是依照一定的法律规范,严格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的。
21.简述普通共同诉讼人的特征有哪些?
答:(1)普通共同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
(2)普通共同诉讼中各共同诉讼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一定存在着两个以上的诉讼请求。
(3)普通共同诉讼是一种可分之诉。
(4)法院对普通共同诉讼的各请求不是合一确定,而是分别确定,这是与必要共同诉讼区别的关键点。
22.简述上诉提起的条件有哪些?
答:上诉的提起的条件包括:
(1)必须有法定的上诉的对象。
(2)必须有法定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3)必须在法定的上诉期内提出上诉。
(4)必须提交上诉状。
23.简述债权人申请执行的条件有哪些?
答:债权人申请执行,须符合下列条件:
(1)有执行依据,即有给付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
(2)执行依据所确定的履行期限已届满,债务人仍未履行义务。
(3)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该期限从执行依据所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分期分批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申请执行期限的计算可因出现法定事由而中止、中断,中止、中断适用《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4)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诉讼代理人的特点有哪些?
答:(1)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
(2)诉讼代理人是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人。
(3)在代理权限内实施诉讼行为。
(4)诉讼代理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5)在同一诉讼中,不能代理双方当事人。
21.简述普通共同诉讼人的特征有哪些?
答:(1)普通共同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
(2)普通共同诉讼中各共同诉讼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一定存在着两个以上的诉讼请求。
(3)普通共同诉讼是一种可分之诉。
(4)法院对普通共同诉讼的各请求不是合一确定,而是分别确定,这是与必要共同诉讼区别的关键点。
22.简述起诉的积极条件有哪些?
答:(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3.简述简易程序的特点有哪些?
答:(1)起诉方式简便。
(2)受理程序简便。
(3)传唤方式简便。
(4)审判组织采用独任制。
(5)审理程序简便。
(6)审理期限较短。
(7)判决快速、简便。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民事诉讼的特征有哪些?
答:民事诉讼具有以下特征:
(1)民事诉讼是一种当事人对立的结构。
(2)民事诉讼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民事纠纷。
(3)从诉讼对象来看,民事诉讼解决的争议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4)民事诉讼是依照一定的法律规范,严格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的。
21.简述普通共同诉讼的特征有哪些?
答:(1)普通共同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
(2)普通共同诉讼中各共同诉讼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一定存在着两个以上的诉讼请求。
(3)普通共同诉讼是一种可分之诉。
(4)法院对普通共同诉讼的各请求不是合一确定,而是分别确定,这是与必要共同诉讼区别的关键点。
22.简述法院调解的效力有哪些?
答:法院调解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效力。这些效力有以下几点:
(1)形式上的约束力。
(2)实质上的确定力。
(3)形成力。
(4)执行力。
23.简述债权人申请执行的条件有哪些?
答:债权人申请执行,须符合下列条件:
(1)有执行依据,即有给付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
(2)执行依据所确定的履行期限已届满,债务人仍未履行义务。
(3)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该期限从执行依据所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分期分批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申请执行期限的计算可因出现法定事由而中止、中断,中止、中断适用《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4)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民事判决种类有哪些?
答:根据判决所裁决的诉的不同种类或不同性质,可以分为给付判决、确认判决和形成判决。这种划分与诉的种类是一致的。
(1)给付判决。给付判决是在认定原告请求权存在的基础上,判令对方履行义务的判决。
(2)确认判决。确认判决是单纯确认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判决。
(3)形成判决。形成判决是指变动现存法律关系的判决。
21.简述公益诉讼的范围。
答:人们经常提到的民事公益诉讼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因破坏环境导致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
(2)侵害消费者权益所引发的纠纷;
(3)国有资产流失所引发的纠纷;
(4)其他侵害公共利益所引发的纠纷,如违法、违规收费,对学校周边环境造成精神污染的行为引发的纠纷。
22.简述什么是诉讼保全?采取诉讼保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诉讼保全,一般是指法院在受理诉讼后做出判决前这段时间内,为保证将来生效判决的执行,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采取的强制性措施。但是,在例外情况下,诉讼中的保全也可以在判决后做出。
采取诉讼保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1)采取保全的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
(2)须具有采取保全的必要性。
(3)当事人提出保全的申请。
23.筒述简易程序的特点有哪些?
答:(1)起诉方式简便。
(2)受理程序简便。
(3)传唤方式简便。
(4)审判组织采用独任制。
(5)审理程序简便。
(6)审理期限较短。
(7)判决快速、简便。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民事诉讼的特征有哪些?
答:民事诉讼具有以下特征:
(1)民事诉讼是一种当事人对立的结构。
(2)民事诉讼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民事纠纷。
(3)从诉讼对象来看,民事诉讼解决的争议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4)民事诉讼是依照一定的法律规范,严格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的。
21.简述普通共同诉讼的特征有哪些?
答:(1)普通共同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
(2)普通共同诉讼中各共同诉讼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一定存在着两个以上的诉讼请求。
(3)普通共同诉讼是一种可分之诉。
(4)法院对普通共同诉讼的各请求不是合一确定,而是分别确定,这是与必要共同诉讼区别的关键点。
22.简述法院调解的效力有哪些?
答:法院调解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效力。这些效力有以下几点:
(1)形式上的约束力。
(2)实质上的确定力。
(3)形成力。
(4)执行力。
23.简述债权人申请执行的条件有哪些?
答:债权人申请执行,须符合下列条件:
(1)有执行依据,即有给付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
(2)执行依据所确定的履行期限已届满,债务人仍未履行义务。
(3)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该期限从执行依据所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分期分批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申请执行期限的计算可因出现法定事由而中止、中断,中止、中断适用《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4)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民事判决种类有哪些?
答:根据判决所裁决的诉的不同种类或不同性质,可以分为给付判决、确认判决和形成判决。这种划分与诉的种类是一致的。
(1)给付判决。给付判决是在认定原告请求权存在的基础上,判令对方履行义务的判决。
(2)确认判决。确认判决是单纯确认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判决。
(3)形成判决。形成判决是指变动现存法律关系的判决。
21.简述公益诉讼的范围。
答:人们经常提到的民事公益诉讼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因破坏环境导致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
(2)侵害消费者权益所引发的纠纷;
(3)国有资产流失所引发的纠纷;
(4)其他侵害公共利益所引发的纠纷,如违法、违规收费,对学校周边环境造成精神污染的行为引发的纠纷。
22.简述法院调解的效力。
答:法院调解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效力。这些效力有以下几点:(1)形式上的约束力。(2)实质上的确定力。(3)形成力。(4)执行力。
23.简述当事人申请再审需要符合的条件有哪些?
答: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2)
必须具有法定的再审事由,即事实和理由。
(3)
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4)
应当向管辖法院提出再审申请书等材料。
(5)
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申请再审。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适用回避制度的法定情形。
答: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法定情形是: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近亲属通常是指与审判人员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
(2)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这是指案件处理的结果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法官或其他有关人员的利益。
(3)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其他关系指除上述关系外的、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的足以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
(4)
行为不端。行为不端是指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等情形。
21.简述法院调解的效力。
答:法院调解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效力。这些效力有以下几点:(1)形式上的约束力;(2)
实质上的确定力;(3)
形成力;(4)
执行力。
22.简述民事判决种类有哪些?
答:根据判决所裁决的诉的不同种类或不同性质,可以分为给付判决、确认判决和形成判决。这种划分与诉的种类是一致的。
(1)给付判决。给付判决是在认定原告请求权存在的基础上,判令对方履行义务的判决。
(2)
确认判决。确认判决是单纯确认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判决。
(3)
形成判决。形成判决是指变动现存法律关系的判决。
23.简述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符合的条件有哪些?
答:(1)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2)必须具有法定的再审事由即事实和理由。
(3)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4)应当向管辖法院提出再审申请书等材料。
(5)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申请再审。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属于专属管辖的诉讼有哪些?
答:(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专属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2)因港口作业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专属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3)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7条还对海事诉讼的专属管辖做了规定。
21.简述先于执行的适用范围。
答: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1)迫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2)追索劳动报酬的;
(3)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22.简述起诉的积极条件有哪些?
答:(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3.简述第一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不同有哪些?
答:第一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1)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
(2)程序的任务和目的不同。
(3)审理的方式和期限不同。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上诉提起的条件有哪些?
答:
(1)必须有法定的上诉的对象。(2)必须有法定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3)必须在法定的上诉期内提出上诉。
(4)必须提交上诉状。
21.简述诉的种类。
答:(1)确认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
(2)给付之诉,是指原告向被告主张给付请求权,并要求法院对此做出给付判决的请求。
(3)形成之诉是指原告要求法院变动或消灭一定法律状态(权利、义务关系)的请求。
22.简述法院调解的效力。
答:(1)形式上的约束力;(2)实质上的确定力;
(3)形成力;(4)执行力。
23.简述当事人申请再审需要符合的条件有哪些?
答:(1)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2)必须具有法定的再审事由,即事实和理由。
(3)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4)应当向管辖法院提出再审申请书等材料。
(5)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申请再审。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属于专属管辖的诉讼有哪些?
答:(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专属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2)因港口作业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专属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3)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7条还对海事诉讼的专属管辖做了规定。
21.简述公益诉讼的范围。
答:人们经常提到的民事公益诉讼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因破坏环境导致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
(2)侵害消费者权益所引发的纠纷;
(3)国有资产流失所引发的纠纷;
(4)其他侵害公共利益所引发的纠纷,如违法、违规收费,对学校周边环境造成精神污染的行为引发的纠纷。
22.简述证据合法性的内容有哪些?
答:合法性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1)证据主体合法;
(2)证据形式合法;
(3)证据取得方法合法;(4)证据程序合法。
23.简述第一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不同有哪些?
答:第一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1)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2)程序的任务和目的不同;(3)审理的方式和期限不同。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诉权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1)诉权是当事人平等享有的宪法性权利;
(2)诉权是向法院请求的权利;
(3)行使诉权的主体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准法人组织;
(4)诉权的行使以诉讼行为的实施为外在载体。
21.共同诉讼人的特征有哪些?
答:(1)诉讼主体人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作为诉讼主体的共同诉讼人可以是原告,也可以是被告,或者双方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2)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是同一种类的。
共同诉讼人之间存在着共有法律关系或同种类的法律关系,是共同诉讼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共同诉讼的本质属性。
22.起诉的形式要件有哪些?
答:(1)必须提交起诉状。
书写起诉状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起诉状应记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及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2)必须交纳诉讼费用。
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
23.申请支付令有哪些条件?
答:(1)案件是给付之诉,且债权人请求给付的范围仅限于金钱或有价证券;
(2)请求给付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已经到期且数额确定,并写明请求所根据的事实和证据;
(3)债权人没有对待给付义务;
(4)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简述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1)提起再审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机关或公职人员;
(2)提起再审的客体必须是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
(3)必须由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权的组织作出裁定书。
21.简述裁定管辖的种类和各自的概念。
答:(1)移送管辖。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的制度。
(2)指定管辖。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的方式,指定其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的制度。
(3)管辖权转移。管辖权转移,是指经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者同意,将某个案件的管辖权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下级人民法院,或者由下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上级人民法院的制度。
22.简述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1)法官中立;
(2)当事人地位平等;
(3)当事人参与诉讼程序;(4)程序安定。
23.简述从理论上划分,民事诉讼证据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从理论上划分,民事诉讼证据可以分为:
(1)按照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
(2)按照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系,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3)按照证据是否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出及其所能证明的事实,可以把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1)提起再审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机关或公职人员;
(2)提起再审的客体必须是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
(3)必须由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权的组织作出裁定书。
21.裁定管辖包括哪三种管辖?
答:(1)移送管辖。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的制度。
(2)指定管辖。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的方式,指定其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的制度。
(3)管辖权转移。管辖权转移,是指经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者同意,将某个案件的管辖权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下级人民法院,或者由下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上级人民法院的制度。
22.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1)法官中立;(2)当事人地位平等;(3)当事人参与诉讼程序;(4)程序安定。
23.从理论上划分,民事诉讼证据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1)按照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
(2)按照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系,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3)按照证据是否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出及其所能证明的事实,可以把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合议庭进行审判活动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审判长负责原则。
合议庭在审判长的领导下进行审判活动,合议庭组成后,应当由一名审判员担任审判长。审判长由法院或庭长指定审判人员一人担任;院长或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庭长担任;陪审员不能担任审判长。
(2)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合议庭成员享有同等权利。对案件进行评议或作出决定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共同协商。合议庭组成人员意见不一致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合议庭的决定。
21.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的处分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起诉权。
(2)撤诉权。
(3)请求调解权。
(4)上诉权。
(5)申请再审权。
(6)申请执行权。
22.民事判决种类有哪些?
答:(1)依民事判决的性质,可以分为确认判决、给付判决和变更判决。
(2)依判决内容,可以分为全部判决和部分判决。
(3)依作出民事判决的案件性质,可以分为诉讼案件判决和非讼案件判决。
(4)依双方当事人是否出庭,可以分为对席判决和缺席判决。
(5)依判决的法律效力,可以分为生效判决和未生效判决。
23.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有关规定,可缺席判决的情形有哪些?
答:(1)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2)原告申请撤诉,法院裁定不准撤诉,后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3)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4)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合议庭进行审判活动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合议庭成员地位与权责平等原则。
(2)审判长最后发表评议意见原则。
(3)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4)开庭审理并且评议后作出判决原则。
21.共同诉讼人的特征有哪些?
答:(1)诉讼主体人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作为诉讼主体的共同诉讼人可以是原告,也可以是被告,或者双方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2)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是同一种类的。
共同诉讼人之间存在着共有法律关系或同种类的法律关系,是共同诉讼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共同诉讼的本质属性。
22.起诉的形式要件有哪些?
答:(1)必须提交起诉状。
书写起诉状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起诉状应记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及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2)必须交纳诉讼费用。
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
23.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1)提起再审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机关或公职人员;
(2)提起再审的客体必须是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
(3)必须由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权的组织作出裁定书。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1)法官中立。(2)当事人地位平等。
(3)当事人参与诉讼程序。
(4)程序安定。
21.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答:(1)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
(3)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
(4)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
22.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有关规定,可缺席判决的情形有哪些?
答:(1)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2)原告申请撤诉,法院裁定不准撤诉,后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3)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4)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23.抗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1)抗诉的主体是具有法律监督职能的人民检察院。
(2)抗诉的客体是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
(3)抗诉依法定程序进行。
(4)抗诉的案件应当再审。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民事诉讼证据应具备的条件。
答:(1)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
(3)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
(4)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
21.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答:(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2)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3)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4)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22.宣告公民死亡案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1)必须有公民离开自己的最后住所或居所,下落不明的事实,(2)下落不明须满法定期限;
(3)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宣告死亡的书面申请;
(4)利害关系人应向下落不明人的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宣告死亡的申请。
23.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1)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原则
(2)国家主权原则
(3)适用有关国际条约的原则
(4)司法豁免权原则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起诉状的内容。
答:起诉状的内容:(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等。(2)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3)证据和证据来源。
21.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答: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包括五类:(1)拘传
(2)训诫(3)责令退出法庭(4)罚款(5)拘留
22.抗诉的条件。
答:抗诉的条件。
(1)由有抗诉权的人民检察院提出;
(2)只有出现法定情况,人民检察院才能提出抗诉。①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②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③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④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3)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抗诉状
23.审判监督的特点。
答:审判监督的特点。
(1)审理的对象是生效的法律文书;(2)审理的理由是生效裁判确有错误;
(3)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发生的主体是具有审判监督权的国家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4)没有设置专门的审判程序,不是适用一审程序就是二审程序。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答:(1)书证
(2)物证
(3)视昕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2.简述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区别。
答:(1)参加诉讼的根据不同。前者参加诉讼的根据是对原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后者参加诉讼的根据是对原告被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与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2)诉讼地位不同。前者在诉讼中处于原告的地位;后者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而是和本诉讼的一方当事人站在一起,但又有独立诉讼地位的参加人。
(3)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同。前者享有原告的一切诉讼权利;后者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参加入。
(4)参加诉讼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否参加诉讼由当事人自己决定,法院不得强制;后者可以自己申请参加诉讼,也可以由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
3.简述开庭审理的程序。
答:(1)开庭准备(2)宣布开庭
(3)庭审调查
(4)法庭辩论
(5)法庭辩论后的调解
(6)合议庭评议
(7)宣告判决
4.简述审判监督的特点。
答:(1)审理的对象是生效的法律文书;
(2)审理的理由是生效裁判确有错误;
(3)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发生的主体是具有审判监督权的国家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没有设置专门的审判程序,不是适用一审程序就是二审程序。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民事诉讼中平等原则的含义。
答:(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2)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平等。(3)双方当事人拥有同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4)双方当事人承担的诉讼义务平等。
2.简述民事送达的方式。
答:(1)直接送达。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给受送达人签收。
(2)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无理由拒绝签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放置于受送达人的住所视为送达的方式。
(3)委托送达。人民法院直接送达有困难时,委托其他法院代为送达的方式。
(4)邮寄送达和转交送达。邮寄送达是人民法院将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通过邮局以挂号信的形式,邮寄给受送达人。转交送达是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交给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代收后转交给受送达人。
(5)公告送达。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采用上述方法无法送达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
3.简述民事诉讼证据应具备的条件。
答:(1)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
(3)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
(4)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
4.简述起诉的要件。
答:形式要件包括:(1)必须提交起诉状。
(2)必须交纳诉讼费用。
实质要件包括:(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抗诉的条件。
答:(1)由有抗诉权的人民检察院提出;
(2)只有出现法定情况,人民检察院才能提出抗诉。①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②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③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④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3)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抗诉权。
2.什么是法院调解?法院调解的原则有哪些?
答: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法院调解的原则包括:
(1)自愿原则。自愿原则包含程序上的自愿(即双方当事人自愿申请以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或者双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以调解方式解决争议)租实体上的自愿(即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
(2)真实原则。要求人民法院查清当事人双方争议的基本法律关系。
(3)合法原则。一是程序合法,依法定程序进行;二实体合法,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定规定。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起诉的实质条件。
答:(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
答:(1)申请再审的主体是依法享有申请再审权的公民、法人和准法人组织。
(2)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错误。
(3)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有法定事由的。
(4)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再审。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哪些案件可以不公开审判?
答: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活动,除合议庭评议外,依法向社会公开的制度。
不公开审判的案件包括以下几种:(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3)离婚案件。(4)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2.原告和被告具有的特殊法律特征。
答:原告和被告具有的特殊法律特征。
(1)原告是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2)被告是被人民法院传唤应诉的人;
(3)原告与被告处于相对的地位。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
答:(1)诉讼主体不同
民事诉讼的主体是公民、法人、准法人组织的原告、被告、第三人,他们诉讼地位平等,诉讼权利义务对等,在不同的个案中,可以位置互换,以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同和提起诉讼的先后为准。
行政诉讼主体的位置是固定的,都是以行政管理的相对人为原告,以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主体为被告,位置不得转换。行政诉讼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是有区别的,被告人往往占有优势。
(2)诉讼客体不同
民事诉讼的诉讼客体是诉讼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当事人之间要求人民法院确认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诉讼的客体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时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对此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才引起行政诉讼。
(3)某些程序、制度不同
在程序方面,民事诉讼法在普通程序之外,还规定了简易程序,凡能够调解的均应进行调解。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和质量,还规定了调解制度。
在行政诉讼中,既未规定简易程序,也未规定调解制度。
(4)举证责任的规定不同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争议的事实不清,真伪不明时,一般由原告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在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法规定,由被告即行政主体承担举证责任,提供证明材料证明自己的具体行政行为正确且有法律依据。
(5)提供证据的时间不同
在民事诉讼进行中,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之前,当事人都可提供证明材料,支持自己的主张,这是从尊重当事人诉讼地位而作出的规定。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要求当事人遵守自行约定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但是,法律的规定并未改变。
在行政诉讼中,由于被告的特殊地位,人民法院不支持被告及其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自行收集自行收集证据,在特殊情况下,被告经人民法院准许,才可以补充相关的证据。
2.简述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三种情况。
答: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三种情况: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本院作出得以生效的裁判、调解书确有错误,需要再审的,可提起再审程序。
(2)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生效的裁判、调解书发现有错误,需要再审的程序。
(3)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生效的裁判、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提起再审程序。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起诉的条件。
答:(1)形式要件、首先,必须提交起诉状。
其次,必须交纳诉讼费用。
(2)实质要件
首先,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其次,有明确的被告。
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实施、理由。
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的区别。
答:(1)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第一审程序发生是基于当事人行使起诉权。第二审程序的发生是给予当事人行使上诉权。
(2)审理的对象不同。第一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针对原告、被告双方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一审裁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3)适用程序不同。第一审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既可适用普通程序,也可适用简易程序,并且必须开庭审理,不能径行判决。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对事实清楚、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上诉案件,可以径行判决。
(4)裁判的效力不同。第一审判决和准许上诉的裁定,在上诉期间内不发生法律效力;按照二审程序所作的裁判,一经宣告和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是不准上诉的终局裁判。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级别管辖?什么是地域管辖?
答:级别管辖,就是指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地域管辖,就是指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的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2.构成民事诉讼证据的条件是什么?
答:构成民事诉讼证据的条件是:(1)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2)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3)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4)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
五、案例分析题库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某市久石服装厂位于甲区,计划在乙区新建厂区。通过招标与中标程序,与奇骏建筑公司(注册地在丙区)在丁区签订了建筑工程合同。在建筑过程中双方发生了纠纷,久石服装厂欲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
问:久石服装厂应向何地法院起诉?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久石服装厂应向丙区法院或乙区法院起诉。(5分)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丙区)或者合同履行地(乙区)人民法院管辖。(5分)
25.久石服装厂与黄石商贸公司签订了一份供货合同,合同约定如果发生争议,先提交某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在供货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久石服装厂首先向约定的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黄石商贸公司却向某法院起诉。
问:某法院是否受理黄石商贸公司的起诉?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某法院不予受理黄石商贸公司的起诉。(5分)
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5分)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4.姚某与杨某因合伙经营零售批发业而发生纠纷,2015年姚某向法院起诉要求退回自己出资的46万元,且要求获得合伙经营所得利润中的17万元。在诉讼过程中,法院经姚某的要求,向杨某提出调解,杨某表示同意,但法院进行调解的当天杨某有事,而让其妻刘氏到法院,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时,姚某签收了调解书。杨某则表示只同意部分调解内容,拒绝签收,送达人员把该调解书放在杨某家,送达回证上记载为留置送达02个月后姚某以杨某不履行调解协议为由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问题:
(1)法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有何不妥之处?为什么?
答:法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该调解的不妥之处:未核实参加调解的委托代理人是否经委托人特别授权。法院调解必须当事人本人自愿,依据《民事诉讼法》第96条的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47条规定,人民法院调解案件时,当事人不能出庭的,经其特别授权,可由其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可由委托代理人签名。本案刘氏未经特别授权,不能以夫妻身份全权代理。
(2)送达人员将调解书留置送达杨某是否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送达人员将调解书留置送达杨某不合法。因为调解书不适用留置送达。调解书只有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签收才具有法律效力。本案对调解书用留置送达是错误的,调解书只有一方签收不具有法律效力。
(3)法院应当如何处理以上程序才正确?
答:为纠正错误,法院应当做如下处理:(1)应当告知姚某原调解书未生效;(2)根据情况再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及时判决。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甲地甲公司向乙地乙公司购买猕猴桃100吨,履行地点在丁地,价格300万元,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提供担保,丙地丙公司应甲的要求为其债务提供连带保证责任。乙公司在丁地交付货物后,甲公司未能按约付款,丙公司也拒不承担保证责任。
问:现在乙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和丙承担责任,它应当向何地人民法院起诉?如果乙公司只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则其应当向何地法院起诉?
答:(1)乙公司起诉甲公司和丙公司承担责任,可以向甲地(甲公司住所地)或者丁地(合同履行地点)人民法院起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中相对于丙公司的担保合同,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被称为主合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应当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本案中,甲地是甲公司的住所地,丁地是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点且乙公司已履行交货义务。
(2)乙公司只起诉丙公司承担责任,则应该向丙地(丙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合同发生纠纷,债权人向担保人主张权利的,应当由担保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辖。本案中,丙地是丙公司的住所地。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4.赵四与张大因合伙经营一家餐厅,后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纠纷,2017年赵四向法院起诉要求退回自己出资的26万元,且分成合伙经营所得利润7万元。在诉讼过程中,法院经赵四的要求,向张大提出调解,张大表示同意,但法院进行调解的当天张大有事,而让其妻刘氏到法院,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时,赵四签收了调解书。张大则表示只同意部分调解内容,拒绝签收,送达人员把该调解书放在张大家,送达回证上记载为留置送达。2个月后赵四以张大不履行调解协议为由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请回答:(1)法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有何不妥之处?为什么?
答:法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该调解的不妥之处:未核实参加调解的委托代理人是否经委托人特别授权。法院调解必须当事人本人自愿,依据<民事诉讼法》第88条的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民诉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调解案件时,当事人不能出庭的,经其特别授权,可由其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可由委托代理人签名。本案刘氏未经特别授权,不能以夫妻身份全权代理。
(2)送达人员将调解书留置送达张大是否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送达人员将调解书留置送达张大不合法。因为调解书不适用留置送达。调解书只有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签收才具有法律效力。本案对调解书用留置送达是错误的,调解书只有一方签收不具有法律效力。
(3)法院应当如何处理以上程序才正确?
答:为纠正错误,法院应当做如下处理:①应当告知赵四原调解书未生效;②根据情况再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及时判决。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某市美美服装厂位于甲区,计划在乙区新建厂区。通过招标与中标程序,与大新建筑公司(注册地在丙区)在丁区签订了建筑工程合同。在建筑过程中双方发生了纠纷,美美服装厂欲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
问:美美服装厂应向何地法院起诉?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美美服装厂应向丙区法院或乙区法院起诉。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丙区)或者合同履行地(乙区)人民法院管辖。
25.美美服装厂与丽丽商城签订了一份供货合同,合同约定如果发生争议,先提交某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在供货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美美服装厂首先向约定的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丽丽商城却向某法院起诉。
问:某法院是否受理丽丽商城的起诉?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某法院不予受理丽丽商城的起诉。
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4.甲与乙为合法夫妻,两人于2006年结婚,甲2016年又与丙登记结婚。后由于甲受贿被有关机关查处,在侦查过程中,查出了甲重婚的情形。丙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宣告其与甲的婚姻无效,并分割双方共同居住期间的财产。
问:乙得知此诉后可以向人民法院要求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吗?为什么?
答:乙不能以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因为乙对甲丙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即离婚诉讼不存在独立的请求权。
25.刘某和张某因合伙经营一家饭店发生争议,刘某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伙合同。县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被告张某不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被告的上诉,指定本院审判员沈某处理此案。沈某经过调查审理,判决维持原判。
问: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处理在程序上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审判员沈某一人审理此案,在程序上是不正确的。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甲地甲公司向乙地乙公司购买钢材100吨,履行地点在丁地,价格100万元。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提供担保,丙地丙公司应甲的要求为其债务提供连带保证责任。乙公司在丁地交付货物后,甲公司未能按约付款,丙公司也拒不承担保证责任。
问:现在乙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和丙承担责任,它应当向何地人民法院起诉?如果乙公司只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则其应当向何地法院起诉?
答:(1)乙公司起诉甲公司和丙公司承担责任,可以向甲地(甲公司住所地)或者丁地(合同履行地点)人民法院起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中相对于丙公司的担保合同,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被称为主合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应当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本案中,甲地是甲公司的住所地,丁地是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点且乙公司已履行交货义务。
(2)乙公司只起诉丙公司承担责任,则应该向丙地(丙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合同发生纠纷,债权人向担保人主张权利的,应当由担保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辖。本案中,丙地是丙公司的住所地。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4.张某(居住在甲市A区)在甲市B区开了一家饭馆,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所登记的业主是李某(居住在甲市C区)。一天中午,一名顾客就餐时,因饭馆提供的玻璃水杯爆裂了而烫伤。双方协商不成,顾客遂提起诉讼。
请回答:
(1)顾客应以谁为被告?理由是什么?
答:顾客应当以张某、李某为共同被告。
我国法律规定,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
(2)哪些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答:甲市A区、甲市B区、甲市C区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甲市B区)或者被告住所地(甲市A区、甲市C区)人民法院管辖。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甲与乙为合法夫妻,两人于
2006
年结婚,甲
2016
年又与丙登记结婚。后由于甲受贿被有关机关查处,在侦查过程中,查出了甲重婚的情形。丙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宣告其与甲的婚姻无效,并分割双方共同居住期间的财产。
问:乙得知此诉后可以向人民法院要求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吗?为什么?
答:乙不能以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因为乙对甲丙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即离婚诉讼不存在独立的请求权。
25.刘某和张某因合伙经营一家饭店发生争议,刘某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伙合同。县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被告张某不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被告的上诉,指定本院审判员沈某处理此案。沈某经过调查审理,判决维持原判。
问: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处理在程序上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审判员沈某一人审理此案,在程序上是不正确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4.吴某与程某因合伙经营零售批发业而发生纠纷,2011
年吴某向法院起诉要求退回自己出资的26
万元,且分成合伙经营所得利润
万元。在诉讼过程中,法院经吴某的要求,向程某提出调解,程某表示同意,但法院进行调解的当天程某有事,而让其妻刘氏到法院,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时,吴某签收了调解书。程某则表示只同意部分调解内容,拒绝签收,送达人员把该调解书放在程某家,送达回证上记载为留置送达。2个月后吴某以程某不履行调解协议为由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请回答:
(1)法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有何不妥之处?为什么?
答:法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该调解的不妥之处:未核实参加调解的委托代理人是否经委托人特别授权。法院调解必须当事人本人自愿,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人民法院调解案件时,当事人不能出庭的,经其特别授权,可由其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可由委托代理人签名。本案刘氏未经特别授权,不能以夫妻身份全权代理。
(2)
送达人员将调解书留置送达程某是否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送达人员将调解书留置送达程某不合法。因为调解书不适用留置送达。调解书只有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签收才具有法律效力。本案对调解书用留置送达是错误的,调解书只有一方签收不具有法律效力。
(3)
法院应当如何处理以上程序才正确?
答:为纠正错误,法院应当做如下处理:①应当告知吴某.原调解书未生效
;②根据情况再进行调解,调解元效的及时判决。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某案原告在一审诉讼中主张被告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但未主张被告承担违约金。一审判决作出后,原告对该判决提起了上诉,主张一审被告承担违约金,二审法院对违约金作出判决。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对二审关于违约金的判决不服,现该当事人准备申请再审。
问:本案的诉讼标的是什么?
答:本案的诉讼标的是违约责任请求。
在本案中,因为违约金请求与违约责任请求是两个不同的实体请求,在一审中,原告仅主张违约责任,该案就只有一个诉讼标的。法院的审理和裁判也就只能针对该诉讼标的。由于原告并没有在一审主张违约金,上诉后也不能在第二审提出违约金请求,因为第二审是不能提出新的诉讼请求的,否则成为第一审。对于违约金请求,当事人可以另行起诉予以主张。
25.美美服装厂与丽丽商城签订了一份供货合同,合同约定如果发生争议,先提交某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在供货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美美服装厂首先向约定的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丽丽商城却向某法院起诉。
问:某法院是否受理丽丽商城的起诉?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某法院不予受理丽丽商城的起诉。
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4.李某将自己的一套两居室房屋租赁给宋某,租期3年。现租期已过,李某要求宋某迁出,收回房屋自用,但宋某迟迟不退还房屋。无奈之下,李某向本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
问:本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否应受理此案?为什么?
答:本市中级人民法院不应受理此案。本案属于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25.刘某和张某因合伙经营一家饭店发生争议,刘某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伙合同。县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被告张某不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被告的上诉,指定本院审判员沈某处理此案。沈某经过调查审理,判决维持原判。
问: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处理在程序上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审判员沈某一人审理此案,在程序上是不正确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甲(居住在A区)在B区开了一家饭馆,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所登记的业主是乙(居住在C区)。一天中午,一名顾客就餐时,因饭馆提供的玻璃水杯爆裂了而烫伤。双方协商不成,顾客遂提起诉讼。
请回答:
(1)顾客应以谁为被告?理由是什么?
答:顾客应当以甲、乙为共同被告。
我国法律规定,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I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
(2)哪些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答:A区、B区、C区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B区)或者被告住所地(A区、C区)人民法院管辖。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4.某市美美服装厂位于甲区,计划在乙区新建厂区。通过招标与中标程序,与大新建筑公司(注册地在丙区)在丁区签订了建筑工程合同。在建筑过程中双方发生了纠纷,美美服装厂欲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
问:美美服装厂应向何地法院起诉?
答:美美服装厂应向丙区法院或乙区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法》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丙区)或者合同履行地(乙区)人民法院管辖。
25.美美服装厂与丽丽商城签订了一份供货合同,合同约定如果发生争议,先提交某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在供货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美美服装厂首先向约定的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丽丽商城却向某法院起诉。
问:某法院是否受理丽丽商城的起诉?
答:某法院不予受理丽丽商城的起诉。
《仲裁法》规定,当事入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甲(居住在A区)在B区开了一家饭馆,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所登记的业主是乙(居住在C区)。一天中午,一名顾客就餐时,因饭馆提供的玻璃水杯爆裂了而烫伤。双方协商不成,顾客遂提起诉讼。
请回答:
(1)顾客应以谁为被告?
答:顾客应当以甲、乙为共同被告。
我国法律规定,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
(2)哪些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答:A区、B区、C区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B区)或者被告住所地(A区、C区)人民法院管辖。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4.甲(居住在A区)在B区开了一家饭馆,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所登记的业主是乙(居住在C区)。一天中午,一名顾客就餐时,因饭馆提供的玻璃水杯爆裂了而烫伤。双方协商不成,顾客遂提起诉讼。
问:(1)顾客应以谁为被告?
答:(1)顾客应当以甲、乙为共同被告。
我国法律规定,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
(2)哪些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答:A区、B区、C区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B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A区、C区)人民法院管辖。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李某将自己的一套两居室房屋租赁给宋某,租期3年。现租期已过,李某要求宋某迁出,收回房屋自用,但宋某迟迟不退还房屋。无奈之下,李某向本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
问:本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否应受理此案?为什么?
答:本市中级人民法院不应受理此案。本案属于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1)重大涉外案件;(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25.刘某和张某因合伙经营一家饭店发生争议,刘某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伙合同。县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被告张某不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被告的上诉,指定本院审判员沈某处理此案。沈某经过调查审理,判决维持原判。
问: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处理在程序上是否正确?
答: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审判员沈某一人审理此案,在程序上是不正确的。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4.某市美美服装厂位于甲区,计划在乙区新建厂区。通过招标与中标程序,与大新建筑公司(注册地在丙区)在丁区签订了建筑工程合同。在建筑过程中双方因合同发生了纠纷,美美服装厂欲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
问:美美服装厂应向何地法院起诉?
答:美美服装厂应向丙区法院或乙区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法》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丙区)或者合同履行地(乙区)人民法院管辖。
25.美美服装厂与丽丽商城签订了一份供货合同,合同约定如果发生争议,先提交某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在供货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美美服装厂首先向约定的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丽丽商城却向某法院起诉。
问:某法院是否受理丽丽商城的起诉?
答:某法院不予受理丽丽商城的起诉。
《仲裁法》规定,当事入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刘某家住甲区,向家住乙区的朋友张某借款20万元,家住丙区的赵某为刘某担保,三者在刘某家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并实际交付现金,合同中注明赵某承担一般保证责任。后刘某因股市严重亏损,到期未能偿还张某的钱款。现张某就该借款纠纷向法院起诉。
问:
(1)在本案中,张某可否首先单独将赵某作为被告?为什么?
答:本案中,张某应该首先将刘某作为被告起诉,不能首先单独将赵某作为被告。
因为在该借款合同关系中,刘某与张某是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人,因此张某可单独将刘某作为被告提起诉讼;合同中注明赵某承担一般保证责任,刘某不能首先单独将赵某作为被告。
(2)哪个人民法院对本案依法享有管辖权?为什么?
答:具有管辖权的应该是甲区人民法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应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4.嘉明,男,34岁,居住在河南洛阳市甲区,从事汽车维修,其所开的汽车维修站位于河南洛阳市乙区。该维修站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所登记的业主是其表弟凯明,凯明居住在洛阳市丙区,但凯明实际上并不经营这家汽车维修站。嘉明雇佣了一个汽车修理工秦乐,秦乐常年居住在洛阳市丁区。秦乐为客户柳平(家住洛阳市戊区)修理汽车。修好后,秦乐按照工作程序要求在修理站内试开时,不慎汽车起火,造成发动机损坏,秦乐自己没有受伤。相关各方就如何赔偿该汽车损失发生纠纷,未能达成协议。现柳平向法院起诉。
问:(1)柳平应以谁为被告?
答:(1)柳平应当以嘉明、凯明为共同被告。
因为汽车修理站的实际经营者是嘉明,而真正的业主是凯明,柳平在本诉讼中有权分别向嘉明和凯明申请诉讼权利,即可以将嘉明和凯明作为共同被告(共同诉讼人)。
(2)哪些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答:洛阳市的甲区、乙区、丙区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若出现了管辖争议,在管辖权争议未解决之前,其中一个享有管辖权的法院对案件就作出了判决,对此判决及判决所涉及的案件应如何处理?
答:当事人可以上诉,由二审法院审理。
当事人不上诉,判决生效。
如果发现判决有错误,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处理。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2006年,位于天津海河区的甲公司和位于河北唐山丰润区乙公司在北京西城区订立了一份钢材供销合同。合同约定:“运输方式:由甲公司代办托运;履行地点:甲公司在北京石景山区的仓库。”甲公司依约履行了合同,乙公司尚欠甲公司200万元的货款。两个月后,乙公司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大幅度降价处理钢材”的广告。同时,着手准备分立为两个公司。为此,甲公司以乙公司的行为影响货款的偿还和乙公司即将分立为由,向天津海河区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要求冻结乙公司银行存款200万元,同时提供了同等数额的资金担保。人民法院审查以后依法作出了冻结存款的裁定。后由于乙公司向该法院提供了同等数额的财产担保,法院依法作出解除冻结的裁定。后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中,被告乙公司反诉要求原告甲公司承担由于其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问:(1)哪个法院对于本案有管辖权?为什么?
答:(1)河北唐山丰润区人民法院、北京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本案中,河北唐山丰润区是被告人乙公司所在地,北京石景山区是双方约定的合同履行地。
(2)如果乙公司提出管辖权异议应当在何时间提出?
答: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3)甲公司能否在诉前申请财产保全?
答:甲公司可以在诉前申请诉讼保全。甲公司提出保全符合诉前保全的实质要件,即情况紧急,如果等到起诉后申请财产保全,由于相对人的主观原因会导致甲公司利益受损,同时会影响将来判决的执行。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居住在北京朝阳区的甲从事电器修理业,其所开的电器修理铺位于北京西城区。该电器修理铺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所登记的业主是其兄乙(居住北京海淀区),乙实际上并不经营电器修理。甲雇佣的修理工丙(常年居住在北京石景山区),为客户丁(居住在北京东城区)修理一台电视机。修好后,丙按照工作程序要求在电器修理铺前试看时,不慎电视机爆炸,造成电视机报废,丙自己没有受伤。相关各方就如何赔偿该电视机损失发生纠纷,未能达成协议。现丁向法院起诉。
问:
1.丁应以谁为被告?
答:丁应当以甲、乙为共同被告。因为电器修理铺的实际经营者是甲,而真正的业主是乙,丁在本诉讼中有权分别向甲和乙中请诉讼权利,即可以将甲和乙作为共同被告(共同诉讼人)。
2.哪些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答:朝阳区、海淀区、西城区法院都有管辖权。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若出现了管辖争议,在管辖权争议未解决之前,其中一个享有管辖权的法院对案件就作出了判决,对此判决及判决所涉及的案件应如何处理?
答:当事人可以上诉,由二审法院审理。当事人不上诉,判决生效。
如果发现判决有错误,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处理。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位于北京海淀区的甲公司与位于朝阳区的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乙承建甲公司位于西城区的新办公楼,合同中未约定仲裁条款。新办公楼施工过程中,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工程增加工作量、工程进度款等问题发生争议。双方在交涉过程中通过电子邮件约定将争议提交某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其后甲公司考虑到多种因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解除合同。
问题:
1.何地法院对本案具有诉讼管辖权?
答:朝阳区法院和西城区法院具有管辖权。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2.假设本案起诉前双方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争议,可以通过何种途径加以解决?
答: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甲与乙分别出资60万元和240万元共同设立初晓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初晓公司),由乙任:执行董事并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甲任监事。乙同时为其个人投资的西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霄。南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欠大地公司货款50万元未还?乙与大地公司达成协议约定:若3个月后仍不能还款,乙将其在初晓公司的股权转让20%给大地公司,并表示愿就此设质,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届期,西南公司未还款,大地公司请求乙履行协议,乙以“此事尚未与股东甲商量,为由搪塞,大地公司遂拟通过诉讼来解决问题。
西南公司需要租用仓库,乙擅自决定将初晓公司的一处房屋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西南公司。
乙的好友丙因向某银行借款需要担保,找到乙。乙以初晓公司的名义向该银行出具了一份保函,允诺若到期丙不能还款则由初晓公司负责清偿,该银行接受了保函且未提出异议。甲知悉上述情况后,向乙提议召开一次股东会以解决问题,乙以业务太忙为由迟迟未答应开会。
公司成立三年,一次红利也未分过,目前亏损严重。甲向乙提出解散公司,但乙不同意。甲决定转让股权,退出公司,但一时未找到受让人。
问题:
1.大地公司如想通过诉讼解决与西南公司之间的纠纷,应提出哪些诉讼请求?
答:(1)请求西南公司清偿货款本金与利息;
(2)请求西南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请求行使股权质权(或权利质权)。
2.大地公司如想实现股权质权,需要证明哪些事实?
答:(1)证明其与乙签订了股权质押合同;
(2)证明股权质押已经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登记。
3.针对乙将初晓公司的房屋低价出租给西南公司的行为,甲可以采取什么法律措施?
答:甲可以为公司利益直接向法院提起股东派生(代表)诉讼。
4.乙以初晓公司的名义单方向某银行出具的保函的性质和效力如何?为什么?
答:该保函具有保证合同的性质,保证合同有效。乙虽然未经股东会同意为银行担保,侵犯了公司利益,但其行为构成表见代理。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案情介绍:家住某市甲区的赵某某(甲方)与家住乙区的王某某(乙方)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王某某将位于丙区的一处380平方米的二层楼租给赵某某经营饭馆。合同中除约定了有关租赁事项外,还约定:“甲方租赁过程中如决定购买该房,按每平方米4000元的价格购买,具体事项另行赵某某的饭馆开张后生意兴隆,遂决定将租赁的房屋买下长期经营。但因房价上涨,王某某不同意出卖。赵某某将房价款l50万元办理提存公证,王某某仍不同意出卖。后王某某以每平方米4500元的价格与新叶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赵某某为阻止王某某与新叶公司成交,向丙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认定租赁合同中的买卖条款有效并判决王某某履行协助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的义务。
法院受理后,王某某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审查后发出驳回通知书。一审法院经审理认定,原被告之间构成了预约合同关系,但尚不构成买卖关系,故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赵某某不服提出上诉。
问题:
1.本案诉讼过程中法院的何种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答:法院用通知书驳回管辖权异议错误,应当使用裁定书。
2.如果赵某某与王某某一审诉讼之前或一审诉讼期间,新叶公司就其与王某某之间的买卖合同申请仲裁,请求确认合同有效并请求履行,赵某某可否参加仲裁程序,主张自己具有优先购买权?为什么?
答:否能。仲裁程序中没有第三人,赵某某进入仲裁程序没有仲裁协议作为根据。
3.如果本案二审法院判决赵某某胜诉,赵某某申请执行,新叶公司能否申请再审?为什么?新叶公司能否提出执行异议?为什么?
答:不能申请再审,因为新叶公司不是诉讼当事人,可以提出执行异议。案外人可以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
4.赵某某在起诉前为了阻止王某某与新叶公司成交,可申请法院采取何种法律手段?法院准许其申请应当具备何种条件?法院应当如何准许和执行?
答:可申请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条件是赵某某应当提供担保。法院准许必须在48个小时内作出裁定,立即开始执行。
5.如果二审维持原掣,此后赵某某与王某某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了按每平方米2500元价格卖房的合同。该买卖合同是否构成执行和解?为什么?法院是否应当予以干预?为什么?
答:不构成执行和解,因为判决没有执行内容,该合同不导致停止执行、恢复执行等程序问题;法院不干预,该合同是当事人之间与判决履行和执行无关的新的民事行为。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甲向某基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偿还甲10万元的债务。某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甲申请诉讼保全。并于组成合议庭后5日告知当事人。
请问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1)某基层人民法院通知原告甲必须提出诉讼保全是不对的,是否申请诉讼保全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应由当事人决定,法院不得任意干涉。
(2)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甲于某日在商场与乙发生纠纷,将乙打伤,同时损坏了商场的商品。其后,商场向所在地某基层法院起诉,要求甲赔偿商品。某基层法院听说甲还打伤了乙,遂将乙追加为共同原告。乙提出只愿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但法院不允许。
请问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1)不应将乙追加为共同原告。这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侵害人身权利和侵害财产权利的案件,乙是否起诉,应由乙自己决定,这是乙的诉讼权利。
(2)乙愿意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是正确的,也是他的权利,应当鼓励,某基层人民法院不允许是错误的。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甲与乙产生纠纷诉诸某基层人民法院,法院收到原告起诉状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第10天通知当事人立案了,第15天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
请问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1)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7日内立案。10日超过了立案期限。
(2)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在本案中法院最迟应该在12日内送达起诉状。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甲因生活困难,于2000年3月将祖传房屋5间卖给了乙。二年后,乙将其中的2间卖给了丙。丙在翻盖时,挖出了清代文物一件,于2002年8月已八万元人民币卖给了丁。乙闻讯后于2004年1月向丙索要价款,说该文物系其父所藏。甲在丙卖出时知道于2004年9月向丁索要文物,说该文物系其祖父所藏。甲乙索要无结果,分别向被告住所地的X市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乙的起诉,驳回了甲的起诉。其后在案件审理中,市文物管理局以该文物应收归国有为理由,向X市人民法院发出公函,索要该文物由其收藏展出。
请问甲乙丙丁和市文物局的诉讼地位如何?并说明理由。
答:本案例的分析要点包括:
1.乙是原告,丙是被告,X市人民法院立案审理是正确的,因他们之间有民亭争议,而且乙的起诉未超过诉讼时效。
2.X市人民法院驳回甲的起诉也是正确的,因已超过诉讼时效,丙于2002年6月将挖出的文物卖给了丁,而甲是在2004年9月才起诉的。
3.X市文物管理局只以公函形式向X市人民法院索要丙挖出的文物,是一般的行政行为,不是起诉的诉讼行为,不具有诉讼地位。
补充:
刘三、刘四是两兄弟,并已各自成家多年,共同居住在祖上留下的四间平房里。去年刘四分得一套两居室的楼房,刘四一家将新房装修后,准备给儿子结婚用。刘三认为刘四已分得新房就应当搬走,因为父母去世时,弟刘四未尽养老送终的义务。父亲临终时说这四间房屋今后由刘三继承,刘四可以继承家传的字画。
当刘三提出让刘四搬走时,刘四不同意,故刘三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这四间房屋归其所有,并要求判令刘四腾走。刘四在答辩中称刘三已继承了父亲遗留的几个古董,就不应当再有继承该四间房了,要求人民法院将这四间房归其所有,并且要求刘三腾房。
在诉讼进行中,刘三、刘四的叔叔刘恩义向人民法院主张这四间房应归其所有,并向人民法院出示了其兄留下的遗嘱。但本案在开庭审理时,刘四因争执激烈,气冲大脑,突发脑溢血死亡。刘三见其弟已死亡,遂向人民法院提出撤诉。
问:
(1)在本案诉讼中,刘三、刘四、刘恩义各处于什么样的诉讼地位?并说明理由。
答:刘三为原告,刘四为被告,刘恩义为第三人。刘三提起诉讼,是原告;刘四是被诉称侵犯了原告权益而由法院通知应诉的人,是被告。刘恩义认为对原、被告双方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而主张权利,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刘四死后,诉讼程序应如何进行?
答:刘四死后,如果有继承人,法院应裁定中止诉讼,通知其继承人参加诉讼,刘四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对其继承人有效;如果没有继承人,应裁定终止诉讼。
(3)刘三撤诉应经过什么程序?
答:刘三撤诉,应提出撤诉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21.居住在甲市A区的马小明从事汽车修理业,其所开的汽车修理铺在甲市C区。该汽车修理铺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所登记的业主是其兄马大明(居住在甲市B区),马大明实际上并不经营汽车修理。马小明为了承揽更多的业务,与乡办集体企业卓展汽车修理厂(位于甲市L县)签订了协议,约定马小明的汽车修理铺可以以卓展汽车修理厂的名义从事汽车修理业务,马小明每年向卓展汽车修理厂交管理费2万元。2001年1月,马小明雇佣的修理工钱财旺(长年住在甲市D区),为客户吴大雄(居住甲市E区)修理1辆捷达车。修好后,钱财旺按照工作程序要求在汽车修理铺前试车时,不慎将车撞到一棵大树上,造成汽车报废,钱财旺自己没有受伤。相关各方就如何赔偿该汽车损失发生纠纷,未能达成协议。现吴大雄拟向法院起诉。
问题:
(1)吴大雄应以谁为被告?
答:吴大雄应以马小明、马大明和卓展汽车修理厂为被告。
(2)哪些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答:甲市A区、B区、C区、L县的法院有管辖权。
(3)就此同一纠纷,若吴大雄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应如何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答:若吴大雄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都提起诉讼,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
(4)若有管辖权的法院之间就本案管辖权问题发生了争议,应如何确定管辖法院?
答: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由它们的共同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5)若在管辖权争议未解决之前,其中一享有管辖权的法院对案件就作出了判决,对此判决及判决所涉及的案件应如何处理?
答:上级人民法院应当以违反程序为由撤销其判决,并将案件移送或者指定其人民法院审理,或者由自己提审。
22.刘某和张某因合伙经营一家饭店发生争议,刘某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伙合同。县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被告张某不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被告的上诉,指定本院审判员沈某处理此案。沈某经过调查审理,判决维持原判。
问: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处理在程序上是否正确?
答:(1)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审判员沈某一人审理此案,在程序上是不正确的。
(2)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
第五篇:「最新」国开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
[最新]国开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7月14日,涵盖了2008年7月至2021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题库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B)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B.君主立宪政体
2.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AD)为特征。A.组织的多元化D.社会权力的多中心
3.(D)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D.亨廷顿
4.影响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的因素有(全选)。A.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B.民族关系C.文化传统D.历史状况
5.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D.葛兰西
6.(C)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C.现实主义
7.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BCD)。B.青年组织C.工会D.妇女组织
8.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BD)。A.权威B.平等D.自治
9.马克思主义分析(AC),为我们确定政治发展的含义提供了指南。A.国家类型历史演变的方法论C.社会发展
10.古希腊时期的(AB)等人都把民主视为“暴民政治”或“愚民政治”。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A.政治哲
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
2.政治权力具有(ABCD)的特性。A.权威性与强制性B.扩张性C.排他性D.支配性
3.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C)政党的典型。C.单位化
4.(A)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A.布坎南
5.民主的限度包括(ACD)。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6.(A)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A.理想主义
7.(B)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B.孟德斯鸠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D.参政党
9.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A.平等选举原则B.直接选举原则C.间接选举原则D.普遍选举原则
10.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B),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B.中产阶级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ABCD)。A.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B.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C.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D.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D)。D.政治改革
3.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官本位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权力本位
4.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AC)。A.自由权C.公民权
5.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D)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的一个群体。C.政治D.道德
6.(D)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D.亨廷顿
7.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C)。C.马克斯·韦伯
8.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C)政党的典型。C.单位化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B.组织政府的手段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10.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D)的观点,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D.亚里士多德
2.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B.权力研究途径
3.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D)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D.普选权
4.人们把古希腊(A)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A.柏拉图
5.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BD)。A.权力制约原则B.法治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
6.(B)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B.孟德斯鸠
7.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B.儒家
8.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D.葛兰西
9.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A.平等选举原则B.直接选举原则C.间接选举原则D.普遍选举原则
10.民主的限度包括(ACD)。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B),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B.中产阶级
2.一般来讲,(A)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A.社会监督
3.(A)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A.罗尔斯
4.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ABCD)。A.受教育权利B.健康C.选择职业D.保持最低生活标准
5.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D.国家
6.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BD)。A.权威B.平等D.自治
7.作为萌芽形态的选举制度产生于(A)社会。A.奴隶制
8.在目前的政治研究中,人们一般把政治社团组织分为(ABD)。A.制度性团体B.协会性团体D.社会性团体
9.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C)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C.奖酬方式
10.“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主要的研究方法是(ABC)。A.经验主义B.实证主义C.科学主义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B)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B.君主立宪政体
2.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官本位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权力本位
3.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ABCD)。A.合法示威抗议B.政变C.恐怖活动D.司法诉讼
4.马克思主义对于(D)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D.政治参与
5.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ABCD)。A.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B.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C.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D.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ABC)。A.城市国家的观念B.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论
7.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A)。A.多党制
8.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ABCD),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A.宽容B.不要期望过高C.自立D.多元化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一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D.葛兰西
10.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B.组织政府的手段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集道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A)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A.布坎南
2.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ABCD),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A.宽容B.不要期望过高C.自立D.多元化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B.合作C.伙伴关系D.协商
4.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ABCD)。A.经济分析方法B.历史研究方法C.利益分析方法D.阶级分析方法
5.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C)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C.奖酬方式
6.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BCD)体现了法治原则。A.司法独立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7.一般来讲,(A)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A.社会监督
8.(ABC)采用多数代表制计算选票方法。A.美国B.法国C.英国
9.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BD)。A.权威B.平等D.自治
10.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D)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D.儒家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C)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C.现实主义
2.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全选)体现了法治原则。A.司法独立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3.一般来讲,(A)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A.社会监督
4.影响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的因素有(全选)。A.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B.民族关系C.文化传统D.历史状况
5.(D)提供了全球化的物质基础。D.技术革命
6.16-17世纪以后,“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限制君权的想法,反映在政治思考和研究中,就形成了反对专制主义的(ABC)理论的诞生。A.社会契约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
7.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以掌握立法权人数的多少为标准,把政体分为(ACD)。A.君主政体C.民主政体D.寡头政体
8.(C)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秘密投票。C.法国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D.葛兰西
10.(D)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
D.亨廷顿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基督教神学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A)。A.托马斯?阿奎那
2.作为萌芽形态的选举制度产生于(A)社会。A.奴隶制
3.早在古希腊的时候,(D)就指出法律与秩序的联系:“法律(和礼俗)就是某种秩序,普遍
良好的秩序基于普遍遵守的法律(和礼俗)的习惯”。
D.亚里士多德
4.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D)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C.政治D.道德
5.“守夜人”的小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全选)。A.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安全B.提供一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C.保卫国家不受侵犯D.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
6.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BD)。A.权威B.平等D.自治
7.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B)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B.选举
8.马克思主义分析(AC),为我们确定政治发展的含义提供了指南。A.国家类型历史演变的方法论C.社会发展
9.美国经济学家(A)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A.哈耶克
10.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者(D)的观点最具代表性。D.哈贝马斯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全选)。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全选)。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
3.在现代社会中,(B)制度己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B.选举
4.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D)的形式来实现的。D.重叠共识
5.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全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A.撤销决定B.制止行为C.否决议案D.选举权利
6.美国政治学家(B)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B.戴维·伊斯顿
7.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全选)体现了法治原则。A.司法独立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8.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D),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D.实用主义
9.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D)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D.普选权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D)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C.政治D.道德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B)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B.君主立宪政体
2.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BD)。A.权力制约原则B.法治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D.参政党
4.作为
1787
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A)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A.汉密尔顿
5.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全选)。A.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B.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C.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D.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
7.民主的限度包括(ACD)。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8.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D.葛兰西
9.(B)是天生的民主派。B.中产阶级
10.(A)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
300
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A.自由主义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美国政治学家(B)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B.戴维·伊斯顿
2.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C.精英主义
3.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全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A.撤销决定B.制止行为C.否决议案D.选举权利
4.(A)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A.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6.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ABD)。A.隐性价值问题B.价值中立问题D.数据问题
7.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全选)。A.平等选举原则B.直接选举原则C.间接选举原则D.普遍选举原则
8.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BD)。A.权威B.平等D.自治
9.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全选)。A.平等原则B.宽容和理性精神C.自由原则D.秩序原则
10.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B)。B.20世纪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B.利益
2.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全选)体现了法治原则。A.司法独立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3.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全选)。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B.组织政府的手段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4.(D)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D.亨廷顿
5.人们把古希腊(A)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A.柏拉图
6.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全选)。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7.马克思主义认为(A)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A.专制君主制
8.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B)。A.福利改革B.经济干预
9.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全选)。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B.政府的执行危机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D.利益冲突加剧
10.民主的限度包括(ACD)。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B)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B.君主立宪政体
2.政治权力具有(全选)的特性。A.权威性与强制性B.扩张性C.排他性D.支配性
3.社会主义将(D)确定为其宪政规则。D.议行合一
4.(A)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5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A.自由主义
5.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ABD)。A.技术革命B.各国的制度变革D.跨国公司
6.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B.儒家
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全选)。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
8.(A)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9.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AD)。A.自由经济D.强国家
10.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BD)。A.权威B.平等D.自治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D)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D.儒家
2.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C.精英主义
3.欧美的保守党、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等都属于(A)政党。A.核心会议型
4.美国经济学家(A)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A.哈耶克
5.(A)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A.自由主义
6.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B.儒家
7.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A)。A.多党制
8.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D)。D.政治改革
9.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全选)。A.经济市场化B.文化世俗化C.政治文明化D.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全选)。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B)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B.君主立宪政体
2.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全选)。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权力本位
3.马克思主义认为(D)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D.利益
4.自上而下的监督我们称之为政治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包括(全选)。A.司法监督B.行政监督C.立法监督D.政党监督
5.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全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B.合作C.伙伴关系D.协商
6.(C)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秘密投票。C.法国
7.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D.葛兰西
8.影响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的因素有(全选)。A.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B.民族关系C.文化传统D.历史状况
9.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ABCD)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A.撤销决定B.制止行为C.否决议案D.选举权利
10.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D.国家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美国政治学家(B)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B.戴维·伊斯顿
2.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C)。C.马克斯·韦伯
3.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D.葛兰西
4.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全选)。A.平等选举原则B.直接选举原则C.间接选举原则D.普遍选举原则
5.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全选)。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官本位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权力本位
6.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全选)。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7.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全选)。A.平等原则B.宽容和理性精神C.自由原则D.秩序原则
8.(A)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盼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A.自由主义
9.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B.权力研究途径
10.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B.儒家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D)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D.压力方式
2.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全选)。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官本位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权力本位
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C.精英主义
4.(A)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A.选举
5.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全选)。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6.(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B.利益
7.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全选)。A.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B.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C.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D.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民主的限度包括(ACD)。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9.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D)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D.普选权
10.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B.儒家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生态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兴起的(ABC)的意识形态。A.倡导保护生态平衡
B.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C.倡导保护环境
2.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B)认为,治理与统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B.罗西
3.马克思主义认为(A)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A.专制君主制
4.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佣子是中国古代的(D)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D.儒家
5.(全选)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A.组织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D.理论与策略
6.(A)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秘密投票。A.法国
7.“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主要的研究方法是(ABC)。A.经验主义B.实证主义C.科学主义
8.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D)。D.政治改革
9.(C)方案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C.理想主义
10.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全选)。A.经济分析方法B.历史研究方法C.利益分析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A.亚里士多德
2.(AD)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A.法国D.意大利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B)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B.君主立宪政体
4.(A)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5.一般来讲,(A)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A.社会监督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B.权力研究途径
7.(C)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C.现实主义
8.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全选)。A.地理条件B.经济条件C平等和福利
D.设施条件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D.葛兰西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D)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C.政治D.道德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D)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D.压力方式
2.(D)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
D.亨廷顿
3.美国经济学家(A)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A.哈耶克
4.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B)。A.代议制B.自由
5.宪政的核心是(D)。D.民主政治
6.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ACD)。A.民主权
C.平等权D.自由权
7.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B)。B.韩非
8.当今世界,(ABD)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A.法国B.中国D.日本
9.一般来讲,(A)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A.社会监督
10.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B)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B.君主立宪政体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认为(D)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D.利益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D.参政党
3.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全选)。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B.政府的执行危机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D.利益冲突加剧
4.两党制以(D)最为典型。D.美国
5.(C)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C.现实主义
6.根据(D)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D.亚里士多德
7.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B.自愿
8.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A)。A.柏拉图
10.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B.儒家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D)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D.民众主义
2.(D)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D.压力方式
3.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C)。C.马克斯·韦伯
4.一般来讲,(A)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A.社会监督
5.(A)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A.自由主义
6.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AD)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A.公共权力D.人性
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全选)。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
8.从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AC)。A.效率精神C.契约观念
9.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全选)。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0.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C)。C.礼治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道家的政治学说以(B)为思想核心。B.法自然
2.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
3.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B.自愿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自由主义和(B)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B.社会主义
5.(A)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A.理想主义
6.(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B.利益
7.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全选)
。A.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B.完善人大的罢免制度C.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D.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8.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C)的理解。C.政治合作
9.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ACD)。A.民主权C.平等权D.自由权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全选)。
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全选)。
A.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B.完善人大的罢免制度
C.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D.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2.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AD)。A.自由经济D.强国家
3.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全选)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A.政府B.政党C.利益集团D.选民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全选)。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5.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B)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B.选举
6.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ACD)。A.民主权C.生存权D.自由权
7.根据(D)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D.亚里士多德
8.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B)。A.福利改革B.经济干预
9.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
10.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BD)。A.权力制约原则B.法治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美国经济学家(A)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A.哈耶克
2.(A)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A.罗尔斯
3.生态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兴起的(ABC)的意识形态。A.倡导保护生态平衡B.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C.倡导保护环境
4.马克思主义认为(A)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A.专制君主制
5.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C.精英主义
6.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B)。B.英国
7.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全选)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毕活。A.肝胆相照B.荣辱与共C.互相监督D.长期共存
8.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全选)。A.行政机构B国家元首C.司法机构D.立法机构
9.渐进一妥协式的发展道路,以(C)为典型。C.英国
10.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A)。A.多党制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在现代社会中,(B)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B.选举
2.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D)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C.政治D.道德
3.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CD)这样的观念。C.社会平等D.收入平等
4.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全选)。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B.政府的执行危机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D.利益冲突加剧
5.民主的限度包括(ACD)。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6.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B.自愿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D.参政党
8.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上。D.参政权
9.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ABD)。A.隐性价值问题B.价值中立问题D.数据问题
10.1880年美国(D)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D.哥伦比亚大学
补充资料:
1.(C)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C.道德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BC)。B.德治C.礼治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B)为思想核心。B.法自然
4.孙中山先生是(A)政治观的代表人物。A.管理
5.美国政治学家(B)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B.戴维·伊斯顿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A
亚里士多德
7.1880年美国(D)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D.哥伦比亚大学
8.根据(D)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D.亚里士多德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A)。A.柏拉图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官本位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权力本位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A)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A.经济秩序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BC),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A.法B.势C.术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B.权力研究途径
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CD)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C.历史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D)而展开。D.治国之道
17.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D)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D.民众主义
1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C.精英主义
19.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D.国家
20.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D)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D.社会伦理
21.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B)。B.伦理政治学
22.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B.儒家
23.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
24.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ABD)。A.隐性价值问题B.价值中立问题D.数据问题
25.(C)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C.现实主义
26.(A)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A.理想主义
27.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D)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D.自然科学
2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他所撰写的(ABCD)等著作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联合政府》
29.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AD)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A.公共权力D.人性
30.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ABCD)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A.政府B.政党C.利益集团D.选民
31.(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B.利益
32.政治权力具有(ABCDE)的特性。A.权威性B.扩张性C.排他性D.强制性E.支配性
33.(D)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D.理论与策略
34.(B)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B.规范方式
35.(B)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B.孟德斯鸠
36.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A)。A.君权神授论
3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BCD)。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
38.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ACD)。A.民主权C.生存权D.自由权
39.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A)。A.政治权利
40.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上。D.参政权
41.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C),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C.村民自治
42.马克思主义认为(D)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D.利益
43.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ABCD)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A.肝胆相照B.荣辱与共C.互相监督D.长期共存
44.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AC)。A.自由权C.公民权
45.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BCD)。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4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AC)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A.政府C.市场
47.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BD)。A.权力制约原则B.法治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
48.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D)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D.人民主权原则
49.议行合一原则是(A)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A.社会主义
50.(D)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1.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ABD)。A.欧洲共同体B.独联体D.东南亚国家联盟
52.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ABD)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A.限任B.监督D.选举
53.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BCD)体现了法治原则。A.司法独立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4.马克思主义认为(A)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A.专制君主制
55.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ACD)。A.苏维埃政权形式C.巴黎公社政权形式D.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5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AD)的产物。A.私有制D.分工
57.(C)是政府的灵魂。C.阶级性
58.(D)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D.人民主权原则
59.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A)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A.汉密尔顿
60.(B)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B.潘恩
61.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AD)为特点。A.制度化D.独立性
6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D)政治发展的产物。D.议会民主
63.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D)。D.共产主义者同盟
64.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C)政党的典型。C.单位化
6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D.参政党
66.(AD)是多党制的典型。A.法国D.意大利
67.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CD)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C.社团D.政党
68.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BCD)。A.大众传媒B.立法机关C.超国家机构D.政党和议会党团
69.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A)。A.多党制
70.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ABCD)。A.示威抗议B.政变C.恐怖活动D.司法诉讼
71.英国政府一直在(AD)的轮流执掌之下。A.保守党D.工党
72.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B.组织政府的手段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73.两党制以(CD)最为典型。C.英国D.美国
74.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B)。B.英国
75.美国政治学家(D)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D.达尔
76.社会主义将(D)确定为其宪政规则。D.议行合一
77.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D)。D.政治改革
78.(A)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A.罗尔斯
79.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C)的理解。C.政治合作
80.(C)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C.契约
81.(A)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82.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C)。C.马克斯·韦伯
83.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D)精神的结果。D.平等协商
84.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B.自愿
85.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B.合作C.伙伴关系D.协商
86.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具体而言包括(BCD)。B.制度效率C.回应性D.管理效率
87.从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AC)。A.效率精神C.契约观念
88.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CD)认同之上的合作。C.公共利益D.市场原则
89.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D)的形式来实现的。D.重叠共识
90.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D)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D.英国
91.(A)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A.选举
92.(AD)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A.法国D.阿根廷
93.在现代社会中,(B)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B.选举
94.马克思主义对于(D)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D.政治参与
95.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ABD)关系。A.义务B.责任D.权利
96.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B)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B.选举
97.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D)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D.普选权
98.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BCD)。B.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C.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D.有助于经济发展
99.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ABCD)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A.撤销决定B.制止行为C.否决议案D.选举权利
100.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A.平等选举原则B.直接选举原则C.间接选举原则D.普遍选举原则
101.在现代法治社会,(D)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D.新闻舆论
102.一般来讲,(A)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A.社会监督
103.(B)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B.公民监督
104.一般来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CD)。C.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D.政治参与渠道的通畅
105.舆论监督以其(ABCD)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A.评价性B.广泛性C.及时性D.公开性
106.(A)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A.《公民文化》
107.“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AD)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A.新社会民主主义D.后社会主义
108.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D.葛兰西
109.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B)。A.代议制B.民主制
11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AC)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A.冲突C.竞争
111.(A)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A.自由主义
11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B)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B.自由主义
113.(A)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A.自由主义
114.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C)为特点。C.国家干预
115.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B)。A.福利改革B.经济干预
116.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CD)这样的观念。C.社会平等
D.收入平等
117.下列关于改良社会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C)。A.按照道德原则分配财富C.反对暴力革命
118.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D),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D.实用主义
119.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D)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D.法国革命
120.1970年代以后,(C)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C.新右派
121.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AD)。A.自由经济D.强国家
122.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A)过程。A.现代化
123.抽象地看,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包括(AD)。A.政治制度化D.减少政治参与
124.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ABCD)。A.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B.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C.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D.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5.(D)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D.政治制度化
126.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C),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C.政治秩序
127.(AD)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A.宽容D.理性
128.(D)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D.亨廷顿
129.宪政的核心是(D)。D.民主政治
130.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的统一,而要求(D)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D.政治秩序
131.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D)。D.秩序
132.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ABD)。A.技术革命B.各国的制度变革D.跨国公司
133.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A.平等原则B.宽容和理性精神C.自由原则D.秩序原则
134.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ABCD)。A.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B.完善人大的罢免制度C.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D.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135.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D)正义。D.程序
136.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ABCD)。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B.政府的执行危机
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D.利益冲突加剧
137.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ABD)。A.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B.权力结构的稳定D.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
138.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D)。D.自治
139.(B)是天生的民主派。B.中产阶级
140.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制民主理论家提出(ACD)等原则,限制公共权力,还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A.有限政府C.高效政府D.法治政府
141.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ACD)民主制。A.代议制C.直接参与D.精英
142.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B)。B.20世纪
143.多元民主理论认同(A)主义的民主观,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持有不同观点。A.精英
144.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B)的民主化改造。B.政府体制
145.人们把古希腊(A)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A.柏拉图
146.民主的限度包括(A)。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147.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BD)。A.权威B.平等D.自治
148.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B),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B.中产阶级
149.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BCD)。A.经济市场化B.文化世俗化C.政治文明化D.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15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D)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C.政治D.道德
二、填空题题库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
____三大结构。意识形态
12.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和政治改革。政治革命
13.英国革命确立了_____的民主模式。议会政治
14.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大陆建立以后,_____政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马克思主义
1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实现党的领导、_____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人民当家作主
16.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____和个人独立。宽容精神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_______,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仁政
12.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_______和个人独立。宽容精神
13.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_______、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个人
14.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_______。无为而治
15.宪法和_______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个人权利
16.政党的产生是现代_______政治发展的产物。议会民主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伦理与政治不分是_______思想的特色。儒家
12.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统治
13.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_______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政治管理
14.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_______。无为而治
15.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_______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政治合法性
16.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_______三个阶段。福利化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12.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____的思想。人民权利
13.19世纪,由于____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市场经济
14.____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制约权力
15.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被认为是____。马基雅维利
16.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____和个人独立。宽容精神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____两方面的内容。对人民的保护
12.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____,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
13.____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政治合法性
1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____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选举
15.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____。公共利益
16.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公正
12.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_____、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社会
13._____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制约权力
14._____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个人主义
15.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_____三个阶段。福利化
16.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_____和个人独立。宽容精神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英国革命确立了_____的民主模式。议会政治
12.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统治
13.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_____和有意识两个方面。潜意识
14._____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宽容而理性地妥协
15.宪法和_____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个人权利
16.韩非指出,政治就是_____,“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用权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______。无为而治
12.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______。议行合一原则
13.______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政治冷漠
14.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15.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宽容和理性精神。秩序原则
16.目前,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被制度化为______和单一制。联邦制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1.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____,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仁政
12.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____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政治斗争
13.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____三个阶段。福利化
1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____和个人独立。宽容精神
15.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____国家。法理型权威
16.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____、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社会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公正
12.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_______。公共利益
13.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____的问题。来源和归属
14.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_____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政治合法性
15._____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制约权力
16.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_____和个人独立。宽容精神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___原则进行政治活动。个人利益最大化
12.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13.政党的产生是现代_____政治发展的产物。议会民主
14.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____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社会化
15.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_____三个阶段。福利化
16.19
世纪,由于____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市场经济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____,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仁政
12.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公正
13.____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政治冷漠
14.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15.选举权和____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罢免权
16.现代民主宪政包括人民的统治和____两方面的内容。对人民的保护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____的诉求。公共利益
12.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13.政党的产生是现代____政治发展的产物。议会民主
14.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目的、____始终是手段。国家权威
15.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____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政治管理
16.宪法和____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个人权利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经验事实表明,____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权力
12.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公正
13.____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政治秩序
14.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____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社会化
15.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____三个阶段。福利化
16.____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民主化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韩非指出,政治就是____,“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用权
12.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____。无为而治
13.政党的产生是现代____政治发展的产物。议会民主
14.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对____崇尚自由的意识形态。权威
15.宪法和____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个人权利
16.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____观念。政治正义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儒家和____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法家
12.对____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国家政治
13.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____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政治斗争
14.____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宽容而理性地妥协
15.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____两方面的内容。对人民的保护
16.____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政治稳定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在中国历史上,____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权力
12.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____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人治
13.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____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经济自由
14.____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____的。政治权力
15.墨子的政治学说以____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兼爱、非攻
16.____放治文化律律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顺从型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12.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____的思想。人民权利
13.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国家政权
14.道家的政治学说以____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法自然
15.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____。普选制
16.伦理与政治不分是____思想的特色。儒家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____和公共政策三个方面。政治过程
12.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____的社会关系。公共性
13.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____思想的特色。儒家
14.中国古代的____、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等都是人们所设想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良好社会。大同世界
15.道家的政治学说以____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
1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国家政权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___,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理性经济人
12.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____和个人独立。宽容精神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____,“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用权
15.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____。霸道
16.宪法和____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个人权利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____,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仁政
12.经验事实表明,____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权力
13.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____和多党制。一党居优制
14.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____。政治改革
15.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____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社会化
16.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____、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经济基础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____。公共利益
12.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____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人治
13.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____和霸道。王道
14.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____。无为而治
15.宪政制度将___、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选举制度
16.中国____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儒家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____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政治权力
2.公共权力具有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3.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____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政治合法性
4.现代社会科学把____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
5.墨子的政治学说以____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兼爱非攻
6.-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____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政治斗争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____。公共利益
2.____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政治权力
3.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和政治改革。政治革命
4.____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个人主义
5.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统治
6.中国____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儒家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而___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宪政
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____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社会化
3.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____,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
4.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5.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_____,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仁政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公正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英国革命确立了____的民主模式。议会政治
2.选举权和____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罢免权
3.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____。信访
4.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____原则。议行合一
5.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统治
6.政党的产生是现代____政治发展的产物。议会民主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____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代议制度
2.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____的理解。政治合作
3.作为政治理论,_____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自由主义
4.政治社团_____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提供信息
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论
6.儒家和_____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法家
补充资料:
1.中国____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儒家
2.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国家政权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法家
4.直到____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马克思主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
6.亚里士多德把____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国家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公正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____上层建筑和
____三大结构。意识形态
9.____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政治权力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___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理性经济
11.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12.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____问题。价值中立
14.____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伦理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____政治延续2000多年。君主专制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____,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仁政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____。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____、“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兼爱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____。无为而治
20.____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行为主义
21.____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公民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23.经验事实表明,____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权力
24.____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公共利益
2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____学说。人民主权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____。信访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____的诉求。公共利益
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____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价值和利益
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____。公共利益
30.中国人民____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政治协商会议
3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____、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人民
3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____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传统型权威
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____的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
34.政府以____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法律制度
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36.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____。分权原则
37.____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专制君主制
38.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____。议行合一原则
39.政府的____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权威性
40.____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分权制衡
4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____、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个人
4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____与____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国家
社会
4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____、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工会
4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____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选举
4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____和共和党所把持。民主党
46.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____。政府权力
47.政党的产生是现代____政治发展的产物。议会民主
48.政治社团____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提供信息
49.____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一元主义
50.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____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军人集团
51.____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政治秩序
5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____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政治合法性
53.____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宽容
54.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____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政治秩序
5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___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权力制约
56.____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57.政治____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合法性危机
58.____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善治
59.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统治
60.____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政治合法性
6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____的思想。人民权利
62.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____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政治斗争
63.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____。普选制
64.____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制约权力
65.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____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合法方式
66.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67.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____,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
68.我们把人民运用其___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民主权利
69.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____,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滥用权力
70.根据____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分权制衡
71.____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政治文化
7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____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社会化
73.____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个人主义
74.现代社会科学把____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
75.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目的、____始终是手段。国家权威
76.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____。法律下的自由
77.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____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经济自由
78.____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顺从型
79.____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第三条道路
80.根据马克思的理解,____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
8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和政治改革。政治革命
82.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____三个阶段。福利化
83.政治____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正义观
84.____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政治稳定
85.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____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政治管理
86.____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建设
87.____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政
88.建设社会主义____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政治文明
89.____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政治稳定
90.选举权和____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罢免权
9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____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公民的意志
92.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____和个人独立。宽容精神
93.____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代议制民主
94.宪法和____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个人权利
9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___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权力制约
96.____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民主化
97.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判处死刑,这一贯被看成是____的典型。暴民统治
98.19世纪,由于____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市场经济
99.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____两方面的内容。对人民的保护
100.具有现代化和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1.______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善治
2.______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专制君主制
3.______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政治稳定
4.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5.______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公民权利
6.______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一元主义
7.______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政治合法性
8.______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政
9.______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代议制民主
10.______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制约权力
11.______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第三条道路
12.______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宽容
13.______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公共利益
14.______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15.______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建设
16.______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政治稳定
17.______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顺从型
18.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19.______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行为主义
20.______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政治文化
21.______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政治秩序
22.______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个人主义
23.______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政治权力
24.______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民主化
25.______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伦理
26.______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分权制衡
27.19世纪,由于______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市场经济
28.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公正
29.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______。议行合一原则
30.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31.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______与______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国家、社会
3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
3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______。无为而治
3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______学说。人民主权
35.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______的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
36.根据______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分权制衡
37.根据马克思的理解,______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
38.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______。公共利益
39.公共权力具有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40.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统治
4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______、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人民
42.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43.建设社会主义______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政治文明
44.经验事实表明,______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权力
45.具有现代化和__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46.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______三大结构。意识形态
47.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国家政权
48.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______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传统型权威
49.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______和共和党所把持。民主党
50.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______,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滥用权力
51.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______和个人独立。宽容精神
52.墨子的政治学说以______、“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兼爱
53.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______。分权原则
54.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______。霸道
55.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______,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仁政
56.我们把人民运用其___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民主权利
57.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_____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理性经济
58.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______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经济自由
59.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______两方面的内容。对人民的保护
60.现代社会科学把______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
6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______的思想。人民权利
62.宪法和______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个人权利
63.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___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权力制约
64.选举权和______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罢免权
65.亚里士多德把______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国家
66.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和政治改革。政治革命
67.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______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政治斗争
题目: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______。普选制
68.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______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军人集团
69.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______,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
70.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______。信访
71.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_。法家
72.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______三个阶段。福利化
73.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判处死刑,这一贯被看成是______的典型。暴民统治
74.政党的产生是现代______政治发展的产物。议会民主
75.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______。政府权力
76.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______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选举
77.政府的______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权威性
78.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______的诉求。公共利益
79.政府以______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法律制度
80.政治______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合法性危机
81.政治______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正义观
82.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______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合法方式
83.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______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政治秩序
84.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______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价值和利益
85.政治社团______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提供信息
86.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______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社会化
87.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______、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个人
88.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______问题。价值中立
89.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______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政治管理
90.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______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政治合法性
91.直到______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马克思主义
92.中国______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儒家
9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______、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工会
94.中国人民
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政治协商会议
9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______政治延续2000多年。君主专制
96.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______。法律下的自由
97.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______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公民的意志
98.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目的、______始终是手段。国家权威
三、名词解释题库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18.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18.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9.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
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18.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19.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8.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元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聘,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面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18.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19.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绝对多数代表制:又称过半数当选制或二轮选举制,即参加选举的政党或候选人在选区第一轮选举中,必须获得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或占有该选区全部应选名额,否则要进行第二轮选举。
18.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9.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8.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9.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7.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8.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19.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利益集团:
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8.有限政府:
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9.政治心理:
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和信念等等。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以情感卷入。
18.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9.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
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8.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1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8.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19.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18.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9.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8.政治共识: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9.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18.比例代表制:指的是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19.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18.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19.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18.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19.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1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9.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18.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9.法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2.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3.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宪政:指的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3.政治态度:是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政党:指的是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元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3.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和信念等等。
2.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3.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说法,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政治态度:是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2.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3.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补充资料: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5.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7.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2.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4.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5.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6.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7.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8.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9.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20.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21.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22.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23.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4.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四、简答题题库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如何理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答: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还是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政治以其特定的社会作用,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这里的含义可以理解为:
首先,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
其次,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体现着经济关系的要求。
第三,政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现实性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政治是阶级关系的体现。因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所以,政治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因此,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在强调经济基础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基础是具有反作用的,政治的进程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基础的方方面面。
21.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
答: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地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如果对立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想象其结果只能使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做出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们在政治中有序地解决其利益冲突。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从经济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
22.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
(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什么是政治?
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21.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
22.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
答:(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1.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
(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2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二是妥协精神;
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21.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哪些特性?
答:(1)阶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特定的职能性。
22.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含义?
答:(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呀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含义:
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
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
再次,权力是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22.“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2)普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额了公共领城与私人领城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3)善治是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3分)(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1.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2.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学校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号;(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2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2.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答:(1)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2)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3)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政治权利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2.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答: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秩序原则;(2)自由原则;(3)平等原则;(4)宽容和理性精神。
21.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答:(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22.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
答:(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22.现代国家的远举原则是什么?
答:(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统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1.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2.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统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1.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神权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2.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2.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答:(1)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2)通过财政、金融、货币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调节市场,引导社会经济发展;(3)通过经济立法执法等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4)扩大政府社会控制和社会服务功能,维持社会秩序,提供社会福利;(5)优化政府本身的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的法制化和高效化。
21.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答:(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22.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答:(1)暴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操纵);(3)命令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式(灌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遏制)。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答:(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22.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1.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2.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2.政治自由主义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政主义原则。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5)司法独立。
21.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
则为限度。
22.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21.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22.政府具有哪些特性?
答:(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2.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权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1)经济市场化;(2)文化世俗化;(3)政治文明化;(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21.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22.政治自由主义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政主义原则。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5)司法独立。
2.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3.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政党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经济市场化;(2)文化世俗化;(3)政治文明化;(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3.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申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良主”;(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2.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3.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拳源,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3.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总会“弃暗投明”,返璞归真;(2)对公共权力也多持肯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偶尔出现“恶政,或“暴政”,那一定是当政者个人品德出了问题,需要整顿,需要思想教育,加强领导人廉洁自律,以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3)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保证选拔最优秀、最可靠、最完美的“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包括哪些内容?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补充资料: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3.诸子百家的政治的研究成果?(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4.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
答:(1)暴力方式;(2)压力方式;(3)命令方式;(4)规范方式;(5)说服方式;(6)奖酬方式;(7)处罚方式。
5.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6.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决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2)决策咨询: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3)社交活动。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5)主导舆论: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6)非常规方式: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规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7.传统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8.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9.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10.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11.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12.自由主义所遵循的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政主义原则。
13.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答:(1)家庭;(2)学校;(3)大众传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号;(6)此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14.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15.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16.我国当代宪政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17.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答:(1)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2)由“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由“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4)由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18.民主具有什么价值?
答:(1)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2)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3)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五、论述题题库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具体说来,公民权利属于社会领域,是私域的范畴,它以公民个人为本位,强调的是公民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利益分配中应有的资格,政治权力则属于国家领域,是公域的范畴,是国家拥有的统治和管理社会成员的强制性力量。因此,对权利与权力进行划分首先意味着权利的领域变成权力的边界,意味着国家权力不得任意侵入公民权利的领地,“权利乃国家权力止步之处”,这就在消极的意义上构成了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它使得国家权力不可能是全能的、为所欲为的,它在行使中必须尊重公民权利的完整与独立存在。为此,必须分配给社会领域广泛的权利,以增强抗衡权力的强度;必须优化权利的内容和结构,建立和健全与权力结构相平衡的权利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权利救济的机制,提高公民的普遍权利意识。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根据人民主权原则,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必须经过社会成员的授权,是公民为了更好实现自己的整体利益才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组成政府,以便让政府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来为自己利益服务。政府权力本身并无独立意义和终极价值,它既然产生于社会权利,也就必须以社会权利为其终极目的和归宿。这就从根本上构成了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具体来说,一是政府是由公民运用自己的选举权利定期选举出来的,政府的公共权力也是由公民在这种选举过程中通过授权的方式而获得的,而如果这个政府不能很好地实现其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使命,公民又可以运用自己的罢免权利剥夺其公共权力,这就从权力的来源上对权力做了强有力的约束。二是公民在授权和组织政府之后也不会放弃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他们还可以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中保留给社会的诸种权利,比如游行示威、批评建议乃至复决创制等权利来继续对政府权力的运行施加影响。有必要指出的是,公民对权力的委托,并不等于公民对权力的丧失。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正因为如此,公民可以而且应当时刻以主权者的身份,关注政府对治权的行使情况,并利用撤销决定、制止行为、否决议案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再加上前面所讲的选举权利和罢免权利这两个杀手锏,使得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恪尽职守而不能越雷池一步。
(3)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在这里特别是新闻舆论被公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地监督和防止权力腐化的“第四种权力”,新闻媒体一手握威力无边的传播利器,一手执公民言论自由的坚厚盾牌,对权力主体采取紧迫盯人式的监督,虽然它本身不具有法定制裁力,但却具有进行社会动员和号召的实际能力,因此舆论监督对权力主体是一种无形然而有效的约束。通过组织的建立和新闻媒介的作用,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作用获得了强有力的物质载体支持,进一步形成了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张力。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具体来讲,首先,在权力的来源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以及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的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这无疑能增强其在各自权力地位上的平等性与监督过程中的独立性,因为既然都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自然就不存在应该向对方意志屈服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权力牵制、相互监督时享有充分的政治合法性支持。其次,在权力的利益立场上,也使得权力主体之间有着监督制约对方的内在驱动力,各个权力主体会考虑到自己的权力若要继续存在就必须继续服从公民的要求、满足公民的利益需要从而得到公民的继续信任和授权,这对于横向分权的三权机关是如此,对于纵向分权的中央与地方机关也是同样如此。因此,各个权力机关之间的彼此警惕、相互牵制并不是出自道德上的良知,而是出自主动履行监督职责、竞相满足公民期望从而存续自我权力的动机,恰恰是这一点给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监督制约注入了永续不绝的动力源泉。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第一,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第二,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第三,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第四,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答: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
第一,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亲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意见影响着子女的态度和意见;积极参与家庭决策的青年人很可能到成年时在政治上也表现非常积极;专制家长式的家庭教育,有助于产生两种人:政治专断者和政治服从者;幼时家庭生活不完满、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成年后可能会成为一种社会反常人;家庭环境的隔代遗传”可能会塑造一种保守性格。
第二,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
第三,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A.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B.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大众传播工具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传播。因此,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
第四,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们通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
第五,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第六,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善治模式的特征:
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统治基本上局限在社会公共领域,所关联的对象是一种二元对立式的国家与民众。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如公司治理、社区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第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引起政治不稳定。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往往迅速地落到受惠于国家现行经济政策的人或集团之手,同时社会上一些占有优势地位的人往往利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大发横财,而广大民众的财富即使有增长也是缓慢的。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的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实行分配制度变革只能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来实现,但由于旧经济体制的惯性和各阶层利益的错综复杂,政府纵然有改变分配政策的决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感到力不从结果经常导致人们的不满,从而产生不稳定因素。
第二,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以现代文明为背景的现代政治文化观念逐步传播,在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的交汇与抗争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渐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绝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实现,传统文化的解体并不意味着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成型,其间必然要经历个漫长、复杂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步变化,一些人可能很快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另一些则需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还有一些人甚至固守其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而政府权威的合法性由于很难将这种对立的观念统一起来,因此其合法性往往遭到质疑。思想激进的人们并不认可政府在现实的政治运作过程中的利益妥协,主张实施彻底的变革。而思想保守的人们对传统的政治文化还保留着强烈的怀念,无法形成对新的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冲突难以避免。
第三,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期望增长只有同经济增长同步趋进,才能实现社会满足。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在经济决策上的主观影响,使经济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时快时慢、时进时退的经济形势较难避免。于是,当出现如亨廷顿所预料的“期望与满足俱增,但满足的增速低于期望”,或“期望增大,但满足先增后减”的情形时,公众期望的普遍挫折感将可能爆发一场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不满的革命”,形成政治不稳定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文化变迁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众多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都试图通过政治来实现其利益目标,而原有的政治体制无法容纳新的利益集团的参与。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域,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第四,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政府的官员也在原有价值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峻。
第五,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过程都被谋求全球霸权或地区霸权的外部势力所打断。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第一,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第二,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第三,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第四,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
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十分广泛。但应看到,某些基本权利的细化和实施上仍然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宪政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宪法阶段,而应当在各种普通立法中体现基本权利;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人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宪法保障的高度。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真正作到“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实现政治法律化、制度化,体现出政治文明的内在题旨。另外,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罢免制度和质询制度以及人民代表的构成、职权也是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逐步推广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人资格的逐步开放、罢免提议条件的逐步放底,是当前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步骤。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宪政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的组成,参与重大国策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也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共产党、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过程中的民族主义政党以及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政党,都在这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它犹如一个政治百货商场,决定什么利益可以展示出来,什么利益应该被留在仓库,什么利益不可以成交。”
第二,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
第三,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
第四,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贏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承担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功能,而且还因为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决定了政治体系的结构形式。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党制。这些不同的政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府制度形式。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善治模式的特征:
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统治基本上局限在社会公共领域,所关联的对象是一种二元对立式的国家与民众。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如公司治理、社区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共产党、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过程中的民族主义政党以及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政党,都在这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它犹如一个政治百货商场,决定什么利益可以展示出来,什么利益应该被留在仓库,什么利益不可以成交。”
第二,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
第三,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
第四,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贏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承担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功能,而且还因为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决定了政治体系的结构形式。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党制。这些不同的政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府制度形式。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下:
第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第二,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用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利的损害。
第三,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第四,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的内容。
答: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
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
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答:第一,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公民权利属于社会领域,政治权力则属于国家领域,这就在消极的意义上构成了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它使得国家权力不可能是全能的、为所欲为的,它在行使中必须尊重公民权利的完整与独立存在。
第二,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根据人民主权原则,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必须经过社会成员的授权,是公民为了更好实现自己的整体利益才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组成政府,以便让政府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来为自己利益服务。政府权力本身并无独立意义和终极价值,它既然产生于社会权利,也就必须以社会权利为其终极目的和归宿。这就从根本上构成了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具体来说,一是政府是由公民运用自己的选举权利定期选举出来的,政府的公共权力也是由公民在这种选举过程中通过授权的方式而获得的,而如果这个政府不能很好地实现其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使命,公民又可以运用自己的罢免权利剥夺其公共权力,这就从权力的来源上对权力做了强有力的约束。二是公民在授权和组织政府之后也不会放弃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他们还可以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中保留给社会的诸种权利,比如游行示威、批评建议乃至复决创制等权利来继续对政府权力的运行施加影响。有必要指出的是,公民对权力的委托,并不等于公民对权力的丧失。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正因为如此,公民可以而且应当时刻以主权者的身份,关注政府对治权的行使情况,并利用撤销决定、制止行为、否决议案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再加上前面所讲的选举权利和罢免权利这两个杀手锏,使得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恪尽职守而不能越雷池一步。
第三,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就象卢梭指出的那样,“人民的力量只有集中起来才能行动,如果分散开来,它就会消灭,正如洒在地面上的火药的作用,只能是星星点点地燃烧罢了。”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在这里特别是新闻舆论被公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地监督和防止权力腐化的“第四种权力”,新闻媒体一手握威力无边的传播利器,一手执公民言论自由的坚厚盾牌,对权力主体采取紧迫盯人式的监督,虽然它本身不具有法定制裁力,但却具有进行社会动员和号召的实际能力,因此舆论监督对权力主体是一种无形然而有效的约束。通过组织的建立和新闻媒介的作用,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作用获得了强有力的物质载体支持,进一步形成了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张力。
第四,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具体来讲,首先,在权力的来源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以及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的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这无疑能增强其在各自权力地位上的平等性与监督过程中的独立性,因为既然都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自然就不存在应该向对方意志屈服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权力牵制、相互监督时享有充分的政治合法性支持。其次,在权力的利益立场上,也使得权力主体之间有着监督制约对方的内在驱动力,各个权力主体会考虑到自己的权力若要继续存在就必须继续服从公民的要求、满足公民的利益需要从而得到公民的继续信任和授权,这对于横向分权的三权机关是如此,对于纵向分权的中央与地方机关也是同样如此。因此,各个权力机关之间的彼此警惕、相互牵制并不是出自道德上的良知,而是出自主动履行监督职责、竞相满足公民期望从而存续自我权力的动机,恰恰是这一点给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监督制约注入了永续不绝的动力源泉。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容。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第一,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第二,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第三,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第四,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答:第一,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公民权利属于社会领域,政治权力则属于国家领域,这就在消极的意义上构成了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它使得国家权力不可能是全能的、为所欲为的,它在行使中必须尊重公民权利的完整与独立存在。
第二,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根据人民主权原则,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必须经过社会成员的授权,是公民为了更好实现自己的整体利益才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组成政府,以便让政府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来为自己利益服务。政府权力本身并无独立意义和终极价值,它既然产生于社会权利,也就必须以社会权利为其终极目的和归宿。这就从根本上构成了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具体来说,一是政府是由公民运用自己的选举权利定期选举出来的,政府的公共权力也是由公民在这种选举过程中通过授权的方式而获得的,而如果这个政府不能很好地实现其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使命,公民又可以运用自己的罢免权利剥夺其公共权力,这就从权力的来源上对权力做了强有力的约束。二是公民在授权和组织政府之后也不会放弃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他们还可以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中保留给社会的诸种权利,比如游行示威、批评建议乃至复决创制等权利来继续对政府权力的运行施加影响。有必要指出的是,公民对权力的委托,并不等于公民对权力的丧失。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正因为如此,公民可以而且应当时刻以主权者的身份,关注政府对治权的行使情况,并利用撤销决定、制止行为、否决议案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再加上前面所讲的选举权利和罢免权利这两个杀手锏,使得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恪尽职守而不能越雷池一步。
第三,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就象卢梭指出的那样,“人民的力量只有集中起来才能行动,如果分散开来,它就会消灭,正如洒在地面上的火药的作用,只能是星星点点地燃烧罢了。”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在这里特别是新闻舆论被公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地监督和防止权力腐化的“第四种权力”,新闻媒体一手握威力无边的传播利器,一手执公民言论自由的坚厚盾牌,对权力主体采取紧迫盯人式的监督,虽然它本身不具有法定制裁力,但却具有进行社会动员和号召的实际能力,因此舆论监督对权力主体是一种无形然而有效的约束。通过组织的建立和新闻媒介的作用,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作用获得了强有力的物质载体支持,进一步形成了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张力。
第四,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具体来讲,首先,在权力的来源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以及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的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这无疑能增强其在各自权力地位上的平等性与监督过程中的独立性,因为既然都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自然就不存在应该向对方意志屈服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权力牵制、相互监督时享有充分的政治合法性支持。其次,在权力的利益立场上,也使得权力主体之间有着监督制约对方的内在驱动力,各个权力主体会考虑到自己的权力若要继续存在就必须继续服从公民的要求、满足公民的利益需要从而得到公民的继续信任和授权,这对于横向分权的三权机关是如此,对于纵向分权的中央与地方机关也是同样如此。因此,各个权力机关之间的彼此警惕、相互牵制并不是出自道德上的良知,而是出自主动履行监督职责、竞相满足公民期望从而存续自我权力的动机,恰恰是这一点给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监督制约注入了永续不绝的动力源泉。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政府具有哪些特性?
答:政府是一个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机关的总称,作为履行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关,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阶级性。政府的阶级性是其赖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所规定的,是国家的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作为政府的本质特征,政府的阶级性对于政府及其活动具有主导性的作用。
第二,公共性。国家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以公共利益的名义或者实际要求来行使权力。
第三,权威性。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国家权力特性在政府构成和运行中的这种体现,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了政府的特有的权威性,即政府权力与其所统治和管理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命令――服从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政府的职能才能得到实现。
第四,有机组织性。尽管现代政府都形成了严格的职能分工和权力划分,但是就政府机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言,则构成了严密的有机整体。政府的权力信托这些组织机构而得以行使,按照这些组织的原则、规则和程序得以实施。
第五,特定的职能规定性。在不同的历史暑期、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个不同的国家的政府的职能在其范围、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内容。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的内容。
答: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
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
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容。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第一,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第二,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第三,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第四,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答: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是经济市场化。
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二是文化世俗化。
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三是政治文明化。
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四是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下:
第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第二,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用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利的损害。
第三,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第四,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功能与作用。
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
(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
答: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
(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民主观念的现代性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近代启蒙思想家所阐述的人权和个人自由权利思想、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学说、权力制衡和“有限的”代议制政府理论、个人独立和宽容精神为传统的民主思想注入了新的成分,从而使民主观念发生了现代性变革。这种变革主要表现如下:
(一)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在古代希腊,民主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事实上,都体现为“全体人民的统治”,即“自治”。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中,所有城邦事务都由公民大会来决定,政府不过是一种由非职业官员所组成的“业余政府”。社会结构的分化和政治事务的日益复杂,使现代人不得不修改这种传统的民主观念。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和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可以被看成是现代民主观念谋求变革的一种体现。在由他们所阐发的现代民主观念中,“民主方法是为了达到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竞取人民的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换言之,现代民主并非人民的“管理”和“统治”,而是一种保证由比较符合社会大多数成员意愿的“精英”人物(政治领袖)来有效地管理社会事务的方式。根据这种观念,民主与专制的区别并不在于“多数统治”还是“少数统治”,而在于“少数”是否通过选举竞争而产生并受到多数的制约;人民的作用也并不在于亲自去管理社会事务、做出政治决定,而在于通过投票等多种政治参与的方式来影响政策制定者或政治统治者。所以,民主的标志就是公民可以和平地任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用和解雇他们的“老板”。
(二)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古典民主是一种“极端的民主”。
雅典人不仅用投票和抽签的方法来决定军队的首领和法官的人选;甚至用同样的方法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雅典民主的极端化使民主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一直被视为“暴民政治”或“愚民政治”而大受贬斥。古希腊民主实践以及后来的某些极权政治为现代人提供的深刻教训在于:要防止民主异化为暴政,仅靠公民在广泛的范围内享有参与集体活动的自由即“政治自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使其享有充分的、不可干涉的个人生活的自由,即“个人自由”或“消极自由”。基于上述认识,自由主义理论家们,如洛克、密尔、托克维尔、波普等人,将“公民自由”的概念引入民主政治的范畴之中,阐明了一种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理论,使民主的观念得到了根本的改造。依据自由的民主观念,民主制度是迄今为止可供选择的最为优良的、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制度;在实行民主制度的同时,还必须为它设置必要的防范措施;民主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公共权力的无限性,为了削弱这种无限权威,就必须给公共权力规定一个明确和固定的界限,并为私人生活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民主必须被限定在“公共领域”,以不侵犯私人生活自由为限度;民主必须被限定在作为公共准则的法律的范围之内,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三)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古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即“人民”通过亲自参加“人民大会”,直接参加国家事务的决策或管理活动,它的实现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是共同体的成员必须很少;
二是政府的职能必须十分简单,而且政治程序操作起来无须专门的知识和训练。显然,对于无论在地域,还是在人口,抑或在社会事务的复杂程度上都远非古希腊城邦所能相比的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来说,都已不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可以为人们所能接受的修正办法就只能是实行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了。所谓“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就是人民通过选举,选择代表行使国家统治权力。今天,在政治制度设计中,国家统治权力被分解为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三个主要部分,人民权力主要体现为选择专业化的代表和官员,进入国家权力机关,实施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四)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古希腊人没有“个人权利”观念,也不具备宽容精神,其民主趋向于形成种“整体化的社会”,这种社会一旦对某一个体的反对意见或某种“不和谐音”失去兴趣和耐心,就可能通过社会强制的方式施加惩罚。
一些引起人们嫉羡的人物往往会由于其思想和行为的与众不同而被公民投票处以放逐,乃至极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之死即是典型的例子。有鉴于此,近代启蒙思想家在大力倡导个人主义的同时,将传统的平等思想和基督教文化中的宽容精神输入到民主观念中,并使其在制度上得以体现。根据这种观念,社会生活没有终极答案;每个人都有权就公共事务发表并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又不具备强迫他人服从己见的权利;在彼此独立的见解中,尽可能地寻求一致,保持最大限度的宽容;在事务的同时,给少数人提供一个变成多数的机会。这种观念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就是由执政党与在野党构成的现代政党制度。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政治生活中,国家与政府的联系十分密切,两者的关系体现在:
第一,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国家主权的行使、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秩序的维护、人民生活的维持和生活水平的增长,都与政府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第二,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国家与氏族、部落、村坊等组织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具有完整的系统的政府存在。国家意志的形成和执行,都通过政府来加以实现,政府的目的就是国家的目的。
第三,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在日常性的功能运作中,政府往往作为国家的具体组织和机构化身而存在,代表国家运用和行使公共权力。正因为国家与政府存在如此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对政治现象的理解中,往往会把国家与政府混为一谈。而从政治学的角度,区分国家与政府,具有特定的意义和必要性。
从历史和现实状况来看,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政府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国家本质上是统治阶第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要进行这种统治,必须具有基本的国家构成要素,或者说,必须在构成要素基本具备的条件下进行阶级的统治。从国家构成要素来看,它是由土地、人口、政府和主权所构成的统一体。从这些要素来看,个国家的存在,不能没有政府,但是,政府本身的更迭并不导致国家的灭亡。
第二,政府权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普遍、广泛、无限和统一而不可分的,而政府公共权力是有限的,并且通常要在权限或职能上进行具体限度和界定。在现代社会,国家主权一般为人民所拥有,而政府权力则是人民通过法定的方式授予政府组织和官员的。因此,政府权力以人民或者人民代表是否授权为转移,而国家权力则以国家是否完整存在为转移。
第三,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能并不同于国家功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府是国家重要功能的执行和实现的组织和工具,但是,政府的功能并不等于国家功能的全部,在国家的功能中,有些功能是政府没有或者无法履行的,比如,国家文化传统的形成和传承等。因此,在政治生活中,一国的公民可以不认同特定政府及其政策,但不能反对和脱离自己的国家,否则就会丧失公民资格。国家是其成员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公民如果丧失对于国家的认同,就会丧失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第四,国家在特定社会中代表和实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要求,但是,就其组织构成来看,国家却是由统治阶级成员和非统治阶级成员共同构成的。而政府作为统治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组织和工具,则是由特定社会中具有专业化训练和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一部分人组成的,因此,政府的组织构成并不包含非政府的其他社会成员。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答:第一,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第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引起政治不稳定。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往往迅速地落到受惠于国家现行经济政策的人或集团之手,同时社会上一些占有优势地位的人往往利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大发横财,而广大民众的财富即使有增长也是缓慢的。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的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实行分配制度变革只能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来实现,但由于旧经济体制的惯性和各阶层利益的错综复杂,政府纵然有改变分配政策的决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感到力不从结果经常导致人们的不满,从而产生不稳定因素。
第二,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以现代文明为背景的现代政治文化观念逐步传播,在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的交汇与抗争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渐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绝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实现,传统文化的解体并不意味着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成型,其间必然要经历个漫长、复杂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步变化,一些人可能很快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另一些则需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还有一些人甚至固守其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而政府权威的合法性由于很难将这种对立的观念统一起来,因此其合法性往往遭到质疑。思想激进的人们并不认可政府在现实的政治运作过程中的利益妥协,主张实施彻底的变革。而思想保守的人们对传统的政治文化还保留着强烈的怀念,无法形成对新的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冲突难以避免。
第三,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期望增长只有同经济增长同步趋进,才能实现社会满足。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在经济决策上的主观影响,使经济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时快时慢、时进时退的经济形势较难避免。于是,当出现如亨廷顿所预料的“期望与满足俱增,但满足的增速低于期望”,或“期望增大,但满足先增后减”的情形时,公众期望的普遍挫折感将可能爆发一场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不满的革命”,形成政治不稳定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文化变迁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众多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都试图通过政治来实现其利益目标,而原有的政治体制无法容纳新的利益集团的参与。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域,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第四,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政府的官员也在原有价值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峻。
第五,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过程都被谋求全球霸权或地区霸权的外部势力所打断。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试评述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答:第一,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不足之处: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第二,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思维的检验。
第三,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第四,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现代的政治观念。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角度看,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第五,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法治原则的内容。
答: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
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
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补充资料: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答:第一,价值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第二,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第三,神学政治观。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
第四,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在西方,也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治涵义。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第五,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2.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
第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第二,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第三,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第四,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3.试述政治权力的特性。
答: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第一,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第二,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第三,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第四,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第五,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4.试述政府的特性。
答:政府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作为履行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关,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第一,阶级性。政府的阶级性是其赖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所规定的,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政府的阶级性决定了它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政府活动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于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作为政府的本质特征,政府的阶级性对于政府及其活动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政府的机构构成、制度设置、政策制定、价值倡导和各种实际活动中。就此而言,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统治阶级的性格构成了政府的基本性格;
第二,公共性。国家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但是,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往往不得不以形式上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而政府就是实现这种表面上公共性的基本形式;
第三,权威性。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一方面,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这是国家权力强制性在政府机构方面的具体要求和合法赋予。另一方面,政府又必须得到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社会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这是国家权力的政治合法性在政府特性方面的延伸。国家权力特性在政府构成和运行中的这种体现,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了政府的特有的权威性,即政府权力与其所统治和管理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命令——服从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政府的职能才能得到实现;
第四,有机组织性。尽管现代政府都形成了严格的职能分工和权力划分,但是就政府机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言,则构成了严密的有机整体。各政府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结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共同运行和协调发生作用,以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完整统一的贯彻实行。同时,政府都是以组织的形式而存在和运行的,这些组织由特定的人员、物质和财力等要素按照特定的原则和规则构成,政府的权力依托这些组织机构而得以行使,按照这些组织的原则、规则和程序得以实施;
第五,特定的职能规定性。从总体上来看,政府执行着国家的对内和对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基本职能,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个不同的国家的政府的职能在其范围、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另一方面,就政府内部的不同机构和部门来看,其职能分工又有其特定的规定性,这些机构和部门按照政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职能分工、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构成了政府的总的职能。
5.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第一,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第二,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第三,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第四,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6.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
答: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7.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党的基本功能)
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
第二,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
第三,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
第四,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8.试述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答:第一,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具体说来,公民权利属于社会领域,是私域的范畴,它以公民个人为本位,强调的是公民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利益分配中应有的资格,政治权力则属于国家领域,是公域的范畴,是国家拥有的统治和管理社会成员的强制性力量。因此,对权利与权力进行划分首先意味着权利的领域变成权力的边界,意味着国家权力不得任意侵入公民权利的领地,“权利乃国家权力止步之处”,这就在消极的意义上构成了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它使得国家权力不可能是全能的、为所欲为的,它在行使中必须尊重公民权利的完整与独立存在。为此,必须分配给社会领域广泛的权利,以增强抗衡权力的强度;必须优化权利的内容和结构,建立和健全与权力结构相平衡的权利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权利救济的机制,提高公民的普遍权利意识。
第二,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根据人民主权原则,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必须经过社会成员的授权,是公民为了更好实现自己的整体利益才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组成政府,以便让政府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来为自己利益服务。政府权力本身并无独立意义和终极价值,它既然产生于社会权利,也就必须以社会权利为其终极目的和归宿。这就从根本上构成了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具体来说,一是政府是由公民运用自己的选举权利定期选举出来的,政府的公共权力也是由公民在这种选举过程中通过授权的方式而获得的,而如果这个政府不能很好地实现其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使命,公民又可以运用自己的罢免权利剥夺其公共权力,这就从权力的来源上对权力做了强有力的约束。二是公民在授权和组织政府之后也不会放弃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他们还可以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中保留给社会的诸种权利,比如游行示威、批评建议乃至复决创制等权利来继续对政府权力的运行施加影响。有必要指出的是,公民对权力的委托,并不等于公民对权力的丧失。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正因为如此,公民可以而且应当时刻以主权者的身份,关注政府对治权的行使情况,并利用撤销决定、制止行为、否决议案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再加上前面所讲的选举权利和罢免权利这两个杀手锏,使得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恪尽职守而不能越雷池一步。
第三,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在这里特别是新闻舆论被公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地监督和防止权力腐化的“第四种权力”,新闻媒体一手握威力无边的传播利器,一手执公民言论自由的坚厚盾牌,对权力主体采取紧迫盯人式的监督,虽然它本身不具有法定制裁力,但却具有进行社会动员和号召的实际能力,因此舆论监督对权力主体是一种无形然而有效的约束。通过组织的建立和新闻媒介的作用,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作用获得了强有力的物质载体支持,进一步形成了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张力。
第四,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具体来讲,首先,在权力的来源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以及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的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这无疑能增强其在各自权力地位上的平等性与监督过程中的独立性,因为既然都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自然就不存在应该向对方意志屈服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权力牵制、相互监督时享有充分的政治合法性支持。其次,在权力的利益立场上,也使得权力主体之间有着监督制约对方的内在驱动力,各个权力主体会考虑到自己的权力若要继续存在就必须继续服从公民的要求、满足公民的利益需要从而得到公民的继续信任和授权,这对于横向分权的三权机关是如此,对于纵向分权的中央与地方机关也是同样如此。因此,各个权力机关之间的彼此警惕、相互牵制并不是出自道德上的良知,而是出自主动履行监督职责、竞相满足公民期望从而存续自我权力的动机,恰恰是这一点给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监督制约注入了永续不绝的动力源泉。
9.试述自由主义理论遵循的原则。
答:第一,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第二,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第三,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
第四,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它更倾向于认可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
第五,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它确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第六,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
第七,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10.试述民主的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答:第一,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第二,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第三,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第四,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第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第一,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第二,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3.诸子百家的政治的研究成果?(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第二,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第三,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第四,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4.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
答:第一,暴力方式。第二,压力方式。第三,命令方式。第四,规范方式。第五,说服方式。第六,奖酬方式。第七,处罚方式。
5.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答:第一,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
第二,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第三,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
第四,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6.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第一,游说。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决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
第二,决策咨询。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
第三,社交活动。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
第四,支持竞选。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
第五,主导舆论。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
第六,非常规方式。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规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7.传统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政治色彩浓厚。
第二,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第三,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第四,治理方法单一。
8.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9.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第二,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第三,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第四,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10.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
答:第一,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第三,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第四,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11.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答:第一,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第二,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第三,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第四,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12.自由主义所遵循的原则?
答:第一,个人主义原则。第二,自由原则。第三,理性原则。第四,平等原则。第五,宽容原则。第六,同意原则。第七,宪政主义原则。
13.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答:第一,家庭。
第二,学校。
第三,大众传播工具。
第四,社会政治组织。
第五,政治符号。
第六,此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14.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第二,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第三,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第四,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15.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答:第一,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二,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三,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四,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五,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16.我国当代宪政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
第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
第三,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第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17.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答:第一,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第二,由“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第三,由“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第四,由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18.民主具有什么价值?
答:第一,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
第二,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
第三,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