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浅析论文
在过去,信赖保护原则并未受到重视,然而近几年来,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被视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在当代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作用和地位与行政法中的合理性、合法性等原则有着同等作用和地位,那么作为当代行政法中重要的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在众多领域当中都应当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一、当代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概述
在行政法当中的信赖保护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主体之间要在诚实信用的原则下互相信任,保持自身的忠诚度,同时以诚实信用的方法做出正确的行政行为,这一内容是行政法对行政主体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国家提高公信力的基本条件:行政相对人依赖的对象同时依赖于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都在行政法保护范围内:对于相对人来说要想自身的信赖值得保护,首先就要具备信赖的利益,并以此作为信赖保护的基础内容,以实现信赖保护:行政的相对人正当的信赖利益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实现利益的保护,这一内容既是信赖保护原则最终追求的目标。根据上述信赖保护原则的主要内容,在当代的法治国家当中,在切实维护人民基本利益和正当权益的基础上,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当中形成的各种行为,且对己经生效的行政行为不得随意变更和撤销。
二、信赖保护原则的依据的几种说法
(一)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是一项具有浓重伦理色彩的基本原则,不能把它规划到公法或者私法范围内,但同时诚信原则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所以在公法和私法范围内也都有着一定的适用范围。关于诚信原则能够作为信赖保护原则的依据的说法有很多,有人认为,从适用方面的角度上看,诚信原则的存在基于一定的法律关系,因此可以说诚信原则适用于行政法,可以作为信赖保护原则的依据,然而这种说法的说服力度不够,有些牵强。当事人双方的行为是需要诚信原则来约束的,所以要求行政主体具有善意的行为且合法合理,而信赖保护原则主要对行政主体进行约束,这两种原则显然是平行的关系,信赖保护原则无法将诚信原则单独作为自身的法律依据。
(二)保障基本权利的原则
多数学者认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是公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来源,但是信赖保护原则是否能将基本权利单独作为自身的法律依据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在宪法中,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是就个体来说的,如果撤销其法律和行政行为,也就是侵害了个人实现其法律行为的可能性,而信赖保护原则从根本上对人的基本权利有着保障的作用。基本权利并不能单独成为信赖保护原则的法律依据,基于众多说法,有些说法倾向人的自由权,而有些说法倾向于财产保障,加之宪法中广泛的基本权利,并非所有的基本权利都适合作为信赖保护原则的依据。总而言之,如果将基本权利单独作为信赖保护原则的依据是片面的。
(三)法安定性原则
法治国家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法的安定性原则,明确人与人之间的权益并划分出权利和义务的界限需要通过法律来实现。法律自身的状态也就是法律中权利和义务的安定性,同时借由法律中的各种关系也要维持一种安定的状态,显然,要想实现法律本身的安定,就要先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行政法本身就是构成法律安定秩序的要素之一,同样具备法的安定性,然而单独将行政行为作为实现公益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行政法律中的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威胁,可见行政行为作为法的方式之一具有一定的安定性。除此之外,行政行为受到法的安定的约束,要求法律中的相对人法律行为的效果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同时行政行为要继续维持自身的稳定性,行政主体不得对己经生效的行为随意变更或撤销。
(四)法治国的原则
法治国的理念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法治国原则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法的和平、法安定、权力分立、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等。其中保护人的信赖利益是信赖保护原则的基础,同时也是法治国的目标。然而有些人认为,从法治国的原则中可以衍生出一些潜在的法律原则,例如通过法治国的原则可以要求撤销收益行政的行为,但是另一方面又可以要求继续保持这种行为,由此可见信赖保护的原则不等同于法治国的原则,而法治国的原则确立应该基于信赖保护原则的思想。
三、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
由于行政主体的行为具有多样性,这样在行政法上适用的表现也有所不同。首先行政主体之间要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互相信任,这样才会有诚实信用的行政行为。其次,抽象行政行为对相对人来说是不具备效力的,行政机关不可以随意制定针对相对人的抽象行政行为,也不得限制和侵害相对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切实保障人的利益。要限制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分析,如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反了法律,基于信赖保护原则,要首先衡量行政合法的公共利益与人民的信赖利益是否冲突,在一般情况下,撤销不利的具体行政行为往往不发生相对人利益保护的问题。在行政法中撤销行政行为是相对于违法行政行为来说的,废止行政行为是相对于合法的行政行为来说的,而终止这种行为之后的法律效力基于信赖保护原则,所以废止行政行为应该受到限制。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从当代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的内涵和地位等为出发点,对信赖保护原则的依据以及适用等进行分析。在行政法当中,任何一种法律原则都不能够脱离主体单独作为信赖保护原则的法律依据,同样信赖保护原则的法律依据也不能够取决于单独的原则,而是基于多项原则,可以说信赖保护原则是各种原则的综合体。
第二篇:浅论行政法之信赖保护原则
浅论行政法之信赖保护原则
杨洪霞
山东大学法学院 2003级法律硕士
【摘要】: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是德国行政法院根据法律的安定性原则和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逐步确立起来的,目的在于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和保护社会成员的正当利益。信赖保护原则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如德国,日本,韩国,我国的台湾地区等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运用。在我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信赖保护在我国已经纳入法制规范。本文主要从信赖保护原则产生的渊源,理论基础,确立的必要性和我国确立信赖保护原则的制度构想来阐述。
【关键词】:信赖保护原则 信赖利益 行政程序 行政补偿
概述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是指当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产生了具有正当性的信赖利益时,这种信赖利益应当得到保护,行政机关不得随意的变更或撤销已作出的行政行为,如果撤销必须补偿相对人因信赖所产生的损失。无疑,行政权在国家的各种权力中是最桀骜不逊的,为了防止行政权的滥用和不正当行使给公民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确立这个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在我国,《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前,信赖保护原则鲜有研究,更提不上运用,行政机关动辄撤销行政许可,全面整顿等行政行为严重损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制定的法规政策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也使政府失去了信用,带来的是国家经济资源的浪费,行政成本的提高,公民合法权益的损害和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的严重对峙。随着中国加入WTO,行政法治的发展和社会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建立诚信政府的理念也在逐步深入人心,《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信赖保护在我国已经纳入法制规范。人们更加关注信赖保护原则的研究。
一,信赖保护原则在各国的确立
德国是信赖保护原则的母国,德国的行政法院确立的这个原则是为了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和保护社会成员的正当利益。1973年10月召开的德国学者大会将“行政上之信赖保护”定为会议第二主题,奠定了信赖保护作为一项公法原则的地位。此后,德国《行政程序法》,《租税通则》,《联邦建设计划法》等法律中,信赖保护原则均被明文加以规定。[1] 德国《行政程序法》第48条至50条对具体行政行为撤销和废止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行政信赖保护作为行政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法典中得到正式确认,随后该原则被很多大陆法系国家借鉴。
韩国《行政程序法》第4条规定:“行政机关执行职务时,应本着诚实信用为之”。
日本行政法的特点就是对外国法的合理借鉴和运用,日本在60年代引入信赖保护原则,70年代得到充分的论证,并将其与诚信原则,禁止反言原则一起作为行政法的一般原则。
我国台湾地区在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案例和判决中直接适用信赖保护原则,台湾《行政程序法》第1条将“增进人民对行政之信赖”作为一项立法目的,第8条规定:“行政行为,应以诚实信用方法为之,并应保护人民正当合理之信赖。”
在英美法系国家虽没有明确提出信赖保护原则的概念,但却提出了与此类似的制度,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确立的合法预期的制度,美国的不得翻供制度。
我国《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9条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判决撤销违法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在判决撤销的同时,可以分别采取下列方式处理:
(一)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二)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三)向被告和有关司法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四)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建议有关机关依法处理。”该条虽未明确提出信赖保护的概念,但是规定违法具体行政行为给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人民法院可以责令行政机关采取补救措施,可见信赖保护原则的理念已经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2003年8月27日通过,2004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或者准许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这标志着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已纳入法制规范。
二,信赖保护原则的理论基础
1,诚实信用说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宁。诚信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领域被称为“帝王条款”。诚实信用说主张信赖保护原则是将私法领域的诚信原则适用于行政法领域。日本盐野宏教授就认为:“信义诚实的原则乃至信赖保护的原则,是将私人间适用的法原理适用于行政法关系的情况”。[2]
日本学者乙部哲郎也主张将诚信原则作为信赖保护原则的法律依据。他认为,首先,“信用”一词与信赖相近,其次,行政法上的法律关系为具体关系,适合诚信原则的适用。[3]另外,肖金明教授主编的《行政许可要论》也提到“私法领域的诚信原则被引入了公法领域,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4] 甚至有学者认为:“苟无诚信原则,则民主宪政将无法实行,故诚信为行使一切行政权之准则。”[5]
2, 法的安定性说
法的安定性包括两方面:第一,法律本身的安定性,即法律规范必须是确定的,不存在相互矛盾的理解,这样社会成员才可以准确的依据法律来行事。第二,法律制定出来后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国家不能随便的更改而使法律处于不确定状态,法律的溯及力被限制。法的安定性说主张信赖保护原则得以确立就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安定性。正是“本于法的安定性,行政行为须具有可预见和可预测性,人民预先知其所遵循,故人民因信赖行政行为所生之损害应予以保护。”[6]
3,权利保障说
认为信赖保护原则实质上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而确立,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政府不正当行政行为的侵害。
在上述三种学说中,笔者更倾向于诚实信用说。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法律的安定性只是信赖保护原则的目的之一,将它们单独列为信赖保护原则的理论基础是片面的,没有揭示该原则的本质内涵。现代社会行政理念发生了重大革新--从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观念转变。管制行政以“政府”为中心,以权力为本位,以命令与强制为手段,片面的强调公民对政府的服从,而服务行政将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作为其行为的向导,任何时候都不以任何手段去追求政府自身的利益。[7] 在行政活动中,政府与公民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所以当公民对政府的行政行为产生信赖利益时,政府不能随意的因为自己方面的原因而使得公民的利益受损,如果确实为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不得已而为时,应给公民适当补偿。现代法治国家已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意义的法治。实质上的法治即良法之治不仅要求国家要受到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约束,更要求制定的法律本身要适当,要承认并保障个人的尊严,保障个人的基本人权。所以诚实信用原则在行政法中的运用,“不仅行政机关执行职务时应予以注意,而且人民在行使或保护其权利时,亦应予以正视。”[8]
三,信赖保护原则确立的必要性
确立信赖保护原则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乃至建立诚信政府都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
1,建立诚信政府的需要
上面提到,现代行政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的角色从管理者变成了服务者,服务行政要求政府抛弃治民的观念树立由民做主的观念,将公众置于行政的中心位置上,政府与公民的地位真正地趋于平等,政府将改进服务质量,高效率的为民服务作为其追求和目的。[9] 公民与政府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互动,再也不是原来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政府要有效的实施行政管理,必须得到公民的配合和支持,而这种配合和支持是建立在对政府充分信赖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如果公民的合法权益因信赖政府的某种行政行为而受到损害,政府就必须象在私法领域那样遵守诚信原则而给公民适当的补偿。为了避免政府的这种不利后果的发生这就要求政府要做到言而有信,取信于民,要求政府权力必须一种可知的,可预测的方式行使,遵守自己发布的政策,信守自已的诺言,这样相对人才有可能对自己将来的行为进行安排和筹划,整个社会才能有条不紊的维持在良好的秩序当中。[10] 尤其中国现在已经加入WTO,世贸组织对成员方政府提出了通过立法成就统一的法律体系,在行政执法上实现统一,公正,合理的要求,并且要求为建立市场经济放松行政管制。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建立诚信政府,切实的履行自己的承诺,保护私人的信赖利益,使公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具有可预见性,从而构建诚信社会,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2,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信赖保护原则设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现代行政法试图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间寻求一种平衡。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尽量的满足社会成员的利益需要,但为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已而损害个人的合法权益时,必须对遭受损害的成员以适当的补偿。薛刚凌教授在她的《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中将自由,权利保障原则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确立信赖保护原则要求行政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如必须改变,就必须考虑社会成员已产生的信赖利益,并能促使行政机关更加谨慎的行使行政权,防止行政权被滥用。
3,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的考虑
行政机关如果出尔反尔,反复无偿,那么他的行为就不具有可预测性,不值得信赖,就会降低公民参加社会活动,行政活动的积极性,更有甚者,如果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这种反复无常的行政行为的侵害,就会造成公民与政府的严重对峙,后果就是增加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这种后果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相反,如果行政机关能够保护公民的信赖利益,就会促进公民积极的参加行政,协助行政,服务行政,与政府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四,我国确立信赖保护原则的构想
信赖保护原则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行政许可法》虽然也体现了信赖保护的理念,但是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不应仅局限于一部法律之中,应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指导行政立法和实践。
1,首先,应在行政立法中明确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基本原则地位。
基本原则是指导立法和实践的基本原理和准则,贯穿于法律运行的整个过程。它可以指导审判机关审理案件时甚至行使自由裁量权时都时刻以信赖保护原则为依据,注意保护社会成员的合法利益。它也可以提醒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的时候时刻注意自己行为的合法性,有利于依法行政。
2,加快制定出台我国的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法主要是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的程序的法律。当代许多国家都对行政程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制定了行政程序法。制定并实施行政程序法有利于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与行政救济不同的是行政程序属于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能够防患于未然,有利于依法行政的实现。正如美国当代著名行政法学家伯纳德·施瓦茨,在他所著的《行政法》一书中所提出“行政法的核心与实质是行政程序法”、“行政法即行政程序”。
我国虽然还未制定《行政程序法》,但是我国的行政立法研究组(由罗豪才任组长)已经着手起草它的框架稿和试拟稿,另外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行政执法与行政程序课题组也组织权威专家提出了《行政程序法》的试拟稿。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就可以出台并实施。
行政程序法应在总则中将信赖保护原则列为它的基本原则。它不仅指导行政程序法所有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其他单行行政法在设置程序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更是行政执法,司法活动的基本依据。
另外《行政程序法》框架中会对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单独作出规定。这些领域中涉及到信赖保护原则的问题如行政行为无效的情况,行政行为被撤销的情况,行政行为废止的情况等都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3,在各单行行政法中明确信赖保护原则的具体运用和救济制度
行政程序法和单行的行政程序法之间是基本法与一般法的关系,一般法不得与基本法相抵触,但可以根据需要做具体的规定或补充规定。
我国目前的单行行政法中唯一引入信赖保护原则的是《行政许可法》,我国的《行政许可法》第8条作出了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许可,如撤销或变更应补偿等规定,但这种规定只是泛泛而谈,实践中具体如何补偿,受害人应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主张权利的时效,补偿限额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操作困难,公民的合法权利很难得到实际保障。笔者认为为了弥补它的不足,使得许可法引入的信赖保护原则在现实中真正得到贯彻,也使得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真正的得到保障,需要完善行政许可法的相关法律制度主要是我国的救济法。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如果法律只规定了公民的权利而不规定权利受到侵害时具体的救济途径这对于公民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笔者认为“擅自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行政机关由于违法或者不当而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许可。二是行政机关由于合法的无过错的行为不得不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许可。下面对这两种情况分别阐述。
(1)行政机关由于违法或者不当而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许可
这种情况相对人没有过错,只是由于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过错才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b)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c)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d)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行政许可法》第69条已对这几种情况作出了规定,并规定因为上述情况使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但是具体如何赔偿没有提及,这就要结合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对此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行政赔偿范围中没有明确提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后,行政许可被撤销造成被许可人合法权益损害的,应予赔偿等许可法中提到的情形。但是行政赔偿范围中有个开放性的规定:“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其他违法情形,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情形”,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样就可以将许可法中提到的情形纳入其中。但是笔者认为《国家赔偿法》有必要将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实施行政许可的具体情形明确的规定在行政赔偿范围中以避免行政机关规避法律,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这样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赖利益由于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实施行政许可而受到损害时就可以直接依据国家赔偿法请求赔偿。现行的《国家赔偿法》还存在重大不足,对于财产损失,现有规定原则上只赔偿直接物质性损失,对于可得利益一律不赔,这与行政许可法的全面保护原则是不相符的,在某种程度上《国家赔偿法》成为《行政许可法》实施中尤其是对公民权利保护实现中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应该加快修改国家赔偿法,确立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原则,这样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主体违法或不当实施行政许可遭受的损害才能得到全面的赔偿,这也有利于行政机关时刻注意监督自己的行为,依法行政。
(2)行政机关由于合法的无过错的行为不得不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法》第8条进一步规定:"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行政补偿的问题。
行政补偿是国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合法行使职权行为或因公共利益需要致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给予补偿的法律救济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行政补偿法,除了个别单行法对某些行政管理领域的补偿作了些零散的规定外,整体规范化的行政补偿制度尚未建立,大量的行政补偿问题在我国目前尚无法可依。[11] 行政许可法在这种背景下提到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赖利益给予补偿虽然有着非常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人权的保护,但现实中是很难落实的。笔者认为应以《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契机,加快出台我国的行政补偿法。行政补偿法也应将信赖保护原则作为基本原则规定其中,并规定信赖利益受到损害时由谁提出请求,补偿义务机关是谁,补偿程序,具体的补偿标准,权利保护的时效等问题,只有这样,信赖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信赖保护原则只是在行政许可法中得以体现,它在我国的行政法领域还处于理念形成阶段,要真正的作为一项原则来指导我国的行政立法和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国的立法者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注释:
[1] 黄学贤 《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 载《法学》2002年第5期。
[2] 日本,盐野宏 《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
[3] 肖金明主编 《原则与制度--比较行政法的角度》 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243页
[4] 肖金明主编 《行政许可要论》 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77页
[5] 罗传贤《行政程序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6] 罗传贤《行政程序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7] 石佑启 《论行政法与公共行政关系的演进》 载 《中国法学》 2003年第3期
[8] 周佑勇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反思与重构》 载 《中国法学》 2003年第4期
[9] 石佑启 《论行政法与公共行政关系的演进》 载 《中国法学》 2003年第3期
[10] Cf.Yoav Dotan, Why Administrators Should be Bound by their Policies, 1997,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28.[11] 姜明安 《行政补偿制度研究》 法律教育网
第三篇:当代道德雷锋精神论文
题目:当代道德,雷锋精神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人都认为雷锋的时代已经过去,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可是我们认为,雷锋精神具有时代延续性。所以本文着重讲述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可行性,并且详细分析一下雷锋精神。
正文:2012年5月8日晚,在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正当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金龙大客车突然失控,连撞两车后向校门口的学生们撞来。张丽莉老师用手推开、用身体撞开了身边的学生,随即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医院初步诊断张丽莉为双下肢碾压、失血性休克、骶骨骨折、双上肢及双手碾轧伤,生命垂危。当晚23时30分,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历时5个半小时,为她实施了“急诊双下肢高位截肢术”。这件事深深震撼每个人的心,特别为她感到惋惜,痛心,当然也非常敬佩她舍己为人的精神。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勇前进。半个世纪过去了,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无数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的内涵:
助人为乐,在助人之时,心里真会感到愉快。而这一精神很多时候只
是举手之劳,例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老人提重物。
勤俭节约,不少人请客吃饭,好面子讲排场,没几个人却要一桌子菜,吃不完都浪费掉了,打个包拿回家吃不就得了!还有现在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更是浪费成风,在学校吃饭,饭菜不好吃就一口都不动,全部倒掉。那浪费的是多少人的幸苦与汗水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敬业爱岗,用现代的说法,叫职业素养。雷锋无论在哪里都能自觉服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我最近发现的一个现象就是,以前班上的的同学有一些学习不好,男孩子就去当兵了,过两年回来给分配到国企工作,不仅稳定,工资待遇也不低。可是好多人都只是挂个名,然后自己在外面找私活,一天班都不上,我非常不认同,我觉得把他们安排在那个岗位就是需要他们,像是检修火车,那是多么重要的工作,如果有什么闪失那可是好几百人的生命,即使一颗螺丝钉都不能疏忽。如果他们不认真工作,那将酿成多么大的悲剧。工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和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发挥自身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
集体主义,也就是团队意识,如何去合作,如何去沟通。这大家都懂,团队意识在体育项目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无论篮球、足球还是只有两个人的双打都需要团队精神,大家成为一个人一样,小团体没有矛盾才能取得好成绩。
钉子精神,就是挤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也可以理解为,进取心。雷锋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我感觉现在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很多都是这个社会的奴隶,这个忙碌的社会让我们没有时间去反思自己,没有去想过应该怎么活出一个自己的人生,好多人就一直这样碌碌无为下去。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热潮。学习雷锋不能只停留在3月5日,要时时刻刻弘扬这种精神,以恒久远的生命力学习传承雷锋精神。学习他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学习他长期的一贯做好事,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雷锋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那时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雷锋精神”作为美好情操、利他主义、高尚人格的典范,在一代代人心中扎下了根。它激励着我们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努力去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怎样学习雷锋精神?
第一,坚定的信仰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这是我们在学习雷锋时经常唱的歌曲,说明了坚定的信仰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核心,雷锋之所以能够快乐而愉快的工作、学习,根本原因他有坚定的信仰。而坚定的信仰正是我们现在中国人所缺乏的精神。可以这么说,当代的中国人,从上到下,都缺乏信仰,这也是中国人精神涣散、缺乏团结协助、没有远大理想、贪污腐化、一切向钱看的根本原因。现在的许多领导干部,包括一些高级干部都缺乏坚定的信仰,许多人加入共产党,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而是因为入党是升官进爵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现在的许多党员干部是抱着这种心态入党的,而持有这种心态入党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信仰,肯定会成为共产党中的腐败分子,成为人民的敌人。贪官、裸官、叛逃国外的官员,这样的比例还小吗?如果他们有坚定的信仰,他们会干出这样的事情吗?所以,学习雷锋,不仅普通人要学,领导干部特别要学。因为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
第四篇:知识产权论文:试论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及完善
知识产权论文:试论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及完善
【中文摘要】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又称知识产权边境保护(Border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Rights),是指海关依法制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境的措施。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各国重视,在发达国家的主要推动下形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共同法律规范,对WTO组织各国具有普遍约束力。TRIPS协议在其“知识产权的实施”和“与边境措施相关的特殊要求”中对知识产权边境保护规定了最低标准和基本程序,并明确赋予海关“知识产权边境保护职能”。为了达到加入WTO的要求和履行成员国的义务,我国在2004年开始逐步建立起自身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体系。本文以探索完善我国知识产海关保护制度为,从完善海关执法制度和程序的角度,首先系统介绍了我国业已建立起的包括知识产权海关备案、申请扣留、调查处理、货物处置及责任追究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其次,分析比较欧盟和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特点,结合TRIPS协议的规定与要求,探讨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在执法透明度问题、简易便捷程序设计、归责原则的确立、防止权利人权利滥用以及司法协调机制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希望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提高海关监管能力尤其是一线执法海关的执法水平有所裨益。
【英文摘要】
【关键词】知识产权 海关保护 欧美法律制度 TRIPS协议
【目录】试论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及完善
4前言8-10
摘要
第一章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及现
状10-2
5一、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概述10-17
(二)知识产权海关
(一)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概念10-11保护的范围11-1212-1
5(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一)我(四)海关对侵权货物的处置方式15-17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沿革和法律体系17-21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沿革17-19海关保护法律体系19-21和现状21-2
5(二)我国知识产权
三、我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
(一)海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21-2
2(三)主要贸易伙伴
(四)我国海关案件查发
(二)海关保护知识产权的现状22-23查获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情况23情况23-2
4(五)出口货物侵权情况相对严重24-2
5一、第二章 欧美及WTO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特点25-35欧美及WTO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主要特点25-27点保护进口环节的知识产权25-26理体现简便原则26-27利人负担轻2727-2929-
31(一)重
(二)权利保护和案件处
(三)执法具备主动权,知识产权权
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对象范围
三、强调权利人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中的作用
四、严格限制侵权货物的处置方式31-
32五、侵
权事实的调查程序体现简便快速原则32-33定”方式认定侵权行为32期限32-333
3(一)适用“推
(二)明确规定中止放行的通知和
(三)提供简易处理程序和当事人和解制度
第三章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
一、保护对象范围的界定需进一步完善
六、综述33-3
5存在的主要问题35-4035-3636-37
二、海关主动保护与权利人申请保护比例失衡
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规体系不完整37-38
四、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滥用行为广泛存在38-40
(一)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广泛存在38-40
(二)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规制制度不完善40海关保护存在问题的法律对策和建议40-55和保护客体范围的问题40-43分类备案制度40-4141-4343-4
4第四章 我国知识产权
一、关于备案制度
(一)根据保护客体性质制定
(二)合理界定海关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二、关于海关依职权主动保护的权力界限的问题
三、关于海关执法程序和执法效率的问题44-46
(二)完善
(一)简便海关执法程序,明确调查时限44-45知识产权保护行邮渠道简易程序45-46海关处置方式问题46-48问题48-50
四、关于对侵权货物的五、关于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刑事追究
(二)建
(一)完善追究刑事责任标准48
立健全司法协作机制48-50MOU 制度50-5151-5
5六、重视权利人的作用,推广运用
七、关于限制知识产权权利滥用的问题
(一)完善知识产权滥用的海关惩罚法律制度
52-5454-55
(二)建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企业分类管理制度结论55-57
参考文献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