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2)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2)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3.幼儿的记忆以()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4.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5.在()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
A.早期依恋关系 B.正常母爱 C.细心照料 D.必需的营养 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o A.重复 B.独白 C.双人或集体独白 D.命令 8.在()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9.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0.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道德理想阶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12.6、7岁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13.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14.一般来说儿童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15.儿童颜色辨别能力的发展,主要在于掌握颜色的名称,靠后天的自然成长。(×)16.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视觉集中、视觉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17.一般认为8、9个月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认识的。(×)18.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19.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20.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智力高低的极其重要的尺度。(√)21.内源性微笑是真正的微笑。(×)22.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23.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24.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为强烈和持久。(√)25.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26.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27.对年龄较小的幼儿说:“别哭了,再哭就不带你找妈妈了”,他就不会哭得更厉害。(×)28.婴儿对乐音的感受能力也发生得比较早,到6个月,婴儿已开始在听音乐时伴有强烈的身体运动。(√)29.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定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可以因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产生道德感。(√)30.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31.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
答:(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
(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3)儿童的情绪状态;
(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
32.简述大班学生的特点。
答:(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33.简述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1)亲子关系;
(2)同伴关系;
(3)性别角色;
(4)亲社会行为;
(5)攻击性行为。
四、论述题(16分)34.试述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答:学前儿童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注意的稳定性较差。(4分)(1)原因分析。(6分)①无关刺激过多;
②疲劳;
③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2)预防措施。(6分)①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②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③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预防长时间单一的活动引起疲劳。
五、分析题(20分) 35.小明今年3岁,在小班中个子较矮,但他力气很大。他经常突然跑过去把别的小朋友推倒在地,有时有意去拧其他小朋友的脸,有时也会因为争夺玩具而大打出手。小明的这种行为让其他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不仅影响了日常管理,也影响了他的正常人际交往。
请对小明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措施。
答:一、指出是攻击性行为,有极大的危害性。(4分)小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之为攻击性行为,是指个体对他人进行身体或语言的攻击。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完全,且模仿力极强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
二、影响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8分)(1)大众传媒 小班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全,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但是模仿能力很强。不良的大众传媒,例如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动画片中的打斗动作等等都会给幼儿带来不良影响。
(2)家庭教育因素 在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里,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攻击性行为;
不当的家庭教育,也容易让小班幼儿养成了这种攻击性行为的习惯。
(3)遗传因素 情绪容易激动,兴奋性强,反应速度快的神经活动类型,多受父母遗传影响。
(4)个体成长的阶段性因素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虽快,但多数语句表达不够清楚,很多的时候是用动作来代替的,所以有些孩子会无意识的出现攻击性行为;
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容易兴奋,加之好奇心强,往往在 新的刺激下会产生不合常规的现象。3-4岁的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不能较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教育矫正措施。(8分)(1)幼儿园要创设宽松的环境 幼儿园要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室内外活动空间要大,避免小班幼儿因身体的碰触而引起攻性行为。其次为小班幼儿提供玩具,活动材料要与中大班有所不同,小班幼儿相同数量的玩具,材料一定要充足,而中大班则以多种不同玩具,材料为主。另外还要注意在为小班幼儿提供玩具时,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
(2)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 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如分享、合作、帮助别人等行为,也是消除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一种好办法。
(3)提高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当小班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理解他的行为是不对的,其次教师可通过移情训练来教给幼儿体会他人的情感。通过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会有所减少。
(4)进行适当冷处理 当小班幼儿出现过多的攻击性行为时,要采取冷处理地方法,不要强化他们的这种过激情绪,如果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不到任何强化,对减少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5)幼儿园与家长的配合 幼儿园和家长在教师孩子方面也要积极沟通,保持一致性的观点,双方要积极配合随时交换信息,采用最恰当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通过双方的配合就能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少。
第二篇: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A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J
1.科学教育
2.小实验
3.时代性要求
4.科学教育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____》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 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
一、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要求而设计的。
6.一-------------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一。
8.一--------------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
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A.非正式量具测量B.正式量具测量
C.观察测量D.普通测量
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A.2~3岁B.3●4岁
C.4~5岁D.5~6岁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
A.科学性、启蒙性和系统性
B.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和时代性
C.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和地方性
D.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8.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
A.图片B.歌曲
C.谜语D.科普画册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A.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B.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C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
D.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10.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
2.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
3.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4.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材料设计时,除了要求材料在性能上安全可靠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五、设计题(共22分)
请用设计一份以《会变色的青蛙》为主题的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试卷代号:250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
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幼稚园的自然
2.科学玩具类
3.单元目标
4.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5.整合性
6.自然角
7.长期系统性观察
8.文学艺术
9.潜移默化性
10.生活背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2.D3.D4.A5.A
6.D7.D8.C9.A10.D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3.(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4.(1)材料的探索性;(2)材料的新颖程度,(3)材料的易理解性,(4)材料的丰富性I(5)材料的层次性。
五、设计题(共22分)
1.格式正确(2分)。
2.目标(4分)、内容(4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分)、过程(4分)。
3.目标设计的理由(4分):
(1)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
(2)确定合适的目标。
第三篇:最新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72)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7.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0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
C.社会的需要
D.科学自身的需要
38.美国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于19世纪70年代发表名著(),阐述了人类历史变迁分为蒙味、野
蛮、文明三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
A.《古代社会》
B.《原始文化》
C.《金枝》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9.下列哪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0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40.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o
A.经济学
B.管理学
C.历史学
D.政治学
41.支配了
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C.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D.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结构主义哲学和非理性主义哲学两大
思潮
42.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
A.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B.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C.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D.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
二、名词解释
1.人文社会科学
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2.全球问题
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
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主义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
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
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经济自由主义
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
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5.社会科学
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6.时代主题
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7.人文主义
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
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8.终身教育论
终身教育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它的主要内容是:(1)全程教育,即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2)全域教育,即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遍布于全社会;(3)全民教育,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等;(4)全面教育,强调人的全
而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9.人文科学:
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木质、价值和发
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10.语言学:
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11.接受美学:
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
文艺学一一美学思潮。
12.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粤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三、简答题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5分)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5分)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
(5分)2.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
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
全的自由o
(8分)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
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7分)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机理是什么?
答:(1)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4分)
(2)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3分)
(3)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3分)
4.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3分)
(2)
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分)
(3)
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2分)
(4)
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2分)
5.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3分)
(2)
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3分)
(3)
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2分)
(4)
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
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2分)
6.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4分)
(2)
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4分)
(3)
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4分)
(4)
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3分)
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答: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4分)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4分)三是从半封闭研
究到开放性研究}
(4分)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3分)
8.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
(4分)
(2)
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4分)
(3)
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男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
等。(4分)
(4)
全而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
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3分)
9.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充分认识文艺的审美特性;(3分)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论为补充,以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3分)
(3)
文艺新学科建设受到重视;(2分)
(4)
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2分)
10.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4分)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3分)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3分)11.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木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4分)其次是由初等教育而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3分)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3分)
四、论述题
.当前世界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尤其最近
我国关于高考不再分文理科的热议更加强化了这一思潮。说说这场改革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人文社
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关系。
答:(1)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人类
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
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o
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
一文沟通,理一理沟通,文一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
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
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8分)
(2)
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
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
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
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白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的“半
个人的时代”;要求白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
“智”轻“情气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
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
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8分)
(3)
联系实际进行论述。(4分)
2.试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当代人文社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4分)
第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4分)
第三,在主要思维方式方面,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3分)
第四,从社会实践功能看,出现了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3分)
第五,从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3分)
(本题要求具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占3分)
3.试以某一具体学科的发展为例,说说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答:比如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就相当典型地反映了这个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1)
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典型地反映了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
用日趋明显”的鲜明特点。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管理和科学技术被认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两个轮子;在十
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的苏联,列宁把管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项最困难、最能收效的中心任务。应运而生
并对社会实践发挥了能动作用的管理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7分)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之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个对象——对人、事、物等组成的物质一社会一文化系统进行自觉控制的行为和过程,以至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并
发展成为跨科学部类、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学科群一一具有多科性、综合性的管理科学。可以说,管
理学的发展,是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通过不断分化、综合,形成了多科性、综合性庞大体系这一总
体发展特点的缩影。(7分)
第三,管理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体现了对人的认识的深化。管理学研究的焦点,从自然人、机器
人,到“经济人”,到“社会人”,到“复杂人”,到“信息人”,标志着管理科学几度飞跃。这一发展
轨迹,充分反映了
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总体特点: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前所未
有的广泛关注。(6分)
4.有位学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座大城市里,有位小姑娘依靠父母亲艰苦的努力,好
不容易跨学区进入了全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小姑娘高兴极了,开学前三天,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开学以
后头几天,小姑娘天天在家里的饭桌上说学校这样好那样好。可是,就在开学第一周的周末,小姑娘回家
后突然嚷着下星期再也不去上学了。父母亲不知所措,急着追问缘由。小姑娘哭着说:今天,整整一天,班主任老师没有看我一眼,连一眼也没有看啊!
有位小学校长讲述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学生期中考试数学只得了
58分,在教师办公室呆着
不肯回家。他对老师说,分数单上挂红灯笼,妈妈是不准让我进家门的。看看老师不作声,又说:老师,这次能不能先借给我2分呢?下次再考,我一定还上这2分。数学老师想了想,深深地点了点头。到了下一次考试,孩子有明显进步,还了
2分,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孩子的成绩列入了班级的中上游。
试就这两件事,谈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涉及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
第一,小学生期待的是关心、爱护和理解(两例皆然)。(7分)
第二,教师的行为态度,小到课内外射向学生的视线的分配(第一例),大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和对学生发展的预期(第二例),都在小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消极(第一例)或积极(第二例)的影响。
(7分)
第三,家长过度的期望和呵护(第一例),或者是简单粗暴(第二例),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消极
影响(第一例中,在过度的呵护之下长大的、具有某种优越感的“小太阳”,心理上经不住也许只是短暂的偶然的挫折;第二例中,孩子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着阴影一一可喜的是,这个孩子能尝
试与命运抗争)。(7分)
如做进一步思索,在这类案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都有特定着的社会心理背景。为什么
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呢?这可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进行讨论。(5分)
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一点心理学,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理解和疏导,给家长提出必要的有说服力的建议,向社会作积极宣传,实在是十分重要的。(4分)
第四篇: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试题整理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
家--夸美纽斯----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_学前教育功能_____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
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保育环境’
--和---教育环境---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D)。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B)。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
A.发展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D)。
A.1-2岁
B.1-4岁
C.2-3岁末
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
A.课堂
B.游戏
C.环境
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
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2.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3.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4.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办托幼机构;为学前教育立法。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途径:刨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学前儿童的生活;制定科学的生活制度;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进行专门的体格锻炼;做好全面的保健工作。
方法:讲解演示}实际练习;情境表演;感知体验;榜样范例。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幼儿园良好环境的七条标准:安全和健康、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志愿者,幼儿园每年都会在某些活动中邀请一些家长做志愿者,负责部分教育活动,具体职责视当时的教育活动而定;家长俱乐部,幼儿园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以及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幼儿园可根据教学计划,在适当的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以便更好的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游戏条件的创设包括: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分析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变更l教育内容的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
幼小衔接的相关原则: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幼小衔接的有关途径: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学前教育是面向_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3.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_现实功能__。
4.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一易感性一和易表现性。
5.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_的兴趣、创造_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6.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一,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一。
7.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
A.《大教学论》B.<世界图解》C.<理想国》D.<林哈德与葛笃德》
2.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C)。
A.自觉性低
B.自制力弱
C.注意力分散D.坚持性不强
3.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D)。
A.平等教育B.差异教育C.全面教育D.赏识教育
4.社区教育起源于(B)。
A.英国B.丹麦C.法国D.美国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
A.-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B.课前计划一般项目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C.课前计划课后反思一般项目过程描述
D.一般项目过程描述课前计划课后反思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反恩日记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2.认同
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在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
4.亲子班
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幼儿园则提供师资等,组织具体的亲子活动,多方面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早期教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2.简述我国幼儿园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
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保教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4.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五、论述题(13分)
结合实例论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解释“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将儿童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
(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强调儿童的参与性。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
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
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_游戏_作为基本活动。
3.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_表现力_。
4.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_.语言环境游戏环境_。
5.社区教育最初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6.一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学习的因素。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推动各囡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3.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A)。
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A)。
A.开放式
B.区隔式
C.秧田式
D.封闭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
A.课堂
B.游戏
C.环境
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育人效益
育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教育具有育人功能,因而,通过教育过程就会获得培养人才的教育效益。
2.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3.教历研究
教历研究”就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4.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四、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教育本质、教育功能和教育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本质,是教育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教育功能,是由教育本质所决定,蕴藏在教育中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教育效益,是通过教育过程使教育功能得到发挥而获得的成果。由此可见,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是教育所固有的属性和性能,而教育效益则是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因而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教育本质决定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本质,教育效益体现教育功能。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2.简述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4.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五、论述题(13分)
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一家庭教育十幼儿园教育”?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小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不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可分成小组进行教学;知识、经验少,语言正在发展,有意注意还未很好发展,应尽是让儿童观察实物,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国„„
中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习惯于集体教学,知识、经验增加,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次数应增多,时间适当延长;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
大班儿童的特征及相应的教学:各方面均显著发展,自觉性提高,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要丰富、充实,教学活动时间要延长,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要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
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母育学校》--。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社会效益、-。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环境--。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来园活动--。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6.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和--家庭--。
7.幼儿园与家庭的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家园联系本-。
8.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各育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正确实施各育,防止重此轻彼,坚持-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
9.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10.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D)。
A.家长会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在小班进行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
A.欧文B.杜威
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
4.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C)。
A.过度教育B.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D.社会不重视
5.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C)。
A.目光直视B.敢于批评
C.语调语速要适当D.语气要一直不变
6.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A)。
A.保育和教育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D.保育、教育幼儿及家长服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幼儿园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劫。‘生活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来园、离园、进餐、li垂ltlil.、盥洗、散步、自由活动等。
3.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忝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4.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1)领先性;(2)广泛性;(3)对象性;(4)发展性;(5)延后性
2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1)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理环境;(2)以园长为中心,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温暖、相互信任的环境;(4)建立学前儿童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3.简述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1)社会要求的提高;(2)生活制度的变化;(3)师生关系的不同;
(4)生活环境的变更;(5)教育内容的加深;(6)教学方法的改变。
4.简述幼儿园工作的任务。
(1)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2)努力拓展为家长服务的范围;
(3)建立制度化的纺儿园工作运行机制。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1)设置社区学前教育基地;
(2)成立社区学前儿童早期教育中心;
(3)借助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区学前教育。
2.分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家庭;(2)幼儿园;(3)社区
六、案例题(共16分)
菜例:
“梧桐树就是梧桐树”,这是我的外甥女甜甜用“就是”造的句。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子。这个句子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还有一次我翻看甜甜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围画着绿色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太阳在我们眼里不是绿色的,但是我们怎么能断定在孩子眼里不是绿色的呢?我们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打一个大叉子。
请你用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4)教师是学前儿童的养护者;
(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第五篇: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晕厥2.肥胖症3.环境污染4.体育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1.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饮水、——、——、--------
2.传染源有三类,具体指-----------、--------、-------
3.-----------指上身重量在椅面的着力点距地面的高度。
三、改错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
1.思维迟钝、人际关系障碍的学前儿童可以接受游戏治疗法。()
2.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是直线上升的,而且各系统的发育也是均衡的。()
四、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要谈谈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
2.如何为幼儿园选购书籍?
3.简述学前儿童体育对跑的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共20分)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是衡量、判断儿童健康教育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最客观、最重要的方法。请结合幼儿园的实践工作,谈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步骤。
六、活动设计题(共20分)
目前保存食物的方法越来越多,如冷藏、冷冻、干燥、罐装等,但食物的保存一般会借助食品袋来完成。通过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我们可以了解到该食品是否新鲜。请以“食品袋”为主题设计大班的活动计划。
试卷代号-1250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晕厥是指因短时间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常因疼痛、精神过度紧张、闷热、站立时间过久等引起。
2.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3.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食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以及噪声、恶臭、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损伤。
4.是以身体练习(包括各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丰富生活,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特点。‘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1.睡眠盥洗进餐人厕人园离园
2.病人病原携带者动物传染源
3.椅高
三、改错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
1.对.
2.错,不是直线上升,各系统发育统一协调但是不均衡。
四、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答: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能。首先对于学前儿童自身来说,他们对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没有形成误解(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问题;认为进行心理治疗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等等),能迅速并愉快的接受专业人士、教师和家长对其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人士的治疗。其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幼儿园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可以是家园合作对某个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干预;也有专业人士进行的游戏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这些教育和治疗采用的大多是游戏的形式,能让学前儿童获得在掰戏中恢复心理健康的效果。
2·答:书籍中的图画,要形象生动,线条清晰、颜色鲜明、大小合适。书籍中的文字要大而清晰可见,年龄越小、字越大,排版要便于阅读。所用的纸张要洁白、光滑,不反光、不耀眼,并且要有一定的厚度,避免印刷的字体透过纸的背面。
3·答:逐渐学会跑时躯干正直稍前倾,眼看前方。前脚掌着地自然跑,快跑时脚会用力后蹬向前奔跑,两脚左右距离不过宽。两臂屈肘于体侧,两手半握拳,拳眼向上,随下肢动作前后自然摆动。
五、论述题(共20分)答:(1)评价的准备组织工作准备根据不同的评价类型和预期评价的内容,确定是否聘请专家组成专家组,作好教师参与评价的动员工作。譬如,对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评价一般外请专家的作用会大一些,而对幼儿园开展的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评价,由园内教师、保健医生等组成的评价小组就能较好地胜任。评价方案准备评价方案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评价的内容是什么,并确定评价标准,设计好表格及其他文件,落实评价工具。
(2)评价的实施
搜集资料搜集而来的资料是否全面、客观,关系到评价的可信度,因此,评价者应在搜集资料上多花气力,尽可能运用科学的工具、技术搜集到理想的资料。
处理评价信息在获得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与指标的符合程度,酌情予以判断等级或分数,并且对多个项目进行汇总。有些量化工作可由计算机完成。
撰写评价报告对被评价者进行综合判断,并得出是否达到标准或优良程度的结论。(3)评价结果的处理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工作,所以评价并不是以是否达到标准的最终结论的形成而告终,而由评价者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帮助被评价者认识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切实促进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六、活动设计题(共20分)活动名称(1分)
目标要求(3分)准备工作(3分)活动过程(9分)活动评价(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