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至新世纪我国谈话类节目,主持风格演进(推荐5篇)

时间:2020-10-12 13:0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0年代至新世纪我国谈话类节目,主持风格演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0年代至新世纪我国谈话类节目,主持风格演进》。

第一篇:90年代至新世纪我国谈话类节目,主持风格演进

年代至新世纪我国谈话类节目 主持风格的演进

摘 要

从 90 年代到现在我国谈话类节目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电视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持人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主持风格百花齐放。本文针对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的演进做了一个详尽的研究和对比,主要采用了综述法、比较分析、案例法、等研究方法,对当今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变化代表着节目的发展变化。它的理论意义在于:研究我国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主持人;谈话节目;主持风格

Abstract

From 90s to the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alk shows in China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urrent TV programs.The team is also growing, only hold different styles.According to the hosting style talk show to do a simple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mainly adopts literature search, data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on the talk show host style are summarized, draw the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es in host style represents the program.It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host style of the talk show host in china.Key words:host;talk show;hosting style

第一章 引言

1.1 什么是谈话类节目

“谈话节目”其英文是 “talk show”用来指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态,“show”有“表演、说明”的意思,从字面上理解,谈话节目就是由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在特定的谈话环境中就当前的热点话题,利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一场讨论。谈论的话题可以是国家政治、社会、人文、经济、历史等等,现实内容是随性的无任何稿件,是以主持人发挥为主,没有固定稿件,所以不可避免的由于此类节目的部分,因此很多港台媒体也把它形象的称之为“脱口秀”。朱羽君教授认为电视谈话节目是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本身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

态。[1]所谓谈话节目,形式上指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三者构成的主体,就特定的话题展开的讨论,内容上是多变的,运用一种双向的、平等的、即兴的沟通方式展开交流。

1.2 谈话类节目的分类及发展

(一)我国谈话类节目的发展

中国谈话类节目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很快。在 90 年代初期,流行用电话采访并邀请嘉宾参与节目的形式,在短时间内很受大家欢迎。但随着电视这个媒介的出现,电视以其声画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取缔了电台。

我国谈话类节目的雏形出现在 1958 年“工业先进生产者和农业合作社人庆祝五一座谈会”上,当时是由北京市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它的出现并未受到人们的注意。在《东方直播间》的节目中,节目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就某一话题在直播间展开讨论,参与讨论的有主持人、特邀嘉宾以及观众,这种节目样式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电视节目诞生了一种新型的节目形式电视谈话类节目。1996 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可以称之为这类节目的领航者。[2]节目最初的制作灵感来自于美国著名谈话节目《奥普拉 温芙瑞秀》,而《实话实说》栏目大胆的进行了模仿,同时也开创了我国谈话节目新型式的改革先河,并达到了“洋为中用” 的效果。主持人崔永元,以他亲民化的外貌和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影响着电视机前的观众,因此受到到极大的追捧。谈话类节目从此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相继出现的有中央电视的《市民论坛》、《相约夕阳红》、《半边天》、《当红工人》、《五环夜话》,湖南台的《玫瑰之约》,北京台的《谁在说》、《今晚我们相识》、《夫妻剧场》,上海卫视的《有话大家说》等。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电视台谈话节目已超过 210 个,形成了当今电视收视的新景观[3]。内容涵盖经济、社会、法律、情感、教育、文化、体育等诸多领域。但繁荣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节目内容缺乏个性、话题内容单一缺乏深度、主持人综合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谈话节目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以话题为主要内容

电视谈话节目是以谈话为主核心内容“围绕谈话组织起来的”节目,有一定时间限制,同时在节目中要保持高度的话题敏感性,而节目本身的看点在于谈话内容本身。

2、调动观众的互动感

观众参与互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演播室里的直接参与,另一种电视机前的思维

情感间接参与。对于身在演播室里的现场观众,主持人应当积极的与之互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不能仅仅的把他们就当做是现场的道具。对于观众而言,如何留下本身就稀缺的视觉资源,是提高电视收视率的主要途径,因此努力提高节目的质量,调动现场观众的参与度,利用热线、网络、微信,现代化媒介吸引场外观众的广泛参与度,使场内和场外融为一体。在我国现有的谈话节目中,出现的大多问题是:观众的参与度整体不高,大多是主持人问嘉宾讲,这种被动的参与方式在我国谈话类节目中较为常见也是迫切需要创新的地方。

3、以主持人的风格作为亮点

谈话节目在制作上必须是一次性的,不像其它节目可以录播或者通过后期剪辑来完善,谈话节目一旦被打断就会缺乏连续性。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节目的录制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即带着嘉宾跟着话题走,因为事后可供编辑修改的空间很小。所以谈话节目相对于其它节目而言主持人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这也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只有这样才会脱颖而出,受到观众的喜爱。

国内各电视台金牌谈话类节目发展现状

谈话类节目开播以来,深受观众们的喜爱。但总的来说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超级访谈》为例,节目从开播到停播,总共陪伴观众走过看 16 个年头,主持人李静在 2016年 1 月 14 日发微博表示,《超级访谈》将停播,与观众暂时告别。无论是主持人的个人原因,还是因为要顺应节目的发展,但节目的停播,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我国谈话类节目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部原因,节目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及时注意到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也为就此展开调整和补救;二是外部原因,互联网及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也暴露出当下我国谈话类节目普遍所存在的问题,例如:节目定位不清晰、主持人缺乏自身个性、话题缺乏亮点、同化栏目泛滥、内容的真实感丢失等等。总之,尽管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面临种种困境,只要面对现实,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创新,不断改革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创新

时代在发展,无论是综艺类节目还是谈话类节目,都需要不断的改变节目形态,推陈出新,从而来适应不同阶级观众的受众心理。纵观当代荧屏里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存在着千篇一律的节目样式,节目内容和形势上大多基本雷同,没有任何的创新点,想要提高节目收视率,就必须从本质上全面革新。首先可以从选题入手,注重节目内容的多

元性,在故事的选择上注意典型性,多去挖掘故事中主人公背后的故事,用其独特的故事吸引观众的眼球。其次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当今很多访谈类节目大多都以各行各业的名人、明星、大腕等知名度较高的作为访谈对象,将公众人物的碎片式情感及隐私,曝光在荧屏上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窥探欲。显然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应该尽快摆脱这种误区,多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再者就是主持人本身而言,应当积极创新自身的主持方式,可适当的添加一些地域特色,或者在主持中注意副语言的运用,从而增添节目特色,吸引观众眼球。

第二章 主持人在谈话类节目中的作用

2.1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一)主持人驾驭节目的能力

谈话类节目是由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三者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的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驾驭者。他的作用是调动现场气氛,不断引导嘉宾和观就当前节目的话题展开交流,它留个节目主持人较大的主持空间,同时也是最能考验主持人功底的一档节目。节目开始没有事先写好的稿件、预见性的问题、以及补救的措施等等,这也就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一定要把握好节目的总体方向,发现嘉宾话语里的亮点,以此找到更具有价值的发问点。从这那个方面看节目主持人的驾驭能力主也可称之为对现场的控制力和节目导向的引导力,他对于节目的整个而言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甚至超过节目编剧。这也就要求主持人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够做到随机应变。从心理学上来看,主持人的这些“引导力”,就好比一块无形的“磁场”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从众的心理,这表现在节目中即为嘉宾和主持人讲的就都是正确的,无形中形成了一个隐形的磁场,但这种影响都是潜移默化下意识形成的。那么这样说来,主持人隐形的作用就被体现出来了。

其次,驾驭能力还体现在主持人的亲和力上,它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常言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作为主持人而言,面对的更是各行各业不同的人群,他们受教育程度都各有,所以与之沟通的方式以及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找到恰当的沟通方式,这样才能达到思想共鸣的效果。再者就是要积极融入节目当中,不能因为是主持人我只说我固定的开场白,对现场的话题置之不理,这也是行业的大忌。比如说穿上平民化的衣服、改说方言、把演播室装饰的跟自家场馆一样,这样从视觉上就给人一种亲切感,让观众觉的就是在自家院子唠嗑。这样就更容易被接受,比如说节目《鲁豫有约》它的场景一般就是设在咖啡馆、小房子、嘉宾的工作室或者家里,主持人鲁豫也是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看节目的时候就感觉是两个人在聊天,适时的发问嘉宾也会跟着她的思路走。

再者就是主持人对语言整体的驾驭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主持人必须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做支撑,谈话类节目更是如此,它要求主持人对语言的敏感度一定要非常高,常常有价值的点,都需要主持人从嘉宾的话语中去挖掘,然后进行快速组织和总结,属于一种即兴的表达。比如《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他在节目中说的话都很有趣,总是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幽默气息,他侧重说实话,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引导问题,总是能很好的把握节目尺度,轻松自如的切换话题,却又在偏的离缘将注意力拉回主线上,不得不敢叹语言魅力之大。

(二)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个性风格

共性是所有的,而个性即为单独所特有。它也可以说是用来吸引观众的一面旗帜。主持人的个人风格是通过长期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什么都可以模仿,而这一点是无法复制的,常常在电视中看到东施效颦的例子,但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要想形成主持人个人独特的风格,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它所包含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主持人在做定位时一定要与节目定位保持一致,其次主持人本身要有足够的知识做储备,从而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在节目中要善于运用体态语,不断调整自己的主持方式,来达到最佳的主持效果等。

第三章 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嘉宾及观众三者之间的角色分析

3.1 构成的类型

都知道在传播学中有经典的 5W 理论,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In which)、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那么在谈话节目中也是通用的:

who→ 主持人、现场观众、场外观众、嘉宾;

what→即与节目有关的话题内容;

which→媒介;

whom→电视机前的观众;

with→宣传、教育、引导的功能;

谈话类节目,是一个以语言为基本要素的节目形态,构成节目的主要因素就是人物who,它对节目的内容、质量、形式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主持人、嘉宾、观众他们在完成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更是某个观点的代表,他们之间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尤

其是主持人,在前面也有谈到过,下面就具体的角色分析做一个简单的浅析:

(一)主持人或观众

在这里一般强调的是主持人或者嘉宾的“独角戏”,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我讲你听的模式,把这种主持方式称为被动的宣讲式。在早期的谈话类节目中体现的较为明显,而随着互联网出现,大量的优秀节目被得以借鉴,人们得到信息的渠道变得起来越多,对主持人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观众积极参与话题的讨论,从前的那种你讲我听的模式已不再适应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也从最初的宣讲式演变为演说式模式,再到现在呈现在荧屏的大多都是多方畅聊的模式,观众也不在像从前一样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变成了话语权的形成者,主持人和观众角色的演变,也代表着我国谈话类节的蜕变。

(二)主持人与嘉宾

这种模式往往是“辩论”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辩论或者讨论的形式存在于节目中。就拿《面对面》这档节目来说,参与节目的嘉宾大多来自各行各业,完全不同,在节目中主持人或嘉宾往往就某一观点展开辩论,这样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很考验主持人或嘉宾的学识。他曾说,我们试图用人解读新闻,见证历史。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印证,所以才有了面对面”。[4]他作为主持人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将自己的身份转换成了平民的身份,想观众所想,问观众之所问。

(三)主持人、嘉宾及观众

这种模式往往被称为“双向”的交流模式,也称金三角模式,三者之间完美的配合,使节目更具带动性。消除了人们对主持人的一些偏见,大家都以一种当事人的方式参与到节目当中来,使节目更具吸引力。主持人崔永元用他幽默风趣的话语,一改国内主持人呆板严肃的形象。其次在节目《锵锵三人行》中,主持人窦文涛以一种聊天的方式进行,话题大多宽泛、随意。嘉宾可以说都是博学者,整个节目也在主持人“跑偏式”中进行,极具特色。

(四)主持人、嘉宾、场内观众以及场外观众

这种节目形态最早出现在节目《我们》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邀请场外的观众进行一个现场直播,大大增加现实感和参与感。这样的形式就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场外观众基本达到同步化。往往在节目中可以看到唇枪舌战的场面,以此里吸引观众的眼球。主持人此时的角色也变成了一个调和者的身份。

3.2 三者之间的功能

(一)主持人:组织者、引导者

主持人在节目中沟通和组织的功能当然不言而喻了,其次更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关注的发言人。她要敢于问,知道怎么问,问些什么才是关注所想知道的,而不是一个炫耀身份的开始。要在自己、嘉宾、观众三者之间形成一个清晰脉络,这不仅要求主持人拥有风趣的语言,展现个性的同时,也显示了主持人的学识和见解。

(二)嘉宾:权威的典范

嘉宾在节目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以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而谈话节目历来就把嘉宾塑造成专家、权威的典范,所以一般他们说的都代表的是正确的舆论的方向。但随着民主意识的不断觉醒,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环境下,这种权威感也在一步步被打破。

(三)观众:明亮的镜子

谈话节目本身面对的就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节目所要面临的是不同类型、不同阶级、不同时间段的受众群,从而达到一定的收视率是相当不容易的。嘉宾在前期准备中还有一个筛选的过程,而观众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具有偶然性和选择性。所以他们的观看率,能够较准确的反映一个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持效果。

第四章 90 年代至新世纪谈话节目主持风格演讲历程

4.1 从 90 年代至新世纪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个人特质

(一)个人素质对个人风格的影响

1、主持人的自身条件

在当今“内容为王”的时代里漂亮的外表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更多的是注重内容,所以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足够的自身条件做支撑,这样才能在更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第一,要具备缜密的思维,这样才能能完整地主持完一档节目不出差错;第二,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使话题内容始终保持新鲜感。

2、主持人的自我要求

个性要求:庞大的主持队伍中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个性特色,就需要别具一格的主持人,作为谈话类节目的主导因素,他的个性也直接决定着节目的个性,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鲁豫有约》中的鲁豫,连节目名称都是用主持人的名字命名,足以彰显其个性的一面。

素质要求:作为谈话类主持人来讲,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完整的知识体系;采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知道被采访嘉宾的相关人生经历,以便更好的展开采访;其次拥有客观的态度,在有争议的话题中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

(二)主持风格的个案研究

1、崔永元—幽默式的访谈

作为中国谈话类节目最具典范的代表,由崔永元于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得到了观众的一直好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停播,但主持人给观众却留下了不可抹去的记忆,崔永元以其即兴的幽默、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逻辑深深吸引着观众。都说万事开头难,而崔永元总是能在节目的开头做到“先声夺人”,让话题在开场的时候就引人注目,使观众迅速进入状态。比如在“为什么吸烟”节目中,崔永元问“您吸烟吗?”郭念锋答“我吸烟是饿的”主持人:“因为饿,您当了神仙”观众台已经爆笑不止了,这样简短直白的开场白,最大的优势就是瞬间吸引观众及嘉宾进入到话题中来,知道今天说的话题是什么,能很好的消除紧张的气氛,让人眼前一亮。在节目中善于总结善于归纳问题,也在很好的做引导,使节目的真实性变得极强。节目内容不做作、不庸俗大多都是脱口而出的即兴评说,这一点不仅要求主持人要把握好整体的度,其次还要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之后的节目《东方眼》虽也属于谈话节目,但更为细致的分应该属于社交类谈话节目。此时崔永元在主持的时候风格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节目现场有种美式“脱口秀”的风格,现场的观众被驻场乐队所取代。由于节目是由热点短评环节、热点讨论环节、互动问答环节三个方面构成,他的主持风格更趋向于新闻解释类的样式,更类似一种解说,是早期主持人主持风格的一个典范。

2、陈鲁豫—“独白”的秘密

鲁豫的外形和气质给人一种内敛、冷静、随和的感觉,当然这一点也很好的体现在了她的节目中。下面就她主持的节目对她主持风格的做一个简单的陈述:

在《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中,主持人大多时候都是在“听”的一个状态,仿佛就是嘉宾一个人在进行一个自我的独白,这可能是区别于其节目的最大特点。擅长倾听是一个没有难度的问题,但适时的打断确实一个很深的学问。节目以“说出你的故事”为宗旨,讲述一个又一个曲折人生的历史,让人们在听的同时不断的去思索人生,这也逐渐的人鲁豫形成了自己的主持风格和特色。善于倾听适时打断,以及舒适的谈话环境,让被采访人感到被尊重,因而很乐意去诉说,因为她的静听,所以才让我们听到了来自更多内心深处的独白。

不同的是在 2014 年 10 月 4 日,担任北京卫视语言竞技类真人秀《我是演说家》的导师时,而是变听为说,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个鲁豫。她的演讲总是娓娓道来,给人一种

轻松愉悦的感觉,不再像访谈类节目那么静,展现出来的是一个乐观,爱笑健谈的这么一个形象。

3、李静——演播厅里的家长理短

2000 年开始主持《超级访问(http://baike.baidu.com/view/309902.htm“ t ”_blank)》,2006 年主持《美丽俏佳人(http://baike.baidu.com/view/826361.htm“ t ”_blank)》,2007 年主持《非常静距离(http://baike.baidu.com/view/2578002.htm“ t ”_blank)》。其中《超级访问(http://baike.baidu.com/view/309902.htm“ t ”_blank)》是一档访问明星以主持人为主的大型电视娱乐脱口秀栏目。李静以其独特的个性鲜明加之气质亲切随和,语言的幽默有趣,将节目大胆的进行创新,并将娱乐气息与谈话氛围巧妙融合在一起。往往以其独特的视角,最刁钻的问法、最新鲜的爆料、最活跃的气氛深受大众喜欢。

4、杨澜——辩论式的访问

杨澜于 1990 年至 1994 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http://baike.baidu.com/view/109977.htm“ t ”_blank)》节目主持人,并于 1994 年获中国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http://baike.baidu.com/view/1199000.htm“ t ”_blank)”;之后赴美深造,后加盟香港凤凰卫视(http://baike.baidu.com/view/34723.htm“ t ”_blank),开创中国电视第一个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http://baike.baidu.com/view/307400.htm“ t ”_blank)》,和节目《鲁豫有约》一样,都是用自己名字命名的节目。正因如此也一直备受大家的观众,也深受各个层次的观众喜爱。她的主持风格大多清雅秀丽,面对问题反应很迅速,及时化解矛盾,知性大气的同时又不失趣味性。与鲁豫的节目相比她的节目内容更具有新闻人物访谈的特征,这一点也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每期节目中,杨澜对于话题的设计,大多以集聚热点的话题为主,采访中有明显的节奏性,一环套一环紧扣主题。提问也很具有针对性,虽然跳跃性很强,但基本问题都是与时代紧密联系的,在她的刺激或者说引导下,双方对话呈现一种交锋平凡状,而在这种观点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精彩就就显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说她的采访风格或者说主持风格更趋向于“辩论式的访谈”类型。

5、窦文涛——“闲人说俗话”

一提起窦文涛就想起节目《锵锵三人行》,节目中观众最熟的嘉宾应是许子东和梁文道。她们三人就像好友聊天般,完成整档节目的录制,轻松的聊天氛围中展现了个性化的表达。《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定位是:“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5]将娱乐的因素融入到新闻类谈话节目中。不仅是一个极具创新的体现,而且还一改新闻的枯燥和乏味,主持人窦文涛他的主持风格是极具个人特色、大胆敢言、轻松幽默、方言无忌,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又不失知识性。在他的节目中,大多营造了一种日常聊天的形态,这一点上跟主持人李静尤为相似,但他更强调的是营造出一种轻松、惹人笑,更注重平民化的氛围。其次节目中还常常出现一些“段子”,也常常变成一个小道消息的传播者,这和我们以往在荧屏上见到的主持人形象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也是主持人在风格演变中的一个极大的转变。

6、朱军——真挚而感性

提到朱军,不得不提他最成功的一档的节目《艺术人生》,节目之所以很成功,得益于节目采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将设计和叙事要素的巧妙结合在一起,注重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性,观众的参与度高当然节目的知名度就提高了。主持人以其成熟、稳重、大气而儒雅央视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他的主持风格是属于比较正统的、娓娓道来式的;他总会把自己当做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用平民化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每一次的节目都是用自己的人生体悟或者经验来介入节目中,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和嘉宾一起聊人生,因而建立起的这种信任关系,会极大的消除嘉宾的紧张、戒备之心,从而能展开更深的讨论。

第五章 从主持人节目的变化浅析主持风格的创新

5.1 以朱军、李咏为例

如表 5.1 所示:

主持人 综艺节目 春晚 选秀节目 谈话节目

朱军 《花好月圆》 1997 年开始主持春晚 《星光大道》 《艺术人生》

节目现状 1991 年进入甘肃电视台主持综艺节目《花好月圆 》 从 1997 年开始到2017 年一共主持了 21 届春晚。

2015 年,主持中央电视台平民选秀节目《星光大道 》。

节目于 2000 年 12 月 22 日在央视三套首播。

李咏 《偶像就该酱婶》 2002 年主持春晚 《非常 6+1》 《咏乐汇》

节目现状 2016 年,主持人与优酷网与土豆网联合推出的网络综艺节目《偶像就该酱婶 》。

据统计朱军一共主持过 9 次春晚 2003 年在央视二套开播,属于平民选秀节目。

2008 年,开始主持名人访谈节目《咏乐汇 》,现状:已停播。

表 5.1

以上是朱军和李咏两位主持人主持过相同节目的列表,“春晚”作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节目,俩位主持人都在零点的时候跟大家拜年,也是大家最为熟知的面孔。朱军作为“春晚钉子户”是目前主持过春晚最多的人,以其稳重又大气的范儿给人们留下极深的印象。其次该煽情的时候更能煽呼,有时还能客串一个小品可谓亦庄亦谐、老少皆宜

啊。而同样主持过春晚的李咏相比起来就有些不足,甚至出现过较大的失误。对于谈话节目而言俩位主持人可就各有各地特色:

从语言风格上讲:《咏乐汇》和《艺术人生》这俩个节目所请的嘉宾基本相同,一般都是艺术和文艺界的名人。就拿他们共同采访过赵雅芝和李玉刚两位名人来说,主持人朱军还是采用比较正式的方式来称呼嘉宾,在整个节目中所出现的称呼无一例外都是“雅芝、赵雅芝、玉刚”这样中规中矩的称呼语。而在李咏主持的《咏乐汇》上大多会听见“女神、刚哥”这样较为贴近年轻人,显得更为随意的称呼。

从口语的节奏上看,李咏的语调相比而言更为的高昂,抑扬顿挫也显得比较明显;而朱军依则和他的主持风格有关,显得沉稳、低调。《咏乐汇》中主持人李咏的语速大多比较快,内容也极具幽默感;而朱军在主持《艺术人生》中,语速则刚好贴近节目宗旨,较为平缓,能够带动人们一起思考人生。

从主持人角色定位上看,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绝不仅仅是主角那么简单。就《艺术人生》这个节目而言,主持人在节目中,很好的充当了一个聆听者的身份,适时的打断,留给嘉宾足够的时间思考,再加上适时的“煽情”总能让嘉宾说出内心最真的感受。而在《咏乐汇》中,主持人李咏的话显得尤为的多,有时还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状况,例如;当嘉宾正讲的激动时,他会以“手卡”的形式打断,此时嘉宾只能坐在椅子上等他讲完,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嘉宾的存。

不难发现不同的节目带给观众的是不一样的感受,春晚上的朱军总是一副正气凌然、稳重端庄严肃的形象国民形象,而在谈话节目中总是以煽情为主,静听嘉宾对的人生的思考。而李咏却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感,蓬松的卷卷头、个性的西服、花哨的领结,一改我们对传统央视主持人的看法。

5.2 浅谈主持人风格上的创新

明确自己的定位,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首先是组织者、才是参与者、倾听者、和传播者,这样的一个关系,一般在节目中都是一体的,只有协调好和使用好这一关系,才能展开把握好创新的方向。其次,主持人风格的创新可以从地域文化方面着手,因地适宜培养本土文化,节目中可以添加适当的方言,或者从着装入手,展现自己个性的一面。

参考文献

胡智峰 :《电视节目策划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第一版

(电子文献)编号:1672-7355(2011)02-0097-01 孙煜昊《浅析中国谈话类节目》

年份:2011 年 2 月,页码:97

(电子文献)编号:1009-3729(2011)01-0036-04 丁红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年份 2011 页码:36

http://news.sina.com.cn/m/cctvmianduimian/新浪《面对面》专区—王志(http://news.sina.com.cn/m/cctvmianduimian/新浪《面对面》专区—王志)

张锦力:《解密中国电视》1999 年 4 月第 1 版

第二篇:浅析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前瞻

“昨天”、“今天”和“明天”

—浅谈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与嘉宾或参与观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起源于美国的广播,是一些广播节目主持人移植到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档电视媒体容量很大的成人节目,英文为“Talk show”,香港译为“脱口秀”。

一、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昨天”

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刚开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㈠、20世纪60至80年代,谈话类节目的萌芽期。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会组织受众对社会上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虽然节目制作粗糙、主持人意识淡薄,但就播出方式而言,基本上和现在的谈话节目相差无几。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台的客人》。

㈡、90年代以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谈话节目进入了创始期。之后,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谈话节目。至此相继推出了《第12演播室》、《一丹话题》、《东方之子》等等

㈢、90年代末,由杨东平策划、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在全国掀起了谈话热潮,开始了谈话节目的兴盛期。这一时期全国各电视台谈话节目风起云涌,一发不可收拾。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对话》、《相约夕阳红》、《艺术人生》,上海电视台的《有话大家说》,湖南台的《新青年》等栏目。

二、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今天”

谈话节目发展至今,从最初的一哄而上、单纯靠话题的奇与异来吸引观众,已走向了以个性见长而生存发展的阶段,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谈话节目出现在众多电视台的节目表上:有《时事开讲》、《面对面》、《新闻1+1》等新闻时事类谈话节目;有《艺术人生》、《超级访问》、《康熙来了》等娱乐性谈话节目;有《金牌调节》、《人间》、《冷暖人生》等情感故事性谈话节目;有《谁来一起午餐》、《健康之路》、《头脑风暴》等专题性谈话节目;也有《锵锵三人行》、《一虎一席谈》等分不清类型的“综合性”谈话节目。节目类型各不相同,节目风格多种多样。

(一)、我国现今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基本特点:开放性、参与性与娱乐性。

1、开放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既为电视谈话类节目创作了良好宽松的谈话氛围,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话题来源。大到最新最热最快的国际或区域政治局势、中国外交战略、海峡两岸等时政内容;小到喝酒的人、街头巷尾修理工、传达室的老大爷等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如《鲁豫有约》的话题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开放性还表现在讨论方式和结论方式上,它为平民百姓提供了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为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提供了平等对话的平台。如《锵锵三人行》采用的就是一名主持人和两个嘉宾围坐在一起,就一个话题的由头开始进行讨论,但这个由头不是中心,甚至会在谈话中被渐渐淡忘,是一种典型的意识流结构模式。又比如《一虎一席谈》是一种辩论的谈话方式,选用比较有争议的热点话题,让正反双方进行辩驳,从而产生思想的火花碰撞,不进行总结,不发表对问题的结论,充分调动观众好奇、揣测、推断的兴趣,正确把握观众爱看热闹,喜欢看电视上“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场面的心理。

2、参与性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而谈话类节目正好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如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我的今日之最》,每期选取时下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关心的热门话题,时下人们特别是网民们讨论得很热烈的话题,作为当期的互动参与话题,即时征集观众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平台参与在线讨论;而演播室内的主持人和嘉宾则共同就这些话题建立与观众的互动,强调“你的感受最主要”,特别突出观众对互动话题的话语表达。

而很多情况下,观众只能坐在电视机面前旁观,不能参加节目,但他们的思想和目光会随着节目的播出过程进行思考和激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参与行为。

3、娱乐性

在谈话类节目中, 增添一定的娱乐性也成为一个显著特点。纯粹的新闻评论就是一种思想观念的灌输, 这种形式有一种高高在上,不可藐视的庄严感,在某种程度上,会或多或少在观众心中产生距离。而把道理蕴含在宽松的语境中, 使观众潜移默化地明了事理,正是谈话类节目的高明之处,也是其感染力之所在。就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时常以独特的面部表情搞笑, 或以简短的笑话穿插逗乐, 加上乐队不时奏出欢快的音乐, 使整个现场处于一种轻松、自然、欢快、和谐的谈话氛围中,得到观众的肯定。

观众对趣味性的追求越来越高,轻松娱乐的谈话方式能给他们带来疲劳后的欢愉,因此便衍生出了娱乐性的谈话节目。这种节目主要和著名娱乐界人物之间进行谈话,气氛温和、幽默、轻松,尽量避免争执,同时还可挖掘明星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满足观众的窥视心理,如《艺术人生》和《超级访问》。《超级访问》栏目制片人李静曾说过:“如果把《艺术人生》比喻为散文的话,《超级访问》则更接近于朱德庸的漫画。我们的定位就是大众娱乐,轻松幽默是我们的主要风格”

(二)、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1、节目缺乏个性

一个电视节目,凭什么样的能力获得成功,成为市场竞争中争相效仿的对象,并成为一种流行节目模式呢?答案就是:创意。

创意是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模仿、拷贝是我国电视产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比如说自《非诚勿扰》这个相亲节目流行爆红之后,内地电视台争相模仿有《幸福来敲门》、《爱情连连看》、《男生女生对对碰》等等。

谈话类节目也不例外,自《实话实话》开播后,各个电视台群起效仿,谈话类节目一哄而起,而选题千篇一律,缺少新意,难以形成个性品牌。如近来的访谈类节目不约而同地倾向于名人化,无论是《杨澜访谈录》、还是《名人面对面》,都把采访的主要对象放在了明星、名人、成功人士的身上,很少关注普通百姓。

2、选题缺乏深度

我国的电视节目一直偏重于舆论监督方面的功能,大众传媒的教化功能被一再强调。因此在话题的选择上,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强调的是教育性、指导性,由此选题的范围大受限制,讨论的主题大多集中在不太敏感的社会问题上。就如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节目的时候,题材非常广泛,收视率也较高。但不久后《实话实说》经过改版,给人一种选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现场讨论偏向内向和保守的感觉。

3、现场缺乏互动

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对一个节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许多谈话类节目仅仅是主持人、嘉宾之间的一问一答,现场观众形同道具,互动不够。比如《鲁豫有约》,观众从不参与意见,只是配合主持人发出一些情绪感叹词。整个节目播出下来,只是主持人和嘉宾的现场表演。

4、主持人综合素质不高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其风格主要取决于主持人的风格与魅力。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发展的时间较短,尚没有培养出一批专业化的主持人。目前,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主持人在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幽默感以及亲和力等方面都显得略逊一筹。

三、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明天”

(一)节目模式形态将会流行“混搭风”

当前的电视业发展,一些典范的节目,其节目模式往往是基于多种节目形态的高度复合,进而融合多种创意元素,谈话类节目也不例外。今后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混搭”的现象。比如台湾的电视节目《全民大闷锅》,既有脱口秀谈话节目的形态特征,也有模仿秀、综艺娱乐、幽默短剧等节目形态特征,很难将之归到某一单一的节目形态类型中。

(二)谈话类节目三要素的转变

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有三大要素:谈话人、谈话话题和谈话方式。下面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来预测一下我国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前景。

(1)、谈话人

谈话人包括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①主持人的“三化”

主持人的风格将会多元化。在电视荧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陈鲁豫的睿智、王志的犀利、陈伟鸿的儒雅、张越的率真、窦文涛的幽默。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节目主持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个性色彩吸引着不同的观众群体,并使他们成为该节目固定的收视者。由此可见,今后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必将呈现各式各样的风格特性。

主持人的节目将会品牌化。由于我国的电视节目缺乏个性,要想使谈话类节目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建立一种优势,树立独特的品牌,使其无法被复制、抄袭和模仿。在这方面凤凰卫视具有超前意识,采用把主持人与节目联系在一起,打造独特的品牌效应,比如说《鲁豫有约》、《一虎一席谈》、《杨澜访谈录》、以及很早之前的《小莉访谈录》,而在央视也出现了《咏乐汇》这样以李咏的名字命名的节目。因此,我们猜想大陆这几年也会推出这样一些品牌类的节目形式。当然,要想树立节目的品牌,仅仅把主持人和节目联系在一起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意识地保持各地方电视台谈话节目的地域特色,反映本土的文化特点、人物风貌和人文色彩,这不失是一种电视谈话类节目“个性化生存”便捷、有效的方式。比如说东方卫视的《壹周立波秀》独创了“海派清口”的主持风格,再加上周立波滑稽幽默的表演方式,成为了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知名品牌。

主持人的能力将会多样化。主持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核心,也就是节目最有效的“金字招牌”,比如说《我爱记歌词》节目主持人朱丹集表演、唱歌、主持、编排于一身。因此,随着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日益成熟,在今后挑选主持人方面,会越来越重视主持人自身的综合素质。

②、嘉宾的“故事化”色彩将会被突显

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选择有特点、有说服力的嘉宾是一大看点。

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经过收视率分析认为,一个栏目的高视率创造,除了依靠嘉宾的高知名度外,特色鲜明的嘉宾和具有“与众不同的经历的嘉宾”容易创造高收视率。对比美国的《奥普拉·温弗瑞节目》在嘉宾选择的差别,可预测到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嘉宾选择上越来越看重嘉宾本身的故事性。

③、现场观众的选择将更加具有针对性

现场观众并不是在每一个节目中都会出现,但作为一个完整的谈话场,作为现场故事讲述的一个重要角色,演播室的观众是必需的。

在很多谈话类节目中,为了活跃现场气氛,编导往往会安排一些特定的观众坐在观众席上,就是所谓的“托”,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节目的真诚感。而如今节目组一般会通过网络来征集观众,或者通过公关公司来寻找合适的观众,使那些真正对话题感兴趣的观众进入到演播室。比如说《对话》栏目,不仅关心观众的想法,把观众的问题融入节目的设计中,而且对观众的外表和衣着也做了具体的要求。于此可见,今后的现场观众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2)、谈话话题

①、由“大事件折射小道理”为主将转为“小事件反映大道理”为主

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多涉及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婚姻家庭和子女教育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大而空,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为了提高收视率,在话题切入上将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从而反映出社会大道理。比如说浙江钱江都市频道的获奖节目《谈话·我的孩子不完美》,节目围绕是否应追求孩子的完美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上升到子女教育问题上。这样更能贴近观众的生活,不乏味、不空洞。

②、由“大人物、小故事”为主将转向“小人物,大命运”为主

明星、名流、新闻事件的焦点话题固然能吸引人的眼球,但这方面的素材往往是有限的。而社会生活中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弱势群体的情感生活等这方面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今后对这类话题的定位将成为我国当代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流。在这方面做的较为突出的是凤凰卫视推出的《冷暖人生》栏目,通过记录一些小人物的生存与生活的故事,给我们呈现一个鲜活真实的时代。

③、由编导制为主将转为制片人制为主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管理制度一般采取三种模式:制片人制、主持人制、编导制,而编导制是目前我国电视台采用的最广泛的节目运作模式。

由于编导的水平参差不齐,对节目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找到的选题在质量、风格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们猜想这种管理模式必定不会长久。同时主持人制必需由主持人全程参与节目制作,这相对于我国全能主持人较少,优秀主持人游走在不同栏目的现状来说普遍施行较为困难。因此,今后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必将以制片人制为主。制片人制的运作是设立一个非常强大的策划组。节目选题的初选、话题制作的思路,都会由这个策划组集体讨论决定,同时这也有利于节目品牌效应的形成。

(3)﹑谈话方式

①、谈话模式将呈现多样化

不管是像《一虎一席谈》那样的群言式,还是像《名人面对面》那样的一对一,还是像《锵锵三人行》那样的一对二,还是像《壹周立波秀》那样的“唱独角戏”,今后的谈话类节目必将为适应不同的群众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状态。

②、谈话氛围的营造将更有吸引力

为了更好的活跃现场气氛,使谈话顺利进行,并且更有看点。电视谈话类节目将会适当的运用外景采访、现场游戏、音乐电视、片花隔断等多种手段来丰富节目的表现力,增强节目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现在在很多的谈话类节目中,也会看到这样的表现形式。比如说《谁来一起午餐》栏目,节目刚开始会用一个短片来介绍这期节目的导师,选手入场时要进行才艺展示,节目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心理游戏环节,可以说是从多方面来抓住观众的眼球。

参考文献:

1、《电视节目模式创意》 袁靖华著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7

2、《谈话节目主持概论》 王群、曹可凡主编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

3、《电视专题与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 石长顺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1

4、《美国电视节目形态》 刘利群 傅宁编著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

第三篇:谈话类节目主持语言上的技巧(本站推荐)

谈话类节目主持语言上的技巧

因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语言表达技巧,使语言具有形式多样的艺术性。尤其是广播节目主持人,由于无法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去辅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于语言的运用就要求更为灵活自如、积极主动,克服一种固定腔调以便有效地弥补表达单一的弱势,从而使自己的语言深入人心,受到听众欢迎。现结合我自己做晚间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实践体验,谈一谈主持此类节目时在语言表达上的几点技巧。

一、朴素平实,关爱寒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很多常听广播的人都知道,大部分谈话类节目都是在夜晚。据心理学家分析,在夜深人静时,人的心灵是一天当中最脆弱并且情感世界也是最丰富的。在这时,打进热线电话参预节目的听众大部分也都是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心情比较抑郁、烦闷,因此主持人在开始刚一接通电话时,就要及时送上几句朴素平实的关爱语,给听众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如在寒冷的天气里,通常要提醒听众注意风寒露冷,千万想着增添衣服、防止感冒;如逢周末,就要先祝打进电话的朋友周末愉快;如果对方是一位司机朋友,则要提醒他: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一定要“看好红绿灯,握紧方向盘”,“安全第一”;如果对方是一位出门旅行的人,则要建议他随身携带一些常用的药品,以保证身体健康,旅行顺利。

虽然只是几句简单而又平常的日常寒暄关爱语,却可立即拉近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听众不知不觉间对你产生一种亲切感、熟悉感,起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相互之间开展话题、进行交流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有的放矢,针对应答——“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每一位主持人在做节目的时候,面前都只是操作台、机器,说话的对象并不在眼前,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持人就可以自说自话,旁若无人,而是应该有强烈的对象感。虽然是眼前无人,却要做到心中有人,有感而发。谈论的话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实实在在地解答听众的疑问,而不能独自发挥演说口才,将听众弃之一边,不管不顾。要知道听众打进热线,需要的是主持人近距离的倾听开导,而不是远距离的个人表演。

主持人在与听众交流时,可以在直播间内自由发挥想像力,把对方想像成自己身边某个需要帮助的亲人或朋友,这样就减少了自己与陌生人交谈的困难,给他们增添了亲切感:让老年人认为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心者;让中年人认为你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对话的顾问;让年轻人认为你是一个开明通达、排忧解难的忠实朋友。主持人只有有的放矢,适应不同角色的心理需求,方能使听众找到一种“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的感觉。

三、结合自身,以情动人——“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有时候,在谈话类节目当中,主持人如果一味给听众讲一些大道理,或是一味用他人的事例、道听途说的材料来教育引导听众,未免会有一点置身事外、与己无关之嫌。因此,有的时候,主持人也会讲述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以情感人,引起听众的共鸣。如若谈到一个关于“家”的话题,主持人就可以讲一讲自己的家留给自己的印象及影响;如

果有青少年咨询怎样与父母相处的问题,主持人就可以讲一讲自己的父母是怎样教育自己成长的。“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真诚可信、自然平等的对话态度,会令有疑难问题的听众觉得主持人的确是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令想交谈的听众觉得主持人的确是在推心置腹与自己交谈,于是隔膜消除了,心扉敞开了,交流渠道畅通了,听众的疑难和思想问题解决了。

四、掌握主动,控制局面——“日出骊山东,徘徊照温泉”

“主持”一词在《辞海》中被解释为:“负责掌握或处理;主张。”顾名思义,在整个节目播出过程中,主持人应该是积极主动、张弛有度的,尤其是作为一个直播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随机性就更大。许多突如其来的情况事先无法预料,就更需要临场应变、控制全局的能力。例如有的听众比较健谈,占用时间过长,主持人就应该把握时间,婉转地告诉这位听众:与你交流非常愉快,但也希望能够把机会让给更多的还在等待、想要打进电话的听众。再比如有的听众一时将话题扯得过于宽泛,不知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主持人就要用简短的话语及时把听众引到一个主题轨道上来,合理地限定其谈话的范围。这样,主持人起到的就是一种“日出骊山东,徘徊照温泉”——统观全局,兼顾个体的作用。

五、反复强调,鼓励参预——“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正因为有听众的参预,谈话类节目才有了鲜活的生命力;离开了听众的热线电话,节目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主持人就要在节目播出中反复呼出自己节目的名称,报出自己的姓名,如“这里是某某某广播电台,我是您的老朋友某某”,并且事先也应准备好几段说明该节目宗旨、鼓励听众积极参预的广告用语,不断穿插播出。使得初次收听或常听该节目的听众能够加深印象,逐渐了解该节目,熟悉主持人,慢慢地消除顾虑,克服羞怯心理,乐于参预节目的播出。这种反复强调,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既能宣扬推销自己,又能鼓励影响听众,使自己主持的节目深入人心,广泛流传。此可谓“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六、移花接木,烘托渲染——“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因为谈话类节目一般时间都较长,如果每一次节目都是主持人与一位又一位听众进行冗长、不间歇地交谈,那么在持续一个阶段之后,不但主持人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听众也会觉得节目单

一、缺乏新意。主持人的语言和听众的耳朵都会有疲惫之感。用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音乐。当话题进行到酣处时,适当地送上一支主题相近的乐曲,让美妙的旋律或歌声去渲染气氛,烘托节目,此时无言胜有言,一切均在不言中,令人遐想,回味无穷。这样,不但主持人可以稍事精神调整,听众的耳朵也可暂作休息,而且节目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和新意。语言和音乐相辅相成,彼此映衬,可给人一种“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的美感享受。

七、耐心细致,不急不躁——“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热爱与投入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要前提。作为一名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所有的技巧、方法也都是建立在热爱这项工作、投入地去做这项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轻声慢语、细致耐心就成了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和职业修养。无论主持人今晚的心情是好是坏,留给听众的必须永远是一种精神饱满、热情应答的声音形象。例如有些听众是第一次打进热线,可能会有一些紧张、口吃或说不出话来,正在收听节目的其他听众或许也会着急,但主持人却不能着急、不耐烦,更不能催促通话人,而应告诉这位通话人:“这种谈话节目就是为听众服务、与听众交流的,不用紧张。”要像和一位老朋友或家人在聊天、诉说心事一样,慢慢地引导他们消除紧张感,进入宽松状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再比如听众提出的有些问题,主持人当场实在无法回答,也不能以生硬的态度将听众拒之门外,而要用委婉的口气告诉听众:“你的问题让我们留给收音机前更多的听众一起来讨论,好吗”或者“你的问题让我们咨询一些专家,听听他们的意见之后,在以后的节目中为你解答,好不好”等等,要不急不躁,留有余地。这样一来,主持人留给听众的就是一种“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的感觉。能令听众满腹心事而来,满怀希望而去,以后再遇到问题,仍愿意向你咨询或交流意见,这就是你作为一个广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魅力与成功。

总之,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只有熟练运用多种语言技巧,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才能不断赢得听众的喜爱。

第四篇:浅论我国几位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

浅论我国几位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

主持人作为一档电视栏目的核心,其主持技巧、主持水平以及主持风格直接决定着栏目的受欢迎和受关注程度。也影响着栏目的收视率和整体播出效果。个性化的主持人往往能够调动观众的观赏兴趣,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栏目的活泼、诙谐、严谨元素。栏目一:石凉——北京卫视《档案》原节目主持人

作为一档“讲事类”节目主持人,根据内容抛出的悬念和疑问,是节目设置的最大卖点。石凉主持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表现力和镜头感染力很强,并且知识储备及其丰富,精通好几门语言,节目采用“游走式“讲诉方式,场面调度能力也非常强。声音方面,其音色很好,带有磁性和亲和力,还给人一种神秘感,很符合节目的意境。衣着方面,主持人根据每期的节目内容选择不同的服饰,也会佩戴不同的装饰品,灵活的运用这些道具,使主持风格上主持人与节目融为一体。

栏目二:李响——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职来职往》节目主持人

当主持人李响还站在门口的时候,就给人一种很阳光的感觉,非常符合节目的性质。其主持风格栏目个性化较强,主要表现在语言表现力、镜头感染力、亲和力和现场掌控能力上。主持人就站在舞台的中央,跟观众的距离非常近,让受众感觉很亲切,加上亮丽“台风”,给人一种青春、向上的感觉。语言上,采用朴实的语言,对节目也有一个很好的掌控。除了这些之外,主持人的思维能力也在现在得到很好的展现,对一些求职者的表现也有自己的一个评价,会积极的进行引导。这也给节目增添了许多魅力。

栏目三:欧阳夏丹——央视新闻频道《第一时间》节目主持人 其语言风格——爽极的解说。欧阳夏丹的新闻播报成功之处在于她是“说”新闻而不是“念”新闻,这使得观众在饱受电视刻板呆滞冰冷的播报方式折磨之后,出现一个近乎和你平常聊天谈话的一种不死背稿子的轻松形式,让人感觉亲切自然舒服无比。

综上,不同类型的节目,决定不同类型的主持风格,但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贴合节目风格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主持个性,把个性化语言融入到节目,用自己的语言与受众共同交流,推动观众从陌生到认可、熟悉和欣赏。

班级:10广电本(1)班

下载90年代至新世纪我国谈话类节目,主持风格演进(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90年代至新世纪我国谈话类节目,主持风格演进(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