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20-10-06 12:2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力公司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力公司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

第一篇:电力公司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

电力公司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

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

国网**省电力公司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国网**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电力”)认真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党的建设“旗帜领航?三年登高”计划,创新构建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亮旗登高、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党建,引领保障一流企业建设。

一、背景与意义

(一)构建新时代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是适应国有企业党组织地位作用新定位的必然要求。新修改的党章指出,国有企业党委发挥领导作用,实现了从“政治核心作用”到“领导作用”的重大转变。贯彻中央“党领导一切”方针,必须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运行方式,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二)构建新时代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是适应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要求越来越严、越来越细、越来越具体,实现了从“宽松软”向“严紧硬”的重大转变。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明确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把党的建设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三)构建新时代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是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新体

系的必然要求。面向新时代,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和“一个引领、三个变革”战略路径,国网**电力明确“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深化“一个统领、四个最好”创新实践。推动新时代新战略,必须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独特优势。

(四)构建新时代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是适应公司高质量发展新转变的必然要求。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国网**电力认真落实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等决策部署,实现从重速度到重质量的重大转变。推动公司更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做法与经过

国网**电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总结提炼近年来公司加强党的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创新构建领航型、融合型、卓越型、专业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明确架构内涵,厘清主要路径,全面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具有鲜明的逻辑关系。内在逻辑是,“三型一化”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领航是方向,融合是手段,卓越是目标,专业是方法;“三型”和“一化”是内容和手段的关系,“三型”是“一化”的管理内容,“一化”是“三型”的管理手段。外在逻辑是,“三型一化”向上承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旗帜领航·三年登高”计划,向下对接基层党建工作现实需要,是对国网**电力“一个统领、四个最好”战略路径中“一个统领”的具体化。

图 1 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逻辑架构图

(一)旗帜领航、亮旗登高,打造领航型党建

政治领航。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服务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省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部署,高质量完成十九大保电、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保电等重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六个力量”作用。思想领航。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学习大宣讲大落实,高质量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开展“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学习实践月和“担当作为创最好、狠抓落实走在前”深化学习周,构建党委理论中心组“五个结合”学习模式,坚持“统一活动主题、创新落实形式”,统一策划“为了谁”“谁帮谁、谁谢谁”等主题党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广大党员践行“四个合格”。

(二)相融共进、高质发展,打造融合型党建

党建与企业融合发展。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确保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坚持“四同步、四对接”,规范设立 1***个供电所党支部,将 1 万余名供电服务职工党员纳入统一管理,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党务与业务融合提升。以“抓好党建+,迎接十九大”主题活动、“党建统领·亮旗登高”十项行动、“党建统领、亮旗登高”十强工程为载体,连续三年深化“党建+”工程,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加强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健全“1+N”总分队运行机制,推广11 项管理工具,策划“善小常为 彩虹连心”专项行动,做好先行官、架起连心桥。党员与员工融合成长。推行党员一带多、党员群众结对,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章、无违纪、无投诉”活动,规范争创党员责任区、示范岗的内容标准,引导全体党员做到向我看、跟我干、让我来。

(三)卓越争先、永创最好,打造卓越型党建

建强卓越组织。开展“达标党委、先进党委、标杆党委”三级进阶和“标准化党支部、过硬党支部、电网先锋党支部”三级联创,建立党委 2 类 48 项标准和党支部 3 类 53 项指标,定期组织“回头看”,党组织标准化达标率实现“两个**%”。实施党委全面履责抓党建管理,建立党委、党支部、党员的责任、问题、任务“三级九项”清单,党建责任层层压紧压实。培育卓越队伍。以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三支队伍”为主体,实施“合格、职业、金牌”进阶式培训,开展党建专业“大讲堂”、普调考,党建队伍素质和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卓越管理。建立党建对标管理指标、管控、支撑、评价“四个体系”,构建综合标杆指标和 7 类 34 项专业标杆指标,下达7 类 45 项党建工作量化计划,实施月调度、季管控、年评价,党建专业管理切实增强。坚持标准一贯到底、市县一体推进、考评全面覆盖,实施党建市县一体化管理,省市县三级党建工作一体提升。建设卓越文化。坚持阵地多样化、传播可视化,实施企业文化分众培训,新时代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打造“党建统领·亮旗登高”党建品牌、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品牌、“善小”志愿服务品牌“三大品牌”矩阵,统一策划、统一建设,加强上下联动,形成整体优势。

(四)专业专注、持续创新,打造专业化党建

系统化谋划。坚持集约管理,突出步调一致,倡导方法创新,建立“主体明晰、周期明确、流程顺畅、呈现方式多样”常态机制,做好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项目化推进。以“党建+”工程和党建课题研究为重点,建立“分类立项、领导分包、科学建组、规范实施”长效机制,推动党建工作提水平上台阶。标准化建设。着眼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建立“内容统一、模板统一、逐级认定、进阶评选”制度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规范化管理。聚焦党委、党建部、党支部三个层级,建立“责任规范、落实规范、考评规范、闭环高效”管控机制,推动党

建工作全面规范。信息化支撑。将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高度融合,用好党建信息化系统,建立“事前决策支撑、事中管控支撑、事后评估支撑、全程氛围营造”保障机制,为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图 2 基于“五步工作法”的党建“五化”管控模型

三、成效与反响

“三型一化”党建工作体系,是公司党建工作的理论探索,开辟了党的建设新境界。“三型一化”党建工作体系,立足国网**电力系统回答了“打造什么样的党建、怎样打造、达成什么效果”的新时代国企党建课题,趟出了一条公司党建螺旋式上升、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和行动指南。“三型一化”党建工作体系,是公司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指明了党的建设新路径。基于政治目标,打造领航型党建,确保改革发展正确前进方向;基于经济目标,打造融合型党建,引领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基于组织目标,打造卓越型党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基于专业目标,打造专业化党建,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三型一化”党建工作体系,是公司党建工作的管理创新,提供了党的建设新方法。坚持系统导向,构建起党建工作谋划、推进、考评、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有序协调运转;坚持严实导向,规范执行党章党规、组织生活、规章制度,实现全面从严从实;坚持精益导向,创新党建管理方式方法,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价值导向,系统梳理党建工作价值点,推行价值管理,推动价值创造。“三型一化”党建工作体系,是公司党建工作的品牌工程,提升了党的建设影响力。紧扣企业发展战略、核心业务和重点工作,总结提炼“党建统领·亮旗登高”党建品牌、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品牌、“善小”志愿服务品牌等品牌建设经验,建立健全品牌建设、传播、管理长效机制,形成具有**电力特色的品牌矩阵。

四、经验与启示

国有企业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网**电力的一切成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都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结果,都是正确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结果。必须坚持国企姓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司党的建设,确保公司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国有企业具有鲜明的经济性。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用,以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战斗力,以一流党建引领保障一流企业建设。国企党建具有鲜明的组织性。在深化改革的步伐中,必须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织密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为实现新时代发展目标而共同奋斗。国企党建具有鲜明的规律性。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党建也是专业工作,按照党建工作规律,遵循电力行业特色,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强党建专业管控,找准党建与业务的结合点,实现同向聚合、相融共进。

五、探讨与评论

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得到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党建部、**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和**省国有企业中引发强烈关注,在国网**电力全面推广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下一步,国网**电力将继续大力推动“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应用落地,作为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强党建的方向指引、方法指导、操作指南,着力打造一流党建,加快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第二篇:“三化五型”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系

“三化五型”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系

今年以来,xxx认真贯彻市委“1+6”文件精神,在xx体制改革进程中,立足新起点,面向新常态,着力探索以“三化”为重点,“五型”为特点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系。

基础工作规范化。根据基层党建责任制工作要求,在“两新”组织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平台五机制”,明确“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履职要求。按照各自特点,推广融合型、联动型、文化型党组织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又着重通过组织生活、论坛讲座、岗位行动等途径,在“两新”组织党员中扩大科创中心建设知晓度,提高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参与度。同时,xxx每半年对“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进行基础工作巡查,督促党组织完善各项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党组织工作基础。

责任体系区域化。全面推进“两新”组织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在街道社区党委指导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立足街道“五区一会”区域化党建平台,形成以园区、商区党建联盟为主阵地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系,并以联盟共促单位的形式,逐步吸附区域企业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目前,每家“两新”组织党组织普遍与社区及其他基层单位结成一至多组常态化共建对子。

工作推进项目化。在常态化结对之外,着力加强项目化结对工作,为“两新”组织主动参与公共服务项目提供固定纽带。今年xx“七一”大会新启动的项目化结对品牌中,均由“两新”

组织进行了资金认购和服务认领,涉及关爱失独家庭、助餐点服务、肢体残疾人体育康复服务等项目,单个企业认购金额最多达xx万元。同时,在普遍开展常态化结对的单位之间,明确至少开展一个项目的要求。

在“三化”的带动下,xxx坚持将xx作为激发“两新”组织资源作用力的基础平台,探索以“五型”为特色的“两新”党建工作模式。

综合型——亮出党建大旗,形成引领效应。“两新”组织每家至少实施一项党建特色品牌,既立足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党员作用发挥,又面向社会投身公益事业、服务居民群众。xxx等一批特色工作陆续涌现,形成“两新”组织党建有效抓手。

专题型——聚焦重点领域,形成参与效应。结合各自特点,“两新”组织做好党建专题部署和推进,xx采取“三强带动”模式,推进“两新”组织廉洁文化建设;xxx开展“廉洁文化网上行”工作,用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让年轻“白领”知晓、参与、走进廉洁文化。

阵地型——开通作用渠道,形成责任效应。按照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要求,“两新”组织普遍形成党建工作固定阵地。xxx在xxx工作中,落实“一岗一区一联户”即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互动型——联动区域单位,形成融通效应。xxx将党员和商户作用向社区延伸,将商户在居住地讲文明、做公益、促服务作为“核心商户”评定的“硬指标”,党员主动参加周边社区“小联勤”,开展社区公益慈善事业,一次性向xx捐助x万元,有效促进“居市融合”;xx每年向社区退休老党员送慰问金,向社区老龄党支部提供活动经费;xx一年两次对农民工子弟开展“xxx”系列公益活动。依托结对共建关系,与区域转型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支撑型——建设基础平台,形成保障效应。xx、xx与xx、xx开展“xx联动”,解决了以往经济城一家开展企业服务时“进不了企业门,见不到企业法人(代表)”的尴尬。xx的“一中心一基地”(xxx、xx),汇聚区域资源,为园区青年提供“xx大类、xx小项”接待服务,形成“两新”服务和服务“两新”的枢纽效应。建立xx班子成员定期联系“两新”组织、“两新”人才工作定期研究、xx“共治项目”、项目化结对等支撑机制。越来越多的“两新”组织切实体会到区域融合带来的场地资源、专业支持等的实惠,企业文化和员工活动不再犯愁。

第三篇:“三有一化”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台阶

江苏泗洪:“三有一化”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台阶

2010年06月07日10:4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5月份,泗洪县坚持科学规划、分类引导,采取单独组建、行业共建、区域联建的方式共新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67个。在抓好组建的同时,该县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以“三有一化”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活动,党员活动正常化”为目标促进非公企业党建上台阶。

抓队伍建设,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根据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不同类型和需求,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非公企业内部有合适人选的,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党组织负责人,注重从管理层中挑选、培养党组织书记,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或有威信的骨干员工中挑选班子成员。内部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由上级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协商,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中物色合适人选。同时选派好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确保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行业共建、区域联建的党组织采取上级党组织任命的方式,由党(工)委组织委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并配备专门工作人员,确保有人管事。目前,全县新选派党工建指导员50名,单独组建党组织的23个非公企业,有17个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支部班子成员。

抓经费落实,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根据企业的经费状况、效益情况,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对党组织活动经费作出安排,采取企业主座谈的方式,制定落实措施。一是做好经费保障政策宣传。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据实在税前扣除,日常开支由党组织负责人审批,财务部门报销。企业党组织经费确有困难的,党委或县委从分管的党费或党建工作专项资金中适当拨补,党员交纳的党费可大部或全部返还。二是抓好经费落实。企业管理层和新当选的党组织负责人共同参与编制党组织活动经费预算,编制坚持工作需要和节约的原则,一般按职工工资总额的千分之五列入企业财务计划。预算编制后报县委组织部审批。三是抓好特殊经费追加。企业党组织在活动过程中遇有特殊情况需追加经费时,应经党组织会议讨论提出,由企业领导层决定。行业共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由相关企业共同承担,分别纳入企业的管理费用。区域联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由上级党组织从专项经费中列支,确保有钱办事。

抓阵地建设,解决有场活动的问题。结合党群服务站的建设,积极协调企业,整合各类资源,确保新成立的67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有活动场所。利用企业已有的职工活动室、会议室,利用乡镇设在工业集中区的办公室,建设党员活动阵地。目前,23个企业支部、24个综合支部党员活动室已选定。党员活动室的硬件齐备,实现了有“党员活动室”标牌;有党旗;有桌椅和书橱;有上墙的党内规章制度;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电教片。

抓制度落实,促进党员活动正常化。组织党组织书记参加党校为期一天的培训班,重点做好“三会一课”、党员发展等党支部工作制度的培训。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围绕行业的发展,找准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努力把党的活动融入到其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因地制宜地开展党的活动,活跃党内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吸

引力和亲和力;深入开展“三心三为”主题实践活动,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王继华 王春建 蔡强)

第四篇: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策略(模版)

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策略

卢建,杨沛龙,马兴永

[摘要] 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1+4”文件,明确提出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枢纽型”社会组织承担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职责:一是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负责在所联系和管理的社会组织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建工作;二是在业务上发挥“龙头”引领和聚合作用,团结带领本领域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三是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上发挥平台作用,承担有关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负责业务指导,进行日常联系、服务和管理。

[关键词]北京;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实践;策略

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社会和谐运行的有效载体。2008年以来,北京市以人民团体为骨干积极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着力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构建 “枢纽型” 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背景及主要做法

(一)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有7216家。其中,社团323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824家、基金会157家。此外,还以备案等形式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社区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以及高校社团组织等,总量近3万家。这些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社会组织,分布在首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协调行业关系、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改善民生、发扬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参与抗震救灾、应对金融危机、开展奥运服务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展示了良好素质,已经成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市社会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总体上进步明显、成效突出,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质量不高、能力不强、管理分散、发展无序等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一是总量相对较小,按照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1970万计算,我市每万人拥有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数量约为3.7家,以户籍人口1257万计算,为5.6 家。二是政社不分、管办不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许多社会组织由政府部门创立,在人、财、物上严重依赖行政部门,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三是管理分散、疏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仅市级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就多达130多个,绝大多数是各行政委、办、局,这些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很难投入精力来提供专门的服务和管理。四是社会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的问题时有发生,很多社会组织只能以其他形式存在,产生了大量无人联系、无人管理的“草根”组织;同时,也有一些社会组织随意找一个挂靠单位,显得凌乱无序,很不规范。五是由于渠道不畅,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对滞后,党组织和

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够,工作在社会组织中的一些党员成为“口袋”党员,长时间没有组织生活。

(二)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基本思路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北京市近年来着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促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为此,市委、市政府在2008年出台的《北京市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1+4”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所谓“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指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联合型组织,由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并授权承担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职责:一是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负责在所联系和管理的社会组织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建工作;二是在业务上发挥“龙头”引领和聚合作用,团结带领本领域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三是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上发挥平台作用,承担有关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负责业务指导,进行日常联系、服务和管理。

(三)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主要做法

2009年3月,北京市认定了10家人民团体为第一批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包括: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残联、市侨联、市文联、市社科联、市红十字会、市法学会;2010年12月又认定了第二批12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包括:市工商联、市贸促会、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市体育总会、市志愿者联合会、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市律师协会、北京工业经济联合会、市商业联合会、市建筑业联合会、北京民办教育协会。两批22家“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业务领域可覆盖市级社会组织的80%左右,并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对相关社会组织实行分类管理,比如,团市委对青年类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市科协、市妇联、市残联分别对自然科学、妇女儿童和助残类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在市级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基本建立的同时,区县乃至街道层面也在根据具体情况构建相应的工作体系,争取逐步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多级“枢纽”,从而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网络。

二、北京市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作用发挥情况

22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自认定以来开展了大量工作,在积极联系、服务、管理本领域社会组织的同时,也使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得到了较大提升,探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形成若干亮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延伸了手臂,工作的联系面和覆盖面不断扩大

经过两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工作体系特别是基层组织体系更加完善,联系和服务的社会群体不断扩大。比如,市总工会着力推动“服务型工会”建设,建立了19个职工服务(帮扶)中心、532个工会服务站以及大量基层组织,覆盖近400万工会会员。团市委通过举办“青年社团文化季”等形式,吸引了本领域一大批“草根”组织的参与,预计2011年底可实现与全市8000家青少年社团、近百万人次社会领域青年的互联互动;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228家 “社区青年汇”和“乡村青年社”,开展了585项青年活动,直接服务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近8万人,影响带动青少年55000余人。市妇联在全市建立了6590个“妇女之家”,实现了对 16个区县的2646个社区和3944个村的全覆盖;同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将61个市级妇女社会组织纳入服务管理中,对区县层面1547家妇女社会组织进行了分类指导;此外,还通过“姐妹驿站”、“巧娘工作室”等社会组织广泛联系、服务各类妇女群体。市残联与本领域167余家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建立了工作联系,并通过人员培训、项目补助、评比表彰等形式给予支持。市红十字会主动与有关民间应急搜救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工作联系,积极提供支持,一同开展工作,比如,将原民间草根组织“蓝天救援队”改造为“北京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放开了手脚,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形成了许多公益品牌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有着很好的工作基础和优势,近年来在这些方面不断推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作或活动品牌。比如,市总工会与人力社保、信访、司法、法院等部门建立了解决劳动争议的六方联动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团市委实施了“100365首善行动”、“3510绿色行动”等公益活动品牌,倡导社会各界共同为青少年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号召全社会积极实践绿色出行。市妇联、市总工会、团市委联合打造“婚之恋”交友婚恋公益品牌,满足单身人群的交友联谊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科协、市社科联组织所属学会、研究会,持续举办“科普进社区”、“周末社区大讲堂”等品牌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群众、参与社会建设搭建了工作平台。市红十字会推出了999社区综合服务站“红立方”品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利民、志愿服务为目标,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市体育总会通过举办山地徒步大会、自行车骑游大会、健身气功大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活动,打造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市律师协会通过建立法律咨询中心、开通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引导会员律师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市民办教育协会组织首都民办学校开展义务支教,同时举办民办高校诚信自律签约活动,为民办高校诚信招生营造良好环境。

(三)提供了舞台,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参与社会建设的渠道不断拓展

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积极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举办活动、承担公益项目等形式,促进其不断扩大凝聚力和影响力。比如,今年4月份举办的第二届北京社会公益活动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搭台”、“枢纽型”社会组织“唱戏”,共举办咨询活动421场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82000余份,举办展示活动84场次、论坛21场次,各项活动累计吸引群众超过20万人次,活动内容涉及文化教育、心理咨询、医疗服务、创业指导、法律维权、紧急救助、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以“整体打包”的方式,在2010年投入2000余万元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购买了近300项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向社会组织购买300个公共服务项目;连续两年向“枢纽型”社会组织落实了“购买管理服务”经费,支持其开展本领域社会组织工作;成立了北京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为初创期的公益组织提供有针对性的前期孵化和能力建设支持,年内将吸纳约12家社会组织入驻办公并提供孵化服务,同时举办4期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班、6期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沙龙及研讨会,预计培训2000余人次;借助社会公益周活动平台,开展了北京市社会组织公益服务10大品牌评选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完善了职能,服务和管理本领域社会组织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各“枢纽型”社会组织按照新的工作职责,结合本领域社会组织的实际特点和工作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内部规章制度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比如,团市委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全市青少年社会组织工作的意见》;市妇联拟定了《北京市妇女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以及《北京市妇联培育、管理和服务社会组织的办法》;市科协编制了《社会组织服务和管理手册》;市残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市贸促会制定了《关于做好对外经贸领域“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的意见》;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制定了《首都慈善公益行业“十二五”规划》、《慈善公益组织管理流程指引》、《慈善公益组织行政许可及监管流程指引》;市私个协制定了《引导会员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活动的意见》。这些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了内部工作制度,明确了在相关领域开展社会组织工作的目标和具体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工作开展。

(五)创新了工作模式,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成效更加明显

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3+1”党建工作模式,“3”是指在“枢纽型”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建工作委员会、社会组织联合党总支、社会组织工作部门三个机构,“1”是指定期召开一次本领域社会组织工作交流会议。目前,市科协、市残联、市侨联、市社科联、市红十字会、市法学会、市工商联、市贸促会、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北京工经联、市商联会、市建筑业联合会共12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建立了党建工作委员会,其他单位党建工作委员会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已建立党建工作委员会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在进行本领域党员情况摸底、扩大党员联系范围、建立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等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做法和措施,在庆祝建党90周年过程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除以上几个方面外,区县层面社会组织工作积极开展,创造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比如,全市16个区县均已认定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并通过在街道建立分会的形式探索街道层面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模式;东城区成立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西城区成立社会服务中心、朝阳区成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顺义区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本区域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石景山区为各“枢纽型”社会组织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将社会建设工作纳入街道“三定方案”,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工作力量;海淀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区级“枢纽”,除广泛联系区属相关社会组织以外,突破“层级”和“隶属”关系,积极与数十家驻区的“国字头”行业协会建立了工作联系,共同为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密云县古楼街道在加强“两新”组织管理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商管协会”模式,在街道成立商户管理协会总会,在每个社区成立商管协会,通过这样一种“伞状”工作格局,在本辖区各类商户及相关从业人员中间建立了协调会商、风险评估、矛盾调处、联防联控、服务保障等工作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对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对中国特色社团管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国内很多省市都在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和路径,取得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总体上看,都是在业务主管单位的职权归属上进行设计,或“放”或“收”、或“去”或“留”。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立基于此,但又有所突破:一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作对象既包括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也包括尚未取得合法身份的所谓“草根组织”或其他类型的相关组

织;二是“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工作开展,最终要打破不同登记层级的界限,形成一个由市至区(县)再至街道(乡)的“伞状”治理结构,形成对本领域社会组织的一种有序治理和广泛覆盖;三是对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主要由“枢纽型”社会组织承担相应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这并没有突破国家现行法规关于“双重管理体制”的制度约束,而且,即便法律法规允许一些特定类别的社会组织可以“无主管登记”,也应将其纳入“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进行日常联系,做到“有放有收”。

(二)对党领导下的群众工作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推进

做好当前的社会组织工作,离不开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以人民团体为骨干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也符合中央关于“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但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在原有工作模式和方法、渠道的基础上创新体制机制,开创一种新的工作局面,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通过“枢纽型”组织这个平台,广泛联系相应领域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更充分地发挥人民团体最广泛的的桥梁纽带作用。人民团体通过承担“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职责,可以“加宽加长”工作平台,进一步拓宽工作视野,发挥更大作用,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工作促进关系。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举措 中央把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格局概括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长期以来,我们在“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方面是有传统的,也很有经验,体系比较完备,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还是“短板”,从政府单一管理向社会多元治理转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事社会建设,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构建一种和谐有序、共建共享、充满活力的社会建设新局面。“枢纽型”社会组织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动员机制,党和政府借助“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一平台可以迅速、有效地动员起强大的社会力量,起到“抓住一点、牵动一片”的效果。二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协调和组织机制,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进而通过广大社会组织,逐步实现公众对社会生活的有效参与,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三是借助这一体系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通过发展、规范、引导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促进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使不同的社会阶层具备饱满、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

(四)一个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

作为一项探索性工作,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还面临如何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如何进一步调动“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并发挥其作用,如何面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不同特点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如何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等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一)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

2011年底前,在目前22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再培育认定几家,使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总量达到30家左右,基本实现对市级登记注册社会组织的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多种实现形式,在各区县及街道加快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认定工作,争取用1-2年的时间,建立起以市、区(县)、街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核心的条块结合、上下贯通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网络,实现对全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广泛覆盖。

(二)进一步明确工作机制

继续按照有领导责任制、有职能部门、有工作制度、有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广泛覆盖、有管理和服务体系广泛覆盖、有业务和活动品牌项目的“六有”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机制。同时,根据区(县)、街道不同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按照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探索建立多种形式、满足工作需要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机制,形成规范化运行模式。

(三)进一步给予工作支持

继续通过“购买管理服务”等方式,根据“枢纽型”社会组织所联系和管理的社会组织数量,提供必要的费用支持;通过购买“社工岗位”等方式,为相关“枢纽型”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人员支持;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每年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其所属社会组织开展1-2次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公益活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和凝聚力;通过社会公益周等活动平台,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带动本领域相关社会组织走上“前台”,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

(四)进一步促进作用发挥

以扩大工作覆盖面为重点,积极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深入研究本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和工作规律,积极探索增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提高项目运作、组织策划、协调服务以及通过非行政化手段开展社会工作的能力。按照“先挂钩、后脱钩”的思路,积极探索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与行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组织建立工作联系,并视条件成熟程度逐步推进“脱钩”,将行政部门管理的社会组织纳入“枢纽型”工作体系。

(五)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

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积极研究不同领域社会组织准入、退出及日常管理服务的具体办法,同时进一步明确“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能及权责关系,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深化理论研究,逐步建立符合首都实际的社会组织价值伦理体系、实训体系和工作理论体系;大力宣传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优秀人物和典型事迹,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第五篇:企业社区离退休党员队伍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一)(精)

企业社区离退休党员队伍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一)

[摘要]随着企业改制和主辅分离工作的不断推进,一批企业社区应运而生,离退休党员纳入到社区进行管理,承担起了企业关闭破产和主辅分离后的社会职能。如何做好离退休党员队伍党建工作,发挥其维护矿区稳定和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解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南井头矿社区党建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企业社区 离退区党员队伍 党建工作 实践与思考

一、南井头矿社区离退休党员队伍的现状和特点

南井头矿社区地处白水县城,是原南井头煤矿破产改制后成立的。现有住户703户,服务人口2600余人;党员147名,其中离退休党员117名,占社区党员总数的79%。社区离退休党员队伍整体呈现以下特点:

心理落差较大。离退休前他们多数是原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是中层领导甚至矿处级领导。退休使他们由“官”变“民”,由“忙”变“闲”,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这一系列变化,往往使他们心理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孤独感、贬值感。

缺乏参与热情。对原企业后勤管理模式的依赖性和对进入社区管理的不适应性,使他们对社区的认可程度与归属感普遍不高,缺乏主动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热情。

居住相对集中。社区管辖的新老两个家属区相距不到500米,各有离退休党员45人和23人,散居在白水县城内的有18人,也在方圆2公里之内。

近年来,社区党总支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主线,抓住稳定工作不放松,以知民、为民、帮民、安民、乐民为根本,以社区文化建设为载体,把离退休党员队伍的党建工作融合、渗透到社区建设和服务之中,使社区党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促进了社区文明和矿区的稳定。

1.以完善支部为切入点,为离退休党员建好家。根据离退休党员居住分布情况,社区党总支将原来的一个离退休党支部分设成两个党支部,建立了7个党小组,选举两名社区党务工作者任支部书记,推选党性强、威信高、热心公益的退休党员任支部副书记、委员或党小组长。形成了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离退休党支部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体系,达到了灵活管理和有效管理的目的。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使教育管理规范化。一是制定了《离退休党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了党支部的工作任务、党小组长的职责和离退休党员的职责。提出了“三个结合三个为主”的管理思路:集中管理与分片管理相结合,以分片管理为主;党总支管理与支部管理相结合,以支部管理为主;组织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以自我管理为主。二是强化党费收缴管理制度。社区专门为离退休党员印制了“离退休党员党费缴纳登记卡”,登记卡由党员本人保管,每交一次党费,就在卡上登记一次,目前能自觉按时缴纳党费的党员达90%以上。三是建立定期沟通制度,架起沟通桥梁。通过每月一次的离退休党员座谈会制度和每年一次的原煤矿中干座谈会制度,让党员了解社区近况,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通报落实结果;通过节日慰问制度,深入家中,知情解难;通过红白喜事服务组、邻里纠纷调解组和弱势群体支助组三个为民服务组工作的落实,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等等。通过一系列定期沟通制度的建立,拉近了离退休党员与社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3.以文体活动为支点,为离退休党员搭建舞台。社区坚持打造特色社区文化的工作思路,着力提高和升华群众的精神境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载体,以离退休党员为主体,成立了社区秧歌队、自乐班、锣鼓队、“抖空竹”娱乐队、文艺爱好者协会等群众性团体。每逢重大节日必举办一些由党支部具体组织,离退休党员为主体的活动和比赛,在矿区和白水县为不同阶层群众进行演出,为离退休党员提供了展示才华、增进情感交流的舞台。

4.以创建“五好文明家庭”为着力点,推动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社区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中,由离退休党支部结合社区开展的“感恩我的好邻里”活动组织评选工作,选树出各具特色的“五好文明家庭”典型进行隆重表彰和奖励。倡导离退休党员带头争做“好邻里”、“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公”、“好婆婆”,带动家人、邻里积极投入到“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去,使创建成为社区广大职工、离退休人员和家属的自觉行动。

二、关于企业社区离退休党员队伍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1.必须遵循企业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自身规律,寻找好离退休党员队伍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企业社区的宗旨是搞好服务,确保稳定。通过支部在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

下载电力公司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力公司新时代“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