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专题复习精品讲义:专题十一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社会转型和三次巨变,三个伟人,三种理论
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社会转型和三次巨变, 三个伟人, 三种理论 一、直击中考
14、1912 年 9 月 3 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年中考)
A
首先发于“六朝古都”南京
B 高举“民主”和“科学” 两面大旗
C 结束了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
D 结束了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2012·山东临沂)14.厦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许多特殊荣誉。在近代史上,该地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2013 年中考)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材料分析: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变成社会
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年 4 月 25 日《人民日报》(年中考)依据材料一的论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的名称?
二、复习要点
1、三次社会转型:(1)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3)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三次巨变、伟人、理论:(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三民主义。(2)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毛泽东。毛泽东思想。(3)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邓小平理论。
三、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
1.中国现代史上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五四运动 2.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会议有()
①遵义会议 ②中共七大 ③中共八大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 . ① ②
B . ① ③
C . ②④
D.③④ 3.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事件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4.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过几次变革,而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变革是()
A.人民公社
B.土地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村合作化 7.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78 年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坚持民主集中制 8.1982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 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A.要集中不要民主
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C.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 9.“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0.下面属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的改革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商鞅变法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
D.三大改造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11 分)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 年 1 月)
材料三:(1978 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的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下列各问: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3 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2 分)
(3)材料二中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在哪个方面改革实行的政策?(2 分)
(4)材料三提到“(1978 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你认为原因是什么?(2 分)
(5)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变化,你有什么思想上的认识?(2 分)
2.阅读下列材料(9 分)
材料一 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 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 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歌颂的“大救星”是谁?他在中国革命中有哪些功绩?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人民是怎样称呼他的?他怎样称呼自己?他有哪些主要功绩?
(3)这位“老人”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处于什么地位?
(4)材料二中提到的“1992 年又是一个春天”,请问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事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
(三)综合探究题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党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请你结合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三大的相关史实,指出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了哪些努力?, 专题十一: 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社会转型和三次巨变, 三个伟人, 三种理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2.D;3.B;4.D;5.C;6.C;7,C;8.B;9.D;10.C。
(二)材料解析题
1.(1)历史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要求平反冤假错案;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等,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在农村实行改革的政策。
(4)因为在中央的指导下,我国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
(5)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自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
2.(1)毛泽东;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说他是人民的儿子;功绩: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随着这一思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邓小平同志解决了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4)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这个事件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综合探究题
中共八大: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共十三大: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作出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二篇:-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北师大版:单元检测(十一)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及现代中
单元检测
(十一)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及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39年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A.盲目排外不了解敌情
C.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
B.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
D.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
解析:选B 从林则徐的奏折内容可知,林则徐是从传统军事战略的角度推断英国因国小,路途遥远、补给困难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但没有看到英国此时已是工业资本主义强国,国力强大,侵略中国是满足其商品输出的要求。这说明当时的林则徐思维固化没有看清本质,故B项正确。
2.(2018·新余二模)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文明的冲击 C.政府的腐朽统治
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解析:选A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其历经阶段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具有较强的突变性,其主要原因就是西方的持续入侵和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
3.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西学之中,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政尤急于艺’”的主张;1901年,他在《致刘坤一等》的信中有“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的提法。这说明()A.张之洞始终重视学习西方政治 B.清廷赞同学习西方的强盛之道 C.张之洞的思想观念有了新突破 D.清廷反对传播中体西用论思想
解析:选C 由材料内容可知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政治,赞同“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说明张之洞由之前“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故C项正确。
4.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A.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C.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B.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D.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解析:选A 梁启超通过比较“仁政”与“自由”,得出“仁政”已经完全过时的结论,体现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思和批判,故A项正确。
5.军阀间的纷扰斗争,政府行政管理的混乱无序,经济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租借治外法权的存在,这一切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这说明()A.思想史与政治史同步演进
B.历史事件植根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 C.军阀混战有利于思想解放 D.新文化运动是对西方侵略的抵制
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B项正确。
6.陈独秀认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据此,陈独秀认为真正实现立宪关键在于()A.民众思想得到解放 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解析:选A “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可得出陈独秀主张解放民众思想,使其民主觉悟真正提高,故A项正确。
7.(2018·衡水模拟)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由此表明()A.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语体改革 B.教育制度改革开始走向基层社会 C.新文化运动已经深入社会的下层 D.胡适、陈独秀等大力提倡文学革命
解析:选A 据材料“‘国文’为‘国语’”“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可得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故A项正确; B、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8.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解析:选B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这番话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二七”惨案的教训,毛泽东主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新三民主义理论,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材料中“国民革命”不符,排除D项。
9.1990年,邓小平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这说明邓小平()A.深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B.开始形成市场经济理论观点 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主张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解析:选A 根据题干中“1990年”和邓小平讲话的内容可知,邓小平在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故A项正确。从材料内容无法判断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观点的具体形成时间,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0.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可知,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1.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此次教育改革()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解析:选B 1985年的教育改革是在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是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均排除。
12.近年来,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和魔幻小说兴起,网络艺术风起云涌,丰富着当下文艺创作的题材、方法和传播途径。这一现象表明我国()A.网络主导文艺创作 C.文艺创作趋向成熟
B.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
D.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青春文学”“魔幻小说”“网络艺术风起云涌”可知,我国文艺创作愈加多样化、大众化,故选D项。材料中未体现A、B、C三项内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1916年2月,陈独秀明确提出:晚清以来,在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为改变自己的落后现状,已经进行了政治制度层面的改革,但未见奏效,究其原因,乃在国人的伦理价值观念未有根本之改变。他断言:“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采取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他认为要使民主立宪站住脚,就必须反对儒家三纲之说。按照这种思路,不进行根本价值观念的转变,中国人就没有资格实行民主。
——摘编自周玉萍《新文化运动中启蒙思想家
改造中国国民性思想的思考》
材料二 自中世纪以来,人们的天赋理性一直受到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控制和压抑,现在,要以哲学的名义把人的理性呼唤出现,恢复它的合法权利,要在批判之中倡导理性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确立起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伏尔泰在给达朗贝尔的信中写道:“理性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要求确认以理性来反对种种想象和别的时代的偏见,并取得胜利”。启蒙思想家正是真诚地启发民智,要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挣脱任何外在权威的束缚,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独立的和自由的人。
——摘编自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指出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相似之处。(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的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从背景、主张、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思想:中国伦理价值观没有根本改变是政治制度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要实行民主立宪就必须反对儒家纲常伦理。(言之成理即可)原因: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立宪改革失败的教训;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言之成理即可)(2)背景: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对人权的压制;文艺复兴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自然科学新发展彰显了理性思想。(言之成理即可)相似:都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都反对专制统治而要求实行民主政治;都体现了对国民改造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仿佛惊蛰之后的万物一样,当被震惊的思想开始复苏并试图寻找新资源的时候,人们会在过去所有的古典中去寻找,让所有的古典重新说话——只要是人需要的——但是当他们重新说话时,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它不仅完全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古典,而且也不是人们曾熟悉的一套老生常谈,原来它还有新意。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根据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传统资源的重新发现与诠释”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首先阐明论点:康有为对儒家思想的重新发现与诠释;论据的阐释:可以从原因、内容、影响的角度直接进行论述即可;最后进行观点印证。答案:示例
论题:康有为对儒家思想的重新发现与诠释。
论证: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重新发现与诠释。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基于顽固守旧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因此,康有为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重新发现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