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德小学开展“为特殊孩子点亮一盏心灯”活动,简讯简报
明德小学开展“为特殊孩子点亮一盏心灯”活动
残疾儿童是广大学龄儿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受教育问题牵动着全社会的心,为进一步关爱残疾儿童,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给予他们特别的爱,让他们不在孤单,使他们对生活更加充满希望,明德小学于 10 月 9日起开展“为特殊孩子点亮一盏心灯”的送教上门服务活动,此活动将作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此次送教上门活动的帮扶对象是一位八岁的孩子,名叫 XX。由于先天原因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坐在轮椅上,不能像普
通孩子那样到学校上学。为了让晟铭跟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学校领导通过商议决定为孩子送教上门。月 9 日下午,XX 副校长带领学校XX 主任和 XX、XX 两位老师,来到 XX 的家中,为孩子送上了新学期的第一课。老师们在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况后,为 XX 送上了课本,并商议约定了今后的上课时间及注意事项,以便孩子提前做好准备,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我认识这个数字!我喜欢数学!”看到小晟铭这样兴奋自豪的样子,送教的老师们心中感到无比欣慰,老师们感觉自己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事,但看到 XX 如此开心,让老师
们更加坚定地相信送教是件有意义的事。同时,参与送教的老师们也鼓励 XX 的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要相信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XX 副校长表示,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送教上门活动,解决了残疾孩子无法随班就读的难题,明德小学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落实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新意、有效果的温暖送教,做到真正的帮助与关怀,掌握帮扶儿童家庭、身体、心理的基本情况和实时动态,切实将送教上门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不论风雨,明德小学的教师们始终不忘教育之责任,始终坚持把教育工作做到最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0 年 10 月
第二篇:为留守儿童点亮一盏心灯
用爱浇灌 用心呵护 为留守儿童点亮一盏心灯
————浅谈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宝鸡市高新区天王镇中心小学
董军锋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却把他们的幼小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导致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少,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需要学校给与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班主任、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影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了学校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或教育不当,将不仅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现象,还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必须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采取科学、及时、有效的措施,让这些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的“花朵”们快乐地成长。下面就结合留守儿童的特点浅谈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所采取的一些策略。
一、用心沟通、倾听-----全面了解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实施最佳教育策略。从入学起,就该为留守儿童专门制订摸底培训制度,建立全程性的跟踪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并详细纪录。时时关注他们的表现,“察其眼,观其色“,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沟通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学习,还包括他们的家庭生活、在学校行为、与同学相处的方式等等。同时还听取其他同学的反映并与家长交流,全面细心地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制定相应的引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确保让每个学生能够在学校健康成长。
二、帮助设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由于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忙于打工赚钱,与子女接触时间特别短,思想沟通次数少,学生的家庭教育基本空白;部分家长,因平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照顾子女而产生补偿心理,就“以钱代教”,无节制的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但物欲的满足,却使学生形成了思想上的“真空”;使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基础相对薄弱,往往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标。
所以针对这些特点,要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要特别做好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工作,多家访,指导家长的教育方法,矫正他们“以钱代教”、“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要积极做好留守儿童在校思想教育工作,尽量调用一切教育途径,特别是要勤写周记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多沟通,多鼓励,多用个别教育,教育他们重视精神、品德的锤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用心“浇灌”-----做好“心育”
“关爱”是浇灌学生心灵的甘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 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由于留守儿童家长工作的流动性,他们的自身经历相对丰富,对于社会也有较多的接触。相对丰富的生活阅历,使他们在心理方面有了比一般同学更快的发展,有强烈的自尊心,观念的自主性和行为的独立性。但是易自以为是,少肯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行事盲目自信、好冲动,逆反心理强。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作为教师,点亮他们的心灯,开启他们的心扉,责无旁贷。要在生活上、精神上多关心他们,主动接近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感知他们的点滴成绩,以真挚的爱心去善待他们,多给他们提供展示特长,施展才华的舞台,利用一切契机鼓励、表扬他们,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四、营造“家”的温馨,克服“心理孤势”。努力为“留守花朵”营造温馨的班集体,给学生以归属感,凝聚全班同学,以心换心,用爱温暖他们。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往往易产生对家庭概念的淡然,对班集体冷漠的情绪,集体荣誉感不强。作为班主任要丰富集体活动,经常开展诸如“说说自己家乡”、“优点轰炸”、“格言激励”等活动,多方式、多途径,使整个集体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留守儿童对集体的感情,养成较强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孤势”,为了扭转这种逆势心理,留守儿童大多会主动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间有极强互动的团体,而且往往会对班集体形成一种排斥心理,且通常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所以,作为教育引导者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孤势”,防止小团体的形成,做好留守儿童的分散工作,特别是在座位安排上,尽可能让他们分开来坐。
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五、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人在生活中缓慢形成的较为固定不变的行为和倾向,一旦养成其力量顽强而巨大。早期形成的好习惯对今后身心发展起催化作用,早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会对今后身心发展起着巨大阻碍作用。留守儿童由于家长长期不在家,父母素质比较低,学前教育基本空白,必然造成此类儿童行为习惯基础差。他们上学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蓬头垢面,气味难闻,无洗手洗头洗澡习惯,有了鼻涕就用手抹,往衣服上擦;上课静不下,坐不住,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放学回家由于无人监管,有的家庭甚至无做作业的条件、环境、氛围,造成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等等不良习惯,这种行为习惯上的许多低起点给学校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带来了较大的教育难度。纠正他们这些错误习惯时,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维护留守儿童的自尊,增强克服不良行为的信心。有时他们为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会去说谎、作假、争吵、打架。在矫正其不良行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自尊才会有自信,才会积极向上、勇于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2、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留守儿童的“抵触”情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帮助留守儿童改正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老师和他们的关系是对立的,那么一切教育都会变得苍白无力,留守儿童的反抗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他若认为老师对他不好,他就会对你所说的一切都回答“不”。对待那些有不良行为的留守儿童,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有让他认可你,才能接受你的教育。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指责他,对他态度冷漠,就不利于其不良行为的矫正。
3、正确对待“反复”,坚持耐心疏导。
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常常会反复出现,尤其对一个情绪不稳、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儿童来说更是常见的。这就需要老师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失去信心。要在留守儿童每次的“反复”中发现点滴的进步,稍有一点进步就应给一份肯定,让他们多一份信心。
六、“因才”评价-----让“遗忘的花朵”更鲜艳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因才”评价,就像“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比如: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每次考试的试卷分成A、B两套,B卷的难度偏低于A卷。A卷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申请再考B卷。将每次试卷分层,就是希望让平时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也能考出高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做满足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情感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这样的操作能更进一步准确把握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便于更好的调控下阶段的教学。
多一份尊重,学生就会在评价中多找回一份自信;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一点激励,学生就会多一股学习的动力!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心浇灌“遗忘的花朵”,让他们开得更美丽、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