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数学《幂的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主要包括三大块: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教授法则时需始终抓住乘方的意义,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抓住了乘方的意义,则学生可以在教授完同底数的乘法时自然推导出后面两个法则。主线明确,框架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应注重法则的文字表达与字母公式的结合,帮助聋生增强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应要求学生熟练背诵法则,并在练习中反复的重现。
在熟练基本形式外应通过变式与对比练习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运算中注意符号问题和区分各种运算中指数的不同运算。
注意提示公式的逆向运用。
注意提醒幂的底数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或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
本堂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
1.时间上安排不太合理。前松后紧。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过于细致,花费时间偏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不宽裕。
2.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应用,应进一步的拓展。作为老教师多年教学养成的坏毛病,就是一个婆婆心,生怕有一人不懂。不想让一位学生掉队。这就是我的优点,更是我的缺点。其实,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了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等拓展性知识,由于时间限制来不及展开了,只能留待下一节课完成。
3.在教学中遇到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而大部份学生可能遗忘时,应独立复习,作好教学铺垫。第三组练习,底数互为相反数时,要学生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而转化的关键要看指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对学生估计过高,认为这个问题不在话下,而这恰恰成为本课教学中的“拦路虎”。
总之,反思这一节课,应该说是有得有失。得的方面:自然要继续努力发扬。失的方面: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尝试、体会,并逐步改正。通过反思,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学习、勤于进取。
第二篇:数学运算教学反思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旅游,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当一个学生说出5+4×9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用乘发算出分好组的人数,再加上没分的5人。突破了难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给小马虎改错几中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心中一直也存在着一点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没有出现加或减在前乘在后的算式,但在本学期的期末的综合练习试卷中都已出现这种综合算式,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优越性,在课堂上我大胆做了一下尝试,将两种情况都出现了。
混合运算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第一课时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但对于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计算格式还没有涉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先从分步算式入手,再列出综合算式,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讨论比较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已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的过程中也将本节课的练习进行了适当的编排,让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强化,最后做好小结,让学生回顾整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预设。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2
练习二的习题基本没有问题。解决问题时,强调指出第一步先求什么?第8题可以让学生读题先估算,再笔算。3x140大于400所以植树多。第10题借助线段图分析,思考题建议学生用运算顺序自查。说说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第三步算什么?
困惑:本单元教材始终没有出现四则运算的读法。如27/3x7是读作27除以3再乘7还是27除以3的商乘7,积是多少?似乎同级计算依次读也可以吧?(本册以前教学都是依次读出的)但是不同级的一定不能只依次读书来。同时练习中发现学生对在读法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四则运算各部分名称不是很熟练,建议简单复习加减乘除法个部分名称。
可补充的练习:
1、在425、108、528、3、5,中取3个数组成只有加减。
2、按要求写算式(每人一块小卡片黑板,便于互相检查)
(1)差加一个数;
(2)一个数减商;
(3)先求积,再求商,最后求差
3、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3
本课的预习作业有两部分内容:
(1)计算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五第4题。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习情况有所好转。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主要复习了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让学生明确了算数平方根、平方根和立方根等几个重要概念,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难点是绝对值的有关化简运算,非负数的应用。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1.基本知识点讲解细致。对基本知识把握准确,讲解过程中,提出了可能出现的错误点,并教给学生避免出错的方法。
2.注重数形结合。对于一些概念,一定要找到与之对应的数量关系。
3.例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顺序。本节设置了三个例题,第一题是纯粹的实数的运算;第二题是有关算术平方根、绝对值的非负性的应用:第三题是数形结合的题,直接利用数轴,进行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化简,达到本节课知识的引申与升华。
4.练习题设计题目典型,有代表性,包含的知识点多,知识深度够,达到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
5.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数形结合直观,符合复习课的特点,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黑板板书较少,板书设计应更细一些。
通过这次讲课我得到的体会是:讲复习课,尽量在制作课件方面注意挖掘数学本身的动画效果,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方面容量要大,知识点要全,深度要够。例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达到欲设的最佳效果。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5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用了两节课学完了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学生掌握地越来越好了。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起重视。
一、第一课时学习同级运算,运算顺序很简单,对学生来说没什么难度,唯一费时、难懂的是脱式计算的数学格式。这节课是实习生上的,我在课前给他们好好分析了教案,告诉了他们改怎样引导学生,但是因为他们的经验太少,驾驭课堂的能力差,讲了一半学生对于脱式计算的格式就糊涂了,我当时马上自己上讲台接着讲,几句话学生就明白了。学生明白了格式后心情很轻松,马上问题就来了,有的学生问:老师,这些题我们明明口算就行,问什么要学习脱式计算呢?太麻烦了!有的学生问:老师,两个数计算的还用脱式计算吗?我马上表扬了这些爱思考的学生,然后给他们讲解学习脱式计算的重要性。学生的态度才有所转变,才开始愉快的做练习。
二、第二课时学习两级运算,对于7+4×3这种题的脱式计算的格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实习老师没有说清,学生就不会,所以做练习时遇到20-8÷2这道题不会写。
三、实习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太少,他们表扬、激励学生的话太少,很多学生无精打采,积极性不高。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6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是四年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道与生活有关的解决问题这一方面的题。首先,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这道题,大部分同学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就对我说,袁老师,这道题太容易了,我们学过的。“是啊,我们是学过,不就是连加类型的题嘛,但是你们要从中发现问题,要能够看出今天这节课到底通过这道题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知识……”这时,我让同学们交流想法,老师及时板书,让学生从众多算式中来发现:原来这节课,这一解决问题题是为了让我们用简便运算。
我趁热打铁,布置了几个连加的题目,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观察后回答:加法交换律只是二个加数位置的交换,和不变,而结合律中,有时要把后二个加数相加,有时把后二个数相交,有时根据需要还需要先交换位置然后再利用加法结合律相加,我发现在上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
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探索时,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算法。于是我在教学中强调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学会分类:在教学中我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尤其对于乘法分配律进行详细归类和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我发现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例如:201×87=(200+1)×87=8700+87=8787(乘法分配律拆项法)54×43+54×56+54=34×(43+56+1)=34×100=3400(乘法分配律添项法)
2.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悟出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不同。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比较区分,可学生还是多次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尤其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还是不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在区分中比较。
3.让学生知道如何一下就能凑整。简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让学生多观察数据,用选数凑整十、整百的方法训学生,对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大力练习。
4.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简便运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注重生活练习实际,将简算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易于学生接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本单元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在计算中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途径来解决,学习要善于分析和总结,选择合理、方便、简单的方法更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以致用的道理。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7
混合运算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第一课时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但对于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脱式计算)计算格式还没有涉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先从分步算式入手,再列出综合算式,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讨论比较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已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的过程中也将本节课的练习进行了适当的编排,让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强化,最后做好小结,让学生回顾整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预设。
上完课后发现了课上的很多问题,结合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1. 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导学单。
备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新授部分分成了三个部分,由分步算式引入综合算式及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为第一个部分,根据情境直接写出综合算式为第二个部分,比较总结为第三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其实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讨论总结出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在教学这一环节的时候,因为导学单的使用,一切进行地很顺利。所以在教学中应设计好每一节的导学单,细致地思考每一个问题的具体提出,每一个追问的层层递进。导学单重点、难点突出,将事半功倍。
2. 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思考、发现、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发现,说出他们的总结。在新授的部分,由于担心学生说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纠正学生的答案,或者是打算学生的回答,将自己的预设强加给学生,在以后应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比较讨论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慢慢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这节课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怕学生出错或者表达不完整,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或结果,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3. 多种练习形式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节约课堂的时间,我将本课巩固练习的题目进行了改编,在练习的过程中,也根据题目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练习形式,有的题是每组完成再汇报,有的题是全班完成个人汇报,还有的是简答,口答等形式,这样的安排为了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也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8
今天我上了一节课,课后觉得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自己发现无论是在组织课堂方面,还是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以及在时间分配上,都感到力不从心。现在将上课后的反思总结如下:
上课一开始我通过三个选择题复习有理数的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错误。然后进行三个基础性的计算题,巩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接下来解一道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涉及的运算比较全面,但是在上课中学生出错的比较多,我想如果再加强几个训练题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考虑到后面还有任务,所以效果不很理想。后面的教学中,第一道题是用四个有理数去计算24,教材上有类似的题目,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他们表现的很活跃。
其次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识教材,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对待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把教材钻深、吃透真正理解教材的本意,然后去发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知其义而不知其理,这样只能是依样画瓢。再就是我觉得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学生,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们做教师的往往认为一道题很简单,学生为什么不会,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经验去和刚开始学习的儿童去比较。
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9
这节课是在学完正、反比例、一次函数,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之后的二次函数的第一节课,从课本的体系来看,这节课明显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二次函数,能区别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不同,能深刻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并能初步理解实际问题中对定义域的限制。
但是如果光从这些知识点上来讲这节课,其实很简单,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储备基础上很容易迁移和接受这些知识,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好设计的呢?
重新思索教材的编写意图,发现课本这部分内容大部分篇幅是在讲三个实际问题,由此引出了二次函数,我才意识其实这节课的重点实际上应该放在“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从而形成定义”上,有了这个认识,一切变得简单了!
整节课的流程可以这样概括:学生感兴趣的简单实际问题——引出学过的一次函数——复习学过的所有函数形式——设问:有没有新的函数形式呢?——探索新的问题——形成关系式——是函数吗?——是学过的函数吗?——探索出新的函数形式——概括新函数形式的特点——将特点公式化——形成二次函数定义——有练习巩固定义特点——返回实际问题讨论实际问题对自变量的限制——提出新的问题,深入讨论——课堂的小结,这样设计一气呵成,感觉上无拖沓生硬之处,最关键的是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是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对于实际问题的选择,我将4个问题整和于同一个实际背景下,这样设计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尽量减少学生审题的时间,显得非常有层次性,这些实际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使整个课堂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对于练习的设计,仍然采取了不重复的原则性,尽量做到每题针对一个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小结,也遵循了从开放到封闭的原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最后讨论题的设计和提出,是我在进行了整个一章的单元备课后发现,我们其实对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不讲的,但是不讲并不代表一点都不会涉及到,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还是相当重要的,在图象的观察中也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再加上这个问题在进行了前面的实际问题的解答之后是呼之欲出的:多种树——想提高产量——多种几棵好呢?,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探索性的问题:假如你是果园的主人,你准备多种几棵?注意这里我并没有提出最大最小值的问题,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到,这是数学的魅力。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整节课的一个高潮和精华,是学生学完二次函数定义之后,综合利用函数的基本知识,代数式的知识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进行的思考,因而他们的想法和说法,不论对错,不论全面还是有所偏颇,其中都涉及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些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真的是非常活跃的,你要你给了足够的空间,他们总能从各方各面进行思考和解释。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10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内容是小学六年制数学第八册课本116页例5以及相应的习题,学习的是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目标分为三类:(1)知识目标: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能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运用简单的多媒体,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竞赛。考虑到下午学生的情绪可能较低落,加上本课属于计算课,本身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为此本人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把口算题改为小组竞赛,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时,我创设了圆圆买文具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帮助她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情的快乐,不仅实现了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而且让学生享受到助人的乐趣。计算时让学生自行探究,从比较中得到简便算法,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本人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1、口算比赛。
目的:检查学生的计算情况,同时从中引出定律,为新课作铺垫。口算也叫心算,它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然后在心里以灵活简便的方式,迅速、准确的计算出来,这样心口合一,又快又准,日积月累计算的能力就不断的提高了。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课前两三分钟的口算,我几乎每课必用,不知在座认同吗?
2、创设情景,尝试自学。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尝试探索,教师引导。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应贯串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创设买文具的情景,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景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算方法。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出示三组学具,分别有三件、四件、五件,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总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选择题目,进行相关的练习,达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概括简算的步骤。
当学生学完新知,让学生根据出简算的步骤,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结构的学习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拓展练习。
包括两个小题。(1)、判断能不能简算。主要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计算时能根据题目灵活应变,防止学生陷入思维定势,误以为学了简算,就什么题目都要用简算。(2)、开放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方法,有利于让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标》指出:必须让每个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数学的内容必须来自于学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本课的教学从胆抛弃教材那枯燥无味的数字,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提炼出数学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利用旧知进行迁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但开放题时,对于5.38-1.66-时,括号里的数有的学生填1.66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为何填1.66不能达到简便计算,引导时可以留点时间让学生先进行试算一下,学生便可以较清楚地发现:1.66与1.66不能凑成整数,从而解决这个难点。
文 章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11
本单元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改变了以往单纯教授计算法则的现象,而是将四则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掌握其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的这一新的理念:
1. 将理解运算顺序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下午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 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第三,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切实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12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课前第一次的备课感觉内容不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应该能够轻松接受。但是在第二次集体教研后,才发现本单元并不是那么容易,感觉有点难,就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说吧,本节课有五个知识点:
1.加法的意义;
2减法的意义;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5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按教学参考书上的安排,要求一节课把这几个知识点全部学完。因为是开学的第一天,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还沉浸在假期悠闲的生活中,所以,我们组商量着第一节课只学习1、3两个知识点。上学开始后,按照惯例介绍青藏铁路,顺势出示例题,找条件问题,画图,学生很轻松的列出了算式。然后我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学生不加思索说:因为是求“一共的”,所以用加法。看来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只停留于字面上。继续追问:求“一共的”一定用加法吗?思考片刻后,有学生说求“一共的”也有可能用乘法。
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是我引导说:看来很多求“一共的”运算大多都是用的加法,但也可以用乘法。继续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题,问题中都有“一共”两个字呢?请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可难住了部分学生,一分钟后,大约有20位学生举手,一学生说:小明有10本书,小华比小明多5本,小华有几本书?这道题用加法。根据条件,我画图,学生列式,并说明为什么用加法?学生回答说:因为有个“多”字,小华比小明多5本,所以用加法。
我追问:看到“多”字就用加法,看到“少”字就用减法吗?生摇头,这是一学生立刻举出带有“少”字的加法题:小明有10本书,比小华少5本,小华有几本书?从孩子们诧异的表情看,对此类的加法应用题很陌生。打破了他们思维的惯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加法应用题的线段图,找出共同点:由此顺利总结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反过来,只要是加法计算,一定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至此,加法意义学习完美收官。这节课这个点也是我从教20多年来首次突破,原来教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刻领会加法的含义,学生学完加法后,按照思维惯性,还是认为“多”了就加,求“一共”的就用加法。所以遇到解决问题就会出错。教学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作业上看,有两个问题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1.根据203+147=350,写出另外两个等式。有学生写成:147+203=350和350-147=203。
写成147+203=350可以吗?这个问题我也拿不定主意,和组内的成员讨论,朱玉老师认为正确,是根据加数+加数=和得来的,李丽和焕业认为不对,那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不是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两个观点都有道理。后来我又仔细研读教材,发现教材这两个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从这里看出,教材导向是要把一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两个减法算式,可能怕有学生改写成加法算式,所以先出示一个例子。所以加法算式也不算错,但改写成两个减法算式研究这样才有意义的吧。
2.根据67-55=12,写出另外两个算式,我要求写出为什么可以这样写。有学生写:12+55=67(根据加数+加数=和),晕……,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答案,我想我可能没有给他们讲清这两个算式的“母子”关系。67-55=12是母亲,各部分名称已经固定,而12+55=67是孩子,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根据差+减数=被减数,不知道我这样讲对不对,希望同仁们看到切磋切磋。有了以上的经验教训,在教学《乘除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时,相对轻松了一点,特别是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写出其他两个等式类型题出错的也较少了。第一单元最后一节课是四则运算,关于小括号中括号的学习,课前备课,预设的是四则运算的格式学生会出错较多,于是课堂是除了把运算的顺序当作重点外,运算的递等格式也是强调了又强调。可是从作业上看出,部分学生运算顺序背的滚瓜烂熟,可应用时又不按运算顺序来计算。这部分的内容只有加强练习,学生才能熟练掌握哦。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13
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本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本单元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3.计算教学因解决问题而精彩,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例1、例2是在学生已会计算的基础上总结概括运算的顺序,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效果好,但作业中,发现有同学没有仔细读题,发生不该有的错误,还有的计算错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绝大部分的同学能从例题中理解为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然后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但个别孩子运算顺序弄不清,格式有错误,需个别辅导。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运算顺序,总结运算顺序,学生探索出了多样化的解决策略,并能在运用中创新,教学效果不错。出现的问题:个别学生弄不清运算顺序,需个别辅导,个别学生第一步算好后忘了把剩下的部分按原来的位置照抄下来,有的同学计算正确率不高,需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对症下药。
关于0的运算,加、减、乘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能够掌握,但除法中0的运算,还是有困难,特别是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应该多举例,加深印象。
应用题中季度的理解学生还有一定难度,应该重点讲解,同时复习好平均分的意义。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14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
(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我精心的设计教学,从过程到语言,从教法到学法,我力求让每个环节和细节都更完善,更科学!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两道复习题,一道小数加减法口算,一道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目的一是复习一下关于小数加减的知识,让孩子们对小数加减的方法掌握的更熟练,二是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混合运算做好准备,特别强调验算,以提高孩子的准确计算能力,给孩子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这个环节我觉得设计比较好,效果不错,然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新知。
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环城自行车越野赛》导入新课,语言上我力求更准确、更简练,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摒弃了以前为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华丽而设计语言的错误做法,使自己的语言更有实用性。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自行车比赛吗?这几天郑州正在举行自行车环城越野赛,想不想知道关于比赛的情况?”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我趁机出示了自行车越野赛资料一览表,接着问:“从表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节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本来应该引导一下:“老师很想知道,运动员还剩多少里程没有走完?你会解决吗?”可是一慌张,我却说:“比赛已经进行了多少里程?该怎么解决?”接下来,当我把算式写到黑板上时,才发现算式是一步的,虽然经过引导目标也达成了,但无疑增加了难度,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我觉得很遗憾!由此我想到,上课前的精心备课和预设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思维必须是清晰的,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这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误,而这个失误是不应该出现的,今后我会努力备课,不断调整,力求使自己的课日趋完善,不断走向成熟。虽然有失误,但我觉得语言的组织上,进步还是挺大的!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一点在本节课中体现得不够,因为时间紧了点,但课前还是有设计的,争取在第二课时补回来。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15
学完加法交换律后,我感觉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做了几个简单练习后,我准备结束这个内容。按照惯例,我问了一句:学了这个定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马上有学生提出:加法中有交换律,那么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这个定律呢?
我一阵欣喜,学生已经学会了接受新知识时把知识延伸开来。虽然打乱了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我马上引导学生一起来总结刚才是如何学习得到加法交换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能不能根据刚才举例—观察—归纳—验证的方法来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们马上进行小组合作探讨验证。在经过短暂的讨论交流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乘法也有交换律,并能举例应用。但说到减法和除法时,有了分歧,开始争论起来。
生1:我认为减法中没有交换律,例如8-5=3,交换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5-8就不能减了。
生2:可以减得-3(学生已经从课外学到了负数的知识)
生3:差不一样,所以没有交换律。
这时又有一个同学反驳到8-8=0交换位置后还是8-8=0,我认为减法中有交换律。这时很多同学露出了困惑的神情,到底谁的对呢?短暂的沉默后,马上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减法中必须被减数和减数相同时,才能出现交换位置差相等的情况,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任何数都可以的,所以减法和除法都没有交换律。我带头为这位同学的发言而鼓掌,更为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而高兴。学生们在争论中解决了问题,从中体验到了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更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习的能力。
第三篇:幂的运算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幂的运算
(一)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初一下学期数学第八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所用教材为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同底数幂的推导法则,会用同底数幂的法则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体会从一般到特殊,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难点:会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幻灯片,引出问题: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计算机每秒可进行2.57×1015 次运算,问它工作一个小时(3.6 ×103 s)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2、提问温故: ①什么叫乘方? ②乘方的结果叫做什么?
3、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2.57×3.6×103 ×1015=9.252×?
4、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到底是多少,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8.1,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根据乘法的意义)定义:底数相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幂相乘成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2× 2 =(2 ×2)×(2 ×2 ×2)(乘方的意义)= 2 ×2 ×2 ×2 × 2(乘法结合律)=25(乘方的意义)前面的例题:1015× 103=(10 × · · · · · ×10)×(10×10 ×10)
315个10
= 10 × · · · · · ×10
18个10
=1018
思考:观察上面的两个式子,底数和指数有什么关系?
2、怎么求am · an(当m、n都是正整数):
am· an =(aa„a)(aa„a)(乘方的意义)
m个a m个a
= aa„a(乘法结合律)
(m+n)个a =a(乘方的意义)
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能发现同底数幂相乘有什么规律吗?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运算性质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m · an = am+n(当m、n都是正整数)
(三)、逐层推进,巩固新知
本节课学习的幂的运算法则1只使用于同底数幂相乘,不能乱用,用该法则需要判断两点: m+n① 是否是同底数幂 ② 是否是相乘
注意不是同底数幂以及不是相乘的都不能使用该法则。
例1:判断下列算式能否用同底数幂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若能,计算出最终结果
(1)45 +46(2)X2 · Y2(3)C + C3(4)X15 ·X3(5)b·b4 解:(1)(×)(2)(×)(3)(×)(4)X15·X3 =X15 +3=X18(5)b · b = b = b 注: a可以看成底数为a,指数为1,即a= a
1例2.计算:
(1)107 ×104(2)(-2)7 ·(-2)
2(3)a2 · a3 · a6(4)(-y)3 · y
4解:(1)10×10=107 7 4 7 + 4
31+3
4= 10 + 2(2)(-2)·(-2)=(-2)(3)a2·a3 a6=a2+3+6=a11 2
=(-2)(4)(-y)3·y4 =-y3·y4 =-y3+4=-y7
注:(1)两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其乘法
公式仍然适用。
(2)(-a)n和an看不是同底数幂。
(四)、知识提高
例
3、课本p46练习第二题
学生板演,教师讲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幂的运算法则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六)作业
1、课本54页: 习题8.1第1题 ;
2、同步练习。
六、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第四篇:幂教学反思
幂教学反思
幂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整数指数幂,重点是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学难点是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体验以前所学的正整数指数幂、0次幂和大于1的科学记数法的表示的有关知识的扩充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学生的掌握情况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1、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上,重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验证、探究等活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会用整数指数幂性质进行简单的整数指数幂的相关计算,提高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2、教学难点处理采用反复强调做题细节,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小数,a×10-n,a 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正数,n是正整数。在进行运算时,要步步有据。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力度加大,下了不少的功夫。学生学习反馈的效果较好。
3、点评时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学生回答问题,尤其是上黑板板演时,能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本课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分组探究环节,有的组没有真正的开展起来,流于形式,时间上也没有很好的把握。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
幂教学反思2
本次课是“换物跑与游戏”结合的一节体育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换物接力跑”的练习,学会“换物接力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快速奔跑能力,发展学生腿部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顽强、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整个课程设计密度适合于本年段的学生们,更加倾向于他们在“玩中学”的心理。
“为了我们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是引领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专业人士,要是专业人士自己不努力去学习,这“引领”和“帮助”就成为无用的说教。可想而知,这样的“专业人士”不可能成为学校和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是“以体示范”、“以智示范”、“以德示范”。体育教师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让学生百读不厌的书。我们要面对新课程的实施策略、内容体系、目标要求、设计思路的发展和变化。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养成终身学习良好习惯,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当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深深的叹了一口闷气,虽然上的不是很理想,起码是用了一番心,能够把一节课完完整整的上完确实不容易。我决心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多想办法,力争把体育课上的更好。
幂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除法”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3节。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从计算具体的同底数的幂的除法,到计算底数具有一般性的字母,逐步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法则,并运用法则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在知识上,还是类比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整式乘法的知识后而安排学习整式除法,符合学生的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是整式除法的基础,在本节同底数幂的除法则和零指数、负指数的规定中,体会规定是因实际计算的需要而产生的。再次体验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同时在除法运算中体会乘除的联系,容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算理.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2.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
2.渗透数学公式的简洁美与和谐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准确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根据乘、除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
幂教学反思4
本周三公开教学,我授课的课题是《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初一学过正整数幂及其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以前对于同底数幂的除法,要求被除式的指数要大于除式的指数。教材抓住这个条件,展开探索,从约分与同底数幂的除法两个角度“殊途同归”说明了定义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合理性,这样,就在运算的需要之下,实现了指数的扩充,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新的运算进行相关计算。
整节课的教学基本按照预设有条不紊地推进。但出现在主要问题是课前没有对以前学过的幂的运算进行复习,所以在后面指数扩展后进行相关计算时一部分学生因为对运算法则的混淆导致时间浪费较多。
在以后的课中要对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想好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的处理。
幂教学反思5
同底数幂的除法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是在学习了同乘方、积的乘方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的整式除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并且同底数幂的除法在今后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课中常得以应用。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在知识上,还是类比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给了我几个惊喜:
惊喜一:在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时,我本来以为学生可能不会想到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决,在备课时预先想好了如何启发引导等方案,在PPT制作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做了几个“超链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结果这几个“超链接”根本就没用上,因为学生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下已经水到渠成地想到了这两种方法,这是我事先没有估计到的。
惊喜三:课上,我让学生进行交流,辨析(-x)5÷ (-x)5和-x5÷ (-x)5 的值是否相等?学生分组进行了讨论,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由开始的意见不一致,引起争论,被同学反驳,到最后达成共识,统一意见。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及时进行指导,适度点拨,学生既把握了知识的本质,又提高了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料得到的,我觉得自己本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①在学生出现的错误时,只指出了学生运算顺序的错误,简单地进行纠正,如果当时举个整数乘除法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我没有利用好学生“解答错误”这一资源。
②时间没有把握好,在用字母法则时由于过多强调字母的限定条件,而浪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题没有时间完成,没能在课上巩固所学的知识。
幂教学反思6
本节知识主要包括三大块: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教授法则时需始终抓住乘方的意义,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抓住了乘方的意义,则学生可以在教授完同底数的乘法时自然推导出后面两个法则。主线明确,框架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应注重法则的文字表达与字母公式的结合,帮助聋生增强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应要求学生熟练背诵法则,并在练习中反复的重现。
在熟练基本形式外应通过变式与对比练习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运算中注意符号问题和区分各种运算中指数的不同运算。
注意提示公式的逆向运用。
注意提醒幂的底数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或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
本堂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
1.时间上安排不太合理。前松后紧。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过于细致,花费时间偏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不宽裕。
2.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应用,应进一步的拓展。作为老教师多年教学养成的坏毛病,就是一个婆婆心,生怕有一人不懂。不想让一位学生掉队。这就是我的优点,更是我的缺点。其实,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了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等拓展性知识,由于时间限制来不及展开了,只能留待下一节课完成。
3.在教学中遇到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而大部份学生可能遗忘时,应独立复习,作好教学铺垫。第三组练习,底数互为相反数时,要学生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而转化的关键要看指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对学生估计过高,认为这个问题不在话下,而这恰恰成为本课教学中的“拦路虎”。
总之,反思这一节课,应该说是有得有失。得的方面:自然要继续努力发扬。失的方面: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尝试、体会,并逐步改正。通过反思,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学习、勤于进取。
幂教学反思7
北京版教材,就“同底数幂除法”这一内容只安排了一课时,而在老版本教材和其他新版教材(如新人教版,华师版)等,都安排了两课时内容。第一课时为m>n时的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第二课时为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
在教学设计初期,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由学生类比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使学生自己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运算性质得出后,再由学生自主编题,探究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
随着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我越发感觉到上面的教学设计虽然力争体现“学生学”的教学新理念,但是却剑走偏锋,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而忽略了对基本知识的落实。另外,由于同底数幂除法运算中引入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因此与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相比,不但知识容量增大,而且知识的难度也加深了,这就使得上面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时加大了难度,也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在第二次教学设计时,我将设计调整如下:1.由学生自主探索m>n时,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性质;2.通过教师板演,学生口算,学生动笔演练等方式,巩固“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的运算法则。3.通过23÷23,23÷25两个特例引出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规定,再通过学生的举例,让学生体会这种规定的合理性,进而完整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4.通过教师板演题目,学生快速读题,口答,巩固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通过多种变形形式,让学生加以区分。5.最后由学生进行小结。
幂教学反思8
听了实习老师马xx讲的第六课《冬年童年骆驼队》,利用课间与实习老师进行了交流,总结了这节课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这堂课整体上效果是不错的,课堂上学生都积极地回答问题,整节课都比较活跃;并且改正了上节课的问题,提前调试了课件。整堂课的思路都比较清晰,学生们学完这堂课以后在脑海中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脉络,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但这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总结如下:
上课提问时要顾及到全班同学,不要只局限于几个学生;课程内容尽量讲重要的地方,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必要的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内容上;对于课文中的问题,不要给学生模棱两可的答案,尽可能确切,并且清楚地传达给学生;上课时不要忘了板书课题;对于作者的资料,不需要出现在幻灯片中;学生初读课文的要求不要太简单,应当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文章需要精讲的部分要细致入微地去讲,不重要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利用好上课时间;对待学生易出错的字,要仔细讲;讲课时声音尽可能均衡,不要忽高忽低,或者声音太小,最起码应当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清楚地听到;课件制作上存在问题,课件的制作过于简单,课件上全是黑色字体,不能吸引同学们的视觉注意力,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应该多用一些卡通的图画当背景,文字的颜色尽量多彩一点,以便更好地教学;对文章的侧重点把握有点欠缺,没有给学生讲清楚语文同步的题目,这样做起来学生们容易出错;建议讲课的时候要把语文同步的相关内容捎带上,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希望这位实习老师在讲下节课时能够表现更好。
幂教学反思9
通过每一组学生力所能及的练习激活学生对正整数指数幂以及零指数幂意义的知能储备,帮助学生努力提取必需的经验和备用知识,然后通过类比实施对负整数指数幂的探究,其他的也得以一一探索。
课堂的有效性是当下教学的瞩目点,一堂有高效的课,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被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学生容易把原有的5条性质混淆,导致指数幂范围扩大,就更混了,单独做做还可以过关,一旦混合运算,就基本上搞不清楚是那一条了。
幂教学反思10
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
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波、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二、注重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1、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在谈听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绍“我是角”,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讲完故事之后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
2、对学生备的不够。
比如:在做角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只是说,我发现我做的角象鸭子的嘴,象海鸥在飞┈就就是不说大小。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
幂教学反思11
1、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几道练习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规律(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因此,不但不可以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2、在同底数幂乘法公式的探求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的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些学生则既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优良观察品质。
3、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对于公式中的字母指数的取值范围,不必过分强调(实际上,这个范围限定的太小了);而对于公式的特点,则应当左右兼顾,特别是公式的左边,它是正确应用公式的前提,却往往不被重视,结果造成几个类似公式的混淆,给正确解题设置了障碍。
4、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步骤,切实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来考虑,并依此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如,对于较好的班级,则可以优先发展,采取居高临下的教学思路,先整体把握再对比击破,或是将其纳入整体结构系统,采取类比的学习方式;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则应以提高学习兴趣、教会学习、培养成功体验为主,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以防物极必反。
总体来讲,我在教授中深刻的体会到新教材与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本课。采用的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多媒体教学方式,新颖、有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好。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纯数学的东西通过与实际联系,变的有趣、易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但是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当今的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较多,在互动教学中如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思想上的),要教好学生就不会那么容易。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把新教材教好。
我对自己教授本课基本上是满意的,完成了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还有待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改进。
幂教学反思12
一、教育教学中的得:
(一)能制定正确教学目标:平时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八年级(3)班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把平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定在中等偏上水平,重点内容适当提高,使较尖的学生能取得优秀成绩,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复习目标只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强调熟记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基础题的基本解法。通过努力,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
(二)寓复习于平时教学过程中: 为了完成八年级的教学任务,又要减轻学生在集中复习时间的负担,我把复习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平时学习中。从八年级开始教学就有目的地回顾总结。复习了与八年级知识相关联的小学的重要数学知识,结合教材,平时在课堂复习、提问、小测验中有目的的检查复学过知识点。这样做能使第乘方,乘法等已学过的重要知识反复在学生头脑中出现,可以减少遗忘率。
(三)平时在备课中我注意重点备好学生的练习及复习训练题。布置作业做到了有布置就一定有批改,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自编习题要求中等偏下,多数题目是基本训练,重点题型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 由于八年级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及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特别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学习达到不同水平。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进一步追问,对学生做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及时矫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复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工作的失: (一)错误的估计了八年级(3)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乐观的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业过程是正常化的,结果导致走了一段弯路。(二)在八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因此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讲的多、练的少的现象,结果导致课堂教学的巩固率仅为50%。(三)没有很好的把握教育管理与八年级数学教学的关系。平时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花的时间较少,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对存在问题讲道理多了,具体辅导工作少了. (四)测验及模拟考试注重了对学生的得分情况分析,对学生知识缺漏情况少了统计及分析,少了针对性的评讲,更少了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容量总是很小,教学效果不大。
三、今后的教学思路:
1、进一步发扬教学工作中的优点,改正过去工作的不足,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2、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融洽师生情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诚心实意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4、进一步巩固固定题型,让学生会做的能做对,不会做的能蒙一部分。
幂教学反思13
《四个太阳》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来欢乐的故事。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内容富有创意而又精彩。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分别来描绘了春夏秋冬的景象,借用富有想象力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了“我”的小小心愿。
结合这篇课文的特色,我尝试从其特别的名字入手。先让孩子们展开头脑风暴,去想象一下,如果今天的天空中不只有一个太阳,那么其他的太阳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注重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联系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其表达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并让孩子们拿出彩笔画一画,他想象中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反思之前的课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朗读指导和教师评价并不能面面俱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应给那些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表现机会,更应该增加对内向的害羞的孩子的关注,一步步引导,帮助他们迈出勇敢的第一步。
并且针对堂上学生出现问一些本课教学设计以外的问题,例如,“我想象小草是粉色的”是一种很好的现象,是要予以鼓励。我可运用教学机智将学生的问题引回到课文中来,为课堂教学增色。
幂教学反思14
握幂的乘方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其进行相关的计算,此外培养学生的探索归纳能力和向学生渗透有关的数学思想是本课的另一目标。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以“观察―归纳―概括”为主要线索,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发展。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来看,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时而轻松愉快,时而在观察、计算、思考、交流、总结,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结中找出两者的区别,从本质上理解幂的乘方,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拔高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时间较仓促,梯度不够,今后还应加强研究和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幂的乘方是鲁教版六年级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在六年级上册中学过乘方,已经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为本课奠定了基础,但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适当的复习。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整式的乘除法是代数部分的基础,它为后面学习方程,函数做了准备。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规律(性质)的过程,然后理解其运算性质,并能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课堂发言和练习来看,学生在探究其性质时,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符号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 本节课采取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并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自主学习中把课本内容设置成了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合作探究中能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全体参与,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不仅重过程而且重结果,重应用。课前我精心设计探究计划,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在指导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不停地做出各种判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探究;提问不仅有序、有提示、有鼓励、有启发、问在有疑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了这几点:(1)指数相加而不是相乘 (2)负数、分数乘方加括号(3)法则逆用要灵活 (4)指数不写是1。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一、例二时,正确率较高。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经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在此基础上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以上的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
回顾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教学过程的进度把握的比较好,而且条理比较清晰,课堂气氛很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后面的练习题的设计,缺乏新颖,没有难度的变化,而且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忘记了返回刚开始情景导入中遗留的未解决的问题。另外课堂语言要注意规范和简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变式,要有梯度。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作为一名老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新、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进行反思。多学习教学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
幂教学反思15
同底数幂的除法的性质是幂的运算性质之一,是整式除法的基础,所以,本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与同底数幂的乘法一样,同底数幂的除法的性质的导出也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运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性质的发现中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可度和加深他们的印象。归纳得出性质后要特别注意性质中的一些条件,尤其是要让学生知道,底数a是不等于0的,这是因为若a=0,则除数为0,除法就没有意义了。另外这里不讲零指数和负指数的概念,所以性质中必须规定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这些条件都应让学生在运用时予以注意。
由于这里不讲零指数,负指数的概念,所以在性质中加上了指数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的条件,但是在除法运算中还是会遇到
对于此种情况还可以多举例子,或者让学生自己举例自己计算从而得出=1,进而将这个结论推广。
在解决同底数幂的除法的问题时,应该注意分清楚底数,指数,然后按照性质进行计算。
第五篇:八年级数学同底数幂乘法教学反思
同底数幂乘法教学反思
同底数幂乘法是我本周开设的一节教研课,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其进行相关的计算,此外培养学生的探索归纳能力和向学生渗透有关的数学思想是本课的另一目标。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以“观察―归纳―概括—巩固”为主要线索,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发展。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来看,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时而轻松愉快,时而在观察、计算、思考、交流、总结,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结中找出两者的区别,从本质上理解同底数幂乘法,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拔高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时间较仓促,梯度不够,今后还应加强研究和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规律(性质)的过程,然后理解其运算性质,并能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课堂发言和练习来看,学生在探究其性质时,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符号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本节课采取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并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自主学习中把课本内容设置成了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合作探究中能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全体参与,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不仅重过程而且重结果,重应用。课前我精心设计探究计划,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在指导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不停地做出各种判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探究;提问不仅有序、有提示、有鼓励、有启发、问在有疑之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了这几点:(1)指数相加而不是相乘(2)负数、分数乘方加括号(3)法则逆用要灵活(4)指数不写是1。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
一、例二时,正确率较高。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经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在此基础上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以上的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
回顾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教学过程的进度把握的比较好,而且条理比较清晰,课堂气氛很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后面的练习题的设计,缺乏新颖,没有难度的变化,而且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忘记了返回刚开始情景导入中遗留的未解决的问题。另外课堂语言要注意规范和简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变式,要有梯度。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作为一名新老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进行反思。多学习教学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