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党(工)委书记在乡村振兴工作交流视频会经验发言(大全五篇)

时间:2021-02-20 17:2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街党(工)委书记在乡村振兴工作交流视频会经验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街党(工)委书记在乡村振兴工作交流视频会经验发言》。

第一篇:镇街党(工)委书记在乡村振兴工作交流视频会经验发言

抓点串线促面倾力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体验景观示范带”

今年来,海丰县海城镇深入践行“两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作部署,按照“八大美丽”目标要求,倾力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体验景观示范带”,抓点串线、由线促面,推动乡村振兴。

一、“抓点”示范,各具特色提升乡村新风貌

一抓定点谋划。按照市县打造“大湾区旅游康养休闲‘后花园’”的目标,依托海城镇地处大湾区前沿、毗邻深汕特别合作区、坐拥莲花山绿色生态环境等优势,围绕“生态康养”这一核心主题,选取莲花山片区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体验景观示范带”,建设湾区禅茶康养旅游首选目的地。示范带规划总长11.5公里,覆盖莲花温厝村、新望顾莲峙村等5个主体村,受益人口6000多人。二抓景点营造。根据村落分布,以莲花大道为轴,以环山绿道、观光栈道为牵引,聚焦“乡村旅游、禅茶体验、森林康养、山野休闲”四大特色专题,因地制宜布局26处景区景点,无论驾车、骑行还是徒步,都能走出一条心旷神怡的生态之旅。同时,在尊重自然和历史的前提下,打出“新建+优化+修缮+点缀+升级”组合拳:新建打造观景平台、茶艺体验街等景点7处;

优化林荫栈道、观茶鸟巢等景点5处;

修缮保护历史悠久的古村遗址、古树公园等3处;

点缀亮化荷塘、花海等景点6处,升级完善龙喷须温泉、莲花度假村等特色景区5处,每一处都是市民群众必去的“网红地”“打卡点”。三抓基点巩固。紧扣“干净整洁”标准,引领带动各村各户“比建设、比变化、比环境”,100%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厕所革命”全面落实;

坚持卫生保洁常态化,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确保“日清日洁”;

建设“四好”村道18公里、绿道4.5公里和生态驿站6个,推进龙津河水源整治和两岸景观营造,打通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通道。

二、“串线”联动,凝聚人气注入新活力

一以旅游线路提高吸引力。对标大湾区、示范区大型旅游风景区服务功能和标准,在景观示范带打造骑行、徒步、坐观光车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为广大游客提供品茶、摄影、观光、游玩、休闲、住宿等体验和服务项目,点线结合,全面提升景观示范带的魅力和吸引力。二以人文线路提高凝聚力。运用“党建+”模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莲花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广场、温厝村“新时代海丰文艺创作基地”和3d音乐灯光水秀等为载体,组织举办“奋进新时代、共建美丽新乡村”党员学习班、文艺沙龙、“快闪”拍摄、采风创作活动等党群活动20多场,“醉美温厝”让人流“莲”忘返。三以乡风线路提高向心力。筑牢党建宣传主阵地,高标准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文化礼堂,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充分融入海陆丰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元素,组织实施乡村道德培育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引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三、“促面”增效,振兴产业激发新动能

一是丰富消费面。以日益兴起的节假日乡村旅游作为切入口,全面配套升级“吃喝玩乐购”,建成茶坊48家、特色民宿2家、农家乐9家,构建集观光旅游、生态体验、住宿餐饮、购物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生态产业链,着力构建美丽乡村“三产融合”格局。二是拓宽改革面。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抓好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组建莲花村承包地经营权、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流转合作社,用好用活“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9个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和发展产业热情,辖区5个村实现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增16.2%;

村民逐步致富,年平均收入比增10.4%。三是做强品牌面。因地制宜整合莲银生态农业、莲丰茶业等本地茶叶种植资源,做强做大莲花绿茶生态品牌,打造集采茶、制茶、品茶、谈茶、售茶为一体的茶艺体验一条街,为游客开启“当一回茶艺人、过半晌慢生活”新体验。目前,莲花片区茶叶种植面积已扩大至3500亩,年产量可达70万斤,毛利达到2万元/亩,就茶叶产业一项,人均收入已达到2万元/年。

创新求变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砥砺前行

近年来,陆河县水唇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工作部署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产业先行、用改革破题,带领全镇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一、围绕“三有”,逐步实现村级产业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和载体。该镇作为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围绕“三有”工作原则,逐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产业收入“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是产业发展有模式。依托“三块地”改革,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培育混合型经济业态和经营主体。全镇现有公司、合作社141家,省级青梅种植产业园1家。以螺洞村为例,现已形成“青梅种植、乡村旅游、光伏发电、蜜蜂养殖”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年均产业收入近千万元,累计为农户发放分红240多万元。二是项目开发有特色。以精细打造,精品出彩为原则,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墩塘葡萄、南跃茶叶、高塘乌榄、高丰中草药、吉龙薯粉条等特色产业平稳有序发展。15个村庄15个特色,为当地村集体和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三是产品销售有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的产品销售方式,线上通过农产品交易平台、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形式。线下通过建立镇级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点对点”收购等形式,初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据统计,去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渠道,农产品营销额达1000万元以上。

二、用活“四招”,努力突破乡村振兴发展难题

乡村振兴,改革是前提和基础。该镇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镇,不断深化乡村振兴中体制机制的改革。一是激活“解”招。针对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人心不聚、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实行了“三个石头”(试金石、攻坚石、绊脚石)“四民”理事会等制度,破除基层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痼疾,进一步解放思想。二是抓好“立”招。创新“五步骤三公示”实施细则和“以奖代补”的资金拨付方式,进一步规范项目申报手续,改变以往村级项目申报程序繁琐冗杂的现状。2018年,投入一千多万元,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迅速完成了螺洞溪心公园、楹联长廊,梅林栈道等一系列旅游特色景点建设,比以往节约了近半年时间,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用好“统”招。通过实施“三个暂停”,该镇分别统筹农综改、新农村、林业、水利、交通等各类资金约2.1亿元,投资镇村建设项目600多个,为解决资金难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四是用活“改”招。以螺洞村为试点,实施资产变资源、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的“四变”改革,以墩塘村为试点,推行“党员带动、群众感动、项目牵动、农户主动、采取行动”的“五动工作法”,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实现了“双丰收”。

三、紧扣“五化”,走实走稳美丽经济发展路子

乡村振兴,美丽是目标和成效。该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加强阵地建设,完善1个镇级党校和16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将支部建在公司、合作社等领域上,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让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二是细化农村管理。镇出台指导性文件,在农村建房、道路建设及垃圾处理等方面实行精细化管理,并朝着“道路沥青化、沿途景观化、房屋美颜化、村庄景区化”的目标而努力。三是净化社会风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红事一托春(蛋),白事一条帕”“好家风好家训”等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四是优化生态环境。实施生态保护机制,在全镇范围内划定生态发展区、生态严控区、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实现农村增绿。建立奖罚机制,通过红黑榜曝光“门前三包”、举办“最美庭院”评比活动等,努力打造最干净最整洁村庄。近年来,该镇十多次在全市“创文创卫”评比中名列前茅。五是深化文旅融合。把三个省级古村落与螺洞世外梅园、观天望海景区、农业观光园、温泉度假山庄等旅游景点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文旅路线,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

以红色村“扛旗”引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近年来,海丰县附城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目标,精心打造红色村、精品村——新山村,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建设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加快实现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新山村荣获“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文化与旅游特色村”,跻身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五强,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树立标杆、提供样板。

一、突出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镇党委坚持党建带乡建,大力推进新山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深入实施“红色铸魂”工程,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一是配强“头雁”。调整撤换5名村党支部书记,配齐配强18名“头雁”,着力打造“遇事冲在前、干在前”“搞建设有思路、破难题有办法”头雁队伍。二是创新方法。创新并推广“三明三定”工作法,强化村“两委”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确保基层党组织思路明确、决策科学、组织有力、落实有效。“三明三定”工作法入选“2019年广东省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三是当好“先锋”。“宁可晒黑三圈,不能耽误一天”。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擎起“虎狮头”、当好“包工头”,示范带动镇、村、组党员干部出实招、解难题,以实际行动引领广大群众和外出乡贤踊跃参与、捐钱出力,党群同心推进乡村振兴。新山村一党员带头腾出自家宅基地80多平方米;

村民们也纷纷腾出旧房地、菜园地共3130平米,全部用于红色文化馆等村公共设施建设。新北村党员干部积极发动外出乡贤,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支持家乡建设。

二、突出生态宜居,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围绕市委晓强书记提出的“八大美丽”工作要求,着力推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一是高标规划,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坚持规划先行,找准海丰县城“南部新城”和与市城区同城化协同发展新定位,聘请浙江乡建专业团队,征求汇集镇、村、组和群众意见,高标准、合理化编制鹿境片区规划建设整体方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留住乡愁,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全域推进14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清拆破败建筑133306平方米,统一规划建设公厕72座、村级垃圾中转站7座和垃圾分类收集点94个,建立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机制;

实施拆旧复绿,加强村前屋后空地景观点缀,鼓励引导村民栽花种果,建成“四小园”约58600平方米;

将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纳入村规民约,统一外立面改造,保留“下山虎”“四点金”等地方特色民居,充分利用旧石板、旧门窗、旧瓦罐等“以旧修旧”,既美丽乡居,又留住乡韵。三是守住生态,精细打造景观靓点。按照“盆景”变“风景”的发展思路,围绕“一村一景区、一处一景点”,以穿城而过丽江河一江两岸为脉络,以西闸丽江公园为起点,实施村内外道路景观提升、河体净化、河堤美化、山体绿化工程。重点推进鹿境五村连片生态美丽宜居建设,打造具备岭南村居风韵、绿水青山自然景光的湾区示范带“入户花园”。

三、突出资源特色,焕发红色基因新光芒

活化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做好“红色+”文章,培育乡村旅游经济新增长点。一是深挖红色史料。加大对全镇革命遗址的排查登记、革命史料的发掘采集力度,目前已认定广东省革命遗址5处,正在申报55处。二是讲好红色故事。整合新山、新南、新北等村的革命史迹和人物故事,通过红色故事会、主题党日活动、革命后裔讲述等多种形式,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广大村民听党话、跟党走。三是擦亮红色名片。修缮蔡素屏故居、农会旧址和赤卫队队部等革命旧址,连线规划长约3公里“红色文化长街”,打造红色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红色基因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纳入广东省“东方红城、农运摇篮”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游览节点。

四、突出融合发展,激发产业振兴新活力

围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全镇产业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一是坚持产业专业化。利用辖区范围内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自然禀赋优势,引进农业合作企业8家,成立24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0多亩,积极引导圆山菜心和番石榴、新山西瓜和油占米、荣港番茄等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打造“双区”米袋子和菜篮子。二是坚持产业品牌化。依托地处油占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范围的优势,高标准推广种植油占米优质品种2200亩,注册“新山油占米”商标,打响本土优势品牌。三是坚持产业特色化。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公交线路及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引入村民乡贤和社会资本经办“农家乐”、精品民宿、特色文旅商店,走好走实“红色文化教育+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路子。目前,已引导发展农家乐16家、特色商铺20余家、精品民宿1家、文创空间4家。2019年,新山村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高峰期每天2万多人次;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万元,贫困户人年均收入达1.8万元,返乡回流人员超200人,实现家门口的“创业梦”。

“三力”齐发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近年来,东坑镇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头雁、改革、发展“三力”齐发,努力使“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村强民富成效更好。近年获得广东省“技术创新(青梅)专业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旅游风情小镇”称号。

一、力抓头雁,激活振兴发展思路

头雁“活”,则全盘活。该镇把选准用好村党支部“头雁”作为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2年来选拔了7位讲政治、敢担当、有情怀、善作为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为村党支部书记,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同时出台村书记履职考核办法,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考核内容,破解农村发展没思路、创业无抓手的大难题。去年以来,全镇有10个村实施了村集体经济项目,村年均可增收8万元以上。

二、力推改革,破解绿色崛起瓶颈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聚焦“三大板块”,力推“5新改革”,破解产业发展“缺主体、缺用地、缺资金”难题。一是聚焦“三个主体”。镇经济联合总社牵头成立旅游公司,以“1+n”方式主导青梅等产业经营管理,理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架构,培育了2个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3个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位一体”拉动产业发展。二是聚焦土地“要素”。大力实施“三块地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新增流转土地近5000亩促产业集约化发展。三是聚焦涉农资金。近年整合涉农资金近1亿元助力产业发展,“散资金”撬动“大产业”。如,立足全镇近4万亩的青梅产业优势,由镇旅游发展公司作为打造经营主体,村经济联合社发动群众以土地和地上种植物作价入股,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共赢模式打造共光万亩梅园旅游核心区。同时有效统筹使用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等资金4000多万元,以“4a”景区标准完善交通路网、游客服务中心、商铺、沿河驳岸、赏梅栈道等设施,发展玫瑰花种植等林下经济,打响青梅特色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东坑共光片区成为青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观光带核心区,2019年,共光村获评“广东省文化与旅游特色村”“广东省4a级农业公园”。

三、力促发展,注入美丽经济活力

紧紧围绕“三生融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理念,坚持“四轮驱动”,注重规划、因地制宜,抓好精品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做实榕江源山水生态“文章”,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精心打造以榕江玫瑰、大路猕猴桃、大新蜜柚、丰田稻田等“由珠及链”的榕江源美丽农业示范带,推动“盆景”变“风景”,实现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蝶变”。一是突出精品现代农业带动。榕江村流转200多亩撂荒土地,打造食用玫瑰种植和网红观光道等设施配套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标杆。建成后,预计每年主体产品直接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30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二是突出农业基地拉动。大新村流转山地1200多亩打造独具特色的三红蜜柚种植基地,变废为宝,首年产果达1800吨,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直接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奔康。三是突出涉农项目驱动。丰田村依托“旱改水”项目,以“镇经济联合总社+村经济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200多亩由合作社“集约化”耕作,发展美丽田园稻田种植,“丰田大米”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把多年的荒地改出良田、改出景观、改出增收、改出美丽产业。四是突出农旅并进推动。积极挖掘“农业+”“生态+”新业态,打造网红打卡点,讲好红色故事,厚植乡愁元素,拓展文创产业,举办农旅、文旅、体旅系列活动,融合聚力,“引人气、招商气、聚财气”,激活乡村活力,引爆美丽经济。2019年,实现全镇农旅总产值1亿多元,同比增长8.1%。尤其是梅园景区,年游客量30万人以上,村集体通过商铺租赁、景区管理等年收入30万元以上,当地村民通过开设农家乐、民宿等实现家门口就业,12家农家乐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其他户均增收1.6万元以上,实现了村强民富增收目标。

聚焦四大着力点赋能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红海湾开发区遮浪街道坚决按照市委和区委的部署要求,聚焦党建引领、产业示范、生态美丽、乡风文明四大着力点,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办,一个年头接着一年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细落地。

一、聚焦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街道村组三级把推动乡村振兴作为锻造“狮子型”干部队伍的主战场,带头勇攻坚,靠前抓落实。一是建强“作战部”。街道党工委坚持一周一调度、不定期督查,在乡村振兴一线发现研究问题、上手解决问题。既注重把辖区东尾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又注意动态纳整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抓两头促中间”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以村民小组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科学调整配齐30个小网格,织密乡村振兴网格治理“前哨站”。街道村组三级联动,把乡村振兴前线“作战部”做大做强。二是配强“领头雁”。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物色培养思想开阔、敢于担当、年轻有为的党员任支部书记,其中水龟寮村党总支书记29周岁,是今年新进且“三个一肩挑”、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辖区60周岁以上村“两委”干部共20人,于6月底全部出清并选拔配强新进人选,条件成熟的已提前安排“亮相”跟班锻炼,“头雁”领航“群雁”高飞自成一景。三是做强“主力军”。以镇街干部“驻村连心”、村社干部“入网知心”等为抓手,街道党员干部纷纷沉入基层、脚板“沾泥”,在乡村振兴“三清三拆”、土地收储等火热实践一线,亮身份见行动发挥主力作用。目前,街道完成土地收储6769亩,收回国有土地21宗362亩,收回工厂化鲍鱼养殖场27个690亩,有力破解“地从哪里来”的问题,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二、聚焦产业示范,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

瞄准“产业兴旺”,因地制宜施策,在红海湾实现“小湾区、大作为”中找方位、找定位、找地位。一是红色村有看点。对东尾红色村,邀请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团队高起点规划,近期引进有实力企业合作成立景区运营市场主体,签订投资1.5亿元的框架协议,高规格打造3a旅游景区,“日时赏花、夜时赏景,红色基地、东尾必行”在网络走红走心。二是示范带有特点。借助区管委会首期投入80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撬动社会资金5亿元,打造以红色传承为灵魂、渔耕文化为本底、滨海休闲运动为特色、海鲜美食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覆盖9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串珠成链特点鲜明。预计到明年底新增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50多人,带动旅游相关行业从业人员2700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00万元。三是休闲渔业有亮点。实行“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发展休闲渔船观光旅游项目,比如宫前村先行先试,成立航安渔业专业合作社,对42艘分散自主经营的休闲渔船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短短4个月项目运营收入达到120多万元。遮浪休闲渔业的运营模式作为全省首创,吸引了省内汕头、阳江、惠州以及省外广西,纷纷主动过来学习取经,亮点产业“次第开”,墙内墙外分外香。

三、聚焦生态美丽,刷新乡村振兴“高颜值”

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好清理、修复、整治“组合拳”,让人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人的乡愁。一是以清开路。全域强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获得市考核评比优秀等次。落实“四位一体”卫生保洁机制,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全力推进街道36公里海岸线生态修复,海岸沿线划入禁养区,建立养殖场三年分期分批退出机制,现已退出74家,完成76%。二是以修铺路。投资500万元上马五澳町砂质海岸线生态修复3公里,持续保持遮浪海水质量良好,每年超过200天可供游泳,被评为“广东十大美丽海岛”。重点抓好“厕所革命”,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硬件建设,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三是以整引路。着力对田寮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占湖挖地35户养殖户1200多亩养殖池进行拆除整治,完成迁移坟墓等工作,恢复了田寮湖片区及旅游核心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过去“坟墓比树多、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状况一去不复返,美丽乡村有了“高颜值”。

四、聚焦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振兴“幸福感”

坚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一是推进移风易俗。着力完善村规民约、成立“四会”组织,特别是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切实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去、把社会的文明风尚树起来。二是推进以文化人。大力弘扬红色基因文化,在东尾村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4000平方法治文化公园,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大礼堂示范点,文明实践就在身边。全面打造老人幸福食堂,提供养老就餐服务,文明实惠就在眼前。三是推进宣传教育。疫情防控中,所有宗教场所、族姓祠堂、神庙神龛一律封闭,整个遮浪平安无事,我们抓住这个时机加强宣传教育,并顺势而为整治神庙神龛,共拆除神庙神龛80座8444平方米,特别是桂林村拆除200多年历史的两个“桥头公”神庙,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第二篇: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基层党建工作交流会上发言材料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推进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2010年,城中街道党工委以“党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以落实“十大党建工程”为抓手,紧紧抓住“三大主题”进行实践和探索,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行能力和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学习创新”主题,打造特色和谐社区

新时期社区工作

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我们以“学习创新工程”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模式,尤其根据各社区的不同特点,给予分类指导,特色和谐社区创建显成效。

一是发挥组织资源优势,打造“楼宇经济社区”。根据龙城社区商厦林立、商家云集的特点,街道党工委把党建工作向“两新”组织扩展,把龙城社区打造成为楼宇经济型社区。通过成立社区“党建联席会”,建立健全非公经济企业党建工作联络员、指导员制度,促进各项工作开展。拓宽党员培养发展途径,将触角延伸到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先后培养茂昌眼镜、五一路地下商业街等非公企业的6名同志加入党组织。注重组织引导非公企业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和“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店)创建工作,引导非公企业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二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打造“温馨文化社区”。根据五星社区河堤文化场地好,文艺团队多的特点,街道党工委把党建工作向“群众文化”拓展,把五星社区打造成群众文化型社区,有1260多名居民群众分别加入到社区的22支社区文艺团队,并经常性开展各类文艺宣传活动,既充分调动了居民群众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文化需要,促进河堤文化活动经常性开展。

三是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打造“科普教育社区”。根据东门社区科技阵地坚,科技资源丰富的特点,街道党工委把党建工作向“科技教育”发展,把东门社区打造成科技教育型社区。党工委指导社区充分利用好“青少年科技工作室”,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教育,同时还利用该工作室免费开办中老年人电脑学习班、书画班、知识讲座等,深受了广大居民和青少年的欢迎。

二、突出“两新党建”主题,服务城市经济发展

非公企业和民营经济在鼓励全民创业、缓解就业压力、繁荣城市经济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服务和引导好这些企业和经济主体,是街道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2010年,我们以“党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努力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对辖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是用诚心感化业主,增强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力,破解业主不够重视党建工作的难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诚心作为敲门砖,叩开了党建工作入企的大门。一是主动亲近。我们联合区“两新组织”党工委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变“在家等客”为“出门寻客”,用3个月时间对辖区企业逐家上门走访,主动与企业主座谈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摸清企业党员的底数,建立党建信息库,并就组建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与企业主做好宣传,相互交换意见,尽量达成共识;二是积极帮扶。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组织协调城区有关职能部门帮助解决,同时派驻1-2名党员干部挂点企业开展联络帮扶,用实际行动感化企业主。街道社区共有34名党员干部与26家非公企业结成联系帮扶对子;三是全力说服。对一些企业主一时思想不通的,除了主动接触、积极帮扶外,还抓住企业庆典、企业主生日、“七一”和传统节日等时机,上门进行慰问和庆贺,给他们送去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不遗余力地做通企业主的思想工作,实现了“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认识转变。

二是用精心设置组织,扩大党建工作的渗透力,破解党组织覆盖面不广的难题。针对非公企业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等特点,我们通过创新组织设置,来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一是“独建”。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建立党组织。如蒙牛乳业公司、城中交警大队管员中队、昊天通讯、柳州盛添贸易有限公司、王者通讯等今年先后都成立了党支部;二是“联”建。对不具备单独成立党组织的,在地域相邻的几个非公企业中进行联合建立党支部。三是“派建”。对辖区规模以上党员人数不够的非公企业从街道社区下派一定数量的党员,连同组织关系一并转入企业党组织,驻企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直到企业完全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去年,辖区13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12家建立了党组织,规模以下两新组织成立5家,柳州蒙牛乳业销售有限公司和龙城社区结为“社企党建联建示范点”2011年新年伊始,我们又在帮助一家非公企业组织筹建党组织。

三、突出“创先争优”主题,党建项目采撷成果

创先争优活动是保持党员队伍蓬勃生机、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按照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的要求,以项目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了“龙城路商贸党建示范街”党建项目创建活动,提出了“商

第三篇: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交流材料

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交流材料

XX镇辖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X个村民组,总人口XX万,其中农业人口X万,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镇。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20XX年以来,在区委农工部的正确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助下,我镇严格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工作部署,着力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具体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唱好党建引领这首主旋律。

坚持党领导一切原则,设计开展了创新性“党建+N”(即:“党建+扶贫”“党建+旅游”“党建+生态”“党建+项目”“党建+服务”“党建+矛盾调解”)工作,推动乡村振兴与转型发展。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选拔XX名年轻优秀返乡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为村集体经济注入生机活力。理顺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主副清单、干部教育和奖励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撑。运用建制性与非建制性、单独建与联合建等多种形式,分别在XXX民俗度假村、XXX泉油菜花种植基地、易地扶贫搬迁工地等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成立党组织,排忧解难、指引方向,使各项工作始终在党组织的引领和管理范围内。

二是唱好产业兴旺这首进行曲。

以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项目试点为契机,投资XXX亿元,明确“一横、一纵、一环”三条乡

村振兴产业带,明晰沿途各村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布局,重点推进赤新旅游公路、XXX民俗村等9个建设项目,为XX镇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结合XXX市农村牧区“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以XXX泉村为试点,以党建融合为统领,整合村集体、合作社、农民三方力量,按照“村集体+农业合作社+农旅公司+农户”的模式,开展“三变+特色农业”、“三变+乡村旅游”的股份制合作运营,在XXX泉村、XX村开展油菜花种植5000亩,并配套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以特色种植为基础,通过建设乡村振兴、XX文化、快乐童年、浪漫爱情、XX山露营5个主题区,打造“多彩之路”十里花海休闲、体验、康养等都市近郊农业产业,为村民致富提供强大保障。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和培养XX户种粮大户,创办X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X处家庭农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发展水平。落实土地承包关系到期再延长30年重大决策部署,完成X万亩土地确权,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制定《XX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实施细则》和《针对村财务管理过程出现具体问题处理的说明》,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村民的合法利益。同时,镇党委政府将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发展虫草等特色作物种植,肉羊、肉驴等规模养殖,联合企业开展农产品收购,引进光伏发电等方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助乡村振兴。

三是唱好生态宜居这首交响乐。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建设,突出抓好水、电、路、网等宜居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落实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完成村庄及道路硬化XX万平方米,新建三眼井游客接待中心800平方米,墙体美化XXX平方米,架设路灯XX盏,安设垃圾桶XX个。建立“二级河长、三级管理、五支队伍”河长制工作管理体系,认真落实“河长制”各项任务,以柳条沟河、三道井子河流域及支流治理为重点,营造生态河道,组建XX支村民河道排查整治小队,形成严密管护网络,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大力实施环境治理工程,结合XX区“六个零容忍”、“十个严管理”以及农村“清五堆”、“治五乱”工作要求,拆除新增既有违法建筑X万余平方米,各类违规户外广告和牌匾XX余块,取缔露天烧烤X余个。投资XX万元,对农村公共区域、周边旗县区接壤处、国有林地等区域的既有垃圾和堆放杂物进行拉网式排查,清理各类垃圾6000吨、各类杂物近万吨,查处各类“五乱”现象1万处,彻底改变了“垃圾围村”的现状。实施XX个美丽乡村工程项目,开展实施“三级领导、四级联动”征收工作机制,全力推进306国道拓宽、高铁供电线路塔基、旅游公路改造升级等重点工作,切实改善镇村建设水平。

四是唱好乡风文明这首咏叹调。

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在全镇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活动,强化村民道德实践养成。充分利用草原书屋、北疆先锋、理论宣讲团打造多样的平台和阵地,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引导。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大力弘扬德善孝敬等优良传统,开展“最美好儿媳”、XX好人、善行义举榜等评选

活动和“百家宴”等邻里互动活动,使孝老敬亲、邻里守望的观念深入人心。挖掘农村文化特色,在9个行政村分别开设布贴画、板画、皮影等手工制作教程,一村一品,主题鲜明。打造农村文化精品,开展农民文化节活动,其中秧歌大赛已成为XX镇农民文化活动品牌。

五是唱好脱贫攻坚这首最强音。

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整合区、镇两级驻村工作队以及帮扶单位XX余人,组建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小组,对贫困村、贫困户分片开展“上门问诊”服务,累计入户排查XXX户、XXX人。扎实推进危房鉴定整改工作,会同区住建局、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全镇疑似危房开展拉网式排查鉴定,鉴定并出具报告“四类人群”C级以上危房XX户并同步落实改造。加快推进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完成“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建设和三眼井村、XXX泉村、南大营子村、柳条沟村“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加强扶贫产业项目库建设,三道井子村山杏林嫁接、二道井子村梨园、新型高标准日光温室建设、黑沟门温室大棚建设项目、三眼井村设施农业建设和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均已列入20XX年实施计划。加快推进移民搬迁配套冷棚建设,二道井子村新建冷棚XX个、XX村计划新建冷棚XX栋,现已全部建设完毕。

第四篇:2021年乡乡村振兴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创新工作思路

强化工作措施

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镇乡村振兴工作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XX镇位于HS县南部边陲,距县城50公里,面积121.73平方公里,辖7个村,161个村民组,1.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户,****人,是一个集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典型贫困乡镇。

近年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乡村振兴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立足实际,紧紧围绕“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总体目标,以整合乡村振兴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立足点,以培育和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为抓手,以创新乡村振兴机制为载体,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薄弱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乡村振兴工程,加快整体脱贫步伐。XX镇地处里山区,一无资源优势,二无交通区位优势,近几年,通过全镇上下的齐心努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皆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在全镇人口中贫困人口仍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乡村振兴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结合实际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20年到2021年间,我们先后在白水村、堆谷村、XX、宋家村等四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乡村振兴工程。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8+1”标准,切实做好前期调研等相关工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通过两年的努力,我们共利用各类财政乡村振兴资金修建水泥路3条25公里,新建桥梁5座,实现组级道路砂硬化12条33公里,新建村卫生室4所,危房改造84户,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5个,解决了近2000人饮水困难,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积极培育助农增收的乡村振兴产业,大力发展网箱养鱼、茶叶种植、毛竹抚育、油茶栽培等特色产业,真正实现了“一村一品”,乡村振兴工作的长效机制逐渐形成。

二找准切入点,积极推动互助资金固点扩面工作,切实发挥其“致富酵母”作用。积极发展互助资金项目是开发式乡村振兴理念的集中体现。我镇贫困村民互助资金项目自2004年实施以来,始终坚持“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手抓制度规范,强化内外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有序、高效运行;一手抓项目发展,找准目标,积极引导,切实发挥好项目资金的“酵母”作用。2020年,我们开始对原先的13个互助资金小组进行优化整合、固点扩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村级乡村振兴互助协会2个,互助资金小组5个,覆盖4个村40个村民组780户。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各个互助小组与当地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互助资金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推动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突出关键点,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劳务开发乡村振兴工作水平。乡村振兴工作不能忽视“人”这个关键性因素,要坚持开发式乡村振兴,就必须努力实现乡村振兴重点从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为主到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的转变。为此,我们在坚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总体要求和“突出特色,按需施训”的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项工作,大力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通过积极组织引导和广泛宣传发动,近年来,接受各类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3000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致富能力以及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镇的乡村振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领导以及全镇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021年是十二五乡村振兴规划收关和十三五乡村振兴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以稳定脱贫和增加收入为工作重心,加大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力度,与时俱进地提高乡村振兴工作水平。在充分认识乡村振兴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推动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全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继续实施好贫困村村民互助资金固点扩面工作,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思考交流发言

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思考交流发言

念好“伯乐经”,培养乡村振兴“千里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才也不是一夜之间成就的,人才的成长需要精准识别、正确培养和适时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韩愈在《马说》中写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乡村从来不缺乏人才,只是还未受到关注,缺少能够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直播时代不断涌现出的农村网红就是最好的证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组工干部们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人才、识别人才,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历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于实干,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广开进贤之路。

念好“梧桐经”,注入乡村振兴“新血液”。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与平台,农村地区百业待兴,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但人才不是“招揽”来的,而是“吸引”来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良好的营商环境、光明的就业前景、广阔的发展舞台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

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既要注重营造政策普惠、体制高效、机会公平的工作环境,也要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上下功夫,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免去人才的后顾之忧,持续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念好“归巢经”,聚集乡村振兴“生力军”。农村人口流动性强,其中不乏大量在外打拼的杰出人才,将这些人才请回乡村、引凤归巢,汇聚一批懂知识、有才干、敢拼搏的人才队伍,不失为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的破题之道。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家乡是每个在外漂泊的人最深的牵挂,乡村建设的事业对他们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更能够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因此,在做人才工作时,要注重用亲情乡情、优惠政策、优质服务感召在外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积极投身到家乡建设当中,成为一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下载镇街党(工)委书记在乡村振兴工作交流视频会经验发言(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街党(工)委书记在乡村振兴工作交流视频会经验发言(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