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兴趣因素[合集]

时间:2020-10-26 21:4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兴趣因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兴趣因素》。

第一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兴趣因素

摘要: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都普遍对课堂教学实效性感到烦恼,原因在于信息技术课程自身存在的相对特殊教学环境,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失控状况经常发生,这就严重影响到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出发,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中的兴趣因素做一些分析,期望能够和同行们一起学习和探讨,共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课堂效率;

兴趣因素;

行动策略

课堂效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广大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教师期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专心练习,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而学生则希望教师多给自己自由上机的空间,能够有更多时间上网、聊qq、玩游戏,对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加上信息技术的操作性非常强,在课堂教学当中主要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学当中随意上网聊天以及打游戏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教学过程经常失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了时下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认真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现状

当今时代,是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的现代化水平。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不但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而且作为全球最具有代表性的先进生产力,信息技术还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学校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出具有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学校教育中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要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在这种形势下,信息技术科目就应运而生,而且越来越彰显其不可或缺的作用。相对语、数、外等学科而言,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时代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正是因为它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成为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对其他课程而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对学生而言,迫切想到计算机教室,最想做的,不是听老师讲授考试的内容,而是在上课前休息的几分钟听听歌,看看电影、电视剧,上上网,聊聊qq,玩玩游戏。对部分大胆些的学生,不但是课间休息玩,老师上课还是玩,根本不听老师讲课,根本没有心思做老师安排的练习,或者应付式的做一下就开始偷偷摸摸的玩游戏。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有同感,就是凡是要考试的内容学生怎么教也学不会,而好玩的,考试不考的他们不教就会。对此,大多数教师普遍感到非常头疼。

(二)原因分析

首先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从小没有机会操作过电脑,对电脑的认识基本来自书本和影视,从而一接触电脑,自然对电脑产生浓厚兴趣,再加上现在社会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游戏、影视,学生对电脑的认知停留在是看影视、玩游戏和qq聊天的工具上,所以一接触到电脑就开始向其他同学学习或者自学这些好玩的东西,因为感兴趣,所以一学就会,有的甚至不教就会,会玩了就容易痴迷,无法控制。

其次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后,学习课程比起小学增加许多,课业负担变得无比繁重,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纷纷产生厌学心理,转而把大多数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比较轻松的课程当中,而信息技术课程刚好迎合了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都比较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其他学科的老师都有这样的说法,一到下节课是信息技术课,这节课就基本无法正常开展,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特别是接近下课的几分钟,不论老师怎样要求,学生两眼都只是看着计算机教室的方面,恨不得马上下课,马上跑进计算机教室。信息技术课学生迟到率基本未零,逃课率也基本为零。下课铃声还未响落,学生就已经迫不及待跑到计算机教室了。正因如此,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虽然非常喜欢,但是从学习态度上根本不重视,把信息技术课当成放松课,久而久之,学生就把信息技术课当做了聊天和游戏课,而把这门学科的学习的真实目的给彻底忽视掉了。

再有是教材编排方面。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编排知识性太强,趣味性太少,知识点表述过于死板单调,枯燥乏味,让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再加上大多数教师只会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导致课堂生动不起来,一到铃响上课,学生就从课间休息时段的生龙活虎变得无精打采,课堂效率极为低下。

二、利用兴趣因素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可行性分析和行动策略

(一)可行性分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去主动求知、去实践、去探索,并能在求知、实践、探索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原云南省电教馆的吴凝老师在信息教师培训时说到信息课教学方法时,曾经指出,不能忽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学生喜欢进计算机教室,只是不喜欢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这已经对利用兴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提供了先决条件,所以兴趣因素对提高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具备充分的可行性。

(二)行动策略

1、把知识目标趣味化,引发学生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基本分成这几个知识技能模块: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文字的编辑处理(word);

三、数据处理(excel);

四、多媒体作品制作(powerpoint);

五、网络基础知识。这种知识模块的安排基本是全国统一的,也真正体了时代的需求。所以既是考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的素养,掌握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现行的教科书,知识性太强,学生学习起来会因为枯燥无味进而产生厌学、怕学的心理,这种情况一经产生,教师如果不想办法解决,信息技术学科就会失去它得天独厚的趣味性,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知识模块的问题,让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变得有趣起来。这就需要先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下面举例说明具体做法。比如因特网搜索引擎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教学目标:一、在互联网中搜索一个自己最喜爱的歌星,能正确找出他(她)的生日,籍贯;

二、能搜索到这个明星的赖以成名的歌曲,听一遍,听后下载到计算机本地磁盘e盘。三、搜索这个明星最帅(最美)的一张照片进行欣赏,然后把它下载到计算机的本地磁盘e盘。四、对已经下载到计算机本地磁盘e盘的文件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进行管理。

用这种方式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并没有改变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这个知识模块的重点,只是变成了学生最喜爱的方式。因为学生都喜爱歌星,都喜欢听歌,都喜欢看明星的照片,都想把歌星的成名曲下载下来,课堂上要他们完成的这些,其实也就是他们平时在课间休息那几分钟争分夺秒在玩的那些,这样,学习的目标变得有趣起来了,他们自然就爱学起来了。完成了这些喜爱的任务,学生自然就掌握了互联网搜索引擎的这个知识模块所要求掌握的要点:完成目标一“在互联网中搜索一个自己最喜爱的歌星,能正确找出他(她)的生日,籍贯”就需要了解最常用的中文搜索引擎是“百度”和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

完成目标一中的“能正确找出他(她)的生日,籍贯”就能掌握搜索引擎的综合搜索和筛选、判别网页的知识点;

完成目标二‘三“搜索到他(她)的成名曲,并且听一遍,听后下载到计算机本地磁盘e盘”和“搜索这个明星最帅(最美)的一张照片进行欣赏,然后把它下载到计算机的本地磁盘e盘”这两个任务,就掌握了搜索引擎的分类搜索的知识点;

完成目标四“对已经下载到计算机本地磁盘e盘的文件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进行管理”就能对规范创建文件夹分类管理文件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趣味性很强的任务安排下去后,只需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发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基础好的帮扶基础差的小组教学的优势,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了,教师只需适当对其中学生自行解决不了的地方加以点拨,对知识点简单进行归纳总结就可以了。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就是因为教师把学习目标兴趣化带来的便利。

2、把课堂教学的传统授课模式变成游戏,增加兴趣性。

比如熟练掌握鼠标、键盘操作的这个知识点,就可以通过游戏变枯燥为有趣。教师走进教室直接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不上课了,来玩游戏吧。学生马上会兴奋起来,问老师玩什么游戏?教师说我们来玩打地鼠,学生注意力马上空前集中。对学生而言,只要是游戏,他们就感兴趣,教师要做的,只需是选择好一些适合当节课的训练目标的游戏即可,学生定会兴致勃勃的玩,在游戏中就已经不知不觉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类游戏很多的,最适合鼠标键盘练习的是“金山打字通”附带的如“打地鼠”、“拯救苹果”、“打飞机”等可以训练鼠标操作,“警察抓小偷”可以训练键盘按键操作,互联网上也有,比如“黄金矿工”可以训练鼠标操作。总之,只要教师不要听游戏就色变,相反的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大胆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果才有望提高。

3、把qq等学生感兴趣的现代化交流工具名正言顺的走进课堂,为教学服务。qq是新时代下最为便利的交流通讯工具,已经变成现代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2011年有人统计,中国人注册腾讯qq账号的就有9亿多个,同时在线的就有4亿多,发展到现在,注册用户数和同时在线数都已经大大增加。作为老师自己,早就习惯在一方面用qq聊天说事,一方面在qq上进行工作交流,传递信息;

在qq群上传材料进行计划、总结的提交,教学课件、教案、教学论文的共享,早就把qq当成工作通讯的必要工具。可是对学生,却严厉禁止,怕学生用这个便捷的交际工具代替纸质的情书,泛滥学生的早恋现象。学校一发现学生带着智能手机一律没收,怕学生使用手机玩qq谈情说爱,计算机教室在学生机基本不安装qq,一经发现学生自行安装,马上严令卸载。但是效果却是屡禁不止,越禁止,学生越躲着玩qq。这种做法其实不切合实际,qq既然可以成为教师工作的必备工具,其实也可以让它光明正大的走进课堂,让它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工具。如此一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对课堂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操作可以如此:1、利用qq来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在word上来进行,这样操作,学生会觉得单调乏味,提不起兴趣,训练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设计成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都用qq来进行,学生感到新奇,就能产生浓厚兴趣,为了快速回答老师的问题,就得快速、正确的打字,不需要多久,打字的速度和打字的正确性都能快速提高。也可以让学生和学生间用qq自由聊天,学生压力会更小,训练效果肯定显著。如果担心教师控制不了学生,男女生间借此机会谈情说爱,可以规定只需男生和男生,女生和女生聊,再加上教师在教室随堂巡查,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的学生机屏幕监看功能,就能杜绝意外情况发生。这样一来,谈虎色变的恋爱工具就成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神器了。

结语:

鉴于初中生都比较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以此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只有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让兴趣充满课堂,才能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gb4㈠戴鸿飞.关于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3(10):117-117.2*gb4㈡蓝健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j].中小学电教,2013(01):64-69.3*gb4㈢杨荣清,关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的几点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gb4㈣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华民族教育,2006

第二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笔者就如何激发、培养、延续、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

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是中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师拓课堂上提问学生问题,一是为了检查自己的授课效果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二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课堂上教师切忌责罚、挖苦、嘲弄学生,避免使学生产生紧张、害怕、反感等情绪,进而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见解,要耐心听取,面带微笑地加以解答;对正确部分充分肯定,对不妥或错误之处,则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自行更正,使课堂教学变为师生心理交换的过程。另外,教师的授课心境和教态的好坏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输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而,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愉快的心绪,和蔼的表情,温和的语调、激情的话语,必将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妈妈”般的师生效应,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热爱心理。

二、巧妙导入新课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奏

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上做文章,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

新课导入不但要有目的性,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一位教师在引入“利用对数进行计算”这节课时是这样做的:先复习旧知识,然后提出下面一个问题:一张纸的厚度若为0.083毫米,对折3次后,其厚度是0.083×23=0.66毫米。若对折30次后其厚度是多少呢?告诉同学们,其厚度比10座珠穆朗玛峰还高!这个结果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利用对数进行计算”。这时学生高度兴奋,迫不及待想知道计算方法,从而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如讲“平行四边形概念及其性质”时,教师可以举出一系列平行四边形图形或实例,先告诉他们这些就叫“平行四边形”。接下去就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交流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而且理解了概念的含义及各种相关性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齐贤中学徐美群

摘要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提高生物学教学中的趣味性,不仅顺应生物学科的本身特点,而且也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是与教学规律相吻合的,与启发式教学思想相一致的。

本文对上海市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用)的知识内容,运用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统计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运用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则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使学生乐于获得知识、技能和不断探索,发现客观规律的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它带有情绪色彩。在这种情绪下,大脑皮层位于兴奋状态,可提高学习效率,产生好的效果。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而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生物教师去探求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对象1、1、1上海市初中《生物》教材上、下册(七年级用)1、1、2上海市奉贤县齐贤中学99学初一(1)班56名学生,初一(2)班52名学生。

实验前,对已学过自然学科中生物知识及人体卫生知识的两个班学生进行基础测试。结果基本相同(见表一)。可以认为是生物学成绩起点相同的两个平行班。

学生原有的生物学知识(表一)

运用教学科学研究等组实验法,从1999年9月至2000年6月进行为时一学年的实验。把齐贤中学初一(1)班作实验班,教学中采用各种旨在提高学习兴趣的措施,把初一(2)班作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在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分别进行测验,再运用统计学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法,检查实验生,学生对生物课学习情况。

2、教学实验结果

两班第一学期期终考试情况(表二)

两班第二学期期终考试情况(表三)

其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3、分析讨论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取得效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从改进教学方法着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见表三)。

4、1利用心理效应,促进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心理、行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对方施加某种心理作用或影响,都会产生相应于该种心理特征的效果或反应,这就是心理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学生的心理效应,因势利导,采用符合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绪论作为教材的开始,对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生物教材的绪论主要通过提出并解答三个问题:1)什么是生物学?2)为什么要学生物知识?3)怎样学习生物学知识?讲述生物学与人类关系,生物课与学习方法。其核心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为今后学好生物学知识做好思想准备。为此,我在实验班教学时,通过介绍我国拥有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时指出,还有许多动植物有待开发和利用,使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和学习生物学的关系:通过介绍我国科技工干作者在生物学领域中的突出成就,激发他们爱国热情和自豪感,也指出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不失时机地列举发生在自己身边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如周围享用的科技成果,环境污染等,使同学们认识到生命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社会质量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留下一个“生物学必须要学,还要学好”的第一印象。

兴趣是学习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逐步形成的。兴趣可使大脑皮层兴奋,思维活跃,提高观察力和记忆力。

生物学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与提高学生生物实验技能,可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增加学习主动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有很高的兴趣,尤其是初中生,但他们认识较低,常带有“猎奇”心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应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主体作用,使学生对生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技能要先易后难,先局部后连贯,较复杂的要分段、分步进行,化繁为简,如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师在讲解了其构造、性能后,对取镜——安放——对光——调焦——观察五大步骤的操作要点细讲解,关键处特别强调。对光做到“三转”,调焦要遵循“先下后上,先粗后细”的原则,使学生在视觉空间上形成正确的映象,然后,在掌握所有的局部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模仿练习,经过多次反复,学生逐步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也体验到成功使用显微镜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实验技能的目的。

3、2利用竞赛法,成绩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竞争机制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若把它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采用小组间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识记和激发识记兴趣,这项活动学生思维活跃,效果显著。出题比赛让学生自编习题,并进行评比,以求训练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高思维能力。竞争意识是竞赛法教学的主要依据,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竞赛法正好为他们提供一个机会,即使是以往不愿显示自己的同学,竞赛时往往也会有出色的表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3、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任何人都有探求知识的需要,对学生来说,这种需要,就是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学生的这种需要越强烈,学习动机就越强,越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反之,学习动机就弱。为了调动学生的这种需要,我在实验班尽量的创设些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设性思维的过程。3、3、1课题引入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搜集与新课涉及的知识点相关疑问和感兴趣话题,然后,教师就根据学生提出的相关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然后,教师就根据学生提出的相关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同时,教师提出有关启发性问题或用直观材料设疑引入新课,例如,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一节提问:秋季道路边的悬铃木何处叶最迟落下?又如在“细菌”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在“叶的蒸腾作

用”教学时,提问:水为什么能向高处流?“遗传和变异”教学中问:父母全是双眼皮,女儿为何是单眼皮?等等。

另外,运用成语、俗语等提一些使学生觉得新奇而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用“鹬蚌之争,鱼翁得利”这个成语问学生鹬蚌为什么会相持不下来引出课题。同时,一个章节的引言也可以在上节课结束时讲,这样,下堂课的导言就成了上堂课的结束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如此一来,不但能激发学习动机,还能诱导学生去预习教材。3、3、2实物媒体

实验表明: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物,标本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及许多比较深奥的生物学知识,若是通过具体的标本或实物来揭示,对增进学生的感性体验,化解难点等方面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时,课前布臵学生准备花的标本,课上教师放大镜、显微镜、刀片等必需的观察器材分发他们,启发他们对照教材,认识花的各个结构,尤其是雌蕊和雄蕊的结构:在学习“动物的个体发育”时把“蛙的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的标本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亲眼见识见识,然后大家共同讨论。这样通过一系列具体而直观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也显著。

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相适应,初中《生物》教材增编了“看一看”“想一想”,用于观察的材料很多,准备需要充分。为此,我充分利用农村中学取材方便的优势,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发动学生自带有关实物或活体标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式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在进行“根系”一节教学时,课上仔细观察,白带的根系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列表比较两种根系,这样,学生把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牢固的掌握了直根系和须根系的区别。

3、4满足情感的需要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其年龄、个性、家庭背景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决定于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情商因素,事实研究表明:人的智力

活动受情商的控制,智商成功因素的占20%,而情商占80%。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不大,导致学习成绩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情商因素的差异。

情是人的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好恶的倾向。良好的师生感情是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前提,这种情况在中学低年级尤为明显,许多学生因为生物教师信任他,关心他,感情好而对生物发生了兴趣。因此,我对实验班的学生尽量的多接触,尤其是差生,从多方面关心、爱护,凭借自己的情感去熏陶、感化、塑造学生,使学生在爱学、乐学中逐渐掌握生物学知识。

4、结论

兴趣是个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的学习愿望驱驶下,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时,教学任务才能得到顺利完成,也就是说在主本意识强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洪如林编著《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

2、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3、王煜峰 雷雳《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4、种焱注重提高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性《生物学教学》1999年第2期

第四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旺苍县黄洋小学胡江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在的兴趣,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加强课前预习,加强实验教学,增强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新课改就是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整合并重。作为我们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更新,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内容、还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当你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也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面对这些问题有些教师可能会感到困惑。现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我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已不再是注重教师的“教”,而是注重学生的“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为什么我们要把拦河坝建设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学生都知道带鱼很好吃,在市场都见过,但是都没有见过“活”的带鱼,这是为什么呢?对学生来说相对神秘的潜艇,为什么用那么厚的钢板制造呢?拦河坝到处都有,学生是能看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去想拦河坝为什么修造成这样的形状,这些常见的问题在没有学习之前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这就激发了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学源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例如: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时,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某战役中,我军获知敌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挥中心发射一枚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是1.6km/s,导弹爆炸时的杀伤半径是200m,我指挥中心人员及时以5m/s的速度跑开,他们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带?请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出题后,学生就会边读题边思考,并迅速在稿纸上演算起来,几分钟后再提问学生。

学生1:我是算导弹飞到指挥中心时,人能跑多远:

t=s/v=80km/(1.6km/s)=50s

s=vt=5m/s×50s=250m>200m,所以能。

做完后,我们可以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检算,然后再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2:我用是比较时间:

导弹飞到我指挥中心所需的时间:

t=s/v=80km/(1.6km/s)=50s

人跑到安全地带所需的时间:

t=s/v=200m/(5m/s)=40s

t<,也能。经同学们讨论过后,该方法是可行的。>

经过这样一道例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习更有激情。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忠实于实验数据,重视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造,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很重要。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而且要有耐心的指导,也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教他们。这样不仅缩短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而且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物理书本知识与实验知识相结合,能更好的体现物理现象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晶晶:如何学好初中物理课初探,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

2.董国耀: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小红: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科技创新导报,2007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整体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之我见

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起的课程永远是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因此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教师在新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之中。导入时间不宜很长。一般限5分钟内,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导入方式也不尽相同。我常采用的是问题式导入,问题式导入是教学活动开始时,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造成悬念,引入新课的教学方式。例如,《word中表格操作》的“删除单元格”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T:列举以前的删除操作,请学生一一操作。接着让学生尝试删除一个单元格。S:先选中操作对象,按“delete”键。现象:表格却纹丝不动。

提问,这是为什么?难道“delete”键失灵了?

T:让学生在表格中输入一些内容,然后再选中表格,再按“delete”键。现象: “delete”键起作用了,但删除的只是表格中的内容,表格本身并未删除。S:“delete”键只删除表格中的内容,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删除表格本身呢? 评析:“掉进陷阱的体验往往比走一段直路更容易使人记忆犹新”,学生对删除表格操作及“delete”键在这儿的作用,通过误区设问而理解得更为深刻。设置误区问题让学生在“反面教育”的作用下,经历了一个设谬----排谬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会逐步养成思维的批判性、严谨性和深刻性,从而提高思维的品质。

二、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材施教,照顾整体。

由于社会和家庭提供的信息技术环境不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差异,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不一致。大多数学生除了上信息技术课就很少接触计算机,接触也只是平常上上网,上网的主要内容是看新闻、聊天、玩游戏,基础很薄弱(如死机现象的处理、输入法的

使用等都不是很熟练),而另外一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学或培训掌握了较高层次的知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如果发现某些差生不能完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就可以利用小组优生辅导差生,既可以采取左右辅导,也可允许下位自由辅导,通过组内相互协作,不仅迅速提高差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而且极大地满足了优生的成就感,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同时给他们拓展知识、创新学习留有一定时间。分层分组同时可以促进组与组公平竞争,节省大量课堂时间,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编制一份小报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又如: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教师可以设计几项任务,分层次指导,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成的,其它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内容,发给那些最早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两个任务、三个任务甚至更多的任务。这样,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满足,教师也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预测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信息技术课上,一方面,教师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另一方面,教师也没有必要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由于:其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想做到无所不能简直是天方夜谈。其二,教师作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也不可能全部覆盖他们的知识面。因此,教师除了课前必须检查有关设备问题之外,在授课过程也经常碰到或这或那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比如:因学生操作不够熟练或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甚至出现死机现象,而学生不能自行解决。若是此种情况,开始教师可以手把手地把解决死机的方法给学生演示,让其观看,以后再遇到死机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同时,把造成死机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归纳):

1、学生打开的程序太多,尽管只对一个程序进行操作,但其它的程序学生并没有把它们关闭,而学生仅仅是把这些程序最小化了,他们认为最小化后就是把程序关闭了;

2、不适当的操作及打开了一个较大的应用程序。这些都会造成死机。再告诉学生解决死机的方法:

1、热启动CTRL+ALT+DEL;

2、冷启动关闭电源重新启动。通过归纳原因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更加清楚造成死机的原因,以后尽量避免。又如,计算机操作课需要使用计算机等有关设备,在授课过程中,有时设备会出某种故障等等,而有关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及时解决,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在45分钟内掌握所学的有关操作,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所以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内容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并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这种课堂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以致于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采用了“精讲多练”的方法。在讲课中,我只是把重点精细讲出,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设置图片版式时,我只做出两种版式的图片效果,并讲解其要点,余下的三种版式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并找出各种版式设置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教师主要是起指导启发作用。

五、要用艺术性的教师语言,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关键。教学语言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要会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和高效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是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它的一些概念与定义,往往会令没有相应知识准备的初中生难于理解。但若老师能够运用各种语言艺术,不仅能够深入浅出,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时,要先告诉学生输入和输出设备是计算机接受指令和数据、输出处理结果的设备。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说:“我们看东西用的是眼睛,听声音用的是耳朵。那么,眼睛和耳朵就可以看作我们的输入设备。同样,我们用嘴巴讲话、用手写字。

嘴巴和手就可以看作是我们的输出设备。”这样一讲,学生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之所以笑是因为他们理解了概念,原来概念的影子就在自己身上,与自己亲密无间。

我们学校只有两个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担任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信息技术课,还要负责网络和硬件的维护。相信很多农村学校跟我们学校一样,一两个人在艰难中摸索,视野方面更是如井底之蛙有待拓展,这只是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任重而道远,更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载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兴趣因素[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兴趣因素[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猫街中学 段福伟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年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承担着初......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之我见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之我见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相关载体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手段与信息平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 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如在讲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时,新课内容学习前先让学生对照课件完成表格填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异同......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漳县武阳东街小学英语教研组鲍雨竹 当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在当代社会中,追求高质量、高效率是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什么是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既定的时间内从事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是教师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在以前讲到课堂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漳县武阳东街小学 英语教研组 鲍雨竹 当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在当代社会中,追求高质量、高效率是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课堂教......

    中职音乐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初探

    中职音乐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初探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名言:“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

    高中课堂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

    高中课堂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 童立强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第一中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摘要:新课标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