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1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注释
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
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入春才七日:即人日。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落:居,落在.....后。
思:思归。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帐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管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
诗人清醒地估计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是薛聘陈时在江南作。薛道衡在隋初作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于这时。
《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2人日思归 隋朝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译文
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人日思归》注释
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
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入春才七日:即人日。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落:居,落在.....后。
思:思归。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人日思归》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观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
诗人清醒地估计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人日思归》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是薛聘陈时在江南作。薛道衡在隋初作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于这时。
《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3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注释:
1.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
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2.人归落雁后:诗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
3.思发在花前:自己在花开之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解说]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赏析:
据刘餗《隋唐嘉话》记载,此诗是诗人出使陈时在江南创作的。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满腹心事,仿佛他在屈指计日,也许在他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了许久,但仔细一算,原来入春才七天呀,时间过得真慢!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样熬过去的呀:诗人以平淡质朴的诗句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归乡了;可是现在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诗人却无法回去。在后二句中,诗人先说“人归落雁后”,再说“思发在花前”,以将来迟归的结局来对照念念在心的思归愿望,更见出诗人身不由己,思归不得归的苦衷。[
第二篇:人日思归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日思归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3篇
人日思归原文翻译及赏析1人日思归
朝代:南北朝
作者:薛道衡
原文: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注释
⑴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
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⑵入春才七日:即人日。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⑶落:居,落在.....后。
⑷思:思归。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参考资料:
程千帆.《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xx :第124页
赏析:
作者:佚名
据刘餗《隋唐嘉话》记载,此诗是诗人出使陈时在江南创作的。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满腹心事,仿佛他在屈指计日,也许在他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了许久,但仔细一算,原来入春才七天呀,时间过得真慢!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样熬过去的呀:诗人以平淡质朴的诗句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归乡了;可是现在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诗人却无法回去。在后二句中,诗人先说“人归落雁后”,再说“思发在花前”,以将来迟归的结局来对照念念在心的思归愿望,更见出诗人身不由己,思归不得归的苦衷。
人日思归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注释
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
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入春才七日:即人日。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落:居,落在。后。
思:思归。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帐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管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诗人清醒地估计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人日思归原文翻译及赏析3人日思归 隋朝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译文
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人日思归》注释
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
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入春才七日:即人日。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落:居,落在.....后。
思:思归。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人日思归》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观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
诗人清醒地估计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人日思归》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是薛聘陈时在江南作。薛道衡在隋初作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于这时。
第三篇:隋·薛道衡《人日思归》原文赏析翻译
导读: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注释:
1.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
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2.人归落雁后:诗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
3.思发在花前:自己在花开之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解说]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赏析:
据刘餗《隋唐嘉话》记载,此诗是诗人出使陈时在江南创作的。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满腹心事,仿佛他在屈指计日,也许在他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了许久,但仔细一算,原来入春才七天呀,时间过得真慢!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样熬过去的呀:诗人以平淡质朴的诗句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归乡了;可是现在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诗人却无法回去。在后二句中,诗人先说“人归落雁后”,再说“思发在花前”,以将来迟归的结局来对照念念在心的思归愿望,更见出诗人身不由己,思归不得归的苦衷。
第四篇:听角思归原文翻译及赏析
听角思归原文翻译及赏析
听角思归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译文
梦中我回到了故乡,看到黄叶满院,青苔满地,一片荒凉景象。拂晓梦醒以后,我听到城头上军号悲鸣。
此夜梦中我未能和想念的人见面,心情惆怅,只好起来在残月下伴影徘徊。
注释
故园:故乡。
梦破:梦醒。
晓角:拂晓的号角声。
赏析:
诗的首句就是对故园的思念。游宦异乡多年,时值清秋,正是黄叶飘零的时候,诗人猜想家中庭院台阶上一定是黄叶堆积了,这便点名了思乡的时节——秋。所谓落叶归根,诗人却漂泊于异乡。思想的情绪从诗歌开端即起。笼罩于全诗,同时也照应着诗题中“思归”二字。次句补写一笔,讲明为何会有这种思归的情绪。遭遇贬谪打击之后的诗人,仕途前景似乎灰暗无光,漂泊在外,失意时自然会想起远方的家园。因思念而梦魂牵绕,然而情深梦浅,此时听闻城头角声响起,就此便不能复睡。“角”是军中乐器,本就容易引起金戈铁马的联想,况且此时还是秋天。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写的就是这种肃杀之感,更何况此时听到角声是在梦醒后的残夜之中。几重感情叠沓而至,清夜梦醒之后的清冷,秋气渐重的清劲。角声回荡的清涩重重而来造成了清愁情绪。
随后是自述内心的空寂和思乡情切。生活中的孤寂难受原本就缺少知音,他的《归山作》写道:“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伴,古道无人独还。”认定孤寂生活难有知音,只有独自把情感寄托在青山白云之间。此时正是深夜,青山尚在夜色笼罩之下,思想肠断只有自己一人承担,这是一层哀愁;多年游宦他乡,家乡的亲人自然对他期盼多时,想到家乡自然温暖倍增,而梦醒之时只有自己一人独自冷清,冷暖之间又是一层哀愁。这种他人不见的凄楚则又加深故园之思,在《忆故园》诗中曾表明心迹:“故园此去千馀里,春梦犹能夜夜归。”夜夜思归,乡情至深至切。
思归难眠,起身排遣愁绪,残月尚在,余晖犹存。“起行残月影徘徊”,把自己完全放在了一个形单影只的凄冷环境中。李白饮酒尚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顾况面对的却是残月淡光,不足以遣怀。而残月能映照自己的同时也能映照家乡,这样孤寂之情则更进一层。思乡情怀不能自已,在月影徘徊之时看到的只有自己的暗影,自己唯有独自面对这份凄楚之情。从被角声惊起到对月徘徊,失意中思念的家乡也一点点从梦境中清晰了起来。思乡是引子,伤怀则成了全诗的.主要情绪。张九龄有《秋夕望月》诗写到:“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可以作为此诗的一个补充。
此诗在梦与现实交织中表现思归的情绪,情到浓处,伤心不能自已。
听角思归原文翻译及赏析2听角思归
朝代:唐代
作者:顾况
原文: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日影徘徊。
译文
梦中我回到了故乡,看到黄叶满院,青苔满地,一片荒凉景象。拂晓梦醒以后,我听到城头上军号悲鸣。
此夜梦中我未能和想念的人见面,心情惆怅,只好起来在残月下伴影徘徊。
注释
①故园:故乡。
②梦破:梦醒。
③晓角:拂晓的号角声。
简析
诗从标题便可知此诗旨在抒写戍边者的思乡之情,诗中写戍边者“梦后”而闻“城头晓角哀”,仅是用以衬托其思乡之情。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本诗写思归之情,却未写一个“归”字,他又是如何表达思归之情的?诗人先写梦见故园情景,用梦境寄寓思归之情。接着写早晨哀怨的角声更引发了思归之情,于是愁肠欲断,而又无人知晓。最后写起床独自徘徊,唯有残月相照,用寂寞冷清的环境气氛来烘托思归之情。
第五篇:瑶池原文翻译及赏析
《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古诗全文如下: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前言】
《瑶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
【注释】
⑴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⑵黄竹歌:逸诗,也作《黄竹诗》
⑶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翻译】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赏析】
晚唐好几个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丹药,妄求长生,以至服金丹中毒死去。这首诗便是讽刺求仙之虚妄。
这首诗就是根据西王母与周穆王相约见面的传说来构思的。作者抓住西王母希望穆王“复来”、穆王也许诺复来这一点,虚构了一个西王母盼望穆王归来的情节:西王母推开雕镂彩饰的窗户,眺望东方,却不见穆王的踪迹,只听见《黄竹歌》声哀动大地。首句是仙境的绮丽风光,次句是人间的凄楚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个对比兼含着两层意思:一是隐喻作歌之人已死,唯其歌声徒留人间,仙境虽美,怎奈无缘得去,暗含着对求仙的讽刺;一是用《黄竹歌》诗意,暗示人民在挨饿受冻,而统治者却在追求长生不死,希图永远享受,寄寓着对统治者求仙的斥责。
诗的末两句是写西王母不见穆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穆王所乘的八骏飞驰神速,一天能行三万里,如果要来,易如反掌,可是他为什么还没有如约前来呢?西王母盛情邀请穆王重来,穆王曾许诺重来,而且来也方便,乘上八骏瞬息就到,可是穆王却终究没有来,不言穆王已死而其死自明。然而,西王母却仍在开窗眺望殷切守候。这就表明西王母希望周穆王不死,可是这个希望终于落空了。即令仙人如西王母,也不能挽救周穆王于一死,则人间那些所谓长生不老之术,自然更是靠不住的了,不信求仙之虚妄而其虚妄自见。
讽刺求仙,本来是颇费议论的主题,但此诗却不着一字议论。作者的用意,完全融化在西王母的动作和心理活动中,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构思极为巧妙。末句是西王母心中的问号,而不是由诗人直接提出的反诘之辞。因此,诗的讽刺虽然犀利尖刻,但表现方式却是委婉曲折的,不是直截了当的挖苦嘲笑。
纪昀评此诗说:“尽言尽意矣,而以诘问之词吞吐出之,故尽而未尽”(《李义山诗集辑评》)。正是由于末两句不作正面指斥,所以此诗于明白酣畅中又具含蓄蕴藉之致,读之觉余味无穷。叶燮称“李商隐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