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 标准
P
GB/T ××× -201×
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建筑技术规范
Architectural and Technical Code for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征求意见稿)
201 ×-××-××发布
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
发布GB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 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建筑技术规范
Architectural and Technical Code for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B/T XXX-201X(征求意见稿)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年×月×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 ×
北京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7 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包括 12 章和 4 个附录。主要内容是:针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规定了在选址、总平面布局、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针对特殊用途实验用房的环境设计参数和基本设施提出了详尽的要求;并对该部分用房的施工、检测和验收的原则、方法做了必要的规定。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便以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局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2 3
选址和总平面........................................................................3 3.1
选址..........................................................................3 3.2
总平面........................................................................3 4
建筑................................................................................4 4.1
一般规定......................................................................4 4.2
实验用房......................................................................4 4.3
业务用房......................................................................5 4.4
保障用房......................................................................5 4.5
行政用房......................................................................6 5
结构................................................................................7 5.1
一般规定......................................................................7 5.2
材料..........................................................................7 5.3
地基基础......................................................................7 5.4
上部结构......................................................................8 6
给水排水............................................................................9 6.1
一般规定......................................................................9 6.2
给水..........................................................................9 6.3
热水、饮水及实验用水.........................................................10 6.4
排水.........................................................................11 6.5
管材.........................................................................12 7
通风空调...........................................................................13 7.1
一般规定.....................................................................13 7.2
送风系统.....................................................................13 7.3
排风系统.....................................................................14 7.4
空调系统.....................................................................14 8
电气...............................................................................15 8.1
一般规定.....................................................................15 8.2
配电.........................................................................15 8.3
照明.........................................................................16 8.4
通信.........................................................................17
8.5
建筑设备管理.................................................................17 8.6
安全技术防范.................................................................18 8.7
紧急事故报警.................................................................18 8.8
线路敷设.....................................................................19 8.9
接地.........................................................................19 9
防火与疏散.........................................................................20 9.1
一般规定.....................................................................20 9.2
建筑.........................................................................20 9.3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20 9.4
空调通风.....................................................................20 9.5
电气.........................................................................21 10
特殊用途实验用房..................................................................22 10.1
建筑要求....................................................................22 10.2
机电系统要求................................................................22 11
施工要求..........................................................................24 11.1
一般规定....................................................................24 11.2
建筑装饰....................................................................24 11.3
空调净化....................................................................24 12
工程检测和验收....................................................................26 12.1
工程检测....................................................................26 12.2
工程验收....................................................................26 附录 A
疾控中心建筑的智能化系统配置..................................................27 附录 B
特殊用途实验用房主要环境设计参数..............................................29 附录 C
特殊用途实验用房基本设施......................................................30 附录 D
特殊用途实验用房工程验收评价项目..............................................31 本规范用词说明........................................................................37 引用标准名录..........................................................................38 条文说明..............................................................................40
Contents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2 3
Location and Site Planning.............................................................................................................................3 3.1
Location................................................................................................................................................3 3.2
Site Planning........................................................................................................................................3 4
Building...........................................................................................................................................................4 4.1
General Requirements..........................................................................................................................4 4.2
Experimental Department.....................................................................................................................4 4.3
Vocational Work Department...............................................................................................................5 4.4
Supply Department...............................................................................................................................5 4.5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6 5
Structure..........................................................................................................................................................7 5.1
General Requriements..........................................................................................................................7 5.2
Material................................................................................................................................................7 5.3
Subsoil and Foundation........................................................................................................................7 5.4
Super-structure.....................................................................................................................................8 6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9 6.1
General Requirements..........................................................................................................................9 6.2
Water Supply........................................................................................................................................9 6.3
Hot Water、Drinking Water and Experiment Water Supply..............................................................10 6.4
Drainage.............................................................................................................................................11 6.5
Pipe Materials.....................................................................................................................................12 7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13 7.1
General Requirements........................................................................................................................13 7.2
Air supply system...............................................................................................................................13 7.3
Air exhaust system.............................................................................................................................14 7.4
Air conditioning system.....................................................................................................................14 8
Electrical.......................................................................................................................................................15 8.1
General Requirements........................................................................................................................15 8.2
Power Distribution.............................................................................................................................15 8.3
Lighting..............................................................................................................................................16 8.4
Communication..................................................................................................................................17 8.5
Building Equipment management......................................................................................................17 8.6
Security..............................................................................................................................................18 8.7
Emergency Alarm...............................................................................................................................18 8.8
Line Laying........................................................................................................................................19
8.9
Earthing..............................................................................................................................................19 9
Fire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20 9.1
General Requirements........................................................................................................................20 9.2
Building..............................................................................................................................................20 9.3
Fire Water Supply and Fire-fighting Facilities...................................................................................20 9.4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20 9.5
Electric...............................................................................................................................................21 10
Special Laboratories....................................................................................................................................22 10.1
Building Requirements.....................................................................................................................22 10.2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Requirements.........................................................................................22 11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24 11.1
General Requirements......................................................................................................................24 11.2
Building Decoration.........................................................................................................................24 11.3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24 12
Engineering test and Acceptance.................................................................................................................26 12.1
Engineering test................................................................................................................................26 12.2
Engineering Acceptance...................................................................................................................26 Appendix A
Intelligent System Configuration.................................................................................................27 Appendix B The Main Design Parameters of Special Laboratories....................................................................29 Appendix C The Basic Facilities of Special Laboratories...................................................................................30 Appendix D Engineering Acceptance and Evaluation Items of Special Laboratories........................................3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37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38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40
总则
1.0.1
为适应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建筑在设计、施工和验收方面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省、地(市)、县级疾控中心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其他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功能用房可参照执行。本规范不适用于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
1.0.3
疾控中心的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实用、节约的原则,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体现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
1.0.4
有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应符合《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GB 19489 的有关规定。动物实验室应符合《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 14925 及《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 50447 的有关规定。
1.0.5
疾控中心的建设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术语
2.0.1
实验用房 Experimental Department 实验用房是实验室及其辅助用房的总称。实验室是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其相关业务与科学研究进行样品分析、检验检测、毒理测试等实验的用房。辅助用房是指保证上述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实验辅助用房,包括试剂制备及储藏、毒种室/库、样品室等。
2.0.2
业务用房 Vocational Work Department 业务用房是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及其相关业务工作除实验用房部分之外所需的工作用房。
2.0.3
保障用房 Supply Department 保障用房是指辅助疾控中心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的功能用房,包括实验用品库房、中心供应站、污水处理设施、配电房、泵房、消防设施及其他建筑设施用房等。
2.0.4
行政用房 Administration 行政用房是指负责疾控中心管理及日常行政事务的办公用房。
选址 和总平面
3.1
选址
3.1.1
疾控中心的选址,应符合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要求。
3.1.2
疾控中心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
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2 2
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 3 3
地形规整,交通方便; 4 4
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 5 5
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电磁场等污染源、干扰源及易燃易爆场所。
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洪水、山洪等自然灾害地段。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或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在抗震危险地段建造疾控中心的各类建筑。
3.2
总平面
3.2.1
总平面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 2 2
功能分区合理,科学布置各类建筑物,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3 3
实验用房在基地内宜相对独立设置; 4 4
合理组织人流、物流,避免交叉污染; 5 5
对生活和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6 6
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宜预留发展或改扩建用地。
3.2.2
疾控中心用地的出入口不宜少于两处,人员出入口不宜兼作废弃物的出口。
3.2.3
用地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车场或停车库。传染病疫情现场采样和处置车辆应有单独的车辆消毒、处理、存放场地。
3.2.4 4
单独建设的实验用房(包括动物房)、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宜处在基地内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区域。
3.2.5 5
疾控中心对外出入口处,独立设置的毒菌种库、危险品库、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的实验用房入口处,应设置安全保卫用房。
3.2.6 6
职工住宅不宜建设在疾控中心的基地内,值班用房、职工集体宿舍、专家公寓在基地内建设时,应处于基地内当地最小风频下风向区;当与实验区用地毗邻时,应与实验区分隔,并设置独立出入口。
3.2.7 7
疾控中心总平面无障碍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 的有关规定。
建筑
4.1
一般规定
4.1.1
疾控中心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功能要求相适应,合理安排实验、业务、保障、行政等用房,做到建筑功能分区明确。
4.1.2
疾控中心主体建筑应采用便于室内空间的灵活分隔的柱网布置和结构体系,隔墙宜采用轻质材料。
4.1.3
合理安排各功能分区的人流、物流的运行路线,避免交叉污染。
4.1.4
建筑物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实验用房的人员、物品的出入口应分别设置; 2 2
实验污物宜有单独的出入口; 3 3
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处置、疫苗运输等建筑出入口处,应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和雨蓬。当设置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 1/10。
4.1.5
疾控中心的各建筑物、各功能分区和各房间,应在明显位置设置醒目的标识。
4.1.6
电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实验用房宜安装电梯; 2 2
客梯和货梯宜分别设置,当货梯数量大于等于两部时,宜设置独立的污物梯; 3 3
货梯规格应满足各种实验设备维修更换的要求。
4.1.7
楼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的位置,应满足功能分区、竖向交通及防火疏散的要求。2
无货运电梯时,楼梯尺寸应满足各种实验设备安装、维修更换的要求。
4.1.8
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机房,不宜与实验、业务、行政管理等用房相毗邻,并应采取有效的消声、隔声、减振措施。
4.2
实验用房
4.2.1
各类实验用房宜按不同功能和类型相对集中设置,实验辅助用房应邻近相关实验室设置。
4.2 .2
实验室的柱网开间不应小于 6.60m;进深不宜小于 6.60m。
4.2.3
实验室净高宜为 2.5m~2.8m,并应满足实验设备安装高度的要求。当实验室上空设备管道多,并有进人检修等特殊要求时,宜设技术维修夹层。
4.2.4
实验用房室内装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地面应坚实耐磨、防水防滑、不起尘、不积尘;墙面、顶棚应光洁、无眩光、不起尘、不积尘; 2 2
使用强酸、强碱的实验室地面应具有耐酸、碱腐蚀的性能。3
需要定期清洗、消毒或防尘要求高的实验室,其地面、墙面和顶棚应做整体式防水饰面;墙面
与墙面之间,墙面与地面之间、墙面与顶棚之间宜做成半径不小于 30mm 的半圆角。
4.2.5
实验室外窗不宜采用有色玻璃。有避光要求的实验室应采用遮光设施。
4.2.6 6
理化实验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理化实验室标准单元组合设计应满足使用要求,并与通风柜、实验台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结构选型以及管道空间布置紧密结合。2
应满足仪器设备所需的的洁净度、湿度、温度、抗振等环境要求; 3 3
宜预留未来发展需要的风口、管道井等位置; 4 4
有隔振要求的特殊仪器用房应远离振动源布置,且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并应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 5 5
有电离辐射的实验室所采用的材料、构造应采取可靠的辐射防护措施,并应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 的有关规定; 6 6
精密电子仪器实验室,应根据设备技术要求采取电磁屏蔽措施。
4.2.7
洁净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洁净实验室宜设置缓冲间; 2 2
洁净实验室及其缓冲间的门的开启方向应综合考虑相通房间的气压梯度和洁净级别确定。
4.2.8 8
实验辅助用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更衣室应在实验区的人员出入口处设置,面积不宜小于每人 0.6m2 ; 2 2
浴室应设置在实验清洁区,且宜设置在实验区的人员出入口附近; 3 3
危险化学药品、毒菌种应单独设置贮存间,并设置警示标志;同时应采取安全防盗措施。
4.3
业务用房
4.3.1
各级疾控中心应根据业务需求和功能需要,可设置疾病防治、公共卫生、综合业务、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各类业务用房。
4.3.2
业务用房宜根据专业、职能类别与相关实验室邻近设置,并设相对独立的出入口。
4.3.3
各级疾控中心应设置应急办公室或应急指挥中心,并宜设置在首层。应急指挥中心应设置独立出入口,门前宜有足够的回车场地。
4.3.4
应为现场采样人员设置单独的消毒间、更衣间和服装处理间。
4.4
保障用房
4.4.1
各级疾控中心应根据业务需求和功能需要,可设置实验用品库房、一般化学试剂库房、化学危险品库房、应急物资贮备库房、冷库、中心供应站、污水处理设施用房、通风空调设备机房、配电房、泵房、车库、消防设施用房等保障用房。
4.4.2
化学危险品库房应根据储存物品种类分别设置,并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4.4.3
毒菌种库的设计要求应符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保藏机构设置技术规范》WS 315
6的有关规定。
4.4.4
中心供应站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
中心供应站宜集中独立设置,位置临近实验区的物流出入口,并应有便捷的通道与各实验室相联系。2
为生物安全实验室服务的洗涤消毒室应设污染区和清洁区,必要时增设无菌区。各区应分别设置人员出入口,清洁区和无菌区人员入口处应设更衣室。各区之间的物流通道应设置消毒设施。3
洗涤消毒室应设置地漏或排水沟,地面应做防水处理。4
洗涤消毒室室内装饰应采用易于清洁、不起尘、不开裂、光滑防水,防腐蚀的材料,地面应有防滑措施。
洗涤消毒室宜单独设置工作人员的淋浴设施。
4.5
行政用房
4.5.1
各级疾控中心应根据功能需求,可设置办公、安保、后勤管理等行政用房,其设计应符合《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 的有关规定。
结构
5.1
一般规定
5.1.1
疾控中心的各类永久性建筑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 50 年,结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中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结构安全等级不宜低于一级。
5.1.2
疾控中心的各类建筑,其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的规定。其中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含地下室和技术夹层)宜按特殊设防类建筑设防。
5.1.3
抗震设防类别为特殊设防类的实验室建筑及辅助用房,结构的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且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5.1.4
整体结构及构件应能承受可能发生的各种作用和环境影响。在规定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结构和结构构件必须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
5.2
材料
5.2.1
结构材料应具有规定的物理力学性能、抗震性能及耐久性能,并应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
5.2.2
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结构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等,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5.2.3
结构用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钢结构用钢材,尚应具有碳含量、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抗震设防地区的结构用钢材应符合抗震性能要求。
5.3
地基基础
5.3.1
对拟建场地必须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并取得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报告除对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作出评价外,对位于山区(包括丘陵地带)的建设场地,应特别注意对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和地震效应作出全面评价。
5.3.2
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综合考虑建筑所在的地域特点、结构类型、有无地下室、荷载大小、地基持力层埋置深度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5.3.3
地基基础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变形应满足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的要求。
5.3.4
地基处理、复合地基及桩基础,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承载力检验。
5.3.5
邻近疾控中心各建筑的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不应低于受其影响的各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
5.3.6
基坑开挖及其支护结构,应保证其自身及其周边建筑、道路、市政设施等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5.4
上部结构
5.4.1
抗震设防类别不同的疾控中心各类建筑用房,宜分别独立设置,或在地面以上设置防震缝分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单元。
5.4.2
结构选型及平面布置应满足疾控中心各类建筑的功能要求。实验用房的结构型式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或钢结构体系,不宜采用砌体承重墙结构。
5.4.3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主体建筑不宜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5.4.4
结构布置应避免因局部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抗震设防地区,结构的平面及竖向布置宜避免结构刚度或承载力突变,不宜采用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方案。
5.4.5
当实验用房的楼层间设有技术夹层,或采用错层结构时,其结构计算模型应与实际相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夹层或错层对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并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5.4.6 6
实验用房的荷载取值除满足国家现行有关规范以外,对自重较大的仪器设备、特殊防护设施,以及较大的楼面活荷载或吊挂荷载等,其荷载应根据实际大小、平面位置及使用要求进行计算。
5.4.7
应根据各单体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及设防烈度,按照规范规定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地震动参数,对各单体结构分别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及结构构件的抗震验算。
5.4.8
应根据各单体结构类型、结构体系、房屋高度、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分别满足相应的抗震措施。对抗震薄弱部位,应采取可靠的加强措施。
5.4.9
主体结构及结构构件在正常使用阶段不应产生超过规范及特殊使用要求的变形。混凝土构件不应产生影响正常使用及结构耐久性的裂缝。
5.4.10
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配筋构造,应满足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及相应环境类别的耐久性要求。
5.4.11
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防腐措施。
5.4.12
持久性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和支承于建筑结构的附属机电设备,与主体结构之间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满足安全性和适用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根据抗震设防烈度、非结构构件或机电设备的重要性及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应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并采取合理的连接措施。
给水排水
6.1
一般规定
6.1.1
疾控中心建筑在新建、扩建和改建时,应对建设区域范围内的给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工程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的规定统一规划设计。
6.1.2
给水、排水管道不应在强电和弱电机房等重要设备用房的室内通过,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漏措施。
6.1.3
有洁净及生物安全要求房间内的给水排水干管应敷设在技术夹层或技术夹道内,也可埋地敷设。洁净室内管道宜暗装,与本房间无关的管道不宜穿过。
6.1.4
实验区与非实验区的污水应分别排放,污水排放应满足《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 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 的相关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污水必须经消毒灭菌处理,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污水应采取不同的消毒灭菌措施。
6.1.5
疾控中心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应有节水设施及雨水利用的相关内容。
6.2
给水
6.2.1
疾控中心建筑给水、动物实验室中普通动物饮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
6.2.2
疾控中心建筑用水量定额应符合下表 6.2.2 的规定。
表 表 6.2.2
疾控中心建筑用水量定额
项目 单位 最高用水量 小时变化系数 实验用水 物理 L/人.班 125 2.0 化学 460 生物 310 药剂调制 310 办公人员 L/人·班 30-50 1.5-1.2 后勤 L/人·班 80-100 2.5-2.0 食堂 L/人·次 10-20 2.5-1.5 洗衣 L/kg 60-80 1.5-1.0 注:1.道路和绿化用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6.2.3
疾控中心锅炉用水和空调用水等应根据工艺确定。
6.2.4
BSL-3、ABSL-3 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给水总入口应设倒流防止器或其他有效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并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 中的 10
相关要求。
6.2.5
凡进行强酸、强碱、剧毒液体的实验并有飞溅爆炸可能的实验室,应设洗眼设施和紧急冲淋器;生物安全实验室内用水设备的设置应符合《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 的要求。
6.2.6 6
下列场所的用水点应采用非接触性或非手动开关,并应防止污水外溅:1
卫生间的洗手盆、小便斗、大便器; 2 2
其它有无菌要求或需要防止交叉感染的场所的卫生器具。
6.3
热水、饮水及实验用水
6.3.1 1
疾控中心建筑生活热水用水量定额及其计算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疾控中心建筑生活热水用水量定额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2 2
热水水温按 60℃计; 3 3
寒冷地区实验室及洗消间宜设置热水供应。
表 表 6.3.1
疾控中心建筑生活热水用水量定额
项目 单位 最高用水量 小时变化系数 办公人员 L/人·班 5~10 2.5-2.0 后勤职工 L/人·班 30-45 2.5-2.0 后勤 食堂 L/人·次 7-10 2.5-1.5 洗衣 L/kg 15-30 1.5-1.0 浴室 L/人·次 100 2.0-1.5 6.3.2
当疾控中心建筑设置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时,其热源应优先选择工业余热、废热和冷凝热,有条件时可利用地热和太阳能制备热水。当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应设置辅助加热系统。
6.3.3
疾控中心建筑集中热水系统的热水制备设备不应少于 2 台,当一台检修时,其余设备应能供应60%以上的设计用水量。
6.3.4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冷、热水供水压力应平衡,当不平衡时应设置平衡阀; 2 2
应使任何用水点在打开用水开关后 10s 内流出达到设计温度的热水。
6.3.5
疾控中心建筑饮用水可采用下列方式供给:1
管道直饮水系统; 2 2
蒸汽间接加热的蒸汽开水炉; 3
电开水器; 4 4
罐装水饮水机。
6.3.6 6
当采用管道直饮水系统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管道直饮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 的规定; 2
管道直饮水系统应独立设置;
113
管道直饮水应设置循环系统,循环管网内水的停留时间不超过 12h,循环回水应返回至中间水箱经膜滤和消毒后再用;立管接至配水龙头的支管管段长度不得大于 3m; 4 4
应设水质检测装置。
6.3.7 7
饮用水设备和龙头应设置在便于取用、检修、清扫、通风良好的房间或场所内。
6.3.8
疾控中心建筑制剂和实验用水水质应符合工艺要求。制剂和实验用净水可采用下列方式供给:1
设有机械循环的管道供应系统; 2 2
集中设置供水处理设备,配送桶装成品水; 3
用水点处设小型水处理装置。
6.4
排水
6.4.1 1
疾控中心排水系统应采用污废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雨水回收利用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GB 50400 执行。
6.4.2
实验区废水宜与生活区排水系统分开设置,并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
6.4.3
下列实验排水应单独设置排水系统:1
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废水应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 2 2
含放射性元素超过排放标准的废水应单独收集处理;并应将长寿命和短寿命的核素污水分流。污水流向,应从清洁区至污染区; 3 3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的实验室废水应设专用管道收集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再排入院区污水管道; 4 4
含有酸、碱、氰、铬等无机污染物的实验废水; 5 5
混合后更为有害的实验废水; 6 6
动物实验用房的废水; 7 7
三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用房的废水。
6.4.4
实验废水处理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并应满足下要求:1
实验废水处理流程应根据废水性质、排放条件等因素确定。排入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排水管道时宜采用一级处理;直接或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应采用二级处理; 2 2
含致病微生物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再排入城市下水管道; 3 3
含有放射性核素废水的处理应符合《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 中的相关要求,并应根据核素的半衰期长短,分为长寿命和短寿命两种放射性核素废水分别进行处理。低放射性短寿命污水可收集在衰减池中处理。
6.4.5
水温超过 40℃的锅炉、加热器、高温灭菌器等设备排水应经降温处理后排放。
6.4.6
实验室专用排水管的通气管与卫生间通气管应分开设置。
6.4.7
排水地漏的通水能力应满足地面排水的要求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空气洁净等级高于 6 级的洁净实验室内不应设地漏。6 级的洁净实验室内不宜设地漏; 2 2
有洁净要求和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及昆虫饲养室宜设可开启式密闭地漏;
123
高压灭菌仪应设排水设施。
6.4.8
用水器具存水弯及地漏的水封不得小于 50mm,且不得大于 100mm。
6.5
管材
6.5.1
给水和热水系统的管材应根据疾控中心的需求确定,可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铜管、不锈钢管、塑料管、塑料与金属复合管等。
6.5.2 2
实验用净水应采用不锈钢管材和管件。
6.5.3 3
在有屏蔽的场所应采用紫铜管、塑料管,或非磁性管材。
6.5.4 4
排水管材可选用机制排水铸铁管和塑料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排放含有放射性污水的管道应采用含铅机制铸铁管道,立管应安装在壁厚不小于 150mm 的混凝土管道井内; 2 2
排放含酸碱的实验废水应采用耐腐蚀的塑料或不锈钢管材; 3 3
三级物安全实验室的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的排水管应采用不锈钢管材管件; 4 4
锅炉、加热器、高温灭菌器等设备排水宜采用金属排水管。
137
通风空调
7.1
一般规定
7.1.1
疾控中心建筑的冷热源应根据内部功能要求、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能源状况,结合国家有关安全、环保、节能、卫生的相关规定确定。并应具有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方便维护、管理。7.1.2
除实验室功能、实验工艺对暖通空调系统、设备有特殊要求的,无工艺要求的一般房间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的要求。7.1.3
实验室暖通空调用的冷、热水系统宜设计为变流量系统形式,适应系统冷、热负荷的变化。7.1.4
除实验室环境和实验工艺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疾控中心建筑的设计应结合气候条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7.1.5 5
设置散热器采暖的疾控中心建筑,散热器采暖热媒应以热水为介质,散热器应明装,散热器形式应便于清洗和消毒。7.1.6 6
实验室的通风空调系统应具...
第二篇: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赴中山市疾控中心学习考察的函
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位领导好!公共卫生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已在全国普遍实施,南方发达省市地区早已先行一步。据悉,贵中心在执行此项工作中有很多好的成功的经验。我们通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一行5人,欲借前往深圳参加医疗器械展销会之机,到贵处学习考察有关职工绩效工资考核方面(实施办法、方案等)相关做法及其他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
考察时间:2011年4月16下午—19日(以18日为最佳)考察人员组成:
布仁巴图 通辽市疾控中心主任
冯和通辽市疾控中心工会主席
何玉龙通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齐旭光通辽市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
(本次考察联系人,电话:***)
刘云峰 通辽市科尔沁区疾控中心主任
本次学习考察定会给贵中心带来诸多不便,还望见谅。同时,诚挚欢迎贵中心领导方便时到科尔沁草原、塞上新城通辽市作客,顺祝贵中心各位领导及同仁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此行不知成否,盼复。
通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一年四月八日
第三篇: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年文明单位申报材料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职工168人,离退休职工104人,设有20个科室;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9人。疾控中心承担着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的7大类257项公共卫生职能,是人民的健康卫士,是政府的参谋助手。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着眼于养成教育,立足于优质服务,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基础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普法教育,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行业规范、岗位规范,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的文明创建活动和创文明行业达标竞赛活动,从而保证了疾控中心目标管理的顺利实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先后获得:2007市级“文明标兵单位”、2007年常州市卫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2007年常州市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江苏省2004-2006优秀政研会(2007年10月授予)。2007年常州市卫生局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局级“优秀班子”奖、2007年“满意杯”百日优质服务优胜单位、2006-2007常州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授予)、2008年全国科技活动暨江苏省科普宣传先进集体、2008年江苏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中心领导班子坚持每月一次集体学习制度和采取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服务规范,领导成员在行风建设中当模范,作表率,自觉遵守《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并结合本中心实际,制定了《疾控中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
2、党风建设落到实处。中心党委按期发放党员思想汇报卡,落 实每季一次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分析会和各科行风建设季报表。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在廉政建设中当好“排头兵”。中心领导和政工科人员深入各科室,定期收集对中心党委意见,及时修订改进措施。狠抓商业购销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近几年,中心没有发生违法违纪事件。
3、围绕单位中心工作开展工会活动。经测评,07职工对中心工作总满意度是100 %。对政务公开工作总满意度96.7%,对工会工作总满意度93.3%。一是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召开2次会员代表大会,听取并审议了中心行政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报告、工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对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二是坚持政务公开。全年十万元以上仪器购买预算公示一次,5名同志入党2名同志转正公示二次,各类新设制度与规范公示2次,中层干部竞聘公示1次,各类先进公示7次。在策划中心硬件建设,特别是中心异地建设方面,通过不同形式向职工交换信息,及时通报施工进度。今年,还对二届四次职代会所立的关于“加强中心文化建设提升职工之家建设内涵”、“中心搬迁后要考虑职工上下班交通”二个提案进行检查,年落实率为100%,受到了职工的好评。三是开展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先后组织了“工会小组四小档案”的检查与评比,组织开展了迎奥运“海豚杯”职工游泳比赛。组织参加了卫生系统职工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较好地展示了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了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竞争力,活跃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了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团队意识,推动了疾控精神文化建设。四是关心和解决职工困难。在中心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八为职工发放住房补贴26人共61.87万元。为6名职工亲人病故发放丧葬互济金2400元,在42名职工生日之际进行慰问,慰问金4200元,在8名职工住院治疗期间给予了慰问、慰问金近800元,对3名在职及离退休职工病故给与了慰问。五是开展城际结对,扶贫帮困。与响水疾控中心、与平桥医院结对帮扶,在各方面特别在技术上进行帮扶。今年赴溧阳社渚扶贫慰问3次,看望结对帮扶农民。六是关心离退休职工、女职工和独生子女工作。十月份组织71名离退休干部职工开展“滆湖大桥夕阳红”爱国敬老活动。在六一儿童节慰问全体职工儿童。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向女职工进行了慰问,开展了 三八节女职工趣味活动。建立了独生子女档案,按时发放了独生子女津贴和育龄妇女节育措施奖。全中心职工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未发生违反计划生育法律和政策的行为。
4、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指导团支部召开了“早日站在党旗下”超龄离团人员座谈会,激发了团员青年和离团青年的政治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定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加大青年文明号创建力度,皮性门诊青年文明号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创建工作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对吸毒人群、同性恋人群等高危人群的防艾宣教以及结对服务等,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天皇堂弄社区举办了“社区单位志愿者春风行动日”活动,并向社区居民发放了健康宣传资料。与卫校贫困生签订了帮困协议书,捐赠了爱心助学金。与四院团委联谊活动以及“疾控青年十月看常州”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团员青年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5、加强党建带妇建工作。成立了中心妇委会。妇委会工作与中心女知联、女干联、女工委及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紧密结合,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发挥疾控半边天作用,大力推动了疾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
1、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等精神的学习。明确学习重点和要求,并请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领导做辅导报告。有计划地推动理论学习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一年来,我们有计划地安排全中心政治学习,做到人员、内容、时间三落实,实行签到制,到课率达95%以上,并设有台帐记录。一年来采取多种形式上党纪、政纪、法纪教育课。
2、强化法制教育。我们每年都要集中一个季度的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大家的法制意识,今年十二月份开展了普法和禁毒教育,通过张挂横幅、出宣传橱窗等形式使职工得到教育和警示。
3、强化警示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学习(组织自学、专题报告、警示教育、组织座谈、进行讨论、理论测试、建 章立制、心得交流),07年邀请市委宣传部办公室朱明辉主任进行了《职业道德》专题讲座。组织党员干部收看电教片大要案聚焦《良知的失落与回归》,观看了反腐倡廉教育片《商业贿赂的现况》,从典型事例和别人的惨痛教训中接受教育,要求职工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激励大家以人民利益为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精湛技术和诚信服务社会。
4、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认真组织职工学习了江苏省医德医风规范、常州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规范和中心医德医风规范等内容。同时着力抓好道德观和荣辱观教育。重点根据局统一提出的“三诚信,一廉洁”要求,严格执行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注重正面引导,加强了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树立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
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安全、消防、教育活动;落实各项制度,加强防火意识定期下科室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定期检查灭火器材的有效性能,新增灭火器6支。全中心未发生治安案件和重大失窃事故。
三、抓好创建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1、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学习型单位活动。年初召开了创学习型中心推进大会,下发了今年《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实施意见》、《创建学习型中心的实施意见》和学习安排表,加强对这两项工作的领导,在实践中将两项创建工作有效结合,定期召开例会讨论创建工作进展。同时,认真抓好6个学习日的学习活动,每月一次以科室为单位的职工政治学习都及时安排学习内容。加强学习的检查工作,每月在对科室检查工作中,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中心的内容列入检查考核内容,实行缺陷考核制度。全年共组织各类业务和政治学习20余次。组织职工参加了6个学习日活动,开展了60多场次培训班,收到了较好学习效果。结合防病工作,各科室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对专业人员分批培训,参加各种继续教育。
2、积极投入文明行业达标竞赛活动。中心作为创市级文明行业示范点单位几年以来,紧紧围绕“为人民健康服务,树卫生行业新风” 这一主题,切实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抓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创建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和每个职工。通过学习教育,连续多年取得较好成效。签订行风建设目标责任书。加强行风建设,党政齐抓,形成合力。为此,专门召开全中心职工大会,中心与科室签订行风建设目标责任书,并与创建文明科室和开展评先创优活动相结合。开展惠民便民活动。注重在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内容上下功夫。中心先后拟订了文明用语,服务忌语各六条,并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共青团服务岗,热心地为来中心办事的过往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在惠民服务中涌现出大量的好人好事。向社会推出了便民服务10项新举措,受到社会好评。
3、认真做好双拥扶贫工作。与武警部队结成双拥共建单位。定期为他们进行消杀服务、免费赠送相关药品,开展健康讲座。每年春天都为数百名武警指战员免费体检。每年八一前夕,还上门慰问。此外,还做好中心内部复转军人的工作,召开座谈会,上门慰问,解决生活困难,落实各项政策。扶贫工作方面,中心进行了“情系民工患病家庭,爱心助困战胜结核”的捐款活动。中心职工捐助1万元全部送到病人手中。四川汶川地震后中心及时组织募捐活动,168人共募集资金13万余元。在“关爱民生,真心惠民”活动中为园林工人250多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免除体检费用近4万元。
四、树典型,抓宣传,完善激励机制
1、充分利用宣传橱窗作用。将立功同志的相片、事迹和受表彰的文明职工、文明科长、文明科室的名单上墙。利用政工简报的形式将各科行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给予报道,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争先创优工作上来。制作了先进党员事迹展版,对12位党员事迹进行宣传教育。
2、充分利用网站、电视、广播、报刊、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宣传卫生法规和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中心在抓“双文明”建设中的新成果,展示疾控中心的风采。并在常州日报上开辟“防疫与健康”专栏,利用此阵地宣传和扩大本单位社会影响,提高市民预防保健意识。据统计,今年新闻单位刊用稿件200多篇,出简报20多期。并通过卫生局信息网站疾控信息、疾控中心网站向外宣 传,同时多次在人流密集的闹市区设立宣传咨询服务点,举行实物和图片展览,进行各种预防保健的咨询活动,发放各种卫生宣传资料。
五、开展十大主题活动,提升职工综合素质
1、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知识竞赛活动。在全中心发放了“十七大”精神学习资料和读本,组织征文比赛,演讲、书面测试,选拔出优秀团队六个,进行现场知识竞赛,共评出团体一特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2、开展党建品牌建设活动。创建活动与防病业务紧密结合,继续深入打造“佩戴红丝带的先锋队”这一党建品牌,关爱艾滋病人。以党建品牌建设推动防病工作的深入开展。
3、开展“解放思想找差距,科学发展创新业”大讨论活动。邀请了市社科联陈满林主席进行了专题培训讲座,发放了职工思想调查表,进行了“解放思想找差距,科学发展创新业”专题知识竞赛。活动中结合庆祝建党八十七周年和市卫生局 “关爱有加,全力以赴,支持一线”的会议精神,要求各科室和党小组开好民主生活会,要求党员做找差距、亮思想、促工作的表率。中心领导带头找思想上差距,结合民主生活会深入科室认真排查中心内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职工解放思想,找准差距,破解难题,科学发展。同时又召开科长座谈会,听取汇报、交流各科讨论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和差距认真研究制订整改方案,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新思路、新目标、新措施。
4、开展“满意杯”竞赛活动。召开了全中心“满意杯”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加强认识,研究部署了实施方案,制订了活动计划和具体措施,成立了“满意杯”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根据今年“关爱民生,真心惠民“活动主题,认真制订并履行了十条创新创优服务承诺,健全并实施了各级各类人员的服务行为规范。重点根据局统一要求的“六个一”活动要求,加强了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树立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开展了一系列爱民惠民工程。具体有:实施了低保、特困群众就医减免工程;实施了“融洽服务关系,构建和谐疾控”工程;实施了“儿童计免蓝天”工程;实施了“全民健康管理”工程;活动期间,中心共悬挂横幅4幅,在各种 新闻媒体就发表各类稿件10余篇,出版竞赛简报3期,发稿50余篇。
5、认真开展行风建设推进年活动。围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规章制度建设,突出医疗行为规范,突出机关作风转变的四个重点,把行风建设推进年活动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与落实全年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切实做好宣传发动、自查自纠等各阶段工作。制订下发了疾控中心行风建设推进年实施方案,转发了市卫生局党委和行政联合下发活动的实施方案和“20项推进措施”,提出了贯彻实施要求。召开了全体职工动员大会,广泛征求意见,有的放矢地梳理本单位的行风问题。将收集到的意见进行梳理、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把每项整改措施分解到每位领导和责任部门,保证整改措施的落实。将整改成效通过媒体向社会通报,表示疾控抓卫生行风的决心和成果,提升疾控形象。加强疾控中心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中层干部、党员和职工三支队伍的作风建设。重新分类制作不同岗位人员的岗位牌和工号卡,从而进一步树立整齐划一的疾控人员形象。坚持实行各科行风建设季报表工作,及时收集了解各科为社会服务工作中的情况。加强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及时受理各类信访投诉意见2起,深入现场调查了解,及时处理纠纷,自受理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事项投诉5起。
6、开展疾控文化建设活动。今年进一步完善了疾控各类文化建设资料。制订了 “科学防病、追求卓越”的疾控精神;进行了各级各类医德医风规范的书面测试;完善了疾控之歌的创作,设计并完善了疾控标志和疾控旗帜。结合疾控新大楼建设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筹备中心史料室。开展了“迎七一”职工书画展。积极开展“卫生惠民工程”宣传创意作品的征集,共征集54条标语和口号,其中一名职工创意的“卫生惠民进万家,政府关爱你我他”获卫生系统征集三等奖。积极开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促进行风建设”诗歌创作竞赛。
7、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动员全中心职工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同时大力发动离退休老职工也积极参与成果回顾,踊跃捐物报料。汇总材料统一上报卫生局制作宣传版面进行巡回展出,组织职工参观学习。
8、积极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4—7月份在中心网站开设了“迎奥运“网上礼仪教育课堂。组织了“迎奥运、海豚杯”游泳比赛。积极参加了卫生局组织的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参加了卫生局组织的“迎奥运”卫生青年英语大赛。组织职工进行了文明城市知晓率调查。
9、积极开展 “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主题活动。
10、积极参与妇女联合会“你我共参与,节约献爱心”“康乃馨呵护”活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小康家园整治、节能减排、绿化城市的号召,中心妇委会认真组织“康乃馨呵护行动”,宣传号召广大女职工,本着环保、节约的理念,整理出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以及可利用的衣物,对单亲、重病贫困的母亲及困难群体进行关爱和救助。中心 61位女职工共捐出各类衣服、床上用品、帽子、鞋子共256件(套),电磁炉、小电视机、收音机、电饭煲等电器共19件,磁化杯、包、锅等其它物品12件,废旧报纸100公斤。
六、狠抓疾病预防控制各项业务工作,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围绕2007—2008卫生防病任务,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抓目标管理,把防病工作落到实处。在抓防病工作的落实上,我们根据省、市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和目标要求,及时制订下达了《2007—2008年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及考核标准》,中心主任并与各辖市、区疾控中心主任签订了《2007—2008年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目标责任书》;在市疾控中心内部,我们把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专业科室,与科室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各地和各条线防病工作的开展与完成情况,按照目标要求和标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以促进和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2、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为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之能及时、有效、规范地开展和完成各项防病工作。年内我们对全市各级疾控以及基层防保、医务人员,及时举办了各种重点传染病专项、卫生监测专项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项培训班20多期,并结合日常工作深入基层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和检查。通过培训、指导和检查,为促进防病工作质量的提高和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3、抓好疫情监测工作。
2008年,常州市急性传染病防治主要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流感(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毒性肝炎、狂犬病防治等为主,市疾控中心严格落实各类传染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加强传染病动态监测、疫情报告和疫情处理,完善疾病防控网络,确保全市没有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今年通过118份外环境样品检测及检索4252腹泻病人的阳性情况提示全市未有霍乱疫情发生。针对手足口病迅速成立了控制领导小组,并建立疫情处理、消杀、健康教育、采样检测、综合协调5个专业小组,同时制订并下发《常州市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2008年常州市手足口病应急监测方案(试行)》。开展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将大中专院校入学新生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大中专院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常规。同时加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全市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达95%以上。针对人禽流感防治,及时制定了工作预案,加强业务培训,做好防制物资的应急准备,确保24小时疫情值班,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哨点医院继续开展发热呼吸道病人、发热肺炎病人及非典预警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每周进行),共监测门诊病人424629人次,报告发热呼吸道病例5657例,发热肺炎病例204例,未发现非典预警病例。
4、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置工作。(1)结核病控制。全市防治网络进一步健全,业务和管理关系进一步理顺。现全市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均为100%。1~9月份,全市疑似肺结核病人2019例,报告率99.96%,转诊率99.96%,转诊到位率67.6%。应追踪病人654例,追踪率98.6%,追踪到位率93.2%,总体到位率97.4%。筛查病人家属的筛查率100%。抽查2007年上半年结束治疗的涂阳病人治管资料,系统管理率97%,治愈率92.2%。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规定标准。2007年武进区被定为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点。市疾控中心获得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2)艾滋病防控。加强了检测网络队伍建设,全市已建有艾滋病初筛实验室32家。加强艾滋病哨点监测,全市艾滋病监测网络由 2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监测点构成。2008年1~9月份,全市共发现HIV阳性77人,其中病人1人。全市累计发现HIV阳性393人,其中病人24人。1~9月份性病病人哨点、强戒所哨点、全市5家艾滋病咨询检测点、男同性恋和公安司法被监管人员共检测6995人,检出艾滋病感染者及HIV阳性病例54例。溧阳、新北、金坛、武进全面开展了高危场所的艾滋病行为干预工作,1~9月全市共干预7700人次,MSM(男男性行为人群)共干预1628人次。美沙酮药物维持门诊到入组人数达643人。对艾滋病病人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确保做到对居住在常州的感染者和病人进行每年2~4次随访和免费免疫细胞检测。
(3)血吸虫病防治,今年春季和秋季,全市开展了村、乡、市(区)三级查螺,共查流行乡镇52个,村392个,查螺面积2015.2495万平方米。查出有螺面积8.52万平方米,较去年上升了257.23%。全市解剖钉螺900只,没有发现阳性钉螺。全市目前完成查病8752人次。血检8752人次,血检阳性25人,粪检22人,未查出血吸虫病病例,扩大治疗29人。
(4)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2008年,中心为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处置与管理能力,修订完善了《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试行)》,并对应急组织作了调整。积极完善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建设,组织专家编写技术方案,目前已有16个技术方案初步完成。
邀请省内著名专家来常作“突发公卫事件危机处置”专题讲座,对全市防疫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外,还针对非典、人禽流感、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疫情防制处置,开展了专项培训和现场模拟训练。全市共报告了1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17起已经结案,1起仍在进程中。做到处理迅速及时,措施得当有效。
5、在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继续加强职业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和卫生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
(1)继续实施慢病流行病学人群干预项目,开展慢病防治试点和死因监测工作。实施“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实行规范化治疗。今年组织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全国、全省举办戒烟 大赛,并在全国首次进行重点人群烟草流行监测工作,完成对教师、公务员、医生约1250人的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常州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提高了死因统计的准确性。
(2)职业病防治检测用人单位159户,样品总数3725份,其中粉尘604个、毒物2153个、物理因素968个。检测放射工作单位56家,涉及医用24个,工业X线11个,建材19个,放射性同位素2个。完成对2014人次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检测,较上年同期上升6%。共诊断了18例职业病,其中尘肺6例,职业性皮肤病3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例,职业中毒7例。无投诉及鉴定申请。
(3)新设立常州市营养科普教育基地2个,举办一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师资培训班。开展社区居民讲座6次,普及公共营养知识。继续开展应用铁强化酱油改善贫血项目宣传工作。全年检测样品13070,增加13.3%,项目数39815,增加10.7%,样品完成率100%,环节错误率在为2.8%。新开展三聚氰胺能力验证,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扩项45项。今年经省疾控审核批准获得“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监测”资质,开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抽检4家,完成卫生学评价项目11项。
(4)以“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健康常州社区行”和“健康促进学校”为载体,深入开展城乡社区和学校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编印、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1种12余万份(册、张),举办健康讲座22场次,上街宣传活动7次。
(5)开设12320公益热线电话工作,将12320推向社会,截止10月8日,共接听各类举报、投诉、咨询电话824个,其中涉及疾病预防控制163个、应急伤害1个、食品安全5个、心理卫生8个、环境卫生14个、职业卫生1个、法律法规2个、寻医问药46个、三鹿奶粉事件526个、其他问题40个。所有电话均认真解答并转相关部门处理。
(6)、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汶川大地震后,市疾控中心在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及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在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下,迄今为止已连续派出6批流行病、消杀、环境卫生专业人员赶赴灾区开展 救灾防病及对口支援工作工作。
6、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自身建设。今年共外出参加各类专业培训40余人次,5人参加各级学术交流会。完成1项省级和5项市级继教培训项目,共850余人次。共申报各级科研项目13项次,其中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科技局科技项目4项,省卫生厅预防基金项目5项,局重大项目1项,局指导项目2项。申报市科技进步奖2项。今年共发表专业论文26篇,其中中华级2篇、核心期刊6篇,国家级6 篇,省级期刊12篇。同时向省预防医学会推荐申报优秀论文10篇;向江苏省第二届青年科学家年会论坛推荐征文5篇。
“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名;“百名人才”培养对象2名,已成为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推荐申报郝超主任为“全国预防医学优秀科技工作者”。今年共引进硕士研究生10名,到目前为止,中心研究生占卫技人员的比例已达到24.4%,每个业务科室均有2-3名研究生。
市疾控中心易地新建项目在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明年即将顺利搬迁。通过强化自身建设,中心面貌和整体形象又有新的提高。
二○○八年十二月五日
第四篇:龙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龙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年部门预算及有关情况说明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二、预算编报范围
三、机构设置情况 第二部分
部门预算表
一、财政拨款预算收支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分类支出表三、一般公共预算经济分类支出表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功能分类支出表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经济分类支出表六、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七、部门收支总表
八、部门收入总表
九、部门支出总表 十、一般公共预算政府经济分类支出表 第三部分
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关于部门预算收支总表情况的说明
二、关于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三、关于一般公共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四、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五、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六、“三公”经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的说明
七、其他重要事项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龙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宗旨是为辖区内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
业务范围:疾病监测:传染病监测、地方病监测、寄生虫监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疾病与生命死因统计;疾病防治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疾病流行规律研究、病因研究、疾病预测与疾病发生研究、治疗技术措施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研究、疾病防治策略与对策研究、疾病防治效果评价研究;疾病预防与控制:疫情处理、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计划免疫、消毒杀虫灭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实施、疾病筛查、疾病治疗;卫生
监测:食品卫生质量监测、饮用水卫生质量监测、化妆品卫生质量监测、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监测、放射卫生监测、职业卫生和有关健康产品预防性监测、经常性卫生质量监测;突发卫生事件处理;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卫生防疫指导等。
多年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靠集体的智慧和无私地奉献精神,使各类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成立以来,致力打造新世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全领域、多方位保障经济社会进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而努力工作。
二、预算编报范围
2018年纳入我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室包括:办公室、地慢病、计免科、化验室、体检门诊、结核科、传染病、财务室共8个科室构成。
三、机构设置情况
(一)机构设置
我单位由8个内设科室构成,分别为:办公室、地慢病、计免科、化验室、体检门诊、结核科、传染病、财务室。全年人数33人,在职人员25人,其中公务员0人,事业单位人员25人,退休人员8人。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表
附表: 部门预算信息2018公开报表(表在说明后面)
第三部分
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关于部门预算收支总表情况的说明
我单位2018年总收入预算6895264.00元,总支出预算6895264.00元。收支总额比2017年预算增加445264.00元,主要原因是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增加了。
(一)总收入预算6895264.00元全部为财政拨款。
(二)总支出预算6895264.00元,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支出5405302.00元,社会保障和就业835920.00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03600.00,住房保障支出350442.00元。
二、关于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我单位2018年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6895264.00元,按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如下:
1、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单位离退休(款)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项)835920.00元;
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公共卫生(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项)5405302.00元。
3、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类)医疗保障(款)事业单位医疗(项)303600.00元。
4、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331200.00元,购房补贴(项)19242.00元。
三、关于一般公共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我单位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6895264.00元,按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如下:
(一)工资福利支出(类)2018年预算5237262.00元,其中:
1、基本工资(款)2018年预算1080000.00元。
2、养老保险(款)2018年预算772800.00元。
3、基本医疗保险(款)2018年预算303600.00元。
4、津贴补贴(款)2018年预算1784742.00元。
5、奖金(款)2018年预算810000.00元。
6、其他社会保障缴费(款)2018年预算33120.00元。
7、住房公积金(款)331200.00元。
8、其他工资福利支出(款)2018年预算121800.00元。
(二)商品服务支出(类)2018年预算1531130.00元,其中:
1、办公费(款)2018年预算27700.00元。
2、物业管理费(款)2018年预算28462.00元。
3、差旅费(款)2018年预算7800.00元。
4、电话费(款)2018年预算12168.00元。
5、工会经费(款)2018年预算55200.00元。
6、电费(款)2018年预算50000.00元。
7、住宅取暖费补贴(款)2018年预算66500.00元。
8、培训费(款)2018年预算30000.00元。
9、维修(护)费(款)2018年预算70000.00元。
10、印刷费(款)2018年预算170000.00元。
11、专用材料费(款)2018年预算1013300.00元。
(三)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类)2018年预算76872.00元,其中 :
1、奖励金(廉政保证金)(款)2018年预算45000.00元。
2、生活补助(款)1872.00元。
3、其他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款)30000.00元。
(四)资本性支出(类)2018年预算50000.00元,其中:
1、专用设备购置(款)50000.00元。
四、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没有基金预算,无基金预算支出。
五、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没有基金预算,无基金预算支出。
六、“三公”经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的说明
我单位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完善“三公”经费的管理制度,细化“三公”经费编制,控制“三公”经费规模。2018年“三公”经费财政预算拨款0元,其中:因公出国出境费0元、公务接待费0元、公务用车维护运行费0元、公务用车购置0元;2018年与2017年相比,三公经费总体零增长。主要原因是严格遵守“八项”规定,按要求使用公务用车运行费用;严格执行接待制度,减少接待;因公出国(境)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均为0元,无增减变动。
七、其他重要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
我单位2018年本级的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0元,较2017年预算减少0元,下降0%,原因是我们单位是事业单位,所以没有机关运行经费。
(二)政府采购情况
我单位2018年安排政府采购预算500000.00元
(三)国有资产占有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单位共有车辆0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
(四)预算绩效情况
2018年我单位一般公共预算拨款6895264.00元,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10个。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根据《201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我单位2018年部门预算中相关名词解释如下:
一、财政拨款收入:反映财政部门用一般预算收入安排的预算单位资金。
二、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反映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项):反映用于未实行归口管理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
四、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医疗保障(款)行政单位医疗(项):反映用于行政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未参加医疗保险的行政单位的公费医疗,按国家规定享受离休人员、红军老战士待遇人员的医疗费的支出。
五、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医疗保障(款)事业单位医疗(项):反映用于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按国家规定享受离休待遇人员的医疗支出。
六、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支出。
七、商品服务支出(类)办公费(款):反映单位购买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等支出。
八、商品服务支出(类)手续费(款):反映单位支付的各类手续费支出。
九、商品服务支出(类)办公水费(款):反映单位支付的水费、污水处理费等支出。
十一、商品服务支出(类)办公电费(款):反映单位的电费支出。
十二、商品服务支出(类)电话通讯费(款):反映单位开支的电话费、电报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
十三、商品服务支出(类)办公用房取暖费(款):反映单位支付的办公用房取暖用热力费。
十四、商品服务支出(类)专用房屋取暖费(款):指在正常办公取暖费中无法核定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取暖费。
十五、商品服务支出(类)物业管理费(款):反映单位开支的办公用房、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宿舍等的物业管理费,包括综合治理、绿化、卫生等方面的支出。
十六、商品服务支出(类)差旅费(款):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出差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等。
十七、商品服务支出(类)一般维修费(款):反映为保持办公用房、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正常使用而开支的日常修理和维护费用。
十八、商品服务支出(类)邮寄费(款):反映单位开支的信函、包裹、货物等物品的邮寄费
十九、商品服务支出(类)培训费(款):反映各类培训支出。
二十、商品服务支出(类)工会经费(款):反映单位按照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的工会经费。
二十一、商品服务支出(类)福利费(款):反映单位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二十二、商品服务支出(类)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款):反映公务用车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等支出。
第五篇: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深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部门决算信息公开目录
一、本部门职责、机构设置等基本情况。
二、收支总体情况表(见附表4-1至4-3)。1.部门决算收支总表 2.部门决算收入总表 3.部门决算支出总表
三、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表(见附表4-4至4-9)。4.部门财政拨款收支决算总表
5.部门一般公开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6.部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7.部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支决算表 8.部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9.部门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四、绩效预算信息。
五、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六、国有资产信息。
七、有关事项说明: 1.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2.关运行经费情况;
3.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情况: 4.名词解释;
5.其他需说明的事项。
深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部门决算公开信息
(一)本部门职责、机构设置等基本情况 1.部门职责
总体是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负责传染病监测;疫情报告;传染病疫区流调与处理;结核病防治;性病艾滋病防治;健康体检;化验与检测;水的化验与监测。
2.机构设置,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我单位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下属事业单位,设有办公室、防痨科、免疫规划科、检验科、传染病科、接种门诊、财务科、慢病科。事业单位1个,与上年无增减。
3.人员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2016年末本单位总编制26人,其中:在职人员19人,退休14人。
(二)收支总体情况表
2016年收入230.19万元,财政拨款收入224.14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88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86.5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7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93万元,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93万元;其他收入1.12万元,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2万元。
2016年支出248.07万元,基本支出223.33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88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85.7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75万元;项目支出24.74万元,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4.74万元。
(三)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表(见附表4-4至4-9)
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24.14万元。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222.55万元,基本支出202.74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88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65.1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75万元;项目支出19.81万元,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9.81万元。
2016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202.74万元,人员经费154.91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88.60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66.31万元;公用经费47.83万元,其中商品和服务支出38.48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9.35万元。
本单位暂无2016年部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支。2016年“三公经费”支出7.61万元,基本公务用车运行费6.82万元,公务接待费0.79万元。
(四)绩效预算信息
2016,我们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按照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梳理部门职责,确定工作活动绩效目标,并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加强预算执行绩效监控,认真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深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免疫规划科主要负责辖区内适龄儿童常规接种、应急接种及强化免疫、部分疫苗针对的传染病(麻疹、AFP)的主动监测、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一、二类疫苗的副反应监测、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预防接种人员培训考核、利用“4.25”对预防接种知识进行宣传等项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生活饮用水监测、地方病防控、职业病防控、学校卫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日常的上传下达等工作。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疾控中心负责审核哨点医院(市医院)上报的病例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今年累计报告病例42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0起,全部按规范要求撰写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与食药监局通报了相关材料,全部通过了省级审核等等,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继续抓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下大力度做好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管理,为基层医疗构做好技术指导,按时督导,使慢性病管理步入正轨。
(五)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无政府采购预算及支出。
(六)国有资产信息
本部门(含所属单位)2016年末国有资产占有量414.94万元,比2015年末减少27.66万元。其中:流动资产86.72万元;固定资产32.82万元,分别为房屋及构筑物156.73万元,通用设备89.97万元,专用设备64.03万元,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17.50万元。
(七)有关事项说明 1.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2016决算年初结转和结余24.76万元,本年收入230.19万元,本年支出248.07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21.40万元。与上决算数相比,收入减少59.66万元,支出减少64.18万元。原因是专项收入减少、退休人员工资增加、项目支出的90%来源于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支出,各项业务均已完成。由于慢性病防治项目工作无法开展,资金无法使用。
2016年预算安排收入196.04万元,预算安排支出196.04万元。本决算数与本年预算数相比,收入增加34.15万元,原因是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增加。支出增加52.03万元,原因是2016年工资调资及补发工资、上级专项补助。
2.事业单位运行经费情况
2016日常公用经费47.83万元,其中办公费19.39万元、印刷费1.64万元、邮电费0.85万元、办公用房电费5.60万元、办公用房水费0.18万元,差旅费0.34万元、公务接待费0.79万元、工会经费1.87万元、福利费2.13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5.70万元、办公设备购置费用9.35万元。
3.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情况
2016“三公”经费支出总额7.6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6.82万元,比上减少0.38万元,原因为公务用车减少,所以运行维护费相应减少;公务接待费0.79万元,比上减少0.09万元,原因为2016年我单位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减少公务接待费用。
本因公出国(境)0次;疫苗业务用车保有量4辆;接待 25批次、180人次;外事接待支出0万元,接待0批次、0人次。
4、名词解释
①财政拨款收入: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②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③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④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⑤年初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或项目已完成等产生的结余资金。
⑥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从非财政补助结余中分配的事业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等。
⑦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按有关规定结转到下年或以后继续使用的资金,或项目已完成等产生的结余资金。
⑧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⑨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
⑩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⑪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各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⑫“三公”经费:指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⑬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公务交通补贴等。
⑭公务用车购置: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费支出(含车辆购置税)。
⑮其他交通工具购置: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
⑯机关运行经费:指为保障行政单位(包括参照公务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以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5、其他需说明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