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论文(样例5)

时间:2020-02-24 20:4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刑事诉讼法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刑事诉讼法论文》。

第一篇:刑事诉讼法论文

摘要:2013年1月1日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新刑诉法”)正式施行,面对新形势,本文结合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出台实施的背景,从刑事技术现场勘查的角度,以证据链条的完善性方面,通过列举一桩故意杀人案的实际案例,对故意杀人案件现场勘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新刑诉法;故意杀人;现场勘查;证据

2013年1月1日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新刑诉法”)正式施行。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刑诉法刚刚出台的大环境,便于案件的顺利诉讼,这就要求刑事技术人员就以下几方面做出改变:一是要解放自身思想,着力调整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惯性思维从思想根源逐渐适应新刑诉法的规定;二是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重点提升三个“工作能力”———提高现场勘查能力、提高检验鉴定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动上精益求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证据的发现、固定,提取,提高证据的利用率,力争为案件的认定起到关键的技术支持作用。2013年新年伊始,我们对一起故意杀人案现场进行勘查,为了符合新刑诉法对证据的要求,以该案为例笔者将一些做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简要案情

2013年1月8日晚19时许,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某小区内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被害人与朋友在其家中喝酒,酒醉状态下与犯罪嫌疑人发生口角,后被犯罪嫌疑人用匕首捅死在家中,犯罪嫌疑人后投案。

二、现场勘验分析

这样一起事实清楚“一发一破”的杀人案件,往往因为刑事技术人员的麻痹大意,造成证据链条不充分,给案件后续的审理过程带来很大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对待此类命案要以未破命案的标准来认真对待,结合现场情况制订详细周密的现场勘查计划。

(一)询问调查犯罪嫌疑人

此案中,我们要求派出所保护好犯罪现场,首先前往哈尔滨市道里区某派出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调查,到达派出所后我们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拍照,然后细致观察犯罪嫌疑人的着装、身体部分,敏锐地观察到在犯罪嫌疑人左手上有疑似血迹的斑迹,拍照固定后采用纱线转移的方法提取该处疑似血迹的物质(经抗人血实验后呈阳性,确定为人血)。随后我们询问抚顺派出所是否找到作案凶器,经过与派出所核实,作案凶器匕首已被派出所扣押,我们进行拍照固定并原物提取该匕首。

(二)犯罪现场勘查

在完成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询问后,随即奔赴犯罪现场进行勘查。在本案的现场勘查过程中,刑事技术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现场勘查工作,同时还要安抚被害家属的情绪、维护现场秩序稳定。现场技术民警有条不紊地迅速开展现场勘查工作,通过细致反复的现场勘查,技术人员在凌乱的现场地面发现甄别,初步排查,共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血鞋印,其中一种血鞋印确定为犯罪嫌疑人脚穿的鞋所留并拍照固定,另一种为被害人在家所穿的脱鞋所留。在发生打斗的门口附近墙面,发现疑似潜在血手印的痕迹,通过用四甲基联苯胺化学试剂的显现,在该处发现右手连指血指纹,后期通过指纹比对确定该连指血指纹为被害人所留。在对现场血迹的分布进行详细的拍照固定后采用纱线转移法提取多处现场血迹,通过血迹的形态特征分辨出滴落血、喷溅血、擦拭血、血泊等多种形态特征,从而刻画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

三、探讨分析

该案中,虽然犯罪嫌疑人案发后立即投案,但强有力的证据链条———犯罪嫌疑人手上的血,作案凶器匕首一把,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血指纹和血鞋印,生物物证现场血迹及其形态分布无疑都为案件之后的顺利诉讼提供强大的证据支持,确保案件在诉讼阶段万无一失。综上所述,在新刑诉法的大环境下,对证据链条完善的要求愈来愈高,刑事技术民警只有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强化业务水平和证据意识,才能通过强有力的证据支撑为案件顺利诉讼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若琳,司洪黎.浅谈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刑事技术工作面临的问题[J].法制博览,2016(09).

[2]李金秀.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刑侦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04).

[3]王磊,吴宇航.论现场勘查与诉讼证据————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对现场勘查工作的展望[J].法制博览,2015(08).

[4]张莉.对新刑事诉讼证据概念和种类变化的评价[J].经济与法,2012(15).

第二篇:《刑事诉讼法》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法》案例

(共三个案例,任选一个案例写作,写作模版见附件中的“课程论文写作模板(单题式),字数2000~3000字,范文参见“单题式案例类范文”)

案例分析1:

被告人于虎在2009年2月7日深夜23时半左右,潜入一居民室内,对女主人欲行强奸,女主人大声呼救,并奋力反抗,致企图未逞。被告人逃跑时,恰遇该区法院审判员黄玉良从办公室加班后回家,将其扭送公安机关处理。此案经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该区检察院。检察院经审查,以强奸(未遂)罪向同级法院提起公诉。

因本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于虎对指控的事实供认不讳,区检察院便建议区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本案。法院经审查,同意适用简易程序,遂由审判员黄玉良和陪审员两人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了此案。开庭审理过程中,被告人除对指控犯罪供认不讳外,还主动交代了半年前实施的抢劫罪,并表示愿意交出所抢劫的财物。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被告人最后陈述等程序,合议庭评议后当庭宣判: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于虎有期徒刑5年,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于虎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0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500元。宣判后,告知被告人如果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第二日起5日以内上诉于市中级人民法院。被告人于虎接到判决书后的第3天上诉于市中级法院。

市中级法院接到上诉状后,经审理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量刑过轻,于是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原审法院接到案件后,以审判员黄玉良为审判长,与本院两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此案。经过重新审理,在原认定事实完全不变的情况下,以强奸罪判处于虎有期徒刑10年。并告知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

结合上述材料,请撰文详细叙述:

(1)本案在审判程序上存在哪些错误?

(2)本案一审时区检察院建议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那么,区检察院应向区法院移送哪些材料?

案例分析2:

某市公安局于2011年1月4日对刘某(男,24岁)、张某(男,21岁)持刀抢劫致人重伤一案立案侦查。刘某、张某抢劫案于2011年3月30日侦查终结,移送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市检察院审查后,认为该案部分事实、证据尚需补充侦查,遂退回市公安局补充侦查。补充侦查完毕,再次移送市检察院。市检察院认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遂向市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刘某当庭拒绝法院为其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要求自行委托辩护人;张某拒绝其自行委托的辩护人为其辩护,要求法院为其指定辩护人。合议庭经研究,同意二被告请求,并宣布延期审理。重新开庭后,张某在最后陈述中提出,其参与抢劫是由于刘某的胁迫,由于害怕刘某报复,以前一直不敢说,并提出了可以证明被胁迫参与抢劫的证人姓名,希望法院从轻判处。

法庭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某、刘某构成抢劫罪,后果严重。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判处刘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处张某有期徒刑10年。一审判决后,刘某不服,以量刑过重为由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张某未上诉,市检察院亦未抗诉。

问题:

1.重新开庭后,如果刘某再次拒绝自行委托的辩护人为其辩护,合议庭应当如何

处理?

2.对于张某在最后陈述中提出其受胁迫的事实,合议庭应如何处理? 3.刘某直接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应如何处理?4.假如刘某在上诉期内撤回上诉,一审判决从何时生效?

案例分析3:

石化公司家属院内发生一起人事处长被刺杀身亡、其妻被刺致残的恶性刑事案件。警方对现场实施了勘查。现场有大量的被害人的血迹,警方在现场发现一双不属于被害人的41码棕色皮凉鞋、一把带血的警用匕首和黑柄水果刀,警方在现场还提取了5根毛发。据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系穿着迷彩服的蒙面人,身材和走路的姿态像该单位保卫处干部贾某某。警方对贾某某采取了强制措施,在贾某某家搜查到一件迷彩服和一双贾某某穿过的42码皮鞋,还提取了贾某某的血样送检。DNA鉴定表明,在现场提取的毛发与贾某某血样一致;但物证检验表明,在贾某某家搜查到的一件迷彩服上没有发现任何血迹。本案中,没有证据证实现场遗留的匕首和水果刀属于贾某某所有;贾某某的妻子证实,发案时贾某某与自己在同一房间。经过讯问和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贾某某作出了有罪供述。在其供述中,贾某某称将血衣脱在了案发现场的门外,而警方一直没有找到溅有血迹的迷彩服。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贾某某犯故意杀人罪,并判处被告人贾某某死刑。

结合上述材料,请撰文详细叙述:

(1)本案中所搜集到的证据材料可以分别归属于法定证据种类中的哪几种?

(2)本案中哪些证据材料属于间接证据?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对此直接证据的证据资格有什么样的证据规则?本案是否应当采用这些直接证据材料?

(3)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什么?本案是否达到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如果没有直接证据,本案依据间接证据是否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

(4)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第三篇: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

刑事诉讼法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惩罚严重犯罪与基本人权保障

【提示要点】

一、严重犯罪的含义。包括定义以及包含的重要罪名。

二、基本人权的含义。包括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

三、在刑事诉讼中惩罚严重犯罪与保障基本人权之间的关系。这是论文的重点部分,刑事诉讼的两个基本目的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在实践活动中,尤其是在针对严重犯罪的诉讼中,二者经常发生冲突,因此如何定位二者的关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四、正确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2.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4.【美】弗洛伊德·菲尼 岳礼玲选编 :《美国刑事诉讼法经典文选与判例》2006年版

5.宋英辉 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论文】

1.吴亚东 吴志刚 《论刑事诉讼价值冲突之成因》,《宜宾学院学报》第8期 2.杨帆

《刑事诉讼的功能:白由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理论月刊》2006年第5期 3.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学的系统论趋向》,《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

4.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基本理念——兼及若干基本原则之修改》,《政法论坛》2004年5月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价值的含义。包括定义、价值主体、价值内容、价值特征等方面。

二、论述不同价值的相互关系,着重论述主要价值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协调。

三、正确认识刑事诉讼价值以及关系的现实意义。【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樊崇义等著: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李文健著:《刑事诉讼效率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论文】 1.胡之芳《刑事诉讼价值之再思考》,《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4月 2.李富成 《论刑事诉讼价值的多元性》,《政法论坛》2005年3月 3.陈光中 《追求刑事诉讼的平衡——英俄近年刑事司法改革评述》,《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1月

4.宋世杰 《刑事诉讼价值的理性分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5月 5.塔娜 《论自由与安全——刑事诉讼价值权衡与程序设置》,《前沿》2004年7月 6.曾友祥 《刑事诉讼价值的历史嬗变》,《政法论坛》2006年3月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的目的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目的的含义。包括定义、内容。

二、刑事诉讼目有不同层次、不同目标。探析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此部分为论文的重点。

三、正确认识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参考书目】

1.1.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宋英辉 著:

《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3.陈瑞华著: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宋英辉主编: 《刑事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樊崇义等著: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论文】

1.李长城 《刑事诉讼目的新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l期

2.郝银钟 《刑事诉讼双重目的论之批判与重构》,《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 3.刘广三 《犯罪控制视野下的刑事诉讼论纲》,《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4.陈建军 《刑事诉讼的目的、价值及其关系》,《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提示要点】

一、程序公正的含义。包括定义、基本内容、价值。

二、实体公正的含义。包括定义、价值。

三、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这是刑事诉讼中一个重大的问题,也是论文的重点。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厘清二者的关系。

四、正确认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参考书目】

1.季卫东著:《法律程序的意义》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参考论文】

1.孙洪坤 《程序正义的中国语境》,《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2.黄文昌 《从实体公正到程序公正》,《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7期 3.唐仲清 《程序正义与实体公正的关联及其相对独立价值》,《学术探索》2003年第5期 4.张焕霞 《论刑事诉讼中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关系》,《政法学刊》2002年第3期 5.陈瑞华 《程序正义论一一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审判组织中的审判委员会

【提示要点】

一、刑事审判委员会的含义。包括其组成、特点、性质、功能。

二、评述审判委员会,学界主要的观点及支持的理由。包括废除说、在保留基础上改进说。

三、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论证其合理性。【参考书目】

1.苏力著: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康均心著:《法院改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陈瑞华著: 《看的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陈光中著: 《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论文】

1.徐静村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当代法学》2006年第5期 2.姚莉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审判组织重构》,《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3.徐静村 潘金贵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 4.程新生 《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1期 5.鲁志勇 《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思考》,载《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第1卷第2辑。

【论文题目】

论人民陪审员制

【提示要点】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含义。包括定义、功能、性质、特点。

二、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的合理性、不合理性。

三、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参考书目】

1.2.3.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康均心著:《法院改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怀效峰、孙本鹏著:《人民陪审员制度初探》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4.叶青著:《中国陪审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1.2.3.4.王敏远 《中国陪审制度及其完善》,《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

谢佑平、万毅 《司法公正与群众参与——陪审制度的理论分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4月

龙宗智《论我国陪审制度模式的选择》,《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左卫民、尹摇山《中国陪审制度:比较、反思与前瞻》,《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2期

【论文题目】

刑事侦查中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的关系

【提示要点】

一、对现行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中的关系作基本分析梳理并分析和其合理性以及弊端。

二、分析检警合一的可能性(检警关系问题是近年以来的热门话题,学术界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研究),如果可行,进一步分析其优势和缺点。

三、结合现实情况,提出自己关于检警关系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参考书目】

1.2.3.樊崇义等著: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瑞华著: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卫东、郝银钟 《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2.宋英辉、张建港 《刑事程序中警、检关系模式之探讨》,《政法论坛》1998年第2期 3.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4.卞建林:《论我国侦查程序中检警关系的优化——以制度的功能分析为中心》,《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王德光 《检警关系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6期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的概述(包括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但主要是侦查阶段)。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概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权利保护的必要性。

二、具体论述我国侦查、审查起诉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并分析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找到我国刑事诉讼侦查、审查起诉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保护的不足。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国刑事侦查、审查起诉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完善建议。

【参考书目】

1.孙长永著: 《侦查程序与人权》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2.陈瑞华著: 《刑事审判原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谢佑平、万毅著:《刑事侦查制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龙宗智 《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中外法学》2002年第4期 2.陈卫东、李奋飞 《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自《诉讼法学》2001年第4期

3.丁志鹏 《论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完善》,《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4.冯涛 《论我国侦查阶段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5.顾永忠《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之检讨与改造》,《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2期

【论文题目】

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权利保障的概述。包括被告人的概念以及对权利进行保障的必要性。

二、根据现行法律,分析我国审判阶段对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以国际标准为参考,找出不足之处。

三、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进行论证。

【参考书目】

1.谭世贵主编:《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樊崇义、刘根菊、卫跃宁著:《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

3.陈瑞华著: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陈光中、严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版 【参考论文】

1.岳礼玲、陈瑞华《刑事程序公正的国际标准与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政法论坛》1997年第3期

2.左卫民、谢佑平《同步与差距——从国际标准的角度看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政法学刊》,1997年第3期

3.刘根菊 《在我国确定沉默权原则几个问题之研讨》,《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4.宋英辉《不必自我归罪原则与如实陈述义务》,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5期 5.易延友《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2期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概论。包括被害人的概念、被害人诉讼地位。

二、根据现行法律,具体描述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现状并分析其弊端。

三、针对发现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

【参考书目】

1.谢佑平著:《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汤啸天等著:《犯罪被害人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杨正万著:《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从诉讼角度的观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2002年版

4.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目】

1.樊学勇 《关于对刑事被害人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构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2.陈楠 《论刑事被害人诉讼参与权之完善》,《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姚健 《从刑事诉讼角度谈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彭伶 《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保护比较研究》,《法律适用月刊》2005年第9期 5.张小玲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自诉救济制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6.曹友祥 《论刑事被害人权利》,《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现代社会抗辩式审判的必要性

【提示要点】

一、二、抗辩式审判的概述。包括抗辩式审判的定义,内容,主体,现代社会抗辩式审判方式和传统社会中审判方式的异同。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研究

三、现代社会抗辩式审判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论证。

四、我国刑事诉讼审判中建立抗辩式审判的可行性论证。【参考书目】

1、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陈光中主编:《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4、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参考论文】

1、季卫东著:《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1版。

2、陈瑞华:《程序正义论纲》,《刑事诉讼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88页。

3、龙宗智:《刑事诉讼的两重结构辨析》,《现代法学》1991年第3期。

4、龙宗智:《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

5、谷国文:《现代刑事审判模式评析》,《法商研究》1998年第1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审判的目的

【提示要点】

一、刑事审判目的的概述。包括刑事审判目的的定义和内容,研究刑事审判目的的意义

二、刑事审判目有不同层次、不同目标。探析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此部分为论文的重点。

三、正确认识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书目】

1.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2.卓泽渊:《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3.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4.陈卫东:《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资源配置》,载《中国法学》,2000 年第 5.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导读》,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左卫民:《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卫东:《21 世纪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前瞻》,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 年第 1 期。2.李长城 《刑事诉讼目的新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l期 3.陈建军 《刑事诉讼的目的、价值及其关系》,《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公开审判原则

【提示要点】

一、公开审判原则的概述。包括公开审判原则含义,公开审判的产生,公开的内容和对象。

二、公开审判原则的法律根据和基本功能。包括国际法、和我国现行法律上的根据,以及公开审判原则的价值和意义,如保障司法民主独立,摆脱各种干预,遏制司法腐败,保障正义实现,提高裁判质量等等。

三、我国公开审判原则的问题和对策。如立法不详细,法官不独立,向社会公开的方式不明确,变相不公开审判等等

四、公开审判原则的保障措施。如未经开庭审理,法官不得对案件形成先验性的结论;法庭审理之外,法官不得单方而接触当事人;审判独立,判决应当公开;完善设定公开审判原则的例外。【参考书目】

1.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张建伟主编:《刑事司法体制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3.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导读》,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4.左卫民:《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6.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参考论文】

1.顾培东:《效益:当代法律的基木价值目标》,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3期。2.卞建林:《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3.左卫民、周洪波:《论公开审判》,载《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4.邵俊武:《论审判过程中的传媒活动》,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5期。

【论文题目】

直接言辞原则

【提示要点】

一、直接言辞原则的概述。

包括直接言词原则的内涵,法理和历史演进过程

二、直接言辞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比较研究。从理论基础,运作方式,规范对象,对证据的影响效力等方面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三、我国直接言辞原则贯彻的现状分析。如证人的出庭困难问题,过分依赖书证;庭审法官并非真正做出裁决的法官,庭审走过场的问题等等

四、我国确立直接言辞原则必要性分析和具体构想。如完善证人出庭制度,加强对证人的保护制度,庭审法官独立裁判制度,在立法上对直接言辞原则给与规定,完善直接言词原则的保障措施等等。【参考书目】

1.孙长永.《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2.孙长永.《刑事诉讼证据与程序》【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3.宋世杰等.《比较刑事诉讼法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4.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陈瑞华.《刑事诉讼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8.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参考论文】 1.2.3.4.卞建林《.直接言词原则与庭审方式改革》【J】.中国法学,1995,(6).陈永生《.论直接言词原则与公诉案卷的移送及庭前审查》【J】.法律科学,2001,(3).腾彪.《论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2).陈学权.《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初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3).【论文题目】

论审判独立

【提示要点】

一、审判独立的含义和内容。包括西方司法独立的含义,中国的审判独立的含义,审判独立的内容,审判独立与法官独立的关系。

二、审判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审判独立的公正价值,法治价值,经济价值,效益价值。

三、我国目前影响审判独立的因素。外部因素如审判独立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党委,媒体之间的关系;内部因素如审判独立与审判委员会,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等等

四、审判独立的保障和实现

如提高法官的地位,理顺法院和地方行政、党委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法院独立,界定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等等

【参考书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2.汉密尔顿著:《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3.王利明著:《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4.杨一平著:《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1997年版。6.贺卫方著:《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宋冰主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版社1998年版。8.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9.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0.王磊:《宪法的司法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论文题目】

浅议律师在刑事法律援助中的作用

【提示要点】

一.刑事法律援助的概念和意义

二.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司法公正

三.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增强受援人的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2.徐家力主编:《律师实物》,法律出版社,2005年4月修订版。3.陈光中,严瑞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4.黄京平主编:《律师常见错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 版。5.《法律科学》,《人民司法》,《法学》等法学杂志。6.陈朴生著《刑事诉讼法实务》,1981年6月增订版。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律师辩护与代理的比较

【提示要点】

一.刑事辩护与代理概念辨析 二.刑事辩护制度历史

三.刑事辩护与代理的主要内容 四.辩护与代理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家力主编:《律师实物》,法律出版社,2005年4月修订版。2.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02年11版。

4.郑禄,姜小川主编:《刑事程序法学》,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5.《人民司法》,《法律科学》,《法律适用》,《中国司法》,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 版

【论文题目】

论律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

【提示要点】

一、素质和律师素质的概念

二、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专业素质

四、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编:《律师诚信执业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4 月第1 版。

2.陈卫东主编:《律师答疑要览•诉讼分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3.【美】艾伦.德肖微茨著,唐交车译,《最好的辩护》,法律出版社,1994年12月版。4.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5.陈朴生著:《刑事诉讼法实务》,1981年6月增订旧版。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7.《中国司法》,《人民司法》,《法律适用》,《法律科学》等法学杂志。

【论文题目】

律师辩论与人权保障研究

【提示要点】

一、律师辩护与人权保护概念

二、律师辩护与人权保护关系

三、人权保护国际视野

四、人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 版。2.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 5 月第1 版。3.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 版。4.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 版。

5.王敏远著《刑事司法观论与实践检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6.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 月版。《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法学》,《人民检察》,《中外法学》,《法律科学》等法学杂志。

【论文题目】

浅论刑事代理与民事代理

【提示要点】

一、刑事代理和民事代理的概念及意义

二、刑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共性

三、刑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原则 四、二者间应注意的问题。【参考文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 月版。

2.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3.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4.黄京平主编:《律师常见错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1 月版。5.陈卫东主编:《律师答疑要览•诉讼分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6.徐家力主编:《律师实务》法律出版社2005年4 月修订版。

【论文题目】

刑事证据的关联性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证据的关联性概念及意义 2.关联性的种类

3.确定证据关联性的基本原则 4.各种证据关联性的确定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3.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6.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7.陈朴生等著:《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8.张瑞明著:《刑事证据法论》,张瑞明1992年2月修订版。9.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内涵、产生、发展;

2.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3.自由心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状况;

4.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建立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任何建立?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陈光中、严端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3.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4.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7.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8.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论文题目】

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2.国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3.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建议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杨宇冠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何家弘编著:《毒树之果—美国刑事司法随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陈朴生等著:《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证人出庭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证人的概念、证人证言的概念、作用 2.证人出庭的意义

3.国外法律中关于证人出庭的规定

4.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的状况

5.如何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难”的问题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陈瑞华著:《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何家弘主编:《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明力与补强规则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任意性与刑讯逼供的遏制 4.共犯口供的证明力研究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3.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7.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刑事鉴定制度的完善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鉴定制度的概念及作用基本内容

2.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存在问题 3.完善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3.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4.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5.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6.陈朴生等著:《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

7.崔敏主编:《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电子证据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电子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2.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的关系

3.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种类加以规定的必要性 4.关于增加规定电子证据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3.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4.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5.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版。

6.崔敏主编:《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的概念、意义

2.两大法系关于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的理论与实践

3.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4.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3.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7.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概念与意义 2.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主体 3.人民法院是否负有证明责任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负有证明责任的例外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

3.宋世杰著:《举证责任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4.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5.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6.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版。7.崔敏主编:《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论逮捕

【提示要点】

一、逮捕的含义。应包括逮捕的概念、意义和权限等内容。其中权限部分应注意逮捕批准或决定权与执行权的区别。

二、逮捕的原则。可从合法性、公正性以及谦抑性等角度展开。

三、逮捕的条件与程序。可从证据、罪责和社会危险性方面分别阐述;证据条件论述中应结合我国与西方国家逮捕的区别展开。程序部分可分为逮捕的批准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两部分。

四、逮捕与人权保障。本部分应从人权的概念,逮捕与人权的关系,以及被逮捕者的权利保障等方面展开论述。

五、我国逮捕制度的完善。【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2.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3.孙谦:《逮捕论》,法律出版社 2001年4月 4.何家弘:《外国犯罪侦查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年

【参考论文】

1.刘根菊,杨立新:《逮捕的实质性要件新探》,《法学》2003年第9期 2.陈瑞华:《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比较法角度的分析》,《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

3.何家弘:《司法公正论》,《中国法学》1999第2期

【论文题目】

论取保候审

【提示要点】

一、二、取保候审的概念。其中应包含我国取保候审与国外保释制度的区别。取保候审制度的法理分析。可以从对取保候审制度的强制性展开分析。

三、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注意结合刑诉法、公安部《规定》及人民法院《解释》相关规定展开论述。

四、取保候审的种类。应分别论述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以及被取保人违反规定的处理。

五、取保候审的程序。其中应包括取保候审的申请、决定、执行、期间以及撤消等内容。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 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论文】

1.徐静村,潘金贵:《论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借鉴意义》,《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 2.周伟:《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保护》,《法学》2003年第7期 3.李剑非:《美国保释制度简介》,《中外法学》1993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拘留

【提示要点】

一、刑事拘留的含义。其中应包含刑事拘留的概念、特点等内容。

二、我国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应从法律性质、适用对象、适用目的和羁押期限等角度展开,阐述彼此之间的区别。

三、我国刑事拘留的现状。可以从刑事拘留的条件、执行、期限以及被拘留人的权利保障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应注意当前我国刑拘率偏高的分析以及对被拘人权利保障的缺位等方面的关注。

四、对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改革。应从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构想展开论述。【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陈瑞华:《未决羁押制度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左卫民:《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左卫民、马静华:《派出所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法学》2004年第4期

白建军:《论法律实证分析》,《中国法学》2000年第4版

【论文题目】

论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提示要点】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

二、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的意义。此部分着重分析适用原则对强制措施的重要作用。

三、强制措施合法性原则。此部分应从强制措施合法性的前提条件、外部条件、内部条件等方面论述。

四、强制措施比例性原则。应从比例原则的基本含义和意义以及在刑事强制措施中的适用展开论述。

五、强制措施变更性原则。应从强制措施产生变动性的原因,以及实践中应纠正的做法展开论述。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论文】

1.周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探悉》,《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9月

2.孙谦:《关于完善我国逮捕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3.范剑虹:《欧盟与德国的比例性原则》,《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论文题目】

论强制措施的体系

【提示要点】

一、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概念和历史沿革。应包括强制措施体系的内容和意义。

二、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理论。此部分应包括刑事强制措施的原则、功能以及种类等等。

三、我国强制措施体系与外国强制措施体系的区别。本部分应结合国外强制措施的种类以与我国强制措施的区别,论述当前我国强制措施体系在我国的适用及发展。

四、我国强制措施体系与相关问题分析。应主要就与强制措施类似的扭送制度、收容审查制度的区别展开分析。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张建良:《刑事强制措施要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忠诚:《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程荣斌:《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周伟:《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保护》,《法学》2003年第7期 龙宗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范剑虹:《欧盟与德国的比例性原则》,《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程序存废之我见

【提示要点】

一、我国立案程序现状

二、当前废除立案程序的观点及其理由

三、立案程序需要弱化的观点和理由

四、立案程序需要强化的观点和理由

五、提出自己的见解及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3.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4.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参考论文】

吕萍:《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145页 刘瑞榕、刘方权:《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研究—对我国现行立案制度的质疑》,《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1期,第84页。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启动模式再思考

【提示要点】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概念、功能、价值分析

国内外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立法模式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存在的一些缺陷和矛盾 重构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设想

可以在对国内外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各种立法模式进行比较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建议取消具有独立阶段性意义的程序型立案程序,而将其替代为随机型刑事诉讼启动模式,并对检、警关系进行调整,引入司法审查制度来保证立案程序良性运转,使之更符合现代法治和刑事诉讼规律的要求等。只要言之有理,有相关理论支持即可。【参考文献】

聂世基 白俊华 《刑事诉讼理论纵横论》 群众出版社 2002年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参考论文】

1.杨昌军 李必强 《刑事立案困境的博弈论诠释》 载《法学评论》 2006年第四期

2.李德恩 《立案功能的冲突与立法调整》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3.吕萍:《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145页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标准再探讨

【提示要点】

刑事立案标准现行立法规定

《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六机关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关于刑事立案标准的相关规定。

刑事立案标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立案标准理解不一,基于不同目的、不同罪行标准不同;治安、行政案件与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交叉,界限不明确;立案标准理论匮乏,研究不深等内容。

刑事立案标准的完善

针对实践中立案标准所出现的问题,根据相关立法与法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参考文献】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罗庆东编著《刑事立案标准》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3年版

【参考论文】

张大群 《试拟刑事立案程序的一种方案》 载《政法论坛》 1996年第二期

高宏雷 《刑事立案程序批判及其改革》 河套大学学报 2005年3月 第二卷 第一期 宋英辉 吴宏耀《刑事审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P112-114.吴宏耀《我国刑事诉讼立案之考量》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 1月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提示要点】

一、理论界关于立案程序存废之争

二、我国立法对刑事立案程序的价值定位

三、国外的相关规定

四、当前刑事立案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立案难与立案随意并存 立案的法律规定与刑事政策中对破案要求存在不和谐 立案前的侦查行为于法无据 立案前的受案是一项多余的程序 立案监督的弱化

五、刑事立案程序改革与完善措施

建立案件登记制度 有限制的允许开展任意性侦查等等

【参考文献】

左卫民 《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参考论文】

张大群 《试拟刑事立案程序的一种方案》 载《政法论坛》 1996年第二期 高宏雷 《刑事立案程序批判及其改革》 河套大学学报 2005年3月 第二卷 第一期 成序 《法制视野中的刑事案件立案程序——以公安机关为视角的考证》 载于《政法学刊》 2006年3月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监督再思考

【提示要点】

立案监督立法上的问题和思考

立案监督的对象过于狭窄、包含的监督内容片面、手段不够完善、范围无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的难点

立案监督措施不力、立案监督案件线索渠道不畅、对立案监督的范围认识不

一、对立案监督程序认识不一。刑事立案监督的改革与完善

如:赋予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完善立案监督范围、树立正确执法观念、明确规定不接受立案监督的法律责任和检察机关对立案监督案件一定的处置权、建立与各部门的联系制度建立、建全立案监督案件的报备案制度、建立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奖惩机制等等。【参考文献】

1.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2.王建明、张相军 <<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年第一期法律应用研究。

【参考论文】

顾军民 《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思考》 载于《中国检察官》 2006年6月

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89-1999),P135-145,中国检察出版社

成序 《法制视野中的刑事案件立案程序——以公安机关为视角的考证》 载于《政法学刊》 2006年3月

【论文题目】

试析诱惑侦查

【提示要点】

何谓诱惑侦查。诱惑侦查与侦查陷阱之关系。

诱惑侦查主体要求。可主要介绍或阐述相关国家关于诱惑侦查主体规定及要求。诱惑侦查条件要求。同2 诱惑侦查程序要求。

我国是否有诱惑侦查之规定。你认为应如何构建我国的诱惑侦查制度?(或者你认为在我国有理由不建立诱惑侦查制度)。这部分为文章重点,体现作者对诱惑侦查制度的认识程序及独立思考。

【参考书目】

1.陈永生:《侦查程序原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李

哲:《诱惑侦查的条件及其正当性研究》 载《诉讼法论丛》第8卷 万

毅:《诱捕侦查措施的经济分析》 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吴宏耀: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构建 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二期

杨宇冠:《美国法上的警察圈套理论述评》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正义网(可实名搜索)法制网(可实名搜索)

【论文题目】

论暂缓起诉与我国刑事诉讼

【提示要点】

论述暂缓起诉的目的。我国刑诉法没有关于暂缓起诉的规定,不意味着无须对暂缓起诉展开研究,因为研究结果可能对完善我国起诉制度大有裨益。暂缓起诉的含义及产生背景及发展。

也可称暂缓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应当起诉的犯罪案件,在一定期限内不作处理,期满后在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的制度。暂缓起诉制度产生于日本明治初期,产生的动因是解决犯罪率逐年上升心脏监狱羁押犯人不断增多问题。暂缓起诉制度的价值及与不起诉之区别。暂缓起诉制度移植我国的法理基础

该制度在我国应如何构建。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宋英辉执行主编《刑事诉讼法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年版

2.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版

4.张建伟:《刑事司法:多元价值与制度配置》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年版

5.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3年版

【参考论文】

孔庆余:《羁束与裁量:论暂缓起诉》 载于《检察论丛》第9卷

【论文题目】

论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

【提示要点】

1.现行刑诉法关于不起诉制度的规定及存在问题

不起诉,是指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选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决定。

法定不起诉争议不大,有人犯罪嫌疑人行为不构成犯罪或犯罪事实非嫌疑人所为等情形应作为法定不起诉理由。

酌定不起诉效力和适用条件有争议

存疑不起诉应理解为“可以”还是“应当”,是否必须退回补充侦查再“可以”或“应当”做出存疑不起诉决定?

2.不起诉制度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3.不起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针对提出问题,依据相关资料,阐述自己的改革设想。这一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本人对不起诉制度的认识深度。【参与书目】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陈卫东主编:《程序正义之路》第二卷

法律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宋英辉 吴宏耀著:《刑事审前程序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参考论文】

万 毅:《刑事不起诉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 张朝霞:《德国不起诉制度》 载《政法论坛》2004第四卷 【论文题目】

试析辩诉交易

【提示要点】

辩诉交易定义。对此,国外学者有不尽相同的概括方式,国内学者也见仁见智。可自行分析评价。

辩诉交易发展产生及及存废之争

辩诉交易发端于美国且在美国广泛应用,但并非众口一词,亦存在争议。辩诉交易于我国刑事诉讼的借鉴意义

观点不同。部分学者推崇辩诉交易制度,极力主张移植;同样有不少学者认为不易轻谈移植。至少某些已移植该制度的国家也没有完全克隆该项制度而是考虑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只设计量刑方面的交易,而不允许检察官与被告人就定罪问题进行交易。

作者本人对辩诉交易及是否移植的看法。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辩诉交易在中国》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年版

2.万毅:《程序如何正义》 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3.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3年版 4.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5.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参考论文】

阮丹生:《辩诉交易与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张建伟:《辩诉交易及其历史》 载《诉讼法论丛》第九卷

【论文题目】

沉默权制度初探

【提示要点】

沉默权制度及其产生背景和发展。

不同国家对沉默权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国家对沉默权的认识也不可能始终不变。关于沉默权本身,有代表性的观点:广义沉默权及狭义沉默权。沉默权产生于英国。17世纪李尔本案对该制度的确立有里程碑意义。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刑事诉讼立法直接规定沉默权。沉默权制度具体内容

我国刑事诉讼应否引入沉默权制度

作者的观点。表明是否同意引进沉默权制度,并阐述理由。

【参考书目】

1.易延友:《沉默的自由》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1年8月版

3.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金泽则:《沉默权的限制与限制的沉默权》 载《诉讼法论丛》第四卷 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研究》 载《诉讼法论丛》第四卷 万永海等:《我国不宜确立沉默权制度》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吴永高:《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李 凯:《沉默权制度应当确立》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论文题目】

律师在侦查阶段诉讼地位、权利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要点提示】

修订后刑诉法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开始介入诉讼的意义及其缺憾。修订后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这意味着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大大提前,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各种权利的保护。

由于刑诉法及相关法律(如《律师法》)无具体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不明晰、权利范围亦相对狭窄。这些问题有待解决。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是否具有辩护人法律地位?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可否突破现行刑诉法规定? 侦查机关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应承担的义务。

【参考书目】

1.熊秋红:《刑事辩护论》 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2.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3.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年版 5.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参考论文】

蒋丽华:《侦查程序中律师帮助权若干问题研究》 载《政法论坛》2003第5期

【论文题目】

根除刑讯逼供

【提示要点】

1.刑讯逼供及其成因。

什么是刑讯逼供?刑讯逼供形成原因是什么-执法人员的观念、本身素质、业务水平;取证手段的缺乏;考核标准体系的不合理等。

2.刑讯逼供之危害

通过杜培武案或佘祥林案分析,论证刑讯逼供之危害。3.杜绝刑讯逼供的方法

从制度完善入手杜绝刑讯逼供:

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师在场制; 建立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 立法要求警察出庭作证等

【参考书目】

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年版 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陈卫东主编:《程序正义之路》第一卷 2005年版 王达人 曾粤兴:《正义的诉求》 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参考论文】

李学宽:《一起刑讯逼供案的法律思考》 载《诉讼法论丛》第七卷 张桂勇等:《对杜培武一案的分析》 载《诉讼法论丛》第七卷

【论文题目】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问题探索

【提示要点】

1.我国刑诉法及相关解释对刑事案件撤回起诉有无规定,如何规定。2.关于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制度的争议 3.两种观点:一种主张取消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制度;一种坚持检察机关有权撤回起诉。

4.我国刑事诉讼中撤回起诉实践中存在缺陷 5.对撤回起诉适用条件及程序的规制。

【参考论文】 于书峰:《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实务研究》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郝银钟:《撤回起诉现象应予废止》 载《法制日报》2006年9月28日

王新环:《公诉案撤诉具有程序价值》 载《法制日报》2006年10月12日 杨惠新等:《准许公诉机关撤回起诉的法理解析》 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7月2日

正义网(可实名搜索)法制网(可实名搜索)

【论文题目】

检、警一体化模式研究

【提示要点】

我国现行检警配合模式与其他国家比较相对独特。警察机构的权利相对独立且强大,同时缺少相应的司法审查。可具体分析我国检警关系及这种关系是否与诉讼规律相符。之后,指出学术界对我国检警关系的主张、设想。

部分学者主张我国应实行检警一体化模式。指出什么是检警一体化。

大陆法系国家检警关系:检察机关是法定的侦查权主体,可以自行侦查,可以命令、指挥警察机关进行侦查。警察机关是帮助检察机关行使侦查权的“辅助机关”。可具体分析、介绍如法国、德国等国家检警关系模式。

英美法系国家将侦查犯罪作为警察机关的职权,警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相对独立。但检察官对警察机关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目前,各国检警关系模式有趋同之趋势。

参照国外检警关系模式,检讨我国检警关系,指出可否重新设计我国检警关系,如何设计。

【参考书目】

张穹主编:《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 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 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版 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兴良:《检警一体:诉讼结构的重塑与司法体制的改革》 载《中国律师》1998年第11期 2.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 载《依法治国、司法公正》 陈光中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正义网(可实名搜索)4.法制网(可实名搜索)

【论文题目】

检察机关求刑权研究

【提示要点】

1.关于检察机关求刑权的基本理论

目前虽有不少关于求刑权的论述,但概念并不统一,除求刑权,亦有量刑建议权、量刑请求权之称呼。亦可表述你对求刑权定义的认识。2.求刑权的基本性质

是司法权、程序权?亦或其他?

3.求刑权的价值

4.求刑权的程序设计-可参照其他国家对此项制度的规定或实践。【参考论文】

刘福侠:《浅议求刑权》 载《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龚培华等:《论检察机关的量刑请求权》 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4期 庞良程:《量刑建议制度可行性研究》 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李仁和:《量刑建议:探索中的理论与实践-量刑建议制度研讨会综述》 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11期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检察院课题:《检察机关求刑权的制度设计》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论文题目】

论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的定义。庭前审查程序的基本含义,包括广义和狭义概念的区分,以及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方面的内容。

二、我国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的现状和弊端。包括开庭审判的条件,起诉资料的移转方式,庭前审查的方法和范围,审查以后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我国现行庭前审查程序的弊端。

三、我国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的目的和功能。这是庭前审查程序存在的意义所在。

四、我国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的重构。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司法经验加以论证,提出自己的主张,比如设立专门的预审法官或预审法庭,改进庭前审查程序的启动条件和方式,建立证据披露制度,等等 【参考书目】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陈光中主编:《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程荣斌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1.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博士论文打印稿)2.陈卫东、李奋飞:《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3.陈瑞华:《从“流水作业”走向“以裁判为中心》,载《法学》2000年第3期 4.何兵:《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1期 5.龙宗智:《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研究》,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审判模式

【提示要点】

一、刑事审判模式的概念界定。包括,刑事审判模式的基本含义,研究刑事审判模式的意义,二、传统上对刑事审判模式的分类。包括,弹劾式模式的内容与特征,纠问式模式的内容与特征,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与混合式模式简介等等

三、我国现行刑事审判模式的现状与反思。比如对我国刑事审判模式走折衷化路线的思考。

四、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建构与改革。比如,分析自治型模式,回应型模式作为改革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目标等等

【参考书目】

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汪海燕著:《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陈兴良主编:《刑事司法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第1版。熊秋红著:《转变中的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周振想著:《刑罚适用论》,法律出版社1990年第1版。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参考论文】

季卫东著:《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1版。

谢佑平:《历史视野和文化语境下的刑事诉讼模式》,《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谷国文:《现代刑事审判模式评析》,《法商研究》1998年第1期。黄东熊《当事人主义的神话与美国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刑事诉讼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512页。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纲》,《刑事诉讼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88页。

郝银钟:《刑事诉讼双重目的之批判与重构》,《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龙宗智:《刑事诉讼的两重结构辨析》,《现代法学》1991年第3期。龙宗智:《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

【论文题目】

刑事审判中的证据调查

【提示要点】

一、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概述。包括证据调查运用的重要意义,证据调查所应遵循的方法,证据调查的原则如证据裁判原则,庭审中心原则等等。

二、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范围。包括证据的认定,依据证据认定事实的范围,具体证据的运用等等

三、我国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现状和问题。如我国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理论基础,证明标准,调查方法等等

四、建构我国刑事审判中证据调查的规则体系。

【参考书目】

1.卓泽渊:《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

2.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

3.陈朴生:《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85 年版。4.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5.何家弘、张卫平:《外国证据法选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年版。6.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7.何家弘:《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8.何家弘:《毒树之果——美国刑事司法随笔》,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参考论文】

1.龙宗智、李玉花:《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 年第 12 期。

2.陈光中:《诉讼中的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载《检察日报》,2000 年 7月 13 日。3.龙宗智:《英国对沉默权制度的改革以及给我们的启示》,载《法学》,2000 年第 2 期。4.何家弘:《对西方证据法的再认识》,载《外国法评议》,1999 年第 12期。5.何家弘:《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载《法学研究》,1999 年第 5 期。6.陈卫东:《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资源配置》,载《中国法学》,2000 年第2 期。7.陈卫东:《21 世纪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前瞻》,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 年第 1 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简易程序

【提示要点】

一、刑事简易程序的界定。包括刑事简易程序的含义,类型,世界各国对刑事简易程序的立法例等。

二、刑事简易程序的正当性解毒。如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简易程序和刑事诉讼的价值权衡。

三、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立法现状。应该多加展开:如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刑事简易程序的规定,法律解释中有关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设立,目前我国刑事简易程序实践中的漏洞,等等

四、刑事简易程序的重构。如设立最轻微案件的书面审理程序,完善简易程序的启动机制、适用条件、庭审方式、以及在刑事简易程序中人权保障问题等等。【参考书目】

高一飞:《刑事简易程序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2 版。陈瑞华:《刑事诉讼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第 1 版。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左卫民:《简易刑事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第 1 版。

陈卫东主编:《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年第 1 版。程荣斌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参考论文】

陈卫东、李洪江:《正当程序的简易化与简易程序的正当化》,《法学研究》1998 年第 2 期。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事简易程序独任审判庭模式运行研究》,《政法论坛》2005 年第 1 期。高一飞:《论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体系的重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年第 10 期。姚莉:《认罪后的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与辩诉交易的协调与适用》,《法学》2002 年第 12 期。刘广

三、周伟:《论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若干正义要求》,《政法论坛》2004 年第 5 期。陈卫东:《公正和效率—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程序改革的两个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 年第 5 期。王新清、李蓉:《论刑事诉讼中的合意—以公诉案件为视野的分析》,《法学家》2003 年第 3 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自诉案件

【提示要点】

一、刑事自诉案件的概述。包括:刑事自诉案件的概念、原则、范围、性质、提起的条件和特点。

二、我国刑事自诉案件的现状、问题和反思。包括我国刑事自诉案件范围的分析,对三类自诉案件的提起,扩大自诉案件提起范围的弊病。以及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的关系,和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我国刑事自诉案件审理程序

包括我国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受理程序,调解和解的适用,自诉人的举证责任等相关问题。

四、完善我国刑事自诉案件审理 如对自诉案件审理范围的调整,改进公诉与自诉案件的相互转化,完善自诉案件中监督程序等等

【参考书目】

1.彭海青《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2.陈卫东《刑事诉讼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I版

3.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版 4.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2 版。5.陈瑞华:《刑事诉讼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6.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第 1 版。7.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参考论文】

杨晓东《特殊刑事自诉案件若干问题研究》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张东超《对刑事自诉制度现存问题的探讨》《法律适用》2002年第5期 钱丽萍、王俊民《自诉案件中的调解》《法学》1991第7期 刘齐发《刑事自诉程序的改革构想》《现代法学》1996第I期

【论文题目】

论两审终审制

【提示要点】

一、两审终审制的概念。其中应分别阐述审级制度的概念和两审终审制的概念。

二、两审终审制的内容。注意结合国外三审终审制,在分析各自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我国两审终审制的特点和作用。

三、两审终审制的特殊和例外情况。

四、对两审终审制的评价。应结合两审终审制在我国的适用现状,对两审终审制进行利弊分析,并展开对我国审级制度的构想。【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宋世杰:《刑事诉讼理论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参考论文】

1.程荣斌、邓云:《审级制度研究》,《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2.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3.陈卫东、王政君:《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资源配置》,《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4.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论文题目】

论上诉不加刑

【提示要点】

一、上诉不加刑的概念和意义。其中概念部分应包括上诉不加刑的具体含义;意义部分应注重结合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两审终审制的作用展开。

二、上诉不加刑的适用条件。

三、国外类似制度研究。

四、上诉不加刑的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的问题与对策。【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顾永忠:《刑事上诉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年 锁正杰:《刑事程序的法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谭世贵:《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姜京生:《刑事第二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李文健:《完善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思考》,《政法论坛》1996年第1期 洪道德:《控诉与审判分离应贯穿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政法论坛》1992年第1期 柯永祥:《论上诉不加刑原则》,《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陈林林:《论上诉不加刑》,《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提示要点】

一、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的主体。应注意分别从上诉、抗诉角度论述;并注意分析被害人在二审提起过程中的地位。

二、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的理由。本部分应结合相关法条着重论述抗诉的理由。

三、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的程序。其中应包括上诉和抗诉的方式、程序及期限。

四、上诉、抗诉提起的异同比较。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2.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3.顾永忠:《刑事上诉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年 4.谭世贵:《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论文】 陈瑞华:《对两审终审制的反思——从刑事诉讼角度分析》,《法学》1999年12期 徐静村、潘金贵:《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

李学宽:《刑事二审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法学》1999年第1期 陈卫东、李奋飞:《刑事二审“全面审查”的理性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

【提示要点】

一、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的概念。此部分应在分别阐述二审程序和死刑案件的概念前提下,注意论述二审对死刑案件的重要意义。

二、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的现状。此部分应结合死刑二审开庭审理的最新规定,论述开庭审理等二审审理原则对死刑案件的重要性。

三、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适用。此部分应论述死刑案件二审中应注意问题,如全面审理和重点审理的结合适用,控辩双方的力量均衡等。

四、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制度完善。此部分可着重从解决“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状、证人出庭困难、强制上诉制度的可行性等角度展开制度设计。【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陈兴良:《法治的使命》,法制出版社 2003年1月 何家弘:《刑事审判认证指南》,法律出版社 2002年7月

陈卫东:《刑事二审程序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

【参考论文】

1.高铭暄、朱本欣:《论二审死刑案件的公开审理》,《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2.陈卫东、刘计划:《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的构想》,《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3.徐静村、潘金贵:《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

【论文题目】

论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

【提示要点】

一、刑事二审审判原则的概念。此部分介绍刑事二审审判原则的概念和作用。并注意与一审原则的异同比较。

二、全面审判原则。在论述该原则过程中应注意对“全面”的理解,及其对二审审判的意义。

三、上诉不加刑原则。此部分应是本文的重点,论述中应注意比较该原则在国外的适用和在我国适用的异同,并在此基础探析我国对此原则的完善角度。

四、开庭审理原则。该原则虽不是二审特有原则,但却是二审的重要原则。应结合当前对死刑案件开庭审理的适用,论述该原则在二审中贯彻执行的意义,【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张建伟:《刑事司法体制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谭世贵:《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谢萍:《二审刑事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的原则和标准》,《人民司法》2002年第5期

陈卫东、李奋飞:《刑事二审“全面审查”的理性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高铭暄、朱本欣:《论二审死刑案件的公开审理》,《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死刑复核程序被告人权利保障

【提示要点】

一、保障被告人权利是死刑复核案件应遵循的理念。权利保障是刑事诉讼基本的价值理念,死刑复核案件中保障被告人权利尤为重要。

二、死刑复核程序被告人权利的缺失。论述被告人缺失的权利,如获得辩护权的权利;获得正当审理程序的权利等,分析被告人权利缺失的原因,如法律规定不到位,法律传统影响等。

三、保障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的权利的构建。应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死刑被告人权利的建议。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2.程味秋等:《联合国人权公约和刑事司法文献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胡常龙著:《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赵秉志、邱兴隆主编:《死刑正当程序之探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论文】

1.顾永忠:《死刑核准权回归后被告人辩护权的行使与保障》,《中国司法》,2006年第5期; 2.罗智勇:《死刑复核应当以诉讼的方式进行》,《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3.马长生、罗开卷:《面对死刑的人的诉讼权利的保障.》,《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论文题目】

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

【提示要点】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构建的必要性及意义。应当包括死刑案件的特殊性、重要性。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相比其他程序的证明标准而言应当更加严格、明确。确立证明标准所具有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死刑案件应当确立的证明标准。目前我国关于证明标准有多派学说,如客观真实说、法律真实说、相对真实说等。确立符合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并论证其法理基础。完善死刑案件的证据规则。死刑案件应当听取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汪海燕、胡常龙著,《刑事证据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薛剑祥、董超:《死刑复核程序之构建与完善——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为视角》,《法学》2006年第3期; 周道鸾:《关于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几个问题》,《法学杂志》2006年第3期;

【论文题目】

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以审级制度为视角

【提示要点】

一、死刑复核性质的界定。死刑复核分两个阶段,理论界对这两个阶段的性质争议较大。死刑复核的性质是审级构建的基础。

二、死刑复核审理的方式。将其与二审程序、发回重审及最高院核准方式等进行比较。目前法律规定及实践做法不利于实现死刑复核程序的正当性。

三、审级制度比较与借鉴。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审终审制与西方实行的三审终审制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利与弊。

四、对于死刑案件是否应实行三审终审制,即将复核及核准程序设置成第三审,以审级上的设置来完善死刑复核程序。

【参考书目】

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陈卫东著:《程序正义之路》(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胡常龙著:《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肖松平、叶仲耀:《司法权的行政化——对死刑复核权的审视》,《当代法学》2001年第10期;

2.陈卫东、刘计划:《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的构想》,《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3.罗智勇:《死刑复核应当以诉讼的方式进行》,《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论文题目】

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监督之探讨

【提示要点】

一、死刑复核程序实行法律监督的概念、内容和法理及法律基础。法律监督应当存在于刑事诉讼的每一个阶段,死刑复核程序理所当然不应例外。

二、法律监督对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法律监督有保障死刑复核程序的正当性功能等意义。

三、目前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监督不到位的表现,分析法律监督不力的原因。

四、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监督,提出具体建议。【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论文】

陈国庆、石献智:《检察机关参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几个问题》,《人民检察》2006年第11期;

韩大元、王晓滨:《强化检察机关监督死刑复核程序的宪法学思考》,《人民检察》2006年第11期; 卢均晓:《死刑复核及其法律监督问题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论文题目】

论死刑核准权收回的正当性及制度构建

【提示要点】

一、死刑核准权收回的历程、成效及相应改革措施。从历史进程的角度对死刑核准权的收回加以评析。

二、死刑核准权收回的原因及意义,论述死刑核准权的收回的正当性。

三、目前死刑复核程序仍存在一些问题,非核准权上收所能一并解决。如辩护问题、审判方式问题等,应当在具体制度构建上加以完善。

四、为死刑核准权收回设定具体的制度,以保证权力上收后得到正当行使。【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2.赵秉志、邱兴隆主编:《死刑正当程序之探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论文】 刘根菊:《死刑复核程序的正当性及程序完善构想》,《政法论丛》2005年第4期;

陈光中、彭海青:《我国死刑审判程序改革刍议》,《中国司法》2004年第10期; 周道鸾:《论死刑核准权的收回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时代法学》,2005年第6期; 谢佑平、杨富云:《死刑复核程序:理论思考与立法构想》,《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

【提示要点】

一、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概述。包括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国外有关国家刑事再审制度简介以及其与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异同。

二、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缺陷。其中包括目前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缺陷,重点阐述在指导思想、启动机制、提起理由、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本文的重点,对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完善的具体建议。应该重点从转变刑事再审程序的诉讼理念、改变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机制、重新界定再审的理由、完善刑事再审程序的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四、适当结合中国法制的整体环境全面考量(各种利益因素、兼顾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生效裁判的稳定性与裁判的公正性关系等)。【参考文献】 1.陈光中主编:《刑事再审程序与人权保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宋英辉等著:《外国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光中:《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改革》,《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 2.陈卫东:《刑事再审一审终审制之改造》,《法学家》,2000年第4期;

3.张建良:《我国刑事再审事由设置的反思与重构》,《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 4.陈永革、李志平:《刑事再审制度改进与完善探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4期;

【论文题目】

刑事判决的既判力研究

【提示要点】

一、刑事判决既判力的含义及范围。内容应包括既判力的含义、既判力原则的发展轨迹,既判力原则的内容、既判力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异同。

二、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及排除途径。内容应包括排除刑事既判力的必要性,对司法错误的非常救济途径,比如再审制度、非常上告制度等。

三、刑事判决既判力的价值。应着重论述既判力原则体现的司法权威性价值目标、刑事诉讼发现实体真实价值目标、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

四、刑事判决既判力在我国的建构。这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分析我国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判决缺乏既判力约束的原因(传统法律文化、追求实质真实的诉讼价值观、“不枉不纵”、“有错必纠’的刑事政策等)。其次,应该重点论述引入判决既判力的构想,既要从正面角度严格规范既判力的范围,也要从反面角度来严格再审程序的启动以及审理进而界定既判力的作用边界。

【参考书目】

1.陈光中:《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陈光中:《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1998年卷),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3.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陈卫东:《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兴良:《禁止重复评价研究》,《现代法学》1994年第1期; 2.汤鸣:《一事不再理原则探析—兼论刑事判决既判力问题》,《当代法学》2003年第8期; 3.陈瑞华:《刑事再审程序研究》,《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4.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一事不再理原则

【提示要点】 一、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其中应包括一事不再理的基本内容、历史发展、类型比较等方面的内容。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论基础。其中应包括既判力理论、程序正义理论、人权保障理论、追诉权限制理论等内容。三、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首先是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国外的适用。分别考察一事不再理在两大法系的适用情况。其次重点论述我国立法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缺失。联系司法实践,主要考察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违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各种表现,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提出以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精神指导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构想。【参考书目】

1.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樊崇义:《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1.陈卫东:《论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方式》,《法学论坛》2003年第I期; 2.陈兴良:《禁止重复评价研究》,《现代法学》1994年第4期; 3.张旭:《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再思考》,《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

4.杨宇冠:《论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论文题目】

论第三审程序

【提示要点】

一、第三审程序概述。包括第三审程序的概念、特点、理论基础、现实基础、现实意义。

二、国外第三审程序立法体例简介。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第三审程序立法体例的分析比较。

三、构建我国第三审程序的设想。全文的重点写作部分。具体勾勒架构我国第三审程序的基本思路。通过对第三审程序功能的进一步分析探讨,重点阐述以下问题:第三审程序的性质(法律审或事实审?事后审或书面审?),第三审程序实行的限制条件、调查范围、调查方法等问题。

四.再审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如何使第三审程序与再审程序有效衔接,以达到制度上协调。【参考文献】 1.常怡主编:《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陈桂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3.陈卫东:《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张卫平、陈刚:《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论文】

1.黄松有:《完善诉讼制度,推进司法改革》,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0卷; 2.章武生:《我国民事审级制度之重塑》,《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3.王娣、王德新:《我国民事审级制度重构与优化》,《政法论坛》2002年第4期; 4.陈桂明:《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审制度之检讨与重构》,《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我国再审不加刑原则之构建

【提示要点】

一、再审不加刑原则概述。主要内容应包括:再审不加刑原则的含义、产生及发展历程、其存在的法理价值(人权保障、防止国家追诉权的滥用)、以及两大法系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评判标准而对再审不加刑原则的不同态度。

二、再审不加刑原则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内容应包括:对我国再审常出现加刑的现状的反思并找出造成种种弊端的思想与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明确再审不加刑原则对我国再审程序的积极意义。

三、对我国再审程序进行制度上的重构。这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应阐明在立法上如何对上再审不加刑原则的适用范围加以规定。其次,要论述与该原则相关的法治原则,比如一事不再理原则、国家追诉权的适度限制原则、有利于被告原则等。最后,提出对我国的再审程序进行重构的构想,包括再审主体、再审的理由、再审的时效与次数等方面。【参考文献】

1.陈光中:《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陈卫东:《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刘迪、张凌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论文】 1.孙长永:《再审不加刑原则刍议》,《现代法学》,1989年第6期;

2.陈瑞华:《刑事再审程序研究》,《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3.杜世相:《建立健全刑事审判监督机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3期; 4.宋世杰、陈果:《刑事审判监督价值分析引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4期;

【论文题目】

刑事执行一体化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执行一体化的概念

2.刑事执行一体化的意义

3.我国刑事执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4.刑事执行一体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5.刑事执行一体化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执行程序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2.社区矫正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3.构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立法建议 【参考论文】

1.陈光中、严端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执行程序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陈朴生著:《刑事诉讼法实务》,1981年6月增订四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减刑、假释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减刑、假释的概念和功能

2.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减刑、假释程序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减刑、假释程序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执行程序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暂予监外执行问题研究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暂予监外执行的概念及意义

2.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暂予监外执行制度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执行程序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研究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概念

2.刑事诉讼法中单独规定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必要性研究 3.刑事诉讼法中单独规定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可行性性研究 4.构建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未成年人案件侦查程序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2.未成年人案件侦查程序的特点 3.未成年人案件侦查程序应遵循的原则 4.未成年人案件侦查程序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2.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3.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及其适用 1.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2.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原则 3.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 4.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适用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王敏远著:《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检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概念 2.刑事司法协助的主体 3.刑事司法协助的依据 4.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和程序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2.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4.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5.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6.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7.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8.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9.王敏远著:《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检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与中国刑事诉讼

【提示要点】

一、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概述,其中包括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概念、渊源和基本特点等内容;

二、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分类、《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他国际法律文书中规定的有关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方面的内容;

三、中国刑事诉讼与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差距

四、中国贯彻、落实刑事司法国际准则需要对刑事诉讼法进行的完善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程味秋、杨诚、杨宇冠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培训手册-公正审判的国际标准和中国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杨宇冠著:《人权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杨宇冠、吴高庆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6.杨宇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7.杨宇冠等著:《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8.程味秋、杨诚、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和刑事司法准则汇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论文题目】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改革

【提示要点】

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概述,其中应包括《公约》的制定、签署、批准和生效过程,以及《公约》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概述,其中应包括我国加入《公约》和积极准备批准《公约》的过程,以及我国要批准并实施《公约》应当进行的立法调整。

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改革的启示,其中应包括我国刑事诉讼法贯彻和落实《公约》规定的内容。【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程味秋、杨诚、杨宇冠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培训手册-公正审判的国际标准和中国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杨宇冠著:《人权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论文题目】

《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改革

【提示要点】

一、《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反腐败公约》概述,其中应包括《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反腐败公约》的制定过程以及重要意义

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反腐败公约》中与刑事诉讼有关的主要内容,其中应包括特殊案件的举证责任倒置、对证人和被害人等的保护制度、高科技手段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特殊侦查措施的运用、特殊案件证明标准的降低、特殊情形下对腐败犯罪所得资产直接没收制度等。

三、《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改革,其中应包括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对于上述内容的贯彻与落实情况。【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 杨宇冠、吴高庆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杨宇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4.杨宇冠等著:《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5.程味秋、杨诚、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和刑事司法准则汇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论文题目】

试析诱惑侦查

【提示要点】

1.何谓诱惑侦查。诱惑侦查与侦查陷阱之关系。

2.诱惑侦查主体要求。可主要介绍或阐述相关国家关于诱惑侦查主体规定及要求。3.诱惑侦查条件要求。同2 4.诱惑侦查程序要求。

5.我国是否有诱惑侦查之规定。你认为应如何构建我国的诱惑侦查制度?(或者你认为在我国有理由不建立诱惑侦查制度)。这部分为文章重点,体现作者对诱惑侦查制度的认识程序及独立思考。

【参考书目】

专著:

1.侦查程序原理论 论文:

1.诉讼法论丛第8卷:

2.李 哲:《诱惑侦查的条件及其正当性研究》 载《诉讼法论丛》第8卷 3.万 毅:《诱捕侦查措施的经济分析》 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4.吴宏耀: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构建 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二期 5.杨宇冠:《美国法上的警察圈套理论述评》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6.正义网(可实名搜索)7.法制网(可实名搜索)

【论文题目】

论暂缓起诉与我国刑事诉讼

【提示要点】

1.论述暂缓起诉的目的。我国刑诉法没有关于暂缓起诉的规定,不意味着无须对暂缓起诉展开研究,因为研究结果可能对完善我国起诉制度大有裨益。

2.暂缓起诉的含义及产生背景及发展。

3.也可称暂缓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应当起诉的犯罪案件,在一定期限内不作处理,期满后在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的制度。4.暂缓起诉制度产生于日本明治初期,产生的动因是解决犯罪率逐年上升心脏监狱羁押犯人不断增多问题。5.暂缓起诉制度的价值及与不起诉之区别。6.暂缓起诉制度移植我国的法理基础 7.该制度在我国应如何构建。

【参考书目】

专著:

1.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检察论丛第九期 3.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4.张建伟:《刑事司法:多元价值与制度配置》 5.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论文:

1.孔庆余:《羁束与裁量:论暂缓起诉》 载于《检察论丛》第九卷

【论文题目】

论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

【提示要点】

1.现行刑诉法关于不起诉制度的规定及存在问题

2.不起诉,是指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选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决定。3.法定不起诉争议不大,有人犯罪嫌疑人行为不构成犯罪或犯罪事实非嫌疑人所为等情形应作为法定不起诉理由。

4.酌定不起诉效力和适用条件有争议

5.存疑不起诉应理解为“可以”还是“应当”,是否必须退回补充侦查再“可以”或“应当”做出存疑不起诉决定? 6.不起诉制度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7.不起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8.针对提出问题,依据相关资料,阐述自己的改革设想。这一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本人对不起诉制度的认识深度。

【参考书目】

专著:

1.甄 贞:《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2.陈卫东:《程序正义之路》第二卷

3.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4.宋英辉等:《刑事审前程序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论文:

1.万 毅:《刑事不起诉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 2.张朝霞:制度《德国不起诉制度》 载《政法论坛》2004第四卷

【论文题目】

试析辩诉交易

【提示要点】

1.辩认交易定义。对此,国外学者不不尽相同的概括方式,国内学者也见仁见智。可自行分析评价。

2.辩诉交易发展产生及及存废之争

3.辩诉交易发端于美国且在美国广泛应用,但并非众口一词,亦存在争议。4.辩诉交易于我国刑事诉讼的借鉴意义

5.观点不同。部分学者推崇辩诉交易制度,极力主张移植;同样有不少学者认为不易轻谈移植。至少某些已移植该制度的国家也没有完全克隆该项制度而是考虑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只设计量刑方面的交易,而不允许检察官与被告人就定罪问题进行交易。

6.作者本人对辩诉交易及是否移植的看法。【参考书目】

专著:

1.陈光中主编:《专家视点:辩诉交易在中国》 中国检察出版社 2.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法律出版社

3.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4.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5.甄 贞:《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论文:

1.阮丹生:《辩诉交易与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2.张建伟:《辩诉交易及其历史》 载《诉讼法论丛》第九卷

【论文题目】

沉默权制度初探

【提示要点】

1.沉默权制度及其产生背景和发展。2.不同国家对沉默权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国家对沉默权的认识也不可能始终不变。关于沉默权本身,有代表性的观点:广义沉默权及狭义沉默权。3.沉默权产生于英国。17世纪李尔本案对该制度的确立有里程碑意义。4.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刑事诉讼立法直接规定沉默权。5.沉默权制度具体内容

6.我国刑事诉讼应否引入沉默权制度

7.作者的观点。表明是否同意引进沉默权制度,并阐述理由。【参考书目】

专著:

1.易延友:《沉默的自由》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3.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论文:

1.金泽则:《沉默权的限制与限制的沉默权》 载《诉讼法论丛》第四卷 2.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研究》 载《诉讼法论丛》第四卷 3.万永海等:《我国不宜确立沉默权制度》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4.吴永高:《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5.李 凯:《沉默权制度应当确立》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论文题目】

律师在侦查阶段诉讼地位、权利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提示要点】

1.修订后刑诉法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开始介入诉讼的意义及其缺憾。2.修订后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这意味着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大大提前,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各种权利的保护。

3.由于刑诉法及相关法律(如《律师法》)无具体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不明晰、权利范围亦相对狭窄。这些问题有待解决。

4.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是否具有辩护人法律地位? 5.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可否突破现行刑诉法规定? 6.侦查机关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应承担的义务。【参考书目】

专著:

1.熊秋红:《刑事辩护论》 法律出版社 2.甄 贞:《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3.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4.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方正出版社

5.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 论文:

1.蒋丽华:《侦查程序中律师帮助权若干问题研究》 载《政法论坛》2003第5期 【论文题目】

根除刑讯逼供

【提示要点】

1.刑讯逼供及其成因。

2.什么是刑讯逼供?刑讯逼供形成原因是什么-执法人员的观念、本身素质、业务水平;取证手段的缺乏;考核标准体系的不合理等。3.刑讯逼供之危害

4.通过杜培武案或佘祥林案分析,论证刑讯逼供之危害。5.杜绝刑讯逼供的方法

6.从制度完善入手杜绝刑讯逼供:

7.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师在场制; 8.建立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 9.立法要求警察出庭作证等 【参考书目】

专著:

1.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方正出版社

2.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陈卫东:《程序正义之路》第一卷 4.王达人等:《正义的诉求》 法律出版社

论文:

1.李学宽:《一起刑讯逼供案的法律思考》 载《诉讼法论丛》第七卷 2.张桂勇等:《对杜培武一案的分析》 载《诉讼法论丛》第七卷

【论文题目】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问题探索

【提示要点】

1.我国刑诉法及相关解释对刑事案件撤回起诉有无规定,如何规定。

2.关于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制度的争议 3.两种观点:一种主张取消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制度;一种坚持检察机关有权撤回起诉。4.我国刑事诉讼中撤回起诉实践中存在缺陷 5.对撤回起诉适用条件及程序的规制。【参考书目】

论文:

1.于书峰:《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实务研究》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2.郝银钟:《撤回起诉现象应予废止》 载《法制日报》2006年9月28日 3.王新环:《公诉案撤诉具有程序价值》 载《法制日报》2006年10月12日 4.杨惠新等:《准许公诉机关撤回起诉的法理解析》 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7月2日 5.正义网 6.法制网 【论文题目】

检、警一体化模式研究

【提示要点】

1.我国现行检警配合模式与其他国家比较相对独特。警察机构的权利相对独立且强大,同时缺少相应的司法审查。可具体分析我国检警关系及这种关系是否与诉讼规律相符。

2.之后,指出学术界对我国检警关系的主张、设想。

3.部分学者主张我国应实行检警一体化模式。指出什么是检警一体化。4.大陆法系国家检警关系:检察机关是法定的侦查权主体,可以自行侦查,可以命令、指挥警察机关进行侦查。警察机关是帮助检察机关行使侦查权的“辅助机关”。可具体分析、介绍如法国、德国等国家检警关系模式。

5.英美法系国家将侦查犯罪作为警察机关的职权,警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相对独立。但检察官对警察机关也有相当的影响力。6.目前,各国检警关系模式有趋同之趋势。

7.参照国外检警关系模式,检讨我国检警关系,指出可否重新设计我国检警关系,如何设计。

【参考书目】

专著:

1.张穹主编:《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 2.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3.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 论文:

1.陈兴良:《检警一体:诉讼结构的重塑与司法体制的改革》 载《中国律师》1998年第11期 2.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 载《依法治国、司法公正》 陈光中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正义网 4.法制网

【论文题目】

检察机关求刑权研究

【提示要点】

1.关于检察机关求刑权的基本理论

2.目前虽有不少关于求刑权的论述,但概念并不统一,除求刑权,亦有量刑建议权、量刑请求权之称呼。亦可表述你对求刑权定义的认识。3.求刑权的基本性质

4.是司法权、程序权?亦或其他? 5.求刑权的价值

6.求刑权的程序设计-可参照其他国家对此项制度的规定或实践。【参考书目】

1.刘福侠:《浅议求刑权》 载《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龚培华等:《论检察机关的量刑请求权》 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4期

第四篇:刑事诉讼法A

刑事诉讼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刑事审判中,书记员的回避,由(B)作出决定。

A 审判长B 人民法院院长

C 刑庭庭长D 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2下列人员中,(D)不是当事人。

A 犯罪嫌疑人B 自诉人C 被害人D辩护人立案的条件是(D)。

A 有人自首B 有充分证据证明有刑事案件发生

C 有报案或控告D 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C)。

A 3个月B 6个月C 12个月D 24个月罚金判决的执行机关是(A)。

A 人民法院B 公安机关C 人民检察院D 监狱被刑事追诉者自公安机关立案到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前这段时间,被称为(C)。

A 被告人B 罪犯C 犯罪嫌疑人D 被告人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D)。

A 在审判组织上,适用简易程序时,应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B 在适用法院上,简易程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

C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

D 简易程序可以适用于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在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形下,法院应当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的情形是(BCD)。

A 被告人是无国籍人。

B 被告人是聋哑人。

C 被告人是可能判处死刑的人。

D 被告人是未成年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D)。

A 上级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B 上级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C 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对下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作出处理,指令下级人民法院执行。

D 下级人民法院可以将案件在判决之前报送上级人民法院,请求审查批示。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BD)。

A 查阅、摘抄、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B 会见犯罪嫌疑人

C 向证人收集证据

D 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有关我国侦查行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A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两名。

B 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

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C 一次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D 对于被逮捕或者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逮捕、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

行讯问。下列程序中,属于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中的必经程序的是(ACD)。

A 讯问犯罪嫌疑人B 听取重要证人的意见

C 听取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D 听取被害人的意见

三、名词解释。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指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的顺利进行,依法责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的一种强制措施.传来证据:指由第一来源经过传抄、复制或转述后获得的证据职能管辖;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之间在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四、简答题。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范围。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参考答案: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范围。

(1)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

(2)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

(3)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六、案例分析题

李某和张某都是A省B市C县居民。2002年8月27日,在C县某商场二人因琐事争吵,李某将张某打成重伤。C县检察院在接到张某近亲属的报案后,经审查认为不属于自己管辖,决定不予受理,并告知其向C县公安机关报案。C县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经审查决定立案侦查。

2002年10月18日,C县公安局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C县人民检察院,后者经审查决定向C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C县人民法院接到起诉书后,经审查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C县人民检察院要求其补充侦查。后C县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法庭经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后,审判长认为事实已经完全查清,即宣布休庭评议,后判李某4年有期徒刑。

C县人民检察院在接到判决书后的第13天,以一审判决量刑过轻为由向B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该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该合议庭经调查讯问后,认为事实清楚,一审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没有问题,遂决定不开庭审理,并裁定维持原判。

试分析案例中公、检、法机关行为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县人民检察院对于被害人近亲属的报案应当立即接受,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和拒绝。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先接受后依送主管机关处理。

(2)C县人民法院无权在庭前审查时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退回C县人民检察院要求其补充侦查。

(3)审判长在宣布法庭辩论结束后,应当告知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的权利,而不应该直接宣告休庭评议。

(4)B市人民法院对C县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不应该接受,因为该抗诉超过法定期限(10日)。

(5)即使B县人民法院应该受理C县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它也不应该不开庭审理,而应该开庭审理。因为对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人民法院只能开庭审理。

第五篇:刑事诉讼法

1、刑事诉讼:在我国,刑事诉讼是指公检法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国家制定的调整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3、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4、被害人: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权益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5、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

6、送达:公安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手续,将诉讼文件送交诉讼参与人以及有关单位的活动。

7、犯罪嫌疑人在立案侦查和审查阶段中,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

8、被告人是指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或自诉人正式向审判机关提起诉讼,要求审判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人。

11、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

12、审判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

13、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制度。

15、证据力:是指证据依法能够成为法律上的证据的资格和条件。

16、证明力: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亦即证据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采性。

17、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18、书证:就是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的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

19、原始证据: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20、视听资料: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储存的信息正经案件情况的资料。

21、直接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22、诉讼证明:诉讼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

23、证明对象:是指司法人员和诉讼当事人及其律师在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

24、证明责任: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收集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应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25、强制措施:公安、检察院、法院机关为了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26、拘传: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27、取保候审: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28、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依法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并对其实行监督的一种强制方法。

29、拘留: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的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30、逮捕: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31、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所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

32、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

33、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36、扣押:侦查机关依法强行扣留和提存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和文件的一种侦查活动。

41、第一审程序: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自诉人的自诉案件,依法进行第一次审判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42、终止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遇到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导致审判不应当或者不需要继续进行时候终结案件的诉讼活动。

43、延期审理:是指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足以影响审判进行的情形时,法庭决定延期审理,待影响审判进行的原因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

44、中止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因为发生某种情况影响了审判的正常进行,而决定暂停审理,待其消失后,再进行开庭审理。

45、判决: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处理决定。

46、决定:公检法在诉讼过程中,依法就有关的诉讼程序问题所作出的一种处理方式。

47、裁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和判决执行过程中,对于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出决定。

48、第二审程序: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人或人民检察院因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而提起上诉或抗诉的案件,依法进行重新审判的程序。

49、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评审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

50、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并予以纠正的审判监督行为。

51、行事诉讼期间: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行事诉讼活动所需必须遵守的时间期限。

52、死刑复核程序:是指对经过普通程序一审、二审审结后判处死刑的案件,包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别程序。

53、审判监督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并由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程序。

54、诉讼中止:办案机关在立案以后到案件审结的过程中,因为发生了某种情况而将正在进行的诉讼暂时停止,待到中止的障碍消除后,再恢复诉讼。

56、暂予监外执行: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图形、拘役的罪犯因为出现某种法定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内执行,暂时将其放到监外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变通方法。

57、证明标准:是指法律要求公安司法人员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

58证据的理论分类:1.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2.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3.言辞证据和实物证据。4.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1、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哪些?答:(1)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和裁定。(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包括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切判决和裁定。(3)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判决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的死刑判决。(4)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

2、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有哪些?(1)申请回避;(2)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3)有权参加法庭调查;(4)有权参加法庭辩论;(5)有权向法庭作最后陈述;(6)有权提起上诉;(7)有权提出申诉;(8)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3.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哪些?(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入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4)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

4.试述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权利。答:(1)有权自行委托辩护人(2)参加法庭调查;(3)参加法庭辩论(4)有权向法庭作最后陈述(5)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出反诉(6)有权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裁定提起上诉;(7)有权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法提出申诉

5.刑事诉讼中的反诉应具有哪些条件?(1)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的自诉人;(2)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自诉人指控自诉案件被告人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的行为;(3)反诉的案件应当是人民法院依法可以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4)反诉只能在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宣告判决前提起。

6.试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及其在适用上应受的限制。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判加重原判决确定的刑罚。上诉不加刑原则在适用上受到限制有:如果是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件,或者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自诉人也提出抗诉、上诉的,则不受此项限制,可以加重原审判决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

7、现代刑事诉讼职能的基本结构和原则是什么?答:(1).控审分离(2).控辩对等(3).审判中立

8、简述外国行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平等对抗原则、诉讼迅速原则、有效辩护原则、禁止重复追究原则、适度原则 9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哪些?答:

一、加强惩罚犯罪,同时重视保障人权;

二、建立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诉讼制度;

三、确立了一系列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原则;

四、实行职权主义与当事人相结合的诉讼模式;

五、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

六、规定了一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

10简述自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答:权利:向人民法院直接提出自诉和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撤回自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被告人自行和解;作为原告人出席法庭参加法庭审判和同被告方辩论;申请回避;提出上诉;对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判等。

义务:负有举证责任;应当亲自参加诉讼。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10、对哪些人可以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3条的规定,任何公民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都可以立即扭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处理: 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通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11、简述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特点。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准则,包含着丰富的诉讼原理,体现了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具有法律效力。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对所有参加诉讼的国家机关和个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12简述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含义。

答:分工负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分别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可混淆也不可代替。

互相配合: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应当用力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

互相制约: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基础上,不仅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对其机关发生的错误和偏差应予以纠正,对重要的刑事诉讼活动或措施,有其他机关予以把关,已达到互相牵制、互相约束的目的,防止权力的滥用导致司法腐败。

13、简述公开审判原则。根据《宪法》第125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和《刑事诉讼法》第11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这一原则进行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有关个人隐私和未成年案件不公开审理外,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14简述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事原则。

答:1.只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有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利。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行使职权,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三机关只能分别行使各自的职权,不能混淆或相互取代。

15、简述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则终止审判,或者宣告无罪。即: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16、试列举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答:1.贪污贿赂犯罪。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的犯罪案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才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17试列举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答(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18试述回避的理由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但是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的。19试述辩护人享有的诉讼权利。(1)职务保障权。(2)阅卷权。(3)会见、通信权。(4)调查取证权。(5)提出辩护意见权。(6)获得出庭通知权。(7)出庭辩护权。(8)拒绝辩护权。(9)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对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10)其他诉讼权利。

22、什么是强制措施?强制措施与刑罚、行政处罚的区别有哪些?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与刑罚的区别:1.性质不同。2.法律根据不用。3.适用主体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使用时间不同。6.稳定程度不同。7.法律后果不同。

与行政处罚的区别:1.性质不同。2.法律依据不同。3.适用主体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稳定性不同。

23、试述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条件。取保候审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取保候审在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使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监视居住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使用条件相同,凡是适用取保候审的,也能适用监视居住,但是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不用同时并用,只能择其一而用之。

24、保证人应具备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处和收

25、试述逮捕的条件。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事逮捕的证据条件。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犯罪,这事逮捕的罪责条件。3.有逮捕必要,这事逮捕的社会危害性条件。在具备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才能依法逮捕。

26、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是什么?答:与行政拘留的区别:1.法律性质不用。2.法律根据不同。3.适用对象不同。4.羁押期限不同。

与司法拘留的区别:1.适用对象不同。2.有权采用的机关不同。3.与判决的关系不同。4.期限不同

27、试述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1.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须以刑事诉讼为前提。2.被害人或国家、集体的损失时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3.被害人或国家、集体的损失必须是物质损失。4.有赔偿请求权人在行事诉讼中提出了赔偿要求。

28、简述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包括:1.物证、书证;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7.视听资料。特征:证明力和证据能力。

29、完全依靠间接证据定案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1.应审查间接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只有客观存在的、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且为法律容许的证据方可采用。2.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即有关犯罪时间、地点、过程、手段、工具、后果、目的、动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等,都有相应的证据证明。3.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如有矛盾必须得到合理地排除。4.间接证据的证明体系必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确凿无疑的 30中国封建时期的司法制度特点:1.司法与行政不分,没有专门的基层审判机。2.刑事和民事部分,没有专门的刑事诉讼程序,不论是刑事案件还是一般的民事案件都适用一种诉讼程序。3.控诉和审判不分,没有专门的公诉机关,而是由司法官员主动调查和追诉,同时负责案件的裁判

31、简述公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答: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主要由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例外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才承担证明责任。即由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承担证明责任。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但是在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时,则需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

32、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有哪些? 答:1.没有正确的来源或者来源不明的传说、文字材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2.只有在原始证据不能取得或者确有苦难时,才能用传来证据代替;3.应当收集和运用距原始证据最近的传来证据4.如果案件只有传来证据而没有原始证据,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

33、立案有哪些条件?1.有犯罪事实。这是立案的事实条件,也是立案的首要条件。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是立案的罪责条件3.符合管辖的规定。这是立案的管辖权条件。

34、试述简易程序法庭审判的特点。答:1.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2.公诉案件检察人员可以不出庭。3.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程序简化。4.应当在受理后20日内审结。

35、简述侦查终结的条件。答:1.犯罪事实查清 2.证据确实,充分3.犯罪的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4.法律手续完备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36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内容是什么?答:1.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2.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3.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4.有无附带民事诉讼。5.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37、人民检察院决定提起公诉的条件。(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2)证据确实、充分;(3)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38、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的条件是什么?

答:1.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3.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刑事责任的。

39、试述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答: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包括一罪和数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40、试述自诉案件的范围和条件。

答:范围: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条件:1.《刑事诉讼法》第176条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可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2.属于本院管辖的 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诉的;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41、简述上诉不加刑原则: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原判决确定的刑罚。如果是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或者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自诉人也是提出抗诉、上诉的,则不受此项限制,可以加重原审判决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

42、试述两审终审制的含义。

答:是指一个案件经过第一审人民法院审判后,如果有关的当事人或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裁定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或抗

诉,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并重新作出判决或裁定。经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经宣告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提出抗诉。简要地说,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次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43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辩证关系: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在以民主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法治社会由于政府权力本身就是以保障个人权益为存在根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双重目的,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政府依法追究犯罪虽直接出于维护法律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但同时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幸福的安全保障,即使是确定无疑的罪犯也不可能放弃国家的司法保护,而容忍他人侵害其合法权益;同样,保障人权虽然核心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政府的非法侵犯,但同时也是民主政府耐以存在的合理根据,只要是承认人民主权原则的法治国家,就不可能在惩罚犯罪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个人的基本人权,因此采取民主宪政体制的现代各国,无论其实现民主的具体形式以及民主程度如何无不在刑事诉讼中追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尽可能统一。

44辩护:刑事案件的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反驳对被追诉人的指控,指出有利于被追诉人的事实和理由,论证被追诉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以免被追诉人的程序性权利受到侵犯。以维护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

辩护人的范围:1律师2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也可以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作为辩护人。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也可以接受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做他的辩护人。

刑事代理: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已被代理人名义参加诉讼,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的一项诉讼活动。

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的区别:(1)产生的根本不同(2)所处的诉讼地位不同(3)使用的范围不同(4)从事活动的名义不同(5)权限范围不同(6)享有的权利内容不同

某国有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李立因公司偷税100余万元于1999年8月1日被虹桥区人民检察院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经法庭审理,认为该公司的行为已构成偷税罪,判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对该公司判处了罚金。区检察院认为一审法院对被告人李立量刑过轻,直接向二审法院提交抗诉状,提起抗诉。李立未上诉。二审法院经不开庭审理后,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正确,但量刑过轻,裁定撤销原判,改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5年。

请回答:该案中人民检察院、二审人民法院有哪些程序不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 1.(1)虹桥区检察院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做法违法。刑事诉讼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院没有经过原审人民法院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做法违法。(2)二审人民法院对于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不开庭审理是违法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故二审人民法院对于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不开庭审理是违法的。(3)二审法院用裁定撤销原判的做法不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原判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是量刑不当,应当改判.二审法院用裁定撤销原判,改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5年的做法不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2.被告人李某,1980年出生。1997年5月7日晚在一路口抢走了下班女工的提包时被抓获,后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该案于6月20日由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在法庭审理前,县人民法院认为应对李某实施逮捕,于是派法警将其逮捕归案。?月15日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在庭审过程中,李某嫌辩护律师辩护不力,拒绝其继续辩护,要求自行辩护获得合议庭批准。法庭经审理认为李某构成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判决生效后,县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有误,李某应定抢劫罪,遂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区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请回答:本案中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有哪些程序不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1)人民法院认为应对李某实施逮捕而派法蒈将其逮捕归案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2)庭审过程中,李某拒绝辩护律师的辩护并要求自行辩护时,法庭批准了其要求是错误的。因为李某是未成年人,依法必须有人为其辩护,人民法院应当要求李某另行委托辩护人或为其另行指定辩护律师.(3)县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有误而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应当由县捡察院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3.张某、王某、李某共同诈骗一案由县检察院提起公诉,县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审查后认为,案件事实不清,需要补送材料,遂决定将案件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检察机关补充侦查后再起诉。一审法院经过审理,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8年,王某有期徒刑5年,李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一审宣判后,王某、李某、张某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不当,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一审法院由原合议庭成员对案件重新审理后,改判张某有期徒刑5年,改判王某有期徒刑3年,李某维持原判。

请回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案在诉讼程序上存在哪些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1)县人民法院在审查后将起诉书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是错误的。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审查后,对于不符合规定需要补送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察院在三日内补送。(2)二审法院经过审理后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是错误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3)原一审法院由原合议庭进行重审是错误的。(2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下载刑事诉讼法论文(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刑事诉讼法论文(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刑事诉讼法

    名词解释诉讼参与人: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

    刑事诉讼法

    全国 2009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03706 小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

    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总结。

    1. 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居于原告或被告地位,或虽不居于原告或被告地位,但与案件及诉讼结果有着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诉讼参与人。 2. 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

    刑事诉讼法小结

    刑事诉讼法小结 第一节1、论述强制措施 公安、人检、人法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障侦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强行剥夺或加以一定限制的方法......

    刑事诉讼法学习心得

    [刑事诉讼法]学习笔记(完整) 选用教材:刑事诉讼法课堂笔记2008年版(汪海燕 王大利 编著) 1、刑事诉讼的价值就是自由、安全、秩序。 2、对刑事案件的侦察、拘留、执行逮捕、预审......

    刑事诉讼法题目

    • 1. (不定项)某甲是某厂收发室的工作人员,常利用职务之便私拆他人信件。某乙是该厂职工,某乙的姐姐在国外,常常给某乙寄信。某甲因为喜欢集邮,而多次私拆某乙的信件。某乙发现以......

    2010-7刑事诉讼法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诉讼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