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知了学飞》教学反思
我讲授的《知了学飞》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课寓言两则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羡慕、不耐烦、懊悔”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复述寓言故事。
3、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了解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导入课题,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上课谈话导入新课后,我利用课题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与课题有关的问题。这时学生会提出:知了为什么学飞、知了怎样学飞、学飞的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也更有目的去读。初读课文,明确要求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走进课文,激发了他们读文兴趣。接下来,我让学生三读课文:一读课文,把课文读熟;二读课文,要有感情地读;三指名读课文后检查学生认字情况。以读促讲,读懂课文整篇课文我让学生以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词句的含义,教学中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第一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羡慕”并读出知了对大雁会飞的羡慕之情。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东张西望”、“爬来爬去”,读出知了学飞的不认真。大雁教知了学飞时,抓住“不耐烦、自满”体会知了学飞时没有耐心、骄傲。
最后一段,让学生抓住“懊悔”体会到知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读好课文,读懂课文。拓展训练,发挥想象。读懂课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知了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从多方面去说。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意在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寓意,并能否学以致用。利用板书,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为了照顾到全体,我特意设计了提纲式板书,降低了复述的难度,让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都能把课文复述下来,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不免会有一些问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第二篇:知了学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朗读知了学飞的过程。能够复述课文大意,了解课文的寓意。
2、能力目标:学习借助提示语朗读课文,突出重点词朗读的技巧。
3、情感目标:了解知了学飞失败的原因,感知理想、愿望都需要努力才能成真。教学重点:能够复述课文,了解课文的寓意。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理解课文的寓意。
教材内容简介:《知了学飞》这一课是一个寓言故事。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法上,导入新课时采用“以疑促学”法,以学生的问题为主线,自然的引入新课。分析理解课文时,采用的是“抓重点词句”分析法和“以读促讲”法。学生的学法,以“读、思、议、悟”为主,力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整节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教 学 流 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有一种昆虫,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它们就会站在树上唱歌,天气越热,它们唱得越起劲,到了三伏天,他们更会“知了、知了”地唱个不停,它们是谁?(课件介绍“知了”)
2、在这只“知了”身上,有一个充满哲理的寓言故事,你们想去学吗?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知了学飞》,师指出多音字“了”,在本文中课成轻声音,齐读课题。
二、大胆质疑,初读课文
1、看到了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把你的问题说出来。(生提问题,师现场打字:①知了为什么学飞?和谁学飞? ②知了是怎样学飞的? ③知了学飞的结果怎样?
2、自由朗读课文。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必须先去读读课文,把书打开到78页,听清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的字反复读几遍,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名同学接龙读课文。)
4、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你自己的话讲一讲? 三.品读课文 交流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师:同学们现在对这个寓言故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是时个来解决我们先前提出的问题了。
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①知了为什么学飞?和谁学飞? ②知了是怎样学飞的? ③知了学飞的结果怎样?
2、汇报自学成果。
(一)知了为什么学飞?和谁学飞?
1、指名学生读出句子,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师:这是课文的答案。谁能依据课文给出的信息,简单的说出你的答案?(生说师板书:羡慕飞翔)
2、指导读第一句“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换词“很古很古的时候”还可以说是“很„„很„„的时候”(很久很久的时候,很早很早的时候。)对比,“很古很古”这个词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更加久远,要读得慢一些。指名生读,齐读。
3、师:“它看见一只大雁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羡慕”是一种什么心情?你能读出羡慕的语气吗?
4、谁来读读整段的文字,读出时间的久远,读出知了的羡慕。一生读,他生小声地在下面读。师:知了想学飞,自由飞翔是它的一个美好的“愿望”是它想实现的“理想”。
(二)知了是怎样学飞的?
1、师:知了是怎样学飞的呢?指名生汇报读出2、3段的句子,课件出示。、师:课文整整用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知了学飞的过程,太详细了。你能总结一下,用简单的一句话告诉我,知了学飞的过程吗?(生说师板书:学飞怕苦)
3、师:知了学飞怕艰苦,哪些词能证明能?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3自然段,用着重号画出体现知了学飞怕艰苦的词。
4、生汇报:怕艰苦、东张西望、爬来爬去、很不认真、不耐烦、自满、嚷。(课件出示,学生板书。)
5、师:“知了怕艰苦”,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知了?生:懒惰、不能吃苦、怕困难
6、师:“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你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知了? 生: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不认真„„
7、师:“学习很不认真”,“很”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很字表示程度很深,不是偶尔、一般,而是非常„„)读时应该突出这个字,指名读。(“很”字加重读)指名1生读
8、师:“不耐烦”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知了? 生:没有耐心
师:你能读出这种不耐烦吗?
指名读“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探讨:不耐烦时说话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快。再指名读这句话。
9、师:“自满,嚷”这两个词又让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知了? 生:自以为是、自负、骄傲、不虚心„„ 师:你能读出知了的这种骄傲自满吗?
指名读“大雁教给它飞的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又自满地嚷着:‘知了!知了!’” 强调“嚷着”时的语气。男、女生分别齐读。
10、师:老师想和大家合作一次,我们一起把知了学飞的过程读一遍,好吗?提醒:要要据不同的内容适当的改变朗读的语气。
师生接力读。师“学飞是件很艰苦的事。知了怕,一会儿,一会儿,学习。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就不耐烦地说:“!” 大雁教给它飞的本领,它,又自满地嚷着:“!!”
11、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知了是怎样学飞的吗? 生:三心二意、不认真、怕艰苦、骄傲„„。
(三)知了学飞的结果
1、师:这样学飞的知了结果怎样?成功了吗?谁能汇报出相关的句子。生:没能飞离树梢,懊悔。
2、师:没能飞离树梢说明它学飞结果怎样?(生说师板书:失败)师:学飞失败的知了心情怎样?(生说师板书:懊悔)
师:谁能扮演知了,读出这种懊悔呢?(课件出示第5段。)
师:懊悔的语气是迟缓的,透着无奈。再指名1生读。齐读:一生独白,多生读“迟了”。
3、看到失败懊悔的知了,你能不能把学飞失败的原因告诉它呢? 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懒惰„„。四.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学飞是知了的理想,但是在学飞的过程中它没有脚踏实地的去努力,所以最后它失败了。在无限的懊悔中知了终于明白了(出示课件)“只有()是不行的,还要付出(),才 能()。”(小组讨论补白写话)
2、学生汇报,师完成板书:理想+努力=成功
3、师:知了明白的道理正是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简介寓言故事的特点。)
4、师:在知了学飞的故事中,你是否吸取了教训与经验呢?在今后的学习中你打算怎样做?(举例说一说。)
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不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
五、总结升华
1、播放歌曲,升华主题
同学们,自满是失败的祸根,谦虚才是成功的法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努力吧!(播放歌曲《飞的更高》)相信你们会飞的更高。
2、课后作业是:向你的家人讲讲这个故事,并向家人说说你从中懂得的道理。
板书设计
知了学飞
羡慕飞翔——学习怕苦——失败懊悔 理想 + 努力 = 成功
《知了学飞》实用教学反思
《知了学飞》这一课是一个寓言故事。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上课谈话导入新课后,我利用课题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与课题有关的问题。这时学生会提出:知了为什么学飞、知了怎样学飞、学飞的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也更有目的去读。
初读课文时,我明确要求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走进课文,激发了他们读文兴趣。整篇课文我让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讲。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词句的含义,教学中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第一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羡慕”并读出知了对大雁会飞的羡慕之情。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东张西望”、“爬来爬去”,读出知了学飞的不认真。大雁教知了学飞时,抓住“不耐烦、自满”体会知了学飞时没有耐心、骄傲。最后一段,让学生抓住“懊悔”体会到知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读好课文,读懂课文。
拓展训练,发挥想象。读懂课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知了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从多方面去说。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意在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寓意,能否学以致用,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羡慕、不耐烦、懊悔”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寓言故事。
3、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受到的启示。教学重难点:了解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受到的启示。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构建图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的最后谁得了冠军?它为什么能得冠军呢?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生: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师:是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龟兔赛跑》是个寓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寓意。
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让我们收到教育······ 师:(板书)故事、道理
师:严文井大师曾经说过:“寓意是一个怪物,当它走过来时,却突然变成了哲理,严肃认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寓意两则》中的一则寓意《知了学飞》,看看其中含了什么哲理呢?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师:(板书)知了学飞 生:齐读课题
师:谁对知了有所理解呀?
生:知了即蝉,鸣叫声音像“知了”······ 师:出示课件——知了的介绍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知了为什么要学飞?怎样学飞的?结果怎样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现在让我们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词,并标出自然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生: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结刚才学习情况。同学们都非常认真,老师在这里准备了一些字词,看谁读的准。(课件出示字词)指名读(对自学的反馈)
师:刚才我们读了一遍课文,现在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思考:这则寓意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知了原本不会飞,后来和大雁学飞,本来刻苦一点就可以像大雁一样翱翔蓝天,却因怕苦和不耐烦而半途而废的故事。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这则寓意,现在来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
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 师:(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知了为什么要学飞? 生:知了十分羡慕大雁······ 师:(板书)羡慕。你是怎么理解羡慕的?(出示大雁翱翔蓝天的图片)读了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体会呢? 生:谈体会 师:小结
师:大雁答应教知了学飞,但知了是如何学飞的呢?结果又如何呢?现在读第2—4自然段,小组进行交流合作,然后来汇报你们交流的结果。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生:汇报、师适时提问:
小组一汇报:知了是如何学飞的?指出关键词同时师板书——怕艰苦、东张西望、爬来爬去、不认真、不耐烦、自满、嚷······并引导学生理解自满等一些词语,同时谈出自己的体会。小组二汇报:知了学飞的结果如何呢?生谈体会。
师:小结。知了仍想展翅高飞,愿望依然美好,无奈它不肯辛勤地训练,没有付出当然就不会有收获,它的懒惰、怕吃苦、浮躁、自满等一系列不良的个性品质决定了它的美好愿望最终是一个幻影,它只能成为一个好高骛远之徒。
师:看着大雁搏击长空的英姿,知了又有何表现呢?(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哪个词最能体现出来呢?(懊悔)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谈感受
师:知了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师: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提醒有感情朗读的技巧)(出示课件)
1、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何动作要重读。
2、文中两次互相的“知了!知了!”在读时可适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何不耐烦。最后的“迟了!迟了!”可拖长声音,以表现知了的无限懊悔。生:练习朗读 师:指名读,师读
六、复述故事、现场表演、明白道理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那么谁能来复述这则寓意故事呢?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丰富故事情节,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给同学们一点时间)
生:同桌相互复述故事,师巡视,指名台上复述、表演。师:(板书)讲故事
师:小组交流: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板书)说道理。生:谈感受。
师:小结:徒有美好的愿望和远大的志向,而没有脚踏实地克服困难辛勤耕耘的精神,将永远一事无成。
七、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师:学习这个故事,你对寓言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你想对知了说些什么?(生谈看法,发挥想象)
师:人说寓言都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凝练,是漫画后的生活,你能从现实中找到这些人或事的影子
吗?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谈你在平时学习中应该怎样做?(板书)举例子 生:结合自己实际谈
师:以后学习寓言,可按照“讲故事——说道理——举例子”的步骤来学习。(出示相对应的问题训练单)用图示和训练单预习《蜗牛与蚯蚓》
1、我能讲出(复述)这个故事吗?
2、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我能说出来吗?
3、我能举出一个相关的例子吗?
师:寓言往往因为他绝妙的方法,通俗的故事,深远的意义而千古流传,不同的人读它有不同的感受,那你猜猜知了听了这个故事及咱们对他们的评价会说些什么呢? 生:展开联想
八、播放歌曲,升华主题
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也只能是一事无成。同学们,自满是失败的祸根,谦虚才是成功的法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就开始努力吧!(播放歌曲《飞的更高》)相信你们会飞的更高。板书: 知了学飞
讲故事 羡慕
说道理 东张西望 爬来爬去 自满 不耐烦
举例子 懊悔
《知了学飞》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出示知了的图片),如果你认识这个小家伙,就大声地说出它的名字来。
生:是知了。
师:对了,这个小家伙啊,还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请同学们书空,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教师师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 寓” 字的这一竖要从上面的日字贯穿下来,再写提和点。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谁来说说寓言两则是什么意思?
生:寓言两篇。
师:这篇课文中共有两篇寓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则,知了学飞。请同学们继续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这个“了”字在这里读(liăo)。请同学们再来完整地读一下课题。
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在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如果课文中的新字、新词出现在屏幕上,你们有信心把它们读准确吗?
生:有。
师: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如果他读对了,大家跟着读。
课件出示: 大雁 飞翔 艰苦 不耐烦 嚷着 展翅 懊悔 羡慕
师:你能说一个与懊悔意思相近的词语吗?生:后悔。
师:真好!懊悔就是后悔!懊悔一般用在书面语中。
师:(读完羡慕的时候)生活中你有过羡慕别人的经历吗?谁想说说,因为什么你羡慕别人。
生:别人买了一个新书包我非常羡慕。
生:我看见张喜哲考试得了一百分我羡慕他。
师:像这样,当别人有好处、有长处,希望自己也有、也像他一样。就是羡慕。
师:再读读这个词,出示“十分羡慕”。什么是“十分羡慕”?
生:十分羡慕就是非常非常羡慕。
师:词语也是有情绪的,试着把十分羡慕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读。
师:接下来,老师请五位同学来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同时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说一说。
学生照读书上的句子,复述了一遍课文。
师:看来同学们在这说主要内容的时候遇到点难题,想让老师给你们一些温馨提示吗?
出示课件:知了看到(),就请(),在学习飞行时,知了(),又(),结果()。
师:先自己说给自己听一听。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知了看到大雁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就请大雁教它学飞的本领,在学习飞行时,知了怕艰苦,又不认真,结果它没有学会飞行。
师:谁能像他这样再说说?
生:知了看到大雁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就请大雁教它学飞的本领,在学习飞行时,知了怕艰苦,又很不耐烦,结果它没有学会飞行。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能结合课题,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多好啊!以后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要试着多运用这样的方法。
师:知了看到大雁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请大雁教它学飞是故事的
——起因(学生呼应说);跟大雁学习飞行时,知了不耐烦,又不认真是故事的——经过(学生呼应说);结果是知了没有学会飞,只能懊悔。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反复的阅读也会让我们发现文字背后的更多的精彩。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透过文字,想一想在学飞之前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知了。可以到课文中去圈一圈、画一画关键的词句,结合自己的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于是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生自由读读,圈画,教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都非常很投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此时,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知了。
生1:我看到了一只十分羡慕大雁的知了。
师:请你结合你找到的词句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好吗?
生2:我看到了一只十分羡慕大雁的知了。我是通过这句话看出来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
师:咱们一起来看这句话。(课件出示这一句)对这句话,谁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3:我通过这句话看出来知了开始不会飞,它心里很想学会飞的。
师:是啊,它是很想学会飞的。刚才我们读词语的时候,就留下了一个问题:“十分羡慕”的背后,藏着知了的什么想法呢?假如此时你就是那只小知了,看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大雁,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1:我会想,大雁在天空中飞得那么自由自在,如果我也会飞,也能那样自由自在地飞在天空中,那该多好啊!
生2:我会想,我一定要请大雁把飞翔的本领教给我,我也要像大雁那样自由飞翔。
生3:我会想,我要跟大雁学习飞行,学会以后我也能飞上天空。
师:听着你们的话,那只羡慕得不得了的小知了,仿佛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来,把这种“十分羡慕”的感觉送到句子中,通过读表现出来吧。指名让学生读。
课件出示:“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十分羡慕”变成了红色)
生1读,师评价:那种“自由飞翔”的感觉多么美妙啊!太想学会了!
生2读,师评价:真的是“十分羡慕”啊!
全班学生齐读。
师:除了“十分羡慕”,在这一段中你还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知了?谁想接着说说?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于是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生:学飞前的知了是有理想的知了。
生:他还是有目标的知了。
师:是啊,正是为了要实现这个目标,所以小知了才会那样有礼貌地请大雁教它学飞啊!那么,你觉得此时的大雁又是什么样的大雁呢?
生:乐于助人。
生:热心。
生:善良。
师:把这两句连起来,再一次用声音把小知了的好学、有目标、有礼貌和大雁的热心、乐于助人的形象带到所有的人的眼前吧。先读给自己听听。
课件出示:
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于是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生自己练读后)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1:读。(突出了“自由飞翔”、“十分羡慕”、“请”、“高兴”。)
师:读得真好!你注意倾听了吗?她在朗读中突出了哪几个词?像她这样,谁再读读?
生2:再读。
师: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说突出了哪几个词,读出了小知了的有礼貌等。
师:朗读就是这样啊,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通过读把人物心理的想法表现出来,就会读得很有感情。咱们分男女生比赛读读好不好?
师:细细地读第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学飞前的好学的、有目标的知了(板书:好学有目标)。(二)总结学法,学习第2、3段
师:刚才我们先用心地读了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一读);再想一想通过有关的词句我们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知了(课件出示:想一想);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发现人物的特点,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感情读)的方法学习了第一段。来,现在用上这样的学习方法,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说说此时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一只什么样的知了吧!还是一样,用横线画出让自己有想法的句子,用圆圈圈出让自己感受特别深的词语,然后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在旁边标注出来,一会跟大家交流。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有学生默读出声,教师巡视时提示: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师:说说自己的想法吧。在读知了学飞的过程这一部分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知了?
生1:我觉得学飞时的知了是不认真的知了,我是从这句话知道的。(读)
师:你抓住了关键句,真好!谁也圈画了这句?谁也想说说?
生2:从“东张西望”、“爬来爬去”我也觉得这时的知了是不认真的知了。
师:是啊,学习本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啊!你抓住了重点词,真会读书!(课件中“东张西望”、“爬来爬去”变红。)
师:要想读懂文章要字斟句酌,不漏掉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看看认真前面的这个字(指屏幕)谁有了想法了?
生3:从这些词,我觉得知了是个“很不认真”的知了!
师:是啊,有这个“很”字,没有这个“很”字,多大的差异啊!(课件操作,“很”字变红。)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生接)爬来爬去,真是一只——(生接)很不认真的知了啊!对这句话,谁还有想法?
生4:从怕艰苦,我觉得这时的知了是不能吃苦的知了。
师:是啊,学习是件很艰苦的事!(出示课件,第二段中的第一句话)。不付出艰苦的努力,怎么能取得成功?(课件操作,“怕艰苦”变红)就像那句歌词说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师: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把怕艰苦、很不认真的知了带到我们的面前。
生1:读。
师:如果语速慢一些,突出这些词语,相信小知了的形象就会更生动了。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读,看看咱们能不能配合得很默契。老师停顿的时候,你们就接着读。来,试一试。
师生合作读。课件呈现,老师读“知了怕艰苦”,学生读“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老师接读“学习很不认真”。
师:读得真好,合作愉快!接着往下说,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知了? 生:我还看到了一只不耐烦的知了,我是从这句看出来的: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师:请大家一起看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对比句:
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地说:“知了!知了!”
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听了几句,就说:“知了!知了!”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说说你的想法。
生1:第一句好。只听了几句,就是刚听,就不想听了,就开始不耐烦了,更能突出知了学习态度的不认真。
生2:第一句好。多了只字和不耐烦,更能看出知了的不耐烦、不谦虚。
师: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学飞时的小知了,听着大雁讲飞的道理,刚讲了几句,它就开始不耐烦了,此时,它心里暗暗地想„„
课件出示:(“只”、“就”变红)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开始不耐烦,心中暗想:()
生1: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开始不耐烦,心中暗想:啰里啰嗦地,讲什么啊,快点教飞。
生2: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开始不耐烦,心中暗想:别讲了,烦死了!
生3: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开始不耐烦,心中暗想:太烦人了!讲那么多有什么用,直接飞就是啦!能飞就行呗!
师:好一只不耐烦的小知了啊!正因为如此,它才会在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时,只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谁来做做这只不耐烦的小知了,把它的话说出来。
生1:读(读得语速很快)。
师:嗯,很不耐烦,谁能跟他读得不一样,语速慢一点,也表达同样的“不耐烦”。
生2:读(语速很慢地读)。
师:哦,快慢都可以表达不耐烦的情绪啊!同学们真聪明!还有谁能读得不一样?
生3:朗读时突出了不耐烦的语气。
师:你的语气好强烈啊!这两个“知了、知了”真是直接说出了知了的不耐烦啊!你是留意到了这两个大大的感叹号了吗?
生:是。
师:同学们真会朗读!连符号都注意到,标点符号的感觉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现在咱们一起读读这句好吗?先读语速快些的,注意读好这两个感叹号啊!老师读旁白。学生齐读。
师:再来读语速慢些的。
老师读旁白。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继续向下读课文,谁还想说,学飞时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知了?
生1:我看出来它是一只自满的知了。我是从这句话知道的。(读,突出了“自满地”)
师:同学们,你们也留意这句话了吗?她读的时候突出了一个词,是——(生接)“自满地”。你们都是善于倾听的孩子!
课件出示出示对比句:
大雁教给它飞的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又自满地嚷着:“知了!知了!”
大雁教给它飞的本领,它试了几下,又嚷着:“知了!知了!”
师:运用刚才学习对比句的方法,对这部分谁有补充?
生2:从“嚷着”这个词我看看出知了刚开始学习就骄傲。
生3:我从“只”这个字看出来它很骄傲。
师:(课件操作,学生说到的相关词语变红。)让我们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飞时的小知了,不但在大雁给它讲道理的时候不耐烦,看大雁教给它飞的本领的时候,只试了几下,就那么自满!此时,它心里暗暗地想——
课件出示:大雁教给它飞的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又开始自满,心中暗想:()
生1:我都已经学会了,还啰嗦什么。
生2:大雁,我都听明白了,不用说了。
生3:我都会飞了,还用得着再说吗?快闭嘴吧!
师:多么自满的小知了啊,所以此时,它大声地嚷着,(指一生)学生接读:“知了!知了!”
课件出示:大雁教给它飞的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又自满地嚷着:“知了!知了!”
师:像刚才一样,关注着重点词语,留意着标点符号,通过读,把自满的小知了带到大家面前吧。
指名让学生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快快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看看学飞后你的眼里又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知了!
师:自由读、默读,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就用什么样的方式。边读边画边标注。开始吧。
师:把你们学习的结果跟老师和同学交流一下。
生:我觉得此时的知了是(懊悔)的知了。读句子。
师:谁还想说? 生:后悔的知了。
师:是啊,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间,秋天就到了,大雁要飞到南方去啦。
课件出示:
秋天到了,大雁要飞到南方去啦。这时候,知了眼望着万里长空中远飞的大雁,它多么想跟着大雁展翅高飞啊!可是它用力地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它真()啊!如果当初(),如果当初(),如果当初(),现在就会()。但是(),所以,知了只能()地说:“迟了!迟了!”
师:来,同学们,互相说说,这些空白处,该填些什么,才能说出小知了的心里话呢? 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给大家?指。如果你能带着感情,把前面的句子也带上一起说,就更好了。
生:它真后悔啊!如果当初好好学习,如果当初认真一些,现在就会和大雁一起飞上天空了,但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所以知了只能懊悔地说:“迟了!迟了!”
生:它真后悔啊!如果当初不那么自满,如果当初不那么怕苦,如果当初不那么不耐烦,现在就会跟大雁一样自由飞翔。但是大雁已经飞走了,它再也没有机会了,只能伤心地说:“迟了!迟了!”
师:多么精彩的两个“迟了!迟了!”啊!
让我们替小知了懊悔地说——迟了!迟了!(学生接读)。
让我们带着小知了的伤心,替小知了说——迟了!迟了!(学生接读)。
让我们带着小知了的无奈再替小知了说——迟了!迟了!(学生接读)。
师:孩子们,老师要恭喜你们,填补了这些空白,让你们更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让你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一种复述课文内容的好方法——抓住关键词句,加上自己的理解,说出课文的大致内容。把这些提示全部去掉,你还能复述知了学飞的结果这部分吗? 学生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说。
师:在故事的最后,一个叹气、两个迟了、两个感叹号,让我们看到了深深地为自己的错误懊悔的知了(板书:懊悔)。可是无论此时它多么懊悔、多么无奈、多么伤心,都无法弥补了。这一切,都只能化成那两个无奈的叹息——迟了!迟了!
四、总结全文,领悟寓意。
师:课文学到这里,看着板书,回忆课文的内容,你想对知了说什么呢?一句话,谁先来?
生:我想说,小知了你要不怕艰苦,认真学习才能学学会飞行。
生:我想说,知了学习的时候不要不耐烦。
师:同学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如果能用上这几个词就更好了。
课件出示:
如果只有(),没有(),就不会()。
虽然有(),但是没有(),也不会()。
只有(),才能()。
既要(),又要(),才能()
就更棒了!试试。
师: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内容再来说一说。
多名学生.生分别说,用上了上述的关联词,教师相机评价。
师:孩子们,还记得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吗?如果生活中我们也有类似知了的经历,千万记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寓言呐,是很有魅力的一种故事!一个个精彩的、短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的哲理。课后,请你们找时间运用今天学到的复述的方法,把这个寓言复述给你的亲朋好友,连同这个故事的寓意也一并讲给他们听,好吗?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知了学飞》学案教科版
《知了学飞》是一则图文并茂而又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它不但有严谨的结构、清晰的脉络,而且语言简洁、描绘生动。全文只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极富讽刺意味的反面形象——知了,寓言虽然浅显易懂,却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级龄尚小,阅历不深,但他们天真、好动、活泼、聪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他们也比较善于想象,乐于表现。我相信只要教师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给每个学生以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会尽展风采,并能在活动中感受“脚踏实地,勤学苦练”的真谛。【说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及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宗旨,我是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对知了心理变化的探究,理解寓言所表明的寓意。
4、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趣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说重、难点】
基于本文是以知了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组织成文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的分析,把握知了的心理,从而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的主题。另外,本文语言的刻画能逼真地体现知了不同的内心感受,所以在教学中,还要抓住知了的语言,进行朗读指导,从而加深体验。
【说策略】
本文的教学内容适合“读、说、议、演”等形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要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热情参与,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精读、善导、激情、引思”八字教学法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通过“读、说、议、演”等方式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读中学,说中练,议中感,演中悟。【说流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目标为中心,提问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以达到培养能力,发散思维的目的,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一、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曾学过寓言故事,谁能说一说你所学过的或知道的寓言吗?(在学生踊跃表现之后,趁机引入新课)
大家知道的寓言故事还真不少,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好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围绕课题,猜题质疑
1、看到文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以这种特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求知产生渴望)
2、学生自由表现(他们有可能提出:知了向谁学飞,为什么学飞,怎样学飞,学飞结果怎样„„)
3、师:你们的问题提得太棒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一起去探究吧!(这样就可以顺其自然地步入下一个环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是所有教学活动之首,是所有教学活动之魂,只有充分读文,才能了解、感悟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同桌合作读,做到互检、互评、互改。
3、找学生分段朗读,从而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用“△”号标出好词,用“~~~”标出好句,用“○”圈出生字。
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讨论、交流、汇报,让学生感知:这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知了向大雁学飞,由于不用心学飞,最后失败的事儿)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感悟寓言所提示的道理,我主要采用“问题引领法”,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进行朗读、探究,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交流,体会知了的心理变化过程。
1、知了为什么要学飞?谁能把体现知了学飞原因的相关段落读一读? ①找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②组织学生探究知了学飞的原因,引出“羡慕”一词,并结合语境帮助学生理解“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的词意。③相机鼓励学生用“羡慕”说一句话。④“高兴”一词表明大雁有什么特点?(善良,乐于助人„„)
⑤组织学生讨论:从知了拜师学艺中,我们能看出知了的什么特点?(它有美好的愿望)
2、知了是怎样学飞的?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①找学生朗读课文。
②谁能说说知了学飞时有什么特点?(不认真)
③谁能把文中表示知了不认真学飞的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请同学们用动作来演示一下好吗?
④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现知了学飞时心理活动的两个词。(不耐烦,自满)⑤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如:文中两次提到“知了!知了!” 第一处要读出“不耐烦”的语气,第二处语速稍快,语调要上扬,要读出“骄傲”的语气。(教师示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找学生试读、赛读,在读中加以体会。)
3、找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讨论:①知了学会飞翔了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用书中原句来回答,好吗?(它用力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4、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懊悔”词意。②谁能用“懊悔”造一个句子? ③指导学生朗读“迟了!迟了!”(语速要缓慢,声音要低沉,还要读出伤心难过的语气)④学生练读,加以感受。
⑤鼓励学生探究本则寓言的寓意。
谁能说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做事要认真,不要骄傲,要坚持不懈,要勤学苦练„„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鼓励与肯定)
五、拓展延伸,加以体会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自由的空间,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张扬个性,体现他们的人格魅力,为此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安排的。发挥想象,续写寓言
1、知了望着飞远的大雁,除了懊悔,它还可能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最终的结局怎样?
2、假如知了有幸生存下来了,到了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大雁又从南方飞回来了。想想看,此时的知了若是再遇见
更新时间:2011-1-29 7:38:15 那只大雁,它会说些什么?接下来他又会怎么做?最终会如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呼唤: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想象;给学生空间,让学生飞翔;给学生舞台,让学生展现。接下来我是这样做的)角色表演,体验感受 ①、学生分角色表演
(一人读课文叙述,一人扮演大雁,一人扮演知了)②、组织学生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寻找他人的闪光点)
六、总结深化,畅谈感受
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鼓励学生结合学习谈谈感受。
2、启发、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大家合作探究,共同解难。
3、教师评价并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是啊!知了学飞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知了由于不虚心,不认真,不坚持,因此才导致学飞失败。也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一个人有美好的愿望固然是好的,但要实现愿望并非易事。只有不断地为之拼搏,才能将理想变成现实,所以我们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希望同学们能以知了为鉴,刻苦不懈地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人。【说板书】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既要体现知了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本文的线索及脉络,又能极好地体现寓意,这样精心设计的板书,浓缩了课文的精髓,体现了知了学飞的原因、经过及结局,便于理解体会。12 知 了 学 飞
心理变化: 羡慕——不耐烦——自满——懊悔 寓 意: 要脚踏实地 要勤学苦练 【说预测】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深信学生一定会更加了解和喜爱寓言故事。
第四篇:《知了学飞》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羡慕、不耐烦、懊悔”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寓言故事。
3、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了解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受到的启示。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构建图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有一种昆虫,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它们就会站在树上唱歌,天气越热,它们唱得越起劲,到了三伏天,它们更会“知了、知了”地唱个不停,它们是谁?
2.介绍知了的知识。(出示介绍知了的课件)
3.出示课题。简介寓言故事的特点。(看到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提炼出四个问题:知了为什么要学飞?和谁学飞?怎样学飞?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现在让我们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词,并标出自然段。
生: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习生字新词。
师:小结刚才学习情况。同学们都非常认真,老师在这里准备了一些字词,看谁读的准。(课件出示字词)
指名读(对自学的反馈)
(三)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播课文录音。思考:这则寓意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知了原本不会飞,后来和大雁学飞,本来刻苦一点就可以像大雁一样翱翔蓝天,却因怕苦和不耐烦而半途而废的故事。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这则寓意,现在来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
三、再读课文,分析理解
(一)学习一自然段。
师:(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知了为什么要学飞?
生:知了十分羡慕大雁······
师:(板书)羡慕。你是怎么理解羡慕的?(出示大雁翱翔蓝天的图片)读了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体会呢?
生:谈体会
师:小结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师:大雁答应教知了学飞,但知了是如何学飞的呢?结果又如何呢?现在读第2—3自然段。
1、用笔圈画出知了怎样学飞的词。怕艰苦、东张西望、爬来爬去、不认真、不耐烦、自满、嚷)
2、理解“自满”的意思。
3、造句:一会儿„„一会儿。
4、知了怕艰苦,你看到一只怎样的知了?(懒惰、不能吃苦、怕困难)
5、指导朗读。
①知了不耐烦的表现是怎样的?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试着不耐烦地读读。“知了!知了!”
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何动作要重读。
文中两次互相的“知了!知了!”在读时可适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何不耐烦。
(学生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最后的“迟了!迟了!”可拖长声音,以表现知了的无限懊悔。
②想像一下,知了自满时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知了!知了!”还要注意“嚷着”。(学生同桌之间互读、指名读、通过师生的评价,使学生读得更好。)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师:通过知了的表现,想象一下:知了学飞的结果会怎样呢?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知了此时是叹口气说:“迟了!迟了!”这其中包含的是无限的懊悔。说说“懊悔”的意思,并有感情地读读。
2.探讨交流读最后一句的语气,迟缓,透着无奈。齐读。
师:知了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3、看到知了懊悔的样子,你有什么话想对知了说吗?
4、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5、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在平时学习中应该怎样做?(举例子)
三、拓展延伸
1、复述故事、现场表演、明白道理。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那么谁能来复述这则寓意故事呢?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丰富故事情节,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给同学们一点时间)
生:同桌相互复述故事,师巡视,指名台上复述、表演。
2、播放歌曲,升华主题
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也只能是一事无成。同学们,自满是失败的祸根,谦虚才是成功的法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就开始努力吧!(播放歌曲《飞的更高》)相信你们会飞的更高。
板书:知了学飞
羡慕
东张西望爬来爬去自满不耐烦
懊悔
教学反思:
我讲授的《知了学飞》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课寓言两则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羡慕、不耐烦、懊悔”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复述寓言故事。
3、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导入课题,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上课谈话导入新课后,我利用课题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与课题有关的问题。这时学生会提出:知了为什么学飞、知了怎样学飞、学飞的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也更有目的去读。初读课文,明确要求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走进课文,激发了他们读文兴趣。接下来,我让学生三读课文:一读课文,把课文读熟;二读课文,要有感情地读;三指名读课文后检查学生认字情况。以读促讲,读懂课文整篇课文我让学生以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词句的含义,教学中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第一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羡慕”并读出知了对大雁会飞的羡慕之情。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东张西望”、“爬来爬去”,读出知了学飞的不认真。大雁教知了学飞时,抓住“不耐烦、自满”体会知了学飞时没有耐心、骄傲。
最后一段,让学生抓住“懊悔”体会到知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读好课文,读懂课文。拓展训练,发挥想象。读懂课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知了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从多方面去说。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意在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寓意,并能否学以致用。利用板书,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为了照顾到全体,我特意设计了提纲式板书,降低了复述的难度,让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都能把课文复述下来,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不免会有一些问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第五篇:小鹰学飞教学反思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这一课时,开始认为孩子是不是不能说:“学无止境”,但后来“学无止境”一词是学生自己说的,真是让人没有想到啊!这一课的教学我主要用了以下方法:
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小鹰学飞学了几次?妈妈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小鹰是怎样做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我把课文改了改:
师:有一个孩子跟着妈妈学知识,他学习了一个词语,就高兴地叫起来:“我学会知识了。”妈妈摇了摇头,说:“。”
(以上括号部分让学生接着说。)
师:孩子又跟着妈妈继续学习,他学会了写一个句子。他又兴奋地说:“我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了。”妈妈又摇了摇头,说:“()。”
师:孩子又跟着妈妈学习,学啊,学啊,学会写词,写句,还能写一篇长长的作文了,/youer/他说:“现在,我总算是个有学问的人了吧?”妈妈没有说话,把他带到了图书馆,说:“孩子,你看。”孩子向前看去,他看见了什么?他能明白妈妈的用心吗?
4、你明白了什么?
孩子们说了许多颇有道理的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吧:
学无止境;要向小鹰一样勤奋好学;活到老学到老;一山比一山高;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永远不能骄傲;学习就要坚持不懈;学习要持之以恒……
你还真别小瞧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噢!我为孩子们而骄傲!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2
执教完《小鹰学飞》第二课时后,我认真听取了刘春梅主任和二年级各位老师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就整堂课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做如下反思:
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一、二小节;半扶半放指导三、四小节;演读五、六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鼓起劲”、“急促地喘着气”等词语,学会用“已经”说话。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反思一:应适当进行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一、二小节时,我让学生边读边划出小鹰和老鹰的第一次对话,然后抓住“我已经会飞啦!”这个关键句让学生体会小鹰飞上大树后的心情,引导学生做一只高兴的小鹰,读好这句话,从而读好老鹰与小鹰的对话。教材三、四小节与一、二小节句式相同,因此我采用“半扶半放”,让学生学着学习一、二小节的方法去学习。但是,在学完一、二小节后应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比如:该如何边读书边划出对话?教师适时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
反思二:句式对比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4自然段)时,我采用男女赛读、小组赛读的方法,试着放手让学生朗读。这一环节设计有些粗糙,如果能对重点句子“我真的会飞啦!”加以指导,设置两个对话即“我已经会飞啦!”和“我真的会飞啦!”的句式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小鹰从“已经”会飞到“真的”会飞的心情变化过程,学生的朗读效果会更好。
此外,在学习课文第三部分(5-6)自然段时,我设计比较两个句式“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和“这下我总算会飞了吧?”来让学生体会省略号的意义,感悟小鹰说话喘气,上气不接下气的那种累。如果换成三个句式的比较:我已经会飞啦!”、“我真的会飞啦!”和“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小鹰心情的变化,为接下来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反思三:朗读指导应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教材中的重点对话如:“我已经会飞啦!”、“我真的会飞啦!”和“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这些句式,可采取开火车的形式撒网式指导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这样就不局限于个别学生,便于教师掌握基本情况,扎扎实实将朗读训练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学新手,我需要不断学习和刻苦钻研,好好把握每一次上教研课当成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学中教、在教中反思,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能手。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3
颇为得意的课前准备,明确而清晰的教学思路,成了我为《小鹰学飞》精心构建的颇为美丽的“天空”,从而忽略了“鹰”这种天空的霸主,只要气候、地理环境适宜,它都可以自己不断地往上飞! 学生,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学校举办“语文评优课”,我将上一堂课,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那篇《小鹰学飞》。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先给这次公开教学定下一个指导思想:“在情景中体验文章”引导学生把小鹰的3次学飞读好。在此思想指导下,我给这堂课定了一条纵线:“小鹰说了什么?老鹰是怎么教育他的?”让学生始终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读。围绕这一条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先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先读。例学“小鹰的第一次飞”,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先自学,把句子读通读顺,交流汇报;我还精心设计了图片,给他们以直观展示,哪一句、哪些字词都考虑全面,尽量不空漏多余,不旁逸斜出;接着总结三次学飞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学无止尽;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来一个现场课本剧。
经过如此准备之后,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课堂,但课后的感觉除了“顺利”二字以外,心中总有一份说不出的忐忑不安,毕竟是新教师,经过几位导师的讲评,我的这份感觉变得清晰起来。
经过导师的点评,使我一下豁然开朗:课文中“有很多东西”,我忽略了。
第一、基础知识的巩固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了简笔画边问,“小鹰跟着老鹰飞到过哪些地方?”边出示小鹰飞过的地方。同学们齐声说“大树、高山、高空”,然后我就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其实这时可以进行看图写字训练,对知识进行巩固。知识的巩固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低年级就应该抓起,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贯穿的两个问题,其中一个:“老鹰是怎么教育它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用”妈妈”更加适合,更加感性点,使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老鹰那种作为妈妈的严格及对孩子的爱,使学生更加容易进入课文。教学是机动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很特殊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语言对于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注意组块教学在最后我们进行总结时很多学生都提到了我事先想好的成语,但是有一个学生说了一个我没有想过的词语,当时,我心里登了一下,没有想象中答的,怎么办?可是时间不让我多想,我问学生:“这是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学生答:“是从后面的练习中。”后来我看了一下,其实我当然可以把课文与后面的练习结合起来教学,教材的编排顺序只是给我们做参考的,学生是活的,教学更加要机动。
第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渐渐地,我感受到,其实我为《小鹰学飞》所做的精心设计,恰恰有些部分成了砌在自己和学生间的一堵“教”与“学”的墙。我最后的出示相关词语都是那些我定好的模式,“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强调了一个思想,其实有的学生也有可能觉得小鹰已经会飞了,不要给他们一个定式,应该给他们想象的空间。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导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4
在教《小鹰学飞》一课时,基本过程还不错,条理也很清晰,自我感觉还都行,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存在。
在导入时,所提问题的指向不明确,课题要多读几遍,我当时忘记让学生读课题了。
在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时,要进行点拨,让孩子的思路打宽,发展思维。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要进行反馈处理,要引导,纠正,不要不去回答。在放录像,读课文之前要出示要求,有目的的去看,去听,去读。
在学生读错字或词时,要强化他们的记忆,在个别纠正后要集体纠正,
理解词语时,要将词语,句子结合起来理解,将容易的先解决掉,再深入理解难的。
理解生字时,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利用课堂资源,将容易错的红笔警示,老师写,学生也要跟着书空练写。
最后,我忘记布置作业了,一堂课后,作业是肯定要的。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5
《小鹰学飞》是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课,课文讲的是小鹰跟着老鹰三次学飞的过程,来体会小鹰由原来的高兴到后来的虚心学飞来体会小鹰虚心学习的精神。
二年级低段的学生还主要是以识字为主,低段的学生每节课都要有十五分钟的时间来教学生识字,结合我的理解和培训所学习的内容,我确定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来体会小鹰虚心学飞的精神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在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通过拼音来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落并解决小鹰几次跟老鹰学飞和从文中找出有关老鹰、小鹰的对话和动作的语句这两个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的简单,在快速的阅读之后,学生很快说出了他们的理解,于是,我让学生来通过他们的分角色朗读和加动作表演来更深入的感受这一过程,学生配合的很好,之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老鹰说的“孩子再往上看”是什么意思,看到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时,小鹰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最后通过课文的学习,我给出了这样的填空来总结他们的感受:( )的小鹰、( )的老鹰。而且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基本的词语进行了理解和说话训练,比如说:已经、盘旋、急促、拼命等词语。之后我用剩余的十分钟时间来让学生解决课后的生字,先观察字的结构、占格,经过同学的互相提醒,我还示范了两个带有新偏旁的`生字之后让同学进行描红。只是我感觉描红的时间有点紧,有的学生还没有写完,我就进行了总结,送给学生四个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这四个成语也是我们这个单元练习四中成语。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四个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3、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利用生字卡片正音,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3、自由轻声读,读通句子;
4、再读课文,划分自然段,思考小鹰在学飞过程中一共说了几次“自己会飞了”,是怎么说的?
5、指名分自然段读,思考小鹰说这些话时到底学得怎样?老鹰怎么回答的?
二、学习小鹰第一次试飞(第一、第二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小鹰飞到大树上)小鹰怎么说?〈体会“高兴”、“喊”、“已经”等词的含义〉读出高兴的语气。
2、老鹰是怎样回答的?老鹰为什么这么说?感情读老鹰的话(亲切、和蔼)
3、齐读、男女分角色读。
三、按上述方法,带着三个问题学习小鹰第二次试飞(第三、第四自然段)。
1、小鹰怎么说?
2、老鹰怎么回答?
3、老鹰为什么这么说?
四、同样带着三个问题学习小鹰第三次试飞(第五、第六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朗读。
教师注意重点词的理解。
“鼓起劲”、“拼命向上飞”,不但描述了小鹰用出全身力气刻苦练习飞行的样子,而且说明越往高处越难飞。
“飞呀,飞呀”是说小鹰反复地练飞,“急促地喘着气”是说快而短促地喘着气,可让学生来表演,体会小鹰由于刻苦练习而练得很累,连呼吸也变得快而短促了。这时,小鹰用探问的语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小鹰用肯定的语气说明它经过老鹰的几次教育,不仅提高了飞行本领,而且变得虚心了。学生表演朗读。
老鹰对小鹰的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小鹰再往高处看。小鹰看到更高处“还有几只鹰在盘旋”,“盘旋”是环绕着飞的意思。这说明鹰还可以飞得更高,也就是说,飞行的本领是没有尽头的,因而学习也是没有止境的。
五、朗读全文。
1、齐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体起立,自由表演读。
六、联系实际谈体会:
小朋友,你们在学习新本领时,也像小鹰遇到过困难吗?你们是怎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各自交流谈体会。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挑两个典型事例在班上交流。
教学反思:
在讲《小鹰学飞》时,我先让学生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然后按照小鹰第一次飞行、第二次飞行、第三次飞行的顺序进行“串讲”,中间用巧妙的联结语进行过渡,这样安排,既简洁又实用。安排好大体框架后,剩下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感悟课文了。分析课文,不是解剖课文,而是让学生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把握课文,在讲小鹰的三次飞行时,我都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从宏观上感悟小鹰是否会飞行,以及小鹰每飞一个高度时的心情,再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出最能体现小鹰心情和小鹰不怕困难继续向上飞的词句,从微观上感悟小鹰的心情以及小鹰的精神。低年级的课文浅显易懂,在分析课文时,不能讲的太多、太深,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感悟到课文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然后再让他们通过个性化朗读把他们自己的感悟读出来。
《小鹰学飞》这一课,可学的精神很多,例如,虚心好学、不能骄傲自大、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学无止境等等,每一个学生学了这篇课文都能读出些其中的精神。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书中的精神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7
低年级在阅读教学时,也要注意进行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课时复习完词语后,我向学生提问:课文中的小鹰一共学了几次飞行?每一次都飞到了什么高度?我让学生默读课文3分钟,圈出有关词语。学生大多数能找到第一和第二次的飞行高度,可是第三次就有点找不准了。聪明的孩子找到了“白云上面”。我反问:第三次小鹰到底飞到了白云的哪儿?能说得准确一点吗?终于有孩子说出了“白云下面”。
我帮助他们总结:有时候,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的词语做答案时,我们就应该动脑筋思考一下,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鹰第三次飞行时的内容时,我先请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小鹰学习很努力?圈画有关词语。许多孩子找得很准确。其中学习“急促的喘着气”时,我让学生试着“急促地喘着气”来说说小鹰的话,我运用生活体验,并示范朗读了几次,效果还不错。不过对于第六自然段中老鹰说的“孩子,你往上看!”这句话,我只是一带而过,其实这句话在这个氛围中有很多种含义,有表扬、鼓励、希望……因而老鹰的这句话也并没有好好指导朗读体会。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8
九月二十八日,是我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课,也是师傅这学期对我的第一次指导,上完这篇课文,认识到了自己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接下来我说说对这节课的具体反思:首先,《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语文的一种体裁,但是很遗憾,由于我的疏忽我并没有将这一知识教给我的学生。记得之前教研员曾说语文的教学一定要注重其本身具有的特点,而不是一味的去讲大道理,在这一点上我一直做的不到位。对于童话故事的强调还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也是我的一个老毛病,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我的语速一直偏快,导致学生跟不上我的思维,还有就是听课的老师也不是很容易跟上我的节奏,这一点是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应该慢慢改正形成习惯的。第三,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备课,不是所谓的将教案设计出来就结束了,而是要吃透文本,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每个字,每个词语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应该是教师先弄懂,不然在课堂上会很容易误导学生。比如,在这节课上,我对小鹰到底飞了几次?是三次还是一次呢?我没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还有老鹰对小鹰说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到底是鼓励的还是不满意的?语气是低沉的还是和蔼的?这些方面我都处理的很粗糙不到位。第四就是对课文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这段教学不够,也就是这篇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由于时间紧迫,我基本上是直接呈现给学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也许学生还没怎么弄明白这几个成语的意思我就已经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匆匆进入生字的书写指导了。
所以,总的来说,《小鹰学飞》这篇课文的教授是比较粗糙的,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改正这些缺点,争取进步。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9
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教学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学中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整个教学环节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10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说话、朗读、想象、质疑、争辩中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具体说来有如下特点:
一、通过朗读张扬个性。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朗读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综合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朗读能力还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老鹰对小鹰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小鹰学飞的刻苦,在教学过程中,我抓准时机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表达出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通过赛读、挑战读等形式仔细品读老鹰和小鹰的话,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解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由于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课文,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二、通过提问演绎精彩。
在讲到老鹰第二次的“还不算会飞”时,提出一系列问题: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还”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与前一个“还”有细微差别吗?老鹰心里会怎么想?再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回答,通过此环节,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设下线头,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又如在讲第六自然时提出:望着上空盘旋的鹰,小鹰会想什么?它会怎么去做?这个问题的空间较大,学生完全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三、通过活动感悟寓意。
如何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体验“小鹰学飞真刻苦”以及更进一步体会“学无止境”的寓意,我设计了不同环节中的几种学习活动:
㈠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导读三、四自然段时,因与前两段结构大致相同,因此这时可半扶半放伴随着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心态。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别人的长处还会潜默移化地影响一些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把书读“活”的好处,使其个性不断完善。
㈡小组学习。
它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 在总结课文时,我设计了分组讨论交流:
⒈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⒉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可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
⒊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学习的名言。
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因此在这个环节,效果不是太好。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训练,让每一个人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成果。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11
《小鹰学飞》这篇童话,清晰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的好题材,简短的篇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空间,简单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主要从分角色朗读和说话训练入手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融入童话角色。
童话世界中太阳是位老公公,花儿会微笑,小鸟能唱歌……所以《小鹰学飞》这篇童话中的小鹰和老鹰不光有飞翔的动作、语言,还有表情、语气和心情,且随着小鹰一次又一次地学飞,角色的表情、语气和心情是不断发生变化。在朗读时只用到课文中直接给出的语言和动作,要想真正融入童话角色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时,我除了不断提醒学生“你就是小鹰”“你就是老鹰”“把你的翅膀打开,飞起来。”,让学生产生角色意识外,还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小鹰和老鹰的表情、语气和心情。当学生体会不到时,就用语言进行引导“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啦,都飞过了高山,变得更高兴了,都有点?”这样一引导,学生都能体会出文中两个“高兴”所代表的不同心情“开心、惊喜”和“骄傲”,能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情感,更好地进入体会角色。
在朗读时让学生加上飞行的动作,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能增加他们的朗读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但由于自己在设计课件时没有考虑到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度不够,没有将课文内容完整地呈现出来。所以当他们的双手脱离了课本开始飞翔时,朗读就变得困难了,他们在朗读和飞翔中徘徊,导致加动作反而使朗读效果变差了。吸取了本次的教训,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得更周到些,在解放学生双手的同时要让学生眼中有文,才能不至于手忙眼乱。
二、角色朗读,体验不同的角色感受。
之前在教学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时,我一般采取学生男女集体分角色或同桌分角色或小组分角色或师生分角色朗读。这次在讨论这一课时,蒋老师谈到她是让每个学生自己整体朗读《小鹰学飞》的三部分内容的,也就是在朗读时学生既是小鹰又是老鹰,还要读好旁白。这些话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总觉得学生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存在问题,具体问题又说不上来,原来是因为之前的分角色朗读方法并不理想,导致学生总是代入了文中的一个角色而忽视了其他角色。因此当学生需要自己独立朗读全文时,就不能读出其他角色的感受来,就不算掌握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就是要学生能够读出文中多个角色的不同感受,在朗读全文时能够成功的“扮演”不同的角色。基于这样的观念改变,我在教学本课时,我也采取了让学生将《小鹰学飞》的三次学飞都完整地朗读给同桌听,独立完成课文的分角色朗读,体验不够的角色感受。但由于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分角色同桌对读形式,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朗读要求还不太熟悉,本次课堂的朗读效果并不理想,可见,在今后需要更加明确要求,多加训练才行。
三、关注细节,提高朗读效果。
《小鹰学飞》这篇课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非常的巧妙,尤其是小鹰第三次学飞时说的话“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用到了省略号和问好,理解了省略号的含义并结合前文的“急促地喘着气”以及最后问号所代表的询问背后的虚心,就能更好地读出小鹰第三次飞行后的语气、心情和状态,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四、续编文本,加深教育意义。
学完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学生进行续编课文:小鹰第四次学飞。小鹰看到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能简单的说出小鹰也想飞到白云上面,想要学会盘旋的本领,还会继续往上飞等等,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自然引出童话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能让学生懂得要像小鹰那样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12
语文教材《小鹰学飞》这一课,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是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尽头,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抓住语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小鹰三次飞行时不同的心情。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高兴、喊、已经、啦”这些词,结合图片、动画,再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小鹰当时高兴、满足的心情;在教学第三段时,又通过朗读,抓住“又高兴、喊、真的”等词语体会小鹰此时自满、得意的神态;在第五六段时,让学生抓住“鼓起劲、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急促地喘着气”让学生体会小鹰在老鹰的两次教育下,已经有点谦虚了,对于自己是否会飞也存在疑问了。经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且掌握了如何读准语气语调的方法,边读边悟,以悟促读。第二抓住小鹰三次学法,引导学生明白文中的道理。让学生看着板书,回想小鹰三次学飞时说的不同的话以及老鹰的话,体会到小鹰在不同的高度时的态度以及老鹰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小鹰在老鹰的教育下,变得虚心好学,明白学习是永不止步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永远前进,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但是在教学时,没有进行学法的指导,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实在复习完词语后,就可以向学生提问:课文中的小鹰一共学了几次飞行?第一次学得怎么样?然后提醒学生句子中的标点符号的变化,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品位,老师还可以适当地补充、引导、纠正。特别是小鹰第三次飞行时说的话,只引导学生知道人在什么时候会“急促地喘着气”,并没有让学生试着“急促地喘着气”来说说小鹰的话,个别指导不到位。还有一点是老鹰的话“孩子,你往上看!”对于这句话,我在备课时也没有在意,只是一带而过,其实“孩子”这个字在这句话,这个氛围中有很多种含义,有表扬、赞许、夸奖、希望、安慰、高兴、满意……因而老鹰的这句话也并没有好好指导朗读。
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板书的内容比较少,我只写了“大树的上面、白云的上面、更高的地方”,好像给人的感觉是只有骨头,而没有肉,最好再把老鹰和小鹰说的话写上去,比如加上小鹰的话“喊、喊、说”,老鹰的话“不算会、还不算、往上看”,这样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概括上去了,板书比较丰富了。飞呀飞教学反思蝶儿飞飞教学反思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13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
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演课文,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
而在这篇课文中,第5、6自然段同样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学习“一、二两次飞行”的经验,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词句,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了以下两点:
一、创设情境,品词析句,培养语感。
这篇课文语言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蕴涵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小鹰学飞之如学生学习一样,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那如何让这么小的学生明白如此深刻的道理,并付之于自己的行动呢?我在教学时,做到立足文本,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小鹰学飞的辛苦不易,让他们在读中感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的道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的阅读能力从何而来?我认为就应该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领会语言文字的神韵,体会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因此,结合本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的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二、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致力于建构民主、平等的氛围,努力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以本片段的教学为例,我先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这样一来,不但激活了学生的个性,触发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对话过程中积极情感的反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形式,会使得他们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而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这样的课堂不仅充满了活力,而且也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个性,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童话故事,文中小鹰与老鹰各自语气与心境对比很明显,很适合孩子分角色朗读。在指导他们有感情朗读课文这块,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借提示语揣摩人物心情。我出示提示语,让孩子反复读读,进行理解。然后问孩子们:小鹰为什么高兴?老鹰为什么摇头?孩子们在理解童话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正确解答。然后让孩子们试着读读这几句话,让孩子们感受一下小鹰的高兴、满足、得意和老鹰的心情。接着,我让他们就学着用小鹰的口吻得意地说这句话,加上动作表情。这下,效果好多了,表情丰富了,语言也到位了。再次,表演故事 。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他们个个进入角色,在表演中,学生对角色的理解更到位了,朗读也更生动了!
小鹰学飞教学反思15
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行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
第一、二自然段主要讲小鹰飞到了大树上面,以为会飞了,心里非常高兴,而老鹰认为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第三、四自然段讲小鹰飞到了大山上空,以为真的会飞了,高兴、满足、得意,而而老鹰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第五、六自然段讲小鹰通过自己刻苦努力飞到了更高的天空,谦虚的问老鹰算不算会飞了,而老鹰对小鹰的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小鹰再往高处看,意思是小鹰还可以飞得更高,飞行的高度是没有尽头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主要体现在:
1.通过朗读张扬个性。
在执教本课教学时,我以朗读为中心,从读好词入手,如“高兴”、“急促”、“喘着气”等,联系实际,体验情感,孩子们很自然就读出了味道。紧着着便是读好句子。特别在指导学生读好小鹰第三次学飞时,我通过和学生演读,让孩子们深切小鹰急促地喘着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通过孩子主动的参于,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达到 “入境悟情”的教学境界。
2.通过提问演绎精彩。
在教学中,要及时适当地创造条件,营造空间,设计一些问题或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提问中不断增强创新情感,提高创新能力。如:小鹰此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小鹰的话要读的快一些?在不断的问题中,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又如在讲第六自然时提出:望着上空盘旋的鹰,小鹰会想什么?这个问题的空间较大,学生完全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本课依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1.老鹰的话没有着重指导,可以抓住“摇摇头”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指导学生朗读。
2.指导朗读上不够到位,浮在面上,应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3.课堂衔接上不够紧凑,主要体现在过度语上,过渡语需要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