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探析
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探析
摘要: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低年级基础教学向高年级教学过渡的关键课程。传统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优点和缺陷共存,近年针对低年级的城乡规划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也存在不足,二者均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教学具有重要影响。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城乡规划专业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的改革,力图解决传统城乡规划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弥补近年来低年级教学改革的不足,以满足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对专业培养的要求,适应新时期城乡规划实践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修建性详细规划;城乡规划;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结构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建筑学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基础知识和设计技能是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另一类是基于人文地理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其中基于建筑学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是我国目前很重要的一种类型。华侨大学于 2002 年在建筑学专业下开始招收城市规划方向的五年制本科生,2003 年正式开始兴办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从创办之初依托建筑学专业到现在逐步发展完善,华侨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至今已有 10 届本科毕业生,并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其城乡规划专业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也经历了“摸索—成长—改革—创新”的历程。传统的城乡规划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
基于建筑学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五年制本科的传统教学体系多采
用“3+2”的模式,即在一、二年级以建筑学教学内容为主,三、四、五年级以城乡规划教学内容为主。低年级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通常和建筑学专业无异,培养建筑设计的基础技能,学习建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小型建筑的设计方法,以此作为城乡规划设计的基础。大三、四、五中高年级学习各类型城乡规划的设计,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城市设计等。这种模式有其优点,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具有强相关性,我国多数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开设时间比城乡规划早,发展较成熟,依托建筑学能够为城乡规划初期发展提供较好的师资条件和教学体系支撑。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缺陷,以建筑学基础代替城乡规划基础致使有些学生在低年级建立的建筑学思维难以适应高年级的教学。中高年级教学中,通常将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安排在三年级,四年级安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三年级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是由低年级基础教学向高年级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过渡的关键时期。两年建筑学基础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规划设计思维和视野,使得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学习修建性详细规划时经常将规划作为放大的建筑设计看待。而且传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注重物质空间设计,着重进行建筑、道路、绿地等内容的空间分布设计,关注功能规划,而忽略了空间背后的社会、经济、人文等重要要素的考虑。近年教学改革侧重点及对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乡规划专业逐步发展成熟,以及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的设立,多个院校针对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教学改革。其中低年级城乡规划基础的教学改革相对较多,改革重点围绕如何根据城乡规划学科特点,根据城乡规划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需要,合理设置低年级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建立城乡规划所需的逻辑思维和设计方法基础[1-2]。如在教学内容中设置城市街区的调研,将某个建筑设计改为场地设计等,扩大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对于城市空间的理解。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使学生在低年级课程学习中除了掌握建筑学知识和技能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城乡规划的设计思维,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修建性详细规划课程学习时能够更快更好地衔接上,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迷茫期”和“困惑期”的出现。但是教学改革也存在不足,如教学改革中加入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和教学模块,替换了原先的一些建筑技能的训练,以及一些小型建筑设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缺少了部分建筑基础知识的储备,如一些学生对于建筑体量和形态的掌握较差,这样在三年级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学习时对于城市空间中建筑群体与外部空间的关系把握不好,容易出现构思好、理念佳,但难以落实的问题,无法通过图纸将规划设计想法表达出来。城乡规划专业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改革探索
传统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有其明显特点,优点和缺陷共存,近年针对低年级的城乡规划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不足,二者均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构成等方面进行建筑学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思考。
3.1 构建“一条主线,多个知识模块”的课程体系
一条主线即以物质空间规划设计为主线;多个知识模块:将社会、经济、文化等理论知识点以模块形式融入各类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总规、控规等上位规划的要求,对建设用地进行具体规划设计,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建筑、景观和设施的设计施工,因此进行建筑、道路、绿地等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是其重要内容。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的重点,具备这一能力也是之后学生学习其他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规划类型的重要基础,因为很多规划类型都要落实到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上。因此将物质空间规划设计作为主线,贯穿修建性详细规划各个设计类型的教学中。传统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体系中强调物质空间规划设计技能的训练,低年级着力培养建筑空间设计能力,这样学生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也能较好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设计方法。但是低年级教学改革后,学生这一能力有所下降,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中弥补。城市规划学科自设立以来,一直归属于建筑学一级学科。直至 2011 年,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意味着城乡规划专业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相应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范畴也需从以物质形态为主体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和经济范畴[3-4]。传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注重蓝图式的物质空间设计训练,忽视社会经济空间认知[5]。低年级教学改革后,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但教学中对于城乡规划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融入仍较欠缺。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仍为当务之急。因此,尝试在传统物
质空间训练基础上将社会、经济、文化等内容以知识模块形式融入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中。但这些相关领域的知识一般不是整体运用到规划学科中[6]。鉴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有限,所以不可贪大求全,根据不同设计类型的特点,每个设计有针对性地加入 1~2 个知识模块。鼓励学生分析相关城市问题和社会经济文化要素,启发学生由以往物质空间主导的思维模式向物质空间融合社会、经济、政策等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思维模式转变(表 1)。
3.2 教学方法
(1)强化社会调研环节
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城乡发展问题的敏锐度,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并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规划中予以落实。让学生真正领会设计之初进行相关调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学生分析调研结果与设计的联系及对设计的影响和启示,真正将调研结果与设计相结合,改变之前调研与设计相脱节的状况。每个设计开始都安排 1 周的时间进行相关调研。调研以小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调研完成后进行汇报讨论。调研内容根据各个设计的特点及“物质空间主线+知识模块”的内容要求进行设定。如商业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调研内容,除了修建性详细规划物质空间的调研内容外,强化经济及社会知识模块的训练(表 2)。
(2)物质空间规划设计的训练
低年级教学改革后,学生对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相关的物质空间形态内容的知识储备存在不足。物质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是修建性详细
规划的主线,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以及每一个设计的特点,增加补充相关内容的训练。每一个训练都以专题形式进行。经过“考察往届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访谈—教研组讨论”等环节,分析学生对物质空间形态知识掌握的薄弱点,确定每一个设计的物质空间形态训练主题。训练过程为:设定主题—学生查找资料、自主学习—汇报讨论—教师总结。如住宅与住宅组群设计中,进行建筑结构知识的训练;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设定建筑群体组织及空间关系训练主题;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强化外部公共空间设计训练;商业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商业、商务办公、旅馆等各类型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体量和形态的训练。训练方式主要包括抄绘优秀案例、图示化分析案例空间结构等。
(3)增强与理论课程的联系
传统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理论课程经常与设计课程脱节。虽然相关理论课程先于设计课程开设,或是同时开设,但由于二者教学“各自为政”,缺乏相互联系与协调。理论课程教学不了解规划设计课程需要什么,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不清楚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无法将理论知识有效融入设计教学中。因此需要将理论和设计课程深度关联,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探寻改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衔接二者的教学内容,更有效结合理论与规划设计,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方式是以“课程束”方式将修建性详细规划课程和理论课程深度关联。修建性详细规划课程和相关理论课程教师不定期进行教学研讨:规划设计课程开始之初就设计
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模块与理论课程教师进行讨论,明确设计课程和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内容、重点和方式;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多种方式的联系和融合。如:在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教学改革中,与城市社会学理论课程关联,促进“一条主线,多个知识模块”教学体系的落实和完善。以往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对象多为新开发的用地,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由外延式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存量规划得到重视。旧城居住小区的更新规划是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重要类型之一。不同于新开发的居住小区,旧城居住小区中人群构成复杂,并经常包含较多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结构富有特点。将旧城的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城市社会学”课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旧城的社会状况,认真研究社会要素,才能真正做好规划。具体教学方法包括:在设计初始,设计课老师和“城市社会学”理论课老师讨论教学任务书,明确需解决的社会学知识点,理论课老师将这些知识点结合到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中;“城市社会学”课程将旧城的社会学问题作为课程作业;设计课公开评图中邀请城市社会学教师作为评委等。还可将“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与“公共政策概论”课程关联: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进行校园规划方案设计的同时,结合所学公共政策理论知识,拟定校园公共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使用与管理导则;同时要求学生在拟定该导则的过程中,咨询收集多方意见,培养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此外,还可将“商业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课程与“城市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组成“课程束”,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政策等不同知识模块与设
计课程的有效融合,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综合设计能力,逐步将教学主题由物质形态延伸进入社会科学、人文环境领域。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设立,表示着专业范畴的拓展,也意味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规划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类型多样,学生毕业后将面对更多的未知知识和挑战,因此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城乡规划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传授、学生接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的单向教学模式。虽然最后学生也能做出让人满意的成图,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快题引入”方式开始规划设计的教学。一个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教学开始,如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先让学生在查找小区规划的原理、规范等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做一个小区规划的快题设计。以此督促学生迅速“热身”,在短时间内熟悉小区规划的内容,顺利进入状态。如前所述,物质空间规划设计的训练也是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动手能力。同时改变之前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增设汇报讨论环节。每个教学过程都包含 5 次汇报讨论:调研成果汇报,3 次草图汇报,正图汇报。学生按照给定时间汇报设计成果,然后由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提问答辩、点评分析,再由老师进行总结。这不仅可以锻炼汇报同学的逻辑思维、思辨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鼓励点评同学进行主动思考,锻炼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汇报讨论情况纳入课程考核内容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优化课程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
传统教学中按一定的师生比配置教师人数,采用全班学生分组,每一组由一位指导老师负责的组织形式,各组间相对独立,较少有交叉。教学改革后,采用“分合结合”的方式优化课程组织形式。在传统分组教学的基础上,设立多次合组教学环节。5 次汇报讨论、物质空间主线训练等环节均以合组形式进行。每次调研成果、3 次草图和正图汇报前均由学生先提交成果,几位教师集体进行评图,共同讨论分析作业特点和问题,之后再由学生进行汇报。在教学过程中,各组教师定期交流讨论,课程知识点讲授、设计问题讲解等均以合组形式进行,因为学生的很多规划设计难点和易出错点都是共通的。合组教学能够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效率,分组教学能够深入细致,提高教学效果,将二者相结合,能够实现效率和效果的共赢。再者,如前文提到的,课程突破原有教师配置的限制,教师将知识模块相关的理论课程结合到课程教学中,如规划设计正图公开汇报环节,邀请理论课程教师担任答辩评委。此外,对课程考核方式也进一步优化。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快题设计、调研报告、3 次草图、汇报讨论及正图成果等,改变传统教学中“唯正图论”的状况。每一项考核内容均在考核成绩占一定比例,并在设计任务书中明确给出,让学生设计开始之前便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的目标和重点。
3.3 优化师资结构
城乡规划专业设立之初,建筑学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师资构成中
经常包含一些建筑学专业的老师,这是由于当时城乡规划专业老师较匮乏,短时间内引进大量专业老师难度较大。建筑学专业老师的“支援”使得城乡规划专业能够顺利开办并得以发展,这是建筑学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的优势,我国不少城乡规划专业也是如此发展起来的。此后,随着城乡规划专业教师的不断引进,城乡规划专业中建筑学老师的比例也逐渐降低。但建筑学专业教师有其专业特长。优化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的师资构成,以城乡规划专业教师为主力,并保留一定比例的建筑学专业教师。同时外聘城乡规划设计院的老师,以满足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的实践性需求。如满足师生比配置的 4 位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任课教师中,采用 2∶1∶1 的师资构成。2 为本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师,1 为本校建筑学专业教师,另 1 为外聘的城乡规划设计院教师。教师间优势互补,以“分合结合”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师资特长的充分发挥。结语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习其他层次和类型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与毕业学生的访谈反映出教学改革的成效,学生认为修建性详细规划课程是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之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本研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图解决传统城乡规划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弥补近年来低年级教学改革的不足,以满足城乡规划成为一级学科后对专业培养的要求,适应新时期城乡规划实践发展的需要。
作者:刘晓芳
第二篇:修建性详细规划
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及图纸包括:
规划说明书、现状图、总平面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绿 地系统规划图、用地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 规划图等文件图纸。
2、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 地物;
(3)用地范围内主要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宽度及出入口 的位置;
(4)建筑物功能、编号、坐标及室内高程,各建筑物基底 面积、层数及高度(列表);
(5)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
(6)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功能,设置的具体位置,用地界线 等;
(7)绿地界线,绿地布局;
(8)室外场地各控制点坐标、设计高程;
(9)道路控制红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具体位置;
(10)各类用地平衡表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含总用地面 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 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地上泊车数量、地下泊 车数量、人口规模、总户数、居住建筑面积、居住人口毛密
度、居住人口净密度等)。
3、道路系统规划图:应确定道路等级,道路宽度、控制点 坐标、高程、转弯半径,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出入口定位坐 标、宽度,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布局、泊车量等。
4、绿地系统规划图:应确定绿地功能、范围、用地面积,选择树种,进行绿地景观和设施设计等。
5、用地竖向规划图:应确定地形地貌的利用,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和地面排水方向、坡度、高 程等。
6、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包括给水、排水、电 力、电信、有线电视、燃气各专业管线和管网综合规划等。
规划内容包括负荷预测、外部管线现状、地坪标高、排水管 道标高、各类管线走向、管线位置、主要管线管径,并需取 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初步意见。
7、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
8、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为1:500或1:1000。
第五条
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1、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文件和图纸包括:规划设计说明、总平面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等文件图 纸。
2、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图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 地物;
(3)用地范围内道路控制点坐标、高程、道路宽度及转弯 半径,出入口定位坐标和宽度,泊车布局等;
(4)建筑物功能、编号、定位坐标及室内高程,各建筑物 基底面积、层数及高度(列表);
(5)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
(6)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功能,设置的具体位置,用地界线 等;
(7)绿地界线,列出集中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绿地 率等,进行绿地景观的意向设计;
(8)室外场地各控制点坐标、设计高程;
(9)道路控制红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具体位置;
(10)各类用地平衡表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含总用地面 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 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地上泊车数量、地下泊 车数量、人口规模、总户数、居住建筑面积、居住人口毛密 度、居住人口净密度等)。
第六条
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报批:
凡报批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须提供如下图纸、资料:
1、书面申请报告(1份)。
2、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报批申请表(1份)。
3、规划设计蓝线图或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及规划设计条件 复印件(各1份)。
4、规划设计说明书(3份)。
5、现状图(3份)。
6、总平面规划图(3份)。
7、道路系统规划图(3份)。
8、绿地系统规划图(3份)。
9、用地竖向规划图(3份)。
10、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3份)。
11、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3份)。
12、透视图(鸟瞰图)。
13、全套电子文件。
14、其它附件。
第七条
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报批:
凡报批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须提供如下图纸、资料:
1、书面申请报告(1份)。
2、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报批申请表(1份)。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蓝线图或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及规划设计条件复 印件(各1份)。
4、总平面规划图(3份)。
5、工程管线规划及综合管网规划图(3份)。
6、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3份)。
7、透视图(鸟瞰图)。
8、全套电子文件。
9、其它附件。
修建性详细规划差不多就是方案深度,就算1块一平方都有10万,还是设计人员的,公司收至少是3-5块
就说我们这边人手不够,原来效果图那些都有了,只要根据新红线调整总图,做做分析图就行
第三篇:修建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内容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等。
基础资料
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要求;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三)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等资料。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一)规划说明书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4)容积率、建筑密度;
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6)绿地率。
(二)图纸
1、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
2、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
3、规划总平面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
4、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
5、竖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规划标高;
6、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
7、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模型或鸟瞰图。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内容包含:规划说明书、现状图、总平面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用地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等文件图纸等。
1、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3)用地范围内主要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宽度及出入口的位置;
(4)建筑物功能、编号、坐标及室内高程,各建筑物基底面积、层数及高度(列表);
(5)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
(6)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功能,设置的具体位置,用地界线等;
(7)绿地界线,绿地布局;
(8)室外场地各控制点坐标、设计高程;
(9)道路控制红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具体位置;
(10)各类用地平衡表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含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地上泊车数量、地下泊车数量、人口规模、总户数、居住建筑面积、居住人口毛密度、居住人口净密度等)。
2、道路系统规划图:应确定道路等级,道路宽度、控制点坐标、高程、转弯半径,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出入口定位坐标、宽度,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布局、泊车量等。
3、绿地系统规划图:应确定绿地功能、范围、用地面积,选择树种,进行绿地景观和设施设计等。
4、用地竖向规划图:应确定地形地貌的利用,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和地面排水方向、坡度、高程等。
业管线和管网综合规划等。规划内容包括负荷预测、外部管线现状、地坪标高、排水管道标高、各类管线走向、管线位置、主要管线管径,并需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初步意见。
6、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
7、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为1:500或1:1000。
凡报批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须提供如下图纸、资料: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4)容积率、建筑密度;
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6)绿地率。
7)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第四篇: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
录——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二、项目概述及现状分析篇
1、区位分析
2、现状条件及评价
3、设计条件分析
三、规划篇
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
2、规划目标
3、规划设计原则
4、规划设计方案篇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篇
6、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篇
7、绿化景观设计
四、建筑设计篇
1.建筑设计构思 2.住宅户型 3.住宅立面设计 4.建筑造型
五、新型技术的运用
六、环卫规划与消防规划
七、技术经济指标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水岸观邸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随着淮安市的快速发展,该市加大打造人居城市的力度,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该市对该市楚州广播电视大学周边用地进行了综合整治。水岸观邸小区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水岸观邸小区力图打造风景优美、环境清新、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人类居住圣地。
3.1 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多次讨论,确定该项目的产品定位,定位于中端及高端的产品,与周边的楼盘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定位。
3.2 基于用地现状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地块划分,明确公建、市政配套设施规模,开发时序的灵活性。
3.3 严格控制各等级道路周边的建筑退线,保证城市空间景观的需要。
三、规划篇
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第146号令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第333号文(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7版)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建规【2002】218 号文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7)、《民用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8)、《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年12月)
(9)、《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2、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湖北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与品牌效应的现代化居住小区。
二、项目区位及项目现状分析篇
1、区位分析
水岸观邸小区位于淮安市淮安区,该小区左边紧邻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淮安学院,文化气息浓厚。小区的北边和东边与清安河相邻,增加了河文化气息。西边和南边紧挨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规划区域内路况比较好,交通便捷,增加了该规划区与周围区域的联系。
2、现状条件及评价 2.1 用地周边情况:
用地西面为城西北路,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隔路相邻,北面和东面紧邻滨河小路,南面紧邻城市支路。
2.2 用地周边情况:
2.1、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
2.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
2.3、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小区。
2.4、高水平的规划管理 水岸观邸小区现状条件较好,主要用地为耕地。该处地形平坦,整个区域地质状况良好,无需做人工改造即可施工。北面和东面的清安河为小区提供了很好的景观条件。不必考虑从其他地方引水。因此,从总体上讲水岸观邸小区的现状为其能顺利的施工及竣工验收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2.3 用地现状市政设施:
本地块市政设施的接入引出均通过周边区域道路的管网。
3、设计条件分析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加强小区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3、规划设计原则
绿色生态及人文性原则:强调能够在生态上相互作用的整体绿地系统的建立。创造一个高效、健康、洁净、持续的绿色新城。
城市尺度景观规划原则:使景观构建与社区开发建设相统一,加强新区与南区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合理组团构成,理性分期原则:形成结构完整,组团院落统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体系合理的居住区。
人车分流原则:既为步行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社区休闲环境,也为行车者提供便捷的交通、停车及入户线路。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强调绿地景观系统的均好性,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两心”是由社区服务中心、会所、幼儿园结合中心绿地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和组团内部服务的公共设施中心组成。
“两带”为与公共中心、小区步行入口结合景观绿化带和组团之间的步行景观带。“四片区”为由道路、景观带等分隔而成的四个居住片区。4.3、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4.3.1区位性与方便性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结合整个居住小区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整个规划区以广场为中心,各住宅组团分片布置在周边。因地制宜,与地形、自然环境相结合,丰富了小区内的绿地系统。绿地以点、线、面相组合的原则,使绿化空间更有层次感。中心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聚会、活动、健身等场所,作为小区的中心它不仅是供人们居住的居住区,而却是人们的交流区、生态区,人-居住-休闲-健康的体系更充分的体现了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方便居民我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小区的中间位置,小区还是设置了幼托、小学、会所以及服务组团的公共设施。
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考虑现有地块的商业价值及居民使用的便利性,在小区的中心布置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服务中心内设有老年文体活动站、医务室、警务室、等功能,从而使小区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区服务。小区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组团设垃圾收集点,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
4.4 规划结构
4.4.1 一个绿化带四个居住组团的规划格局
中心绿化景观带,是整个小区的中心客厅,串连四个居住组团,在中心绿化带上安排了组团的主要人行出入口。是小区的公共人行集中带。四个居住组团,各自形成自己的内部中心庭院。规划设计上利用四个组团绿地的营造,让每个组团的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朝向。
4.4.2居住组团设计特点
居住组团为1、2、3、4 组团,其中1、2、3 组团均为多层住宅组合而成,在组团的内部形成中心绿化院落,4 组团是小高层住宅组合而成,加强了院落的围合感。居住组团面对城市道路的退线均满足规划管理条例的要求,各个组团均满足各个组团车辆的出入要求,提高便捷性,减少车辆在小区内部的穿插流动。组团的人行出入口都设置在中心景观轴线上,通过中心景观轴的营造,使得公共活动空间相对集中,达到人车分流的设计目标。
各个组团之间既开敞又封闭,便于管理及高效组织交通,同时试图营造出一种更具活力,亲切
4、规划设计方案篇 4.1 功能布局
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本地块规划用地性质分为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公建用地。
4.2、住宅布局
本次规划结构为“两心、两带、四片区”空间布局模式。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感的社区文化和人居模式。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篇 5.1 小区交通组织
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道路设计与住区内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整体道路交通系统以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为框架,同时,宅间道路和步行道路有机结合,使二者自成体系。规划注意协调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依据居民出行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妥善设置小区出入口。小区道路分三级:小区级主路(宽8米),小区级次路(宽5米),宅间路(3米),区内道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能够杜绝穿越性交通。小区车行道路格局为一站式。步行则主要通过小区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组团,居民沿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小区无障碍设计。小区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小区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小区景观。5.2 出入口设置:
于小区西侧的城北西路和小区南侧的一条支路,分别设置小区的主次入口。分别是小区南侧设置了一个主入口和一个次入口,小区西侧设置一个次入口。
5.3 道路宽度设计
连接机动车出入口的小区主要道路均按9米宽设计。
作为消防辅助道路的其他小区车行道路按照4-7 米的等级设计。组团内的人行道路按照2.5-4 米的标准设计。5.4 静态交通设置
结合各个组团的车行口设置地面停车带,主要是在小区车行道路边缘及建筑架空部分设置,其他的停车泊位可通过设置地下停车库。
6、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篇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结合整个居住小区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本次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为小区服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教育设施配置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为社区活动用房、物业管理等。本小区居住人口为3388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幼儿园一个(建筑总面积3690㎡)、会所一个(建筑总面积面积2745㎡)。
小区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院落设垃圾收集点,其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加上结合各个居住组团设置垃圾回收站若3个。另外,遵循布局均衡的原则,合小区公共设施进行设置在人流聚集处规划了1处公厕和变电站一个。
7、绿化景观设计
7.1、总体设计思想
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规划,本规划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以带状绿化为
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群绿地,使各个组群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将中心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小区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
7.2、绿地系统
本社区面积较大,人口较多,在社区中心位置修建了一个大型的花卉广场,为社区居民在劳作之余提供一个休闲活动、放松身心的场所。充分利用清安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小区游园内设置喷泉。同时每个片区又有属于自己的公共活动场地。在景观设计中采用“点、线、面”的规划手法。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
利用小区内建筑布置的形式营造小区中心的主景观轴。主景观轴结合休闲广场,水体及硬质铺地、绿化形成界面丰富而连贯的景观带,同时由主景观轴向小区各组团中心延伸,形成各组团中心的次景观核心。各组团轴之间形成,或种植形态优美的大型乔木,绿楔与主轴的交汇处形成新的景观节点,进一步强化了主景观轴。组团内部各院落绿化以朴实、自然为原则,种植多样的地方树种,乔、灌木、地被相结合,形成各组团院落的绿色景观特色。
四、建筑设计篇
1.建筑设计构思
依托地域特点,传承时代文化;注重文化特质,丰富建筑内涵;强调环境的融合和肌理的延续。在整体设计中利用环境优势,营造生态景观,建筑群体布局强调与环境的连体与融合,充分利用景观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共生,建筑与环境共同营造富有特色的新区整体空间。
2.住宅户型
住宅采用小户型:一类住宅为两室两厅一卫97平方米/户;二类住宅为三室两厅两卫100平方米/户;三类住宅为四室两厅两卫135平方米/户;四类住宅为三室两厅两卫138平方米/户。户型朝向争取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客厅与餐厅都有大面积的采光窗。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3.住宅立面设计
七、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风格服从全区整体定位,体现特有风格,并进行适当改造。因为住宅层数不高,并且多为横向延伸,因此在设计中将阳台板,空调器放置板和凸窗结合考虑,强调水平线条。并利用窗框和阳台栏杆等元素加强了这一趋势。设置空调器放置板以维持立面的整洁划一。
墙体装饰材料使用面砖,以求达到良好的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卧室采用凸窗,增加室内的视野,并使立面更显精致剔透。
1)本次住宅规划设计着意强调环境与生态。住宅布局尽可能紧凑简化,注重立面的转折变化与高低错落。并通过规划排布与户外绿化环境设计融为一体。
2)住宅单体采取平板、折板、错拼与转角单元相结合,以丰富住宅建筑造型与户外空间效果。3)坚持主力房型概念,即适应住宅市场发展需求。4.建筑造型
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与现代气息,充分反映了其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领先品质。同时,在阳台、凸窗、檐口等细部处理上也力图做到亲切生动,营造自然的居家风格。总体上给人以细腻、精致、优雅的感觉。使建筑形式清新典雅而又符合现代城市气氛,建筑造型表现出一种自由韵律,增强亲切感和生活气氛。建筑风格统一而又不千篇一律,共同和谐相处使小区必将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景及强烈的可识别性。
五、新型技术的运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 节能型保温外墙涂料 内隔墙使用新型轻质墙体
生态设计观念和措施:良好的社区通风和户型通风,减少纯硬地,采用植草砖;拥有充沛的日
照。
全部住宅采用无障碍设计,环境全部设导盲石和无障碍坡道。
六、环卫规划与消防规划
在每个居住组团按60米的服务半径,布置垃圾收集点;小区道路采用环形道路,组团道路5米充分的保障了消防车能够直接到达每个组团区。小区内超过150米的建筑都设有4mx4m的消防通 道。
水岸观邸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五篇:建筑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建筑规划篇
一、工程概况
(一)地块位置
**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舞钢、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是南阳市的北大门。规划地块为康达路北侧、七峰大道东侧。
(二)地块规模
可建设用地面积约26828㎡,道路面积约1080㎡,绿化带面积约6795㎡。地块基地平整,可很快进入建造期。
二、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18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2014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
7.《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9.《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2017
10.《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8
12.《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1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14.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控制图》(电子图)
三、规划设计
1.规划目标:
居优越之上,万物皆备;居繁华之上,礼遇尊崇。奢华人生,静怡生活。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小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大品牌效应的现代化居住小区,成为本地房地产的标杆楼盘。
(1)高品质的业态组合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分区,塑造富有特色的空间形态,形成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小区。
(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重视绿化景观的打造,保护生态环境。居住区内设计布置良好的微地形地貌,充分营造宜居的内部环境。
(3)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同时合理设置商业网点和配套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4)高水平的物业服务
考虑小区后期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能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5)高度的社会责任
项目的开发不仅考虑到近期效果,更兼顾到长远发展,要体现出开发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规划理念:
社区品质的差异,除了建筑、景观等物质环境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社区氛围的差异,社区公共生活品质的差异。本项目着力在打造高品质住宅,并最大化在社区营造温馨、宁静、幽雅、极具活力的生活氛围,体现了社区品质营建的内涵。
居住的本质是满足人性的需求。其深刻意义在于:它能够展示和影响人的生存状态,并给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一个成功的社区规划,必须要体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把握生活方式的变化方向,满足人性的多层次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即对于居住者内心归属感、自由感、身份感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尊重。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并促进人性发展的人居环境,为人性的向善和美好提供居住层面的支持。其终极目标,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精神世界交流的最理想、最和谐状态。即追求住户与被改造过的自然和谐;寻求社区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使人们自我心灵达到一种安宁平和的境界。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确立了以下七点规划设计理念:
(1)“引领性”原则:
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定位意见,开发商雄厚的实力和娴熟的操盘能力,以及当地房地产发展水平及竞争性楼盘的情况分析,在整个楼盘规划设计中,各个方面的塑造应始终引领市场,树立领导者的地位。
(2)“价值性”原则:
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不仅面向市场,还要充分考虑购买方的高品质的要求。因此,产品必须具有真正的价值,在楼盘运作上也要具有弹性与可操作性。
(3)“超前性”与“务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当今新兴规划学科的最新理念,只有规划设计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康居社区,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但受地域发展水平、具体实施条件因素的制约,我们必须促成前瞻性与务实性的有机结合。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强调人居环境与建筑的共存融合,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设计目的,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宅区。
(5)
“生态社区”的原则:
利用基地内外现有的自然环境要素,尽可能营造生态型的住宅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强调绿化空间与居民生活空间的融合,将住宅组群与环境融为一体,最大限度的发挥绿地的功效。
(6)“现代社区”的原则:
以建设文化智能型小区为目标,体现现代新型城市社区的精神内涵,满足居民在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需求。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居住区建设与城市发展互相结合的原则,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
3.规划思想:
独特性——规划设计开创新思路,建筑形式风格颇具特色。
均好性——使每一户都有好户型,好景观,便利的交通等。让每个住户都能平等的享受资源,都能获得同等的价值回报。
功能性——充分满足小区居民和附近居民对各项生活功能的要求。
社会性——增加居民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营造和睦的邻里关系。
舒适性——减少城市环境压力,使人们身心得到轻松,整个社区富于人性味,自然、优美、和谐、有序。
整体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整体设计,合理布局,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4.规划分析:
为使本项目成为本市一道靓丽的建筑风景线,同时又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市场销售,为项目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和超越建筑的表现力。
在设计中必须遵循:
1.在开发中强调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把住宅融于环境之中,处处体现居住的舒适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并把中原大地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融入其中,使之成为本市最高品质的住宅小区;
2.尽管项目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但仍需尽可能地拓展住区内部的景观环境空间;
3.重视项目的平面规划,形成建筑布局上的差异性;尤其重视规划中的地形变化和竖向设计,创造出起伏变化的建筑群体效果;
4.重视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依靠建筑形体的变化和色彩配置,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5.充分考虑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重视户型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特别要注意当地的居住特点和需求;
6.环境设计突出大尺度效果,形成绿地景观、水景、园景和建筑之间在空间尺度上的相互呼应。并将北方的大尺度效果与
南方特有的灵巧、秀丽有机结合,在规划上按高品位楼盘来构思,给客户们以全新的感觉。
7.完备、合理、实用的公建配套。
地块的开发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对沿街建筑采用统一的建筑风格,从而在结构上形成连续统一的界面,将相对分散的空间联系起来,为创造美丽的现代化城市风貌做出贡献;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住宅与周边用地的相互关联,最大限度提升小区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创造生态宜居的社区形像。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按照“市场运作、规划先行、有序开发”的原则,我们必须正确处理规划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综合土地成本价格、建造价格等各种因素,我们认为保证建筑材料节约、建筑设计节能、户型设计合理、城市形像美观,才是平衡各方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所在。
5.总平面规划布局
1>整体布局
各住宅组团由小高层和高层建筑组合,形成围而不合、形态各异的空间格局,通过建筑和环境的错落有致,形成灵活有序的空间形态,营造层层递进、庭院深深的意境。而组团之间绿地、道路和公共建筑相互为邻,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从而创造出统一而又富有变化的整体。
为达到社区的均好性,小区前期规划设计重视对地块的边角空间组织,试图通过环境的营造,强化边角住宅空间与组团中心乃至社区中心在视觉与空间上的联系,提升小区整体的开发价值,同时用环境来影响建筑组团的布局形态,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
2>功能布局
本次规划按其空间的使用功能要求分为:
公共空间区:即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与建筑、水面、草坪、树木、雕塑小品等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半公共空间:指公共且有一定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疏散的有效空间。布局较完整的绿地具有开阔的视野,可以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
半私用空间:是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其设施具有多样化和完备性,是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
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在此空间中,居民可以自由种植,既能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
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并在闲暇时种植花卉,营造出垂直绿化的景观。
6.交通组织
1>城市道路
结合社区的整体布局,尤其是公共设施的布局,将城市道路作适当的景观及功能变化,弱化城市公共交通性,强化社区的交通服务性和景观性。
2>出入口
本项目设置两个出入口,一个消防通道。
3>区内车行交通
强调“人车分流”,即主要的机动车道呈环状,并直接连接地下车库入口,在地下形成可环通的机动车交通网络,使机动车一进入小区即可就近入库,并在地下组织车行交通,而地面上除主干路以外则以步行为主。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车辆对社区环境的干扰,保证组团环境的完整,易于创造和谐、融洽的邻里生活与文化。路网布局与地形相结合,以“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小区内路网简洁,通畅,在功能方面注重便捷性、均好性与机动性,在美观方面注重层次性、体闲性、景观性。配套商业服务利用北侧退道路红线采取地上停车,居民主要采用地下停车方式,中心花园平台上部绿化,沿环形机动车道地上停车,机动车亦可由外部直接进入地下空间,停车后进入单元梯进户,地上仅留紧急停车位。车行周边,人行中间的规划理念,最大程度上实现人车分流。
车行系统——城市道路进入小区后,连接院内主环路为小区的主车行系统,主路设4米宽,连接各栋楼设3米道路与主路相联通,平时机动车不允许进入,仅作为紧急时消防车道使用。机动车道兼顾消防之用,并连接至各栋住宅。地上部分停车仅为紧急停车位,其余机动车均进入地下车库停车。非机动车主要考虑地上地下相结合,地面各个楼栋周围均设有自行车停车位,地下主要利用主楼地下一层架空层作为非机动车库来使用。
步行系统——步行系统以中心花园平台的横向景观轴和坚向景观轴展开,一心两轴多节点的步行景观轴在中心花园平台上有效展开,健身广场、中心绿化自然绵延,各个楼宇绿化配以景观节点,最在限度地为行人提供生活的方便,精神的享受,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理念。小区内道路曲径弯延,与景观伴行,给人步移景迁的休闲享受。
停车系统——机动车停车考虑地面停车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停车率达到并超过控规要求,满足当前及长远要求。
1.地面停车:沿小区主环路两侧设置地上草坪砖停车位。北侧沿消防车道两侧设有地上草坪砖停车位,所有地上停车位均为临时紧急停车使用。
1)机动车停车
住宅组团内的停车位以地下为主,结合一部分地上停车位,停车配比为0.8/户。地面停车位沿道路两侧分布。
2)非机动车停车
非机动车采用宅前停车,后期配备自行车棚。
2.地下车库:小区次入口处设地下车库出入口,可直接从城市道路进入小区地下停车库。所有出入口共同组合均能满足防火及平常使用要求。
消防车流线——小区外部沿街长度大于150米设有连接内外的消防通道,小区内部设置环行消防车道,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各栋住宅。满足消防安全需要。
道路断面——小区内消防环道宽均为4米。
三、建筑设计篇
1.外观效果:
1)建筑风格:本小区是一个高档住宅,整体风格采用简捷明快的简约风格,三段式的布局,时尚、大气体现时代感。体现了简约时尚的艺术品位。
2)建筑立面:外观颜色采用上下深色中间暖色系列,通过分段线脚联系上下三段,耐久而不落后。独特而不简单。
该风格注重项目开发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承受能力,真实体现精品高档住宅区的自身特色,真正做到物有所值。
3)材料颜色:注重色彩、材料、细部等精细设计。立面设计打破传统的简单式样,清新的三段式,外墙上部采用褐黄色涂料为主,中间浅米亚光漆,下部深褐色仿花岗岩瓷砖。配以简捷大气的线脚,形成稳重大气的韵律变化,共同打造中原地区建筑肌理与色彩方面给人雄浑的阳刚之气。
4)建筑外观特色:立面色彩使人产生清新的感受,均衡的纯色分隔,力为人们提供连续的视觉兴奋,色彩的变化中求统一,深色与浅色的合理配置使整个楼体浑然大气,配以柔美的色调,丰富而又鲜明统一,清新而优雅,又不失可识别性。
2.单体平面设计:
1)单体户型组合设计从人性角度深入挖掘住宅的功能性,不同种类的户型在保证整体朝向、景观均好性的前提下,把每种户型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最少单元的拼接,每户良好的朝向,大户型更好的景观视野。单元之间设变形缝,更好的发挥结构安全性能。
2)最大限度地利用景观资源,在满足保温节能的前提下加大开窗率,增大室内外空间景观的互动性。
3)每栋楼均设地下储藏室,以满足结构基础埋深要求,更大的利用地下空间关系。
3.户型设计要点:
1)住宅平面基本空间齐备,公共与私密空间分区,避免互相干扰,尽可能考虑入户过渡空间,交通顺畅便捷。
2)户内交通线便捷,节约交通面积,避免户与户之间视线干扰,满足自然采光和日照要求,户内通风顺畅。
3)通过景观阳台、生活阳台等空间延展室内空间。落地凸窗增加了室内可使用面积和视野开阔感。
4)在平面布置上,各栋及各户型合理规划设计,尽可能体现“均好性”,避免销售难点,优先满足较大户型的朝向和景观要求。
5)针对地区特点,设计以中、高档住宅为主,布局独特紧凑。户型布局形式主要以二梯三户、二梯二户为主。户型面积100~130平方三房,140平方四房,体现高品质空间,打造精致生活。
6)
住宅电梯总数适度,公摊小,经济实惠。12层以上户型均设两部电梯,其中一部为可容纳担架电梯以备急用。
4.地下建筑
根据规划设计条件要求,结合小区人防和地下停车库设计,在小区中心绿地的下方设置平战结合地下停车库,总地下建筑面积约1.6万㎡。
5.环保设计
1、污废水:污废水采用室内分流,室外合流制。所有污废水由管网收集,经专用污水检测井后,排入城市管网。
2、废气:厨房设垂直排油烟道。
3、垃圾处理:由物业管理部门及时收集后,集中压缩处理后外运。
4、所有空调、通风设备均采用相应的避震、减震措施;
5、进、排风口的位置、高度设置符合相应的环保规范要求;
6、空调通风设备进出口风管上均设消声器,使噪音降到规范要求的标准。
7、公建含油废水做隔油预处理。
结构篇
一、设计依据
(一)结构设计中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1.结构设计中所采用的主要规范: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
(GB
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
(GB
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
2.结构设计中所选用的标准图集: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6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16G1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6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18G901-1
(二)设计荷载:
1.风荷载:基本风压
W=
0.35kN/m,基本雪压
W=
0.45kN/m,地面粗糙度:B类,场地类别:Ⅱ类
2.活荷载标准值:
商业:3.5kN/m消防疏散楼梯:3.5kN/m
储藏室:5.0kN/m电梯机房:7.0kN/m
阳台、卫生间:3.5kN/m住宅:2.0kN/m
卫生间:2.0
kN/m(一般)8.0
kN/m(有分隔)
上人屋面:2.0
kN/m不上人屋面:0.5
kN/m
设备用房(配电间等)的荷载按各专业提供的实际荷载计算。
(三)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的招标文件及功能要求。
2.建筑及其它专业提供的工作图及相关条件。
二、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要求:
1.混凝土环境类别:上部混凝土结构(室内正常环境)的环境类别为一类,基础及上部外露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二b类,卫生间环境类别为二a类。
2.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3.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二)材料选用:
1.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C15。
2.钢材:
钢筋:
HPB300,HRB400E,钢板:Q235
焊条:HPB235—E43型,HRB400E—E50型
3.围护结构及隔墙:
墙体:±0.00以下与土接触为Mu20增压灰砂砖,±0.00以上均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A3.5。
砂浆:±0.00以下为M7.5专用预拌砂浆,±0.00以上为M5专用预拌砂浆。
4.墙体构造措施:
当墙高大于4米时,在墙高中部或门窗洞口上方(底层在窗台处)设置水平钢筋混凝土圈梁(墙厚乘300,4φ12,φ6@200)。当墙长大于5米时,梁与墙顶应采取拉结措施。墙转角及墙端部均设构造柱(墙厚乘300,4φ12,φ6@200)。
(三)结构计算:
1.本工程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编制的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KPM系列)及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V3.2版)。
2.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纸,以及各专业提供的荷载,进行了电算初步分析。
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2006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0974-2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2016年版)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42-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17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65%+)》DBJ41/T
062-2017
《河南省公共机现在节能设计标准》DBJ41/T075-201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的有关资料和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道路红线以内的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三.给水系统
3.1水源、水压:
水源为城市自来水,其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市政供水压力0.30MPa。
3.2用水标准及水量
3.2.1生活用水
用水对象
标准
数量
用水小时
最高日用水量t/d
时变化系数
最高时用水量t/h
住宅
200L/人·d
1705人
341
2.5
35.53
商业用水
5L/
m2·d
11934m2
59.67
1.5
7.46
绿化
2.0L/m2·d
9390
m2
18.78
3.13
小计
419.45
46.12
未预见水量
10%
41.95
4.61
合计
461.40
50.73
3.2.2消防用水
本工程消防泵房设于地下车库,最大消防用水量为:
用水对象
用水量
喷水强度
(L/min·m2)
火灾延续时间
室内消火栓
25L/s
2.0
室外消火栓
30L/s
2.0
自动喷水用水量
40L/s
1.0
3.3给水系统
本小区从两条不同市政给水管网分别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引入管处设水表及倒流防止器,在小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
3.3.1供水方式
室外给水采用生活、消防联合供水系统。
室内给水采用生活、消防单独供水系统。
3.3.2给水管网
生活泵房设在地下车库内,给水系统分区:住宅给水系统竖向划分为三个区,1-3层为低区,由市政压力直接供水;4~12层为中区,13~23层为高区,中区和高区由生活水泵房,中区供水压力约为0.50MPa,高区供水压力约为0.80MPa。
3.4管材及接口
3.4.1室外部分
室外给水PE管,粘结,给水管道采用与管材相适合的管件。
3.4.2室内部分
室内给水立管和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卡箍连接。支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
四.排水
4.1排水方式
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管道系统。
4.2污水系统
本工程生活污水最高日最大排放量为366.57m3,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就近市政污水管道。
4.3雨水系统
雨水由地面雨水口收集,经雨水管道就近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雨水量计算公式及参数
Q=q
×
F
×
Ψ
q=167i
i=[9.821+9.068lgTE]/(t+4.492)0.694
式中:
Q——雨水量;L/S
F——面积;公顷
Ψ——径流系数;Ψ=0.5
q——暴雨强度
TE——重现期;TE=1a
t——降雨历时(分钟;T=15)
经计算,小区暴雨强度q=1.86(L/s·100平方米),雨水流量Q=499L/s。
雨水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4.5地下室污废水通过集水坑排水泵提升排至室外雨水管网,地下停车库及泵房集水坑均为每坑两泵互为备用,交替启动,事故报警,自动切换,分段投入。
4.6管材及接口
4.6.1室内污水立管采用螺旋消音PVC-U塑料排水管,专用管件连接,支管采用国标PVC-U塑料排水管,粘接接口。排出管采用机制铸铁排水管,柔性接口。
4.6.2室外雨、污水管均采用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承插接口。
五.消防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本项目住宅、商业及地下车库设室内消火栓系统,为临时高压制消防系统;地下车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危险等级为中危险1I级,喷水强度为8L/min·m2,设计用水量40L/s,火灾延续时间1.0h。
5.1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最大设计流量为30L/s,采用室外给水管网与室外消防联合供给。室外消火栓按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布置,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距离、路边不小于0.5m,不大于2.0m,距建筑外墙不小于5.0m。
5.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系统最大设计水量为25L/s,火灾延续时间按2.0小时计。
消防泵房及水池设地下车库,消防泵房内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泵(二台,一用一备,每台泵流量Q=25L/s,H=120m)从消防水池吸水加压,分两路与室内消火栓环状管网相连,由该环状管网供给该建筑室内消火栓用水。火灾初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贮存于8#楼屋顶消防水箱(有效容积18m3)内。
室内消火栓其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3m,建筑内任意一点着火均能保证两只水枪同时到达,高层建筑消火栓栓口压力不小于0.35MPa,多层建筑消火栓栓口压力不小于0.25MPa。消火栓栓口直径65mm,水枪口直径19mm,水带长25m,每只消火栓处均设有可消防报警按钮。
消火栓系统竖向不分区,在室外设有消防水泵接合器。
消防电梯井底均设有2m3排水井,排水泵的排水量大于10L/s。
消火栓管道采用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法兰或沟槽连接。当管径≤DN50时螺纹连接,当管径>50时,沟槽连接。阀门及需拆卸部位采用法兰连接。
5.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地下车库内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II级考虑。喷水强度按8L/m2·min计,作用面积160m2,火灾延续时间按1.0小时计,该系统喷淋用水量为40L/s。
设计选用二台自动喷水给水泵(一用一备,每台Q=40L/s,H=70m)该泵运行情况应显示于消控中心和水泵房的控制盘上,火灾时喷头动作,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中心显示着火区域位置,此时湿式报警阀处的压力开关动作自动启动水泵并报警。火灾初期自动喷水灭火用水量由屋顶消防水箱保证。
自动喷水系统管道采用热浸镀锌钢管,法兰或沟槽连接。当管径≤DN50时,螺纹连接,当管径>50时,沟槽连接。阀门及需拆卸部位采用法兰连接。
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432m3(包括自动喷水1.0小时用水量及室内消火栓2.0小时用水量),水泵自灌吸水。
5.4气体灭火系统
在地下室变配电房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采用柜式无管网自动灭火系统,系统应符合中国规范《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定。
5.5建筑灭火器
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在各建筑地上及地下室内均设置相应数量及规格的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六.环境保护
6.1选用小振动,低噪声水泵,并采取隔振措施。
6.2本工程的用水供给源为城市自来水,污水排放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生活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含油污水经隔油器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冲洗汽车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符合城市污水排放要求。
七.节能
7.1给水管上设水表,用以计量、计划用水,节约水资源。
7.2所有卫生器具均采用节能型卫生器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7.3设备选型中选用高效低噪音的节能产品。
7.4生活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水泵,根据用水量的大小进行自动调节。
八.节水、节能、减震、防噪措施
8.1在水泵房进出水管上装可曲挠橡胶接头,经常性使用的水泵基础上尽可能设置减震装置,管道支、吊架和管道穿墙、楼板处应当采取防止固体传声措施。
8.2所有加压泵组、热水器均采用高效、节能的产品。
8.3小区供水尽可能利用市政供水压力。
8.4给水管流速控制在一定范围,干管流速1.0~1.2m/s,支管流速0.6~1.0m/s。
8.5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及配件,坐便器采用不大于5L的冲洗水箱,采用陶瓷密封片水嘴,各用水点处分设水表。
8.6
在生活用水、地面冲洗用水、道路冲洗用水、绿化浇洒用水等配水管道上,均设置计量水表。
电
气
篇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
GB50016-201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201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86-2005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242-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75%)》
DBJ41/T184-2017
《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DBJ
41/075-201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20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201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标准》
GB/T
50200-2018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50846-201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2009版)
2、建筑、水道、通风等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设计要求。
3、建设方提供的有关职能部门的设计要求及建设方的要求。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包括以下部分:
(6)
10/0.4kV变、配电系统
(7)
配电系统
(8)
照明系统
(9)
建筑物防雷及接地安全
三、10/0.4KV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及各类负荷容量
1)
负荷等级
应急照明、消防负荷为二级负荷;电梯及地下室排污泵等为二级负荷,其它按三级负荷考虑。
2)各类负荷容量
a)
用电标准:住宅:8kW/户,商业:100W/m2,地下车库:15W/m2,电力负荷按实计。
b)
负荷统计
住宅:Pe=4264kW;商业:Pe=1193.5kW;地下车库:Pe=248.55kW;公共及其它:Pe=200kW。
2、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本工程由城市电网引入两路10KV高压电源供电,引入线路和走向由电力部门统筹规划(满足二级负荷供电要求)。
3、变配电站的位置、数量容量和型式,1)
本工程设置2座配电房,住宅配电房设置三台800KVA变压器和一台630KVA变压器,公共配电房设置两台500KVA变压器,变压器的平均负荷率为0.85左右。
2)
高压进线配电设备采用环网柜。
4、电能计量方式
采用高供高计方式,在高压侧专用综合计量柜进行总计量,同时在低压配电干线或不同电价标准的回路上设置计量表计量。
5、功率因数及其补偿方式
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在变压器低压侧母线上,设功率因数集中无功自动补偿,补偿后高压侧功率因数为0.95以上,达到用电规则要求。
四、配电系统
1、本工程的电力、照明电源引自地下室配电房,电压等级为0.4/0.23KV。
2、本工程电力、照明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
3、建筑主干线采用YJV22-0.6/1kV型电力电缆埋地引入建筑物。照明配电箱出线采用BV-0.45/0.75kV型电线穿阻燃PVC管暗敷设。
五、照明系统
1、照明种类及照度标准
1)
照明种类:分室内照明和室外照明。
2)
照度标准: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执行。
2、光源、灯具的选择,照明灯具的安装
1)
光源:室内采用荧光灯和节能灯,室外采用高压钠灯和节能灯。
3、室外照明
1)
在小区的室外道路旁设置路灯,景观区设置景观专用景观灯。
2)
室外照明电压等级为220V,采用时(光)控和手动控制。
4、线路敷设
1)
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回路配电,照明回路采用BV-0.45/0.75kV-1x2.5mm2电线穿阻燃PVC管敷设;插座回路采用
BV-0.45/0.75kV-1x4mm2电线穿阻燃PVC管敷设;所有插座回路(卧室空调插座除外)均设剩余电流保护器。
2)
室外线路采用BV-0.45/0.75kV-1x4mm2电线穿SC管敷设,低于2.4米的灯具就地作局部等电位连接。
六、雷电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1、防雷保护
1)该小区建筑物按规范规定设防雷措施。
2)在建筑物的屋顶设避雷带作为接闪器,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利用的建筑物基础和底板内钢筋作为接
地极。
3)将进线电缆的金属外皮和保护钢管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以防雷电波侵入。
2、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1)本工程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
2)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性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弱电接地共用统一的合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否则在室
外增设人工接地体。
3)在小区每栋建筑物的进线配电箱处设置总等电位联接。
4)在带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内设局部等电位连接。
弱
电
篇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技术规范》
GB
50343-2012
3)《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标准》
GB/T
50200-2018
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5)《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6)《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86-2005
7)《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242-2011
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2013
1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16
11)《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50846-2012
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2009版)
2、建筑、水道、通风等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设计要求。
3.建设方提供的有关职能部门的设计要求及建设方的要求。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包括以下部分:
1、通信系统
2、有线电视系统
3、安全防范系统
三、通信系统
本工程的电话信号引自城市电信主干网。
住宅小区不设电话站,全部为直通外线电话。小区弱电管理中心设在地下车库一层。
通讯线路从市话线路引入,采用HYV22型通讯电缆埋地引至小区弱电管理中心。通信部分布线与综合布线一并考虑。
3、交接箱内设置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4、弱电系统采用联合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四、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的有线电视信号引自城市广播电视网络。系统采用5~860MHZ(双向)高隔离度的邻频传输系统。放大器的输出电平不
大于102dB,用户端电平为64±4dB,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不低于4级。建筑物的有线电视引自市网络。
1、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柜内设在物业中心。
2、干线路采用
SYWV-75-9P4型同轴电缆,分支线路采用SYWV-75-7P4、SYWV-75-5P4型同轴电缆。
3、在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柜内设置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五、安全防范系统
1、本工程安全防范由小区周界防护系统和视频安防系统组成。
2、安全防范控制室设在小区监控室内。安全防范控制室对报警装置和视频摄像机进行监控。
3.视频摄像机控制器.录像装置及周界防护控制器均安装在控制台上。
4.在小区周界的围墙上设置周界防护的拉力开关。
5.在小区的主、次要出入口设置监视摄像机。
六、综合布线系统
住宅小区设一套综合布线系统,小区服务用房办公区域按基本配置标准。每10m2左右设一工作区,装设一个双孔信息插座,住宅每户在书房、卧室各装设一个单孔信息插座。
综合布线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工作区;
配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
设备间;
管理;
建筑群。
住宅小区在物业管理中心设一综合布线控制室(设备间),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及计算机主机设备,每幢住宅楼在其地下室设楼层配线架。学校综合布线控制室设置在一层弱电设备间内。
从总配线架到各建筑物楼层配线架采用六芯多模光纤。
从建筑物楼层配线架到双孔信息插座的线缆采用单芯多模光纤。垂直部分在电气竖井内沿电缆桥架敷设,进入房间后穿钢管暗设在地板内及墙内。
住宅部分从弱电箱到信息插座的线缆采用单芯多模光纤穿钢管暗设在地板及墙内.5
住宅每户设弱电总箱,通信、网络及有线电视信号均先引至户内弱电总箱,然后再引至各自的用户插座。
七、劳动保护
1、为防止及减少漏电事故的发生,本工程除挂式空调外插座回路的设置性能可靠的漏电保护开关,并PE线与接地体联
接。
2、带浴洗设备的卫生间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
3、安装高度低于2.4米的灯具增设PE线。
4、变配电所变压器设置IP40防护罩,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5、所有设备及线路、开关采用经国家安全认证的产品。
八、电气节能设计
1、根据工程的负荷正确选择和配置变压器容量、台数、运行方式,合理调整负荷,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
2、在变配电室设置集中无功补偿,荧光灯设置就地无功补偿。
3、对消防栓泵、喷洒泵等较大的电动机采用软启动控制方式。
4、照明采用节能光源和节能灯具,并在建筑公共部位采用节能开关控制,减少公共用电量。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地下车库、商业、高层住宅、住宅地下部分均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地下变电站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具体设置及设计见给排水专业。
2.小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采用集中报警系统方式。消防控制室设在1#楼一层,消防控制室与安防控制室合用,设有直接通往室外的安全出口,门上方设有消防控制室明显的标志,注明“消防控制室”字样,消防控制室内设有对外专线报警119电话。
3.消防控制室的报警控制设备由火灾报警控制主机、联动控制台、CRT显示器、打印机、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直通对讲电话设备、直接报火警的外线电话和电源设备等组成。
消防控制室内应有相应的竣工图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值班记录等文件资料。
消防控制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
4.消防控制室可接收感烟、感温探测器等的火灾报警信号及水流指示器、检修信号阀、报警阀压力开关、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等。
5.消防控制室可显示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水位,显示消防水泵及消防风机的电源及运行状况。
6.消防控制室可联动控制所有与消防有关的设备。
7.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二总线制设计。
探测器:一般区域设置感烟探测器,厨房及热水机房、柴油发电机房等设置感温探测器。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与送风口边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5m,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与墙壁、梁边或与墙或其他遮挡物距离应大于0.5m;探测器均吸顶安装,无二次装修的场所已考虑梁对探测器的影响,有二次装修的场所具体定位尚需结合建筑装修吊顶统筹考虑,但必须满足上述间距要求。
在各防火分区设置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手动报警按钮的距离不超过30m。在走道靠近楼梯出口及主要出口处设置火灾警报装置。
在消火栓箱内设消火栓报警按钮;接线盒设在消火栓的开门侧上部。
8.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向各相关受控设备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并接受相关的设备反馈信号。
各受控设备接口的特性参数应与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联动控制信号相匹配。
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除应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两个独立的报警触发装置信号的“与”逻辑组合。
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电压控制输出应采用直流24V,其电源容量应满足受控消防设备同时启动且维持工作的控制容量要求。
启动电流较大的消防设备采用分时启动。
在消防控制室,对排烟风机、补风机等重要消防设备,既可通过现场模块进行自动控制,也可在联动控制台上通过硬线手动控制,并接收其反馈信号;消火栓泵、自动喷淋泵手动控制线由主消防控制室手动控制盘引来,分消防控制室与主消防控制联网。
9.消火栓系统:
a.消火栓出水干管上设置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设置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触发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且联动控制不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
b.任意消火栓按钮动作后,通过编程联动,自动启动消火栓泵,并接收其返馈信号。在消防,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报警部位并接收其返馈信号。
c.在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台上,可直接手动控制消火栓泵,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
a、由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喷淋泵,联动控制不应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的影响。
b、消防控制室可通过控制摸块编程,自动启动喷水泵,并接收其返馈信号。在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台上,可直接手动控制喷淋泵,并接收其返馈信号。
c、水流指示器、信号阀、压力开关、喷淋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d、消防控制室能显示喷淋泵电源状况;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喷淋泵。
11.防烟排烟系统控制:
a、防烟系统控制: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
b、排烟系统控制:由同一防烟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的开启,同时停止该防烟分区的空气调节系统。应由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动作信号作为排烟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排烟风机的开启、c、排风兼排烟风机控制:本工程设有排风兼排烟风机,正常情况下低速运行,为通风换气使用,火灾时则作为排烟风机使用,高速运行。正常时为就地手动控制及DDC控制,当火灾发生时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消防控制中心具有控制优先权。由同一防烟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的开启,同时停止该防烟分区的空气调节系统。应由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动作信号作为排烟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动。
排烟风机的启动、停止按钮应采用专线直接连接至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手动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动、停止。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的开启和关闭的动作信号,排烟风机启动和停止及电动防火阀关闭的动作信号,均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设置的280℃排烟防火阀在关闭后应直接联动控制风机停止,排烟防火阀及风机的动作信号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d、平时补风兼消防补风机控制:本工程设有进风兼消防补风机,正常情况下为通风换气使用,火灾时则作为消防补风机使用。正常时为就地手动控制及DDC控制,当火灾发生时由消防控制室控在开启排烟风机的同时,通过模块自动启动相关区域消防补风机,当补风机出风口处的火灾温度达到70°C时,70°C防火阀熔丝熔断关闭后,直接联动控制消防补风机停止,70°C防火阀、消防补风机的动作信号要反馈至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具有控制优先权。在消防控制中心,可通过控制摸块编程自动控制消防补风机及通过硬线手动控制消防补风机,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12.防火卷帘门控制:
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由其两侧的任两只独立的感烟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防火卷帘下降的联动触发信号,联动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
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分两步降落,由其两侧防火分区内的任意两只独立的感烟探测器报警信号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探测器的报警信号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在防火卷帘的任一侧距防火卷帘纵深0.5m~5m内设置不少于两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探测器。卷帘门二侧设置就地控制按钮控制防火卷帘的升降,就地控制按钮底距地1.3m安装,并设玻璃门保护。卷帘门下降时,在门两侧顶部应有声、光警报装置。(施工单位配合厂家留管线,平面图中不再表示)卷帘门应设熔片装置及断电后的手动装置,卷帘门控制箱顶距顶板0.5m处安装。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下降到楼板面的动作信号和防火卷帘控制器直接连接的感烟、感温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均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13.非消防电源控制:
在非消防用照明、电力配电箱上级配电间低压出线回路设有分励脱扣器附件,由消防控制中心在火灾确认后切断火灾区域及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非消防电源在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动作前切断。
14.应急照明系统控制:
应急照明平时采用集中或就地控制,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由发生火灾的至报警区域开始,顺序自启动全部疏散通道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系统全部投入应急状态的启动时间不应大于5S。
15.消防应急广播及火灾警报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消防应急广播机柜,末端设置扬声器(≥3W),消防应急广播的联动控制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当火灾确认后,启动全楼消防应急广播。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其功放设备采用110V定电压输出方式。消防应急广播的回路按防火分区及楼层划分。
消防应急广播的单次语音播放时间宜为10s~30s,应与火灾声警报器分时交替工作,可采取1次火灾声警报器播放、1次或2次消防应急广播播放的交替工作方式循环播放。
消防控制室应能手动或按预设控制逻辑联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启动或停止应急广播系统,并应能监听消防应急广播。在通过传声器进行应急广播时应自动对广播内容进行录音。消防控制室内应能显示消防应急广播的广播分区的工作状态。
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的场所及火灾应急广播的场所内同时还设置火灾警报装置,并采用分时播放控制:先鸣警报8~16s;间隔2~3s后播放应急广播10~30s;再间隔2~3s依次循环进行直至疏散结束。
系统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1.5倍。
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
本工程设置火灾声光报警器,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所有的声光报警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的火灾警报器工作。
16.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总机(电话总机由设备自带),在变配电房、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送风机房等,设置消防直通对讲专用电话分机,各手动报警按钮均带消防直通对讲电话插孔。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专用119外线直拨电话。
17.门禁联动:
火灾确认后联动相应区域疏散通道上的门禁主机解锁开门,并应能打开停车场出入口处的档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