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党参种植,实现脱贫增收致富,——皮忠正脱贫典型材料
发展党参种植,实现脱贫增收致富——皮忠正脱贫典型材料
皮忠正,雪山乡书姑村委会一组村民,家有5口人,妻子患有慢性病不能干重活,2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高中,因前几年老父亲多病,家里主要就靠他一个劳力支撑起全家,家庭条件非常差,全家仅有的家电就是一台二手的17寸彩电,房子也是土坯房,2016年精准扶贫如一股暖风吹到了千家万户,经皮忠正个人申请、村民评议、公示后,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缺少发展资金,没有致富门路,皮忠正一筹莫展,不知如何脱贫致富。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的困难后,首先通过耐心的开导,为皮忠正重树信心,激发了他干事创业的劲头。随后按照“六个一批”的帮扶政策,根据其家庭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分别制定了产业扶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等多项帮扶措施。
2017年5月份,在书姑村委会致富带头人皮跃君的带动和帮助下,皮忠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展种植党参事业中,先后利用产业发展资金试种3亩党参。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他苦心钻研中药材种植技术,拜皮跃君为师,拜书本为师,在实践中摸索,向困难进军,克服种种困难。通过他自己不懈地努力,2017年底通过种植党参取得经济收入12000元,2017年借助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皮忠正家拆除了危房,重建了一层新房,全家有了安全稳固的住房,让皮忠正初步尝到了甜头,增强了脱贫摘帽致富的信心。
2018年,皮忠正在乡、村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在书姑中草药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带动下,继续发力种植党参产业,在原来试种3亩的基基础上,又扩大种植规模,将党参种植发展到了6亩,通过帮扶政策和他自己的努力,加之2018年党参行情向好,皮忠正的家庭经济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年底实现经济收入30000元,成功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用他的话说:“我非常感谢国家的帮扶好政策和帮扶干部对我的帮助,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生活有了盼头,感谢驻村工作队帮助我发展中草药产业,帮助我脱贫致富,我一定努力把种植规模扩大,成为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大户。”
2019年,因天气干旱和市场行情影响,加之党参需要轮作,皮忠正除种植4亩党参外,还发展种植了7亩当归产业,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突破了11亩,成为了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大户,2019年家庭经济收入突破5万元大关。2020年,皮忠正再接再厉,继续种植党参、当归等中药材产业10多亩,同时,又加盖了1层半的住房,让住房变成了2层半的小洋房,洗衣机、电冰箱等常用的家电也一应俱全,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同时,皮忠正也被乡党委、政府评为“脱贫致富标兵”。
第二篇:某村实现脱贫攻坚致富典型事迹
某村实现脱贫攻坚致富典型事迹
一、基本概况
西山后村位于文登区米山镇西部,全村263户、630人,党员35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路径,促进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滚动收益最大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广大群众收入,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旅游扶贫村”“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森林村居”“威海市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威海市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威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党建引领
2014年,西山后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米山镇党委深刻认识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首先要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否则村里的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脱贫攻坚更无从谈起。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党员聚力,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通过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到在外经营塑料厂的村民于建福同志能力强、素质好,是村干部的合适人选。在镇党委的动员下,于建福同志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和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三、具体做法
(一)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精准“造血”
2016年上级给予米山镇西山后、南郑格、南崮头、新发庄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每村3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到南方考察,结合母猪河畔沙质土壤的优势,决定上红心火龙果项目。虽然有3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但想要成规模、见效益,这些资金远远不够。为此,镇党委牵头整合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120万元的扶贫资金集中建设,经逐户征求贫困户意见、村级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镇党委审核等程序形成项目方案。在建设过程中,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同志拿出290万元积蓄给村集体使用。最终,成功建起了20个冬暖大棚,并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运营。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每个大棚包括火龙果苗、地面附着物等设施在内总价值30多万元,为每个贫困村确权一个红心火龙果大棚,然后出租给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每年分别给予每个贫困村3万元的收益。
西山后村在20个冬暖大棚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一个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050亩的综合性园区。2016年,新建特秀山拓展训练基地,高空断桥、空中单杆、合力桥、毕业墙等多种设备齐全,聘请专业的教练进行日常管理,可同时为100余名学员提供吃、管、训、教一条龙服务。2017年,西山后村又充分利用4个村的扶贫资金,采取与2016年同样的模式,按照生态园的统一规划,4个贫困村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购买建设用沙,每村确权1.1万方,建成滑沙滑草项目。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2018年西山后村党支部吸引客商黄来裕教授和本地行业协会入驻园区,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两岸一家亲凤梨馆”,设立凤梨酥加工制作等体验式工厂,并探索黑小麦、红薯等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准备打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产品加工三位一体的产业架构,实现精准扶贫与农业休闲旅游的结合。市派第一书记孙鹏超到村任职后,积极帮助引进拓展训练项目、吸引社会参观团队,并争取派出单位帮扶资金支持生态园建设。大学生村官孙海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从事城市规划的经验,编制了“一中心一中轴三片区”的村庄整体规划,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规划咨询费。
搞建设快,选项目难。每年西山后村都用大量的时间制定发展策略、研究产业项目。短短五年的时间,已经建成十几个项目,年收入200万元——虽然这些收入不多,却是曾经贫穷的村庄不敢想的事情,真正实现了产业“造血”。
(二)抓住监管运营,用改革“活血”
扶贫项目往往建起来快,长期管起来难,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基地领办、集体、股份经营”的方式,壮大扶贫基地规模,同时开展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促扶贫基地规模扩大化、运营规范化、收益长效化。
一是扩大基地规模,集体发展、合作经营。按照“基地领办”的思路,推行股份制改革,通过村民购股、集体参股等方式实现了集体购股、合作社入股、生态园集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集体发展、合作经营”。2017年在上级指导下,西山后村党支部配合镇党委开展了生态园的公司股份制改革,经过第三方机构评估后,镇、村集体投资以及外来资金全部量化确股,根据各个投资方的投资金额比重设置股份,按照股份进行分红。其中,四个省定贫困村投资额共计248万元;西山后村村民合作社投资额263万元,米山镇19个经济薄弱村补助资金入股190万元,保障扶贫资金股份占比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占股比例,进一步扩大了产业项目的受益面。
二是科学规范运营,注册公司、专业管理。为了实现扶贫项目管理科学化、收益长效化,注册成立公司、聘用专门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村党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园区的整体监管和运营工作,在项目建设、人员招聘、账目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是确保扶贫收益,扶贫优先、长效分红。为了更好地保证扶贫项目具有稳定的收益,通过公司章程确定了扶贫村、村集体、其他入股资金的收益分配顺序,以正规化的方式优先保障了扶贫项目利润分配,确保项目收益首先用于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实现扶贫工作稳定推进。
四、取得成效
一是就地务工、拉动就业。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必须提升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在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西山后村党支部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建筑工程、农业管理、治安管理等就业岗位,优先录用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提供长期雇佣岗位20多个,其中贫困户2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季节性用工岗位近100个,其中贫困人口20多人,每人年增收5000元。通过雇佣村民循环务工就业这种方式,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务工问题,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二是扶贫分红,精准增收。村党支部坚持把带动群众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方向,积极带动村民和周边村集体双增收,共享发展成果。将周边4个省定贫困村和19个经济薄弱村专项资金和补交党费补助资金入股生态园,按照出资占比进行收益分配,建立“资金整合、投资入股、分红返利”的集体经济兜底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基地领办、辐射发展”的新路子。基地仅2018年就为四个省定贫困村分红24.85万元,为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份分红共计26.8万元,为19个经济薄弱村分红19万元,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效应。
三是借力金融、信贷帮扶。借助文登区扶贫办推广“富民农户贷”这一政策,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富民生产贷800万元,在助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区160户贫困户、全镇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有效借助金融手段,运用信贷帮扶的方式,拓宽了贫困户增收的渠道。
四是改善民生,普惠兜底。为了实现贫困村“五通十有”,西山后村党支部整合政策性扶贫资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硬化村路2.5万平方米、通水改电260户、整治连村河道,以往村庄南北互不来往的局面得到转变,更是解决了汛期的防洪压力,实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在2019年,西山后村党支部新建门球场和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为49名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缓解村内老年人餐饮、洗浴等难题,村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高。
五、经验启示
西山后村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走上致富的路子,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一是得益于建设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带领村集体及村民脱贫致富;二是得益于发改、旅游、团委等行业部门的帮助与支持,各项资金政策得以在园区汇集,项目种类、规模逐年扩增,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三是得益于建立了“四权”分置的管理模式,建立权责清晰、可持续运营的长效管理机制。下一步,西山后村还要继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努力打造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第三篇:河北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贫发展的实施方案
河北庚安矿业有限公司化解过剩产能
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和《河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冀政发„2016‟18号)精神,按照省国资委和国控矿业的通知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我公司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实现脱困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煤矿(法人企业)为主体,坚持市场倒逼和政府支持相结合原则,促进关闭和转型发展。2016年拟关闭退出煤矿7处、退出产能70万吨,涉及职工安臵人员3524人(三王村煤矿1765人,健达公司205人,李家庄煤矿548人,沙河市金马煤矿280人,沙河市平东煤矿291人,沙河市增联煤矿265人,沙河市金岭煤矿160人,庚安公司10人);2020年,拟关闭退出煤矿1处,退出产能30万吨,涉及职工安臵人员280人。到2020年底,力争全公司所属煤矿数量仅2-3处,产能控制在105万吨左右(随时执行行业政策)。煤矿组织结构集约化程度更高,技术更为先进,产品结构更加符合清洁利用需求,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行业转型发展
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公司煤矿平稳去产能,通过转型发展创造效益亮点。
二、主要任务
(一)不再审报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新建煤矿项目。自2016年起,除按国家规定补办核准手续项目和已批准整合改造设计项目外,不再审报新建项目。特殊情况(不用其热能的特殊煤种)需要核准的项目,逐级向政府相关部门上报同意后实施。
(二)引导过剩产能主动退出。通过政策支持等综合措施,引导支持下列产能有序退出。
技术资源规模方面:非机械化开采的煤矿;生产能力小于30万吨/年的煤矿。
其他: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煤矿;长期停产、停建的煤矿;不承担社会责任、长期欠缴税款和社会保障费等不履行法人义务的煤矿;其他自愿退出的煤矿。
2016年退出的煤矿7处,均属生产能力小于30万吨/年的煤矿。其中庚安公司对三王村煤矿和健达公司进行了实质性管控,三王村煤矿为全资国有(国有独资)煤矿,健达矿业为51%(国有)控股煤矿。煤矿技改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向上级公司借款、各类欠款;其它煤矿属国控矿业所属整合煤矿,没有对原煤矿进行实质性管控,只是对其进行安全监管和协助办理采矿证的相关手续。
庚安公司及所属(整合)煤矿基本情况
1、庚安公司: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整合方案,2013年7月份河北省国控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在沙河市设立了二级公司(河北庚安矿业有限公司),河北庚安矿业有限公司为国控矿业的全资子公司,将其定位为整合煤矿投资、运营与管理平台,行使统一管理职权,对已整合煤矿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
对整合的煤矿的管理模式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整合后及时取得采矿证进行技改的煤矿(三王村煤矿和健达矿业),按照行业要求,煤矿进行了技改,庚安公司实质性管控。第二类是当时尚未取得合法证照、正在办理各种相关手续的煤矿,整合方式:被整合后煤矿企业要设立新公司为独立法人企业,全面负责新公司的安全生产、技术、财务、供应、销售及管理。对于新公司的设立,国控矿业持股51%,被整合煤矿持股49%。煤矿取得采矿证后,以采矿权出资,国控矿业持股以51%出资,51%股份以现金出资,由49%股份代垫。从51%股份每年可分配利润的50%偿还,直至还清,若累计分配利润不足以偿还,则在新公司关闭清算时从清算收益中支付给49%股份。如清算时51%股份权益小于49%股份代垫出资,则清算收益归49%股份,不足部分不再支付。
庚安公司营业执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均在有效期内,庚安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内设机构和人员配臵符合行业要求,人员配臵20人,符合一个管理公司的基本条件。
现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已经用完,欠房租30万元,欠2016年工资、社保、2015年部分工资等共计70余万元。
2、所属煤矿
国控矿业公司最初整合煤矿21家,2014年8月份河北省出台了关闭小煤矿文件规定,已按文件要求配合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关闭到位11家煤矿,剩余整合范围为10家煤矿。
2016年2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省召开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贫发展的会议,按照政策,庚安公司2016拟关闭退出煤矿7家,2020年12月拟关闭煤矿1家。
实质性管控的两家煤矿基本情况(1)三王村煤矿
三王村煤矿为国有独资煤矿,属生产矿井深入整改,核定能力15万吨/年,2015年末净资产7386.6万元,2015年末负债总额4077,27万元,其中银行金融机构1740万元,2015年末职工人数1765人。
(2)健达公司
健达矿业为国有控股煤矿,属扩建矿井,核定能力15万吨/年,2015年末净资产11000万元,2015年末负债总额8600万元,其中银行金融机构3000万元,2015年末职工人数205人。
未实质性管控的8家煤矿基本情况
由原矿主出资注册新公司,均为第二类整合方式由庚安公司整合,庚安公司没有实际投入资金,只进行了煤矿安全监管和配合办理采矿证相关手续。2016年拟关闭退出的5家煤矿是沙河市瑞泰煤业有限公司(原沙河市李家庄煤矿),沙河市金阳煤业有限公司(原沙河市金马煤矿),沙河市平晟煤业有限公司(原沙河市平东煤矿),沙河市益源煤业有限公司(原沙河市增联煤矿)沙河市润德煤业有限公司(原沙河市金岭煤矿)。2020年拟关闭退出的1家煤矿是邢台市宏昇矿业有限公司(原邢台县西先贤煤矿和大路村两矿整合)。
沙河市李家庄煤矿,位于沙河市,为沙河市地方国有煤矿,未进行人员和资产划转,属在建矿井,整合前后井型均为15万吨/年,所报矿井2015年末职工人数548人。
沙河市金马煤矿,位于沙河市,未进行人员和资产划转,属在建矿井,整合后井型均为15万吨/年,整合前井型为9万吨/年,所报矿井2015年末职工人数280人。
沙河市平东煤矿,位于沙河市,未进行人员和资产划转,属在建矿井,整合后井型均为15万吨/年,整合前井型为4万吨/年,所报矿井2015年末职工人数291人。
沙河市增联煤矿,位于沙河市,未进行人员和资产划转,属在建矿井,整合后井型均为15万吨/年,整合前井型为6万吨/年,所报矿井2015年末职工人数265人。
沙河市金岭煤矿,位于沙河市,未进行人员和资产划转,属在建矿井,整合后井型均为15万吨/年,整合前井型为6万吨/年,所报矿井2015年末职工人数160人。
邢台市宏昇矿业有限公司(原邢台县西先贤煤矿和大路村两矿整合),于2016年3月2日取得了采矿许可证,煤矿生产规模30万吨/年,拟关闭时间为2020年12月。
金安矿业有限公司(原邯郸县常胜煤矿)位于邯郸市,整合煤矿扩界资源2016年4月1日获批,该矿资产、人员等庚安公司没有接管,只是安全监管,在个人股东保证煤矿不予关闭带来的经济等一切后果由个人股东全部承担的情况下,同意煤矿不予关闭,但所需要的各种手续由个人股东办理,煤矿是否关闭,待政府批复为准,无论关、停后果个人股东自负。
保定涞源煤矿是整合30万吨/年的煤矿,不属于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该矿资产、人员等庚安公司没有接管,只是安全监管,同意煤矿保留,该矿为停产停建整合煤矿,处于采矿证等手续的办理过程中。
(三)推进煤矿改革。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本配臵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20年,力争公司所属煤矿减少到3家以内,届时按照政策决定煤矿去向。
(四)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支持利用原有办公、供水、供电资源及废弃的煤矿工业广场等土地资源,谋划发展无公害有机肥料、无极相变调温材料、纳米彩镜等符合“十三五发展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康中国”的项目。
(五)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对于2016年不退出的3处煤矿基本建设手续不全不进行开工申报。严格落实主体监管责任,决不允许违规建设生产行为。
三、实施步骤与推进方法
(一)严格化解过剩产能标准。要求各退出产能的煤矿,由引入的相关中介机构、征信机构等社会组织按照配套细则组织第三方确认,特别是产能核定、标准确认、公示监督等工作,主要由公司配合行业协会及相关第三方机构承担开展工作。
(二)退出过剩产能任务安排。庚安公司有序退出煤矿8处、产能总计100万吨。分任务安排:2016年退出7处、产能70万吨,2017年、2018、2019年无退出产能煤矿,2020年退出1处、产能30万吨,按所属区域分:邯郸市1处、产能15万吨,邢台市7处、产能85万吨。
(三)充分发挥利用奖补资金引导作用。要求各退出煤矿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退出产能的补偿方式方法,考虑周全、制定本煤矿的具体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国有独资煤矿、煤矿职工安臵方案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国有控股煤矿,股份企业投资人要形成一致意见;未实质性监管的煤矿,性质
复杂,煤矿补偿方式要及时确定,并向庚安公司和属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各煤矿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牢牢把握人员安臵核心,统筹运用各种方式实现市场出清。
(四)发挥协调利用好金融政策支持作用。各煤矿要运用市场化手段妥善处臵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利用好金融机构呆账核销的财税政策,充分利用好金融机构加大抵债资产处臵力度的财税支持政策,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臵进度,提高不良资产处臵效率。杜绝煤矿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要建立与省国资委和各级财政部门有关协调机制,协调不良资产处臵工作。
(五)各煤矿利用好土地资源。支持退出煤矿用好存量土地,促进土地再开发利用。煤炭产能退出后的划拨用地,可实现依法转让或由属地政府收回。收回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后的出让土地的收入,可通过预算安排用于支付产能退出企业职工安臵费用。充分利用好“对用地手续完备的腾让土地,转产为生产性服务业等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可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相关规定。
(六)各矿要妥善进行人员安臵。把职工安臵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实做细职工安臵方案和风险处臵预案,做到职工去向明确、资金来源落实,确定方案稳妥推进。安臵计划不完善、资金保障不到位以及未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的职工安臵方案,不得进行实施。
1.挖掘煤矿企业内部潜力安臵职工。煤矿要主动作为更新理念,拓宽职工安臵途径,通过深入筹划转型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增加就业,通过协商薪酬、灵活工时、培训转岗等方式,最大限度安臵职工。对生产经营困难煤矿,符合条件的通过争取失业保险基金发放稳岗补贴。支持创业平台建设和职工自主创业,积极培育探寻适应煤矿职工特点的创业创新载体,鼓励职工返乡创业,通过加大专项建设基金投入等方式争取专项资金的投入,提升创业服务孵化能力,培育接续产业,引导职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2.依法依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煤矿确需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偿还拖欠的职工在岗期间工资和补缴社会保险费用,并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等工作。煤矿主体消亡时,依法与职工终止劳动合同,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职工,可由职工自愿选择领取经济补偿金,或由单位一次性预留为其缴纳至法定退休年龄的社会保险费和基本生活费,由政府指定的机构代发基本生活费、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
(七)妥善处臵遗留问题。采取措施积极争取依附于煤矿的人员一并退出。要妥善解决职工安臵费用,同时寻求办法解决欠缴保险费、金融机构借款等问题。解决政策性关闭相关遗留问题。
(八)细化工作方案。煤矿是煤矿拟关闭退出的法人企业、是主体,制定方案要具体、全面,明确有计划有步骤的稳步推进的时间节点,制定煤矿推出的路线图,明确煤矿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人数、途径和资金预案。做到煤矿退出实现合理、职工去向明确、防止出现各种负面影响。庚安公司要求2016年拟关闭退出煤矿煤矿,早退快关,同时加紧谋划、筹划煤矿转型发展,现已经按照省、市政府主管部门报送了所需的各种摸底资料,并按照相关会议要求及时补充完善相关报表。
(九)确立借鉴交流机制。由于各煤矿没有关闭退出的经验,经常与周围大矿学习取经,努力妥善解决煤矿关闭退出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庚安公司成立以韩建国为组长,以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煤矿关闭退出工作领导小组,以生产技术部为主办部门,财务、办公室协办的工作实施机构;各煤矿成立以法人为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和以人事、财务、办公室等部门的实施机构,确立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协调沟通机制,上下联动,及时研究,妥善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二)明确事权划分。各煤矿是承担煤矿关闭退出的法人企业,是主体,承担争取关闭退出资金的主责,资金的获得宜采用政策支持和企业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的退出煤矿具体实
施方案、确定的配套资金要及时逐级上报,纳入省财政统筹,努力自筹资金并争取上级公司和国资委的资金支持,庚安做好政策解读、上下综合协调、总体工作的推进。
省发改委4月25日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会议上,提出的未取得性新采矿证的整合煤矿,应在原煤矿核定年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奖补比例,弥补办证过程相关资料、论证、评审手续等费用,并且对整合煤矿的公司增加相应的安全监管、协办手续的费用。上级在审查该方案时,应适当考虑按一定比例进行政策性补贴。
(三)强化领导和检查。各煤矿对各自关闭退出工作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和上报,庚安公司对煤矿上报的问题及时研究、与相关部门协调并上报,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常态化监控,督促关闭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对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四)确保必要的维持运行费用。逐级争取煤矿关闭退出政策性资金的同时,建议争取上级公司给予煤矿和其上级管理(庚安)公司关闭退出期间的必要的维持费用,煤矿关闭退出过程中的未预见到的相关费用,以便煤矿关闭退出工作进展顺利。
(五)加大宣传舆论力度。及时对煤矿的关闭退出阶段性情况进行公示,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煤矿关闭退出的政策和规定,每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落实要有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加强跟进去产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职工关注热点和社会关切,掌握正向的舆论导向,主动维护广大职工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煤矿关闭退出工作。
(六)及时完善关闭工作细节。由于本公司没有煤矿关闭退出经验,本方案不妥之处,随时根据具体政策落地和煤矿实施的现状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联系人:张文龙,电话:0319-8800095;手机:*** 姚远峰,电话:0319-8800096;手机:***
第四篇:筑实共富“致富链”实现村民致富增收快发展
筑实共富“致富链”实现村民致富增收快发展
中共**河镇正南村支部委员会
按照市镇两级开展“党建致富链”活动的要求,正南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党建致富链”活动,在现有的41名党员中,除在外地务工和年老体弱等不能参加活动的党员外,其余党员结合自身实际,都与大户和贫困户结成了“致富链”,全村共结“致富链”14条。目前,通过开展“党建致富链”活动,已拉动大户增收12万余元,拉动贫困户增收7万余元。
一、明确目标,深入动员
为扎实推进村“党建致富链”活动,给党员加担子、增活力,促使活动取得实效。按照**河镇“党建致富链”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村党支部召开全村党员大会,认真学习“致富链”活动实施方案,了解活动的重大意义,提高党员的参与意识。会上每位党员都根据自身实际做了表态发言,最后由支委确定参加活动的人选。每位参与“党建致富链”活动的党员,在确定自己联系对象后,分别在党员大会和村代会上向全体党员和村代会成员表态承诺,明确工作任务目标。通过公开承诺,党员自加压力,为进一步开展好活动提供了主观保障,使村民真切感受新时期党员的新变化、新形象。
二、深入农户,做好对接
按照党支部的要求,党员每月至少入户一次,明确联系方式,加强沟通,密切关注所联系产业的进展和变化,关注所联系农户的需要和困难。支部书记隋永宝以身作则,不仅做好了食用菌产业大户王贵学和贫困户殷玉新的技术帮扶工作,还为全村食用菌种植户协调产业贷款50余万元,并将食用菌种植户就近结合起来,共同研究、探讨和开发食用菌产业。在他的带动下,村内5个食用菌产业“致富链”取得了优异的建设成果,今年正南村食用菌总量达到80万袋盘,仅通过此产业正南村农民就可实现增收50余万元。
三、定期总结,强化监督
村党支部按照产业划分责任区,每名支委负责联络包建若干条相关“致富链”,以便及时、准确的了解全村“致富链”活动进展情况,随时督促党员做好工作。同时,每位支委都要定期在支委会通报一下所联络包建“致富链”工作的进展情况,保障“致富链”活动有效扎实推进。在建立活动联络机制的同时,支部每季度组织党员召开一次汇报会,让每位党员汇报“结链”的进展情况、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交流经验,寻找差距,互为借鉴,共同进步。
四、政策扶持,择优表彰
支部对“致富链”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党员和大户及时在党员大会上通报表扬。将党员在活动取得的成效作为支部推荐优秀党员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将典型事迹在党员大会和村代会上通报。党支部承诺对在“致富链”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产业大户给予所需要的政策扶持,在产业扩大规模方面,采取给予大户优先协调贷款和优先承包机动地等途径,鼓励他们发挥带头作用。
第五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实现农民致富增收—息县项店镇广永专业合作社
发展特色农业 农民致富增收 —息县项店镇广永种植专业合作社促农致富增收调研材料
一、开展规模种植,壮大合作经济,寻求共同致富。息县项店镇邵楼村地处淮河沿岸,有独特的土质、气温、阳光、水分,对香稻丸等水稻的生长十分适宜。息县项店镇广永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项店镇邵楼村,由邵楼村农民项广永、孙国平等人发起,于2006年3月成立,2007年3月重新改组,10月份在工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金100万元,最初成员40户,2008年发展到65户,2009年发展到76户,现有成员遍布息县、罗山、正阳、潢川、淮滨、新蔡等两市六县。合作社除了有自己的香稻丸繁种基地和无公害香稻丸商品稻生产基地各一个,2011年香稻丸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0亩。2012年为了满足扩大种植面积用种的需要,投资20万元在海南三亚建立一个香稻丸加代繁种基地,现秧苗长势良好。合作社还建立了小麦和旱稻繁种基地,总占地面积已经达到3000亩。
目前,合作社各种农作物总种植面积达25000亩,其中合作社理事长项广永通过土地流转承包5100亩。该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合作社的目的是,旨在发挥我县具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开发优质农产品,为成员提供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资金、信息、购销、储运等服务,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的经济收入,带动种植业生产规模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合作社有着规范的组织机构、章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积极开展。
二、发挥本地优势,挖掘特色产品,开发香稻生产。说香稻丸有名,是因为香稻丸身份特殊。它在息县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在息县到处流传着这样的民间故事和美丽的神话传说:传说神农氏的小女儿路经息县夏庄南张庄时,撒下一把稻谷,当年收后,米香溢人,被一老农收藏于次年种
分超出了泰国、日本等国家的知名的大米,尤其是硒的含量非常丰富且高达0.1l6mg/1OOg,在同等大米中它的品牌要高于其它品牌的米种。用香稻丸、粳米、莲米加红枣熬成的“三米汤”为极好的滋补品,具有滋阴、降火、生津、健脾、养胃等功效。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改善新陈代谢条件,健全人身的毛细血管,是辅助治疗败血症、过敏性疾病、急慢性传染病的保健食物,对高血压及心血管病患者大有裨益。以香稻丸为原料制成的香米贡酒浊和醇厚,芳香可口。息县香稻丸和国内、国外的高档珍贵米种不太一样,它的最大特点是以调味和保健品出现在市场上,它的食用方法有着各种大米所不能相比的特殊优点是,它可在每1公斤~1.5公斤普通大米中添加50~100克就可起到调味和促进食欲的神奇功效。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哪个品种的稻米能和它相媲美,所以它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息县香稻丸之所以种植面积小,是因为它有局限性。第一,它只宜于夏庄,项店乡部分村庄,引种推广他处则香气减弱,米质变差。究其原因,尚不清楚。当地有位名叫王岳山的老汉说:上世纪90年代,香米红火的时候,附近的几个村庄也开始种植香稻丸,但产下的米粒就是不出香米的味。第二,不耐肥,易倒伏。且产量不高。亩产只200—300斤。第三,晚熟,易三化螟危害,易受猪羊遭踏,给管理增加负担。第四,销路不稳,因它只作生活调剂品,当地需要量小。国家不收购,限制了销售。形成有时卖不掉,有时买不到的局面。
2004年息县人民政府授权息县农业局把香稻丸的大田生产,从产地定界,香稻丸精米的质量鉴定等,各项指标都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的认定和检验,进一步确定了息县香稻丸的宝贵的经济价值。2004年底被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注册证号为:0000296)的河南省息县香稻丸,但当地人还是喜欢通俗地叫它“名、优、特”地方特产。
2005年息县农业局慎重地作出了开发息县香稻丸的决定,并争取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意见,研究制定了开发方案
米贡酒厂生产香米贡酒的原料就是加工香稻丸后留下的稻壳酿造而成的。香稻丸稻壳每斤售价0.2元以上。
现在,合作社在进行无公害种植、加工、精包装上研发中,采取高、中、底三个档次的包装,以便适合社会各级人事的消费需求。还可以把它深加工成香稻丸米的各种调料品,也可把香稻丸这个米中之王进行简单的加工,所谓简单加工也就是把香稻丸米、莲子、红枣、绿豆、花生米等配制成二丸汤、三丸汤、四丸汤、五丸汤和六丸汤等多样产品,进一步提高香稻丸的经济价值。合作社将进一步扩大资金的注入量,利用一流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让息县香稻丸这一稀有的土特产“土”出更多的财富,“特”出更多的精品,“产”出更好的经济效益,“香”出国门。
三、扩大种植规模,推广栽培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周强认为,同许多地方农产品品牌一样,香稻丸品牌背后,还缺少成熟的产业链。比如没有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宣传等一条龙的专业队伍。因此,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着力于扩大香稻丸原种种源的繁殖,发展种植规模,提高香稻丸产量和品质,增加香稻丸种植户的种植收入。为扩大香稻丸的种植规模,带动农民进行香稻丸生产的积极性,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和增加农户香稻丸种植收入的有效措施,主要措施有:一是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提高香稻丸种植产量。合作社研究制定了一套抗后期倒伏的技术措施,在市县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社攻克的“珍惜水稻品种香稻丸高产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和“香稻丸麦茬田旱种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等课题,分别于2008、2009两年先后荣获了信阳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如今香稻丸稻谷产量已经由200斤/亩提高到350斤/亩。二是提高香稻丸商品稻谷的收购价格,调动稻农种植香稻丸的积极性。2011年香稻丸稻谷收购价已经提高到6~6.8元/斤,每亩收入2000多元,比普通水稻种植收入高一倍。三是实行无公害栽培管理模式,提高香稻丸品质。2007年、2009年息县香稻丸先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
五、面对现实困境,确立发展思路,打造精品产业。
息县项店香稻丸系中国14种名稻之一,其在种植过程中以自然生长为主,是目前大田作物中难得的绿色食品,因此,对香稻丸进行综合开发具有比较广阔的前景。在目前开发和运行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严重影响了粮食的品质和产量,也影响了合作社对香稻丸种植开发和精加工。为提高无公害种植质量,扩大种植面积,急需改善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及建设一条现代化香稻丸精米加工的生产线和一条香稻丸深加工生产线,共需投资资金1000万元。
下一步要围绕“稀”字做文章,打“稀”字招牌。目前,已有几家公司准备和广永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开展无公害香稻丸生产、加工和深加工,如香稻丸生产加工标准的制定,围绕香稻丸的相关产业的开发和研发等。通过选育提纯,克服退化现象,保持其独特的香味和品质。如通过和矮秆粳型香稻杂交,选育出矮秆抗倒伏、抗病虫、产量高的香稻丸品种。其次是延伸品牌。如研发生产精制香米,香米糕点、饮料、酒等,增强食品保健性能等。
2012年如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跟得上,合作社在原有的种植面积上可再扩大无公害种植面积3000亩,每亩可提高产量100公斤。同时精米加工可提高一个等级,日产量可提高到30吨,日产香米10吨,打造息县农副产品精品,创建地方知名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合作社还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扶持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以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增收。
在经济条件许可下,合作社争取在五年内开发建造一个香稻丸生态旅游园,并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号至二十号举办“香稻丸观光节”。
息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