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商业发展五年规划(五篇范文)

时间:2020-10-23 13:0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市商业发展五年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市商业发展五年规划》。

第一篇:某市商业发展五年规划

某市商业发展五年规划

《xx 市“xxx”商业发展规划》是《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xxx”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相关内容的细化和深化,是指导“xxx”时期 xx 市商业发展的纲领和依据,规划编制主要依据《xx 市“xxx”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及调研报告等。本规划实施期限为 xx 年至 xx 年。

一、“xxx”商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概况

“xxx”期间,全市以拉动内需为目标,重视培育和发展城乡市场,在农村实施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在城区相继引进建设了满客隆、庆客隆、苏宁电器、住邦商业综合体、欧亚购物中心等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诚信经营、社会口碑好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推动了现代商业的健康发展,丰富和满足了百姓消费需求,同时对推动生产、拉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看:2011 年实现 71.4 亿元,预计到 xx年末,可实现 136 亿元,年均递增 17.5%。同时,服务类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优先发展商业已成为扩

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

1、商业规划尚不完善。“xxx”期间,全市没有商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和乡镇各自为战,想怎么发展随心所欲,个别地方不知道如何发展,缺乏统一的长远规划。

2、项目建设缺乏前瞻性。为了招商引资,商业项目在选址上随意性大,基本上由开发商说了算。以 xx 路为例,在不到一千延米的路段间,相继引进了工商大楼、商贸大厦、仁兴大厦、百姓超市、新东方购物中心、百兴鞋城、庆客隆、住邦等十余家经营内容重复的规模商贸企业,人为制造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从城区的消费能力上看,我市城区 30 万人口基本上已经限定了总的购买力。如果无限制的引进商业企业,必然导致一块“蛋糕”大家分享,家家吃不饱。

3、商品与消费水平不相适应。新引进的商场多是以经营高端商品为主,高估了 xx 城乡居民的购买力,对消费需求的定位过高导致销售不畅,百姓对商品望而却步。总体上看,由于经营相同商品的同类商贸企业较多,导致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特别是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以及电视、电话、网络购物等新兴销售

形式的冲击,企业运营步履维艰。

二、“xxx”商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由于“xxx”商业规划的缺失,行业发展处于无限制的自由化状态,导致商业网点的设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类或相似的商品销售企业扎堆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特别是随着电视、电话、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兴起,实体经济遭受巨大冲击。迫使商业企业或者转项,或者被市场淘汰。在国际国内市场内需动力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创新商业发展模式,拓宽商业服务领域,是“xxx”期间的重要任务。

三、“xxx”商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围绕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积极引导连锁经营发展,培育壮大市场流通主体,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引导和鼓励线上电商、线下商业企业、生产供应商三方合作发展,尝试建立“农超对接”示范点、农产品--互联网直销示范基地。逐步形成本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化、外销商品营销网络化、百姓消费产品多样化、日常生活服务便捷化的现代商业发展新格局。

主要目标:到 xx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338 亿元,年均递增 20%。规划开发 3 处区域性商业中心镇;规划建设3-5 家大型综合性商场;规划建设或改造 20 处农贸批发交易市场。

四、主要工作任务

争取利用 3-5 年左右时间,以城区商业企业聚集的旅游购物区、汽车销售区、休闲娱乐区、美食餐饮区以及遍布各乡镇街的大型集市为骨架,以星罗棋布的中小型商业网点为依托,通过引入商贸流通业的新兴业态,创新商业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商业发展资源,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百万人口的现代商业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一)培育壮大市场流通主体。推动住邦、庆客隆、满客隆、欧亚等商贸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拓展业务渠道、丰富服务内涵、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企业贷款、融资担保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引导同类企业创新经营方式、转变经营方向,通过升级产品或完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走出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怪圈。

(二)完善城乡便民服务网络。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业态配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家政服务业发展,广开资金来源渠道,探索以社会化、市场化、商业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引导餐饮企业转型,发展特色化、大众化、标准化餐饮,扩大低价套餐、家常菜、平民菜的经营比例,促进农家特色菜系发展。规范发展农村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和便民利民、集销售配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商贸中心,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

(三)增强中小商贸企业活力。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开展质优价惠的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拓展、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融资、品牌建设等服务。支持大型连锁零售、批发、物流企业、电商平台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联合采购、共同配送、网络销售服务。鼓励中小商贸企业打造品牌,发掘培育一批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商品和服务品牌。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展销促销活动。引导鼓励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给予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落实好国家出台的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的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政策,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五、规划的重点

总体规划建设“四个大区、六个重点项目”。

“四区”即四个重点功能商业区:

汽车 4S 综合服务区--在经开区南区选址,面积 10 公顷;

休闲娱乐区--南起松柏路北至二中央街,西起七道街东至三道街;

美食餐饮区--西起十道街,东至八道街;

旅游购物区--南起二中央街北至东风路,西起 xx 西站东至xx 东站;

“xxx”期间,对全市一批老旧市场更新改造,同时规划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市场。

一是改造 xx 市食品果菜批发市场。将现有的平房区改造成地上两层用于销售、地下一层用于存储的功能较为完善的综合性果菜批发市场。

二是规划建设哈长“鬼市”食品批发物流园区。利用“鬼市”品牌对外的影响,沿 102 国道选择合适区域新建大型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集散和中转基地,充分整合当地及周边区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将“中国食品名城”的名优特食品集中到园区,统一向外中转。

三是仁兴大厦商务综合体。

四是新东方商务综合体。

五是建设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市场。

六是乡镇市场建设项目。在每个乡镇都要建设至少一处集中、规范的综合性农贸市场。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我市商业在“xxx”期间,沿着平稳、有序的轨道健康发展,重点实施八大工程:

一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城市商贸流通企业向乡镇延伸发展,进一步丰富商业服务内容,全方位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加强产销衔接,引导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基地对接合作;重点发展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物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自有品牌,完善质量监督体系;深入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完善市场功能。

三是社区蔬菜流通网络建设工程。逐步建立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方便消费的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终端网络,建设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生鲜配送中心;新建或改造一批标准菜市场以及社区生鲜超市;新建或改造一批社区便民蔬菜店;支持大型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企业,采取直营或加盟连锁的方式,新建或改造提升社区蔬菜网点基础设施。

四是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以胜利街道办事处、建设街道办事处、惠发街道办事为重点,建设完善和升级改造家政网络中心,培训下岗人员从事家政服务,支持家政企业发展。

五是电话餐厅工程。引导和鼓励微商走进餐饮业,重视发展便民餐饮服务,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大众化餐饮连锁服务网络。

六是再生资源回收工程。重点抓好 xx 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建设布局合理的社区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回收网络。

七是商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市场流通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对批发、零售等中间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切实让百姓放心消费。

八是市场调控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职能,利用临储、国储、紧急收储等行政手段,对市场供应合理调控,切实保障生活必需品有效供给。

xx 市“xxx”对外贸易发展规划

《xx 市“xxx”对外贸易发展规划》是《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xxx”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相关内容的细化和深化,是指导“xxx”时期 xx 市外贸发展的纲领和依据。本规划编制主

要依据《xx 市“xxx”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xx 市外贸工作总结及调研报告等。本规划实施期限为xx 年至 xx 年。

一、发展概况和面临形势

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阶段,应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推动 xx 市对外贸易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xxx”发展概况

xx 市对外贸易发展顶住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并实现了快速恢复和稳定增长,为 xx 市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xxx”末,全市出口创汇企业已发展到 5 户,出口产品涵盖了食品、生化产品、服装、对外贸易、专用卡具模具等百余个品种,出口中东欧、中亚、东南亚等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截至 xx 年 5 月份,全市累计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68392 万美元,其中出口额 65479 万美元。

(二)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

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调整,国际和国内

经贸形势呈现诸多新特点、新趋势,其中有机遇,更有挑战。

1、国际形势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和贸易将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复苏过程。发达国家开始着手调节过度负债消费的增长方式,国际需求在短期内难以实质性恢复,国际市场增量空间相对有限。亚太主要新兴经济体复苏势头良好,并呈现群体性崛起势头,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凸显。

国际经贸环境日趋复杂。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日趋严峻。部分国家为维护本国劣势产业,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频繁发起“双反”及“特保”诉讼,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此起彼伏。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部分国家近期发起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诉讼,矛头直指华为、中兴等高新技术企业,这也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首次遭遇反倾销调查。美欧等危机重灾区为转嫁国内经济发展压力,频繁施压“人民币汇率升值”,意图挤压“中国制造”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气候环境变化成为新时期博弈工具,发达国家借助碳关税、碳壁垒等手段,限制、减缓后起国家经济和贸易发展。

2、国内形势

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和结构也要做相应转变。一是国内资源环境承载负荷持续加重,产业调整和升级压力日益紧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刻不容缓。如果出口发展继续追求规模、数量和速度,国内资源环境必将难以承受。二是国际产业链分工地位亟待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竞争力主要基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环境等基础要素,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低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必然选择。三是创新日益成为国家政策着力点,而传统加工组装型产业发展模式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去甚远,塑造以品牌、技术为依托的新型竞争优势成为发展新要求。

二、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围绕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型,以实施“走出去”战略为目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培育壮大一批出口创汇企业,努力提高区域合作层次,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二)坚持原则

稳增长和优结构相结合。坚持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力争实现对外贸易发展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推进对外贸易内在结构优化步伐,提高对外贸易协调发展水平。

重出口和促进口相结合。坚持扩大内需与开拓外需并重,继续支持扩大对外出口规模,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同时注重加强进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进口贸易。

扩贸易和兴产业相结合。以外贸发展带动和引导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塑造贸易特色和优势。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外贸对产业的引领作用,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向提供指引;另一方面要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深入发掘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三、发展目标

从 xx 市“xxx”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分析,结合对发展环境的研判,确定“xxx”对外贸易发展目标:

贸易规模保持适度稳定增长,“xxx”期间,进出口额年均增长 5%,xx 年达到 11742 万美元;2017 年达到 12329 万美元;2018年达到 12945 万美元;2019 年达到 13592 万美元;至 xx 年,进出口额达到 14272 万美元。其中出口额 xx 年达到 11000 万美元;2017 年达到 11605 万美元;2018 年达到 12243 万美元;2019 年达到 12916 万美元;至 xx 年出口额达到 13627 万美元,年均增长 5.5%。

四、主要任务

以构建核心竞争优势为工作主线,以实现对外贸易战略转型为根本目的,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探索对外贸易发展新模式。

(一)优化和调整对外贸易结构

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支持“三自三高”产品出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鼓励出口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入,积极申请专利授权,努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引导企业不断扩大差异化产品生产,努力发掘市场空白,并切实转变国际营销理念,坚定实施品牌突围战略。

推进主体结构多元化。逐步改变外资企业主导进出口的局面,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更新技术装备、研发新产品等措施来增强国际竞争力,引导民营企业由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转向依靠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和自创品牌。实现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并举、并进”。

(二)支持先进技术与装备进口。优化进口产品结构,鼓励企业进口高端机械设备、先进适用技术、关键零部件等产品。支持企业以引进、模仿、再创新形式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缩短与先进地区的技术差距,充分发挥进口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本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制定执行机制、资金扶持、环境建设、人才引育等保障措施,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

(一)创新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机制

增强对外贸易工作的执行力。各乡镇街、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对外贸易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建立全市对外贸易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和完善全市对外贸易领导、协调机构,建立联络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调行动。帮助企业化解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降低技术性贸易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拓宽对外贸易企业融资渠道

银行信贷支持。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强化对中小企业进出口信贷支持。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我市未来外贸发展方向的企业,金融机构优先对推荐的企业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引导和利用商业银行资金增加对对外贸易领域的支持,积极拓展对外贸易融资业务。

信用保险支持。利用信用保险降低出口风险,支持外向型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扩大重点产品和重点市场的出口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对一般贸易出口的覆盖率,努力为进出口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保险服务。

融资担保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贷款额度可依据企业应得退税规模确定。进一步扩大保单融资规模,对有订单、有效益、收汇有保障、风险有控制的出口企

业给予支持。引导和支持融资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外贸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融担保,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经营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外贸易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创新对外贸易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和人才协调联动机制,建立一支有较高层次行政管理和涉外法律知识、对宏观经济形势具有较强分析判断能力、对贸易摩擦形势具有较强预警分析能力、通晓世贸规则的机关人才队伍。

第二篇: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文章标题: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为加快**市服务业发展,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3-2020)》,编制《**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旨在指导“十

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规范服务业行业秩序等,充分提高服务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达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本规划是**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服务业相关各级各类规划、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创第三产业新优势,突出了**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对**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市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较快。增加值由2001年的681.0亿元稳步增加到2005年的1181.0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9。三次产业的结构由2001年的9.1∶45.3∶45.6调整为2005年的7.7∶42.5∶49.8,2005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9,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二是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十五”期间,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要支撑,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01-200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2.80、52.20、51.90、51.24、47.2。与2001年相比,房地产业的比重由5.5上升到10.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由1.6上升到3.1,其他行业也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特色突出,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品牌。

三是就业吸附力增强。“十五”期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比重由2001年的34.1上升到2005年的36.9,就业结构逐步与产业结构发展同步,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7∶42.5∶49.8,就业结构32.3∶30.8∶36.9,服务业的发展正在带动从业人员的同步增长,成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产业。

但是,**市服务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从增加值总量来看,**市服务业增加值虽然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与直辖市和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相比,显得偏低,2005年排名第八位,其增加值只相当于上海的25.7,北京的25.6,广州的40.6。同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而2001-200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5.6、45.9、46.1、45.5、49.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城市60-70的比重,也低于2000年全球平均水平61.0。

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市服务业结构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服务业虽然正在兴起,但在服务业中占的比重都不大,经济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2005年服务业内部构成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三大传统服务业占据了整个第三产业的37.6,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总体看来偏小,尚未形成规模,同时,**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可用服务业投资中信息与通讯技术设备投资比重来衡量。1980-1990年,加拿大和美国的信息与通讯技术设备投资占服务业总投资的比重从13上升到15,而**市2002年这项投资的比重才达到5.2,大大低于加拿大和美国1990年的水平。

三是区域产业缺乏较强的关联度,服务企业总体竞争力较弱。各行业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没有形成区域分工、协作发展的合理模式,各城区错位发展态势不够明显,城区与郊县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互补发展局面。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较少,平均规模较小,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著名的企业集团。而且,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低,海外资本对服务业规模化投入仅限于零售、酒店、房地产,其他服务行业仍未形成海外投资热点。

(二)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市加快发展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是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十一五”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服务业领域正在按照“入世”承诺逐步扩大开放,服务贸易承诺将逐步兑现,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在服务业领域吸引外资力度将增强。对外开放将引进竞

争机制,促使国内及本地服务企业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为**提供了一个吸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便利途径,开辟了一条引进资金、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管理制度和建设经验的道路,为本地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提高**市服务业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外贸、中介服务机构等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使这些领域的竞争国际化,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市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将加快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的服务型经济将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全面启动、总部经济的打造、城区危旧房改造步伐的加快,将为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商业餐饮、房地产开发、邮政电信、社区服务、文化体育业等服务业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住房、教育、旅游、信息等消费需求将加速增长,成为消费的新热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而且在“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将会加快,将增强人们消费的愿望和能力。

四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十一五”期间,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商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将得到改造和升级,焕发新的活力。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各行业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水平大为提高,新的服务方式将出现,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潮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主动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和服务市场开放的新形势,把握国际上现代服务业业态扩张的态势,积极吸引服务业向**集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巩固和增强**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

(二)基本原则。

1.优化结构,提升档次。整合现有服务业资源,保持既有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实行增量推动和存量调整,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全方位提升**市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2。统筹城乡,强化就业。在**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下,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致力于能够提供大量满足城乡就业的工作岗位,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渠道,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城市化质量稳步提高。

3。政府导向,市场运作。服务业的发展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并重。政府应致力于为服务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进入服务业,并在政策框架下自主发展。

4.发挥优势,联动发展。进一步扶持壮大服务业内的优势产业,强化和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增强聚合辐射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流通、融通、智力支持等功能,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联动的发展机制,增强产业渗透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5。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根据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的功能分区基础上,对服务业进行合理布局,引导不同功能区域重点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服务业,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清晰、相对集中的服务业空间组织体系。

(三)发展目标。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

--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到2010年,会展、金融、信息、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

--服务业运行环境逐步完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到2010年,基本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服务业发展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运行环境。

三、空间布局

根据地域特点、资源禀赋条件和服务业发展的不同程度,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全市服务业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配套发展区、特色发展区3个功能区。

(一)优化发展区。指发展基础好、服务业比重大、辐射带动范围广且土地开发密度已经很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城南、城东副中心。

该区域作为服务业优化发展的重点区域,要着力提升服务功能和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大力发展投资型和决策型总部经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发展绿色休闲产业。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研发机构聚集,提高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水平。形成中央商务区(CBD)、休闲商务区(RBD)、科技商务区(SBD)、文化旅游休闲中心、会展中心、商贸中心和信息服务基地。

着力发展以大型百货和大型超级市场为主的商贸流通业,打造西南的商贸中心。发展现代化品牌化的餐饮业,成为“美食之都”的核心区。发展以金融业、会展业和中介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商务,巩固和提升金融中心地位,打造“会展之都”。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城市文化旅游。合理设置市域性专业型的物流服务站,建设城市商贸配送中心。注重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并行发展。

(二)配套发展区。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聚集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具有一定工业基础、与中心城区形成走廊式组团发展格局的区域。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该区域重点发展与工业配套的房地产、公共交通、商贸、会展、物流、休闲观光等服务业。本区域的房地产业以特色鲜明、环境优雅的中高档休闲住宅房地产项目为主,在温江、双流、龙泉等条件具备的区县优先发展。作为物流业的重点区域,将在具备多式联运的航空、铁路枢纽附近规划建设三个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在公路货运主干道与绕城高速公路交汇的东、南、西、北方向建立四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发挥温江花博会场馆的会展载体作用,承办以花卉、花木为主的特色会展。发展依托生态环境、结合第一产业的绿色观光休闲业。积极发展与工业和当地居民生活配套的商贸业。

(三)特色发展区。指优化发展区和配套发展区以外、区位优势不明显、但具有特色产业发展基础的区域。包括崇州市、邛崃市、都江堰市、彭州市和新津县、蒲江县、大邑县、金堂县。

该区域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要因地制宜、三次产业兼顾,发展特色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以特色旅游和农业服务业为主。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为依托,深度发展特色品牌旅游业,积极发展人文生态旅游、特色餐饮、休闲购物等服务业,建设都江堰-大邑-邛崃-蒲江生态旅游基地。针对本区域有较大面积的农田和较多数量的农民,应立足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

四、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用文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将**建设成为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化强市。到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年均增长1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实现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转变,从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为主向以经济法律手段、间接管理为主的转变,从以管理政府文化服务机构及设施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的转变。

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对经营性文化领域,应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按照“入世”承诺引进外资,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格局;通过建立文化发展微观运行机制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改革国家办的文化单位为重点,通过企业转制,培养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有和国家控股的文化企业。

2。实施集团化,品牌化战略。培育文化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和传媒集团。加快广电和报业等跨媒体合作,培育发展大型演艺公司,推动传媒业和演出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印务产业和印务集团发展。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文化企业在蓉发展。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走向世界。扩大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外销,提高外销额占全市文化产业产值的比重。

打造三大文化品牌。推出系列和**关联的“大熊猫文化”品牌活动,规划建设大熊猫生态产业园,实施“大熊猫家乡游”文化旅游活动,举办服务大熊猫文化旅游的节庆活动,打造“大熊猫文化”品牌。统筹整合金沙文化资源,举办古蜀文化艺术节,建设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发金沙关联文化产品,打造与运营“金沙文化”品牌。以水文化为主题,建设都江堰水利文化博物馆、大禹专题纪念馆、道教文化园区,办好清明放水节、李冰文化节和道教文化节,提升“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文化品牌。整合开发三国文化、诗歌文化两大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跨所有制发展。

3.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培育和引进拥有一批有竞争力的游戏制造企业和营运商,形成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建设数字娱乐软件园,筹建卡通动漫娱乐体验主题公园,打造“数字娱乐**造”品牌。建设数字娱乐体验基地和网络消费体系,加大数字娱乐的传播力度,形成数字娱乐产品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的产业链,把**建成国家级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第四大基地。

繁荣传媒产业。鼓励出版一批有文化内涵、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图书系列,打造出版业的精品图书品牌。成立**网络出版社,引导网络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广播电视名牌栏目、名牌主持,进一步提高收听、收视率。拍摄制作一批优秀电视剧、专题片和广播剧。组建**广播电视总台,积极争取开办**电视台卫视节目。推出综合各种传媒手段的强档娱乐节目,打造一批精品娱乐节目。扶持体育休闲、艺术培训和艺术品业等为代表的社会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市场环境。

(二)建设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以蜀汉文化、天府美食购物、水文化和生态休闲娱乐为核心,打造“休闲之都”城市品牌,建设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5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创汇收入达到3.5亿元。

1。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挖掘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以武候祠、金沙遗址、望丛祠等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旅游场所。整合川菜美食资源,吸引外来菜系,凭借**浓郁的商业氛围和密集的购物中心挖掘购物旅游潜力,加快发展天府美食购物旅游。加强都江堰、青城山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化园林等旅游资源的建设,整合**丰富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娱乐旅游。

打造旅游精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着力做强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大熊猫生态公园、金沙遗址博物馆等旅游精品品牌。以九寨沟、峨眉山等省内世界级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九寨沟、**-乐山、**-峨眉山、**-大香格里拉等跨区域精品旅游路线。以市内重要旅游景区为依托,打造**-都江堰-青城山、**-刘氏庄园-建川博物馆-花水湾温泉-西岭雪山、**-平乐古镇-天台山、**-五津-石象湖、**-十陵-洛带古镇、**-黄龙溪、**-大熊猫生态公园-宝光寺-**野生世界、**-农科村-国色天乡-中国花卉博览园-三圣花乡、**-街子-九龙沟-鸡冠山-罨画池等旅游精品路线。

2。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旅游营销。实施品牌战略。以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基本定位,建立“休闲之都”旅游品牌识别系统,以“休闲、娱乐”为理念识别的核心,以“品味美食、购物、观赏、体验”为行为识别的重要内容,以“太阳神鸟”为符号识别的标志,加强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

加强旅游营销。针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精心策划和实施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营销项目,搞好旅游宣传促销,提高**的国际知名度。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景区合作,加强同国旅、中旅、青旅三大旅行社和海外大型旅游企业的合作,扩大全市旅游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针对多元化的消费群体,创新促销手段,强化网上促销,加强旅游节庆和专题活动促销。

3。规范旅游市场,完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管理,整顿市场秩序。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监管,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化服务机制、游客投诉反馈机制等四大运作机制。建立旅游、公安、工商、物价、卫生、质监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旅游市场管理与治理力度。发挥好旅游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媒介、自律、服务和监督作用。规范旅行社行为,树立**旅游市场诚信形象。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旅游运输服务中心、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三大系统建设,积极推进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协调发展。完善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的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环保和信息化建设,推进旅游景区(点)上档升级。

(三)构建“会展之都”。完善会展基础设施,壮大会展龙头企业,规范会展业市场,搭建会展服务平台,将**打造成为“会展之都”。到2010年,会展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20,年举办大型展会节庆活动30个以上,年创造直接产值20亿元以上,间接产值200亿元以上。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投资建设符合会展业发展要求的场馆或配套设施,加快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温江花博会会展中心、天府博览中心、省科技馆等场馆建设,形成按展会类型、规模大小、经济作用强弱划分的多层级展会布局。统筹会展场馆周围宾馆、餐饮、娱乐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改善区域交通状况,注重配套停车场建设,扩建公交线路。加快周边机站扩容,在通讯等基础设施上给予保障。

完善会展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建立会展政务“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规范和简化申办展会的各种手续。工商、城管、交通、物价、消防、公安、卫生、海关、检疫等部门在展会举办中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新闻媒体营造会展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2。树立会展品牌,提升影响力。打造本土品牌。依托金沙蜀汉文化、三国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电子信息、机械、医药、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六大主导产业,分类打造本土品牌展会。提升现有基础较好的展会,为全国糖酒会、四川国际电视节等传统展会注入新的活力,保持其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开发美食节、电脑节、三国文化节、道教文化节、南国冰雪节、**大庙会、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等特色展会,打造**节会名片。

扩大对外影响。引进一批国内国际的知名展会,抓住“世界合作论坛”和“世界与发展论坛”两个顶级国际会议选定“九寨天堂”作为其永久性会址的机遇,争取一些知名展会长期固定在**举办,重点选择和策划几个会展品牌,提交国际会展认证机构认证。

3.大力拓展会展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大力拓展会展市场。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域,打破成渝经济区的界限,与这些区域的行业组织、专业办展组织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区域合作。加强会展业与旅游、广告策划、餐饮、娱乐、酒店等行业的融合,以会展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伸会展产业链,打造会展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会展市场体系。减少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建立专业会展公司(POC)、目的地管理公司(DMC),不断壮大会展业的市场主体。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协调,协会规范监管,企业组织承办,市场化操作运作,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营机制和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以小型会展企业为辅助,实行专业化分工合作,各类会展专业公司、宾馆、酒店、旅游服务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

(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建立开放、高效、畅通、统一的商品流通体系,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打造“美食之都”品牌,构建西南商贸中心。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3,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的商品零售企业达到3个,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餐饮企业达到3个。

1。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带动和促进城市化。以连锁企业为龙头推动城乡市场一体化。引导和支持大型商业零售、农资、医药、餐饮等企业到周边县城、中心镇(乡)发展连锁网点,促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实施“万村千乡”放心商店工程建设,依托大中型连锁企业,采取直营连锁和加盟连锁等形式,在全市乡镇和行政村建设放心商店。

以商工农结合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围绕提高市民“米袋子”、“菜篮子”质量的目标,以食品安全为核心,建立主副食品生产基地,发展产销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更方便快捷地进入零售网点。

2。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提升城市商业功能。建立完善的商业网点布局体系。全面推进市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中心、卫星城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建立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购买方便、结构布局合理的商业网点体系。

重点推进中心城区商业区建设。依托人民路(南北向轴线)及蜀都大道-东大街-老成渝路(东西向轴线)两条轴线,建设以盐市口-春熙路-大慈寺片区为主的商业中心功能区,以骡马市、顺城大街、东大街两侧及红星路东侧区域为主的商务中心功能区,以天府广场周边区域为主的文化博览功能区,打造中央商务区(CBD)。建设武侯祠旅游休闲商业区、文殊院旅游休闲商业区、水井坊旅游休闲商业区、浣花风景区、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北郊风景区等六大旅游休闲商业区。以商贸流通业为核心产业,继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开拓延伸新的经营服务领域,提升品位和档次。

积极推进各层次商业网点建设。加快建设区域商业中心,结合每个区域的特点,突出各自特色,鼓励发展专业店、专卖店、超市、便利店等网点,适当发展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积极推进社区商业建设,形成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加快卫星城商业中心建设,发展郊县城镇商业,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大型批发市场。推动专业特色商业街建设,充分发挥各区域历史文化、人文环境、交通条件的优势,发展适应现代消费的专业特色商业街,提高专业特色和经营水平。

3.促进提档升级,增强品牌效应。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以连锁经营为主导的经营模式,促进连锁经营向规模化、多业态、多业种发展,培育本地大型连锁龙头企业,支持各类连锁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本和业务重组,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跨区域的商业集团。吸引内外资知名零售和贸易企业以及国际著名品牌工厂、商业连锁巨头来蓉开设直销连锁网点或大型购物中心。构建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商贸经营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商业信息共享机制。

提升餐饮业,打造“美食之都”。整合美食资源,延长餐饮产业链,扩大餐饮消费市场。支持和引导餐饮企业按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要求,利用直营、联营、加盟等形式,采取“走出去”和“走下去”的策略发展美食连锁经营,积极发展中式快餐连锁店等形式将川菜发扬光大。大力引进其他著名菜系,加强川菜与其他菜系的交流与融合。抓好餐饮行业和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发掘传统饮食文化,挖掘和培养体现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特色菜,将其融入菜品制作、就餐环境之中,突出川菜文化的渗透力,丰富餐饮品牌文化内涵。办好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将其打造成知名节会,形成国内外瞩目的**餐饮品牌和城市名片,大力推进餐饮业与旅游业、会展业等行业的结合,以旅游和会展发展推动**餐饮走向世界,打造“美食之都”品牌。

(五)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宗旨,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推进现代物流业的集中发展,实现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到2010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3以上。

1.加快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整合物流资源。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之间、**与外地物流企业之间进行自主性结盟、联合、优势互补,重组物流资源,提高整体效益。利用分销权、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逐步对外开放,运用外资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

建立物流快速通道。积极争取**第五航权,引进国外航空公司,开辟更多**至东南亚及欧美国家的国际航线,培育国际性区域枢纽机场,提高货物中转量。培育壮大**与周边城市的城际货运班车,开通**至国内沿海主要港口、经济发达城市之间的铁路货运“五定”班列,完善**至重庆港、泸州港连接长江水运航线的水陆通道,实现公铁、海铁、公水联运的有效对接,形成西部地区的“内陆港”。利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构建畅通有序、方便快捷的市内物流配送网络。

构建物流体系。建设以“一网二平台(物流快速网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平台),三园区四中心(三个物流园区、四个物流中心)、若干个物流服务站”的现代物流发展框架体系。重点建设**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铁路青白江物流园区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新都物流中心、龙泉物流中心、双流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四大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重点发展一批为大型专业市场、城市商业连锁企业、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型制造企业配套的市域型物流服务站。形成立足省内、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健全完善的物流网络服务体系。

2。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着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各类企业逐渐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分离,创新物流管理模式,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交由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承担。鼓励一些已经具备物流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物流产业的领头羊。

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扶持和建立5-8户业务辐射西部地区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而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协作群体,做大做强2-4户经营业务在区域范围内占绝对优势且辐射全国范围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集团。

3.促进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建立、完善和推进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机具设备和条形码、信息交换技术。积极采用符合现代运输要求的大吨位、专业化、标准化的货运车辆,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开放的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提高政府监管服务水平、货物通关效率和物流处理效率。

提高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支持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促进相互合作,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在物流产业中推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六)巩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以培育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为重点,以加速金融现代化和提高金融效率为出发点,巩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到2010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年均增长12。

1.加大金融机构集聚度,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培育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主体。着力吸引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在**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增强吸引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功能,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区域性联结枢纽。积极争取新设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注册。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扶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发展若干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或民营银行,兼并、改组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加快组建中外合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委托理财公司等金融机构,形成支撑西部金融中心的市场体系和组织架构。

2.加快金融创新,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将金融创新的业务试点放在**,促使在蓉金融教学机构与金融研究机构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使**成为西部金融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扩大信贷规模,增加金融业务品种。加快发展证券期货业,拓展证券、投资、融资渠道,完善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探索促进企业直接融资、担保等服务业,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并支持高科技投资基金、创业风险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促进银行、保险、信托与租赁业之间的合作,支持境外金融业投资参股市内法人金融机构,发展金融业混合经营模式。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个人征信系统,引导全社会开展诚信活动。推动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的发展,促进企业加强对自身信用的管理,初步形成相应的信用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营造诚信环境。大力发展担保体系,推动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能力。加强金融监管,建立良好的社会金融秩序,提高金融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支持金融机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大力整顿违规金融行为。创建诚信的社会环境和严密的法制环境。

(七)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顺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社会需求,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房地产交易体系和房地产物业管理体系,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1。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住房供给能力。抓住旧城改造和城市扩张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新区和旧城地块的房地产开发。加快中心城、城东和城南两个副中心、中央商务区及住宅建设。按照创建现代化、人本化、功能化人居城市的要求,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多风格的,环境优美、管理先进的居住小区,提高住宅品位。不断提高商品房科技含量,积极发展健康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

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鼓励开发商加大普通住宅投资建设力度,调整供应结构,保持适度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完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加快并规范农民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区(市)县房地产业发展,满足人口转移和消费升级换代的多种住房需求,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在确保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形成以商品住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

2。完善房地产交易体系。加强土地和资信管理。规范管理土地市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管好二、三级市场。公开开发企业信息和市场交易信息,对开发企业、中介企业、物业企业管理的重点逐步由以资质管理为主向结合资信管理转轨。广泛吸收消费者意见,综合评价企业信誉状况,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规则,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修改完善房屋租赁市场指导价制度,建立健全房屋租赁协管制度,培育房屋租赁市场,形成住房消费梯度格局和租、售市场联动局面。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中介机构,促进房地产中介市场健康发展。

3。规范房地产物业管理体系。优化物业管理发展环境,健全物业管理区域业主自治体系,充分体现业主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共同实施物业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加大政府对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力度,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和物业管理分业经营。加快建立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完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和运作方式,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和物业管理行业整体素质。完善物业维修保障机制,依法落实物业管理基础条件。加快建立符合市场规律且满足百姓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服务价格机制。

(八)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以**为中心跨区域信息产业和信息港建设的规划和协调,充分发挥**的科技资源优势及信息产业优势,全力打造西南信息服务中心。到2010年,全市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

1。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以网络基础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政府决策信息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公众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信息改革、立法和标准化体系,信息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等信息服务体系。

发展承接世界服务业转移的信息服务市场。主动迎接全球服务业在电讯、金融、运输以及以资讯技术为基础的咨询服务和基础性研发等方面转移的浪潮,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建立呼叫中心等国际服务业,打造“世界办公室”,重点发展互联网及增值服务、数字娱乐、软件外包等信息服务市场。

2。推进信息服务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出版业、咨询业、网络信息服务业,大力培育信息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引导信息服务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打造特色信息服务产业链,加快制造业、咨询业、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等与信息服务业的融合与衍生,以信息化带动其他产业优化升级。

发展以网络传输服务、计算机与软件服务以及数字内容服务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加快以网络休闲娱乐与教育、网络数字电视、在线增值服务与移动内容服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数字内容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游戏制造企业和营运商,建设数字娱乐软件园和数字娱乐体验基地,筹建动漫娱乐体验主题公园,打造“数字娱乐**造”品牌,形成数字娱乐产业集群,把**建成国家级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基地。

3。广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市场机制推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商业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支持信息内容的提供商和专业从事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强化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建立新型信息采集机制,拓宽信息应用渠道,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推进信息重组和共享,重点组织好政府信息、产业信息、农业信息、企业信息、市场信息等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鼓励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库、医疗医药信息库、影视等生活和娱乐信息库。

4。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信息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宽带信息网络,推进电信、数字电视和计算机的三网联合,积极发展建设3G移动电话和高速无线移动互联网。加快建设电信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发展以IP技术为平台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建设能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光纤用户干线网。建立完善综合广播信息网,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

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重点开发政策导向信息、经济科技信息、市场动态预测信息等,并充分利用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化应用带动基础数据库建设,初步形成企业法人、人口、宏观经济、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四大基础数据库。

(九)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以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为保障,优化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

1。建立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市场运作机制。鼓励技术、金融等交易市场更专业地集成所需的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和活跃各专业交易市场。鼓励科研机构和部分社会企业改制成相应的市场中介组织,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需要,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

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发展行业协会、商会、行业社团等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其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完善职业技术行为标准、职业准则。健全从业人员和机构准入制度,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加快咨询机构合伙人制等规范化改造,规范资质准入。

2.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组织。积极引进国内外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包括著名的会计、律师、咨询、策划、评估等市场中介组织,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设计中心,提升全市中介机构的综合素质。吸引跨国公司在**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服务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在研发、管理、培训等环节加强交流,积极吸取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办法和经验,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良性互动。

3.促进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与规模化。促进中介服务多元化。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市场运行中的服务、公证、监督、咨询等功能,大力发展会计、法律、咨询、信息、评估等各类中介服务业,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决策咨询、投资论证、信息服务、项目评价、人才服务、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经纪代理、企业诊断、市场调查、公证鉴证、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

促进中介服务规模化。鼓励和支持现有中介机构打破资质壁垒,通过自身拓展、购并重组、联合经营等方式,向规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形成全国知名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

(十)完善公共服务。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的供给,逐步缩小城乡、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每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万人,基本建立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科教事业。构建高科技**。积极探索建立科技资源配置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机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若干重要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建设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促进科研人员合理流动,建立更加开放的研究开发体系。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速社会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和集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合理配置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力量,发挥科研院所创新的作用。加强军民结合,支持国防技术向民用领域有序转移。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各类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对各类教育资源的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切实保障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困难学生倾斜,使教育发展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建立失地农民、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教育机制。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创新办学机制,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教育体系。

2.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体系和非基本医疗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公共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公立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及村卫生站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疫情监测网络,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预案,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强化疫情预测预警和报告制度,落实干预和防控措施,努力降低艾滋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发病率。建立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药品集中配送制度。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和精神卫生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实施公众营养行动计划。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2007年女足世界杯**赛事。积极推行优生优育,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计划生育和人口综合管理,统筹城乡人口协调发展。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互衔接,社会基本保险、单位补充保险和家庭保障、个人保障等相互支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到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全员参保。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加快福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

4.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构建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加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应急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推动应急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提高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执法监督,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实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加大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力度。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与居民人口规模相对应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政、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各类服务设施。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加强服务设施管理。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高社区建设总体水平。

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区、街道、社区的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网络。以社会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等项目为支撑,合理布局社区服务网点。整合网络系统,逐步实现网站系统、数字电视系统等为民服务应用系统联网运行。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重点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并完善便民利民、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三个系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体制保障。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对服务业的调控实现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调控,政府职能集中到立法、规划、市场秩序维护、推动资源跨地区和跨部门组合以及推进自律性行业协会组建等方面上来,并依靠行业协会,实行指导性管理。逐步完善保障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努力推进在行业标准、业务范围、价格管理、奖励惩罚、资产评估、监督检查、纠纷仲裁等方面的依法行政进程。

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推进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用公益事业、中介服务和各类经营服务收费的管理,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需要由国家定价的项目,放开服务业大部分项目的价格和服务收费。深化与服务业相关的土地、水、电等价格改革,营造公平、合理的价格环境。完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及时发布信息,引导服务业对价格走势的正确预期。

培育市场主体。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的改革,实行政企(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促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向企业发展,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加快各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逐步改制为法人企业。

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拓宽服务业准入领域,破除行业垄断,放宽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领域和经营方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环保等公用设施建设,积极向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社会服务等产业投资。

(二)实施重大项目。服务业的发展要以项目为支撑,“十一五”期间,要按照服务业发展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作为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载体。

1.基础设施项目。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包括干线铁路提速扩能,中心城与卫星城、县城、重点镇之间快速通道,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城畅通工程,地铁一号线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广播网、电信网的融合项目。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城建、金融、税收、科教、社保、地理、交通、生产、农业、公安等子项目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和政务公开及网上审批平台。信息服务重点应用工程,包括数据中心建设工程,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工程,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工程以及金融、税收、教育科研、基础地理信息、劳动和社会保障、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等信息管理工程。

社会建设工程。包括社区服务网络工程、**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建设、养老疗养机构建设、天府广场文化博览区改造、**体育中心迁建等。

2。重大节会项目。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糖酒会、国际桃花节、国际电脑节、房交会、各项民间节会如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石像湖国际郁金香节等。

3。产业类重大项目。三大物流园区、四大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等物流产业工程,新会展中心、美食中心、天府华侨城、“国色天乡”二期、熊猫生态公园、都江堰水文化博物馆、青城山道教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旅游精品区建设等。

(三)加快人才开发。加强中高级人才开发。加快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各类中介、国际贸易等服务行业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高校、专业研究机构,加强对服务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师资的进修培训,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国际化培训基地,发展相关教育的国际合作,开展境外培训。

创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形成人才合理流动的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考评体系,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高酬重奖等措施留住人才。

强化岗位职业培训。大力发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健全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严肃资格认证。重视失业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力以及失地农民从业的基础培训。引导社会培训机构、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基础。

(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按照国家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要求,对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以及对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创新、新型业态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重点扶持。设立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服务业重点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项目建设,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切实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政府政策引导和调控下,以企业为主体,由民间和外商共同参与投资经营性竞争性项目。广开服务业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各种融资手段,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业投融资体系。鼓励服务业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快股份制改造。引导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金融机构增加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通信、商业、文化事业等领域扩大利用外资规模。适应国际投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

(五)建立诚信体系。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强化全社会诚信观念,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大力整肃社会信用秩序,完善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

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以**市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基础,充分发挥专业信用评估机构的作用,引导企业参加信用评级,逐步扩大信用评级覆盖面,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大力发展征信中介机构,建立覆盖广泛的信用信息库。逐步实行信用信息的社会化运用,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选择有关部门进行试点,建立科学严谨的个人信用档案,运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强化个人信用制约,创造自觉维护个人信用的氛围。

(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电信、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跨国采购中心、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同行业世界知名品牌企业等落户**,促进建立一批中外合资、合作服务企业。加快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向跨国公司的方向发展。积极开展工程和技术承包、劳务合作等,有关部门要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和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作为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力,积极参与成德绵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开展物流、会展、旅游、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第三篇:市科技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衡水市科技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草案)

衡水市科学技术局(2010年7月13日)

“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于我市积极适应当前科技工作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大意义。为促进我市科技工作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市的自主创新能力,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衡水市科技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按照“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导方针,坚持科技面向经济建设,规范加强科技管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科技富民工程,科技工作的活力明显增强,科技工作的显示度明显提高,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营造了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市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市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由2005年的4.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8亿元,增长了12%。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开展科技攻关,实施火炬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我市在工程橡胶、丝网、玻璃钢等产业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十一五”期间,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家,全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5家,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企业。同时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和培育基地,积极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增强产业的聚集效应,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市区域特色基地达到7家,居全省前列。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70亿元,增加值突破12亿元。

科技服务“三农”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 业科技信息化服务水平,普及科学知识,培养新型农民,推进科技进村入户、惠及于民。衡水市、深州市、穆村乡、西八弓村分别成为全省首批星火科技12396试点市、县、乡、村,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技保障。二是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实施一批新优品种和农业技术研发推广项目。重点实施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及深加工技术开发与示范”、“系列天敌昆虫工厂化繁育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蔬菜标准化生产及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中试与示范”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项目,使科技在服务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三是继续实施“河北省一县一业一园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建设,在开发、应用及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综合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从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着力推进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目前全市各级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发展到1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3家,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8家。另外,全市有6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入河北省生产力促进中 心联盟,为中小企业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强有力支撑。

2、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加强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十一五”期间先后建立了河北省“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玻璃钢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教育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省级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成立了“衡水市塑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衡水市西洋管弦乐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研究中心。这些研发中心的建设,有力地提高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

3、加强“衡水市科技项目信息网”和“技术市场网”建设。“科技项目信息网”已与国内150多所院校、院所和市内650多家企业建立了联系。“技术市场网”已发展网络会员938家,发布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招商引资等项目信息11899条。

科技项目实施绩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市通过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对于地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了全市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水平。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项,政府财政投入科技经费***万元,同时,争取国家、省科技部门科技计划项目***项,争取科技资金***万元,引导工业企业投入***亿元。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衡水市科技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处于战略性结构调整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已成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面对国内外科技发展大趋势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我市与国内及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管理部门自身实力不足,服务手段不硬,科技投入不够,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二是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机制还不健全。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形成,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弱。四是全市缺少牵动性、带动作用大的高科技项目,支柱性产业特征不明显。五是全社会的科技投入体制不完善,企业科技投入水平低,民营资本的科技投入规模小。六是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从事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发人才缺乏,高级专业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七是有利于科技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撑体系尚不健全。

二、“十二五”科技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 方针,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市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科技富民工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发展模式转型,为衡水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扩大开放,自主创新。创造一流环境,以优惠的政策开展科技招商,为振兴我市经济服务。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大力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

2.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把有限的资源、人才、资金集中到最需要、最具优势的方面。充分发挥科技与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区域自身特点,抓住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重大科技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和工作力度,实现重点突破,整体联动发展,形成区域自身发展的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

3.政府主导,市场驱动。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积极引导,重点扶持。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整合科技资源,集成科技力量,形成科技优势,增强科技实力。运用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促进科技产业优化、集群增效,实现科技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4.以人为本,用好人才。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区域人才资源,使人才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用活人才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培养急需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使国内外优秀人才、技术为我所用。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衡水市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全市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培植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对全市经济增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形成有力支撑。

1、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十二五期间,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幅达到16%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例

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

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 均增长22%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根据我市农业发展需要和农业科技发展的实际,以“创新能力强、产业化发达、安全循环节约、意识技能现代”为目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培育一批对不同地区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一批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品质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档次和水平。

4、科技成为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吨标准煤以下;万元GDP耗水下降到125立方米以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

5.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管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投融资体系,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十二五”期间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政府科技活动投入占财政支出达到0.8%以上。

6.全社会科技素质显著提高。大力推动科普工作,发展 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初步形成适应产业发展要求与方向、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科学素质的社会知识体系。

7.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逐步建成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0家以上。

三、“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任务

(一)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1、大力培植新兴高新技术产业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实施高新技术项目为突破口,以高新技术区域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着力扶持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整体技术水平,积极开发新产品,推进产业上档升级,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使之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1)电子信息领域

围绕促进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增强数字通信设备配套能力,着眼于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培育特色优势产品。集中建设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应用软件、数字通讯产品、信息网络技术四大产业化工程,形成以应用软件及系统集成为核心、以数字通信产品为辅的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

强化软件开发环境建设,优先支持嵌入式软件开发测试、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家庭网络、ASP等服务和网络支撑平台建设;重点支持交互式智能白板及应用系统的项目研究;努力提高现代物流、交通管制、远程教育、社区服务等信息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应用服务体系。

(2)新材料领域

紧跟新材料向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发展的国际趋势,立足于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信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以新材料制备、材料成型、材料表面处理、改性、复合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控制、材料在线检测分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发展对衡水市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市场需求量较大、实现产业化基础较好的新材料产品,加速推进新型功能材料、新型金属材料、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产业化。

(3)光机电一体化领域 着眼于全面提高衡水市工业自动化和系统集成水平,组织精密成形技术攻关,大力推进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应用,加快数控通用设备、激光加工设备、(光)机电一体化装备的产业化、规模化;提高工业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推广应用率,培育一批具有研究开发实力的制造龙头企业;依托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集中力量组织机电一体化的运输机械、纺织机械、通用机械等成配套设备的研究开发。

(4)新能源技术领域

在加强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原则下,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十二五”期间,能源领域要重点瞄准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新能源规模利用的新原理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途径,力争取得一批有创新的科研成果。

整合技术和产业资源,开发利用光伏电池、锂电池、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逐步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化;重点支持节能机电产品、生物质液体燃料、城市垃圾发电技术及设备的开发利用;实施“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重点扶持一批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生产企业,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力争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嫁接与改造

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思路,以提高附加值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以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以拓展市场广度和深度为重点调整市场结构。加大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装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1)传统产品的升级改造

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工程。着力研究提高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通过直接嫁接关键先进技术,快速提升产品技术档次。

围绕我市丝网、玻璃钢、橡胶等重点产业集群,以拉长产业链条加大产品加工深度为方向,开展各类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深加工示范工程。重点开发特种材料丝网、航空复合材料制品、新型合成橡胶、特种密封件等新型材料制品。

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快传统产品升级换代进程。

(2)传统设备的升级改造

高起点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加强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掌握一批影响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促进 玻璃钢、丝网、工程橡胶、采暖铸造等传统设备的优化升级。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装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装备、材料等环节,改造传统和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使传统产业的企业管理跨入现代化管理轨道。

(3)利用生物技术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和提升 利用生物技术加大对传统轻工业、化工业的改造和提升。利用催化技术合成多肽类物质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糖类和糖醇类;利用微生物发酵新技术进行传统发酵产品技术和工艺改造;加大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包括快速检测装置及相关制剂、酶试剂盒等。

(4)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整合我市科技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以制造装备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为具体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我市工业企业快速、高效发展。到“十二五”末,制造业信息化促进企业效益增长20%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的占40%以上,建成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力争使全市的制造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重点开发制造业信息化相关技术,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推广、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 统实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的开展,使我市制造业企业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绿色化发展,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并促进以CAD、ERP、MES、CIMS等技术为基础、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二)农业与农村科技

“十二五”期间,继续贯彻科技服务三农战略,通过提升现有技术手段,升级改造传统农业,重点开展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良种产业化与优质高效生产

在创新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的原则,培育、引进一批农作物新品种,严格进行区域适应性诊断,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加速良种推广速度,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促进种植业生产和产品标准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加快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加强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良种选育推广,加速国内外优良品种引进、利用与推广,提高优质禽畜良种的覆盖率;加快高效节粮型畜牧业与配套饲养技术的研究推广。(1)稳定发展种植业

大力实施农业技术创新工程,加强科技攻关与科技成果推广,围绕主导产业研究、开发、引进、推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不断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围绕稳定粮食生产,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抓手,推广一批新优品种,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重点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一县一业一园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突破性发展畜牧业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推进畜牧业发展,把畜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来抓,继续深入实施“百千兴业富民工程”,大力发展斯格猪产业、奶牛产业、肉鸭产业,打造我市特色优势品牌。重点搞好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高新技术推广和特色畜产品培育,继续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工程和畜产品安全工程,力争“十二五”期末生猪出栏达到500万头、家禽出栏达到8000万只。

(3)积极发展果蔬业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平原绿化。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注重林木良种引种和壮苗培育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发工厂化育苗技术,建设苗木繁育基地和育苗中心,大力推广轻质营养袋育苗、水培育苗、组培 育苗技术;加强速生丰产定向培育技术和名特优经济林品种培育和开发研究,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突出抓好深州蜜桃及阜城鸭梨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速品种改良换代,有计划地对劣质果园进行更新改造。“十二五”期间,在我市重点推广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模式,突出我市蔬菜生产亮点,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开发蔬菜制品,使园区效应放大做强。力争“十二五”期末水果种植面积达到9万公顷。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公顷。

2、农产品精深加工

大力应用高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大对果品蔬菜及粮食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支持邓庄无公害蔬菜、喜奥胡萝卜汁及深州苹果脆片的深度研发。大力推广农产品保鲜、储运、包装和加工废弃物处理技术,加快现代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上的研究与应用。

3、资源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科技工程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完善“公司+农户”等多种类型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一体化、专业化。以畜牧业和种业为突破口,培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加 强特色、高效、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有机结合。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建立特色产品直销网络,实现产业与市场紧密对接,打造特色品牌。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村土、水、种、肥、药、电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整体谋划,系统节约。对农村种养殖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开发,再生利用,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力开发沼气等农业微生物能源技术,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畜牧养殖小区推行粪便综合处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4、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建立一批高新技术园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推进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

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系统平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综合信息网的建设,建成全市涉农技术、经济、政策的信息发布中心。以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数字 17 农业、精确农业的开发力度,建立农林资源环境等动态监测系统和重大灾害的预报、预警系统。

加速工厂化农业的技术研究,优先支持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饲养管理的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并认真作好推广示范。

5、农产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

研究与开发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及植物源农药,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控制,有机肥无害化处理,有机肥、化肥平衡施肥等关键技术。实施蔬菜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环保型农药及高渗助剂的研究等项目。大力引进抗病优质蔬菜新品种,研制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基本形成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6、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示范。

“十二五”期间,实施大区域、大资源、大农业战略。在重点抓好以深州、冀州为核心的粮油加工集群,安平、深州、饶阳为核心的肉食加工集群,深州、饶阳为核心的果蔬加工集群,桃城区、开发区为核心的奶业加工集群,枣强、故城毛皮服装加工园区、武强食品加工园区的基础上,再行谋划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努力构筑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培育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 重点龙头企业。

(三)进一步完善并优化区域科技创新及服务体系 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优化完善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创新源,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和纽带,政府宏观调控的官、产、学、研有机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和高效率的运行机制。重点实施“三个工程”和“四个平台”建设。

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 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着力争取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等项目,健全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平台,探索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扩大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服务团队,使科技智力和科技要素向农村大量聚集,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工程 切实完善 “衡水科技110”综合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形成门类齐全、上下联动的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为农业增效和服务民生畅通科技信息“绿色通道”。

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 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坚持用工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工农业技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 范,构建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形成统筹链,促进就业增收,带动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产业化生产经营为带动,大力扶持发展建材、化工、机械加工、食品深加工等科技示范基地,培育骨干产业集群,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示范,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平台 大力建设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成果交易和转化平台。制定技术交易买方激励政策,开拓企业和农村两个买方市场,营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引导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和金融投资环境,整合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的科技资源,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科技示范园,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 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运用、投资融资、中介服务等创新体系,进一步建好工业集中区、农业科技中心和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园区要素聚集、成果孵化、示范带动的支撑功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根据衡水市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群明显的特征,各区域各技术集群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建立一批软件研发测试、信息技术开发等专业性的公共技术平台。

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具有要素聚集、创新服务、桥梁纽带等功能,我市应重点建立产权交易所、知识产权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生 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交易中心、信息与咨询公司等涵盖成果交易转化、投融资、对外贸易、法律咨询等领域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务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创新服务中心相结合,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中介服务体系。

(四)社会与发展

围绕我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研究开发和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常见病、多发病、重点传染病的防治水平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使我市在人口状况、防灾、减灾、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劳动者素质明显增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1、人口与健康

针对我市人口与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重点传染病的防治研究和计划生育研究等。开展心脑血管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治研究,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致盲性眼病和老年性疾病防治研究,环境变化对健康影响的控制预防技术研究,减少重大、多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食品安全重点开展常用农药中毒急救和农药化肥等对人体远期健康影响 的研究;生物安全与药品安全重点研究建立灵敏、快速、可靠的生物污染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监测、检测与预警系统,研制综合疫苗、诊断试剂、防治药物和防护技术与装备,加强药品及医疗器械控制、监督、检验技术研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人口素质。

2、生态建设

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的区域条件和比较优势,发展以优质高效农业为主的绿色生态农业圈,以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主的创新生态农业圈;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生态市建设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生态市建设,促进并完善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建设和环保项目的社会化运作;完善科技政策,加快生态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加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各级政府官员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和培训,灌输生态理念,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发展观。全面推进衡水生态市建设。

3、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方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节能、节水、节材新产品、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启动以“源削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战略,以“控源治污”和生态整治为重点,加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大气污染控制、脱硫脱氮除尘、城市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和生活垃圾无害 化等技术研究;研究开发工业危险废弃物、医疗垃圾、化验室废液、生物污泥等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新技术;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研究。

4、循环经济

围绕我市重点行业, 继续推进已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进一步完善老白干、冀州银海、景化、景县津龙养猪等四个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建设,加快推进桃城区、赵圈循环经济工业园等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企业的建设。大力开发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研究,开展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等技术研究。

(四)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

大力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认真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国发„2006‟7号),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1、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重点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2、以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基地建设为支撑,设立“走近科技”等专题栏目,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宣传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实施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四、重大科技专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定期研究科技工作,及时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领导作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把财政性科技投入额度、科技进步实效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惩。

(二)落实激励政策,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落实金融支持政策。金融机构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重大 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优惠政策。

(三)积极鼓励引导,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技投入的要求,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或超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要求的标准。同时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向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使全社会研发(R&D)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明显提高。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要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1.5%以上。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补助,以及高新技术项目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贴息资金的匹配,鼓励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业化,吸引金融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贷款;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产品在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引导全社会对科技型中小 企业进行投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四)强化体制创新,构建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 加快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改革计划管理方式,推进科研课题改革,把政府资助的科研计划与企业和科技人员选题结合起来,对围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攻关的课题,择优进行重点扶持;探索推广课题制、重大课题招投标制、研发课题合同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改革科技评审与评估制度,科技项目的评审要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和鼓励创新的原则。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奖励体制,围绕科研成果的实际效用,突出推进市场化的评价和实绩性的评价,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评价体系。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护科技创新成果 制定实施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创造、使用、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引导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研发活动。实施重点企业和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各类科技计划要对具有核心技术的项目和产品予以优先支持。设立专利申请资助资金,资助发明 创造人申请专利和部分专利实施,促进我市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和拥有。要把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成效作为职称评审和科技奖励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六)优化人才聚集环境,加速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重点引进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有助于推动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的关键的、共性的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与科技人员贡献相符合的分配制度,引导鼓励人才以技术要素入股,参与收益分配;重视、鼓励和推行人才柔性流动,努力创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我市的中试基地、孵化基地的“人才聚集平台”;大力吸引省内外高层次人才与我市重点企业进行合作,以重大项目攻关带动人才聚集;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切实解决科技人员在户籍、住房、子女就学、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科技人员在我市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七)加强乡镇科技工作,推进科技富民工程全面实施 深入调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科技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健全乡镇科技管理体系,稳定和完善基层农技 推广机构,培育和发展多元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星火培训学校,加强农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深入推进省级科普示范点和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立一批市级示范基地,带动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八)提高全民科技素质,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高素质,促进和谐”的要求,大力开展科普进村户、科普进校园、科普进企业、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机关活动,重点围绕青少年、农民、城镇居民、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素质行动。各级各部门、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方面要加强协作,形成科普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公益型科普事业发展。在全社会倡导拼搏进取、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鼓励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崇尚竞争、追求成功、宽容失败、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大力宣传在自主创新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新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发明创造活动,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自主创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第四篇:个人发展五年规划

篇一:个人五年发展规划 个人五年发展规划

时光匆匆流过,转眼间,教书生涯也有了一学期。一学期,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如何尽快地走向成熟,仍然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所面临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个人专业化成长的规划,这不仅是事业追求的需要,我们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个人专业成长进行规划,实际也是对人生的规划,必须高度重视。

一、自我现状分析

职业情感方面,本人热衷教师职业,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相信这“三心”对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专业素养方面,由于自己小学教育专业出身,了解一些相关的小学教育方面的理念。但教育经验相对匮乏,所以以后在自己的教学业务上不断学习,努力进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胜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二.自我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首先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的成长,我将立足岗位,以学校大局和学生的发展为重,认真踏实工作,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积累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自己理论提升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尽力协助班主任做好辅导员一职,争取被评为镇优秀辅导员。教育教学方面,争取每学年开一次校级的公开课。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

(二)阶段发展目标

2010—2011学年: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

开两次校级的公开课;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2011—2012 学年:阅读有关教育方面的名著,多积累,争取写一篇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艺术,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2012—2013 学年:争取讲一次镇级的公开课,写一篇关于小学的教育论文并能够评优;争取当上优秀班主任。

2013—2014 学年:积极参加学校及教育办组织的各种活动,学习音乐、美术、舞蹈等,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能型的教师。

(三)发展途径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

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做好

课后反思,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3.在教学方式中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从而丰富教学方

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而不是一

种强加式的管理,培养学生自己管自己的能力。

5.多听校内、校外的教师公开课,通过对比,发现其他教师中的优点,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同

时也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7.继续学习新课程理论,以“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 形势下的教师。

三、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如何提高自己教育艺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方面是我目前最大的困难。面对这一挑战,我将认真钻研教材,不仅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还要备学生;上完课后及时反思;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向他们多取经,争取有所提高。

四、希望学校给予的帮助

为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希望领导及其他老师能多多帮助我和支持我。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将是我成长的力量!篇二:2014——2018年个人发展五年规划 个人发展五年规划

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特为自己制定2014——2018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使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切实减负增效。真正做到学有目的教有计划。

二、自我解读

1.自我加压,继续探究新课程新理念;解放思想,更新了观念,同时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够简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能为教学服务。2.参加教师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关注教育教学网站,提高利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多阅读各类书籍,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个人专业成长总体目标.终身乐教勤业,贯彻“以德为首,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四、个人专业成长阶段目标.1.职业道德目标:提高个人修养素质,以宽广的包容心对待一切事物。遵循教育规律,关爱每一个学生,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

2.个人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提高普通话水平,教育理论水平,文化知识水平,课堂教学水平。

3.学科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帮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不断探究教学规律、方法、技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

五、具体措施.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业务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2.爱岗敬业,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时时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积累经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3.利用网上资源向全国名师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用的教学经验,通过参加培训、观摩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参加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听评说课,听讲座等方式,向本地区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每学期认真打磨一节教研课,通过备课、上课,听评课、写反思,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5.对所教课程进行深入研究,课前精心准备,灵活驾奴课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把学生始终摆在主体地位,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注重情境体验和情感熏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6.经常反思教育教学过程,总结得失,写好教育教学反思。

7.加强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8.为人师表。重视和关怀每个学生,多鼓励少训诫;处事有民主性,公平而不偏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总之,通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会付出很多辛勤的汗水,会走许多的崎岖的弯路,但只要沿着目标前进,我会时刻对照目标,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使自己能够更上一层楼。篇三:未来五年个人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个人发展规划

一、前言

我们每个在人生大道上拼搏的个体其实就像一支蓄势待发的箭,而奋斗的目标则好比靶心,要精确的获得10环,实现自己作为箭的价值,离不开科学而严谨的职业规划.魅力中国行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注重企业品牌和员工立体发展的资深传媒,怀着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并结合自己四年系统而专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的实习和三年旅游行业工作经验,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特制定未来五年职业发展规划.二.自我盘点与公司岗位分析

一直就对媒体行业感兴趣的我,拥有三年旅游行业工作经验,独立大客户交流心得,并且拥有带领20人团队创业经验.本人酷爱文学,坚持写作,以书作伴,文字功底较为厚实;工作中坚持以文回友,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商业人士,注重自我总结梳理,要求进步,渴望挑战;以开拓之志,务进取之实,积极参与会展策划.魅力中国行商务有限公司的核心理念是文化输出和旅游输入,通过对公司的了解和领导安排,我认为自己适合公司的权威期刊<魅力中国>编辑职务和节庆中华会展策划职务,加上自己的兴趣和经验,配合公司的培养,一定可以胜任工作安排.三.未来五年生活规划---立足公司:做综合素质全面的公司多面手和专业过硬的攻坚者

经过公司的试用期(3个月),必须能够胜任编辑一职.我相信这五年生活中将是一个必须经历、也是对个人成长很有好处的圆梦过程,在这样一个圆梦的过程中,既可享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又可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的专业复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为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既能胜任企业中的专业技能岗位,又可在合适的时候,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爱好、文字方面的专长、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触角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规划如下: 1;学历、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层次,将专业技能熟练运用到专业实践,全面熟悉期刊创办.编辑.发行相关环节,与公司一道,为把<魅力中国>办进期刊前100强;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在这五年里,结合工作需要,以公司的旅游网站为平台,注重旅游输入的发展宗旨,学习网络商务,网络管理技术和宣传渠道,主动融入市场推广平台,并具备发展商机的敏锐嗅觉.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与广大客户交流,坚持每天认识一个新客户,同时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并坚持参加健身运动,增强体质,为更大的挑战做准备;4,业务素质:两年内学好粤语和商务英语,不断向高素质人才层次迈进.三年内能独立编辑和开展栏目策划,五年里把编辑栏目办成拳头项目;三年内把自己塑造成经验丰富的会展策划人才;四年内把节庆中华会展策划成和旅交会一样的名牌会展,形成大规模,带来高效益.四、未来五年职业规划---融入市场:做高效的职业人士和市场宠儿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就未来五年工作规划如下

1,熟悉适应(1年):相信自己的选择和管理者的安排分工,迅速熟悉并适应自己的工作,用平静的心态迎接工作的挑战,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赐予,用进取的心勇攀专业的高峰;认真研读公司文化,了解公司发展战略,并与自己的职业发展密切结合.提高自身文化涵养,大力普及自己的城市文化水平.通过一年时间,我必须要成为公司期刊的得力干将,对稿件采写.加工修改相当熟悉和精确,采编栏目成为公司的形象.2,融入开拓(2年):时间就是金钱,知识就是力量,经验就是财富,怀着紧迫的使命感,以孜孜不倦的敬业态度把自己和公司融为一体,荣辱与共,休戚相关.进一步钻研专业知识,提升工作效益,为公司创造业绩,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出发,不断开拓进取,屹立同行之林;在作好编辑的同时,积极面向市场,注重策划知识修养.成为公司出色的会展策划师.协助公司会展策划部把节庆中华会展做成品牌,同时积极开发城市特色产品,具备全立体进行城市推广和无障碍粤语交流的素质.3,攀登晋升(2年):细节决定一切,有了宏观的工作效益和技能,还要注重细节素质的适时培养:服务高于一切,有了一定的工作岗位和高度,更要以服务带来公司的品牌价值.在着两年年,我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无障碍的商务英语交流;编辑工作得心应手;为公司造出高端市场效应.五、未来五年的事业规划---迈向海外:做成功的期刊编辑和会展策划师 专心以魅力中国行商务有限公司为事业平台,和公司一起成长.1,自我定位:按照现代管理学的四类人才分类,我认为自己是“一”字形人才,主要特点是知识面广,缺点是专业技能有所欠缺。为此,我应该坚信勤能补拙,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迅速掌握专业技能,并熟练运用到工作中.使自我定位提升档次.2,价值实现:积极争取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按照公司的宏观发展规划和自己的人生规划相结合,努力胜任自己的工作,善于运用公司提供的职场条件,把公司业绩,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用战略的眼光阶段性的为自己估价,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差距和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3,事业修养:诚信是金,从进入职业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诚信的原则办事;注意人脉积累,成功,除了自己的奋斗外,离不开外人的帮助;善于取经,虚心向上司和同事以及客户求教,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实践出真知,把自己的工作始终放进市场的海洋中,让上司以动态的眼光及时评价自己,请朋友适时指出自己的不足.4,五年前瞻:五年下来,我应该在魅力中国行商务有限公司的培养下,和公司荣辱与共,一同成长,成为一名熟谙同行发展趋势和相关操作领域业务,能熟练和各客服和谐沟通,能为公司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以坚定的信念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同时在负责的相关编辑栏目中作出大家认可的行业眼光评判,能影响一定的市场导向,并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责任,为相关服务对象提供有效的权威指导,将编辑的栏目打造成品牌,使策划的项目成为同行的指向标.六、结束语

科学规划,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相信在魅力中国的五年,我必将和公司一道,经过时间的洗礼,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第五篇:教师职业发展五年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2018年-2022年)

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2017年秋我有幸加入**学校小学部教师行列,与教育教学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教师的天职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敢于创新、乐学善教的老师。不求自我发展、停滞不前的教师将会被淘汰,为了使自己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越走越远,现制定我个人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一、自我认知

在去年半学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从各方面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从一名对课堂教学只有理论知识的“年轻”数学教师渐渐地步入正轨,磨练成了一个相对掌控课堂教学的教师。我在慢慢进步,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进步来自于学校给我的压力,是被动的进步,这是我的不足之一。作为新教师劣处实在太多,例如:对于教科研方面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存在差距;课堂教学中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课堂效果不理想;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缺乏新意,经验不足;对学生的了解不是很到位等等。而我的优势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以及执着“向上”的信念。

二、自我规划

1.2018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增强理论底蕴;实践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探索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使业务水平登上新的台阶。2.2019年:在加深对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实有效课堂。备课时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要深入、彻底。在教学中注意教法、学法指导,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认识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真正将学科知识、学科品质、学科素养落实到每一节课堂当中,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

3.2020年:将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强大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的学科知识指导教育实践操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相关经验,填充、丰富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在实践、反思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摩擦、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培养初步的教科研能力。

4.2021年:制定并创建课题研究,争取每学年写一篇论文,每周写一篇较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每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争取100%合格率,较高的优秀率。

5.2022年:尽力做到1篇论文发表,课题研究能有所收获。课堂教学也要有新的变化,更应有新方法、新思路、新策略,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喜欢的课堂,师生共同进步的课堂。

三、具体措施

1、科学备课。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学是备课过程中需要好好考虑和花心思的地方。加强备课的思维性、科学性、创新性、有效性。针对班级学生情况,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备出自己的风格。了解每一位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预设,争取效果达到最佳。

2、纠正学生上课习惯。抓好课堂40分钟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首要抓的就是上课习惯,利用各种形式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3、加强学习。积极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讲座、交流或研讨会等,向专家与同行学习。认真参与教研活动,多听好课,取长补短,并主动与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交流。多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用压力给自己动力,多磨练,快成长。在信息技术上多下工夫,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

4、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少讲多引导,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练习时注意精讲精练,抓牢例题,举一反三。同时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5、做好教学反思:反思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要及时做好反思工作,想象这节课有哪些灵性迸发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认真总结和反思。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失误和不足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同时将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五年的时间,力争达到思想素质高、科研工作水平高、专项特长突出、教学训练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教师的水平。

下载某市商业发展五年规划(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市商业发展五年规划(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科发展五年规划

    外科发展五年规划 一、 目标: 按二甲医院的要求进行管理及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水平,打造“平价、微创”的品牌,增强医院影响力。争取在3年内分出普外泌尿外科和骨科神经外科2个大......

    教师发展五年规划

    音乐教师个人成长三年规划 时光匆匆,一转眼,我己站在讲台上九年了。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逐步成长,这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九年来,我一直努力着,但是“教无止境”,为了更......

    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

    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 (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学校发展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精神,立足本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本着积极、务实、开拓的原则制定......

    小学发展五年规划

    长岭中心校五年发展规划(2003――2008)一、规划的提出长岭中心校现有小学教学班54个,小学生1105人,小学在编教职工142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进入WTO后,教育在体制、结构、培......

    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贯彻“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荣校以及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把我校建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型组织,......

    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计划 (2012——201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当今社会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

    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规划

    宁陕县新场小学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规划 教师:康海燕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