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朗读让我惊喜作文
教师朗读让我惊喜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朗读让我惊喜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校首届教师朗读者活动让我们好生惊喜。在这里,笔者不能不感谢老师给我们班一个难得的观看机会——要知道,两个年级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有可能成为幸运观众——否则就只能与次此视听盛宴失之交臂了。
一进场,我就被台上的灯光闪到了。整洁大气的会场,现代化的荧幕,以及五彩斑斓的灯光,让我感受到这次活动的隆重——平时因为课业繁重,我好久没有如此心潮澎湃了。
相信在场的同学也有和我一样的心情吧。大家激烈地讨论着,不时还有粉红的节目单传来传去,欢笑声中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
也许是因为现场诗情画意的气氛吧,老师们都显得格外年轻,展现着平时在讲台上难得一见的身姿。我注意到唐某人的穿着——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他今天是诵读活动的主持人之一,正式的西装,整齐的发型,如他和我们所说的一模一样,“花了一番功夫去打理。”
展演开始,两个主持人一亮相,场下就掌声雷动,欢呼声,笑声似乎要穿透天花板了。我们班自然喊得更加带劲,大家的掌声中还包含着对唐某人的支持。
第一个登台的是校领导,他读的杜甫的《江汉》,颇有引领整个活动的意味。紧接着的粤语诗词串烧是一个颇有创意的节目。几位可爱的女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起自己的家乡话,我们不断被逗乐,而她们的方言朗诵更让我们领略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
“我在想,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心理老师朗诵的《匆匆》也令我印象很深。现在我的脑海里仍清晰地记得,她娇小的身姿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的`那条印花红裙,那轻柔却有力的声音,带着淡淡的忧伤,仿佛藏着很多故事。
朗读不仅是一门学问,需要知识的支撑,更是声音的艺术,需要情感和姿态的投入。好的朗诵者不必非要用声音捕获听者的耳朵,只要能熏陶听者的心,也就够了。
呼应着朱自清的《匆匆》,我感觉快乐的时间格外短暂,很快就到了朗读活动的尾声了。不出意料,倒数第二个节目是唐某人演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又掀起了全场的轰动。我想,除了他激情澎湃的朗诵,也可能因为他的古装——让现代的我们感觉甚是亲切可爱。
阅读带给人许多触动,朗读亦是如此。朗朗书声,给人以美的熏陶,给人以心灵的共鸣,那声音中承载的是语言,是诗,是感情,是故事……
我很少会想着纪念些什么,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管是如何的欢喜或悲伤,但这次的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我总想写点什么——也许这是值得致敬的纪念吧。我希望许多年以后,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还能记起当时的情景,以及那份纯粹的快乐。
第二篇:一节让我惊喜的作文改评课2
一节让我惊喜的作文改评课
今天又是作文互改互评的日子。
我一般采取以下的步骤来进行作文互改和互评。
第一:每组八人共有八组。先进行互改作文这一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组内换改作文,针对作文的优点对其语言、结构、立意逐一进行眉批和尾批。寻找优点是互改作文的重头戏,因为我认为即使某篇作文水平再怎么低下,也一定存在着闪光点,而初一的学生正是塑造人格、自尊的关键时期,过多的批评呵斥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所以互改作文时我抱定的原则是以鼓励为主,处处呵护他们的上进心。
第二:作文互改好之后,本组内的作文自由在组内流通,小组内的所有同学把本组作文统统看完之后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选出本组内作文水平最好的同学。
第三:第二步完成之后,各组推选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朗读本组推选出的最好作文。各组朗读完之后,再推选代表对这八篇作文进行逐一点评,最后确立全班写作水平最好的同学,给予荣誉鼓励。
这样的作文课即把老师从繁重而又无用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又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逐渐提高学生修改和写作文章的能力。学生的认知和审美水平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往往能准确无误地评价出谁的作文写得最好,谁的作文中存在什么问题。可是今天这节作文课却出现了重大失误,真的让我非常吃惊。
我们来看看第三组同学共同推选出的本组最好的一篇作文。题目是:有蚂蚁陪伴的日子。内容如下:
团结
蚂蚁是一种群体生活的昆虫,所以它们干什么都是一起出发。它们在一起时,可以杀死一只几米长的大蟒。有一次,我看见有一群蚂蚁正猛烈进攻着一只蜘蛛,蜘蛛网上到处都是蚂蚁,一开始蜘蛛并没有什么危险,但过了一会儿,随着蚂蚁数量的增加,这只蜘蛛终于不敌,而成了蚂蚁嘴上美味,还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上,我看到一群蚂蚁正疯狂地咬着一条大蟒,那条蟒蛇是急速得向前滑行,且时不时滚动躯体。在蟒蛇滚过的地方,到处都是蚂蚁的尸体,然而血拼的结果还是以蚂蚁的获胜而终。
不怕死
蚂蚁有一个特点:不怕死。它们可以为了食物付出一切。
有一次,我特意用树枝将一个浑身是刺的毛毛虫挑到了一个蚂蚁洞前。不一会儿,一只侦察蚁出洞了,它看见了这只毛毛虫。于是,它围着这只毛毛虫转了一圈就回去了。回洞后,它带出了一对蚂蚁,这时毛毛虫正在睡觉,蚂蚁们开始进攻了。它们先将毛毛虫包围,然后不约而同地往毛毛虫身上扑。毛毛虫惊醒了,它蜷曲着身体,不停地挣扎着。但它蜷曲的身体使它的侧面遭到了攻击。
蚂蚁越咬,毛毛虫越挣扎。最终,蚂蚁胜利了,毛毛虫死了,虽然蚂蚁获胜,但牺牲者也不少,然而仿佛蚂蚁没有死亡概念似的,为了达到目的,它们前仆后继,牺牲再多,也不退缩。
力量大
我曾看见一个运输蚁独自搬运一个大米粒走到洞里,我也看见过几只蚂蚁拖着一只蚱蜢走。总之,蚂蚁就是劲大。
我爱蚂蚁,爱他们的团结,爱它们的精神,爱它们的力量。
第三组除了作者本人没有发言外,其他同学都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好。一开始我不动声色,把这一组其余七位同学都喊了起来,让他们分别点评这位同学作文到底好在哪里?
甲认为这位同学观察细致,把蚂蚁群体攻击异物的情态描绘得比较逼真,比如第二部分,蚂蚁先试探然后进攻毛毛虫,这个过程对蚂蚁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显得生动活泼,引人遐想。
乙认为这位同学采用小标题的形式非常新颖,连续使用了三个小标题,从三个方面概括了蚂蚁为达到目标那种顽强的韧性,很让人佩服。
丙认为这位同学书写工整,字写得很漂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他三位同学的点评我就不再一一写来了。
这如何是好,点评的还句句在理,这篇作文确实存在这些方面的优点。但是这些同学就是不考虑作文内容和标题之间的关系,而是就内容谈内容,一点不想一想审题方面的欠缺。该如何引导学生往这方面考虑呢?是由我直接说出这篇文章存在的缺点,还是把这个任务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不能以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自身的思考认知。要让他们来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改教育的规律。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慢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因此我决定面带微笑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微笑着赞扬了这位同学的作文确实存在着本组其他同学所点评的优点,但是这篇作文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本组同学没有在意,其他组的同学能不能来点评这篇作文,继而为这位同学提出宝贵的修改建议呢?
我让其他组的同学来继续点评这位同学的作文,让他们自由评论,可以说优点,也可以说出不足的地方,这里说出的优点可以忽略不计,在我不停的引导之下,终于有同学起来大胆说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甲认为这位同学因为没有很好审题而导致题目和文章主要内容几乎没有牵扯,所以有跑题的嫌疑。题目中能揭示文眼的关键词是“陪伴”二字,因为有他相陪,所以我们才感到精神上的慰藉,心灵上的愉悦,因为有他作伴,所以我们才不致于感到精神上的寂寞,心灵上的绝望。而这位同学使用很多的笔墨来写蚂蚁的特点,唯独缺少描写蚂蚁带给自己的快乐,带给自己心灵上的震撼。如果光为了写蚂蚁,那不如写一篇说明文好了。可是这篇文章的题目明显暗示我们这是一篇带有浓烈抒情气息的记叙文。
乙认为小标题也存在问题,既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那么每一部分的内容也应该紧密扣住小标题,可是从文章内容来看,所写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侧重点,几乎都在突出蚂蚁集体作战的本领,至于蚂蚁怎样团结怎样不怕死怎样力量大作者几乎没有生动细致的描写。所以所写事情给人几乎雷同的感觉,感觉不大舒服。
丙认为文章三个部分笔墨分布不匀,第一部分语言粗糙,只是简单叙述蚂蚁杀死蜘蛛和大蟒蛇的粗略过程,第二部分还有生动的描写,也有点题的地方,但第三部分简直不像话,就是一两句话极为简单得告诉我们蚂蚁会搬运大米粒和蚱蜢。既没有详细生动的过程描写,也没有心灵上的感受,更谈不上扣住小标题的同时再扣住大标题。
-很多同学发言异常精辟,见解非常到位。我在赞叹之余,不忘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趁热打铁,让这些敢于发言的同学给这篇存在失误的作文进行修改。结果这些同学都提出了不少非常宝贵的修改意见。文章修改之后,果然立体生动同时又主旨鲜明起来。最后我又让那一组针对那篇作文再一次审视,结果这组同学 普遍赞同其他组同学的看法和见解,而写这篇作文的同学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其他同学提出的宝贵意见。教后反思:
一:教学过程是一个鲜活流动的过程,常常会碰到事先没有预设的问题,而这些没有预设到问题有时候不是无关紧要的内容,极有可能因它而牵一发动全身,从而生成一节极为精彩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机智,时刻关注并把握这些带有灵感的预设,绝不能因它有可能妨碍教学进程而草率得把它放弃。只要教师机智地进行处理和引导,那么课堂“意外”就可以变成课堂教学的新契机,成为课堂教学的高潮或亮点。
二:教师的神态应该是微笑的、轻松地,评价语言应是幽默的,从而创设一种轻松的讨论氛围,这样便于学生自在地敞开心扉自由地说出自己哪怕是肤浅的甚至错误的感悟和体验。教师千万要注意在课堂上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课堂中出现和你的教学思路不一致的时候,万不可粗暴地终止这异常宝贵的“不一致”。因为这令人意外的不一致有可能是本堂课最有价值的问题,最能体现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巧妙得加以引导,真诚得和学生对话。让学生围绕不一致在课堂上进行独立的思考、激烈的讨论。然后引领学生从对不一致的模糊认识走向清晰,从单一走向厚实。
三:这节课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这节课让我突然明白了什么。也许是一种理智的成熟,也许是我心态上的成熟,也许是我教学生涯中最珍贵的成长过程。这节课很普通,但却让我感受到它的不平常。在这堂课上,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动心,有话可说,有感欲发。教学就是师生探究活动、心灵交流与撞击的过程。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很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其灵感在主动探究和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闪现出来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要及时捕捉学生独特的灵感,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会走进更加辉煌灿烂的天地。
第三篇:让我惊喜的那一刻-记叙文800字 初二作文
让我惊喜的那一刻-记叙文800字 初二作文范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我惊喜的那一刻-记叙文800字 初二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惊喜总是很意外的,常常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惊喜就出现了。那一次考试,考试完后,成绩揭晓的那一刻,真令我惊喜。就那一刻,我意外了,我被我的名字给惊呆住了。我原本觉得我答得不怎么好,可是这次不知道怎么了。我居然成功了。令我吃惊。
那是令我意外的天气,本来我以为今天下雨了。我的心情很不好,我怕我考的很差,令我伤心,更令爸爸妈妈伤心,这就不好了。我不想让爸爸妈妈伤心,所以我就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出个好成绩。可是没想到的是,那天阳光明媚,微风习习,连太阳的脸也是红通通的。在上课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右眼皮一直跳,不知道怎么了,我就问我同桌:“同桌,今天要干嘛?我的右眼皮总是在跳,不知道是怎么了,不会发生什么事吧!”她疑惑的对着我说:“今天要干什么,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你让我好好想想,你一会再问我吧!让我安静的想一想,一会儿,我就想起来了。”我无奈地对她说:“好吧,我晓得了,但是你要快点哦!我怕忘了什么事!”她对我说:“好的,一会儿吧!”说完,我就先出去玩了。
进教室了,我迈着步伐进了教室。在课堂上,我都心不在焉的。那件事还没有想到,真令我头大。一会儿,我写作业时,我的'同桌告诉我:“你这次成绩考的怎么样,能获奖吗?”,我说:“应该不能吧,你也知道我学习不好,应该没有获奖吧!”就是在那一刻,我想起来了,老师今天上课要颁发奖状了,要宣布获奖名单了,这时,我又紧张,又害怕,有点激动,心想:不知道有我没有,我真担心,我的同桌有对我说:“怎么啦,大惊小怪的,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的状态不对劲啊!”我对她说:“今天颁布奖状了,你不知道吗?”她说:“那你紧张吗,我很紧张。”我说:“知道,我也很紧张,没事的。”
“叮叮叮”上课了,老师拿着奖状,拿着奖品,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教室。她的眼神看起来,很让人害怕,她放下奖品。对我们说:“今天这节课我们把期中考试获得奖状的同学名单念一下,有喊到谁的名字,自己要到领奖台上领取奖状,奖品。”念名字了,我很激动,不知道有没有我的奖状,老师念名字的时候,我的心里像小兔子似的“嘭嘭嘭”地一直在乱跳。终于,在老师快念完的时候,突然,喊到了我的名字,我上领奖台的时候,腿都麻了,都差点软了,我很开心。很激动,令我很难忘。
那一刻很惊喜,很意外,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情。也是一刻美好的回忆,美好的时光。
第四篇: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
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
甘肃省临泽县城关小学 陈翠玲
小学语文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那么,如何开启朗读训练这扇大门,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范读引路,激发兴趣
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我想这“口授”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形成课文所需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进入意境,受到熏陶,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有滋有味的朗读一定能将学生带入课文意境。
1.范读
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教师通过范读,或者听录音朗读,把文中包含的深情朗读出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本。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的朗读水平就能有所提高。教师范读本身也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对他们同样可以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和感染的作用。
2.领读
通过范读后,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一句一句领读。这样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到的学生,他的朗读水平得到老师的肯定,喜形于色,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朗读的兴趣。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很好的促进,大家都十分专注地跟读,因为如果表现出色,也会当选为小老师领读。
二、掌握技巧,传授方法
当大部分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时,教师要趁势交给学生读书的“金钥匙”。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传授方法时不能操之过急,起点要低,要逐步引导,循循善诱。
1.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一个“准”字",即:不读错、不添字、不漏字,发音清楚、响亮、不拖音。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重音,这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学生如果一口气把课文读完,语调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那就谈不上是朗读了。
2.抓住关键词语朗读
读好关键词语能帮助学生体会句子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如:教学《笋芽儿》“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一句,我引导学生:“低声呼唤”时是怎样的表情?自己做一做。该怎样把它表达出来呢?学生马上意识到该轻轻
地读。“沉睡”是什么意思?你睡的很香时希望别人怎样把你叫醒?学生意识到要亲切的呼唤。通过对关键词“低声呼唤、沉睡”的点拨,学生的脸上马上出现了亲切的表情,读的语气温和。“熟能生巧”,随着朗读文本数量的积累,学生逐渐学会自己捕捉文中的关键词语,语感在悄悄地形成,这样就可放手让学生自由美读了。
3.换位联想朗读感悟
新课程的课文贴近生活,朗读训练时把自己换成文中的一个角色,试着入情入境,就能感悟出读书的语气、表情来。如:读《胖乎乎的小手》一文,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读这句话时,想一想,你自己帮妈妈干完了活,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是不是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合不拢。听了妈妈表扬你的话,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想好以后,再来读这句话时,就会笑容满面的读出夸奖、喜爱的语气来。
三、反复诵读,体验快乐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引起学生朗读兴趣,带领学生感受朗读乐趣。
1.分角色朗读
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春雨的色彩》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自朗读它们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语句,这样,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就能读得入情入境。
2.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
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丑公主》、《三个儿子》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体验快乐。
(2)表演再现不同角色的形象朗读
如《三个儿子》一课,对话多,可通过表演再现不同角色的形象:两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儿子的,这两个妈妈的儿子是怎样表现的,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儿子是怎样帮助妈妈的。在表演中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帮助学生理解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比赛式朗读
比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教学中同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进行同桌赛读、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师生赛读。让朗读小能手展示自己的魅力,带领大家共同提高。
4.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学生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在菜园旁边追黄蝶;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春天到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菜花中飞舞的蝴蝶……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5.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新课程的课文录音带里都伴随着合适的音乐,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它利用起来。比如学习古诗,我们就可以为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引导学生像古人一样吟诗,尝一尝当诗人的滋味。
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第五篇:朗读让语文更美
朗读让语文更美
——2013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三天半的朗读培训在所有参训教师的齐读声中结束了。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们大家一直都被感动着,一直都被吸引着。酷暑难耐,身兼数职的赵介平院长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们作课,他用那富有磁性的标准的男中音深深地吸引着在场的所有人,忘不了赵院长平易近人的步步引领,忘不了辅导老师的耐心指导,忘不了我们一起学习的热闹场面……
三天半的培训,不仅让我领略了大师的风采,更重要的是让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
重新认识朗读
以前的我看朗读,觉得朗读不过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再加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竟然发现自己原来的不少处理是错误的。不去关注文章的思想内容,不从全篇入手,是把握不准字、词、句、段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言语是有生命的,它是生命意识的表现,作为朗读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以自己的生命律动去叩问、探究文本的生命律动,才会真正做到代作者言,才是真正的有感情地朗读。“内明于己”,方可“外达于人。”
努力实现朗读
培训中,赵老师以《生命,生命》、《岳阳楼记》等为范文,针对不同的作品对教师们进行了现场指导,同时给老师们进行现场范读,和教师一起读。听着赵老师的声音,我感到震撼,突然觉得自己的声音怎么这么难听,都不敢说话了。从而也产生了想要学好朗读的迫切心情,听课变得尤为认真,生怕漏掉一句。只要是能张嘴练习,必定用心感受,用心朗读,尤其是在下午白银老师的辅导中,更是用心地揣摩、品味,我知道,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只有反复练习,细心揣摩,方可真正实现朗读。“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教学运用朗读
课标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有论者称“教学生读好课文是阅读课成功的最直接标志”是很有道理的,要朗读得好,势必要认真领会、准确表达文字作品的语词涵义和精神实质,基于理解感受的朗读才是真的朗读,而真的朗读必然会加深朗读者的理解感受。我想我应该把此次活动中学到的朗读技能技巧教给学生,学生通过这种训练既可以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诵读水平,又可以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培养人文情怀、人文精神,提升人的文化修养,这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我们何乐不为呢?记住:“将朗读进行到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朗读,在积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深入感受朗读的魅力,让语文教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