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焦群众关切,回应企业期盼,着力塑造高效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新环境
牡丹江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署,以钢牙啃硬骨、猛药治沉疴的决心,抓住影响营商环境的关键和重点,在标本兼治上精准发力,在探索创新中清除“荆棘”。作为全省唯一的市级行政许可审批试点,牡丹江市营商环境便利度列黑龙江省第四名,开办企业指标与哈尔滨市分列第一、第二名,办理建筑许可列全省第一名,更加高效稳定公平透明的优质营商环境正在形成。
一、实行“减并”结合,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审批流程
创新开展“定流程”工作。结合党政机构改革“三定”工作,积极开展“定流程”工作,全面清理规范市直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依托省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对梳理出的1138项政务服务事项,紧紧把住“减环节、减要件、减时限”这一“定流程”的关键环节,逐项逐条规范优化,编制办事指南和权力运行图。目前,已完成1138项政务服务事项中依申请的6类591项行政权力事项的“定流程”工作,实现了编码、名称、办理条件、申请材料、服务流程的规范统一,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实行建设项目审批“一图制”。制定《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方案》,建立门槛明确、容缺审批、承诺办理等审批工作机制,实行多部门“一图制”会审,建立高效精简审批流程,实现行政服务“一单告知、一窗受理、联审会办”的集约化与便民化。已组织规划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对报审项目的建筑总平面图、管网综合配套图、施工图等系列图纸进行“一图制”会审13次,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一般项目由119个工作日减至45个工作日。推行企业登记“一表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整合涉企事项,成立由商事登记、质监、税务等部门组成的综合受理窗口,减少合并登记要件,全面推行企业登记“一表制”,细化“一次性告知单”,编制推广使用登记注册二维码告知系统,提高基础材料填写提交及审批服务的一次性通过率,破解了“准入不准营”工作难题。新注册企业审批时限缩至30分钟,现场办结率达到100%,简易注销公示期由原来45天缩短至20天,行业许可审批缩至2个工作日。大力实施“多证合一”。制定《牡丹江市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实行“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已发放“三十五证合一”营业执照5167本。全市企业开办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企业创立数量和变更量实现连续5个环比均增长30%以上,以好作风好环境推动社会创造力显著提升。
二、增强抢跑意识,让服务效率补齐项目建设周期短板
开设畅通项目审批“直通车”。落实《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审批实施办法》,成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组,为项目单位提供“保姆式”“管家式”服务,对服务企业的政策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明确在全市实行“承诺即开工”“办照即营业”,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与市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共同研究制定实施意见,为企业生产经营节省大量成本,全力支持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增设领办会办服务“助推器”。树立抢跑意识,当好为企服务“店小二”,新年伊始即下发《关于开展产业项目冬春季联合会办的通知》,推出项目全程领办、集中会办服务,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先期铺垫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冬季办完大量前期手续,春季如期施工,为项目建设节约大量时间。认真落实市重点项目容缺受理机制和“个性化服务定制”机制,在项目选址、供地、环评、安评、立项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领办、集中会办,先后为恒丰纸业五万吨食品包装纸项目、月星置业有限公司环球城项目、牡丹江首控石油280万吨重质原料深加工项目、桦林轮胎成品库火灾后重建等项目多次召开会办会,让企业少跑路、不烦心,轻装上阵搞投资。架设意见建议诉求“高速路”。秉承“企业至上”服务理念,全力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深入企业走访,宣传、解读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明确“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具体情形,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划出政商交往红线,制定“牡丹江亲清政商关系九不准”,及时回应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服务。截至目前,根据征求企业意见建议,全市重点项目审批缩短至30天,有效保证了重点项目批得更快、保障得更好、企业公认度更高,让服务跑在项目建设前面。
三、搭建一体平台,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推进政务平台集成,做到“一城通办”。制定《关于牡丹江市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搭建覆盖全部县(市)区,包含自然人、法人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并对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已上线试运行438项政务服务事项。推进大数据共享交换,做到“一网流转”。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全面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与浪潮公司合作成立牡丹江浪潮数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工作任务列入牡丹江市“数字政府”重点建设内容。切实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政务服务科学化、便利化、现代化。推进民生服务大厅建设,做到“一窗受理”。启动民生服务大厅建设,优先选择与企业和群众关系最密切的不动产、社保、医保、公积金等重点领域进驻,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形成惠及民众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最多跑一次”和“办事不求人”改革,做到“一次到位”。梳理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项456项,面向社会群众,通过网络媒体公开发布,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同步对外公示,接受办事企业和群众监督,牡丹江一般性不动产登记事项实现2天内办结。全市共同推进“办事不求人”改革,市公安局“办事不求人”、市中级人民法院“打官司不求人”、市场监管局“一照九证办事不求人”等举措全方位、多维度改善了营商环境。
四、强化多层次监督,倒逼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健全完善监督处理机制。率先制定《牡丹江市营商环境通报约谈实施办法》《牡丹江市重大损害营商环境案件挂牌督办制度》《牡丹江市营商环境监督测评点、特邀监督员制度(试行)》等相关制度,采取常态化检查、不定期抽查、随机性暗访等方式,督办全市电力、公安、税务、公积金等窗口单位改进服务、提升形象,对火车站、雪乡等经营场所进行明察暗访,摸清情况、开展巡查、梳理问题、提出建议。聘请10家重点企业(项目)负责人为营商环境首批特邀监督员,建成全市40名环境监督员的工作队伍,以恒丰纸业为营商环境监督测评点,抓住影响营商环境的事、揪住影响营商环境的人,营造查处整治的高压态势,形成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强大震慑。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的监督。聚焦政府失信违诺、司法执法环境、不作为乱作为、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和窗口服务等“五个专项清理整治”,受理不作为乱作为和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等方面信访举报75件次,对2018年以前上报的共50余项失信违诺案件,全部结案清零。将企业和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水电气垄断行业”纳入专项整治范围,确定垄断市场主体55家,开展全市“清赖行动”,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单位监督管理。扎实推进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明确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责任,建立完善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制度,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了全市营商环境“大体检”和营商环境考核工作。针对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等12个指标,动员11个部门企业,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环境综合评价,向第三方评价机构提供了2886户企业数据样本,在上一轮考核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与牡丹江大学、市统计局等相关单位配合,研发符合我市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考核评价工作为牵动,倒逼营商环境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