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国七十周年征文(汇编)

时间:2021-02-17 17: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念建国七十周年征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念建国七十周年征文》。

第一篇:纪念建国七十周年征文

【篇一】

2019年1月1日凌晨,当我们迎接着新年第一份最美好的时刻,总书记的2019新年贺词:“我们都是追梦人!”在耳边响起。此刻,听着这亲切的话语,我的内心难以平静,想想自己在民盟成长路上留下的脚印,我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坚定的追梦人”。尽管这脚印有深有浅,但是我一直在追梦路上执着前行。

追梦有心

1988年,我在江苏省天一中学就读,也是在那一年的秋天,天一中学迎来了几个特殊的客人。解放前辗转到台湾的一位老校董趁着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春风带着家属回到天一村返乡探亲。记得那个秋日的午后,我看到穿着崭新的中山装的李钟模老师(民盟盟员、原锡山市政协副主席)陪着几位穿着风格与我们有些迥异的客人从校门口缓缓走来。他们边走边笑谈着,笑容可掬的画面在蓝天下显得格外亲切与自然。数十年的隔绝让海峡两岸无数家庭与人尝尽了骨肉分离之苦,今天亲情乡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我正好在路边做着接待服务工作,看到李钟模老师的那份笑容,我心底有些触动,感觉他与其他的一些校领导不一样。那时我还不知道他是民主党派的成员,只是这份感觉与我脑海中平时对他教书育人的记忆重叠在一起,刹那间感到有一种特别的亲和。我心里想:“我要向李老师学习,我也要像李老师一样有风度。”

逐梦有信

1998年,已经工作多年的我思想上开始积极向组织靠拢。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锡惠老年大学又一次碰到李钟模老师,此时他已退休多年,在锡惠老年大学帮忙打理老干部的退休学习。这次邂逅让我了解了民盟,了解了民主党派一些先贤的风采故事,促使我勇敢地踏上向民盟靠拢的梦想之路。可是当时的民主党派发展只在锡山市政府所在地东亭和工商业大镇洛社两个地区发展,锡山市的其他地区不做发展,所以这次向组织靠拢最终以碰壁告终,但是我心里始终不肯放弃那份对民盟的渴求。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锡山市撤销县级市变为锡山区和**区。我所在的地区行政上成为**市下辖的**区。李老师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告诉我可以发展了,我的没有燃尽的信念之火再次熊熊燃烧。我再次向民盟组织积极靠拢,表达自己强烈的入盟愿望。在这期间,我不断地学习,参与**区的教育课程建设,主动承担学校教育的课题,实现合格的教师向优秀的教师的转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不懈的努力与坚定的追求,我正式加入了民盟。

筑梦有形

十多年的追梦路终于梦想成真,但是我没有欣喜若狂。我参加了盟市委组织的新盟员培训班。市委统战部和盟市委组织了专家老师进行了授课,我清晰地了解了新中国统战历史、政协历史和民盟的成长史,也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参政党的责任。这期间,盟市委皮何总等领导了解到我是中学语文老师,平时喜欢写写小文章,鼓励我大力写作大胆写作,向《江苏民盟》、《**盟讯》投稿,甚至可以向《团结报》等中央报刊投稿。**民盟的曹敏主委特意补选我为总支部宣传干事,及时报道支部活动采编盟员风采。在他们的鼓励下和多层次的培训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了解了江苏民盟核心价值观,了解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是参政党的主要职责。2014年1月,我撰写的社情民意《文明城市创建不可忽视广告标语的用词规范》得到了时任**市市委书记黄莉新同志的批示。盟市委第一时间来电祝贺我的社情民意得到市委领导的认可。同时,这条社情民意还被编入市委统战部培训班的教材之中。这一下子让我内心沸腾,我想关注好民生,关注好民情,应该就是我作为民盟盟员的责任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年都写社情民意,很多都被领导批示和政协采用。2015年12月,**民盟升级为基层委员会,我光荣当选为基层委员会组织委员。除了做好日常组织发展和管理工作,我还经常与三个支部联系,及时采编盟员风采和报道活动信息。多篇盟员风采先后刊登在《江苏民盟》和《**盟讯》。特别是《历史的抉择》一文,在市委统战部举办的纪念中发[2005]5号文件发布10周年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我又积极参与市、区的课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2017年1月,所写调研报告在区政协上交流。这些成绩,是我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梦的价值所在,是参政党一员那份铭刻于心的责任。也激励着我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坚定信仰是追梦路上的风向标,务实工作是逐梦路上的助推器,学习创新是筑梦路上的加油站。时间镌刻崭新的年轮,岁月记录前行的足印。我是追梦人,坚定执着的追梦人。追梦的征程向前延伸,追梦的脚步更加铿锵坚定。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努力奔跑,以优异的成绩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篇二】

“蛇皮口袋”并不是蛇皮做的,而是用塑料做的,只是做出来的样子有点像蛇皮一样,一条条的有麻麻的花纹,所以叫它“蛇皮口袋”。

自打记事以来,父亲每次出行都会随身携带一只“蛇皮口袋”,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这东西轻巧方便,装东西又多,还很结实。”

孩提时期,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种地,种地当然少不了化肥,于是各种各样的化肥被农民买回家,化肥用完了,然后将袋子清洗干净,晾干,再用来装粮食、装被子等,经济又实惠。

不起眼的“蛇皮口袋”装满了父亲对我的爱。那时家里非常穷,基本上粮食都不够吃,吃饭也限量。想要粮食高产,不用化肥根本不可能,一个连吃饭都有问题的家庭,哪里还有钱买化肥。我外公听到我家过得不好,咬紧牙关,筹集路费,准备送我父亲去成都打工。

出远门,生活必需品得随身携带,这可愁坏了父亲,不知道应该带些什么东西,怎么带。这时母亲从柜子里拿出洗干净的“蛇皮口袋”,将父亲的衣服、裤子、被子、碗……一一装进“蛇皮口袋”中,然后再用两根绳子从扎紧的袋口,连接到两个袋角,就像背背篓一样往双肩一挎,就这样解决了父亲的行李袋问题。

父亲背着“蛇皮口袋”,手拉着母亲和我,依依不舍地唠叨着,到点时,一步三回头进了站,坐上了去成都的火车,开始了他长达四十多年的拼搏。刚开始父亲背着“蛇皮口袋”觉得有点丢人,看到路过的人拿着的是布包装的行李,自己的却是“蛇皮口袋”。到了火车站,看到好几个出门打工的人都用的“蛇皮口袋”,心理才踏实了一些。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到成都火车站出站时,父亲发现,几乎人人手里或多或少都拿着一个“蛇皮口袋”,惊讶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不论是进站候车、出站,还是乘坐三轮车、公共汽车的农民工,他们都随身携带着“蛇皮口袋”,看到这些“蛇皮口袋”就好像看到了家乡的亲人一样,倍感亲切。

背井离乡总是让人多愁善感,刚开始父亲到城市里还觉得不适应。小学文化的父亲,干工作也只能是一些苦力活,后来开始做小菜生意,生活有了一定的起色,于是父亲开始给我母亲写信,希望母亲也去城里面一起打拼。

几经折腾,母亲也背着一个沉沉的“蛇皮口袋”到城里找父亲去了,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出门挣钱养家。”父亲见到母亲,看到“蛇皮口袋”,非常激动地打开袋子,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把父亲高兴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后来父亲和母亲一起在城里做起了活鸡生意,生活有了很大的起色。

后来我结婚,在城市买了房,生了孩子。家乡有人组织到城市里集体旅游,问父亲要不要去,一起去不贵。本来,父亲是没兴趣的,但是一听说去的地方正好是女儿所在的城市,顿时来了劲儿。“我也去,我也去,给我留个位置,我赶紧回去收拾收拾!”其实,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去看望外孙和女儿!

父亲在家里一阵忙活,翻来翻去,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都搜了出来,装了满满一大“蛇皮口袋”,准备给女儿送去。那天我回到家,看到父亲站在门口,旁边放着一个蛇皮袋子,知道父亲带了东西来,心里顿时感觉这“蛇皮口袋”装满了父亲的爱。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现在很少有人再使用“蛇皮口袋”装行李,大部分都用拉杆行李箱、旅行袋、双肩背包等,而父亲却总是携带着“蛇皮口袋”。虽然“蛇皮口袋”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那些年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带给人们的欢乐,终将会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行的便利,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努力,我们当对党和国家的努力付出铭记于心。

【篇三】

我是九零年生人。用老一辈人说的话,我们这辈人没饿过肚子,没吃过苦。老一辈人吃饭有个习惯,就是吃剩菜、隔夜菜。有时候放了三四天的饺子、坏掉了大半的苹果,都舍不得扔。我们看不惯、想不通,他们却自得其乐。随着年事渐长,对过往历史的了解,以及通过父辈们的口述,我方才知道这饭里的春秋大义,一点不比书上的少。

1.吃不到的年头

电影《1942》里老东家看到自己的妻子饿死,自己喃喃说道:死了好,早死早超生,希望下辈子不要投到这儿。这儿指的就是我的家乡,河南。

万恶的旧社会让我的乡人在华夏大地上疲于奔命,只是为了讨一口吃食。时而从河南逃出去,时而又从外省逃到河南。我奶奶的父母,即是在四十年代末,为了免于一场饥荒,从山西逃荒到了河南。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留下了烂摊子,国家积贫积弱、百废待兴。但是党始终记得人民,带领中原大地的乡人艰苦创业。虽然偶有吃不饱的日子,但终究不用为了一口吃食去逃荒逃难。

人的尊严从肚皮开始,肚皮的问题一解决,日子也就安定了。为了让姑娘过上好日子,曾外祖父把她许给了隔壁村的小伙子。如此,爷爷奶奶成了红旗照耀下的一对小夫妻。

2.吃不饱的岁月

爷爷初中毕业,是村上不多的文化人,被分配到乡里抓药。后来响应国家号召,回到村里做了队长,支援农村建设,再次做起了农民。爷爷在农田劳作,家里的事就留给了奶奶。

那时候家里上有曾祖父母,下有五个嗷嗷待哺的娃娃。奶奶就是得想着法子让一家老小吃上饭,不能饿了肚子。奶奶除了上工外,就围着灶台转圈。

奶奶不识字,但她有着农村妇女的聪慧巧思。地里的野菜,河里的游鱼,萝卜的缨子,扫帚苗的嫩芽,树上的榆钱、槐花,偷鸡的黄鼠狼,都成了她巧手下的食物。

只是这些食材,并非经常可以寻到,偶尔也会吃个半饱,但老人们偶尔能吃上肉,孩子们能够茁壮成长,这也就让爷爷奶奶感到知足了。

3.吃到撑的日子

改革开放后,爸爸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爸爸当上了教师,吃起了商品粮。姥爷来村里提亲,见面就对爷爷说,你们村真是有钱啊,居然还有大高楼。那大楼是前些年村支书带领村民修的面粉厂,两层高的小楼成了附近村庄中最恢弘的建筑。

面粉厂建得这么气派,村里人条件自然不差,家里娃娃还是吃商品粮的,姥爷觉得女儿以后能过上好日子,果断把妈妈嫁给了爸爸。姥爷家条件尚可,妈妈又是老小,所以妈妈做饭也就勉强。好在改革春风强劲,也不需要想着法子苦觅食材,妈妈把饭做熟就行。

爸爸经历过没吃饱的日子,所以无论妈妈做饭好坏与否,他都能一扫而光。所以爸爸迅速从一个瘦子成为一个胖子,而妈妈的厨艺也如此渐入佳境。她不会像姥姥一样,清汤寡水只炒土豆、白菜,或者一顿番茄鸡蛋面做到天荒地老。

上小学时候,家里的餐桌总会有米饭、汤面、饺子、蒸面轮换。不过我最爱方便面,觉得那是人间美味。读幼儿园时,我淘气磕烂了头在医院住院,家人问我想吃什么,我说出了那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名字——菠萝。北方人南下打工,南方水果却北上攻陷了我们的餐桌。

4.吃得好的时光

翻阅五千年的时光日历,大概很少有哪个时期会像现在一样——刻意少吃甚至不吃,减少自己的体重。那些饥饿的先祖,一定会惊异于我们看到一碗米饭的无动于衷。

我依稀记得,我的高中同桌,一个瘦瘦的女生,追求着病态的纤细。她有感于自己的“发胖”,一周七天单靠西红柿胡萝卜黄瓜过活。后来,因为节食过度,她在医院住了一周——抵抗力的下降,让她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

我则在成为一个胖子的路上狂飙突进。吃饭实在方便,在县里就可以吃上河南的烩面、云南的米线、四川的火锅、天津的包子,甚至韩国的烤肉、日本的寿司、美国的汉堡、印度的咖喱,我大块朵颐、我肆无忌惮。待我读研,外卖让吃饭成了只需敲敲手机的事情。一键下单,送到门口——这让不少去外国教书的同学欣羡不已。

如今的我肠胃大不如前,大概是前些年吃得太多太勤。现在的我不得不控制食量,管住自己的嘴,少吃肉、多吃菜。绿色有机、健康营养成了我的新选择。坚信“狂吃不胖”的我,体重十斤、二十斤地往上涨,我想这大概就是幸福的烦恼吧。

七十年来,小小的饭桌承载了太多人、太多家庭的故事。小平同志说过,“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了肚子,一切就好办了。”正是共产党解决了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让我们不必为了一个馍馍失去为人的尊严,让我们能够在生存之外,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奋斗,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力量!

【篇四】

家乡,是令人牵肠挂肚的避风之港,是令人魂牵梦萦的故乡之地。岁月流逝,光阴似箭,家乡早已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几十年来,家乡的变化我都历历在目,曲折蜿蜒的路,悄然流逝的泥沟,巍然耸立的楼房……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好像一部永远述说不完的电影,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从窄小泥路到标准乡道,浓浓的“公路情”。记得那时读小学一年级时,放眼整个村,印入眼帘的全是各种穿梭于田间的阡陌小道,路面由于辛勤劳作的村民常年累月的“路过”也算是光滑平整,可是遇上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放学回家,基本上就成了“泥娃娃”。“天上有多少星,地下有多少坑。”记得有一次雨天,一不小心被凸起的石头绊了一下,猝不及防摔了一跤,裤子开了口,手出了血,至今,手掌上都还有当年的痕迹。几年后,泥泞小路变成泥泞大路,铺上了一层“鹅卵石”,方便了出行人。到现在,路已经变成柏油路,路旁绿树成行。即使乡间小路也变成了水泥社道。公路村村通,户户通,四处铺满了水泥路,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好似玉带铺满了村庄。八十多岁的外婆乐呵呵地跟我说:我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我还能看到水泥路修到咱家门口!看到这些变化,无一不对国家的发展感慨万千,深深被这“公路情”所感动。

从魅力无限的泥沟到二四渠道,浓浓的“水沟情”。小时候,只要水库放水,亦或大雨过后,小孩子和大人们就忙着去光顾泥沟,泥沟里面随处可见鱼,在拱桥处搭建拦鱼架,在泥沟里摸泥鳅、抓黄鳝,拿着竹篓去抓鱼,不顾身上的泥土,玩得不亦乐乎。岁月如梭,泥泞小沟开始退出舞台,那时的魅力早已悄然消失,我也不再像往日那样时常光顾泥沟。蜿蜒途径小村而过的小溪,村民的吃水用水都离不开它,而今早已不见小溪的踪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开始重视环境,拿出资金修建标准的二四渠道,让水能够重新活跃起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现在的二四渠道无法让我找到小时候那种兴奋、激动的感觉,但只要肯下功夫,二四渠道也可以散发魅力,重新让人们爱上它。

从人工手摔到机械横穿,浓浓的“稻香情”。小时候,稻谷熟了,外公和舅舅就拉着那个开天窗的木板框到稻田边,开始一天的工作,一个割水稻,一个手摔稻谷,干得热火朝天。小学三年级时,舅舅家买了收稻机,几家人合作,一起收稻谷。看着舅舅在那机器上跳舞,顿时吸引了小孩子,边踩踏板,边放稻谷进去,就这样有律动地收着稻谷。那时的我也尝试着传稻谷给舅舅,不顾一身泥,亦是玩得不亦乐乎,到晚上,整个人都被泥遮住了。现在,谁家要收稻谷,给专门负责收割的人去个电话,收割机随时候命。收割机一去稻田,呼啦啦转几圈,一亩稻谷就收完了,不得不说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现在种水稻不在像以前那种干非常繁重的劳动,就可以获得非常丰厚的产出。

从“十一号车”到四轮小车,浓浓的“出行情”。小时候,邻居家的小孩被狗咬伤,需要到医院去打针,那时只能靠着两条腿在泥泞道路上穿梭,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稍大些后开始有两轮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出行也稍微有点便利。有了自行车,上学、放学、赶集都骑着那辆凤凰牌自行车。上初中以后,出现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四轮面包车,赶集可以坐车去了,不过他们也只有逢场的那天才拉人。大约在十年前政府实行村村通工程,拉客的车辆全部换成更准时更安全,跑得也更快的中巴车。到了现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几乎都开上了小汽车,出行小汽车代步已经是常见之事。出行越来越方便,不得不归功于这些年党和政府的努力,同样也少不了奋斗的人民群众。

从土墙瓦顶到二三层小楼,浓浓的“住房情”。小时候,最常见的房屋就是土墙瓦顶,木板房门。傍晚一家人围坐在四合院中间,畅谈着家常,述说的情怀,晚上睡在冬暖夏凉的房子里,好不欢喜。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墙开始逐渐消失,住房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二三层小楼拔地而起,墙的表面还会用水泥白灰和瓷砖装饰,甚至还有雕栏玉砌、朱甍碧瓦的楼房。这些都预示着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看电视、吹风扇都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液晶电视、风扇空调、电冰箱、饮水机等都成了生活的必备。住房标配也越来越丰富,居住环境改造也更加优越。

曾经的“您”,人烟稀少,荒芜的土地支撑着濒临破碎的梦,如今的“您”,大棚草莓、大棚蔬菜、林地果树遍地开花,逐渐走向“辉煌”;

曾经的“您”,低矮的房屋、狭窄的道路,参差不齐,如今的“您”,二三层小楼林立,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上车水马龙;

曾经的“您”,经济落后,人们吃肉都是奢侈,如今的“您”,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餐餐有肉成了家常便饭。没有党的领导,哪来幸福的今天;

没有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之奋斗,哪来和谐安定的家。生活在新时代,当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一番天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篇五】

依稀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听妈妈讲故事,仿佛那是每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躺在床上,靠在妈妈的身旁,扇子形成那耳边的风呼呼吹过,在温柔的声音中穿梭回往日的时光。

一、屏幕里的故事

在妈妈还小的时候,村里还没有普及电视,那时,想要看电影还需要走十几里的路去其他村子,妈妈和她的小伙伴们每次都早早从家里出发,从白天走到晚上,只为了能有一个较佳的观影位置。那时,哪户人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就是全村的宝贝了,每到农闲时间,那户人家必定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只为了看看那个神奇的盒子,看看那个盒子里村子外的世界。在我儿时,黑白电视已入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彩色电视也日益普及,我听得津津有味,心想,在这个环境下成长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呢!

二、衣服与书包的故事

在妈妈很小的时候,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是很奢侈的事情,很多时候,一件衣服往往是哥哥穿完妹妹穿,那件衣服都是被补过多次补丁,改了又改的。因为孩子长身体很快,所以每次做衣服时,姥姥总是做大一些,就为了能穿得更久一点。那么孩子上学的书包又是哪儿来的呢?那便是做衣服时的下脚料了,多块多种颜色的小布头,拼接在一起就成了书包,这样的书包便成了当时最为流行的款式。妈妈说,在那时,有那样一件书包别提有开心了。当时的我懵懂地听着这些遥远的故事,心想,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啊!

三、饭桌上的故事

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她就担起了家中做饭的重任。往往白天姥姥、姥爷下地干活,她就需要放学后早早把饭做好,等着姥姥、姥爷回家就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妈妈还说,那个时候小麦面粉并不像现在这么容易吃到,很多时候都是吃玉米面粉做的窝头、面饼,而猪肉、鱼肉这类的食材就更是奢侈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吃到。所以,那时的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虽然随着生活越来越好,这些食材都变得不再遥远,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想,我们更要记得曾经的那些日子,勤俭节约才是啊!

这些故事都是岁月里的故事,听着听着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仿若真切地看到那个时候发生的事情。随着时光的流淌,渐渐地我长大了,也见证了更多的变迁,交通、教育、科技、经济、生活等等都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好。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地向前飞去了,留给我们的是那些闪闪发光的回忆与深埋在心底的温暖,我们都应铭记初心,牢记着中华民族的使命,继续砥砺前行,为了以后更美好的生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篇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七十年转眼即逝,但新中国的七十年,却称得上是永载史册、彪炳千秋的七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国家日益强盛,民族走向振兴,人民更加富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国家软硬实力显著提升,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以一个个五年计划为遵循,扬帆起航,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造新中国下一个辉煌的七十年。

回首七十年,是继往开来的壮丽史诗。国强民富的今天来之不易,从大哥大到5g手机,从黑白电视到数字多媒体,从凤凰自行车到各式各样的小轿车,从煤油灯到光彩夺目的led灯,从羊肠小道到康庄大道……几代人为之呕心沥血,让人倍感珍惜。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大家的生活都在一天天变得更宽裕,兼有扶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入推进,全国整体脱贫指日可待。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回首七十年,是长风破浪的政治变革。1949年,中国共产党登高一呼,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参与协商建国、共创伟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生长于中国土壤的新型政党制度,从幼小树苗成长为枝叶茂盛的常青大树。

回首七十年,是知耻后勇的家国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处江湖之远而忧庙堂之高的中华传统人文基因,是责在人先、利居人后的民族优良传统引领,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之初心使命的高度认同和誓言跟从。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秦汉的开疆拓土、唐宋的大国气象、元明的威加四海到清末的积贫积弱、列强欺辱,再到军阀割据、民国**、日寇入侵,直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一洗百年耻辱,走向新的伟大振兴。

时代以不可抗拒之姿飞速向前,我们的国家正大步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逐梦前行的道路上,并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磕磕碰碰,难免冰霜雪冻。但我们有五千年生生不息中华文明的滋养,我们从共和国七十年的磨砺中走来,跟定了经风历雨初心不改、伟大坚强的领航者和掌舵人——中国共产党。

关山万里路,拔剑起长歌。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让我们心连心,手挽手,紧跟中国共产党,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第二篇:建国七十周年征文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七篇

【篇一】

我的祖国叫“中国”,这是一个伟大并且美丽、也饱含力度的名词。“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中国屹立在世界之林,建国70年以来,她用自己的进步与发展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真正的实力。

仅从吃穿住行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儿女们日益丰衣足食。听我的父亲说,他们小时候五六十年代,生活条件艰难,身上穿的衣服不知道缝了多少遍,兄弟姐妹们从大到小依次穿遍。一年几乎吃不到几块肉。到了有我的七八十年代,生活就有了好转。可以穿上新的衣服,可以经常吃上肉。现在到了二十一世纪,现在中国的城市到处是林立的楼群,农村到处是丰收的麦田,和谐社会的祥和与美好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我的祖国华诞70周年,70年的时间,一棵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我的祖国完成了蜕变,但并不是那么风平浪静,那么平平坦坦,而是经过了无数坎坷才走到了今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那岩缝中的青竹,饱经风霜却依然挺拔,心中怀着一种催人奋起的信念:锲而不舍、勇往直前!我的祖国正是具备这种精神与斗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开展了伟大的实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的祖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等都已经实现了辉煌的跨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14亿人民正在携手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梦想。

我的祖国不但自己要强壮,要发展,更是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一直在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发出铿锵有力的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多么大的气魄、多么大的底气。和平与发展顺应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妄自尊大和独善其身都已经陈旧落伍,只有坚持和平发展,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共生,才能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世界。

不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还是全世界的和平发展,都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与奉献。我身为国家公务人员,不但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无比自豪,为祖国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我也正在努力践行着,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世纪末,我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数年后又从一名普通科员走上了领导岗位。历经21年,战斗在经济一线,我无怨无悔,是祖**亲给了我努力的动力,给了我强大的力量,给了我拼搏的目标。

在庆祝建党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

次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到底什么是“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习总书记提出的使命又是什么?十九大报告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金家岭金融区管委资本市场招商处处长,作为一名党龄23年的党员干部,我必须牢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以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以工作高标准、招商高质量为立足点,通过亲商、扶商、安商,迎着困难做工作,盯着问题抓落实,率领招商团队实现招商工作新突破,全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今年是我的祖国华诞70周年,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您是一位坚强的母亲,饱经风霜,我祝母亲“生日快乐”!愿我的祖国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强大!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相信我和我的祖国明天会更好!

【篇二】

八十年代初,我出生在孔孟之乡、泗河之滨的一个小县城里,自幼受儒家思想和革命传统文化滋养。世纪之交到武汉开始了四年的求学生涯,开阔了视野,磨炼了心智,但最难忘的是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经组织选调,到黄海之滨的岛城工作已近十五载。十五年来,自己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美丽嬗变,更亲身经历了奥帆赛、世园会、上合峰会等难忘时刻。无论是在组织人事一线的摸爬滚打、第一书记岗位的走村入户,还是挑灯苦思的文稿撰写时,始终不变的是自己入党时在党旗下举起右拳的那份庄严承诺,不改的是自己对**这座魅力之城的由衷喜爱。今年适逢新中国七十华诞,经组织安排自己到市委党校参加第55期中青班集中培训,这是一次难得的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机会。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提报如下体会。

一要真信。

“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提出的“12字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好干部应当具有的各项素养的必备要求,为广大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加强修养、锤炼作风、提升自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其中,信念坚排在了首位。革命理想高于天。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才能补足精神之钙、筑牢立身之本。正因如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己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路航标”和“打底工程”,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真正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理论的坚定来增强信念的坚定,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要深学。不断增强本领。“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认真谋划、深度研究。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的新时代,只有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鞭策自己不断学习,才有适应时代前进、解决时代课题的能力和底气。只有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细读原著、领悟原理,加强理论武装,学出本领、学出担当、学出自信,以学习增底气、以积淀养才气,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奋进的力量,不断增强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既要学理论,又要勇实践,在学深圳、赶深圳的实践中,要敢于向国际、国内最先进经验看齐,放大坐标找差距,综合运用法治化、市场化的理念,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要实干。“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实事求是,力戒空谈”“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至理名言告诫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遵循和运用规律,决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热衷于喊口号,做表面文章,搞盆景工程,口惠而实不至。“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有发挥实干精神,才能不断汲取营养,才能推动工作,才能增长本领,才能干出实绩。迈进新时代,每一名党员更要守住实干之心,继续弘扬敢担当、重实干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听党指挥,和人民一道,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绘制出的美好蓝图,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天天抓实、月月抓紧,与时间赛跑、为荣誉而战,用“实干”创造辉煌,赢取未来。

四要为民。深扎群众“沃土”。“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城市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息息相关。只有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拜人民群众为师,才能涵养德才兼备的底气,积蓄向上的后劲。不干事,首先损害的就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干不成事,也就直接辜负了群众的信任,导致群众对政府失望。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用脚步丈量民情,从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力量,把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地解决好,时时与群众共甘苦、共忧乐、共奋进,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教诲记心上,奋斗在路上。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12字要求”,融入到自身修养的各方面,贯穿干事创业的全过程,切实做到信念上树得牢、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作出应有贡献。

【篇三】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分离……”,今年是祖国70岁生日。1949年,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两会期间,《我与我的祖国》在大疆南北唱响,歌声飘过了农村、飘过了社区、飘过了城市、飘过了牧区、飘过了青藏高原……每当歌声响起,作为一名中国人,内心不由自主地热血沸腾、血脉偾张,祖国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辛酸,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取得今天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来之不易,我由衷地为祖国日益繁荣、日益昌盛、日益强大而骄傲、自豪。

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小学初中的时候“小康社会”、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成了80年代自己最憧憬、最盼望的事情。那时候,这些事情如同梦境,感觉离自己还是那么遥远、那么遥不可及。90年代,大学时期,与同学们一起从电视上目睹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的祖国强大了。那一刻,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1999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了解了祖国一步一步走过的艰辛历程,让自己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平环境。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成为了一名选调生,并且成为了一名组工干部。在组织部这个大家庭中,更加直接的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变化:申奥成功,圆民族百年梦想;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度难关;神州5号、嫦娥1号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取得重大成就;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彰显民族力量;改革开放40周年,见证祖国发展历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彰显国防力量……。

近20年来,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时刻牢记“进入组织部门,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成为组工干部,意味着奉献和付出。”从进入组织部的那一天起,就深刻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沉重,责任重大。我在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出国审批、援派干部服务、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从严要求、严谨细致、公道正派、精益求精,坚持一个一个政策学、一件一件事情做,力求把每一项工作做成“精品”。正是在组织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环境下,锻炼了意志、开阔了心胸、培养了斗志、增长了才干,让自己信仰更坚定、立场更明确、头脑更清晰。相信有了这种磨砺和锻炼,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会走得更加自信坚实有力。

“我最亲爱的祖国,你像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祖国给了我不竭的动力和养分,相信进入新时代,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在祖国七十岁生日即将来临之时,我再一次发自内心的呼喊:祖国,我为您骄傲、为您自豪,我为自己作为中国人骄傲、自豪!

【篇四】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进入2019年,“快闪”、合唱、朗诵.....《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中华儿女抒发爱国情感的最强音!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全国各族人民正以不同方式庆祝这一伟大的节日,而对于我个人来说,今年也注定是我终生铭记的日子——我脱下穿了35年的军装,转业地方工作。

“35”,单看这个数字意义不大,可把它放进共和国70年的历史长河里,就赋予了它不平凡的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我的军旅生涯35年,正好一半的时间以军人身份与祖国共成长。

回望过去,我一直感到自己很幸运,有幸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有幸见证了国家、军队由弱到强的发展变化,有幸赶上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好时代。1983年深秋,南方边陲自卫反击战的硝烟还未散去,我和绝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怀着“从军报国、慷慨赴死”的豪情来到了部队,后来尽管未能如愿“血洒疆场”,可我有幸成为武警某部重新组建后的第一批新兵,并且一干就是35年,由一名士兵成长为武警部队师职领导干部。

35年弹指一挥间,刚入伍时的情景犹在眼前。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见到大海……对于我这个自小生长在鲁西南乡下的人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和“好玩”。刚到部队那会儿,我们睡的是地铺,吃的是白水煮白菜,穿的大衣还是老兵倒下来的;我们中队有个摩托班,说是一个班,其实真正能拉出去派上用场的也没几辆,可这却是当时部队最好的装备了。那个时候中队驻地离市区还很偏远,外出一趟到中山路要倒好几次车,事没办完该归队了,时间都耗费在路上啦。现在,中队原来的地方已经变成闹市中心,出门有新能源公交和地铁,还可以滴滴呼车;中队官兵住上了标准化的营房,学习娱乐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穿的也从“两的”(的卡、的确良)换成了“五服”(夏常服、春秋常服、冬常服、夏季作训服、秋冬训练服、礼服);装备也由“半自动”换成了“突击步”“狙击步”、“偏三轮”换成了“装甲车”。后来我任政委期间,每年给新兵上传统课讲到这些,他们好像听一个很遥远的故事一样。这些只是短短二三十年变化的几个小片段,可这不就是改革开放成就的缩影吗?

35年里,我在参与完成一次次任务中得到锻炼,在一次次系统纯粹的教育中得到提高。我曾参与“严打”、“止乱”、“战台风”、“灭山火”、“清浒苔”、重大活动安保及处突维稳等任务,每完成一次任务,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就得到一次升华;作为有着32年党龄、10多年旅团级单位党委书记、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一名老兵,我参与组织了“三讲”、“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次次的教育,坚定的是信念,锤炼的是党性。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亲自擘画军队改革,“改棋盘”、“动棋子”,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已经落地,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也已完成,军队在重建重塑重构转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置身改革大潮,感受的是我们党自我革新的勇气,体悟的是习主席的大气魄和大手笔,坚定的是看齐追随的行动自觉和思想定力。在35年军旅生涯中,最让我引以为傲、终生不能忘怀的是:我曾有幸受到胡主席一次接见和习主席三次接见。这是我军旅生涯的最高奖赏和最高荣誉。

能够从一名农家子弟发展到现在,我深知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是部队这个大家庭教育了我,在我成长的各个阶段,是各级党组织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干事、如何吃苦。部队是我成长进步的摇篮,我经常思考自己从哪里来,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告诫自己要永远铭记党的教育、部队的培养之恩。饮水思源,有了这种感恩之心,无论是当一名普通干部,还是后来走上领导岗位,我始终把组织嘱托和岗位责任牢记在心,工作从不敢懈怠,思想从不敢放松,才能心平气和对待进步,与人为善对待同志,才能把“不贪功、不恋权、不计较、不算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年我转业地方工作,这是人生的又一大转折,能够在人生的下半段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我依然感到幸运。虽然面对的是新环境、新岗位、新角色,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一名老兵,我会初心不忘,本色不改,传统不丢,永远跟党走而不要被抛弃,永远守住底线而不被“身外之物”诱惑,永远追求人格和工作的完美而不被别人所鄙夷,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建设“现代、开放、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国七十周年!

【篇五】

人们总是喜欢把祖国比作母亲,有人说:“那是因为祖国用她江河的乳汁喂养了我们。”也有人说:“那是因为祖国用她那宽广的胸怀抱大了我们。”对此,我十分赞同,因为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我们对祖国最忠诚、最纯洁、最真挚、最深厚、最伟大的情感。

作为6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我们属于“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的一代人。1978年参加工作第一年,正赶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让我有幸亲眼目睹、经历、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巨大变化。时至今日,伴随着祖国的发展、壮大,自己也从一名18岁的青年,成为了即将退出职场的花甲人,能在59岁这个年龄再次到党校参加学习培训,倍感珍惜。通过党性大讲堂这个平台,再次回望曾经走过的每一步路,不由得感慨万分,心绪久久不能平静。自身的成长经历,让我深深体味到,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只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发展壮大,才有我们每个人安定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才有我们每个家庭和谐、富足而美好的生活。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心系祖国,心系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立足本职岗位,努力为党的事业奉献一份力、发出一份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完全契合党的执政理念,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大势,为全党奋勇前进提供了思想遵循、行动指南和根本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人防战线上的一员,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和加深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的深刻内涵和时代要求,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从国家发展和安全高度充分认识人民防空的重要性。要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防事业发展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始终如一、善始善终,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传帮带。一是要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永不动摇。作为一名老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自觉。二是要始终保持赤胆忠心永不改变。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三是要始终保持优良作风永不褪色。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始终保持作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始终保持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答疑释惑。四是要保持务实进取永不懈怠。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扬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防事业健康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篇六】

人们总是喜欢把祖国比作母亲,有人说:“那是因为祖国用她江河的乳汁喂养了我们。”也有人说:“那是因为祖国用她那宽广的胸怀抱大了我们。”对此,我十分赞同,因为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我们对祖国最忠诚、最纯洁、最真挚、最深厚、最伟大的情感。

作为6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我们属于“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的一代人。1978年参加工作第一年,正赶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让我有幸亲眼目睹、经历、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巨大变化。时至今日,伴随着祖国的发展、壮大,自己也从一名18岁的青年,成为了即将退出职场的花甲人,能在59岁这个年龄再次到党校参加学习培训,倍感珍惜。通过党性大讲堂这个平台,再次回望曾经走过的每一步路,不由得感慨万分,心绪久久不能平静。自身的成长经历,让我深深体味到,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只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发展壮大,才有我们每个人安定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才有我们每个家庭和谐、富足而美好的生活。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心系祖国,心系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立足本职岗位,努力为党的事业奉献一份力、发出一份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完全契合党的执政理念,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大势,为全党奋勇前进提供了思想遵循、行动指南和根本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人防战线上的一员,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和加深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的深刻内涵和时代要求,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从国家发展和安全高度充分认识人民防空的重要性。要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防事业发展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始终如一、善始善终,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传帮带。一是要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永不动摇。作为一名老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自觉。二是要始终保持赤胆忠心永不改变。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三是要始终保持优良作风永不褪色。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始终保持作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始终保持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答疑释惑。四是要保持务实进取永不懈怠。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扬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防事业健康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篇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每当吟唱起这首脍炙人口的旋律时,心里总是抑制不住激动和自豪。在高中阶段,这首歌开始广为传唱,从那时起,便不断激励我们要“好好读书,早日为祖国建功立业”。

经过努力,我如愿考取了烟台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后,我成为检察战线上的一员,工作期间,驻过村、办过案、挂过职,工作看似简单枯燥,其实责任重大,它一头连着百姓的利益得失,一头连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我始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社会稳定了,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强大,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因此,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保持一颗初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像海浪一样分担着海的忧愁。在刑检岗位上,依法严惩犯罪,努力为群众追脏挽损;在反贪岗位上,“打虎拍蝇”惩治腐败,积极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在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宣誓的那一刻,意味着这就是为党和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要永远跟党走,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好自己的承诺,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答卷。

时光如梭,转眼间,在检察工作岗位奋斗了近三十年,祖国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即将迎来建国70周年。伴随着祖国的发展壮大,我从一名书记员逐渐成长为一名检察长,年龄在增长,职位在变化,不变的是我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无比坚定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看他是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这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已成为新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牢牢把握检察工作新的时代坐标,树立“以人民为中心”、“转隶就是转机”、“双赢多赢共赢”等检察工作新理念,聚焦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以“我将无我”、“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廉洁奉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俯下身子,撸起袖子,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第三篇:庆建国七十周年征文

庆建国七十周年征文五篇

【篇一】

在山城宝鸡工作20余年,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城市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西方的时髦节日城市人也普遍接受,尤其到了七夕节、情人节,娃他妈总爱打趣说我不给她买玫瑰花。说起给媳妇买花,我便想起和她在上世纪90年代在新疆共同修建兰新复线铁路给她采摘红柳花的事。

1963年1月开通兰新铁路后,国家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但这条铁路已经满足不了新疆石油、煤炭、盐、棉等物资运输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国家正式立项建设兰新铁路复线工程,并于1992年9月正式开工,我有幸作为五公司(那时还叫铁五处)1000多名参建员工的其中一分子,在1993年参与了兰新复线铁路建设。

当时,我们的段部设在距新疆达坂城火车站不远的地方,初到工地,印象中没有王洛宾歌词描写的“达坂城的西瓜甜又大,这里的姑娘辫子长”的美景,迎接我们的是能把火车吹翻的大风,迎着风走路,每步都难以前行,大风吹起,有时候人要抱着铁路上的铁轨。后来听老工人说,当时我们10队住的后沟是三十里风区,曾有一列从上海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在“三十里风区”遭受劫难,有

10节车厢被大风掀翻,其中有一节车厢腾空而起,在空中打了几个滚才落地。而这样的大风一年要刮一半时间。

新疆的冬季是寒冷的,人在外面打水,水滴在身上,马上就结冰,加之刮着大风,工地的小姑娘洗漱用水(那时只有食堂有水龙头)、打饭就是我们这些单身小伙的事了,我就是天天给她们打水打饭,才低成本的娶到了现在的媳妇。最令人尴尬的事就是因冬天温度低,厕所(那时是旱厕)里的东西都结冰了,义务劳动清理厕所,拿着钢钎、铁锹使劲的戳,粪便沾的人一身,不过倒不臭。

为了应付寒冷的冬天,每间职工宿舍要盘地炉和火墙,这可是一门手艺活,和泥,砌砖,考虑通风效果,不过这难不到我们这些出身农村的小伙,在劳动的过程中,大家增进了友谊、活跃了气氛。在队上,工人们住的“地窝子”,就是在靠山坡的地方,用挖机挖一个深2.5米、长6米~8米、宽3米~4米的土坑,上面用粗树干做檩条,用细树干做椽子,铺上树条或苇把,撒上一层麦草,盖上一层碎土,然后糊上一层厚厚的草泥,正中间留一个天窗做成的宿舍。虽然不通风,倒也暖和,就是一刮风,屋里到处是土。到了冬天,蔬菜就少了,那时的大棚菜还少,一个冬天,就吃海带,我们打趣的说,天天吃海鲜。偶尔吃一顿青菜,总是那么解馋。

春秋天的达坂城是美丽的,不刮风的日子,天高云淡,晴空万里。维吾尔族老乡家的杏子熟了,一个人跑去摘了一大兜,带回驻地,分享给同事,当然主要讨好我现在的媳妇,吃起来,那叫一个甜,要知道,那真正是无公害、不打农药的。记忆的深处,春天来临到5月份,最美的就是达坂城的红柳了,道路两旁,戈壁滩上到处都是,有的成林、有的单株,红柳花静静地开放着,一枝枝絮状、深粉红的花儿,像似了一只只美丽的手,在风中舞动着妖娆着,空闲之际,采摘数枝,送给心仪的女孩,放在宿舍,装扮一下,给生活平添许多色彩。后来经过了解,知道红柳虽然生长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戈壁荒滩,但它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过把根深深植入大地深处,吸收戈壁盐碱中的层层苦涩,把最灿烂的生命之花,绽放在戈壁荒原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管冬日有多么严寒,夏日有多么炎热,也不管戈壁滩的风有多狂妄,而她该开花时就开花,该妩媚时依旧妩媚,锻铸了红柳一身的硬骨。我想这不也是对我们筑路人坚忍不拔、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扎根祖国的铁路事业,敢为人先,顽强拼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最好诠释吗?

在天气晴好、瓜果丰富的日子里,工作间隙,我们也会约好几个同事,去达坂城镇上,感受一下新疆地区的民族风情。论公斤卖的西瓜、葡萄、哈密瓜,因新疆日照时间长,所有的水果含糖份较多,都很甜,尤其是那一种无籽的葡萄,捋一把放在嘴里,真是过瘾。还有那新疆拌面,制作时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加入了各种蔬菜和牛羊肉,面条筋道,滑溜入口,别有一番风味。一盘拌面,菜和面都有了,常吃不腻,经久不饿,吃完干活也攒劲。还有那色香味俱全、鸡肉外酥内嫩、味道麻辣爽口的柴窝铺辣子鸡,已是多年未曾吃过了,只留在味蕾的记忆深处。

有艰苦,有快乐,我们筑路人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与环境下,掀起一个又一个施工高潮,短短两年,天天隧道群贯通。1994年9月16日,对促进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加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兰新铁路复线提前全线铺通。作为当时参建队伍的一员,在离开项目后,还收到项目给邮递回来的纪念品,一床绸缎被面的被子,20多年过去了,上面的兰新复线留念几个字还是那么清晰。一如那一年我在兰新复线参加工作的历程,回忆起来,诸事仍历历在目,仿佛犹在昨日。

【篇二】

我的祖国,因遇见最好的您,我才可以骄傲的说出自己是中华儿女;因为遇见最好的您,我由衷的自豪自己是炎黄子孙。70年前,您饱受列强欺凌、铁蹄践踏,但经过先辈们的欲血奋战、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面向世界宣布的强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是您历史的转折点、也是您向世界的呐喊,更是巨龙的腾飞、是雄狮的觉醒。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的祖国,您自此一路向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当山头高音喇叭传出这首歌,山村所有孩子都会激动的跟着轻哼。我的童年是在四川一个偏僻小山村度过,那时候山村没有电视机、收音机,山头的广播是人们接受资讯、日常娱乐、判定时间的唯一现代化工具。那时我还是五、六岁的样子,刚有记忆,“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句歌词深深植根在童年的脑海。是呀,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全国上下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而当五星红旗插上天安门城楼时,标志着我的祖国您涅槃重生。

我是1975年出生的,我父亲的年龄和新中国差不多大,从他的口中、书本上以及影视剧中我了解到很多关于您的事。刚解放,国民党带走了所有的金银财宝,全国工业薄弱得几乎为零,社会物资贫乏但又贫富差距大,同时还要面对敌对势力威胁。对此,全国军民团结、上下一心从产业救国到抗美援朝、从一五计划到三大改造,当然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最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浪潮。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就在那个春天,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祖国您再一次启航扬帆。我的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作为筑路人一辈子逢山开隧遇水架桥。作为铁二代的我,在铁路领域耳闻目睹着祖国的变迁。从天兰到兰新、从成昆到阳安、从京九到青藏;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从解放型到东风号再到和谐号动车;从40公里每小时到350公里每小时,这不是简单的数值加大,它标志中国铁路质的飞跃。我能想象父辈们修筑成昆线时艰难,却体会不到那种艰苦和那种激情。那时,开山是人工凿眼、运输是肩挑背扛,工地人山人海,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热情激荡。

随着经济和社会进步,后来进入半机械化施工,风钻和电瓶运碴车不断提升着工效;再后来凿岩台机、无轨运输、衬砌台车等得以运用;如今,我们进入TBM掘进机等全机械和全信息施工时代。

那是1993年,我有幸成为了筑路大军中的一员,记得在宝成复线隧道施工中,我们用掏耙撮箕出碴、用大铲浇筑衬砌混凝土,每天累得腰酸腿痛一个月下来能掘进五六十米。后来渐渐改成了机械出碴、泵送混凝土浇筑,工作越来越轻松,施工进度不断创造新高。我们工地变化的不仅仅是施工工具,还有职工收入、工地生活条件。记得刚上班时我拿着200多元的工资高兴不已,后来随着祖国不断富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工资从一千到三千,再到现在翻倍了。项目驻地越变越好,从用竹席作墙、牛毡糊顶的牛毛毡房,到石棉瓦工棚,再到现在的标准化活动板房,真是日新月异呀。现在,我们项目的驻地可谓标准化、园林化,配有洗衣机、空调,24小时热水、无线网络全覆盖,娱乐室、心理咨询室、运动场等一应俱全。这一切见证了祖国您越来越美丽,作为您的儿女,我们真心为您骄傲。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惠民、为民作为您不变的宗旨,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才是长久的造福人民。作为筑路人,我们认真践行着,我们秉承改造自然但绝不破坏自然的理念。为保护古树,国家重点工程可以为之改道;为不阻断动物迁徙线路,我们可以不惜多花上千万为其修建迁徙通道;为不污染破坏江河生态,我们按标准修配污水处理池,绝不将施工废水直排入江河;在林区施工时我们运用多项技术、不断优化方案,只为少挖几棵树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是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给我们引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目前,我们的施工现场标配自动喷淋降尘、出入口自动洗车、PM2.5自动监测、移动雾炮机降尘、全管段道路定时洒水等等,改变了以前晴天满天尘、雨天遍地泥的工地形象。惠民、为民,作为筑路人的我们就是要为社会交出满意工程、交出放心工程,做到安全质量红线的严格卡控,让精品工程的不断涌现。因遇见了最好的您,所以我们要为您更美、更好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因为遇见最好的您,我们骄傲。看看我们每人身上所穿、看看我们每餐桌上所食,用锦衣玉食形容一点不过;再看看城市拔地而起高楼、方便快捷的交通、应有尽有的商品,真是庆幸生在如此盛世;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看看我们走出国门同胞,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因为有一句话他们常常自豪的听到,那就是“china

is

good”。

【篇三】

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

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

换一次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每每看到到艾青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帐篷》,我就仿佛又回到童年,看到了在那遥远的工地上,那一顶顶军绿色帐篷旁父辈们布满汗水黝黑又憨厚的笑脸。

作为中国**一局子弟的我,在学生时期的每一次寒暑假几乎毫无例外的跟着母亲去工地探望父亲,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年幼的我曾一直固执的认为远离在外工地就是父亲的家。

在最初的记忆里,在一片尘土飞扬的工地旁,一排排军绿色的帐篷,因地制宜的分布着,就是父亲工地的“家”,那时工地上的施工机械屈指可数,父亲和他的兄弟们多数时间用他们年轻而强壮的身体承担着更多的劳动负荷,几乎全靠着肩挑手扛,成就着一座座大桥、隧道、铁路。年轻的劳动者们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后,回到有些热闹而稍显局促的帐篷中洗漱、用餐。然后集中参加文化培训班,这是单位为了提高他们普遍不是很高的的文化程度而开办的,在工地上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这会儿拘谨笨拙的拿起了手中的笔纸,笨拙而认真的学习。学习结束后他们就开始一天的最热闹惬意的工余时光,他们常常会三五成群的聚在门前的空地上唠唠家长里短,惦念着远在家乡的父母、妻儿,牵挂着的今年庄稼的收成好不好。时不时还互相间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阵阵笑声萦绕在小小的帐篷群的上空,真有些居陋室而达天下的气概。那时隔三差五会有单位的放映队来放电影,放映的那个夜晚便聚欢乐的海洋。天没黑,工友们便呼朋引伴的早早的搬起小板凳凑到了放映场,高声谈论着期待着。电影的放映内容会成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重要的谈资。帆布的帐篷有时面对极恶略天气有些束手无策,不是被狂风掀了翻了顶,就是被暴雨浸透了底。而且冬凉夏暖。在这样的“家”里父辈们却甘之如饴,那时他们会把“铁人”王进喜、雷锋当做偶像,常常会说:这已经很享福了,老一辈人那才叫艰苦呢!

慢慢的再去父亲的工地上,发现父辈们的劳作方式在悄悄地改变,他们从已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经逐步解放出来,更多的机械投入到了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萦绕绕在工地的周围,父辈们工作的重心转移了,他们更关注的的是施工变革、科技立项,解放生产力。父亲的“家”也变结实了、舒适了,一排排红砖为墙,油毡为顶的砖房代替了绿色的帐篷,房子宽敞明亮,地面也铺上了红砖,宿舍看起来整洁、清爽,夏天用上了吊顶电风扇、冬天有了烧煤的铁炉子。下班回来的父辈们常常参加项目夜校学习,学习回来后,还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讨论今天学习知识运用到工作中那个地方可以更好的改进。之后或是去电视、打牌、下象棋。更有精力充沛的会跑到篮球场来一场篮球友谊赛,打球的生龙活虎、看球的喊得热火朝天。球赛散了,笑声、嬉笑声零落的分散进了每个宿舍,渐渐地在夜幕中归于平静,一片静穆、祥和。项目的工会在公休的时候会组织大家去工地附近的景点旅游,大家换下工装,穿上最新最漂亮的衣服出门。旅游的时候工会还会义务给大家照相,洗出的黑白的照片分发给大家,照片上定格的是大家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没多久这些照片会随着一封封家书,飞到故乡,成为家中的珍藏。那个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工地生活也不例外,谁家又成了万元户、谁又南下、出国挣了大钱成了茶余饭后的最热门谈资。向往富裕生活、渴望了解世界的成了他们最大的向往和追求。

我长大了,作为**一局的一名员工,成了名副其实的“铁二代”,工地成了我和父亲共同的家,我们项目的工地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分区建设,施工现场严格执行环保要求进行减污降噪。办公区、生活区没有了施工噪音,还按标准进行了绿化,绿树红花掩映下一栋栋蓝白相间的彩钢小二楼就是我们的家,如果说我们的家就像一个漂亮的公园也毫不过分,房子里安上了空调、饮水机,地板上也铺上了瓷砖。住宿区还设有专门的职工活动室,专门的洗衣房、浴室。办公区设有劳模工作室、夜校、甚至还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同事们下班后会在电脑手机上了解事实政治、世界格局、科技发展、更有不少人拿起了各种资质证书的备考教材孜孜不倦的学习起来。喜欢运动的在宽敞、漂亮的运动场和活动室恣意的辗转腾挪,好不快意。我们的项目党支部、工会还经常会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活动:党课、党日活动、送清凉、送温暖、文艺汇报演出,都极大的丰富了我们党员、群众的工余生活,使我们的生活蓬勃向上、精彩纷呈。

最近我们工地上还兴起了在“学习强国”软件上上学习赶超的热潮,学习之余,大家对政治理论、时事热点开展热烈的讨论。每个人深切的感受到:几十年来国家的日益强盛、企业的稳步发展使我们员工的生活更自信、更幸福。作为中国**一局的员工我们骄傲、自豪!

家是千万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的企业的工地之家日臻完美,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璀璨夺目!

【篇四】

我家里至今还保存着计划经济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粮票,还有那个年代特有的写着毛主席语录的书、本、搪瓷茶缸等老物件,这些物件见证了我的童年,陪伴着我一路成长;也是我们的父辈和我们七零后这一代人的铭心记忆和珍贵历史档案。

打开记忆的档案,从新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我们那一代人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和风霜雨雪的考验,见证了多少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全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当这股春风吹到我的家乡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时,年幼的我们并没有什么深刻记忆。只记得村里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到晚上7点前,主人家就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把音量调到最大,当经典的《新闻联播》音乐一响起,正在吃饭的撂下饭碗、正在干活的立即收工、正在疯玩的孩子们也马上结束游戏,全村男女老少几乎万人空巷般地聚集到电视机跟前,即使电视屏幕仅十余寸大小、即使画面布满雪花甚至不断扭曲变形,大家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随着香港武侠剧、台湾言情剧、日本动画片等的热播,从城市到乡村,几乎每个人都会唱“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一首《我的中国心》,让每个人心里都汹涌澎湃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聪明的小一休”成为我们那一代小伙伴的童年偶像;那个年代的每个男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拯救苍生的大侠,每个女孩子心里都藏着一个温柔多情的琼瑶;那时候小伙子们的“梦中情人”标准是“即使比不过钟楚红、张曼玉,至少也要和刘晓庆差不多”,那时候的少女们每人都有一本色彩缤纷的日记,里面藏着多情的少女心和浪漫的小秘密……

而今这些都已成为“档案”,封存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我们迎来了彩电、电脑、手机、网络、支付宝等高科技产品,翻开家中的抽屉,总能看见各类发票、使用说明书、保修卡等等“家电档案”,每一份都承载着我们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宝贵记忆。

前些年回乡下老家整理老房子里的东西,从一口红漆斑驳的老箱子底下翻出一本泛黄的礼单,是当初这个老房子建成封顶时乡邻们送的贺礼记录。老旧褪色的红纸上,苍劲的毛笔字依然散发着淡淡墨香。那是八十年代末时的事情了,那时候乡亲们日子过得都不宽裕,送的贺礼也是五花八门,有送五块十块钱的,有送活鸡活鸭的,还有送米面青菜的。那时候的十块钱足够一家人一两个月的开销,那时候即使一棵青菜也能彰显出乡里乡亲的纯朴情谊。

当今社会,很多人依然传承着中华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家里重大事情的礼单、生日节日间同学朋友赠送的精美贺卡、世代传下来的书卷字画、多年收集珍藏的浓缩精华的邮票、铜钱,还有记录夫妻爱情和孩子成长精彩瞬间的照片、证书、奖状……这此充满了爱和故事的物件,组成了“家庭档案”,每当翻阅这些档案,一家人世代传承,光阴里总会有风雨、有彩虹,也会有眼泪和欢笑,爱情和亲情也因此变得历久弥新,让人倍加珍惜。

在学校的时候,图书馆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几乎每天课后都会去那里,随便选上一本书,找个安静的角落,读到精彩动人之处,认真抄录到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上,常常一两个小时就在字里行间悠然而过。去得多了,就和学校图书管理员熟悉起来,也通过他学到了一些图书分类和图书档案知识。刚参加工作那些年,网络并不发达、手机也不普遍,报纸书刊杂志成为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小养成的爱读书爱记笔记的习惯也从未改变,东一个豆腐块、西一个小布丁,抄抄剪剪,至今家里已有好几大本摘录笔记了。这些东西看似一文不值,对我而言却如珍宝一般,它们丰富了我从小到大的文化生活、拓宽了我的思维领域,更成为我如今工作中常与文字打交道的良师益友,正是得益于这些“文化档案”,我才能在撰写各类稿件时,虽比不上名人大家,却也能够信手拈来、下笔从容。

如今智能图书管理和网络已经普遍应用,再也不用人工去给每本书分门别类和建立档案,再也不会看完报纸后满手乌黑;方便快捷的同时,却是再也体会不到纸张翻阅间散发出的那种幽幽墨香,再也感受不到阅尽浩瀚书海、冥思苦想、历经艰辛才得到答案的那种成就感了。高速发达的网络,让各种信息和知识几乎都能在网上搜索到,常常无暇读书看报,那些笔记和剪报早已尘封箱底,偶尔闲来翻翻看看,这些“文化档案”见证着每一个不同时期的书报文化特色,陪伴着我的学习和成长,永远都是我追逐梦想途中不离不弃的好伙伴。

我们那个年代的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真正能称之为“档案”的应该是“人事档案”了。当时的国家百废待兴,很多人来自贫困山区,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人事档案为何物。当初因为父亲是**一局五公司的职工,我常跟随他到各个工地辗转上学,直到中考的时候,需要把户口档案从四川迁到山西才能参加考试,那时我才对自己的“人事档案”有了初步概念。那个年代想要迁移户口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父亲历尽周折才办妥,让我顺利地参加了中考。后来毕业参加工作了,以学校的集体户口转到公司所在地。直到多年以后,买了房安了家,才真正拥有属于自己个人的户口本。

我现在从事的基层办公室综合管理工作,对员工的基本档案管理是主要工作之一,员工人事命令、工资待遇,员工证件、荣誉、职称,以及党员的组织关系等等,都在办公室汇集和分类归档。这些档案与每个员工都息息相关,通过这些档案,领导可以更好地考察、任用和提拔员工,我也似乎比别人知道更多的“秘密”,因此更加感觉自己的工作虽平凡却神圣,更加感觉到管理好、运用好基层员工的最基本信息和档案是从事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中国70载风雨历程,我们一代代人也跟随祖国一同成长,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专属的“档案”,每一份“档案”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生命终将逝去,但我们的人生信仰不会逝去,时代巨变,但我们追逐梦想的初心不会改变。站在新的起点,将过往的沧桑与繁华存入记忆档案,带着我们出发时的梦想和承诺,踏上新的长征,终将创造更加辉煌绚丽的新时代“档案”。

【篇五】

这是一段25年依旧未完待遇的缘分。

火车埋下的种子

七十年代我出生在陕西礼泉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上学前从来没有去过礼泉县以外的地方,西安、咸阳这些大城市只在祖父、父亲的口中听说过。

有一次听父亲说起北京天安门,父亲说那是全国人都想去的地方,他也没有去过,只知道北京在我们家东北方向,距离两千多里。两千多里在我心里是那样遥不可及,我问父亲,这么远,怎么去啊?父亲,说坐火车去。父亲说,火车有十几节车厢,在铁路上跑,能拉很多人,拉货的火车有几十节车厢,能拉上千吨的东西,速度比汽车快……我觉得非常神奇。

父亲说,咸阳市就有铁路,有火车,我不由得心生向往,想亲眼看看火车到底是什么样子。后来我有机会跟父亲去过两三回西安,但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没有看到火车。

终于,机会来了。那是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年村里的西瓜种植面积特别大,一年风调雨顺,西瓜产量特别高,光我家就产了几万斤西瓜,西安、咸阳等地市场的西瓜一度滞销。后来,父亲决定把西瓜拉到宝鸡市去卖。于是,父亲雇了一辆大卡车,把西瓜运往一百多公里外的宝鸡市,我跟随父亲一起去帮忙。

我们是白天装的车,晚上半夜走的。那时候没有高速公路,车走了一晚上,天快亮的时候才抵达宝鸡市的一处农贸市场。很快,有西瓜商贩和父亲谈好了价格,开始卸车过称了,那时还在用小磅秤过称,一称只能过几百斤,一车西瓜要过好长时间。父亲突然告诉我,农贸市场南边几百米处有火车经过,可以去看。我特别高兴,立即动身,快走到的时候,突然脚底下传来很大的振动,越来越强烈,接着,我看见一辆火车从远处正在呼啸而过,我快速奔跑到铁轨跟前,路基有好几米高,边坡很陡,我吃力地爬上边坡。大概过了几分钟,又一辆货车呼啸而来,巨大的轰鸣声让我有点害怕,我赶紧退下了路基,那时候火车速度不是很快,我数了一下,整整五十多节。过了一会,我又看到几列绿皮客车,里面人头攒动。一列列飞驰而过的火车竟让我看得入了迷,直到父亲找过来,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后来,报刊、杂志上有关铁路修建的文章,我都很喜欢看,知道那次在宝鸡看到的铁路就是陇海铁路,是祖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上初中的时候,看到有一篇文章,说我国铁路还非常落后,全国仅有5万多公里,人均长度还没一根香烟长,而且大多数为单线铁路,速度很低,运力严重不足,而同时期美国已有28万公里铁路,比我们多好几倍。文章还说修铁路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能力,但那时候国家经济还不发达,资金不足、技术落后,铁路建设速度很慢,西延铁路“几上几下”,西康铁路因秦岭隧道开凿难题搁浅,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因为自然环境、技术和资金等多种原因未能实现……那时候,我就在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那就是能成为一名铁路建设者,亲自参与国家的铁路建设,把铁路越修越长,让火车越跑越远……

因梦想与一局结缘

1990年7月,我参加完高考,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把目标定在了铁路院校,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第一志愿报考了铁道部重点高校——西南交通大学,被机械系录取。

西南交通大学在四川成都,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出陕西省,也是我第一次乘坐火车。这次坐火车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车次我现在还记得,是273次,西安到重庆的火车。火车上人特别多,走廊过道都站满了人,火车速度也没有想象中的快,一路摇摇晃晃了17多个小时,才到成都。有一年寒假回家,我坐得是从成都开往太原的186次火车,买的是无座票,想要上车的人太多了,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眼看快发车了,我们几个人急了,直接从窗户翻了进去,上车以后,人越上越多,挤得我连脚都不敢抬,因为脚一抬起来,就没地方落下去了,等十多个小时火车到咸阳的时候,两条腿和脚板全肿了。上大学这几年坐火车的来来往往,我深刻体会到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投身铁路建设事业的愿望更加强烈。

毕业前夕,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内各家铁路施工企业,其中一家企业铁一局(也就是现在的**一局)给我的感触最深,总部位于西安,号称“天下第一局”,修建了新中国四分之一的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行业最大的施工企业,我不由得对其产生了巨大好感,并期望着毕业以后能成为铁一局的一员,投身祖国铁路建设事业。

1994年我大学毕业,在校园招聘会上,我如愿签约铁一局,终于成为了一名铁路建设者。

梦想在一局照进现实

1994年7月,我怀揣着梦想,来到**一局西安总部报到,被分配到位于咸阳市的铁一局机械租赁公司,专业对口。在机修车间工作的三年里,虽然没能到铁路施工一线直接参与铁路修建,但想到经自己的手修好的设备不断地被送往铁路施工现场,就感到欣慰和满足。1997年,机械租赁公司被合并到桥梁公司,我就成为了桥梁公司的一员,也是在这一年,我被安排至西康铁路项目工作,负责设备管理,终于来到我日思夜想的施工一线。

虽然项目部比车间苦,比车间累,还没有节假日和礼拜天,但是能够为国家铁路建设贡献力量,我很快乐,也很自豪。在工地现场,我被铁路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吃苦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下决心一定要向老一辈的铁路建设者们学习。在1999年,我被调往秦沈项目,参与了国家第一条铁路客专——设计时速达160/小时的——秦沈客专的修建,也是在这一年,我被定职为工程师,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更加重大了。

2001年我转战西北,参加了宝兰铁路二线的建设,在此期间,我被任命为项目副经理。2002年,我参与西格铁路二线的建设,这是我工作经历中自然环境和条件最为恶劣的工地,最低温度零下二十几度,几乎每天都要刮七级左右大风,但是铁路建设者们没有被吓倒,依然冒着严寒和大风奋力拼搏,硬是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线下工程。

2006年,我参加了国家首批开工的高速铁路——设计时速达350公里/每小时的郑西高铁的建设,在这里,我参建了当时我国最长的铁路桥梁——长达80公里的渭河特大桥。2008年,我参与了京石高铁的施工。2010年,桥梁公司组建混凝土供应中心,我被聘任为中心经理,在这里我负责的十几座混凝土拌合站遍布桥梁公司各铁路、高速公路项目,为中南通道铁路、沪昆高铁、合福高铁、德大铁路、久永铁路、兰新客专、恩黔高速公路等项目生产数百万方混凝土。2013年,我被调到合福项目部任党支部书记,亲眼见证合福高铁的通车,2017年我调任现物资设备租赁事业部任副经理。

从参加工作至今,一晃二十五年过去了。一路走来,几多风雨,但我一步一个脚印,在**一局实现着儿时的梦想。如今,我们国家的铁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十二万多公里,而且大部分是电气化的双线铁路,其中光高速铁路就达两万多公里,遥居世界第一,客货运输量也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翻了好多倍,曾经难啃的硬骨头西延铁路、西康铁路、青藏铁路也早已修好。现在坐火车再也不用彻夜排队买票了,一只手机就能实现网上购票,火车上的环境也大为改善,速度也快得多了,现在,从西安到成都坐高铁3个小时就到了,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现在每次坐火车从自己战斗过的地方经过,看到自己曾经为之辛勤付出的一座座桥梁、隧道,就感觉非常骄傲和自豪。回想起小时候的梦想,万分感慨,我要说一句:**一局,我感谢你,我要永远爱护你,来到这里,无怨无悔!

在**一局见证铁路事业发展

现在我的工作是与施工的机械设备打交道,透过这些施工设备,我也亲自见证着祖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

刚毕业在机修车间工作的那几年,接触到的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汽车起重机等,比较先进的几乎全部都是进口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牌子,国产的设备非常落后,无论从性能还是质量上都跟进口的设备存在很大差距。

那时施工现场,混凝土设备非常落后,拌合站都是简易的,水泥靠人工配料,生产线没有操作室,设备也没有除尘装置,混凝土生产一开始,水泥粉尘污染就非常大,操作人员站在简易狭小的操作台上操作机器,砂石料也没有电子计量装置,用普通磅秤称重,然后靠人力用手推车上料,每班20多人,一个班仅能生产二三十方混凝土。后来,才逐步有了电子计量装置,上砂石料的铲车,封闭的操作室,电脑控制的操作。等到了2006年,修建郑西高铁的时候,拌合站已经开始采用全数字化自动控制的生产线,所有用料全部都用电子计量,粉料也全部为全封闭式,主机采用了脉冲式除尘器,操作室是全封闭的空调房,一座拌合站每班能就能生产上千方的混凝土。

不仅是混凝土设备,其他新式装备也是飞速发展。900吨架桥机、900吨运梁车、隧道盾构机,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设备,现在已经很平常,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国产装备,相比九十年代,国产设备的质量性能已经大幅提升,有的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十多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一局也发展成为了一个特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年施工能力达到六七百亿元,并且走出国门,将工程修道海外,并逐步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回首这二十五年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亲身亲历,无不感叹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一局事业越来越好。

第四篇: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八十九团退休干部**,珍藏着一枚小小的徽章。这枚徽章虽然只有指甲盖大小,但对他来说,比自己的各种荣誉还要珍贵。

“不要看这枚徽章不起眼,它可是我在1959年参加国庆阅兵式而得到的,伴随我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了,应该说是非常珍贵的。”提起自己参加过国庆10周年的阅兵式,**老人心中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今年69岁的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祖籍河北蔚县,1958年应征入伍,1964年退伍转业到八十九团,曾任农工、农机员、农机排长、后勤保管员、车队队长,1998年退休。

入伍后,他分配到了北京军区坦克独立团,当了一名坦克手,由于他勤奋好学,进步很快,先后学了驾驶员,主炮长。1959年3月,他接到命令,与其他人一起到内蒙古包头一家兵工厂接新坦克。他所在坦克团当时有两个营,当新坦克接回来不久,他所在的营就接到命令,到北京天坛进行训练。一直到后来才知道,他的营要参加国庆10周年的阅兵式。能参加阅兵式对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他和战友们训练就更加刻苦了。

1959年10月1日,这是**一生中值得纪念的日子,由东北军区一个坦克营和他所在的北京军区一个坦克营组成方队,参加北京天安门阅兵式。

“那阵势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当我们的坦克方队通过主席台时,空中是飞机方队。”**当时在坦克内通过潜望镜观望到主席台。他说,他看到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向他们招手致意,当时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眼泪抑制不住往下流。

阅兵式结束后,他兴奋了好多天都睡不着觉。1960年,他们所在的坦克营又投入了训练,准备参加建国11周年的阅兵式。然而到了8月,部队接到命令,阅兵式取消。虽然取消了,但在国庆这天,部队领导还是带着他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地方,让他们开了眼界。

后来他与同一个团的92名战友集体转业到八十九团,参加了屯垦戍边建设,把自己的青春汗水献给了兵团事业。

“今年是建国60周年,国家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如果有条件,我还想到北京去看一下。如果去不了,在电视上也一定要好好看一下。50年过去了,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了,军事力量也更强了,阅兵式一定很精彩。”抚摸着小小的徽章,**充满了期待。

异界之不死术士 神起国度 冰封乾坤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

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5篇!

【篇一】

每到国庆节的时候,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十分热闹,我们的城市各处都洋溢着国庆气氛,在我们北京,每天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就会迎来大量的游客,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喜迎国庆而来,为了一睹庆国庆的风采,为了看升旗仪式,为了缅怀历史。国庆节跟过新年一样,都是无比的热闹,节日气氛非常浓厚,人们庆国庆,齐欢乐。

每年国庆假期我们一家人都会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今年也不例外,我们早早的做好了去北京的打算。每年的国庆节,天安门广场总是一片人山人海,因为每次来到这里,我们感到更有节日气氛。每次来到天安门,我们一家人都会留念合影,我家的相册里,有不少照片,都是在天安门广场上拍的,这些照片散发着浓浓的光阴气息,从照片里人们的穿着上,就能显而易见的看到时代的变化。以前的人们温饱不足,穿的衣服也是千篇一律的,很多人穿的衣服都是带补丁的。姥爷的中山服给我印象最深,在姥爷生活的那个年代,男人们穿着的大多都是中山服款式的衣服,那个时候,还没有羽绒服,人们都穿着自己做的棉裤棉袄。新中国成立70年,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70年前,人们刚从战争中走出来,也刚摆脱了剥削与压迫,获得了解放,新中

国的成立,让国家获得新生,让人民拥有希望,国家和人民终于扬眉吐气,人们释放了所有的感情,身心愉悦,脸上露出久违的幸福笑容,为拥有一个新中国而感到无比激动。70年后的现在,国家又是一番新的景象,一切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国庆节里,我们人民群众依然比较激动,我们为祖国这70年来的繁荣发展感到自豪。在今天,我们秉承先烈遗志,继承前人的事业,以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不断开拓进取,面向美好未来,夺取伟大胜利。在今天的新时代,幸福无处不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我们有选择,有自由,分享着各种有利条件。今天的我们饮食丰盛又健康,穿戴时尚又好看,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交电费,交水费,订外卖,买东西。我们坐着高铁在全国各处,想去哪里就能快速的到达哪里,总之我们现在的生活无比幸福,从新中国百废待兴起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

在这70年的岁月里,我们见证了祖国的伟大巨变,在这7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虽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不怕苦,不怕难,迎难而上,攻克难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坚强的走向胜利。在今天我们激情满怀,我们对祖国充满了感激之情,有了生机蓬勃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的和谐生活,我们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

【篇二】

七十年沧桑巨变,七十年风华秋实,七十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这个时候的中国是一个物质文明极具发达,精神文明高度繁荣的时代。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奇迹。中国的发展在国际上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成为了一个又一个想要摆脱贫困的国家模仿的道路。在这建国七十周年之际,为祖国献上七十年的成绩单,我想这是对祖国最好的礼物。

一、七十年经济跨越,成就魅力中国

不管是哪一个时代,经济的发展状况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国家来说,只有经济发展好了,其它领域才有足够的后劲。在经济领域,中国用短短七十年的时间,完成西方几百年走过的路程,经济获得了质的提高。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数据进行对比:1949年,新中国刚刚建立,那时候的中国一穷二白,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整个国家的GDP不过几百亿元,但是时间流转,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使得中国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国家经济总量已经突破九十万亿大关,稳稳的拿下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座位。

二、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也在不断上升

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最屈辱的一段历史,那时候的中国毫无国际地位可言,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但是,今天的中国早就已经摆脱了弱国的帽子,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的质变,在两次对外战争当中战胜了美帝国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幅度的上升。再加上1978年,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开始接纳世界,世界人民也开始真正的了解中国,使得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文化建设出众,人民的获得感更强

在我的想法当中,人民精神世界的拓展是要有相应的物质作为保障的,在这一方面国家就做的非常好,中国领导人首先解决的是人民的温饱问题,在这之后逐步的加强人民的精神生活的获得感。根据统计,在2018年当中,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3个,虽然说分布于全国当中还是相对较少,但是这与1949年相比,在数量上已经是翻了56倍。对于文化方面的建设,我还要提及互联网,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电子书籍已经成为了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引导互联网的发展,我相信这对于整体来说是一件福音。

祖国建国七十周年是一个极具历史性的时刻,我们回首往事,是为了让我们前进的动力更加充足,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七十年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篇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我们综合国力变强了,而且人民生活质量更加的富足。在我们享受美好生活,与追求财富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幸福生活是怎样换来的。是我们无数英雄烈士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换取的。在近代,人民受到三座大山的残酷的压榨,他们共同敲诈人民,人民生活杂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烈士以解放人民为己任,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前仆后继的奋斗,最终为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近代,我们民族遭遇了很多不幸,实现民族解放,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人的共同梦想。但是在被动挨打的年代,解放民族与发展民族,需要同强敌进行战斗。无不不甘心民族衰落的英雄,面对着帝国主义屡次如此,前仆后继与敌人进行抗争。当时,中国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在与强敌相抗争的时候,我们伤亡非常惨烈。面对着敌人的疯狂,英雄们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与强敌进行一轮轮艰苦卓越的斗争。

尤其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候,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渴,虽然中国处于正义一方,但是双方在实力上相差甚远,因此想要击败凶狠的敌人,我们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英雄们面对着敌强我弱的局面,挺身而出,一个个英雄发出了保家卫国的呐喊。在与敌人斗争中,英雄们一个个倒下了,但是他们的正义浩然长存。如果没有这些伟大英雄们艰苦卓越的斗争,那么我们的民族就很难获得彻底解放。所以,英雄报国,使得我们民族从衰落转向复兴。

在我们庆祝伟大祖国70周年时候,当我们享受富强文明的生活时候,当我们感悟和平美好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来源于无数英雄们的牺牲。英雄们为了我们国家更加美好,他们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组建了一座新的长城,英雄虽然远离了我们,但是他们的先进事迹依旧被我们怀念。在我们过上幸福生活时候,要知道这些伟大革命烈士就是我们的挖井人,就是我们的奠基人。因此,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先烈们取得丰功伟绩。

鲜花赠送英雄,歌声献给烈士。我们以豪迈的心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也要缅怀为创建新中国而英雄献出生命的烈士们。如果不是他们的英雄牺牲,如果不是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如果不是他们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那么我们民族解放真的是很难。因此,我们要将最美的诗歌给予英雄,将最鲜艳的花朵给予英雄。

在我们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时候,在我们享受美好生活时候,不要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其实是革命先烈无私牺牲的结果,因此我们要纪念英雄。

【篇四】

奶奶家的橱柜上摆着一架座钟,每天上足了发条,到整点时就“当、当”的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听奶奶说,“这是她和爷爷结婚时,娘家陪送的物件”,奶奶视为宝贝,每天打扫房间时,都用抹布小心翼翼地擦了又擦,时间一长,边边角角上的漆都剥落了。

在我小的时候,由于爸爸妈妈上班,就把我送到奶奶家,等下班后再接回家。小时候的我很淘气,奶奶家的东西让我折腾得到处乱扔。当我听到橱柜上的座钟整点打响时,觉得很好奇,就蹬着凳子爬到橱柜上,打开座钟的门,把那个钟摆给揪了下来拿着玩。等奶奶看见后,赶快把我抱了下来,顺手夺过我手里的钟摆,嘴里还不停地说:“我的小祖宗,你要是摔下可怎办啊?这钟摆还能拿着玩,淘气都淘出圈了”,奶奶边说边又把那钟摆想重新挂上去,却怎么也挂不上去了。等到晚上爸爸妈妈下班后,奶奶向爸爸说明了情况,爸爸拿着揪下的钟摆,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原来是钟摆的连接处已断裂,无法复原。爸爸气得把我叫到跟前,冲着屁股上挥手就打了一巴掌,嘴上还道:“看你还敢不敢再乱动奶奶的东西”。我“哇”的一声哭了,奶奶赶快把我拉到了一边,对爸爸说:“哪有你这样教育孩子的,说两句就得了,还真动手打呀。你小时候淘气谁打过你呀?”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奶奶家买了彩色大电视机,把个橱柜桌面给占去了一大半,奶奶的座钟己经快没有它的位置了。家里人都说,把它干脆卖给收废品的得了,奶奶说“不行,还给我留着吧”,大家拗不过奶奶,只得把那停了摆、断了条的座钟放在桌面上的一角。奶奶每天还是一如既往地,擦了电视机,又擦那老座钟。

新世纪伊始后,政府为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大面积的棚户区拆迁改造工程启动,奶奶家也在拆迁改造范围。待搬家时,奶奶看了看老房子,又看了看满屋子的东西,最后说“把那老座钟还给我带上”。在外租房一年多的时间,老座钟给放在了一个纸箱里,搁在壁柜里的一角。奶奶没看见那老座钟,常常问:“咱们家的老座钟怎么没有了”,我们便答:“有,还在那,等搬新楼后,再给您老摆出来”。

新的楼房终于下来了,奶奶分的是两室一厅,我们把奶奶的房给装修一新,准备给奶奶一个惊喜。爸爸提议说:“是否把奶奶的老座钟也给修理好啊”,大家一听异口同声道:“对!一定把老座钟修好”!

乔迁新居的那一天,奶奶走进新楼房,看见满屋的新家具,新电器,这也看看,那也摸摸。当走进卧室后,看见摆在桌上的那架座钟时,赶紧向上步,用手摸着那己修好的座钟,此时正好是上午九时整,座钟又敲响了那久违了钟声。奶奶笑了,笑意抚平了脸上、额上那条条沟壑。

【篇五】

老座钟,在我爷爷辈的那个年代里还算个稀罕物,也是种奢侈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家庭的人还过着饿肚子的温饱生活,更别提拿钱去买钟表。所以那时候家里有钟表的少之又少,许多人都是“看天吃饭”,或是去邻居家里看看时间就行了。第一次见到那台老座钟,是幼时回老家看望太爷爷太奶奶,在桥头窄窄的小楼里,老座钟稳稳地坐在客厅的桌子上。时间滴答,见证着四代人岁月的流淌。

这钟是我太爷爷买的,初见它时,它就已然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年龄也比我大了好几倍。木色的钟身上布满了细密的划痕,银色的表盘上印着“三五”牌。听爷爷说,这“三五”牌的名称也是大有来头。查了才知,当时的国产时钟,大多质量都比不上进口钟,一般只能连续走七天。工程师与工厂技术人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制造出鸟笼式齿轮和光洁度高的轴芯,延长走时时间和使用寿命。这样,时钟便能连续走上十五天。为了突出这一性能特点,最终决定采用三个“5”作为产品商标,定名为“三五”牌十五天时钟。“三五”牌时钟一经问世即广受欢迎,迅速成为我国民族工业产品中的佼佼者。

后来,再长大些,好奇心也强了起来,想看看这钟到底怎么运作的,时不时就去倒弄两下,没过多久这钟就被我弄得“日夜颠倒”。父亲看着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便跟我讲了讲这钟的习性。首先,打开座钟的后门,钟摆钥匙就藏在其中。取下扣在钟机上的橡皮圈,再将钟摆挂在钟机上。开发条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每隔十五天开一次,二条都要开足。“钟可歪斜走,针可逆顺拨”,对时间的时候,拨动分针,倒顺拨都可以,但不可直接拨动时针。钟放置好后,用手向左右来回稍重推动一下,使钟内钟摆作大幅度摆动,就会正常走动。了解了它的习性之后,我便时不时抢着去上弦,发现老座钟跑得快了,我就把钟摆下的螺丝往下拧一拧,跑得慢了,我就将螺丝往上拧一拧,调整的大致差不多。

时间迈入二十一世纪,日子渐渐过得好起来,也把太爷爷太奶奶从乡下老家接来了城里住。这台老座钟离开了它稳坐多年的位置,开始了新的生活。家里也换上了石英钟、电子钟,但是老辈还是习惯听着钟声了解时间,那钟声悠远绵长,回荡在房间,一如往常。

不觉间,太爷爷太奶奶已经离开我们近十年。老座钟也因钥匙的丢失,再也不能准确地报告时间。有一天,不知是什么原因,又突然“嘡、嘡……”响了起来。这钟声唤回了曾经的记忆,在电子时代下重听这齿轮的声音。如今,钟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老座钟也成了老古董,时代的洪流裹挟、冲撞着这些脆弱之物,加快了它们归于尘土的步伐。日子过好了,回忆也远了,回望这些渐行渐远及至终于消亡的老物件,除了挂念,还有思思伤感。它沉睡在时光深处,钟声悠悠,时光漫漫……

下载纪念建国七十周年征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念建国七十周年征文(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庆祝建国70周年征文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六二班周梦琳 九月三日上午,九点的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今天,将在这里举行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庆典】......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祖国称呼为——母亲,在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华诞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更想亲切地喊一声“妈妈——祝您生日快乐!”我们的祖国是位伟大母亲,因为我们每个......

    建国七十周年打油诗

    建国七十周年打油诗新中国初建,哇哇来到人间。七十年见证,应有发言权。困难时期吾童年,农村贫穷今难言。住茅屋一两间,炼钢铁无幸免。衣衫破补丁盖,终年四季赤脚板。南瓜红苕当正......

    建国七十周年组诗

    建国七十周年组诗1、我是中国大地一棵平凡的树我生长在平山县西柏坡的红色土地我看到70年日出日落风风雨雨新中国的赶考从这个小山村里起步两个务必至今被共和国牢记肺腑共......

    农民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莫过于村中占居一处最明显位置的龙王庙所引发出的故事了。在儿时的记忆中,那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尽管村里群众住房......

    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上下班都要途经一段长长的小巷。小巷斗折蛇行,虽说行人不少,但由于这里没有路灯,被人称作“背道”。白天还好说,到了夜晚,这里凄清寂静,常叫人提心吊胆。急急忙忙穿过这段路,不知是......

    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每当看见三岁女儿欢快的玩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的时候,每次喂饭还要哄着她开兴的时候,每次哭闹还有爷爷奶奶为她擦眼泪的时候,我为她能生活在如此安定和偕的社会环境中感到庆幸,许多......

    庆祝建国60周年散文征文

    一阵阵秋风迎面扑来,走在这已收了大半的诱人的稻田边上,稻谷的青香随风钻入了我的肺腑中,让人精神振奋。那昔日的青水岭,如今已是一片青绿。过去那“癞头山”也被那绿装素裹,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