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健身操舞在山西省高校的推广价值研究论文[合集]

时间:2019-10-29 23:1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场健身操舞在山西省高校的推广价值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场健身操舞在山西省高校的推广价值研究论文》。

第一篇:广场健身操舞在山西省高校的推广价值研究论文

摘要:广场健身操舞是应老年广场舞后的又一浪潮,它将其它时尚舞蹈元素融入进来,形成比较新颖的适应青年参加的舞蹈内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场健身操舞的基本情况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分析,针对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和健身活动特点,探索广场健身操舞在高校的推广价值,为我省高校的健身运动项目增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民;健身广场;健身操舞;高校

广场舞的热潮在全国掀起后,中国的广场舞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健身代表,甚至风靡国外。2012年全国首届健身操大赛在青岛开赛后大赛丰富多彩的项目设置吸引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纷纷参加比赛,时隔一年,广场健身操舞就以参赛项目的身份加入到全国健身操舞的大赛中,参加广场健身操舞的有小学组、中学组、高校组和社会组,充分体现,从广场舞到广场健身操舞的转变,不只是舞蹈风格和音乐特点的简单改变,这是一种最简单、最易推广、参与度最高的全民健身项目。

一、广场健身操舞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项目设置分析

自2012年首届全国全民健身操总决赛在青岛举办后,不同地区纷纷开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13年又添了一个“舞”字,更名为全民健身操(舞)大赛,融入更多的元素,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项目内容,这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健身赛事,全民健身操(舞)包含五大类:有氧健身操舞、时尚健身课程、广场健身操舞、街舞、民族健身操舞;其中有氧健身操舞的项目参与数量最多,占50%以上。2013年全国健美操协会将广场健身操舞类作为大赛的新增项目,但是,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参与的数量上仅占总项目的1.6%。新增项目有《2013年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推广规定套路》:(1)广场健身操;(2)轻器械广场健身舞;(3)广场健身舞;(4)轻器械广场健身舞;2015年的春晚,一首最炫小苹果火爆了大街小巷,国家体育总局推广并发布全国广场健身操舞规定套路《最炫小苹果》、《叮咯咙咚呛》;并将这两套健身操舞作为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比赛套路。

(二)参赛人数分析

全国健身操舞大赛的项目参赛人数均为6—24,与其他参赛项目相比,广场健身操舞的参赛人数相对较多,比较2013年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规定参赛人数可以看出,2015年广场健身操舞的规定参赛人数是12—36人,性别不限,鼓励大集体参与,这与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理念正切合,体现全民参与的办赛宗旨。

二、我省高校广场健身操舞开设条件调查分析

(一)场地和设施资源

广场健身操舞需要的场地设施比较简单,一块空旷的场地,一套简单的音响设备就足够了,参加的人数十人到百人,对于高校来说,这些场地和设施资源都不是问题,场地的开放性较大,晚上6点以后,校园里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一首简单轻快节奏感强的音乐、一些稀稀松松人群、一些简简单单的动作都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

(二)体育教师资源

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资源,据调查,山西省的高校中都开设有健美操俱乐部,指导健美操训练的老师都能够独立承担广场健身操舞的教授,广场健身操舞和健美操相比要简单很多,而且,健美操专项的老师在设计和创编上会比社会上的非专业人士新颖和有创造性,可以将各种舞蹈风格和元素融入到高校的广场健身操的创编中,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不论在音乐的选择上还是动作的创编上都能给学生带来听觉和视觉上的刺激,让她们主动积极的想要加入。

(三)学生资源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对于大学生这种“新新人群”,教师的生搬硬套已经不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她们总会觉得健美操比较适合她们这个年龄阶段,广场舞虽然很受市民的欢迎,但不太符合大学生的活动需要和审美,对于广场舞进校园,她们会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意见,让广场健身操舞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时尚融合,更加符合大学生的需要。学校里不缺乏一些健美操、街舞、爵士、拉丁、恰恰、交谊舞等舞蹈爱好者,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在课余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将这些时尚元素融入到广场健身操舞中。

三、结论与建议

(一)广场健身操舞是自娱性和自发性很高的艺术形式,一般都是以集体舞的形式呈现,参与者跳的是一种心情,是情绪的准确表达,利用跳舞使情感得以宣泄,产生精神振奋的愉快感,放松压力,使参与者有机会展现自己,产生自我价值感,不论从健身还是健心都是高校学生的最佳选择。

(二)大学生是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一类群体,现代广场健身操舞一改以往老年群体的风格,别具一格的结合当今流行音乐,时尚舞蹈元素,使广场舞分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参加,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音乐和内容上更加新颖,紧跟时代的脉搏。

(三)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场健身操舞的开设,广场健身操舞需要很简单,一块空旷不扰民的场地,一套简单的音响设备,一首简单的歌曲,一群精神饱满的参与者,高校的场地设施比较完善,可以充分满足开展此项目需要的条件,这一方面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关于健身的内容和形式,任教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师都有着很强的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体育教师资源,运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教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和教师培养深厚的师生情。

参考文献:

[1]刘大维,胡向红.广场健身舞的起源、现状、特征及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1).[2]刘琨.我国城市广场健身文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06).

第二篇:论文:锅庄舞在学校的价值体现

锅庄舞在农村学校的价值体现

连搭中学

方国龙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旳藏族聚居区。舞蹈时,─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人领头,分男女─问─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旳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人们这样赞誉锅庄舞内容之丰富,“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

在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精髓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概念。“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除次之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她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锅庄舞在藏族同胞中十分普及,然而今天我们可以十分高兴地看到锅庄舞走出了汉族民间,不断扩大着它的影响力。

首先,锅庄舞作为大众健身的一种形式走近了都市人群。其次,各种各样的锅庄节或是锅庄舞比赛也促进了锅庄舞的推广。最后,校园内的锅庄舞更是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今,在汉区的许多中小学,甚至各大高校都将锅庄引入了校园,在学生中掀起一股锅庄的热潮„„

锅庄舞走进校园,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而更为重要的是,只要青年人接受,相信锅庄舞这一民族的奇葩会很好地传承下去。关于锅庄舞走进校园的情况,我简单地划分了一下类别,下面且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一看。

第一类:锅庄舞走进课间操

我校自2009年9月1日起,全面开展课间操跳锅庄舞,效果非常好,学生们跳锅庄舞的热情很高,到课间操时,大家都冲向操场,积极性特别高,感受藏民族文化的内涵,同学们在音乐声中,以藏族舞蹈特有的弯腰撅臀、甩袖撩臂、敬献哈达等动作,跟着老师翩翩起舞,舞动着双臂,使人仿佛置身于草原上、篝火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我们把课间操也作为一堂课来上,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目标和归宿,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参与、体验、创想、感受,达到目标要求。

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我们将锅庄舞作为课间集体舞,大力推广,舞蹈的审美功能和运动功能被认可,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通过锅庄舞的学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力,而且能激发青年学生的活力和魅力。由于对美的体会、感受和震撼,点燃人的心灵,形成对美好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开启人的智慧和善性,使学生的人格达到全面优化。

第二类:锅庄舞走进课外活动

在课外活动,我校组织千人锅庄舞表演,全校学生锅庄舞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达到了强生健体的功效。

在跳锅庄舞的时候,没有民族,没有文化的差别,有的只是心灵上的沟通。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发生着熏陶情感的作用,或是作为平时学习之余的一下放松,或是作为校园文化开展的一个参与者,总之,它让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不单调,有乐可寻;其次,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锅庄舞具有较强的自娱和娱人性,所谓自娱是通过练习者身体运动来实现宣泄情绪、欢娱身心;而娱人是给外界观众的满足,能吸引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锅庄舞动作优雅、健美,摆动姿势流畅、大方,体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勇敢、向上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在动作造型上任意取合、变形夸张、对比强烈,使生命充满了生机,身临其境,不免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仿佛来到了草原牧歌般的自然环境,使人的心灵获得强烈的、美好的向往、审美的愉悦。从体育运动生理学角度观察,锅庄舞作为藏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长期练习能提高人的身体机能,改善体质状况,锅庄舞活动老少皆益,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状况的人,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速度、幅度和练习时间来调节运动量和强度,具有较高的强身健体价值。

第三类:将锅庄舞直接引入体育课堂

2010年9月,我校把锅庄舞引入学校体育课堂。由此可见,锅庄舞在校园的发展状况非常好!

锅庄舞运动形式多样,跳法繁多,随时可做,一学就会,一旦学会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因此是现今世界上最流行的健身项目之一,是一项适合大众的体育健身运动。很多健身专家认为跳“锅庄舞”的减肥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它可以结实全身肌肉,消除臀部和大腿上的多余脂肪,使你的形体不断健美,并能使动作敏捷、稳定身体的重心。另外,跳锅庄舞时的动作幅度较大,上下齐动,有助于学生大脑的平衡发展和协调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能帮助学生确立和培养整体意识,学生在跳锅庄舞练习时,有时单人跳,有时双人跳,有时多人跳,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方位感。学生在练习跳锅庄舞时,能自觉的形成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跳锅庄舞对场地的要求极低,也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有一块空地,随时随地可以运动。学生学会了以跳锅庄舞的方式进行大课间活动,学会了许多的跳锅庄舞技法,将来既可以以跳锅庄舞作为锻炼身体的方式,也可以在进行其他运动前以跳锅庄舞来做准备活动。例如,打篮球前的准备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提倡终身体育,跳锅庄舞作为一项简单、实用,健身效果又极佳的运动项目,是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的。

自从开展以跳锅庄舞代替其它活动以来,学生一改以往其它活动中的懒散、应付的态度,都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并创造性的发挥,跳出许多新技法。一旦有学生跳出新动作,同学们都纷纷模仿,这样,学生掌握的跳锅庄舞技术明显比以前提高很多。准备活动比以前更生动,更有趣。

局限

1.本研究的局限

首先,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所抽取的样本仅限于在一校之内,且全部是农村中学生,范围过于狭窄,所以反映的情况可能不全面。其次,本研究仅限于开展大课间跳锅庄舞,适用范围比较狭窄。再次,由于本人自身经验和能力的欠缺,对所收集的信息资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面也许还不够精细、完善,存在一些疏漏,所以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2.以后研究的展望

可以考虑本研究对不同区域,农村、城市学生的影响,这样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论,这样研究会更全面。本研究中提到的一些构想主要是对体育锻炼正面的影响,以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开展以跳锅庄舞代替其它活动对体育负面影响的有关研究,从而更确切的分析各种因素的作用,更好的为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服务。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新课标提倡淡化技术教学,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但学生不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具备基本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对体育课便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日后就不可能在体育学习、锻炼中挑战新的运动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要以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体育教学内容虽千变万化,但在处理时始终要注意其基础性。

结论

(1)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大课间活动中,以跳锅庄舞代替其它活动,对体育锻炼效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体育成绩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2)跳锅庄舞运动是一项适合于终身开展的体育运动,有极高的锻炼价值,而在中学体育课程中不可能用大量的课时进行跳锅庄舞教学。本研究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以跳锅庄舞代替其它活动,使学生在每天都能进行一会儿跳锅庄舞,同时也迫使学生和教师对跳锅庄舞技术不断的创新,学生能掌握更多的跳锅庄舞技法,从而更有利于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

第三篇:试析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创业教育成果推广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高校创业教育成果推广内容,并对当前推广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继而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成果推广方案,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教育成果;推广方案

一、高校创业教育成果推广的内容

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是指包括宣传、学习、转化运用等在内的实现创业教育成果影响最大、最广、最深的所有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业教育先进理念的宣传和传播;二是创业教育实践的宝贵经验的推广和普及;三是创业教育成果中部分可市场化成果的转化运用。

1.高校创业教育成果中的先进教育理念

高校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其中涉及的一系列教育体系中都包含着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精髓和思想;而且经过近年来高校的创业实践和学者们的理论研究,创业教育模式的成功哲学也在无形中慢慢地形成。因此,在推广创业教育成果时,必须首先让这种教育模式中的先进理念得以广泛传播,使更多的高校和社会组织对此予以接受、鼓励并支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被整个社会所认可,被大部分高校群体所接受,创业教育成果才有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和市场空间。

2.高校创业教育成果中所提供的宝贵经验

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着可复制性的流程管理模式。这种流程管理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深深沉淀在创业教育成果中,比如创业教育体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思想等等。随着创业教育的循环实践与流程管理,这些宝贵经验将渐渐形成各自的系统,包含于高校创业教育成果中。对于高校来说,创业教育过程中所蓄积的成功经验是一笔可持续开发并有待利用的宝贵资源,它不仅是当前高校解决创业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急切需要,更是促进创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在推广工作中,应该把创业教育成果中所提供的宝贵经验作为重点内容,及时地进行广泛推广、普及和应用。

3.高校创业教育成果中的可市场化成果

毋庸置疑,创业计划书、创业人才、创业公司等是高校创业教育成果中最具体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能够在现实实践中创造市场效益、发挥经济效用,所以又称之为可市场化成果。可市场化成果是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实施后关注的重点,也是评估创业教育成果中最为重要的指标。高校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创业人才,并向社会推出可执行的创业计划和创业公司,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可市场化成果直接体现了创业教育的宗旨,其推广和应用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高校在可市场化成果的转化应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既需要高校继续努力为可市场化成果的转化运用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条件,也需要社会各界对高校创业教育成果加以关注和重视,并从各个方面给予资助和支持,更需要学生自己在充实创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大胆挑战,坚持自己的创业梦想。因此,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应用需要社会全体人员的共同协作努力,才能使高校创业教育成果惠及更多社会成员,才能使高校创业教育走得更高更远。

二、高校创业教育成果推广的重点及难点分析

我国高校在推广创业教育成果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困难,同时,这几点也是高校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只有认真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更好地将目前取得的创业教育成果推广到实处,扩大创业教育的影响。

1.学校、社会及个人对创业的重视度

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工作首先依赖于学校、社会及受教育者个人的重视度。

无论是创业教育的开展实施还是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都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支持。虽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晚,经验不足,但是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如确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一部分重点高校都建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和孵化基地;创业设计大赛在全国高校里连连掀起高潮;关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全面的提高。然而,目前有些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大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未认识到自主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崭新的就业方式,却将就业与创业对立起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提倡学生创业理解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所以,各方对创业教育认识的淡薄严重制约了当前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进一步制约了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实施。

就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度来说,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梁鸿认为现在社会对青年创业的支持还比较薄弱,缺乏“包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精神。有关部门在对大学生创业制定政策时追求成功率,并以此为检验标准,这样的政策理念容易让大学生创业时主观地挑挑拣拣,反而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另外,在社会家庭方面,还存在着“以成败论英雄”的偏见,人们经常用“不知天高地厚”等观念来看待那些创业失败的人。农工党上海市委专门向政协上海市十一届一次会议递交了《学校教育应把自主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作为系统教育的建议》的提案,其中建议从中、小学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当自主创业者同样光荣”的思想,一要改变自主创业者在社会地位上低人一等的思想,要扫除当白领、银领、金领才高人一等的理念;二要改变自主创业是因找工作时找不到一个理想单位,是能力差的无奈之举的思想。

2.知识、资金及经验等问题

一方面,大部分创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前期阶段,对后期项目设计和运作、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培训相对较少;而且,现有各类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导师队伍的规模、质量尚不能满足创业青年面广量大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创业初期融资困难,创业资金获取渠道有限。这与融资门槛高、手续不够便捷等有关,这就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税收等方面加大程序上的支持力度,或者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如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家长也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他们更广阔的展现自我的自由空间。

3.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缺失

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对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和服务。一方面,创业教育本身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没有一定的资金做保障,则难以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并努力实践创业教育成果时,会遇到政策限制、资金短缺、经营困难等各方面问题,因而需要国家及社会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需要学校在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创业服务等方面提供保障。

三、高校创业教育成果推广方案

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是创业教育效益的直接体现,也是创业教育的普及过程。教育成果推广实际上是在更广阔的背景中通过再实践去完善原有创业教育的科学性、普适性和成熟度。

1.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从而将创业教育推广到实践中。创业实践是形成创业教育成果的过程之一,也是创业教育成果推广的开端。只有创业教育成果在实践中成形并得到检验,才能被学生接纳,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创造教育成果,进而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同。

首先,争取高校各方力量的协助,创立校园实践平台。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的演习场所。比如一些院校通过成立创业学院、设立创业基金等,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科技培训、担任科研助手等科技实践活动,进而推进了创业教育实践在高校的实施。学校也可以利用学校社团活动平台,开展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其次,高校可以借助社会各界力量,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在企业中为学生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加学生创业、与企业合作的项目等,或者校方直接牵手企业,孵化学生创业项目。再次,高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走出校园,结合自己的专业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在项目经营中亲身体会创业的过程。

2.高校创业教育成果校内推广途径

(1)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育中。创业教育教学不仅存在于创业教育课程中,而且应纳入大学生的各种专业教育和课程框架中,即在大学生专业课堂教学的特定时空中,在实现该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也需要完成创业教育教学的要求。这种方式既有效地将创业教育推广到大学课堂里,又培养了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素养。高校各学院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通过在本专业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渗进创业教育的内容,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育中。比如:理工科类的专业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技术的优势,指导学生寻找创新和创业的路径;财经类的专业教师可以发挥在财经领域中的专业优势,带领学生寻找或关注财经服务和管理咨询产业中的创业机会;文史科的专业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或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机会。然而这种方式很难打破专业界限,不利于知识的跨专业流动,同时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所教课程中的创业教育因素,并积极引导学生。

(2)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使创业教育推广到普通教育中。随着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断增加,创业教育将渐渐纳入学校教学体系,这将是对高校课程教学的一个重大改革。高校根据创业教育目标,对各专业原有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做了相应的改变和调整,独立设置新的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重视学科的互补性和教学的综合性,最终将创业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大学普通教育中去,使高校创业教育成果惠及高校所有大学生。

3.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校—校推广途径

创业教育成果中的教学理念和宝贵经验,在高校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可以相互借鉴的。尽管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各有其特点,同时高校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但是一些高校创业教育中包含的先进教学思想以及提出的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被其他高校借鉴学习的。从高校创业教育成果推广角度来看,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必须的手段。一方面,一些富有先进创业教育理念的高校,通过在其他高校的宣传和推广,将创业教育理念灌输到其他高校,从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首先在所有高校中普及;另一方面,每所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所摸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作为创业教育成果的一部分,也应该通过高校间的沟通平台,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建立高校—高校的交流沟通平台,既可以实现创业教育成果的广泛推广和传播,又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成果的相互借鉴学习,推动创业教育的新发展,继而促进创业教育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4.高校教育成果推广的校内外合作模式

高校创业教育的推广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和学校几方面共同合作实施。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等方面的创业基本素质,而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则需要高校根据学生的需要、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学科优势,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校内外合作模式,才能使教育成果的推广取得一定成效。

(1)地方政府支持系统的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更大的责任在于整个社会。因此地方政府在创业教育方面应扮演倡导者和扶植者的角色。其一,地方政府通过整合现有的各类创业平台,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具备条件的高校设立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创业孵化平台。其二,地方政府进一步梳理现有创业相关政策,把大学生创业与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结合起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融资、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完善的服务环境和全社会共同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构建地方政府支持系统,最终实现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和运用。

(2)社会力量支持系统的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成果要落实到高校的小环境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即不仅要使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果现实化、社会化,而且要将教育成果和社会经济对接起来,把校园和社会的鸿沟弥合起来,使校园和社会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形成互动机制。当社会中的创业信息、创业政策、创业基金等各种社会支持系统输入校园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高校和大学生推行创业教育并推广实践;而高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活动、设置创业课程、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向社会输入创业型人才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创业公司和创业文化,从而将创业教育成果直接推向市场和社会,并使之得到推广、应用和普及。

第四篇:高校教育管理决策中的价值均衡点模型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基于博弈论原理和价值工程理论,通过分析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过程中的超竞争行为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对超竞争行为实施控制的博弃模型,为避免超竞争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定量控制依据与方法。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 决策价值 超竞争行为 纳什均衡模型

一、引言

高校教育的投人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关系到国家人才总体水平的提高。高校教育投人资金的使用效率则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育质量。高校教育的质量是由教育的各个环节和管理过程决定的,其中高校教育决策对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资金投人的多少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理顺高校管理系统的内部关系,避免超竞争行为的发生。这种超竞争行为是指由于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用不当、组织不力、协调不周,而形成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系统的“内耗”,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的行为。教育过程中的超竞争行为不仅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甚至使高校内部各单位无法完成教学要求。高校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决定了高校教育管理必须进行大协作,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系统必须采用相应的策略,及时控制超竞争行为的发生。要求各协作单位严格遵循统一的“游戏规则”。由于各单位、各部门在职能、任务划分、利益分配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许多清况下不得不牺牲部分利益来换取整体的协调性。当然,各单位和部门在教育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违背“游戏规则”的超竞争行为,这就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适时采取一定的协调与控制措施,确保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系统内部的均衡与协调,以保证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模引理

博弈论主要用于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在高校教育管理决策中,将决策的主体定义为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及其各研究单位。将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的各单位由于缺乏全局观念而片面强调本单位利益进而违背“游戏规则”的行为,称为超竞争行为。当超竞争行为发生时,这个单位的利益会得到增加,而教育的整体质量却会下降,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就应及时进行控制,并采用合理的策略控制博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人二人零和有限对策的相关原理,用以说明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和超竞争行为发生后的受益单位在不同情况下各自应采取的最优策略。一般而言,当一个超竞争行为发生后,总会有一个受益单位,同时,高校教育整体质量也会受到直接和间接的损失。

(一)二人零和有限对策

设r是二人零和有限对策,局中人甲和乙的策略集分别为:s,={a,a}和、z={R、}Rz{,又设在局势(a,八)中,双方所得到的支付分别为丐和气,则ay+气=0,因为,零和对策中,甲方得到的支付是乙方失去的支付。

在这个二人博弈中,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和某一个单位构成两个局中人,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和某一个单位分别有两种策略。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的策略是:控制和不控制。单位的策略是:有超竞争行为和无超竞争行为。局中人的博弈策略及收益如表1所示

表中参数的含义分别是:P代表高校教育管理决策效益;;Z代表单位做出超竞争行为后的收益,即利益的提高值,该值与超竞争行为对本单位的有利度拜有关,Z=Z(川;K代表因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做出控制而实际产生的控制成本;L代表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通过控制与调整纠正了超竞争行为后,单位相应的利益损失值,L=L恤);V代表超竞争行为发生后,某教育单位给整个高校教育管理决策效益造成的损失值,V=V}川。代表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通过控制与调整纠正了超竞争行为后所能挽回的损失系数。

(二)参数值的算法

教育管理效益及其他参数的值,可以通过教育的评估求出,通常通过模糊综合评估和统计的方法求出。

三、局中人最优策略模型的建立

为了求出局中人的最优策略,需引人混合策略。设B为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发现并实施控制超竞争行为的概率,y为单位做出超竞争行为的概率。

(一)y一定的情况下,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实施控制策略的选择概率计算

在y一定的情况下,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选择控制和不控制的概率分别为:

由此可见,当单位做出超竞争行为的概率小于K(L十V)时,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的最优策略是不进行控制,即给予教育单位较大的自由度;相反,当单位做出超竞争行为的概率大于K(L十。V)时,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的最优策略是进行控制,即给予单位较小的自由度。如果单位做出超竞争行为的概率等于K(L十V)时,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的最优策略是随机地进行控制或不进行控制。

(二)B一定的情况下,单位对于超竞争行为选择策略的概率计算

在B一定的情况下,单位选择随机地做或无超竞争行为的概率分别为:

由此可见,当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以小于的概率实施控制时,单位的最优选择策略是做出超竞争行为,因为在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不具备良好的控制能力或不采用良好的整合策略时,单位利益的提高有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当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以大于的概率实施控制时,单位的最优选择策略是不要做出超竞争行为;当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以等于的概率实施控制时,单位的最优选择策略是随机地做或无超竞争行为。

由博弈论原理可知,两个局中人的博弈中,至少存在一个纳什均衡点。在该点上,任何单个局中人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来提高其效用水平。因此,根据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条件,可知:尹=KlCL十。V)=Kl(L(川十。V(川),B=Zl乙=Z川/L川,即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以Zyc)/L(fc)的概率对单位的超竞争行为进行控制,单位则以KI}L}拜)十。VC拜))的概率做出超竞争行为。

四、混合策略均衡的反应函数及模型分析

当局中人可以选择混合策略时,其所选择的任何一个纯策略的概率在0和1之间是连续的。因此,可以得出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与单位的反应函数。

(一)混合策略均衡的反应函数

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来说.有:

如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与单位的反应函数图(图1)所示,两个局中人的反应曲线的交叉点就是纳什均衡点。

(二)模型分析

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解的一般概念,构成纳什均衡的策略一定是重复剔除严格劣策略过程中不能被剔除的策略,即没有任何一个策略严格优于纳什均衡策略。在上述的模型中,没有考虑单位的风险偏好。在考虑风险的情况下,如果某位倾向于风险型决策,那么,即使在。>拜>L>,单位仍然可能做出超竞争行为,即均衡点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某单位倾向于保守型决策,那么,即使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实施控制的概率很小,单位都不会擅自违背或修正“游戏规则”而做出超竞争行为。

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与单位在均衡点处有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如果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加大控制的力度,比如,将资金使用的权限全部收回,则单位做出超竞争行为的概率就会降低,与此同时,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过分地集权又会束缚教育单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单位根据教育实际情况使用资金的灵活性。因此,为了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应根据教育工作的进展状况相应地减少对教育单位资金使用的控制。否则,教育单位会相应地调整策略,做出超竞争行为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从而使局中人双方又回到原来的纳什均衡状态。

五、结论

一个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和谐程度对于系统整体效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系统同样如此。通过对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与教育单位间的博弈分析可知,要想使系统充分发挥效能,应尽力使局中人双方的人力、物力,尤其是财力使用策略处于均衡状态。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应根据教育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控制,尽量避免教育单位超竞争行为的发生。本文从理论上给出了高校教育管理决策职能部门何时应实施控制的定量依据,希望能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五篇:双语教学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定位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 地位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的定位是指双语教学在大学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双语教学和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教学都属于二级学科教学,双语教学、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组成了有英语共性的大学课程教学的整体。在具体安排教学时,必须妥善处理好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2004年8月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指出,“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课课程比例≥10%才能评为A等”,把双语教学的展开情况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顺利开展双语教学,首先要弄清楚双语教学在大学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一、双语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学在大学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定位是指双语教学在大学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即它与相关课程的教学的关系。这样的课程教学主要有两类:一是内容有关联的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二是基础英语教学(EGP)和专业英语(ESP)教学。双语教学和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关系比较简单,都属于某一级学科专业内的二级学科教学,一般属于同一学院或系里的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里有机组成部分。

二、双语教学、基础英语教学以及专业英语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学、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同组成了有英语特点的大学课程教学的整体。三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所使用的课堂语言中,英语都占据重要地位。英语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是占支配地位的课堂教学语言;专业英语教学虽然包含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它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在教学语言中英语当然优先与汉语;在双语教学中要求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

2.在教学内容中,英语都是必须掌握的重要部分。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内容是英语语言共核部分,包括具体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等;专业英语教学讲授的内容是专业英语词汇等语言知识和专业文化背景等;双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的学习是重要内容之一。

3.在教学目标中,英语都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英语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比较流利的交流;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科技文献的阅读翻译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初步利用口头英语进行本专业科技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的目标包含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在汉语英语文化之间融会贯通的能力。

4.英语在这三者中,都是作为一门技能来掌握的。把英语作为一项技能来学,而不是作为知识来学,从而能使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交流是基础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虽然也讲构词法、句法、修辞手法,但最终是为了使学生能利用英语这一工具来初步读懂英语科技文献,获取一定的专业知识;英语作为一门技能和媒介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更是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双语教学、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区别主要有五个。

1.性质不同。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双语教学是专业教学。基础英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一般知识,专业英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个专业的英语语言知识,双语教学却是为了通过英语的使用来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

2.教学主要内容不同。基础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英语语言共核,一般而言选材要广、各学科内容要均衡。基础英语会涉及到一部分科技文章,但大多浅显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英语词汇,也不系统讲解专业英语的特点。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是一级学科中通用的英语,是关于专业基础知识的英语语言部分,包括相关的专业词汇和科技英语知识等,强调的还是语言的教学。相对于双语教学,它不十分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而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专业知识,一般属于二级学科,专业性更强,英语和汉语只是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而已。

3.教学目标不同。基础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共核,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一般性质的交流。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科技文献的阅读翻译能力、科技论文(文摘)写作能力和初步利用口头英语进行本专业科技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在某一专业领域内,能用汉语和英语进行自由交流,从而得以了解世界范围内该专业的动态,时刻站在专业的前沿的能力。

4.教师的来源和要求不同。基础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精通英语即可胜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是外贸英语等专业英语毕业的学生,不排除粗通英语的学科教师,需要他们精通英语和略懂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是同时精通英语和专业的教师,可以是国外学者、专家以及留学回国人员。

5.对学生所要求的英语水平不同。基础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起点最低,大学一入学就开始了基础英语的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英语学习后,学生全面掌握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知识,才可以进行专业英语学习。双语教学要求学生能流利而准确地进行汉语和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这意味着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越强,专业词汇越丰富,这种交流越顺利。所以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最高,学生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根基必须牢固。

由上述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可以看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如果用楼房比喻的话,基础英语就是第一层,专业英语是第二层,双语教学是第三层。离开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三层就是空中楼阁。第一层的宽广度和结实度决定了第二层的宽广度和结实度,二者又决定了第三层的宽广度和结实度。学生要想在双语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其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知识必须扎实。当然,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一个学生专业英语和双语课程学好了,反过来会促使他基础英语的学习,进而提高基础英语水平,形成三者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结束语

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和研究,对双语教学定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清双语教学的性质,从而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学校负责教学安排的单位在具体安排教学时,需要妥善处理好双语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关系,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作者单位:1.河北金融学院;2.保定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韦曙林.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01-201.[2]余子新.高校双语教学基本问题初探[J].教学研究,2004.1:85-87.[3]张维佳.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20-26.

下载广场健身操舞在山西省高校的推广价值研究论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场健身操舞在山西省高校的推广价值研究论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