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共29分)(共8题;
共29分)1.(2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根钢管长2_______,重560_______。
2.(5分)通常量一支铅笔的长用_______作单位,量篮球场的长用_______作单位。
3.(6分)卡片上的数是几和几相乘的积,写出算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1.0分)你知道自己的手掌有多宽吗?先估计,再量一量. 5.(6分)填空. 16=_______×8 16=_______×4 16=_______×2 6.(3分)两个加数都是7和是_______。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是6积是_______。
7.(4分)如图,已知∠1=30度,那么∠2=_______,∠3=_______ 8.(2分)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的□里打“√”.(1)(2)二、判断题。(共5分)(共5题;
共5分)9.(1分)黑板上的直角比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大。()10.(1分)6×5=30 11.(1分)这条线段长8cm。()12.(1分)判断对错. 每块三角板上有2个直角. 13.(1分)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三、选择题。(共6分)(共3题;
共6分)14.(2分)一张小床长2 ,在横线上应填的单位名称是()A.厘米 B.米 C.元 D.分 15.(2分)5×3读作()。
A.5和3 B.5乘以3 C.5加3 16.(2分)“45+39○82”,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 B.< C.= D.+ 四、计算题。(共27分)(共2题;
共27分)17.(15分)直接写得数。
30+54= 71-11= 98-45= 7+35= 55-15= 67-40= 6+27= 13+47= 8×6= 7×6= 8×4= 3×5= 8×7+5= 7×9-6= 5×5-7= 7×3+8= 18.(12分)列竖式计算.(1)96-49+27(2)38+24-35(3)78-45+38(4)26+54-35 五、画一画。(共6分)(共2题;
共5分)19.(3分)画一条比8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
20.(2分)拿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否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用折叠的方法把它的一个直角分成三等份吗? 六、解决问题。(共27分)(共5题;
共27分)21.(6分)小红写了25个大字,妹妹已经写了9个大字,再写多少个大字就和小红的一样多? 22.(5分)看图先写算式,再写口诀。
每只兔子吃5个,够()只兔子吃。
口诀:
23.(5分)水果店里原来有56箱苹果,卖了38箱,又运进45箱,现在水果店里有多少箱苹果? 24.(6分)小明拍了多少下? 25.(5分)(1)买一套积木比一个魔方贵8元,一个魔方多少钱?(2)商场元旦促销,满30元可以优惠3元。小明买4副七巧板,要付多少钱? 七、挑战题。(共5分)。
(共2题;
共5分)26.(2分)学校买进一批盆花,比70盆多,又比76盆少.如果把这些花分给每班8盆或9盆,都正好剩下3盆.学校买进了_______盆花? 27.(3分)《科学世界》每本9元,《连环画》每本8元,《探索奥秘》每本24元,《趣味数学》每本7元。
(1)买8本《笔环画》一共多少钱?(2)买5本《科学世界》和一本《探索奥秘》,70元够吗?(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9分)(共8题;
共29分)1-1、2-1、3-1、4-1、5-1、6-1、7-1、8-1、8-2、二、判断题。(共5分)(共5题;
共5分)9-1、10-1、11-1、12-1、13-1、三、选择题。(共6分)(共3题;
共6分)14-1、15-1、16-1、四、计算题。(共27分)(共2题;
共27分)17-1、18-1、18-2、18-3、18-4、五、画一画。(共6分)(共2题;
共5分)19-1、20-1、六、解决问题。(共27分)(共5题;
共27分)21-1、22-1、23-1、24-1、25-1、答案:略 25-2、答案:略 七、挑战题。(共5分)。
(共2题;
共5分)26-1、27-1、答案:略 27-2、答案:略 27-3、答案:略
第二篇: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3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乘法
(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二)、测量长度、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
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结合现实情景,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编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9的乘法。
3、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 cm,1 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0、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1、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13、在摆学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14、会运用所学习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除法与实际的联系,体会表内除法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有关倍的知识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表内乘法
(一)12课时第1—4周2、角的初步认识6课时第5—6周3、表内乘法
(二)5课时第6—7周4、测量长度10课时第8—9周5、表内除法6课时第10—11周6、总复习5课时第17—18周任课教师:祝永恒
2011年9月
第三篇: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反思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教学反思
表内乘法是学生乘法认识的开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1-5的乘法口诀,是本单位的教学重点。其中4和3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是难点也是学生记忆的一个难点。回顾《表内乘法》的教学,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研。
1.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
在上课前就有许多小朋友能熟练地背诵一到九的乘法口诀,但是学生只是会背,大多数的学生并非都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算理,因此,课前我就把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学习《表内乘法》的关键,把这一知识点定为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写连加算式,并通过观察发现特点——加数相同,并由此引到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图意中不断强调“几个几相加”,充分将图意和算式相结合理解;同时出现算式让学生理解一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充分明确乘法算式在有图的情况下合没有图的情况下的意义理解,确保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枷的简便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参与乘法口诀的编写,找记忆乘法口诀方法,背诵,默写等加强口诀的印象,利用各种练习强化口诀的应用。
2.掌握乘法口诀的规律是背好乘法口诀,用好口诀的前提。教学中结合情境图,通过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编制2~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编制2~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编制乘法口诀的规律,与同学一道交流完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规律背诵口诀。此外,在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运用乘法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从而达到有条理地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好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形式多样地组织练习是灵活运用乘法口诀的保证。本单元通过多种形式来组织练习,当1-5的乘法口诀编制成功后,怎样熟记1-5的乘法口诀又成了一只拦路虎,简单枯燥的死记硬背,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效果差极了。在班上组织分大小组,个人的有趣的游戏比赛(对口令,开火车,迷宫探险,过河,阿里巴巴开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些充满童趣活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1-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与记忆。还在享受游戏比赛的乐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坚韧意志。
第二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单元课的优点: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本单元有待改进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乘法口诀”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认为,口诀只是单纯为了计算而存在。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为了他们建构课堂的两个核心视点。这样,数学口诀服务于数学计算的“工具性”虽然能充分显现,但数学口诀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价值”就不能体现出来,本课是目标定标时,就考虑要使学习充分去探索口诀中的规律,利用本身的规律去记忆口诀,利用探索的过程去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见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要当好“舵手”,准确把握探究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少走弯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时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并问“1个大正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科学地有侧重地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是从正方体个数去发现问题,正是教师引探准,把握好探究的方向,学生在探究时才能明确地把握好探究的目的。
然而在课中,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在解读品味,感悟口诀中,学生发现了口诀的特点后,没能抓住时机进行追问:你发现了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真了不起,那谁说的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规律呢?猜猜看9的乘法口诀之间有什么规律呢?并且最好能花一点时间让学生根据口诀的特点去熟记口诀。
2、多维应用,深化口诀中,让学生补充完整一句口诀时,说出2个乘法算式,最好变换形式,把口答的形式变成用笔书写的形式更好。
3、关于追问:追问着眼于学生思维过程的还原和外化,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都能关注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然而,技巧不高。追问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手段,有着其它提问技巧不可企及的优越性。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还是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的,就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成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由此可见,提高追问的技巧刻不容缓。第四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同学们自己认识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再让他们前后交换、左右交换,体会有什么不同。通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单元的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这几个面的具体含义,我由于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没有正确的预设,对这方面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说明,使学生在表达时出现了错误。
第五单元 《测量长度》教学反思
上完《测量长度》这一单元,认为本单元有不少成功之处和值得吸取之处,为了能很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将单元内容作一反思。
一、本单元成功之处:
1、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本节课我以常见的长度单位导入。我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吗?同学们没等我的问题说完就开始议论纷纷了。然后我让一位学生回答以前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的长度单位。就这样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刚开始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待时机成熟题目可以难一点,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在这一单元都会专心听课那是不可能的,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提问时,所设置的问题要有梯度,灵活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物理的应用,整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本单元不足之处
1、在介绍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时,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导致学生练习时间过少和一些安排的上课内容没有办法如期当堂完成,不利于对本课教学的知识整体性和知识的熟练掌握。
2、在讲本课时应多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长度的测量方法,这样能很好的落实生活——物理——社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3、在小结时,应让学生多调查社会生活中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并设计测量方法,写出可行性的步骤。
以上是我的本单元的教学反思,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第五单元 《测量长度》教学反思
上完《测量长度》这一单元,认为本单元有不少成功之处和值得吸取之处,为了能很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将单元内容作一反思。
一、本单元成功之处:
1、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本节课我以常见的长度单位导入。我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吗?同学们没等我的问题说完就开始议论纷纷了。然后我让一位学生回答以前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的长度单位。就这样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刚开始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待时机成熟题目可以难一点,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在这一单元都会专心听课那是不可能的,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提问时,所设置的问题要有梯度,灵活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物理的应用,整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本单元不足之处
1、在介绍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时,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导致学生练习时间过少和一些安排的上课内容没有办法如期当堂完成,不利于对本课教学的知识整体性和知识的熟练掌握。
2、在讲本课时应多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长度的测量方法,这样能很好的落实生活——物理——社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3、在小结时,应让学生多调查社会生活中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并设计测量方法,写出可行性的步骤。
以上是我的本单元的教学反思,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第六单元《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是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体会是: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4.当然在整个单元的教学环节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篇: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观察物体 教案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课前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同一物体
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 1号座位的同学。(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三、应用拓展
1.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 ‘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 ‘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2.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3.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四、小结全课
第五篇:2016届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2016届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08年奥运会召开期间,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蓝田人 C.山顶洞人、元谋人 D.北京人、山顶洞人
2.有关中国原始人类分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
B.黄河长江确实是中华人类母亲孕育中华远古文明之地。
C.呈现无规律的分布,适应性很强。
D.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便于生存。3右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4.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5.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A、战略地位重要 B、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C、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D、环境优美
6.“劳动创造人本身”说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使用语言 D.造屋定居 7.居住在右图房子中的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
8.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①弓箭 ②陶器 ③打制石器 ④磨制石器
A.①③ B.②④ C.③ D.①②③④
9.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丁村人 10.海内外华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华人都是黄色皮肤
B.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C.炎帝、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 D.我国原始居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A.尧 B.大禹 C.炎帝 D.黄帝
12.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13.小红家有复制的鱼纹陶盆,小丽认为:它如果是真品肯定最早是()生产的。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14.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共同特征是()①定居生活 ②会制造陶器 ③使用磨制石器 ④种植农作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5.下列对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办法“禅让”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任部落联盟首领任命 B.部落联盟会议推选 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产生 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竟选 16.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A.元谋 B.河姆渡 C.北京 D.半坡 17.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18.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①种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种植水稻
④铸造铁器 ⑤发明瓷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⑤ 19.右图反映了谁对中华文明的贡献()A.黄帝 B.尧 C.舜 D.炎帝
20.“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记载描述的是传说中谁的功绩()A.神农氏 B.黄帝 C.大禹 D.炎帝
21、请阅读下列材料: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之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请回答:
(1)什么时期什么人开始造房屋?(2)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2、历史诊所
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个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释。
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镰刀。他一个走到了河边,河边有一棵大树,上面结了很多野果,毛毛摘了许多果子,他又用镰刀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看管火种,要是火堆熄灭了,他们可能会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吃上香喷喷的熟食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皮皮:我非常想知道远古人类的情况,你能告诉我我国境内有哪些古人类吗? 咪咪:当然可以了!我国境内古人类有北京人、山顶洞人。
皮皮:你知道哪个是最早的吗? 咪咪:是北京人吧。
皮皮:那你能告诉我上些北京人的事情吗? 咪咪:当然可以了!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了,他们用磨得光光的石锅做饭。
皮皮:噢?你怎么知道的?、咪咪:猜的。我这么聪明,一猜就对。
请回答:
①聪明的同学,你认为咪咪的回答怎么样?你能诊断出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吗?请写出错处并简单说明理由。
②对咪咪这们的学习态度,你有什么体会?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人教版2015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2015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